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26: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资产运营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现状
物业管理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居民住宅小区、企业办公楼、学校、甚至是市政基础设施等多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然而,从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来看,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惨淡经营的微利行业。目前,我国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盈利能力不强,无法取得与物业管理企业规模相适应的经济效益。这是严重制约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物业管理企业单纯依靠收取物业费已经难以维持生计,遑论取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了。物业企业只有大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物业费的收取率,或者是增加物业企业的经济增值点,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改善企业的运营模式,调整物业企业的资产运营[1]。
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
1、物业管理行业将逐步向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发展
物业管理企业为了克服长期以来的微利困境,将逐步向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发展。这是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一些先进的物业管理企业已经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资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且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物业管理企业的资产运营模式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物业管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覆盖面极为广泛的物业管理平台,物业管理企业利用现有的物业管理平台开展资产运营管理业务,是具有巨大的优势的[2]。物业管理企业开展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开展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可以有效延伸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内容,改进传统的物业服务,能提高物业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业主生活。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开展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能有效增加经济增值点,为物业企业创造更多的收入途径和渠道,进而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扭转物业管理企业长期以来的微利困境[3]。
2、物业的资产化运营管理与物业集成化结合
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分支,其宗旨是获取丰厚的利润。物业管理企业的最终利润,深受物业终端客户数量的影响。作为服务性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业主,这就为物业管理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终端客户,奠定了物业管理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其次,物业管理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物业已逐渐成为物业管理企业的巨大运营资产。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打破传统物业管理模式的束缚,寻求商业合作伙伴,积极整合物业的各种资源,在服务业主的同时,也为物管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物业的资产化运营管理与物业集成化结合,将构成物业管理企业全新的价值链,推动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4]。
三、物业管理与资产运营融合创新的经济价值
1、物业资产运营的内涵
广义的资产包括多种类型,诸如不动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物业资产运营主要指的是不动产运营。从物业管理企业的目标来看,物业的资产运营是对物业所有的不动产进行经营和维护,以实现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物业资产运营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投资经营视角下的资产运营模式,另一种是组织管理视角下的资产运营模式。从宏观上来说,投资经营视角下的资产运营模式是通过对房地产进行投资,并对资产进行组合管理和经营,从而获取经济收益。组织经营视角下的资产运营模式是组织物业管理企业拥有的不动产,对不动产进行运作,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5]。本文主要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不动产运营进行分析。
2、物业管理企业不动产运营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住宅小区的商铺运营、停车场运营。物业管理企业要在居民住宅区规划建设高质量的商铺,将商铺对外承租出去,一方面能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可以收取商铺租金,实现物业管理企业拓展收入来源的目的。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停车场的运营。物业管理企业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高质量的停车场,为业主提供优质的停车服务,同时加强对停车场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通过停车场的运营向客户收取合理的停车费用,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来源。(2)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旗下的商业楼宇管理运营。物业管理企业旗下的商业楼宇是物业管理企业重要的不动产资源。物业管理企业要合理规划利用商业楼宇,在市场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商业楼宇进行出租,收取丰厚的租金,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收益。另外,物业管理公司也可以利用旗下的商业楼宇,自主进行商业活动,在无租金的优势上开展商业活动,为物业管理企业开拓财源。(3)维护物业管理企业在管项目,提升在管项目价值,提高物业费水平。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大对在管项目的维护力度,为业主提供更为便利和高质量的物业服务,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合理的物业费用,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费收入。(4)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旗下的不动产投资,获取高额回报。物业管理企业要整合企业旗下的不动产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大对不动产的投资力度,并确保投资收益。通过对企业旗下不动产的运营来实现高额的经济效益。(5)维护管理物业产权,赚取丰厚租金。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对物业产权的管理,改善物业的基础设施,为业主提供各项便捷的增值服务,增加物业经济效益的增值点。
四、结语
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微利行业。微薄的经济收益严重制约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之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物业管理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要求。物业管理企业调整资产营运模式,能有效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收入,改善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为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因此,中小型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勇于探索资产运营模式,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陶海燕 单位:温州康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彦琴.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10,No.349(2):104-105.
[2]冯国斌.浅谈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运行和经济效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113-113.
[3]杨二霞.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25-25.
[4]孙峻,刘于鑫,姜雯等.物业管理与资产管理——物业服务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建筑经济,2009(8):66-68.
关键词:电子沙盘 沙盘模拟 课程教学
许多高校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形式,以提高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文将探讨电子版沙盘模拟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将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描述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最基本活动,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各种资源要素组织成现实生产力,以便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工商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作为培育企业精英人才的摇篮,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一直以来颇为重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在MBA、普研及本科生中都开设本课程。
与其他经管类课程相比,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包括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竞争力、需求管理与预测、生产/ 服务流程分析、生产/ 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运作能力与生产运作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生产系统设计与优化、库存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前沿理论等知识模块,这些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是企业生产运作实践的总结,很多知识在讲授时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进行。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以理论教学为主
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即使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学生毕业后常被评价为光懂理论、不会实战,在实际操作时遇到种种意外障碍而束手无策,能力不能与学历匹配。这也是有些文科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进入企业后适应期太长的原因。
2.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直观的体验
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很多内容缺乏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无法透彻理解,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3.教师容易局限于一门课程内容
由于专业背景、授课学时等限制,教师往往容易局限于一门课程内容,很难把公司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控制告诉学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公司操作实务。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学习,不关心也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缺乏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训练。
4.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管理类课程,内容较复杂和枯燥,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往往不高,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上一届学生的影响,在还没有开课之前,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该课程偏理论、数学模型和需要大量计算等印象,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所降低。
5.学生对课程的教评结果偏低
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偏理论、数学模型和需要计算的内容偏多,尽管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案例、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本课程在许多院校开展的教评活动中仍得分偏低。有的教师同时讲授多门课程,但各门课程的评价结果差距很大,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积极性有所降低。
6.实践环节滞后于课程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该课程在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引入了对企业的实地参观、沙盘模拟实训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对企业的实地参观、沙盘模拟等均是针对实践环节的课程,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存在,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甚微,学生们感叹如果实践环节的课程能够与理论课程穿行效果可能更好,学生会从中受益更深,体会更深刻。
三、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上述的问题,有必要探索能够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竞争力的教学方法。目前广为使用的是沙盘模拟教学方法。
1.沙盘模拟教学方法简介
沙盘模拟源于战争中的沙盘模拟推演,指挥官在真实的模拟沙盘模具前,进行战略部署的过程,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等优点。企业的经营管理犹如战场,要进行整体部署、产品的研发以及财务分析等决策,通过课堂教学展现无疑是纸上谈兵,而沙盘模拟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结合市场变化,进行情景模拟以及角色扮演,通过老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真实体会企业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
沙盘模拟主要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完成体验式学习,具有互动性、真实性、挑战性、实用性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巩固,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与运用。
2.沙盘模拟课程涉及的内容
(1)熟悉企业全面管理系统,确定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沙盘模拟课程分析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预测市场趋势,形成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确定企业具体的市场经营战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等。
(2)了解企业整体运作流程。通过沙盘模拟课程能制定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安排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市场开发决策、目标市场定位等。模拟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标过程,调查了解同行商情,抢攻市场,正确进行市场决策。
(3)谋求企业系统效率提升,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通过沙盘模拟的运用,学会制订企业长期、中期、短期资金计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制订投资计划,编制财务报表,运用财务指标进行正确分析,进一步评估决策效益,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4)提升科学管理能力。通过对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生产线的更新调整\库存的管理,原材料采购、现金流量的计算等提升科学管理的能力。
(5)从点评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每一次教师的点评中,学生可以深刻领会到理论中学到的知识如何真正运用到企业的运营实践中,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分析,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6)从总结中收获。通过参与企业模拟经营的过程以及课程结束后的实训报告,学生思考、总结得失,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提高。
3.沙盘模拟的形式
在各大院校主要引进和自行开发的沙盘模拟形式有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目前的企业经营物理沙盘训练课程对抗规则复杂,容易出现误操作和不规范行为,且问题无法追溯,影响公平性;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独占式教学资源,学生需要至少2天的时间完成整个物理沙盘的对抗演练,效率较低,但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性非常高。而电子沙盘采用计算机软件的对抗方式来进行教学和竞技,通过程序的设计,可以使实验完全依照对抗规则进行,防止了学生的误操作和不规范行为。电子沙盘通过记录学生的每步实验操作,可以使实验最终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自动生成。但是,这种模式直观性、体验性差,各小组缺少面对面交流,比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这与情景式教学的初衷相悖。
4.将电子沙盘引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
基于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的优缺点,考虑在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课程结束后的实践环节仍然保留物理沙盘的模拟训练或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扬长避短,最终实现电子沙盘的便捷性和物理沙盘的真实模拟性合为一体。而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电子沙盘模拟,充分利用电子沙盘的可存储性和灵活性,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电子沙盘模拟的不同功能。
5.电子沙盘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结合体现出的特点
(1)生动性。传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局面,通过沙盘模拟实际企业环境进行教学,学生能亲自运营企业,真正体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十分生动有趣。
(2)真实性。在课程中,通过沙盘模拟运用让学生亲自体验“做”中“学”,以实际参与的方式体验企业的运作,在模拟企业实际环境中,真正体会企业面对多变的环境,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将来应用于实践。
(3)合作性。沙盘模拟就是让学生在每一次商业决策中感受团队智慧的价值,领会如何在立场不同的部门间沟通和协调,进一步培养不同部门人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同时建立以整体利益为导向的组织团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并能真正领会团队合作的优越性。
(4)基于电子沙盘的灵活性与可存储性,在引入课程教学时可以随时调用任何模块进行讲解,这是与物理沙盘相比其最大的优点。电子沙盘可以将学生分为6~18组进行模拟,而物理沙盘只能模拟6~8组,解决了物理沙盘授课的困难。同时也解决了物理沙盘必须连续的将课程进行2~3天独占资源的缺点以及物理沙盘课程与理论课程在时间上脱节的问题。
(5)可作为开设物理沙盘课程的前期准备。与之前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再上物理沙盘课程相比,学生在开课前已经对沙盘模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分组组成不同的企业后,对企业战略决策、资金运用、市场开拓、ISO认证、产品研发、厂房及生产线投资等问题会更加慎重,通过理论课程对各个决策环节会用到哪些知识点已经心中有数,会彻底改变之前的盲目决策以及部分学生的游戏心态。
(6)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在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系统中运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沙盘模拟经营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树立共赢理念、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保持诚信、个性与职业定位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7)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并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也能使学生学有所长,与实际贴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学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结论
基于电子沙盘的灵活性与可存储性,将其引入课程教学体系,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将改变多年来“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传统教育教学,能够将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沙盘模拟经营,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树立共赢理念、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保持诚信、个性与职业定位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对于经管类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借鉴。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020),(201104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沈炜,王宁宁.模拟实验课程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2]张新婷,刘新艳.生产运营管理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
[关键词]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82-02
生产运营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转换增加附加价值并产生新的效用,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并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企业生产运营系统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而且要延伸到企业外部的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和市场行情的变化。
1生产运营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高效、灵活、及时地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运营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最优的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组织均衡生产,保证生产系统的顺畅运行,从而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库存、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质量和最佳的服务,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求得企业持续发展。
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一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和调整。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设施的定点选择、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一般在设施建造阶段进行。
二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涉及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按照管理的基本职能,其内容有生产决策和计划、生产组织和指挥以及生产控制和协调三项。
三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评价与改进。为了使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经常对系统加以监控、评价、维护和改进。生产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对设施的维修与可靠性管理、整个生产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采用。
2生产运营管理咨询概述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咨询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采用正确的诊断思路尤为重要。系统论中的“暗盒子”理论为运营管理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企业是一个系统,输入资金、原材料、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经过企业内部一系列的转化,输出产品和服务。咨询人员可以通过运营的最终输出效果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线索后,层层深入,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挖掘理念和机制存在的根源,针对问题和根源进行改善,改善效果体现在新的输出效果上。
2.1从输出结果发现成绩与问题(发现问题)
咨询人员应针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出一套反映生产运营管理输出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细致周密地收集生产相关数据和资料,应用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分析方法,找出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2.2从管理环节找出取得成绩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观念、体制与机制找根源(分析问题)
咨询人员应依据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所特有的管理环节开展分析工作,这就要求咨询人员不仅掌握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熟悉不同生产类型企业在每个生产运营管理环节上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3针对主要原因和根源提出改善方案(解决问题)
就问题论问题,只能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这样的咨询可能解决企业表面上的问题,但不久之后老问题又反复出现,新问题不断涌现。管理咨询的核心价值就是从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上入手,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2.4在实施方案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必要的培训(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咨询人员应以变革推动者的身份对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定期到企业现场检查实施进度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要加大培训力度,巩固所取得的变革成果。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A开关厂是生产开关件的中型厂,有职工1200人,年利润650万元。其产品分13大类,共2000多个规格,为2000多个用户服务。每年签订4000份以上订货合同,每月要生产2000万件左右的零件,临时任务占总任务的20%左右。这种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类型十分复杂,A开关厂如果不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计划管理系统,将难以形成稳定的生产秩序。
A厂面临的问题是,产品零件齐套难,零件生产急件多。另外,生产资金占用大,全厂定额流动资金300万元,实际占用460万~470万元,生产资金270万元,占流动资金的587%。因此,A厂领导决定进行生产计划方面的咨询,通过生产计划管理的改善来改变生产的被动局面。
3.2调研分析
咨询组经过调研分析,证实厂领导提出的课题是该厂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A厂从订货到车间收到生产计划需25~55天,直接造成了生产准备工作的紧张和生产过程的忙乱。另外,该厂只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而无车间作业计划。厂生产科每月不核算、平衡生产能力,经常向车间下达紧缺件计划。车间生产进度仅由每天早晨的调度碰头会来决定,生产忙乱、零件不齐套的现象必然会发生。一方面是生产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不齐套零件积压,紧缺件越滚越多,全厂长期处于应付紧缺件的局面,占用了生产能力和资金。当年的月平均零件消耗额为456万元,可实际半成品库存的月平均占用额为1178万元。
咨询组对该厂生产的零件进行了ABC分类,ABC分类表如表1所示。经分析可看出,A类零件只占少量品种,却占用了近1/2的零件生产总工时,对A类零件运用大量系数的公式来计算(大量系数=生产该零件的工时数/设备的制度工时数),各工序均大于0.1。因此,A类零件的生产属于大批量的生产类型。可以认为该厂是一种包含大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类型。因此,产品及零件的作业计划应按照各自的生产类型制订不同期量标准和采用不同形式的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经过专题调查和分析,咨询组达成以下共识:
a)企业的生产计划体系应该进行改进,设计体系框架图。
b)企业的产品是多品种、多规格的,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生产特点编制计划。开关产品和A类零件生产比较稳定,应实行定人、定设备、定加工对象,采用标准计划。其他零件要制定期量标准,零件加工的规格、数量由滚动计划确定。
c)订货、计划编制都要核算和平衡生产能力。
3.2.1改善方案设计
(1)生产计划体系的改善
合同汇总采取滚动式,每月进行一次,每次汇总最近三个月的合同。汇总的依据是订货合同、销售计划、成品库存、组装车间盘点数、上期计划完成情况。合同汇总后,制订出外协、外购计划及模具、工装计划。
每月安排月生产任务,进行零件分解。月生产任务包括成品计划和零件生产计划。月任务安排的依据是季度计划、临时合同、齐套库盘点数及毛坯库盘点数。月作业计划下达给车间、零件车间及齐套库。
组装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成品计划编制车间进度计划。由齐套库供给零件,每月定期盘点并上报生产科。
零件生产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零、部件作业计划编制车间零件生产的进度计划。生产出的零件运入齐套库。
关键词:电信运营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现状 发展 可持续
一、引言
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类型,电信运营企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命脉所在,其企业类型基本属于国家所有企业中的基础服务性企业。在其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高,通常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60%-80%之间,更有甚者达到了80%以上。可以说,同其他企业类型相比,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普遍较高。无论对任何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管理都极为重要,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持续经营,还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与竞争力。对固定资产所占比例如此之高的电信运营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另外,电信运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有其独到的特点:资产种类多、数额大、维修率高、折旧率高、维护成本高。电信运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一种递增趋势。每年固定资产的投资额都能达到数千亿元。可见,固定资产对电信运营企业而言,极为重要。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将会直接影响电信运营企业的运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我国部分电信运营企业具有国有性质,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好坏,还将直接影响我国国有资产的效益。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电信运营企业而言,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其中的问题
(一)缺少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统一部门,执行监督相对匮乏
前文已述,在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大,通常在60%-80%之间。但是,电信运营企业如此众多的固定资产却没有一个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执行监督也相对匮乏。在电信运营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通常是由财务部门或者由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兼职负责。不仅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一个统一负责的部门,还容易造成资产的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此外,当前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可能无法对固定资产做出统筹安排与合理调配。同时,电信运营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方面较为忽视,执行监督不到位。个人侵吞企业资产的情况屡有发生。或者早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在账面上还依旧存在。
(二)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机制不健全,间接造成固定资产被积压
近些年来,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发展迅猛。在这种情况下,各大运营企业纷纷借扩大企业规模之际,购置大量固定资产。但是,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电信运营企业并未建立与此相关的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机制,间接导致固定资产被重复采购和闲置,造成固定资产被积压的现状。通常,各类企业尤其是省级以上的企业都具有一定的采购权。企业内的各部门也可根据部门需求进行一定的自行采购和安装。采购预算机制的缺少,极为容易造成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被重复购置,不仅造成资产成本过高,还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电信运营企业管理者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内控机制尚不健全
在我国,各电信运营企业基本都经历过重组或者并购。因此,在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中,管理者通常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普遍存在着“重构建、轻管理”的现象。同时,企业内控机制也尚未进行相关建立与健全,因此也就无法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指南。在这种背景下,固定资产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同时,造成大量固定资产实际无法被充分利用,电信运营企业的资产投资回报率较低。
(四)固定资产账实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种类多、数额大、维修率高、折旧率高、维护成本高、后期资产盘点难度大。我国很多的电信运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实物盘点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的盘点常常数年进行一次。同时,几乎每一个电信运营企业都遇到过电线、电缆被盗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每次间隔数年一次的资产盘点中,账实不符的现象几乎成为必然。此外,很多电信运营企业常常直接将资产设备交与个人使用或维修,并且并未对此收取相关押金。一旦职工离职,不仅资产的回收成为困难,账面资产也沦为虚设,国有资产被流失。
(五)固定资产盘点台账管理滞后
当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大多数都已按照相关要求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甚至电脑台账。但是,将具体台账落实于整体设备、板件、线缆的基本没有。台账的设置不够细致。容易造成两种问题的出现。其一,固定资产台账格式不统一,缺少相关的动态联系。涉及各部门(比如,财务部门、仓库、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等)的“闭环管理”无法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成为以各部门独立台账为基础的“信息孤岛”。造成企业账簿记录有固定资产的相关记载,但是却没有来源,甚至企业实际不存在实物的现象。或者企业拥有资产实物,却没有对此录入相关台账。其二,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这一特点造成电信运营企业无法真正实现对固定资产进行短周期多部门的账务核对工作。
三、当前完善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未来建议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详见表3-1。
表3-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全面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与监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原有通过手工记账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固定资产卡片式的管理形式必须被以信息化管理为媒介的现代化手段所替代。在信息化和IT技术的发展之下,我国企业已经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对此,电信运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可引入计算机电子技术,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比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省略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的重复录入,以及折旧的自动计提与核算等,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弥补其原有漏洞。同时,还应辅之以我国当前成熟的条形码技术,对固定资产实施全方位的实物监管,涵盖从项目分解至设备购置、领用、转移、调拨、调整、盘点、变更、报废等各方面。
(三)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笔者建议,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资产使用者,及时订正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的相关责任由原来的“名义负责人”落实到固定资产的最终实际使用者身上。避免由于员工工作变动而产生工作交接所造成资产闲置、损毁、丢失等情况。同时,还能改变原来只能在固定资产盘点中才能发现问题的情况,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在日常工作就可以及时订正。同时,电信运营企业还应建立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应该是结合众部门(比如,财务部门、仓管部门、资产维护部门等)的一种集成化的信息共享共用的资产管理系统,以资产至线路、模块、电缆等的细分为基础,以“设备线路调拨调整单”、“工程开通单”、“采购入库单”等为主线,形成闭环管理。
(四)电信运营企业应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由于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资产数量大的特点,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尤其是对金额或者数量所占比例较高的固定资产,更应对其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前提下,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资产购入、安装、调整、检修、年终盘点等工作。同时,还应分配专人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转让、报废、损毁、出卖、计提折旧等事项。作为电信运营企业,可以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者进行统一管理,以通过“管人”来“管物”的新方式替代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争取实现企业不仅要管理好固定资产实物,还要强化对人员的管理,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于具体个人。
参考文献:
[1]金辉.加强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外资.2011;23
[2]李有华,郑厚清,张爱红,王洪英.风险导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务研究[J]. 中国内部审计.2012;7
[3]苏杰.浅析电信企业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9
[4]孟雪严.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0;21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管理、渠道关系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广泛应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得到不断改善。相比营运资金管理实践的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较为滞后。因此,本文从渠道理论出发,基于对营运资金的重新分类,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进行探析,以期为房地产企业建立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水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一、营运资金的分类
从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控制、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对营运资金进行分类,可以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可进一步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这种分类既能够将各个营运资金项目涵盖在内,而且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从而为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研究奠定基础。
二、基于渠道理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与制造业不同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价值链主要在企业外部,价值活动主要由外部的策划公司、设计公司、顾问服务公司、施工单位等价值载体来完成,特别是当这些外部的价值载体协同作业时所创造的价值会更大。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各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必须基于外部的客户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一)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提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效率,首先必须构建企业的供应链条,选择价值伙伴。房地产企业供应链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价值伙伴的选择过程,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重视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透过供应链的合作降低成本、提高价值也是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一旦确定了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就应该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在合作过程中供应商行为的优劣,并根据绩效管理的结果决定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事宜,如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许多富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大连万达和深圳万科等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了供应链管理的雏形,如大连万达房管公司开始筹建合格的供应商库。
其次,采用科学的采购模式。我国企业采购已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现行采购模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的不透明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电子商务采购方式。其中,传统的粗放式采购模式仍然是房地产企业采用的主要采购模式。在这传统采购模式下,大部分企业的采购职能被忽视,采购部门只是一个普通的职能部门,承担事务性的采购工作。不利于采购成本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企业的采购应该着眼于供应链的整体框架,考虑供应的速度、柔性、风险,优化采购模式,从单一的竞争性采购模式变成为集中采购、全球采购、准时采购等多种模式及其优化组合以增强供应链竞争力。通过采购模式的优化,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使采购的过程公开化,促进采购管理定量化、科学化,实现生产企业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
最后,建立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货(Delivery)、服务(Service)、技术(Technology)、资产(Asset)、员工与流程(People and Process),合称QCDSTAP,即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质量一般用次品率,成本一般用年度降价,交货一般用按时交货率,这三个指标相对易于统计,属硬性指标,是供应商管理绩效的直接表现。后三个指标相对难于量化,是软性指标,但却是保证前三个指标的根本。采用信息技术采购,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房地产开发企业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平均值为1062.50天,周转缓慢。要生产优化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首先应以客户需求为指导,实现房地产“拉动型”开发建设。供应链的流程可分为推动流程和拉动流程,其主要区别是看需求的确定性。推动型供应链的需求是不完全确定的,在执行时必须先作预测。拉动型供应链的需求是确定的,其流程从响应客户需求开始。传统企业是按照市场预测来进行的,其流程是全部的推式流程。现行企业应树立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宗旨的服务型营销理念,以客户的需求拉动整个分销渠道价值链的有序、高效运转。
其次,重视设计单位、顾问单位、承建单位的选择与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生产建设的整个过程与设计单位、顾问单位、承建单位密切相关。这些供应链成员不仅决定了房地产开发周期的长短,也决定了房地产产品的质量。完善加强对设计单位、顾问单位、承建单位的选择与管理有利于防范内部风险,增强节点企业之间的信任,有利于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从而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最后,要关注生产技术。生产技术不仅决定了房地产产品的质量,也决定了生产建设的效率。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如企业资源规划、业务流需求,不断的改善与管理企业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关系有关的业务流程,向客户提供适时的服务与关怀,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三)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回收的速度比较快。2007年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平均值为44.65天,周转时间较短。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调控效果也开始显现,一线城市的房屋成交数量已经在下降,未来将迫使开发商降价以提高房屋销售面积,实现其经营业绩。
要改变当前的房地产营销状况,首先必须改进房地产的营销模式。从房地产发展的历程和趋势来看,房地产销售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经济下的销售模式和网络时代的新经济销售模式。两者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及其通讯网络的普及应用而言的。依据渠道设计中渠道长度不同进行区分,可将传统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委托销售模式。直销渠道一般较窄,并不利于房地产产品尤其是新产品迅速广泛的推向市场。而委托代销会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降低,同时中间环节的增加也会降低开发企业的利润。网络营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数字交互式媒介平台进行房地产网络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模式相结合,可实现产品信息的高速传播,有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
其次,客户关系管理也是促进营销渠道资金周转的关键。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关系管理成为房地产企业提高或者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有利选择。根据房地产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步骤、有节奏地建立和实施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可以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及品牌形象。
(四)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房地产行业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约有60%~70%的开发资金来自银行系统,有的企业甚至达到80%上,对比银行贷款最多不超过房地产总投资40%的国际通行标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过高(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65%以上),资金链存在严重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
首先必须重视融资渠道管理。房地产资金现在主要来自七个方面: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自筹资金、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购房者的定金和预付款以及其他资金。受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都提高了对房地产行业贷款的要求,开发企业面临资金的瓶颈。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融资管理势在必行。目前,新的房地产融资渠道有典当融资、外资银行贷款、NASDAQ上市、香港上市、国内A股上市或私募基金。不同融资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在选择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选择。
其次,注意资金的统筹管理与控制。资金预算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是实现资金良性循环的首要环节,有效的资金预算制度能为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有效使用资金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企业资金存在使用风险、在途风险和或有风险。其中,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资风险,是一种事先可控制风险,因此对此类风险应加强事先控制。资金的在途风险一般发生在企业资金结算过程中,所以在结算票据选择上尤为重要,一般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主要以“贷记凭证”、“转帐支票”为结算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贷记凭证”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结算手段。资金的或有风险主要是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或有负债,包括贷款担保和业务担保等,对外担保企业要求有完善的审批程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实践中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1]王竹泉,刘文静,高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1997-2006[J].会计研究,2007(12):74.
[2]王凡.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会计系,2007.
[3]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
28-33.
[4]王竹泉,孙建强,逄咏梅.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85-90.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经营管理
一、电子商务及交易过程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全球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伴随着信息经济的步伐冲击着传统的商品交换方式与手段。对于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而言,认知、导入、运用电子商务是其今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谓电子商务就是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借助于INTERNET平台进行联系交流,有效地在广阔空间组织商务贸易活动,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这个过程既包括网上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也包括货物的投递、销售及市场调研分析、财务核算等。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综合技术的运用,它是对传统的面对面交易方式的严峻挑战。
对于一般的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交易前,主要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合同签订之前进行的活动,包括在互联网及其它各种商务网络上,卖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及交易的有关信息,买方寻找商品或服务及交易机会,双方通过电子网络交换信息,比较商品价格和交易条件,了解对方国家、地区的有关贸易政策,从而选择适合的交易对象。
交易中,主要指签订合同及交易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面很广,如与金融机构、运输部门、税务机关、海关等方面进行的电子单证的交换,即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支付等。
交易后,主要指在交易双方完成各种交易手续之后,商品支付运输公司起运或通过邮政邮寄,或者直接通过电子化方式传递数字产品或服务,并向用户提供方便、即时、优质的售后服务等。
二、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所有领域,电子商务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影响,它不仅改变看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冲击上。
1、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传统模式的冲击
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交易主体虚拟化。主要是指卖方在网上交易中仅以网址存在,其名称、地址在网上并不明示显现。不像传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那样,要求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以及进行税务登记,也没有要求网上经营者有固定的地址和经营场所限制。
部分交易对象无形化、信息化、数字化。传统的农产品产业化企业贸易方式以实物为主,通过网络进行贸易活动,其标的不仅可以是有形的实体商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电子商务使许多传统的实物交易变成数字化信息的交易,购买者只要购买数据便可下载信息,得到服务。
交易过程的无纸化。网上的交易活动过程中,一切通过网络进行,买卖双方互不见面,交易过程没有单据或凭证的交换。在交易过程中唯一的纸化纪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银行给客户月报表中收款金额和收款人账号。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高度信息化。支付手段的电子化、高度信息化是网上交易的一大特点。网上销售的货款支付一般使用电子化货币,信用卡的普遍使用是网上交易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网上商务交易过程中,买方只需在网上或通过电话向卖方披露信用卡的有关信息,付款即告完成。
电子商务交易全球化、跨国化、跨地区化。网上交易常常是全球化、跨国、跨地区化的,它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者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地理上的联系,买方和卖方很可能不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国界、国境、地区界限的概念在网上交易中意义不大,它是一个开放的全球系统。
2、电子商务对消费主体的影响
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从书籍和在线约会,到谈论产品价格和流行信息等各种话题的聊天室,电子商务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它最深远的影响是促使社会公众的思维、成长和购买方式发生广泛的变化。
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网上购物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网上搜索功能可以方便地让顾客货比多家。消费者能以一种十分轻松自由的自我服务方式来完成交易,从而使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大为提高。如果依靠电子数据交换能够正常筹措到物资,那么以后在扩大交易的问题上,重要的将是是否已经上网的问题。
给成本和价格带来压力。互联网本身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使用电子交易的人一点鼠标就可以对价格进行比较,对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进行协调。出于大量节约成本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顾客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很容易发展细小的价格差异并充分利用这种差异。电子商务不仅压低了价格,同时也使价格变得更加灵活。供应商在网上自己就可以进行微小的调整,给所有产品贴上新标签,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行了。
三、电子商务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来的机遇
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意义深远的论述。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产业化,而产业化发展的出路则在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来所熟悉的经营模式体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和适应,也可能造成经营额度的下降,但同时电子商务也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互联网可以24小时进行宣传,从而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同时,互联网也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广告费、宣传费和办公费用。至今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超过任何一种媒体。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访问至某企业的网页,这种网页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多媒体方式。这种跨越地域、跨越时间的即时效应,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互联网可以替代传真,而且速度快、费用省、效果更好。依靠互联网的IP电话也更便宜。当然,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挖掘新的利润空间才是发展电子商务最重要的目的。通过共享、简化、虚拟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几乎无限的利润空间,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服务水平,使企业更快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信息经济中,电子化货币自然地成为网络世界商务活动唯一的交易媒体,互联网上的金融机构会以极低的成本提供在线客户全方位、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如在线帐记查询、资金过户、电子货币的借贷、网上保险等,这样就会对旧的金融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总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实施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和竞争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领导决策者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的经营指导思想及熟悉的经营模式,从现在起吸纳一批优秀网络人才,给这些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但在电子商务运用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以超前、经济的眼光,采用比较现实的态度,使电子商务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稳步的发展。由于我国目前互联网规模发展迅速,市场机制正在形成,消费者信用意识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不宜过于追求国外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子,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建立企业网页开始,使网页成为宣传企业的媒体、寻求合作伙伴的桥梁、促进产品销售的纽带,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持续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一)国外准则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IASC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6年出台《投资会计准则》,准则要求:当投资全部或部分地通过发行股票或其他证券取得时,应以所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而非名义价值或面值作为购置成本。1990年IASC在《金融工具原则公告草案》中指出交易性(或经营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不允许投资性和筹资性项目按公允价值计量。1991年征求意见稿ED40《金融工具》是IASC针对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第一项综合性征求意见稿。ED40提议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投资性和筹资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可以作为备选计量属性。1994年IASC了征求意见稿ED48《金融工具》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并在分类基础上讨论后续计量问题。到了1997年IASC推出了综合性讨论稿《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处理》提出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份讨论稿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方向的深入程度,全面公允价值模式下可能导致的计量技术性问题,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易变性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列报等问题。1998年IASC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提出了两个步骤,一是满足各界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会计规范的迫切要求,尽快出台国际准则;二是与九个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合作组建金融工具准则制定的国际性联合工作组。2000年的《准则草案》对传统公允价值概念做了修订,并设计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可靠性,收益性报告的实现原则与易变性,企业金融工具项目的对外报告与内部管理的一致性问题备受关注。首次对公允价值作出详细规定的是2006年9月FASB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
(二)国内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2006年我国出台的新准则把金融资产分成了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者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涉及到公允价值问题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设有公允价值相关账户,其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都以公允价值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变动在资产负债表日转入资本公积。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直接影响当期的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对所有者权益有影响。由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意味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资金的管理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资金管理困境
(一)投资战略选择中的资金管理问题 投资战略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实力基础上,与企业的现金流息息相关。由于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是资本公积,给企业的收益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这部分收益为未实现的收益,没有现金流入。有些管理者以利润为主,分析企业的收益情况和盈余的大小,忽略对现金流的关注和分析,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理解有偏差。最后企业的投资战略选择偏离实际的发展需求,导致资金链条的断链,企业陷入困境。
(二)投资核算中的资金管理风险 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会计利润和实际的现金收入不一致,给企业带来了变现风险。对企业而言,现金流是其生命线,利润多,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就好,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进以后,资金的变现能力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越差,潜在的风险也越大。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越好,风险也就越小。可见,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一大挑战。同时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流动性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以市场价格核算,由于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资产缩水幅度大,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在2006年购进,2007年在整个证券市场处于牛市的良好环境下,市场价格迅速上升;2008年股市震荡,市场价格迅速下降,资产缩水,难以抛售。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受到重挫,影响资金链条的顺利循环。
(三)投资的市场效应风险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与市场反应相联系。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企业的账面收益,影响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价值评价,这就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心,企业的价值进一步被错误地估计,导致其陷入困境。对企业而言,市场效应影响企业的筹资,经营,投资等战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一旦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下降且下降幅度比较大,银行、投资者将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导致企业面临筹资困境,资金链条不稳固。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迅速缩水,企业利润额减少,影响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更快地陷入困境。
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改善对策
(一)风险评级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重要话题,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显然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企业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当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进行评级。企业在进行金融资产风险评定时,可以参照银行的风险评级办法,例如将企业金融资产风险等级分为三类:第一类风险大,收益大;第二类风险大,收益小;第三类风险小,收益小。另外对相应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的定量化处理,如第一类风险系数定为60%,第二类风险系数为100%,第三类风险系数为10%等。风险大,收益大的投资机会应在企业拥有足够多的现金流量,支付日常经营活动后仍然有多余,投资后将预期的收益乘以风险系数进行核算。风险小,收益小的投资机会可在企业不存在大量负债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投资后按照预期的投资收益乘以风险系数核算。风险大,收益小的投资机会则应当放弃。在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后,企业可以对未实现的收益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更好地把握现金流量。
(二)资金预算管理方法创新资金的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企业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才能为资金的有效运作铺平道路。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后,企业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未实现收益的存在对资金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当在资金的预算中,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衡量,细化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管理中,考虑存在的风险可能对资金收入的影响,以及对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投资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出。编制好资金预算管理,做好投资、筹资、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将这三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黄薇:《中国保险机构资金运用效率研究:基于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3]张静敏:《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6期。
[4]李毅:《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效率――试述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下的资金管理》,《山西统计》2003年第3期。
[5]常婵君:《以公允价值计量之金融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1期。
关键词:企业;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环境
1运营管理及战略研究概述
1.1运营战略决策
所谓运营管理战略就是指根据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产品特点,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运营管理方案。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实现长远经营的目标。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总成本领先战略。所谓总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对手相比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于对手而言,自己的成本是最低的,以此获得产品市场份额。这种运营管理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价格优势获得市场。总成本领先战略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数量多的优势。但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这样才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第二种是差异化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创新,即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利用和其它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占领市场。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时也要控制产品的成本。为了实现差异化运营管理战略,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必须共同努力,从而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某一方面有优势也可以是多方面都有优势,例如,产品的功能比较强、质量比较好、设计比较独特等。但是采用差异化战略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前期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但是产品的独特性也会使得消费者愿意花高价钱购买;第三种是目标集聚战略。所谓目标集聚战略就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将市场进行细分,然后确定企业针对的消费群。即企业只针对市场中具有某些特点的特殊消费者生产产品。企业在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后,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采用这种运行管理战略对企业本身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情况下企业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才能采用目标集聚战略。在实施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涉及到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采用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时侧重点有所不同[1]。例如,如果企业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就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如果企业是以生产制造产品为主的,则应将重心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运营战略决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企业无论处于哪一阶段,其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做好资源配置工作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就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一问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对现有的经济效益不满,会继续寻找新的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但此时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没有人力、物力、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对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将资源用于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效益的项目中。企业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即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有运营管理战略的支持。由此可见,运营管理战略对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有人曾经说过,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决策过程。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还是对外投资过程都是企业不断决策的过程。由此可见,决策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所有的决策都应以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为标准进行。只有符合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决策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和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主要就是为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2]。如果企业实现了长远,企业员工的生活也得到了保证。即制定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可以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中的,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周围的环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同时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某个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而企业自身又无法改变环境,相比于环境而言,企业是渺小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让客观存在的环境条件为我所用。大量的理论研究证明,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往往要比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大,但是这种影响可能是间接,并且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的。因此,企业选择和实施运营管理战略前应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2.1政治与法律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即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府的行为将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很多政策的变化都比较大,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是需要面临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为了降低企业经营中的政治风险,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要全面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进行某项投资前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第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应随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避免出现违法行为。例如,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监管,规定了禁止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名单,这些对于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而言就是比较大的政治环境变化,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生产内容调整。
2.2经济环境
企业在研究经济环境时应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微观经济环境。其中,进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国民收入变化等,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这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了大的方向。进行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企业所在地区消费能力、消费者的偏好、产品销售情况等。通过研究这些指标,企业可以判断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2.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将决定居民的需求层次,从而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参考依据。企业所在地区的习惯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例如,在回民聚集的地区则不适宜从事与猪肉加工相关的行业。企业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可能会使居民养成固定的消费习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居民的消费习惯相符,则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
2.4技术环境
企业对技术环境的分析也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分析宏观技术环境。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情况如何,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际水平,国家是否支持该领域技术的发展。研究宏观技术环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要分析微观技术环境。即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相关技术发展的情况,该地区是否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研究企业所处地区的技术环境对于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进行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企业是由资源组成的,不同类型的资源具有的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竞争。所谓企业资源就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资源可以分成三种,分别为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组织能力。企业应在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前明确企业拥有的资源数量,主要清点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发明、驰名商标等。而有形资产则指实物资产和财务资产。此外,企业还应对自己现有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节奏[3]。其次,是企业组织能力分析。第一,要判断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产品生产周期以及产品质量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对此进行判断;第二,要判断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的原材料种类以及数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第三,要判断企业的运营能力是否能满足销售需求。这就涉及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则应根据销售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但现在很多企业仍采用经验式的管理模式,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最后,是对企业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地位进行分析。企业应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判断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这对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帮助。
4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
4.1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是建立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即需要根据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方案,再利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所有的运营管理战略方案进行评价,选出其中最优的方案。这是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的步骤,但因为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在具体使用时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2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
第一,完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现有的企业组织机构,使其更加完善是保证运营管理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首先,要改变组织结构的形式,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明确各个职位的权责范围,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还应建立严格的考评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第二,加强财力保障。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产投入,如果在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资产投入不足的情况将严重影响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增加融筹资的渠道,为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财力保障。第三,加强人力资源保障。首先,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愿为企业长期服务。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企业发展的过程同样是企业成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要对员工的表现进行量化的考核,准确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并给予物质奖励,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第四,要加强对运营管理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战略控制的方法主要是预算、审计、现场控制等。战略控制过程包括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信息反馈以及纠偏等几个环节。
5结语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重要性,也没有实质性的运营管理战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大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悦.ERP信息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3(13):40-41.
[2]田利军,郑晓红.奥凯航空公司财务战略选择分析[J].财会通讯,2015(5):78-80.
关键词: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方式;咨询服务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为了实现资产的运营管理,就需要房地产能够在依托于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进一步实现资本增值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通过相应的经济活动,来促使资本进行重组、收购等,实现对于生产要素的合理化管理。本文将具体阐述房地产在实现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过程之中需要如何进行业务设计与组织设计来取得创新与管理成效。
一、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基本内涵
事实上房地产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市场发展规律可以遵循的,资产经营的本质与核心就是最大程度上实现资产增值,在这一过程之中也有相应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房地产行业中有两种资产经营的方式,第一种是依托资本市场,比如实现企业上市、资产证券化等,另一种就是依托产权市场,比如说加强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产权转让等[1],在这一过程之中,资产也可以实现转让、租借以及托管等行为。这些都是房地产实现资产经营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也需要注意资产经营过程之中主要的经营问题,房地产行业本身在产品上就具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说产品单一性较大,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市场的扩大,因为具有地区的限制性,在信息的流通性与对称性上也往往较弱,投资艰难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市场效能整体较为低下,交易成本又普遍偏高,所以使得房地产在融资方面门槛较高。综合来看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能够有效实现房地产发展转变,给予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并且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发展问题,都能够给予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式。所以房地产在实现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意义。只有在明确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进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对房地产资产运营现状进行转变。
二、加强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具体措施
1.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中的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
在房地产资产运营过程之中,想要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就需要从根本上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中组织的有效构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房地产企业资产管理的对象不仅是资产以及实物意义上的对象,而是与房地产企业相关的一切活动都应该被囊括在房地产企业资产管理的对象之中,而细化加强房地产资产运营中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则是将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主要集中在了人员配置以及管理结构上。这不仅仅依赖于组织的良好设计,也与房地产企业整体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息息相关[2]。比如在提供服务方面,就需要有顾问服务、估价服务、服务、营销服务、策划服务以及资产管理服务中,所以想要实现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还需要集中投入到服务之中去,并且在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好的组织结构设计。所以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增设营运中心,实施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实现客户管理以及业务咨询发展的需要,有效构建房地产资产运营的组织结构,能够合理实现价值动态最大化,促进房地产资产运营的时效性。
2.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的转型与创新
在加强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的转型与创新的方式,通过实施财政管理措施,制定适应市场变化的资产转型战略,比如为了促进资金的流通与回笼,可以将地皮暂时进行出售与租借,并且实现销售方面的管理,完善销售与营销方面的绩效机制,综合实现产业资本的优化,扩大融资渠道,实现战略融资的有效发展。另外因为资产营销本身的特征,如前期投入较大,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受政府政策、市场影响较广以及资金使用周期加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的实际运营环节中很容易出现空当,对接不是十分流畅,重资产模式中强调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对于土地的购买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商,建房还需要具有存货,以及建筑操作设备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与资金周转,整体来看,风险较大。所以可以从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进行转变[3],不再以资产投入为唯一的资产运营渠道,而是去增强品牌的实际影响力,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的同时,以相应的技术投入与品牌开发为着手点,去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强化目前的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相关设计,加强对于房地产生命周期之内所存在的现金流以及租户价值的可能性研究,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实现房地产的资产运营的转型与创新,促进运营投入与资金的有效流通,使得资金能够在灵活运转的情况之下,实现房地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
3.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构建
因为房地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往往过多注重房地产产品,忽视对于房地产品牌的认识,所以房地产企业在品牌树立与构建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所以从企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构建品牌不仅仅是轻资产运营的关键,同时也是房地产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可以将打造产品品牌、产品系列品牌以及企业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房地产品牌的有效构建,以此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重要体现,实现品牌的运营有助于整体的房地产资产运营与发展。
4.实现阶段化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有效调整
因为房地产产业需要根据社会阶段的变化与不同,对于资产运营管理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需要根据阶段的不同去实现不同的服务,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租赁价值与调整相关产品价格等,实现对于房地产发展周期的调整,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所以往往在社会财富较高的时候,房地产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社会财富较低的时候,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重要资产,房地产行业在提供不同的服务的过程之中,也要适当降低价格以及服务方式。另外从房地产自身的资产运营管理阶段大致也可以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规划阶段、运营启动阶段、成熟运营阶段以及衰退阶段的几个重要部分,不仅仅体现了资产生命价值周期,也有助于帮助房地产行业去把握市场规律,作出正确的调整。在资产价值收益上大致也可分为三种,比如说销售收入、租金收益以及增值收益[4]等。只有在正确的阶段,作出相应的战略规划,为社会及市场提供正确的服务,才能够顺应市场要求,实现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进步。比如说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之中,房地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服务角色就不仅仅是以销售为主,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实现房地产的有效持有、有效销售和有效租赁三者的有机结合,而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换个例子,比如说物业管理方面,传统的物业管理的过程之中,更加注重对于业主居住环境的服务,以及相关设备的维修等,但是目前因为物业管理困难性的增多,也无法在物业管理上面取得突破,所以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将发展重心进行相应的转移,加大对于公共物业的管理,实现商业物业管理上的经济提升与效益增值。真正将房地产产业进行调整,将管理服务向有效的收益性方向进行转变。
三、结语
在房地产行业进行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时候,除了要正确认识资产运营的本质与核心,也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促进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加强与发展,比如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中的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的转型与创新、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构建、实现阶段化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有效调整等,都是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实现资产运营推广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曹亚琨.商业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中的估价及咨询服务[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6年第2期(总第117期)[C].2016:5.
[2]赵莞君.企业价值创造视角下医疗服务行业轻资产运营绩效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高珊珊.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