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26: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风景园林中山石的分类
目前,风景园林中的山石种类非常多样。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可以按照山石的材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山石的组成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构建山石景观的艺术形式进行分类,本文则着重讨论最后一种分类方法。按照山石景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自然风景式山石、艺术造型式山石、意境式山石以及抽象式山石等几类。顾名思义,不同艺术表现类型的山石具有在风景园林中各自的特色。设计师可以根据实际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需要,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山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风景式山石的应用最为广泛,而抽象式山石则在西方园林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2.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的布置方法
对园林建筑中的山石进行布置时,最为核心的原则就是要让山石景观与周围的环境相搭配,使整体的景观达到协调的效果,能够表现出风景园林的美感。特别是在设计具有古典特色的东方园林时,需要非常注意山石的“自然美”。人为痕迹尽量不要过于明显,以免在破坏了风景园林建筑的整体协调性。而在保持了山石景观的自然美的同时,也要非常注意山石的艺术美,达到取材于自然、却要高于自然的效果,充分体现出山石景观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美感。另外,如果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风格偏重于现代艺术造型美,那么山石的布置则应该注意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尽量不选用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特色格格不入的山石。
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应用
如果说山石相当于整个园林体系中的“风骨”,那么植物就是园林中的“血肉”。没有植物的园林,就是一副空洞的骨架,没有丝毫的活力。只有配置了合适的植物景观以后,整个风景园林才会显得更加丰满。相比于山石,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内容更为丰富,需要考虑到非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植物的类型、大小、高低、颜色,属于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等等,都需要进行非常细致的考虑。最后再根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作为风景园林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植物景观在配置完成后应该能够表现出植物的个体美以及群落美,体现出风景园林的观赏特点,达到吸引游人目光的目的。本文以长沙市某公园的植物配置作为分析依据,进行理论方面的植物配置分析。
1.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可应用于风景园林中的植物种类非常多,理论上来说,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够进行风景园林的景观构建。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在植物配置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则非常重要。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要遵循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以及艺术性,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效果以及美学效果。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主要指的是要在植物的选择上以“适地适树”为基础,尽量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一方面有利于表现当地景观特色,另一方面也容易使植物成活,降低成本。比如经过特殊修建的小叶榕,能够在园林景观中表现出清新淡雅、小巧别致的特点,但该植物却并不适合于北方栽植。如果在北方的风景园林中广泛使用,那么每年冬天还需要进行保温处理,增加了维护成本。而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则主要指的是植物景观与整体景观风格的协调,将植物个体的美感与植物群落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
2.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在风景园林中,进行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由于植物是随着时间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植物与时间、空间、温度、水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进行植物配置时,对颜色的考虑为例,就需要通过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来体现出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通常在园林中所使用的植物,所包含的颜色有红、黄、绿、紫等颜色。对几种颜色进行合理协调,可以营造出非常良好的景观效果。比如在乔木层的颜色搭配上,可以让银杏与法国冬青搭配,一高一低,一常绿,一落叶。特别是到了秋季,银杏叶子的金黄与冬青叶子的翠绿,显出独特的韵味。另外,桂花与紫叶李的相互搭配、海桐与红叶石楠的相互搭配,都属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不同颜色植物搭配的典范。
三、结语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山石;植物;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23-01
在设计园林的景观时,主要会用到两种材料,分别是硬质和软质的材料。其中硬质的部分包含一些山石、建筑等,软质的主要就是植物。这些植被除了可以装饰环境之外,还能表现四季的变更,这就使得园林的景色“活”起来了,人们面对“活”的园林景色会更有情趣。
一、风景园林学的定义
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含义,它就是对园林中的风景进行设计、建筑的学科。它在各学科的基础上,结合合理的布局,有时候还需要体现美学、精神艺术,指导园林的设计。它不仅仅是视觉方面的,它还是历史、民俗的传承。
二、风景园林学的分类
它以空间的利用为中心,包含以下两种类别。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
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三、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
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
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的运用
山石作为园林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当于人体机构的骨架。在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如果加入了山石,会体现某些风景的意境,具有特殊的建造风格。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所描绘的进入大门之后的那个假山的运用。除此之外,我国许多的名胜古迹当中也运用到了山石的摆放,山石和景观的自然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更加的有生气。无论山石在整个园林的构建中是衬托物还是主要景观,都对园林的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山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山石的摆放设计也应该在自然的基础之上,适应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山石的不同材质和造型,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应该根据山石自身的特质进行安置,以达到山石和所在环境的自然融合。否则再好看的山石,如果摆放不当,不仅不能够美化环境,反而变得突兀,影响园林的景观。因此,需要根据园林中的环境、景物来对山石进行艺术建构。
2、山石景观的分类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3、进行山石构造的方法
(1)提高对景观园林学的应用:置石与山石景观是园林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体现风景园林学的艺术理论,对成功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借鉴,发挥山石构造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作用,融入园林环境。
(2)建设现代化山石园林景观体系:对风景园林景观山石的构造,建立置石和山石景观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实现风景园林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
(3)创新风景园林山石构造的方式: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造形式,进行创新,丰富山石景观构造的内容。
五、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运用
先前说道:山石是一个人的骨架,那么植被就是人的“血肉”,没有了血肉的填充,再好的景物都是死物。植被的作用虽然很重要,但是它的应用也不是特别随意的,是要讲究技法的。植被的应用可以遵照以下几个原则,结合科学的方法,让植物在景观中得到适宜地运用,以便发挥其“血肉”的作用。
1、植物的配置原则
大自然当中的很多植被都可以运用到园林的建设中去,但是首先要让该植被“合理”。具体来说就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气候、地理环境、风土民情等的因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否则再高昂的植被都是多余的。比如在很多南方的园林中经常见到修剪过的小叶榕,也很受大家喜欢,但是它并不适宜在北方园林中出现。所以在选择植物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2、植物的配置方法
由上文可知,植物的巧妙运用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类别、种类、颜色等因素,结合景观的本身风格,选择合适的植物。例如,颜色的选择有红、橙、蓝、绿、紫等,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在进行植物的配置使用时,要根据想要的效果M行颜色的搭配。
3、植物的作用
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中,都不会存在没有植物的情况。相反,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各式各样的植物的存在才是其创造美感的精髓。在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不是单一的,它必须能适应四季变化的特点,衬托风景园林景观。这些植物可以作为观赏之用,也可与其他植物相搭配,呈现出别致的景观。总之,植物对于风景园林景观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植物时,务必遵循其配置原则,达到与风景园林景观的美好配合。
4、植物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①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以“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为设计准则,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初春可选榆叶梅、桃花、丁香、迎春等,晚春可选棣棠、玫瑰等;初夏可选朱槿及各种野草花等;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可选海棠、山里红、枫树、银杏等;冬季可选柏树等。②对数目进行配置设计时,通常选择枝叶比较繁茂的数目,根据树种的搭配,通常把灌木和乔木进行搭配,根据树叶大小,通常选择阔叶树,此外通常配置草坪,并选择多个品种进行植物种植。需注意的是,为了颜色的协调性,通常把常绿树种的比例控制在1/3~1/4。
总结
作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索,山石和植物两者在其种的运用缺一不可,同时,因其山石和植物的多样性,结合风景园林景观的风格特点,使用山石和植物时,必须以风景园林学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必须遵循山石和植物的配置原则,充分利用山石和杭物本身的特点,达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符合风景园林的风格,符合人们对美学、生态的需要,创造出美的意境,实现其与自然的协调。
参考文献
[1]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樊佳奇.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2] 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与作用[J].武建勇.江西农业.2016(07).
[3] 探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J].简蕾骥.门窗.2017(01).
【关键词】地形;植物;水体;园林建筑设计
引言
风景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要素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场所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素体现在: 地形是依托和根本,水体最具可塑性和表现力,植物是活力和生命的体现。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分析、解读自然景观要素是实现建筑与环境良好对话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崇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1、地形
地形在《辞海》中的地理学解释为“地貌”,地形限定了风景园林建筑的生成形式,如穴居建筑、台阶建筑、覆土建筑等。不同的地形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布局、功能及体量影响非常明显,是连接风景环境中所有要素的主线。
1.1 风景园林建筑布局及体形设计受地形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多追求体量尺度上的“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正是对待自然的谦和设计态度,即通过对建筑布局、体量的控制,尊重原有地形,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适应性设计。另外,传统建筑常借助廊的连接顺应地势而建,与地形和谐共处。
风景园林建筑应具有合宜的尺度、体量,并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及周围环境考虑建筑布局,灵活组织建筑内部空间的竖向关系,利用地形减小建筑的体量所产生的压抑感,保持与自然的平衡。如筑台、错层、跌落、架空等形式; 还可将建筑物的长轴沿等高线布置、采取水平延展的体量或者连续的界面处理; 可巧妙运用踏步、平台等形式,通过与地形的有机结合,形成尺度宜人、具有领域感的环境,使建筑生长于此地并成为地域性景观。
1.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以地形的视觉协调为依据
地形可被当做视觉要素来使用。从视觉角度出发,把建筑和地形放在一起时,构成了明确的天际轮廓线,因此对建筑的体量、外形轮廓与地形之间审美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就非常重要。在考虑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关系,形成良好的天际线,这对环境的整体性设计至关重要。当地形的尺度远远超过建筑时,形成建筑以地形为背景,建筑形态与自然地形之间就是“图与底”的关系; 当地形的尺度与建筑尺度相接近时,要尽量使建筑配合自然地势,与地形相互协调。
地形既有利于建筑结合环境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同时也可以屏蔽设计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设计中可通过对地形的适当改造,引导人的观景视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还可对建筑群体布局进行适当分割和恰当分区,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还可以减小单体建筑的体量,缓解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些都是风景园林建筑对地形的回应。如果不考虑地形因素,一味追求建筑的新奇特,势必造成对天际线和整体环境乃至生态平衡的破坏。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地形建筑,立足于建筑与基地自然环境和场所精神的关系,探索人工建筑与自然地貌之间的模糊性,尝试形成建筑与大地重新统一的新形式。
1.3 地形坡度制约下的山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地形坡度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以坡地为显著特征的山地风景园林建筑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在坡度较小的平坡地( 坡度在3%以下) 和缓坡地( 坡度 3% ~10%) ,建筑布置不受地形约束,可以取得日照朝向和较好的景观视野,土方量一般不大; 中坡地( 坡度 10% ~ 25%) 和陡坡地( 坡度 25% ~50% ) 地形能够提供俯视周围景观的制高点,对视线具有导向性和开阔性的观景特性,建筑群布置受到较大限制,建筑内部一般设梯级。日本美秀博物馆选址于自然保护区,建于山腰陡坡上,建筑高度限制在 13 m 以内,80%的建筑面积埋于山体之下,与地形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建筑面向宽阔的湖山景色( 图 1) ; 而地形凹地则给人以内向和领域归属感,有利于形成安全稳定的生活状态。
图1 日本美秀博物馆
地形坡度还可以疏导风向,从而影响建筑及场地的通风情况,这对于山地风景建筑设计尤为重要。可以通过 GIS 对地形地势进行分析,再根据某一类用地的坡度指标,在场地内形成此类坡度用地的适用范围,确定适于建筑、道路、广场等用地坡度的地域。
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必须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解读分析,把握场地的结构特征,才能从宏观上及技术层面与地域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实现良性契合。
2、植物
植物是风景园林建筑场地环境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不同的植物在大小、形态、色彩、质地以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上都有变化,它们丰富多彩的效果使得植物在整个风景园林环境中成为最富于变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应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建筑设计。
2.1 植物配置影响建筑布局和空间建构
在风景环境中,设计应尽可能不破坏植被以维系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基于此,建筑布局要紧凑以避免占据过多的绿化面积。同时,建筑物的布局还应灵活多变,与基地环境和自然植被相适应。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接地面从而保护自然生境。同时,建筑外环境中可修建平台等架空方式以此减少对土方的挖掘,也体现了对自然场所生态系统的尊重,能够达到风景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合理、适度的植物配置也能分隔、限定、建构和完善建筑外部空间界线和范围,增强空间连续感和整体感等。作为软性的设计素材,乔木、灌木、草地等都可衬托硬质界面的风景园林建筑,丰富建筑的质感和色彩,协调不同的建筑立面和地面铺装处理等,形成宜人的风景建筑环境。同时,树干则如同支柱,以虚体的方式限制空间。
2.2 植物特征提高建筑的审美效用
植物要素具有把人、建筑、大自然联系起来的能力,具有对建筑形体及其他视觉要素统一起来的作用。从美学的角度看,植物通过季相变化的生长特点能够使建筑具有层次丰富的动态变化,可以在整体环境中将建筑形体延伸到自然风景中,也可以把室内外空间联系起来,在整体环境视觉审美设计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设计中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墙面以及外环境中种植植物,不仅可以遮阳,而且能够使建筑物与风景环境融合,产生建筑与植物一体的天际轮廓线。植满草皮的坡屋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建筑物的体量,让植物自然衍生在屋顶上,使得建筑与环境形成统一的视觉关系。
2.3 植物群落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环境生态平衡,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也能够改善建筑环境的微气候条件,达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的目的。建筑设计还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绿量进行生态补偿。法国普罗旺斯的一处生态建筑( 图 2)的垂直花园通过合理的搭配种植,满足了气候、季节及植物观赏性的要求。花园底部是下层植被―――蕨类植物、矾根属植物、冷水花属植物等; 再往上是易在岩石斜坡上生长的植物―――岩白菜属植物和景天属植物; 最高处是完全暴露在岩石上的植物―――松柏类、小檗属植物和枸子属植物。绿化良好的保水性和蓄热性缓解了空调热负荷压力。
图2 法国普罗旺斯生态建筑
屋顶花园、垂直花园等竖向绿化能够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减少雨水流失,改善建筑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结合竖向绿化系统的建筑设计,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特征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结构形式、构造方式及外墙材料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并要充分考虑设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植物移植等问题。比如,吸热性过强的材料可能导致植物周围温度过高而死亡,过于光滑的面砖不利于某些植物的攀爬。
3、水体
水对人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为人服务的风景建筑设计应包含亲水设计,在其中可以充分运用水的空间美学及精神功能,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等方法补偿生态环境,增强生境营造。
3.1 建筑与水互为“图―底”,布局灵活
水体具有较大的景观价值,以宽阔的水面作为背景,建筑漂浮其上而产生建筑和水的融合,在风景建筑设计中是常用的手法。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因为“水”而使得整座城市成为风景的建筑( 图 3)。
图3 威尼斯水上建筑
人是向往水的,设计中应体现人与水最适合的关系,这就需要结合建筑的点景、观景等功能进行设计。建筑群体外部临水,呈开阔、外向的空间布局,建筑在水面的衬托下向外伸展,视野开阔、流畅。
滨水风景建筑设计中,首先应关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和量的保护,充分发挥亲水或临水陆地的有益条件,弱化建筑尺度,虚化建筑界面以减少与自然的矛盾,在空间处理上与水体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使建筑场地在规模和视觉上达到最为合理的存在状态。
3.2 利用水的可塑性构筑空间逻辑
丰富而有特色的水体能够为空间增添活跃的气氛和效果,也能够引导和组织建筑空间。
水体呈点的形式时,应灵活考虑水与建筑尺度的关系。点水既可作为庭院空间的中心景观,也可作为建筑入口的标志景点。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整体布局中,新馆巧妙地借助尺度合宜的水体,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将各类建筑要素穿插起来,柔化了生硬的建筑材料,并形成良好的交通组织( 图4) ,建筑与水体相映成趣。
图4 苏州博物馆
水体呈线性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可以引导人的视线,步移景异,体现了风景建筑空间的序列。设计中还可利用线状水体来组织空间的韵律和节奏,利用水体的宽窄、岸线的曲直和水体的不同形态求得变化,形成开端、发展、和结尾的丰富空间层次。通过线状的水将不同的风景建筑及空间灵活相连,这样就起到了脉络的作用,建筑也成为水体引导下的景观。
水体呈面的形式时,一般作为建筑背景将风景建筑及景观衬托出来,这时建筑群体包裹水体或被水体托付。建筑可以以水面为中心布局,建筑环水而建,通过水面的向心性被连接到一起,使得建筑之间关系拓朴有机,耐人寻味。
总之,水景建筑空间的设计,首先基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逻辑,在此基础上再从体量、尺度等环境点具体考量; 研究水位与地形的关系使岸线优美,与用地建筑完美契合。
3.3 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
水是文化的起源,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多是在江河流域诞生的。一片引人入胜的水面无论置身其中抑或极目远眺,都会愉悦人的身心。水在中国古代,始终被认为与万物生命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水能够营造空间氛围,可以赋予建筑以精神上的象征意义,给建筑增添灵性。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对水的处理从形到意,追求着自然韵味,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了生态、人文的有机聚落的建立。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的利用可提供开放通透的视线,产生柔和宁静的感受,强化建筑的场所意向,给人们以认同感和依赖感,产生审美意境和共鸣,水的视觉和实用功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运用。湖南一滨水风景建筑( 图5), 建筑埋入山体中,与山体、水体、自然植被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流逝,绿色攀缘植物会将建筑全部隐藏起来。
图5 滨水风景建筑鸟瞰
4、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具有观景和点景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欣赏风景的场所,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景观,融于风景园林环境中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场地整体环境对它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建筑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要建筑有度,合理考虑建筑的布局、空间、形体及材质等。理想的建筑应该与自然相协调,尊重地形、水体和植物等要素,减少土方量,避免对现有生态格局的干扰,成为风景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爱国. 风景建筑设计对自然景观要素的解读及回应[D]. 南京: 东南大学,2005: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们的生活品位也在逐步增强,而这种增强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同时,受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友好型生态社会建设需求的影响,风景园林建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其将地形、植物、水体融入其中,为人们营造出了一个更加舒适美观,极具自然魅力的建筑环境,让人们在生活中真正的实现了愉悦享受的目的,并促使着园林建筑在依靠各种自然景观的设计中,充分的体现着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生命力和活力。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的应用
在某种程度上,地形限制着风景园林建筑的生成形式,对风景园林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局部、功能、体量等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连接着风景环境中的所有要素。在我国的传统风景园林建筑上,其大多所追求的是体量尺度上的大小适宜,注重的是建筑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以及建筑和不同地形的和谐相处。而在现代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其对地形的应用首先需要对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综合的考虑,这其中,埋入或半埋入式的地下建筑对景观空间连续性和地形的融合是最为有效的[1]。以我国的西湖博物馆为例,其地处杭州西湖景区的中心地带,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中处于对考古发掘深沟和探方形态的考虑,很大一部分的建筑都设置在了地下,而顶部覆盖着大面积坡状的连续绿地,实现着西湖博物馆和湖滨绿化带的自然衔接。同时,风景园林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具有适宜的地形、地势、地貌等对建筑布局充分考虑,对建筑的内部空间横竖向关系充分的考虑,这对建筑体量压抑感的减少,保持和自然的平衡性有着良好的作用。
从视角角度出发,地形可以作为一种视觉要素体现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将地形和建筑融为一体,这能够明确的构成一个天际轮廓线,这对环境的整体性设计非常重要。因此,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中,若地形的尺度远远的超过了建筑时,建筑效果的形成可以以地形为背景,以此来构筑建筑形态和自然地形之间“图与底”的关系,并在地形和建筑尺度相接近的过程中,建筑尽量的配合地形的自然趋势,以达到建筑和地形的相互协调[2]。以沙漠中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为例,其就是对自然山体形态的模仿,促使着建筑形态与平坦延伸的沙漠背景形成强烈对比的基础上,使建筑和地形的材质与色彩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由此,地形不仅有利于环境和建筑有序空间序列的结合,设计过程中对地形的适当改进,还引导着人们对景观视觉的改善,满足着风景园林建筑功能的要求和单体建筑体量的减小。而部分地形所具有的坡度还能够对风向进行疏导,促进着建筑和场地通风情况的改善,在山地风景建筑的设计中非常重要,并从宏观和技术层面上与地域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实现了良性契合。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应用
作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构成要素,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植物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特征,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其外部形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将植物予以应用这就增加了风景园林建筑的自然气息,促进着建筑动态性的显现。同时,在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设计中都赋予一定的自然植物,这能够更好的给予人一种完美而又完整的视觉享受。在此基础上,对植物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一种层次感,更能有效的促进风景园林建筑中自然界、建筑物和人的有效结合。而在风景园林建筑中,植物过多的渗入促进着人们身心得以放松和释放,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中回归到自然中,尽情的享受着风景园林的作用,体会着风景园林建筑的美感。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良好应用还需要体现在和建筑布局的合理配置上。传统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中,其秉承的是在保持好生态环境完整性的基础上,保护原有的植物不被破坏,在这一原则下,风景园林建筑的绿化面积比例就会相应的减少[3]。基于此,在现代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对于植物的应用就需要合理的配置,并尽可能的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持一致性。例如,在风景园林建筑物的外部修建部分种植和建筑景观相搭配的植物,不仅可以减少土方的挖掘面积,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度。同时,将植物中质感和色彩度比较强烈的草地、乔木和灌木应用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这能够有效的减少风景园林建筑物中的硬质感,还能够向人们传递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风景园林建筑实施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宜人的休息场所,更好的体现现代建筑的生态观,在这一目的的实现上,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搭配,并根据风景园林建筑的需求以及各种植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融合非常关键。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改善着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植物的多样性对生态环境平衡性的实现非常重要,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还能够改善建筑环境的微气候条件,实现着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的目的,进行生态补偿[4]。在法国普罗旺斯的一座生态垂直花园建筑中,其对植物进行了合理的搭配种植,在花园的底部种植着大量的蕨类植物、冷水花属植物和蝴蝶花等,中部种植了大量在岩石斜坡上生长的景天属植物、八仙花等,在最高处种植的是大量能够完露在外的松柏类、枸子属植物。这一建筑对植物的良好配置,不仅满足了气候、季节和植物的观赏性要求,绿化中所起到的良好蓄热性和保水性还缓解了空调热负荷所产生的压力。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的应用
对于人类来讲,水具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作为服务于人类的风景园林建筑来讲,其需要在设计中融入亲水设计环节,并通过对水的循环利用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水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可塑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因此在应用的范围上就存在着很强的广泛性。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的应用原则出发,水体在应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实施水体小型设计,这一设计实施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在小水体中便于后期的养护和建造,而在水体出现污染的情况时,也能够缩小治理的整体范围,同时,这些小水体所具有的优势也是大水体所无法达到的[5]。其次,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实现,其需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是针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喷泉设计来讲的。风景园林建筑中,喷泉一直都是以一种动态美的形式呈现的,但是,针对喷泉的设计还需要从喷泉的大小中体现。通常,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喷泉主要是作为观赏而存在的,在大小上需要尽量的以小为主,避免大喷泉的出现,这不仅能够减少大喷泉对能源的消耗,还能更好的体现喷泉所展现出的美观效果。因此,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喷泉的选择尽量的以小型景观类的喷泉为主,应用过程中结合水的动力作用情况进行设计,以保证喷泉景观设计完美性状态的体现。最后,结合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需求,以水体为主增加对建筑虚景的设计。作为现代建筑设中的一种新型设计模式,虚景设计所涉及的水体内容主要有流沙、野草等,它们的存在有效的代替了景观水资源长期浪费和变质现象的存在,并在对水体运行的模仿中,实现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观赏价值的最终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建筑具有着观景和点景两方面的功能,并在为人们提供欣赏风景的同时,促使建筑融入到风景环境中,成为人们欣赏的对象。因此,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想将观景和点景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其不仅要将地形、植物和水体应用其中,还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根据风景园林建筑的需求,对它们给予合理的配置与规划,以减少对现有生态格局的影响,促进地形、植物和水体更好的成为风景园林建筑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用;植物景观;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level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higher requirments of living environment also is pu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meet people’s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terrain, plants, water are increasingl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gard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his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errain, plant, 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plan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自然风景园林景观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营造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而自然景观中,以地形、植物和水体的应用最为广泛,建筑设计首先要依托地形展开,围绕整体结构设计,植物是生命力和健康的表现,植物的种类和颜色等构成美丽的风景画,并且赋予环境积极向上的意义,水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改变形态和流向。以上三个方面完美的结合,就构成了非常和谐、美观的自然风景,愉悦人们的心情。
一、地形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布局方面
我国的传统建筑设计就提倡和建筑所在地的地形相互结合,要依托地势条件展开设计。尤其是建筑的整体布局,更要和地形协调统一,否则就会使二者显得格格不入,不经影响美观,还给交通等方面带来很多不便。我国的西湖博物馆设计的时候就对地形运用的恰到好处。西湖博物馆坐落在西湖景区的中心位置,所以在设计成探方和探沟的形态,建筑大多处于地下,建筑顶部是大量的绿地,和西湖景色连为一体,建筑设计别具一格。
由此可见,在建筑进行布局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等,灵活的运用空间中横纵之间的关系构造,保持和自然条件的平衡,建筑的框架、错台以及轴线的布置等都可以依托于地形的走势,完美结合,不仅节约材料,还加强了美观的效果,并且使建筑具有地域性色彩。
(二)视觉协调方面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处景观,放眼望去,观察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地形的整体趋势,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将地形和建筑的视觉效果相统一。二者构成天际线。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地形的分布情况引导人的视线,还可以对建筑群体做适当的分割,这样有效的利用地形因素,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园林建筑景观。
二、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植物的类型及特征
1、植物的单独运用
植物作为一种主要的观赏对象可以单独进行种植。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人工剪切或者修剪等手法做出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植物单体景观,其观赏性较强。
2、植物和其他设计结合运用
植物在和其他设计结合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和亭廊、花架相结合,例如可以在亭廊两侧栽种适宜的植物,使二者相互映衬;与景墙、栏杆相结合,通常是在景墙和栏杆上加一些蔓藤类植物,刚柔结合,蜿蜒趋附;与雕塑相结合。
(二)植物在造景中的作用
1、观赏功能
种类不同的植物其形态各不相同,颜色也多姿多彩,也可通过植物的不同配置方法与特征,塑造出多样的植物空间,利用植物的不同特点提供给了人们不同的视觉与艺术享受。
2、环保功能
合理的配置绿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起到净化的作用,并且植物的有效配置还对减少一些嗓音有着极大地帮助,为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且清新的园林空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改善气候
有效地利用植物的自身特点,来减少水土流失、抵御寒风和作为护坡的材料。通过种植植物来改善气候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是最经济可行的手段。
(三)植物在园林风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在园林植物的设计时,应尽量考虑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选择和各种植物之间的有效搭配;
2、考虑树丛的组合方式以及平面、立面的构图关系;
3、考虑园林植物与建筑、水景或园路等方面的合作、协调。
(四)植物在园林风景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要点
1、乔木
乔木可以孤植作为主要观赏的对象,也可与其他要素相结合;由于乔木具有突出地位,容易形成视线焦点,因而可放在广场或是空间较大的景观中。但应注意的是,由于乔木容易超出事先设计的范围而影响了其他园林要素,所以乔木不适宜应用在面积较小的环境中。
2、灌木
在景观设计中,灌木可以在较封闭的长廊空间里,起到引导视线与行动的作用;可以通过较大的灌木来划分空间;在不需要僵硬的围墙时,也可通过高的灌木来完成。
较大的灌木高度通常为3m至4.5m,较矮的灌木高度在1m至2m。较矮的灌木在不阻碍视线的前提下进行分隔空间,使园林空间更加丰富。
3、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可作为"地毯"式种植。其具备的独有特点可进行观赏,在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还能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4、花坛和花盆
花坛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在地上按照一定的图案来栽植的观赏植物。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也可作为主要景观或是配景。花坛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设计而多种多样,变化及其丰富。种植土的厚度因植物的种类而定。
花盆的材料有混凝土、大理石、陶器以及不锈钢等多种材料,花盆的种类形态丰富,有家庭自用的小花盆,以及放置在广场或购物中心等大型场所的大型装饰花盆。
三、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流动性,所以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具体的设计原则如下:
1、多一些小型设计
即指在水体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大的水体而是考虑设计小的水体。小水体既容易建造,更便于后期养护,若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由于其小也便于治理。虽然大的水体看似更加吸引人,也更加强烈的感觉到水的存在,但是大的水体出现的问题较多,比如由于水体较大,使养护工作很困难;由于大水体通常是通过人工开挖的,所以多数的大水体是“死水”,一旦水体被污染,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等问题。
2、遵循向下的设计原则
这主要是针对喷泉设计而言的,在水体设计中,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形式,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动态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不要设计成较大的喷泉,这样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我们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美观,同时也要以节能为基本前提,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水的重力作用,可以设计成小型瀑布之类的景观类型,也很好的体现了动态美,还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3、更多的运用虚景设计
虚景设计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设计,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比较严重,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如果运用水体就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园林设计中的水体通常都不是流动水,时间长了水质会变差,这样就需要更换水体,造成较大的浪费,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更多的运用虚景设计,也就是利用流沙、野草等模仿水体形状进行设计,也能达到水体的景观效果,还可以节约能源。
结束语: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等运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已经成为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笔者认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一定要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有效的结合现有的自然环境,依托有利的地形条件,运用植物的形态特点,再贯穿水体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毕迎春,张骏,王未,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34-35;
王锋,曲璐,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河北林业科技,2009年02期,13-14;
李华,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29期,54-55;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地形;植物;水体;应用
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精神文明的需求。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当下城市化建设中,人们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需求,更需要通过风景园林建筑来优化居住环境,提供人们更好的居住体验。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与利用本地的地形、植物与水体情况,做好各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达到更好的环境建设。
一、地形因素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因素是基本要素之一,一方面包括丘陵、平原、草地、山地、山谷等不同的大地形,另一方面也包括坡道、平地、台阶、土丘等效的地形状况。地形与外在的环境状况产生直接的关联,会影响局部区域内的美学状态,影响在该空间内的人类的体验感受,同时也会对区域排水、土地运用、气候变化与景观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园林的选址产生一定影响,成为了参考因素之一。地形对景观园林中的自然要素设计运用也提供了一定决定作用,相关园林设计要素较大程度的依赖了地形状况。地形属于环境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空间中各要素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不得不考虑其因素影响。平坦地形可以有效的达到区域的统一协调功效,而波动起伏大的地形则可以对区域环境进行一定分隔功效。
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上,需要讲究美观协调的效果。如果要达到协调就需要让整体效果避免突兀,保持较为和谐的状态,让园林设计与人们日渐高涨的审美能力匹配,让风景园林建筑符合自然美的同时又达到人工美的优良状态。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的影响性较大,属于设计中的基础元素,不可以随意的变更与拆除。最好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要降低建筑成本,因此最好与自然状态融合在一起,保持较为自然的状态。如果存在个别的突兀地形,可以进行局部性的修理,从而达到整体的协调,让整体设计与地形环境保持较为自然和谐,提升视觉效果。如果在设计中存在起伏大的地形状态,最好不要开展人工采挖,这样会导致原有地形的破坏,同时会提升建造成本。因此要充分的做全局考虑,分析地形价值,做有效的借势利用来构建对应的亭台楼阁,有效的运用起伏大的突兀局部,从而让地形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保持自然条件与人工建造融合在一起,确保整体的和谐美。
二、植物因素
在风景园林建筑中需要对风景尤为突出,让植物成为其中的重要元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园林建筑风格,而后依据风格来匹配对应的植物搭配。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确保植物相对完整,对于原有的植物尽可能少的做翻新或者更改,这样可以减少建造成本。通常情况下园林中的绿化面积会相对较少,因此具体的景观设计会相对受限。如果要改善这个问题,需要在原本的植物结构上添加部分没有冲突的植物种类,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丰富性,同时也可以保持植物间较好的融合状态,提升风景园林建筑中的绿植元素,降低设计中的生硬状态,提升整体设计的活力。
植物属于风景园林建筑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可能会比建筑本身与流水设计内容稍显不重要,然而也会提升视觉效果。需要适度的提升植物的多样性,这样可以有助于整体视觉中一年四季都会有较好的植物视觉效果。建筑在室内与室外都可以运用植物配置,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视觉效果的流畅性;植物的配置中需要与本地的风土人情保持较好的融合,植物选择保持科学合理性。针对不同地方要采用差异多样性的植物,从而有效的在不同时期有植物开花结果来展现植物的丰富性。此外种植方法上需要保持层次性处理,提升视觉美感。
植物属于设计素材中相对软性的部分,一般草地、灌木与乔木都可以达到对硬质建筑较好的映衬作用,让建筑环境本身具有更多元的色彩与质感,通过合适的设计来让风景园林建筑保持更好的视觉效果。可以让建筑相对生硬的外立面保持一定弱化作用,例如可以在外墙运用一定植物,可以达到美观与绿化效果,同时可以达到整体环境的保护,打破原有建筑物给人的生硬与沉闷视觉感受。同时绿植本身的颜色都可以有更强的生命力、希望等文化象征意义,从而达到给人的较好审美共鸣。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的让风景园林建筑赋予更好的自然气息,保持整体环境的动态变化状态,让建筑更好的融合在自然风景环境中,形成室内与室外环境的联合,提升整体视觉的直观感受。
三、水体元素
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渗透一定亲水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体视觉效果,要充分的做好水资源运用,达到生态环境的完善,营造出更和谐与美感的视觉环境。首先,水体可以为风景园林建筑提供一个相对广阔水体背景景观,建筑会倒影在水面,从而形成一种相互融合与呼应的状态,形成一种风景中的装饰作用。例如世界闻名的威尼斯则是较为著名的水体设计,将水体与建筑做较好的融合,建筑的保持一定临水小,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本身的视觉开阔性,达到景观的点缀功效,扩展建筑的空间。其次,水体元素运用可以有效的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赋予一定文化意义。在全球的文明古国,大多都与江河湖海有紧密联系,因此而逐步诞生城市。水域可以有效的让人在景观中保持视野的开阔,提升心灵的愉悦感。在中国文化中,水与万物的生发也有密切联系,该文化之下水体不仅提升了空间布局的整体氛围,同时也可以达到精神文化层面的意义赋予,有效的让建筑充满灵性效果。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运用必不可少,从外在的形到内在的意都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设计本身的自然韵味,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建筑中人类活动的正常所需,让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在中国传统意蕴中,水至柔至刚、百变灵动,有着强烈的人文内涵赋予,因此建筑中运用水体元素可以有效的提升人文特色。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可以融入人们日常的水体感受习惯,尊崇人文特点,让水体设计赋予更强的人性化,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与感受,让视觉等多种体验感受得到优化提升,这样可以提升水体元素设计的价值。
四、结束语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会通过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来提升整体功用c视觉美感。首先,可以提供使用者较好的风景景观效果,其次,又要让建筑本身的功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要达到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与融合性。地形、植物与水体是整个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元素,由这三要素的组成可以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具体操作中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有自然环境特点,减少破坏与人工操作,让建筑与自然风景保持较为合宜的协调美感。
参考文献:
[1] 胡颖.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13):266-266.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思考
由于各项科学技术的限制以及人们意识水平的限制,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表面上的传承,不去思考更加深层次的含义,不去注重建筑设计的整体感觉,这些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使得设计的建筑和园林很突兀,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就通过对这些传统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并且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些方面,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
一、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现状
在现阶段,在进行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仍然秉承着传统教育的理念,只注重表面的设计,将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分割开来,没有整体意识。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之下,学生都普遍缺乏创造力,没有很好地将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不能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传统的文化与新的理念结合起来,从而阻碍了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不能真正的实现风景与建筑的结合。
二、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总体设计意识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将园林与建筑分开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没有一种整体意识,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去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园林不能很好地融入环境,比较突兀。所以说,在之后的园林教育过程中,老师进行总体设计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设计的园林更好地将风景与建筑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2.只注重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形式上的模仿
在当前阶段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设计者已经只对于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形式上的模仿,也就是说,完全的对一些传统的园林建筑照搬照抄,盲目模仿,丝毫不去进行创新,不去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得建筑的园林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相互映衬,而是单独的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对于发展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行业是十分的不利的。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只完成了模仿这一项工作后就对自己的行为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丝毫不去进行创新。所以说,在之后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传统的园林的形式上的模仿只是一个基础,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种深层次的内涵,更好地实现风景与建筑的结合。
3.空间的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的不断的发展,对空间等领域的理解能力相对于古代的人来说更是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可以更好地将空间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工作中。但是,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涉及到空间的意识,也与当时的发展水平,空间意识不强是有关系的。但是,在现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仍然忽视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所以说,在之后的园林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思维的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城市园林,受到地区的限制,需要很好地结合空间的概念,将一些大自然内的美丽景色适当的“搬入”室内进行展示,并且更好的将园林的景色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使得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也让新设计的园林在新的环境中不会突兀,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好的突出其特点,实现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4.色彩的运用不够合理
色彩的运用与园林的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其空间表现力以及其意境的表现都是息息相关的。在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是运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体系,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注重该种色系的运用。但是,园林事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局限于这种五色体系了,这只是基础,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发挥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培养整体意识。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行思考,进行反思,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空间意识不强,色彩的运用不够合理,缺乏整体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地方,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这几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在之后的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与景观的一体化,增强视觉观赏价值,也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好地将环境保护起来,顺应我国的时展潮流。
作者:侯永胜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利刚.对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思考[J].风景园林,2014,05:152-157.
1.利用植物提高风景园林建筑的美感植物是风景园林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植物的重要功用。把植物运用到风景园林建筑中可以实现自然界、建筑物以及人之间的有效联系,同时还可以融合周围环境中的其他要素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体验。植物随着季节的变换其生长特征以及外部形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融入植物因素可以赋予园林景观建筑一定的自然气息,使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除此之外,建筑物的室内以及室外设计也要充分融合自然因素,这样才能够带给人们完整的视觉享受。
另外,还要对草地、灌木以及乔木等进行合理地设计,使其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给人带来较好的视觉体验。风景园林建筑中渗入较多的植物因素可以有效缓解人们在紧张工作中的压力,促使其回到自然,身心得到足够的放松,进而充分发挥出风景园林的作用。
2.植物的配置要和园林景观建筑的布局相搭配在传统的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模式中,都是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以及保护原有植物不被破坏为基础性原则,这样绿化面积在建筑布局中所占的比例就会相应减少。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要灵活地设计园林景观的布局,尽可能使其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另外,在设计风景园林的建筑布局时还可以在建筑物的外部修建部分平台,并种植与建筑景观相搭配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使土方的挖掘面积大大减少,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护自然植被不受到破坏。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建筑都具有硬质界面的特点,给人的感觉会比较生硬、冷淡,而植物作为一种软性的规划与设计素材运用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恰好可以弥补硬质界面的不足。草地、灌木以及乔木等植被具有相对丰富的质感以及色彩,本身就能够向人们传达出较强的生命活力,如果在对建筑布局设计的过程中再对各种植被的分布以及搭配进行合理的设计,把各种植被与风景园林建设融合在一起,从而设计出更加宜人的风景园林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憩息环境。
二、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利用水丰富风景园林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水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同时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水体景观也往往会选择极目远眺或者置身其中,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融入部分水体景观可以为风景园林建筑物营造一个更好的空间氛围,水的生命特征也可以使建筑物更具灵性。自古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都比较注重对谁的处理,从古代的形到现在的意,水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利用水体可以有效满足现代人追求自然韵味的需要,进而大大推动我国人文及生态聚落的构成,并向人们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2.水可以对风景园林建筑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可以把宽阔的水面作为景观建筑的一个重要背景,通过与水体的融合来彰显风景园林建筑的灵性,比如说世界闻名的威尼斯水城就以其对水体的对到设计而引来各国游客前来观光,极大地推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建筑按功能用途不同,一般分为三大类型:1)工业建筑;2)农业建筑;3)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不同,风景园林建筑一般可分为五大类型[2]:1)环境小品类;2)游憩类建筑;3)服务类建筑;4)文化娱乐类建筑;5)管理生产类建筑。
(1)系统关系。从系统分类角度,风景园林建筑既属于建筑系统,同时也属于风景园林系统。2)本质关系。风景园林建筑和建筑从本质上去审核,两者则是一般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内容关系。风景园林建筑和建筑从所包含的内容上,两者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含关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2建筑功能比较景观作用主要有[3]:
(1)点景:即点缀风景,形成景观构图中心或主题,创造最佳风景画面。
(2)赏景:即观赏风景,为观赏者提供最佳观赏点和观赏视域以及观赏环境。
(3)引景:即引导景观视线,组织游览路线,创造最美动态序列景观。
(4)丰景:即丰富景观层次,组织划分空间,提升艺术效果。风景园林建筑在功能要求方面还具有多元化和多重性的特点。在用途类型方面,风景园林建筑主要满足风景园林中游人各种活动的使用需求,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和使用范围,表现出与其他建筑类型共有的单一性特征。但在具体使用需求方面,不像其他建筑类型那样相对比较单一,而表现出多向性的需求特征,既有餐饮、商业方面需求,也有文化、教育方面需求,也就要求有多种用途类型的建筑与之相适应,这正体现出功能多元化的特征。此外,风景园林建筑的这种多向性需求特征,往往也要求同一座建筑身兼数职,在满足主要的某方面使用要求的同时,兼备其他多重功能,体现出功能的多重性特点。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更加动态、灵活。在使用过程中,风景园林建筑的使用环境、使用性质、使用人群,由于受到多种动态因子的影响,如季节气候变化,游人量大小变化,活动需求变化等,经常呈现不稳定状态,表现出功能上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不像其他建筑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功能使用上也就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这种动态变化相适应。
3建筑技术比较
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建筑设备等内容,它是建筑得以实施的技术保障。风景园林建筑表现在技术上的特点是小而精,全而细,新而巧。就结构技术而言,正因为风景园林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多重性,基址的灵活性、复杂性,景观的艺术性、丰富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结构形式在风景园林中都有用武之地,从传统的砖、木结构到现代的钢、膜结构,从梁柱体系到空间网架,甚至充气结构,在风景园林中都有应用。在施工技术方面,由于风景园林建筑分布比较开散,规模较为小巧,艺术要求高,不便于机械施工,很多部分都是手工制作,所以特别强调手工工艺与装饰效果,有利于增加人的亲和力,淡化机械生产的冷漠感,雕梁画栋,塑竹塑石,举手投足,均为艺术境界。再由于结构与装饰同构的特性,风景园林建筑对工艺水平要求更高、更精、更细,一般工艺中的粗活,在风景园林中则变为精细工艺,如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砖墙表面的处理,以及带有装饰线脚梁柱,都要求非常精细的施工工艺。在材料应用方面,风景园林建筑强调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不拘一格,突出材料的原始美感,追求特殊质地的艺术效果,突出地方特色,彰显个性风格。
4建筑艺术比较
风景园林建筑由于其环境空间的特殊要求,相对于其他建筑类型而言,在艺术上有独到的魅力,特别突出自然美、意境美、动态美、和谐美、生态美的艺术效果。
5建筑设计比较
(1)综合性。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横跨多门学科,不仅要求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知识,还要求有很深厚的人文方面知识;不仅要求具备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还得通晓风景园林方面的知识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知识。它所涉及的建筑类型极其广泛,除了常见的建筑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类型,如动植物园,因此要求有特别广泛的知识背景。
(2)艺术性。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要求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强调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性,突出景观功能,追求诗情画意,是多种艺术融合的综合体,设计中要求利用一切可能艺术形式、艺术手段、艺术规律及艺术观念,进行艺术创作,增加艺术感染。
(3)自然性。风景园林建筑大多立足于自然环境中,是特定自然环境限定出来的产物,是人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设计要求有丰富的自然知识,通晓自然规律,善于因借一切自然景象,树木花草,山石水土,风雨雷电,阴晴阳雪,月光云影,都是风景园林建筑的构成要素,尽可能利用自然元素,展现自然的原生态,强调与自然的相生共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4)开放性。风景园林建筑的使用具有广泛的公共性,要求满足所有人的使用要求,体现社会的公平性、便利性,因此,也要求设计的开放性,通用性,保持设计方法的开放,设计过程的开放,设计观念的开放,让公众参与设计,群策群力,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使用方便。
(5)灵活性。风景园林建筑由于功能的多样性,环境的多变性,使用的通用性,因而要求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有法无式,随机应变,要求功能的灵活,空间的灵活,景观的灵活,以适应所有使用环境的动态变化和随机变化。
6风景园林建筑的特点
(1)巧于立意。风景园林建筑历来注重艺术意境的创造,巧于因借,奇思妙想,或借诗画情意,或借四季之景,或借天象时物,抒怀,赋予建筑恰当的主题思想,达到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常常通过建筑题名、匾额、楹联,点染主题,诠释意境,言简意赅,意美境远,进一步深化建筑主题,丰富建筑文化内涵。
(2)恰于选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这是前人总结的造园法则。选址立基是建造风景园林建筑的重要环节,恰当的选址,可谓是事半功倍之效。无论是从建筑功能出发,还是从景观要求角度出发;无论是风景点的营建,还是景观序列的组织,都要仔细推敲基址位置,以求达到最佳造景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环境场地相得益彰,于自然景观锦上添花。相反,选址不当,往往会破坏原有景观价值,影响建筑营运。
(3)妙于布局。风景园林建筑的布局讲究因地制宜,随形就势,随曲合方,不循规蹈矩,而巧于因借,善于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及天象,甚至其他一切可用之物,配合有致,得景随机,参差错落,灵活多变,曲折幽深,小中见大。
(4)精于体宜。风景园林建筑在景观构图中举足轻重,其体量大小往往是景观艺术的关键,决定风景构图的画面效果。空间境域不同,尺度大小各异,山颠、水边、树林、花际,都要因境随机,整体考虑空间环境的尺度大小,仔细推敲各自的比例关系,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5)特于造型。风景园林建筑追求很高的艺术境界,对于艺术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就缺乏艺术感染力,艺术作品讲究的就是作品的独创性。因此,风景园林建筑的造型,就相当于特定环境、特定场地、特定时代孕育出的特色作品,不拘一格,突出个性,突出内容、彰显文化、彰显技术,与环境和谐共生。
(6)便于使用。方便使用,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是建造建筑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建筑优劣的重要指标。风景园林建筑的成败,最终体现在功能的满足程度,只有既满足游人活动需求,又满足景观艺术要求的,才是最合用、最优化的作品。
(7)美于天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风景园林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营建风景园林建筑的最高法则。构园无格,有法无式,无论采用哪种格局,哪种形式,哪种技术,或怎样独特,怎样艺术,怎样方便,最终只有达到自然天成的效果,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才可成为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