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34: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建立协同创新体系
打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建立以油公司技术支持机构跨部门多专业之间、技术支持机构与外部特色技术机构之间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以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为特性的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推动协同创新,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创新能力。
1.技术研讨机制。技术支持机构定期组织勘探开发动态分析会、工作推进会、技术瓶颈分析与对策研讨会等,促进同一专业的相互借鉴、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为协同创新创造条件;组织技术支持机构与高校及特色公司技术交流,邀请四维地震技术、盐下成像等特色技术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加强技术培训,强化创新基础;组织读书报告会,提供技术交流平台,针对技术支持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相关专业读书报告会,开展针对性的技术研讨,开拓思路、启发灵感,提高整体学术氛围,实现成果与资源的共享,推进原始创新。
2.联合支持机制。深入开展技术支持机构内部多专业、跨部门联合支持,以具体课题研究为结合点,加强专业间的融合,推动协同集成创新。
3.协调例会机制。技术支持机构定期召开科研生产支持运行例会、跨部门联合支持协调例会,听取课题研究进展和阶段成果交流,协调解决联合支持中的问题,为协同创新创造有力条件。
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紧密围绕海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结合我国开拓海外及新区的战略目标,多渠道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做好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积极引进国外成熟技术为我所用,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组织科研部门申报参加国际会议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选派团组,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推动特色―前瞻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2.分批次组织“国际交流成果报告会”。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团组回国后进行交流成果报告,进一步扩大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的受益面。
3.优选国际特色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与CCOP、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等国际学术机构开展油藏、地球物理、提高采收率、流体与烃类检测、盖层及保存条件评价等多个专业和方向的国际合作。
4.加强与海外项目公司的视频交流。尤其是作业者项目的视频交流,促进后方支持与现场生产的结合,增强研究成果的转化效果。
5.加强与海外项目公司的互动。创造条件,推动技术支持机构与海外项目尤其是非作业者项目合作伙伴之间的联合研究,以生产难题为切入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建立以适应国际化技术支持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海外技术支持对技术人员的外语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突发及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国际化交流与沟通的适应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为协同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建立以适应国际化技术支持为核心的激励机制,调动支持团队和个体积极性,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提高协同创新的积极性。
1.给条件、给荣誉、给位子,调动个体积极性。从专业、语言、国际适应性三个方面帮助海外技术人员增强国际化支持能力,为提高个体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专业技能方面,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推行“导师带徒”制,加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增强专业技术能力。外语能力方面,引进外籍员工,创造国际化工作环境,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国际适应性方面,选派技术人员担任协调员,派驻海外公司;创造机会让员工参加国际会议;积极组织与外方的联合攻关和视频交流,为员工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创造条件。设立院长奖励基金,增设生产支持科技奖,对在海外技术支持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较好创新效果的员工给予奖励。实行竞聘上岗,对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员提供平台,拓宽个人发展空间。
2.给空间、给权力,调动团队积极性。针对海外技术支持技术创新要求高、组织管理挑战大、工作开展难点多等特点,设立大项目组,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自,充分发挥技术支持团队的创新活力,提升潜力空间,为海外技术创新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创新;团队优势;新格局
第一,发挥团队优势,科学推进群众性创新工作。三个工作室汇聚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成军、中央企业岗位技术能手钱勇、油田公司级技术专家尹华在内的全厂各单位的创新精英近40人,他们分成六个团队(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下设四个创新小组)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在技术创新推进工作中,本着“三抓五定”的原则开展工作。即,三抓:一抓选题立项。积极拓展技术创新活动载体,抓好项目的选题立项;二抓具体措施。项目确立以后,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措施;三抓创新推广。通过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总结推广项目的实际效益和应用推广工作。五定:定项目。将收集整理的管理难题分门别类进行确定;定人员。将项目具体负责人、参与人进行分工确认;定时间。将项目的实施起始时间进行确定;定措施。帮助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定奖励。做到创新活动全程受控,年度总结表彰。通过此操作法,科学有效地保证了技术创新工作扎实、持续、高效开展。
第二,发挥技术优势,有效破解生产技术难题。三个工作室以解决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头开展“问题”管理法的推广与实施,带着“问题”投入创新工作、认真查摆各种“问题”,分类分块地寻找解决办法,在消灭“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如“吴成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基层站队设立“问题”管理公示板,站队员工都可以把“问题”写到板上,成员定期收集和整理这些职工群众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记录到《“问题”管理法记录本》上,在创新例会上再次提出“问题”,供成员研究讨论,然后进行立项攻关。今年以来,仅该工作室就收集整理管理难题136项,现场解决85项,立项攻关25项,已经解决22项,还有3项年底完成。“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则推行“专家会诊制”的管理办法,定期邀请厂内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对项目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提出解决技术方案。将专家会诊意见作为创新项目下步工作指导意见,确定项目整改方案、时间、责任人,并严格按进度开展工作。
1 名词解释
职工创新:由公司员工结合本职工作提出并实施,以面向生产现场、强调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适合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员工自主创新为原则,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工作效率、员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技术改进、技术创新与开发、发现并杜绝安全隐患、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等途径确定的技术创新。
工作室:是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工作室的建立旨在组建由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领衔、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团队,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解决生产现场问题,培养一批创新人才,产生一批创新成果[1]。
2 具体做法
2.1 完善工作室的制度建设,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我们首先考虑职工创新工作室应该如何做好制度建设,做到所制定的制度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工作室的管理工作,积极有效地推动工作室日常管理以及项目工作。也就是如何规范和提升工作室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需要科学合理。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科学、规范,在于能够被更好地遵守执行。我们制定的制度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必须具备实用性,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最终,我们形成了以明确工作室各成员的职责与任务为主,突出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包括终端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日常工作活动档案管理、费用管理、项目成果管理等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制度执行和反馈,工作室的作为一个鼓励创新、 落实创新的工作新平台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2.2 打造团队精神,建立明确的目标
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有一个奋斗目标,工作室各成员在团队建立初期就达成共识,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求真实干、力创效益。团队成员共有3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位、技术专家一位,各成员专业侧重点各有不同,相互学习,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
2.3 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努力做好技能培训工作
在职工创新活动开展初期,大部分员工认识不深,部门专人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培训班,然后进行内部培训,让内部员工由不知—初知—深知,由班组员工结合本职工作提出并实施,以面向生产现场、强调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员工自愿参与为原则,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工作效率、员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技术改进、技术创新与开发、发现并杜绝安全隐患等途径确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并通过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 让有经验的员工把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工作实践中让新员工尽快地熟悉业务,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4 解读职工创新管理细则
职工创新活动开展初期,大部分员工认识不深,部门专人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培训班,然后进行内部培训,让内部员工由不知-初知-深知。
2.5 制定职工创新项目全过程指导书
项目从申报-下达-实施-验收等过程,基层员工了解不深,通常对项目如何申报,要注意些什么,经费怎么填等非常苦恼,目前网省公司的相关制度非常多,如何规范高效的申报项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实施过程如何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咨询工作等,让员工不为招标、合同等工作烦恼。为此,部门制定了《工作室职工创新项目全过程管理指导书》,对职工创新项目从项目申报、项目课题、费用、形式审核、项目提交、项目启动、项目具体计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及总结,创新成果奖励评分细则等各个具体环节进行详细指导,让项目申报流程更加清晰,有效提高各成员申报项目的效率,让所有员工对项目从申报到验收都不用很费心,尽量多的时间用去研发。
2.6 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制定年初工作计划及每月的会议制度,每月中旬举行职工创新工作例会,会议主要是各项目负责人汇报当前项目工作进度、各成员听取汇报情况并进行意见交流等。我们不仅在合作交流中理清了思路,攻克了项目的技术难题,并且在工技术经验分享中活跃了思维,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力地推动了职创新工作。同时开展“师带徒”活动,许多有经验的员工十分乐意把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让新员工尽快地熟悉业务,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7 项目储备
积极开展项目储备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产生思路,提前酝酿项目,项目比较成熟的时候再进行申报。
2.8 成果提炼包装
注重成果提炼,让项目能够尽量散发光彩,领导多方指导,提高PPT质量及员工演讲水平,让员工在项目完成后能够尽量得到更多的荣誉[2]。
3 工作成效
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工作室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不少重要的工作。2014年,完成重点项目《网络机房巡视管理的研究》,完善局域网机房巡视表单,机柜标识规范、对日后的做好局域网机房管理和排除故障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参考,并通过巡视管理作业指导书对巡视流程进行规范,有效减少巡视工作的耗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室成员还通过《汕头供电局移动无线行业卡管理》,清理SIM卡数据,规范管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消除由于局内部管理漏洞导致的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
2015年,工作室各成员齐心协力,攻克了项目的技术难题,并且在经验分享中活跃了思维,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力地推动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2015年成功申报6个项目,其中《降低IDC机房的PUE值》,通过各项主要采集数据,包括IDC机房所有配电柜、UPS主機、列头柜的主路和支路电流计量准确。通过空调系统调整前调整后耗能对比;对照明系统、虚拟化系统等实施降能耗的手段,检测能耗情况等手段,对各种资源,包括IT设备使用率、用电量、状态等物理参数进行分析,淘汰、更换、合并及优化设备,从而达到减低机房耗电量,实现降低IDC机房的PUE值,为企业减少了不少开支。《Excel文档合并工具开发》这一项目,工作室成员通过自主开发软件,实现了Excel多文件合并功能,并通过需求调研设计出适用于其他业务部门业务的功能,提高了项目成果的推广价值。《配网生产台账数据检测及辅助修正工具的开发》,配合6+1配网设备台账数据清理需要,完成了网生产台账数据检测及辅助修正工具的开发。《计算机终端关机节能策略改进办法》,通过对汕头供电局各部门计算机开机率、开机时间、自动关机率、主动关机率、节约能源、各品牌型号计算机耗电量进行分析,优化了计算机终端策略,为企业节省费用及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2016年《设备标签框应用3D打印技术改良研究 》根据实际运维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如机房巡检过程中对于标签标示应用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新技术3D智能打印,探索解决原有机房标签框易损、易折、易脱落及不适用的情况。通过3D建模,逐步采集机房设备机柜及设备外观的特征特点,结合可操作性及实用性的特点,设计可应用于机房网络机柜及服务器外设的滑动标签框及卡扣式标签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例应用,逐步改良打印模型,最终成品将机柜散热、风向流动及单边滑动固定等因素考虑在内,实用度及可用性较高。《生产子系统实用化整改辅助工具》生产系统上的工作票、操作票等是否及时归档会影响归档及时率分数考核,由于每张工作票、操作票的起止时间不一、种类较多,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忘记未能及时将其归档。为解决该问题,项目结合相关技术,从数据抓取、数据处理、数据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整改工作,采用JAVA编程抓取数据、C#编程处理数据并通过网站以图表形式结果,成功开发并应用生产系统实用化整改辅助工具。
2014年至2016年,已完成职工创新项目10个。项目中1个在省公司的职工创新成果评比中获成果奖,4个项目获得职工创新奖二等奖,5个项目获得职工创新奖三等奖,项目成员15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创新工作室逐步成为一个带有感召力、富有创造力、具有凝聚力的有效工作新平台。
4 结束语
工作室全体成员秉承“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坚持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努力结合其他专业知识,尝试不同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努力创造新成果,不断开创劳模创新工作室新局面,为企业带来理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全员创新 促进 煤业企业
企业在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特别是技术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炭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掌握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战略优势资源,但总体上,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容乐观。川煤集团广能公司属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公司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深入开展全员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从主要依赖工程技术人员向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实现全员技术创新,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全员技术创新工作以科技项目攻关与群众性“五小”活动为契机,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供同类型行业参考和借鉴。
1 培育创新文化,构建全员创新组织体系
1.1 营造创新氛围
30多年来,广能公司经历了刀柱、阶、长壁炮采、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高档普查以及大倾角、急倾斜综采的艰辛历程后,更加坚定了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走采掘机械化、科技治灾、先进技术向先进生产力转化之路,走采掘技术成果向煤机拳头产品转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全公司范围了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1.2 健全组织体系
一是成立“公司-矿”两级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行政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增强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保障。二是成立专业研究室。公司在技术中心设置了煤矿主体各专业和煤机产品的研究室,并配备了专兼职技术开发人员。三是组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课题组。对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实行责任制,由总经理与各攻关课题组组长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攻关责任。四是开展群众性“五小”活动。公司鼓励基层职工积极参与“五小”活动,并做到群众性“五小”活动常态化。近年,公司参与技术创新的普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2成以上,获得技术创新成果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1.3 制定创新规划
一是科学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公司制定有“技术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五年科技发展(创新)规划”,明确了公司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重点研究方向和保障措施。二是每年下达“五小”活动计划,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向基层职工、岗位现场延伸。
2 强化基础管理,构建全员创新长效发展机制
2.1 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对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下达资金补助计划保障科技项目攻关投入。针对公司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公司集中人、财、物资源实施攻关,并对实施单位下达资金补助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后给予资金补助。二是矿级科技项目实行自有资金保障本级科技项目攻关投入。对未列为公司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公司下达科技项目计划,由各单位自筹资金组织实施,并向基层科室、连队落实攻关任务,公司负责督促考核。三是集中列支群众性“五小”活动经费。公司每年从集中的科技经费中,预列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性“五小”活动的开展与奖励,确保“五小”活动经费的足额到位。
2.2 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2.2.1 建立职工“五小”活动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岗位技能竞赛等群众性“五小”创新活动,坚持每年召开职工“五小”成果及表彰会。二是建立技师“五小”任务摊派,成果数量与技师津贴挂钩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建立职工“五小”革新能手评选机制,对连续三年以上获得多项“五小”成果,且成果质量较高的职工评选为革新能手,并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四是建立“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配备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创新能力较强的职工,充分发挥职工技术创新能力。近年,广能公司建立了5个“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其中绿水洞煤矿“何模洪技术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劳动创新工作室”,公司被授予“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煤炭企业。
2.2.2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深化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各级技术创新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措施。公司成立技术创新考核小组,坚持每年对二级单位术创新机构及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创新计划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技术创新成效等六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分数较高排名靠前的单位给予“技术创新优秀单位”授牌奖励,对重视不够、创新成果较少、分数较低的单位给予处罚和通报批评。
2.2.3 建立全员创新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公司坚持每年修订、补充和完善技术创新工作、专兼职研究室管理和绩效、技术报告撰写、职工“五小”活动等全员创新考核办法,严格逗硬考核,加大全员创新成果激励。对专利技术成果采取申请受理、授权、组织实施三个阶段进行分别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分别按市、省、国家级成果给予不同倍数再奖励。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签订专门攻关合同,实行悬奖重奖政策。“五小”活动根据成果的效益和水平,可获数千元奖励并落实到具体职工。
2.3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全员创新的精英团队
一是建设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对公司的重大技术项目,由课题组组长在全公司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并有针对性地吸引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课题研究或技术会诊,聚集内部技术资源,发挥外脑聪明才智,着力增强核心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
二是强化技术人才引进培养。立足社会及大专院校,加大煤矿主体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等紧缺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立足自身,与重点本科院校开办采矿、机电专本科函授班和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切实为建设创新型煤炭企业储备人才。
三是狠抓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拜师学艺、技术比武、职工夜校以及与设备制造厂专家交流培训、送一线优秀职工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学校培养等方式,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3 依托重大项目,把握创新的重点与方向
3.1 攻克重大技术难题
公司狠抓重大技术项目攻关,着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近年来,公司重点攻克了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综采、急倾斜煤层俯伪综采、薄煤层综采等技术及装备研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复杂地质条件综采空白。另外,公司还开展了岩巷装备配套及掘进新工艺研究,引进了岩巷液压钻机、侧卸式装岩机、钻装一体机等先进设备,提高了岩巷掘进机械化程度,并实现了坚硬(f=10-12)岩巷单进达200m/月以上。
3.2 推进科技防灾治灾
公司围绕防治水、防治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工作重点,引进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完成了矿井瓦斯地质、低透气性煤层水压预裂增透消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害防治方法、溶洞裂隙带压水封堵技术等安全治灾项目的研究运用,初步构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防灾治灾体系。近年来,公司杜绝了一通三防、防治水方面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3 提升机械化发展质量
公司积极开展大倾角、急倾斜及薄煤层综采技术的创新研究,大力推广应用煤巷掘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成功解决了多项复杂煤层机械化开采及煤岩巷安全快速掘进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矿井采掘机械化发展质量。目前,公司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95.5%、45.1%;倾斜、急倾斜煤层综采、薄煤层综采月单产和岩巷炮掘月单进均创下四川煤炭产业纪录,多项记录位于西南片区前列;五对生产矿井中已有两对矿井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行业级安全高产高效矿井”。
4 强化基础管理,积极争取政府重大科技支撑计划
为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和政府重大科技项目经费补助等政策,公司坚持跟踪、研究相关优惠政策和年度技术创新项目扶持重点和方向,加强协调,掌握申报相关要求,作好基础管理和申报工作。公司制定了科技投入统计归集办法,把科技投入的统计工作质量纳入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专项考核,确保科技投入明细、台账及相关凭证管理保存规范,为享受国家有关科技优惠政策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公司连续享受了科技抵税、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补助等有关科技优惠政策,让企业职工尝到了甜头,为企业持续创新和实现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动力。
5 全员技术创新成效
近两年来,公司坚定科技兴企、全员创新战略,完成科技进步项目87项,并奖励群众性“五小”活动成果180余项,累计创经济效益6700万元;通过省部级以上重点技术进步项目鉴定1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申请专利28项,授权18项;先后荣获“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技术中心”、“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参考文献: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技协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实践证明,职工技协已成为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就我矿井下现场情况看,采场点多、面小,煤炭储备接续紧张,工作面受水威胁大,工人工作劳动强度大,产量呈下滑趋势。加之随着企业煤炭资源的不断开拓和我矿“打造管理过硬矿井、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战略的逐步实施,突出的问题就是创新工作缺乏统一组织,技术人才的结构、储备、水平,无法满足企业扩张的步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会组织如何通过加强职工技协工作,发挥职工技协的人才优势、阵地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技协会员和职工参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成为摆在我们的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做好职工技协工作的认识,把搞好技协工作做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展示工会组织新作为的重要载体,提出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工作思路,通过发挥职工技协平台作用,助推企业创新创效。
二、抓住关键,注重构建完善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技协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工作机制健全、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多样”这三个关键,着力构建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立体式的保障体系。加强对技协工作的领导是开展技协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制定《煤矿职工技术协会章程》、《煤矿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奖励暂行办法》、《职工创新成果登记表》、《成果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章程规定的基础上,成立了技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和技术攻关项目指标,制定了“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目标考核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成立了6个专业24个攻关小组,实行了各专业、攻关小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制度,规定每旬由各专业负责人牵头,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排查、研究、立项、攻关,及时消除制约工作开展的技术难题。制定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分专业、分层次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征集和综合技术评价,提出技术评价建议,以保证各项技术创新项目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标准。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全员技能素质。将职工技协建设成为职工钻研业务技术、理论知识的大课堂、大学校,制定了月度“名师讲堂”培训制度。特别是针对某些急需专业,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老带新,互帮互学,边学边干的原则,通过“名师带徒”以及举办“名师讲堂”做好培训工作,推动整个工种的水平提高。建立了职工素质工程季度培训考核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工人安全知识考试、师徒知识竞赛、“三支队伍”动态管控考试等职工素质提升活动,举办老技术工人带工种专题讲座4期。定期组织全矿职工技能大赛,吸引广大技术人才从岗位中来,到赛场上去,从考试中强理论,在赛场练绝活。通过技协组织的人才培养活动,参加技协活动的职工在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考试成绩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在年煤矿公开招聘副区长的过程中,其中有两名技协协会成员脱颖而出,切实发挥出了技协的培养导向作用。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活力。本着“有创新就有受益、有成果就有奖励”的基本激励原则,层层制定落实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制定并落实了年终职工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和应用推广,对技协活动中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煤矿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对获得一至三名的选手,分别奖励3200元、2500元、1800元外,对参加比赛人数超过60人的专业,对四至六名选手,分别奖励1200元、1000元、800元,对个人单项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技术标兵”称号。积极会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对职工通过技协活动所获得的技能等级予以鉴定和认可,在全矿上下形成了创新有功、有功必奖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技协活动的积极性。
三、务求实效,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创新创效
我们坚持把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作为技协工作的重点,突出技协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突出安全生产重点,解决制约瓶颈。坚持从企业生产经营出发,突出安全生产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煤攻关小组研发的《露头煤破碎顶板开采技术》成果,有效的提高了开采上限,多回收煤炭2.43万吨,创效1944万元;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风机在安全生产中的使用要求,机修厂攻关小组研制的“模块组装式双风机架”经过使用,效果良好,适应了双风车上下整齐放置的要求,得到了集团公司专业领导及全省一通三防现场会上专家的好评。通风攻关小组引进的“南风井风机微机监控系统”,监测信息全面,操作方便快捷,增加了通风的安全性,促进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二是开展“五小改革”活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应用先进操作法,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所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着力为职工施展聪明才智、体现自身价值搭建展示平台。在开展“五小改革”活动中,我们注重从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转向走技术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改造的路子,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五小改革”成果《中煤脱水工艺研究》解决了中煤含水大、销售困难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10万元。经过技协委员会严格的审评,有10余项职工自主研发的“五小成果”获得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创直接经济效益55万元。
针对关系企业安全生产关键环节,积极组织引导职工开展小改造、小革新活动,破解了大量难点,解决了生产中的“瓶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如:矿井斜巷提升过车提醒装置。通过鸣笛示警,提示工作人员引起注意,起到较大的安全防范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设备运转方面。针对建井单位地点分散、机电设备较多等特点,开展了技术练兵、小发明、小设计、小改造,在提升职工业务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如:无底阀射流器的应用,操作简单、直观、方便、减小了吸水阻力、水泵燥音、增大了排水量、克服了严重的气蚀现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环境方面。发动职工结合岗位工作实际,不断推进服务创新。如:圆筒水幕喷雾降尘装置的应用。加工简单,安装、移动轻便,在使用中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且全断面雾化,雾化效果好,降尘效果明显。
经济效益显著“五小”创新活动开展以来,“五小”创新成果以图文的形式编印成册介绍给大家,供学习、借鉴。“五小”创新成果有效地解决了安全生产经营中的诸多难题,同时也为广大职工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自开展“五小”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以来,出现了一大批质量高、效果好的项目。共征集推广“五小”创新项目98项,创造价值约2500万元以上。这些项目在为促进我处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升了企业的安全力影响煤矿安全的两大问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一是通过开展小发明、小设计、小改造,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从源头上保证辅助环节与掘进环节的有效衔接,物的不安全状态得到了根本好转。二是通过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安全素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使企业的安全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从实际出发,做到“四个到位”
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我公司工会从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本着为施工一线服务的原则,坚持做到“四个到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组织到位。我公司工会从1989年起就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主任,总工程师为副主任,人、财、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合理化建议评审委员会,各分公司及各项目部也成立了相应的评审小组。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评审组织的建立和“逐层评审、择优申报”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有序开展,又保证了技术创新项目和合理化建议成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年都要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对评审组织的成员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优化其人员结构,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多年来,结合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实际,我公司工会基本形成了一个“组织机构健全、参与氛围浓厚,开展活动层层有人管、具体工作上下有人抓”的格局,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年初有布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评审、年年有奖励”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宣传到位。为了提高广大职工对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认识及参与积极性,我公司各级工会组织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一是利用《河北路桥报》、公司网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反复宣传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二是充分发挥职代会的职能作用,把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工会工作报告;三是利用各种会议和一定形式大张旗鼓的表彰在此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四是通过技术成果,把开展这项活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展示给广大职工,使大家认识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这项活动。另外,2010年,我公司工会还将1996-2010年评审立项的36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和合理化建议成果分类编印成册下发到各分公司和项目部,既实现了成果共享,又方便了多方交流。
三是指导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我公司工会对架桥、筑路等工作侧重点不同的单位实施了分类指导,促使他们都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既突出了重点,又突显了群众性。如以筑路为主的单位,他们都拥有很多大型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所以维修费用也相对较高。针对这个特点,我公司工会将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重点定位在通过技术攻关,实现对大型机械设备的自修和小改小革上。实践证明,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各个筑路单位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光维修费每年就能够节约上百万元。
四是制度到位。为了使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有法可依”,2002年我公司工会专门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评审办法》,该办法共六章二十五条,对合理化建议的内容、评审条件、评审机构与程序、奖金评定标准、奖励办法等具体事项都做了明确规定。如办法规定合理化建议必须是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能源、原材料的节约,有利于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评审条件规定参加评审的合理化建议必须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等;奖金评定标准规定合理化建议的奖励等级分为十五个,最高奖励1万元,经济效益在1万元以下的按经济效益的3%奖励;奖励办法规定合理化建议的奖金由采用单位支付,并在生产成本费中列支,并且各单位可从奖金总额中提取10%用于评审活动经费等。
二、重视过程控制,把握三个环节
多年来,我们在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整个流程中突出抓了三个环节,即搜集整理、实施评审和兑现奖励。
一是搜集整理。为做好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搜集整理工作,我们规定了明确的搜集内容和程序。搜集内容既包括工程施工方面的,机械维修方面的,也包括质量、环保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属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方面的,一般不作为合理化建议搜集,已参加过评审的相同或类似的建议也不列入搜集范围。搜集程序有二,一是用准确的文字和精确的数字,将建议内容填写成统一格式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登记表》,并用A4纸打印;二是请财务人员核准建议或项目的经济效益后,由财务、行政和工会三方签字盖章确认。
二是实施评审。对技术创新项目和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我们各级工会的职责都很明确:项目部负责提供原始资料,分公司负责初审,集团公司负责终审。我们采取的评审步骤是:、提问、答辩、合议,达成共识后宣布结果;我们坚持的评审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另外,在评审中对经济效益计算有疑问的,我们都要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核算;对经济效益不大但社会效益明显的建议,我们也要定出奖金数额。
三是兑现奖励。每年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评审会结束后,我公司工会都要根据每条建议的经济效益核算出奖金数额,然后以文件形式通知有关单位,有关单位再按照文件精神一一给建议人兑现奖励。去年我们做了一次统计,当年拿到3000元以上奖励的人数为8人,有一位老工程技术人员近三年来光拿这个奖金就有两万多元。好些职工都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参与这项活动,既能使自己的劳动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得到实惠,这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一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活动的开展。另外,每年进行年度工作检查时,我们还将合理化建议奖励兑现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以保证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求真务实,取得双项收益
工会组织通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引导职工广泛参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等,以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各级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交流、师徒结对等职工技能学习交流活动。还进一步整合了工会自身职工院校和社会职业教育资源,以高职、中职院校为龙头,吸纳品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科研院所组建职工教育阵地,积极开展农民工、在职职工的技能培训,促进职工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不断扩大基层企业“职工书屋”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作用,提高了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每年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层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采取培训、比赛、晋级、提升“四位一体”的比赛模式,在职工中掀起了学技术、练技能,争做高技能人才的热潮,助推了职工成长成才。此外,劳动竞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成为推动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培养技能人才、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2.开展"五小"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增收。围绕企业挖潜增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各级工会还积极动员职工,动脑筋、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和关键环节,开展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创新技术、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为企业降成本、增效益。3.开展班组工人先锋号、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提升职工创新能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各项生产任务和经营管理都要通过班组去实现和落实,各级工会深入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科室、团队)创建活动,把班组打造成职工钻研技术的阵地,提升了班组创新能力。劳模、技术标兵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是技术创新领头羊。创建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分布在不同企业的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成为职工学习交流技术的“培训平台”、技术创新的“孵化平台”、技术成果的“转化平台”。创新工作室平台培育和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断提升了职工自主创新能力。4.开展职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激发职工的创造潜能和热情。各地工会和人社、科技等部门积极开展选树“首席技师”、“金牌工人”,评选“能工巧匠”、“创新能手”,以及职工合理化建议、创新成果评比表彰活动,并加大对优秀技术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一些省市和企业还相继制订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着重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技能人才倾斜。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技能、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普遍提高了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推动了企业经济技术进步,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1.参与面不足,群众基础还不够广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是群众性的活动,职工的广泛参与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力的体现,是衡量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非公企业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缺乏认识,参与度不高。一些职工认为经济技术创新过于“高大尚”,是为技术尖子准备的,他们把经济技术创新看成“技术骨干、科技人员”的活动,而不是职工自己的活动。造成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在职工的影响还不够大、覆盖面还不令人满意,企业、职工参与面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2.未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影响技术创新活动效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要激发职工的首创精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的实际难题。但一些单位没有能抓住关系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把其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致使活动针对性不够强,效果不够好。3.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不规范,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上,存在不太规范的情况。如没有建立客观的、科学的、操作性好的成果评价标准;邀请的评委也并非都是行业技术专家,评价主观因素较多等。造成成果评价失真,权威性差。这种有失公正的评审结果难以服众,往往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三、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1.广泛引导和动员职工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夯实企业自主创新的群众基础。通过宣传和引导,让职工群众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涌现出来的职工技术创新能手,要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广大职工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促使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投身到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热潮中,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在创新谋发展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要继续深化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基地创建和完善工作,大力开展职工创新项目孵化、成果评选、展示交流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才智、创造潜能、创业热情。2.关注非公企业,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覆盖面。非公企业面广、量大、职工人数多,非公企业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不容忽视。各级工会要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研究当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非公企业和职工队伍特点,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新途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向非公企业延伸。要注意从非公企业一线职工中培养、选树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推出一批非公企业创新活动示范单位,引导更多的非公企业职工加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3.借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造就创新型职工队伍。针对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技术工人少、技师和高级技师少、职工培训的机会少,以及职工培训经费列支难、职工脱产参加培训难等问题,各级工会要借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培育造就更多的技术工匠。充分利用多种工作载体和方法,如推广“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活动,让更多的职工掌握技能人才摸索总结出来的高超技术和操作技能。形成“比、学、赶、帮、超”互助互促、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让更多职工在学习实践中成才,培养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4.规范和完善创新成果评审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进一步完善创新成果评价制度,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内容。规范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审,聘请科技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杜绝外行人评审,按照成果的创新程度、难度和复杂程度、对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避免看人情、走形式。形成反映真实水平、保护技术人才积极性,激发职工创新激情的合理评审机制。5.发挥基层工会能动性,切实保障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工会要从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措施着手,深入基层企业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能动性,做强做大基层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确保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在县级以上工会层面,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利用工会经费,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助,多方筹集企业、社会资金,扩大资金来源,为职工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加强与人社、科技、院校、各类技术协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在企业工会层面,要积极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为企业管理行为,争取企业行政支持和配合,实现职工创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只有这样职工创新活动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健康持续有效地在企业开展下去。
作者:陆兆强 单位:南宁市总工会职工技协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王如华,翁理忠.关于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4):63-67.
劳动模范是社会的中坚和时代的骄傲,他们爱岗敬业,奋发图强,甘于奉献,勇于实践,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建国以来全市共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7741名,在他们当中有许多是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技术能手、革新能手、比武状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以劳模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创业、创新、创优呢?劳模创新的创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劳模创新是以知名劳模命名并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开展技术创新的组织。劳模创新不但为劳模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提供了场所和条件,也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发芽露尖
20__年,__矿务集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以全国劳模、高级工人技师殷春银命名的劳模创新,专门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流。“殷春银”挂牌以后,积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先后完成了11项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其中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全国煤炭系统、市合理化建议大奖,创经济效益160多万元。
徐矿集团工会立即将这一新生事物在全公司进行了推广,仅仅一年多时间,徐矿集团夹河煤矿“夏伯党团队学习室”、旗山煤矿“张北平实用技术创新室”、张集煤矿“鲁顺东机电技术创研会”、三河尖煤矿机电科“陆振祥创新”、权台煤矿“高传号创新工作研究室”、张双楼煤矿“王庆雨创新”等各具特色的劳模创新“破土而出”,“开花结果。”“张北平实用技术创新室”,已单独或与同事合作完成122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技术革新项目31项。江苏省劳动模范、高级工人技师夏伯党利用团队学习室,带出了一大批岗位标兵、创新能手和技术比武冠军,学习室成为青年职工成才的摇篮。他本人不仅成为闻名煤田的“机电神医”,(本篇文章来源于文秘站 -百度直接输入“文秘站”第一个网站便是)而且还出版了个人专著——《夏伯党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排除法》,徐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皇新海专门为这本书写了序。徐矿集团目前已建立各具特色的达23个,实施技术攻关创新项目67项,获得4项国家专利,创经济效益达650万元。
二、精心培育
__市总工会对劳模创新的创建十分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徐崇先同志对劳模创新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市总工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劳模创新活动的意见》,全市先后成立了毕可顺劳模创新、屈幼劳模创新等20多个劳模创新,实施技术革新改造669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2亿元。劳模创新研制的“双风机自动切换装置”、“KJS型煤矿用巷道综合监控装置”经过20__年长三角青年创新成果展示交流会组委会的评选,作为参展科技成果,在复旦大学科技馆内展出。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旗山煤矿考察工作时对“张北平实用技术创新室”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艳同志也对这一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李晓布同志亲自过问__市劳模创新进展情况,并提出具体要求。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赵克忠等同志多次亲临__对劳模创新创建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三、强势推进
为了加大劳模创新的推广力度,20__年5月,__市总工会在徐矿集团召开了__市劳模创新创建工作推进会。会上徐矿集团工会、旗山煤矿和夹河煤矿夏伯党同志做了经验介绍,与会人员还现场参观了夏伯党、张北平劳模创新。会上__市总工会副主席叶江宁同志要求各级工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创建劳模创新的意义、作用,争取党委、行政及各有关方面的支持,落实场地、人员、技术、设备、项目等具体问题。要以创建活动为契机,通过创新的创建活动,带动、激励广大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创造新成绩,使技术创新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会后,全市各级工会积极行动,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劳模创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破土而出,商业系统的戴银霞劳模创新、教育系统的张晴劳模团队研究室、公安系统的李晴劳模
创新、卫生系统的黄晓洁创新团队研究室、交通系统的张莉劳模创新、金融系统的王梅劳模团队创新等都在不同的岗位,创造了一流的业绩。目前__市已创建劳模创新38个,遍布各行各业、各条战线。
四、硕果累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模创新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劳模创新共取得创新成果158项,有55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进行技术攻关320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达15亿元。毕可顺劳模创新成立以来,对CT7132仿型车床控制系统的PC技术进行了改造,为企业节约资金100多万元。与此同时,[文章来源于=文秘__ =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注:]还成功的制作了XB-20__铣刨轮刀座焊接专机,为国内填补了一项空白。省劳动模范屈幼创新研发科技成果12项,其中《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江苏省电力公司环保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获20__年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李晴劳模创新先后破获了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5起,省厅挂牌督办案件67起,特别是自主侦破的“万德福”网站特大系列网络诈骗案,“情迷百合”“都市夜航船”传播物品案等案件对网络犯罪分子进行了沉重打击。郭联生劳模创新培养和输送的拳击运动员获雅典奥运会第五名一人、获亚洲锦标赛亚军一人、获国际青少年拳击锦标赛第五名一人、十人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冠、亚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展的需要,而广大职工群众是创新的主体。实践证明,以创建“劳模创新”为载体,对于弘扬“三创精神”,激励更多的职工踊跃开展创业创新创优的实践,实现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对于造就一支学习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创优能力强和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__市总工会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强力推进劳模创新的创建工作,以此来推动整个经济技术工作的开展。全市开展了以“率先杯”劳动竞赛为主线的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岗位立功竞赛、优质服务立功竞赛、金点子竞赛和“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建小康”竞赛,开展了__市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__市职工十大技术创新成果、十佳合理化建议评选活动和百万职工大练兵、十万职工大比武活动。各级工会也针对本行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全市参加各种形式劳动竞赛、岗位培训、技术练兵职工人数达151.87万人次,有650人次获省级以上技术能手,有52人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247人破格晋升为技师,1298人破格晋升为高级工;全市职工提出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31.26万条,实施率达88%;有48万人次参加技术攻关、技能交流、技术协作等活动,攻克生产技术难关1100项,进行技术改进和技术革新项目4110项,创经济效益近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