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26: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这令教育者深思:其一,在现行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几乎每课必不可少,并且不少课上多次安排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合作要达到的目标并不明确,随意性很大。其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相倾听。
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1.合作应该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其实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是受到一定外在条件的限制,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或是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感到需要与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的时候开展,因此,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学生意见不同时,学生思考困难时,和答案多样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2.开展小组合作应该做到“三合”。一是合理分组,小组成员的划分上,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体现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使每个小组都能均衡开展学习,并使成员定时流动,以保持新鲜感和竞争性。二是合理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合理分配角色,并且实行轮换制。特别是组长的角色,应该让每个成员分别担当,可以使学生在担当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最终促进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发展。三是合作交流,小组内的不同做法,不同意见,应该有交流、沟通、融合并形成一致看法的过程。它是一种生生碰撞,相互交流的互动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 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
(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关键词】普高 职高 基础 兴趣 课时
一、职业高中在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职高生与普高生在智力方面不会存在太大的区别,只是实际知识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使他们的学习发生困难,有的甚至丧失学习自信心。如果教师能教会他们查缺补漏、认真总结,那样他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主要特点表现为: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导致畏难、厌学情绪、消极情绪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善于总结反馈,导致知识记而不牢,用而不活。从以上对职高生学习特点的分析来看,做好职高数学课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艰难、细致的任务,需要数学教师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积极从多方面探索有效途径和对策。
二、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数学知识起点高,学生基础差。
高中教学内容多而庞杂。所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与所需知识之间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初等数学知识掌握不好,概念、公式、定理模糊不清,有的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学习过。这种现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
(二)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
绝大多数的学生中考数学成绩不理想,直接的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能力基本上没有。课堂上他们不会做笔记,不会看书也不愿意看书,不会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知识点在大脑里是一盘散沙。
三、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对策(一)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做好职高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以希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言传身教,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为师者不能很好的正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那么他们就更看不起自己,更容易自暴自弃。因此,为师者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然后还要“持之以诚”、“动之以情”,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教师只有把满腔的热忱都倾注到每一个学生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为师的真诚与善意,才会引起师生双方内心的“共鸣”。要珍惜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因为课后答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很好途径,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待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又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并纠正在施教中存在的不足,因而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这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关怀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充足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讲起来似有非有、难以理解。现在有了“多媒体”这个教学的得力助手,疑难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通过拖动图形及改变参数就可形象地展现三角函数的左右位移、周期及极值的丰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三角函数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感知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总结和反馈。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在教学中要善于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数学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的错误,所以要教会他们在阅读、做题中理解概念、公式,总结做题的方法,从而抽象出一些类型题的数学模型,得出规律;教会他们进行分阶段总结,整理归类学习资料、做好笔记,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用类比手段进行知识的反馈,将知识点的进行落实到实处等等。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新课改以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填鸭式”教学模式得到改变,三维目标得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但反思当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与大家共享。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目标不完整,教学目标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教材任务的完成,忽视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过分强调知识技能,忽视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等通盘考虑;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习惯的培养与兴趣的激发。
2.自主学习效率不高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教师要求不明确,缺乏指导,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率不高。
3.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学生讨论,浪费时间,或者学生讨论时不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缺乏时间的保证;学生交流时,变成了优生展示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了观众,被动应付,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教材利用不充分,学生练习设计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常常是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阅读、使用教材。同时,老师设计的练习单一,缺乏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拓展性,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改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对策一:强化课标学习,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作为一线老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其精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责任。在教学中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方法,轻过程;重教材,轻习惯”的教学现象,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价值,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树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观念。
对策二:改革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克服“教教材”的陋习。因此要认真研究新教材,厘清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领会教学内容实质,弄清教学重难点,找准教学方法和其蕴含的教育价值,为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找到突破口。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拟定自主学习提纲,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深入了解学生,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转变自主学习的高耗低效局面,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分组,探讨的问题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倡导平等交流,鼓励中等生、学困生大胆发言,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互补”作用,达到思维认识的提高。
对策三: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新课改要求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复现题、变式题、综合题、实践题、拓展题,变化练习题形式,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分层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巩固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作为农村小学一线教师,唯有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大胆探索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69-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领域内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被显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并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初中化学还未从根本上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除此之外,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也受到学校的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影响,为此,教师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要互相配合,针对当下初中化学教学中面临的诸多不足,做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最终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在初中化学的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认真听讲,上课开小差,交头接耳,或者趁着教师转身板书的时候,和其他同学传小纸条等学习问题,可见,在初中化学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态度的认真度是有待提高的。
纵观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会发现,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多与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相关,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受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影响的。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满堂灌的单一讲课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讲,甚至达到了唯教师的话语是从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发言权被剥夺,也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更严重的是,教师的师生理念存在严重的偏差性,很多教师将自己安置于高于学生的位置上,在课上以下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做这做那,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学生强烈的对化学学科的排斥情绪。种种原因,都在无意中促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不良现状的产生。
其次,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师资力量建设不完善,教师的职后教育不及时。很多初中学校对教师的引进制度不严格,一般来讲,在以往的初中化学的教师引进中,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具备中专专业就可有资格进入初中学校,并有可能在担任初中化学课程的同时也兼任其他学科如数学等学科的任课教师。除此之外,也存在教师凭借初中化学的标准进入,但由于教师人员缺乏,转而担任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授课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更加严重的影响的是在教师入职之后,学校等相关部门未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这就加剧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资力量缺失的严重问题。
再次,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校的化学实验基础设备建设不完善。在初中阶段,很多学校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实验教学的环节,在对相关学科的实验器材的引进方面还存在不足,除了学校相关负责人在实验教学认识上的不足之外,学校对于实验器材、设备等相关器物的资金投入又存在严重的短缺问题。但实际上,在类似于初中化学、初中物理这样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应该掌握相关的课本理论观点和知识,还需要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的提高,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以此为今后的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需要教师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加大关注的力度。
2.新课改背景下解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第一,为解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教师可以以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的途径加以解决。具体来讲,教师要想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就需要学习现有的教学理念,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明确的规定,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做到教师的备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多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教师要想转变教学方法,获得教学行为方面的新突破,就需要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教学课件的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重点的突出展示,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一目了然,从而构建清晰、条理的化学知识框架。
第二,为解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不完善的问题,学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严格的师资引进机制,加强师资后续培训教育等方式加以解决。为加强初中学校的化学学科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等相关部门要严格教师的引进机制,具体来讲,从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对教师的师范专业化素养、教师的师德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严格的要求,并加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度,以提高年轻教师的人员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年龄比例失调的问题。同时,学校还需要严格对教师学科任务的分配,要让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相应专业的授课任务,不越俎代庖,以减少化学教师担任其他学科的授课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承担化学学科的授课任务的现象,以此促进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语文水平提升的关键时期,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很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在找到问题的基础上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学生被动进行知识点的接受
在应试教育阶段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是较低的。现代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点的获取,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的情况,既影响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提升,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没有落实
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目前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要多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点的时间,学生进行思考与独立获取知识点的时间较少,影响了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实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跟上现代教学的步骤。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人翁地位没有落到实处的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难以实现寓学于乐
现代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堂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快乐。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学科学习的快乐,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而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依然比较单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没有引起重视,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快乐感不强,没有达到寓学于乐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内容十分丰富,这就为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不同语文知识板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虽然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较之于传统教学有了一定的增加,然而教学方式依然呈现比较单一的情况,本来应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得以呈现的知识点,结果采用了相同的表达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接受的效率。
二、解决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及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点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也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思考,进而在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效率的同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呢?本人认为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后,应该合理安排一些学生独立接受知识点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的思考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为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还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具体哪一种措施更加有效,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安排。
(三)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与快乐感。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快乐感,经常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穿插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要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四)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中学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主导,改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改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向充分激发学生传造性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能力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相应地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出台,也对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大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存在部分中学的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深刻理解的问题,不能严格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同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难以显现,完全还是按照传统的灌输模式进行教学,阻滞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一、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1.多数语文教师课程改革意识淡薄
新课改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变传统的教师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为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主体对知识学习的指引者和启迪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但就目前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队伍而言,部分的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意识淡薄,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目前,部分中学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案进行了改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但在该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因部分教师设计的课件同课本知识内容关联性不大,加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未进行有效性的指导,使得探究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学生在探究模式下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常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难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今时代是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国大部分中学都能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持,搭建现代多媒体的教育教学平台,在教学效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发展。但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未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力量,仍旧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当今时代的中学生正值对新事物接触能力较强,思想极为活跃的年龄阶段,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难培养学生个性及创在能力,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授课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的无精打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关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内涵,更新观念、改变思想,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探索出一套适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但我国的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因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重,使得教学方法呆板、生硬,学生学习效果差,教学效率不高的尴尬局面。所以,为了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学习新课程理念知识,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创新教学思路,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2.均衡课堂探究与理论知识讲授
如上文所述,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但因课堂探究活动和课程知识讲授不均衡,教师未对整个课堂探究活动进行整体把握,致使整个语文课堂探究活动开展的毫无头绪,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议语文教师在课前应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和设计,寓知识讲授于探究活动中,达到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激发对活动积极参与性,又能很好地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比如在讲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地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环有关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阅读过程中发现环境描写对孔乙己的悲惨人生的烘托作用。进而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使学生更加地珍惜现代的学习生活。均衡课堂探究与理论知识讲授能够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3.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现代语文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给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充分地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的全新课堂教学环境,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有关语文课程的幻灯片或者动画作用,让学生在声闻并茂的意境下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探索求知中,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建立其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动性。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内涵,革新思想,转变观念,将新课程理念充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郝春林.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科技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就成为我们必须讨论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侧重教师的“教”,强调通过教师的最佳教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应采取的政策性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教师的重视度不够,“应试教育”成为政治教学的指挥棒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上政治学科本身的特殊性,目前我们的政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试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的应试教育。同时,多学生和老师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高,仅仅从考试所占的比例就判定思想政治比不上语、数、外这些科目重要,故而难以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思想。
2.培养方法选择得不适宜,教学方法不科学
政治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实用,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治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侧重教师的“教”,强调通过教师的最佳教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忽视了对学生政治修养、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和教师的政治教学,还是采用以教材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讲授法,这种现象显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政治教学界代代相传。
3.部分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
当前有些教师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基础理论和知识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能够记住这些新知识,很少真正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到社会现实上,使政治课教学只是对理论狭隘地、实用主义地利用,而不是系统全面地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有好的结果,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认识当今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例如: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等。特别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思想,缺乏科学有效的分析与识别,致使不少学生对教材上讲述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概念、术语、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背的滚瓜烂熟,而实际生活中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主人翁精神,盲目崇拜西方资产阶级的生活,缺乏为祖国、为社会积极奉献的精神等。
二、对策建议
1.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师应当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审视课堂,以发展的观点改革课堂,使课堂教学活动游刃有余,创设出独具特色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教师要善于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环境,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意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终生学习的动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得到真正实施。
2.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并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促进政治教学向最优化、高水平发展,这样即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发挥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此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了政治课课堂的学习效率。
3.改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阅读教材的能力
当前高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政治教材。因此,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学的教学观念,突出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政治效能的优化,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品质和思想状态等,改变教法,将物化形式的教材,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一、过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明确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取的,应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推向纵深。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①可见“导”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能“自求得之”;而“导”的关键在于“多方设法”,这是教师应认真研究,努力去做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②这里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指点和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因此新课标是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模式化教学中,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大方面的程序化教学,但是切不可死板教条,要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内容概括,文本中一些关键词、有内涵的语句的赏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写作技法等等;文言文教学中一些疑难实词、虚词的理解,一词多义、词语的古今异义、重点疑难句的翻译等等;作文教学中选材立意、谋篇布局、亮点设置等等都需要老师的方法指导,学生才能学得事半功倍。从“学会”到“会学”。没有教师的“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成了浮光掠影,空中楼阁。
“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主’,是指‘学生自主学’;‘导’,是强调‘教师点拨教’。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和教师点拨教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点拨教’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学’,而‘学生自主学’的必要条件是‘教师点拨教’”。③语文教学活动就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师生依托文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模式化教学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落实,但是没有教师的指导,那学生的学习就是自学。
教学中,教与学永远是一个统一的话题,重学轻教,过分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必然走向极端,那种通过模式化教学而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就很有可能导致对学生的放任自流。我们在模式化教学中越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质也越是对老师的“导”起更高的质量要求,老师“导”得更好,同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起了催化与助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辩证的统一。所以说,在模式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与老师的“导”完美的结合才是学生更优质化的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二、过分注重课堂的活跃气氛,忽视语文学科特点
随着模式化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语文课日益变得“活”起来。热闹的课堂,活跃的气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评判一堂好课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果仅从一节课孤立地看,几乎不存在问题。若是全天每节课都要求“活动学习”,保持这样的状态,那么学生就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学生如果较长时间处于较高激动水平,对于他们学习较困难的内容会有干扰作用。”可以说,这种“活动学习”既违背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原则。过分追求课堂的“繁荣”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语言及思维的训练,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一是展示过频。有的模式下的语文课显得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现在的公开课,离开了活动展示,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味的课。师生对文本内容是视而不见,师生就根本没有走进文本,这样过于追求形式而忘记语文课的根本是贻害无穷的。二是多媒体太精太滥。多媒体教学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必须适量、适时,恰到好处,不能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先进的、万能的。三是分组讨论过多,动辄就叫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也不作提示、引导,也无具体要求,老师分配任务后,就充当“看客”,学生开始还讨论,由于缺乏指导、要求,慢慢地就游离讨论的话题。有的语文课,讨论过多,一些大多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根本无需讨论。最终交流发言时,根本无大家集体智慧,还是组内优秀学生回答。
以上种种“繁华”的语文课,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称之为“浮肿病”和“多动症”。从语文学习角度来看是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
语文课上可以借用多种形式来促进和辅助对语言的学习,但决不能喧宾夺主。课堂上过多的搞一些多彩的演讲、游戏、展示,表面上是在提高学生能力,其实不然,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模式化课堂构建中,要坚持文本是模式化教学的重要资源,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要用好文本,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不能脱离文本,不能过分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浅尝辄止。
“一般教学模式源于并植根于学科教学实践,当它在新的学科教学实践中被有效运用时,便成为了学科教学模式。离开学科教学实践去研究抽象的一般教学模式,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应用价值。”④语文课堂模式化的构建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性学科。在教学中突出语文本体的作用,所有学生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动口,促使学生真学语文。通过模式化教学让学生养成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乐学。语文课堂模式化的构建要体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即既要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又要形成能力,学会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三、过分注重课堂模式化,忽视了课堂的变化性
建立一个便于学生记忆,简单而又易于学生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积极的成果,但是无论哪一个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的,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但是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在模式化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固化模式、推行形式主义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现象,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究其原因,就是盲目地对眼下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的膜拜所产生的结果。而事实上,不少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其地方特色,尤其是人家经过数年的探索、实践、总结、修正、完善,对模式的每一环节历经了多年的打磨,能举一反三,在模式中注意求变、求新、求活。如果急于求成,未经研究,直接拿来先进的模式,就在自己的课堂大展手脚,结果收获甚微。
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其最有价值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改变了课改以来一直为人诟病、又难以彻底变革的“满堂灌”的行为。“让学生动起来。”最突出得体现在小组讨论上。于是,“一刀切的小组讨论式”几乎成了杜郎口的标志。
固化模式,不知变通。每节课以学生轰轰烈烈的互动表演展示为特点,看起来每节课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但是往往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可能很多学生只是盲目跟随,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意愿而凑热闹而已,整节“满堂动热闹式”与语文课的学习要求背道而驰。看似活跃的课堂活动代替了教师的必要讲解和学生的必要思考,弱化了对知识的衔接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
“固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僵化运用不利于展现课堂活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节课的开头、结尾、提问都包含着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实践要立足于教师、学生的个性化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要倡导面向不同学段、学习内容以及教师个性的多种模式。”我们在借鉴先进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认识到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固化模式,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特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丰富的感彩、灵动的个性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不仅是动态的,而且是多变的,甚至有些是不可遇见的。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削弱。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党娜,协作背景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浅谈[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2)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存在问题
近几年,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观念正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教学理念下,教育教学的弊端被广大教师所认知,本着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内心深处普遍认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针对传统的教学弊端提出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高中生长足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根本上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生自主成长和进步。不仅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需要教材和教学管理及教学实践更新。这几年高中历史教材已经进行了深入改变,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时深有感触。要想驾驭好这门课程,教师必须采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开展教学,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与新教材不相适应了。促使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要求我们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更新。
近几年参加的教育教学改革培训中,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变化,高中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要提高,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被唤醒。历史教师对历史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分析后会发现,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片面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我对这方面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中容易忽视引导高中生对问题进行必要整理
尤其是高一,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培养高中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整理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高中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高中生只有具有这样的意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才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是高中生进行探究和知识学习的必要前提,高中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需要培养高中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手段吸引高中生参与到教学中,让高中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高中生的问题意识。经过近几年教学实践,我们已经能引导高中生自主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其中好多教师不注意引导高中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整理,使高中生在问题学习中不能及时固化知识,使有些教师常常抱怨高中生不会提问题,甚至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高中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浪费高中生课堂上的时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是不利。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教学中不仅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指导高中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整理,让高中生在整理中学会提出有价值和高质量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高中生思维发展,更有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有效性提高。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容易忽略高中生手脑协调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是高中生和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探究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一互动活动中,高中生手脑应有机结合。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发展高中生的思维,更要培养高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高中生手脑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能顾此失彼,必须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协调发展。可是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分强调让高中生动手记录,而忽视高中生思维能力培养,往往导致高中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协调发展,出现不均衡发展结果。这样的情况不仅制约高中生学习成绩进步,更制约高中生能力发展,对高中历史教学很不利。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高中生动手能力培养,更要重视高中生思维能力培养,努力实现高中生手脑协调发展。需要教师重视高中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而要协调培养。教学中不仅让他们动手实践,更组织高中生动手实践前先动脑猜想、预测,学习后进行研讨解释,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本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历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