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9 16:16: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

第1篇

一、我国中小学青春期教育现状

当前的学生越来越早熟,许多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发生了,最后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了伤害,他们不仅身体受到影响,还饱受心理压力与折磨。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性教育知识匮乏,学生对性没有正确的认识所导致的。学校本应承担起对学生性教育的主要责任,但调查中发现,我国学校的性健康教育情况参差不齐。当前多数学校片面地注重考试教育及升学率,性教育基本空缺,即使有的学校将它纳入教学体系,但也是形同虚设。

1.在教育对象上

我国的性健康教育往往只针对初中生,忽视小学生和高中生。大多数人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不适宜接受性教育,而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准备高考不应浪费时间来学这些内容。因此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中小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基本空白。

2.在教育内容上

当前的中小学性教育内容比较片面,不够全面、综合。2008年教育部制定的《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对性教育的基本内容作出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学校并没有严格执行。很多学校没有独立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只是在生物、科学和健康课程中少量地涉及性教育的内容;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学校从未上过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一般只是讲解必要的两性生理知识,如女生月经期的保健知识,基本不涉及避孕等的具体内容以及性伦理、性道德等。学生的性教育内容多来源于书本、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等,极少来自于学校。此外,性教育内容还表现出与学生阶段性身心特征不相一致的矛盾,学生性成熟普遍超前于其人格成熟,从而造成了许多性失误。

3.在教育方法上

由于没有教材和课时,大多数小学的性教育都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且基本每年才开设一次,中学则主要以仅有的几次课堂讲授为主。中学教师在遇到敏感内容就选择让学生自习,有的学校甚至把教材发下去就了事,让学生自己回去看,学生就算有疑问也没有机会也不敢问老师。因此,中小学的性教育处于“游击战”的状态,缺乏系统化、规范化。

4.在教学师资上

中小学没有专业教师来教授性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上由其他学科教师客串,师资队伍构成仍以兼职教师为主,校医、卫生保健教师、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成为学校青春期教育的主力军。教师自身的相关知识也十分有限,并且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对很多青春期性知识普遍感到难以启齿,欲说还羞,致使教学内容落实不到位。

二、我国中小学青春期性教育要把握好尺度

中小学青春期性教育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好尺度,一直是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北京版性教育教材被质疑“涉黄”,到上海版性教育教材刚上架就停售,广州、河南的学校则因用真人模特或真人玩偶对学生进行性教育,而被批“尺度过大”。可见在谈“性”色变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我国性教育的道路并不平坦。要把握好青春期性教育的尺度,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应与时俱进,抛弃一些不适宜的旧观念和见解。

1.性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

有专家指出,3~6岁是孩子性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幼儿在2岁时性别同一感就发展起来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则认为,儿童自幼就有,它是与生俱来的,不过表现方式和对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1]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条件,特别是现在的饮食结构中含有相当剂量的促进性系统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和激素,少年儿童多有性早熟现象。因此,从幼儿期即开始性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

2.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性教育要趁早,但是其内容要紧跟儿童生理发育阶段的水平,同时要兼顾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理解能力。反对性教育中的机械灌输、强迫认同,以及任其自然而不负指导责任的性教育。

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理解能力有限,需要以简单明了、儿童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进行教授。教师可借助故事、儿歌、画册、幻灯片等实物展现在他们面前,其内容重点应放在男孩、女孩的身体差异和性别角色差异上。在方法上,由于小孩子好奇心重,可能对自己的身体表现特别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粗暴地打断和指责,而应采取直观讲解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弱化其好奇心,使其顺利地生长发育。[2]

小学低年级的性教育应以生命的起源、男女生理构造为主,让学生能具体地分辨和描述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时使其认识到青春期到来时两性的第二性征,例如女性的月经周期、男性的遗精等。在教育方法上,可通过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幻灯片、电视视频、模型等向学生展示和讲解。小学高年级的性教育应着重于生理卫生保健知识与防范犯的教育上,使学生了解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殖系统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另外,还应进行性审美教育,包括服饰美、人体美和异性美等。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急剧变化的关键期,对于“性”十分敏感。初中生的性教育重点在于性道德伦理教育、性心理教育以及避孕、预防疾病等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疏通和引导,使中学生正确地面对生理冲动、面对异往,树立积极健康的性观念。如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班会活动或实践活动,在培养、锻炼中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同时,为男女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径,使中学生的性心理能够正常发展,正确地与异往,降低性尝试、性角色混乱、性心理变态等异常性心理的发生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

高中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趋向成熟,他们对事物已有较为清晰、系统的认识,这时的性教育重在爱情观、婚姻观教育以及性法律教育。性法律教育的内容包括妇女身体和隐私受法律保护、具有不可侵犯性,以及关于性犯罪的有关处罚。在教育方法上,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把性犯罪与性保护法结合起来,增强性法律教育效果。

3.性教育要立足中国国情

性教育要充分考虑我国传统的道德习惯及社会环境,不能盲目效仿国外的做法。在当代西方,由于不受性禁忌的束缚,无论是在性科学研究还是在性教育上都远比国内专业、系统。与国内相比,国外已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性教育内容体系,他们的教育对象更趋向低龄化,例如英国、法国等国家5岁的儿童即要全面接受性教育。然而我国大部分国民对性还是持保守态度的,因此可以借鉴郑友富、愈国良两位教授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组合原则”“合力原则”“渐进原则”“全面原则”“疏导和引流原则”五项性教育原则。[4]

4.不激发性神秘感、不激发的原则

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特殊阶段的学生,性教育首先要有“理”,即通过科学的性教育消除学生的性神秘感;其次要有“节”,即不能因为性教育而激发学生的望。[5]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儿童性教育裸or羞答答麻辣专家:从娃娃抓起

[EB/OL].,2011-11-01.

[2]张爱芳.把握幼儿性教育的“度”[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版,2007(Z1).

[3]吴东旭.探讨当前教育下中学生青春期的性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0(1).

第2篇

青春期是人体发育成长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不仅身体增长快,而且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出现明显的男性或女性特征。同时,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从童年向成年过渡,这既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又是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这对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身的变化,提高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现,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一、青春期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1)帮助中学生度过“危险年龄期”。处于青春期发育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社会的成熟在程度上存在差距,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产生许多心理矛盾,极需要成人的理解、关怀、引导和帮助。教师应引导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确对待自己身体的变化,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陶冶高尚的情操,使他们能较好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2)促进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使他们成为健康幸福的人。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引导、教育得法,可使青少年们更加蓬勃向上,把青春的活力引导到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来,这样,就促进了中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加速了社会化的进程,强化了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感,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期望、适应时代潮流的一代,为他们今后的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幸福奠定基础。从长远看,这是一件关系到人口素质、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大事。

二、组织青春期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即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面疏导的原则。青春期教育往往涉及一个人生活和思想中最隐秘、最敏感的领域,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教育任务,要求班主任具有真诚耐心的态度和掌握谆谆善诱的教育艺术。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既要洞察学生思想感情深处的活动,又不能粗暴地闯入他们不愿被人窥视的神秘的心灵。对学生在青春期所表露的现象和问题,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粗涉。用简单的训斥和制止去处理这种微妙的问题,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需要的是坦率真诚沉着冷静的态度,出于挚爱的关心和爱护,推心置腹的心灵的交流,细致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2)全面发展的原则。从根本上说,青春期教育就是促使人的社会化,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它必须服从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把性教育问题看成是孤立的问题,把它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分离出来,并非说性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性教育要解决的是人人都必须会面临的最实际的课题,需要专门的知识武装和思想指导,是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以性教育为主的青春期教育应当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育中去,服务于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全面贯彻。

(3)注重导向的原则。导向性原则,就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文艺的浓厚兴趣,转移他们的兴奋点,置换他们的追求目标,净化和升华他们的思想感情,把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4)掌握分寸严肃教育的原则。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应当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做到及时而教,适可而止。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都应该有所不同。如初中主要进行生理知识和性道德、性心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对生理成熟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能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友谊交往;高中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开展恋爱观、婚姻和家庭、婚姻和社会、计划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第3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青春期性教育 现状 策略

青春期也叫“心理断奶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非常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生理性早熟,对于“性”这个知识处于好奇、渴望、但又似懂非懂的状态,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性的求知欲,正因如此,近年来青少年的性犯罪率逐渐上升。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借助生物这门学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青春期中的各种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知识、了解性知识,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性教育,以此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非常时期”。

一、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

1.学生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恐惧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生理性早熟,据有关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现在的女学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14岁;男学生首次出现遗精现象平均年龄约为12岁;还有个别学生出现现象。这些突如其来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使他们逐渐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由于对这方面知识的甚少了解,许多学生开始患得患失,以为自己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认为月经、遗精、是自己不健康的表现,觉得自己变成了“怪人”,不敢正确面对,不敢告诉同伴、老师、家长,终日诚惶诚恐、少言寡语,最终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传统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初中生的生理器官也逐渐发育成熟,体内的激素不断增加,对异性、对性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性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避谈的内容:学校所开设的生理卫生课只是个形式,就连初中生物课程所含的与人的生殖、发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只是“一笔带过”。学校采取这种“避而不谈”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

3.教师对性教育缺乏正确引导

长期以来初中生的性教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学校和教师都认为这是不用讲的内容,学生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会懂。正是因为对学生性教育的不重视,有些初中生出现一些性方面的问题,不敢对教师说,只能自己上网查资料,自己去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良的信息例如黄色网站、黄色图片、黄色电子书籍就会借此向学生传播不健康的性知识。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容易冲动,情绪和行为缺乏理智的判断,是非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不健康性知识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出现早恋、早孕的问题,甚至出现等犯罪事件,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性教育的有效策略

1.重视性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改变

当前一些生物教师尤其是在偏远落后农村地区任教的生物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讲到人的生殖或与青春期发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总是“一带而过”。这或多或少影响到初中生青春期的性教育。作为21世纪的生物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到性教育对初中生的重要性,丰富自己的性教育知识,重视性教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坦诚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正确的性知识,减少学生对性知识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明辨是非善恶,懂得洁身自爱。

2.利用生物课堂,学习有关性知识――解惑

除了从内心上正确认识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外,生物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为学生揭开性的神秘,解答有关性的疑惑。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人的生殖、发育”讲述的就是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相关内容,笔者在这一单元教学时并没有像传统教师一般遮遮掩掩,如在上“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这一节时笔者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生殖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挂图、课件等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男女的生殖系统,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笔者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一个动画视频,把受精卵的形成过程、胎儿如何成长发育的过程逐一呈现给学生看。课堂上学生的气氛活跃,没有一个学生感到羞涩,相反很多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当笔者问起:“学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说:“终于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了!”有的学生说:“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神奇,感谢爸爸妈妈给予了我生命!”又如,在上“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收集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笔者提问学生:“相信大家都预习过了,也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知道为什么女同学会有月经吗?男同学为什么会出现遗精吗?”学生们讨论激烈,也很快找到了答案。通过这种坦诚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正确、科学地认识性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减少对性知识的好奇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使学生不再对自己生理期产生的变化而感到恐惧,所收到的效果要比教师“避而不谈”要好得多。

3.全面关爱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引导

第4篇

在一切对人的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烦恼情绪和恶劣心境,诸如忧虑、颓废、惧怕、怯懦等,引起身心障碍,危害健康。这在青春期表现得尤为显著。青春期烦恼,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是由个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个体对生理变化和环境刺激的认知引起的,一般地讲是消极的。认识和消除这些负面影响,自觉地调节和控制烦恼,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学校青春期教育,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上海市普陀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四类学校是完中、初中、完小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各类学校中都选一所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初一和初二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中进行机械取样,均从一、三班中选取编号为1、11、21……的学生,共得被试小学生194人(男95、女99),初中生166人(男76、女90),高中生198人(男112、女86),共558人。其中男283人,女275人。

2.材料

根据情绪认知理论,情绪分为烦恼、一般、快乐三个等级,分别记为3分、2分、1分。其中烦恼包括伤心、担忧、害怕、焦虑、不安、厌倦、厌恶、沮丧、内疚、羞愧、失望、无能、自卑等。本研究自行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小学生中对于体象烦恼、遗精或月经、和在异往中的烦恼。问卷的专家效度为0.75,测得的结果与班主任评价的相关系数为0.68。问卷的项目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在0.55~0.73之间。

3.调查方法

将被试按学校、年级分别集中起来,向他们讲明此次调查的目的与保密原则,告诉他们调查时只记性别、年级,不记姓名、学校,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根据自我体验真实回答。然后,学生自答问卷。在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小组座谈、个别访问了解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所在社区的社会文化特点。

三、结果分析

1.各类烦恼不同内容的频率分布与年龄段差异

中小学生体象烦恼的内容居于前五位的依次是:身材过高或过矮(24.73%):体型是否魁梧(男)或苗条(女)(24.19%),皮肤是否白皙、光滑(17.56%);相貌是否漂亮(16.85%);或是否粗大、丰满(13.98%)。中小学生的体象烦恼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各学龄段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

由遗精或月经带来的烦恼居于前五位的内容依次是:烦躁不安、不愿活动(22.68%),羞愧内疚、少交往(18.04%);厌倦、失望、学习兴趣减退(16.75%):厌恶、沮丧、生活信心下降(15.98%);学、自卑(14.18%)。中小学生遗精或月经的烦恼,在初高中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的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是在小学或初中发生。遗精或月经烦恼,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其发生频率都是由小学向高中逐渐降低。这种情况与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时缺乏教育、缺乏预测、缺乏准备(精神的和物质的)密切相关,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相关。

由带来的烦恼居于前五位的内容依次是:损害健康、痛苦、焦躁不安(36.96%);不道德、责备和讨厌自己(22.47%);控制不住、恨自己无能(18.61%);害怕下降或丧失(12.37%);恐惧影响今后生育(4.64%)。中小学生的烦恼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小学与初中学生、初中与高中学生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

中小学生异往中的烦恼居于前五位的内容依次是:交往不自在,烦恼丛生(15.05%);暗恋某人,苦恼万分(15.05%),为友情送礼被拒,羞愧难当(13.08%):爱慕行为受人讨厌(12.01%),渴望交往而得不到(10.25%)。中小学生的异往烦恼,在初中和小学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

综合来看,中小学生青春期的各类烦恼,学龄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从发生频率看,烦恼居第一位,占25.05%,以高中生为主,占27.07%。体象烦恼居第二位,占19.46%,以初中生为主,占23.49%。遗精或月经烦恼居第三位,占17.53%,以小学生为主,占25.71%。异往的烦恼居第四位,占12.72%,以初高中学生为主,均占16%以上。

这些烦恼的产生,是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的,是生理发育加快、心理发育和伦理教育滞后带来的身心变化决定的。

2.各类烦恼的性别差异

除异往中的烦恼外,体象、遗精或月经、等烦恼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四、讨论

针对学生中青春期烦恼的显著差异,我们在小学进行青春期前期教育(4课时),在初中进行青春期教育(10课时),在高中进行青春期人生教育(4课时)。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特别是性意识的觉醒期,在认知、情感、行为诸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过去学校青春期教育忽视问题行为后边隐藏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使青春期教育难以深入,是学生问题行为反反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效益,青春期教育必须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并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改革青春期教育,做到标本兼治,把青春期教育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男女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段性生理、性心理和性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为解决他们的矛盾,同步进行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他们的需要。性教育中适时性非常重要,既不能超前,又不能延缓,更不能一刀切或无的放矢。让学生有准备地接受自身的生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调节心理矛盾,才能使学生愉快而健康地成长。

性是最难控制而又最需要控制的一种本能,控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教会学生自我控制是性教育的根本问题。自我控制不是单纯的认知教育能解决的,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特别是情感意志的发展,要通过在一定情境下的活动来解决。为使男女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学会自控,更好地解决青春期的发展问题,必须与助人自助的、注重个别教育的、重视自我意识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诸如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青春期团体辅导,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心理辅导,组织班团队青春、人生、理想的主题活动,探索人生价值:借助角色训练,结合各种社会实践,组织性别社会化活动,学习控制自我,适应社会:借助角色训练,结合行为规范养成,组织自尊、自爱、自强、自制的异往活动,学习性别角色,互尊互爱……

第5篇

“无性教育”简言之就是无性别针对性的教育,忽视男女生性别上存在的天然差异而对男女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

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着剧变,其生理形态和代谢机能不断完善,自然的性别属性导致男女生在体能和心理上的差异日渐明显。单一陈旧的体育教学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进入青春期后的初中生逐渐减淡了小学阶段对于体育课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心理上不断滋长的不和谐因素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进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传统的体育教学常常忽视了男女生性别上的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厌学或者逃课的现象。有些中小学校虽然注意到了针对男女生性别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实行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贯彻和落实,只是做表面的工作。而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则需要针对性的体育教育理念来促进。

二、针对体育“无性教育”的改进措施

1.开设多种选择和特色的体育项目

开设多种选择的和特色体育项目有助于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项目,得到切合自身发展的提升,丰富自己的体育活动范围。例如,篮球、跆拳道、武术等项目有助于培养男生坚毅和刚强的品质,开设形体、舞蹈、羽毛球等项目则对于女生身形的塑造和性格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2.个别性教育和统一性教育相结合

个别性教育指的是根据男女生性格趋向所选择的体育教学项目,而统一性教育指的是男女学生一起进行的基础性的体育教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本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需将统一性教育与个别性教育相结合,类似于跑步和跳远这种基础性项目需要保持。并且定期进行体质检测,引起中小学生对于自己体质提高问题的关注。

3.体育测试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体育测试大多是通过对于专项测试成绩而打分和评估,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针对他们各自的特长项目,应该相应地开设加分测试项目,加入加分测试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课余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保持,而且对学生个性的塑造不失为一种有利的手段。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 青春期教育 生命教育 家庭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社会环境,迫在眉梢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健康人格的养成、身心正常发育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与青春期性教育密切相关。青春期性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社会观等有深远影响。

近年相对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趋于弱势的小学生成为社会事件、校园事件的目标群体。据全国妇联统计:1997年下半年全国各地投诉个案135件,2000年上升到3081件。2009年仅媒体公开报道就有175人。事后调查其归因多为家长对孩子性教育意识淡薄,对性教育的内容模糊甚至空白,孩子没有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不清楚遇到此类危险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2.教育环境,资源紧缺

教育部1999年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2年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青春期教育的内容甚少, 2012年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仅限于小学高年级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以及中段的异往和建立异性同伴关系。我国尚未制定有关性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小学生青春期教育的教材和书籍资源相对不足、有限。

相对大中专,教育机制对小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课程重视不够,设置缺乏稳定性。教师多兼任,一般由班主任在学生生活中遇事提及。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观念影响,青春期教育课程中9.6%的教师能全部讲解此内容,36.3%有选择地讲解,其余 54.1%的教师则会一带而过或干脆不讲[1]。教师缺乏相关内容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培训学习,而这恰恰是教育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具备相应的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3.重塑观念 修复漏洞

性教育领域中我国普遍存在着(重女轻男)的倾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往往更加关注对女孩的性教育,而过于忽视男孩的性教育,对男孩的约束和道德责任感教育意识薄弱。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男性更易引起性冲动,和女性相比对网络及信息的吸入量和需求量更广、更多。全球青少年青春期年龄较上世纪普遍有所提前。全国妇联研究所1995年和1999年两项青春期教育需求评估调查显示,随着青春期普遍提前,青少年“非常希望了解生理发育知识”的占被调查总数的69.9%[2]。因此现阶段我国青春期教育着力点和方向标应向小学生偏移。青少年青春期知识迫切的需求与正规渠道获得伶仃的性知识形成反差和矛盾。加上社会媒体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广泛性,网络漏洞和监管的不完善性,这对控制力和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是巨大的危险和诱惑。畸形的渠道获得不良的性知识是导致青少年性方面产生不良的理念与行为的重要原因。

4.家庭教育 流于疏忽

我国近些年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但做到规模和普及任道重远。尤其是性教育方面,首先因为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家长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正规的性教育培训和学习,对性教育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此类知识无需教育,随年龄增长自然知道。还有些家长认为过早性教育会导致儿童青少年早熟。另外一部分家长认为不告知性知识是纯洁的保险箱[3]。在不知如何教,怎么教的情况下,采取回避态度。家长在性教育方面的空缺,自然把责任推给学校。在上述背景下,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没有得到充分自我认知的情况下,在激素水平作用下对自我出现的正常生理心理反应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疑惑感,这种性知识的正常需求和被压抑产生了一组矛盾。无形中将获得性知识的来源推向旁门左道。

二、相关概念

“青春期”是指由童年期逐渐向青年期过渡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重要阶段,对毕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近年来青春期年龄界限有2-3年的提前。

“性教育”是一种性知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的教育[3]。其中包括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和人格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大量研究表明,性教育与青少年的社会化、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的发展以及今后恋爱、择偶和婚姻家庭中的亲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性教育更应该是生命的教育,“终生”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也可以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4]。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以品德教育为主,对人类的发展影响意义重大。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瑞典是全球第一个引领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由政府支持系统化展开,教育部将其列为必修课,教育范围包括幼儿到准父母。有效的减少了青少年性病、性犯罪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性解放、性自由”对美国青少年产生了错误导向,导致少女怀孕逐年增加,性病、艾滋病骤然剧增,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和惨重代价。随后美英澳等国的“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以及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倡导的“ABC性教育活动”(A 代表避免婚前,B 代表对配偶或一个保持忠贞、不搞性乱,C 代表正确使用安全套)为代表的成功模式已被国际上普遍采用为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5]。许多发达国家逐步意识到性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随之也先后开始探索研究实施青春期性教育。

2.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2.1起源甚早,历史搁浅

公元前500年孔子的《诗经》中提及有关性道德的教学内容,是我国最早有关性教育的记录。公元79年,班固编辑《白虎通德论》, 提出学习技艺外,学生应接受性教育,是中国最早的学校性教育。北宋后至封建社会,性教育被禁锢了很长时期,乃至我国性教育的发展受到阻断。

2.2不断发展,逐步深入

解放前周建人、鲁迅、张竞生等人曾倡导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1963年总理对《生理卫生》教材做出批示, “一定要把性卫生知识交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有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1986年姚佩宽[6]等人出版了第一部青春期性教育的教学参考书《青春期教育》。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88 年颁布了《关于在中学开展和加强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通知》。1991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初中全面开展青春期教育。此后,一系列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继开展,有关青春期性教育的教本、科普读物、咨询手册,为青少年提供知识、信息与咨询服务的网站等呈现出多渠道发展的良好态势。将青春期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变化,消除困惑。

2.3认识现状,与时俱进

(1)社会环境中害事件的不断出现郑重提醒我们对家长与孩子开展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青春期教育的迫切性。(2)随着青春期的提前,小学开展青春期教育契机更好。6-12岁之间,即是弱势群体,最需要保护的时期,他们的性好奇和性探究不带有任何满足性生理需要的目的,他们把性当作知识来学习,就象他们认识汽车、植物一样。(3)由于观念的尚未转变,现代青春期教育多以中学、大学为重点,疏忽了小学教育。小学生现有的青春期教育教材凤毛菱角,也大多是蜻蜓点水、星星点点。内容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4)传统观念下,社会、家庭、学校等大小环境更注重对女童的青春期教育,而忽视男童的教育。这与人体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及社会现象有冲突。应更重视男童的道德教育与高尚的情操教育。(5)教育对象在力度和范围上应该由原来的以学生为对象向家长、教师为对象倾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我国性教育学家阮芳赋教授所说:“就像普通教育有德、智、体、美几个方面一样,性教育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个方面。”

2.4未来展望、发展方向

根据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倾向生命教育(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道德教育(尤其注重男童的道德教育)、尊重人性和认知情绪等方面。教学内容要做到知识清晰、程度适度、有趣游戏、联系大自然生物变化和活动为主。家庭教育也要一起学习参与其中,以理论为基础,生活实例为导向,讲座与研讨、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培养家长学会科学的、系统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方法,因材施教,尤其加强男童的道德教育。此外对青春期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采用标准化学习,间接的提高了教师性教育的专业能力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顾美皎.妇女保健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

[2]潘绥铭.中国性现状【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Pl~2

[3]彭晓辉主编.性科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2年.

[4]蒋凌燕 当代美国青少年性教育的两大模式探析比较教育研究[J].(2009),7

第7篇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机构,应该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渠道。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学校是郑重讨论性的问题的地方,是使男孩子明白卫生、节欲等问题的地方,也是使年纪比较大的孩子明白性病危脸的地方。”事实上,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早已是“国际惯例”。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

然而在相对保守的东方世界,性教育却发展得有些缓慢。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每学期要安排6~7课时上健康教育课。拿山西省临汾地区来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根本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只有在七年级生物下册的第一章《人的由来》中有三节有关青春期的生理知识的内容。

为此,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但是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初中的生物老师,面对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应责无旁贷。对于课本上这点有限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怎样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呢?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利用教材,科学严肃地讲解生理卫生

现在的孩子发育普遍提早,大多数七年级学生的青春期生理特点已十分明显,但心理的发育却相对比较滞后。面对自己身心的巨大变化,很多学生都会感到恐慌和不安,同时还有许多烦恼和疑问又羞于向老师和家长请教。这时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科学地认识自己,认识异性。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这部分内容时,书上有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图片,有的学生羞羞答答、半遮半掩,不敢用眼睛去直视课本,学生的这些反应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所以教师更应该大方、坦然、严肃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见我如此认真严肃,也随之认真地研究起来。

二、观看有关科普知识录像,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在教学中,播放有关青春期生理的科普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转移和升华,解除压抑和紧张,从而调节深层的本能。在男女同学相处时,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对于中学生的性教育,重点应在性道德教育方面,应教育他们学会男女之间的正确交往,使之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在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必须用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以符合社会要求。在与人交往中,要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要自尊、自爱、自重。而对来自体内的性骚动,要理智地加以克制;对来自社会的性刺激要有控制能力。

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青春期教育延伸到课外

学校的课堂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解决学生共同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这就决定了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只有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信任教师时,才会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诲,才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搭建起师生之间信赖的桥梁,使他们感到教师是在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上完课后,我说:“如果大家信任我,可以把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烦恼写在纸条上夹在作业中交来,我会尽力帮你们解决并保密。”后来陆续有学生写来纸条咨询青春期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一些留守学生和相对保守的女学生,每次我都及时回应,为解开他们的烦恼出谋划策。良好的师生关系让青春期教育在课外得以延伸,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育;调查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

(一)调查背景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心灵健康、行为规范等都直接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因此青春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

2.2016年3月,县内一初中学生因不懂月经的生理卫生知识,又羞于跟老师、父母交流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3.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联合教育、卫生等单位,全县欣起抓实青春期健康教育进课堂热潮。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调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对男女生殖器官的认识,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2.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并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将青春期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三)调查时间

2016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共5天

(四)调查地点

思南县思林初级民族中学

(五)调查对象

7―9年级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

二、调查过程及获得信息情况

通过围绕以下七项内容与来自思林中学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交流,获取信息统计如下:

三、结论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急切渴望获取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但他们又羞于跟父母、老师发问,仅仅是与要好的朋友、同学进行有限的交流,而他们的有限知识来源主要依靠的是网络,这就使他们很容易进入黄色网站,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成人感”的突出,对异性的好奇心理,性意识的萌动,加之身体上突如其来的第二性征变化,都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始料不及,因此在初中生的课堂中适当地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抓实措施及方法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县教育局、县卫计局文件精神。思林中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成效。

一是开展好教师二级培训,由到县局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用生动、直观的事例教育学生。三是由生物教师牵头,确立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开展青春期教育进学校课题研究。四是举行学生手抄报比赛,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在学校展板中展出。五是开展青春期健康小论文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收获到了很多的青春感悟和认识,为他们安全地度过美好而烦恼的青春期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活动图片(部分)

⒖嘉南祝

[1]浙江省青田县船小:洪毓桢.《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进英语课堂教学体会》,2013.01.

[2]顾维红,曹莹文.《心理班会:中学心理教育进课堂的新思路》,江苏教育・心理健康10/2016.

[3]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苗世荣.《少女课堂与女学生健康成长》.

[4]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华光中学:刘佳武.《优化体育课堂对“待进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08年第31期.

第9篇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刊物《生殖健康研究的进展》提出:性健康是一种与性相关联的身体、情感、精神和社会的安康;它不仅仅意味摆脱疾病、功能障碍或虚弱。性健康需要以一种积极的和体面的方式去对待性和性关系,以及可能获得愉悦和安全性经历,没有胁迫、歧视和暴力。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观念,保护其不因过早偷尝青涩的禁果而遭受伤害,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开探讨的课题。下面就国内外性健康教育发展进程做一综述。

1 欧美国家

1.1 瑞 典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1957年,瑞典国家教委制订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1970年,性教育范围扩大到瑞典所有学校[1]。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生理教育,此后逐步增加了性道德、性评价等教育内容。瑞典的性教育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非常实用;二是从幼儿期就开始;三是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详尽、细致,不兜圈子;四是覆盖面广,不仅在学校已有完整的性教育课程体系,而且性教育已深入社区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五是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2]。瑞典的性教育很有成效,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瑞典的少女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少于其他西方国家,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1.2 美 国

美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性自由”、“性解放”运动使青少年对性产生了误解,导致少女怀孕逐年增加。为了减少私生子不良和性病的蔓延,培养青少年正确看待异性和与异性建立高尚关系的态度和能力,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提出“安全”综合性教育的目标。强调个人的权利,在学校中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程,教育学生采用“安全”方式,从而更加有利于性的健康和个人生活的幸福。20世纪80年代末掀起性教育的,提出制订宣传“婚前性节制”的基本大纲,并配合推广预防艾滋病大纲,主张“我拒绝这样做”。20世纪90年代,强调长久地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

1.3 英 国

英国由国家资助与管理的所有中、小学主要根据“国家必修科学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国家必修科学课程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年龄为5~7岁,主要是初步了解人体外部各器官的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他们相互间身体上的异同等。第二阶段为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第三阶段是11~13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应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第四阶段为14~16岁,这时的学生们开始了解荷尔蒙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荷尔蒙来控制与提高生育力的情况以及男女性别的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除了这些必修内容外,各中学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内容,如性健康、人与人的关系、情感释放、肢体语言等。按教育部的规定,学校在开设以上内容的课程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政策与实施细则,供学生家长及监督部门检查。

1.4 芬 兰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芬兰全社会的“性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方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性教育大大方方地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各种各样的性教育出版物图文并茂,连娃娃都有性教育小儿书。30多年过去了,芬兰的性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芬兰被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树为典范。

1.5 俄罗斯

国家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所认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教育至少要从7岁开始。在这一阶段,应教育孩子们初步了解男、女的概念,掌握人体外部各器官的名称,了解相互之间的外观区别。到12~17岁,除了让孩子们了解到人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懂得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外,并侧重培养他们进行日常体育锻炼。这样一来可以抑制性冲动,二来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日后的性生活奠定基础。此外,在这一时期还培养学生们发展创造能力,尽量减少他们性幻想的时间;开设专门讲座传授如何避免非正常怀孕和预防性病的有关知识。

1.6 欧洲其他国家

法国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懂得男女两性的差别、人的发育和成熟以及妊娠分娩等生理科学知识,而且还要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男女友爱的重要性。对荷兰的小朋友而言,学习性知识就和其他学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儿童从6岁进小学开始就接受性教育。他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然而,荷兰性开放并非像外界担心的那样造成青少年性泛滥,相反,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比利时政府决定从2004年1月起,各中小学校将性知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使之逐步成为必修课。政府为此专门增加预算25万欧元。

2 亚洲各国及地区

2.1 日 本

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日本性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叫“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到结婚为止是处女;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的冲击,从而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不仅让学生懂得性科学知识,还要懂得友爱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贵。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性教育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认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精神,反对恃强凌弱,讲究男女平等,而性的卫生教育是第二位的。他们制定的性教育目标为: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给以综合看待,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性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形成高尚的人格。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在确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时,注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及其特征[3]。

2.2 韩 国

韩国从2001年起,在小学、初中、高中实行每年10课时以上的义务“性教育”制。在初中阶段讲解避孕的目的、避孕的种类、流产等知识。对高中生则进行详细的关于避孕种类和原理、避孕方法、错误的避孕知识、避孕失败的原因等问题的教育。

2.3 香港地区

性教育始于70年代,该地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少年中性观念日渐开放。政府教育署积极开展学校、家庭的性教育。教育署赞成的是“隐蔽式”或“综合式”的性教育,即不以性教育为独立科目,不单独设立课程,而是将性的有关知识分布到有关学科之内,由各科教师指导。他们在实施性教育过程中,除了提供性生理知识外,价值观念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课,最终目标是协助学生对性建立开明而负责任的态度,使其懂得自主及理智地处理性问题,了解对人对己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尊重,进而认识个人的价值。中学性教育的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人类生长过程的知识;(2)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使他们认识个人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3)协助学生认识恋爱婚姻,为人父母及家庭生活所负担的责任及重要性;(4)教授学生有关两性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词汇,以便使他们能与家长、辅导员及其他成年人坦诚沟通思想。

2.4 新加坡

在学校专门开辟了性教育课,教导学生们如何对待异性朋友、对待感情、对待早恋等,高度重视他们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并为孩子创造一些同异性接触的机会,教育他们理智地对待和异性的交往,不去跨越友谊的界线。同时新加坡政府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影视出版物、电脑黄毒等大力抵制,严厉打击各种诱使少女犯罪的不法分子。

3 我国性健康教育发展进程

3.1 倡导阶段(1949年10月~1977年)

这一时期提倡进行性教育。总理在1963年对北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讲话中,提到要破除性的神秘感,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1963年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议期间,他指示要适时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卫生知识教育。1976年,在病危期间,再次强调要把青少年性卫生教育搞好。但在实践中阻力很大,性教育仍是这一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

3.2 兴趣阶段(1978~1984年8月)

这一时期对性的旧观念开始破除,逐渐打开性教育。国外性教育信息逐渐传入,中国开始有较多性教育和性学书籍出版,报刊上亦有相关文章发表,从性医学、性社会学、性教育学等不同角度阐述了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北京、上海等地少数学校的教师根据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编教材进行性教育尝试,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

3.3发展阶段(1984~1987年)

这一时期,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性教育试验。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时间、内容、途径、方法和原则进行了试点。在此期间,北京、上海等地召开了青春期教育的研讨会,对青春期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以及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等进行了探讨。

3.4推广阶段(1987年起至今)

这一时期,国家教委已把青春期教育正式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1988年6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召开现场会,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步骤与方案。1987年起“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被列为教育科研的国家教委级重点研究项目。1987年7月、1990年10月和1992年8月召开了3次全国青春期教育理论和实践研讨会,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青春期教育的理论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Kajsa. Sundstrom. Sexuality and Social Change[J]. What Do Other People Do,20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