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自身安全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自身安全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自身安全教育

第1篇

摘要: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不仅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安全教育,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大学生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内容进行探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出相应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必要性 途径

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但是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教育机制的改革,在大学校园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在高校中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也使各高校意识到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内部的力量,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好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谐校园主要表现为学校的管理、教学以及科研秩序呈现一种平稳、祥和的状态,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和保障,保障校园稳定与融洽。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办学模式逐渐社会化,学生结构的复杂化,使得校园以及周边地区安全问题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据中国高校保卫学会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所高校统计,在2001年到2002年两年中发生各类案件9278起,非正常死亡164人1。这类事情的发生,不仅仅给学生自身及家庭带来了伤害,同时也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防范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所遇到的各类安全隐患,从而构建和谐校园,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和谐。

1.2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自我完善发展的需要

大学时光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却是大学生人格完善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群体不同于高中生,它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生理发育大致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落后。

(2)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范保护能力相对较弱,这些特点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她们缺少辨别事物的能力,容易上当受骗成为受害者。

(3)身体与心理发展部平衡,容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做出过激行为,以至于伤害别人或者自己受害。

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对成熟的专业知识,但是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大学生犯罪呈增长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够健康成长。

1.3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要

在培养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这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现在,在走向社会后更是要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自身,也意识到只有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从而适应日趋繁重的就业形势。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稳固,但是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就会相当匮乏,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不平衡。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们自身,也关系到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

2.1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

目前各高校也制定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安全方面的制度规章。但是如果这些规章不能够大力地宣传,被广大学生所接受,那这些规章制度也仅仅是形同虚设。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是否稳定。因此应当加强舆论宣传,使他们认识到公民具有安全素养和营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与自己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理论上的东西,要运用大量的现实事例来加强大学生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2.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安全教育活动中,发挥大学的安全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是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应当善于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以安全教育为初衷来组织开展一定的安全教育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竞争意识,锻炼工作开展的能力。也能够激发对于安全教育的热情,从而推动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其次也让学生通过实践使大学生明白怎么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一些举措使大学生明白,安全教育不仅是自己的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2.3 开展安全咨询活动,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安全教育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每个大学生的安全问题都是千差万别的。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和品格不同,安全问题也具有鲜明的特征。为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使安全教育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应当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咨询机构,开展有效的安全咨询服务。安全咨询的范围包括维护大学生自身的正当权益、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现实的安全问题,以及疏导帮助大学生克服产生的心理障碍等2。通过开展有效的安全咨询服务,促进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化,提高安全教育成效。

3、结论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也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对于高校来说,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只有双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断完善。

注释:

[1]刘亚辉.大学生安全教育[J].2004.

[2]周斌.如何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 2002.

参考文献:

[1]刘亚辉. 论大学生安全教育[J]. 交通高校研究,2004(2):30—32.

[2]刘家增.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414—416.

第2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应该对在校学生的安全负很大的责任,但是现在的高校在安全监管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大部分的学校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或者口头上的安全宣传教育,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安全操作。当学生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也只是进行一些表面上的工作,或者是当时进行所谓的“严打”,等时间一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缺乏一定的安全机制。

大学生的安全与全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当前的高校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还不是很重视,对于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大。随着“马加爵事件”“、大学生网络安全”等问题的发生,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被摆到了台面上,人们想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安全教育模式,拓展与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使枯燥乏味的安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增加大学生记忆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我们可以开展大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走出校园,通过自身对于安全的理解去讲给别人,有利于加深自身的印象。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引起的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当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就更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目前来说,一般的孩子的智商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还是会有“刘海洋向熊泼硫酸”事件的发生呢,现在几乎每个高校都会有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现象看到背后的心理问题。很多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于社会总是充满幻想,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调节心态,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学校应该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

当前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

大多数的高校普遍认为安全教育没有用,应该把安全教育的资金用于学校的其他建设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可以更好的进行生产发展。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必须注重树立大的安全观。作为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从自身安全观的树立到非传统安全观的普及,能够自觉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看待周围的事情。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的领导也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为提高学校的安全基础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创新是事物发展进步的灵魂,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会不同,范围也越来越大主要有文化、经济、犯罪等方面的威胁。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必须学会面对各种突入其来的安全问题,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大学生知识产权侵犯问题,很多的学生就忍气吞声,不会想到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大学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自身防范安全问题的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学校规定的课程,也应该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法律、经济等。学校应该在大学生走入工作领域之前,开设一些关于社会中各种涉及自身安全问题的讲座,加深大学生对自身安全的保护意识。

由于当前的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的还不够,所以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安全方面。大多数高校的做法就是由一个辅导员进行口头上的或者理论上的安全教育,学生们也只是听过就算了,缺乏实际的安全教育实践,对于安全的宣传工作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来维持,高校要想在安全教育问题上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动员所有的可以利用的人员和设施资源。学校的宣传部门、保卫室等部门应该根据学校具体的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的调查,制定出合理的长效的安全机制。安排课任老师对学生安全的教育,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防火安全处理。组织一些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的专职教师,强化学校保卫室的保安人员关于安全教育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待国内和国际事件能有较为客观的理解。

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146-02

近年来,大学生被害的新闻经常被报道,造成一个个家庭的不幸。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也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性,为此,高校需要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悲剧的发生。但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

一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上,缺乏必要的重视,致使很多教师在上安全教育课时,只是走形式,并没有起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作用,大学生在生活中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高校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建设。

2.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由于工作量大,涉及的范围广等因素,在建设中不能及时对自身的安全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使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管理较为宽松,在增加管理难度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安全留下了潜在的危险。为此,需要高校跟随时展的脚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对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3.教学模式落后

一些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此外,高校的安全教育教材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内容上不能体现时代的特点,与学生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4.校园文化建设不全面

由于缺乏对安全教育的重视,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体现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需要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积极宣传安全教育等方式,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校园文化更加具有时代性。

二 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措施

1.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当前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对安全教育的重视,这其中包含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第一,引起校领导的重视。校领导是高校的决策者,对高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以后,可以获得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此,安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递交书面报告的方式,引起校领导的注意,并将其作为高校的日常活动,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第二,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获得领导的支持以后,高校可以通过开会议等方式,引起教师的注意,从而增强教师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提升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要使其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其重视程度。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分发宣传册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重视程度。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

安全教育机制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基础与依据,机制的健全程度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教育机制进行完善:第一,完善高校内部的管理条例。高校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条例,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高校的消防、住宿、交通、巡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完善,并制定符合当前时展的规范和要求。第二,加强岗位责任制。高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制定明确的岗位制度,并通过岗位责任制,增强在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进而尽职尽责,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签订责任书的方式,将在职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参考依据,从而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加强落实的力度。高校需要加强教师以及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制度落实的程度,通过建立监督机制等方式,对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督促其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3.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对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拓展,从而让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有更加深刻且明确的认识。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教学的内容:第一,更新教材。当前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使用的仍是较为传统的教材,不具有时代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为此,高校需要根据时展的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具有教学意义。第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些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只是讲解国家层面的内容,给学生一定的距离感,致使学生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实现高校教育的目的。第三,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高校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事件融入安全教育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的讨论,加强学生对安全教育深层认识的同时,对当前社会有全面的了解。

4.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联系社会热门事件。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新奇事件、与大学生有关联的事件进行联系,从而让大学生感觉到学习安全知识的必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联系前段时间女大学生失踪、死亡等事件,让大学生讨论遇到该种情况时需要怎样做,怎样预防,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从而让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有深刻的认识。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当前高校几乎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为教师进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为此,教师应积极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何防身时,就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几种易学又有效的招式,为学生进行展示,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第三,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通过课堂模拟的方式,为学生讲解遇到危险时需要采取的措施,然后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其保护自己的能力,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

5.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教学理念的体现,而且对学生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有重要影响。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文化建设:第一,加强校园安全建设的宣传。高校需要积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宣传,通过拉横幅、贴安全提示等方式,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增强安全意识。第二,开设安全教育讲座。高校可以聘请专家为学生开设安全讲座,从而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第三,开设相关课程。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并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正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期,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为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建立完善安全体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使其更好地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吴春梅、刘晓杰、石绍成.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9~113

[2]葛冬冬.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基于对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4):77~80

第4篇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安全稳定是高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现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不可谓不重要。但在现实中,一些高校安全意识淡薄,重管理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大学生安全教育只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在问题发生后才被动应对,事后又缺乏经验总结,致使在校大学生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2.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国内高校很少配备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是由保卫处、学工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兼任,偶尔会聘请社会上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设讲座。由于这些部门人员编制有限,而且要承担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无暇顾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3.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合理。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安全教育缺乏常规化的组织安排;安全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化;忽视安全技能的培养等方面。首先,很多高校对安全教育缺乏常规化的组织安排,没有统一设置安全教育课和其他的安全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安全教育方式就是辅导员在班会上强调注意防火防盗,外出注意交通安全等。其次,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系统化,安全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在社会形势变化多端的今天,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而安全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法律法规、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体现不出时代性,像国家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心理安全等相关内容尚未被纳入安全教育的视野。再次,很多高校比较注重安全基础知识的教育,期望通过安全知识的灌输,提高学生的自身防御能力。而这种教育方法恰恰缺少了实践环节的讲授与演练,导致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学生很难跟据实际情况而采取正确方式应急逃生。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1.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机制。高校应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明确安全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责任制,即从学校到各院系,各院系到各班级逐级签订安全教育“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安全教育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核,从而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设计规划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并监督落实到位,增加投入使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得到满足。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教学管理、效果考核、信息反馈等方面建章立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善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逐步健全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配备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应根据在校生的人数规模,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首先,充分依靠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卫干部、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学校医务人员、专兼职辅导员队伍等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其次,可以聘请校外公安民警、消防官兵、指战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培训、考核标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组建一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3.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社会调查、实操训练、疏散逃生演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同时,可以把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各类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画展、主题征文、安全知识竞赛、组建大学生安全保卫志愿者等,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让大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充分利用报纸、网络、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载体,丰富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效果,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5篇

1.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无小事,学生的安全更是事关重大。在中小学阶段,学校从领导到老师都非常重视,每周都安排了安全教育课,老师也会自觉的利用一切课上与课下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学校向社会过度的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频繁的与社会产生接触,而且大学生基本上已经脱离了父母的监护,安全教育更不能忽视。但是目前学校对这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才教育。很多学校只是制定颁布一些安全制度,没有专门安排安全教育课,老师更是起不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功能,更不会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所以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缺乏,一些危害学生人身生命安全的故事时有发生。

2.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强。安全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在报栏等一些地方张贴一些有关安全的常识,或者发放一些安全知识的文件让学生自己学习,但没有专门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也没有系统的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不能对一些危害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当一些影响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情况发生后,更不懂得如何实施急救,造成了很多事故的发生。

3.安全教育的管理措施缺乏。安全教育不能是短期行为,更来不得半点马虎,只嘴巴上讲讲就可以的,需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目前很多学校缺乏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管理措施,没有责任到人,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导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为安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缺乏必须的监督管理措施,既不看活动方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没有应急预案,也不管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成为一些大学生在课外活动时受到伤害的重要原因。

二、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安全教育的措施

1.通过加强宣传,师生都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只是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就够了,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的报栏、墙报、黑板报等各种渠道,张贴制作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如近期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安全知识等都可以作为内容,配以图片的形式张贴在校园中,让学生随处都可以看到,进而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识。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电视节目之类,通过生动鲜活的画面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观刺激,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辅导员是与其接触比较多的老师,所以也需要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和学生谈话、上课等方式,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各任课老师也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不能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课外活动又不是在课堂内,学生的安全都由学生自己负责了。任课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比赛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进行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学生安全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教育,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这里的安全知识不仅包括一些安全理论知识,还包括一些安全技能。这样学习比较系统、正规,能够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知识教学的考核工作,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查,以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另外,学校还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技能实战演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安全理论,而缺少实际操作技能,导致所学知识无法真正运用于安全救援实际。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安全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安全故事的发生,安全应急技能则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危害。因此,两种技能知识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讲,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3.坚持长抓不懈,做好安全教育的管理。安全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那么,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则就需要长抓不懈。对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安全教育工作,更是需要严格管理,强化责任,一刻也不能松懈。对于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需要认真对待,而不放任自流,随便学生自己组织。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组织课外活动需要向学校提交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中需要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职责,安全问题的预防方案,应急措施等内容,学校在审核方案时需要严格把关,并且要严格监管,跟踪落实情况,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课外活动坚决不予开展。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以往发生的安全故事的分析,汲取教训,提高自身对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水平,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燃,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对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学校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也能有效的增强从学校领导、老师到大学生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这种意识树立起来,得到强化,也才能从根本上防范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安全;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107-02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建设的战略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提出的,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可见,维护生态安全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和要求。以此为契机,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生态安全现实,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应当不失时机地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过程中适时开展生态安全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生态安全观,对于我国当前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深远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安全观的内涵

显然,安全观属于人们的思维和观念范畴,安全观表现为一定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不同的人或群体即不同的安全主体面临着不同的安全问题,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不同,其思维习惯也不尽相同,最终导致不同的行为习惯和结果。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部门,甚至是个人,都会形成一定的安全观念,通过这种安全认识的形成,在这种安全观的引导下去维护国家、单位、部门或个人的安全。总之,安全观是植根于个人或集体思维中关于如何保障安全的思想观念的集合。“一个人的安全观会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塑造、形成或改造的。安全教育的目的或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指导人们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维护人们自身安全。

人们面临不同的安全问题会形成不同的安全观,作为安全观之一的生态安全观,是在人类赖以存在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形势下提出的,旨在维护和解决人们的生存环境问题,并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整个发展过程。人类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政治文明到生态文明,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但是,伴随着人类这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是自身的物质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同时却又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一矛盾发展的结果就是人类最终灭亡,而且伴随着人类灭亡这一过程是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当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口膨胀、耕地减少就是这一危机的真实写照。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的现实危机就是生态安全观直接接种的土壤,生态文明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这种对现实最直接的关注,二者是统一的,生态安全观也可以看作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种解读。

人类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政治、信息和生态等诸多安全威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安全系统,树立正确的生态安全观要避免陷入孤立和片面。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实现的前提和条件,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在思想、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关注生态安全,保障生态安全,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创建。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从这一理论前提入手,提高大学生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度,培养大学生生态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的生态文明方式转变。

二、大学生生态安全观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安全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纵观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常识普及或者技能的培训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安全教育都以此作为出发点,以期从保障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被动地实现或达到维护整个群体安全的目标。这一出发点是传统安全模式在安全教育领域的延伸,虽然这是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必须承担的任务,但是在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时期,安全教育工作角度和方向更应多元化和开放,不能仅仅从维护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去解决群体的安全利益问题,或者说不能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还要关注“群体人”的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普世的价值关怀应立足于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让大学生从被动的或无序状态转变为主动地积极的应对现实安全问题。实际上,群体的和宏观的安全利益维护才是保障“个体人”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传统安全教育过程中对此问题也有涉猎,而近些年提出的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更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生态安全是全体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人”的安全观念培养不失时机地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引领到宏观层面,只有维护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才能保证“个体人”自身安全,这是安全教育宏观维度适应非传统安全形势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关注点。这种对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改变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团结与合作的共赢精神,这无疑会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改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

总之,生态安全观培养是未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三、生态安全观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完善的路径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完全走入课堂,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之处。当然,生态安全观教育不仅为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目标

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多涉及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注重的是大学生个体安全教育,通过个体安全防范和处置,保障个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躲避灾害和防范侵害的能力,内容明显单一。而以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为特点的生态安全教育恰恰与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向相反,它注重的是集体安全,强调个体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规范个人行为进而保障集体安全,最终是从集体安全中使个人获得安全保障。生态安全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生态伦理道德,强调的是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并注重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这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显然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一个公民在处理自然灾害等生态安全问题过程中,公民的集体观念和应对危机能力不能依靠传统安全教育模式。日本民众在处理大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表现出的整体素质给我们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不论是生态安全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这种目标确立理应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更应当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教学手段和形式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高校安全工作者或者学校的部分辅导员兼任,教师队伍组成人员单一,生态安全教育问题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和国家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很难承受如此专业性、理论性强的教育工作,生态安全教育具有生态学科的特点,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和模式很难实现将生态安全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展开。再加上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以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主,大学生实践性不强,种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生态安全教育任务很难完成。因此,应根据生态科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和多学科交叉特点,涉及的生物、化学、土壤、水文、经济、法律、政治等多门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学科交叉形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逐步进行改革,渗透进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另外,开展多样化的生态安全教育模式,例如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辩论会、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主题班会、公益实践活动等,也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三)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安全

笔者曾做过调查,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还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而生态安全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教学内涵,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教学,走入社会积极从事维护生态安全实践。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节假日参加生态宣传和维护活动,植树、种草,美化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志愿行动,清理校园垃圾和白色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创建绿色校园,还可以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参观、调查、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活动,继而通过校园活动推进整个社会的生态安全意识。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这样不仅丰富安全教育内容,还不断丰富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在校大学生生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生态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使每个大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约束自己的生活方式,制止铺张浪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适当地将生态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管理当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校园安全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国愈,雷玲.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1).

[2]李朝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生态安全教育探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6).

[3]魏彩霞.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4]王文勇.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5,(8).

[5]崔胜辉.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5,(4).

收稿日期:2013-10-03

第7篇

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家庭教育薄弱、学校规范系统创新安全教育缺失、学生自身防范意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安全问题频发。高校应营造知识管理氛围,创新学生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家长应勤与学校沟通;学生应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应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

[关键词]

知识管理;“四位一体;”大学生安全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尤其是“失独”家庭,严重影响了高校稳定、社会和谐。这些事故的发生与大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均有密切关系。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已成为每位高校学生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KM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安全管理的作用

(一)KM的内涵。

知识管理简称KM,主要是指在组织中构建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这种管理模式所强调的是主动收集信息,即作为管理的主体要广泛收集对决策有益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到平台上,让每个人都能接收,知识管理者利用收集来的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提出更加有效的策略来加强管理。[1]

(二)KM对大学生安全管理的作用。

一是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都由于学生自身缺乏防范意识所造成,KM要求学生作为自身的安全管理者担负起重任,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加大安全知识管理的力度,对安全信息进行提炼和积累,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安全防范。二是提高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知识就是力量,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可充分运用KM模式加强对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革新管理观念,并结合各院校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方法,强化自身安全意识,进而引导高校学生重视安全问题,让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通畅,使学生安全得到保障。三是推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安全管理未能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的积极性,故效果不显著。KM模式要求每位学生管理者和关系学生安全的成员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并对每位参与者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促进KM模式在高校实施,推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改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大学生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日益复杂。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再加上QQ、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各种文化、习俗、观念交织碰撞、相互渗透,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新媒体造谣生事,蛊惑、冲击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各种安全事件偶有发生,给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形成巨大考验。

(二)家庭教育薄弱,家校联系不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对其生活能力、思想品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涉及生存问题的教育反而不重视,[2]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多于教导,[3]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很多家长更是包办一切事务,不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安全防范能力严重不足,孩子进入大学后便容易引发各种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便演变成爆发式突发事件(如自杀、他杀事件)或者缓慢式的焦虑、自闭等心理问题。值得关注的是,鲜有家长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商讨学生教育问题,有的家长因为溺爱孩子,竟然质疑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导致家校信任危机。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学校规范、系统、创新的安全教育缺失。

面对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校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都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校只设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约束管理学生的行为,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未能使安全教育内容被大学生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所以安全隐患一直存在。[4]一些安全教育内容陈旧、方式老套,学校只是通过宣传减少传统安全隐患,不能与时俱进,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和规范的安全技能培养锻炼,导致学生安全常识不足,实际应变和安全防范技能缺乏,尤其是碰到突发事件时容易惊慌失措。

(四)学生自身防范意识缺乏。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所导致的,如搭乘黑车、财色被骗、误入传销组织等。如果大学生能通过学习了解相关常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这些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KM模式

应用KM原理,笔者构建了学生学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管理模式.

(一)高校应营造KM氛围,创新学生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

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管理的领导机制和相关制度法规,做到权责分明、层层负责,尤其是对学校专门的安全保卫人员,必须明确其工作职责,对其制定严格的安全知识考核制度,影响其年终考核、个人晋升等切身利益,以此来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其次,抓好安全教育教学,上好安全教育课。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指派专任教师(辅导员、法律专业教师、学校保卫人员、安全教育专家)分不同专题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修完后需通过闭卷考试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召开安全教育专题报告、安全教育班会,专人负责强化学生的安全演练实践课、案例分析课、安全知识竞赛等,敦促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其三,创新安全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新媒体(微信、微博、QQ等)作为开展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常识、法律知识、安全事故警示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板块,每天给学生播放安全教育常识、法制教育内容,在校园内设置开放的网络电视,专门播放法制频道或相关安全教育专题片,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安全管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其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防范演练等,使学生掌握安全防范实践技能,学会自我保护。

(二)家长应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勤与学校沟通,引导学生加强安全防范。

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一方面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安全状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发现孩子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学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安全教育的合力,共同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学生自身应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保护自我人身安全的能力。

一方面,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安全教育的资源,包括安全教育课程,QQ、微信、微博的安全教育信息,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等,不断学习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使家长、教师、社会讲的安全知识内化于心,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防卫演练工作,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学习跆拳道等防身术,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四)社会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群体,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减少大学生安全隐患。

大学生大多虽已年满18岁,但其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是社会应普遍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社会应密切关注大学生安全,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大学生安全事件,真正服务好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应与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整顿校园周边网吧、小摊贩以及住宿场所的治安环境,对出入校园、宿舍的人员严加盘查,减少学生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

作者:李馥利 单位: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本文利用KM原理探索了人文与技术兼备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安全管理新模式,希望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大学生安全并顺利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郑文全译.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基础和研究课题[J].管理世界,2012,(05).

[2]赵崇峰.对高校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7).

第8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1 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形形的信息下,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安全威胁,因此其对高校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当前,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对网络时代的相关认识不足、高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难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及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教育、缺乏必要的模拟实战教学等。这都是当前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其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提升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整体质量。

2 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网络时代的相关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悄然来临,并对各行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其在面临各种诱惑时,难以增强抵御能力。当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就是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足,使其安全教育模式和理念难以得到有效的更新,依旧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主,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及网络时代和教育改革等发展的需要。

2.2 高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

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校能够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安全教育,一般都是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嘱咐,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意个人安全,而没有得到高校教育教学部门的重视。其在课程设置方面,难以进行专业化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一方面,大部分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涉及到安全教育问题,学生也难以从课堂中学习安全教育相关方法。另一方面,在仅有的安全教育课程中,其教育的内容存在滞后性,网络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不断增多,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

2.3 难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及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教育

在网络时代,高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紧跟现代科技的发展步伐,而当前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其还没有完全跟得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一方面,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够图文并茂的学习到安全常识和方法。另一方面,高校也难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难以时刻进行相关的学习,因此其在网络时代的安全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4 缺乏必要的模拟实战教学

网络时代所带来的诱惑较多,使得很多大学生难以全面掌握抵制安全风险的能力。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模拟实战教学,比如在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教育上,大部分高校只是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而学生只能了解到关于网络诈骗的相关理论知识,难以全面掌握应对技巧。所以,一旦真正发生安全隐患,将使得大学生出现手足无措,对其自身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在网络时代,要想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模拟实战教学。

3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网络时代的认识

一方面,高校要在现有的安全教育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的影响,在日常的工作安排和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网络时代的相关思想,增强对网络时展对大学生安全隐患的防御意识。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以网络时展为导向,更新其安全教育模式,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并根据网络时代的相关特征随时对其安全教育模式进行修正和完善,建立安全教育规划,明确安全教育职责,加强各部门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协作能力。

3.2 适度增加高校安全教育的课程

其一,要促使各高校在日常的安全教育过程中,根据其现有的安全教育规定,增加相应的课程设置,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安全教育。其二,要对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坚持以网络时代的发展为导向,搜集最新的安全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最新的安全教育,使其增强抵御安全风险隐患因素的能力,提升对大学生自身安全的保护能力。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教育

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课堂中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现网络时代大学生可能面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提升在网络时代不断发展背景下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率,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相关内容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于移动客户端,比如微信公号、微博、QQ群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安全常识的宣传,使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随时能够接触到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

3.4 加强模拟实战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影响的不断加深,要想提升对其进行教育的效果,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一方面,要通过理论层面,使得学生初步认识到形形的网络安全隐患对其自身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增强其心理防备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模拟实战教学,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使得学生加强对网络时代安全隐患事件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对其应对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实战指导,增强学生抵御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确保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身安全。因此,全面提升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整体质量。

4 总结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鉴于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加强对网络时代的认识、适度增加高校安全教育的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教育、加强模拟实战教学等方面出发,充分结合网络时代的特征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现状调查以及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

[2]皇甫毅.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

[3]陆中照,林捷.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5)

第9篇

(湘潭大学保卫处,湖南湘潭,411105;湘潭大学学工处,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处于第二层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安全教育是其中的当然环节和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社会变革浪潮中,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双方需求失调正在加剧,一方面大学生对安全教育个性化需求凸显,另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措施乏力,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亟待通过教学体系创新寻求突破与发展。从体制完善、教育规划、教学创新出发,构建新型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能有效调和安全教育“教”“学”二者的需求矛盾,提升教育效果,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137?03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作者简介] 李丹(1980-),男,湖南南县人,湘潭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安全教育,法律;程燕(1981-),女,湖南新邵人,湘潭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青年知识群体,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素质以适应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安全需求。当前,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1]。整合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双方需求,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是唯一出路。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综述

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稳定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004 年4 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2006年北京市教委提出:在首都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简称“三进”)的工作,2008 年上海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该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2]。以此为契机许多省市和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而安全知识课程教学也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取得了积极的发展。

不过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2012 年通过对17 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三进”情况的调查发现,实现安全教育“进课堂”的不到60%,“进教材”的不到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3]。如今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处于宣传阶段,实践教学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的层次[4]。

同时,对于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校,“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让人困惑,在校大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而被抢、被盗、被骗、被害的案件及火灾、交通事故等仍屡有发生,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仍呈增多趋势,安全教育到底有没有用?还要不要继续?这样的追问令人疑惑,更令人深思。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之原因分析

国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是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特别是信息科技变革带来的安全教育“教”“学”双方观念需求冲突的结果,其原因可归纳为:

(一)教育体制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安全”一词的内涵已扩展了许多,非传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先后进入安全视野,但一直沿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制模式却没有对此及时做出调整。教育规划上,国内却至今没有统一、权威、可操作的政策条例来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缺乏强制力,知识内容缺乏深度广度和系统性,带来了诸如教学随意、目标模糊、主体不清、评价缺失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内心认同缺失

当代大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不少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脆弱[5],一方面普遍对自身的安全期望很高,总强调别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安全防范、身边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当回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安全教育多为发生问题后非常重视,但具体落实却是重管理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事后轻预防;高校职能部门地位尴尬,落实空间和能力有限;具体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同志,对安全教育的前途发展方向迷茫、信心不足。对安全教育缺乏内心认同的普世心态,导致安全教育的思想根基脆弱,难有作为。

(三)教学创新乏力

当前,校园和社会安全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安全概念、安全情势、犯罪形态、教育手段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化。

在新生活方式冲击下,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明显,他们追新求异,对知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需求,在对安全知识的兴趣上:新颖的形式、轻松的课堂、互动的模式、感兴趣的知识点、社会热点安全问题等,才是他们更愿意看到,并能留得下深刻印象的安全教育。这些变化,没有被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及时捕捉、重视和研判,安全教育缺乏思考和创新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让高校在持续、深入推进安全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三、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

破解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困局,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需要高校安全教育保守思想的转变,更需要从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上锐意创新、寻求突破。

(一)完善体制

“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2 章第4 条和第22 章第70 条的规定,虽然其再次重申了安全教育的重要,但缺乏配套细则,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有效落实。而翻看《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也存在类似“落实难”的问题。

因此,必须制定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统一、权威的规范性条例或文件,以强制力和导向性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落实难”的体制障碍。文件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负责起草,根据当前安全情势和大学生特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制、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一一规定,明确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指导各项安全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开展。

(二)科学规划

1. 明确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教学性质在教学开展中的具体表现,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的教学形式因其教育定位、教学投入、师生重视度、考评的不同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明确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从制度上规定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才能给高校领导、职能部门及学生带来约束和压力,有效保证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6],在课时学分设置上,建议不少于32 学时/2 学分,并在大一首学期开设。

同时,应积极发挥选修课的作用。相对选修课,虽然必修课效果更好,但开设难度较大,不仅需要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而且教学资源也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而选修课则不同,一般具备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或专技人员就可以申请开设,在落实安全教育教学方面更灵活及时,可以成为安全教育必修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或过渡形式。

2. 化解师资困扰

任何教育最终都需通过人来落实,教师就是其中实现知识传承的纽带,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师资方面的多重困扰。

首先,高校内部长期存在对安全教育权责划分不明晰的问题,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保卫部门则认为安全教育主要是学院领导和学工处的责任[7]。对此,从职能归口和专业性角度出发,保卫部门是校园安全归口职能部门,熟悉校园与周边治安状况,安全教育能有的放矢,牵头安全教育名正言顺,是最为合适的施教主体,能有效主导教学和指导各院系、学工部门共同落实安全教育工作职责。

其次,专业安全教育师资匮乏。安全教育没有对口的学科设置和专业师范生,也无专业培训机构,师资来源和素质一直是落实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的瓶颈,因此必须着力拓宽师资途径。对此,可以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学科来培养科班师范生,也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社会机构成立专业培训机构,组织高校教师或保卫干部等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培训,解决教师数量和质量上的困扰。

最后,还需优化安全教育师资环境,着力解决高校保卫、学工、思政部门中从事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岗位、职称、待遇、科研课题、交流培训等,为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促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3. 丰富教学内容

安全教育不仅包括行为安全、防护技能、心理健康,还包括思想安全、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力求丰富,不仅要包括传统的法制教育、防盗抢骗、火灾交通、避险逃生、急救护理等,还应将非传统的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环保生态等知识一并涉及,并注意顾及学生对热点安全问题的关注、对感兴趣安全知识的需求,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安全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既要有感性层次的讲解——具体意识形态、法律、防护技能、心理常识等技能知识的学习和社会阅历的开阔积累;也要有理性层次的引导——在具体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从安全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更新扩展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能力。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需围绕核心——安全意识的培养,因为安全的最高境界不是事发和事后的处置,而是事前的防微杜渐,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就是学生自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三)创新引领

1. 兴趣引领,创新教学手段

兴趣能激发学习动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于像安全教育这样的课程,首先,大学生大多认为安全教育就是训导说教、索然无味,而实际中也确实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兴趣激发与引导的情况,因此急需创新理念,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借助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力。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把握力,把安全知识用精彩的形式讲授,如充分发挥视频教学、案例评析、情景模拟、分组辩论、团体讨论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效果,配合师生互动,营造愉悦气氛,让学生对安全知识留下清晰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要重视PPT 课件的作用,制作内容精炼、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要点突出的PPT 课件,从书籍、网络、新闻等渠道选取素材,插入相关案例照片、现场图片、漫画、falsh、游戏测验等,配以页面动画、音效将枯燥的安全知识点新颖丰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 借助网络,放大教学资源

网络在当前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渠道,青年大学生群体恰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忠实受众,占领网络信息阵地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未来至关重要。

为此,既可通过与安全教育教学开展成熟、经验丰富的高校联系,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共享兄弟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也可将精彩的安全教育教学课堂摄像刻录下来,或制作短小精炼的“微课”视频,挂到校园网专门的安全教育视频教学专区,学生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安全知识,点击学习即可。还可以通过网络将最新的社会热点安全问题、安全提示、防范经验视频下载下来,通过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平台把安全资讯及时,给学生多样的安全知识学习了解途径。

3. 多途多法,重视教学评价

对安全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有三方面,第一是老师给学生的评分,它有助于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白不足之处,增强安全自信心;第二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它有助于老师真实掌握课堂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水平;第三是安全教育对校园整体安防体系建设的贡献评价,它有助于校园安防体系的完善和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的改进。

但现实中注意收集分析这些评价,并重视利用这些评价的不多,甚至不乏对安全教育不评价和乱评价的情况。对此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评价,并创新评价方法——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安全教育的效果,比如:将学生答问、作业、互动参与等课堂的表现计入对学生的期评成绩,考试试题的设计着重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拓展学习的能力,注重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将校园发案情况与安全教育挂钩,整体评价教育效果等。

四、结语

直面挑战,创新安全教育教学体系,破解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难题,若能有效落实这些措施,大学生安全教育将迎来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裴劲松,高艳,邓小凤,等. 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 中国高等教育,2009(Z2):75-76.

[2] 沈祖芸,计琳. 上海出台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N]. 中国教育报,2008-07-28(001).

[3] 陈贵兵. 完善教育渠道 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64-65.

[4] 陈韶成. 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与轻”[J]. 法制与社会,2012(22):229-230.

[5] 程诗敏.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1):48-50.

[6] 辛崇胜.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思考[A].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8.640-64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