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老年护理的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1 15:26: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老年护理的特点

第1篇

人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异,老年人因其各器官功能减退,造成生活及诊疗护理工作上的不便,更需要护理人员的特殊关怀,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通过我们的体态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去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二十余年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变态进行了观察和探讨,并提出了护理对策,现将这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老年患者易产生孤僻、暴躁的心理,要注意语言艺术

有的老年人在家是长辈,在单位曾是领导,有的还在战争年代立过功,往往以功臣自居,行为不愿受别人支配,不习惯入院后的“被领导”,感到约束,对有害于自己身体健康的不良做法也不肯改,好发脾气。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特别要注意举止文雅,语言规范,态度和蔼、诚恳,注意讲话方式及语言的艺术性。要尊重他们,从感官上给他们良性刺激,耐心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意见,能做的尽量予以满足,做不到的要予以耐心、诚恳的解释,使他们产生信任感,以消除不利的心理因素。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不是去教育和改变患者,而是去启发他们与疾病做斗争的积极性。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还尽量做到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教疾病的发生机理、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这样就容易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经常宣传食盐过量与高血压的利害关系,帮助老年患者改变嗜盐过度的不良生活习惯,介绍长寿老人生活经验和防衰老的措施。

2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低落、孤独、悲伤的心理,要注意关心体贴

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体弱多病,往往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缺乏朝气,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自卑感很强。有的老年人感到自己患病给社会、子女都带来了负担,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加上住院后对自己的病情考虑过多,产生恐惧和猜疑情绪,对未来没有兴趣,也没有寄托。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要体贴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寻找生活的乐趣,减轻疾病的折磨,生活上多照顾,饮食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改变、喜怒无常的心理,要注意心理疏导

有的老年人性情变化多端,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希望儿女及亲朋好友多加探望,能听到良好的消息,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时而又感到烦躁,喜欢清静,不希望过多的人探望,如果儿女亲友日久不来,又感到孤独寂寞,怨儿“不孝”,亲友不关心。有的老年人长年不愿离开病房,有怕死感,总感到在家生活不安全等。这些表现都是脑动脉硬化的征象。所以,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了解患者这些错综复杂的心理变化,要与他们的家属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同病室患者的工作,让他们互相关心。我们还经常巡视病房与老年患者谈心,征求意见,并且从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帮助照顾,使患者从思想上感到轻松愉快,对其疾病的恢复产生促进作用。

4 老年患者易产生过度谦让、冷漠的心理,要注意情感的交流

人们住院一般都会感到陌生,老年患者更是如此,人入暮年,已历经人生沧桑,世间风雨,他们的忍受力是惊人的。这就造成了有些老年患者对环境、对疾病淡然处之,宁愿忍受也不提什么要求,表现出过分谦让与冷漠。护士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每一细小变化,善于调节他们的生活,把必需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使他们感到方便,不必经常求助别人。另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多活动。我们要以诚相待,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强心理咨询,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解除患者的冷漠情绪,并说服家属理解患者的心理,多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唤起患者的热烈情感,使心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5 老年患者健忘、爱唠叨,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2篇

【摘要】通过对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的观察,总结出老年鼻出血患者的特点。有顽固性出血倾向,量大且反复;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脏病有关,有嗜烟酒史者。治疗多采取鼻前后孔填塞,动脉结扎。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并做好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了老年人鼻出血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老年;鼻出血;心理护理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因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管壁缺乏弹性,构成既易出血不易止血的特点,一旦出血,量大且反复,患者可危及生命。加之老年人生理老化和功能衰退,其免疫防预功能低下,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应减弱,抗病能力下降,这些因素造成老年人与正常人的不同心理。我们以心理护理的科学指导,结合实践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做好整体护理。

1 临床资料

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4-67岁;其中男患者有烟酒嗜好者占60%,发病春冬季居多,可能与寒冷风沙大的气候有关。

2 老年鼻出血患者的特点

2.1 鼻腔后部,无法明确出血部位及全身原因而致鼻出者较多。本组18例(45%)出血点位于鼻腔后部,14例(35%)无法明确出血确切部位。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23例(57%),其它内分泌失调,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例(25%)。

2.2 老年鼻出血易反复,出血量大,有顽固性出血的倾向,除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外,应同时治疗原发病的并发病,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2.3 老年鼻出血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发病率有关,且大多有20年以上的嗜烟酒史。

3 护理措施

3.1 护士应首先稳定患者情绪,树立其占胜疾病的信心,由于年老体弱,发病住院时,各种免疫机能大大降低,他们易产生悲观,对全愈信心不足,护士应动作轻柔地安置患者半卧位,安静休息。缩短护患距离,沟通护患感情,使其情绪稳定,有利止血。进行鼻腔填塞后,嘱患者勿用力咳嗽,勿用力擦鼻挖鼻,尽量减少活动,并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测血压、脉搏。

3.2 主动增进了解,加强角色置换,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鼻出血患者应严格查房制度,经常巡视病房,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如发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口干脉快,血压降低等情况,提示患者进入休克前期,应立即协助医生做好急救措施。长时间鼻腔填塞,会导致头痛,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以低流量吸氧,减轻细胞缺氧,以免加重鼻出血及心脑并发症的发生,并嘱患者未经医生许可切不可自拔沙条。止血后,偶有血性眼泪属正常现象,对流入口腔的血液尽量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加重鼻出血。

3.3 注意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多数老年病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常引起焦虑和烦恼,因此,要尽量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使患者感到舒适。有好多患者由于出血量大,并伴有严重失眠,头晕,我们除常规消炎,凡士林油沙条填塞外,每晚睡前给以止痛镇静药,鼻腔点复方薄荷油,保持鼻粘膜湿润。

3.4 生活护理,给患者温水泡脚,室内保持适宜的湿度,并给患者提供报刊、音乐、电视,转移其注意力,排除老年人的忧虑,减轻心理负担。

4 效果评价

我们对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心身护理的不同环节中,都始终如一地保持稳定健康的身心状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言谈举止都体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将心理护理渗透到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了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

第3篇

关键词:老年人,癌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1-02

一?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当病人被确诊为癌症后,普遍会有震惊?否认?埋怨?愤怒?悔恨?恐惧?沮丧等等情绪,其心理反应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性格和既往对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有的人可以正确对待,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各种检查和治疗;有的人则绝望消沉,产生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给治疗带来消极的影响?

当癌症患者被确诊后的心里一般是恐惧感,感到心慌,惊恐,眩晕,茫然,这称之为“休克期”,癌症患者往往精神极度紧张,彻夜不眠?有点甚至感到悲观?绝望?不思饮食?拒绝治疗,听天由命,等待死亡的来临?

二?老年癌症患者被确诊后的护理

2.1对病情紧张恐惧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人来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负责医生?同室病友?饮食制度?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患者之间?护患之间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或发扬互帮精神?其次我们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病情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2对于忧虑怀疑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要利用术前接触患者机会多的有利因素,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想,如要让他想想现在遭受疾病折磨,忍受一时开刀之苦,可免除长期的病痛?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要“百问不厌”,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疏导?解释?满腔热情地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邀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可通过这种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客观地介绍主刀医师的高超技术,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依赖,耐心地讲解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千方百计地消除患者忧虑怀疑心理?

2.3 对于焦虑不安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适当?适时安排家属探视?针对经济困难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手术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手段?手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使你不再为疾病而担忧,生活能自理,这样可以减轻家庭或单位负担?通过解释和安慰,消除老年患者焦虑不安心理?

除此之外,我们不应忽视对家属和所在单位方面的工作,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手术?鼓励家属合理安排好工作,关心照顾好患者,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老年癌症患者手术前后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理解?并以高度的同情心安慰家属,首先使患者家属克服悲观情绪,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另外,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单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与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

3.2 术中心理护理

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反应及时处理,主动关心体贴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多作解释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术中适时的关切询问?简单亲切解答询问,尽量用语言安慰病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平衡,使手术顺利进行?

3.3术后心理护理

我们把对患者的同情和关怀延伸到手术室之外,通过随访,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后的反应,经过相互交谈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信任?完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在对老年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敬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突出的心理需求是受重视和尊敬,因此护士称呼老年患者要有尊敬之意,言谈举止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受,耐心地与之沟通,老年患者喜欢谈及往事,切忌生硬打断,而且听其讲话应专心,回答询问要慢而响亮?清晰?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2?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已习惯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

3 ?调节老人情绪

安排老人参加些集体运动,可起到调节老人情绪?克服孤独感之功效?对老年患者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可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其日常生活的计划性;不易在短期内改变的,只要不影响其他患友和疾病诊治,则应避免过度关注,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使其强化积极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日久形成的癖好?

4?加强社会联系

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往往会造成老年人性情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社会联系,避免孤独就尤为重要?要鼓励组织他们热爱生活,心情舒畅?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其老友?老同事及单位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但护士需提醒探望老人者切莫谈论强刺激性话题,以免他们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因此,医者父母心,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不但要解决患者身体上的疾病,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应重视患者细微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安慰和支持鼓励,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第4篇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已达到总人口10%以上,达到了WTO规定的老年龄化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笔者在老年病房工作10年时间,总结了一些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1 临床常见心理特点

1.1 恐惧、焦虑、抑郁 由于身体的老化、疾病的痛苦、丧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能力,老年人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变化。

1.2 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富于恶性联想,常把一些无关的病情与自己联系起来,怀疑和猜测医护人员及亲友对自己隐瞒病情,从而导致精神恍惚,身体疲惫,影响治疗[1]。

1.3 孤单、寂寞 抱病在身,子女自立而纷纷离开家庭,老伴年迈体弱或去世,使老人倍感孤独、寂寞,有被抛弃感。

1.4 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 多疑或有绝望心理老年病人,情绪多不稳定、幼稚,心胸较狭窄,好猜疑,好妒忌,自尊心强,易激惹。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因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甚至蛮不讲理。受到不良刺激立即情绪激动,跟人大吵大闹。

1.5 自卑、自弃 见于病情较重、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反复者。这类病人常较悲观,不愿与人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治疗,有的病人甚至有自杀念头。

1.6 偏执、暴燥、自持心理 个性较强的老人常表现为:顺从性差、固执己见、不听从治疗和护理安排;心胸狭窄、好妒忌、脾气暴燥;过强自信心,认为自己年岁大、阅历深,不愿接受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护理人员的指导。

1.7 过强依赖心理 情感变得脆弱、敏感,顺从依赖,喜欢周围人对他尊敬,希望子女朋友来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对医护人员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

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以及采用有关心理学的手段,从而影响或者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2]。

2.1 护理措施

2.1.1 收集资料 全面评估患者,详细收集资料,特别是患者的经历、生活时代背景、文化程度、对健康的理解程度,深刻理解老年患者的心态,才能与老人进行沟通,从而找出个体的心理问题。

2.1.2 环境要求 洁净、清新的物理环境;舒适、优美的人文环境;轻松、愉快的恢复环境,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2.1.3 帮助老人适应角色转变 老年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那种往日是工作单位的决策者,具有一定“权力”的老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举止言谈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凡事多征求老人自身的意见,听听他们的说法,关注他们的想法;鼓励老人之间互相交流,并创造一些交流的条件:书报角、休闲亭、康复室等,彼此之间能互相倾诉。

2.1.4 尊重、体贴老年人 尊重与被尊重是人类基本需要的一部分。尊重老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老人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使老人感到舒适、温暖和体贴,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老人的需要。

2.1.5 争取亲友的支持与配合 帮助患者建立和谐的家庭及良好的社会关系,鼓励亲友勤探视,力求同老人共进餐、共娱乐,使老人能常以愉悦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与护理。

2.1.6 控制老年人身心疾病的发展 恶劣的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许多身心疾病,身心疾病的发生又能导致心理状态的变化,两者关系密切,如果控制不当,将会出现恶性循环。调动老年人对应激反应的能力,学会保持良好心态的技巧。家庭成员也要尽量保证老人的心态处于一个良好、稳定的状态。将某些对老人心理刺激较大的问题尽可能地淡化,或者用简捷的语言、平淡的心态向老人解释和描述,缓冲对老人的心理压力,并给予老人身心方面的支持。而对于对疾病敏感、多疑的患者,尽量提供医学相关的信息,鼓励查阅资料,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4]。

第5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依从性

我国20世纪9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者超过11%,老年病人逐渐增多【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加之疾病增加,行动不便,又由于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改变等因素,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施以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6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 方法: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鼓励他们,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2 结果: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3 护理对策

3.1 老年人心理特点分析

3.1.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① 感知功能衰退: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细胞功能下降,大脑皮层退化,加之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的老化及病变,对视、听、嗅等感觉能力下降,引起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依赖性增强,随之出现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悲观、抑郁、消极、冷漠等。② 思维能力下降:因记忆力减退,思维过程减慢;另外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老年人固执、多虑、易冲动等。 ③ 记忆力衰退: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个部分组成。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表现为机械记忆力和近期记忆力差,爱唠叨、急躁、埋怨。④ 性格与行为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随着发生一些变化,有些老年人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还有些老年人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性格孤僻。⑤ 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时多种多样的,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职业、文化素养等不同而表现各异。有些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像孩子一样,稍不顺心便会生气、哭泣,有的则会因一点小事兴高采烈,或因较大刺激而反应强烈,情绪失控。

3.1.2 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存在程度不同,一般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2】。他们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②孤独寂寞 :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病人交往,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③ 悲观恐惧: 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病人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病人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④ 多疑: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过于谨慎小心,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如稍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3.2 护理对策:

3.2.1 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如聊天,拉家常,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悲观还是乐观,是否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2.2 不同情绪的心理护理

① 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并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 ② 孤独寂寞 :这类病人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病人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打开患者心扉,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在疾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下棋、打太极拳等。③ 悲观恐惧:这类病人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言行要谨慎,在平时的护理及言行中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减轻悲观恐惧心理。④ 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总之,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既要遵循护理学原则,又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老年人;心力衰竭;特点;观察;护理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因此,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其中19例误诊,误诊率为20.6%.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1±7.2)岁。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力衰竭分型:全心衰26例,右心衰28例,左心衰38例。心力衰竭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2±4.3)年。住院次数:1次16例,2次21例,3次以上55例。

    1.2病因

    本组以原发病为主要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主要原因。单一疾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合并2种疾病36例,3种以上疾病44例。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衰退亦是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之一。基础疾病:患者多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42例。心力衰竭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房颤18例,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9例,其他39例。

    1.3临床表现

    胸闷、心悸、憋喘、端坐呼吸、需高枕卧位36例;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或白色黏稠痰、痰中带血丝28例;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缺乏18例,恶心、呕吐9例;少尿、水肿8例;发热12例,头痛、头晕、烦躁、失语9例,胸痛8例,消瘦6例。

    2、临床特点

    2.1老年人因恼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差,病史常陈述不清,同时常伴有全身多种疾病存在,致使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典型。

    2.2老年人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力衰竭加重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缺氧及机能减退,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而疲乏、无力或头晕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亦可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状。

    2.3由于心力衰竭所致胃肠道出血与低氧血症,可表现胃纳差,上腹胀痛不适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极易误诊消化道疾病。

    2.4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咳、气促及肺底移动性啰音,是急性左心衰及肺淤血早期表现。临床注意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相混淆。

    2.5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症状多样,反复发作,且病情变化快,应结合临床征象全面分析,心律失常、输液、劳累、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常为诱发因素。

    3、观察与护理

    3.1减轻心脏负荷;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能力、心脏功能等作一些自己能承受的工作,所以一般不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护士应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动,轻度心力衰竭可室内活动,心力衰竭较重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医学|教育网搜集,液体点滴速度不宜过快,15~20滴/min,每天输液总量不宜超过1000~1500ml.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体力活动,当心力衰竭表现改善后,方可逐渐根据自身情况恢复体力活动。

    3.2饮食指导;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闷气,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差,同时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故而导致食欲减退。此外,钠盐摄入过多,可加重心衰。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劝其进食应清淡、低热量、不产气、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适当控制含钠食物,以防钠盐摄入过多致体液潴留而增加心脏负担。当食欲好转后,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腹胀而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3控制感染;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医学|教育网搜集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干燥保存,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湿化液每天更换灭菌水。

    3.4病情观察

    3.4.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能耐受短时间的缺氧,所以在轻度发作坐起后呼吸困难渐缓解,就不愿麻烦他人,此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要耐心、细心的询问,给予高枕卧位,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

第7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病房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3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81-0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维、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年人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抓住老年人心理特点,做好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易产生不良的负性情绪 ,本科是老年护理病房,日常家属探望时间较少,老人每天面对的是医生、护士和护工,因此通过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通过我科老年护理病房2012年 1月至7月住院的40例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显著成效。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老年护理病房2012年 1月至7月住院的4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73.4岁;全部为意识清醒且对答切题的老年患者。

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护理、治疗、健康教育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等途径来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3 结果

40例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的心理特点可归纳为五种类型:焦虑、恐惧型13例,占32.5%;孤独、抑郁型11例,占27.5%;自卑、自弃型8例,占20%;失落、多疑占6例,占15%;偏执、暴躁型2例,占5%。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干预和有效沟通,我科40例老年患者中87.5%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能乐观地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

4讨论

4.1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4.1.1焦虑、恐惧 焦虑、恐惧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人到老年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经济窘迫、慢性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这些常是老年人焦虑、恐惧的主要原因。他们会对自己的疾病过分担心,怀疑是否得了不治之症,同时由于住院时间长,疗效不甚满意,会出现情绪波动,造成不必要的恐惧感,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等以致食欲减退、睡眠差。护理:主管医生和床位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热情介绍自己,耐心、细致地做好入院宣教,介绍一个病房的病友,尽快让病人熟悉病房环境。护士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状况,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可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依赖感,使护患关系和谐发展[4]。帮助老人分析焦虑、恐惧的原因,热情回答老人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指导老人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习惯,理解老年人的焦虑、恐惧心理,鼓励和倾听老年人的内心思想,真正从身心去关心老年人。

4.1.2孤独、抑郁 老年人离退休后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下来,一时失去了生活目标,精神上减少寄托,容易导致孤独、空虚、寂寞,无价值感等空巢综合征,加快老化过程[5]。老年人由于患有各类慢性病以及退行性病变,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的丧偶独居,有的虽然和子女住在一起,但是由于子女忙于工作而对老人照顾不周,种种原因使老年人产生了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老年抑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老年人抑郁护理工作刻不容缓。护理:医护人员要经常关心体贴老年人,利用一切机会与老年人多交流,可以聊聊家常,谈谈过去的生活与工作,使老年人尽量忘记自己是在医院。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充实精神生活,消除孤独失落感,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6]。在病情许可下鼓励患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散步、听音乐等,可以解除无聊乏味的医院生活,如果患者病情不允许需卧床休息,我们可以与患者做床边交流,及时发现心理变化,通知家属多探视,消除孤独心理。

4.1.3 自卑、自弃 多见于病情较重,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者,老年人会怯于与人交往,孤独地自我封闭,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由于自身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降低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用了,生病的同时给子女带来生活上和经济上负担,而出现自卑、自弃的失望情绪[7]。常常表现为悲观,不愿意与人交往或交谈,不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帮助老年人认识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锻炼其应对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建立良好地人际关系,使他们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和良好地自然状态[8]。鼓励老年人参与各项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挖掘潜能,得到一些自我实现,增加生活的价值感和自尊。对于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出现的悲观和自弃要予以抚慰和劝导,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支持[9]。在工作中克服交流的障碍,对易健忘、唠叨的老年人不能嘲笑,应像自己的亲人般照顾他们,原谅他们的健忘、唠叨,经常陪伴老人,安抚患者情绪。

4.1.4 失落、多疑 退休后权威性和影响力随之下降甚至消失,开始产生失落心理,认为自己进入了风烛残年[10]。怀疑医务人员刻意隐瞒病情,极为关注医护人员的讲话内容,同时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在行为上出现改变,多疑、依赖、易激动等老小孩行为改变。老年患者对病情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病情反复或迁延便会产生"恶兆感",自觉症状加重,心理高度紧张,对亲友探视,以及医护人员的正常言行、神情都当做是对自己的不祥暗示[11]。护理:医务人员经常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效果不佳时,护士应避免流露出忧虑、紧张的心理,以免给患者留下病情重的暗示,对失落、多疑的患者应主动关心,多谅解。部分患者对自己患的什么病、病情严重程度心存疑虑,怀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护士护理水平[12]。因此护士应加强学习护理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掌握全面的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时应动作熟练、技术精湛,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尊重、理解。

4.1.5 偏执、暴躁 多见于个性较强的老人,自以为是,顺从性差,固执己见的心理特点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其通常只相信和执着于自己的观点,比较顽固[13]。在日常的治疗和护理中,不听从医生护士的安排,自尊心强,易激惹,很难沟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很高,遇事缺乏耐心,态度生硬、粗暴。护理:医护人员要尊重老年人,称呼要适当,可以用"老李、李伯伯、王阿婆"等称呼,可以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患者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于一般无太大原则要求时要尽量迁就,适当尊重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14]。对于违反医疗护理原则的时候,要耐心合理的解释直至患者欣然接受,避免与患者发生不必要冲突。在不影响治疗的同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一时办不到,应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消除不良情绪,配合医护人员。

5 小结

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施行心理护理,从而让老年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早日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同时有效地帮助老年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孤独、抑郁、自卑、自弃、失落、多疑、偏执、暴躁等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护士在工作中要真正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视患者为亲人、和谐护患关系、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 - 961.

[2]向明华.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9,22(9):69-70.

[3]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霍平,玲. 恰当回应患者的方法与技巧[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 5):379.

[5]贺丽春,陶新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34(13):3389-3390

[6]孟庆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181-182

[7]陆燕.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A:136-137

[8]于梅香.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 (1):47-48

[9]王玉林,隋海红.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17(22):154-155

[10]宋丽丽.浅谈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 (20):4427

[11]于艳春,佐建华.老年病人住院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 2) : 120.

[12]王香云,卢言红,李昌雨.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7,15(7):114- 115.

第8篇

[关键词] 老年;护理;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12-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而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患者占患病人群的比例增加,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1]。而内科疾病往往病情复杂,部分疾病可能长期病因不明,或病程较长,久治不愈,或病情反复,时好时坏。笔者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2月本院158例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61例,其中,60~64岁24例,65~69岁51例,70~74岁52例,75岁以上31例;主要患病种类依次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其中合并两种以上疾病者55例(34.8%)。

2 结果

依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经过良好的护理干预,158例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者149例(94.3%)。

3 老年患者临床特点

3.1 生理病理特点

步入老年阶段后,记忆力、观察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耳目失灵、记忆减退、说话颠三倒四等,且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老年患者病理特点:多方面病理改变;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并发症或衰竭现象;在使用药物时易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其中,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的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脑卒中患者有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也可能影响面部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交流。而老年人视力减退程度和持续时间各有差异,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患者对他人身体语言的感受,由于视力受损,患者接受信息能力减弱和变慢。

3.2 心理特点

老年患者因身体原因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严重的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随着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逐渐衰退,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心理特征。①由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因为在各种角色的逐步后移而感到不适应、不平衡,表现为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因小事大发脾气。②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再被家庭和社会所需要了,常有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感觉,空虚、无聊、自卑,以至丧失自信。③由于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给家庭成员带来不少麻烦,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时而抑郁寡欢、沉默少言,时而乖戾暴躁、怒气冲冲。④由于其他各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消沉、沮丧情绪,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失去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孙淑英等[2]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及自行设计问卷对9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6.27%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抑郁的主要原因与担心治疗、身体功能缺失及生活不能自理有关,说明应当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及时诊治。

4 护理措施

4.1正确护患沟通

应掌握一定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之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尤其是指导家庭成员,随时注意患者心理动态,多关心、多问候,并给予必要心理疏导和帮助。①语速要慢:因为老人反应速度慢,在与老年人沟通时,要适当减缓语言速度,切忌催促,使其建立信任感、安全感,鼓励患者多表达内心感受。②简短、重复: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注意语句简短,重复交代,直到老人理解、记住为止,必要时可用书面记录提示或告知家属协助老人完成。孔莉等认为应以“护理美学”为基础,尽一切能力来满足每位病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等各方面的需要,从而使护理工作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①高度关心,正确对待老年患者;②诚恳慎言,日常用谦词敬语;③洞察力强,正确运用沟通技巧;④细心观察,提高疾病转归期;⑤防并发症,加强生活护理;⑥尊重病人,行有效临终[3-4]。

4.2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充分发挥护士的业务能力,运用语言艺术,细致、敏锐地观察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为其排忧解难,消除顾虑,减轻病痛。调整好患者的情绪,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同时,为他们创造和提供一个相对舒适、安静、幽雅的良好治疗和生活环境,解除他们有碍治疗的心理因素,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4.3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牙齿松动,味觉下降而饮食减退,应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饮食,保证给予均衡营养饮食,如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饮食中应给予低脂肪、低盐、少糖、多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注意少食多餐,并要多饮水,对自己不能进食的患者根据病情,采取适当,帮助喂饭。

4.4 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个人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床单被罩;夜间室内要保持弱光,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意外情况,以协助医生的诊断、治疗。护理技术操作首先要熟练,才能取得患得的信任,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对于患者身体暴露的部位及时覆盖,避免着凉。由于老年患者在输液、治疗等方面要求较高,应先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共同制定护理计划,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通过触觉的合理应用,患者感到被尊重,对操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此外,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服药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在为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4.5 肢体功能锻炼

向患者解释身体活动对康复的意义,劝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在运动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磕碰、摔跤;对于卧床的患者给予被动运动,经常变换,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和呼吸通畅,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4.6 排便的护理

老年患者多为长期慢性病患者,因心理紧张应激、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及某些疾病的原因容易便秘,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指导患者卧床排便,尽快建立床上排便习惯,并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此外还应合理膳食,适当腹部按摩,对于严重便秘患者,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

4.7 睡眠护理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逐渐下降,此外生理和病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均可导致老年患者失眠。笔者针对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调整睡眠环境、实施睡眠限制、提高睡眠效率、满足老年人的睡眠习惯、药物辅助促进睡眠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4.8 预见性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易出现变化,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如血压波动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要缓慢降压,使血压尽量稳定在正常范围。由于夜间心肌供血减少,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跳骤停,夜班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熟悉病情,提高责任感和警觉性,进行预见性护理,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病情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4.9 重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让患者家属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如一些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性。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应对老年患者反复教育,宣教效果较好。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的特点,笔者将出院指导内容写成小册子,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后交患者带回家,并随时电话随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4.10 疼痛护理

老年慢性疼痛特点:老年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病情迁延,多病并存,症状复杂。而老年人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较少诉说疼痛感觉和影响疼痛的因素,更多表现为情感异常。老年患者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功能障碍与生活行为受限等症状明显增加。有些疾病的疼痛具有隐袭性,不注意观察,可能延误诊治。因此,针对老年患者特点做好护理评估,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对疼痛应进行合理护理评估与诊断,动态观察病情,合理镇痛。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档次,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露,孙建萍,杨支兰,等.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24(4):398-400.

[2]孙淑英,王冬梅.内科慢性疾病老年病人抑郁障碍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5(10):3-4.

[3]孔莉.“护理美学”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10):77-78.

[4]王丽娟.沟通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1091.

第9篇

【关键词】 口腔疾病老年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21-0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口腔科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从器官组织到人体各个系统都存在着普遍的、自主的、缓慢而不可逆转的变化,使机体的协同以及各个层次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改变,使人体逐渐向衰老过渡,其特点有细胞损耗增加、功能细胞的大量丢失,而代之无功能的纤维细胞、有害物质或有毒产物的积累,导致细胞中脂褐质逐渐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导致结缔组织化、器官组织功能的退化、纤维化,且神经系统、激素协同机制、免疫协同系统各方面的协调性下降,协同顺序的紊乱,心理上也存在差异。因此老年牙病有其特点和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照顾。

1资料与方法

本组随机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120例初诊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为65±12岁,对本组患者初诊疾病、并存病及疾病知识、心理特点进行问卷调查,专人咨询并记录。

2结果

牙病种类有龋齿、牙周病、牙髓病、尖周病、楔状缺损、牙齿磨损、口腔粘膜病等。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口腔中常有多个患牙,例如龋齿、重度磨损、楔状缺损、牙周病同时存在,老年人对疼痛的描述也不清楚,其中龋齿约占51.7%,牙周病约占25%,并存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病,还有个别老年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等,其中高血压有43例、糖尿病有15例、冠心病8例、肾病5例,有的老年患者常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年过65岁的老人60%以上有各种慢性疾病5%―10%患有大脑功能紊乱。

3讨论

3.1老年口腔疾病特点

随着年龄增加牙齿磨耗大,致使邻牙之间的接触关系变得松弛,本来是紧密的点状接触逐渐因咀嚼磨损变为较松弛的面状接触,加之老年人牙龈萎缩,容易形成纵型横型的食物嵌塞,因菌斑形成而发展成邻面龋,其次老年人牙龈萎缩、牙骨质暴露而牙颈部和釉牙骨质界是较薄弱的结构部位,有利于细菌的侵入而形成菌斑,在菌斑下方产生龋损,通过牙骨质进入牙本质形成根面龋。此外老年患者唾液腺萎缩,唾液的质量发生变化,因此冲洗菌斑的能力减低,易容易形成龋病。在本组中龋病发生率高达51.7%,为老年牙病就医的主要原因。此外老年人常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而致血液循环障碍,血流淤积、牙周组织营养不良、代谢产物堆积,使牙周病发生率增加。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牙颈部牙骨质暴露,再加上机械摩擦,易造成牙颈部磨损,用不正确的方法刷牙,年龄越大,历史越长,牙颈部磨损也越多,因而楔状缺损较多。由于老年人在长期咀嚼过程中的机械性磨损,使咬合面磨耗,且牙与牙之间的接触关系通过日久天长的磨耗而变得松弛,易造成食物嵌塞,促进邻面龋或牙周病的发生,不均匀的磨耗形成过于尖锐的牙齿边缘和牙尖,还容易刺激和戳伤颊舌粘膜而形成溃疡。

3.2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疼痛感觉、味觉和咀嚼能力等均有改变。听力、视力也减退,老年人心理上也悄然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常导致就诊延误:一是性情固执,不易接受他人劝告,对医疗治疗不理解,二是存在紧张或恐惧心理即牙科畏惧症。特别是初诊患者,其原因主要源于对治疗器械的恐惧及其痛感的降低。依据我们问卷调查,约一半以上的老年患者存在牙科恐惧症,而在所有的治疗中最为恐惧的是对拔牙及牙钻的恐惧。以上因素的存在加之老年人行动不便,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未能来医院就诊,拖延甚至放弃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使治疗疾病变得困难,不能达到最佳疗效。

3.3常见并存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并存病发病率增加,老年人并存病中最常见为高血压、糖尿病,其次为冠心病、肾病。

高血压:高血压为老年常见病,本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为19.2%,为主要并存疾病。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以及对口腔科治疗的恐惧紧张心理影响,可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病情加重,使血压升高。此外,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交感神经对血管反射性调节能力减低,治疗长时间躺卧后可引起性低血压的发生。还有甚者高血压继发脑梗塞,不能说话,偏瘫,患者行动不便且无法沟通交流。

糖尿病:随着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口腔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糖尿病是由于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白细胞移动和吞噬能力受抑制,加之血管病变,组织营养差,肉芽组织形成不良,导致伤口不易愈合。同时对炎症易感性增加,与牙周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冠心病:由于老年口腔就医基数增加,其冠心病病例也相应增多。冠心病发病较急,危险性大,其中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上下颌骨,甚至以此症状就医,而口腔科治疗时的疼痛等因素可为其发作的诱因。

肾病:由于年龄增大,肾功能减退,肾脏代谢毒素能力降低,机体抵抗力低下且不易疲劳,否则导致病情加重。

4口腔科门诊老年患者护理要点

在口腔科门诊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首先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

4.1紧张心理的克服

老年人治疗前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对治疗不理解及受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影响,故首先应以良好的态度对待,讲话要耐心清楚,对治疗过程进行必要解释。减轻患者精神压力,牙科恐惧症有时成为阻碍老年口腔患者就医的决定性因素,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做各项护理操作要轻巧、及时并予以高质量服务,同时帮助患者,以取得患者信任。

4.2行动不便的帮助

老年人行动迟缓,可帮助搀扶至牙椅上,同时由于腹肌力量差,起坐比较困难,治疗时可使用吸液器或牙椅调至座位以便吐唾液或漱口。

4.3老年口腔特点的护理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松弛,治疗中应控制张口度,老年人咽部反应迟钝,应防止吸入或吞入异物,将牙椅调成与地面成30°50°。

4.4治疗中的护理

治疗中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减低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术中可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容易疲劳,治疗中可适当让患者休息片刻,减轻长时间张口所致的疲劳。

4.5术后护理

治疗完毕后及时告知患者以解除其紧张心情,预先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现象及注意事项。

4.6口腔保健指导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病、牙周病,有缺牙者要及时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多行咀嚼,以产生较多唾液便于清除食物残渣。注意口腔卫生,采用正确刷牙方式,对患者有口腔白斑,长期口腔溃疡不愈或口腔肿瘤可疑者,应及时检查就医。

5口腔门诊并存病的护理

5.1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在治疗前让患者休息片刻再测量血压并记录,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若拔牙患者应先予以降压至正常后方可拔除患牙。轻、中度得高血压并不影响口腔治疗,可于治疗前给予镇静剂。如果收缩压超过年龄12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应使用降压药,将血压降至舒适后在治疗。局麻药应避免使用含血管收缩作用药物,可选用利多卡因,在注射局麻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对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治疗结束后应缓慢坐起,防止性低血压发生,观察10min后无不适症状后方可离开。

5.2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术后易发生感染,故门诊外科手术应先检查患者空腹血糖,若高于正常水平,应先控制血糖,待正常后方可进行外科手术。并在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因糖尿病患者易感染,其内科治疗病程比正常健康患者病程长,不易愈合,治疗过程中适当予以抗生素口服,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避免不必要感染发生。部分患者治疗前若空腹,治疗过程需预防低血糖发生。

5.3冠心病患者护理

对近期曾有心绞痛或6个月以内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口腔科治疗应适当延缓,先期内科检查及治疗,对于无禁忌症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口腔科治疗时,需常规配备心血管扩张药物、氧气与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

5.4肾病患者护理

对于急性肾病患者或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若进行口腔外科手术应尽量避免。慢性肾病恢复期患者口腔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生素应选择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服药后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并告知患者由于其抵抗力差,应多休息,且易并发感染,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5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