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精益生产合理化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5: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精益生产合理化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精益生产合理化建议

第1篇

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工业集团”)装配一分厂围绕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以质量效益改善提升活动的“九降低、三改善、一杜绝”为牵引,立足自身实际,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推行合理化建议“一二三”管理模式,逐步培育形成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全员参与、自主改善,凸显价值创造,解决瓶颈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文化氛围,为西北工业集团持续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分厂连续四年荣获西北工业集团公司“精益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一个项目荣获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二等奖”,三个项目荣获集团“QC质量管理小组奖”。

抓住“一个中心”推进合理化建议常态化

该分厂始终以加强合理化建议活动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融合为根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岗位降本增效,围绕生产组织、质量、安全、物流、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围绕分厂承担的某引信及各类引信所用安全系统的装配任务,针对产品零件小、数量多、工序长、性能要求高,且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工作特点,一是积极推行“生产目标管理三步法”,即:分厂月目标、班组周目标、员工日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管理费用,促进生产任务完成。分厂通过对近年来各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秒表进行工时测算,确保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近年来,分厂每月生产任务完成率均为100%。二是梳理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难点,将原因追溯到工序,通过技术攻关,加以解决,减少重复劳动,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在生产线上推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通过“员工提问、技术把关”的方式,提高操作动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提高生产效率。

规范合理化建议管理流程,即:收集一评审一回复一奖励一实施一展示“六大步骤”等,促进合理化建议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设置《分厂合理化建议提案表》,班组每月收集上报到分厂;由分厂合理化建议评审组对每个建议的内容、效果和可行性进行评审;同时,每月对员工提出的建议及时予以回复;对符合一原则、三性、五要素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并在精益看板上按时公示;组织相关人员对已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实施;制作精益改善成果看板,及时展示精益生产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在分厂内大力培育并营造浓厚的精益文化氛围,形成合理化建议常态化的推进机制。

促进“两落实”推动合理化建议有效落地

推进“提”与“做”有机结合,落实责任。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关键是实施,及时将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到工作中。为此,分厂把合理化建议“提”与“做”进行有机结合,设置《合理化建议实施跟踪表》,包含项目名称、提案人、提案内容、提案所在班组、推进实施班组、参与实施人员以及实施完成时间等内容,每月由技术室、计划管理室室主任牵头进行实时跟踪和推进,将每个改善建议落实到具体的推进班组和责任人,促进了生产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升了改善建议的有效实施。

倡导合理化建议特色“一不要”原则。在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推进中,分厂强调不要设门槛,对员工提合理化建议不要用“一原则、三性、五要素”的标准去“严格卡”员工,否则,职工的思想可能会受到束缚,思维打不开。应该让他们想到什么就提什么,至于是否儆诤侠砘建议,由评审小组去“定夺”。有很多建议虽然不符合合理化建议的标准,但它可能反映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值得我们深思、整改。通过这种工作思路,拓宽了职工创新创效的思想,打消了职工对问题的顾虑,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职工持续改善的激情。

发挥“三个作用”强化精益改善意识和能力

发挥精益理念教育引导作用,营造文化氛围。分厂利用职工大会、班组长会议等形式,倡导“精益每一序,精进每一天”的精益文化理念,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道工序的班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道工序的装配良品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道工序的实物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解决每一个管理及技术问题的效率。将精益理念贯穿于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的始终,每天都有进步,提高团队素质,做到持续改善,接受精益,喜欢精益,享受精益带来的快乐。分厂创建以精益为主题的“精益堂”,创建“分厂级精益道场”,“传精益之经,布精益之道”,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学习交流、制作成果展板、展示成果实物等活动,分享改善成果,推进分厂精益文化理念落地,提升全员改善意识和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精益班组管理活动,涌现出具有特色的“郭连付班组”,如开展班组“OPL十分钟教育”、员工技能自编讲义分享、产品综合展示台以及员工自我管理的“巡查员”等活动,提升了班组精益管理的能力,受到公司的认可。2015年、2016年该分厂成为兵器集团“精益管理对标学习单位”,先后有170余人到分厂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和肯定。

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的活力。一是分厂健全合理化建议实施正向激励机制,即:每月的及时性奖励、个人工资二次分配奖励、班组奖励,季度积分实物奖励,半年的“十佳金点子”奖励、幸运奖、参与奖等形式,通过“一事一奖”、“积分实物奖励”、“个人与班组相融合”等多层次奖励机制,激发创新创效的能力。二是分厂通过召开半年精益生产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对评出的半年“十个金点子”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开展“我参与、我创新、我改善”的职工合理化建议抽奖活动,提升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热情,把降本增效活动引向深入。近年来,该分厂收集合理化建议1302条,采纳645条,在岗职工为88人,职工参与率为100%。如职工樊红革运用工程分析法,针对某产品进口滚字机设备在生产装配中出现的故障,通过分析设备结构和运行过程,提出用“汽缸原理”取代该装置中“皮碗”的新方案,经现场实施改善后获得成功,为分厂节省资金24.7万元,确保了生产的顺利交付。

第2篇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提出。专家们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与同时代同样规模的企业相比较,日本丰田公司工作人员减少了1/2,新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1/3,在制品库存减少了9/10,厂房空间面积减少了1/2,成品库存减少了3/4,产品质量提高了3倍,交货期也大大缩短,进而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经过了历时5年的研究,于1985年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以丰田生产方式(TPS)为基础提出了精益生产,指出:“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最佳特征。即:能降低单件成本、明显地改进品质、提供了范围更广的产品与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并“确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里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1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此后,欧美企业开始积极研究精益管理,1996年琼斯教授的《精益思维》一书出版后,全球形成了“精益”热。

二、精益管理的内涵

综合专家和学者们对精益管理的研究,目前理论界对精益管理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精益生产就是生产系统的精益化,广义的精益生产超出生产系统,即企业精益管理。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思维必须运用“精益思维”消除一切Muda。Muda源于日本,是指耗费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活动。Muda包括很多,如残次品、超过需求的超量生产、闲置的库存、不必要的工序、人员的不必要变动、不必要运输、各种等待、需要纠正的错误等;其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及时的产品与服务。

三、精益管理在企业的运作

1、正确认识价值流――精益管理的前提。价值流是企业产生价值的所有活动过程。企业的价值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品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对于每一种产品,企业必须明确上述三个价值流,搞清每一步骤和环节,对各步骤和环节作出描述、分析和评价,得出三种情况:产生价值;不产生价值,但目前尚不可避免;不产生价值,马上就可以避免。正确地分析价值和价值流,就能够发现产生浪费的根源。

以某生产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分析库存过程中,以90天内没有流动的原材料为分析对象,通过软件分析和相关职能部门会诊,发现90天内没有流动的原材料约200万元,其中阀门产品准备的原材料备料较多,占积压总量的26%,其他基本是设计改型造成积压的。从而形成原材料分析环节的评价结果:90天内流动的原材料为产生价值的环节;90天内没有流动的设计改型造成积压为不产生价值、但目前尚不可避免的环节;90天内没有流动的为阀门产品准备的原材料备料为不产生价值、马上可以避免的环节。根据分析结果,该企业确定了本年底将库存余额降低150万元的目标,并将落实部门确定为原材料供应部门。

2、价值流的顺畅流动――精益管理的保证。消除浪费的关键是让完成某一项工作所需的步骤以最优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无中断、无批量和排除等候、无消费的连续流动,即让价值流顺畅流动起来。首先,要明确流动过程的目标,让价值流朝向明确,这目标即顾客需要。其次,打破界限,把与价值流有关的组织、部门组成“精益企业”,及时消除阻碍流动的各种障碍。最后,及时清除回流、报废、停顿等,让三个价值流连续地流动起来。

(1)物资流服务于产品流,完成价值流的低成本流动。以某航运企业为例,航运企业的核心产品是提供航运服务,合理安排滑油的采购和供应港口,能够在保证完成航运任务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2006年以来,共供应滑油8次,滑油供应价值约170,000美元,全部安排在美国和新加坡供应。新加坡和美国的滑油价格大约比南美及日本、中国等区域供应价格便宜20%左右,这样共节省滑油费用约30,000美元。

(2)信息流服务于产品流,完成价值流的顺畅流动。安排船员在国内换班能够直接降低船员费用,国内换班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换班时间和航次的协调安排。2006年5月中旬,某轮第X航次在回日本某港口卸货前,部分船员因服务到期而申请休假。当时,换班5个人,日本船员换班的费报价为8,000美元,再加上船员往返机票约6,000美元。船长在得到下一个航次将回国内的消息后,及时与休假船员沟通,保证在一个航次后船回国内安排休假。这样,一个多月后的6月底,船顺利回到国内某港口并安排了休假船员休假。仅此一项,节省船员换班费用10多万人民币。

3、不断改进,追求完善――精益管理的生命。在精益管理模式中,企业的活动是一种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循环,每一次改进,消除一批浪费,就会形成新的价值流的流动,但浪费仍会存在,需要继续改进。这种持续的改进会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生产预备期缩短、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从而使社会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水平。实现这种不断改进,关键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发现创造价值与消除浪费的更好方法。

某生产企业积极推行合理化建议,及时修订合理化建议制度,确定了评定范围、组织机构、程序、内容、合理化建议成果的等级、奖金等级、合理化建议采纳执行程序,每月奖金兑现。自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员工积极响应,在改进和优化工装工艺、提高工效等方面共提出了80余条建议,80%得到采纳执行,10余条因企业条件暂不具备保留在合理化建议库中。典型事例如下:

(1)供应部和质检部人员在对某合同供方现场的供货能力考察过程中,建议设计用材料进行改型能满足使用,被采纳后,为企业节省约9万元。

(2)做紧急脱离试验,建议制作一套工装采纳后,试验费一年节省2万元。

(3)某产品传动钢丝绳的下料,建议制作一套工装用转拉绳的方式操作后,既省力又安全,效率提高一倍。

(4)阀门班组在新产品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先后提建议并制作了各类工装模具共11套,为新产品开发作出了贡献。

四、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理化建议;制度;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时期的到来,国有企业也在逐渐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参与性、拓展员工的视野,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能。合理化建议制度正是激发企业员工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实施了合理化建议制度的国有企业中,有的为国有企业做出了文化典范、推动了企业文化;而有的却在国有企业制度中流于形式,不了了之。因此,针对国有企业中的合理化建议制度的不同差异,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总结其规律,有效实施推进措施及方法,为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一、合理化建议制度的内涵

合理化建议制度已经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而为国有企业所运用,它又名奖励建议制度、改善提案制度,由于它具有成本投入少而经济收效大的特点,因而在企业的制度管理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它以知识曲线和经验曲线为目标,使国有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制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通过规范化的内部沟通制度,激励企业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使企业高层与员工能够保持持续性的纽带,在“善始、善终、善待”的过程中,实现制度改进,节约沟通成本,提升管理水平。

在国外的企业都很重视合理化建议制度,如:德国的KVP团队、西门子的“3i”管理制度、美国通用的精益生产模式等,他们都通过合理化建议制度实现了目标的设定、执行的高效、激励的公平,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努力寻找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正确模式,期望通过员工参与的、积极有效的方式,为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合理化建议制度构建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重点是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因素,对企业的文化和组织建设、经济利益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一)它的构建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其对员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合理化建议制度有助于企业员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创造其价值,如果员工为企业着想,对本职岗位进行思考和改进,这本身就是积极参与企业建设的一种肯定、正面的形式,企业要对之加以鼓励和认可,并对正确的合理化建议予以采纳和实施,同时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2、合理化建议制度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企业员工在日常的工作环境中,如果将合理化建议用于员工日常的工作环境,则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化和创新化,在员工对企业岗位的满意度增加的同时,也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劳动价值。

3、合理化建议制度有助于企业员工与管理层进行良好的沟通。一般来说,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上,从时间和空间的条件来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制约性,只有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和差错,才会出现管理者与员工的短暂沟通,这极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建设。要让合理化建议制度成为积极的沟通手段,用积极的、正面的沟通形式为两者搭建桥梁,在轻松、积极、愉悦的环境下,为企业进行更好地服务。

(二)合理化建议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理化建议制度使企业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国外的经验可知,合理化建议制度为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创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美国的柯达公司因合理化建议而节约资金1000多万美元;西门子公司也通过合理化建议制度节约了巨额的成本支出。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化建议制度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其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它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合理化建议制度有助于企业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在国有企业的模式架构中,决策者处于高层、管理者处于企业的中层、员工处于企业的低层,为了实现企业的有效制度传达和策略部署,这需要借助于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承上启下的衔接性作用,将决策高层的战略策略逐级向下传达,并将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等进行由上至下的传授。

3、合理化建议制度有助于国有企业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于对手的有力支撑,在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构建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的文化建设,使企业的文化精髓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用合理化建议增强员工的文化意识,持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自身文化建设。

三、国有企业持续进行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构建措施

国有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合理化建议制度的研究,就必须把握好合理化建议制度构建中的三个“度”:管理层的关注度、企业员工的参与度、建议制度的契合度。

(一)企业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度是前提条件。合理化建议制度要想在企业之中蓬勃发展、深入人心,必须依赖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只有在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合理化建议才有可能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具体体现为:管理领导层要亲自参与合理化建议制度的确定、要听取合理化建议专题汇报、要重视合理化建议的奖励举措、要将合理化建议纳入企业的文化建设当中。这些举措有助于合理化建议的制度执行,保持合理化建议制度的鲜活的生命力,凝聚员工的榜样正能量。

领导管理层的关注与重视度,还要考虑到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授权,不应全部集中到高层管理者,而要采用上级主管管理的模式,由于各级部门主管对各自管辖的领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而完全有能力对业务范围内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判,这样,可能节约合理化建议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时间浪费和失真,能够及时根据合理化建议的反馈结果进行有效的改进。

(二)员工的参与度是合理化建议制度实施的保证。国有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制度绝不能成为一纸空文和走过场、摆形式,而要用员工的参与度作为制度实施的保证,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专题培训、建议的困难与解决、建议成果共享等措施,使员工参与到合理化建议制度当中来,依靠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合力,进行全员参与的培训与疑难解决,为合理化建议找到合适的解决渠道,共同分享合理化建议的成果及利益。

(三)提高合理化建议制度的契合度。任何一项制度只要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就可以为企业做出不同的贡献,合理化建议制度也是同理,它有不同的表达形式,绝不拘于某一项单一的形式,其构建重点在于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实现合理化建议制度与企业的契合,通过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构建框架,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其中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工作流程制度、经费保证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及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不断实施、改进与反馈,促进了企业的持续成长。

四、结束语

合理化建议制度以“群众活动”为特色属性,体现了企业员工集体的智慧,挖掘了员工的潜能,它通过不同的制度形式,搭建了企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平台,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以合理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并在合理化建议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节约了企业成本费用,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发挥出了助推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世民.北重集团信息化建设提升合理化建议水平[J]. 工会信息. 2013(13)

[2]胡同坤.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业务技术创新活动[J]. 中外企业家. 2012(16)

[3]郭轶辉,陈文峥.众志成 城渡难关――中铝郑州企业合理化建议创效千万[J]. 中国有色金属. 2013(09)

第4篇

“促管理”的关键是抓基础管理和持续提升。国有企业不是没有优势,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甚至很多企业的设备水平也很好,但是为什么整体绩效往往不如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根本问题在于体制、机制和管理,体制不能变就更要在机制上做文章。如何释放被体制束缚的生产力就成为兵器集团促管理的关键。兵器集团紧紧抓住了几个方面的要点,以点带面很快就产生了示范效应。

第一个要点是“抓成本”。军工企业的特点是重任务、轻成本,一切以完成任务和计划为核心,但是放到民品领域就会出问题。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精益生产,本质上就是以市场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市场化的生产和运营,这件事在兵器集团这样一个军工企业里推行知易行难。兵器集团两个方面做得很好:一个就是做得深,精益研发、精益生产、精益库存、精益物流等等,已经把成本两个字嵌到了职工的脑子里;再一个就是做得宽,先试点再铺开,很快覆盖集团下属44个业务单元。

第二个要点是“抓激励”。兵器集团以往不是没有激励,但是作为多元化产业集团,一碗水端平的激励往往容易损害公平,执行越严格负面效果越突出。兵器集团的成功之道在于进行个性化激励。考核指标既有共性的指标,也有个性的要求。共性的考核指标体现相对的公平,个性的指标体现激励导向。

第三个要点是“抓参与”。促管理在企业里有时候执行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和员工的利益不相关:“你做你的管理,和我有什么关系”,“管理变革是假,权力斗争是真,不妨敬而远之”,这些都是促管理中容易遇到的看法和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形而上的管理提升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合理化建议是老国企的成功法宝,但是现在往往被民营企业发扬光大,兵器集团以合理化建议为牵引,看似点小,实则抓住了管理提升的牛鼻子。一个管理变革的方案,以贯彻合理化建议的角度推进,会减少很多实施的阻力。但是,合理化建议提了,是否能和具体的管理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就更成为关键问题。否则会更加伤害职工的感情:“我不提你偏让我提,我提了你又不重视,结果是不如不提”。

第5篇

摘 要 2016年,央企的头号任务,毋庸置疑,是提质增效。然而,提质增效的抓手在哪里?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实施“三横四纵”劳动竞赛模式,交上了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的完美答卷。

关键词 三横四纵 央企 提质增效

邹县电厂现拥有4台33.5万千瓦、2台63.5万千瓦和2台10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461万千瓦,职工2400人。该厂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紧紧围绕“强基”主线,深化精益管理,实施“三横四纵”劳动竞赛模式,为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企业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2次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一、建立健全劳动竞赛运作机制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竞赛委员会和竞赛工作考评小组,明确工会的主导地位和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形成了党委领导、工会负责、相关职能部室配合、职工广泛参与的劳动竞赛格局。以大修劳动竞赛为例,成立由厂长任组长,工会主席、生产厂长任副组长,生技部、安监部、工会、检修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竞赛的组织、协调和考评工作。活动办公室设在工会,负责劳动竞赛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

(二)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每年根据中心工作和竞赛项目设置各具特色、具有针对性的知识竞赛、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例如,在#5机组大修劳动竞赛中开展了“‘竞和’劳模创新工作室+高学历人才协作网”培训攻关模式,实现了高学历人才理论知识与劳模创新实践的完美融合。还组织开展了导师带徒、“369”培训等活动,有效调动和激发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三)完善竞赛保障机制

健全完善《机组大修劳动竞赛管理标准》《技术比武奖励办法》《合理化建议管理标准》等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劳动竞赛范围、内容、要求和奖惩等,并配套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考评细则,为劳动竞赛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制定《劳动竞赛经费管理办法》,每年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劳动竞赛奖励经费,为竞赛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突出抓好劳动竞赛实施环节

(一)抓宣传,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

一方面,通过动员会、誓师会、推进会、签订责任状等形式,让职工深刻认识开展劳动竞赛的重要性。一方面,利用网站、宣传栏和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竞赛的方案、进展和典型,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竞赛的激情和热情。另一方面,寓教于乐,征集格言警句、竞赛标志和徽标,建成“文化长廊”,供职工学习交流,劳动竞赛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二)抓管理,提升劳动竞赛精益水平

一是做好调研。每次下达竞赛方案之前,工会都会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相关职能部室和广大职工的意见,确保了竞赛方案科学可行,务实有效。二是动态精益管理。高度重视竞赛的过程控制,定期召开推进会,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比。以机组大修“星级作业区”评比活动为例,制定了涵盖20大项100小项的《“精益检修”星级作业区考核办法》,实施日巡视,周检查,每10天现场考评的管理模式,评选出三星、四星、五星级作业区,授予流动红旗并颁发奖金,有效保证了劳动竞赛的质量和水平。

(三)抓结合,凝聚劳动竞赛强大合力

坚持将劳动竞赛与企业中心任务、工人先锋号创建、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相结合,例如,2016年组织开展了“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精心设计了专项合理化建议征集、职工安全技能大赛、最美安全卫士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竞赛项目,消除各类隐患2147项,评选“最美安全卫士”10人,吸引2200余人参与,在全厂营造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四)抓考评,激发劳动竞赛的热情

实施常规劳动竞赛月检查、季评比、年总评和专题竞赛阶段性奖励的综合考评方式。例如,在“安康杯”竞赛中,分别给予年度前5名10000元、8000元、6000元、4000元、2000元的奖励;在个人技能竞赛比武中,分别给予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1000元、800元、600元奖励,并在技能评定、岗位晋升等中优先考虑,大大激发了基层部门和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着力提升劳动竞赛成效

(一)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坚持把劳动竞赛融入强基、精益化管理等重点工作中,组织开展的“我为提质增效做贡献”合理化建议征集、运行值班员对标竞赛等活动,有效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顺利完成4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总结提炼出“精益检修”“精益运行”两项邹电特色管理模式。仅值班员对标评价竞赛一项,每年可节约资金1700万元。

(二)推动企业技术管理创新

竞赛过程中,职工围绕急难险重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技术革新、操作法推广等攻关创新和竞赛活动,大大促进了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三维可视化设备诊断与管理的研究应用》荣获全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发电企业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实践》荣获中国智慧电厂创新成果奖。在今年全国火电机组竞赛中,全厂8台机组共有7台获奖。

第6篇

精益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浪费、准时化生产、“三现”主义和持续改善等四各方面。

1.1减少浪费

减少浪费就是把生产分为纯作业、浪费作业和附加作业的基础上,把不产生附加值的一切作业包括浪费作业和附加作业都当做浪费。并指出了七种浪费:生产过程的浪费、制造不良产品的浪费、停工等活的浪费、动作上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浪费的多种方法。

1.2准时化生产

准时化生产是按照需要的量生产需要的产品以满足各个工序的生产。准时化生产是以“均衡化生产”为前提条件,由“生产的流程化”、“确定符合需要数量的节拍时间”和“后道工序在必要的时刻到前道工序去领取必要的必要品”三种思想观念组成。均衡化生产是使产品稳定地平均流动,避免在作业过程中产生不均衡的状态。生产的流程化就是以流水线来生产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化可以消除各道工序内部、各道工序之间的物资停滞,实现一个生产流。节拍时间是生产一个产品所花费的时间,是一天的工作时间和一天的需求量的比值,即作业速度。解决方法:彻底实施标准化作业(节拍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存货量);建立能够传达生产线异常信息的生产结构。后道工序领取是指前道工序只生产后道工序所要领取的产品和数量。按照这种生产方式就不会生产多余的产品,也就不会产生浪费。解决方法:实行看板管理、活用看板的搬运、缩短更换作业程序的时间。

1.3“三现”主义

“三现”主义是依照“现地(现场)”、“现物(实物)”“、现实(实际情况)”来行动的管理方法。精益生产中的“现地”、“现物”、“现实”被形象地称为“三现”主义。“三现”主义强调管理人员不能只在办公桌上空发议论,而是要深入到“现场”中去,要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实物”,形成正确的“现实”。丰田的“三现”主义是把它的价值观和打破常规的精神渗透到员工中去的重要手段。解决对策:倡导“三现”主义的现场管理,必须要摒弃以往的个人特有经验的领先优势;要不断地在现场中反复实践,使管理人员不断地获得第一手的正确信息,形成现场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案;大力倡导五个“为什么”的方法。

1.4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是指“对企业不同领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起源于工业内部的培训和管理培训。经过几十年的完善,持续改善成了丰田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持续改善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全员生产维修、准时生产体制。为了达到质量、成本和交货期限的控制目标并使顾客满意,企业必须引进这三个基本的系统。此外,企业战略规划、合理化建议、团队活动也是持续改善的重要内容。总之,持续改善战略的目标就是通过跨部门的计划来实现企业质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要求的控制目标。

2精益生产对人力资源提出的挑战

由于精益生产和中国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它对企业员工各方面的要求也有别于以往,精益生产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挑战:

2.1对人力资源的素质及责任意识方面提出了挑战

我国的人力资源①素质及责任意识相对较差,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劳动力,在很大比例上都是中小学文化程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量的中小学生离开了学校,由于民营企业招工的门槛相对较低,他们直接或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进了民营企业,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企业制度纪律的遵守意识比较薄弱,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都很薄弱,部分工人对工作稳定性的需求考虑不多,管理宽松就消极散慢,管理严格就辞工另就。精益生产则要求有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纪律严明的人力资源队伍。人力资源现状不利于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可能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满足企业精益生产对人力资源提出的要求。

2.2精益生产对人力资源的技能提高和拓展提出了挑战

由于部分人力资源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持续学习力和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都较差,导致他们惧怕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等变革,在持续改善的要求下,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反对变革。对推出的新制度、新工序等持反对态度或难以适应而选择了离职,这导致了人力资源较高的离职率,而精益生产则要求员工养成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习惯,培育出技能不断提高、技能面不断拓展的人力资源。这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

2.3精益生产对人力资源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能力

提出了挑战精益生产的持续改善和减少浪费要求员工在能面对生产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新见解,并敢于把新的改进观点应用于实际的改进行动中去,在尝试中求得问题的解决,使生产得到改善,并通过改善达到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另外,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成了企业的生命和灵魂。创新不单是技术人员的使命,现场的工作人员更容易得到真实的信息而发现问题真正的根源、更准确地推进技术的进步。虽然人力资源敢于尝试和创新能力是企业无穷的财富,但是人力资源的现状与精益生产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就给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4精益生产对人力资源团队协作能力和员工满意度提出了挑战

精益生产的准时化生产、一流生产、自动化生产都要求同一部门内部的不同人员、不同部门间的人员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协作,持续改善、三现主义和五个为什么的方法都要求员工密切协作,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使生产得到改善。同时,当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也都要求人员的协作,这对员工的协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年轻的员工民主和法制意识有了一定的觉醒,权利得到尊重的心理较为强烈,企业员工满意度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员工满意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很值得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精益生产的持续改善、合理化建议和减少浪费等也需要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果员工的满意度较低、离心离德、一盘散沙,精益生产的推行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3应对精益生产对人力资源挑战的建议

精益生产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挑战,虽然仅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努力难以全面而彻底地解决,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对挑战还是大有可为的,现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力所能及的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大劳动技能的提高和企业文化结合方面的培训

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员工技能的重要性,却不想由自己的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把希望寄托在新进的高技能、高素质员工身上,新进员工难以满足员工技能和企业文化较好结合的要求,效率有待提高,即便是熟练工也要经历一个与企业文化结合的过程。而企业现有的员工技能却较长时间地停滞在一定的水平上,难以提高,形成了熟悉企业文化而技能薄弱的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状况。最后他们要么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阻力,要么被迫选择离职而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员工技能与企业文化的培训,要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关注培训内容的选择、效果的测评及测评的应用等。

3.2应重视员工的激励和员工满意度的提高

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重约束而轻激励,一般把员工只当做被管理的对象,很少去关注员工满意度,员工在企业工作一般是被迫和无奈,很少有享受工作的体验,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谈起,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精益生产推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高层要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和满意度的提高。人力资源部门不但要有规划、有措施,更要不打折扣地予以执行,并且通过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使规划和措施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激励员工和提高员工满意度,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3.3要努力为员工构筑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与和谐

的工作氛围一些企业只重视生产或者忙于生产,对员工的业余生活关注较少,实行较低的基本工资制,要想获得一个不错的收入,企业有意无意地暗示、甚至要求员工有较长时间的加班,把员工变成了企业设备机器的附属物,员工业余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员工的工作或生活压力不能得到合理释放,而导致员工对工作毫无兴趣而被动地应付生产,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要么发现不了,要么发现了也装作没发现,对于积极参与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改善与否也不关心。这样的员工状态与精益生产的要求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提高待遇、减少加班、设立图书阅览室、增设健身体育设施、举办各种联谊文娱活动等措施为员工创设出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有效缓解工作与生活压力,通过业余活动或其他方式使员工之间增进了解、化解矛盾、构筑起和谐而互信的工作关系,这样有利于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从而为精益生产的推行提供便利条件。

3.4积极培育员工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有效激励和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上,需要对员工的这种积极性加以合理的引导,使之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引导,把员工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放在减少浪费、准时化生产“、三现”主义和生产的持续改善上,鼓励员工对新工艺、新流程的尝试,对于万一的失败,企业的领导者应少一些责备,多一些鼓励,企业如果连这点气量都没有,也就不必推行精益生产了,即便推行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另外要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不但不应对提建议的员工实行打压报复,还应给予鼓励和合理的奖励,因为员工提建议是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是对企业负责的表现。企业高层一定要清楚,这种责任意识是不可被武断打击的,因为企业刻意培养都非常困难,一旦打消就更难培养,而这正是精益生产推行所必需的条件。如果能够实现精益生产和人力资源的最佳结合,一定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获得人力资源和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的。

4结论

第7篇

为适应核电市场需求,随着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维护和运行的自控系统设备数量大幅增加。以往设备的计划检修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但存在着维护修理单一、缺乏互动能力,实时性不够、临时故障率较高等诸多问题。旧的设备管理维护模式已不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为此,公司统一部署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TPM精益设备管理。作为自控变频设备的直接运行维护单位,结合自控变频仪表系统设备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设备管理形式。首先建立了车间TPM管理工作组、工段、班组和设备责任人四级联动模式,制定了TPM设备精益管理办法,明确TPM管理目标;在TPM工作中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和职责到人;严格工作程序和控制要求,编制有关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对设备进行分类和全过程管理。推行实施“五检三审”制度,将运行人员的巡检和日常点检、班组的例检与定检及专业点检有机结合,以专业设备管理员评审、班组与工段评审、车间评审为保障,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层层把关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点检定修制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出各级人员的技术优势和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各种隐患及设备劣化趋势,达到了早发现,早处理,有效保障自控系统运行设备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的要求。

二、TPM管理方法的现场应用

公司2010年购置了一批某型号变频器,该型号变频器是主要工艺系统生产供电的关键设备。2011年投运初期故障较多。为此,2012年首先由设备责任人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设备点检,初步分析原因并跟踪统计结果,组织相关人员对统计数据进行了评估分析,确认设备故障情况及原因。

1.故障原因分析

(1)输出频率偏差55次,占50%。累计百分比是50%。(2)输出电压越限46次,占44%。累计百分比是94%。(3)冷却水故障5次,占4%。累计百分比是98%。(4)其他原因造成的故障2次,占2%。累计百分比是100%。从以上分析来看,虽然输出频率偏差和输出电压越限故障的次数相差不多,但故障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均很高。前者的故障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均为50%,而后者的故障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分别是44%和94%;从冷却水故障和其他原因造成故障的统计情况来看,虽然次数不多和故障百分比较低,但累计百分比很高,前者的累计百分比是98%,而后者的累计百分比是100%。因此,需要依据不同情况来分别制定维修方案。

2.制定的维修改进工作方案

(1)对变频器电流传感器的检测线束铜芯进行更换,并对补偿可控硅进行全面检测,更换性能异常的补偿器可控硅。(2)点检发现该型变频器水冷却电容的冷却水嘴容易渗水,而发生保护跳车,因此需进行同步检修更换。(3)将开展自主维护形成习惯,扎实进行设备点检,同时开展自控设备三级维护和预防性检修工作,达到早发现并及时排除的目的。通过实施上述方案,该型变频器系统的故障次数从2012年1季度每月23次下降到4季度每月4次,每月都呈大幅度递减趋势;变频器冷却水故障再未出现过。既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了设备故障率,同时通过全员参与TPM和设备点检维修管理模式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自主维护意识。该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质量管理QC成果奖励奖。通过认真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公司对TPM精益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还在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探索有利于设备运行的新思路和新办法。(1)加强运行人员对所辖设备常见故障点的巡检和点检,对易造成系统正常运行的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并做好其相关的应急预案。(2)设备负责人及班组检修人员严把备品配件采购关,确保其性能和质量能够满足系统要求。同时,还采用JYK管理模式来控制备件消耗的数量及采购成本。(3)加强对各类故障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加强对典型故障处理方式的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水平和检修人员的检修能力。

三、TPM活动的总结与评价

第8篇

关键词:精益生产;失败原因;对策

前言: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制造业遭遇到资金和资源短缺的局面,全球制造企业在相互激烈的竞争中进入微利时代,大多数企业发展面临困境。面对当前少量多品种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实施精益生产方式,适时适量生产、走低成本发展之路成了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

1.精益生产产生的背景

1950年,在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的环境下,鉴于日本和美国的文化差异,日本的丰田英二没有照搬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而是按照日本的国情,另谋出路,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使日本的汽车工业超过了美国。后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研究总结出这一先进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并很快风靡全世界。

2.精益生产方式的本质及特点

2.1 精益生产的本质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2.2 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

(1)精益生产以简化为手段,消除生产中一切不增值的活动

(2)精益生产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

(3)精益生产采用适度自动化,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4)精益生产不断改进,以追求“完美”为最终目标

3.精益生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

3.1 思想观念未转变

推行精益生产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因此管理思想能否真正转变是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成败的关键。尤其经营管理层在推行这场革新活动中作用最大,如果他们不转变思想,推进精益生产方式将完全是一个口号和形式。

3.2 只学工具方法不学思想

仅仅学习工具方法其实只学到了表面没有学到根本,只是简单照搬照抄其工具和方法,而没有深入研究这种方式产生的环境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水土不服,往往流于形式最后半途而废。

3.3 急功近利,不能坚持

大多数企业把精益生产看成了具有起死回生功效的灵丹妙药,以为实施了精益生产就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企业个人往往急功近利,无法忍受刚开始的缓慢的变化,在实施了一段时期后发现发现没有立即产生巨大的效果,于是就放弃了,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去,没有继续坚持推行下去。

3.4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精益生产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整个链中需要一些专业的人掌握与应用一些专业的工具,能够快速为员工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而大多数企业因为内外部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整体知识储备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3.5 不能做到以人为本

精益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在日本,员工可以将企业作为自己终身的选择,但中国员工没有这种理念,主要是企业没有尊重员工,没有能够给他很好的待遇,也没有用心去培育他,员工看不清自己在企业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培养技能很高的团队,很难留住人。因为企业和员工都没有长期思想,员工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改善不能持久。

4.精益生产成功实施的对策

4.1 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

推行精益生产是一项管理变革,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具有变革管理意识,并坚定地推进精益生产,才能使精益生产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保证,才能扫除实施过程中一些关键的障碍。

4.2 对员工进行培训,转变员工观念

精益生产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变革,因此应当引导全体员工学习理解精益思想和价值观,通过宣传教育使精益精神、精益理念、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员工才会抛弃原有的旧观念,以全新的理念投身到向精益企业转变的行动中去。

4.3 建立精益生产推行团队

为保证精益项目顺利推进,企业需要建立精益生产推进团队,这个团队是一个跨部门的组织,最好由部门的经理和骨干组成。他们经培训后成为精益生产的专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是扮演引导、组织、规划、辅导、协调、评核的角色,它负责制订具体可执行的规划,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协调与改善等。

4.4 建立人本文化

人的智慧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生存,只有靠人的智慧,人是创造财富的财富。因此企业要尊重员工,要充分信任员工,真正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具体要做到:

1)尊重员工,高度信任员工。

2)增强员工责任感和整体意识。

3)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4)鼓励员工去干、去试、去体验,在尝试中学习。

4.5 循序渐进,重点实施

精益生产的推行最好不要一下子全盘展开。通过现场的诊断和数据分析,对公司的改进机会排定优先级,以某个主要的产品线为切入点,全面改进价值流和现场管理水平,树立起精益生产的样板,提高员工的信心,激发员工的热情。改进需要循序渐进,改进的工具也可以由简到繁。优先推行5S、目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改进的基础,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改进。从车间开始,每个部门、每个流程都要进行标准化。

第9篇

—,—科协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第二炼轧厂自6月10日诞生以来,通过逐步建立各组织机构,积极推出各项管理举措,使我厂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今天,在努力实现一期工程达产达效,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的关键阶段,安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第二炼轧厂分会(以下简称第二炼轧厂分会)成立,这是第二炼轧厂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厂的一件大事。

自2002年3月19日成立120吨转炉工程指挥部以来,我厂科技工作者为这项浩大的工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全厂干部职工向全体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多来,无论是工程建设时期,还紧张的生产组织中,我厂科技工作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近年来科技工作回顾

指挥部成立以来,在集团公司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我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工程建设和生产组织,广泛开展在科学中求建设、在建设中求质量、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并开展了工艺监督、质量分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为工程建设和生产组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紧密围绕工程建设,科学组织,规范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

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是安钢“三步走”战略的重点工程,该工程结合安钢实际,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立足生产附加值、经济效益较好的产品。在设备选型上,充分体现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经济、高效的原则,在保证技术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以国内设计、制造为主,引进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在工程前期筹备和建设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技术交流、谈判、设备订货、设备审查及验收、安装调试等诸多工作中克服工期紧、任务重、设备种类多、施工现场错综复杂、施工协调工作千头万绪等困难,精心准备、积极应对,使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多而不乱,稳而有序。

为保证整个工程质量,我厂广大科技工作者从设计到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从设备制造验收到设备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在设计上,结合工程实际,精益求精,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把各个质量关口,保证了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精确到位。在施工中发现任何设计纰漏,及时同设计院沟通,及时拿出了修改方案。在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及加工制造中,各专业技术人员集思广益,紧扣安钢实际,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多方对比,选用可信度高的设备、材料供应厂家。在设备制造中,认真作好设备监制工作,及时准确地了解设备制造情况,尽可能把设备制造上的质量问题在制造厂就地解决,保证了设备交货质量。

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专业技术人员严把现场施工质量关。时刻紧盯工程中每个关键环节和角落,制定严格的施工报验制度,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2、做好资料整理和建章立制工作,为工程调试和生产组织提供了保障。

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各项工作头绪繁杂,广大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时间,查找、翻译、整理大量资料,并参考初步设计,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克服新技术多、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等困难,结合我厂实际,并借鉴其他各分厂的材料,先后完成了炼钢、连铸和轧钢工艺规程与岗位作业制度的编制,共编制和修订包括《第二炼轧厂统计管理考核制度》、《第二炼轧厂不合格品控制管理制度》、《第二炼轧厂工艺检查制度》、《第二炼轧厂机械点检管理制度》、《第二炼轧厂炼钢用散装料验收管理办法》和炼钢连铸各钢种操作要点在内60余份文件,基本规范和完善了我厂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投产之后的各项经济责任制、各项工艺性能、设备性能指标的验收和考核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生产组织规范化、正规化、上台阶、上水平。

在生产组织上,紧密结合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科学配置资源,全盘筹划、协调生产与建设的关系,减少相互影响,充分发挥设备功能,加强协调,追求效益最大化,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并稳步展开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3、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

在紧张的工程建设期间和生产组织中,广大技术人员紧紧围绕建设和调试的实际,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仅2005年上半年就提出合理化建议504条,向公司申报105条。许多合理化建议被生产建设单位采纳使用,并解决了许多建设、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节约了建设费用、加快了建设进度、改善了生产操作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了降本增效。广大科技人员还在工作量非常饱满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巧妙安排时间,撰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仅2005年度获得公司优秀学术论文13篇。

4、狠抓职工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广大职工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

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是集炼钢—精炼—连铸—轧钢四位一体的国际一流生产线,面对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我厂把职工培训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先后对从第一炼钢厂、第四轧钢厂、第三轧钢厂、第二炼钢厂、第一炼轧厂等单位分流、调入的职工进行培训。

在培训期间,通过成立实习队专门负责职工培训,根据工程进度网络计划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合理指定培训计划,恰当安排培训内容,分批次进行讲课,定期组织交流、答辩,不断总结经验,让职工在切磋中进步、取长补短,给职工系统梳理知识的空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3个,共培训职工1973人次,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另外,在许多兄弟企业不愿接受外来职工培训、外培联系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下,我们多方协调,力所能及地为职工联系了外培单位。在有限的外培条件下,炼钢、脱硫和lf/vd、连铸主操等关键岗位外培率达到了80%,有些达到了90%。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供货厂家提供的培训机会,先后派人赴荷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及国内相关厂家等对副枪、脱硫、转炉炼钢、lf/vd精练、钢包热修、连铸浇钢、主操等关键技术和液压、电气等专业技术进行了培训。目前我厂职工总数1946人,各岗位人员基本就位,生产组织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的效果已经显现。

二、面临的形势和科协分会今后的工作重点

同志们,120t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已经投产,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当前整个钢铁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安钢正承担着巨大压力,我厂工作为安钢的一条崭新的现代化生产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发扬工程建设时期指挥部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优良传统,充分吸收120t转炉—炉卷轧机工程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具体工作,特别要把好工艺技术质量关,提高管理档次和水平,积极协调生产组织和工程建设的关系,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努力实现低成本运作,尽可能地为安钢增收创效。

今天我们成立科协分会,将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全厂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夯实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真正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根据我厂实际情况,第二炼轧厂科协分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科协的参谋助手作用。

面对我厂设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产品专业化的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工艺及设备上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对于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树立必胜的信心,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努力进行技术攻关,及时修正和解决设备操作和工艺技术上的诸多问题。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勤动脑、深钻研,把问题解决在生产前,把缺陷改正在暴露前,把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服务于生产和建设,满足生产和建设需要。

要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调动全厂职工的工作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的优良作风;营造身在岗位、心在技术的良好氛围,自觉关心我厂的生产建设,积极融入到我厂追求一流的行动当中,逐步提高全厂职工的素质。我厂汇集了很多的骨干精英,只要大家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我们定能驾驭好这条先进的生产线。

2、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我厂技术进步。

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就要充分发挥科协智力密集、信息量大的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好各类学术讲座、技术报告会、技术论证会。应紧密围绕我厂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现阶段生产、建设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把重点放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上来。围绕“质量、成本、效益”多做文章,把学术活动与我厂的科技兴厂、科技建厂、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结合进来,不断提高广大会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为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开辟道路,促进我厂技术力量不断壮大、增强。

3、抓好科普宣传,搞好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针对我厂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努力提高职工素质。我们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生产组织、工程建设和职工素质状况,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放科普录像,展示科普图片等途径宣传科普知识,介绍科技新成果。科普活动要与各个时期的任务、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作。

搞好职工培训,为企业开发技术人才,是科协发挥人才荟萃优势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协要发挥人才库的优势,配合厂行政和劳资教育部门举办各种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传授各岗位专业基础知识和工艺流程知识;积极配合工会、共青团搞好青工技术培训和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添广大职工的科技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岗位技术水平,让职工熟悉设备构造、工作原理,尽早把好每台设备的脉搏,掌握相关技术诀窍,为生产稳定顺行、达产达效提供保障。全面提高我厂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全方位打造一个能力强,富于开拓,勇于创新的职工队伍。

4、发挥我厂优势,办好科技之家。

科协是党委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政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科协要努力为科技人员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反映科技人员的思想和要求,要把公司和厂两级党政领导对科技人员的关怀通过科协体现出来。首先,协助领导做好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企业精神、科学精神和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提高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其次,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围绕我厂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立项攻关,表彰、宣传在科技进步和“讲、比”活动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第三,随时听取、了解广大科技人员的思想、学习及工作上的要求,及时向党政领导或有关部门反映,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进一步完善科技之家,适时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通过科协这个窗口,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真正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党政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感情,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