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慢性病健康档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1 15:26: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慢性病健康档案

第1篇

>>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研究 电子健康档案对慢性病管理的影响分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础下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分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区域计划生育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情况分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采集工作分析 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作用与应用管理探讨 关于建立全国人口电子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系统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的构建 运动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慢性病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3]胡哈力, 方俊岚, 关世延等.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三级网络化建设的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42

[24]陶再平, 陈奇, 俞瑞钊. 三层结构模型应用的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1999, 7(6):5-6

第2篇

关键词:督导评估 慢性病 档案 规范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424-01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因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所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因此加强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社区慢性病档案具有“动态活档”特性,要求责任人在档案产生之日起,每月进行记载。慢性病档案的真实与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效果,也就是慢性病病人的“受益”或“受损”。

1 慢性病档案的不规范表现

在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实际工作中,社区在慢性病防治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基线调查、居民入户建档、随访管理等工作。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人、财、物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高血压等重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规范管理率低、随访质量不能保证;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有效控制率低;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管理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等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健康档案中的“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问题出现在所难免,从我们对档案质量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的结果,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较大部分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性,具体表现为:①患者联系电话有误码或家庭住址不祥无法根据号码和地址联系随访沟通,患者不能接受治疗与指导,档案从建立起即为死档。②社区医生每三个月一次的随访记录数据大同小异,显现为“闭门造车”“一挥而就”假随访假管理一目了然。③通过电话访问核查,发现没有随访病人,但有详细随访记录(血糖、血压、电话访问、面访)。④通过电话访问核查血糖、血压异常,但记录正常。⑤接受电话访问的患者,并没有接受服务或者患者并不清楚该对其进行什么样的服务,仅在基线调查时登记,此类建档就失访。反应出医患关系不良或随访时对病患的健康教育力度不够。

2 造成原因

2.1 社区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且队伍不稳定,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社区医生脚踏实地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以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目前建档管理高血压患者3128人,全年要进行12512人次随访管理和随访记录。按目前该社区4-5名医生的配备远远不够,很多人身兼数职,加上慢性病管理岗位待遇低,造成队伍不稳定,经常更换人员。

2.2 组织管理。社区对全年慢性病防治没有完整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和详细安排。很多工作处于应付,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

2.3 考核评估问题。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使社区医护人员感觉不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慢病建档工作、随访工作没有真正意义的开展。

2.4 经费问题。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而慢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慢病工作支出大,造成工作被动。能不开展就不开展。

为了促进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并逐步实现社区重点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我中心启动了慢性病综合防治每月督导评估工作。

3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3.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在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档案各20份,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档案各20份,检查档案管理质量,包括生活方式指导栏的核实,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3.2 随机抽取档案记录中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四次随访、现身体状况、生活方式改进情况、用药情况、高血压、糖尿病是否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答来判断慢性病档案的真实可靠程度。

为了不让督导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把慢性病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我中心加大了督导评估力度。通过督导评估所得分值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挂钩,与财政经费收入挂钩,从而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积极性,对档案质量的考核更使社区医生的档案意识大大增强,提高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实践证明,档案督导评估在促进慢性病档案真实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要不定期对社区慢性病档案进行督导,同时社区内部也应建立内部考核机构,收入分配与社区医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脚踏实地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促进慢性病档案的规范管理,让慢性病患者的慢病档案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55-02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1]。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

1.1.1 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

1.1.2 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

1.1.3 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

1.1.4 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1.1.5 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1.2 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2 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1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

2.1.1 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

2.1.2 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

2.1.3 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

2.1.4 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

2.1.5 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 行评价。

2.1.6 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2 组织管理流程分析: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2.3 操作技术流程分析: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2.4 督导监管流程分析: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2.5 信息收集流程分析:在对局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2]。

3 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3]。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第4篇

关键词:督导评估 慢性病 档案 真实性 作用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因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所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因此加强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社区慢性病档案具有“动态活档”特性,要求责任人在档案产生之日起,每月进行记载。慢性病档案的真实与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效果,就是慢性病病人的“受益”或“受损”。

1 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表现

在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实际工作中,社区在慢性病防治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基线调查、居民入户建档、随访管理等工作,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策、人、财、物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高血压等重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规范化管理率低,随访质量不能保证,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有效控制率低。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等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健康档案中的“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瓶颈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从我们对档案质量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结果,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较大部分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性,具体表现为:①记载患者联系电话号码有误或家庭住址不祥细,无法根据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与患者随访沟通,患者不能接受治疗与指导。档案从建立之日起,就成为死档。②社区医生每月一次的随访记录,一气呵成,墨迹相同,显现是年终应付考核“一夜而成”。③从年初与年终随访记录的书写出自同一个人的笔迹,而签名医生乃为一名新到岗位的实习医生,档案造假迹象一目了然。④没有随访,但有详细的随访记录(血压或血糖正常;有完整的电话访问或面对面访问记录)。⑤电话访问患者血压或血糖仍然高且从未进行过有效治疗,而该患者的慢性病档案治疗记录上却清晰地写下血压或血糖都正常和详细的治疗方案且张冠李戴治疗医生。⑥接受电话访谈的患者,有一些并没有到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仅是在基线调查或下社区摆点时登记、建档后就失访。

2 造成慢性病档案不真实的原因

2.1 社区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且队伍不稳定:慢病防治工作需要社区医生脚踏实地的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以一个常住人口20000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高血压病管理为例:每年要进行高血压病筛查4000人,按高血压病的建档率计应建档900人,按四川省慢病绩效考核指标每人每年随访12次计算,全年该社区对高血压病人应有10800次随访,并进行档案记录(其中含3600次面对面访问),按绩效考核指标,至少应该对630名慢病病人进规范管理。可想而知,按目前一个社区3-4名社区医生的配置远远不够,很多人身兼数职,慢病管理岗位待遇低,经常更换人员。社区医生的缺乏或新到岗位的社区医生不熟悉规范管理慢病的内容导致了为了完成随访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社区医务人员档案意识薄弱,认为有些档案可写可不写,人手不够、时间不够就瞎编乱造随访记录以应付领导或上级的督导考核。

2.2 组织管理问题:社区对全年的慢病防治工作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详细的计划实施安排表。很多事都是处于应付,流于行式。

2.3 考核评估问题:慢病的考核评估工作没完全落到实处,使社区感觉慢病工作不重要,社区慢病建档工作、随访工作没真正意义的开展。

2.4 经费问题: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而慢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慢病工作支出大,能不开就不开展。

为了促进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并逐步实现社区重点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达到80%的目标,四川省启动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表一 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目标

■表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例管理评估指标(档案方面)

2009-2011年,本人参与了自贡市高新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慢性病档案部分)督导评估。

3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3.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在电脑慢性病专案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未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仍然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20名,检查档案管理的质量,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3.2 随机抽取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12次随访(其中面对面访问4次),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来判断慢病档案的真实可靠程度。

为了不让督导评估流于行式,把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克服慢性病档案“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瓶颈问题,自贡市加大了督导评估力度。高新区率先根据督导评估所得分值进行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与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促进了社区管理慢性病的积极性,对档案质量的考核更使社区医生的档案意识大大增强。为一味追求建档率而不能100%完成随访工作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的现象得以遏制,提高了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块中,权重最大的就是慢性病管理。表二中四个指标数据均源于慢性病档案。因此,对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督导,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慢性病举足轻重的。

通过近几年的慢性病档案督导评估,从2009年电话随访询问病人回答“不知道我在哪个社区管我,从来没有人管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成了高血压病人了”,“没有医生来过我家,我也没去社区”。“没有人管我,不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等调查结果与慢性病档案上如花一样烂漫的每月都进行了随访,而且治疗效果非常好的完美记录形成鲜明对比,到2011年“满意满意,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每个月都到社区或到家里来测血压,关心我。”慢性病档案真实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从08年按标准无法打分,仅仅只是一个基础,到2010年的20%-40%到2011年完全按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达到了50%-60%,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在组织管理问题方面,社区也加大了对人力物力的投入,社区医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了3-4人,强化了档案管理意识。

实践证明,档案督导评估在促进慢性病档案真实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要采取不定期对社区慢性病档案进行督导,特别是2011年启用的“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为上一级行政机关和业务指导部门利用“系统管理员身份”随时随时对自贡市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电子版慢性病档案进行随机抽查督导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社区内部也应建立内部考核机构。收入分配与社区医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脚踏实地的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促进慢性病档案的规范管理,让慢性病患者的慢病档案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熊鸿.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

[2]王青芬.论对社区慢病档案的管理.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学动物防制,2005年9月第21卷第9期.

第5篇

关键词:慢性病; 社区; 防治;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1.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8-02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一组疾病[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居民慢性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其最主要的原因[2]。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社区作为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平台,是促进健康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基础的项目目的就是帮助个体和社区建立克服这些障碍的桥梁。

1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中用于慢性病防治的经费不足,社区医生待遇偏低:目前对慢性病的防治建设方面,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省、市政府投入为主,每年拨出的经费有限,主要用在社区开展几种主要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的管理和干预项目。除了基本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找到更多的补偿渠道。此外,社区医生普遍报酬偏低,再加上晋升空间有限,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

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管理不到位:在全国多数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普遍进行了居民慢性病情况摸底调查,涉及社区中居民详细的既往病史和身体健康情况资料,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健康档案,这些资料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档案在建立之后疏于管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均成为死档,并没有跟踪居民的健康问题,因此,也不能通过健康档案体现慢性病病人的病情进展和防治情况,产生动态资料不足,管理资料不齐的现状。

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施有限人员素质偏低: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其相应的医疗配置落后,在社区规模和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的今天已有些不相适应。其次,全科医生缺乏必要的慢性病治疗知识技能的培训,不具备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和对工作开展评估的能力。

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从事慢性病管理的人员: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居民集居不平衡,乡村居民地广人稀,按国家规定 1000:1.3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慢性病管理需要。造成偏远山区居民不能享受到慢病健康管理的成效。

2相应对策和经验

2.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来源:加强政府主导的资金来源最直接的方法是将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主要指标,如政府年度财力投入、标化后的主要慢性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主要慢性病的控制率、吸烟控制率等列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社区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强对责任主体的问责,明确政府作为问责“第一责任人”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探索吸纳民间资本的投入的途径,提供优惠的扶植政策,如减免税收,政府给予适当比例的医疗投入。逐步提高全科医生待遇,各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政府直接补贴,提高全科医生工作积极性,保留优秀的人员。

2.2健全长效应答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工作重点,以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作为根本,实施慢性病三级预防保健策略,注重早期预防,对那些在档案中表现为轻中度病症的患者,实施定期体检办法,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进展,并将在社区中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作为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主要措施,提高防治效率。同时,对于重度病症患者,应建立实时的咨询诊断关系,对于与三甲医院建立双向导诊的社区医院应将病情异常的重度病症患者及时导诊,使慢性病的“防”和“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结合起来。

2.3定期开展预防保健宣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为住户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资料,定期举办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预防保健和治疗康复技能培训讲座,开展慢性病健康咨询以及戒烟、限酒、少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 积极创造条件,成立高血压、糖尿病人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2.4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大人员培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设立专职机构,负责协调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加强双向转诊信息沟通,真正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动态转诊体系[3]。加大培训杜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力度,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技术和综合素质,制定社区慢性病防控人才培养计划。各地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人才计划。划出培养专款,用于师资、基地及教材的开发。通过组织大中型医院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发挥退休人员余热等多种途径大力培养和充实全科医生队伍[4]。

2.5统筹城乡人员管理,建全晋升机制:城乡慢病管理人员根据需要,按比例区别对待。保证待遇情况下多恰当安排边远山区的慢病管理人员。由于偏远地区生活水平和收入偏低等因素,导致这些地区很难吸引优秀的全科人才,而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致使偏远地区更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慢性病防治人员,这就需要本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健全全科医生的晋升机制,使得专业技术水平高与经验丰富的人员有更大的晋升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也为新人的引入提供有效的参考。

3结语

我国自1997年开始在社区中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目前我国政府的卫生区域规划、医政部门、基层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已基本完成[5]。各地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规划,将慢性病管理纳入专项和全科医生培训计划之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自身的资源制定年度进修培训和日常学习计划,要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工作机制。慢性病综合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又繁琐的工作,是需要多系统的综合配合,是需要长时间的社区层面的广泛健康教育宣传、健病预防机构的联动,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筛查、管理、干预、治疗的康促进活动的开展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级医院以及慢性网络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WHO. Updated projections of global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2002-2030:Data sources, methods and results[R]. Geneva:WHO.2005

[2]卢建华,吴建国,吴静娜,等.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212

[3]孟秀焕. 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医学信息,2011, 9:4618-4619

第6篇

【关键词】督导评估;慢性病管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95-02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因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所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

1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在社区的慢病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经费问题,基层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组织管理问题,基层社区对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完整的计划和实施配档,很多事都处于走形式、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评估问题,没有落实好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使基层社区没有感觉到慢性病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比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等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差距。

1.2认识与宣传力度不够,各实施单位对项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上门建档、年体检工作和随访工作存在一定困难,致使我区项目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1.3老年人病人管理率、高血压病人管理率、糖尿病人管理率都达不到年目标要求。

1.4有部分社区服务站(中心)没有设立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汇总和管理致使资料比较散乱,较难找到。

1.5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社区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慢性病管理工作起步晚,人员专业技术不高,经验不足,社区管理人员不固定,很多人身兼数职。多项工作认为人员不足,时间不够就可以随意臆造。

1.6部分实施单位缺少技术人员和设备不足,使辅助检查项目难以开展;档案质量不高,随访质量不能保证,档案信息与体检表内项目填写不完整、漏项、缺项、错误填写,从我们对档案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每季度的一次随访记录墨迹相同,年初与年终随访记录出自同一个人的笔迹,造假迹象一目了然,电话访问部分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与指导,甚至联系电话是空号。

2慢性病社区管理模式

2.1组织管理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2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②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③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④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针对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

2.3重点人群患者的健康管理现场查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资料,随机抽查10份档案,核查档案完整性和动态使用情况,完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1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4次面对面随访,血压是否得到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回访核实档案的真实性。

2.4慢性病患者信息收集多措并举,提高慢性病人的发现率,增加自助点的建立,每个村、居建立一个自助点,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体检、主动筛查等形式,提高病人的发现率,使慢性病病人早诊早治。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建立重点人群档案,并由社区专业人员每年为患者提供4次随访,1次免费体检。加强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对发现的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测一次空腹血糖和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落实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项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规范,进行高血压与食盐摄入量相关因素调查、高血压患者低盐膳食干预,继续推广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抓好自我管理小组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5考核评估为了把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我区加大了督导评估的力度,每月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每季度进行慢病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挂钩,从而促进了社区管理慢性病的积极性,提高了慢性病规范管理率。

3结论

近年来,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全人类的慢性病预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提升,不仅依靠目前政府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的拓宽思路是工作提高的原动力。慢性病规范管理,加强了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干预、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合作,达到管理目的。提高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7):669.

第7篇

中图分类号:R1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1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中的压力过大等是慢性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和干预,使居民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是当前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对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以取得政府支持为前提,以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开展居民健康筛查,建立居民档案为主导,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和干预措施,促进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工作做法是:

1 规划防治目标,健全防治网络

1.1 为科学、规范地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文登市创建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市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是通过对普通人群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降低人群中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和重点干预;早期发现患者并及时进行随访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控制其病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达到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总体目标。

1.2 为适应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三级管理构架。首先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卫生局、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老干部局等相关科局为成员的“慢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骨干为主的“慢病防治技术协作组”;利用已初步建成的、运行比较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资源即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考核标准,组织对全市慢性病防治骨干培训(内容包括“慢病危险因素评估与筛查方法”、 “患者发现、登记与随访管理”、“社区慢病防治与管理”、“患者自我管理”、“非药物治疗”、“高危人群的管理” 等)。同时我市计划从2008年到2011年共投资1000万,完善和建设126个标准农村卫生室、8个社区服务站,并改革现有卫生服务模式,落实居民健康查体、双向转诊以及慢性病随访等制度,将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真正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 服务模式中。

2 取得政府支持,建立有效支撑环境

慢性病综合防治离不开政策、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支持,为此,我们积极给政府当好参谋,先后出台了《文登市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办法》、《文登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实施办法(试行)》、《文登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特殊病种门诊统筹补偿管理暂行规定》等。自2009年开始,政府逐步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完善了改革补偿机制等,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慢性病防治公共卫生服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为我市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了政策支撑。

3 全面开展居民健康查体和健康行为基线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慢性病病人实行规范管理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筛查,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筛查出的病人评估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录入计算机实施规范管理,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为进一步做好病人管理,我们制定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居民档案管理制度》、《慢性病镇村双向转诊制度》、《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脑卒中报告制度》等下发至各基层医疗单位。同时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既可以评价个体患病的危险性及危险因素水平,又可以帮助基层医生实行个体化指导、量化评估效果和提示定期随访。社区居民在基层医生的指导下,实现个体健康管理,并引导逐步实现自我管理。两年来,全市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43223份,健康档案覆盖率为93.08%,查出糖尿病患者15828人,规范化管理11348人,查出高血压患者56196人,规范化管理50634人。

4 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促进防治工作全面进步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消除和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自觉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提高居民健康教育覆盖率:一是组织慢性病防治骨干对重点人群进行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等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同时制作慢性病宣教资料、编印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画免费发放和张贴。二是加强社会公众健康教育,在媒体开辟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栏目和利用“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要慢性病宣传日进行健康促进。三是社区责任医生进行点对点的健康指导,对查出的患者根据危险评估进行随访管理,从饮食生活、运动锻炼、心理因素、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管理。四是与教委联合制定了“小手拉大手・健康一家人”活动,利用“小手”拉动家庭成员及其亲友共同参与“平衡膳食、合理运动、拒绝肥胖,健康成长”,以此提高全民慢性病知识普及率,促进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开展。

另外,我们还对社区居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健康干预。一是示范引导,推行低钠低脂饮食。我们首先在天福、龙山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限盐、限油活动,放发定量限盐勺和油壶,鼓励长期坚持使用,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二是积极引导他们利用社区多种健身场所和设施开展各种健身运动,充分发挥运动在慢性病综合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经调查目前我市的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

5 几点体会

5.1 政策支持是关键 慢性病综合防治是一项大投入的社会的任务,政府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我市出台的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居民社区免费查体、将慢性病门诊治疗费纳入新农合报销、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卫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措施,保障了我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5.2 队伍建设和部门协调是前提 三级网络队伍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中坚力量,拥有一支高能力和素质防治队伍保障了整个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新闻媒体、老干局、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险等部门是我们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帮手,有他们的密切配合促进了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充分重视社会各部门所发挥的作用。

5.3 规范管理和治疗是主导 对慢性病人进行规范管理和治疗是综合防治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个人病历档案、对各种慢性病信息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方式进行管理,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和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方案,降低慢性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网络模式;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88-02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69亿,与此同时,与老年病相关的慢性病也呈日益增长的态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积极探索老年慢性病医疗服务,调整服务意识和服务模式,把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对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病程长、治愈率低,常伴有合并症,给医疗服务工作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挑战。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决定了他们是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最高的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呈多样化,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因此,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老年慢性病人群提供方便、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模式已势在必行。

2.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网络模式可以对社区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建立起由社区医生、老年人群共同参与的慢病防治体系,有效实现医生、患者在线的互动交流。另外,也利于社区医生统计慢病管理的相关数据,加强社区慢病防治工作。因此,网络模式能为慢性病患者建立一个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帮助老年人群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1 有利于社区医务人员更新服务观念和改变服务模式。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能减少慢性病发病率,降低慢性病危害。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应不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思路,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模式,从单纯医疗护理服务向预防为主、促进健康、防治疾病和身心康复转变,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观念,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完善社区医疗服务。

2.2 推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一体化。慢性病对社区老人居民的健康影响日益突出,利用网络技术为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远程监控并实时诊疗咨询,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努力推行预防保健、应急救治与预后康复服务一体化模式,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也为社区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3.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社区老年慢性病网络健康管理能提供患者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医疗指导,同时也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保健提供所需的数据。

3.1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加强老年慢性病管理。医护人员通过开展健康调查、免费体检、慢性病的普查和治疗、健康宣传等活动,收集和完善社区老年慢性病相关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社区医务人员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定期访视检查,指导合理用药,控制病情发展。社区、医院、卫生管理等部门通过信息共享获取健康信息的资料,方便老年人的就诊和医疗管理。随着社区卫生网络逐步建成和完善,社区医生将老年慢性病档案进行归类管理,输入病人或慢性病名称,能立即调出健康档案,了解病史等信息。

3.2 实施健康干预,将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社区医生通过网络管理对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主动提供医疗和健康干预,在慢性病高发季节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及健康行为指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不断促进社区老年人群强化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实现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有助于提高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3 建立社区家庭监护中心,实现远程治疗和监控。通过网络化管理,在社区卫生站设立医疗信息交互平台,实现社区医生与慢病人群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医患模式,尤其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远程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社区家庭监护中心,通过网络与老年慢病家庭相连通,将远程医疗拓展到家庭,强化了社区保健职能,对慢性患者进行医疗随访和预防保健、健康饮食等方面的咨询,老年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医疗服务,提高对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总之,以个人健康为核心、管理信息为纽带的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增强患者与社区医务人员的互动,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降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成本,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社区卫生领域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符定莹.《慢性病和社区健康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36期.

[2] 李红梅.《社区慢性病管理》、《心理医生》,2011年9月第200期.

第9篇

“地方虽小,但是办的事情很重要”,这是我在体验的两天中最大的感受。在全科诊疗岗位体验,和卫生服务站内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跟随全科医师坐诊,开展全科诊疗活动,测血压、测血糖、记录健康档案,了解慢性病管理知识、体验“知己健康管理”,跟随中医医师体验中医药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并观摩针灸、拔罐、理疗治疗等过程,还同社区医护人员进社区入户体验出诊服务。

体验中我注意到社区就诊的患者一般以老年人居多,因此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就尤为重要。为了探索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综合防治模式,更好地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节省医疗费用,北京市卫生局与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在社区推行“慢病知己”健康管理。在我体验的陶然亭姚家井卫生服务站和广外白菜湾卫生服务站都已经开展了多期的“知己健康管理活动”。“知己健康管理”是一种对慢性病的管理模式,它利用慢性病知己能量检测仪对患者的能量摄入与消耗进行监测,每周由所在的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评估,从病患的食物摄取量和运动消耗量通过系统进行对比,合理地制定出慢性病防治中饮食运动方案,让社区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病情。

在与社区医务工作者一同整理健康档案时,广外白菜湾卫生服务站的李站长讲解了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慢性病管理的一个有效措施。社区医生通过档案对社区内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级分层的管理,对于高危人群可以更好地开展随访治疗,这样也有助于对社区居民开展实时健康管理和定期评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广外白菜湾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利用患者输液空闲的这段时间对患者进行医学健康知识的宣传,受到患者的热烈欢迎。

慢性病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做好慢性病管理不仅是医疗难题,也是一个社会难题,解决这个难题只有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全面、体贴的全程服务。这是在体验后我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