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6: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全面发展三维目标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全方面的,学生学习化学不仅仅是记忆重要的知识点,更应该认识和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化学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深层理解和认识化学的实质,学好化学这一科,爱上化学。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会学生解答化学问题的过程,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化学教学不单单是孤立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应该联系实际生活,让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处理好选修与必修、化学素养与原理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对化学有所接触,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做好化学知识的衔接工作,不能割断教学内容。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化学这一科,教师在讲解化学时,要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把握教学的整体性,而不是分割知识点,否则学生对化学学习会容易出现误解或者不理解,若是这种问题的不到解决,学生慢慢会厌倦学习,甚至对化学学习完全失去兴趣。编辑者在设计教材时,留有必修单元和选修单元,对于必修知识点,教师不必过多的补充课外的知识点,不要给学生造成过多的压力;对于选修的知识,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不是考试范围就不学了的心态,毕竟,选修模板也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选修部分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整体上学好化学这一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我们才能做好事情。学习也需要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对学习上心,才会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也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凭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培养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举办竞赛,让学生对化学有更大的理解和学习动力,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对化学的理解和学习能力,为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好的渠道,实现化学的教学目标。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教学资源,作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化学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会正确实验,高效地辅助和补充化学教学中的不足。
实验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进行试验的时候,会观察到实验现象,有时候还会出现很多神奇的现象,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弄懂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于是学生就产生了好奇心和兴趣,不断研究和探求,理解相关的化学原理,这样学生就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了。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教师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之后的教学,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当代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顺应教育改革潮流,从实际出发,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和探究,致力于创建新型和谐化学课堂的工作。为了让学生有兴趣,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在确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把化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化学教学更贴近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在兴趣化、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参与、积极探求,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基础。也只有把化学寓于生活中,学生才能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这也是新课改的标准之一。新课程标准能为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它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体现着国家对教育的本质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能够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建议
初中化学是学生步入初中才开始接触的一门学科,本来学生对于化学就是陌生的,他们不太了解化学的应用和学习目的等等方面,而我们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化学,学会化学原理,而化学原理的学习就必须要借助实验教学才能完成。每一个化学原理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它们都是有着科学的依据的,而这些依据都是通过实验证明的,如果化学教学中缺少了实验教学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学习到化学知识,一切的努力都只是白费而已。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真的感受到某一个化学反应是怎么产生的,才能清楚看到它的化学反应是什么样子的,这种直观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化学的学习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可是,目前我国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并不可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教师们对于化学的实验教学也是非常头疼,他们也明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现实状况的限制使得他们根本不能放开手脚去进行实验教学,他们也有着各方面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各个方面,比如说:首先大部分学校的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简陋,根本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实验,即使教师真的让学生实际操作,也不可能达到实验结果的标准程度,更甚至还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其次,有些教师也不太愿意实验教学,他们更愿意上课讲一下实验操作过程就好,并不要求真的实验,他们认为这样既完成了实验教学的教学任务,又节省了更多的教学时间,可是这种没有真的动手过的实验操作也只是空谈而已,学生仍然不能真正体会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正是由于这些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一直停滞不前,学生始终不能真正通过实验来领会化学的反应和原理,可见,如今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二、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建议
(一)完善化学实验的基础设施
化学实验最不可缺的就是化学实验的仪器等设备,如果没有基础设施,那么化学实验根本不可能进行,这就好像是写字没有笔,吃饭没有筷子一样,任何实验的进行都必须借助于各种实验设施,这些设施就是实验的工具。可是纵观我国目前初中化学的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都正是由于基础设施的匮乏导致了实验教学的滞后。因此,要想成功的进行实验教学,首先就必须要完善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我们的化学实验或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也会运用于生活,因此,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说,教师在阐述某一个实验原理时,可以运用生活的例子来说明,并且通过生活实验来证明,例如在研究盐的融化因素时,可以让学生将等量的盐放在等量的两杯水中,不过这两杯水的温度不一样,一杯是100℃的开水,另一杯则是温水,观察两杯水中的盐融化的情况,通过实验证明,可以很直接的发现盐在高温下融化更快,也就是温度影响盐的融化速度。这种实验就是将实验理论原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用学生们都熟悉的盐来做实验,既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演示错误实验过程,让学生找出错误结论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改变思路,逆向思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演示错误的实验过程,在这种错误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让学生找出错误结论,从错误结论中推导出正确结论,然后再将正确结论演示一遍,给学生加深印象,更加直观的通过对比观察现象。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找出错误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四)对实验结论进行适当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并且能够努力对所学知识不断探索,求知,达到更高的学习境界。作为初中化学教师,除了进行正常的课堂实验教学以外,还必须有意识的对实验结论进行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毕竟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化学的学习不能仅凭文字叙述,也不能局限性某一种实验结果,可能一个实验会产生很多种可能,更甚至前人的实验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学习化学,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并且能够不断探究实验结果,在不断的实验中验证和发现新的原理,这种化学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探究学习。
总结:总而言之,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和教师都应该为化学实验教学不断努力。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各种有效可行的实验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实验教学的学习中学习化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好的运用化学知识;而作为学生,就需要积极主动的接受实验教学,并且更多的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以求更深层次的化学实验探究,希望在二者的共同努力下,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更加顺利和成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78―01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核心内容,新课标增加“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内容,并具体列出了学生需完成的八类基础实验,突出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被大打折扣、地位弱化,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陷入困境。
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
(1)保障不力。一是实验室、仪器室建设滞后。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室、仪器室多无排水设施和排换气系统、供暖设备,电路设计不能满足实验需要。二是实验仪器和药品保障跟不上。三是化学实验管理师资缺乏。农村初中未配备过专业化学实验管理人员,学校编制中也没有教学辅助人员编制,仅由化学教师兼任实验管理员。
(2)考试评价制度不力。一是中考改革降低了化学学科和化学实验考查分值。二是化学学科中考压力偏大。化学知识点繁杂细碎,讲授新课耗时长,应考压力大,挤占了实验探究时间。三是学生实验技能未列入考核项目,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很少组织师生实验技能竞赛。
(3) 管理服务不到位。一是教学管理中实验意识淡薄。学校多认为实验做与不做对学习影响不大,反复讲、练也能考出很好的成绩,做实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不如不做。二是教学评价跟不上。对实验管理不重视,一名化学实验管理员的工作量被认定为3个课时,但实际工作量要大得多,且实验管理不列入评优选先考核项目,教师积极性不高。三是后勤服务不到位。初中化学实验多集中在秋冬季学期,天气转冷,实验室需要供暖和热水、洗涤用品和纯净水等,一些学校不愿为此提供相关服务。
(4)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一是学科师资补充不及时。部分初中的化学教师仍由非化学专业教师担任。二是教师动手能力弱。化学实验要求规范操作,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难以达到要求。三是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用多媒体 “讲实验”比“做实验”要轻松得多。
(5)学生实验基础较差,积极性不高。一是学生实验基础差。有些农村学生几乎没接触过化学实验,没有实验思想准备和实验能力基础。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不高。九年级学生认为实验无助于提高成绩,而做题见效更直接。农村家长过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漠不关心。
二、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建议
(1)确立化学实验的核心地位。初中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站在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高度看待实验教学。
(2)保障实验教学。把农村初中实验室、仪器室等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定期更新和补充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扩大农村学校教辅人员编制,改善实验管理员的地位和待遇。
(3)改革中考方案,以考促教。理化学科的分值至少不应低于语数外分值的三分之二,适时把初中毕业生实验技能考核列入中考范围。
关键词:化学 兴趣 教学 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在兴趣的激励下,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转化成乐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期和广大一线教师交流探讨。
一、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特点,在每年的第一节序言课上,先为学生演示几个化学“魔术”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神奇的调酒师等,当学生为每一个神奇的变幻惊讶欢呼时,他们从心底就开始喜欢化学了。实验是化学教学开展的基础,凡是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实验,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亲自演示操作,而且要变一些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又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化学实验时,除了重视演示实验的开展外,还要采取相应措施指导学生的分组实验和个人单独实验,从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分析和填写实验报告册。
二、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而收到巩固创新的效果。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展览会、实地参观考察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举行,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三、注重知识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化学属于理科,但内容多、知识碎,很多是实验结论,需要准确记忆。化学知识中一些复杂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不住,而且忘得快。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窍门,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把无趣变成有趣,把无味变成有味,在教学中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或谐音,短小精练,朗朗上口,很易记忆,并且使问题由复杂变简单,寥寥几行就能说透一切。
四、突破知识难点,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注意检查以下内容:一查分子式书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是否标注沉淀或气体符号。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可低估。使用多媒体授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以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从而打破传统教法,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逐渐构建全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我们可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掌握电子的运动、原子结构以及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实验 小组合作 策略研究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议论环节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主要形式。南通市教育局在2014年深化教育改革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方针。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探究过程必然存在小组合作的要求,因此,我重视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探究任务、指导合作技巧等方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过程、掌握合作技巧、享受合作成果。
一、情境创设,建立学生合作的氛围
合作情境是指在合作过程中创设的有利于合作的情境。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及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教师优势,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发掘教材中具有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和动机,营造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我利用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化学史、经典化学实验等,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例如,在“空气的成分”一节教学中,我尝试介绍空气成分测定的历史以及著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思维大解放、科学大发展的18世纪。然后解析拉瓦锡实验,模仿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感受伟人的探究精神。接下来,学生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实验小组合作中,一直充满着激情,能够主动合作、相互交流,圆满完成了探究任务。
我在教学中发现:合作情境中隐含的问题,往往有多个信息通道或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挖掘和交流。例如,学生在对“干燥剂生石灰变质”问题探究过程中,思路往往局限于对生成物的探究上,而忽视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因此,我设置了相关情境,展示了“石灰池煮鸡蛋”的视频,除了放置药品外还添加了温度计,以此激发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兴趣。最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合作探究的角度多元化了。
二、合理搭配,构建学生合作的基础
在“自学议论引导”的议论环节中,小组成员以四人为宜,人数太多,易造成责任分散;人数太少,则缺乏互动氛围。同一个小组中最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组内学生都在一个层次上,有可能相互间缺乏合作的动力,相对也不够公平。在学生水平差别较大的小组里,学生有可能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有利于促进彼此间的深入思考、加深知识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树立前进的目标。另外,还要注意男女生搭配,一般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男生擅长逻辑思维,女生擅长形象思维。男女学生分在一组,在交流中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达到互补的目的。
我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学生为优秀生,乙类学生为合格生,丙类学生称为待合格生。组成甲乙、乙丙这样的组内成员结构,以实现甲带乙、乙带丙的目的。但由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与以上分类依据并不一定相匹配,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组合。各组内还可以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实验员、汇报员等,并不定期互换角色,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要求各小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由此使各小组成员间的能力均衡,无明显差异。
三、任务定位,确立学生合作的坐标
合作过程必须围绕一定的任务展开,因此,合作任务的设计便成为合作教学的一个关键。从团体任务类型来看,可以分为相加型任务、分离型任务、连接型任务。三种类型任务可以以课外合作调查、课内合作实验、后续完成家庭实验、小组制作模型等形式完成。
我对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探究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合作任务。例如“金属材料”一节,学生在预习后,我向他们提出了以下几项合作任务:(1)查阅资料,联系生活,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2)调查当地金属生产及利用情况,提出有关建议;(3)收集有关金属锈蚀的原因和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利用的可能和价值;(4)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合作完成一系列探究实验,如金属的硬度、熔点比较等;(5)根据一系列信息,各小组汇报各种金属的不同用途。前三个任务是为最后一个任务服务的。如此设计,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具有引导作用,能避免其行动的盲目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教师一定要注意:布置的任务应是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努力能够完成的,否则问题太难,就会使他们失去信心;问题过于简单,如个体能解决的,也就失去合作的意义了。
四、适时指导,点拨学生合作的进程
从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环节来看,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引发学生提出对探究目的的理解、目前的困惑等,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集思广益,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排除掉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猜想和假设环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猜敢想,为学生创造适于思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结合经验与事实来猜想。在设计实验方案环节,教师要引导并协调学生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问题,探讨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该做什么,而应指导小组成员将总实验方案分割成几个部分,让每名组员根据自己特点来领取一部分任务,或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来共同完成同一部分。在收集证据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利用多种感官,多角度地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在解释、检验与评价环节,教师应指导组内成员使用化学用语、表格或线图来处理有关的实验事实和证据,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评。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十分了解,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都应为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因此,这种责任和贡献应得到确认和评价。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学中,我安排了“鉴别真假黄金”的探究实验,提供了合金项链,供学生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环节一般都会联系到金属的化学性质,如加酸或加盐的溶液与合金项链反应,而较少会想到灼烧这一方法。我于是提示了一句“真金不怕火炼”,学生便恍然大悟,思路开阔了许多。在学生做合金与酸反应实验时,很难观察到现象,我便把砂纸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将合金表面的涂层去掉,再放入酸中,现象就非常明显了,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涂层是一种不和酸反应的物质。
总之,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践行着“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努力为初中生学会探究与合作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需要增强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笔者使用的是沪教版教材,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时结合沪教版的教材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使化学课堂教学创新、高效。
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定义解析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化学课堂实践教学与评价相融合,通过学生的自我与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从学案中收集学习信息等方法来了解及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来缩小学生现有学习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教学评价即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收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和证据,以此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提出有价值的教学观点。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与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促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评的融合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与教学彼此分离,评价往往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后才进行的安排,游离于教学之外,而且评价也不是由学习的主体――学生来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与评价紧密联系,实现统一,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与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评”相互促进,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明确、评定标准的确立、弹性学案的编写来实现“教、学、评”的相互融合,达到教学目的。
2.重视学习过程的发展
现如今,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成为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问题。新课改呼吁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高能力的精英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进行评价的标准就是练习册、周考、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分数。这样的评价模式博得师生的好评,却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歧路,创新意识被淡化。在新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评价与教学联系紧密,不可分离。评价完全融入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基础水平,使学生个性得到解放。比如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针对化学平衡及反应方程式内容的教学,可就化学平衡进行题型设计,然后对影响化学平衡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回顾,令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全新认识,再进行自由分析讨论,最后在详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而后进行标准评定。这种以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的教学方法,做到了教与评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先评后教的设计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设计缺乏目标的导向,只重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比较差。评价要建立在清晰的目标基础上,根据目标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使目标得以实现。在新型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已不再是仅仅完成教学任务后的活动或者是单一的做题练习与考试。课程的标准是它首先要思考的,它的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根据课程标准所对应的学习结果来设计制定的,然后确定达成目标的条件,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与完成学习目标的距离,根据目标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4.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中考的影响,评价被异化,一方面,窄化了评价方式,只限于纸笔考试测验;另一方面,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过程与知识的掌握,对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情感过于忽略。选择评价的方式往往取决于评价的内容与目标,由于评价的内容和目标按课程标准规定是多元化的,所以就决定了在“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评价的内容和目标要多元化。
三、设置“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流程
1.目标的设置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精心设定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出发点与结束点,对于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教学结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统领和指导作用。比如,在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针对“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环节授课时,首先要对金属材料属性、化学性质、资源利用及保护等教学单元的过程目标进行确定,然后再用提问方式对每个课时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例如,影响铁锈腐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对结果猜想依据是什么、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得出什么结论,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标准的确定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定标准是在教学目标确立以后,依据教学实际制定的。评定标准是学习目标的评价标准和准则,让师生明白什么样的情况为合格,什么样的标准为优秀等,为后续工作确定方向,为结论寻找证据,充分体现评价设计先于课堂教学的特点。
3.学案的编写
评定标准同时是学案编写的重要依据,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学案编写,实现对学生学习当中信息的搜集,根据整个学习研讨活动进行学案填写。
四、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1.创建有利情景
情景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可借助实验、图片、科学资料以及活动的精心设计来进行情景创建,对学生既有的经验、想法抑或设计问题的方案等进行激发,然后利用多元化交流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2.整合有用资源
教学巡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的同时,还对有用的“原始资源”进行捕捉汇集,整理,形成有用的新型资源,最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反馈,对相关问题进行比较、补充、修正,对学生原有的概念知识进行升级,并且形成全新的标准,然后对这种评价标准在学评共建的基础上进行转化。
3.优化评定标准
让学生对自身的表现标准清楚了解,是使学生实现学习自控能力的重要条件。通过对规范用语进行整合、提炼,使制定的标准得到师生认可。学生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反思,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学习的自控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
五、结束语
构建科学高效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及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是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程度,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差异;分层递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15-01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教学?为了解决这种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分层递进教学”方法来对他们的成绩进行提高。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把教学活动中各方面的特征较为接近的学生归为一个层次,将原来的教学班分为若干层次,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按教学要求制定比较恰当的“学习目标”。激励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较好的发展。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保证“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切实贯彻执行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教学,即开展与各层次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活动,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都在原有基础上有较明显的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分层只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上述指导思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其个性差异,行为习惯、思想状况等将班上的学生分A、B、C三层。A层、C层各占25%左右,B层占50%左右。A层学生一般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基础扎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比较好,成绩优秀且相对稳定;B层学生智力因素较好,但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方法不当,不太专心,成绩较好但不稳定;C层学生通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奋斗目标,而且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大理想。划分层次后,在每个层次中选一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这种划分不是固定的,每个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愿变动层次,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使目标分层梯度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一般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一目标的特点是呈现梯度。分层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时要遵循的规则:鼓励A层次学生个性学习、创新学习、快乐学习;对B层次的学生优化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对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兴趣,使其树立信心,以达到战胜惰性,学有所获的目的。
三、作业分层
我们把作业分为A、B、C三类。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层次做对应的习题,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选作业。鼓励学生除完成自己必做的习题后,再做高一档的习题。如C层学生除做C类题之外,可选做B类题:B层学生可做B、A两类习题。由于C层学生的作业相对较容易,学生乐意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的信心。
四、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做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进步较大的学生加以鼓励。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对C层次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以促使他们积极进取。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五、实验结果
笔者在初三化学学科中推广了分层递进教学后,教育、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A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和利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笔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1)在教学中我们的很多老师都会认为是学生笨,教不会。笔者认为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大,关键是老师怎样认识他们,对待他们。(2)笔者过去认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是要加班加点,其实应该“在45分钟内下功夫,在研究学生上花时间”才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3)有部分老师在教学中遇到挫折时,不应该责怪学生,而应该注意从教师自身找原因。(4)老师要多看教育杂志和教育理论的书,要经常总结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分层递进教学的几点体会
1 分层递进教学由于适应学生间的差异,能充分开发、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所以具有科学性;“分层递进教学”方法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而不仅是培优补差,不仅要解决观念问题,还要解决操作问题,所以具有整体性;除此之外,分层递进教学还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科教师的感情,取决于他们对教师人格评价的意向。
3 分层递进教学并非只表扬不批评,但批评应该适时、适度。成功的批评与恰当的表扬一样,会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4 转化学困生,必定会遇到“反复”问题。对学生波浪式的前进,螺旋状的发展,我们应有心理准备,不能丧失信心。
七、不足之处
1 在抓B、C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注重基础知识训练,而对更高层次的要求步子迈得不够。
2 如何解决少数学生偷懒躲在低层次里不愿意递进的问题,还需要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3 分层施教后,管理学生的难度增大,学生对新老师的适应期较长。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上课点名,多找学生谈心等,增进师生的了解,以缩短适应期,师生早日共同进入实验研究“角色”。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化学概念 教学过程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讲清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讲解概念的方法
1.理解法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表达简明精辟。因此在讲解概念时教师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催化剂的概念讲解,将催化剂概括为一种物质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反应中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二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将其简明概括成“一变二不变”。学生对催化剂概念就清晰起来了。此时再设计如何证明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之类的练习,强化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的本质学生就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再如“化合物”强调“不同种元素组成”属“纯净物”;“溶液”抓住特征是“均一、稳定”,类比“混合物”两个特点来理解来判断生活中的溶液;有机物强调“含碳”、“化合物”,等等,使学生清楚明了地抓住概念的本质,避免只看重其一忽视其他使概念掌握不完整。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是这个概念的关键。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2.比较法
这是化学教师常用的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化学上许多貌合神离或相互依存的概念切忌分割孤立的理解。只有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准确理解其异同及联系。如最简单的“单质”、“化合物”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通过下表学生便会一目了然,就不会只注意“异”而忽视“同”,即单质和化合物必须属于纯净物,会留下深刻影响,就不迷惑于常见判断题或物质的分类题型。
这样元素这种很抽象的概念可能容易建立一些。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借助文恩图效果比直接讲解可能好些,如常见试题如“缓慢氧化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之类判断,学生很迷惑,明白了从属关系和交叉关系的含义,此类错误就易避免,也省去了教师许多的口舌。
3.知识网络法
众多互有联系的概念,用网络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更易分辨。
倘问氧化物是何种物质,放到这样的网络背景下学生就知道:它首先是物质,而且是纯净物,组成元素不止一种是化合物,是化合物中无机物,组成特点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样内涵、外延和其它概念之间的关系,该概念所在网络中的位置,学生易掌握。网络法要点是说清分类依据,如化合物根据是否含碳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学生容易理解。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切忌死记硬背
这一点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但实际上总会有一部分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概念,用于强化未尝不可,倘在学生不甚明了含义时,用于补救和加深理解,显然是不足取的。中考试题越来越体现新课标理念,强调知识的理解、应用。传统考“分子”的概念,大多以填空的形式,也许死记可以奏效,但分子究竟是何种微粒,学生未必理解,倘若以“H、2H、H”中何种微粒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稍加变通或用图示分子的形式,学生就很难驾驭了。死记硬背科学概念对学生发展有所滞碍,甚至使学生完全丧失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注意概念的阶段性
根据学生的生理年龄特征,教材编写十分注意概念的阶段性和可接受性。如氧化反应,初中仅限于得氧的反应,高中是用化合价升降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更接近本质,这就体现了阶段性。元素的概念过去强调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后来实践下来可接受性不好,加以简化,去掉“质子数相同”。“分子”、“原子”、“化合价”定义均有所弱化,使得分化点大大下降,利于面向全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科学性、准确性任意拔高,要理解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尊重学生的实际。
3.适应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强调自主互助学习,以此发展各种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概念讲授应尽可能在学生可接受情况下创设情境,设计活动,使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类、交流、体会,主动探求概念的本质,“发现”概念的含义,这样比灌输要强多。
4.适应中考要求
概念掌握的深广度要兼顾中考要求。按理中考不会有悖于课标要求,但中考有选拔作用难免会有以信息题形式的拔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适当作高深广度拓展,以适应他们中考得高分与后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永胜.浅议初中化学教学.
一、课堂教学提问要体现以人为本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对老师按课堂预设进行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起着十分有效的导向作用。从因材施教的原则出发,课堂提问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设计问题的层次性
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对于学生树立信心非常重要。对于在学习上无优势的学生来说,如果老师在提问中再不给他们以信心和机会,不使他们燃起希望的火焰,那么,这些学生有可能从此对你所教的学科丧失信心,这就是我们科任教师教学的失误和失败,是可悲的。
2.注意所提问题的启发性
提问的艺术性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问题在什么时候问,如何问,都有讲究,问题是否贴近学生知识结构,能否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有哪些困难,是否还要作些铺垫或提示等等都要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千万不能在学生没搞清题意,回答问题语无伦次的时候大声批评和训斥,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引起师生关系紧张。
3.注意适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鼓励性评价。
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经常要当场评价,而当问题回答得又不令人满意时,老师应当先表扬学生大胆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同时肯定回答问题中正确的方面,然后再指出回答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借以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学贵在思,思源于疑,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十分好奇,刚开始时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给予鼓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向老师提问的学生和提出的问题明显减少,这中间除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问题的思考趋于成熟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格内向,腼腆,怕开口向老师提问;爱面子,怕提了简单的问题引起老师的反感和同学的嘲笑;缺乏进取心和钻研精神,基础较好,老师讲的基本上都能听懂,没什么问题可提;怕老师厌烦,认为要提的问题今后不一定能考到,省点心算了。
面对上述障碍,我们首先要在全体学生中间做好发动工作,提出“不善于提问的学生不是会学习的学生”,“提问是学习走向成功的一半”等口号,鼓励和发动学生向老师大胆提问,对于胆小、腼腆的学生,任课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给他们壮胆,打消顾虑;其次对于那些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全班公开表扬,给他们的平时成绩加分奖励,对于从不提问的学生,给予善意的批评和鼓励。这样以来,我想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高涨起来,提问的学生一定会明显增多,班级的学习和探究气氛很浓。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精选一些学生所提出的好问题供大家欣赏和思考。
三、实验教学中以人为本会事半功倍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是化学教师教书育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一位聪明好动的男生,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了该节课的基本任务,然后,他随意地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我看到之后马上走向那位学生,他见我走过去马上停止了乱动,脸上的表情紧张害怕,等待教师的严厉批评。那天我一改常态和蔼的对他说:“化学试剂间的许多反应我们还没有学习到,有些物质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热,而有些物质间反应后能产生有毒气体等等。你想动手做一些探究性实验是好事,但必须有选择性地选取试剂。这样吧,给你布置一道课外习题,请你用实验证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瓶口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而是其他物质,方法越多越好。”在老师的信任与鼓励下,他开始了实验,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课后,他到办公室向我承认错误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批评我,而是让我继续做探究实验呢,以后,我会认真上化学课的,认真完成作业,争取期末考试考出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的。”学生的一番话,使我触动很大,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有感情的,老师并不能一味批评学生,有时应该研究一下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会事半功倍。
学生实验之后,能否把实验用品放整齐,把玻璃仪器刷干净,认真做好桌面整理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实验室的面貌整洁,而且反映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那些清理工作比较马虎的同学,我认为我们不应该采用老师批评,甚至体罚的方法来强制学生做好这项工作,而应该采用人性化理念,采用让学生到整理比较好的小组参观一下,然后谈感受,集思广益。同时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使全班同学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认真思考,规范训练,一丝不苟,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这样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实践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感情越融洽,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产生的情感,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