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规划管理

一、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方向等进行各个工程建设实施的总体部署。城市规划设计能够合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对城市建设作出指导,保证城市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要保证城市建设协调、稳定地发展,需要在理想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城市的经济基础、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历史文化等条件,再进行详细规划部署。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现今社会需要,还要进行长期规划,使城市获得长远发展。

二、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城市建设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营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有着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特征。所以它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多方位的。

要想城市规划设计的规划蓝图能够最大程度地实践,需要城市规划管理做辅助作用。规划管理在新时代建筑行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我国建筑行业地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管理问题随着市场制度不健全、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日益显露出来。城市规划管理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完善技术和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怎样把握好管理原则,怎样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都是规划管理健康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是密不可分的,通常一个城市规划正常和设计的实施是有一定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就是规划管理的发挥作用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经济控制进行综合部署和具体实施。

城市规划管理是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按照规划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安排建设各项活动和各项措施,是把设计落实到实践的一种方式。要想城市规划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必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规划方法。

四、现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1、现代我国规划设计管理手段非常匮乏。因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起步晚,意识淡薄。所以在现今规划管理手段科学性不强,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2、城市规划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的,

有些房地产企业改变规划,出现违法超标的现象都为规划管理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3、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弊病主要表现在权利体系的构建和分解,现在城市规划管理权限一直是分散的状态。这种分权体制不仅使行政机构之间的权利不集中,管理实现的程序繁琐,还使管理权限的力度不断被削弱。我国城市经济不断改革,国内外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政府的行政事权体系也发生着变动、重组。

4、政府对规划管理不重视导致新技术应用、城市勘察、规划编制都存在经济投入不足的现象。

5、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执行人员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因素。我国规划管理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劣势。管理人员技术知识薄弱、技术手段传统、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都很大城市上影响了规划管理的整体水平。

6、城市的主体是人,很多城市规划管理主要针对规划设计,而忽视了公众的参与权利。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政府进行单方面的决策和实施,缺乏公众参与制度。这种单一制度没有形成通畅的表达机制,导致城市规划脱离群众,忽视了规划的现实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管理主要是社会整体多元化意识的统一和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以中国公共性、协商性机制。

五、城市规划管理建议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体系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系统、全面的管理机制和体系。

规划管理体制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城市发展前景。在机制建立前要对城市目标、城市功能、城市特色进行定位。同时要对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城市管理体系的总原则是“先规划,后建设”,把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考虑,最大力度做好各因素之间和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又要考虑某区域的个性规划。

把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相互协调好,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文本的原则进行控制和管理,创造经济合理、人文发展的和谐城市。

2、加强用地管理

用地管理是对城市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通常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性措施来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用地管理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城市功能布局、环境质量、城市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合理组织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

3、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

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用已经渗透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当中。特别是计算机储存技术、网络技术和3C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城市规划管理手段更多、速度更快。

信息是规划管理中的重要资源,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反馈的过程。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储存,能够把资料形成数字化信息,能够使信息资料网络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扁平化统一。特别是城市呈现组群式形态的时候,建立信息化的通信渠道能够实现网上规划审批,也能够城区和城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传达提供高速的沟通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网络通信系统(MS)是建筑规划管理中的管理系统,能够依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

4、加大公众参与程度

城市规划管理要充分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现行城市管理发展中明确规定群众参与机制,树立公众参与的观念。特别是对于重大工程,让公众多了解、多参与,进行监督,还可以减少规划实施的阻力。

5、兼顾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管理出了要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之外,还要兼顾环境效益。现代城市发展常常忽视环境和生态,城市规划不合理,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石。城市规划管理就要协调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意见的关系,建设生态性城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同时保护城市传统面貌,保护地方主义特色。

六、总结

建筑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手段日新月异,城市规划管理手段也要随时改变和完善,只有是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严格管理才能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高城市活力,塑造健康城市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心得体会 作者:吴迪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第24期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伴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居环境要求也日益提升,在资源紧张、“雾霾天气”的大背景下,民众开始逐步认识到“低碳减排”的重要性。而对于“低碳减排”来说,低碳城市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做好这方面研究意义重大。

2、基于低碳理念城市规划的的意义

2003年英国政府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2007年,日本进行了“低碳社会”的探索。在实践低碳理念的过程中,城市是居民生活生产的载体,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场所及主体,基于此,城市必须要做好“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的融合,不仅强调低碳生产,还要强调低碳消费。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具备较强的公共政策属性,具有持久的结构性调整效能。此外,城市区域性基础设施建成之后不仅是难以改变的,而且也会时时刻刻对居民的经济、生活等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理念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降低城市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可见,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3、基于低碳理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策略及需要解决问题

3.1基于低碳理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策略

在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首先,使建成区域内的城市空间尽量均匀,大运量公共交通串接服务功能单元,以降低出行的次数和距离。

其次,对用地适度混合的开发方式进行鼓励,减少简单的单一功能区划,增加短距离出行。

第三,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以完善的慢行系统或大运量公共交通引导出行。

第四,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依据进行转变,由以往的中心地理论变为目前的多级网络嵌套理论,实现公交枢纽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综合设置,此外,市或片区级公交枢纽与公共服务中心间的协调可以通过空间耦合度来度量。

最后,以“五面向的原则”来指导城市的规划与设计。

3.2基于低碳理念城市规划与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以及低碳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

以上三者都属于当前各界关注的重点,它们在核心内涵以及建设理念上有着很大的相关性。首先,它们都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因此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其次,三者也并不完全一致,比如生态城市在构建过程中坚持的生态学原则,而低碳城市在构建时是以低碳经济理论作为指导的,至于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依据则是这二者的融合,属于一种最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2)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一个完善的低碳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础,而要想真正实现低碳城市这一理念,必须要将这一体系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当前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具体来说,要将低碳目标设置到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以其为指导对城市总体布局、居民区规划、城市交通及道路系统布局、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等进行落实。由此可见,传统城市规划体系和低碳城市理念的融合并不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需要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不断地深入,这也是城市规划与时俱进特点所决定的。

(3)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目前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多集中在如何做好新能源利用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等领域中。以城市规划为例,一个城市能不能实现低碳这一目的和其空间布局、城市形态、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规模等有着极大关系的,因此,我们应加强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城市形态、产业发展、交通模式、能源利用、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对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依据进行加强,然后通过实证分析来选择合理的发展思路,实现可持续的、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

(4)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在城市规划体系实现的过程中,指标体系属于最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城市这一概念落实到操作之中,一般来说,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有:单项性和综合性的结合,这是指指标不仅要反映出单项情况,还要对总体情况有一定反映能力;相对独立而且确定明确;具有可考评性;指标值具有适用性,能够满足不同城市的需求。

4、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4.1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在构建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属于重点,而城市密度问题又是首要考虑问题。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城市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能够使城市布局更为紧凑,进而降低出行距离,促进低碳发展。对于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可以通过对城市的无序扩张进行控制以及对城市增长方式进行调节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由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因此绿带边界的控制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它能够使城市往新城区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使新城和市中心之间距离变大,导致交通上的障碍,不利于低碳减排。

基于以上分析,以绿化间隔的公共交通走廊作为城市空间的扩张方式是最合适的,它主要是对交通便利的位置进行城市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对公共交通进行组织,完成紧凑型布局,还可以于走廊方向进行分段分时序的开发,满足人口增长不稳定所带来的需求,实现“低碳城市规划”目标。

4.2城市交通规划

低碳城市中再一个有效支撑就是绿色交通系统,根据研究可以发现,要想实现低碳城市,应该对出行距离进行缩短,对出行需求进行缩减,因此,使用自行车、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属于比较不错的选择。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已经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一政策,但要想全面实践这一政策还存在一定难度。基于此,我们只可以保证在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并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公共交通战略优势:对私人交通工具碳排放量进行降低,对私人交通出行次数进行控制。

具体来说,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步行的环境,并对使用自行车进行优先考虑,然后对公交为主的模式进行提倡,最后才是改善私家车的发展。在这一思路实践的过程中,轨道系统建设可以和自行车系统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减小轨道建设的巨大开支,还可以很好地实现减排这一目的,比如法国通过自行车出行的数量已经占到了 40%,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3城市产业规划

产业结构对于构建低碳城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高碳产业的发展进行减缓,并强化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还要加强监管力度,明确排放标准以及准入门槛。以上措施对于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电力、轻工以及钢铁等行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产业布局上来说,可以通过优势带动、转型驱动和存量盘活,集中同门类产业或相关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针对部分污染企业,首先要加强减排减污,其次,如果可以,考虑将其迁至市郊,并通过绿化防护带的建设起到控制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减排”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将低碳理念逐步贯彻到城市规划日常编制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把握国家“两型社会”建设发展契机,探索出一条切实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谢克利.低碳城市的城市规划[J]. 江西建材. 2011(04)

[2] 马利波,邵光平,王华治.简论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J]. 华中建筑. 2012(03)

[3]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4] 郭东旭.基于城市规划低碳理念的措施研究[J]. 民营科技. 2012(03)

第3篇

关键词:仿生;象物;营造意匠;龟城

中图分类号:TU91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8-37(10)

作者简介:吴庆洲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中心主任

1 引言

笔者写过“仿生象物――中国传统建筑意象探微”和“龟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二篇论文,谈到由于龟在中国古代的崇高地位,龟有天、地、人之象,龟长寿,加上龟有坚甲保护,可免受敌人侵害,中国古代城池、村寨及建筑,多有以龟为营造意象的。本文则研究已知的龟城。目前已知龟形城有二十多座,其中赣州、昆明、苏州、成都、梅州、平遥、商丘七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研究龟城发展、演变的轨迹,我们不妨把龟城按形成年代分为:一、隋以前出现的龟城,有苏州、成都、东魏邺城等;二、唐宋出现的龟城,有拓东城、赣州城、九江城、湖州城、慈城、浑源州城、同州城、乾州城等;三、明清出现的龟城,如昆明城、永泰城等。

2 隋以前出现的龟形城池

2.1 吴大城――神龟八卦模式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间之命建阖间大城(今苏州城前身),“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立闻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吴在辰,其位龙也,故小城南门上反羽为两鲵苗,以象龙角。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也。”(《吴越春秋》卷四)

吴大城象天法地,以天地为规划模式,在城门的种类、数目、方位、门上龙蛇的装饰、朝向等许多方面,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

由记载可知,楚人“象天法地”建造都邑的模式与周代《匠人》营国的王城形制是不同的。王城为方形,一边三门,宫城居中。吴大城并非正方形。据唐陆广微《吴地记》:“阖闾城,周敬王六年伍子胥筑。……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吴都赋》云:‘通门二八,水道陆衢’是也。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可知吴大城一边二门,水陆兼备。

吴大城乃今苏州城前身。宋代苏州城虽说经历代改建(图1),与吴大城已有所不同,“但城垣的范围位置改变不大。”《吴地记》又云:“罗城,作字形,周敬王丁亥造,……其城南北长十二里,东西九里,城中有大河,三横四直。苏州,名标十望,地号六雄,七县八门,皆通水陆。”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城邑》云:“自吴亡至今仅二千载,更历秦、汉、隋、唐之间,其城洫、门名,循而不变。”《吴郡图经续记・卷下・往迹》云:“阖闾城,即今郡城也。……郡城之状,如‘’字。唐乾符三年,刺史张傅尝修完此城。梁龙德中,钱氏又加以陶甓。”可见,宋城城池河道均与吴大城范围位置相近,城郭也呈字形,城的东北、西北、西南三城角均切角成折线状。

苏州所在,为水乡泽国,以神龟八卦模式进行规划设计,乃伍子胥的独到创意。苏州城自创建以来己历二千五百多个春秋,仍生机勃勃,长盛不衰,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龟城。

2.2 成都古城(图2)

成都城形似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记载:“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但一般都省称为龟城。

2.3 东魏邺城南城

以龟形规划设计的龟城还有不少。比如东魏邺城南城l图3)为龟形。东魏孝静帝于天平元年1534年)迁都邺,居邺故城。天平“二年(535年)八月,发众七万八千营新宫。元象元年(538年)九月,发畿内十万人城邺,四十日罢。二年,帝徙御新宫,即南城也。”(《历代宅京记:邺下》)

《邺中记》云:

“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高欢以北城窄隘,故令仆射高隆之更筑此城。掘得神龟,大逾方丈,其堵堞之状,咸以龟象焉。”

邺城南城近年曾进行探查,东西宽2800m,南北长3460m,城墙不呈直线而呈水波形,城门处作八字形。突出双阙,城角为圆形。城隅处为军事上攻击的重要目标。早在史前的古城中,在城隅处有特殊的处理,使其形状利于军事防御。

宋平江府城的东北、西北、西南三隅为折角形,对军事防御也是有利的。楚郢都纪南城也有三隅为折角形。

城墙呈水波形,利于城上守军观察及防御攻城之敌。城门作八字形,突出双阙,也是利于防御的。

2.4 夏县城(图4)

夏县,北魏太和十八年(499年)以安邑县改名,治所即今夏邑西北约7km的禹王城。战国的魏建都于此。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移治今夏县城。

据《光绪夏县志》卷二,建置志:

县城,土身,砖垛,似龟背。门五:东日朝阳,西日安定,南日南阳,北日北固,东南隅日云路。周五里一百三十七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五尺。创建于北魏神庸元年(428年)。

由记载可知,夏县城创建于公元428年,明清历代均有维修。

由《光绪夏县志》之卷五灾祥志可知,夏县城历史上多次受到地震之灾和洪水之灾。其城形似龟背,或许与选址于龟形山丘营建城邑,以减少洪水灾害有关。

2.5 吉州城(图5)

据光绪《吉州全志・城池》:周晋公子夷吾筑。明景泰初,知州王亨修。因山为城,周一里二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无池。嘉靖初,判官包钟,以鹿贼猖獗,创建外城,东筑土城二百五十丈,西筑石城二百二十丈,民赖以安。后知州蒋赐再增外城,计周四里,南临山涧,皆垒以大石。门四:东日太和,西日永康,北日洪北,南水门日定远,内城门日崇安。东西各建层楼,北建小楼,东门外城前筑建瓦城楼,日长宁。……

嘉庆初,知州蔡国臣以城甚湫溢,拆西城,以西关城为西门。自此以后,地方渐衰,文风不振,科甲遂绝。堪舆家皆日:城为龟蛇形。西城拆则泄龟之气,焉得不败。

从记载来看,吉州城最早由晋公子夷吾所筑。查记载,春秋周惠王十一年(公元前666年),晋献公命公子夷吾出居屈(今山西吉县北)。但屈邑在今吉县北,与吉州城不是一地,故《光绪吉州全志》所载吉州城最早为夷吾所筑不可靠。但称为龟蛇形的小城筑于隋之前是可以肯定的。

2.6 同州城(图6)

据《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城池>记载:

同州城池,即古大荔地。相传始建制类龟形,至唐易为方。城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九尺。 明弘治十五年,知州张鼎,建楼于上。

图6为明嘉靖《陕西通志》所刊“同州城图“,仍略具龟形。

2.7 沁水县城(图7)

沁水县在陕西省南部。其城形为龟形。据《光绪沁水县志》记载:

支分太行之秀,气联王屋之奇,龟蛇呈形,金水结聚,群山环拱,众壑潆洄。险出于天成,胜概收其精气(前令邱璐语)。

《光绪沁水县志》记载其城池:

隋开皇间筑,周二里一百步,池深一丈。东西北三门,门各有楼。其匾额,东日迎晖,西日纳爽,北日拱宸。明洪武间县丞陈德,正统中邑令贾茂,景泰中邑令张升,正德中邑令王溱,嘉靖中邑令张爵,万历中邑令扈文魁相继修筑。崇祯间流贼攻毁,署事州同张大为重修并溶濠。

3、唐宋出现的龟城

3.1 赣州府城为上水龟形(图8)

赣州府城为上水龟形。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赣州府》载:

赣州府城池:晋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于章、贡二水间。唐刺史卢光稠拓广其南,又东西南三面凿濠。

由这一记载可知,唐末刺史卢光稠拓建了赣州城。谁帮助他规划建造了这一龟形城呢?原来是风水大师杨筠松。

杨救贫名筠松,字益,号救贫。据《赣州府志》:“窦州杨筠松,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徒,卒于虔州于都药口坝。”

赣州的风水文化史,是从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州的三僚村授徒传艺开始的。

杨救贫携风水“秘籍”来到赣南,首先结识了割据赣州的卢光稠。卢光稠请杨救贫为其母亲择地建墓。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3华里的山坡上。

杨筠松先生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二处,卢光稠并请杨救贫择基地筑赣州城。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五年筑的土城,唐末卢光稠乘乱起兵,割据赣南后,请杨救贫为其择址建城。杨救贫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从风水学来看,赣州城有二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离方,属火)发脉,从崆洞山起始,宛延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支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此外,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储潭、汶潭。这三潭是赣州的三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王30余年。

3.2 昆明城(图9)

昆明城起源于唐代南诏国的拓东城。拓东城在设计上“以龟其形”(张道宗《纪古滇说集》),被称为“龟城”,表示了长久不衰的用意。元代以后,昆明城在城址上做了较大变动,明代又扩建为砖城,但龟城的特征仍保持下来,且为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

唐开元年间,南诏国王盛罗皮在晋宁修建了拓东城,“开元初,威成王(盛罗皮)册杨道清为显密圆通大义法师,塑大灵土主天神圣像日摩诃迦罗。筑滇之城以龟其形。五年,龟城完复。塑二神,一镇龟城之顶,一镇城之南。”显然,修建龟城、塑神像以镇神龟,目的就是使龟的灵气不外泄,永保晋宁长盛不衰。此龟城就在北面蛇山之下。蛇山之下的龟城,形成龟蛇相交,象征着生生不已、繁荣富裕。

3.3 九江古城

九江古城也呈龟形(图10)。宋岳珂《H史》载:“九江郡城。……城负江面山,形势盘据,三方阻水,颇难以攻取。开宝中,曹翰讨胡,则u年不下。或献计于翰曰:‘城形为上水龟,非腹胁不可攻。’从之,果得城。”

3.4 湖州古城(图11)

浙江湖州城,据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卷十四杂考:“湖城在唐为二十四里。元季张士诚遣潘元明筑而小之。周一十二里六十步,其僻省处在西门外直抵大溪入清塘一路尖地,则当时城形似上水龟,其省去即龟之首也。自元以前城中多寿考,今世鲜近百岁者。”

3.5 慈城(图12、13)

慈城在浙东平原,是人杰地灵的江南古县城。古城北倚丘陵,南面平原,南低北高,为山南水北,“负阴抱阳“的纯阳之地。为此,古城先民将城区设计成“坤卦”街衢,以通风纳凉,平衡阴阳。方志有记:“新城堞循山而起,街衢缩三衡六,方如棋局画像,坤爻a_整整……”

以后在“缩三衡六”基础上,改造城“龟背”状城区,意象为一只向北俯伏的“神龟”,正在汲饮慈湖“圣水”。汉儒董仲舒六世孙董黯定居古城,宋时王安石、元时罗贯中、明时祝枝山等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慕名而至,这就是古城的环境效应。

据《慈溪县志》记载,“自唐至清,共有进士519名”,而其中的70%――80%出自慈城。其中有状元4名、武状元1名,榜眼1名,探花3名、尚书5名、御史33名、知府40名、知县41名。古慈城,可谓人文荟萃的“宝地”。

3.6 浑源州城(图14,15)

浑源州,治所在浑源县,即令山西浑源县。据《顺治浑源州志》记载:“浑邑故城在州西二十里,横山左侧,峡水绕城环流。每值雷雨,泛涨为患,浸没城隍。且土性湿卤,民不堪居。迨至后唐,相今形脉,从东南来,结为立形如龟。东西高下,可奠民居,遂徒筑焉。城肖其形,雉蝶屈曲,宛若负书状。”

又据《乾隆浑源州志》记载:“迨唐,相今地形胜,中有一丘,其形如龟,东西高下,可奠民居,遂徒筑之。”由记载可知,浑源州城原常受洪灾,后以风水思想,选址于一山丘上建成,这山丘形如龟,城中间高,四周渐低,形如龟背,故以八卦形建成,“宛若负书状”。

3.7 乾州城(图16)

乾州,唐乾宁元年(894年)置,治所在奉天县(今陕西乾县)。

据《关中胜迹图志》记载:

奉天故城。《通志》:“唐德宗建中元年,术士桑道茂言:‘奉天有天子气,宜高大其城池。’乃命京兆发丁夫数千,推六军之士,筑奉天城。”《名山记》:“奉天城外象龟形,内列六街。”

3.8 梅州城(图17)

嘉应州(今梅州)城为龟形。

《光绪嘉应州志》卷四称州治形势:

金山为枕,梅溪如带,诸峰环拥,众水会流,诚山水秀区也。前志称:形如奔江之龟。

州志卷四又记载:

龟目井,在州治前街,东西二井相对。昔人以州治形势如龟,凿井两旁为目,以疏其气,因名。明嘉靖时,知县林修浚。今知州王之正复修浚,以灰土筑汲道、井栏,民甚便之。(王志)

《光绪嘉应州志》卷九记载州城池:

宋以前建置莫考。皇佑问侬智高反,陷邕州,围广州,岭外震动,郡邑皆,始筑土城为捍卫,周围四百五十丈三尺,即梅州城也。历宋及元,皆为梅州治。明洪武二年,省梅州为程乡县,知县樊思明自旧县治迁于州治,即州城为县城。

国朝雍正十一年,总督鄂尔达奏请改程乡县为直隶嘉应州,领兴、长、平、镇四县,而县城即为州城。

《光绪嘉应州志》记载:

老南门外含光楼,乾隆十一年,署知州王者辅建,又建观澜亭于楼侧。(王志)

《天津日报》社主办的《采风报》第200期有一则“一龟压在石柱下,度过二百四十一年”的报道:

最近,广东省梅县市在重修城南梅江畔的观澜亭时,人们在搬开千斤石柱的柱基后,发现一只又大又扁正微微颤动着的活龟。龟背上清清楚楚地留着石柱压下的印记,龟重3.5公斤,背面径宽30多厘米。

据《嘉应州志》记载,观澜亭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当时的知州王者辅迷信风水,据州城似龟形,正好在南门,便命人建亭,并在一只石柱上垫一只活龟,以保佑官运亨通,福禄永存。就这样,这只乌龟竟在地下度过241个春秋。

3.9 袁州城(图18)

袁州城为龟形。

据记载,袁州(今江西宜春)城内有龟鼻井、左右龟眉井和左右龟目井:

双清井,旧为龟鼻井,在府治东北甘棠坊。

扬清井,旧为左龟眉井,横二尺,长六尺,在府治北达里坊。

澄清井,旧为右龟眉井,横直同上,在县治前文会坊。

东明井,旧为左龟目井,阔丈余,在府治东北隅达里坊西。

西明井,旧为右龟目井,在古开元寺浴院后,即今县治前三十步,文会坊之西。世传府地形如龟,袁天罡于城内凿龟鼻、龟眉、龟目井,以全龟象,不专为民汲,亦取克制回禄之意。

袁天罡,又称袁天纲。益州成都人,仕隋(581-617)为盐官令。历唐太宗贞观年(627-649),为著名的相术士、风水大师。(《新唐书・袁天纲传》)

3.10 鹤庆府城

云南鹤庆府城池,宋段氏时筑。据光绪《鹤庆州志》卷10城池记载:“宋段氏时,高惠筑城,形如龟。”《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鹤庆府》记载:“元末倾圮。至明洪武初始设府洽,统以土酋,守以御所。洪武十五年,大理指挥脱列伯守御,恢郭旧址。原卑隘仅容戒伍,正统间易以文职。然郡而未城,非大观也。嘉靖庚子,知府周集改筑郭城,周围东三百一十四丈,南六十丈四尺有奇,西增三百一十五丈,北亦如之,增广三十五尺,计五里五分,高二丈二尺,厚二丈。南门月城一座,周围八十丈,高一丈四尺,厚九尺二寸。北门月城即旧城也。”据此记载,其新城在旧城之南边。

4、明清出现的龟城

4.1 昆明城(图19)

明代洪武年间建昆明城时,著名阴阳家汪湛海曾为考察山龙地脉,数载惨淡经营,要将昆明筑成“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的城池。

汪湛海设计构筑的昆明城像一龟形,南门是,北门是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和大南门、小南门是龟的四足。龟是一只灵龟,尾掉而动,所以北门瓮城的内城门向北,瓮城外门则不是朝北而朝东,是灵龟掉尾之义。大西门、小西门内门向东,小东门内门向西,外侧门则都向南,这又是寄寓龟之四足起动之意。只有大东门的内外门朝向一致,是因东方属木,取木宜伸而不宜屈之义。

把昆明城建造得像龟,是以城在蛇山之麓,与蛇山之气脉相接,形成龟蛇相交的状态。

4.2 平遥古城(图20)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传说筑自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在位)时,至今已有二千八百年历史。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扩建,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和“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依此为胜”的说法,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缩为龟状,其余三面皆直列无依”,“建门六座,南北各一,东面各二”,意为龟之头尾和四足,南门外又有二井,喻为龟眼。北门瓮城外门东向,似龟尾东甩。东西四门除亲翰门(下东门)内外门直通外,其余外门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似龟脚向前爬行。故有“龟城”之称。

4.3 嘉峪关城(图21)

嘉峪关城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结合处,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长城全线中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关隘,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嘉峪关的关城由内城、罗城和拥城(外城)组成。内城城形如龟,两门设瓮城,四隅建角楼,南北城墙中部建敌楼。罗城、外城亦呈龟形,成为坚固的金城汤池。马宁邦云:“此关地势天成,建筑得法,其形如龟,六面掩护,辎重及重心皆在正方形中,良法也。”

4.4 洪洞县城(图22)

洪洞县城也是龟形。

据民国《洪洞县志》记载其城池:

城垣高三丈三尺,周五里二百五十步奇。垛口二千二百九十有五。门六。

其城池志记载:“考县治,自隋改名洪洞,徒治今地,相传旧无城垣。至明正统十四年,刨筑土城,周围五里奇。”

即洪洞县城,自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才筑土城。隆庆二年(1568)筑成坚固的砖城。

4.5 神池县城(图23)

神池县城为龟形。

《光绪神池县志》记载:

明正统十三年,置神池口巡检司,有士城址。成化十五年筑堡。初与利民、三岔、八角,称四堡城。嘉靖十八年,巡抚陈讲,兵使王镐,以其形势迫狭,乃展筑焉,设守备中军仓大使各一员。万历四年,城始甓,东西修而南北狭,其形象龟。城西有,直抵神池,为探海之势。其上旧有海楼,今废。土人呼为龟城,取四灵之意也。……雍正三年,改堡为县,即以堡城为县郭,神池营在焉。

4.6 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寺摊乡老虎山北麓。西城平面略似龟,又名龟城。该城为云备副使邢云路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始建,次年6月建成。城周长1700m,高12m,四面筑有半圆形月城。城门南向,外筑瓮城,形似。城四周有护城河,宽约6m,深约2.5m。距北城墙25m处,筑大墩一座,墩东北有小墩5座,成一字形排列。城西有地下泉水串流城内五井之中,俗称“五脏”。

4.7 松山古城

孙宗文先生认为,松山古城也是一座龟城。

该城位于甘肃省天祝县松山乡松山村,由甘肃巡抚田乐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监筑,城座北向南,平面略呈正方形,分内外城。外城城垣东西长350余m,南北宽320多m,高约10m。黄土版筑。四角有角墩,长9m,宽8m,残高6.5m。四周有护城河,河宽约8m。城门在南,现城垣保存完整。

4.8 镇宁州城(图24)

据民国《贵州通志》记载:

镇宁州城:安庄卫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陆秉建,L似石。门四:东日朝阳,南日永清,西日镇夷,北日迎恩。周七百八十丈(嘉靖志)。乾隆三十年,知州邬绍文请帑重修。广大之,周五里八分有寄,月城水关共长千一百三十四丈。自捐白金万两助之。越二年告竣。城皆L以白石,晶洁如银,故俗有银镇之目。……城形如龟,中凸起,两端低洼。

4.9 荔波县城

据民国《贵州通志》记载:

荔波县城:清顺治十七年,知县王家正详请,迁于方村峨岭,是为今城。……筑土垣,周围一百八十二丈,高五尺,厚一尺五寸。开西南,北三门。……城在平地,前临荔水,后负屏山,其形如龟。

第4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 调查研究 设计现状

1 项目背景

成都市文化公园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与琴台路、青羊宫相邻,于1951年在原二仙庵旧址上改建而成,占地面积150亩,其公园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纪念十二桥烈士的综合性公园。

2 文化公园设计现状

2.1平面布置及交通现状文化公园有3个应急入口(其中有两个主入口)、8个蓬宿区。公园还设置了应急医疗中心、应急仓储区、应急指挥中心、垃圾集中转运区、高压线避让区、应急停车场等。文化公园有两个主要出入口,分别是位于青羊街的南大门与位于琴台路东大门,这两个入口都满足了集散交通。这里两个入口都设置在了主要交通干道和公共交通的地方,方便出租车公交车停放,也便于人进入以及疏散人群。文化公园在管理区附近设置了工作人员的专用出入口。公园主要园路设计在坡度和宽度上设计非常合理,利于行人与各种车辆通行,并且道路维护较好,在材质上的选择也方便游人、残疾人、婴孩车通过。

2.2 公园内部景观现状公园有很大面积的湖水,在公园内的游览路线是围绕着湖水形状的。公园对湖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岸边设立了娱乐和休息场所,也修建小型观景平台头方便游人拍照、游船停靠。并且设置了游船游览、钓鱼等娱乐项目。动静结合的处理使得滨水区生机盎然、极具趣味。公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公园大面积的绿化,既美化环境、又使人感觉清新、凉爽。

2.3 铺装分析文化公园内有十二桥烈士的纪念广场,铺地的色彩与园林各个空间的气氛相互协调。整个公园铺装的色调偏向于灰暗,沉稳宁静的灰暗的色调适宜于肃穆的场所。铺装结合自然面的石板和光面的地砖,自然面石板表现出原始的粗犷质感,而光面的地砖透射出的是华丽的精致质感。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搭配,使城市中的人造景观体现出自然的氛围。

2.4 公共环境设施齐全照明设施、导向设施、休息设施、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各种服务配套设施齐全,给人提供了一个优美典雅的自然环境。园中还不乏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舒适的景观建筑,供人休息的同时又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小品。

3 公园功能分区分析

3.1 文化娱乐区该区域靠近主要入口附近,其地势平坦。由于该区在入口旁,是人流集中的区域,组织交通方便,用地充足,满足基本水电供应,通讯也极好,排水、垃圾回收等设施也布置合理。

3.2 儿童娱乐区两个主入口都设置了儿童娱乐区,儿童区地势较为平坦,设施也适合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两种。周围也有用于遮蔽的植物,适合于儿童集体活动。

3.3 体育活动区公园可能源于本身的文化性质,希望公园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所以在园内没有设置正式的体育活动区,但在靠近水面的地方开设了游船的活动。

3.4 观赏游览区文化公园设置了许多观赏游览区,此区地形植被与其它地方相比要优越,园林景观设计更显优美,具有特色,游人在此区域主要进行相对安静的活动。道路设计也适用于景观展示,所走之处都可以看见美丽的园景。

3.5 安静休息区该区域周围树木最多,地形变化相对于园内其他地方稍复杂,景色优美,与园内闹市区分离,该区可供游人休息、学习、交往、喝茶等进行较为安静的活动。

3.6 老人活动区公园的老人活动区设置在安静休息区附近,这样的设计很合理,该区处于优雅、景色宜人的环境中,阳光也很充足,该区域背风向阳,有必需的服务建筑,有小卖部等必备的活动设施,该区域充分满足了使老人身心健康的条件。

3.7 公园管理区该区设置在公园主入口大门附近的偏僻之处,有适当隐蔽性、有管理办公部分、仓库部分,设有专用出入口、周围种植了树木、苗圃。

4 文化公园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方法

园内景色宜人,各种服务配套设施齐全,给人提供了一个优美典雅的自然环境,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一,入口的停车处和寄放自行车的地方有很大缺陷,因为停车场没有正式规划,使得车辆停放杂乱无章,既影响美观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方法是在门口设计停车场地,并且安排工作人员管理指挥停车;第二,建筑设施符合儿童尺度但是不够新颖,阳光也不是太充足,并且没有设置成年人等候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为游人带来不便。解决方法是更新儿童游乐设施,就近设置休息场所;第三,公园管理人员专用出入口周围杂乱无章的停靠着车辆,为出入带来了不便。解决方法是禁止在工作人员专用出入口停车,指挥车辆停在指定的停车位置;第四,处于公园内儿童娱乐区的公共厕所十分陈旧,有标志牌但太过隐蔽,且造型与公园风格不搭也不美观。解决方法是翻新厕所,设计符合公园风格的指示牌并且设置在游客易于看见的位置。

结语通过对公园的调查研究,总结公园园林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为以后公园规划的提供借鉴,为了更好的完成园林规划的各方面要求,应该克服和解决园林规划中的不足,加强自身能力,不断创新设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第5篇

关键词:可持续城市理念;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more attention to cityplanning and community-based, the traditional planningmodel because contrary to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community plan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urbanism community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c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value in this context.

Keywords: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city; New Urbanism; community planning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对地方地理、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新经济”时代的理解,它代表了人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区环境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被暴露。如何营造人性化的社区,成为一个越来越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摆在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面前。新城市主义针对郊区化蔓延发展产生的弊病,提出旨在提供更加完善和完整的生活品质,重建社区和邻里关系,重塑多样性、人性化的城镇生活氛围。其核心思想中提倡功能混合,促进邻里交往与交流,对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视等一系列人性化设计内涵对我国目前的社区环境建设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城市不是“城市”与“生态”的简单叠加。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如果用牛顿拉普拉斯决定论的观点来研究城市的运动规律,并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的话,其中每个参量所涉及的自由度的个数将非常之多,况且很难对每个参量进行定量描述。因此,假设存在一个描摹城市的方程式,恐怕也是很难求解的。尽管人们为建设生态城市作了不懈的努力,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专门测度生态城市的标准,也许这个所谓的标准永远也不会有,因为生态城市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地域性。

生态城市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人们采取不同的方式、途径,就是为了实现“生态城市”这一目标。例如,巴西的库里第巴市、德国的Erlangen市从交通入手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我国的一些城市则从绿化、生态恢复入手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走向生态城市虽然任重而道远,但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空间价值观

城市建筑师和设计者发起新城市主义理念,并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实现目标。不同的城市规划理念有不同的空间价值观,很多学者认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就体现在具有意识形态且又能够反映社会公平的空间公正观方面。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理念在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强调公共空间的公平性,不仅能够实现空间公正的规划理念,还能兼顾社区的空间功能。

以强制性适宜居住环境为标准的社会平等价值观。城市居民追求的最基本的人本空间就是城市社区空间的适宜居住性,也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最基础的居住空间,不会因为国家、地区不同而有所改变。

以混合居住为主的社会平等空间的适宜居住性。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通用模式就是混合居住模式。混合居住模式是处于社会各个阶层不同人士居住空间融合的体现,每个国家的每个地区都有这样的居住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隔膜,体现社区的融合。

强调社区公共区域各个阶层的平等可进入性。“空间错位”指的是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的空间设置不合理,即错配。在城市经济影响下社区的建设倾向于中上层居民的居住空间,下阶层居民的居住空间处于被中上层“剥夺”的状态之中,导致城市社区构建中空间不公正。

三、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社会价值观

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将社会环境和人为居住要求、空间功能多样性以及社区平等结合起来,协调四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居民对现实居住环境的期盼,体现了健康、平等的人为居住环境。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社会价值观主要有四个,分别是社会环境的协调性、空间的多样性、人文性以及社区空间的平等使用性,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社会环境的协调性。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开发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为了调节三者之间的冲突,城市建筑师和设计者在可持续发展城市理念的前提下提出了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提倡在充分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构建具有人性化的城市生态社区。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本质理念。

2.空间的多样性。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空间多样性充分体现了社会居住环境的公平与对应空间的公正性。新城市主义倡导居住空间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城市社区居民居住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即在一定范围内居民居住、生活、上班、上学、休闲和娱乐等的空间功能统一;二是城市社区居民居住阶层的多样性,即一个社区内居住的居民来自各个阶层,体现了社会居住环境的公平与对应空间的公正性,减少了由于“空间错位”带来的空间歧视。

3.人文性。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提出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注重实现人类生活、居住的便利性,将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公共交通、体育活动设施等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空气质量、社交网路以及社会就业等对人类居住生活的影响,努力构建更为合理、健康的居住环境。

4.社区空间的平等使用性。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空间平等性提倡各个阶层平等使用公共设施和服务,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便利可达的公共通如公交等增加了各个阶层人群的通勤流量,最大程度上了消除了社会空间歧视隔膜,有助于促进社会各个阶层人群关系的融洽发展。还有一些公共娱乐设施如社区公园等,体现了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中社区融合的构建理念。二是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建造了价格不同的住宅,不同阶层的人群都可支付使用,提高了社会居住空间各个阶层居民的可进入性。

四、结束语

新城市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我国城市并没有经过完全类似西方郊区迁移往返的过程,但是在快速发展条件下也显现出许多问题。随着全面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全球化的冲击,新城市主义为城市提供了人文,自然和社区平衡发展的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及社区生活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武贤慧,沙爱民.美国新传统邻里道路设计对我国小城镇道路设计的启示[J].中外公路,2007,(3).

第6篇

〔关键词〕山区农村小学 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现状 建议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实验室的建设,教育部陆续颁布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初中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和《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以此来加快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建设的步伐。

然而,由于长期对实验教学、管理重视不够,我国山区农村小学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及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山区农村小学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现状

(一)、经济条件比较差,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有限。一些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实验教学装备数量严重不足,教学仪器老化,破损严重,部分学校用于添置更新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几乎是零,实验室建设与国家标准相去甚远。

(二)、一些学校实验室虽然配备了较为完备的仪器设备,却因管理水平低下而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造成设备闲置及资金浪费。如:有的学校因撤校合并,学生猛增,没有了专门装备成套设备的实验室;有的学校虽有一间专门的实验室,但地面不平整,主电源没有到室内,主水管没有接通,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标准仪器柜。仪器设备要么束之高阁,不敢用;要么随便堆放在一起,没有专人管理、统一规划,实验教学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思想认识还没完全到位。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领导和教师认为实验还未正式纳入升学考试的范筹,缺乏统筹规划,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普及实验教学不够热心,出现只要分数,不管实验的现象。

这些都不符合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极不利于实施新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不利于全面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及管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山区农村小学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建议

1、充足的实验设备(器材)是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加强学校的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督促学校在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上下功夫,鼓励学校在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中尽量做到面积要达标,这样为争取项目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项目支持,广泛宣传,动员社会、企业、个人捐赠,鼓励教师自制教具。多渠道争取资金,改善实验室装备。

2、规范的组织管理是标准化实验室管理的保证。首先要构建实验室领导管理系统。成立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主任,实验室主任组成的实验室领导小组,形成校、处、室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实行主管校长,教务处主任,实验室主任三级责任制。

其次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具体要制订出实验室财务管理,器材管理,实验管理,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仪器管理规范化,实验药品、标本管理科学化,实验教学管理经常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学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保持科学、文明、卫生、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

第7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给排水设计;给排水规划;方案策略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非常重视市政给排水的建设质量,将其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部分,满足城市给水、排水的需求。市政给排水工程需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规范工程建设的标准,而且设计规划是市政给排水的重要部分,为施工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体现规划设计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效益价值。

一、明确防水的重要性

1、污水的危害

污水不仅仅是对环境产生污染,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所以说污水的危害性极大。一般情况下,从住房问题上就可以看出污水的危害,尤其是对污水的处理上,因为这与住宅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也不容小觑。一旦住房结构由于水侵蚀而带来构造材料的危害,那么就一定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所以,要加强建筑过程中的水危害的意识,本着认真负责的理念,循序渐进,坚决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是安全可靠的,不遗漏细节,不随意散漫,在基础建造上,做到防患于未然。

2、污水的深层危害

对于建筑者来说,经常的做法都是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防护,以此来减少水侵蚀给建筑物带来的危害。依据数据显示,优越的防水侵蚀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从而方便居民生活,甚至还能减少或杜绝重修、改造以及第二次加工装修的情况发生。在给普通用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国家节省了不少因结构不稳定问题造成的原料浪费。与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疾病的传播,众所周知,越是容易受潮的地方就越是疾病产生的源泉,从而造成疾病的侵袭。所以,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求人们要做好显示分析。

3、给地基造成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打好基础,缺乏好的基础,建设就缺少了安全性。在污水处理工作当中,同样要求做好地基的防水建设。所以,建筑物的质量是否达标受到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地基的稳固与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地基的防水建设,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寻找任何一项可以危及安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坚决实事求是,不肆意散漫,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测量设计。另一方面,工程的灵魂是图纸设计,只有在完美的设计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建设处外观优美使用价值高的建筑。

二、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市政给排水的污水系统时,可以吸取其他城市的设计经验。目前,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污水消耗方式为集中管理,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内,规划出污水处理点,通过管道将污水引流到集中处理污水的地点,利用高效率的消耗方式,快速处理污水。例如:某城市针对市政给排水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提出改进方式,以此来提高污水消耗的水平,仍然采用集中处理的思想,将原有单一的处理点,改为多个处理点,通过管道连接所有的处理点,形成以局部地区为主的污水系统,减少污水达到处理点的距离,由此可以减少污水输送过程中的突况,既可以提高该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又可以体现污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效益,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污水处理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钢结构的合理利用

众所周知,在所有现代资源中,钢结构是最实用的材料,它不仅仅是强度和高度都能满足建筑的要求,且其他性能也优于其他材料。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为了使防水达到最佳的效果,合理利用钢结构很有必要。实际生活中,人们对钢结构的认识都还只是停留在表层而忽略了它原有的韧性,一般来说,利用钢结构做建筑支撑时,其他的建筑建筑材料与之都没有可比性。

2、时刻做好处理污水的计划方案

对污水的处理防范,不是简简单单随意就可以进行的,它需要人们随时做好应急工作的准备。尤其是暴风雨天气来袭时,大量的污水会随着风向或者雨水冲刷而集聚在路面或者建筑物中,导致污染加重。所以,在施工中,做好建筑物的防积水处理方法和方案十分有必要。

3、及时采用新型施工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建筑施工时都采用炉渣找坡法进行找坡层的工作,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排水法设置好间距为 1.5-2m 的灰饼,然后自高处向低处找坡。大多数的时候,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是拉线的方法来检验坡度是不是符合要求和规范。

四、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要点

1、了解供水管网

一般来说,由水厂到规划供水区的长距离输水主供应管道设计中,这样的管道至少要保证两条以上,一旦其中一条管道出现了故障,无法及时供水,另一条管道就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出不少于正常供水量70%的事故供水量,规划供水区的给水管网要根据路网和功能布局,主干管以及各功能区的干管要构成环形布局,并且输水管网要采用无毒的材料,确保供水安全。

2、了解排水管网

规划供水区的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水体制,按相关公式推算雨水排放量,按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暴雨强度,对于那些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者短期积水就能造成严重后果地区,要根据综合径流系数来确定用地布局,雨水管网应该全部按照重力自流规划进行施工,要根据地形将雨水管网分片汇集,就近排放。

3、了解分流制排水体制

污水管网的建设程度如何是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化进程越快、人民生活水平越高时,污水的浓度也会相应增高,换言之,二者之间成正比。若合流制排水体制,则无法完善好污水管网,雨水和山水的混入量就会增大,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工作时,要区分好污水的水质逐一处理,所以,要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4、明确进水水质

一般情况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化学污染物相对来说比较多,在拟定进水水质时,要适当的将其中的 COD 指数调高,依据理论计算指标。与此同时,要综合考虑污水所在城市的气候特征,居民生活习惯等一些列因素,以此来确定设计的进水水质,确保水质安全无害。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带动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通过文章阐述的内容,人们应该意识到关于污水处理的严重性,如何规划和设计好城市污水的流向,是一项长远的持续的艰巨的课题,要不断的探索实践,依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相连,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方案方法,保证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技术要求与的设计理念的协调统一,要不断努力,不断钻研,争取使污水处理工作取得更大程度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余明.污水处理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1(05):199.

[2]终章涛.关于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的相关探讨[J].工程建设,2012(06)241.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可再生能源;规划

在化石能源依然被我们依赖而又日趋耗尽的今天,积极寻找可替代能源早已迫在眉睫。可再生能源,无疑是理想的选择,它所兼具的清洁与可持续利用的特点,为我们指明了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

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2006年城市能源消耗已经占到全球总能耗的2/3,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无疑日趋加重这一趋势。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以石油和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环境压力大,发展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这一方面,欧洲几个成功的城市案例值得我们借鉴。从德国佛莱堡的改建、英国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BedZED)、瑞典的马尔默市“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的实例,我们看到,这些城市都是一个具有理想的空间规划、交通系统、绿色建筑材料、先进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可靠地政策及管理措施等的综合体。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无疑是个重要因素。

社会如何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模式转型,城市如何进行可再生能源规划,是本研究的主要话题。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是技术,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技术手段满足现有资源能够满足需求?第二是政策和社会因素,社会如何来推广这些技术,从而保证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回答第一个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城市能源的规划方法及可再生能源潜力分析和系统设计方法;对于第二个问题是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讨论。

1.可再生能源规划方法

1.1可再生能源规划方法――基于综合资源规划原理

综合资源规划方法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基于需求侧管理理论提出的,其核心是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资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提高需求侧的能源利用率从而节约的资源统一作为一种替代资源。其方法如下图所示:

需求侧管理和综合资源规划具有三大特点:

(1)集约资源。改变传统的资源观念,将需求侧的节能作为一种资源与供应侧一起进入规划,以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2)多重效益。改变了传统的追求供应侧效益的单向规划模式,以成本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评价标准,不仅考虑供应侧效益,还要考虑需求侧效益,协调供、需双方的贡献和利益,实现供需双赢,最终使社会受益。

(3)重在实施。将需求侧节能的实施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领域。需求侧应该有实实在在的节能措施,必须采取实用的节能技术。

1.2可再生能源规划步骤

可再生能源规划增加了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现有能源系统的挑战。不仅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必须要与能源系统的其他部分进行协调,而且能源需求的规模必须与潜在的可再生能源来源的实际量相互适应,不仅如此,这种调整还必须考虑不同可再生能源来源的特征差异问题。

可再生能源规划设计涉及三个主要的技术问题:需求侧能源的节约(包括各种节能措施,如建筑节能等)、能源生产中的效率提高和用各种可再生来代替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既可以在小到在一个项目的层面展开,也可以大至城市、省甚至国家层面展开。具体步骤如下:

(1)设定节能的战略目标,做好需求侧能源预测;

(2)分析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资源量;

(3)选择合适的能源系统和技术线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

(4)能源系统实施保障措施。

2.可再生能源规划步骤

2.1需求侧能源资源潜力分析

需求侧能源是一种虚拟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得到的。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建筑能耗占城市总能耗的70%,以建筑为例,需求侧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完善所节约的采暖和制冷系统;

(2)提高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效率所节约的能耗;

(3)完善供配电机照明系统而降低的能耗;

(4)用户改变消费行为所节约的电力和电量等;

(5)新建建筑由于采取了比国家节能设计更严格的建筑节能措施而节省的能耗;

(6)采取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时,由于负荷错峰和考虑负荷参差率而减少的能耗。

需求方资源的类型比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要进行具体分析,通常选择那些在规划期内可能实施的主要部分。

在需求侧能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和规划期内的社会发展和能源使用计划,即可得出能源需求总量。

2.2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资源分析

对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部分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每个地区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太阳能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就可能较为贫乏,农业较发达的地区生物质能利用潜力较大。

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资源分析是对本地区内可以使用的可再生能源量的详细评估,不仅要仔细鉴别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种类,更要精确算出每种能源的可利用量,是一个对资源仔细甄别的过程。

2.3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配置

能源系统配置是在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资源分析基础之上,根据每种资源的可用量进行的系统配置。如热电联产、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在系统设计时,可以有一种以上的组合方法,对多个资源开景进行比较和选择,主要考虑不同可再生能源的来源和组合,各类能源的资源量、生产率、经济性和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等要素,这些方法经过投资效益、环境影响等评估之后,选出最优方案进行实施。

2.4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保障

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的保障主要是可靠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多项可再生能源法律和政策,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参照欧盟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的成功之处,我国应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立法,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细则;

(2)建立切实可行的强制市场政策;

(3)继续推行各种经济激励政策;

(4)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管理体制;

(5)积极扶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

(6)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其中,经济政策是重要内容,欧盟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中的价格激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扶持、出口鼓励、科研和产业化促进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经济政策,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热情,使各方面都得到实惠,如我们天天提倡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等宣传到处可见,但居民收集的可回收的垃圾能不能很方便得到回收?回收后能有什么收益呢?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挫伤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关键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基层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和细则处理好,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可再生能源规划参考提纲如下:

(1)城市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1)发展可再生能源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意义;2)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3)可再生能源潜力;4)存在问题。

(2)指导思想原则

(3)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2)具体发展指标。

(4)可再生能源规划

1)需求侧能源资源潜力分析;2)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资源分析;3)各种技术;4)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配置;5)具体规划方案。

(5)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1)投资估算;2)能源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

(6)规划实施保障和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都市农业园区 景观生态学 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了城市土地的负荷,从而导致了日前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日益扩延的都市范围使得农业土地的范围越来越小,都市边缘肥沃的土地日益蔓延为都市的蔓延范围,此种现状严重的破坏了如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今时今日环境污染破坏严重、耕地日益减少、全民身体素质下降等社会问题。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对自然的依赖性最大的农业,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由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式朝着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式慢慢转变。

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出发,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安全格局、景观美学及园林景观相关原理对都市农业园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使都市型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都市农业园区的概念及内涵

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是指在城市内或者都市圈范围内,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等一定手段,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及资源调控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通过详细的规划来聚集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对农业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之能够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系统。

都市型农业园区的主要特征是依托于都市又服务于城市。都市型农业园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成为现代都市农业日益发展成熟的重要的载体形式,在此种载体中发展都市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遏制了现代都市的无限制的扩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休闲娱乐、农业科研教育场所,同时也保证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变。

2.西安都市圈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主要以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托而发展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规模化、标准化型:特点为种植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集中展示出了农业化的发展水平。2)高科技现代农业展示型:普遍采用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组培育苗的现代化设施和手段。3)农业生产与休闲相结合型:特点为园区农业生产主体突出,观光休闲设施配套齐全,游客可参与土地租赁,果树和动物认养等农事活动。4)民俗文化、农家乐型:其以村镇为单位,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购。

3.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依据

3.1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

1.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

对于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指导方法论的研究,首先应将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进行清晰的阐释和梳理。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梳理,认为景观在生态学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⑴景观是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⑵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和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⑶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⑷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⑸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27)]

2.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斑块(Patch) 是景观中的点状因素。在一个较大的景观系统中可将那些点状的景观要素归类于“斑块”。在都市农业园区中的整个景观规划范围中的绿地广场、建筑群体以及园区边界地带的公共空间都可作为斑块来看待。

2)廊道(Corridor)是景观中的线形因素,其最显著的作用便是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转输载体,可以起到一定的生态作用。廊道在景观中可分为以下三类:河道水系或蓝色网络状廊道;森林、林荫道或绿色带状廊道;街道(硬质道路)或者灰色线状廊道。它们可分别简称为蓝道、绿道和灰道。

3)基质(Matrix)景观中的面状因素。它是作为景观区域镶嵌在生态系统背景或按照农业园区功能及生活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历史风貌特色景观、标志性景观区,亦是构成农业园区景观特征中最广泛又敏感的部分。

4)边界(Boundary) 属于农业园区景观生态体系各要素构成相邻系统的交界面和接触界定的区域。在农业园区中的建成区部分,在不同功能分区为依托的园区内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属于内部生境,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的乡村城郊则属于外部生境,城乡结合部带则就属于边界区域。它深刻地影响着环境生境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5)异质性(Heterogeneity)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的特征。景观异质性包括了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

6)尺度(Scale)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任何景观现象和生态过程均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特征。

3.2景观美学

景观美是在特定的有限整体生态环境里,按照客观的美的规律和人对白然足够明勿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艺术性鲜明、突出、生动的形象,有力地揭示了人对白然既征服又保持和谐一致的本质。景观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景观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美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通过人类的感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观光农业园内一切景观形式都应体现出农业的本质,反映出对农业景观美的认识、抽象和提炼。

3.3园林景观理论

园林景观理论认为景观由景观元素构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在园林景观理论中农业观光的主要对象是农业景观。农业景观的自然和人文观赏因素很早就被人们所发现和运用,从中外园林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农业的影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上找到农业观光的原始形态。《周礼》上有:“园圃树之果瓜,时敛而收之。”;《说文》上有:“园,树果;圃,树菜也。”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典园林产生之初―周朝的苑、囿开始,园林中就栽有大量的桃、梅、瓜等农作物。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其实也是把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通过造景规划实现的过程。借助于园林景观理论,规划建设者可以从地域特征出发,通过对植物、土地、水、场地、建筑等造景元素的规划设计,创造视觉优美、生态良好、空间舒适的观光游憩场所。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理论和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密切相关。

4.结束语

都市农业园区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形式,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研究都市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应从研究其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为主要研究理论基础,对于以上研究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指导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同时也对都市农业园区的生态规划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2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