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

第1篇

近年来,呼吸道疾病在养鸡场属于多发病,病因复杂,而细菌、病毒及支原体等微生物之间的混合感染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现将鸡场混合感染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介绍如下。

1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1)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败血型支原体。

(2)临床症状。患鸡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黏液性鼻漏,羽毛蓬乱,无光泽,粪便稀、恶臭。体重轻,产蛋率显著下降。鸡群后期死残淘汰明显增加。

(3)剖检病理变化。气囊壁增厚,囊液浑浊不清,部分有干酪样渗出物。心外膜、肝被膜及腹膜呈黄色,有纤维素性假膜附着,胰腺和小肠浆膜出血。

(4)防治。治疗时选择针对病原的药物混合使用,首次用药量要足,并把握好治疗时机。可选用泰乐菌素、红霉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等,按规定用药浓度选用几种药物配合使用,3~5d为1个疗程,停药3~4d后,再用1个疗程,可有效防治。有些疫苗供应商研制出了一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疫苗,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一般。现有的支原体疫苗使用效果不一。如要有效地控制该病,搞好鸡群净化是关键。首先是引进无污染的雏鸡,其次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及时隔离病鸡,加强鸡舍和环境消毒,控制病原的入侵。

该病发病期比较长,鸡群被感染缓慢。由于时间较长,粗心的养殖户很容易贻误时机,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一旦感染此病,治疗费用一般都比较高,会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2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混合感染

(1)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这两种病毒都能引起鸡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危害非常大。

(2)传播途径。病原主要是经中间载体传播到鸡群中,引起鸡群发病。中间载体主要有空气、水源、饲养人员、饲养工具及动物等。

(3)临床症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病时间极短,2~3d就可使30%以上的鸡感染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鸡呼吸困难,头颈平伸,张口呼吸,有黏液从鼻腔或口腔内甩出,有时黏液中带有血丝。患病鸡群有一定比例的鸡眼部炎症明显,产蛋量和蛋品质明显下降(产蛋率下降可达20%~40%),死亡率为2%~5%。如果继发了禽流感,则鸡群的呼吸道症状可能延长2~3个月,死亡率升高,可达10%或更高,产蛋下降可达40%以上,严重的可能绝产,损失相当严重。此时,病鸡表现出一些禽流感的症状,如眼内分泌物增加,鸡冠稍肿并伴有出血点,脚爪鳞片处有淡淡的出血斑。

(4)病理剖检变化。发病初期,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气管黏膜出血,黏液中混有血凝快,卵巢出血,输卵管水肿。病程长时,生殖系统病变明显。生殖道组织变性坏死,生殖道阻塞,造成成熟的蛋无法产出体外,引起生殖道黏膜水肿,腔内积液。生殖系统的病变造成成熟卵子无法进入生殖道而掉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鸡最后因异物性腹膜炎和营养衰竭而死亡。

(5)防制措施。①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病原入侵。②预防和控制继发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都采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广谱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来增强鸡的抵抗力,缓解细菌性疾病的感染,但药物对治疗这两种病毒病是没有效果的。③免疫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计划许多养殖场已经在运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疫苗的免疫反应,因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株的免疫反应很强,所以,在免疫剂量上可以考虑减少接种量或者延长接种日龄。禽流感的免疫,在免疫时必须要针对禽流感的血清型,由于该病毒易变异,每种亚型间的交叉保护是有限的,所以要研制一种比较有效的疫苗来控制禽流感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预防措施。

3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1)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支原体为败血型支原体。

(2)临床症状。鸡呼吸音,羽毛蓬乱无光泽,蛋品质下降,畸形蛋增加。

(3)病理剖检变化。气囊壁增厚,囊液浑浊,卵巢萎缩,输卵管黏膜水肿,有时可发现一侧输卵管囊肿,腺胃出血或坏死,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传支感染在雏鸡中危害较明显,产蛋鸡中呼吸道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但蛋品质和产蛋率的下降会逐渐表现出来。如果有支原体感染存在,则呼吸道症状表现明显,死亡率增加。

(4)防制措施。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与致病毒株相匹配的疫苗预防效果较好。生产实践表明,改善饲养管理可大大减少死亡率,降低损失。如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以减少冷热应激反应,同时注意通风换气,适当降低动物性蛋白质含量,在饮水中添加适当电解质如柠檬酸钾(125g/kg水),补充一些维生素等,对控制该病有良好效果。

4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

(1)病原。新城疫病毒属副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冠状病毒。

(2)临床症状。呼吸道症状很明显,较远处都能听到鸡的咳嗽声,产蛋率下降可达20%,蛋品质下降,畸形蛋增加,有一定的死亡率。

(3)病理剖检变化。气管内有卡他性炎性渗出液,胰脏、小肠有出血点,卵巢出血,输卵管黏膜水肿,泄殖腔口有出血点。部分病死鸡腺胃出血,肺脏充血水肿。

(4)防制。该病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提高机体抗体水平,获得坚强免疫力。并注意抗体监测,及时补加免疫。此外应重视环境控制和净化工作,减少畜舍空气污染而增加致病机会。

第2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34-235.

 [2]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10): 86. 

 [3]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10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12): 28.

第3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治措施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机率较高,且感染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研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特点,对防治措施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1]。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合相关文献统计研究,总结其医院感染的特点。

1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

2009年~2012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患者5429例,其中发生感染人数743例,发生感染901例次,发病率为13.69%,例次发病率为16.60%;同期全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65%,例次发病率为7.92%。

901例次感染当中男539例次女362例次,分别占到59.8%和40.2%;30岁以下患者116例次占到12.9%,30~60岁患者156例次占到17.3%,60岁以上者629例次占到69.8%;住院天数

2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原因

2.1医院感染率高 收治患者5429例,其中发生感染人数743例,发生感染901例次,发病率为13.69%,例次发病率为16.60%;同期全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65%,例次发病率为7.92%。原因:神经内科疾病多发病迅速,病情较重,患者多采用手术和住院治疗且治疗的时间较其它病症更长,和病原菌接触的机率提高;患者多伴有肢体麻木、身体功能紊乱、泌尿系统失灵、意识模糊等症状,导致卧床不起、多种生理功能需靠机械辅助,由器械引起的感染机率提高。

2.2感染多集中在60岁以上者,住院时间较长者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严重,身体免疫系统功能衰退;老年人患有脑出血、脑梗塞等病症机率较大,后者发病进展迅速,多造成患者意识不清醒、泌尿系统失灵等症状;住院时间的延长导致接触病原菌的机率提高,医院患者较多、人员的流动频繁导致交叉感染的机率大增[2]。

2.3感染部位多集中在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胃肠道 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占到了总感染例数的89%,和相关临床研究基本一致[3]。呼吸道感染原因:意识、呼吸功能的缺失,多采用器械辅助呼吸,后者需要割开气管进行操作;由表2可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菌源,多因为使用抗生素,被选择并优势生长产生的。泌尿道感染:患者多因为泌尿系统失灵,需要引尿机械辅助,使尿道和外界接触,医务人员操作尿包和导尿管不当,大肠埃希菌、热带念珠菌、真菌是导致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菌。

2.4和抗生素使用有密切关系 由表2可知,神经内科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均未达到80%,有关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能会破坏患者机体内对耐药菌的抑制机能,引发病原菌的反弹[4]。

3防治措施

3.1规范技术操作,提高卫生标准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护理操作包括注射、输液、输血、导尿等;提高卫生标准,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更应该加强管理的和控制,若条件允许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5]。

3.2相关感染针对性预防 采取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强病房管理,减少人员流动,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帮助患者吸痰、输氧,提醒患者注意相关事项;针对泌尿系统感染,规范操作,勤换尿包、禁止回流,等。

3.3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特别是可能诱发相关病菌的选择生长的药物。

4结论

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应该加强护理标准,加强针对下呼吸、泌尿道感染的预防措施,对于住院时间较长、年纪较大的患者更应该加强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参考文献:

[1]华宝贺,石连仲,王新利,等.157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质,2006,16(5).

[2]杨来.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

[3] 梁学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0).

第4篇

[关键词] 老年人;医院感染;临床分析;社区

[中图分类号] R195.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70-02

社区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熟悉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是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关键[1]。本资料详细调查了115例社区老年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并与同期的非老年医院感染患者对照分析,以明确社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2009年在本社区医院出院的患者4 536例,发生医院感染242例,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115例,男77例,女38例,年龄60~98岁,平均(73.60±7.41)岁。其余患者均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统一表格对临床资料登记、汇总,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χ2检验对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 结果

2.1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比较

见表1。

老年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7%,非老年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48%,老年组的感染发生率是非老年组的1.51倍;老年组的感染病死率(13.04%)是非老年组(2.36%)的5.53倍。

2.2 老年患者不同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见表2。

把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分成三组,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从5.26%上升到9.57%。

2.3 两组中不同性别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见表3。

根据表3显示,老年组中男、女患者之间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比较

老年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前4位为:呼吸道占66.10%,胃肠道占14.72%,泌尿道占9.60%,皮肤软组织占4.02%;非老年组为:呼吸道占61.50%,胃肠道占15.63%,皮肤软组织占6.82%,泌尿道占5.6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比例,老年组为54.03%,非老年组为4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社区老年人医院感染发生率、病死率较高,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有资料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在7%~24%[2],死亡原因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疾病的病死率为19.40%[3]。本组资料数据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是6.77%和13.04%,但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男性的老年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

有学者认为性别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但也有人并不肯定这一点。本资料显示,非老年组患者医院感染,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老年组患者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呼吸道感染率较高,尤其是下呼吸道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相似,但老年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咳嗽反射减弱,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降低,痰液不易排出,或者脑功能障碍,易将口腔分泌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下呼吸道,加之老年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等。

总之,社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有其临床特征,在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与非老年患者有一定的差别,强化对这一人群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十分重要。根据这些特征制定防治措施,例如警惕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加强气道管理、预防下呼吸道感染、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等,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郭卫芳.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67-68.

[2]张钦芳,吴海燕,张安琴.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J].四川医学,2008,29(2):168-169.

[3]陆佩芳,于志臻,赵尚敏,等.1840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41.

[4]徐晓卫,杜冲.老年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31(1):114.

[5]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3.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 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 060 例,其中男1 056 例,女1 004 例,年龄16~86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04%。

2.2 医院感染部位

在23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12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15 d者189 例(85.08%)。

2.4 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16~25 岁感染人数为7 例(2.54%),25~45 岁为16 例(6.78%),45~60 岁为45 例(19.06%),>60 岁者158 例(66.95%)。

2.5 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 例(44.92%),脑梗死患者56 例(23.73%),以后依次为颅内感染24 例(10.17%),缺血性脑病8 例(3.39%),周围神经病6 例(2.54%),其他36 例(15.25%)。

2.6 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36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56 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8 例进行了动静脉置管;有30 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有32 例安置了呼吸机。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 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15 d者占85.08%。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着。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 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 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 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对那些意识障碍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 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6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医院感染多发生在高龄、重症患者。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060例,其中男1056例,女1004例,年龄16~86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04%。

2.2医院感染部位

在236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120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15d者189例(85.08%)。

2.4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16~25岁感染人数为7例(2.54%),25~45岁为16例(6.78%),45~60岁为45例(19.06%),>60岁者158例(66.95%)。

2.5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例(44.92%),脑梗死患者56例(23.73%),以后依次为颅内感染24例(10.17%),缺血性脑病8例(3.39%),周围神经病6例(2.54%),其他36例(15.25%)。

2.6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36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56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8例进行了动静脉置管;有30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有32例安置了呼吸机。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15d者占85.08%。研究显示10~30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000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对那些意识障碍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内科应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院要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茂林,王改珍.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10951096,1102.

[2]牛桂林,彭元娥,付国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5):3132.

第7篇

    关键词: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医院感染多发生在高龄、重症患者。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  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 060 例,其中男1 056 例,女1 004 例,年龄16~86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04%。

    2.2  医院感染部位

    在23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12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15 d者189 例(85.08%)。

    2.4  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16~25 岁感染人数为7 例(2.54%),25~45 岁为16 例(6.78%),45~60 岁为45 例(19.06%),>60 岁者158 例(66.95%)。

    2.5  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 例(44.92%),脑梗死患者56 例(23.73%),以后依次为颅内感染24 例(10.17%),缺血性脑病8 例(3.39%),周围神经病6 例(2.54%),其他36 例(15.25%)。

    2.6  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36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56 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8 例进行了动静脉置管;有30 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有32 例安置了呼吸机。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15 d者占85.08%。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着。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  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  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  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对那些意识障碍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  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

    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内科应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院要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茂林,王改珍.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1 0951 096,1 102.

    [2]牛桂林,彭元娥,付国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5):3132.

第8篇

[关键词] 猪流感 症状 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57-01

猪流感是一种具有急性、热性和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气候变化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该病通常是在冬季和春季出现,咽、鼻等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且传播速度较快,发病范围较大,所有种类的猪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病。随着猪流感的产生,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其会降低猪的生产能力,并减缓猪体重的增加速度,会给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猪在感染猪流感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多种并发症,比如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等,这些并发症通常会加重猪流感的疫情,会给猪场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害。

一、猪流感的症状分析

1.临床症状分析

猪流感是一种潜伏期比较短的传染病,最长潜伏时间一般只有几天。猪在感染猪流感病毒后,其体温会迅速增高到40.542℃,食欲会降低甚至不进食,行动能力会变的缓慢甚至不活动,会变得精神不振,眼鼻会流出黏液,会出现激烈咳嗽等现象。母猪在怀孕期间感染该病毒,会使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5天发病情况会加重,且在断奶前后容易出现死亡现象。猪流感的传染性及发病率比较高,在猪群中容易出现流感暴发现象,且一般不会引发猪的死亡,正常只需要对病猪进行5~7天的对症治疗就能够使其痊愈。而如果在猪感染期间不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饲养,则很容易会产生并发症,使流感疫情被加重,严重时会造成病猪死亡。

2.继发性感染分析

继发性感染的产生不仅会使猪流感疫情变的严重,也会因为肠炎或出血性肺炎等病变的产生而使病猪死亡率增加。像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都是猪的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继发性细菌;而呼吸道冠状病毒等则是猪的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继发性病毒。一般这种继发性感染会使猪流感变成慢性感染,猪会出现瘦弱、消化不良等现象,且疫情发病时间会增长到1个月左右,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病猪死亡。

二、猪流感的诊断方法

1.初步诊断方法

对猪流感进行诊断时,要以病理变化为依据,并结合临床症状,采用病毒分离鉴定或者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以便保证诊断结果的正确性。猪流感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通常诊断结果显示是病毒性肺炎,这会对大部分肺造成影响,但是造成的伤害不会很严重,而且病变部位很容易辨识,因为肺的病变部位组织多呈紫色,且其和正常部位的组织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小叶间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水肿现象。但如果猪流感有并发症发生,则会导致猪的淋巴结充血、肿大,而且猪的胃也会产生卡他性炎症。猪流感的细菌性感染是极为复杂的疫情感染现象,因为可以引起感染的细菌是多样的,且感染造成的危害程度是跟随引起感染的细菌而变化的。

2.试验室诊断分析

猪流感的试验室诊断就是对猪流感病毒的抗原进行检测。其检测方法有多种,比如抗原捕捉、免疫酶组化等。对猪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鉴定也是诊断猪流感的一种检测方法,其是通过对分离出的病毒中血凝性的包含情况进行检测,在根据实验判断是否有能够排除血凝性病毒的可能,最后在依照试验琼脂扩散的方法来诊断猪流感病毒。

三、猪流感的防治措施

1.疫苗防治措施

猪流感防治所采用的一般措施是疫苗免疫等防治措施,而且这种措施只要在一月内接种两次,对猪流感的防治就可以起到很好地效果。如果有母源抗体,为了不产生干扰,应该在10周龄后开始疫苗免疫接种。如今使用比较常见的猪流感疫苗是H1N1亚型与H3N3亚型的疫苗。为了防止新型猪流感病毒的出现,人们不仅在研究新的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也在探索能够解决抗原浓缩、多次免疫互相干扰等问题的方法,以便对猪流感进行更好的防治。

2.预防措施

疫苗免疫措施尽管对猪流感的防治很有效果,但人们不能只靠这一种防治措施,还应该加强对猪流感病毒的预防。要预防猪感染猪流感,其关键措施是增强饲养管理和安全防护。由于猪流感病毒属于交叉感染,会产生间接传播的情况,因此饲养员要防止猪与其他家禽接触。此外,因为人类也有被传染这种病的几率,所以人类要避免以病猪接触。如若发现患病猪,要尽快将其隔离,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以下是对猪进行饲养的一些建议:一是清开灵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强效阿莫西林,每千克体重按0.4mL算,混合肌肉注射,并且要连续注射5天;二是在喂养饲料里加入盐酸吗啉胍(0.05%病毒灵)和强力霉素(每千克饲料加入300),还要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并且要连续喂养10天;三是使用2%火碱溶液对饲具及猪圈进行消毒,并对剩料剩水进行掩埋。

3.公共卫生治理

根据对猪流感疫情的研究显示,H1N1与H3N2猪流感病毒是引起同类型人流感病毒发生的主要因素,因为这种猪流感病毒的传染范围比较大,且传播速度较快,人类在间接或直接接触病猪后,很容易感染这种病毒,而公共区域又使得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会使得这种流感的疫情变的更为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猪流感出现,对公共卫生的治理是不可轻视的。

结束语

猪流感是一种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进行传染,而且人类感染这种病毒的几率也比较大,因此,对猪流感的诊断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上文通过介绍猪流感的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使得人们对猪流感能够有更好的了解,并帮助饲养员对猪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饲养。

参考文献

[1].任建勋,王梅.猪流感的诊断和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3,7.

第9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诱因;帕累托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1-2309-0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和以气道高反应性(BHR)为特征的疾病。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目前世界各国报道的哮喘患病率差异较大,从0.3%~7.0%不等,全球已有哮喘患者约3亿。帕累托原则(Pareto Pfinlipe)或称“80/20法则”,也叫做“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原则”。这个法则显示: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起因。它说明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只要掌握可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对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亦是如此,对本院5年来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病人的发病诱因进行综合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全部病人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2000年1月1日一2005年1月1日住院及门诊病人,共405例,其中男182例,女223例;年龄5~65岁,平均30.3岁。

1.1 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诊断依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1.2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的2000年1月1日2005年1月1日住院及门诊病人。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非急性发作住院病人。③病人资料不全,影响客观评价者。

2 方法

以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将哮喘急性发作可能诱发因素一一列表,并登记每个病人的诱发因素。同时进行按性别、季节、气候等因素分类,分别进行帕累托分析。对不同人群的主要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的大样本随机设计方案。

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帕累托分析,按性别、季节等因素分类,分别进行帕累托分析。对不同人群的主要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4 结果

见图1~5。

分析:如图1~5所示,总体而言,上呼吸道感染、尘螨、花粉、屋尘为哮喘争性发作的主要诱因;男性发作诱因倾向于多样化,其中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女性发作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尘螨、屋尘为主;春夏季以上呼吸道感染、尘螨、花粉为主;秋冬季以上呼吸道感染、屋尘、尘螨、冷空气为主。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男、女不同,春夏季与秋冬季亦有别。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