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6: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表现。我国自1965年普遍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目前已成功控制该病的大流行,但在近两年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麻疹在发病季节病例数明显上升,年龄一般在6个月~成人,2009年3月收治1例24 d新生儿麻疹合并肺炎,为使大家做好麻疹的早期预防,防止大流行,并做好麻疹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介绍:患儿,男,24 d,以“发热咳嗽2 d,出皮疹1 d”之代诉入院,系1胎1产,足月顺产。医院新法接生,生后无窒息,哭声大,羊水胎盘无异常,生后前18 d母乳喂养,18 d后因母患“麻疹”改为配方奶粉人工喂养,患儿其母生产后10 d出现高热、皮疹、确诊麻疹后经治疗回家。患儿于生后24 d后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左右,伴咳嗽、喉中有痰、呛奶、频繁吐奶,7~8次/d,非喷射状,呕吐物为内容物,哭声大,颜面躯干及四肢可见较密集针尖大小的红丘疹,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眼角膜稍充血,口唇干燥,口腔黏膜粗糙,麻疹黏膜斑(+),咽稍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散在湿鸣,经诊断后确诊为麻疹合并新生儿肺炎收住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4.0×109/L,GR 27.2%,LY 66.4%,HGB 122 g/L尿常规示:(-)粪常规示:黄色糊状便,脂肪球(+),胸部拍片:肺纹理增重示:肺炎。入院后给予呼吸道隔离,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 ml加10%浓氯化钠2 ml静脉推注西力欣0.2 g,2次/d,10%葡萄糖5 ml加沐舒坦15 mg静脉推注,2次/d,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5 min,促进痰液排除等对症治疗4 d,痊愈出院[1]。
2 护理
2.1 高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散包降温或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必要时遵医嘱用少量退热剂,如甜倩、扑热息痛等药物,用药后半小时测温1次,观察病情,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服,忌用淳浴,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2.2 眼睛护理(合并眼结膜炎):经调查认为麻疹的发生和Vit A缺乏有重要联系,在麻疹患儿血清中Vit A含量低于0.35微克分子,就有很高的使角膜发生溃疡的危险性,发生角膜干燥症,应注意居室要安静,通风,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由于眼部分泌物多,以致结痂,使眼不能睁开,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清洗,3~4次/d,然后外涂金霉素眼膏或抗生素眼液。
2.3 肺炎护理(合并症):患儿出现咳嗽明显加重、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嗜睡、吐泡沫等症状,是并发肺炎表现。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免受凉。要经常变换,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由于吃奶时加重气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用小勺喂,喂后将患儿竖起于肩部,轻拍背部,以防溢奶。注意观察鼻腔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已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遵医嘱给吸氧或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天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禁用肥皂),应注意臀部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外涂植物油以保护皮肤。如疹透不畅,可用香菜煎水后服,并用此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为预防口腔炎,每天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2次/d,以防口腔继发感染。
3 预防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国内初次接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应复种1次。目前原有的免疫程序已有所调整,即对育龄妇女增加1次麻疹疫苗接种,以减少新生儿麻疹发病率。近年来在儿童时期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母亲到妊娠期,体内抗体已明显下降或消失,孩子就不能从母体获得对麻疹的先天性免疫力。所以在6个月以内仍有感染麻疹病毒的可能,一旦患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提醒保健单位及社区医疗机构,对准母亲应做好麻疹疫苗的复种及有麻疹的产妇提早隔离,防止患病后的母子传染及医院内的交叉传染。对接触过麻疹的健康儿童,可做麻疹疫苗的接种及遵医嘱给予免疫制剂的使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91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中常见慢性过敏性疾病之一, 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易反复等特点, 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5]。脱敏治疗为临床中常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 摩拉脱敏仪器为临床中新型治疗慢性荨麻疹机械辅助治疗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慢性荨麻疹患者病史较长, 在长期疾病折磨下易合并不良心理, 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患者长期规律治疗, 影响患者临床疗效[6-9]。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过程中配合心理干预, 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 7月本院采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100例。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治指南》[2], 明确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经评估后患者均有采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指征, 无治疗禁忌证。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摩拉脱敏仪器规律治疗, 治疗1次/周, 20~30 min/次, 连续治疗8周。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采用交谈、心理评估量表评估等方法评估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 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不良情绪状况拟定心理干预措施, 围绕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减轻不良情绪等方面实施。②告知患者经积极治疗和预防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采用, 摩拉脱敏仪器治疗可能获得疗效和预后,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③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移情疗法、鼓励安慰等方法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焦虑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 [3];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 [4]。②疗效评定标准[10]:根据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及复况评定。显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基本消失, 治疗后1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较前显著改善, 停止治疗后复发;无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的8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小儿麻疹 临床护理 分析
小儿麻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症,在患病的过程中患儿会出现高热、咳嗽、眼鼻部位的分泌物增多、营养不足等状况[1]。同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其实施相应护理较为困难。因此,需要针对患儿的具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儿病症得到有效控制[2]。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小儿麻疹患者,对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小儿麻疹患儿,其中男患儿37例,女患儿27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9岁。
1.2护理方法
1.2.1高热护理
出现小儿麻疹的患儿,其体温可以达到40℃以上,甚至出现惊厥现象[3]。此时患儿需要卧床休息,直到病症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同时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与清洁,并对患儿的体温进行严密检测,对于出现高热状况的患儿需要使用退热剂,不能采用乙醇浴、冷敷的方法进行退烧,避免对病情造成影响,引起并发症的出现。由于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不会促进麻疹的出现,因此,需要对患儿的体温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并向患儿家属进行解释,避免出现纠纷事故。如果患儿出现高热,还伴有谵妄、烦躁状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1.2.2皮肤护理
在室温恒定的状况下,每天用温水对患儿的身体进行擦拭,对于出现腹泻的患儿,需要对臀部进行重点清洗。同时需要对患儿的指甲进行修剪,以防皮肤被指甲抓伤,出现感染现象。对患儿的皮疹状况、出疹顺序与恢复状况进行观察,有利于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
1.2.3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40%-50%,以降低对患儿呼吸道黏膜造成的刺激。同时保持室内安静,使患儿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如果患儿出现厌光症状,就需要对室内的光线进行调节,避免对眼睛造成刺激。此外,室内需要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同时对于疑似麻疹患儿与确诊麻疹患儿进行隔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
1.2.4面部护理
运用生理盐水对患儿的双眼进行清洗,再将抗生素眼药水滴入,或者是服用维生素A,防止干眼病的出现。同时还要注意不能使呕吐物与泪水进入外耳道,避免耳炎病症的发生。此外,需要对患儿呼吸道是否通畅进行严密观察,必要时实施超声波雾化吸入,同时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对咽喉部位的影响,避免咽炎病症的发生。多喝水,增强口腔护理。
1.2.5饮食护理
对患儿的饮食进行护理,需要进食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性、半流质性食物,同时少食多餐,以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便于排毒、消疹、退热,必要时可以进行静脉补液。在恢复期患儿需要进食高蛋白、高能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而随着体温的降低,病情的好转,患儿的饮食就可以恢复正常。
1.2.6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对患儿进行护理,同时让患儿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以顺利的对患儿实施相应治疗,并让患儿摆脱害怕紧张的心理,构建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此外,良好心理可以促进患儿快速恢复。
1.2.7预防护理
对于出现病症的患儿进行隔离,直至出疹后5天;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需要隔离到出疹后10天;对于与患儿接触过的易感儿童,需要隔离21天。病房内需要时常通风,病实施消毒措施。对于患儿的衣服、被褥、玩具进行2小时的暴晒,并且降低探视机率,减少感染状况的发生率。
2结果
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64例患儿均痊愈。
3讨论
小儿麻疹病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为了对病症进行有效控制,就需要将小儿麻疹病症的相关情况对家长进行详细介绍,使其做好心理准备,能够充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4]。对于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只需要在家中进行治疗,以及实施相应护理。但是需要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同时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护理,并对其病症进行严密观察,以避免出现感染状况。小儿麻疹是一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症[5],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对于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只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治疗。而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儿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小儿麻疹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临床护理的实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杨览,程佩萍,武改月等.小儿麻疹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5):194.
[2]沈惠青.小儿麻疹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10,(39):7-19.
[3]邓映宏,颜井清,冯学.维生素A与阿昔洛韦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麻疹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1):188.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麻疹病人;护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43-02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2],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44例,女36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年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 体温护理 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3]。
1.3.2 病房护理 每天病房保持通风2次为宜,确保病房空气的湿润、新鲜,湿度以50%~60%为宜,温度以18~22℃为宜,但是要避免直接吹见,防止患者着凉,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光线的柔和。
1.3.3 严格观察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比如若是患者处于高热状态,则需要采用物理降温进行处理,避免温水擦浴、减少盖被、或者是严格按照医嘱减少药物的剂量。但是一定禁用酒精等,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或者是体温骤降而导致的循环障碍,为患者供给充足水分,利用患者散热或者是排泄[4]。
1.3.4 控制病毒感染 护理是要保持患者五官的清洁,如眼睛清洁用生理盐水,然后再用红霉素眼膏或者是0.25%氯霉素眼药水,1d2~4次为宜,勤于帮助患者排痰拍背翻身,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为了防止中耳炎发生,可以口服鱼肝油滴剂,然后滴入0.5%~1%的麻黄碱。
1.3.5并发症控制 ①要随着注意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变化,2~4 h监测一次,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②确保患者营养平衡,多饮水,供给水分充足,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勿忌口,造成营养不良[5];③随时观察出疹情况与消退情况,进一步为患者病情做好鉴别与诊断,并且正确判断患者病情。
1.3.6 预防控制 要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与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分析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6],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患者科学的麻疹病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发现麻疹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组织受损;③营养不足;④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根据本次研究总结麻疹病人的护理体会,具体如下:①体温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为此,必须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发热程度,及时处理,每天测温度和脉搏、呼吸。②营养护理:患者由于发热机体消耗量大,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以半流质、流质食物为主,多餐少食,并及时补充维生素。③并发症护理:严格叮嘱患者遵照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体征与出疹的关系,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要立即上报医师并给予处理。④组织受损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会出现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口腔粘膜疹等,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组织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7]。⑤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应轻软,内衣柔软宽适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口唇或口角裂者,应局部涂以消毒石蜡油,口腔粘膜溃疡者,先以1%~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局部涂以西瓜霜或冰硼散[8]。总而言之,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邢琳琳,刘丽莉. 172例麻疹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17(2):15-18.
[2] 卢美,任维利,朱桂爱. 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0,10(9):940-941.
[3] 陈芳芳,赖爱萍.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3(11):199-200.
[4] 周新凤.浅析66例麻疹病人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1,3(10):157-158.
[5] 唐燕雅,沈旭慧. 23例麻疹病人临床变异的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4(36):207-208.
[6] 王克勤. 62例麻疹的护理[J].安庆医学,2009,3(6):178-179.
[7] 胡天平. 浅淡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及预防[A].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C].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2009,23(6):18-19.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儿童发病率显著下降,但近年来成人发病率上升[1]。成人麻疹患者就诊时多处于发疹期,斑丘疹特征及出疹顺序虽较典型,但出疹、退疹迟缓,病情相对小儿较重,可伴有肝脏损害、心肌炎、支气管炎。笔者根据各期临床特征,采用中医辨证施护7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麻疹的诊断标准[2],排除慢性肝炎,药物性、酒精性因素致肝损害,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近3个月未使用过免疫调节剂。
1.2 一般资料
79例均为我院感染科2007-01—2007-06住院患者,出疹1~5日;男47例,女32例;年龄18~45岁,平均31.30岁;支气管炎12例,心肌炎3例,肝脏损害53例。
1.3 临床症状
散发起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均有发热和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结膜炎病征;斑丘疹典型,疹退后多有脱屑和褐素沉着;并发症以肝脏损害为主,γ-谷酰氨转肽酶(γ-GT)升高明显。
1.4 治疗方法
予抗病毒、抗炎及清热解毒、宣肺透疹中药对症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施护。
1.5 疗程
12日为1个疗程。
2 结 果
79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12日,平均住院时间为5.3日。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达98%。
3 护理措施
3.1 辨证施护
3.1.1 前驱期
证属毒邪犯表,肺卫不宣。治宜辛凉透表,清宣肺卫。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肉类、荤腥,以避免妨碍麻疹病毒外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勿使患者直接吹风;外用透疹药(生麻黄15 g,芫荽子15 g,西河柳15 g,紫浮萍15 g)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熏,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夏季病室宜阴凉,防止受暑热而闭厥,可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以助汗透疹,解毒生津;汤药宜热服。
3.1.2 发疹期
证属麻毒内传,肺胃热盛。治宜清热解毒,佐以透发。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禁止直接吹风,防止麻疹病毒闭肺。饮食宜清淡,如稀饭、面条、牛奶、豆浆、蒸蛋等,少量多餐。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多饮开水及热汤。忌荤腥、生冷、辛辣、油腻。皮疹未出齐者,可进食虾皮、芫荽、葡萄干等食物,以助皮疹顺利透出。体温持续在39 ℃以上,全身无汗者,可用温水或芫荽煎水擦拭全身,温湿毛巾敷头部,使其汗微出;疹出不畅时,可用淡豆豉、芫荽适量煎水代茶饮;重症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虚弱肢冷者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气汤。汤药宜温服[3]。
3.1.3 恢复期
证属气阴两虚。治宜养阴益气,清解余邪。适当增加营养的同时 更应注意调整肠胃消化功能。宜多食养阴食品如木耳、百合等,也可用消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避免饮食过量,忌生冷、油腻等物。疹退皮肤瘙痒时,可用九里香煎水擦皮肤以止痒。汤药宜温服[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2 一般护理
3.2.1 情志护理
成人麻疹起病急,临床症状表现重,患者常出现焦虑、急躁情绪,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特点、诊疗原则及预后情况,减轻恐惧心理,告之麻疹自然病程后大多可获终身免疫,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
转贴于
3.2.2 消毒隔离
患者独居或同病种患者同住一室;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60 min,避免患者直接吹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室内光线不宜过强;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 min。隔离期为住院至至出疹后5日,伴有呼吸道并发症时至出疹后10日。
3.2.3 基础护理
3.2.3.1 结膜充血、分泌物多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冼,每日3~4次,予抗生素眼药膏或眼药水外用;如视力模糊、畏光嘱目视绿色植物,戴墨镜,并予维生素A口服。
3.2.3.2 鼻腔分泌物要及时清除;鼻黏膜糜烂时,可涂以1%龙胆紫;口唇或嘴角干裂涂石蜡油或4%硼酸软膏;口腔溃烂用1%~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每日4次。
3.2.3.3 衣被不宜过多过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但要防止受凉;宜有微汗而不宜多汗;疹退脱屑皮肤瘙痒时,要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瘙痒严重者可外搽5%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制剂止痒,清洁皮肤宜用性质温和的浴液。
3.3 并发症护理
3.3.1 支气管炎的护理
注意观察咳嗽的程度、性质及痰的色、质、量的变化,频咳、痰液黏稠时,除多饮水外,可按医嘱应用止咳、化痰药物;伴气急时,可予低流量吸氧。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有无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的危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4]。
3.3.2 肝功能损害的护理
注意休息;禁烟酒,饮食宜清淡流质或软食,忌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遵医嘱服药及应用护肝药物,禁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3.3.3 心肌炎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心率与心律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记录尿量;如心悸、胸闷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用药,予吸氧。
3.3.4 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
呕吐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止呕;腹泻时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性质及量的变化,加强肛周皮肤护理,便后用温水洗净、抹干,再涂以鞣酸软膏,防止肛周皮肤糜烂;注意补充足量的水分。
4 体 会
通过针对成人麻疹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期辨证,做好正确的中医辨证施护和并发症的护理、情志护理、基础护理,并配合健康宣教,消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12-312.
[2]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8.
【关键词】麻疹,护理,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85-0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近年因超生及麻疹疫苗漏种等因素,麻疹发病率有所上升。其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皮疹,可并发喉炎、肺炎、心肌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笔者总结了45例小儿麻疹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45例儿童麻疹。男36例、女9例。年龄4月~6岁,平均18月。患儿均有发热、38.1~41℃,精神差,皮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9例有麻疹粘膜斑,2例并发喉炎,肺炎16例,心肌损害14 例,肠炎1例。所有患儿经疾控中心采样病毒检测证实为麻疹。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予以呼吸道隔离,与家属沟通,精心护理,配合医嘱积极抗病毒治疗,证实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营养心肌,口服维生素A,积极补充液体入量及口服中药治疗。
1.3 结果 45例患儿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与家属积极沟通:患儿入院后立即告知病情、诊断及潜在的并发症;家属自身加强防护;告知麻疹的隔离期限;了解家属的对麻疹的认知度,耐心解释,争取家属配合。
2.2 对患儿进行安抚:年幼儿予以抚触、小玩具、消毒安慰奶嘴等处理;年长儿在病房观看动漫节目、小玩具、适当游戏等减轻恐惧感。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静脉注射尽量采取留置针形式。
2.3 一般护理
2.3.1 隔离和消毒:患儿按呼吸道传染病予以呼吸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加强自身防护,防止院内感染。病房予以空气消毒机及消毒片消毒,器械采用84含氯消毒液擦拭。
2.3.2 病房通风:患儿家属认为患儿吹风后脸上留斑。医护人员解释大部分患儿病愈后出现色素沉着,最后出现脱屑而逐渐消失,故不会出现脸上留雀斑等现象。而病房通风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有利于疾病恢复。绝大部分家属予以配合。
2.3.3 发热的护理:患儿家属认为麻疹不能退热,否则疹出不透有生命危险,只能包被方式发汗。医护人员告知家属医生在患儿体温低于39.5℃的情况下采取多饮水、温水浴等物理方法退热,在体温过高或有惊厥情况下会予以退热药退热。患儿体温下降多汗时及时更换衣服,擦干身体。家属认为体温过高会"烧坏大脑"时,告知家属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解除家属心理负担,避免过度退热。
2.3.4 皮肤护理:患儿出疹后可能有不适感,及时更换柔软舒适衣服,汗后及时擦干身体,可适当使用爽身粉或滑石粉。剪短指甲,避免患儿抓挠而出现皮肤破损。
2.3.5眼部护理:患儿有流泪、畏光等症状,与病毒感染及维生素A消耗过多有关,予病房灯光柔和,避免眼睛受强光刺激,并及时口服补充维生素A,若有眼部干涩感,遵医嘱使用维生素A滴眼,佩戴眼罩。
2.3.6 口腔护理:部分患儿出现口腔麻疹粘膜斑,家属认为会影响食欲。医护人员告知该麻疹粘膜斑于出疹后逐渐消失,患儿食欲不振与疾病有关。采取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即可。唇干裂涂抹甘油。
2.4 并发症护理
2.4.1 喉炎的护理:2例患儿出现喉炎,表现声嘶,无犬吠样咳嗽,家属担心以后声嘶变哑。医护人员告知此为麻疹病毒累及咽喉所致,随病愈而消失。嘱患儿少发声或不要哭吵,积极配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2例患儿声嘶于第3-4天明显减轻而逐渐消失。
2.4.2 肺炎护理:16例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经胸片证实为肺炎。咳嗽时鼓励咳嗽、拍背排痰;年长儿将痰吐于含84消毒液痰盂;年幼儿采取咳嗽时拍背,若痰不易咳出且量多时予以吸引器吸痰,量少嘱患儿饮水或进食吞咽;同时遵医嘱予以沐舒坦雾化吸入。除1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住院24天外,其他均住院11-13天出院。无重症肺炎。
2.4.3 心肌损害护理: 14例患儿出现心肌酶谱CKMB及肌钙蛋白升高,无心肌炎依据,存在心肌损害。家属对此多无认识,告知家属麻疹患儿有心肌炎的潜在可能,应注意休息,防止心肌损害继续加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监测心率等;遵医嘱使用果糖及大剂量维生素c护心。
2.4.4 肠炎护理: 1例患儿出现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培养示侵袭性肠杆菌感染。患儿出现症状立即转入单独隔离病房。告知家属麻疹患儿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患儿腹痛予以抚触及腹部热敷,症状基本缓解;遵医嘱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思密达保护胃肠粘膜,并适当补液。第5天患儿症状基本消失。
2.5 饮食与营养: 发热期间予以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富维生素的流质食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进食极少者予以静脉补液及必需氨基酸等以保证机体需要。
2.6 出院指导:出院后患儿因自然免疫,不需要麻疹免疫接种或免疫加强接种。因患麻疹后机体细胞免疫差,需1月后方可接种其他疫苗。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其他患病人群。
关键词:麻疹;重症肺炎;治疗效果
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出现斑疹及深呼吸道的炎症,同时伴有发热反应,该疾病主要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在麻疹并发症中,肺炎最为常见,其主要的特征表现是呼吸困难以及持续性的高热,在这种持续性的高热状态下,患儿会出现惊厥,同时呼吸困难情况会加重,更甚者会出现患儿的死亡[1,2]。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麻疹合并重症患儿的护理效果情况,并对其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上提供有效的反馈护理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麻疹合并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特征除了符合麻疹的临床表现外,进一步使用elisa法实行抗体检测,均发现麻疹抗体IgM呈现阳性。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推荐诊断标准,所有患儿的重症肺炎表现均与其符合。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实验组中2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患儿年龄在6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6±0.8)岁;在对照组中,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4.1±0.6)岁。在所有患儿中接种麻疹疫苗的有14例,没有接种的有81例,剩下5例患儿不能肯定是否进行过麻疹疫苗接种。进一步比较发现,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方法,而实验组人群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与成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小儿在心理上有其特殊性。由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限制,因此任何的不适应都有可能引起患儿的哭闹,同时在行为上抵抗医务人员的治疗行为。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呵护,同时正确把握患儿的心理特征,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主动与患儿的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很好的对医务工作给予更好的配合,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②药物护理在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并做好对患儿的药物护理工作,从根本上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更昔洛韦应该作为抗病毒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其使用方法是0.04g的更昔洛韦和40ml10%的葡萄糖静脉滴注。2次/d。若患儿伴有细菌感染,则应给与更昔洛韦和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给予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使患儿的麻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若患儿出现明显的咳嗽,则应静脉输注沐舒坦,其量是10mg,输注2次/d。③饮食护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力消耗和食欲减退,因此护理人员提供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给予提供清淡的饮食,同时补充维生素丰富的饮食或半流质、流质饮食。如果患儿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则可以让患儿食用面汤或米汤。患儿在恢复期多给予富含丰富蛋白的食物,以增强其抵抗能力。在整个饮食的过程中,应禁止食用辛辣和生冷的食物,以降低消化不良和腹泻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比较两组间患儿治愈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情况。进一步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如果出现P
2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50例患儿中,治愈人数为48例,病死人数为1例且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在7~14d,通过对治愈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统计发现,实验组上述指标值分别为96%,2%和(11.5±2.1)d。而对照组50例患儿中,治愈人数为41例,病死人数为5例,住院时间在10~21d,其指标值分别为82%,10%和(19.6±3.2)d。且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国内外医学研究结果表明,5岁或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麻疹和肺炎。如果患儿单纯只感染了麻疹,经过积极治疗,有可能不会出现死亡。但是如果麻疹一旦合并重型肺炎发生,则使患儿的病死率大大上升,甚至可以达到94.6%[3,4]。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治疗,采取综合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护理手段,能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并升高患儿的治愈率,同时也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因此该种综合的护理手段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银双,杨春莉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发热期的护理[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5):860-862.
[2]王佩,轧春妹,刘秀娟,等.婴儿麻疹并发症382例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杂志,2010,27(5):777-778.
关键词 麻疹 肺炎心衰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7年6月收治麻疹患者186例,麻疹并肺炎心衰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8个月4例,8个月~1岁8例,1~5岁14例,>5岁2例,心衰持续时间1~35天,死亡2例。
临床症状:本组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气急、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脉细速而弱、心音增快、皮疹不透或突然隐退、肝脏急剧增大、肺部出现湿音。
治疗方法:对本组28例患者均给予休息、镇静、鼻导管吸氧、强心、利尿、适当降温,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可分别给予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等药物治疗,患者心衰纠正,呼吸平稳,临床症状消失,除2例因顽固性心衰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肺炎心衰的观察及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小儿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要环节,重症麻疹因高热中毒症状严重,可影响心肌功能,及时抽血监测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发现异常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1~2L/分,也可根据患者年龄、氧饱和度适当调节氧流量。③科学控制出入水量,限制输液速度,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肺部感染和纠正心衰,必须严格限制补液量。④有效控制体温,减轻心衰。麻疹患者体温一般居高不下,最高可达40.5℃,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0~20次[1]。⑤严密观察用药后效果:麻疹肺炎心衰最常用强心、利尿、抗炎药物,应注意观察用药后心率有无减慢、尿量有无增减以及体温变化,对于应用西地兰、速尿等药物后,心率仍持续不降的患者可遵医嘱于4~6小时后重复给药1次[3]。另外,扩张血管,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也是防治心衰的必要措施。对于应用间羟胺、酚妥拉明、氨茶碱等药物后应注意观察呼吸变化、指端温度、皮肤温度以及精神状态等。⑥呼吸道管理:麻疹患者须采取呼吸道隔离,合并肺炎心衰者,抵抗力极低且易并发感染,最好独居一室,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18~20℃,湿度50%~60%,按时更换卧位,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3次/日,雾化液可根据病情一般采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按时翻身并叩拍背部,叩拍时应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对于张口呼吸的患者口腔覆盖双层湿纱布,吸氧管、湿化瓶每日更换,口腔护理2次/日,有痰时及时吸出,防止窒息。⑦加强临床护理,防范其他并发症。麻疹并肺炎心衰往往是麻疹患者中极严重的并发症,除注意纠正心衰外,还要加强临床护理,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清洁,特别是眼部分泌物较多时易粘连,要注意及时清洗,避免出现眼部病变。
讨 论
肺炎心衰是麻疹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麻疹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院28例麻肺心衰患者的护理,发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吸氧,科学控制出入水量,严格限制滴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有效控制体温,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加强呼吸道管理,重视临床护理,大大提高了麻肺心衰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戚仁铎,主编.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检查;护理干预;不良反应;运动性伪影
笔者为进一步研究护理干预对CT扫描的增强作用,选取了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CT扫描检查患者,分别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所产生的并发症及运动性伪影的发生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CT扫描检查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32±10.5岁。检查部位:盆腔23例,腹部18例,胸部19例,颈部21例,头部26例,其他13例,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无心理疾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性不大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本次检查均采用16排螺旋CT,造影液采用碘海醇(上海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过敏药物,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对所有患者进行过敏试验,实验结果呈阴性的患者进行经脉穿刺,快速将5mg的地塞米松注射,然后与双管高压注射器相连接,将20ml的氯化钠注射液(0.9%)进行注射,速度为每秒4ml。在此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造影剂的剂量及注射的速度。患者在检查后即进行调查问卷,专门人员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需患者本人填写,然后再进行综合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心悸胸闷6例,占10%,发热14例,占23.3%,恶心呕吐7例,占11.7%,荨麻疹2例,占3.3%,会阴瘙痒4例,占6.7%;研究组患者心悸胸闷3例,占5%,发热6例,占10%,恶心呕吐1例,占1.7%,荨麻疹0例,会阴瘙痒1例,占1.7%,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2.2 两组患者运动性伪影的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发生运动性伪影8例,但均不影响诊断。对照组患者发生运动性伪影17例,12例不影响诊断,5例影响诊断,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临床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3.1 心理护理
CT检查是临床及门诊常见的检查仪器,但是仍然有很多病患及家属对此器械不了解,并且患者对造影剂有可能产生过敏现象,同时期还要面对检查结果,这就导致患者在检查前的心理压力较大,情绪变动大[1]。而患者的这种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CT的增强扫描,从而影响诊断。这时护理人员就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进行换位思考,体谅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将检查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告知患者,使其做好检查前的准备,从而是患者在扫描检查中情绪稳定,减少运动性伪影的发生率。
3.2 检查前护理
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了解其是否出现过造影剂过敏现象及严重肾脏器官功能不足等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原则上是不予以增强扫描的,若不得不适用则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反映,一旦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即停止检查[2]。患者在检查前先进行碘过敏试验,无不良反应者即可实施扫描。在增强扫描前要进行预防性用药,对于高危因素人群可以在注射地塞米松前使用巩受体拮抗剂西米着丁和抗组胺药Hl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口服,注射造影剂时要观察患者反应,若有异象发生即刻停止,同时保留导管[3]。在检查前要密切观察,不可疏忽大意;同时还要做好应急准备,以防需要。
3.3 检查中的护理
在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很多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情绪,这就会直接影响其身体反应,且在与碘过敏反应区别的时候存在一定难度,如呕吐、心慌、头疼等[4]。这时,护理人员在一旁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分散其注意力,对其身体的不适感给予安慰。同时将造影液的一些常见反应告知患者,消除其心理上的不安感。同时对于患者检查中的进行指导,避免因不正确而引起的扫描不清楚等情况。在扫描过程中还要注意患者的留置针头,避免刺破血管而引发造影剂外漏情况的发生[5]。
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发生运动性伪影的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梅.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7):56-57.
[2]郑春燕,汤文珠,罗金玉.手术室专职访视护士的工作流程[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09):54-55.
[3]曹毅.全程护理干预在电子与血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0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