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13: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60%左右的GDP,缴纳50%左右的税收,同时容纳75%以上的就业人口。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 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竞争力有待增强。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中小企业要想持久生存和发展,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创新投入。后危机时代,分析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之一巨潮资讯网上公布的年报,部分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本文研究对象满足以下条件:(1)2010年12月31日之前在我国中小板上市;(2)符合2011年6月四部委公布的最新中小企业划分标准;(3)属于非高新技术企业;(4)相关指标数据无缺失值。
根据上述筛选标准,本文共得到50个样本量,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如表1: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也常常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实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靠自身积累获得技术创新资金比较困难;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降低贷款风险,加上风险投资在我国不够成熟,导致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极其有限。很多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短缺,难以制定、实施长期的技术创新规划。
2.缺乏创新热情,R&D投入强度低
运用SPSS17.0软件对样本企业2011年R&D投入强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得中小企业R&D投入强度的整体情况(如表2)。具体来讲,有13家企业R&D投入强度不足1%;20家企业R&D投入强度为1%~3%;15家企业R&D投入强度为3%~4%;只有2家企业R&D投入强度超过4%。统计结果表明,尽管样本企业都是上市公司,相对于普通中小企业来说资源更加丰富,但仍然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R&D投入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发达国家R&D投入强度较高,以色列等国甚至超过4%,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R&D投入强度太低。
3.创新成果有限,专利申请量少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对样本企业2007年~2011年间的累积发明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如表3),不难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少的可怜。样本企业中,有25家企业在这5年间没有申请发明专利,占到50%;17家企业在这5年间累积发明专利申请量不足5个,占到34%;只有8家企业在这5年间累积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5个,仅占16%。
4.产品附加值低,成长速度缓慢
由于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再加上受制于企业规模较小、内外部资源匮乏,企业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力财力有限,造成产品附加值低。经过统计和比较发现,样本企业中,由于大部分企业R&D投入强度低、研发人员比例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小,导致它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财务指标较差,而那些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出色的企业的成长性较好。这一结果暗示着技术创新能够使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盈利能力和扩张能力的同时,往往取得较快的成长,也再次印证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目前,摆在我国中小企业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获得离不开技术创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劣势越加显著。这一背景下,寻找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1.外部环境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很不完善,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空白,成为困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大难题。另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的创新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很容易被其它企业效仿或者剽窃,会使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一方面,政府应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填补法律制度的空白;另一方面,还应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惩治剽窃他人创新成果的行为。
(2)制定金融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要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争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的难题,使中小企业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税收政策方面,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如技术创新投入的所得税税前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进口高科技设备、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等,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
(3)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提高产学研结合度。中小企业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外脑”展开技术创新的合作,并且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双方应明确定位。一方面,企业应主动与外部科研机构沟通交流,积极拓宽合作渠道,让外部机构明白自身的创新需求。另一方面,科研机构应认真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深入到企业中,并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被消费者认可的新产品或服务,即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只有这样,双方的价值才能最大程度的得以体现,实现共赢。
2.企业内部
(1)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认真贯彻执行。中小企业应该改变缺乏创新战略规划的现状,尤其是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更应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为技术创新活动指明方向。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中小企业应在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与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战略。当然,仅仅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还远远不够,贯彻执行才是关键,有些企业之所以没有实现创新目标,部分原因是没有制定出真正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
(2)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针对目前技术创新投入方面的不足,中小企业应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采取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比较有效的激励方式,并通过物质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研发人员比例和研发投入强度,争取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毕竟技术创新投入是创新产出的基础。要想提供高附加值产品或服务,持续充足的技术创新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应注意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比例和规模,创新投入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3)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一改政府和外部机构唱主角的现状,要积极确立自身在创新投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主体地位。另外,中小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即创新产品的价值实现能力,而不是像原来一样只看重形式上的创新成果,却不太关注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价值。
(4)重视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当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获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后,应该尽早通过申请专利、版权或者商业秘密的方式予以保护,毕竟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其它企业剽窃自身的研发成果,会造成巨大的沉没成本,打击创新热情。因此,中小企业要注意保护创新成果,这样才能享受到创新成果带来的高附加值,使创新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白璐,陈红,秦宇.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9(4):25-26
[2]施静欧.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现代农业,2010(11):100-102
[3]刘伟玲,李海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3):101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超利润来源于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技术创新的成果是稀缺资源,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就需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这种强势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推动企业发展,获得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在保持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本身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更是影响我国技术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对于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有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把握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推动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现状及分析
(一)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现象并存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主要依靠银行,政府的基金和民间风险投资还没有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融资渠道。市场上缺乏对于创新项目和刚刚走出实验室的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咨询服务,有关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信息交流也不通畅,这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闲置风险资金。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金融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政府对于创新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还不够。另外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也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薄弱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加剧。
(二)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与融资需求的增加现象并存
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营风险较高,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因阶段不同而不同。对于技术创新刚刚起步的企业,一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大,未来的发展状况又很难判断,另一方面由于银行遵循安全性高和风险性小的原则发放贷款,企业创业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获得银行贷款非常难,表现为资金的需求与银行风险管理之间的矛盾;对于技术创新较成熟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步入正轨,为了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而需要资金,但是,中小企业在经营中自我积累能力弱,管理不规范,可抵押资产少,资信状况较差,同时中小企业贷款急、少、频的特点增加了银行的信贷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对其贷款的意愿,表现为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与银行经营成本之间的矛盾。因此,无论从哪个阶段分析,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都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增加与融资能力之间的矛盾。
(三)内部造血功能不足与外部供血能力不足并存
资金对于企业就如同血液对于人体一样,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在资金短缺的时候取得资金,保持资金链的顺畅。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之间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甚至于发生坏账,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的扩张伴随着资金需求的增加,内部由于资金周转的限制,内部融资不足,影响了内部的造血功能。从外部融资情况看,一旦发生资金紧张的情况,企业主要采用自筹和向银行贷款取得资金,而通过其它借款途径或发行股票等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很低,如果取得的银行信贷资金较为困难,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链的断裂,表现为外部供血不够。因此,内部造血功能不足与外部供血不足并存现象严重地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运作失衡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主要运用于设备投资、有价证券投资、经常性的流动资金、临时性的流动资金、以及临时损失方面。但是用于设备、项目投资固定资产等长期资金的很少,主要的资金是用于短期流动资金,表现为企业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和短期资金的需求不平衡。另外,从资金的来源看,小型企业对于短期资金的需求,基本上通过自有资金,还可能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但是长期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抵押资产量小,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又无法从股市获得投资资金。最后,从资金的周转状况分析,中小企业主要关注与短期资金的运作与效益,很少关注长期资金的投资效果,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能力来平衡长、短期资金的操作与筹集。
三、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问题的多元化策略
(一)完善各项制度,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第一,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功率不确定,风险较高,而且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较弱。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融资中的问题:拓宽风险资金的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建立一个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地方金融机构,由最了解地方性区域发展的金融机构承担相应的融资服务,或者有意识地在总行下设置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融资事宜。对于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格,信贷条件给予优惠。第二,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金融监管制度。依据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与大企业不同的金融监管业务。第三,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制度是补偿中小企业担保不足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信用担保机构的区分。是以财政资金为主,还是以自用资金为主;是专业性的还是兼营的。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担保制度。信用担保制度的功能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扶持中小企业,促进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益的性质。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中应当体现一种倾向,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还是非重点的行业,融资的过程中应当渗透国家的政策,通过制度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业务的开展、资源的共享、税收优惠、危机救助等指向,有效防范行业风险,使之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
(二)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完整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多层次主要指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主要体现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小额资本市场,主要负责技术创新处于不同阶段的融资。银行的多层次主要表现为应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如同其他银行一样,也应当设立总行、分行、支行几个层次,专门负责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多渠道、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应当包括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非银行的资本市场以及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共同服务于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三)构建全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建立中小企业咨询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无偿或低价的法律援助服务,使中小企业减少许多麻烦和法律纠纷;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中心,整合现有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商管理等现代化企业所必备人才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建立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吸纳同一地区和领域的中小企业入会,定期交流、探讨相关技术问题,对会员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与中介机构沟通、合作,及时与政府沟通,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既可以完成单个企业无法进行的技术创新,也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开发成本和开发风险。
(四)加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强自身筹资能力
第一,合理分配资金结构。根据资金用途是长期资金还是短期资金,是设备投资还是流动资金,恰当均衡地筹措相应资金。对于经常性的流动资金,可以通过反复借款或者长期而稳定的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对于土地、建筑物、设备投资,由于具有长期收回的特点,可以采用借款和吸收投资的方式来筹集,这些资金和自有资金可以视作长期未定的资金来源。在进行资金筹集时,要平衡好两个期限:还款期限和由收益决定的回收期限,固定资产的可使用年限以及还款年限的平衡。在进行资金筹集时,还要做好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分析,做好投资效果评价,评价时以现金流为基础而不能以利润为基础。第二,加强以现金流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时,现金流量比企业的损益更具客观性,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尺度,受到金融业和投资人的一致认可。改善现金流量加强资金管理要做到合理守法地增加企业的利润、压缩企业的库存,加快资金回流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改善资金的回收和支付条件。第三,要积极公开经营信息,加强与各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为了加强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中小企业应当将自己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经营战略等信息,及时、有效地向金融机构做出披露。因此,为了披露相关的数据,企业在经营中必须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中的优劣势、企业的市场动向、客户的需求等信息做出及时的分析,并在经营过程中要及时传播、搜集、反馈、分析有关的财务数据。这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有助于向有关的金融机构公开自己的信息,增强企业经营道德,提高企业信用。
1.1 技术联合同集群并进 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湖北省民营关联企业“抱团取暖”,各经济板块内集群化密度加强,集群内强强联合,形成规模化程度更高,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强的技术经济群体。技术性集群发展是湖北省内各地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普遍特点。大多数地市都建成了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板块效应和日渐鲜明的空间特色,带动了各地工业园区的发展。如武汉的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黄陂区服装产业集群,荆门的东宝磷化工产业集群、京山轻工机械产业集群、钟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随州的汽车及零部件、三里岗香菇、广水风机三大重点产业集群,黄冈的窑炉、船舶、医化、药材、汽配、钢构、茧丝七大特色产业等已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湖北省民营经济产业呈现出集中集聚、特色发展、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在产业不断走向集群的同时,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与国有企业或科研院所协作、联盟、参股或兼并走强强联合之路。通过强强联合劲牌酒业、九州通药业、卓尔、凯迪投资、智能电梯、大枫纸业、江通动漫等企业率先崛起,还有健丰牧业、芳通药业、富川油脂、南极雪、华安公司、均瑶、汇源、稻花香集团、枝江酒业、采花茶叶、萧氏茶叶等一大批优强民营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百步亭、三峡全通、金马凯旋、华丽环保、合众人寿、湖北金澳科技等一批新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1.2 技术创新环境改善 近年来,湖北省级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不断增加,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奖代补资金等。此外,省级财政科技三项费用、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也向民营中小企业重点倾斜,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
为进一步促进湖北省中小企业的成长,2010年湖北省政府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专业化发展、技术创新与推广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湖北省经信委联合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在全省开展“四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计划”(简称“四万计划”)专项活动。同时,大力推动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湖北省中小企业科技服务机构达到38家,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市、县3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的服务网络架构,其中,武汉中小企业服务超市属全国首创,作为典型模式推广,影响很大。各地市县相继成立了担保公司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447家,全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贷款额已达1000亿元以上。每年全省召开银企对接会,大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推动乡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湖北省注重提高公众创业意识,新增创业基地面积、新入孵科技企业、新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组建科技创业社区同比增速明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支撑,激发大量有志之士回乡创业。
1.3 科技产业规模凸显 2012年,我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已经达到28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比上年增长17%。全省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92万户,比上年增长9.8%。全年开发生产科技产品1831项,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分别达到21项和179项,合计占比为11%。据统计,全省65%以上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由中小企业完成。2012年,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3200多家,比上年增长11.5%。全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生物工程制药、电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荆州市中小企业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黄石市产值过亿元的高新企业达到25家。仙桃市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24家,高新技术总产值4.2亿元,增加值1.4亿元。武汉市6355家民营科技企业中,一半以上分布在生物工程制药、电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并具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和规模。湖北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尤其在光产业、物联网产业、IT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2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贡献不足及原因分析
2.1 科技中小企业总体数量少、规模偏小 湖北省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不足50%,其中科技中小企业更是数量少、规模偏小。根本原因是:①科技创业意识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在东南沿海省份,创业是一个家庭和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在湖北,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或者做外企管理人员是大多数家庭和毕业生的梦想,就业思想和职业规划求稳保守,缺少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原动力。②原有的重工业型经济模式,导致生产轻工民生产品的中小企业难以借力发展且易被忽视,也导致湖北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大多由国企改制而来,这大大局限了湖北中小科技企业的生成路径。③承接外来加工产业条件不足。沿海省份具备承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而兴办中小企业,湖南、安徽、江西能够迅速便捷地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湖北省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条件。
2.2 技术创新融资难、民资少 调查发现,63%的中小科技企业将资金困难列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在贷款企业中,融资期限偏短,融资规模偏小。融资难依然是困扰湖北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融资渠道窄,成本高。湖北近半数中小企业负债资金来源于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只有两成的中小企业负债资金来源于农村信用社和其他商业银行或者民间借款、赊购及内部集资。目前,中小企业办理一笔贷款要抵押、担保、公证,还有房产过户等各种费用加起来,实际费用率一般超过15%,而湖北省民间借贷渠道狭窄。中小企业融资遭受高成本窄渠道的双重压挤。二是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发展滞后。目前湖北省的担保机构大多是带有公益性质的非盈利性企业,现已有3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成立,但是担保基金来源大多依赖财政划拨和上级主管。民间资本由于担心投资缺少市场化运作,导致参与热情缺乏。此外,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不能提供企业及法人代表的详细信用信息,也导致了湖北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
关键词:新形势;中小企业;营销创新;营销战略;研究
当前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竞争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再加上企业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多,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营销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除具备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外,必须依托有效的营销策略展开宣传和销售,为企业在整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针对中小型企业,在企业规模和资本等方面输于大中型企业,更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自身企业的优势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
竞争激烈的经济形式对中小型企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企业要客观分析新时期的挑战,抓住机遇,转变自身经营理念,多从营销战略的创新角度出发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建立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营销战略。分析当前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企业产品优势和市场地位,对比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统筹规划企业营销创新体系。企业名片是企业品牌的代表,加快企业品牌的创立和营销,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在企业产品中的附加值,不断研究和分析消费群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建立和拥有自身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合理利用新时期的各项信息资源和信息平台,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在营销战略中的应用水平和更新速度,满足不断增长的顾客需求度。不断增强企业与顾客群体的互动,建立科学高效并循环有序的营销模式。
一、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营销创新在我国企业界受到重视主要开始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断参与国际竞争,企业间的营销竞争日趋激烈。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十年内,我国中小型企业不断增加在营销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外向型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前一个五年相比,营销资金投入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中小型企业目前深刻认识到营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开始探索属于自身的营销创新方案和战略,不断增加营销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能力。综合我国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拥有自身的营销战略,但是其在制定企业营销战略时未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现实需要,将营销战略悬空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之上,脱离了企业发展的具体阶段,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又或者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或者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无法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形同虚设。在过去十年内,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仅有不足五分之一的中小型企业开展了营销创新研究,这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分析企业营销创新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有效结合,在二者的衔接上做出了重大修正和设计。并且,这些企业加大了营销创新的资金用度,成立营销专项基金,保证营销创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由于中小型企业资金链有限,缺少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限制了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的资金计划。
第二,品牌建设在中小企业中尚未得到认可和重视。在我国,品牌建设的起步比较晚,一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品牌对自身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于企业品牌的研究和创建发展缓慢,由于自身理念并没有完全得到改变,因此这项工作开展缓慢并停滞不前。通过我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企业调查总结可知,我国拥有自身名牌和知识产权的数量比例接近1/10,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显然都处于劣势地位。由于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并未得到落实和重视,整个发展环境阻碍了企业品牌化发展的步伐。
第三,中小型企业的营销渠道狭窄。传统的营销理念限制了企业营销战略,将企业营销渠道局限于传统的关系网。目前企业的营销渠道的长度并没有真正得到延伸,局限于固有的领域,缺少开拓和创新精神。在营销渠道的宽度上,仅限于单一的营销方式,未充分利用新时期的信息网络平台,展开有效的创新模式研究和利用。创新研究在整个企业中没有受到重视,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较小。同样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营销渠道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并且这个数值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与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不成比例,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营销对利润增长的支撑力度不足。
第四,中小企业缺少对先进电子信息平台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发展平台,为企业营销创新带来机遇和载体。尤其是当前无线信息技术平台的上线和覆盖,为企业营销带来新的营销模式,拓宽了营销渠道。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对信息市场和经济发展形势缺少灵敏性,嗅觉迟钝,缺少与顾客群体的及时互动沟通。
二、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营销创新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以及中小型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借鉴当前关于营销创新的相关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成功开展营销创新的优秀案例,并参考先进国家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经验,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营销创新存在的阻碍,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中小型企业制定营销创新战略的基本依据是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具体规划,将营销战略计划进行细分,并与企业的各个发展规划达成统一,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企业发展体系。不断增强营销创新对企业经济利润的贡献。
制定企业营销战略必须敢于放弃旧的营销模式和渠道,尝试新的营销模式,转变营销思路,研究制定新的营销模式。制定营销创新模式的依据必定是企业实际需求,新时期企业间的竞争对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敢于打破传统,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和分析当前阶段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的战略规划。细分企业经营领域,划分优劣势领域,确保企业优势项目更强,保证企业优势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名牌产品的知名度,提升企业产品在领域内的实力和口碑,确保企业优势项目的同时,开展相对落后区域的营销模式创新,改变传统思路,放开思维,转换角度去转变企业在该区域的营销战略,有针对性的解决落后区域的障碍性问题,提升市场占有率。
加快中小型企业品牌建设的进程。中小型企业首先要提升自身对品牌建设的意识,从意识上重视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建设。目前,我国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太少,品牌对利润的贡献同样比较低,必须加大自主研发资金投入,加快自身知识产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不断扩大品牌产品为企业带来的高附加值。品牌同样是企业的名片,尤其是当前随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的追捧,为企业带来重要机遇,要紧紧抓住时机,扭转当前低附加值的现状,走品牌路线,树立自身品牌特色,辅之于创新性的营销策略,将企业推向更大的竞争舞台。
另外,时展如此迅速,时机不等人,企业必须建立快速反应营销模式。缩短企业内部决策的层级和宽度,将决策权大胆下放,紧紧抓住有利机遇,锁住消费者的需求,寻求短平快的营销模式。在当前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为企业的营销创新带来极大便利和平台,中小企业建立顾客服务和交流平台势在必行。加强与顾客的沟通,有利于缩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企业与顾客的情感,将消费群体的需求融入公司经营发展规划,以负责人的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研究新时期中小型企业的营销创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中小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整体经济改革发展而言也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项目。本文只是从理论的角度思考营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提出解决当前障碍的建议,各个中小型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不同,必须依据自身发展规划展开企业营销创新工作,切实转变思路,充分重视品牌营销的意义,加快品牌建设,树立优秀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刘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2]湖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建鸣加快产学研合作 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N]湖北日报,2006年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312-02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体系完整、高效运行、能激励、促进、保护、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制建设。
2 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原因
一是我国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门立法缺失。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法,未能使技术创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定过于抽象,不便操作。《科技进步法》经过修改,有了一定完善,如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明确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等。但是依然不够具体,难以彻底贯彻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家产业政策,难以明确各方主体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权利、义务,无法充分激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法不系统,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一些亟待法律调整的领域还无法可依,例如,风险投资、基础研究、科技投入等方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包含投资、服务、人才、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专门立法系统来保障。同时,许多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立法还只是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乃至政策文件,权威性不高,约束力不强。
三是中小企业立法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科技立法过于原则化,显得模糊不清且过于笼统,因此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比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政策方面提出政府对中小企业附有一系列扶持义务,但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违反规定,没有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支持,政府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该法律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这部法律的可操作性就变得非常差。
四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监督落实不严。目前我国的许多司法和执法人员对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科技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专门的科技法律人才。另外,在科技领域不规范执法比较严重。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执法者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意识不强;二是执法者的执法能力不足,执法力度不深;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多头执法造成监管真空。在执法监督和落实方面,对科技领域法律执行的监督缺少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制度保障。例如科技进步法规定的每年用于科技的投入,按照多少幅度增长,实际上并没有做到。通过合适的途径与法律手段来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很难达到。科技创新立法从软倡导转变成为真正的硬约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进行以下方面进行法治创新举措,全面立法,加强执法,以激发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保障和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3.1 制定专门立法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从基础和全局上衡量,应先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确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从具体和专门规范的层次,应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法》。我国应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尽快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投入、风险保障、战略计划、成果转让和使用、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支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定。
3.2 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护体系势在必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法不可能单独完成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任,必须与其他的法律法规相互配合。因此,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的重要环节。比较重要的配套法律法规诸如知识产权法、风险投资法、财政税收法、政府采购法、国家宏观调控法等等,都应当尽快完善。
具体而言,竞争法要为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金融法要有对高技术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税法应体现国家对自主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政府采购法需体现政府采购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和引导,环境法要有激励企业创新的相关规定等。可以通过立法保障企业与公共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加强联合研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中小企业科技投入法、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法、中小企业产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技术转让法等等都亟待制定,以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
3.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明确具体,增强操作性和实用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要改革立法技术,条文应明确具体,权责明晰。对于各方主体,应做到切实有法可依,可操作,可适用。制定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执行办法,执行文件,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为了保障操作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要不断完善与修改。当今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新问题层出不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法一方面要有前瞻性和预警性的观念,另一方面要顺应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和新问题的出现,适时适当地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和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我国还必须按照WTO的要求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
比如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设立了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但创新基金如何发挥作用?有关学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细化: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引导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投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需求与创新基金总额不足的矛盾。二是国家创新基金与地方创新基金之间应建立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机制。三是创新基金应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创新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构建一条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成长的链条。
3.4 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的执行与监督落实
针对执法环节产生的问题,需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来加以解决。首先应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人员应加强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其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工商、税务、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应改进执法方式,尤其应该转变执法理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执法部门应在加大执法深度,提高执法能力上下足功夫。再次,执法资源配置要合理,各部门管理领域明确,积极做好分工配合,对技术创新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还有执法要公平,对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实行无差别执法,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空间。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执行的监督落实方面,必须要加强对执法者执法的监督,应包括专门监督与公众监督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需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与体系,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的合法执行并落实到位。比如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落实的报告与审计,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我国能否顺利地转变为创新型国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从法律层面分析,必须从健全法律制度、规范执法手段、完善法律监督等方面来凸显法律支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面对21世纪的挑战,希望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能够真正挑起创新强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晓亮.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现状,地位和对策.中小企业发展――挑战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黎懋明. 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链条[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12-14.
[3]马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困惑[J].深圳特区经济,2004,(12):112-113.
关键词: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32-02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知识创新尤为重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突破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的关键,也是经济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核心。中小企业在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同时,也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和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走技术创新之路是安徽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推进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完善从激励引导到服务保障,从管理到监督的有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企业内部提高创新产出和创新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自创新理论大师Schumpeter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从未间断。鉴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伴随着对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的升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注也日益增多。
中小企业涉及领域广泛,高度关联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第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地方财政收入及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中小企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稳定和推进力量,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是市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中小企业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条件、人才资源、信息化程度、政策影响、相关企业、中介和金融机构等多种条件推动,在当今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正被以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取代。
二、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围绕合芜蚌试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战略平台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引导科技创新,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融资难、创新人才匮乏等,加上技术创新的风险性,极大地束缚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缺乏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安徽中小企业大多建立的时间不长,体系尚未成熟,没有形成较宽的人际关系网络。自有资本积累难以满足银行贷款及其他质押贷款方式要求的条件,技术创新经费主要靠企业自筹。有些企业运营机制不规范,研发管理不协调,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的风险性导致了其收益的不确定性,技术、生产、市场等多重风险使中小企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融资渠道少、融资环境差,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活动中很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直接制约了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
(二)技术创新人才匮乏,缺乏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
人才匮乏是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又一瓶颈,导致企业无法掌握核心技术去培育核心竞争力。知识推动技术创新,缺乏自己的研发团队致使企业技术积累差、技术创新能力弱、创新效率低。企业家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引导和推动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安徽中小企业很多经营者经营理念落后、创新意识淡薄,对技术创新和创新所需要的人才重视不够,企业缺乏健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上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不高,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造成了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很难拥有高水平、高绩效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安徽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未发展到成熟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薄弱的创新基础无法培育支撑开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同时,技术创新存在技术、生产、市场等多重风险,中小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低且总量小,无法有效地化解和规避技术创新风险。经营环境及自身能力的制约,常常使中小企业陷入需要创新以推进企业发展却又难以承担创新风险与投入的两难困境。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模仿创新思路和行为,引进并破译领先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和改进,这种模仿创新模式可以节省研发及市场培育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降低产品投入市场的风险性,同时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但新技术、核心技术并不是能轻易被模仿的,模仿创新难免会使企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模仿创新显然只能是一个过渡阶段的选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加上资金限制,研发投入不足,使得安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处于被动局面,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受限,难以提高创新产出和绩效。
(四)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2003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着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近年来,安徽省围绕合芜蚌试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战略平台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坚持“创新推动”战略,紧抓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合肥市自主创新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扶持、引导科技创新,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对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仍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仍不完善。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01-02
一、引言
在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下,寻找核心技术优势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回顾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处于产业链中的中小游,对上游依赖强,缺乏自主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量大,知识产权少,技术创新投入动力不够,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控制失衡,转化成功率低,循环导致组织领导积极性不强,忧患意识薄弱。长期以其发展模式,创新与增值得不到发展,则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中被吞并。中小企业其发展与增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不可小觑的力量,以受托经济责任观为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各企业引入技术创新审计评价并有效地管理技术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管理有不足的地方提出改善建议,促进技术创新取得成功。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文献
技术创新审计属于管理审计范畴,从1996年Vittorio等人首次提出技术创新审计概念是指企业通过与第三方利用审计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审视,找出创新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找出影响其技术创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1]。之后,学术界开始对企业技术创新审计一系列研究。
第一,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Burgelman通过对五种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资源可获性、信息可获性、技术环境可获性,组织文化可获性以及战略管理能力可获性为审计所必须要素[2]。卜琳华等分析了企业技术管理特征,从而为技术创新审计的模型建立提供基础[3]。随后,马宁等指出四种创新能力,即R& D 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影响技术、设计制造管理和商业化的全过程的因子[4]。
第二,随后,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开始成为主流。Vittorio 等人提出企业创新过程审计模型,该模型将创新过程分为核心过程和周边系统[1]。陈劲等不仅运用Vittorio审计模型,对6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创新成长―达均衡―再成长等创新管理模式,而且应用技术创新高标准定位研究方法,从五方面进行审计实践,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创新审计的SPRE 审计模型,从创新战略、新流程、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等四个维度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审计评价[5~6]。2007年,张炜总结四类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开始构建了中小创新型企业操作性定义为实证检验创新型企业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7]。廖雅等从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分析,结合系统工程法,融入利益相关者概念建立技术创新审计的概念模型[8]。从此,技术创新审计开始融入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影响因子,不再单纯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定向。
第三,学术界已将技术创新审计研究面进行了扩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融入多层视角,以期在实践上能够行之有效地指导技术创新审计,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陈劲等基于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提出影响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因子[9];如黄益等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再融入价值链相关理论,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价值链九大审计要素,初步构建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模型框架[10]。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发展与建设的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国内外研究分析总结出,中小企业只有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通过审计方法,可以合理监管,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才能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审计,可以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国内外研究一般以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审计衡量尺度,提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现阶段的审计模型视角逐步扩大,以期能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研究理论。但是,鉴于技术创新具有不可逆转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且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失衡,技术创新实现增值周期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实现审计监管还处于萌芽期。该系列研究缺乏系统全面地评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流程,指导性不足,构建的技术创新审计框架实证应用不显著,望在以后研究过程中,结合实证,完善技术创新审计指标,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小技术创新审计模型。
参考文献:
[1] Vittorio Chiesa,Paul Coughlan,Chris A Voss.Development of a technical innovation audit[J].Innovation management,1996,(13):105-136.
[2] Burgelman R.A,Kosnik T.J,Vanden Poel M.Toward an capabilities audit framework[J].Innovation management,1988,(13):31-44.
[3] 卜琳华,孟庆伟.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特征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0,(6):83-89.
[4] 马宁,官建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内容及审计基准[J].中国软科学,2000,(5):80-85.
[5] 陈劲,耿雪松.基于审计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管理工程学报,1999,(3):l-4.
[6] 陈劲,余芳珍.技术创新SPRE 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5):9-14.
[7] 张炜.基于技术创新审计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构建[J].科学学研究,2007,(25):465-468.
[8] 廖雅,樊一阳,陈亚锋.基于审计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5):522-526.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所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现状 对策
技术创新是人类的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自从熊彼得提出“创新”一词后,很多学者开始了对创新的研究,大家对技术创新的定义也各有见地。林恩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弗里曼(1982)则指出,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而我国学者傅家骥(1998)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市[1]。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依靠创新,而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基础和起点。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小,在经济实力、技术基础、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使得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高投入的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瓶颈。中小企业要想在技术创新中有所建树,就必须进行融资。而对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两种渠道,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2]。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积累还很少,如果仅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来促使技术创新,则企业很难投入大量的研究费用。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不高,加之我国担保体系尚未完善,使得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也很困难。
2.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科技人才数目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该企业的创新能力。Barton(1992)指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在我国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之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有限,其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数量更少至又少。
3.中小企业缺乏信息获取渠道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信息,信息是创新的源泉,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3]。但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还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应对措施
1.完善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尽快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鼓励诚信经营。政府部门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传递中小企业信息,推荐好的项目,协助符合要求的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快制定符合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完善立法,大力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建立信用担保和贷款担保机构,放宽银行信贷限制,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渠道。政府可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2.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措施
人才的储备和积累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聘用外部优秀人才,如高薪聘用企业所需的研究开发、技术人员;一种是通过企业内部选拔,如企业可以通过培训使其员工掌握技术。在对待人才方面企业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允许员工犯错误;在激励人才方面,企业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既要注重物质方面的,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中小企业可通过短期物质、长期物质及精神或内在层面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满足员工内在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激发出创新积极性。
3.改善中小企业信息获取渠道
发展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鼓励创办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中介、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的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企业间可协同建起产业集群,集中形成核心产业,组成一个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使其研究成果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应用并投入到市场里。这样做不仅使企业快速获得产业内信心,而且还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大力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服务,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产业技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此外,中小企业应紧密联系高等院校及研究开发机构,使技术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四、结束语
技术创新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中小企业则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目前,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多的瓶颈,但是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中小企业经营的日趋成熟,相信我国技术创新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张朝晖.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当代经济管理.2009(3).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体系
一、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解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对外合作、开拓市场、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企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朝着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将成必然趋势,知识、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导作用会愈来愈明显,当今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体系完整、高效运行、能激励、促进、保护、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议
(1)建立完善宪法权利救济机制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通过确立企业和公民一系列权利自由,为它们享受权利自由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动力源泉,也为国家机关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了最高规范依据。因此,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提法等将会极大地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完善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制,特别是违宪审查制度,尽可能实现宪法可诉性。(2)制定完善专门立法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有3条专门设计鼓励技术创新的条款,但文本太原则、太抽象的问题依然存在,缺乏可实际操作的量化规定,在实际生活中很难依法实施。尤其是文本中忽略了对技术创新主体的鼓励措施做出明确规定,显得十分不恰当。法律对于技术创新应当有比较准确的界定,否则就有可能误把对技术创新的追求理解为单纯是对高新技术的追求,而脱离现实情况和市场需求,使鼓励技术创新失去现实的基础。因此,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投入、风险保障、战略计划、成果转让和使用、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支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就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实之必需。(3)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科技部和财政部于1995年出台了《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但因位阶过低,且为暂行的政策性规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虽然目前中央及省、市、县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名目各异数量不等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大都建立有融资担保机构。但是存在不成体系、资金不足、担保不力、银行惜贷、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效率低下等问题,限制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积极性。为此应抓紧制定《风险投资法》从法律上保障风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独特的风险融资模式,也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风险分担和风险控制机制,从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奠定物质基础。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一种激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最有效制度,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刺激技术创新的多产和技术扩散。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一直比较薄弱,产品从仿制、改制到自主开发都没有将知识产权摆在重要位置,有些企业甚至认为不搞专利也能生存。但加入WTO后,随着国际贸易规则的普遍运用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自然而然成了敏感而迫切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资源、成本、人才等优势是无法替代知识产权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对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高昂的专利费用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不愿申请专利。其次,中小企业申请专利就会公开自己的创新成果,但现行专利法对侵权行为制裁不力,专利侵权成本相对较低而企业维权比较困难。因此,在未来的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中,有必要一方面切实简化中小企业专利申请程序和缩短确权周期,减少中小企业专利申请费用;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出资,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法律服务所、信息网站等,免费或廉价地向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减少中小企业的维权成本同时加大侵权成本,严厉制裁侵权行为。(4)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法律制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在一定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秩序下进行,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和法律问题。为培育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完善技术创新服务法律制度。首先,要制定完善《律师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规范,并由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加快制定有关科技服务、培训服务、财务服务、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规章,引导中介服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信息缺乏问题,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报等专业服务。其次,立法保障科研机构、高校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并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长效创新机制。再次,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作用,用立法形式确立创新人才的责权利,调动创新人才的创造激情,保障其合法的权益和收益。形成科学的创新组织服务和管理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创新机构和创新人才库,鼓励并规范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科技人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最后,立法扶持地区或者行业维权组织,整合集中中小企业的力量进行集体维权,尤其是应加大法律扶持力度,由政府主导、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帮助中小企业应付国外货款拖欠的有关诉讼。(5)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的执行与监督落实。法律法规,只有严格地执行,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体系要充分的发挥作用,也必须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严格执法,加强监督落实,从而切实维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以后,关键是要落到实处,现代政府需要用服务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不是用财政砸钱的方式。所以,政府首先应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人员自身也应经常加强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其次,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要求下,工商、税务、城管等职能部门应改进执法方式,尤其应转变执法理念,以实际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执法部门特别应在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能力上下足功夫。再次,执法资源配置要合理,各部门权责要明确,积极做好分工与配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落实,建立包括专门监督与公众监督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形式并逐步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与体系,从而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的合法执行并落实到位。比如可从建立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落实情况的报告与审计制度,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等做起。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为我国能否顺利建设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21世纪能否真正成为中国人的世纪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体系并严格监督落实,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也希望中小企业在未来能够真正挑起创新强国的重任。
参 考 文 献
[1]唐芳.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宪法保障[J].经营与管理.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