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金融技术创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金融技术创新

第1篇

    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作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自此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这是东湖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此将东湖高新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措施,并伴随着企 业从初生到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扶持,鼓励东湖高新区的自主创新发展。本文将基于对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的剖析,找出影响高新区自主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瓶颈。并通过对发达国家典型金融市场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该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金融支持策略。

    1 相关文献回顾

    早在1912年,着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提出货币、信贷和利息等金融变量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最核心的因素,而创新的实质在于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1]。此后众多经济学家开始从资本入手,关注金融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经济学家哈罗德与多马于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着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该模型虽然进一步解释了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对于资本内部各金融工具间相互组合关系对自主创新的影响,乃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2]。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对金融政策支持自主创新影响的重点集中在金融市场方面,该理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建立在金融市场繁荣发展基础之上的[3]。时代交叠模型最早由萨米尔森提出,旨在弥补货币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此后史密斯利用该理论证明了金融市场效率会直接影响到技术的选择,并对一国的均衡经济增长率带来了深远影响。此后随着上世纪中期美国硅谷的兴起,风险投资成为金融支持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使风险投资成为当今金融与自主创新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国内对金融支持自主创新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外金融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的比较研究;②金融支持自主创新工具选择及组合研究;③从财税角度通过政府公共政策来指导金融支持自主创新;④通过实证研究对金融支持自主创新进行模型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了金融支持自主创新的一般规律,为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目前国内研究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成熟金融市场的研究成果,而我国金融市场尚待完善,因而这些先进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实际金融运行还有待时日;②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对金融工具及其组合应用方面的微观研究,缺乏从宏观角度把握金融支持自主创新内在机理的研究。

    2 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与金融支持现状

    2.1 高新区内自主创新发展概况

    东湖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目前,高新区内拥有2 100多家高新企业、600多家研发机构,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其中烽火科技近年来接连提出了3项IP网络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长飞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光纤拉丝炉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海创电子、楚天激光开发的产品,在我国载人航天、“嫦娥一号”得到应用。高新区已经主导制定了5项国际标准、80项国家标准、110项行业标准,申请专利6 300多项,专利申请量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2009年,东湖高新区的总产值达到2 200多亿元,是1991年4.2亿元的500多倍[4]。

    2.2 高新区内金融支持初显成效

    截至2010年,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家,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89个高新区内名列前茅。这些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总额达到338.84亿元,形成资本市场有影响的“光谷板块”。自1997年东湖高新区首家上市公司人福医药上市起,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因其业绩的高成长性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十一五”期间,东湖高新区内又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上市。近期,东湖高新区又有华中数控、力源信息两家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至此区内企业上市地包括沪深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2.3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与金融支持矛盾突出

    截至2010年,东湖高新区累计登记企业2万多家,主要从事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与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但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40多家左右,有7 000多家企业的收入在千万元以下[5]。由于企业规模小、融资难、资金有限、研发投入不足,因此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研发产品和自主创新品牌,难以与国内外大企业竞争,发展举步维艰。融资困难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

    3 高新区自主创新金融约束的成因

    3.1 自主创新型企业自身特点约束

    根据库兹涅茨、杜因等[6]提出的创新生命周期理论,一个创新产品存在从诞生、成长、衰落到被突破性技术替代的过程。根据自主创新型企业这一特点,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自主创新型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状况的金融约束。在自主创新产品诞生阶段,研发阶段本身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面临着因实验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有资料表明,在自主创新产品初步生产阶段,一项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的成功率不到10%[7]。同时,在此阶段还要承担因技术转化所带来的生产风险与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在自主创新企业成长阶段,企业要面临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不仅需要将资金投入到产品本身,同样还需要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更多。而到了成熟阶段,企业面临的风险虽仅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此时企业面临的风险虽小,但因规模经济需要更多的资金,因此创新型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各个环节中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高新区内绝大部分企业是处于研发阶段的中小企业,其本身就要承担巨大的创新风险。因此,整个高新区都面临着严重的金融约束。

    3.2 自主创新型企业外部环境约束

    由于目前国内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银行贷款,而自主创新型企业往往具有规模小、发展时间较短、无形资产较多的特点。在面对银行贷款审批时,往往缺乏可以抵押的实物资产,这与金融机构贷款流程需要的未来还贷现金流的稳定性、未来风险的可预测性、可控性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企业创业成功,取得丰厚利润,金融贷款机构除了获取贷款本金和利息以外,再无其它激励机制;而一旦企业创业失败,金融贷款机构却要承受失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承担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高风险,却没有分享到企业自主创新的高收益。面对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等性,金融机构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导致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不高,企业面临融资难。目前国内对公司上市融资要求比较高,而自主创新型企业大都是新兴小规模企业,距离公司上市的标准差距很大,企业很难通过债券、股票等手段取得自主创新所需资金。而且企业融资仍然是以金融贷款为主,其它融资方式诸如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基金融资、风险投资、信用担保以及政府主导下的银企合作虽有发展,但作用十分有限。

    4 自主创新金融支持的国外比较

    4.1 日本自主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作为一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日本从德国引入了信用担保金融制度,并于1937年成立了东京信用保证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信用担保制度的正式诞生。截至1953年,日本全国已近建立了53个信用保障协会,出资设立了金融公库,强有力地支撑了全国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成为世界上信用担保体系最完善的国家[8]。亚洲开发银行担保课题专家伊恩?戴维斯称赞日本的信用担保制度是世界上体系最完善、对中小企业影响最深远的信用担保制度,其中信用保障协会的作用功不可没。在日本的信用担保体系中,政府导入也是其一大特色,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便是由日本政府全额出资的,它与分布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和5个市的共计52家担保协会有机结合,形成了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央政府出资并监管金融公库,地方政府出资并监管地方企业担保协会,两者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4.2 美国自主创新金融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目前,美国拥有4 0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每年为10 000多家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仅在硅谷,美国的风险投资家就为其注入了37亿美元资金。硅谷内的高科技企业成功率可达60%,而一般条件下高科技企业成功率仅为16%。在美国风险投资总额中,硅谷占43%,每年有近1 000家风险投资支持的高科技企业在硅谷创业。可以,说硅谷的成功就在于“园区平台+风险投资”[9]。风险投资起于英国,兴于美国,是一种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建企业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本的投资。从其运作方式来看,风险投资可以将风险家、创新成果和企业管理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的合作模式。与传统的银行贷款规避风险相反,风险投资偏好高风险项目,以追逐高风险后面所蕴藏的高利益为目的。因此在考核企业时,风司更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发团队的创业精神。因此对于自主创新型企业而言,通过风险投资进行融资无疑是最佳选择。另外美国通过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对新兴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和少量直接贷款,政府采购也向中小企业倾斜。

    4.3 欧盟自主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第2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 金融产业 协同发展 生命周期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活动包括研制或引进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采用新原料或原材料的新供给、建立新组织形式整个部分,也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便于获取潜在的利润。后人在其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加以扩展,认为创新活动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一种体制。20世纪80年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成知识经济的竞争,创新系统建设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带来了人类史无前例的大繁荣,社会财富以几何数量级递增。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而且研发周期较长,需要金融资本长期一贯的支持,因此寻求技术与资本的嫁接,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文章论述了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资本难题,并提出了依托金融创新破解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困境的举措。

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

(一)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创新型企业成长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的趋同效应,地缘边界逐渐被打破,世界经济形成了零距离效应,产品同质性竞争表现明显。技术创新型企业是指以当前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的先进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技术生产、技术创造、技术扩散和转移、技术应用为主要手段,对组织内外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追求知识经济和价值的新型智力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实施技术领先战略,主要集中精力进行生产和技术研发,开发有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的产品,满足大众需求获取商业价值。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创新型企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技术创新是高风险和高回报相对应的行为

创新活动是对原有的技术创新,是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改进或毁灭性的颠覆,其技术的有效应尚未得到市场的验证,是一种高风险行为。世界上很多先进技术虽然具备领先性,但由于缺少市场基础而夭折。早在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天才王安博士就发明了“磁蕊记忆体”,大大提高了电脑的贮存能力。1956年,他将磁蕊记忆体的专利权卖给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获利40万美元。这第一桶金并没有助其在电脑世界称霸,尽管后来王安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由于商业运作模式和市场发展战略的偏差,最终公司宣告破产。由此可见,技术创新行为要与商业市场的运作协同发展,才能避免高风险,获得高回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难题

(一)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高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理公司、租赁公司等,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银行提供科技贷款后,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在不同企业在发展阶段需要的资金问题,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对国民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由于其融资门槛高,对企业的条件和资质有明确的要求,很多技术创新型企业无法达到要求而被拒之门外。

(二)技术创新型企业与银行存在信息壁垒

很多技术创新型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其所从事的项目和技术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客观上,很多技术创新型企业出于技术竞争和商业信息保密的原因,大多不愿意主动披露商业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收集项目信息和技术的同时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很难及时掌握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再加上银行对现有的技术和项目的评估手段落后,在分析、识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自身的能力上存在欠缺。这种欠缺会诱使企业隐藏有关信贷决策的信息,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研究分析表明,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也并非越多越好。在假定金融机构理性判断技术和项目的情况下,会对项目和技术信息有正确的评价,但是当企业向金融机构披露较深层次的诸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波动等方面的信息时,金融机构却有可能对这些信息产生曲解,导致采取不放贷或者提早收回贷款的决策,使这些本应有利于企业申请贷款或至少不应对申请贷款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信息变为不利信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多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存在道德风险,造成银行对企业的监管难度加大,管理成本加大。由于以上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技术创新型企业存在信息壁垒,合作失之交臂。

(三)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及服务方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和规模与国外相比尚处于低级阶段,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服务方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理公司、租赁公司等机构是资本市场的主要渠道,其中银行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小金融机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国有大银行的挤压,出现支付问题,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誉。另外,多数中小金融机构尚没有形成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办理手续复杂,结算体系不完备,效率低下,风险程度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壁垒。而且,由于金融机构本身也受到国家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存在资本缩水的现象,造成企业效益不佳,金融衍生发展能力和企业资本参与能力弱化。另外,中小金融机构受国家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加上企业效益差、欠息严重等,造成经营效益下降,削弱了对企业进一步支持的力度。

金融创新与资本创新的整合策略

(一)基于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生命周期整合金融资本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如同人的成长历程,有其固有的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对资本的需求不同,资本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1.种子期也称创意期,是指技术人员对富有创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开发,形成整体的创业设计和规划。这一时期的活动是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活动,不能产生现金流量,其主要风险是技术风险,在此阶段技术成功率仅占5%,大多数项目和技术中途夭折。这一时期技术创新型企业往往不能从银行等机构获得贷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创业者的自有资本或合伙合资人的股本投入以及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的支持,其数量一般较小,几百万即可启动一个项目。投资周期一般为2-3年,一旦企业进入正常运转状态,风险投资即退出。

2.初创期也称孵化期,是科技创业人员具体实施创业项目,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一阶段是取得、整合、运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经济资源并创立企业的过程,对资金的需求极其急迫,资金需求数量大,投入密度强。这一时期的现金流来源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对上下游企业的商品贸易融资、企业资本金盈余,以及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政府基金、风险投资、租赁融资、票据融资、典当融资和股权的场外交易。资金需求数量比种子期要高,一般数千万以上。投资周期时间不等,一般为3-5年。

3.高速发展和成熟期。企业在这一时期已经有成型的、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培育了核心竞争力。随着企业市场的稳定发展,企业的扩张行为也逐渐开始,原有的资金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融入外部资金进入企业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可通过民间借贷、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政府基金、租赁融资、票据融资、典当融资和股权的场外交易等方式获得融资。这一时期对资本的需求数量较大,一般在千万以上,投资的领域涉及公司的各个业务层面。

总之,基于生命周期的角度,创新型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对资金的需求方式不同、数量不同,但是这些资金在不同层面上解决了企业的资本难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作为创新型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应该遵循投资规律,谨慎选择投资方式和投资时间,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本的效应,避免投资风险和融资风险,实现创新型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双赢。

(二)创新融资制度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当前,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亟需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仅凭借政府财政引导基金和财政补贴无法解决企业长期的资金需求问题。同时鉴于风险和收益对等的原则,那种维持金融资产低利率或负数利率及限制贷款发放的政府政策,往往不能刺激储蓄或阻止低效率投资。只有让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凭借自身实力进行技术创新和资本创新才能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金融市场应该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资本供应体制,建立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的金融网络,为企业提供造血功能和成长加速剂。近期提出的资本市场转移平台这一理念,是金融创新的具体体现,转移银行的负债,及时消除坏账和呆账,有利于银行轻装前行,把有限的资本应用在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和企业。同时经过资本转移,逐渐形成产业和企业金融资本转移梯度,形成整体优势和合力。同时,各个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体制,对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有效的资本支持。国内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历程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制度创新息息相关,资本因素成为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活跃的因子,激发出无处不在的能量。我国应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应用,疏通企业家技术创新的融资瓶颈,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三)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制约金融业发展的政策。由于多数创新型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资产有限,信用记录不健全,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我国应从宏观上整体把控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政府理应加大对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促进担保机构的良性发展。促使商业银行进行担保机构担保贷款,降低经营风险。完善担保体系,健全物权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担保行为,对担保运行等关键内容、担保公司的定位、准入、推出,行业标准、担保人员的资质以及担保实施方式、担保比例、担保倍数、损失理赔等制定统一的运作规范。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技术经济时代,技术与资本的耦合带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国家的繁荣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活动由此也涵盖了思想理论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等。创新作为一个综合系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技术创新系统与金融创新有效地融合,企业创新才能产生持续的竞争力。文章从技术和资本的角度,提出了金融创新和资本创新的整合与发展,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对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能够有所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小兰,赵弘.突破融资瓶颈—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与金融创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韩家义.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第3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生命周期多层次资本市场

本文将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细化高新技术产业的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和创业风险,同时通过综合分析上海地区金融支持体系的构成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各个阶段的具体投入和退出机制等,针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着天使投资部分缺失、风险投资不足的现状,在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市场失灵、系统失灵、制度失灵、人才失灵的状况下,政府的引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对比分析美国高科技产业的金融支撑体系后,给出相关建议。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的融资特征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的经济特性分析

1、生命周期性:一般来讲将产业发展过程分为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经济特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多阶段性更加的明显,具有更加突出的S型曲线。一方面是由于高新技术本身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所需投入的设备、资金和人力都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产品是一种全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巨大,增长迅速而且能有机会获取长期高额的利润。

2、成本骤变性:在成本的经济范畴内有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两个部分。由于高新技术的研发是多学科交差创新,直接导致科研投入金额激增,固定成本较传统工业经济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研发完成后,一般其复制或者重复再生产的成本非常低,而且能基本保持不变。

3、规模经济性:在代工专业化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性具有全球化的经济特性,信息的流动成本越来越低,一个信息几乎可以再同一时间在全球散播,各种壁垒正在逐步消除,全球商品化的实现成本较低。

4、速度经济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经济特性就是速度经济性,在当今社会,新技术本身的先发优势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掌握,陷入低利润的尴尬境地。此外,新的替代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产业化竞争非常激烈。

综合上述经济特性,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周期的多阶段性和成本骤变性,将直接导致其投融资需求的多样性,而规模经济性、速度经济性决定了金融支持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特征分析

在上述的分析基础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个的具有多阶段性的动态过程,是个连续完整的技术经济行为。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如下:

1、种子期的融资特征

种子期具有与市场失灵相对应的“内部融资”融资需求特征。种子期企业基本处于产品技术研发的中后期,一般已经取得实验室成果,还没有对技术成功实现产品化,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无法从市场取得产品收入。资金需求量较小,但投资风险很大。

2、创建期的融资特征

创建期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与风险资本(VC)的“风险性”的融资特征。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将步入“死亡谷”阶段,虽然技术风险已经能够有效的控制,但是市场风险急剧增加,资金的需求急速放大。由于还是存在巨大的风险,只有专业的风险资本从战略投资布局的角度会投资部分企业或者项目,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发挥融资功能。

3、成长期的融资特征

成长期具有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互动性”融资特征。在此阶段企业已经有自身的经营特征,如果能够有效的整合风险资金、商业银行资源、政府减税项目等各类资源,朝着资本市场的目标经营,将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或者促进作用,政府的资本市场制度性的设计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成熟期的融资特征

成熟阶段高科技企业具有与资本市场相对应的“市场化”融资特征。因此,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将对高科技企业的后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整体来看,资本和技术以及信息的市场化机制已经发挥作用,但是后续的资本市场监管将会显得更加重要。

二、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现状分析

(一)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现状分析

1、数额巨大的上海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2010年,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海财政在全市科技领域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基础科研建设、推动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成果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市财政共安排科学技术支出202.03亿元,是2004年的5.14倍,占比地方财政总支出也由2.8%增长到6.1%,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幅增加。

2、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局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够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国有商业银行更是这个市场的引领者。

3、功能不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主板(包括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场外交易等市场组成。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门槛还相对较高,新三板市场主要是北京中关村的非上市高科技股份公司服务的报价交易系统,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交易市场的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整个资本市场结构层次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4、体系不完整的上海创业投资市场

上海市创投机构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共有各类创投机构313家,管理资本总量以及单个机构平均管理资本量已增长至866.96亿元和2.77亿元,创投投资总额为58.41亿元,但是据对93家样本创投机构调研,2010年共投资158个项目,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投资占比为75.21%,种子期的投资严重缺失。

(二)上海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运行特征

1、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关系型融资体制与自主创新战略间的矛盾

高新技术产业除了具有传统产业的经济特征外,还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等独特的特征。这种高风险的特性,是无法与目前已经完成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和监管政策所契合的。

2. 信用缺失和退出渠道不完善造成资金供需渠道不通畅

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却一直落后于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的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块,面对的都是已经拥有巨额净利润的成熟企业,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也出于种种因素,进入门槛相对较高。2010年创业板共有117家企业IPO成功,企业的最低门槛也远高于证监会所规定的条件,整体来看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退出市场渠道,直接挤压了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热情。

3、政府投入方式单一、边际效率急速下降

上海的科技政策和财政投入,都面临着法律层面和绩效评估的约束,这种过分追求投入回报的政府投入,导致70%以上的财政投入都投入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后期。不少中后期的企业都已经有利润,这种政府投入无形中变成了补贴企业的净利润,使用的效率很低,而使用效率非常高效的早期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却无法获得足够的政府支持。

三、美国硅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分析

在第三次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中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加利福尼亚的“硅谷”是其中最成功的地区,综合多数专家学者对美国硅谷的研究,与硅谷的金融支持体系,特别是风险投资体制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发达的区域性金融服务机制

按照美国政府的监管规定,通常以资产规模的大小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分类,将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归为社区银行。如果照此标准来分析,根据2006年美国公布的监管数据,全美国约有6995家商业银行可称作社区银行,占所有参保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中商业银行总家数的93.5%,社区银行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着数量上的最大份额。社区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农场主、小企业以及个人,主要业务形式是小企业贷款、农场贷款以及个人存款。可以说,社区银行作为一种区域性的金融中介机构,在银行体系中发挥着与大型商业银行不完全相同的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中介服务。

(二)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规律来考察,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实体产业的发展,但是要想持续发展高科技产业及风险投资业,必须要有通畅高效的退出渠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证券市场分层体系,第一个层次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第二个层次是公开报价系统,公开报价系统包括信息公告栏市场(OTCBB)和粉单市场(Pink Sheet),第三个层次是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第四个层次是私募股票交易市场。由上述四个层次构成的证券市场体系,为全美3万家左右的公司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

(三)较宽的资金来源渠道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社会其他资本进行风险投资的扶持政策,同时也利用财政资金设立投资公司参与直接投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行业。自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也在结构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风险资金主要的投资来源,更加强调决策理论化和程序化,机构化的资金能够以非常合理的方式来进行风险投资,使得风险投资产业成为了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行业,进入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

(四)繁荣的风险投资运营机制

美国拥有丰富人才渠道、灵活的公司体质、宽容失败的文化,形成了一种多方共同参与、互动发展的良好风险投资模式,基本解决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投入、高风险中融资难题,使得新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五)高效的政府扶持模式

美国政府在高科技产业不同的创新研发阶段,都制定有不同的科技计划以及相对应投入模式。美国政府的科技投入对不同的领域由不同的机构进行负责,如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健康研究院(NIH)、能源部(DOE)等部门主要侧重于基础研究;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则是针对应用型的科研资助。

总之,美国政策、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支持充分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所以,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是风险投资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上海和硅谷地区的对比分析

对上海和硅谷的金融支持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区别:

(一)在种子期,由于企业存在巨大的风险,导致市场失灵,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此阶段。对于此种情况,美国硅谷具有高效而全面的政府投入机制,而且美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引导者社会资本对天使投资的支持,而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这个阶段政府支持的形式较为单一,显得非常的不足。

(二)资本市场方面。美国拥有非常发达的OTC、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而且对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而言,缺乏有效的OTC交易系统、新三版市场(只对中关村开饭),创业板和主板的高门槛导致很多高科技企业很难获得有效融资。

(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机制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硅谷的社区银行与上海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考核机制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五、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的改善建议

(一)资本市场方面创新建议——推出更加适合高科技创业风险的区域性产权市场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风险很大,因此有很大比例的企业将部分创业成功或者不成功。鉴于此种特点,建议推出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征,瞄准融资功能,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降低企业进入区域性产区交易系统的门槛,规范交易系统的监管,引导企业提高经营水平。此外,通过政府与银行的合作机制,使得进入区域产权交易系统的企业可以较为便利的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二) 政府投入机制方面创新建议——成立专门的天使投资管理机构,引导社会参与天使投资,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位

根据上海市创投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基于创投产业链的运动轨迹,从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融资周期的角度,进一步优化政府支持的环节,建议加大对种子期创业企业的投资力度。

(三)金融市场方面创新建议——建立区域性的科技型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金融服务

面对全国统一监管的商业银行的关系型融资体系与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需求之间的矛盾,依靠银行自身的改革是无法解决的,靠行政的手段可以暂时缓解此种矛盾,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参考美国社区银行的运营经验和做法,新成立一个面向高科技产业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按照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来设定经营目标和措施以及考核目标,专注于服务区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四)服务体系方面创新建议——做好金融市场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服务工作

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还需要信用担保、人才培养、交易市场现代化和法律完善等多个方面的跟进,特别是在政府支持方面,创新融合各类金融支持政策,形成优惠政策体系,集中关注金融支持的风险和成本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张陆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学特性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03

[2]罗正英.信誉链假说: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放大[J].上海经济研究,2003;5

第4篇

近年来,青岛市科技局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抓特色科技园区建设。建设科技园区是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有效手段,青岛市现有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约有40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4个,分别是“国家高速列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化服务业数字化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及“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另外,青岛市还建有数字化橡胶装备、新型显示、先进制造、生物技术、海水种苗等多个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中,注重产业优化与空间布局相结合、科技园区提升与城市功能相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打造知识、技术、人才、资本、产业链高度聚集的特色园区,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跨越式发展。计划到2016年,建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产业高度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29个。

二是抓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青岛市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年来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一方面,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青岛市拥有5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效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企业承担项目资金比重超过财政科技投入总额的80%,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三是抓科技金融结合。根据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工作部署,重点开展了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贷款、政策性科技担保公司筹建、科技金融区市联动、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特别是组织开展的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主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贷款,实现了财政科技资金对社会资本引导的几十倍的放大效应,有效解决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责任编辑:刘莉)

(来源:科技部网站)

第5篇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一系列自动化技术的实施,有效地将金融服务标准化、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并触及了以往无法或难以覆盖的长尾人群,包括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村群体等。技术驱动带来的金融普惠,在各个领域、各个企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经验,也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三以“技术驱动下的普惠金融创新”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们就“金融创新的信息安全基础”,“数字普惠金融应有的边界”,“金融科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信息安全是惠普金融的基石”,“普惠金融的商业逻辑”,“强监管周期下的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正在发生的未来”,以及“现金贷是否有助于缓解财务困境引发的负面影响”八个主题发表讲话。

金融创新的信息安全基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我国依然面临着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化的共性难题。这些难题,成为实现全面普惠金融目标的主要障碍,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去破解。

李东荣首先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一是有助于解决“普”的难题;二是有助于解决“惠”的难题;三是有助于解决服务质量的难题;四是有助于解决商业可持续的难题。

随后,李东荣也提到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风险特征等方面的新特点,以及其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都需要引起普惠金融从业者的高度重视。这些挑战分别是风险治理、数字鸿沟、基础设施、监管适应性,对监管体制方面,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前述分析,李东荣认为应该研究并推动包括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一揽子系统性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一是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二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治理体系;三是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基A设施体系;五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李东荣表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国家行业自律组织,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实践和风险治理,愿与各界同仁一道共同研究、通力合作,努力实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美好愿景。

数字普惠金融应有的边界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要有边界。他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应回归金融的本质,但是不忘普惠初心。这里面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普惠金融有别于政府扶贫,它不是慈善金融,也不是扶贫金融,它是实实在在的商业金融,就必须履行金融的内涵;第二,它的经营必须要建立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就如何建立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方面,焦瑾璞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第三,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第四,规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第五,加强消费者金融教育,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应有的边界,焦瑾璞指出,监管体制错配和法律体系滞后,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他建议应当:一是明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边界;二是对金融机构采取行为监管;三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型法律与监管体系;四是发展监管科技,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金融科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巡视员、副主任,中证监测总经理赵立新就金融科技对资本市场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好金融科技做好证券期货监管发表了看法。

赵立新首先提到了金融科技运用的上三个场景:智能投顾,基于大数据的指数产品、交易策略和信息增值服务以及基于监管科技的风控合规系统。金融科技为这些场景带来了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纪律性、更广阔的服务面,相关技术充分利用所有信息发现价值,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仅能够克服人类在交易操作上的缺陷,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随后,赵立新也指出,金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导致的顺周期特征及交易行为趋同可能加大市场波动,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相互加强,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后,赵立新介绍了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应用前景,包括探索智能监管和完善市场监管的基础设施。他建议:一是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各监管业务条件之间、各市场之间的信息关联;二是进一步整合全市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深挖数据金矿,对监管业务和流程进行集中的再造;三是构建资本市场运行及系统性风险,监控监测指标体系,开展政策效果的检验和评估,努力成为市场决策者的智囊。

信息安全是惠普金融的基石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表示,想普惠金融走得更远、更稳,信息安全仍然是基石。她就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关于用户身份精准识别和认证的问题。她表示,核实用户的真实身份是所有金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现有条件下,建立立体、多维度的认证体系是实现线上业务身份识别和验证的有效手段。

第二,关于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具体表现为如何保证参与方相关权力与缺失有效的线上证据保全机制两个方面。她认为可以从电子签名与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所颁发的数字证书、基于数字签名技术的无纸化解决方案和合同签署的时后保全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的管理应该是多维度的,除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外,系统本身的安全缺陷也可能导致信息被偷或者是本身被劫持。定期的信息安全系统检测是必须的,能够帮助我们尽早地发现安全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建立共享机制,联防联控安全风险。她建议尽可能大范围地打破行业壁垒,打通数据孤岛,建立高效的联网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异常交易及时报警。

季小杰总结,在科技驱动的普惠金融时代,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的同时,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CFCA愿意为普惠金融保驾护航,让金融真正地触达普惠。

普惠金融的商业逻辑

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陈生强指出,要做普惠金融,必须找到低成本、可持续的模式。经济学中,企业成本有一个划分维度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本结构的不同,使得经济实体所能服务的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也完全不同。如果金融机构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高,那么只能去服务高收入人群和高价值的大公司。反之,则相对没有边际的限制,可以快速复制,覆盖更多群体。目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症结在于变动成本高,而科技正好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改变成本结构,并通过贷前、贷后管理降低信用风险,优化服务能力。

用科技降低三大变动成本:一是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到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人群。通过将这种场景开放给传统金融,就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二是科技公司可以在生活消费和产业交易场景中获得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真实反应了客户需求和实体经济的产销情况,通过这些数据+风控技术可以去做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三是在流程运营层面,科技公司可以基于更好用户洞察能力、产品洞察能力,实现从客户申请、授信、放款、贷后的全流程贯通,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极大地改善客户体验。

陈生强还介绍了京东金融实践普惠金融的经验,以及其如何为金融机构提供助力。一是在批量@客方面,京东金融基于京东数亿用户的基础以及电商交易场景,2014年推出了业内首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切入了传统金融不便触的弱信用人群或较低收入群体;二是在风控方面,依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风控。智能风控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几乎就不再产生变动成本;三是流程运营方面,以农村金融的养殖贷为例,帮助养殖户建立了一套现代化农业养殖管理体系,提高了整个贷前、贷中、贷后的流程效率,也降低了信用风险。

陈生强认为,未来的金融服务要形成一个“O+O”的模式,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放眼全球,传统金融拥抱新兴科技,利用科技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强监管周期下的金融科技

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首席执行官董w就强金融监管周期之下的金融科技以及凡普金科积累的一些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发表了演讲。

董w表示,中国的金融科技目前是在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上,这个和在过去几年整个监管当局对于金融科技等新生事物的包容性是分不开的。但是从2016年底开始,更严格的监管正在发生,在新形势下有利于帮助这个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他基于两个主要判断:一是金融科技创新,使得可以把钱推到个人和小微企业去;二是金融行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生存。所以金融科技机构就需要通过技术让变动成本的幅度和整个服务的门槛降低来寻求生存空间。

在凡普金科的实践方面,董w介绍,该平台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类似理财的撮合服务,满足用户不同生命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凡普金科的云图系统整合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使得其在风险的管理和精准获客上面获得一些优势。能通过大规模应用技术使其盈利性可持续化。

最后,董w指出了金融科技领域需要两方面的创新,一方面,专注在金融科技上的公司需要持续创新,才能提供可持续性的低门槛、补充性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监管层面上的更多创新,促使行业里面各主体(无论是第三方的机构,还是龙头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从而使得技术、信息和数据能够得到更多的共享,降低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发生的未来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以蚂蚁金服的实践举例,并从五个方面来讲金融科技最重要的趋势,探讨金融科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金融体系的两大问题:难普难惠和脱实向虚。

第6篇

全球制造业举步维艰,是对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经济下行风险所做的调整,也是对大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作出的本能回应,同时反映出高额债务等危机对制造业市场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制造业已陷入一蹶不振的衰退泥潭。作为世界制造业主要引擎的美、英、德,去年12月份PMI的终值分别为53.9、52.5、51.2,依然在荣枯分界线以上,且制造业规模已接近或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特别是美国,自从提出“重振制造业”的战略口号以来,成效显著。

从深层次原因来分析,全球制造业此番回暖缓慢,还是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缺少新技术产品点燃市场激情。在全球经济呈现通缩的趋势下,消费者捂紧钱袋,如果没有特别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眼球、引逗消费者购买欲望,制造业市场不温不火的势头还得持续下去。

发达国家曾一度依赖资本市场提振经济,把传统制造业丢到一旁,沉醉于资本市场的虚拟经济,致使大量制造技术流失到新兴市场,待到梦醒时分,才发觉本国实体经济有空心化之虞,于是决心重振制造业。

制造业的生命线是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制造业就是建造在沙滩之上的空中楼阁。在我国,昔日“世界工厂”的风光不再,在劳动力成本提升和技术创新乏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制造业正面临下行压力。2014年12月31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49.6,跌破荣枯线。

重振制造业,就得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进步,以新颖独特的制造技术占领市场。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再次引领时代潮流。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提出加大投资新兴技术,诸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新一代机器人等,以帮助美国制造商加快产品研发速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并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此次重振制造业也不甘落后,提出五大战略,即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步伐、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帮助企业增加对人才投资、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而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以智能产品、智能工厂为核心,推动将软件、传感器和通信系统集成于信息物理系统,建立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生产模式。

发达国家这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对提振本国制造业有着显著的作用。首先,以3D打印、机器人等新技术装备为抓手,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用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发达国家年深日久的成本劣势。奥巴马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寄托在了3D打印技术身上,他认为3D打印这种高新技术必将对制造业产生空前变革,或许能取代目前大规模密集型制造业现状,完成制造业重归美国本土。在机器人方面,2013年3月20日,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从互联网到机器人》。该路线图强调了机器人技术在美国制造业和卫生保健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描绘了机器人技术在创造新市场、新就业岗位和改善人们生活方面的潜力。

其次,以数字化、智能化武装的工厂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数字化工厂能缩短生产周期,节约开发费用,进行精准生产,得益于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产品仿真、虚拟试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数字化,在免除投资制作样品程序的情况下,也可以模拟未来产品,并预见生产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研发时间、成本。

第7篇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一个咖啡店老板詹姆斯•里蒂常常处于困惑之中。他的咖啡馆每天顾客盈门,店里却常常没有多少利润。思前想后,他怀疑是那些店员们的手脚不干净。但是,他却没有足够的证据去证实他的怀疑;善意的提醒与警告只会使店员的小偷小摸做得更加隐蔽,长期无效的教育足以使其变成一阵阵刮过的形式主义耳旁风;让里蒂成天守在店里进行监督,当然能够防止上述现象发生,问题是这样做在时间、精力和各方面的成本实在太高。时不时地抓一两个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店员予以开缺,严厉的惩前却无法毖后,新招的店员照样会“前腐后继”,还得有在员工重新招聘与培训的时间、金钱上的花费。

里蒂的咖啡馆所面临的上述情况并非个例。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很长时间内,“仍只有极少数商人知道自己收入的精确数字”。尽管商人们总是要求其员工们一丝不苟地记录每天的实际交易,店员们却难以抵抗从开启的钱箱里为顾客找零时小偷小摸的诱惑。

预防腐败的技术创新

这一切,因为一项技术发明与创新而得到改变,这就是美国于1879年左右新创用的一个词所称呼的“现金出纳机”。它因里蒂的最早发明和后人的不断改进与推广,从咖啡店运用到了今日的全世界。它的诞生,不仅仅是防止了店员的小偷小摸式的贪污,而且增强了人们的数字意识,使得销售与收入、利润等的计算成为可能,从而也为商业会计学的革命提供了条件。

因为这项技术最早是里蒂为了减少贪污而发明的,现金出纳机又被称为“里蒂的廉洁出纳员”或“不贪污的出纳员”。

预防腐败所需要的技术创新,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理。大体说来,这些原理有如下述:

其一,一切交易行为都必须是有记录的。里蒂的现金出纳机,最早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一次去欧洲度假的旅途中,在参观船上的机房时发现有一台机器可以自动记录螺旋桨的每次转动,便寻思着用类似的机器来记录咖啡馆的每一笔交易记录。里蒂兄弟所发明的最原始的现金出纳机,能把每一笔交易的账目显示在一转盘上。后来,这一机器能够把每一笔账都记录在一卷纸上,以便店主查核。

第8篇

Keywords:digitaleconomy;institution;innovation

数字经济是一场数字技术推动的经济革命。这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以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推动力,以开放的知识为基础,从制造领域、管理领域、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扩展到包括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切经济领域,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体系。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1]。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2]。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3]。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4]。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5]。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企业与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即风险投资家)连同管理一道投资到年轻的、快速增长的、并且有潜力发展成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公司中的资本,风险资本是初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6]。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制度是一种增进和分享创新收益为目标的有效率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资本投资的运行特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资面向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中的初创企业;二是风险资本还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创业;三是风险资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正是这三个特点使得风险资本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新试错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把资本、技术和知识联系起来,赋予美国经济支持技术型初创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20世纪90年代,风险资本投资在美国发展迅猛(见表1),相继培育出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公司为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

进入新世纪,美国数字经济遭遇挫折,风险资本投资的绝对数额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削弱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统计表明,2000—2003年期间曾经接受过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在就业创造和销售收益增长方面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其他同行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见表2),比如2000—2003年期间,计算软件整体行业出现裁员8%,销售额仅增长5%,而风险资本投资企业却仍然创造了17%的就业机会,销售额高达31%。因此,风险资本投资正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

总之,无论是在美国经济繁荣或复苏阶段,风险资本都对美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中不可替代的“革新力量”。

参考文献:

[1][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2][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3]郭庆光.21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1996年电信法”的意义与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6).

[4]Rosenberg,Nathan.InsidetheBlackBox[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231-232.

第9篇

新兴产业亟需匹配新金融体系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货币格局都在发生重大变化,面对转变中的世界和转型中的中国,《世界是新的》的作者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认为,世界并不完全是平的,全球的经济重心正迅速由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

两个新优势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创新优势正在发生转变。过去3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优势是低成本的劳动力。未来30年还有两个优势,正在快速形成。

一是中国有数量众多、年轻有活力的企业家的优势。今天的企业家群体和十年前的企业家群体,无论是掌控资源的能力,掌握财富的总量以及他们见多识广的机会,都有本质的不同。

二是我们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工程师,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自然科学论文的总数位列世界第二。人才优势发挥出来的关键,是和机制、体制、政策相配合。通过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发现,中国不缺人才,关键是打造一个舞台和机制。有了制度性拉动,人才优势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优势。

质的飞跃

中国的技术创新正在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从简单的加工零部件开始向加工核心部件、整件迈进。从科学出发,而不仅仅从专业出发。从技术到专业产品,再到产业化经营,这是另外一种更高级的创新路径。

中国号称“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以造船业为例,中国从过去的简单加工、组装、包装,到生产核心部件、电子系统,再到更高级的设计和整件的研发,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速度非常快。除此外,数字数码、国产电影、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网络经济等细分领域,也开始向全球领先地位迈进。

在东南亚一带,无论是制造业、房地产开发,还是新酒店的建设,都有大量的中国人在做,日本和美国在当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创业板的200多家企业中,有15%的已公开称,自己的某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技术创新“质的飞跃”,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两年前有15名创始人,平均年龄28岁,现在已经有30多名工程师,平均年龄30多岁,其中1/5是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

新互联网产业

何谓大企业,何谓小企业?

松下电器2012年预亏达100亿美元,索尼2011年亏损600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亏损近50亿美元。整个日本以家电为主的制造业正在陷入沉默。为什么沉默?因为这十多年来他们只专注做硬件,忽视了像苹果那样开发软件。苹果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人性化。

在新科技环境下,行业界限在发生变化。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投资者青睐的行业中,有租赁、物业,还有农业。其中,很多农业企业使用了诸多先进技术,涉及生产流水线、食品深加工、品牌管理、渠道管理等,发展到最后可能会变成只有品牌或渠道,或结合互联网的应用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当前,网络经济正在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全球互联网还是各产业中,中国互联网都是增长最快的。近三年来,在所有互联网领域里,平均年收入增长率都达到了80%以上。

我们注意到,新一代互联网产业来势更猛,上次与10多家互联网企业家交流,每个人讲的内容都不同,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想象不到,互联网上怎么有如此多的新事物出现。

新一代的互联网,在技术生成和开发上有了新突破。华为为什么做不出小米的模式?华为整套制造流程是以硬件为主,而小米的创始人团队来自微软、IBM等,10个创始人中,每一个人都有很奇妙的想法,把这些奇特的想法进行组合,就出现了诸多互联网新模式。

除了这些“老江湖”,一批80后创业者也打造了一批互联网企业,创投行业应该用新思维,关注行业新人和新模式。

金融创新

创新无处不在,美国在创新的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在转型。2012年9月,在美国的MID创新实验室参观时,该实验室最大的特点是跨学科、跨人才的交叉。他们的电子墙、移动照明、功能玩具、数字画具等,正在通过数字化、无线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来建立下一轮的市场格局。

如今,中国也面临着转型挑战。我国一批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比如新能源、生物、计算机,有些技术甚至领先于美国。怎样及时抓住这一重大契机,发掘一批源头创新性的企业来扶持,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