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711.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64-01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式。它能有效地指导护理人员分析、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治疗护理进展,帮助发现护理问题及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工作失误,保证病人能尽快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实施其可改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促使病人主动参与护理过程。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专题就该方面的资料作一专题报告。

1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应用方法与效果

在当今社会,为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内容,已不再仅仅意味着让病人康复,而是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重要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管理护理模式。在管理护理中应用的主要工具为临床护理路径。

1.1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内容

1.1.1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

1.1.2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

临床护理路径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查看前一日护理路径记录、实验室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用药、饮食、病人教育等图。

1.2 方法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1.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方式

临床护理路径一般放于病人床边,病人入院后,首先由护理人员向其发放,“住院每日护理计划单”(即临床护理路径),而后由所负责该病人的护理人员详细讲述路径的有关内容及病人最后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从而取得病人的配合,以便护、患双方共同为达到最佳护理效果而努力。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工具,它的制订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体现病人第一的原则;②必须是多学科组成的委员会共同制定护理路径,以保证路径能全面、准确的反映病情,每一个学科必须对本学科的护理问题负责,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③必须以取得最佳护理效果为基本水准;④必须依据现有的国际、国内疾病护理标准;⑥必须是由委员会签署的文字资料,能够结合临床实践及时予以修改;⑥必须由委员会定期修订,以保证符合当前的护理标准。

1.3 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

1.3.1 能够以病人为中心指导护理工作

1.3.2 能够以病人为中心协调护理工作

1.3.3 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

1.3.4 能够科学、准确的记录病情

1.3.5 能够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理人员向病人讲解有关问题和内容,从而增加了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的机会,有些医院还采用印制放大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贴于病人墙上等方法,以刺激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对话与交谈。

2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由医生、护士、检验师、药剂师等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护理标准,制订每日治疗护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达到目标、治疗、护理、药剂、康复训练、检查、饮食、清洁、排泄、教育等。分医疗用和患者用2种,医疗用临床护理路径制成表格式,临床护理路径单横轴为介入日期,预期住院多少天,分为入院日期,术前准备日,手术日,术后l一7d,出院日,纵轴为每日标准治疗护理计划,执行后打勾确认,在坐标底部有一记录栏,记录有关数据及执行情况。患者用临床护理路径将每天的治疗与护理内容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描述,如术后几小时进食,进食的种类、下床时间,走动几步,并利用图标方式,方便患者理解。

2.1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强调团队精神

2.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质量

2.3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2.4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其他优越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实施个案护理的方法,由医院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护计划,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依此模式接受照护或是由医生、护士对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照顾计划,让病人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3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对策

3.1 针对性地开展协调工作

3.2 补充对有关费用的说明

3.3 正确认识和分析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变异

3.4 进一步加强人性化服务理念

3.5 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路径记录

4 结语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世界发达国家已被普遍采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我国,临床护理路径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通过多专业的协作,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满意度。减少医疗费用,减少病人及国家负担。缩短平均住院日。用简单的临床记录方式,提高医疗护理效率。为临床数字和研究积累资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临床护理路径将会被我国广大医护人员更广泛地接受,更好地发挥其为广大病人服务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桂莲,李爱芬,李登敏等. 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宣教中的实施[J]. 护土进修杂志,2003,18(10):955.

[2] 磨琨,黄茜.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2.

第2篇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一种工作流程,它是指在特定病种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按照标准程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规范模式[1],它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它以时间为横轴,护理流程为纵轴,将具体护理操作、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工作等融合成整体的护理计划,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2]。是整体护理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和体现。国外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个全新的高效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流程,它可以通过既定的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对护理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加强护患沟通,构筑护士的主动服务平台,并且能够极大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在我国,多家大医院的许多专科都在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四川华西医院自1998年开始以护理人员为中心试行临床路径,现已有33个病种及手术在6个科室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4]。李艳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切除患者实行健康教育[5],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整体素质等。郭兰青等[6]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利于临床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顾晓菊等[7]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达到满意护理效果。单春剑等[8]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时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近5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中应用尤为广泛。俞颖[9]等应用临床路径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规范了理人员健康教育行为,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相关技能。张颖[10]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发挥重大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为出院后母婴照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产科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一般方法如下:①制定路径表格: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是面向护士和产妇共同开发的,因此在设计程序时不光要考虑医疗服务内容,更要重视当地产妇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和特殊风俗习惯。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按病程大概可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按内容可分为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顺娩临床护理路径表、剖宫娩临床护理路径表、母乳喂养及新生儿临床护理路径表。总体参照临床路径实施手册[11],融合各医院的临床技能和经验及当地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产妇入院时首先由当班护士按教育路径进行入院教育,并进行初步评估,根据病种选择后续的护理路径。同时责任护士根据不同病程阶段按照各路径表格进行一对一实施路径,每一部分完成后由实施护士和产妇(家属)共同打钩确认以保证护士和患方已按章完成路径内容。对未实施的内容则在表格中记录原因及补救措施,及时予以落实。③临床护理路径的终止及变异纠正:当所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完毕后,产妇出院,临床护理路径正常终止。若住院期间产妇出现非预料性事件且不能回归现有的路径时,临床护理路径非正常终止,并由当班护士记录终止原因。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在工作中发现实际操作偏离原有的标准程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及管理部门不断地修改及完善程序,使其与工作实际更加贴切,流程更加科学。变异的纠正也是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发现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以下优点:①孕产妇对孕期保健及产后康复、新生儿护理等知识都有着较高的需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护患关系冲突也不少,而且原因很多,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已成为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12]。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正确应用临床路径是更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3],在产科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无疑增加了护患沟通,增强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了健康教育的效度[14]。健康教育路径可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和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时限性,周而复始地成为护士的一种自觉行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协调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15]。宋成辉[16]通过临床应用的对比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母乳喂养和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②临床护理路径可指导护士完成健康教育,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健康教育者有明确的目标,产妇也能根据护士的宣教,履行遵医行为[17]。临床护理路径使产妇明确预知每天治疗和护理内容,提高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8]。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和宣教中,既治愈或缓解了病情,还学到了预防保健知识,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增进了医护患间的沟通;保护了医患之间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有效监督,有效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19]。③优化了护士工作的流程,简化了步骤,“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记录表格,仅在患者出现特殊病情变化时,才用“×”标记在相应内容处注明,也只有在出现“×”后,才需要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有关问题,其余无特殊变化时,一律在临床护理路径相应内容上表示“√”即可。这样保证了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护理记录简单易行,护理计划不用每次书写,缩短了记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④大部分护理人员由于专 科知识较为薄弱,一味执行医嘱,向孕产妇传授健康知识的意识不强。而且由于工作经验、能力水平的差异往往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及连贯性得不到保证。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使当班护士及责任护士知道做什么、该怎样去做,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即使当班护士不在,其他人员也可根据路径表格了解到哪些已经完成,哪些需要补充,也使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加强。特别是在训练新进的护理人员时,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其在短期内掌握医护规范和诊疗护理程序。有效地规避因能力欠缺和服务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医疗风险。⑤朱小青等人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优化了孕妇住院路程,规范了医疗护理操作程序,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20]。另外,单病种付费制度很适合基层医院的运作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达到了既让患者享受优质低价的服务,又扩大医院收容,增加医院收入,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双赢。所以,临床护理路径的完善也是单病种付费制度在临床推广的前提和保证。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国内许多大型医院已经被证明是科学的,正如本文所引用的相关文献均为成功经验的总结,在产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多见于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及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基层医院产科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的报导文献尚缺乏。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型医疗单位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总结并根据实际移植到基层医疗单位仍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211.

2 李旭茹,陈伟月,孔肇英,钟瑞卿,余勇妙.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2007,7(8):116-118.

3 李现红,何国平.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正确认识临床路径[J].现代护理,2007,3(7):19-20.

4 陈峰,辛丽丽.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实施临床路径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5):30.

5 李艳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切除术患者实行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4,19(10):60.

6 郭兰青,张秀英.健康教育路径在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67-4968.

7 顾晓菊,周旋,周春霞,崔红.健康教育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83-2284.

8 周文胜.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215-1216.

9 俞颖,窦娟,徐莉.临床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9,13(10):1287-1288.

10 张颖.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31):134-135.

11 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29.

12 赵文香.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2):119.

13 马巍,赵亚君,张彩丽.正确运用临床路径防范护患矛盾[J].哈尔滨医药,2006,26(3):118-119.

14 叶桂香,黄彦清,郑婉文,等.阶段性责任制健康教育在产科实施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33-36.

15 冯桂荣,宋悦,王彤.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8,29(2):102-103.

16 宋成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08.

17 戴红芳,施京华,苏强.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护理质量中的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33-434.

18 金靓.产后临床护理路径在我院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0,38(6):678-680.

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16-01

目前中国患者接受的治疗大部分为传统路径,即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为此国家卫生部要求2010开始在国内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也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文件2010年3月开始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概念及制定

1.1 CNP 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方案为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实施的方案。此路径可对护理人员、患者起到提示作用,让患者对自身应进行的措施明了,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度,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疗效[1]。

1.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制定 根据教科书中的标准对患者进行服务,其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保证临床护理路径全面,准确地反映病情,缩短住院周期,降低住院费用。

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实施方案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主要有表格化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有严格的时间框架,按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重点、护理分步实施内容进行优质护理。

2.1 对病人进行入院评估,并填写入院评估单。

2.2 按冠心病介入治疗CNP的各项方案进行工作开展。此方案可由患者从住院开始一直到患者痊愈。每日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操作都明确,治疗进度也很明确,每日对患者进行观察的项目,操作项目、辅助检查等都很明确。每日实施完要求的事项之后操作人员应进行签名。

2.3 护理目标 病人按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格进行护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最佳身心护理效果。

2.4 病变记录是有特殊病情变化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3.1 患者住院之后应先向其进行此项服务措施的宣教,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配合治疗,并嘱咐其应注意的事项。在患者接受之后再进行实施。患者的接受会对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每日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如病情平稳在护理记录相应栏内打勾,有病情变化在记录中分析、书写所发生的变化、干预措施和效果。

3.2 护士长对每位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督导,随时进行评价、指导,促进病人的康复。

3.3 轮转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也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即便对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掌握不全,提醒护理人员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表格指示内容进行护理,避免工作中的漏洞。

3.4 病人出院,科室进行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

4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4.1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每日每位责任护士所做的重点工作一目了然,可使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避免了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遗漏和疏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4.2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打勾形式,反映护理活动的主要、重点及分步实施的情况,减少护理人员文件书写所消耗的时间,真正意义上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把护士的时间,留给了病人。

4.3 冠心病介入治疗 CNP的实施可让护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且可促进患者痊愈,早日出院,从而节省了患者的治疗花费。

第4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胃穿孔 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61―02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它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护理模式引起医务界的广泛关注[1]。2007年9月~2010年4月,我们对30例胃穿孔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6~72岁,平均40.4岁,均为急诊手术的患者,穿孔并发出血12例。行胃溃疡穿孔修补术28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32例,其中Billroth Ⅰ式6例,Billroth Ⅱ式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临床护理路径组)与对照组(传统护理组)各30例,两组均根据要求选择患者并在病历封面贴上标记,便于护理记录和统计资料。两组一般资料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1.2.1 人员培训 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掌握胃穿孔的专业护理知识。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方法 护士长组织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广泛查阅资料,征询专家意见。运用护理程序评估、设计、计划并分析和运用收集监测患者的即时病情变化。要求护理记录以临床护理路径表为标准顺序记录,不得漏记的资料制定出适合本科特点的护理路径。其中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职责为:(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以取得配合。(2)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完成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各项内容。(3)协调医护、医患、护患关系。(4)发现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证处理。(5)提醒、监督每日记录,保持病历完整性。

1.2.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 护士长组织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掌握流程内容并具体实施。从患者入院开始,责任护士即向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向其讲解表的内容及最后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临床护理路径组责任护士每日按表的内容实施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评估、评价,及时。

1.2.4 临床护理路径的评价方法 两组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互相调查患者对胃穿孔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制订胃穿孔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共7个问题,每个问题3个答案:了解、部分了解、很少了解或不了解,分别定为3、2、1分,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16~21分为优,11~15分为良,6~10分为一般,

1.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1.3.1 急诊入院时 胃穿孔患者发病突然,腹痛剧烈,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医护人员首先要理解、体贴、关心、安慰、鼓励患者,做好入院介绍,消除病人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不良心理现象。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方式,讲解手术效果及同种疾病的治愈情况,解除患者的顾虑,以取得配合。同时护理操作要轻柔、准确、熟练,以此获得患者的信赖,使其有安全感。(1)入院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制度、注意事项。(2)护理体检:做好详细入院护理评估并记录。

1.3.2 术前 术前了解病情,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充分的估计和认识,制定周密护理方案。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年老体弱者,特别注意心、血管功能检查。禁食、输液、胃肠减压、停留尿管、腹部皮肤准备、普鲁卡因过敏试验、交叉配血、遵医嘱留置胃管等。(1)护士问候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2)告知术前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术前康复指导、心理护理。(3)责任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4)责任护士检查并了解患者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5)术前进行皮肤准备,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6)术前心理指导。

1.3.3 术后~出院前1天 (1)术后麻醉消退,生命体征平稳即开始进行康复教育,责任护士及时督查并评估康复情况。(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治疗用药的名称及注意事项。(3)每日观察手术伤口及全身情况,有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对症处理。(4)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户外活动,有烟酒嗜好者戒烟、限酒。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组别 n 优 良 一般 差 优良率(%)

实验组 30 7(90) 2(7) 1(3) 0(0) 97.5

对照组 30 12(40) 6(20) 9(30) 3(10) 60.0

注:x2值=12.17, P=O.0069, 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优 良 一般 差 优良率(%)

实验组 30 28(93) 2(7) 0(0) 0(0) 93.0

对照组 30 19(63) 9(30) 2(7) 0(0) 63.0

注:x2值=9.63 ,P=0.0082 ,P

3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临床护理路径是以病人的入院时间为序,对患者的护理作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人,有效地控制了环节质量。它每日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保证了以病人为中心,具体、深入、细致的临床工作,因而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2]。

3.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经常向患者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与内容,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促进了患者家属的参与,提高了健康教育达标率家属在患者康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家属是否能积极参与会直接影响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把家属与患者同时作为健康教育的对象,根据患者的需求、文化程度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口头教育、动作示范与书面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使家属掌握了相关的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3.3 临床护理路径具体规范了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护士每天严格按照路径表的内容为病人实施护理,使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有章可循,且循序渐进。科学、规范、具体的功护理工作可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 [3]。

3.4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多学科的护理治疗技术,它表示了在健康护理过程中的序列过程 [4],应用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我们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情况,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并发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实践证明,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50

[2] 黄雪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胃大部切除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2(6):50-51

第5篇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96-02

临床路径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及改善医疗品质的方法之一,也是成果管理的工具之一。目前,临床路径在我国大多应用于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对于妇产科病人的应用尚不多见。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医院妇产科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来规范妇产科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了更优质的诊疗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也使护理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

1妇产科临床路径概述

1.1临床护理路径的涵义与意义国外学者认为,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临床路径把诊疗护理常规合理化、流程化,使病程的进展按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其结果就是依据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提高诊疗护理效果。

国内学者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病人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之中,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包括准备、制定路径、实施、监测及评价、改进五个阶段,五个阶段相互连接,可以不断改进。

在临床路径的研究意义方面,临床路径是采用科学的手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对于降低妇产科的医疗护理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用路径的方式提高护理工作到位率和健康教育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和缺陷,提高护理核心质量,规范及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及症状护理质量。②用路径方式深化对病人身心、环境的整体护理,体现人本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③提高专科护士素质。④合理安排和指导病人诊疗过程和费用。

1.2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与过程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而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护理抢救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和最适当的临床诊疗护理计划。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规范诊疗护理有效手段,我国卫生部于2011初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施行了卫生部的首批8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其具体方法与过程如下:

第一步:由院方组织,选定负责医师,由医师、护士、行政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研制小组,进行学习研讨,并做出文献报告。并且,必要时请专家指导。

第二步:选定临床路径执行对象,从病历记录及日常医疗经验中选出基本且重要的医疗项目,以及相关资料如住院日、费用等,结合文献分析,确定基本标准,制定临床路径草案,提供科室讨论。

第三步:召开研讨会,征询专业小组以外的相关医疗科室和非医疗人员的意见,修改临床路径草案。

第四步:举行临床路径说明会,向临床路径实际工作相关科室人员说明临床路径的内容及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修订、完善临床路径并达成共识。

第五步:成立宣讲小组,对相关的一线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记录的方法、变异的处置等。然后开始试行,在试行中收集变异、分析变异,不断改进临床路径。

2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

2.1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近十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加以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且病种已不局限于外科手术病种,而是从外科向内科,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例如:在日本近年来也开展了正常分娩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取得一定效果。如保证产褥期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简单易行,产妇住院时间缩短等。这种高效先进的管理模式先后在英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国内一些医疗机构逐渐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着手对其实施方法、流程设计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北京、山东、浙江、四川、湖南和河北等地均先后邀请了WHO顾问、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学教授吴袁剑云博士就临床路径模式进行讲学,对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随着对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渐扩大,其应用的范畴也不再仅局限于外科手术患者,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一期医疗服务向二、三期医疗服务扩展。

我国科研型护理团队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妇产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不同,由于护理工作繁重,护士感到工作紧张,压力及工作量大,给妇产科开展科研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现在的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不强,被动服务现象严重,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低年资护士所占比例较大,应急能力差,技术不过硬。

2.2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研究在妇产科中实时临床护理路径,使护士遵循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更多地参与影响其护理的相关决定,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疾病尽早康复,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作为质控依据,管理者做出综合分析后,再反馈回临床,使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国外已有报道,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指导妇产科单元的医疗救治工作。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并非由人为主观决定,而是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救治方法,它体现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的理念融入了患者护理之中,这一理念恰恰迎合了妇产科患者救治的需求,在时间紧迫性上突出了其重大意义。因此,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救护中的应用尚缺乏有力证据报道,还有待妇产科临床人员进一步研究。

3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中的问题

3.1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不强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用法规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妇产科医务人员更多考虑的是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护理技术操作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忽略相关的护理观察记录,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佐证材料,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监护或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关注的常常是疾病和损伤,而对病人的其他状态甚至隐私无暇顾及,他们谈论病情而不与病人交谈,会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

3.2病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现象是医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准确揭示个体差异,针对个体的特点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由于病人缺乏医学常识,不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过高期望,与医护人员间对疾病的认识存在差异。同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不能根据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不能用患者及家属易懂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谈,因而不能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

3.3对路径制定的成本评价不足近年来,医疗费用的急速上涨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医疗财政均面临极大的压力。医疗费用有膨胀的现象,但医疗资源有限,因此,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成本耗用的制约与品质的控制、改进。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许多医疗机构纷纷采取临床路径的策略,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质量与医疗成本的目的,然而,他们对路径制定的成本评价不足,在临床路径实施一定时间后,不能将路径实施后的结果与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加以分析,不能通过评价改进原有路径或使用后改进后新的路径,使得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遇到阻碍。

4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策研究

4.1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平台,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医院在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改善服务,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同时,妇产科应围绕“以人为本”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更新管理理念,规范护理操作,完善生活护理,增强护士责任感,密切护患关心,为力争做到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尽善尽美,信誉上追求真诚可靠。

4.2科学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临床路径的制定,必须是医院主管对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有全盘的了解并能全力支持。先有详细的计划及路径的选择,接着在医院内通过各单位的参与及沟通,成立多元化的组织,定期讨论,共同设定临床路径的目标并拟定教育策略,最后,全力推行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并建立差异纪录及分析的回馈系统。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表格化,医嘱信息的菜单化,要实现其在全院范围内的推广,实现治疗、护理及质量监控的全面自动化就必须以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为基础。

4.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过程中,要执行“实施―评价―修改”制度,在实施中收集资料、及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改。对路径制定和完成的成本进行评价,虽然临床路径降低了医疗费用,但是临床路径的制定,以及实施进行的病例管理所花费的成本、总的医疗成本是否节省了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但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并没有考虑进成本―效益评价体系,临床路径在妇产科病人的实施是否真正节省了医疗成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总结

总之,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对于医院而言,要不断优化护理团队,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水平,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流程,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保障妇产科护理安全,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要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临床路径;胸外伤;护理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0-02

胸外伤及其合并伤是胸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因为其特殊的解剖部位,伤后往往引起呼吸、循环的功能障碍,伤情紧急复杂,而且时有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我院胸外科自2008年1月份来,对76例胸外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我院心胸外科共接收胸外伤患者144例,其中交通伤98例,挤压伤24例,坠落伤12例,其他伤10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平均年龄(34.5±10.5)岁;实验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3.2±1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伤情、合并伤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即入院后常规检查、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卧床休息、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出院指导,并随机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 我院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是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组成科室临床路径小组,参照《临床路径应用指南》[2]制定出最适合本地实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和评价指标,内容主要包括住院天数、监测指标、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及饮食活动等。人员需经过临床护理路径知识的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较高专业技能水平及熟练的掌握路径内容,严格采用制定的临床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护理。

1.2.3 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 ①患者入院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述路径的有关内容和要达到的治疗、护理目标;②主管医师根据临床路径开具医嘱,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的要求护理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负责患者的饮食、活动及健康宣教等;③科主任及护士长随时检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及时督促指导;④对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床头悬挂醒目标识;⑤责任护士每日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观察、治疗、护理及各阶段的健康教育,并负责填写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表格;⑥对于变异,要主动处理,并做好分析记录,并尽量减少或消除变异。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死亡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死亡率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实验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为已确证为某种疾病的一组病人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住院护理模式,在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限制医疗费用增长、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3]。在美国,临床路径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近20年时间,由于临床路径能够切实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的5年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我国对临床路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作为目前最新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已显示出其良好效果[4]。临床路径是医疗护理同时进行,在整体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对特定的诊断、手术做出最恰当的有顺序和实践性的照顾计划,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以及其他人员都依此计划为病人服务,发挥一种团队精神。

病人的来源会影响到临床路径的实施,因此临床路径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医院的特长;②已经开展临床路径医院的结果及经验;③患者的承受能力;④整体护理开展的情况;⑤系统化贯彻护理程序的情况;⑥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程序的能力;⑦参与人员的素质等。

本研究针对胸外伤患者具体诊疗情况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表,并通过在临床中的运用发现,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说明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急救工作,使患者在入院时即得到最好的护理方案,从而缩短了住院天数,使医疗费用降到最低。

我们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还体会到,临床路径不仅科学准确,还具有记录简单易行的特点,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机会。护士长也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质量监控,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本实验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就是其具体体现。

当然,胸外伤患者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对待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医疗护理活动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严格的标准化和程序化是不可能的[5]。制订出最适合本地实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是为临床提供建议和程序化的医疗、护理工作,使住院的胸外伤患者得到最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907.

[2] 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27.

[3] 申晓芬,李黎,杨爽,韦小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2,24(3):588-589.

第7篇

【摘要】介绍笔者所在医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文本设计方法、设计内容及实施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保障,为实施按病种付费节约了成本。【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文本设计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63临床路径是一个事先写好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是由各学科的专业人员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某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按照预计住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地达到最优化,使大多数罹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的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流程接受照顾[1]。笔者所在医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于2010年12月在医院临床路径小组、内科临床路径小组的指导下,根据内科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数,协助护理部制定了内科临床路径的护理文本,于2011年2月应用于临床,现将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体会总结如下。在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文本设计中,根据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参考上级各医院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经验,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涉及和所需求的护理内容全部列出、归类,借用表格打钩的方式,设计了临床路径护理版[2],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文本的设计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区级的二级医院,近几年 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人员流动快,护理队伍相对不稳定,内科护理人员存在低年资的护士多、初级职称的护士多,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薄弱的情况,为规范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带来了困难。针对科室人员的情况,为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的工作质量,在设计临床护理路径文本时,除参考其他医院的经验制定了临床路径护理版、患者告知版外,又增加了健康教育版共3个版本。

11护士版临床路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根据病种从患者入院日、住院期间至出院日的不同阶段的医疗、护理工作,按时间顺序以表格打钩的方式全部列出、归类,列成不同的条目,在执行相应条目时,护士在执行栏内打钩并签字,注明执行时间。

111入院日根据患者入院日的医疗、护理工作,包括如下条目,执行医嘱、护理与健康指导;内容包括入院医嘱内容、护理评估、入院宣教、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验、检查;进行用药指导、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护患沟通,观察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护理;根据患者自理能力,做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护理;变异栏,有无变异,有变异者记录原因。

112住院日患者在住院期间各阶段的医疗、护理工作,主要有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及辅助检查;进行用药指导,观察用药效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开展心理护理;根据疾病康复情况指导康复功能锻炼;做好基础护理,完成(或协助)生活护理;有、无变异、有变异者记录。

113出院日包括完成出院病历记录、整理病案,指导、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完成出院宣教、征求患者意见、留取患者或家属电话、预约复查时间;有、无变异,有变异者记录。

12患者告知版患者告知版根据患者住院的时间顺序,列出了住院不同阶段医生、护士工作的内容,和患者需要配合的内容。

121入院日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病房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检验、检查的项目及注意事项、配合方法;医生查房时间、护士护理、治疗、查房时间等内容。

122住院期间每日主要治疗、护理工作,患者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123出院日办理出院手续的程序、复诊时间,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者版的制定既尊重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又使患者了解了每天检查、治疗的内容,需要注意怎样配合医生、护士完成各项治疗、检查、康复内容,使患者能主动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工作。

13健康教育版健康教育版根据病种的不同及住院时间顺序,制定在治疗、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宣教的主要内容、具体方法。包括疾病知识、用药指导、特殊检查指导、康复功能锻炼方法指导等内容。健康教育版作为护士落实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导、参考版。

131疾病知识疾病发生的原因、诱因、治疗方法、效果,预防诱发的因素等。

132用药指导包括常用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作用及副作用。

133特殊检查指导特殊检查、专科检查方法、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如动态血糖监测的指导、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指导等。

134康复功能锻炼根据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制定促进功能康复的锻炼方法、频次、强度等训练、指导内容。2效果分析

2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规范和指导了护理工作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使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紧密衔接,护理路径表格的制定、实施,使护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确保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理经验不足的护士能尽快掌握每位患者每天的具体护理工作内容,特别是健康教育版的制定,使护理人员能尽快掌握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指导康复训练的方法,弥补了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的缺陷。

22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保障临床路径是事先写好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专业协助配合,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1]。从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为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保障。

2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简化了护理文书书写临床护理路径采用表格式的记录,将护理活动以打钩的形式记录护理措施的落实,使护理文书更加简化,节省了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使护士更有时间为患者直接服务。

24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沟通交流,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版、护理版的实施,有利于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各项服务;患者了解了每天的医疗、护理工作内容及目的、方法,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工作,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5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缩短了住院日数,降低了医疗费用,为实施按病种费用节约了成本根据不同地区和医院的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住院日数下降高达30%左右,平均医疗费用下降了近10%[3]。目前,在河南省落实的按病种付费的政策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为落实按病种付费节约了成本。

26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临床护理路径表格的内容不仅有每天的治疗、护理活动内容,而且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护士负责或协助患者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工作。主动、规范的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落实。参 考 文 献

[1] 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 (1):59-61.

[2] 江会,马丽莉,李王莺,等.临床路径护理文本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1-893.

第8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ERCP;护理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obiliary disease for ERCP treatment through clinical nursing path

Han Fengyu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pancreaticobiliary disease for ERCP treatment through clinical nursing path. Method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02 cas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clinical nursing path, while 8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way. Results The care satisfac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99.02% (101/102), in the control group 88.95% (73/83) (P

【Key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 (CNP); ERCP;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31-02

临床护理路径(CNP)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并已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是为已确诊某种疾病的病人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套护理工作计划,又称临床护理程序[1]。作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ERCP介入治疗胰胆管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诊疗护理有序,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以来应用ERCP介入治疗胰胆管疾病患者185例,患者年龄18~84岁,男104例,女81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2例,初中及以上86例,初中以下57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02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83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例中单纯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26例,同时括约肌切开取石(EST )48例,鼻胆管引流(ENBD) 72例,胆管内支架(ERBD或EMBE)39例;主要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热、腹痛等,另外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5例、高淀粉酶血症16例、胆道感染2例等并发症,愈合良好。72例鼻胆管引流(ENBD)均成功,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引流护理l00%;有6例发生鼻腔炎症、表浅溃疡。

1.2 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根据内镜介入治疗胰胆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结合治疗计划及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制定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径图,由教育时间、内容、方式、效果评价、实施者签名等几部分组成(表1)。护理人员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按照路径上的指示来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目标实现。每日每班次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如病情平稳(顺临床路径方向发展),则用“签名”标识在相应内容旁,无需写护理记录;如病情有变化(未沿临床路径方向发展),则用*标识,以提醒医护人员需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同时,还必须在护理记录中分析、书写所发生的变化和原因及干预措施和效果,力求早日使病情发展回到路径上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无时间限制,随机进行教育)。出院前对每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实施过程:加强培训: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特点、应用价值等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采取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为主、书面资料及科普手册为辅的教育方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从患者人院至出院贯穿始终,由责任护士利用每日下午治疗后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应循序渐进,教育重点因人而异,认真做好术前指导和术前准备,术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内镜治疗胰胆疾病的目的、过程、优越性及该方法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以取得其主动合作,让患者了解术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异物感、轻微腹痛等,指导患者掌握术中配合知识,学会吞咽动作、张口呼吸、吸气、大口呵气、左侧卧位、仰卧位等技巧;术后重点做好鼻胆引流管等护理;出院前教育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前1d内完成。在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心理护理,因胰胆疾病患者病程长易复发而背上包袱,因此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等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教会其保持乐观情绪,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严格督导:护士长对每位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督导,检查患者的教育计划及完成情况,随时对个体差异做出评价和修订;根据患者的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评价患者掌握胰胆疾病知识的程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出院前进行总结评价:对每位患者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胰胆疾病的有关知识掌握程度(疾病的诱因及治疗时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病情预后、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自我护理方法、康复指导等内容),填写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立持续改善健康教育路径的监控机制:若将健康教育路径流于形式就毫无意义,而仅仅使用不总结、不改进也不圆满。所以在应用过程中,执行实施一评价一修改制度,在实施中收集资料、按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改。

2 结果见表2

3 讨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具有如下优点:①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每天只需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即可完成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且是循序渐进地进行,多次重复,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护理管理者也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协调了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医疗护理的连续性,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2]。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制订与实施,使医护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优化了患者住院流程,规范了诊疗、护理操作程序及用药与检查行为等,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②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护士必须按当日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述有关健康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人员必须主动地与患者沟通、接触,以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使护理人员主动服务,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增加了与患者交流的机会,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3-5]。③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从而避免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避免某些护士采用“填鸭”式方式,将健康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而患者却受益无多的现象。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因人施教,分阶段分期施教,患者与家属可预知疾病护理常规、检查项目及治疗项目,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充分地调动了患者积极性,主动参与护理过程,遵医行为提高,尽早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达到最佳护理效果[6-8]。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健康教育需求,患者掌握了的健康知识,健康教育达标率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9]。④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把患者视为健康教育的主体,重视患者意愿、需要、情感,护士要从整体人手,既要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又要考虑患者社会文化背景,明确患者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确认患者所关心的问题。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及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10]。护士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中针对患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地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培养了护士的自主性、自律性,增强成就感。⑤临床护理路径做为一种护理管理新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11],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价廉质高的医疗服务,符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l7(1 1)-3

[2] 解东,宋丽华,戴维松,等.临床路径实施中减少变异发生的研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78

[3] 李昱,倪水芹.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69

[4] 胡小云,何秀兰,邓顺连,等.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8,14(3):291

[5] 王燕吉.糖尿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3):290

[6] 张承菊.临床路径在靶位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4):429

[7] 黄逢敏,赵彩云.系统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1):68

[8] 化秋菊.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2):200

[9] 李前风,王秀桃.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护理研究,20006,20(5C):1401

[10] 安丽萍.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77

[11] 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

第9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产科;剖宫产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医疗供求关系的复杂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影响百姓生活的焦点问题,让病人“早日康复、降低医疗费用”也是护理学者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住院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保证诊疗效果的基础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为特征,具有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卫生资源、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品质的重要作用[1]。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手术)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2],属于临床路径范畴。

我科在总结归纳以往护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剖宫产的临床路径研究。通过设定路径表实施护理,使孕产妇得到全面相同的护理,达到护理优质化的目标,并且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增加了其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通过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表明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可行途径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0 年1 月~2010 年9 月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64 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内的504例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职业、经济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研究组根据临床路径表(见附表1),由医护人员按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治疗和护理,并接受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法。

1.3 研究步骤

1.3.1 临床护理路径准备

在推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特点、应用价值等进行宣传教育,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分层次开展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理骨干的重点培训,系统学习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实施要点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1.3.2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研究组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按制订的路径表实施临床路径。由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流程,向产妇详细讲解临床路径的目的、经过、服务和目标,取得理解和合作,征得产妇和家属的同意后,按标准确定产妇进入路径后按照临床路径表来完成各项治疗、护理、观察、健康教育等任务并详细记录,实施过程中不断了解产妇和家属的感受和意见,并定时讨论、修改。

1.3.3 评估指标

①平均住院日即从住院当日到出院当日;②平均住院费用即住院的所有医疗费用;③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健康教育知识评估表,内容包括是否认真阅读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文本,是否理解及产前产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④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

1.3.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2 结果

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费用的比较

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化,对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节省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3.1 提升患者满意度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及目标,并且可以就诊治计划提出自己的问题,增进了医患、护患之间多层面的交流沟通,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医疗护理工作面临挑战、竞争、机遇的今天,临床护理路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我科今年开始开展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由于病例数有限,尚未得出满意结论,有必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已经有所体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各基层医院得以普及。

3.2 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基本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制定,护理工作者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者实施自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化和动态化、连续性而又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改变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和被动地服务,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化健康教育,充分显现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 [3]。

3.3 改善医疗品质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促进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能有效加强初产妇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母婴保健基本技能,提高医疗品质,增进母婴健康。

3.4 缩短平均住院日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合理的标准住院天数,并明确规定了每天的医疗计划,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合理高效的利用医疗资源,有效缩短不必要的住院天数。

3.5 降低住院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引入了成本医疗的原理,对医疗费用实行限额控制,规范医师行为,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以达到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

本研究今年刚刚开始,病例数有限,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已经有所体现。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与对照组相比,满意度大大提升,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也有所降低,但因病例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着临床路径的开展,护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护理计划的完善,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4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主要通过路径表的使用,可以提高护理效率,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化,增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规范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Levin RJ, Ferraro RE, Kodosky SR,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a“clinical Pathway”in the management of laryngectomy Patients [J].Head Neck, 2000, 22(7):694-69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