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冷链物流仓库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

第1篇

关键词:RFID技术;冷链仓储管理;集成测试;成功应用;经验启示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21世纪发展前途最大的信息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标签封装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芯片与天线设计和制造技术等。当前,中国已将RFID技术应用于诸多领域,包括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2017年3月,天津市小蜜蜂公司将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中,成功实现了集成测试,有效提高了冷链仓储环节的识别效率与准确性。由此,文章将深入分析此案例的成功经验,从而为RFID技术在整个物流业乃至跨境物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案例概述

天津小蜜蜂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小蜜蜂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营RFID、通信、无线、楼宇智能化的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并致力于成为领先的信息技术与物联网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小蜜蜂公司一直重视为仓储物流领域提供具有先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建立智慧型仓储物流管理体系。2017年3月,小蜜蜂公司成功完成了RFID应用于某大型物流企业冷链仓储管理项目的集成测试,此次项目测试主要在客户的Smart WMS智慧仓库管理系统中融入RFID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冷链仓储业务流程中,包括理货、备货、标识、入库上架、移库、出库下架等业务。小蜜蜂公司旨在通过此次测试与客户一起实践,让客户真正了解RFID技术在冷链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帮助其有效解决业务效率低下、业务操作流程混乱、仓库商品信息不全面、盘点不精准等仓储管理问题,实现对冷链仓储管理业务的高效管理。

在测试实施前,小蜜蜂公司的Smart WMS团队多次组织项目现场勘察和调研活动,并与客户积极沟通与交流,为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做准备。同时,小蜜蜂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并由其制定测试计划表,在测试准备期间,小蜜蜂公司团队对客户的仓储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按照仓储业务流程,进行RFID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经过充分的测试准备后,小蜜蜂公司团队开始进入现场进行测试,工作人员与设备进入仓库现场后,在叉车上进行RFID设备集成安装,并采用公司自主设计和制作的铝合金支架,对电源、车载式读写器、天线、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可调整式固定。集成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开展了卸货与码货作业,并在集装箱内、码货、取货叉托盘过程中进行RFID读取测试,进而依据测试数据调整软件参数、天线角度和设置策略;之后,小蜜蜂公司团队在每层货架上安装了RFID电子货位标签,并进行了上架和下架测试,进一步将货物读取标签安装在叉车上,以获取精准的货物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平板电脑显示上述信息。整个上架和下架测试持续了一天半的时间,期间小蜜蜂团队多次对RFID中间件、读取托盘标签与货架标签的天线、参数设置分别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完成上述测试后,小蜜蜂团队运用与测试相匹配的设备,陆续在现场进行了平面仓库RFID测试、高位叉车RFID测试和自动化仓库固定式RFID读写器测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数据读取率、数据采集灵活度和数据反馈效率。

此次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的测试项目,是一种以客户需求和具体环境为中心的应用测试。测试对象包括整个方案的过程和结果,其开展的场景与实际应用环境非常接近。同时,测试团队以实现精益化冷链仓储管理为目标,将客户仓储管理业务流程与软件的智能算法相结合,以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为RFID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RFID应用成功的经验做法分析

(一)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满足多元业务需求

天津市小蜜蜂公司在冷链仓储管理集成中,成功应用RFID技术的主要经验之一是准确定位了应用测试目标,满足客户I务需求,从而提供先进技术与商品服务。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小蜜蜂公司优先定位了专业型提供冷链仓储物流服务的供应商。例如,供应商具有提供总体供应链服务,第三方跨境电商、海关查验服务、商检、高质量冷链仓储物流、进口食品国际交易服务等能力。在定位客户方面,深入了解与掌握客户仓储现场工况环境,客户期望等。包括,RFID系统的规划到设计、评估到实施,不断运营与后续支持,为客户提供一种立体化、全方位与灵活处理方案,助力客户构建新时代智慧的仓储物流管理。例如,个性化定制开发、软硬件一体化商品、生命周期管理与咨询等服务。通过应用RFID技术,充分满足仓了储物流领域的客户实际业务需求,由此提供优质商品与服务。

(二)测试计划周密、准备充分,提高了RFID应用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将RFID技术成功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在测试实施前,小蜜蜂公司Smart WMS团队为此次测试项目设立了包括项目经理、软硬件支持人员的专门项目小组,并由其制定测试计划表。项目小组依据客户的冷链仓储管理需求、业务流程以及预计效益,制定了测试目标,以及涵盖约200个测试事项的计划表,为具体测试提供了参照依据,从而提高测试成功率。同时,在测试前,Smart WMS团队多次到项目现场进行考察和调研,并与客户积极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客户仓储现场的工况环境和仓储管理业务操作流程,并进一步结合关于RFID应用的智能算法、过滤机制等,开发与仓储现场相适应的手持、车载、固定式RFID中间件以及测试Demo应用软件,提升RFID与客户冷链仓储管理系统的匹配度。此外,在测试准备过程中,小蜜蜂公司与多家读写设备、各类标签等硬件的供应商合作,选用高性能RFID设备,并为叉车、托盘与自动化仓库中准备了相应的先进配件,以此推进RFID在冷链仓储管理体系中的运用,提高客户仓储业务的效率。

(三)测试环节覆盖较广,有效规避了应用的不确定性

此次测试项目中,小蜜蜂公司将RFID全面融入到客户冷链仓储管理系统中,测试环节包括叉托盘测试、上架和下架测试、平面仓库测试、高位叉车测试以及固定式读写器测试。并且,项目小组在每个环节中均开展了全方位的测试内容,例如,在上架与下架测试中,工作人员在叉车上安装了货物读取标签,以获取货物位置信息,规避RFID在冷链仓储管理中应用的不确定性;针对货物上架的具体测试操作,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对货物标签、货位标签分别进行扫描,扫描数据通过无线网路与数据库通讯进行比对,确认数据无误后,完成上架;针对货物下架的具体测试操作,工作人员依据下架任务找到货物后进行扫描,进而完成下架操作。再如,对平面仓库进行测试时,根据此仓库货物需要用铁框托盘进行堆叠码放的特征,测试小组在铁框托盘上安装了抗金属标签,并进行高层和底层的托盘读取测试,同时,将货位标签作为地标安放在货物前面的地上,开展地面RFID标签测试。总体来看,小蜜蜂公司对冷链仓储管理不同环节进行了RFID应用测试,有效规避了不同情况下RFID应用的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仓储管理可视化、全局化和协同化。

(四)有效运用多方协作模式,场景选择接近实际应用环境,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在此次项目测试中,小蜜蜂公司充分运用多方协作模式,场景选择接近实际应用环境,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是成功将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仓储管理集成的主要经验之一。例如,在Smart WMS业务发展中,采用“联系+发展”的协作模式,创建各行业仓库管理过程中入库、退库、调拨等核心业务环节,以及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协同配合,形成了企业仓库管理完整体系。此外,整个方案过程和结果的测试场景选择与部署,接近实际应用环境,有效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具体而言,在现场测试环节中,仓库穿廊的地方温度为-4℃至-5℃,库房内部恒温在-20℃以下,持续性测试了4-5天。并且,在实际现场测试过程中,安装了相应测试设备,对不同场景与仓库进行全方位测试,由此为测试的成功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三、几点启示

(一)加大RFID技术的科研投入,提升物流仓储管理水平

RFID企业应加大RFID的科研力度,加速RFID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生产创新、应用创新,以及中间件的发展创新,提升物流仓储管理水平。一方面,企业应加大RFID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络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数量。并且,应针对物流仓储管理产品,研发新一代RFID标签检测仪,运用物流识别检测技术,进行完整准确的数据统计、物流仓储分类细化与环境识别,从而减少物流仓储损失。另一方面,研发企业要加大RFID远距离快速读取技术的创新力度,建立RFID的货物管理平台,通过对货物入库、出库、盘点等核心业务优化升级,提升物流仓库管理业务水平。同时,企业应加大RFID的自动识别功能技术的研发力度,提供货物实时动态消息,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创建准确性、盈利性和客户满意的物流仓储管理,实现物流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优化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货物冷链仓储信息

将RFID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可以发挥其自动识别与精准定位等功能,实时监控货物在物流全过程的相关信息。由此,企业应不断优化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构成,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中间件与服务器等,大幅提高冷链仓储环节货物信息采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具体而言,可通过优化电子标签方式,扩大读写器作业范围,精确过滤和整理仓储入库货物数据,并对各个车间的仓储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定位和追踪。同时,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应将RFID技术与MES相结合,实时控制冷链仓储的各个环节,保证物流顺利开展。例如,应借助安装于各个车间的读写器,实时读取与传输各类仓储信息与数据;借助MES的实时监控功能,进行货物冷链仓储工作的指令下达与调度,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自踊与信息化程度。通过优化此系统方式,可以实时监督与调控货物的冷链仓储信息,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三)加强RFID安全系统建设,保护客户隐私数据与信息

随着人们网络安全意识的觉醒与日渐扩大,保护隐私数据与信息已成为RFID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因此,相关企业应从保护物流仓储环节中的客户隐私数据出发,加强RFID的安全系统建设,一方面,RFID相关企业应在原有数据保护技术基础上,创建适用于RFID的新型安全系统,对物流仓储环节的客户隐私数据与信息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对应用RFID系统的物流管理数据进行筛选,利用细粒度加密方法对数据采取加密处理。通过建立密钥管理模块和管理协议,对数据隐私进行保护,防止客户隐私数据泄露。同时,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大对RFID安全系统的监管力度,确保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有效保护物流仓储环节中的客户隐私数据与信息。

第2篇

我国物流地产市场目前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需求旺盛。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其开发和运营更为专业和精细化

7月20日,商业地产服务与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指出,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向内需驱动转型,零售、电商、第三方物流、汽车及零配件等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的行业对优质物流设施的需求一直在稳步释放。具体市场表现为:嘉民与迪卡侬、顺丰分别签署了15.7万平方米和2.2万平方米的新定制项目租赁合约,H&M在易商滨海物流园设立北大区分拨中心,聚美优品租下安博天津京滨物流园2万平方米的仓库等。同时,当季内全国优质仓储物流市场整体租金环比上升0.9%。其中,由于主要物流地产开发商对旗下物业进行年度租金上调,使得上海优质仓储租金获得4%的季度涨幅;而由于部分仓储被业主改为商用,致使深圳优质仓储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带动深圳市场平均租金按季上涨2.7%。世邦魏理仕指出,除沿海城市外,国内外开发商正在逐步加强武汉及重庆等长江沿线枢纽节点的战略布局。而根据5月份颁布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东线沿海和长江沿线这两条流通大道被纳入“三纵五横”共八条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之内。利好政策将进一步促进这些节点城市的物流仓储市场的发展。此外,对于物流枢纽地位的渴望使得地方政府对仓储物流行业的看法正在发生转变,在资质和渠道等方面有优势的开发商逐渐受到政府青睐。

对于国内物流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业界专家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容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一方面,在我国经济由出口主导向内需拉动转变的大背景下,更多的货物被分拨到全国各地,推动了对物流地产的需求,特别是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内的产业链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比如互联网的应用正在迅速地重塑流通渠道,‘电商物流的快速响应、小批量、多频次的需求特性,使其对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有着巨大的需求等;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不断扩大的城市需要有相应的物流配套设施,也极大地促进了物流地产的发展,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这样的需求更为明显。

“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物流地产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市场目前正处在稳步上升的发展阶段。”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姜超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高端仓储的供应有了明显的增加,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接近饱和,但是二、三线城市的供应依旧相对缺乏,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

需求旺盛

“电商及第三方物流企业需求持续旺盛,全市整体非保税仓库空置率保持低位。在电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商对非保税仓库的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对大面积仓库的需求。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公司对非保税仓库的租赁需求也持续旺盛。”近日,仲量联行在2015年第二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回顾中指出,深圳的保税仓与非保税仓的需求旺盛,空置率持续下降。仲量联行工业地产部副董事古振鹏预期,深圳保税仓的租赁需求将持续上升,业主叫价能力将获得提升,预测全市保税仓库升幅在年末能获得同比增长9%~l1%。非保税仓库市场方面,今年下半年将无新增供应,预计第三方物流公司及电商对非保税仓库的租赁需求依然旺盛。由于目前空置率已在历史低位,加上未来供应量不多,今年年末非保税仓库空置率将降至1%N3%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市场表现活跃,加上供应短缺,业主对租金升幅的信心保持乐观态度,预计年末同类同比增幅高达9%~11%。

实际上,深圳仓储业需求旺盛只是全国仓储市场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一段时期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物流仓储设施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尤其高端物流仓储设施更是供不应求。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仓库设施的供应在全国仓库面积的占比不足10%,大部分仓储设施均属中端或低端的物流物业。业界分析指出,尽管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高端仓储领域。原因在于,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的产品主要是纺织、玩具等一些低附加值产品,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不高,这也导致对物流地产的开发多是“四柱一顶”的低端物流物业。不过,现在这一情况正在改变,随着我国流转商品的档次和附加值相应提高,手机、电脑、化妆品、高级时装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主流,货主及保险公司对仓库条件也提出更高要求,对于高端物流仓储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

盖世理中国区总裁林磊就曾指出,整个中国物流地产市场正在稳步发展,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甲级仓库更是供不应求。林磊表示,由于现代物流业在中国的起步相对较晚,尽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高端物流物业领域,无论是中国本土的开发商,还是国际开发商都非常踊跃的进入了这个市场,供应量有所增长,但与目前市场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专业化

6月29日,中国仓储协会了《中国仓储业蓝皮书(2015)》 (下文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14年我国仓储业固定投资额为5158.7亿元,同比增长22.8%。横向比较而言,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幅高于物流行业的整体增幅,也高于全社会的投资增幅,这反映了仓储业的历史欠账与现实市场需求;但纵向比较,2008年之前仓储业投资增幅平均在30%以上、最高达50%,2008年之后,增幅普遍下降。而2014年的增幅不仅低于2013年,也低于2010~2011年,这说明仓储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我国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2014年仓储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则表现为:各类仓储企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纷纷加大投资,仓库设施建设呈现大型化、网络化趋势,电商仓库成为建设热点;公共仓储企业积极参与托盘循环共用试点、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仓配一体化服务形成一定规模;在相关政策驱动下,低温仓储业发展持续向好,冷库租赁正在向低温配送中心发展;电商仓储网络正在形成,电商自营仓储与电商公共仓储同步发展,双十一的“爆仓”现象大为缓解;医药物流网络化建设,打通医药供应链各环节,实现医药仓储物流透明化和可追溯;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破题,中药材的集中、规范仓储将与药品物流体系对接;各方共同推进绿色仓储与配送,取得初步成效;危险品企业退城入园工作进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等。

对此,业界专家指出,从《蓝皮书》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物流地产市场发展的逐步成熟,尤其是电商、食品医药冷链的兴起,促使这一市场需求更为细分和专业化。

“专业化、定制化的仓储是物流地产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姜超峰表示,由于市场需求不同,专业化、定制化仓储的作业方式、作业机械、流程等方面与标准库是有所区别的。 “从冷链来看,冷库的设计与要求自不必说,特别是医药冷链仓库,储存的同时还要有不同的制冷温度空间,更重要的是需要专业的分拣分拨系统,一个建筑里实际上是一套完成的物流配送体系。”姜超峰指出,不仅食品医药冷链,电商、快递也是如此。“电商仓储由于备货较多,占地面积广,因此在仓库的面积要足够大,储存足够数量的货便于分拣。而对快递来说,则是集中到货,迅速分拨,尽量不库存的,所以快递的仓库比较窄,两边都有站台,便于装卸,而且运行距离不能太长。”

面对当前物流地产市场需求的细分化与专业化,物流地产企业和相关各方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在开发和运营策略上都有了相应的调整。

以国内最大的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普洛斯为例.针对冷链、电商、汽车、医药等不同行业客户的运营特点,普洛斯成立了专业的团队,对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选址、设计、开发等方面的支持,满足不同客户对于物流设施的特殊需求,支持客户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同时,由于拥有众多食品、医药物流领域的优质客户,在消费升级的市场条件下,普洛斯借助物流基础设施开发的专业理解和物业网络,积极拓展食品、医药物流领域的物流设施的多样化开发和服务方案。目前,冷链客户在普洛斯总租赁面积约30万平方米,而自新版GSP颁布以来,普洛斯正努力取得相关资质深入医药仓储市场推进方案;另一方面,电商客户租赁面积在普洛斯总租赁面积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从2009年的3%上升到现在的24%。为此,普洛斯也成立了专门负责电商客户的团队,更好地维系客户关系,挖掘客户深层次的需求,扩大服务或者合作范围。从具体项目来,普洛斯已经开发运营了苏州医药物流专业园区与成都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分别吸引了国药、上药与京东商城、小米科技等企业入驻,并在全国多个地区,为汽车厂家定制汽车配件物流中心。同时,普洛斯积极开拓金融服务平台,为园区内客户提供一条龙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既解决了客户资金短期问题,又提升了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

第3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一、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通常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方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蚀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范围有: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水饺、汤圆、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加工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般物流的特点,冷链物流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货物在时间、新鲜度、温度、潮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出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的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温度越低,生鲜食品的品质越好,保持的时间越久。可见,温度是影响冷链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运输条件不能满足低温保鲜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性的生鲜食品就会失去新鲜度,食品质量便无法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2.运输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冷冻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需要配有防腐保质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低温运输的冷藏车和保温集装箱等。3.时效性。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食品保鲜程度的好坏。在食品的分拣、包装和分发环节,需要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运输环节,在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也应尽量选择适合该商品的比较快捷的运输方式,以减少时间因素对于食品保鲜度的损耗。4.协调性。由于易腐性的生鲜食品不利于长时间储存,所以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能够互相协作、无缝衔接,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5.高成本和高风险性。为了保证生鲜易腐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等环节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配备温度控制的设施和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的保温装置,导致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多年来主要采用自营运输的模式,而现在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由本身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只配备了电脑、条形码和简单的扫描设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不能对冷链物流提供全程的运输服务,缺乏冷链物流运输的影响力,阻碍了对接生产商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欠缺,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冷藏保温汽车、冷藏集装箱等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大部分冷库已超过使用寿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投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使用,无法满足现有生鲜食品对物流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与整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藏链。大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都是通过自营物流完成的,这就需要配备很多车辆,这些车辆不仅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运力的浪费。此外,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冷冻车、仓库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规范性的仓库,导致无法为生鲜食品提供适合的温度。在冷库建设上,缺少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很多冷库位置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为此冷链物流无法连贯执行,也造成冷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目前大部分生鲜水果以传统的物流形式配送,除了顺丰的生鲜配送,其他都是以货车等形式对水果进行供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在非冷藏散装果蔬情况下,重复装卸、运输、配送和零售等过程会增加食品的污染机会,食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质量和安全要求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不到位

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冷链物流规范和准则出台缓慢,行业无法实施完整的规划,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规范的监管系统,大部分的运输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也导致了监管体系不完整,阻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四)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目前,与传统物流相比,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对人才需求不同,需要配送人员掌握关于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运输需要配备的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监管和维修,从而对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专业及关于冷链物流有关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教学但缺少冷链物流实践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地区内自提柜、冷藏柜等全新化的配送形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链条等问题。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先后提出关于冷链物流的规划,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建议做到以下加点: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更新和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

根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近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确保生鲜食品在物流各环节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可以注意控制车门、仓库门开关状态和次数,减少货物装车交换的次数等。对于旧的仓库应该及时更新设备,改装成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冷藏仓库。此外,从国内外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蓄冷能力很低,存在较多冷库设置布局较远,设备老化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在行业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增加公共仓库的数量,减少独立自营仓库,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好比一条流水线,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目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安全和品质监控满足不了支持生产阶段到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将冷链物流系统向两端延伸,建立并完善从供应商、生产企业、物流商到客户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具有冷藏车辆管理、仓储库存管理、温度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管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及时获得并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要想规划好冷链物流的整体效果,必须从起点到消费点对冷链流各环节活动和效益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游如果一直保持顺畅、稳定的状态,下游经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循环的操作和管理中,要考虑生鲜冷冻食品加工和业务流程本身,对上游的生鲜产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需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冷链物流全程的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保质”的健康食品。

(三)统一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标准化问题要严格落实。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业务准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建立并完善冷链物流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实时的信息记录、监测和追踪管理,密切关注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如果有人违规作业,需要严格惩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政府应该鼓励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应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应明确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深化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从事冷链物流实务的企业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双方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实习活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大力培养满足冷链物流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改善冷链物流的整体格局。此外,国家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生鲜食品的保鲜度,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和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知识,提高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意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配合,冷链物流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2]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计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

[3]冷凯军:《关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5期。

[4]左志达:《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管理观察》,2013年第14期。

第4篇

本文中我们对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

将其分为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4

个子系统的规划。运用物联网技术针对这四个子系统设计其自身的相应模块,在以数据库为媒介,将四个模块串联,以实现其自动化。同时也通过各个子模块的数据库建立监管机制,明确各方权责。

1.1运输子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运输子系统中最主要的应用就是RFID技术,他广泛应用在对冷链物流中流通的产品、车辆、设施设备等远距离智能化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传输等,通过RFID技术我们可以实现针对于运输车辆实时监控。通过对于车辆的实时监控,我们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针对车辆的位置,对冷链车辆进行线路的优化,运输的调用,以实现冷链运输的效率。二是通过RFID的电子标签,随时监控车内产品的温度,适度等情况,并传回相应的数据库中,以实现对于产品的动态监控。

RFID通过在电子标签技术对于标识物品进行识别和定位跟踪,同时用RFID

温度标签可以提供温度的监控,

实现车载农产品的动态感知,这些通过标签获得的信息经过读写器再过天线态同数据库进行相连,而数据库又会根据传来的信息,结合外界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反馈,其中通过城市的交通信息(结合GPS技术),进行路线的优化与车辆的调度。同时对于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反馈。

1.2顾客服务子系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冷链物流的相关产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对于顾客服务这一块的要求自然也是越来越高,而物联网在这其中就起到了一个连接顾客与产品的作用,一旦信息在整个冷链中同步,冷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跟上顾客需求的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

具体的操作过程需要结合利用在运输子系统中通过RFID技术产生的有关产品在到达门店,大卖场时的相关数据。同时根据相关的数据制作RFID标签(包括商品名称、价格、生产厂商以及商品所在处货架的位置信息),将产品放在标签对应的货架上。同时将门店,大卖场进行区域划分,并将数字地图与标签数据库结合,同时在门店,大卖场的各个区域安装一定量的感应装置,并且给顾客一个发射和接收装置,客户通过此装置输入自己想要产品的名称等信息,信息被感应装置接受,传回标签数据库,标签数据库传回应产品的位置信息。

1.3库存控制子系统

针对冷链物流在库存这一块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加工配送中心的库存,还有一部分是在零售商处的库存。

在加工配送中心处,通过在门框处装备扫描设备,对于带射频标签的商品进行相关的扫描,并及时的反馈到数据库中同时数据库进行盘点,当商品的数量低于再订货点时就发出向供应商的订单,同时监控在库产品的状况,处理变质的冷链产品。从而实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在零售商处通过物联网,带射频标签的商品被顾客选购的信息,能实时传到中央数据库。当零售点的商品数量低于安全存货量时,系统能自动向供应商发出补货请求,库存补给完全可以智能化地触发;当产品即将达到或超过有效期时,系统能自动向零售商发出促销或撤下货架的要求。

1.4仓储子系统

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在冷链物流仓储管理中建立智能仓储系统,该管理系统核心是由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物联网技术、一个大型数据库、无线传感网络WSN和一个设备管理系统组成,通过RFID识别阅读器将货物信息实时测量并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发送到数据库中心来对整个冷链仓储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统一监管控制,再通过设备管理系统,来专门对叉车、托盘等设备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

在入库作业方面首先建立一个货物信息管理数据库,当冷链物品进入仓库后,首先要将货物信息进行登记,这时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对冷链物品进行电子标签身份验证,然后将冷链物品信息首传送到数据库中心进行货物登记。在储存货物时,首先考虑货物优先级选择存放地点,再根据物品对温度的需求选择正确的仓储设备,将其存放位置及分配路线输入到数据库中相应物品信息中,计算出上架仓位和分配路线,

然后向叉车发送上架指令,

对货物进行跟踪和定位,

以确保货物存放到正确的仓位。在库作业管理方面:在库作业,即是对库存货物进行内部操作处理,

主要包括货物指引与到位检查、货位自动识别和数量自动校验、分配库区是否正确等,这时需要用到地面感应秤装置,以检测相关的数据并发送到数据库中,同时考虑到冷链物品特殊性,需要在仓库外面和外面和内部都装上红外线感知装置来实时了解仓库内外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以实时监控其外部环境。在出库作业管理方面:货物出库时,在所建数据库中查询货物的信息和仓位,

然后通过设备控制系统向叉车发出调度指令,

叉车到达仓位核对货物信息无误后,

开始转运货物。在这之间的每个操作单元,

阅读器货物信息都将被及时地发送回数据管理中心,

以及时判断每个环节的操作是否准确无误,做到实时监控,然后更具记录的货物配送信息进行货物的调运。在每一个作业流程中,

阅读器首先通过RFID技术读取货物的信息,

然后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把信息发送到达数据库管理中心,

最后管理系统分析数据后发出调度指令。叉车车载阅读器同时可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

读取电子标签中物品信息和接收环境检测数据,

实现仓储应用管理、特定目标监控和环境数据监控。

其中RF

ID智能叉车集成了RF

ID无线车载终端、读写器、WSN中心节点和车载终端业务操作系统等,

它能自动查找工作任务中的货位且具有警示报错功能,

对于各类业务操作可自动实时确认,

并能通过RF

ID系统对货物状态和目前所处地点等信息进行管理,

提供对现有仓库库存情况的各种查询方式,

如货物查询和货位查询等。

2关于四个子系统的整合与应用

通过对上面的4个子系统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实现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它将该各个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和实时监控,那么为了进一步的实现冷链物流的全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可以将上述的4个子系统,以数据库为中转的媒介,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并且达到系统互连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冷链物流的响应速度,是过程更加的集约化,自动化,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程度,监控产品质量。

3引入监管机制

冷来物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冷链物流中的产品比较容易发生变质,产品的安全性要求相对很高,是关系到食品安全保证的重要的民生问题,而物流过程中,一些细节往往被忽略,一些产品质量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这就需要对物流各环节进行一个质量的监控,我们通过物联网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只需要引入一个监管机制,看很容易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的监控,一旦出现问题也很容易找到问题的责任方。下面我们来看一如何引入这一监管机制:4结论

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流程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冷链物流系统将可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全过程都有相关的计算机进行辅助,大大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与差错率。(2)通过数据库的相互连接,我们能够很好的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与对于冷链物品的实时监控,以此确保商品的安全性。(3)通过对于运输与配送网络的自动化规划,大大提高了配送的效率,实现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化。(4)通过监管机制的引入,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问题发生的环节,能方便的归结事故的责任方,以此来提高冷链物流参与方的责任感,增加冷链物流全过程中物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2010,(7):172-173.

[2]刘娜,李锐.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2).

[3]卫菊红.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1,(8):26-28.

[4]诺达咨询.物联网RFID技术在国内外的行业应用[EB/OL],2010-04-14

第5篇

1.虽然都很清楚目前中国冷链体系落后、冷链不完善造成每年生鲜食品、蔬果等方面巨大的社会损失,但具体到本企业,如果打算投资,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方式如何?不确定。是否能收回投资?不确定。未来的投资风险有多大?仍然不确定。

2.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还不清晰。企业在整体社会供应链中如何定位?上、下游现况及发展趋势如何?本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的优劣势、机会与风险如何?如何与上、下游衔接?这些问题还没有考虑清楚,大企业是从头到尾每样都想自己做,小企业不知道该如何做。

3.体系建成后如何经营与运作,是每个企业正在头痛的问题。

4.政府考虑的是整体社会的食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赚钱、赚多少钱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5.对冷链物流的迷茫会导致部分企业的短期行为。部分政府关系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将冷链物流政策扶持的土地变相转成农业地产项目或冷链物流地产项目,将投资转化为投机,不是从冷链物流的经营中获取利润,而是借用项目获取低价土地或政府扶持资金,通过土地升值与地产转让获取收益。这种短期行为会造成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中,主观上一味追求低成本,形成人为的劣质工程及短寿命工程,实际上对整个社会造成资源浪费。

6.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在关键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选择方面大多采取保守做法,较先进的技术与统筹方案在项目的实际执行中并不能被普遍采用。

国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各种调研数据表明,国内的冷链物流体系与发达国家甚至我国港澳台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估算应在15~20年以上。近几年,许多专家学者也分别从食品药品的冷链体系保障情况、冷藏车的配置情况、人均冷库面积、人均冷冻冷藏品的消费趋势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我国冷链物流现况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借鉴这些数据,同时参考北京、深圳及中原(郑州、武汉)等地正在进行的冷链物流体系的建造性情况,对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现况进行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对”与“错”、“是”与“非”等观念上的认知还没有普及到位,还需进一步提升观念。比如:空调食品、药品能在常温环境中存储及运输吗?封闭式低温月台建设是否有必要?冷冻库等于“冰库”吗?冷链物流建设就是冷库建设吗?货架存储方式与地面堆叠存储方式哪种更适用?冷库建设方式哪种算是先进的,哪种算是落后的?等等。许多问题处在“对”与“错”、“是”与“非”的思想不一致的阶段。思想到位,行动才能到位,否则,现有的思想可能导致错误的行动。

2.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未意识到“断链”也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是一个企业做到位就“到位”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企业均做到位,才能总体到位,才能不“断链”。也就是说,需要整个社会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均能发现自身不“到位”之处,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予以改正,才能使整个链条做“到位”。

3.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的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虽然在国内,众多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可提供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但为防范建造风险,许多在建的冷库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技术与设备,新型冷链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普及速度较慢。

4.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未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缺乏自身建设的原动力,整体社会冷链供应链“断链”的情况将还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存在。

5.由于企业在冷链体系建设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食品、药品的全程冷链追溯体系很难在短时期内完全建立起来。

冷链物流应用的主要技术与设备

一、冷链物流中心

1 主要建筑结构形式

(1)土建式冷库。目前国内在建的数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冷库,基本采用的都是土建式冷库,其建筑一般是多楼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内部再用PU夹芯冷库板组装冷库,或使用PU喷涂四周的方式建造。这种使用PU喷涂的建设方式在国内已使用了40年以上。

(2)装配式冷库。前几年,装配式冷库在国内一般用于小型拼装冷库,近几年随着钢结构在许多大型建筑中广泛使用,大型的钢结构装配式冷库也在陆续建设。大型钢结构冷库柱网跨度大、柱子较小、施工周期短,更适合内部物流设备设施的规划,如货架布局、码头设备规划、内部叉车物流动线规划等。

(3)库架合一结构。随着货架系统在物流中心的广泛使用,国外一些大量存储的自动仓储冷库、多层高位货架冷库在20~30年前已大量采用库架合一结构进行建设。同时,在非货架区域配合采用PU夹芯库板拼装在钢结构外侧的施工方式,整体建成室外型冷库。目前在国内,由于其施工水平、工程细节及精准程度要求较高,在冷库建设方面此种结构方式建造较少。库架合一结构由于物流中心内部没有柱网,可以达到单位面积存量最大化及物流动线最顺畅化。

2 制冷系统

(1)制冷系统在冷链物流的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冷媒的选择方面,国内主要使的是氨系列或氟系列的冷媒。另外,在较高温层,如12摄氏度作业区,还可规划使用二次冷媒,如冰水或乙二醇。

(2)制冷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设备依统筹设计组装、安装而来。一般可区分为:制冷主机(主要包括:机头、压力容器、油分离器、阀件等)、制冷风机(由不同的布局方式及数量、除霜设计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配置,比如:电热除霜、水除霜、热气除霜)、控制系统(由一系列的阀件、感应装置、自控装置及控制软件等组成)、管路与阀件系统(一般依设计配置)。

(3)与制冷系统配套的还有压力平衡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记录装置、电器设备等。

3 存储及相关设备

(1)与常温物流中心相同,冷链物流中心内部存储同样需要各型货架或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KS)。在国外,食品类商品不允许直接堆叠在地面,必须使用塑料托盘,使用货架存储。各型货架,从自动仓库使用的20多米的高位货架,到拆零拣货使用的流力架,在冷链物流中心均有大量使用。与常温货架不同的是,低温库内使用的货架对钢材的材质、荷重、货架的跨度设计均有特殊要求。

(2)为配合存储,满足生鲜食品的特殊要求,冷链物流中心的仓储库内会配置臭氧发生器、加湿

器、新风机、二氧化碳发生器、其他特殊气体发生器等配套设备。

4 冷库用专业门组及库板工程

(1)各型门组在冷链物流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冷链物流中心的能耗影响较大。比如:冷冻库使用的电动平移门、封闭式低温月台区使用的滑升门、人员进出门等,都需要足够的保温性能与气密性。此类门组属于低温专业用门。

(2)与门组配套的各型防撞杆。

(3)冷冻、冷藏库建设使用的聚胺脂库板也是冷链物流建设的关键材料。

5 冷链物流月台设备设施

主要包括:月台各型门罩或门封、月台调节板(电动、手动)、月台防撞设施、月台车辆尾门机坑。

o搬运设备

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搬运设备主要有各型叉车,如高位货架库内的前移式叉车、步行式叉车、电动托盘车、油压托盘车,以及自动仓库内的堆垛机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搬运设备需是耐低温的专用型设备。

与自动仓库及物流动线配合的皮带式或滚轮式的流水线也属于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搬运设备。

7 物流容器

冷链物流的目标商品一般是食品类和药品类商品,托盘一般需要使用塑料托盘。

除塑料托盘外,冷链物流容器还有:蓄冷箱、物流箱、笼车、物流筐、台车以及与商品特性需求配合的物流容器。

8 分拣设备

包括自动分拣机、DPS电子标签拣货系统、RF拣选系统、自动台车等,常温物流中心使用的设备在低温中心同样需要使用,对这些设备同样有低温环境的适用性方面的要求。

除了上述硬件设备、设施外,同常温物流中心一样,还需要物流管理软件,如WMS(仓储管理系统)等。

二、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包括中央厨房)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是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考虑全程冷链物流时,通常也会将生鲜食品加工中心一并纳入考虑范围。如:肉类加工中心(包括猪肉、牛羊肉、禽肉类)、水产品加工中心、蔬果净配菜类加工中心、乳制品及冰品类加工中心、烘焙类产品加工中心(如面包厂等)、连锁餐饮行业的中央厨房等。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在建造技术与设备使用方面,除包括前述冷链物流中心的全部设备外,还有食品加工类设备及食品包装类设备、清洗类设备、灭菌消毒类设备、洁净类设备等等。

此外,运输作为全程冷链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各类型冷藏车的使用。冷藏车除保温车箱外,一般会配置制冷系统、温度追踪记录系统、GPS定位系统等等。目前国内冷链技术水平分析

冷链技术水平体现到实物上表现为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建造水平、冷藏运输体系的完善水平、冷链全程温控的保证水平上。事实上,大多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与技术在国内均能找到,但国内总体冷链技术水平还是较国外落后一、二十年以上。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规划设计能力落后

国内设计单位一般不重视流程设计与数据分析,在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建筑、结构、制冷系统等方面。冷链物流中心使用单位本身没有规划设计及建筑、设备设施的施工经验,无法将需求具体化并转化为平面布局需求并以图纸形式提出。设计单位在没有客户的具体要求下进行设计,很难采用新的建造技术。同时,大多数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就是冷库建设”的观念上,因此目前国内许多在建的大型冷链物流中心采用的建造技术还是20年以前的水平。

2 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

现代冷链物流中心需求的许多设备、设施是符合现代冷链物流的特点的。这些设备、设施分别由不同的生产厂家提供,许多是需要与建筑进行结合的。国内许多设计单位对此类设备不熟悉,无法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中体现出这些设备的预留机坑、预埋件、建筑与设备结合节点的方案,同时,国内的施工单位在此方面的安装及施工经验不足,导致一些按现代物流特点建造的冷链物流中心“有形无神”,原因就在于各项设备设施不能很好地统筹在一起,衔接部分的细部施工节点做得不到位。

3 观念落后

这里指冷链物流技术使用方面的观念比较落后。下面以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冷库吨位的计算

目前常用的计算冷库吨位的公式为:

冷库吨位=冷藏间的容积×容积利用系数×食品的单位重量

其中:容积的利用系数与食品的单位重量还有一个对比表可查。

虽然这个公式是以前延续来的,但它符合现代物流的特点吗?

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个公式是建立在“所有食品采用地面堆叠的方式存储”这个假设前提下进行估算的,并没有考虑物流特性。实际在现代冷链物流中心,若规划的是货架存储,存储板位数是能精确计算的,冷库的实际吨位也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需要“冷藏间的容积、容积利用系数”这些看似科学实际并不准确的公式来进行计算了。即使是使用地面堆叠方式存储,若在规划设计时将存放板位、存放型式、通道位置等细部布局设计出来,较精确的存量才能被计算出来。在此以北京一家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的一个冷库做实际对比:

依公式计算冷库吨位=40×66×8.6×0.6×0.3=4086吨

而实际库内使用四层高重型货架,依布局可存放板位为3155托盘,每托盘商品体积是1.92立方米,重量为600kg,实际冷库的吨位是3155×600=1893吨。

这个计算结果直接影响到进、出货量的计算,进而影响到冷库制冷系统的负荷计算、制冷系统机组配置的大小、风机配置的数量。因为不做细部的数据分析与精确的规划设计,每年会造成多少浪费?

(2)连接件

每当笔者在设计方案中提出使用不锈钢做连接件及悬吊件时,开始都会遭到企业一致的反对,理由是:不锈钢是金属,属于有热传导,不利于断热,使用尼龙螺栓可断热。目前国内一般大型装配式冷库的连接件使用的就是尼龙螺栓,悬吊件一般用铝合金并做断热处理。但不锈钢在国外却普遍使用,原因在于:尼龙虽然不导热,但长期在低温环境中会脆化,5~6年后连接件失效,除了带来风险,冷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降低;而不锈钢的热传导系数极低,不会产生此类风险,所以在材料使用方面应综合权衡尼龙螺栓+铝合金悬吊件与不锈钢螺栓+不锈钢悬吊件的利弊。其他材料方面的使用也存在类似情况。

冷链发展趁势及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需求

目前,整个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企业自身冷链及冷链物流体系的落后,未来几年,我国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将波及从农产品的产地至大城市的餐桌的整个供应链体系,届时与冷链建设相关的产业也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笔者对冷链建设相关的设备、材料、技术的需求预测如下:

1.大型单层钢结构装配式冷库将越来越多地被用户接受,并投入到建设中。冷链物流中心的业主会开始关心物流作业效率,改变过去一味地只考虑存储能力的思维方式。

2.对制冷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制冷系统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

3.聚氨脂冷库板的使用量将越来越大。在冷库建设中,聚氨脂冷库板的装配建造方式将取代聚氨脂直接发泡建造方式。

4.耐低温钢材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新的建造方式及设计方案,从货架到钢结构均对钢材材质提出了要求。

5.低温门组、封闭式月台设备如:门罩门封、调节板、滑升门等、冷链物流中心专业设备需求量将加大。

6.能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其他物流设备,如叉车类、货架类、传送带类、自动化设备及IT设备的需求量会加大。

第6篇

穿梭车货架系统的特点

穿梭车货架系统是指在货架特定的导轨上行的前后穿梭的小车即穿梭车,车体或台面可上升或下降,提升与下降托盘货物,将托盘货物依次归位的一种系统。小车由无线电遥控,车载电池提供续航能力,主要依靠四个轮子前后行走。

判断穿梭车的优劣主要看其功能、尺寸、行走提升速度、承载能力和电池续航能力。目前市场上的穿梭车主要分为进口车型和国产车型两类。进口穿梭车在国外已经推广了20多年,整体设计比较成熟,硬件故障率低,在软件方面,可通过实时输入的程序调整穿梭车的作,来达到更多人性化的功能。而国产穿梭车多是根据国外的经验自主研发,硬件及软件的开发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巾。

穿梭车主要功能包括:

1 单个托盘存取;

2 自动托盘存取;

3 指定数量托盘存取;

4 货物清点、整理、换边;

5 货物先进先出、先进后出;

6 低电量提示保护-自动回到起点;

7 快速充电。

穿梭车货架系统的特点在于:

1 货架的结构合理、稳定;

2 货架可设计的深度大且存放密集;

3 在同等条件下,叉车类型的选择多;

4 可选功能多,操作简便;

5 穿梭车对于货物的单元化包装有一定要求;

6 现阶段穿梭车成本较高、标准不一。

几类货架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仓储系统中常用的货架类型主要有:横梁式货架、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驶入式货架、后推式货架、重力式货架、穿梭车货架等。

(一)横梁式货架

横梁式货架是物流仓储中最简单的货架系统。叉车可以随意存取系统中任何一个托盘货物。此类货架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低,且具有可捌性和适应性。但由于叉车巷道较多,存储密度低,只可利用30%~35%的仓库空间。

(二)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

窄巷式货架、双深度货架都属于横梁式货架的改进型,需要通过特殊类型的叉车来存取货物,高度及深度方向的利用率要高于磺梁式货架,但其成本略高于横梁式货架,空间利用率45%~60%。

(三)驶入式货架

驶入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低。货物存取先进后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少的货物。叉车需驶入货架巷道内操作,货架深度一般不大于10个托盘深度,所以存取货物效率低。空间利用率60%~75%。

(四)后推式货架

后推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较高。货物存取先进后出,适合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叉车在货架外操作,通过推送小车完成存取作业。货架的设计深度一般最大5个托盘深。存取效率比驶入式货架高。空间利用率60%。

(五)重力式货架

重力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高。货物存取先进先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但对于托盘的底面有一定的要求。空间利用率80%。

(六)穿梭车货架

穿梭车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货架系统,投资成本较高。货物先进先出或先进后出,适合存放批量大、品项多的货物。但对于托盘的底面有一定的要求。空间利用率80%。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货架系统造价低廉,但空间的利用率低,货物的周转效率不高。而较先进的货架系统的空间利用率虽有大大提升,相应成本也有所提高。与其他类型货架系统相比,穿梭车货架系统在仓库空间的利用率、货物的存取效率及货架投资成本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货架系统的选择方面,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包括存储物品的特点、物流要求等来选择适合的仓储解决方案。

穿梭车货架系统的具体应用

穿梭车货架系统依靠穿梭车在货架轨道中可自行堆栈的特性,托盘货物的深度设计可以尽可能多,并且每个单元中可存放不同品项的货物。存放的货物可根据不同的品类、不同的批次,实现大批量的有序存储,方便仓库管理。(参见图1)

穿梭车货架系统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仓库的长宽尺寸,顺着物流动线的方向布置。利用穿梭车货架系统的深度优势,设计为一端入货,另一端出货,即货物先进先出。从而货物在出库时,可以大幅度减少叉车的行驶距离,进一步提高货物出入库的效率。(参见图2)

综合考虑穿梭车货架系统的特点及功能,其对于仓储容量要求大、货物批量与品种数量(SKU)较多及出入库效率高的仓储需求有相对较明显的优势,所以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冷链仓储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医药、烟草等行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的原料仓库都有很强的适用性。

现阶段,自动化仓库已成为现代仓储的发展热点,自动化立库纷纷“拔地而起”。穿梭车如果只是配合叉车来完成存取作业,只是一个半自动化的物流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相应的人员配置也没有太大的减少。穿梭车应用到自动化仓储系统(AS/RS)的案例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利用穿梭车本身的配置与堆垛机相互通信,配合仓库管理系统,构成了穿梭车立库(参见图3)。该方案既可以减少传统自动化仓库中堆垛机及巷道的数量,又可以更大地利用高度和深度的空间,从而增加仓库利用率,降低系统投资成本。

从以上方案的对比不难看出,在相同的仓库内,采用穿梭车立库方案能存放的托盘数量要比双深度的立库方案高11%。双深的立体库方案需要多配置2台堆垛机,相同价格可以配置8台穿梭车,而穿梭车立库的方案只需要配置6台穿梭车。另外,穿梭车先进先出的出货顺序,也可以配置为相邻两台堆垛机配合存取货物,使货物的流转更灵活。在一台堆垛机维护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穿梭车从另一端对货物进行存取操作,应急能力更强。因此,在出入库量满足的情况下,选择穿梭车立库的方案,可以提高库容,降低投资成本。这种方案非常适用于建库成本较高的冷链仓储行业,并能大大提高后期的仓储收益。

目前,上海鼎虎已经在食品冷链、快消品等行业成功实施了多个穿梭车货架系统的项目。以下是上海鼎虎为某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客户规划的穿梭车货架方案。

客户对于仓库的需求有:

1 要求存放的货物品种(种类)较多;

2 进出库批量非常大;

3 要求尽可能利用仓库空间,并确保物流动线作顺畅。

上海鼎虎在大量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和货物的特点后,对该仓库进行设计规划,确定在仓库中主要布置可密集存储的穿梭车货架系统。这种货架系统既克服了传统的横梁托盘货架空间利用率低的缺点,与驶入式货架相比,又克服了安全性差、出货效率低的缺点,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随后上海鼎虎根据快速消费品集中生产、分散消费、多品种、大批量、快速响应、先进先出的特殊性,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参见图4)。最终该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食品物流;追溯系统;冷链  

  

  

1 引言  

低温冷冻品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由于对物流及时性、恒温性和多样性的高质量要求,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冷链的各个环节损耗严重。在物流中,这种食品资源的巨大损耗又是非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加之,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多品种,少数量”的消费模式的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尤其是追溯技术的兴起,为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无论是在储存、搬运、销售或是配送阶段,实现实时物流跟踪,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当前食品冷链有效解决物流追溯问题的关键。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golan e等(2002)通过对美国生鲜农产品、谷类和油菜以及牛肉制品的调查研究发现,三者经食品供应链跟踪后,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大多数要求召回的食品和农产品都被公布在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服务的官方网站上,以便消费者根据食品包装的标识信息来判定有问题的食品和农产品。有些企业则通过使用先进的rss条码系统和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更为具体地揭示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如每种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一旦某种产品出现问题,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欧洲,欧盟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对牛肉、蔬菜等食品追踪的研究。通过采用条码、gln可以对食品冷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和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以实现食品跟踪与追溯。  

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及发展对策,如曹锋杰(2003)、刘宏伟(2004)等。在物流信息方面,张建华等(2005)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rfid技术,给出了基于rfid的现代食品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总体结构、子系统设计方法,并结合gis和gps等无线通讯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型。  

3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技术  

3.1 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物流信息技术,为冷链物流追溯提供了可行性。一维条码系统一般包括编码技术、光传感技术、条码印刷技术和计算机识别应用技术。一维条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能够准确地将信息识别、编译、最终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其特点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大大提高,制作相对简单,与之配套使用的阅读器、打印和印刷设备也相对成熟。在冷链各环节中,针对不同食品,可采用不干胶、pvc条码绑带标签或防盗扣等标签,实现流通阶段个体识别,仓储时采用手持条码读取设备辅助作业;在超市pos则进一步发挥了条码标签的作用,特殊条码标签在售出后可回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因此,一维条码技术是开发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中最为经济实用的技术。但是,一维技术的信息容量较小,码制占据的面积较大,低温、潮湿、多霜等复杂环境对标签要求较高,追溯信息标识到追溯单元上的自动化成本较高,同时受识别设备的影响,其实时性也不是很强。  

二维条码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来源广泛、加密程度高等特点,随着成本的降低,将更好的弥补一维技术的不足。近年来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内置的解码软件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使用基于二维码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通过手机实时读取冷藏食品二维标签的信息,获取各环节追溯信息,在预置二维条码软件的手机普及的不久将来,将会非常有效的解决条码识读设备携带不便、信息量小、时效性差等冷链物流追溯问题。  

3.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发射机(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传输以读取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使用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通信,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效率,对食品有效地进行标识,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从而达到追溯的要求。以商品猪肉供应链为例,为了实现全程的跟踪和监控,追溯体系需要在商品猪肉供应链的各关键节点——生猪养殖场、市境道口、屠宰场、批发市场——设置控制点,使用rfid标签记录追溯所需的信息。  

3.3 数据库技术  

良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库,物流追溯实现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数字化,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必须借助信息数据库。要实现食品冷链质量的可追溯,从食品的源头信息获取到最终交付顾客手中的信息存储,建立数据库是重要的支撑。在食品冷链物流追  

溯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建立e2r模型,来实现对物流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结合标签技术,与厂家数据中心相连的pc端上的小标签初始化装置读取小标签的uid号,从厂家中心数据库获取相关产品信息及pid号并写入,绑定信息传入厂家中心数据库,每一环节信息写入后,终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标签信息进行冷链物流全过程跟踪了。 

4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设计 

4.1 系统模型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食品的可追溯总体技术路线遵循着“供应——生产——销售——消费者”这样一条完整供应链,整个供应链过程需要实现低温环境。以肉制品为例,在原材料采购的源头,通过装有电子标签的耳标,建立每一头牲畜的养殖档案,通过标签阅读器将数据汇总至中心数据库;在屠宰场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并将各种数据传送至中央服务器;在加工分割肉工作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便携式条码标签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溯系统,以此详细记录分割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种数据并汇总到中央服务器;最后在无线网络可通过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以此建立牲畜养殖及肉制品生产、销售全套管理系统。 

 

4.2 功能及流程设计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是对各类食品物流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更新和维护,最终方便各节点、消费者、监管部门进行追溯查询。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查询系统、标签管理、车辆定位、安全检测等。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食品冷链中各节点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详细记录食品的进货和出货以及中间加工过程的信息,并严格实行食品的批号管理,追溯系统必须记录食品从生产基地(或农户)发货直到消费者收货为止的整个过程的产品批号,以此保证整个物流过程可追溯的连续性。 

具体的物流和信息流程可以设计为:利用rfid数据采集技术,将食品产地信息、车辆信息、食品信息等信息写入rfid标签,获取初始信息,然后rfid阅读器部署在生产、加工食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食品的车辆、收费站、港口、码头、仓库、货场等不同站点,阅读器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无线扫描途经的rfid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信息通过信息通道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启用gis,一方面将各类信息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食品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可以通过gps/gsm远程控制执行指令到载有gps/gsm接收器的车辆,通知司机调整行动计划,同时改变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号量值,监控中心通过机站检测到该增量信号时发出警报,在电子地图上突出运输车辆的方位以及运输物品信息。在终端消费者层面,为了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保鲜食品的生产模式,以及保鲜食品的质量,可以开发集成免费电话、短信、互联网网络、手机二维条码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能确保保鲜食品厂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提高消费者对厂家的信赖。 

4.3 开发建议 

4.3.1 系统中标签形式的选择 

在生产阶段,电子标签上主要记录生产养殖的相关信息,如养殖场编号、运出时间、运送批次等,而且这些信息要和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相联系,以便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信息。在各个生产企业都设置rfid读写设备,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写入。在加工环节,采用的电子标签内含有食品在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和加工环节中添加的信息,如加工企业编号、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这些信息和企业当地数据库相关联,便于食品管理中心查询。加工企业和食品进口企业都配备rfid读写设备。在运输环节,集装箱运输采用的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包括集装箱内食品信息、食品温度信息、车辆置信息、运送车辆信息和运送时间等。这些信息和物流企业本地数据库相关联。在仓储环节,可以主要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条码标签,结合关联数据库,标签内关联原来食品信息,并且记录安装时间和批次。仓库内部在叉车或者工作人员身上佩带rfid电子标签,内有员工或叉车的id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得仓储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在食品配送和销售环节,配送车辆实现gps定位,相关食品的标签亦可以条码标签为主,在一些重要食品上加贴电子标签,而在一些廉价的食品上则采用条码,两者信息相互关联,以方便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及时识读。 

4.3.2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各节点独立的信息系统运行。统一各节点数据格式、建立共同的单证标准、开发兼容的数据库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这样为各方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行性。建立各方参与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消费者权益。数据共享的结果是,消费者可以通过此系统,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包括产地环境,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并可以追溯食品的质量问题;食品管理者、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获取有关食品生产、质量及食品运输状态的信息(如食品品种、数量、食品在途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食品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政府监管部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证最终使优质安全食品经透明的供应链达到消费终端,优质优价,让从事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获利,促进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8篇

据统计,美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高达90%以上,同时也拥有大量实力强劲的冷库企业。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较完善的体系,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或许美国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从采收、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均处于适宜的低温条件下,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原料品质和耐藏性,保证保险贮运工具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处理工艺水平高、包装条件优和清洁卫生好,保证现代化管理和快速作业,最终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美国冷链物流行业的现状与特点

运输网络健全

冷链物流对温度和时间都是有特殊要求的,而美国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是美国冷链物流发达的重要原因。由于汽车产业在美国的发展相当早,美国许多城市的发展都提前考虑到了将城市和住宅区搭配道路网络的设计。美国很早便设计并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其中主要是洲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依靠这些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美国国内冷链运输主要由集装箱卡车来完成,1OOOkm以内24小时可以送达。除了公路,美国还建造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网络,用以在48个州之间运载货物。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也是基于考虑铁路网络的优势。美国与运输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约占经济总量的3%,吸纳了国内1/8的就业。

职责分工明细

美国的冷链分工非常清楚,运输方只负责确定运输卡车与司机,仓储方只负责对确定时间在卸货码头出现的卡车进行卸货,卡车出租公司只负责提供卡车,维修公司只负责根据求救电话进行抢修。整个链条最忙碌的环节就是客户,客户需要确定以上几家公司,客户作为中间人完成整个冷链业务上的建设。由于分工不同,各个分工的专业性较强、职责较明确,这样整个冷链运行起来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的可操作性。

技术与资源优化配置程度高

美国的冷链物流公司都装有先进的安全控制及自动化喷淋系统,装有可视屏(电脑终端)的叉车,配备有涉温区域广的冷藏集装箱,与仓库进货口实现无缝对接。通过采用高端牵引车及冷藏箱、GPRS系统、进口车载温控仪、POS机等一批高端的冷藏运输设备,为客户提供全程可控的冷链服务。通过先进的设备组合及人员调配,可以实现GPRS远程温度监控,对各冷藏车的位置和车箱温度实施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车内货物按时、保质地送达客户;还可充分发挥现有的冷藏车和冷库等资源,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冷链物流服务。例如,CR -England Logistics公司为每个车辆配备全球定位系统、网络跟踪设备和网络账单功能,可以按照客人指定的准确时间送抵,为食品公司规避了因不能按时送递货物而承担的赔偿风险。

美国冷藏公司USCS已建立起完善的仓库、运输及资讯系统,不仅能加强日常运作,还可为顾客提供节约成本的服务。

RFID(射频识别)技术广泛运用

美国很早就将非接触式自动识别射频技术引入到冷链物流中,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数据存储量大、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在30 - lOOm内远距离读写。通过RFID标签,可以监控到一个集装箱内不同包装单位的不同温度,可连续记录温度变化的数据和相应的时间记录,可以准确掌握冷链管理中最重要的运输途中的温度变化。RFID还可扩展为由企业或者联盟建立覆盖全冷链流程的冷链检测中心平台。利用RFID技术的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利用实时监控可以确定流通产品环境温度是否超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创造了条件。

将RFID温度监测器放人物品包装或货箱中,监控器按照系统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记录测量到的温度并定时写入RFID标签的芯片中。当RFID标签接收到读写器信号时,将温度数据传送给安装在仓库、配送中心等各节点的读写器,各个温度监测点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数据中心存储和处理,最终汇总至中心数据平台,实现高效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

加工包装环节实行高资质检验

据了解,美国最大的综合冷链运输服务商之一Able Freight在仓库现场有美国海关授权进行进出口货物的安检设备,以及FDA专员对货物进行现场检查的工作岗,双重保险以确保保鲜食品的安全。对食品的检验检疫放在物流配送企业来做,是美国冷链物流的一个特色,但不是全部运输出口食品都放在该企业,每个类似企业都有擅长检验检疫的种类,根据这些特长申请到某些种类食品的检验权,在该类物流配送中心检验过后的食品,可以“免检”出关。而对于出口,政府则在该企业安排了FDA监测点,不定期监控分析。这样的设计,不仅减少了海关的工作量,而且能够避免食品在海关排队检测中的变质,同时增加了食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效益。

我国与美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差距

冷链运输率

美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高达90%以上,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成熟。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对于农产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冷链的完整系统,致使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kg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服务模式

美国的冷链物流已从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向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改进价值链的解决方案,与客户结成风险、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尤其是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

运输设备

美国冷链物流非常现代化,设备运用非常先进,各环节基本实现了无缝衔接。与之相比,我国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不高。公路货运车辆只有约30%是密封式或厢式设计,其余大多是敞篷式设计,而有制冷机及具备保温的冷藏车辆数量更少。铁路冷藏运输设备大多是冷冻产品运输车厢,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管理体系

美国农产品流通中,负责质量安全管理的有美国农业部(USDA),生产环境的监管有美国环保署( EPA),消费环节的监管有FDA;美国农产品生产中,国家有生产环境标准EPA,各州都有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FDA,出代价。中国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有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大多是标准,只具有指导性,不具有强一些冷链物流商受利益驱使,不关标准,致使冷链终端产品质量障。除此之外,大多数农产品的道都没有严格的冷链控制要求80%的生鲜农产品在运输中没有控,超过60%的零售商在接收到不进行温度测量,各环节冷链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

第9篇

关键词:GPS技术;冷链物流运输;应用;分析

冷链物流运输工作的整个流程不仅工序多,而且信息流通不畅,这就使得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不够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运输的速度与质量。所以,GPS技术的应用使得冷链物流运输能够及时掌握运输链中产品数量、运输位置、运输途中物品存放的温度等,通过GPS技术监控运输的中需要提货或者补货的信息,实现动态监控,加强对冷链物流运输的管理。

一、冷链物流运输中应用GPS技术的重要性

(一)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GPS技术运用现代技术发挥分组交换技术的强大作用,实现了用户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与此同时每一个无线信道又可以实现被多个用户共享,提高了资源的有效性。GPS技术本身具有超过60kbps的运行速度,GPS技术提供分组、发送、接收等功能实现用户全天候在线。在计费方面,GPS技术是按流量和时间计费,这就使得用户所花费的流量费用大大降低,降低了服务成本,GPS技术通过信息的时时传递,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技术管理水平。

(二)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经济效益

GPS技术可以实现永远在线,相比较于其他导运设备GPS技术却是费用相对较低的最优选择,这是因为GPS技术通过通信流量计费,在没有通讯内容时是不计入收付费标准的。到目前为止,GPS技术最高的传输速度为55.6Kbps,在理想的状态下可以达到100Kbps,在具体工作时GPS技术可以每5秒钟对运输车辆进行一次扫描,实现循环式信息采集,这样的工作效率一个月的消费还不到10元,因此, GPS技术受到广泛欢迎。

(三)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管理效率

冷链物流运输业不断得到发展,这就对其工作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GPS技术被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以来,工作人员的素质、行业规范不断得到提高,管理理论也得到创新,管理技术得到提高。

二、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设计内容

(一)GPS技术的控制平台

GPS技术的信息系统采用web Service管理平台将管理信息向外发送,web Service管理平台将被设置为基础模块,从最基础的信息到复杂多样的商务处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这样一来其他程序或者操作系统就可以借用此平台实现任务部署。另外web Service管理平台还有另外一种服务构造,也即是应用时时集成服务。这种服务相当于技术指导,描述网络服务的全部功能,并将这些服务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在应用时执行功能将协作请求与服务协作者进行转化,进而反馈调用信息留作备用。

(二)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

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由八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数据库集成、GPS传送系统、GPS系统系统、Web服务器、GIS控制台、温度控制服务器、总调度、决策中心等。这个集成平台可以将检测、控制、管理、指挥、警报、定位等功能融合在一起,提供强大的监控网,实现信息共享。其中传输服务功能能够利用通讯平台的信息为监控提供数据交换,并兼容监控台的登陆、下线、注销等功能。 GP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支持的监控中心可以超过250路,客户监控终端可以通过DDN、ISDN等电话线或者无线服务访问监控中心。

(三)GPS技术的数据结构设计

GPS技术的数据结构设计包括RFID数据设计,用来储存冷藏货物相关信息,数据库设计,主要用来储存冷藏货物在运输时产生的相关信息。RFID数据设计的数据项目主要包括:运输货物的编号、货物存放位置、货物运输类型、运达地、运出地、买卖双方物主信息、货物到达最终时间期限、取货人的信息、货物重量以及体积、货物运输时的温度以及湿度、货物的存储期限、货物目前所在仓库,仓库信息等。数据库设计包括:运输车辆的相关信息,例如,车牌号、车型、颜色、数量、运输时间、差旅费、维护耗时、车辆将精确位置、司机等。

三、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一)运输车辆时时跟踪

运输车辆是冷链物流运输的主要载体,使用GPS技术可以对运输车辆进行时时跟踪,通过GPS定位显示车辆的位置、速度、车辆所处道路、最近冷库等信息,这使得车辆在运输时的运行信息更加直观,方便控制台实施监控。

(二)控制台运行监控

控制台在实施监控时可以多个窗口,多个屏幕同时进行监控,对车辆的运行情况实现多维度监控。当车辆到达一个地方后,控制台能够准确获得车辆位置以及运输货物的相关信息,为运输车辆提供运输里程信息,及时分析车辆时速是否符合标准等,保证运输车辆在指定时间到达运输地点。当运输车辆出现意外,监控台可以及时获取车辆的位置、状况,并为司机的行动做相关指导,及时做出判断与决策,降低事故损失。

(三)运输信息查询

应用GPS技术可以直接获取运输车辆所在地理位置以及运输路线、运行时间、运输里程等,运输车辆上的GPS装置可以将运输车辆的反馈信息自动传送至监控中心,并将运输车辆在运行时所产生的数据与预计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当数值超过一定范围时及时提醒司机,发出报警信号,为司机下一步要进行事项提供行动方案,减少人员、车辆、货物发生事故的几率。

(四)监控中心的指挥与调度

监控中心是冷链物流运输的总控制台,通过GPS技术提供的车辆运输情况信息对运输车辆实施动态指挥,通过多方面的调度提升运输车辆的实际运载率,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车辆的空驾率,避免运输成本浪费,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

(五)监控中心的运输线路规划

监控中心根据运输车辆所载货物的类型、运输时间的要求等通过GPS技术规划最佳运输路线,例如,运输最快路线、运输最简路线、经过路桥次数等。监控中心将路线设计好之后通过GPS技术所拥有的三维导航功能将运输路线传送给司机,为司机提供运输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时时跟踪、定位以及导航,还可以提高运输车辆的监控效率,为车辆提供最佳运输路线,保证货物及时到达,提高运输效率。另一方面GPS技术还可以为冷链物流运输管理提供方便,提高运输成本的使用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娜,李锐. 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11,03:82-83.

[2] 周磊. GPS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过程的应用[J]. 现代商业,2011,06:114-115.

[3] 徐耀群,倪超. 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述评[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38-43.

[4] 肖红.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

理,2014,11:6-7.

[5] 张辉,房亚群. 现代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2:25+2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