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6: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互联网变革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 “互联网+”时代的变化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传播 互联网政治的新变化 无政府与大政府:互联网时代的全球政治 互联网政治时代 互联网时代公众舆论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社会预期的变化与引导 “互联网+ ”时代带来的变化,你了解多少? “互联网+”时代商业逻辑的变化及启示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情传播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时代”传播行业的N种趋势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传播 互联网时代对华传播的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途径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科 技传播思维创新 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王建磊.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1.
[6]朱啸天.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修辞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26-29.
[7]谢·卡拉-穆尔扎.论意识操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81.
[9]诺姆·乔姆斯基,戴维·巴萨米安.宣传与公共意识[M].信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
[10]十特刊评论.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N].人民日报,2012-11-3.
[11]2012年第三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
[12]Old and New Media Both Make News,But Economy Tops the Agenda,July19-25,2010.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策略变革
市场营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商家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众多的消费者购买本产品以及开发购买潜力。如果开发的购买潜力越多,那么就有更高的概率让消费者购买商家生产的产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互联网的普遍发展,这给我国市场营销带来了众多发展渠道,但是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成为了新环境下的首要问题。
一、适应新环境应当是从完善产品的角度去改善
首先商家一定要有将产品做到国际市场中的理念,时刻关注重视产品技术研发、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的波动方向,这对提高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对于商家而言产品是根本,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商家的信誉度,也决定着商家是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要想做大、做强,应当通过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的定位、感官以及价格等三个方面入手改革。
1.产品的定位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由大批量生产的工业时代转向了互联网信息时代。消费者为了脱离普通、大众化的产品,开始追求特定的品味。因此,商家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应当将自己的产品进行一个方向的定位,使其定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保证生产产品高质量的同时应当增加产品的个性,以此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差异性观念的理解,将非固定的消费者人群通过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为永久消费人群。
2.产品的感官定位策略
传统产品的营销策略主要是通过视觉方面的刺激,传统中营销信息量较少,繁复的传统市场营销在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刺激的同时还能跟环境之间产生明显的对比,对产品的宣传营销带来促进作用,但现在互联网新环境下,消费者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大,消费者由视觉刺激逐渐转向了产品营销质量方面;信息多的感官刺激不利于消费者的注意力,而高质量的信息直接表达的方式深的消费者的喜爱,通过研究表明,消费者逐渐关注商家企业对产品精简信息的独特之处的感官刺激,如小米电池的包装。
3.产品的价格策略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产品的最直接原因是产品的价格,且价格的因素同前面提及的两种发展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变革产品价格策略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的追求产品的长期利润最大化,这就给商家提出不能盲目比拼产品的价格,在降低成本的前提条件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盲目降低产品价格是不可采取的。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科学经济知识,适当的调整产品价格反而能够拉动产品的需求量。
二、适应新环境还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变革
消费者角度就是消费者对产品注重的侧重点。对于同一件产品,每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一套自己的选择方案,来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好最优的产品,可以说在市场营销中能否成功销售产品的最主要决策者仍然是消费者的决定。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决策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当空间环境安全、资金充裕、行业值得信任时,消费者更倾向于及时消费的心理,而当空间环境危机、资金匮乏或者选取的行业不值得信任时,那么消费者往往会采取长期观察的心态,不进行消费,保留基本消费心理,在此说的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是否安全同消费者接触的渠道有着直接的关系,即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作用,当消费者接触的渠道是积极的作用时,就给给消费者一种消费是安全合理的环境,就会促进消费,当接触的渠道是不利的,那么容易给消费者一种不安全的消费环境,对商家产品销售带来不益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和消费者接触的渠道对消费者是否能够直接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处于“互联网+”环境中的商家企业,只有通过更加全面的变革,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回馈,但变革的方向仍然还是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思考。本论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够对处于新环境中的商家企业在变革中带来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成钢.互联网环境下国际市场营销的变革及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对外经贸,2016(1):136-137.
>> 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与实践 “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思考 “互联网+图书馆”背景下的图书馆讲座工作转型与创新 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路径探索 浅析“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多元化的探索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创新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互联网+”行动下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机遇与创新 “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试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探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2 ] 云图・公共数字有声图书馆让真正的全民阅读成为可能[N].中国文化报,2013-11-04(A18).
[ 3 ] “互联网+”图书馆,跟风or先锋?[EB/OL].(2015-05
-28)[2015-06-28].http:///20150528/n4
13976080.shtml.
[ 4 ] 许建业.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初步实践与若干思
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3(10):27-28.
[ 5 ] 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与书店“联姻”[N].江南时报, 2015-03-27.
[ 6 ] 阳娟兰.浅论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微博微信做好服务
推广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1):101.
[ 7 ] 除了借书,图书馆还能做什么?[EB/OL].(2015-03-10)[2015-07-05].http:///20150310/n409590058.shtml.
[ 8 ] 赵宏军.海曙一小学研发“互联网+图书馆”[EB/OL].(2015-06-02)[2015-07-05].http:///zhuyeguanli/system/2015/06/02/006820265.shtml.
[ 9 ] 无锡图书馆读者沙龙介绍[EB/OL].(2014-07-04)[2015-07-05].http:///Item/2871.aspx.
[10] 杜洁芳.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你选书 我买单[N].中国文化报,2015-06-29.
[11] 李建华.张家港市24小时图书馆驿站建设推广与可持续管理分析[C].新发展,新蓝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北京:朝华出版社,2015:332-337.
[12] “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创新实践获好评相关案
例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届百县馆长论坛一等奖
[EB/OL].(2015-05-28)[2015-06-28].http://
/centent/2015-05/28/content_293054.htm.
[13] 苏州图书馆创新借阅服务走在全国前列[EB/OL].(2014-09-21)[2015-06-28].http:///content/14/0921/22/5701732_411351579.shtml.
[14] 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5-30.
[15] 郭海明.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模式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6):67-70.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服务,分布式,ICT,数据
随着有关云计算概念、术语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量报道,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和实施云计算技术。由于云计算概念和技术比较新颖,涵义比较宽泛,再加上市场上一些人将云计算放大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的万能技术,对云计算的描述和推销多少出现了一些浮燥和炒做的嫌疑。脱离实际过分夸大或缺乏全面分析地炒做云计算不仅可能让人误解,也会使得云计算的发展不切实际,对于云计算产业在中国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有必要对云计算的由来和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定义。在总结云计算技术为IT产业带来好处的同时,找出不足及局限,从而更好地发展云计算技术。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
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认为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云计算中的“计算”是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计算”系指计算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指一切IT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所有的信息、通信和视频应用都将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之上。由此推而广之,云计算中的“计算”可以泛指一切ICT的融合应用。所以,云计算术语的关键特征并不在于“计算”,而在于“云”。
二、云计算的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早期云计算来之于国际上以亚马逊、Saleforces.com和谷歌(Google)为代表的公司,并且都提供了具有显著特征,但又代表着不同模式的成功云业务。
云计算按照层次将业务模式划分为3层,最顶层是软云,中间层是平云,底层是基云。在基云之下是构建云计算的基础技术。
基云也称基础设施服务,指将IT的基础设施作为业务平台,直接按资源占用的时长和多少,通过公共互联网进行业务实现的“云”。基云的用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集体和行政单位。基云的IT业务是将存储、网络、计算、安全等原始IT资源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如Web服务软件和数据库等)来使用IT资源。
平云也称平台服务,指将应用开发环境作为业务平台,将应用开发的接口和工具提供给用户用于创造新的应用,并利用互联网和提供商来进行业务实现的“云”。
软云也称软件服务,指基于基云或平云开发的软件。软云是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来实现业务,软云业务可以利用其他的基云和平云平台,也可以利用软云运营商自己的基云和平云环境。
基于云计算的实践与营销案例,归纳出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如下:
(1) 虚拟化的超大规模
云业务的需求和使用与具体的物理资源无关,IT应用和业务运行在虚拟平台之上。论文写作,数据。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使用任何上网终端获取应用服务。论文写作,数据。
(2)动态的高可扩展性
云技术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应用的需求动态地增减IT资源。由于应用运行在虚拟平台上,没有事先预订的固定资源被锁定,所以云业务量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以满足特定时期、特定应用及用户规模变化的需要。
(3)高可用性
云平台使用数据多副本拷贝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技术来保障服务的高可用性。任何单点物理故障发生,应用都会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到其他物理资源上继续运行,使用云计算比使用其他计算手段的可用性更高。
三、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传统模式下,企业建立一套IT系统不仅仅需要购买硬件等基础设施,还需要买软件的许可证,需要专门的维护人员。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还要继续升级各种软硬件设施以满足需要。对个人来说,我们想正常使用电脑需要安装各种软件,而许多软件是收费的,对不经常使用该软件的用户来说购买是非常不划算的。对于企业来说,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本身并非他们真正需要的,它们只是完成工作、提供效率的工具而已。
云计算的最终目标是将计算、服务和应用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和电话那样使用计算机资源。
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目前,以Google云应用最具代表性,例如GoogleDocs、GoogleApps、Googlesites,云计算应用平台GoogleApp Engine。
四、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是一个很时尚的概念,它既不是一种技术,也不是一种理论。准确说,云计算仅描述了一类棘手的问题,因为现在这个阶段,“计算与数据”跷跷板的平衡已发生变化,即已经到“移动计算要比移动数据要便宜的多(Moving computation ischeaper than moving data)”。
随着个人PC市场的逐渐饱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于企业IT投资的负面影响,云计算适时的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论文写作,数据。论文写作,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获取计算资源的方式,云计算将会彻底改变IT产业的结构。论文写作,数据。由于计算资源从客户端向计算中心的集中,传统纯硬件厂商的生存空间将更为狭小,大浪淘沙的行业洗牌会继续持续。论文写作,数据。云计算模式下,互联网将成为连接厂商与客户的唯一通道,互联网业的霸主和软件供应商的融合势在必然。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担心云计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但时间会证明这些问题在行业模式的大转变下都只不过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正如B2C刚刚兴起时,人们一度认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支付的方便性等会阻碍它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已经被证明根本不值一提。同样,对于云计算带来的IT行业大变革,时间也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五、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将不仅提供传统意义的IT资源和应用服务,而且将支持包括IT、通信、电视、移动和物联等一切互联网技术融合后的资源使用和业务应用。云计算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统一交换构架、统一虚拟化和统一计算系统,云计算发展的战略推手将是组建开放产业联盟和推动开放技术标准。
云计算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问题、安全问题、软件许可证问题、网络传输问题等。云计算技术它是一个即将,或者正在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场变革,是拥有比较持久生命力技术演变,包括商业模式的革新。“云计算”代表了一个时代需求,反映了市场关系的变化,谁拥有更为庞大的数据规模,谁就可以提供更广更深的信息服务,而软件和硬件影响相对缩小。
参考文献:
【1】(美)MICHAELMILLER.云计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美)芬加.云计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张为民.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M].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产业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化 可穿戴设备 网络安全
一、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
互联网正在从以消费互联网主导时代向产业互联网主导时代转移,互联网经济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同时不断向物流、交通、金融、传媒、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向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的发展模式转变。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化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各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和接轨互联网的需求显得异常迫切。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者。预计到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增长4.5倍,接近6000亿元,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日益深入,企业级应用逐渐起步,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的领域将会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三、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地位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核心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新热点;成为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业务领域。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交换能力和快速渗透能力,通过定向整合生产要素,来扩展新的创造空间,从而改造甚至兼并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家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引领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发展迅猛,带动软件、存储、和显示等产业发展,借助政策和发展东风,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大有可为。
四、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
4.1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但应用高速增长,产业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演化
移动互联网保持高速增长和创新态势,预计未来智能手机将逐步增速放缓,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移动化不断加快,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更新换代和WLAN的普及下,互联网内容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社交多媒体应用快速扩张,移动互联网内容分享迅速从文字快速过度到图片和视频。
4.2可穿戴设备将使智能终端多元化发展,新的终端与应用初步酝酿
随着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水杯等出现,智能终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新一代iPhone升级,智能终端进入创新瓶颈期,但可穿戴设备带动第二轮硬件创新潮。2014年以来,主要的跨国企业利用其产业生态系统优势加快组织硬件与应用产业链,共同推动可穿戴设备商业化发展,并带动新兴可穿戴应用服务,创造新业态,带动移动医疗、移动健身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4.3移动互联网进入企业级应用时机已至
传统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实施跨界融合,O2O市场成功沉淀大量用户,用户对移动端的粘性和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凭借便携、触屏、高清的丰富体验,移动设备正悄然改变着企业的商务运行,人们开始将金融服务、图表、设计、个人事务管理等迁移至移动端,企业级应用厂家将研发重点转移至移动应用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移动解决方案”与客户沟通,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奠定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
4.4网络安全将产生新的商业机会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迅猛增长,移动设备存储了大量的隐私数据,安全隐患逐渐暴漏出来,网络威胁带来的负面事件也频频发生,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产业发展、个人隐私的重大隐患。未来几年,伴随着云计算大规模应用,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建设将成为全球的关注重点,提供数据备份与恢复、云系统、数据加密等服务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将助推网络安全领域新商机不断产生。
结束语:现在移动互联网已进入蓬勃发展期,PC互联网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激烈的领域,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产业格局日趋合理化,新的终端及应用酝酿而生,新业态逐渐显现,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将逐渐延伸到更多产业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
参 考 文 献
[1]马敏,王旗. 中国移动互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4
[2]杨焕.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记者: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行家,运用信息技术统整项目课程的专家,我们的读者对您充满了好奇。因为您所主持的统整项目课程基于“互联网+”,所以,在进入“课程”探讨之前,我想请您与我们广西的读者分享一下您与信息技术的“美丽邂逅”及“温馨携手”的经历――您的相关经历、探索和思考,对我们广西的读者来说,不谛是一道“有意思的风景”,定然也会对他们的课程理念更新带来些许启迪。
唐晓勇:我是在1999年8月怀揣梦想,从成都来到深圳的。在这个开放而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教育“制高点”的教育改革前沿“阵地”,我突然发现自己数年的教育积累失去了用武之地。当时的我对信息技术完全是个门外汉,“学习”几乎成为一种本能的觉醒。我每天早6点晚12点忘我地投入工作和学习,最终克服了技术门槛的难关,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了。
在信息化教学的路上,我先后经历了“辅助教学(CAI)”“课程整合(ICT)”“课程融合创新”等几个阶段,并先后参与了“四结合”“学科四结合”“跨越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读写”“项目学习”“平板电脑教学”等实验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课程创新能力。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我发现,无论技术如何变化,技术应用的方式如何更新,学科教学的本体宗旨始终不会变:技术始终是为提升学科课程学习,完成学科学习任务起服务和支持作用的;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更优地让师生达成学科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技术运用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个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眼里所看到的,必须是“人”的发展和“课程”的构建,即聚焦人的发展,构建能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让数字技术像空气一样自然地浸润到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
记者:2015年,“互联网+”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人工智能等11项“互联网+”重点行动,在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行业创新的热潮。教育界也不例外。这一次的行业创新,不同于以往,这是一种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下基于用户体验的行业创新,所谓创新2.0。可是,在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十多年的教育领域,“互联网+”没有进入国家战略“重点行动”的考虑范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唐晓勇: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人的成长需要“生命的积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于学习者的影响更多的是思维模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即这些因素对于学习者来说都是隐性的。“互联网+教育”的成效,显然不能像“互联网+其他”中的医疗、农业、能源、金融等行业那样容易立竿见影;另外,用目前基于知识点的教育评价体系也很难评价“互联网+教育”的成效。也就是说,“人的培养”需要多种相互融合的方式,就像人的大脑需要多种感官、多种情境的刺激一样。学习者在不同的环境中,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这对“让学习者完整地成长”有帮助。“互联网+教育”是众多教育方式中的一种。但从时展需求而言,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确实至关重要。因此,无论国家是否将“互联网+教育”作为“重点行动”来对待,我们教育界都必须重视互联网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教师要努力学会借助互联网来重构我们的专业发展路径以及课程结构的组织形式,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记者:据我所知,贵校2014年招收第一批学生,2015年便有了第二实验小学,贵校的众多创新举措对辖区内的家长和孩子们来说颇具吸引力,致使学位需求刚性增长。贵校与2013年新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联姻”,南科大肩负着“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使命;而贵校,用贵校张帆校长的话来说,“创新”是渗透在自己的DNA里的,比如贵校全新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理念等。您是分管教学与课程建设的常务副校长,与学校整个团队一道,肩负着学校教学创新的神圣使命。据我所知,您一直在带领师生探索借助互联网实施统整项目课程,“互联网+教育”或者说“教育+互联网”行动早在去年便已经列入了您个人的“行动计划”。那么,您心目中的“互联网+教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又能给贵校带来怎样的前景?
云平台建设乱象丛生是突出体现
直到现在,国内还没能出现一个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标杆性云平台,大量教育云平_一直处在各自为政的无序建设之中,它们大多仍然属于“信息化云平台”,远远没有“互联”,跟不上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变革步伐。多年来,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一所学校十几个平台,一个教师几十个账号,已是普遍现象,已然成为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改革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1.网络学习空间走入“社交”误区
国家提出“三通两平台”战略部署后,国内各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学习空间,但大多属于模仿社交类空间建设,弱化了“学习”这一根本属性。整个业界呈现理念落后、技术炫酷、舍本逐末、鱼龙混杂的局面,学习空间远远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的真实需求,从而导致空间利用率很低,大量沦为摆设,这也是互联网教育缺乏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原因。
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没有突破
在体制内部,多年来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建设的资源,却因为规划不科学、没有形成合理的长效资源建设机制、重建不重用、重复建设而浪费极大。企业资源也大多跟不上教育需求,没有变革性理念的平台出现,同质化现象很严重,无法与教育教学高效融合,现实中大量国内主流资源型企业也在艰难度日。
3.在线教育陷入误区和困局
互联网时代,教育趋于高度开放共享,尤其是K12阶段,知识体系非常稳定,优质教育资源将逐步走向免费,企业做在线教育本身空间不大。大量企业和创业者匆忙涌入,重复生产一堆“鸡肋”式产品,鲜有突破创新之处,造成了产业误区和虚假繁荣。经过多年努力,普遍遭遇盈利困局,行业前景堪忧。现实中,一些产品甚至诱导、捆绑学生家长强制消费,完全变成了商业化的产品,影响恶劣,实属互联网教育领域之“毒瘤”。
4.教育云平台乱象之根源
(1)理念非常落后。大量平台停留在“技术驱动”和“全员制造”的初级阶段,企业对“互联网+教育”认识远远不够,没有专业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做支撑,不懂教育需求,和实际应用脱节,没有真正体现“互联”属性。
(2)顶层设计极弱。各级各类企业和教育部门一哄而上,顶层规划混乱,缺乏行业标准,专业性差,功能交叉,无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应用”问题。
(3)管理服务缺失。大量设施平台缺乏专业管理、粗放式管理,或者只关注技术服务,违背互联网基本精神,行业变革更是无从谈起。
(4)信息孤岛严重。商业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买卖式、封闭式、作坊式建设阶段,导致各平台间信息孤岛从未消除,网络信息资源大爆炸,优质教育智慧被网络淹没,覆盖率很低,又产生了“双重信息孤岛”,危害更大。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之基本原则
“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覆盖”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目标”,而“最大化”则是有别于“信息化教育”的最本质转变,其中涉及教育体制生态、教育教学理念、科学机制保障、前沿科技支撑等一系列系统性重构和变革;它重在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回归教育本真,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和实践范式。未来,必须下大力气改变浮躁高发、乱象丛生的产业现状,坚决摒弃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技术思维”创新,紧盯“核心目标”,围绕教育云平台进行大力创新和建章立制,构建全方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方能适应未来“互联网+教育”的总体发展改革需求。
1.强化顶层设计
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统一标准规划:基础核心平台应做到全国统一化部署,高级应用平台应区域性高度统一,信息资源高度整合,逐步消除信息孤岛。
2.互联网思维重构
要从“信息化云平台”跃升到“互联网化云平台”层面,从体制痛点和真实需求出发设计产品,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教育体系、流程、结构、规则、管理等互联网化,打通体制内外,推倒“围墙”,促进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重构。
3.打造开放生态
企业间绝不能一哄而上、跑马圈地、固步自封,要切实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作共赢、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降低各方投入成本,真正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生态。
打造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入口”
一个行业若要因为互联网去变革,那一定是出现了标杆性的入口级平台。笔者认为,这样的产品不是眼下热议的智慧教育、未来课堂、教育大数据等,而是基础应用平台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应重点围绕“三通两平台”中应用属性较强的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网络课堂等平台,在“互联”二字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在理念、产品、技术等方面大幅重构,形成一个“核心入口”,以逐步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的互联,使“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更加精准和可靠。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飞跃发展,教育正深受其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困扰。在教学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在逐步改变,还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理论在进行变革。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必然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但只有当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和教学理念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会因为教学的变革加重教学的负担。本文就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能力的培训研究进行阐述。
2 信息化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做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探究式、协作式、自助式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和方便寻找资源的途径。网络信息资源包罗万象,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资源的存储载体——纸张,网络资源的存储载体是网络,这样增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同时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与传统资源相比,互联网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快速、灵敏。
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定计划,自定步调,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
现阶段,教学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合理,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动力。而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上开放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性的实现奠定基础;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总之,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信息技术提供了共享交流平台和及时的学习反馈 互联网上丰富的交流工具,如在线教育平台、论坛、电子邮件等,使非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使学生可以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提供了更多机会,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
在线教育平台中的大数据会及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根据实时的学生系统报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指导学习,从而优化学生学习表现,丰富学习内容,比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
3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教学理念的培训 互联网带来的教育改革,需要与之想对应的教学理论的支持,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了解互联网教育的概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念和互联网教育的需求。现在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是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
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将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及其设计制作的课件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他们的体格和艺术兴趣,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自然科学知识。其提出的教育方针主张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人,表现在:扩充教育和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改进教学方法,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性;主张取消体罚,强调教师以身作则和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学习 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加工和应用的能力。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存放信息,但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使得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导致资源的利用复杂和低效。
尽管很多资源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教师就不能及时地搜索到合适的网络资源。除了网络搜索的技能,常用的电脑操作技巧和Office使用技巧也是必备的。网络上的资源,对于特定的教学通常并不适用,教师需要对这些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资源(比如PPT、图片、微课)进行二次加工和整理,才能生成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
这些电脑和互联网的操作技巧需要教师经常阅读和使用,才能加以掌握利用,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化和简单化,减少伴随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负担。
教学数据评价 “大数据”需要教师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而不能仅仅是少数优秀学生身上。教师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以及时的教育。教师需要理解“大数据”的内涵,并参与在线教育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这样才能得到合适的工具——“在线教育平台”,其所产生的数据才更有挖掘的价值和意义。
在线平台产生的“大数据”,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挖掘、分析,从而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研究绩效和管理效率。
依据在线教育平台和其产生的“大数据”,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 反思、自我提高,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地更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交流、讨论,增加学习之间的互动性;再次,教师要具有相当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技术,能自如地将各种媒体技术与教学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关键词:高等教育;互联网;大数据
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社会经历了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现在我们生活在比以往发展更快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到来同时造就了大数据时代,如今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和意义,积极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和进步[1-2]。同样,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也对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3-4],我们理应充分发挥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潜在价值,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顺应时代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该研究论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二部分,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分析了高等教育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机遇;第三部分,总结了该文的研究内容,对中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建设给出了积极的展望。
1现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一直在不断的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5],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有以下4个主要的问题。(1)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之间的矛盾问题。传统的教学研究固然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现在的社会各个方面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从而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具有时代特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大学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出现大学现在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但是社会却又招不到想要的人才的局面。(2)大学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大学在去行政化方面已经作出了巨大努力,改革和进步,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目前的管理改革步伐仍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目前很多普通大学行政化依然比较严重,国家一流大学去行政化效果比较好。因此高校在未来管理改革方面,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3)高等教学质量监管问题。教学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因此教学对高等教育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学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对人类认知和思考的方式冲击很大,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再认同,接受。因此大学教师有必要以时代特色为背景创新性的变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吸收知识的欲望。(4)大学教师科研学术方面。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科研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科研管理也日趋完善成熟,为国内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生态圈。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基金管理方面,很多学者有几个基金,但是有不少学者申请不到基金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学者基金多的花不完,导致把精力都放在了怎样子把钱花完上。有些学者真心想做点事情,确没有基金项目。另外对科研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以期刊级别,影响因子为唯一衡量标准,影响了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而是一味的追求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很难有世界级举世瞩目的成果出现和伟大科学家的产生。
2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
鉴于之前对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分析,我们应以时代为背景,紧跟当今时代特色,充分挖掘互联网和大数据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中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创造性和开拓性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充满活力的向前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伟大力量。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主要表面在以下3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和高校管理方面。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之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好的高等教育经验可供我们学习,通过互联网建立起强大的合作交流平台,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大学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改革国内人才培养和高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使得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2)在高校教学质量监督方面。互联网的出现无疑为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广的空间和时间学习想要的知识。而且全球互联网所建立起来的教学学习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例如,慕课的出现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在以前没有互联网的出现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互联网这个强大平台可以汇集世界各处的教学资源,可以让更好地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流通,传播。老师们可以随时的相互交流教学心得,提高教学质量。而且由互联网建立起来的这个强大的交流平台还可以时时的搜集关于教学方面的大数据,通过科学统计分析这些大数据可以得出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手段。(3)在高校科学研究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为推动高校科研工作之间的成果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使得科研工作者之间的成果交流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世界范围内的科研工作者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联网就可以相互交流沟通。这无疑为推动世界科技进步提供了史无前列的巨大动力。此外,通过互联网这个全球平台,世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可以及时的得到公开传播,大大有效的杜绝了科研成果抄袭,舞弊的现象。通过跟科学研究有关的大数据分析,也可以让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得知目前国际范围内某个研究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
3结语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复杂高级的行为活动。而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史无前列的优势和条件,我们应当充分挖掘互联网和大数据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样,互联网和大数据在解决高等教育领域所面临的问题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在我国高等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快速的向前发展。
作者:周斌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龚启波.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研究的具体应用[J].信息通信,2015(5):156.
[2]隗建华.大数据应用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分析[J].中国市场,2015(30):48.
[3]黄艳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5(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