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职业规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9 16:16: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职业规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职业规划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91-01

一 引言

作为2008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实验学校之一,我校启动实施了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年来,在自治区教科所和南宁市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对进行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方法作了初步探索。认为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少年,在初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

二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我校主要以2008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实验教材《人生成功早规划》为蓝本,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的教育:

1.全面地认识自我

这不仅包括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天赋、价值观及人生志向等内在禀赋,还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所在地区等外在因素。通过分析以上因素,得出自己在学业完成后,打算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借助自我反思,认真思考及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学习及生活经历,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比较得心应手;其次,可以与同学、家长及老师交流,通过他们帮自己回忆及分析做什么比较擅长;最后,还可以通过心理测评来帮助认识自己。通过对学习及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判断,帮助学生分析评估自己的兴趣及爱好,理性地认识自我。

2.广泛地了解职业

这一工作其实在整个初中阶段都要进行,通过实地体验、现场参观、职业讲座、上网查询、参阅图书报刊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在他们确立职业理想及人生志向时,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参考。

3.科学地规划人生

学生在基本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交流,在心中确立起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思索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导师、父母及长辈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人生。

三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日常学科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将来选择职业的满意度。

2.实行导师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我校制定了“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制”方案,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双向选择,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师生结对名单。导师采用集体活动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至少活动一次。学校还从校外各界成功人士中聘请导师,给学生做讲座,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职场体验去感悟教育学生。

3.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网络已成为学生会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录官方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丰富辅导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测试、主题班会、报告、参观、采访、调查研究与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并增强对不同职业的亲身体验。如通过职业倾向测试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树立理想;通过采访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学生了解常见职业的特点,体会职业的甘苦等。这一系列活动,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感性体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5.组织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让他们自己来做未来的职业规划比较难。我们主要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初中生基本能编制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方案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

四 结束语

在初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初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大的选择方向。初中生初步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迈向成功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必要,而且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要做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仃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择业、就业、敬业、创业指导;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中职学校开始使用新的德育课教材,中职学生第一学期的德育课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好专业技能,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由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规划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没有能力进行科学规划,又怎么能去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呢?但现实是很多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仟课教师并没有经过相关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绝大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由德育课教师担任。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任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是这个道理。首先,应自学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辅导班,讲授教学方式、方法,各校派代表参加,再回校推广。这方面,广西做得比较好,委托广西师院培训任课教师,按体验式教学法的要求,结合当今中职生文化水平低的实际,编写整套教案,制作课件,设计游戏、音乐欣赏等学生参与环节,组织教师按实际授课的模式演练一遍,手把手教会教师怎样上好这门新课。再次,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参加职业鉴定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2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诚信是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活动,将“学会做人”放在首位,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成才‘,先成人。然而在社会大环境下,不少中职生染上了弄虚作假、撒谎等陋习,这需要学校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加以纠正,教会学生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敬业教育是进行技能教育的思想指一导,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才能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反映主要就是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科学的职业理想应该将个人条件与社会实际、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教会学生设足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择业、就业、敬业、创业指导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设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和发展途径,明白实现目标应具备哪些素质,学生对学习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指出的是,要将学生的职业个性和职业的市场需求、学校的专业培养特色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确定职业目标,选择专业。在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结合起来。重点在于近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也就是中职三年的学习目标和措施:学好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或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择业、就业、敬业、创业指导。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发挥中职生动手能力强的特长,先就业再择业。举办应聘知识讲座,开设创业课堂,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到校现身说法,讲授他们就业、创业的成功经验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4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在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任课教师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别于以往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之前的德育课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则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重在“做”,要在学中做,做中学。讲授职业选择的时候,通过让学生做“职业倾向测试题”,正确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长的职业;讲授求职、应聘技巧的时候,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进行模拟演练;组织学生做培养团队精神的小游戏;指导学生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参加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等等,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才竞争尤为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在人一生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择业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促使学生走向成功的途径之一,有助于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培养学生择业技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还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引能使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现实情况,确定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职业生涯总体目标。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择业观念及择业技巧。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工作的选择将势必会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及择业技巧,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能力是在长期实践积累过程中得来的,简单的理论学习无法完成职业能力的积累。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践指导,可以提高中职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二、中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匮乏。西方国家早已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而我国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时间不长。许多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讲座也主要依托传统课堂宣讲模式进行。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严重匮乏。

2.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由于学生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较多,学生已被“专业角色”定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靠教师的引导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自己缺乏主见和想法。学生认为毕业之后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就行,并且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未来发展缺乏自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存在“考高中,上大学”的传统心结,沉沦于自己学业失败的悲观意识之中,对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动力不足,这样也造成了对未来规划目标的摇摆和不确定。

3.缺少社会实践机会。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规划只是提供一个实现的方向,实践才真正起作用。目前中职学校受校企合作运营效益、人员管理、经费等条件制约,难以开展具体的工作实践,学生由于不了解未来的工作信息,仅在理论的指导下,无法完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完整性的解决途径

由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寻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就十分重要。

1.普及职业生涯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中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程度,必须使“学生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最终把握就业的主动权”。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具体实例填充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邀请知名校友、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规划讲座、咨询、讨论会,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2.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定位学生就业方向

中职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还处在迷茫阶段,教师的讲授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视角对社会进行剖析,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快速认识社会的过程。科学地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合理地为学生进行职业方向定位是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中之重。

3.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中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学生一方面要通过课程内容把握自身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专业知识,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过程,加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该积极调研,在“校厂对接”“校企对接”“订单培养”等模式中主动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实习过程中的学生感悟“职业角色”“个人发展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愿景”的“未来员工”,获得企业青睐。

4.强化教师指导业务,提高学生就业率

对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的潜力,除了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之外,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要厘清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盲目、多变、虚无等问题,就需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业务水平,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5.拓宽学生就业途径,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

第4篇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高一、高二、普高高三、高职高三四个年段中,共抽取260名学生进行测量,最后得到有效样本255名,有效样本在各年段分布如下: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共22题,主要通过职业自我认知、职前准备意识、职业决策依据、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期待和前景六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展开调查。

(三)施测及处理

以年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要求完成问卷。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送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1%。

(四)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方差分析法。

二、结果

(一)职业自我认知

以年段为自变量,职业自我意识水平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自我意识三个问题的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p

1.兴趣、个性、能力

各年段两两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普高高三和高职高三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3和2.85,与高二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

2.自己喜爱的专业

对于自身喜欢专业的了解程度,高职高三的学生,平均分达到了2.85,而其他三个年段的平均分介于2.44~2.73之间,高职高三的学生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段(p

3.自己喜爱的职业

对于自己喜欢的职业的了解程度,高职高三生同样显著高于高一、高二两个年段,如表4所示。但与普高高三生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

(二)职前准备意识.

1.希望就读的专业

对于希望就读的专业的了解情况,高二和普高高三学生平均得分均为1.93,即介于“完全了解”和“有一点了解”的程度之间,显著低于高职的2.043分(p

2.希望从事的职业

对于希望从事的职业的了解程度,四个年段之间差异不显著,都在“有一点了解”的程度上下。

3.职业(专业)关注度

如表5所示,对于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学习的专业信息的关注程度,仍是高职高三学生的平均得分最高2.57,并显著高于高二年级的2.22(p

4.了解专业信息的途径

如表6所示,高一、高二、普高高三选择了解专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最多的均是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分别达到了44.1%、69.0%、73.2%;而高职高三学生了解专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则转变成“老师在学科中的渗透”,选择这一选项的占全年级人数的30.0%。说明高职教师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授课之外,能够联系专业知识向学生渗透有关专业实际运用和就业情况等信息。

(三)职业决策依据

1.决策者

经过统计,高一、高二、普高高三、高职高三分别有82.4%、91.5%、80.4%、78.3%的学生选择“自己选择就读的专业”,显著高于由父母选择、老师推荐等其他选项。

2.性格、能力

在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更适合哪种职业”一问中,高二和普高高三的得分分别是2.18和2.23,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531),程度更接近于“有点了解,但不多”;而高职高三的得分为2.52,程度接近于“很了解”,且得分与高二有显著差异(P=0.002)。

(四)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1.了解程度

对于“是否了解什么叫职业生涯规划”,四个年段的平均得分仅达到2.00,即“有点了解,但不多”的程度。

2.感兴趣程度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感兴趣程度”,高一、高二、普高高三、高职高三各年段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32、2.39、2.43、2.71;且高职高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感兴趣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段(P

3.规划者

有68.8%的学生认为“最适合对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是自己,但仍有14.5%的学生选择了“由父母决定”。

(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

1.与高考的联系

有65.4%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考志愿填报有较大或很大的联系。

2.规划意识

对于“是否会对(将来要)报考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作规划”这一问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年段间差异显著(F=3.133,p=0.026)。其中,普高高三和高职高三的规划意识均显著高于高二学生(P

3.重要性

在对待“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一问中,四个年段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得分在2.98到3.02之间,程度接近于“很重要”;从选择人数的比例上看,有54.5%的学生选择了“很重要”,25.5%的人选择了“非常重要”,可见有80.0%的学生都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4.必要性

对于“现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一问,70.2%的学生选择了最高项“很有必要”,说明了学生普遍希望此时能有人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指导。高一、高二、普高高三、高职高三四个年段对于这一问题的得分分别是2.57、2.70、2.66和2.63,总体接近于“很 有必要”。

(六)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期待

有71.0%的学生希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90.6%的学生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了解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有84.7%的学生希望通过该课程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90.6%的学生希望得到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的指导;有52.0%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的优势在于对未来的目标职业能够提前作准备,42.5%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盲从,能够有目标地前进。

三、讨论

(一)职业自我认知

对自身的兴趣、个性、能力的了解,无论普高高三,还是高职高三,均显著高于高二;而对于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只有高职高三显著高于高二。可见,由高二升上高三以后,高三学生对自身的兴趣、个性、能力等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就读高职的学生,这种发展更为明显。对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的了解程度,学生在高二升上普高高三后,没有明显加深;但是高职高三的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的认识明显加强。

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发展,特别是高二升高三的一年尤为明显。另外,高二升高三时,我校学生面临选择普高还是高职,以及选择高职中的哪个专业,因此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等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但是对于专业和职业的了解意识,只有就读高职,即有了专业分化之后才能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通过高职单招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专业和职业。

(二)职前准备意识

对于希望就读专业的了解程度,高职高三明显高于高二,而普高高三则与高二没有区别。高二和普高高三还未划分专业,进行专业选择,因而还未探究自己希望就读什么专业或是对理想的专业仅有一个初步概念,未曾真正了解。而高职单招学生已经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对所就读专业的内容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然而对于理想职业的了解程度,四个年段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而且整体程度较低,说明大部分高中生对理想职业的了解并不多。这可能是由于职前准备意识较弱,或是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缺乏造成的。

对于理想职业(专业)的关注度,高职高三显著高于高二,而普高高三与高二没有区别。从这一点反映出普高学生因为离就业仍有三年以上的时间,对职前准备的意识仍然薄弱。而高职单招学生对自己所关注的专业和职业更为明确,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收集相关信息、岗位状况和就业率等,职前准备意识比普高高三学生要强。

(三)职业决策依据

大部分高中生认为自己才是专业选择的主要决策人,体现了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即自主意识高度发展,渴望独立,职业决策意识开始萌发。

高职高三学生比高二学生更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适合哪一种职业,而普高高三学生相对于高二则没有这一优势。说明由高二进入高职高三学习后,学生能够逐渐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特点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根据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了解自己性格及能力,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就感。因此应多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探寻与之相应的专业和职业。

(四)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四个年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得分均不高,说明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还很陌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感兴趣程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高职高三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段,说明由于已经做了专业划分,有了一定的就业方向,高职单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表现出了更高的兴趣和需要。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最适合人选,但仍有小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由“父母决定”,体现了“有高度的独立意识但又有依赖”的矛盾心理。

(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考志愿填报有较大的联系。大多数高中生的第一个职业选择往往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所作的匆忙决定。因此在高考前特别是高中阶段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将自身特点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

对于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部分高中生都表示认同。其中,高二在必要性上的得分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接近学年末,高二学生面临选择普高还是高职,以及选择高职的哪个专业的问题,在职业规划问题上出现困惑和迷茫,此时更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指导。因此在高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迫切。

(六)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期望

大部分高中生希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并期望从该课程中加强自我认识、获得职业规划的有效方法、作好职业准备以及确定就业方向等。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 职业生涯 生涯规划评价量表 问题与建议

一、引言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总体勾画,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特点。而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又经历了成长、探索、确立、维持以及退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所处的环境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就要求在漫长的职业道路中要注意审时度势,依据情况变化对规划进行适当的反馈和修正。

伴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高校毕业生甚至迷失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就业是关系民生的一大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国家高度重视这一社会问题,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更是为广大的待业人员提供了诸多选择。这样,如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就成为一个复杂又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显示,很多人并不是在非常适合于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这对于个人、组织、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鞭策个人努力工作;有助于个人抓住重点,引导个人发挥潜能,增加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很有可能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生都可能碌碌无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道路有一个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实现职业理想。

现在,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都认识到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了规划。然而从我们连续三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或者对职业定位不够准确,或者没有考虑配套的行动方案等等,由此导致大学生找工作难,企业对大学生信任度下降,跳槽频繁,给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有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数据收集、分析及问题

1.分析工具和方法

我们对这150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将调查的内容分成了五个部分,利用霍兰德性格职业匹配法,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计分评价,设计出职业生涯规划评价分析表。

2.数据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

本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选取了某高校连续三年即将毕业的本科生15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文科背景的学生66名,理科背景学生84名,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后,这些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设计了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共计150份。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主要采用频数分析法,更直观地反映出各种现象的集中程度,并最终总结出被调查对象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考虑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在本文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专业背景与职业目标基本吻合,文理科存在差异。在调查中,我们特别对被调查对象的专业进行了整理,并将它与职业目标这一项进行了对比研究。就整体来看,目标基本明确的学生占到 了76%,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职业目标的明确程度确有不同。在66个文科专业背景的被调查对象中,目标基本明确以上的占到68%,不明确的有12%;在84个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中,目标基本明确以上的占到了82%,而不明确的只有7%,这个数据表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比文科背景的学生要明确。曾经有调查数据显示,理工类学生会较多地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吻合的职业,他们对未来从事的职业表现出更明确的方向定位。

有调查显示,理科专业背景的人员更倾向于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他们在制定职业目标的时候多数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考虑,从而能够制定相对明确的目标。同时,社会现有的职业中,专业性强,技术性强的职业多偏向理工科,而且人才很匮乏,所以他们的目标也比较明确;文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的就业面相对比较宽泛,比如管理类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很多,可以从事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很多岗位,因而他们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就显得比较盲目,没有那么明确的对应性。

(2)职业价值观不明确是普遍问题。职业价值观使人们的择业行为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对择业决策起着指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职业价值观也影响到人们在某个具体工作中的态度,影响着他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职业价值观不明确,必然会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而陷入迷茫,生活工作都得不到幸福感。

在调查中,职业价值观非常明确、明确以及基本明确的学生占43%,而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匮乏,没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

(3)兴趣与职业目标匹配度低应该引起关注。我们一般都通过对自己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认识自我。一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比较感性的认识。有的人通过对自己的评定,以及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的评定来认识自己,这样的认识主观因素比较大,不科学;而有的人通过测评工具来测量自己的性格特点,这样的认识相对比较准确。

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目标选择。在调查中,69%的学生选择的职业目标与自身的兴趣爱好基本吻合或吻合。这一结果反映出:处在职业初期的80后,在选择职业时,更注重将自己的兴趣融入到工作中,他们更愿意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也更能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就业面狭窄,对环境普遍认识不足。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世界公民,就业已经全球化。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视野狭小,只关注很少几个城市,很少几个行业,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公务员。有着强烈的跟风倾向。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有12000多种职业,我国有7000多种职业。

毫无疑问,就业机会都是由社会组织提供的,这是客观现实,人们不能改变它,但是可以通过对社会环境、职业环境的分析,充分地了解它,适应它。多数学生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环境,对于想要选择的职业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准备不足,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融入社会,融入角色缓慢。

(5)职业发展措施空洞。目标指明了行动的方向,真正要实现目标,还必须要采取相应可行的行动方案。在调查中,有将近半数的学生都没有明确的行动措施,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仅有目标没有措施,目标也只是空想,有效的措施是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

表2 行动措施明确性统计

从上表可知:目标基本明确的114名学生中,半数以上的学生有基本明确的行动措施的,而这一指标在目标不明确的学生中只占到28%。目标指导行动计划,目标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够实现,而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任何行为也只能像是没有方向的船只,徒劳无获。只有确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同时制定系统的职业发展措施,才有可能创造个人职业生涯的辉煌。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集中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未能客观地、全面地、清晰地认识自己;二是对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三是对就业环境缺乏理性的判断;四是职业目标比较模糊,没有相应的行动措施保障。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当事人一个人的事情,其制定与实施需要个人、学校以及企业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是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处在职业发展初期,这是一个职业探索的阶段,特别需要有益的指引。针对当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未来的路怎么走,最终应该由自己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战略指南,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认真学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首先要剖析自我,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劣势;然后,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及就业形势做出准确的理性判断,接受挑战、挖掘机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目标。目标确定后,必须要有相应的行动方案来保证目标的实现,措施必须是可行的,并尽可能地系统化,这样,才能真正地服务于目标。“计划赶不上变化”,在人生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还要对职业目标和行动方案进行评估和适时的修正,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校担负着教育和指导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组织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队伍,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咨询、推荐等服务工作,普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就业形势有一个较清晰地认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应对就业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3.企事业单位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场所,应该为这些新生力量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有益的指导。即将毕业的高校本科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适应阶段”,往往会对工作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企业没有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指引,可能就发挥不了他们的作用。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等机会,使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组织环境,这样能帮助员工在与企业的磨合中不断地成长。只有当个人的职业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才能发挥出员工的才能。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帮助员工制定和修正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也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组织忠诚度。

4.政府和社会既要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还要协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道路。政府有责任出台相关政策,为高校职业生涯指导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平台。同时,应该组织社会力量,建立职业培训机构,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队伍,开展更广泛的公益性的职业咨询和指导活动,让更多即将走入职场的人受益。

参考文献:

[1] [美]reardon ienzsampson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美] reardon ienzsampson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学生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杨新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4]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5]耶胡迪巴鲁.职业生涯管理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6]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第6篇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规划职业路径,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笔者所从教的高职院校的现状出发,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引入教学课堂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和完善,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真正的落到实处。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困境分析

针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我主要从高职生思想状况、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生普遍缺乏“目的意识”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开设于大一年级,大一新生都是刚经历过高中时期高强度的学习,对大学的课程往往产生怠惰的心理,而且毕业相对于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而言也有点太过遥远,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仍抱着修学分的心态来上这门课程。再加上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学生往往会对课本上的内容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结果课堂上学习不主动,课下对实践内容又敷衍了事,导致严重的“知行不一”;从另一方面说,高职新生往往是经历过高考失利而怀着自卑心理走进高职院校的,对新的学习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都不熟悉,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容易对人生和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絮,很难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因为高考失利的原因,许多高职生并不是真正喜欢所学的专业,再加上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本文由收集整理

越来越大,也使得在校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躁心理,甚至极端的产生“学习无用论”,消极的应对未来。

心理上对课程的不重视,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职生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意识比较单薄,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知,既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局限

今年来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上仍存在许多漏洞,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体系性,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一个学期的课上完后,学生往往被处于不闻不问的境地。同时后续的跟踪服务跟不上,缺失对学生设计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期执行监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针对性,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极少关注学生的喜好和特点,难免流于形式。这也体现在教材的选取上,所有学生不论贤愚都只有一套最基础的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料和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少之有少,再加上学生的懒惰心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不显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教师缺乏相关素质

教师相关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缺失相关的专业素质。因为师资紧缺,许多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代课教师并不十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教师缺乏必备的基本素质,责任心不强,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授课,对于课堂效果和课后跟踪服务做的远远不够。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不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切实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来上课,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真正的了解自我,掌握一些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对学生未来顺利进入职场奠定基础。

纵观其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其课程目标,可以说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中国哲学思想里的职业观导向

中国哲学重视人的生命及其意义的实现,认为人生便是不断追求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如此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准确定位自己,启发学生的生涯意识,积极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的意义。中国哲学思想里的许多精华都对现今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譬如知行合一、内圣外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之以恒等精神对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目的意识的渗透,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中,开宗明义的提出人生的意义问题:“我们常听见有些人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如其有之,其意义是什么?有些人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底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确切底答案,他们即觉得人生是不值得生底。”①并进一步分析到:“一件事必须对于他所可达到的目的方可说是有意义或无意义。若就一件事的本身说,我们不能说他是有意义或无意义。” ②可见,人生的意义在于为自己所设的目标,在不断追寻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简单的说人生有目的就有意义,无目的便无意义,目的便是意义。

具体到职业指导课程,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一根本才能使职业指导课程真正发挥实效。只有当学生确定了职业目标,学生工作才会有努力方向,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显而易见,只要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我们便会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高。

其次,在学生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应渗透儒家“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制定职业目标并非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将自我置于社会当中,实现作为存在的社会价值,造福社会。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对现实世界的关怀是儒家思想的出发点。各个时代的儒者都为了构建和实现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而努力。《大学》八条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起始点在修身,落脚点是平天下,从而成为历代儒者所追求的典范。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爱国之情及心系社会的儒者情怀。

转贴于

(二)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审视和重构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除了对自我的认识之外,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自我的完善和重构。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对自我的审视和进一步完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可是要实现这个梦想,首先便需要完成对自己的定位,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省来不断的进行自我的修正,形成正确而强大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攀登上事业的高峰。而关于如何进行自我修养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便是向中国古典哲学回归,因为中国哲学里包涵着对自我人格修养的无穷无尽的智慧。

中国哲学向来注重对人的内心的修养,儒者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心”、“尽心”的功夫论;后来的儒者更是丰富了孔孟的学说,提出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之以恒等概念;同时道家学说注重自然、清净的内心修养论;佛家境界则是看透世事后的大彻大悟。各派各家的学说对心性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逗有着极其重要的塑造灵魂的作用。国人只有汲取古典精华,才能真正的寻找到“立身处事”的智慧。

三、中国哲学思想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途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是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益处的课程,学生在这门课堂中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真正的认识自我,提高相关的职业能力。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非常有用的,对于融入的途径,我们课题的相关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加入了“每课一句”环节,选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时,同时塑造良好的自我。

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第一节课的“每课一句”便设置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修养。只有使自身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谨言慎行、诚实守信、平等博爱之后,才去学一些文化知识。在学生认识到德性的重要性之后,便引入“专业”这个词汇,“凡事皆贵在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文公”,讲解“专”的重要性,进而切入到学业上来,使学生明白“术业有专攻”的深刻含义。总之,随着主题教育的内容,相应设置相关的中国哲学经典语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同时,向学生推荐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关读物,采取激励表扬和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尽量使学生形成每月读一本好书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我们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编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校本教材当中,搜集相关的传统励志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授学的趣味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国哲学思想中拥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等思想对现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就必须借鉴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使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再进一步演化为自学,最终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只有使学生真正产生了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方法,才可能从根本达到教学的效果,学生也才会结合自身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我们参照多本教材和课题组成员的意见,结合高职生的认知规律,将课程划分总结为九个主题,首先解读职业生涯规划,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专业,分析未来从事的职业环境,然后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之后为了帮助学生付诸实施,又进行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计划管理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训练。这九个主题由浅入深,步步紧扣的向学生展现了全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第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入了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的相关板块。例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德性在职业生涯当中的重要性,我们组织了“企业用人德为先或企业用人才为先”的辩论活动;为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白理想的重要性,开展了学习先贤哲人的专题读书会。除此之外,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圣地、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在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第7篇

刚果(金)农业条件气候土壤种植制度

一、恩塞莱地区农业基础条件

(一)恩塞莱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刚果(金)北部地区为赤道型气候,高温、多雨、潮湿。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性气候,一年分为明显两季,旱雨季交替;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2000mm,年平均气温27℃。刚果(金)恩塞莱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草原性气候,其全年气候呈现周期性的规律变化。

1.雨季:10月中旬~5月上旬

每年的10月份开始逐渐进入雨季,横亘时间约为10月中旬至来年5月上旬,持续时间7个月左右,按照降雨量,整个雨季又可以详细分为:小雨季、小旱季、大雨季。

(1)小雨季:10月~12月。降雨明显增多,是区分旱雨两季的分水岭,随月份增进降雨量也逐渐增多,据2009年记录,10月份降雨6场,11月份降雨10场,12月份降雨15场,且降水量也越来越大,10月份的普遍为小到中雨,至12月份均为大到暴雨。气温也逐渐升高,最高温度可达35~35.5℃,月份间温度变化幅度不大。由于此地距离赤道位置较近,整个小雨季里阳光强烈,中午时刻日光直射,光线很是猛烈。

(2)小旱季:1月~2月。进入1月份,降雨又变少。据2010年记录,1月份降雨5场,2月份降雨7场,且降水量也是由大变小,1月份多为大到暴雨,2月份多为小雨或阵雨。此季降雨虽然减少,气温却略有升高,最高温度为35.5~36℃,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线照射继续增强,中午时刻光强可达12万~15万勒克斯。

(3)大雨季:3月~5月上旬。3月份后降雨显著增多,呈现明显的大雨季特征。据2010年记录,3月份降雨15场,4月份降雨12场,5月上旬降雨5场,降雨明显比以前月份增多,基本上为“两天一水”的概率,且多为中到大雨,降水量较大。该期温度变化复杂,变化趋势为“高―高―低”,3月初温度继续升高,3月上旬达到全年气温最高点,最高温度可达36.5~37℃;3月中下旬温度开始下降,至5月上旬最高温下降为33℃左右。另外,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该期的光照强度也呈现“强―强―弱”的变化特点,但白天还以晴朗天气为主,中午时刻光强较强。

2.雨旱过渡季:5月份

5月上旬以晴朗天气为主,中午时刻日光保持强烈,仍有零星降雨,以中到大雨为主,此时仍然呈现雨季气候特点。从中旬起,开始表现旱季特征,据2010年记录,5月13日至月底,仅有1场小雨量的降水,此季每天早上和上午均为阴翳天气,云层较厚,基本不见阳光;中午时刻云层开始稀薄,阳光略现,中午12时后光照逐渐变强,一般下午13~16时都有或强或弱的光照。随着雨季逐渐向旱季过渡,降水明显减少,到后期基本上不再降水,且光照明显变弱。

3.大旱季:6月~9月上旬

由5月中下旬逐渐过度到大旱季,整个大旱季横亘月份为5月中旬至9月上旬,大约持续时间4个月左右,大旱季降水量基本为零,此季每天早上至中午基本阴天,云层较厚,鲜有阳光,中午时刻太阳渐露,至下午时可有较短时间光照,光照时间少于5小时/天,且光照较弱。随着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的变化,此季温度变化呈现出低―低―高的变化趋势,6月下旬达到本地气温最低值,据记录,2010年6月份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早晚时略有寒意,最低温度在18℃左右。

4.旱雨过渡季:9月份

9月份为旱季转换为雨季的过渡月份,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气候变化特点,有的年份旱季特征多一些,有的年份雨季特征多一些,旱雨两季的变化这个月份也不是截然分开,而是逐渐变化,所以一般把9月份划分为旱季至雨季的过渡季。

(二)恩塞莱地区的土壤条件情况

恩塞莱地区大多为沙质土,但刚果河流域局部区域土壤粘性较重。一般旱地表土层0-25cm为黑沙质土壤,20-80cm为黄白沙质土壤。表土有机质含量低于0.5%,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含量很低,PH值在5-6,保水保肥性能较差。

二、恩塞莱地区种植制度整体规划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形成的一整套种植方式,内容包括作物布局和复种方式。

在多年实地种植以及大量调查、走访和研究的基础上,加之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气候变化特点以及社会生产条件等充分了解,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全面安排、发挥优势的原则,可对刚果(金)恩塞莱地区的种植制度作以下整体规划:

(一)恩塞莱地区的作物布局规划

1.作物类型:

2.种植比例(以100公顷为例):

以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中以产值效益较高的花生、大豆为主:花生田20公顷左右,大豆田20公顷左右,玉米田15公顷左右,甘薯田5公顷左右,木薯田5公顷左右,豇豆田5公顷左右。

3.地块设置:

按照果树占周边、经济作物偏远、粮食作物就近、蔬菜作物靠近水源、绿肥及饲料作物每年轮换的原则进行地块设置。

(二)恩塞莱地区的作物种植复种方式

根据恩塞莱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以及作物本身的生理生长特性,该地区的作物复种方式可有以下安排:

1.复种指数(熟制):

绿肥或饲料等。

在本地区实行一年二熟制复种方式,在第二季收获后一般都有2~3个月的休闲期,这样可以使土地赋闲,达到用养结合。

(3)一年三熟制:主要应用在蔬菜生产和绿肥、饲料生产上。

可有蔬菜―蔬菜―蔬菜,绿肥或饲料―绿肥或饲料―绿肥或饲料、绿肥或饲料――蔬菜―蔬菜、蔬菜―蔬菜―绿肥或饲料等方式配置。

2.轮作换茬:

在恩塞莱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中花生和大豆都是严忌连作的,因此在复种方式中要注意轮作换茬;各种蔬菜类型中,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也是忌连作的,在实际种植中也要加以注意。

3.合理间作:

在恩塞莱地区,为了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可以实行高、矮杆作物的合理间作,如玉米//花生(大豆)、玉米//蔬菜、玉米//绿肥或饲料等。

(三)恩塞莱地区的作物种植茬口安排

根据在恩塞莱地区的实际种植,结合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每年5月份,因为该时期是雨旱两季的分水岭,5月中旬前降雨多、日光足;5月中旬后零降雨、照射弱。针对这种气候特点,应该好好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当地气候特征和水热资源条件,进行合理的农作物种植茬口安排,从而减少种植的成本投入,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根据实地种植经验,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在刚果(金)恩塞莱地区农作物一年可实现两季种植,第一季播种时间约为10月上中旬,收获时间约为来年2月上中旬;第一季收获完成后,2月中下旬左右立即着手进行整理农田,此时万不可耽误农时,这也是保障第二季种植作物后期充分生长的关键环节,争取在2月下旬,最晚在3月初全部完成第二季作物的播种,然后利用3月~5月这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作物能够充分利用水热资源,顺利完成自我生长,避免5月中下旬进入旱季后作物生长后期缺水缺光,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生长的状况,至5月下旬或6月初左右,第二季种植作物即可收获。另外,第二季作物可根据作物类型特点适当晚收,因为此时当地气候已经进入旱季,农田基本处于赋闲阶段,晚收不耽误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1]邢同胜.刚果(金)恩塞莱地区常规蔬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12).

[2]邢同胜.援刚果(金)恩塞莱旱作物示范推广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9).

第8篇

关键词:台湾高中职教育;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借鉴一、产生背景:发展困境之下的突围举措

在台湾地区,高中职教育并非属于职业教育序列,而是属于自2014 年开始实施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中学后段学制序列。台湾中学生毕业后,通常升入普通型、技术型、综合型、单科型四类高级中等学校,成为“高中职学生”,该类学生年龄大致介于16~18岁[1]。从一定程度上说,台湾高中职教育是指台湾高级中等学校所开展的教育。台湾地区历来重视高中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高中职教育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台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台湾高中职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带来诸多红利。但与此同时,随着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其高中职教育在服务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招生、升学、定位等方面的问题。[2]

台湾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潘文忠认为,当前台湾地区教育领域有两类问题值得特别关注。第一类问题是,目前台湾很多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普遍秉持这样一种观点:学无所用。这从侧面反映了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吻合现象。与此同时,第二类问题也广泛存在:很多高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学意愿较为强烈,毕业发展导向往往以升学为主,如2012学年至2014学年升学比例高达86.64%[3],而这类学生群体大部分并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继续升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盲从决定。为缓解此类问题,扭转当地教育生态背景下“升学至上”的传统子女教育路径,并鼓励高中职应届毕业生通过工作、志愿活动、壮游等形式,探索、思考、确立人生规划的正确方向,“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应运而生。

本文聚焦台湾于2016 年 10月提出、预计2017年8月开展的高中职教育新举措――“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通过文本分析法,在研读整体方案的基础上,凝炼其核心思想,以期获得对大陆相关教育理念发展的启示。

二、“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

规划的核心思想

(一)目的与内容

“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预计于2017年8月开始试行,第一周期为三年,总计划人数1.5万名左右,总投入经费为72亿新台币[4]。该规划目的较为明确,主要分为四点:其一,在提供给学生职业探索机遇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协助青年适才适性发展;其二,顺应台湾地区传统技艺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较好的人力资源,同时缓解就业压力,提升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其三,为青年提供学习和体验多元生活的C会,从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其四,进一步储备青年教育和发展经费并拓宽其来源,同时畅通技术人才回流就学的渠道。[5]

总体而言,整个“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三个计划:两个阶段为高中职就学阶段、高中职毕业后阶段;三个计划为高中职生涯辅导计划、青年体验学习计划、青年就业领航计划[6]。两个阶段和三个计划相互交织,共同服务于规划目的。

(二)具体策略

整体而言,“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以经费账户“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为主轴,有效衔接两个阶段和三个计划。

1.高中职就学阶段:推行“高中职生涯辅导计划”

“高中职生涯辅导计划”贯穿于高中职学生求学阶段,重点作用于高中职学生的毕业阶段,旨在协助青年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并衔接下一阶段的“职场、生活及国际体验”,从而协助青年适才适性发展。这一计划体现出鲜明的长期性,注重在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中引导学生。

2.高中职毕业后阶段:推行“青年就业领航计划”和“青年体验学习计划”

在“高中职生涯辅导计划”协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后,学生毕业时会形成较为明确的短期发展意愿。在学生做出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后,就进入下一阶段,即推行“青年体验学习计划”和“青年就业领航计划”。

其一,高中职应届毕业生可通过“青年体验学习计划”进行生活和国际体验,此举措旨在鼓励和支持高中职应届毕业生通过壮游、参加志愿工作等形式进行体验学习,拓展和感受不同的生活面向,进而探索和确定未来升学规划或就业计划[7]。主要体验方式有两种。其一,壮游。壮游是一种胸怀壮志的游历,具有“长、高、深”三个特质,即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8]。壮游计划的实施主体是学生本人,具体由高中职应届毕业生自行提出壮游计划,台湾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其提出的壮游地点,协调该地点选派相关工作人员担任辅导员,协助高中职应届毕业生完成壮游体验。其二,参与志愿工作。在高中职应届毕业生自愿提出申请并经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将会与台湾地区非营利机构进行协调,由该机构协助对学生进行必要培训并选派机构内专人担任学生的辅导员,辅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相应志愿服务[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经费账户“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不承担该过程的经费。

其二,高中职应届毕业生可通过“青年就业领航计划”进行职场体验,此举措旨在培养具有发展性、适合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的传统技艺人才,进而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具体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有意愿就业的高中职应届毕业生自行提出申请,经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审查后确定参加此计划的名单,每年总名额为5000人左右;第二阶段,由台湾劳动管理部门盘点并汇总优质空缺职位(优质职位主要来自于符合台湾地区发展需要,且福利等方面优厚的传统技艺产业和创新产业等),并建立“青年就业领航计划”的衔接机制,即建立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衔接机制,促进两者有效接洽,以此为通过筛选的学生提供具体职位;第三阶段,由提供职位的单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重点传承技术和经验[10]。整个过程中需要的经费补助,从经费账户“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中支取。

(三)保障举措

其一,完善的流程保障体系。整个方案的具体开展,从申请阶段到审查阶段,再到实施阶段,均有着详细、规范的流程,并对每一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在“高中职应届毕业生提报申请”这一阶段,流程中明确说明了学生参加此计划期限为2~5年[11],对时间要求较为精准具体。

其二,充足的经费保障体系。“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的经费(总计72亿新台币)为“青年就业领航计划”提供资金保障。该类经费被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补助高中职应届毕业生的就学就业及创业准备金和青年稳定就业津贴,第二部分则用于补助企业雇主的培训费用[12]。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精确的数额限定,并明确说明了此账户经费的来源,即来源于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和台湾劳动管理部门。这种充足的经费保障体系,亦进一步储备了青年教育和发展经费并拓宽了其来源。

其三,周密的预防计划体系。主要体现在退出机制和诱因计划两方面:在计划开展过程中,若高中职应届毕业生想中途退出或变更既定计划,或者在这个变更过程中想提取“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中的经费,必须经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和台湾劳动管理部门审查通过方可进行;为激发高中职应届毕业生对此方案的兴趣,采取每月拨付一定资金及调整升学渠道与方式、入学时间,延长休学年限、抵免学分等方式。[13]

三、启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

近期,“核心素养”受到广泛关注。由林崇德教授领衔、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汇聚5所高校96名学者的课题研究团队,历时三年,多方论证,并经教育部审定,最终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1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15]。其中,社会参与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强调学生处理好自我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养成符合现代公民要求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在促进其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其努力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16]。社会参与主要包括两个指标:责任担当指标,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3个基本要点;实践创新指标,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3个基本要点。[17]

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参与素养的诸多要点与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整体规划有很多相通之处。例如,社会责任和劳动意识两个要点都强调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整体规划中有关提升生活及国际体验的举措也较为重视对高中职应届毕业生志愿工作的引动;技术应用的含义,亦与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整体规划中对于“通过职场体验培养技术人才”的阐释相通。因此,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大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还应指出的是,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的核心思想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素养的精神是相通的。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致力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致力于通过职场、生活及国际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实、适切的认知,致力于用一种人文关怀的方式协助学生探索并确立正确的人生规划方向,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具w启示可总结为三点。其一,防止盲目照搬是前提。对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要在积极借鉴的同时,防止盲目照搬,这是实现良好借鉴的前提条件。台湾地区的各方面情况与大陆存在较大差异,大陆应结合大陆教育的实际情况,寻求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素养培育的策略或方案。方案的开展可先选取几所高校或几个地区进行试点工作,待有成效,方可由点及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二,借鉴理念是重点。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尚未施行,具体策略成效尚未体现。因此对该方案的借鉴,重点在于借鉴其思维和理念。当前,我们要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需要研究大陆既有政策的不足,汲取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中有益的、适合大陆实情的成分,建立和完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机制,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声明和举措[18]。其三,本土创新是根本。借鉴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只是当前之计,实现适合大陆教育实际情况的本土创新才是根本。当前,大陆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职业教育领域亦需要进行相关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从国家层面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其指引下,大陆需要紧密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指标,尤其是着力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素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做好不同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积极进行本土化教育革新,以为经济发展输送优质的、适合“走出去”战略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姜得胜.当前台湾高中职道德认知教育危机之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4):17.

[2]曾春妹. 21世纪台湾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 2016(2):33-36.

[3][4][6][8][10][11][12][13]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专区[EB/OL].http://edu.tw/1013/Default.aspx,2016-11-22.

[5][7]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情形”报告[EB/OL].http://ws.moe.edu.tw/001/Upload/25/relfile/0/3270/bfeff77d-0027-478b-a78f-ecc5596eebbb.pdf,2016-10-13.

[9]百度百科.壮游[EB/OL].http:///link?url=Ply5ui2V1wCR5Z-ywesnqJ2Db2esl9s XzKXFf1XXE2Aj-pkTOg9td2EEy4Ro63sppQGeG 8JWoYvodWFlZZTZlH9T5gr25fAMZGswMeDjh8u #6_1,2016-11-27.

[14]林崇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 2016(6):1-2.

[15][16]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1-2.

第9篇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学生认识自我和规划人生未来的重要阶段。在国内,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处在缺位的状态。2014年9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上海、浙江开展高考改革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确定高考选考科目,在高考制度上给予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这项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撼动了沉睡中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领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5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高一阶段起开设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已经成为新高考背景下落实选择性教育思想的必由之路。

生涯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决策、目标和行动。其中“知彼”实际是指职业探索,包括协助学生对大学的各个科系有所认识,认识升学渠道,了解大学科系及职业世界的分类情形,协助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职业领域作进一步认识,协助学生了解各职业领域对个人在兴趣能力和特质各方面的要求。职业探索模块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无论对当下高考选考科目与大学专业选择,还是对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方向,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最能吸引学生的部分,也是在生涯教育实践中颇有难度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高中生的职业探索教学模式。

1.项目学习的内涵。

所谓项目学习,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资源,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合作形式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项目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实践性和参与精神,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合作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机会,共同探究来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项目学习在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中的实践运用。

目前,国内项目学习的探索多集中在以知识学习为目标的传统学科教学上,虽然生涯规划课的职业探索模块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但项目学习这种围绕具体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中获取信息的教学模式,却是实现职业探索教学效果的绝佳方式。据此,笔者开发了“生涯微视频制作”活动,通过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关于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的教学尝试。下面以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生涯微视频制作”在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中的实践操作,来描述“项目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实践过程总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1)分析教学目的、学习目标。

生涯规划课中的职业探索模块,其教学基本目的是协助学生对大学科系有所认识,认识职业的分类情形,协助学生对有兴趣的职业作进一步认识,了解各职业领域对个人在兴趣能力和特质等各方面的要求。

“生涯微视频制作”是一种项目形式,其基本内容是小组根据组员的兴趣选择要探索的职业与大学专业,形成各自的学习项目,利用人物访谈、职业体验、信息查询等方式对目标职业与大学专业进行探索,最后按照其作品立意,把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及视频构建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作品。

项目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还是一种协同工作、收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方式。利用“生涯微视频制作”这种项目学习模式进行职业探索模块教学,完成项目过程本身不仅可以很好地达成以上基本的教学目的,而且由于项目组各成员都会承担不同的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还能培养其与人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项目来源于社会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学生通过

参与项目提前准备适应职场和社会,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都是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标,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达成。

(2)分组确定项目。

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建立生涯探索小组。每组4~6人,组员拟定组名和小组活动契约。职业领域的信息庞杂,学生单独收集信息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团队的组建有利于增强信息收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好地达成生涯教育的目的。“生涯微视频制作”涉及的环节较多,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较长,项目周期一般在10周左右。每个生涯探索小组根据组员感兴趣的职业与大学专业,确定本小组的“生涯微视频制作”项目主题。比如学生确定的有以下项目主题:法医职业及法医学专业的探索项目“将法医进行到底”,大学教师职业的探索项目“关于大学教师工作的具体形态调查”,地铁相关职业的探索项目“在地下拼搏的人生”,外语类职业与专业探索项目“菜鸟须知”等。

(3)设计策划方案及进度,组员合理分工。

策划方案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项目实施的成败。小组在确定好项目主题后,需要先撰写项目策划书,项目策划书包括“生涯微视频”结构提纲、项目进度计划、团队分工计划等内容。项目策划书撰写好后,教师应该与组员讨论项目的实施价值、可操作性、实施注意事项、实施细节等内容,然后进入实施阶段。

(4)项目活动实施。

项目实施阶段,各小组对项目涉及的职业及大学专业进行探索,并按照其作品立意和呈现形式,对收集到的各种文字、照片、视频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完成“生涯微视频”的制作。虽然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主要放在周末等课余时间,但教师应该全程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灵活指导。

(5)项目作品展示与评估。

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作品展示活动,可以邀请家长、校外合作对象、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等参与,展示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每个小组作品展示过程中需要汇报探索活动收获,包括对相关职业的了解、团队协作体会、心得感悟等,交流探索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与喜悦。汇报后要接受班级同学、教师或其他参与人员的提问,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观察、发现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深化对职业世界的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反馈评价过程则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评价主体由教师、班级同学和学生自己共同组成。评价的内容包括独立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协作探索过程中的表现、计划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几个方面。

在项目评估阶段,应该重过程轻结果。不仅关注活动结果的有效性,更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同时,要重视个体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等变化,重视创新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有效性。项目学习不再像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评估,更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与感悟,所以涉及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等都是评价内容,是评估学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依据。

自笔者所开设的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采用项目学习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职业探索热情有了明显提升,已经成为整个生涯规划课里学生最投入、最感兴趣、收获最大也最有成就感的一部分。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自主进行职业探索,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认知需求,避免了以往课堂上教师泛泛而谈,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弊端。以“生涯微视频制作”为活动载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探索过程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探索、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收获不可谓不大。项目评估阶段以小组汇报、作品展示、集体互动探究、反馈评价的方式组织起来,不仅使得学生探索到的职业信息在集体内传播,而且让生涯课堂更具活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汇报展示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集体互动探究则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