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育规划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1 15:14: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规划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育规划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42

1 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堪忧

1.1 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迷茫性

谈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笔者根据从事高校一线教学近十年的经验,感到无比忧虑。2014年我们对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人力,酒店,营销,房产四个专业共300多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择原因只有26%认为对专业有兴趣,10%认为专业很热门,其余64%对此专业持悲观甚至迷茫的态度。这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如何选择专业都是持一种迷迷糊糊的被动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将会延续到毕业甚至工作数年之后,这会导致很多学生错失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同时丧失职场晋升的黄金时期,这对于个人职场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1.2 大学生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014的调查问卷涉及到大学生对工作行业,应聘职位及岗位职责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不清楚行业的含义及选择的意义,75%的学生不清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应聘职位,84%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打算应聘岗位的工作职责及任职资格;56%的学生对于工作环境,薪资行情,福利待遇无法正确估计,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

大学生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往往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大学生因为接触社会不多,缺乏工作经验,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书本与想象中,并且具有理想主义倾向,当他们一踏入职场,面临严峻的职场现实,这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很容易滋生挫败感与迷茫感,甚至一蹶不振。

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2.1 职业选择改变人生

在校的大学生都是一样的青春,神采飞扬,工作十年后再相聚,经历了职场的历练,同学们之间的变化是惊人的。职业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面容,气质,更对我们价值观,生活方式,为人处世等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步入到中年,你生活得好或者坏,直接由你选择的职业决定。职业可以造就你,也可以毁灭你。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自己。

2.2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一旦被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这里垃圾的意思,不是说你一文不值,而是说你的境地压根就无关你的才能。你纵有用武之力,但无用武之地,是锅台上跑马,兜不了多大圈子。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正如:你是一只兔子,却在游泳队任职;你是一只乌龟,却在长跑队工作。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好或者坏,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个人努力的程度,而是由你的职业规划决定。方向对了,一切都对了,这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含义。

2.3 职业规划,敲开职场之门的金钥匙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共识。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存在大量职位空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根源何在?值得一提的是企业需求增长对人才的渴求急迫,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对候选人的标准在降低,无论是民企还是外企,在用人标准上反而都有相应地提高,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边企业招人急,而另一边个人求职难。根据2014年前程无忧HR经理的统计数据,64%的学生败在了职业规划上。是否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已经成为企业选人的重要依据。企业HR青睐那些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具有清晰职业规划的求职者,他们认为这样的人更能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我们调研了世界五百强公司中的98家企业,几乎72%的公司面试笔试题都会涉及到求职者对于职业规划的选择及认识。这表明职业规划已成为企业考核甄选应聘者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南志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结合的探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报,2005,(9):8485.

[2]杜恒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08,(12):123124.

第2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2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高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环境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管理学、规划学、经济学、系统学与环境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重点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具有鲜明的边缘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1]。以往传统的“教师-教材-课堂”三位一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适应课程的特点,已不能满足该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1]。案例教学自1870年兰格德尔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次提出以来,已被广泛地用于各种专业和职业教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运用的热点[2]。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中许多问题都有很强的现实背景,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3],“填鸭式”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缺乏真实感、亲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笔者在多年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了案例教学研究。教学中,选择典型案例进行生动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揭示案例中运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使抽象的理论与方法变成具体的“实物”,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真正掌握和领会课堂所讲的内容,理解了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的。在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调动,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开展案例教学对提高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案例教学也是学生了解现实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科研、教学和工作夯实基础。

一、案例选取原则

(一)真实性、典型性和完整性

案例应来自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而不是凭借个人想象杜撰出来,且案例从开始到结束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情节。通常案例应由一个或几个问题组成,具有一定代表性,代表着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概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而且也为他们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

(二)启发性与实践性

案例选取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案例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概念与理论,且一听了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建立一套从宏观角度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受用。

(三)时空性与随机性

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各案例中的事件特征也不相同,同时,环境问题也可能随时突发。因此,在案例选择上要注重其时空性与随机性,尽量选择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结合最紧密的观点、热点案例。

二、案例来源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中,环境规划部分的内容突出技术性,而环境管理部分则强调政策性,二者均与实际结合紧密。因此,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案例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种[5]:一是利用现有案例,通过查阅期刊、报纸、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获取适宜的案例。国内外有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案例很多,且都是在实际中发生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和筛选,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来源目前是教师获取案例的主要途径;另一种来源是任课教师自己编写案例,目前环境规划与管理科研成果较多,且大多数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的教师都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因此,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编写成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这种案例的运用更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三、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借助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就案例内容,通过分析、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的连锁思考和反应,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6]。具有突出的“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特点。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案例教学中,笔者运用启发型、主动型、专业型和互动型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结合等教学手段来开展案例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互动型教学

互动型教学包含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提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形成良好师生互动氛围。教师在讲完每个章节之后,可以安排学生之间开展学习互动。根据教学需要选定一个题目留给学生,学生分成对立两组,在课后对问题进行资料查询,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如在学习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关系的内容时,安排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一组同学认为应先发展经济,这样可以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待环境问题出现在治理,否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另一组同学则认为应先保护环境,然后在发展经济,这样不至于使环境遭受破坏,花大量资金治理环境。通过这样正反两个方面的课堂辩论,学生即懂得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启发型教学

启发性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讲课内容引进一些典型案例,说明某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怎样产生、产生效果如何,这些问题与课本内容有何关系等。如在循环经济讲授中引入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延庆县的“没有鸡粪的养鸡场”视频案例,通过这个视频案例学生可清楚地了解了养鸡的全过程,养鸡过程中产生何种污染,污染怎样产生,这些污染的危害是什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如何构建、循环经济的作用等。视频教学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7],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视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但目前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中的视频还不多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制作视频,也可以利用网上有关视频。

(三)主动型教学

主动型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题目,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资料的查询来完成报告,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述。如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内容中留给学生的题目是“假如我是哈工大的校长应如何实现学校的环保目标”,学生就这个题目进行资料查询,调查学校存在的环境问题,然后完成报告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这样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其荣誉感,又对前面所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概念、目标管理过程、形式和特点以及工作程序等内容进行了加深与巩固。

(四)专业型教学

由于环境管理教学内容政策性较强,且与实际联系紧密,如果教师没有研究过此类问题或实际案例,在开展案例教学中很难把握其理论、技术实质,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可在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政策与制度方面的教学中,开辟“第二课堂”,聘请当地环保部门有理论与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讲解。专业人员天天接触实际环境问题、经常运用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对其内容理解更为透彻。通过他们的生动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概念,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的运用,同时,学生也可以提一些较为关心的环境问题请他们回答,达到课堂互动效果。如环境事件较多的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存在噪声影响的实际问题,专业人员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等进行分析,怎样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讲解学生对这些制度的概念和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结束语

上述案例教学方法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教学实践中已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所加深和巩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信心、主动性和互。然而,目前有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典型案例不是很多,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只有把案例与教学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勇,赵雯,王东宇等.环境规划与管理类课程加强案例教学的实践和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1(4):129-131.

[2]施琰茹,唐虎兵.中美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比较.教育与职业[J].2012(26):145-146.

[3]王慧雅.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结合案例教学的重要性[J].广东化工.2012(11):209-211.

[4]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62.

[5]甄翠敏,杨洁.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方案[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9-92.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 重要性

随着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即失业的现象频频发生,特别是高职院校,这类现象更加严重。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在大学期间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到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校期间有针对性地对日后走向社会做学习准备,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做全面长远的发展。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由每天只知道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完善的人格的人才。

一、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正确自我认知,准确定位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物质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唤醒生涯意识,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明确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择业、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及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帮助其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通过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劣势、优势分析,引导大学生找出现实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差距,确立与个人目标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可行的步骤,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2.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

高校扩张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是众人挤独木桥,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都能有上大学的机会。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在让大多数人有上大学的机会的优点下也有着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大学生在就业中是否具有竞争力就显得犹为重要。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现有教育体系下注重专业能力和成功素质的有机结合。增加大学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3.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周密的计划和确实可行的步骤才能实现职业目标。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教授学生大学生制定一份符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的的职业规划书,引导学生围绕职业目标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提高工作核心胜任力,以便更好的实现职业目标。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也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国家战略,创造、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发展创业型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具有超强的创新冲动、创新观念,大学生自主创业已形成就业发展趋势。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方式。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大学生在自我规划的基础上,由“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创业”变为“主动创业”。

4.有利于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和稳定就业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对自身客观认识和准确定位,会摆脱求职困难。顺利就业,而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突出特点是稳定性差,跳槽率高。主要是由于就业经验不足,在工作岗位上受到挫折不能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焦虑和矛盾,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明确职场目标,保持就业的稳定性。

大学生涯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其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想要未来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多储备能量、创造机会。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 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能正确认知自己,难以作出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的学习任务没有高中阶段重,学校的管理相对于高中阶段较宽松。会使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迷失自己、迷失方向。作为九零后的大学生,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溺爱,本身抗挫折、抗压力能力欠缺。家长的心理是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一切都不用管,导致学生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未来做什么、自己适合不知道,只知道家长让毕业后自己做什么就做什么。严重缺少对自己正确认知、对未来职业的价值取向。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要么过高的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非大城市不去,非公务员事业单位不进。不能以端正的态度进行择业,往往导致求职失败。

2.企业“畸形”用人制度,导致学生不愿意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有不少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是平均主义,企业员工的收入与其劳动付出并不成正比,兢兢业业工作的员工和马马虎虎工作甚至在在编不在岗的员工收入相差不大,付出的比别人多的努力,报酬却和别人没有什么差别,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在一些家庭企业,家族以外的员工没有归属感。进企业的能人不能及时公平地提拔重用,不能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种企业用人制度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是形成“人际关系是用人的根本”的心理,导致学生认为制定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什么作用,只要毕业生有人际关系就能找到好的工作,也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增加学生求职成功率,是伴承受学生在职场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对高职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不足,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只是注重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技巧、职业意识的培养等就业指导工作。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学期两学期能够完成的。往往忽略对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性。到毕业前夕才想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缺少规划导致学生就业时艰难险阻。

4.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化工作,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相关就业知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是辅导员和其他岗位教师兼任,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就业相关知识,但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其他岗位教师拥有本专业夯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新兵”,面对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力不从心,只是介绍身边的故事、甚至是照本宣科,达不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是突出“职业”二字,教育核心是“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要比理论要求高。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后的就业职业主要是蓝领,如何成为蓝领,成为什么样的蓝领学生比较茫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认知,才能取已所长,避已所短,才能进一步的制度全速的职业生涯路线,并对职业进行系统的整体规划。

1.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是职业探索和准备阶段,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大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所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主要的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的人生规划问题,正确地合理地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有助于大学生自我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并有目标的制定学习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只有在职场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才能充分的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以职业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追求职业与事业成功实现高层次的人生需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全校内进行职业生涯普及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西方国家,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生涯教育,我国由于扩招以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下才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问题,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的系统任务。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我认知、社会职业认知、职业决策与规划、职业素质准备等。并配合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在内的课程体系。在大一新生入校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一进校即有“就业难”的压力。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必须及早对自己进行规划,准确定位。配合职业生涯规划还要进行学业规划,有针对性的为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而设立阶段性目标。例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会计,那么在大学阶段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会计相关知识,并考取会计证;想要毕业生创业的学生,应该在大学阶段了解创业相关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以保证毕业后有针对性的就业。

3.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

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隶属就业指导部门,教学任务直接受教务处指导监督。就业指导教研室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做得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老师接受学生咨询。帮助学生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政策,将自己准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就业观。并将逐步将职业指导的重点由求职心理、求职技巧等转向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质、走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等。让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以便制定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研室应下设两个组,一个是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是讲授就业指导。保证授课教师的专业性。

不少高职院校原来就业指导课程是由师政老师讲授,这些老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就业指导实践经验缺失。就业指导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听课的方式对青年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除课堂讲授外,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为大学生剖析就业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将教师在就业工作遇到的案例引入教学,实景演练,注重实效。

4.以赛促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认识自我,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高职院校应每年举办一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大赛促进教学的方式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促进大学生了解职业,了解所学专业,帮助我院大学生完善自我,明确奋斗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并对未来就业方向进行缜密的计划。提高综合素质和择业、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及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5.加大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是是否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业指导专业教师一方面通过讲授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准确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测评为学生服务,了解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并及时解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要求就业教师随时进行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应根据老师的不同特点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升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升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教师队伍,提高全省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年第4期

[2]赵树森,张科晓.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浅谈[J].2009年第4期

第4篇

一、职业高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任何一名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然后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只关注于教学,对学生将来做什么却没有给学生进行仔细的规划,而学生自己也没有进行细致的规划,所以很多学生在面临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茫然的情况,不知道前路如何继续下去,针对职业高中毕业生的未来来说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职业高中来说,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有:

1.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指明前行的方向

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会选择就业,而职业是有选择性的,如果在毕业之后才开始进行选择,那么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事先将想要做的职业选择好,并且在学习中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那么当学生毕业之后就会以充足的准备朝规划好的职业前进,并在这个职业上努力奋斗。

2.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育中学生都是对什么有兴趣就学习什么,对于学习属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学生学习仿佛在黑夜里行进一样,没有目标,自然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在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就明确了将来的职业目标,有了目标学生自然就会朝着目标进行努力,由此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就业率对于职业高中和升学率对于普通高中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选择上职业高中的学生都是为了更快地进入社会,而职业高中的就业率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后,从入学开始就为学生制订好了将来的职业规划,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来说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制订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1.在入学时将专业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

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说,专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学生选择什么专业,那么相对来说,学生将来就会朝着什么职业去发展,而学生是否对这个专业存在极大的兴趣,对于将来的职业热爱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并热爱的专业,那么将来学生也会热爱相应的职业,而热爱职业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所以在入学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的选择专业,为制订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2.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最好还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制订,其他人对自己职业生涯制订肯定无法做到全面有效。而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校不应只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行为,更要作为一种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在学习期间正确为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到学校的课程中,让学生进行充分学习,并制订出合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错误规划给予指正和指导

在学生开始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很多错误规划,过高或者过低的定位。由于职业高中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而尽早地进入社会,所以很多学生在为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经常会好高骛远,将起点定得很高,认为将来的职业道路会一帆风顺,但实际的情况肯定不会如此,所以,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肯定会遇到极大的打击。所以,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要让学生明白任何职业都要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做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打好基础,才能不断高飞。

结语

第5篇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尺度体验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基于教学实践的积累,认识到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对尺度体验的缺失,尺度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课堂,有明确目的性的实践教学很缺失,教师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任务书,学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空间尺度体验报告。对空间尺度的认知缺失使同学们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完全没有体量感以及对空间较为准确的三维立体成像,造成设计空间不可用的严重问题。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就增加了对小空间尺度体验的实践教学内容。

1 空间体验项目分类

在体验教学之前先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其中包括《建筑的涵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以及《人体工程学图解》等书籍,初步建立建筑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了解并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领悟人体尺度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首先将学生分组(4-5个学生为宜),任课教师首先要将需要体验的空间项目作分类,由于学生正处于一年级的基础阶段,最好是对身边的小空间类型进行尺度体验。需要的工具:钢卷尺、速写本、照相机、各类绘图工具。

1.1“一卡、一步和一肩”的概念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有对现场较小尺寸数据的直观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那么首先就是利用自己身体的比例来进行最快速的认知。“一卡”是利用自身手掌展开食指与大拇指之间形成的距离来进行较小尺寸的丈量,对于这个数据是每位同学自身独有的数据读数,这个可以来模糊测定随身环境空间中的较小尺寸;“一步”则是每位同学双腿迈出一步的舒适尺寸,这个也是自身独有的数据基本量,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只需对环境有一个大概认识的情况下,可以围绕需要模糊定位的面积走一圈,就大概可以得出这个面积所需要了解的尺寸;“一肩”是大致测量一下自身肩膀的宽度,这个对于下面要进行的通道空间具体宽度的设定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

1.2对通道空间的体验实践

通道空间是学生身边能够体验的一类典型的小尺度空间类型,可以将通道空间尺度进行一定的划分,分为单股人流(550-700 单位毫米)、两股人流、三股及以上人流等几种不同体验距离。进行并行、相对而行等具体的体验方式并以照片配以相应的文字(图1.2.1)或编制选项(图1.2.2)等方式整理成报告。

图1.2.1

图1.2.2

1.3 对“坐”的尺度的体验

“坐”的尺度也是同学们平常接触得较多也较为容易体验的形式,对今后的课程设计影响深远。将尺度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体验:100—300;300—600;600—900(单位毫米,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图1.3 ) 。在体验教学后期引入《建筑设计资料集-人体·空间篇》,使同学们对建筑设计资料集中论述的各种尺度有自身的体会。

图1.3

1.4 小面积空间尺度体验

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大致符合三个面积等级的空间或者自己想办法创建三个不同面积的空间进行体验,面积等级包括10㎡;50㎡;100㎡(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动),这一体验有助于对于今后单体建筑设计平面空间尺度的把握。(图1.4) 进而认识到影响具体空间质量效果的制约要素点,包括:空间比例、空间尺度、空间边界、空间中道路以及时间动态因素等。

图1.4

1.5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调研

现今的学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隐患点那就是习惯于“闭门造车”,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你需要的任何数据都可以从网络平台上 获得而无需实地考察和详细的数据测量,这样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缺乏对日常家具的舒适性数据的直观认识,出现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

在调研场所的选择上可以定在规模较大的家具卖场,这样不但可以对多样的家具尺寸进行测量和整理,还能够对室内设计的流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资料将对今后的设计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实地测绘之前任课教师应该补充一些关于室内装修设计的基础知识,将设计风格分类,比如中式风格和欧式风格自身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做法特点,这样学生才会在测绘中有较为明确的定位,这样有利于最后报告的整理和归类。

2 大尺度空间体验展望

对于高年级城市规划专业尺度体验的任务是对大尺度空间的认知和设计,但大尺度空间往往实地体验的机会不多而且难以有直观的认识,对此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入。通过计算机3D设计,最后通过动画效果展示以达到对大尺度空间的体验这将是今后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做空间体验的最好媒介和成果展示。基于此就需要同学们能够接触并掌握到最新的一些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知识,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6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准职业定位。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校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个人的职业兴趣,根据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设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准职业定位。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他们只有在社会中寻求和争取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还是以专业学科为体系,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在现有教育体系的前提下,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突破口,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的岗位需求,使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性。使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给自己一个理性并相对准确的定位,使得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抢业”、“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克服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让大学生能充分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减少人才在市场上的流动性。

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滞后。当前引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仅限于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锚理论、职业匹配理论等,缺乏深入、系统的消化和吸收,难以直接用来指导实践。缺乏相关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是职业规划理论缺少基础理论的支持。我国长期以来缺乏面向大学生的大规模、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职业指导缺少实证的支持。

2.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落后。首先各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门机构。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多由高校的德育教学机构或者就业指导部门,前者负责学生德育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后者则是各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的大多数人员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及择业过程、就业形势政策等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从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3.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方法存在缺陷。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观念与方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三、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性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设置、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组织测评等工作;其次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2.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

3.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首先应充分挖掘校内现有的师资资源,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培训,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自己的专业化队伍建设,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作报告,形成一种长期的、系统的指导模式。

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键时期。使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将使其受益终生。

参考 文献

第7篇

一年级是大学新生由高中生过渡到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也是四年大学生活的起点,所以此阶段的引导教育特别重要。教师要及时合理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在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教育的基础上去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在大学期间通过明确的学习生活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基石准备。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最早在西方悄然兴起,90年代才经由欧美国家传入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时代特点既体现了个人对自身能力、爱好、特长、不足等主观条件的综合分析,又显示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客观条件对规划者的限制,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越来越得到各大企业的热情关注,同时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获得认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应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发掘潜能、提炼优势,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能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因此,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促使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 

有人用鲁迅先生的四部作品来形容大学生的四年生活状态: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从中可以看出刚经历角色转变、初始离开父母羽翼的大学新生们要适应新的生存问题时心态是迷茫的、彷徨的,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学习目标、专业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内容的引导,有些新生往往会出现目标期限缺乏现象,开始沉迷网络游戏、陷入恋爱漩涡、出现心理抑郁等很多问题。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学校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外,为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在配合学校其他工作基础上,由专业教师为新生导航,指导他们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统筹安排课内外社会实践和技能大赛,以积极的态度应付未来的大学生活和职场生活。同时从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提前树立职业意识,充分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各项指标要求来调整和完善自身,通过在校期间四年的学习锻炼使其达到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标准,提升就业竞争力。 

2塑造新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新生社会适应力 

改革开放30年,伴随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丰富等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更活跃复杂,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未完全养成的情况下看待事物和对待社会很容易表面化、片面化、理想化,多数缺乏正确的健康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较低,社会适应能力极差。这种状态下的大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就业,会给社会增加极大的负担。增强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的关键就是让其在校期间先了解社会、明白社会,在工作过程中正面理解并逐步接受挫折与失败。这种能力锻炼的获取途径恰是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却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能提供的。因此,让高校毕业生在成为大学新生期间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自我认知、明确“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等基本职业认知就能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前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教育他们在社会中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个人宝贵的人生经验,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 

3优化高校专业学科结构,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是高校和社会对接的桥梁,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检验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人数也水涨船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事实。因此,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根据市场急需来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专业结构、进行新型人才培养是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针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景,认识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人才需求,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定位。让大一新生意识到学校是在为他们的未来而开展教育,可以从内心激发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成才,这有助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转变学校学风,优化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牌效应。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分析 

相对于国外高校来说,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相当薄弱。很多学校体现在仅仅设置了相应体系和制度,停留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一般理论指导、协议书的填写等初级常规工作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配套的专业教师队伍,从而导致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困惑。 

1开展专业教育,使新生树立专业意识 

萨拍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大学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很多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非常盲目,只考虑是否热门、是否流行、家人或朋友是否从事过此类专业等外在因素,对专业的内涵与外延等很多硬性指标根本不了解,更无从谈论毕业规划。因此,新生入学后首先应及时召开专业介绍会,请专业教师讲解专业概况、学科特点、所学科目,介绍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全局掌握,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意识;其次,召开新老生专业座谈会,邀请本专业在校的高年级学生、优秀毕业生、行业典型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利用榜样的力量从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工作经验、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为新生讲解,以便于新生结合自身特点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初步形成合理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使新生明确自我认识和定位 

很多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为一门自主选修课。根据高校课程设置,选修课有很多模块且只在大一大二课程中开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喜好在众多模块中自由选择,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多数学生在校期间由于个人原因或其他因素不能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故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来看,高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在大一学年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通过给新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教育大学生如何客观认识自我,指导学生如何去了解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劣势与不足,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从而分析得出自己职业生涯途径,正确平衡个人与社会的需要,给自己进行准确目标定位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3增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辅导,帮助新生设置职业发展目标 

集中授课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指导教师按照课堂教学规律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解,课堂效果反馈得出的结论也仅能反映多数学生的状态,而未能体现对目标缺乏型的个别学生的教育接受情况。鉴于上述情况,高校应在学生课余时间增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辅导,通过筛选将“目标缺乏型”学生分批组成一个个小团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队系列训练,使他们在一个有支撑性的团体中接受教育,心理状态必将得到调整和改善。同时,也可以将那些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持高度热情和关注,对自身职业发展目标极为关注的优进学生单独组编成队对其进行自我认识体验、周围环境的认识、生涯决策的实施、时间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专项辅导,这种方法既弥补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内容深度不够和人数限制的不足,又能比较深入地训练学生,扩大学生的受益范围。 

4配备专门教师定期跟踪指导,督促新生规划职业目标管理 

因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阶段性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指导大学生有计划、有层次地去实施,大一学年的自我探索,大二学年的职业生涯扩展,大三学年的职业范围选择,大四学年的职业职位决策,四个时期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采取切实行动,开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也包括目标管理这一重点内容。大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缺少社会锻炼,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特点,高校应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配备专门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跟踪指导,激发学生动力,及时提醒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督促他们按照进度计划执行以便能有效实现目标。 

5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各项特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宗旨、办学目的、思想精髓、师风师德的综合体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承载着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其过程是漫长的、效果是迟缓的,只有在学生毕业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在有效时间内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时才能最终体现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著的成果。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以理论形式存在于校园中是单调的、乏味的,学生容易对其产生消极懈怠心理,因此要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这个载体,校团委、校各大社团、学院分团委、院学生会等各级组织可以根据各自专业特征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简历制作大赛、面试技巧大赛、演讲比赛等各种竞技赛,形成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理论体系,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第8篇

基于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有关少数民族教育的文本述评,从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的内容趋向、理念取向、多元主义观三个维度深入分析,阐述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理论内涵与实际意义,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 规划

一、少数民族教育规划文本述评

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而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①在此我们用其狭义的概念即民族教育即为少数民族教育。

(一)“十五”少数民族教育规划

21世纪初制定的“十五”教育规划,提出“增强对西部等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强调争取实现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下大气力推进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普及进程。”“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此时期,教育发展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适应、促进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为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主,教育重在基础教育普及、提高高中入学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这些较为基础性方面。在经济社会各方面还不够完善的大环境下,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表现出注重基础教育建设、义务教育普及这些基础方面。

(二)“十一五” 少数民族教育规划

“十一五”教育规划中有关民族教育的内容,提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办好普通高校民族班、民族预科班,实施好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汉语课教师的普通话培训。”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向也应当与其保持一致。“十一五”提出培养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等技术人才,骨干人才;高校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不仅培养民族地区发展所需的高级国家人才,也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民族平等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十二五” 少数民族教育规划

“十二五”教育规划中少数民族教育已成一个独立部分。强调(1)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2)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政策上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这为民族地区解决突出问题,减少了内部阻碍;开展团结教育,缓解了外部阻力;将民族教育发展切实摆到了重要位置。同时纲要强调,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政府要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规划是较为全面的,这种全面性是在综观我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于我国教育事业和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现状分析而形成的。

二、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理论分析

(一)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的内容趋向

从“十五”对民族地区教育财政的支持和“普九”的强调,到“十一五”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再到今天“十二五”对整个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整个规划在内容上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投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转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呈现处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态势。少数民族经济落后是公认的阻碍其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因此,规划中均明确强调对民族地区要予以财政支持,在“十二五”中更是提出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综观三个五年规划,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已从单一财政经济资助转向综合性资源投入。我们知道,公共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教育经费,更涵盖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等无形资源。公共资源倾斜的提出表明,少数民族教育已融入国家优化配置资源的战略性考量。对少数民族教育已从单向关注有形资源投入,转向兼顾无形资源投入;从单一注重物质形态资助转向兼顾意识形态保护。

(二)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的理念取向

追求平等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政策是保障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利的体现。“十五”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强调,“十一五”对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的要求,“十二五” 对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提出,可以看到为了解决由于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低、竞争力弱的问题,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已从纯粹教育现实本身提升到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培养的层面,这体现了我国在教育发展中对平等权利的追求。这一系列规划也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扶持从单纯物质支持到政策倾斜的转向,以教育为基本手段实现少数民族的发展,为其提供机会均等、过程相等、结果平等的优质教育。

(三)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的多元文化主义观

多元文化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是多民族的不同经历相互渗透的结果,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为优秀,应承认不同文化的平等价值,并给予所有社会文化群体平等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地位;所有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机会等,禁止任何以种族、民族或民族文化起源、肤色、宗教和其他因素为理由的歧视。②少数民族教育规划体现的多元文化主义教育观,其价值取向注重文化的保持与发展,致力于反映民族教育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我国政府通过对教育和经济资源的分配和教育课程的改革等方面,增加各民族间文化传统的理解,以教育为重要手段实现所有民族平等,通过教育实现民族平等享有资源、共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正如“十二五”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通过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来实现不同文化平等价值、平等地位、多元化平等发展。

三、结语

综观我国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教育规划,从指导思想到战略目标一脉相承,是自上而下的主动的政策运作机制。整体表现为,国家承担起保护少数民族的责任,体现出一种集体性利益,优化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从政策层面加强了民族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使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得到传承,并加强各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总之,国家通过各项政策法规,形成有价值的社会共识,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供动力与途径。其现实意义则在于,让我们认识少数民族意愿和诉求的表达和体现的重要性,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的沟通,使制定者和主体民族形成对少数民族的敬重与平等对待,从而使得少数民族能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回应,以合法的方式自觉地要求主张自己的权利,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双边或多边的民族间关系,加强民族凝聚力。与此同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教育规划,有力地推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注释

①王维.试析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78.

②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1-3.

参考文献

[1]滕志妍,李东材: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3).

[2]张善鑫:试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时代转向.民族教育研究,2010(2).

[3]“十五”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教育全文).教育部,2001-8-9.

第9篇

关于“四五”普法启动工作的思考

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五年全民普及法律常识教育的历程。十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局的普法教育工作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说全民普法教育的成绩,目前还只是初步的,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在认真回顾总结“三五”普法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对“四五”普法教育的启动工作提出如下思考:

一、深化一个认识。回顾总结“三五”普法教育的情况,全局的普法教育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主要原因是有少数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对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是搞好“四五”普法启动工作的基础。在“四五”普法教育中,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必须统一到作出决策要依法、出了问题要找法、解决问题要合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要用法、各行各业要学法的要求上来。因此,在“四五”普法启动工作中,要采用专题动员会、下发宣传资料以及张贴挂永久性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营造“四五”普法良好氛围,由原来的被动学法向主动学法转变,由你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增强干部职工学法的自觉性。

二、明确三个重点对象。一是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建立健全局党支部中心组学法制度,以学法活动来带动干部职工的学法。二是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青少年犯罪己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减少青少年犯罪,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在/,!/“四五”普法启动之年,组织全局职工子女学习普法教材。与此同时,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路子,努力控制或减少青少年犯罪。三、注重抓好四个环节。为了使“四五”普法开好头,起好步,在启动之年应注重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制订好五年普法教育规划和本年度实施计划。制订“四五”普法教育规划,既要根据上级规划的要求,又要结合本局的实际,既要突出普法的重点对象,又要与近年来开展的依法治局活动相结合,做到“普”、“治”结合,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抓好思想发动,营造良好的“四五”普法氛围。开局之年,在制订规划的基础上,主要是抓好“四个一”,即表彰一批“三五”普法教育的先进个人;抓好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四五”普法科室;制作一批永久性的法制宣传标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思想发动工作,普法教育的思想发动工作要与正在开展的“三个代表”教育相结合。通过“四个一”活动,使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进局入户、入耳、入脑,家喻户晓;三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

开好头、起好步,是深化全民“四五”普法教育的关键。通过深化一个认识,理顺二个关系,明确三个重点,注重四个环节的工作思路,使我局的“四五”普法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