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34: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企业档案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做好企业档案的管理,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如何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成为了相关工作者急于探讨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建立与完善档案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打好“依法治档”攻坚战
档案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是档案管理法治化的一把大刀,是“依法治档”的根本保障。在组织体系中,特别要打破过去每个部门设立一名兼职档案员的做法,尊重“谁形成谁移交”的原则,把形成档案的所有岗位都列入档案管理组织体系范围,并且把每个部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指定为部门主要兼职档案人员。新型的组织机制,注重档案管理网络功能的发挥与网络结构的包容性,无论部门与人员如何调整都不会削弱网络功能,强调责任到具体“岗位”与“人”,是档案管理体系的组织基础与人力保证。由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所形成的档案属文书档案的范畴,而建设工程档案则属于科技档案的范畴,应按照档案各自的形成规律和管理标准进行科学管理。结合企业实际编制档案的分类方案,制定各类档案的管理标准。并注重档案信息的管理,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建立数字化全文数据库,实现科学、方便、快捷的档案管理和利用。
在制度体系中,首先要对国家、地区与行业的规范作全面深入的总结与梳理,在尊重国家规范的前提下,从行业的角度,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制订与修订。要突出在信息化背景下“收集是档案第一要务”“简化整理”“注重服务功能”,强调规范的实际可操作性。宏观层面修订《档案管理办法》,微观层面修订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考核等全过程的档案管理规范体系,制订侧重于企业信息化、档案数字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以及档案管理的各类制度体系。对于信息化的新产物――数码照片、视频文件的管理,结合实践,进行科学创新,制订《照片与视频档案管理规范》。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不断去探索、发现、改进、优化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录下来,积累到一定程度集中修订与完善,保障制度的有效发挥,坚决打好“依法治档”的攻坚战。
2.创建信息时代档案流程管理体系,避免制度流于形式与表面
在传统档案管理中,往往制度流于形式,工作衔接上不协调,细节上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存在责任不明、有令不行、执行不力等问题,致使档案收集难、管理难等问题。在日常管理中,很多时候职能部门并不是不愿管或不愿配合,而是缺乏具体的落实与操作细则去指导实践。流程就是执行力,是规范的具体落实,而规范又是流程管理的执法依据,两者相辅相成。流程管理就是将档案管理的目标进行逐个分解,并具体落实在流程上面,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让处于流程环节中的所有人都懂得,档案的事务分别由谁来做、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好的标准就一目了然。档案流程化管理,有利于职责清楚、责任分明,消除了人浮于事、扯皮推诿、执行不力的痼疾,彻底消除原有工作环节之间的摩擦,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管理品质。房地产的档案现代化管理也是如此的。房地产档案管理要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 要吧电子管理工程建设起来, 把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各种档案考核,档案管理之中去。
3.定期下达《归档任务书》,打破制度的框框,解决档案收集难
收集是档案的第一要务,是传统档案工作中的难点。《归档任务书》是把各门类档案所要收集的资料集中汇编并明细,将责任落实到岗位与人。《归档任务书》打破了规范的条条框框,尤其在业务操作上缺乏灵活性以及其内容与形式在办法、规范中所不能表达的地方,讲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是对管理规范的重要补充,是流程管理的进一步细化与落实,是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紧围绕“收集是档案工作第一要务”的宗旨,做到“档案收集全覆盖”“责任落实全到位”“归档资料全明细”,每年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修订、编制成册,并在头年12月份定期下达,可以彻底解决档案收集难的问题。
《归档任务书》主要包括收集范围明细表、归档文件要求、移交时间及移交要求。特别是收集范围用各类明细表的形式,罗列重要档案项目资料的详细清单,让部门人员有针对性地去收集。
4.实现规范化操作,规范档案管理操作流程
(1)要对档案管理的流程有明确的认识,结合企业的内外因素,全面掌握企业的业务进行情况,对企业业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还要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以了解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业务活动烂熟于心,对其面临的问题,问题的对策等等也要下足功夫。
(2)要确定档案的来源,也就是说确定档案在哪些业务过程中形成,这是档案整理归档的依据,要切实重视起来,避免出现问题。
(3)就要按照一系列流程完成企业档案管理的程序,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细心、认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保证档案具有实用价值。
房地产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一定不能忽视管理的重要性,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往往就决定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将管理贯彻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容小觑。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纰漏就可能引发大的危机,所以对企业来说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使其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服务。
5.全面整合档案资源,构建档案信息网络化与共享
服务整合档案资源,实现网络共享,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与方向。它是以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为桥梁,通过电子数据的导入、与企业主要业务系统之间的接口链接开发等手段,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整合,通过条目检索与全文检索,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服务。房地产企业档案管理的过程, 需要寻求多个企业的合作, 行业的合作也将为房地产档案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各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之中, 可以互相学习, 吸收各自的发展经验和优势,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信息化的现代企业,要配置适合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网络化的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开发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主要业务系统的关联接口,通过创建数字化档案室与档案登记备份,实现传统档案、企业各业务系统,各类电子文件等档案资源的全面整合与网络共享服务,构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收集、管理、存储、服务等各环节的管理体系。
6.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档案管理体系相应的工作,以完善和提高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档案;档案信息化;组织机构
随着国家对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项目竣工验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验收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系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顺利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任务,是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上级机关对项目档案管理的严格要求。早在2007年国防科工局就下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对项目档案的验收组织、验收申请、验收要求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对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项目档案的管理和验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2013年国防科工局下发《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应完成项目档案单项验收”,并指定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其所属单位项目档案单项验收工作。随后各军工集团也出台相应规定,进一步规范项目档案的验收工作。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于2014年印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评分细则》,作为项目档案归档与验收量化标准的依据,该细则从项目档案基础管理、项目档案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项目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和档案验收工作6个方面提出了量化评分标准。
(二) 军工研究所传统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军工研究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涉及单位多、参与人员广、专业技术跨度大等特点,批复周期之长可达48个月,项目从资金计划下达到竣工,需要完成数百套国内外设备及软件的订购与安装,同时也需要完成大量的基建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往往包括军工研究所所有技术部门、信息安全部门及若干机关单位部门。此外,随着军工研究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OA办公系统、固定资产投资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一批管理软件陆续建立,项目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
(三)传统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军工研究所精益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目前很多军工研究所正进入向精益化、信息化转型升级阶段,项目档案的管理体系建设也要及时跟上军工研究所的发展步伐。项目档案的管理需要大多数部门的参与,项目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实用高效的管理体系,明确每个人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责任、工作内容及目标,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逐步推进项目档案精细化管理的建设步伐。军工研究所很多项业务,都或多或少与项目档案业务有流程和数据层面的关联,因此改进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与相关信息系统集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军工研究所主营业务。
二、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为高质量通过国防科工局项目档案验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证项目档案管理的高效有序,并通过信息化技术、领导机构设置、制度约束、激励评价、沟通交流等手段,对项目档案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指导原则是:
(一)加强各部门协调。项目档案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层级各部门集成推进,成立项目档案领导组织机构,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团队,统筹协调,实现联动,共同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
(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研究所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对项目档案管理形成约束机制,有力保障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作用。
(三)融入信息化建设。只有以信息化为手段,使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加强阶段性检查,才能确保目标实现。
(四)创建激励机制。应该充分调动研究所各技术部门、机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多方面促进项目档案管理。
(五)打通沟通交流通道。通过参加项目主管部门例会,参加项目设备到货验收、终验收会议,不定期走访项目实施部门,增进项目了解,掌握项目资料情况。
三、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
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组织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建设、激励评价体系建设、协调交流机制建设。
(一)组织机构建设。为建立健全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档案管理体制,维护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与安全,军工研究所应该成立项目档案工作组织机构,由分管档案工作的副所长担任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主任,各部门领导作为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项目档案工作的制度和规范,负责项目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重要问题的决策,负责对各单位项目档案工作日常管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审、评比和奖励。这样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保障军工研究所项目档案工作的领导力以及资金、人员、管理等顺利落实。
(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及归档流程。加强项目档案的过程管理与控制,(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28页)必须在管理手段上有所创新,为此应将项目档案的管理纳入军工研究所档案管理软件中,并和项目主管部门的管理软件深度融合,以实现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全周期管控。以某军工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项目档案的管理融入新上线的数字档案馆软件中,并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了接口,实现了项目档案资料的在线归档。通过该接口,各类项目文档签署完成后,即可发起归档申请。同时在即将上线的档案门户网站上预置了项目档案入口,通过创建项目档案门户的方式,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环境。
(三)管理机制建设。将项目档案工作要求纳入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与项目建设实行同步管理。各部门在签订项目建设合同时,必须将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要求纳入合同条款,以明确责任。签订基建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应当设立专门条款,明确需要提交的项目文件材料范围、份数,以及整理要求和归档责任。签订设备仪器研制或外购合同、协议时,应当设立专门条款,明确供方需要提交的文件材料清单及份数等要求。设立专(兼)职项目档案人员,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前管理类、基建类、设备仪器前期文件材料等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项目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项目竣工文件和整理项目文件。
(四)激励评价体系建设。成立考核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对项目团队及个人的档案资料移交情况进行定期化、制度化考核,执行激励与处罚。考核标准主要包括项目档案工作组织领导情况、归档项目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及时性,对项目档案情况的熟悉程度等,同时给兼职档案员发放一定津贴,提高各实施部门和个人参与项目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短期激励体制和长期激励体制,短期激励是在每年年底评选出优秀兼职档案员、优秀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先进单位和个人,长期激励体制是在项目验收通过后,组织评选项目先进单位与个人,以激发项目档案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协调交流机制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参加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例会。及时掌握各实施部门的工作进度,并将近期项目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参会人员集思广益,对项目档案的管理提合理意见或建议。在参加项目例会的同时,综合档案馆常以走访形式或开验收会的方式到各实施部门沟通交流,召开部门工作会议,了解项目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各部门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项目实施部门排忧解难,共同促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机电兵船档案,2016(1):42-43.
[2]吴朝霞.浅议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6(2):148-150.
[3]刘守华.用档案规范助推工作规范[J].中国档案,2015(1):30-31.
1.缺乏学科档案管理的有效机制
学科档案要得到妥善的管理就要有一定的制度做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学科档案管理中,高校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无据可循,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些高校即使有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够彻底,只是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学科档案管理。
2.学科档案的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的学科档案管理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人工进行操作,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归纳等,由于工作的任务量比较大,人工操作很容易出现错误。高校的学科档案管理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仍然采用原始的管理手段,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加强大学学科档案管理建设的有效对策
1.逐步完善学科档案管理制度
为加强高校学科档案管理,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首先学校要建立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分级对学档案进行管理,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学科档案管理制度,把学科档案的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来,使其更加规范、科学,能够合理地反映学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的专家和学者,要定期到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组织管理人员把学科档案进行系统整理,加强管理。
2.实现信息化的学科档案管理
在以往的学科档案管理中,经常是人工操作,在管理中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错误,为加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高校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在学科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学科档案信息,建立学科档案的信息库,整合所有学科信息资料,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并且建立校内各院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能够及时找到自己所需的学科信息。由于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多,学科档案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如果靠人工进行整理和查找,不仅费时费力,结果也不一定理想,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对学科档案进行保管,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准确的找到相关资料,提高工作的效率。
3.加强对学科档案的评估和检查力度
在高校管理中,为了提高学科档案的管理,就要切实加强对学科档案的评估和检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评估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档案中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进,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在学校的整个考核中,要把学科档案管理工作的审查作为其中的一项,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学科档案的管理意识,促进学科建设的稳步发展。
4.提高学科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加强学科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要切实提高学科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知识,明确网络化管理和操作的流程和步骤,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更加高效,能够完美的处理各种问题,强化学科档案的管理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三、结束语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质量保障
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多元化以及政策的改动,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不断完善。规范管理,重视改革,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才能使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与时俱进。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目前,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却显得有些滞后。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不给予重视,使高校教育水平有所下降,高校正常运行中遇到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部分高校缺乏对高校档案的管理,不给予重视。有的甚至没有制定规范的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处。这些都是高校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的表现,从而导致高校频繁出现档案丢失、破损严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没有建立长期的管理规划
目前,部分高校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长期规划,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虽然有的高校也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并没有建立长期的高校档案的管理规划,只在一时有显著的作用,但长久下去不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建立高校档案的长期管理规划至关重要。
(三)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部分高校来说,科研事业和人才培养一直是重点事项,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就缺乏资金的投入,导致高校的工作无法高效的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缺乏对紧急事故处理的资金投入以及规避风险。例如:档案长期受潮,导致档案字迹不清楚,但是却没有资金的投入对其进行规避。其次,对于刚刚接手档案管理的职员,但是缺乏资金的投入,未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这就使高校教育事业不能高效的进行。
(四)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目前,对于部分高校来说档案管理仅仅是简单的堆砌,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制度分类排放,没有妥善的保存和归档。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档案的缺失和遗漏严重。例如:在教师做评价时,有的学生没有上交,没有做到及时归档。其次,档案管理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档案借阅经常出现过期未还,也有可能造成档案的缺失。
(五)档案管理措施的落后
目前,全球信息化大爆炸,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已经相当完善。但是部分高校档案管理的措施还是很落后,采用纸质统计管理明显不及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工管理档案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并且效率低,出错率高,这样下去不利于高校档案管理的进程。
二、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高校的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都有所完善,但是想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该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下述给予了适当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高校档案的管理不规范,不能及时归档,遗漏缺失等问题,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用来约束借档者的行为规范,提高高校教育工作的效率。高校需要做到下面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规章制度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可以使社会更高效的运行。因此,高校需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用来规范借档者的行为。其次,高校间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最佳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对于信息化的今天,建立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可以深入到高校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的档案管理效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高校档案管理不仅要保存和管理纸质版的档案,而且要对纸质版的档案进行电子版保存,以备日后的查找及永久保存。利用数据库对高校档案保存的纸质版材料进行储存和备份,数据库可以对档案进行检索,这样既有效地保存了纸质版档案,又可以提高师生们查阅档案的效率,通过数据库向师生们进行档案的展示,同时也可以开放很多系统的功能,减少用户的查询时间,便于其他人进行查阅。
(三)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
对于高校档案的管理者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服务广大师生,服务的质量好与坏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才可以评鉴。另外,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既能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激情,而且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细化其标准,考核对象为全体高校档案管理者,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情况和工作内容,老师和学生们要对高校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客观上做出评价。其次,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高校档案管理者在互联网这方面的培训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对那些服务态度好或者工作很出色的高校档案管理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挑战下,需要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体系,以及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使高校教育事业高效的用作。
参考文献:
[1]温艳秋.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究[J].兰台世界,2013,(11):73-74.
[2]刘勇.探究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255-255,256.
[3]徐亚群.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究[J].统计与管理,2014,(8):159-160.
测绘科学技术档案是指在测绘生产、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技术文件、技术标准、原始纪录、计算资料、成果、成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磁带、磁盘、图纸、图表等……。缘于人们的不熟悉与不了解,在许多人眼里,测绘一直被认为是个范围较窄且很专业的领域,但各种各样基于空间位置服务的社会应用都离不开测绘作保障。进入信息化社会后,据统计人们每天所接触到的信息中80%以上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尤其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测绘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测绘技术已由传统的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转向信息化测绘,测绘的范畴已经得到极大的扩展。同时,测绘档案亦由模拟纸质档案转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资料,特别是现阶段测绘成果档案的更新换代主要以遥感影像数据、航片为数据源,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的数据量将跳跃性增长,一个省级的数字测绘成果档案资料的数据量就达到几十TB,其信息服务面也迅速扩大,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现阶段的测绘档案利用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测绘档案首先为城市信息化提供城市电子政务与行业信息化建设、社区信息化、城市电子商务与智能交通、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等保障。其次,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一资源问题,即水源、能源、土地等问题,测绘档案在土地详查、资源勘探、农业水利建设、能源开发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在环境灾害监测、“三防”体系建设、抗灾与灾后重建等方面,测绘档案的保障作用愈加显现。第四,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测绘档案作为基础资源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决策平台建设、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建设等领域。
通过对最近几年测绘档案的提供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有以下特点与趋势值得我们思考:
1.模拟纸质测绘档案的提供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模拟纸质测绘档案由于现势性差、更新周期慢、产品单一,难以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应用将逐渐减少。
2.数字测绘档案的广泛使用是必然趋势。数字测绘档案具有现势性好,产品类型多样化,更新周期快,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方便实现喷绘纸质地图,适应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字地球”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数字城市”框架建设全面铺开,政府决策部门使用数字测绘档案建设管理决策平台,都增加了对数字测绘档案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正在加大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数字测绘档案的共建共享工作,对社会公益性事业实行测绘成果无偿提供使用,促进测绘成果在政府科学决策、社会公共管理事业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可以预见,数字测绘档案在社会各领域利用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
3.信息化建设战略的实施是现阶段数字测绘档案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促进了测绘事业特别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政府公共管理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发展,数字测绘档案应用已延伸到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全新的领域,与以往狭窄的领域差异可谓巨大。如广东省完成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抗震系统建设、地质灾害及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辅助决策平台,其中,数字测绘档案成果是基础框架、底层,支撑了上层业务的运行。
4.测绘档案提供利用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的数量呈正相关分布。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测绘档案提供数量的快速增长,两者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呈现周期性变化。第一,重大项目建设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启动的建设项目数量有其周期性;第二,不同性质的重大建设项目测绘档案的需求差别很大;第三,测绘档案的利用也有其应用的周期性。这决定了测绘事业的发展要深度融合到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大力生产能满足社会急需的测绘档案。
测绘档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测绘档案的管理与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公共服务工程,即提供丰富、可靠、适用的测绘档案,包括提供模拟地形图产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以及其他标准或非标准的测绘档案。笔者认为测绘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
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项重要公益性事业,政府应给予重视与财政支持。现今的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已非传统的手工作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测绘技术的深度融合,高档计算机、大型服务器、磁带库、磁盘阵列、大型绘图仪,以及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等工具已经成为测绘档案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没有公共财政的支持难以适应现代测绘事业的发展,难以发挥对经济社会建设的保障支撑作用。
2.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
测绘档案馆保存着大量不同年代的测绘档案,这些地图档案是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真实记载,亦是测绘文化的历史沉淀。由于年代久远或被重复提供查阅利用,这些地图档案存在磨损或失真的危险。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地图档案资料转化为数据资源形式,实现档案资料基于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查阅和提供,避免频繁使用档案原件,这对科学长远地保存地图档案资料和方便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也顺应了数字档案馆所主张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新趋势。
3.档案服务管理信息化
(1)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元数据库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资源,档案目录数据库主要实现档案资源管理的问题,元数据库主要实现档案资源利用的问题,属于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基础,作为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基本手段,必将在今后的政务、商务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测绘档案是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信息资源,可根据空间特性,构建基于网络化的测绘档案目录和元数据系统,实现目录信息资源的空间可视化表达、检索方式的多样化,促使传统的条目式目录向图文一体化转变,单一滞后的交流方式向多样的网络化模式转变。
(2)完善测绘成果副本与目录汇交机制,覆盖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测绘档案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跨行
业、跨部门的数据交换机制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属于测绘事业共建共享与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
(3)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开发: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标准与流程,实现归档与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能快速、准确满足用户的需求。
4.实现测绘档案由档案管理机构向信息服务机构转变
测绘档案事业作为基础公益性事业,提供公共服务,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是测绘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的核心价值与主题。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转到信息管理上来,树立开放的服务理念,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捕捉社会需求信息,进行测绘档案的深层开发,如在测绘档案的基础上开发各种专题应用、编研测绘档案成果、开展人文教育以传承测绘文化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提供测绘档案信息服务,做信息的服务者,而不仅是保管者。
5.加强测绘档案专业学术研究
以往的测绘服务模式偏地图生产轻服务,测绘档案专业学术薄弱,缺少与档案行业和系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和联系,测绘和档案学会中未设置涵盖测绘科技档案技术的委员会。今后必须关注测绘档案专业学术研究,培养研究氛围,创造条件,让更加的人参加到这个体系中来。
6.人才兴档
[关键词] 高校; 档案管理; 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64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126- 01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办公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普及,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但是现阶段,由于部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部门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在档案管理模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重点,这对于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研究
(1)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料的深度开发利用。档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记录,具有较高的信息价值,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整理完成后,借阅使用效率较低,因而各种有价值的资料得不到开发利用。通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实现了档案资料采集、整理、归档保存以及查询使用的快捷化,能够随时随地地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相应的资料查询服务,因而有助于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对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非常有益。
(2)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下,高校的管理工作早已经步入了信息化、自动化与数字化管理的阶段。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同样也应该结合时展的需要,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网络体系的健全,并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与规范。
(3)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能够推动文化科技的传播利用。高校档案资料作为一个高校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为主体的资料集,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科技含量,通过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将这些宝贵的资源与社会相联通,因而能够实现文化科技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利用,这对于推动社会文化科技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 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对于硬件设施主要是提供用于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以及存储设备,工作主要内容是做好计算机以及电子文件存储设备的安全维护与数据备份管理。对于软件设施,则主要是选择操作容易、维护简便以及具有查询功能的管理软件。通过充分、全面的软硬件设施,确保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2) 高校档案信息资料。高校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主要是按照规范、标准以及统一的数据格式对各种电子文件资源进行整理,可以在档案管理信息部门设置中心系统,作为收发、存储以及整理电子文件的中转站,提高信息的收集以及保管工作的效率。
(3) 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由于部分高校档案信息资料属于具有一定密级的资料,因此对于这些资料,既要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可靠、完整,同时也要确保电子档案数据库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对这些电子档案进行访问使用必须经过相应的授权后方可执行。
3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完善策略研究
(1)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体系的标准化。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应该注重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制定相应的标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国家制定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以及《CAD电子文件光盘存贮、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等规范性的文件,并结合高校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指导高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保存工作。通过这种制度管理的方式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档案数据库以及网络平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的档案类型将其分为教学科研档案、党政管理档案、教学设备档案、基建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以及学籍档案等几种类型,分门别类地建立档案资料数据库。其次,应该根据高校档案管理的数据库,建立档案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高校内部或者是社会机构可以通过相应的权限,对高校档案资料进行查询,进而提高高校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率。
(3)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因此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应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重点针对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资料数据库的维护以及档案管理理论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4 结 语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不仅可以确保高校日常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推动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完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推动高校档案资源的共享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实现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俊兰. 基于信息数字化的高校档案管理新体系构建[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社会逐渐面向信息化、数据化发展,如何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准确性是当前各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的发展步伐中,信息系统的规范化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日趋重要,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网络系统的高速运行,逐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以此更好的促进数据归档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简要提出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的要点,并以石油企业为例,提出当前我国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得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运行维护 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发展空间也随着扩大。现阶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企业对其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信息化电子档案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一项工作方式以及工具,其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石油企业中,强化其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分析档案管理运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要点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手段维护以及管理一个已经建设完毕信息系统,保障其长期性的顺利运行并长时间发挥其运用效益,比新系统的建设更具价值。
(一)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任务
在企业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中发现,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并非简单的维持系统的顺利运行,同时,也包含多方面的工作任务,具体如: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系统运行功能的应用加以推广;不断充实、修改、更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尽可能避免以及排除档案系统的运行风险以及系统错误;逐渐完善以及强化系统功能;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创新相关新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率等。
(二)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预警性原则。一般来说,企业档案管理运维系统包括多种预案,争在系统出现故障性问题或者系统的紧急状态,能够及时预警并找出相关应急措施,这对于系统运行维护效率的提高以及运维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2)科学性原则。企业档案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不能处于事务性处理这一局面,同时,各级运行维护系统应当避免问题的重复性处理,逐步实现系统工作的科学化。(3)指导性原则。在实际的系统运维中得出,系统问题的发现以及解Q与系统的完善与开发、系统优化机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具备指导性原则。
(三)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功能
运行维护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系统平台应当实现问题的分析、处理以及问题反馈的高速运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以此逐步实现系统数据的准确性目标。另一方面,系统平台应当具备指导以及操作功能,企业分公司在使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系统更新、工作人员缺乏经验、业务变动等问题,常常由于系统缺乏有效的功能指导,应当系统功能的发挥。在系统工作环节,通过有效的指导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数据故障以及系统故障,能够降低系统运行维护的压力,并逐步提高系统运行维护的准确性。
另外,针对企业方案管理系统而言,还应当具备系统优化功能,即在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而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功能。同时,档案管理系统也应当具备信息仓库功能,通过信息仓库收集系统故障及其解决措施,这对于系统信息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仓库也包含信息流转、系统功能运行指导等方面的信息,能够为系统的推广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制度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建设相关制度保障体系,比如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应急制度等,以此不断提高系统运维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运维制度的完善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系统管理人员的有效维护,能够降低系统运行中的风险,有效改善系统工作的质量以及系统服务水平。通过科学的考核以及激励体制,合理评价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行为,不仅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系统运行维护的健康发展。
二、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现状
石油企业是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于其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建设统一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现阶段,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全面记录着企业的发展历史,是企业发展方向的一大依据,通过档案资料的有效分析,不仅能够明确其自身发展目标、扬长避短,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通过档案资料的管理方便与企业领导及时了解其各个单位的发展情况,并以档案作为实际出发点制定一系列管理方案,保障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当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还需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真实性问题
一方面,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档案是石油企业中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其真实性。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保障档案信息以及相关重要数据的安全,使用档案文件时很有可能出现信息篡改或者数据遗失的情况,无法保障信息的安全,极大降低了企业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在石油企业中,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中多为图表资料,档案资料的负责人不明确,无法保障资料的权威性,或者存在档案资料的删改情况也难以发现,因此,企业档案管理的真实性问题是应当逐渐引起重视。
(二)保密性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往的电子式文件档案或者手写档案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文件档案容易出现遗失等问题,极大影响其安全性以及保密性。而使用计算机作为网络终端,能够极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不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密。
(三)长久性问题
随着办公系统的数据化发展,许多单位逐步面向无人办公状态发展,信息化文件档案的运用范围也不断拓宽。现阶段,企I信息、数据均可以储存在电子档案中,工作人员只需手动操作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方式简化了办公程序,但是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档案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全部遗失,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影响企业档案管理的长久性发展。
(四)广泛性问题
档案管理按照原来传统管理制度,利用率并不高,查阅资料难,不能准确、快速的找到相关文档,档案不能被广泛应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后,可以快速定位档案位置,准确找到原始档案,并能让存放的档案内容得到更好的运用,充分发挥历史档案资源的作用。
三、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措施
(一)库房的智能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其在企业各个领域的运用更加深入,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建设全新的、能够与之适应的档案库房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通过其时效性特点逐渐实现库房的实时监控,有效控制库房的空调设备以及温度,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逐步实现库房管理的现代化以及智能化。
(二)建设档案管理相应的网络
现代化社会的信息数据量不断扩大,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市场竞争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成分,因此,在这一时代中,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其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价值。建设档案管理系统是改善传统管理方式中问题的主要手段,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推广化运用,同时也能满足数据量剧增情况下人们的工作需求。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更加方便的管理方式,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共享,有效建设档案管理部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三)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石油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其工作水平,因此,管理人员应当提高重视,定期组织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与体系建设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在提高其职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对于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石油企业应当加大人员培训投资,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培训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际演练,以此培养工作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四)积极引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逐渐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企业档案管理国策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与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意识到技术发展的中心作用,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通过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化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的可靠性。
四、结语
石油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水平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有关人员应当引起重视,积极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海燕.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与体系建设[J].现代企业,2016.10(15):847-849.
[2] 陈永生,苏焕宁,杨茜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安全保障[J].档案学研究,2015.04(18):63-66.
[3] 祝云飞.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解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6.05(12):251-253.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服务”这个词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富有创新意识的人们尝试着将这个词融会贯通于社会各个领域,最终使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延伸意义。近年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便是将第三产业的思想应用于公共事业管理的典型例子。这种思想上的创新领先于制度创新,又能够拉动制度创新。随着“服务”概念的进一步普及,服务思想应用于公共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表现越来越细化,信息化时代之下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用户档案的管理体系建设就是一个极好的探索。这不仅体现了创新的思想,还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一、信息化时代的独特需求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就像双刃剑,既为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我国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国外引入,并非本土自然发展而成,因此为之后的深入发展埋下隐患。就短期来看,信息化过程中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的、错误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信息混合在一起,加大了人们辨识区分有效信息的难度。庞大的信息量本来就使人头昏脑胀,对于庞大的信息还要进行甄别则更为头痛。第二,信息的交互性进一步增大了管理难度。信息数目和信息正误是选取信息的第一步操作,而有关信息的第二步操作是探究信息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只选取信息是不够的,因为各种信息之间存在着广泛性联系,就如同在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中也要检验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一样,我们在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考虑到信息的交互性。第三,这也是现实节奏加快的要求。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就是追求高效便捷的处理方式。然而信息化虽引发了这一需求,但由于我国信息化发展不足,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化中我国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用户档案管理的制约因素:数字化进程缓慢、资源闲置浪费、分类体系混乱、思想意识淡薄等。[1]这与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基本对照。数字化进程缓慢,换种说法就是指我国当前的相关技术不完善普及度不高,这既与我国大量从国外引入、本土技术薄弱的历史有关,又反映出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其它资源难以企及的复杂度。资源的闲置浪费主要由庞大的信息量引起,在当前图书馆用户档案管理特别是人工管理中,面对庞大的信息管理人员很容易把一些不常用到的资源边缘化从而减少工作负担。而对于图书馆和用户来说,有些潜在的需求资源就这么被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我国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用户档案管理中分类体系混乱主要由信息的交互性引起。各种信息之间存在着广泛性联系,人们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与此同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本书的认定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管理人员想要综合所有用户的意见对资源作出明确分类是不现实的。我国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用户档案管理的第四个制约因素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前三个因素,管理的难度使部分管理人员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反而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无关紧要。
二、服务主导型图书馆
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是紧扣核心理念层层铺展开来的。其中,用户档案管理制度是其他一切制度的基础。因为,服务主导型图书馆是“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用户档案是图书馆用户的一切相关资料,包括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也包括出入记录、借阅记录和使用资源记录等。[2]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应着力于解决当前图书馆用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文中提到数字化进程缓慢,换种说法就是指我国当前的相关技术不完善普及度不高,所以相关部门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出用于图书馆用户档案系统建设的经费开支。有了经费作为保障,图书馆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信息系统,提供优质服务。如果这一点做好了,那么我国服务主导型图书馆建设中的资源闲置浪费问题迎刃而解。只要登入系统,键入搜索书目,有关该书目的相关书籍都一一呈现。人员搜索也是如此。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用户档案中的分类体系混乱,不仅包括书目,还包括用户级别。这一问题应该主要依靠完善制度建设来解决,服务主导型图书馆应在广泛收集用户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合理的用户档案制度规定,这样才能令行禁止、有条不紊,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国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用户档案管理的第四个制约因素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前三个因素,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淡薄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前三个问题,为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打下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肯定用户档案管理对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重要意义,也肯定用户档案管理对用户获得完美需求体验的重要性。
三、用户档案管理
创新和发展向来离不开客观环境,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用户档案管理也是如此。创新和发展总是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要素中抉择出先进的活跃的因素,进而逐步替代掉那些陈旧的落后的因素。信息化时代为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物质技术保障,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建设正是为其用户档案管理体系的革新提供了机遇。[3]从范畴来看,三者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用户档案管理体系隶属于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基础建设,而服务主导型图书馆又囊括于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中。而逆向来看,信息化时代背景是推动服务主导型图书馆建设的洪流,而服务主导型图书馆客观上要求高效的用户档案管理体系。
首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用户档案管理区别于之前的人工管理。以信息系统为核心构建用户档案管理体系是服务主导型图书馆最突出的特点。在以往的用户档案人工管理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的登记错误或记忆错误,再比如业务繁忙时人工登记的缓慢低效,等等。相比之下,信息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信息系统以严格精密的计算机为基础,不仅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处理大量数据,而且遵照既定程序运行使其失误的风险被控制在极低的范围。正是由于信息系统的强大优越性,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图书馆用户登录和使用模式。
其次,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理念要求图书馆在用户档案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多数用户的基本需求,而且应体现多元化因素、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从用户档案设计来说,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在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的同时也应该设置一些可选信息。借助可选信息,图书馆能够构建丰满的用户需求模型,深入了解到用户的多样性偏好,然后根据不同用户的特质能够贴心高效地给出用户满意的建议和服务。
最后,建立完善的服务主导型图书馆的用户档案管理规定是极为重要的。服务主导型图书馆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主导型图书馆要满足用户的各种合理和不合理需求。此外,用户范围的划定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完善的用户档案管理规定就是对服务主导型图书馆“服务”理念之外的补充,它合理规定着用户范围、用户级别等基本问题,成为服务主导型图书馆日常管理中最最基础的准则。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档案管理体制;影响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数字档案馆进行一定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既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时需要恰当的管理体制。在20世界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数字档案馆,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通过资源共享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信息技术进程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我国也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地对数字化进行利用,促进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更加高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1 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档案管理体制的影响
1.1 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魍车牡蛋腹芾砉ぷ鞯闹匾内容是保管档案,主要的工作重心是防止档案的信息被泄漏。采用这样的管理体系充分地体现档案的价值。所以,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保证档案信息储存完好,同时能充分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将之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转变为档案服务管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得档案利用效率提升,档案使用方式更加灵活,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突破了原有的档案管理的弊端,提高档案利用率。
1.2 改变档案管理职能分配关系
传统的档案管理使得档案的使用价值被限制,而数字档案馆假设有利于改变行政层级管理体系,借助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成果为利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数字档案馆属于一个虚拟的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加强行业部门之间沟通与交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收集为主的形式而言,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能提供更多的便利。再次,数字档案建设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职能分配产生影响。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通常由档案局进行统一管理,所有的档案管理部门从从属于这个系统。但是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参与其中。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限于一个技术性问题,需要借助技术对整个档案管理行业进行管理与变革。
2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具体内容
2.1 提高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认识,实现数据共享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提高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认识,意识到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性,促进思想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员对档案的利用次数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要完善相应的技术服务设施建设,找到一条更加便捷的查询途径。对技术进行不断地革新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数字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做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工作。其次,在数字档案建设过程中要实现资源的共享性,使得档案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原来的档案归档只需要在档案馆里进行,数字档案馆的归档方式发生变化,在业务系统中完成档案资源的转移,并且不能被随意改动。因此,数字档案观要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中做好档案数据库之间的设置,包括储存信息、管理信息等硬件设备。
2.2 建立网络管理系统促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中,档案管理人员习惯被动工作。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求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档案管理中。相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数字档案管理不只是一项技术性工作。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地参与到系统方案设计中,综合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实需求,提出可行的建设性意见。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端正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将数字档案建设的成效提供给人们使用。主动地与相关行业交流数字档案馆的事宜,在提供数字利用时,要重视信息的安全与保密性,不能在为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将信息泄漏给其他的单位。
2.3 更新管理理念促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收集、管理、储存与利用这集中功能,并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进行数据备份,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只是对档案进行管理或保存,还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更新思想,利用数据平台为更多的使用者服务,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为本”的思想,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为使用者提供档案查阅等服务。
2.4 培养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做好档案安全保障工作
培养更加专业档案管理人才有利于促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稳定发展。由于数字档案建设是对信息的高度集成化过程,相应地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掌握信息知识与档案管理知识。所以,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做好人才引进与储备,定期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其次,数字化建设的档案资源更加开放,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安全工作。在进行数字档案建设时要增强安全设置,对查阅资料权限进行分级设置,充分地利用数字系统做好相应的系统防护工作。
3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具有积极作用,能完善档案管理体制。数字档案馆建设还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数字档案建设会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对策,促进数字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提高管理人员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认识,更新管理人员的思想,促进其树立“服务为本”的意识,为利用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其次,定期地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最后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做好相应的档案安全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同瑛. 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档案管理体制的影响[J]. 档案天地,2014,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