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沟通交流方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1 15:13: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沟通交流方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沟通交流方式

第1篇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 交流沟通 班级管理

大、中专学生虽已基本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仍处在不成熟时期,可塑性很大,在当前的人生道路上,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正确引导,用恰当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他们能够朝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首先要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的定位。依笔者之见,在礼仪上,班主任与学生应该是师生关系,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同时能较好地规范班主任和学生的言行。就班主任而言,其言谈举止要为人师表,俨然师长,其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在学生面前就不可以信口开河和行为失态;就学生而言,对待班主任就要象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敬,不能在班主任面前像在同学面前那样随便。在工作上,班主任与学生构成一个团队,大家都是以创建一个好的班集体作为共同目标。确立这种关系,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又可以遏制班主任在管理中的霸气和一言堂,从而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特别是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在生活上,班主任与学生是朋友关系。既是学生的严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在关心学生学习、纪律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每当学生有困难、身体不舒服、心理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就应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他们,使学生感觉到学校也有家的温暖,而其他同学也会有所感受。

(一)口头沟通。

1.利用会议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会议形式主要包括班会、班干部会和有针对性地召集部分同学座谈等。会前,班主任应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开会的目的、内容和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新生开学第一次班会尤为重要,班主任既要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魄力,又要表现出对初次远离父母亲人学生的关心。将班级管理的思路、应达到的目标及校纪班规等与同学交待清楚,激发他们爱学校、爱班级的热情,并围绕班级管理目标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争创文明班级;同时,鼓励新同学上台发言,为他们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班主任借此也能发现人才。在班级例会上,除认真传达院、系学生管理规定和有关精神,布置当前班级工作和任务外,应多花时间总结班级工作的优点、剖析班级工作的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毫不回避问题。及时发现、肯定和表扬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闪光点,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缺点,尽可能不点名批评,根据班级情况,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如“小议上网玩游戏的危害”、“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规范言行,安全第一”、“谈讲究与将就”等,对学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在班干部会上,应与班干部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共同剖析班级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信任、支持、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向他们阐明“其身正,不令也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深刻道理。在座谈会上,要充分征求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传递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图、反馈同学的信息,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加以采纳,并及时表扬,对于情况不属实或不切实际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统一思想共识。

2.与个别同学谈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首先是选择关心班集体、又有主见的学生个别交流,这些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能切合实际,触到点子上,对于改进班级工作、弥补班级管理疏漏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次当发现班上有违纪苗头或违纪现象时,找个别学生了解情况,获取第一资料,有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找违纪、犯错的学生谈话,也是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友爱、关心和帮助,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配合,切忌生硬的“说教”和严厉的“训话”,以免把学生推向对立面。

3.与学生拉家常式的交流沟通。

拉家常式的交流沟通,其特点是气氛随意,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常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或晚自习后、熄灯就寝前进行,可以在教室、寝室、食堂,也可以在操场、花坛、路边。师生看似在“闲聊”,实则不经意间谈起班级和学生的事情,此时,最能获取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掏心里话,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如实反映的,而班主任常常看不到、难以掌握的班级情况,对于师生加强了解、融洽关系、增进感情、凝集人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班级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有力体现。

(二)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一种“纸上谈心”,也叫“笔谈”。班主任从学生周记中可以了解到学生思想动态,基本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通过批语,评述学生的所想所为,寄予老师的殷切希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平常收到学生的信件或便条,也应重视,及时批示或回信,并给予教育和引导。也可以发挥黑板报的作用,做一些正面的宣传和鼓动,表扬班上的好人好事。

(三)电子媒介沟通。

第2篇

关键词: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电力调度 供电方式

1、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构成

主要由①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②正馈电线、③接触网(第三轨)、④电动列车、⑤走行钢轨、⑥回流线路、⑦电分段组成。

图1-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构成图

1.1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引自主变电所来的中压电压经过变压器、整流器(即整流机组)变为DC1500V,再经DC1500V开关柜、正馈电线向接触网供电。

1.2 正馈电线

牵引混合降压变电所和接触网(第三轨)之间的电缆,正馈电线将电能传输至接触网(第三轨)。

1.3接触网(第三轨)

正线一般采用架构刚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是向电动客车供给电能的导电体,在地铁末端一般采用架空柔性接触网。

1.4走行钢轨

列车在运行时,走行轨作为牵引电流回流至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的电路,正线走行钢轨作为回流轨,均流线设置在上、下行钢轨之间,目的是为了减小钢轨电阻和线路损耗,更好的降低了钢轨点位,更好的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1.5回流线

连接钢轨和牵引混合降压所的线路,目的是将牵引电流返电所,形成供电通路。

1.6电分段

电分段是接触网的电气隔离,通过电分段把接触网分成不同的供电分区,作用便于检修和缩小事故范围,也为各种供电方式提供条件。

2、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1)双牵引整流机组双边供电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各牵引变电所的两套牵引整流机组均应投入使用,直流馈线断路器、隔离开关闭合,纵向越区隔离开关打开,相邻两牵引降压混合所形成双边供电。以图1为例,1#、2#、3#为相邻的三个牵引降压混合所,2#、3#牵引降压混合所各引入一路电源送入接触网,形成双边供电。

但在在地铁线路的末端,列车在线路末端运行时只能从临近变电所所取电,称为单边供电。

(2)单牵引整流机组双边供电

当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一套整流机组故障退出时,当负荷不大的时,另外一组整流机组可以短时单机组连续运行的能力。

(3)双牵引整流机组单边供电运行方式

当故障情况下,当某一牵引混合变电所的一条直流馈线回路故障时,列车只从所在供电分区上的相邻另一牵引变电所取得电能,以图1为例,2#牵引降压混合所2131故障,2#、3#之间的供电分区只能从由3#牵引降压混合所一边供电..

(4)直流母排越区供电的供电方式

以图1为例,当2#所因故障退出运行时,此时2#所直流进线断开,馈线隔离开关、断路器合闸,通过2#所的DC1500V母排形成越区供电。

(5)纵向越区隔离开关越区供电的供电方式

以图1为例,当2#所因故障退出运行,通过2#所纵向越区隔离开关形成双边供电,,通过2#所合闸2113纵向越区隔离开关形成越区供电,1#、3#两个牵引降压混合所向2#所在供电分区供电。

3、各种运行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1)双牵引整流机组双边供电

相邻牵引降压各经一路馈线向同一供电分区馈电,是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方式,该供电方式下牵引网电压质量好,继电保护最灵敏且损耗最低,对迷流防护有利,因此双边供电方式是最优的运行方式。

(2)单牵引整流机组运行方式

一套整流机组运行时,整流方式由双机组变成了单机组,导致牵引网电压质量低,谐波含量也增加,降低了供电范围,单台牵引整流机组具有150%过负荷,连续运行2小时的供电能力,此时电力调度应严格监视该整流机组的过负荷情况,另一套整流机组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将该整流机组也退出运行,并且根据情况改变供电运行方式。长远不考虑单机组运行,国内地铁一般不采用此供电方式。

(3)双牵引整流机组单边供电的运行方式

电力调度操作单边供电的时非常简单,但当供电距离较长时候,因接触网和钢轨本身有一定电阻值,牵引网电压质量也会较差,消耗在线路上的电能将增大。另外,在供电末端发生短路时,由于接触网、钢轨电阻的存在,一旦发生短路故障,可能达不到开关柜动作值,从而不能切断短路电路,扩大故障事故范围。因此,在设计上线路末端单边供电区域都离牵引变电所较近,因此单边供电作为一种故障情况下的临时供电方式,不能作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经常运行的方式。

(4)通过直流母排越区供电的供电方式

此方式电力调度操作简单,利用故障变电所的直流母线将上下行的接触网并联起来,提高了牵引网电压质量,缺点是直流母排构成大双边供电的两个牵引变电所对应的直流馈线开关之间没有联跳功能,如2#所故障退出,此时采用直流母排越区供电,1#所213开关检测到故障时,能联跳2#所211开关,不能联跳3#所211开关,因此用此方法必须明确故障变电所的直流正母排、馈线开关、隔离开关、馈线回路没有故障,一旦相关设备或者回路故障,使用此方法就会造成扩大事故的范围,在地铁运营期间运用这种供电方式的情况非常少。

(5)通过纵向越区隔离开关越区供电的供电模式

此方式电力调度操作简单,利用在于运行期间一旦越区供电范围内的接触网发生故障,向该区供电的两个馈线开关之间可以互发联跳信号,及时切断故障线路,缺点是纵向越区隔离开关不能带负荷操作,必须先对线路进行停电,对线路正常运营会有短时间的影响。

综上所述,正常运行时,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正常情况下应采用双牵引整流机组双边供电,此供电方式牵引网电压质量好切能耗低,当发生故障时,电力调度根据现场情况改变正常的运行方式。

4、结论

本文描述了城市轨道交牵引供电系统的构成,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正常和故障情况下各种运行方式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情况下的运行方式有诸多不可靠性,所以故障情况下的运行方式不能长期运行,一旦出现供电系统故障,电力调度按照"先通后复"的原则处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供电方式,保障轨道交通的持续供电,并应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尽快恢复正常的供电方式,保障供电系统设备和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遇突发性故障,采用什么供电方式需要电力调度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尤其是考验地铁电力调度应急处置能力,因此地铁电力调度的调度水平显得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亲子沟通 心理健康 流动青少年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形形的亲子课程和培训班越来越受到追捧和欢迎,这也说明了父母采用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家庭教养方式就是指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直接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看法和行为表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与孩子的交流沟通问题,因为只有家长和孩子之间信息沟通顺畅,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而稳固的亲自关系。但是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家庭中,亲子沟通不畅的现象普遍存在[1]。

自从召开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赚钱,他们的子女也跟着父母来到城市居住和上学,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即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到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并且具有学习能力的儿童。这些从农村初来到城市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正处于初中阶段的流动青少年,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亲子沟通状况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亲子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雷雳等,2002)[2]。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流动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有效被试204名。

2.2工具

2.2.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由我国学者岳冬梅在参考瑞典学者C.Perris等人在1980年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和修订[3],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共58道题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共57道题。

2.2.2亲子沟通量表

由我国学者安伯新等人参照1980年外国学者Barnes和Olson编制的亲自沟通量表修订而成[4]。该量表有两个维度,20道题目,其中一半题目测量的是亲子沟通的开放性,另一半题目测量的是亲子沟通的问题性。

2.2.3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5],全量表由8个分量表构成: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2.3数据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

3.1流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1.1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偏爱(F4)、父亲拒绝否认(F5)、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情感温暖(M1)、母亲过分干涉(M2)、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惩罚严厉(M4)、母亲偏爱(M5)11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8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3.1.2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对亲子沟通的开放性(O)和问题性(P)2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8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3.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沟通各因子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只有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性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心理健康20.8%的变异量,结果见表3。

4.讨论

4.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经常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进行正面肯定和客观评价,有利于孩子客观地认识和接纳自己,这样的孩子心理和谐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高。父母如果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宠溺或者严厉批评,则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他们不能在社交环境中清晰地给自己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是骄傲的小公主、小皇帝,就是永远听从别人意见的没有自己思想的奴仆,这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社会交往,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结果显示,亲子沟通的质量越高,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在亲子沟通质量高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且对孩子的问题和想法给予积极关注,与他们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意见和观点。拥有平等、和谐、有效的亲子沟通环境的中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所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4.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发现,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亲子沟通中的问题越多、沟通不畅,会影响和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更多的良流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感情;反之,孩子会将很多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和不满憋在心里,影响到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沟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5.结论

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亲自沟通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

6.建议

教养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亲子沟通状况,对流动青少年的家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在生活中要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再次,社会和学校也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些必要帮助,针对流动儿童心理上的特点,给予他们需要的个性化的教育与服务,对流动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一些关于正确教养方式的知识。

亲子沟通对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父母应重视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学会倾听,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成为朋友,及时发现和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

参考文献:

[1]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J].教育研究.2001,6,49-53.

[3]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4]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

第4篇

2、电话。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借助电话这一传播工具进行的有声交流方式。

3、命令 企业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布置工作、安排任务都可以称作“命令”,命令分口头命令与书面命令两种,有的企业创造了“总经理任务通知书”是一种很好的书面命令,事实上它已具有了文件的性质。

4、文件。公司下发有关文件是典型的下行沟通。对于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或者需要员工共同遵守的文件,必须与员工进行彻底沟通。

第5篇

关键词:护患沟通;高血压;护理;作用

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活影响,患者很容易变得情绪激动,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护患纠纷问题就会产生,在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存在,从而使得整个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加强对护患关系的改善和沟通交流,能够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情况出现,从而保证了整个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水平[1]。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实施加强护患沟通管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分组对其疗效对比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高血压患者,每组各54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5.22±2.10)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患者入院后开始,针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开展护理管理工作,保证患者获得一个基础的护理关照[2]。护理组同时加强护患沟通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语言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护理对象、护理环境的不同来运用不同的语言加强护患管理[3],采用规范性语言主动向患者介绍和说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过程,对于整个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因为用药等方面引发的不良反应症状提前加以告知和说明,通过语言方式加以解释沟通,尤其是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工作,能够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给予患者暗示性、安慰性的语言,加强沟通交流,主动了解患者情绪不畅的症结所在,加以开导说明,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疏导说明,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运用语言沟通交流方式,促进患者情绪保持稳定,心情愉悦,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治疗效果。

1.2.2非语言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在针对高血压疾病患者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非语言技巧,为患者讲述高血压治疗方式,主动去倾听患者的疾病痛苦[4],时刻保持和患者目光接触,采用亲切自然的目光倾听患者的疾病痛苦,能够在目光接触过程中,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关爱,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开展,同时在沟通交流过程中,需要重视和患者沟通时的距离配合,尽可能的靠近患者,采用友好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进行沟通,从而消除患者的距离感,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加以说明,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护理疗效[5]。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07%,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对比 护理组在住院期间,出现了0例护患纠纷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出现了6例护患纠纷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1.1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和重要基础条件,加强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相关的沟通技巧来帮助患者改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在护患沟通交流过程中,充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这也表明通过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工作时,经常会引发护患纠纷,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不当所引发的沟通障碍,因为护理事故、护理差错而造成了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因此改善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关系,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一个重要保证。改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也容易引起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沟通交流障碍,患者对于疾病和医疗知识的认识较少,和医护人员丰富的医疗知识储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了沟通发生障碍,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很多操作都机械化,缺乏人性化服务认识和服务理念的实施,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从而造成了沟通障碍,引发了护理纠纷事件。

因此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工作认真,态度积极和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尽可能多的去陪伴患者,消除患者内心的不安,对患者实施治疗性接触,逐渐增强互相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高血压患者加强护患沟通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认识,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促进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艳丽.浅谈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5):349.

[2]李素平.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5,(10):59-59,60.

[3]闫俊文.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257-257.

第6篇

陈红丽 孙 国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第一中学 136100

【文章摘要】

沟通艺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营造和谐和学习环境,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师道尊严的地位,导致现今师生之间出现沟通交流少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师生沟通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初中教学管理;师生沟通;问题分析

0 引言

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特殊时期, 其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就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方面来说,主要存在三种沟通问题,分别是教师欠缺恰当的沟通语言、教师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以及出现无实质内涵的沟通。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时了解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1 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出现的问题

1.1 教师欠缺恰当的沟通语言

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知道什么样的沟通语言才能够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哪种语言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好的语言应经常使用,而具有阻碍性的语言尽可能地少用。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才能保证师生间沟通成功。

例如,新课改的到来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时应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有些教师为了贯彻该项要求,通过使用“好不好啊?”“行不行啊?”等婉转商量的语气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个别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通过采取大量的“好不好、对不对,同意吗”等无多大意义的问答,使得整个沟通过程缺乏激情,沟通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师生沟通出现问题。

1.2 教师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欠缺合适的沟通方法,而使得师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以失败告终。教师沟通方法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所运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化,缺乏变通性。一般,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主要采用师生讨论法和一问一答法。这两种方法均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形式化倾向,最终导致师生沟通出现问题症结。

例如,某教师在讲述《长城与运河》一文时,通过采用讨论法来讲授。该教师提问:“当你面对雄伟壮丽的长城和绵长柔美的运河时,最应该感谢谁?”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很多的答案,如劳动人民、秦始皇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多元理解,但最终的交流结果却与文本相互脱离,导致课堂的讨论活动成效不高。这种欠缺合适沟通方法的课堂讨论活动如同虚设,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1.3 无实质内涵沟通的出现

据相关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语气生硬、面无表情的现象。虽然有大量的师生沟通,但教学气氛太过死气沉沉,导致师生间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出现无实质内涵的沟通。这种与沟通实质相背离的形式化沟通是教师事先进行包装控制的,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无实质内涵的“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模式, 将具有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 降低了知识的价值。

2 初中教学管理中有效解决师生沟通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这些师生沟通问题, 可以要求教师从关注沟通语言艺术、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1 关注沟通语言艺术

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要进行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语言。沟通语言是否能够用的恰当,直接决定了师生间沟通的成功与否。在初中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必须重点抓沟通语言艺术,包括书面语言的正确使用、口头语言的正确使用以及合理进行课堂提问等。恰当的书面语言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避免条理紊乱、话题空洞现象。在运用口头语言时, 应注意使用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的语言, 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管理气氛,提高教学管理效果。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新颖性,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目的。

2.2 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

师生在进行沟通时,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放松,能够做到主动向教师袒露心声。科学合理的沟通交流方法有旁敲侧击法、集体意识引导法以及唠家常法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注入自身所领悟到的新课程教学管理理念,无论是在设计教学上,还是在定位教学管理师生沟通上,都必须充分体现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沟通交流。

2.3 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

教师只有把握好师生沟通的实质,才能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沟通交流。通过摆正教师与初中生的地位,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促进双向的交流,使师生双方均能够明确沟通的实质。教师和学生均是平等的沟通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更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接受者。加强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间的沟通, 达到师生之间能够实现相互理解的目标。教师咋把我沟通实质前,必须熟悉学生所理解和使用的语言,通过运用这些语言, 将难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师生理解上的偏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教学管理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合理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佐法. 中学教育管理中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05):63.

[2] 廖爱秀. 对话理念下师生沟通的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2011, 15(5):24.

第7篇

1.新媒体特征

二十一世纪初期开始,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电子智能产品的迅速推广及广大民众应用的普及,互联网络的崛起,例如腾讯、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的便捷,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信息传递的内容,相对于以前借助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信件等陈旧方式,有了质的突破。新的媒介媒体信息内容的交融性、互动性、个体性和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使其得到迅速普及并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那么它具有哪些特性特征呢?其一,呈现的方法和方式的多元化。新的媒介媒体宣传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评论的观点具有综合性,并且传播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通过网络新闻、网络聊天工具、个人发表的微博等方法方式快速的传播。其二,呈现内容的多维度,具有立体性。新的媒介媒体是现代社会各类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并且文化的交流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实现了文化沟通交流的无限制。主要表现在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区域的人们都可以相互沟通和协作,并且文化呈现的方式更加立体,图片、有声视频、文字、民众的点评等等。其三,信息传递方式多样且迅捷。一是人们获取信息非常及时,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就有各方面各领域的最新新闻推荐,二是人们可以借助电脑和手机等将获取的信息非常迅捷的和朋友们分享传播。

2.新媒体的教育价值

新媒体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一是新媒体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好网络上的各类资源,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授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二是新媒体基于网络存储的超级容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东西,快速精准的搜索整个网络存储库,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三是新媒体文化呈现的方式多样化比传统的印刷书本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不需要实质性载体呈现,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二、新媒体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1.新媒体为感恩教育创造了机遇

(1)为感恩教育创造了平台基础。

在21世纪以前,人们的关系会因地理位置而疏远,而在新媒体高速发展和日趋成熟的当前,人们沟通感情,交流知识可以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根据对多所高校的调查,手机是大学生必备的通讯工具,且99.99%以上的大学生都有手机,会上互联网,会使用目前流行的短信、QQ、微信、微博等电子通讯软件工具。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创造的平台基础,多元化、多维度的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活动。

(2)给感恩教育工作带来了空前的丰富资源。

新媒体造就了超级庞大的网络存储,网络存储的资源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所用。教育工作者可以在传统的书本课堂教学基础上,鼓励和导向大学生通过网络去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利用网络上典型的感恩教育案例来实施感恩教育。

2.给感恩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冲击传统的感恩教育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更愿意和教育工作者做朋友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相互的,大学生接受的观点和知识更容易吸收。而传统的感恩教育方式是单向的,将重点放在了学生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大学生会有一种被动的抵触情绪,教育效果不佳。新媒体的教育方式的兴起,必定对传统的感恩教育方式会有巨大的冲击。

(2)冲击传统的师生交流沟通方式。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优势 班级管理工作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对现实的网落时代,感到惊喜忧愁,惊喜的是能利用课件上课,能从网络中传递很多信息。忧的是现在很多孩子泡在网上的时间太多,就是玩游戏,甚至连觉都不睡饭都不吃这种情况不感忧愁吗?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进行自动化办公和自动化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为了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的统一起来,就必须要利用互联网对班级进行网落化管理。

计算机、多媒体和因特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管理向网络化、虚拟化、层次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因为班级文化=制度文化+个性文化,其中个性文化是特色,渗透着教师以及学生个性特征,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着力点,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对班级管理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遵循平等互动、真诚可信的原则,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使,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未知数,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但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毛病和问题,自卑心理重、学习基础差、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不强、缺少信心。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数字化文明时代,特别是因特网的产生,使得我们很容易获取信息。但是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我们班级管理工作。

认真收集整理学生流行的信息,才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的教育切忌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互联网上建立班级主页和班级管理信息,使学生参与到这个平台上来,给学生创立班级QQ群。学生就会利用QQ跟老师同学之间进行谈心,这样,学生与老师、学生以学生角色很可能会转换成知心朋友,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才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相处,为建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有具体的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形成创新、概括、比较、联想的好习惯,善于把掌握的知识迁移到觉解决问题中去,成为社会优良的技能人才。

为方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联系学生及家长,申请建立班级QQ群(同学录)及班级博客,通过短信、QQ、博客论坛、电子邮箱多渠道的沟通交流方式,搭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多层次沟通的网络平台,同时也为最后学期学生的分散实习提供了动态的监控和指导平台,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跟踪反馈。

第9篇

关键词 “80后”辅导员 “90后”大学生 新型关系 对策

“80后”与“90”后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与老一辈辅导员和学生关系不同,“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相对更加开放,师生交往更加积极、平等和自由,建立动态的、对话的、合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发展的表现。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因素阻碍着其关系的发展。

一、限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发展的因素1.“80后”辅导员阅历尚浅,能力较欠缺走出象牙塔不久的“80后”,面对高校学生工作,难免会有点生疏。“80后”辅导员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踏上工作岗位,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在他们参加工作时,面对辅导员的多项工作,难免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工作不到位、与“90后”大学生交往出现摩擦等问题,他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逐步掌握工作要领。2.“80、90后”成长背景相同,但仍有差异“80后”“90后”虽然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思想观念仍有差别。虽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同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但“80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比较明显。“90后”生在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时代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90后”也集中体现了信心十足、善于创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优点,但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抗挫折能力差、心态脆弱等不足也十分明显,同时“90后”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影响较深,思想较复杂,因此“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处时会有一定的隔阂。3.“80后”辅导员工作多而杂,易产生懈怠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繁杂、扮演角色多,容易产生疲倦。“80后”辅导员管理部门多、工作涉及面广,面对学生,他们不仅是职业规划的引导者、心理状况的调适人,同时也是高校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因此,面对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繁重的学生工作,“80后”辅导员难免会出现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4.师生沟通次数有限,双方了解程度较低沟通是促进“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互了解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说明“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情况,课题立足于郑州市主要高校对此做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平时与辅导员基本没有交流的学生占到调查对象的59.50%,所以从总体上讲“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比较少,这对双方关系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5.交流途径多样,辅导员运用方式欠佳合理运用沟通方式有利于“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目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集中在面谈、电话、网络上。根据对郑州市主要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80后”辅导员仍然采用面谈这一传统的沟通方式,但“90后”大学生个性独特,有的见到老师害羞,不敢说话。而电话、网络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交流方式,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微信、微博、QQ、人人等交流平台已深入“90后”大学生的生活,并且深受其喜爱。因此,“80后”辅导员要在传统交流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交流方式,促进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促进“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对策1.完善培养机制,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改革、发展高校辅导员培养机制,弥补“80后”辅导员经验不足,提升其工作能力。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可以从根据“80后”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其工作现实的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多渠道搭建科研平台,不断提升“80后”辅导员队伍的理论修养;完善以老带新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2.转变陈旧观念,做到思想的与时俱进

“80后”辅导员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才能逐步缩小与“90后”大学生的差异。“90后”和“80后”相比,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更加迅速,面对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要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旧的观念,缩小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代沟。同时,“80后”辅导员要关注“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避免部分学生走歪路、邪路,要不断通过学习新思想,向“90后”大学生传递正能量。3.以学生为本,促进“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工作中心,提升其综合素养,有利于辅导员和学生关系的发展。“90后”大学生是特性鲜明的群体,他们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思想独特、灵活,自信心强。面对他们,“80后”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的发展,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80后”辅导员要秉持亦师亦友的原则,学会换位思考,努力成为“90后”大学生的好朋友。4.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合理的交流、谈话机制当前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师生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巨大帮助。由于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量大、传播速度快、跨时空等优势,因此“80后”辅导员要积极利用当前流行的微信、微博、人人等网络交流方式,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合理的谈话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向“90后”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联合学生社团组织,在社会实践中增友谊、共成长“80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来发展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其活动涉及艺术、体育、文学、理论学习、社会公益、学术科技等方面,“80后”辅导员可以以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为纽带,和“90后”大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彼此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三、结语“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已经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在开放、平等、自由这一新型关系的基础上,科学、创新的采取措施推动“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对于提升学校教学、教育水平,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存.亦师亦友,教学相长――“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山东青年,2012,(8).

[2]严伟剑.当前高校“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困境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2012,(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