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1 15:26: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成人高效学习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

第1篇

一、高校语文的学科定位

尽管目前有不少呼声,提出取消高校语文,或者以人文课程代替高校语文。但笔者以为,高校语文作为一门旨在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培养和提高高校生文学鉴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基础课,其作用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也是不能替代的。综观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高校,即使是理工科院校,也早巳把本国语文作为必修基础课。

认为本国语文是思考、表现和理解的主要手段,本国语文的基础不好,难以成为出色的科技工作者。如哈佛高校把本国语文作为“核心基础课”,规定不及格重修。麻省理工学院把本国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贯穿于本科教学过程中日本东京工大理工学院开展了比较文学、语言学的方法等10余个专题教学研究。巴黎理工学院为学生开设了文学艺术等课,还设置了口头或书面表达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首先,语文课作为一门智育课,要兼顾知识与技能两方面的教育。作为前者,它要教给学生识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也要教给学生许多文学:和文章学的知识、文学史的知识,同时学生要逐步将这些知识变为种种技能,变成阅读能力,变为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其次,高校语文要承担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取向。人文教育则是指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为手段,以唤醒灵魂,激发人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价值为目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这是作为公共课的高校语文在知识传播之外的另一重要使命。同时,德育课的任务事实上也由非政治课来一起承担,而其中高校语文的作用尤其突出。“名节”之类的问题,是古代文学中时常涉及的问题,正反典型都有,生动而形象。由高校语文来承担这~类的教育,其效果却比政治课好得多。只是要求教材的编写者,要留意编选一些这方面的篇章。而教育专家们也纷纷提出,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所以,高校语文的学科定位也应提到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学与人文素质的高度去认识。

因此,目前把高校语文改造为以全面培养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新课程,是教、学双方共同的要求。当全社会都在慨叹高校生急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聆听来自这一群体自身的呼声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们怀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他们渴望学会用独立思考的方法反思历史、:哩解现实,这正是人文教育课程能够成功的基本保证。然而提及语文教育.大部分学生对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流露出不同程度的遗憾,他们显然厌倦了对文学作品“五马分尸”式的解读。因此,我们力图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语文:学习回归它的本质,培养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兴趣。通过高校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学!”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坚持引导,学生们的这种新奇感不久便可能消失。近年随着中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将对高校语文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摆脱“高四”语文是高校语文建设迈出的第一步;几年以后,高校语文将不能仅仅凭借与中学语文教学强烈的反差取胜,而应通过课程的整体建设、依靠深厚的文化内涵、优质的教学水平来获得长足的发展。

二、高校语文教学改革

具体而言,高校语文要从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目的

首先,明确高校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是高中汉语学习的延伸,更不是为了简单地取得相应的学分而开设的课程。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要全面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合理、文理兼顾,更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高中语文主要的是注重其工具性和基础性,而高校语文的主要特征则是审美性和人文性。所谓审美性,就是把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欣赏和评判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所谓人文性,就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化的载体,当作文化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高校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过去的工具观点,在中学的基础上提高高校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各种作品的写作能力,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培养高校生语文综合素养、滋养人文精神、提高鉴赏人类精神产品的感知能力,以及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认识并实际操作。这是中国高校高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也应该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目前高校语文的课程设置比较混乱。在收到的100余份有效调查表中,高校语文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的有56所,定为公共基础选修课的有20所,列为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的有21所,设为专业基础课的有6所。其中作为必修课的加起来是62所,作为选修课的41所,各校可谓各自为政,没有相对规范的设置。在课程定位上,有的侧重综合文化素质培养,有的侧重写作能力培养,有的侧重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有的侧重中国古典文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给高校语文一定的空间。目前高校语文课程内容涉及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有点太厚古薄今,厚中薄外”。还有不少学生提出,课时比较紧张,常常因为时间有限,老师们精彩的讲解被“缩水”,许多深刻的思想也未能被充分吸收。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感觉老师讲课的速度像流星一样――瞬间即逝,没等他们更多地了解、体会,就转入下一话题。所以可将高校语文分解开来,开设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阅读与演讲等课程。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师资源,将课程再细分为诗歌欣赏、散文漫步、小说阅读、外国文学拾贝、论文及实用文体写作、新闻及文学写作、阅读与技巧、演讲与口才等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修,效果要大大好于目前的课程安排和设置,也更能有效地利用起中文专业教师这一丰富的资源。在学时安排上,大多数学生觉得课时太少,不少学生强烈要求增加高校语文的课时,而且有的学生还要求开设一至二学年的高校语文。

教材方面,据初步的统计.到现在为止,全国共出版各类高校语文教材50余种,但每种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大相径庭。市面上的《高校语文》教材,体例不一。篇目不一,侧重点不一。有的侧重几大文体的阅读与分析,有的侧重几大文学体裁的阅读与欣赏,有的通过范文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也有的古今中外。名篇荟萃。学校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课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学校选择了华东师范高校出版、徐中玉主编的《高校语文》以及南京高校出版、王步高主编的《高校语文》当然每个学校都有选择教材的自,但教材的多样化必然带来各高校在教材内容选择上的混乱。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主干课程的“高校语文”。应当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与要求?如何编出一本对各层次学生均有用,能大大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材?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教学方式

摆脱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把课文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是美文,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名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授一些有针对性的语言和写作知识与技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析作品应该成为高校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授课模式。分析作品应结合文学史。学生最严重欠缺的是系统的文学史知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自居易、苏轼、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关汉卿、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鲁迅……,同学们有的是耳熟能详。也有的是略有所知。

然而,对于文学史,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是片面的。需要为他们勾画出一个简明中国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指出各朝各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还比如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赏析,可穿插外国文学史、艺术史、文化史,分时期分流派进行介绍。对作品进行分析,学生不仅能学到有关文学的知识、方法,更能使他们在浓缩于文字的、形象化了的文学作品中,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由此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格。

如何整合语言、文学、文化,怎么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品位,让学生有兴趣,这是所有从事高校语文的教师需要下功夫的地方高校语文不仅仅是中学语文的延续,更重要的是要另辟一条新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学有个概貌和了解,并教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欣赏角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国人。

第2篇

近几年关于探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文章有不少,大多是从批判“理论+例子+训练”的传统模式出发,提出了情景教学法、系列化写作、全部课程的写作、讲座式的教学等新的方法,颇有启发意义[1]。另外,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日益得到重视。据调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平台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然而,在笔者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尝试中,发现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虽然都对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属于形式上的改革,系统性不强,对于职业教育要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推进作用。

那么,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课程,究竟该怎样实施教学改革,真正促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呢?

首先,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应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创新、服务精神为根本目标。反思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真正的公民责任感。由此,笔者等教师提出运用服务性学习理论,来指导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改革。

服务性学习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而提出的,后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思考,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教学或学习的理论。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NSEE)对服务性学习的定义如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的公民参与[2]。

而《应用文写作》课程就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日常应用文的文种、格式、要求等基础上,培养在现实社会中可实际应用的写作能力,为处理各种日常事务而服务。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好这门课,可以提高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以“应用文有何用处?能为什么服务?”为问题,可以得到很多肯定的回答,诸如借钱要写借条,找工作要写求职信,举办活动要写计划、通知,开店经营要先作市场调查,经济合作要订协议,表彰先进要写通报等等。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在课程性质上就可以定义《应用文写作》为一门非常实用、非常具有参与性和服务性的课程。

其次,笔者也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发现适合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典型任务分析法同样适合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要求教师和行业专家一起通过社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再根据学习领域进行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实质是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一,近年来已经在制造、机械工业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笔者以为,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同样可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原因为:

1.从课程性质上看,《应用文写作》体现的是经验及策略的过程性知识。姜大源认为很多课程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中的很多专业课程属于第二类课程,适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开发[3]。而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常用的具有某种固定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体。应用文的写作更多地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的规律、经验和方法,它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和极强的实践性,是属于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课程,所以笔者以为是适合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进行开发的。

2.应用文写作本身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带有文本程式性、工作流程性等特点,可以作为一项目标任务和评价标准都很明确的工作。如果把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项学生要完成的工作,完全具备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典型的步骤。例:如果布置给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一项培训任务(模拟某酒店的人力资源部,承担员工的岗前培训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涉及到计划(培训计划制定)、会议纪要(开会商议如何进行员工岗前培训)、请示(经费等方面)、函(委托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合同(和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通知、总结、简报消息等文书的写作,这项典型的工作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解为子项目,即上述各项文书的写作。教师布置每一项写作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行动起来,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

另外,职业教育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为专业服务。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一要求,笔者以为应用文写作课也应重点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实用为准绳,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本课程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改革正好体现了为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服务的思路。

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和典型任务分析这两个想法,笔者曾尝试对笔者所在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进行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对《应用文写作》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改革。笔者于开学初拟订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计划表,如下所示:

这样,本课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和模糊情景相结合的工作环境下完成两项大工作:即招聘求职工作(基础工作)和会议展览活动工作(专业工作)。一项是典型的基础工作,可以涉及各个专业,体现基础课程的特色;另一项是典型的专业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以及社会行业对本专业领域的要求,设计专项典型工作任务,如会展专业的展览活动、人力资源专业的培训活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及推广活动等。典型工作任务和环境的设计可以回避传统情景式教学中情景不连贯、不典型的缺点,用现实工作中连贯、典型的任务情景带来更加生动、真实的教学效果。

而每一项典型写作任务又可以按照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这里以布置给会展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旅游产品展览会为例,分析这项工作中调查报告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在本课程的工作评价这一项中,笔者采用自评、他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学生学业评价结果建议采取,理论考核与技能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构成如下:

结论: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合一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一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当然,在实施这样的开发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三方面:

1.是否每次课都应当有“服务性任务”,而不存在单纯的讲授课?笔者等教师知道,工作任务驱动并不能排除理论、知识(尽管它是隐含在任务之中的),也不排除讲授。那么,一定量的的讲授教学安排是围绕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的,还是围绕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来设计?

2.“典型任务”是否足够典型?能不能足以涵盖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点?虽然都知道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在实际工作中能得到应用,而且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师不可能在校期间教会学生所有知识和能力,但教师还是会产生一定的疑惑:按照上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安排,行政公文的写作中只涉及到通知、请示、会议纪要、函,知识和能力点是否典型呢?应该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怎样典型的工作任务?

3.服务性学习中的“服务”是否应该有一个实施的落脚点?比如说为学院的某个部门服务(写作通知、方案、海报等)、为学院附近的社区服务(作社会调查等)。这应该是可以尝试的,但需要建立真正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相关保障措施,以确保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长期性。

这里笔者旨在抛砖引玉,期待专家的指正。

注释:

[1]沈成林.浅论如何加强高校高职教育的应用文写作教学[J]科技资讯,2006,(31):105.

[2]马萱萱.服务性学习之于高校德育改革的价值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第3篇

关键词: 成人高考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成人高考数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几个要点,首先要知道考什么,哪些是重点、考点;其次是学生怎么学,其中怎么复习巩固非常关键;再次是老师怎么教,怎样引导。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应该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教与学都要紧扣大纲,抓住点

成人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均出自《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因此,好的教学方法的根本前提就是紧扣大纲。

比如:2007年高中起点本专科理工农医类数学卷内容比例分布约为:代数45%、三角15%、平面解析几何20%、立体几何10%、概率与统计初步10%;题型为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三种,所占比例分别约为55%、10%和35%;试题难易比例分别为较容易题40%、中等难度题50%、较难题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案之前,先仔细研究考试的侧重点,今后在计划和教案中得到相应的体现。

另外,教师应分析近三年的考试真题,其实不难发现,有些章节所考到的题型和知识点是每年必考,而且非常类似,比如:用导数的知识求切线方程、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期望;求定义域或值域;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强调这部分题型,增加相关练习。

大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较大,而且很多基础题,而学生做题时可能选择题20分钟就完成了,教师在教学及平时测验时,一定要给学生强调选择题的重要性:(1)比重大,共85分,占55%;(2)方法多,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特殊方法;(3)基础题多,至少有10题比较简单。

对于简答题,有些学生有惧怕感,见了还没做就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近几年的解答题,不难发现,每道大体基本可分为1―2个小题,其中第一问往往非常简单,甚至比选择填空简单,而且大题是分步得分,所以学生应在每种题型上全力以赴,选择合适的应试方法。

2.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

在成考班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问我高考到底应该怎么复习?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是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这是很多考生都关心的问题,那么成考复习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成考取得高分。这里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两种常见的“误区”:之一,已经进入复习了,甚至直到成考结束了,仍不清楚高考数学都考什么?哪些是重点?其表现就是,整天就是做题,考试还是做题,沉醉于题海中,直到考完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太多无用功。其二,不重视课本教材,表现就是在整个成考复习期间从来没有翻过课本,直到考后才发现有很多成考题就源自于课本,于是追悔莫及。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在成考复习前就必须对数学成考试题的试卷结构、考点分布、题型分布、命题思路、解题要求、答题策略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再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地逐步实施。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上看,成人高考命题都具备较大稳定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历届成考试题中分析得出成考命题的许多信息。

全面全力夯实基础,切实掌握选择填空题的解题规律,在历次测验中确保基础部分得满分,也就是把该得的分数拿到手。在复习中,要求所有同学集中全力闯过选择填空题的基础关。现实中,很多同学从一开始便投入到漫无目的的、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题海中。为了在一轮复习中达到此目的,基础稍差些的同学完全可以主动放弃大型的、复杂的综合体的演练,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再次投入到选择填空题上,以此进一步夯实基础;基础好一些的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解答题上,而是要分专题、分阶段每天都少量地但是细致地深入地研究一两道大解答题,逐步积累解题经验和解题,切不可把摊子铺大。要知道解答题的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积累是一个逐步的、漫漫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坚持重于冲击。

3.对技工学校的学生一定要因材施教

3.1基础特别差的重点抓。

根据往年资料的分析,成人高考达不到省控线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这些学生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那么,为了提高通过率,就很有必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可以采用单独辅导、区别布置作业等方法。

3.2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有正确认识和态度,应加强情感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从各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从热爱教师、尊重教师,到喜欢数学,努力学习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凡是自己的情感投入较少的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就多。“好生”与“差生”是相对而言的,教师应该善于洞察,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就会爱上“差生”。有了感情,才会缩短距离,教师的讲课,学生更容易接受,就会消除“差生”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3对于优生,在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上给予更大的自由。

数学优秀学生通常能很快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只需要做较少的习题就可以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在技能训练方面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其后果是扼杀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最不喜欢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或把其他学校的试卷和竞赛题整套布置给学生做,而其中有大量的题目是已经做过的,或者比做过的题目还容易。对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教师要精选习题,减少重复操练,提高题目的难度和综合程度,使每道习题都起到应有的作用。要允许一部分优秀学生自由地选择习题,已经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省下时间学习更重要的知识。

总之,只要在学习中紧扣大纲,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在成人高考中就定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师资队伍 建设

成人教育是国家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所不可或缺的。成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教育体系是不健全的教育体系,更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成人教育正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而普通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和基础。[1]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的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2]成人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高,构建一支科学、高质、高效的成人师资培养体系,培育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稳定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对象的成人性。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多数为在职成人,他们一般思想比较成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理解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学习要求具有专一性、针对性强的特点。

二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成人的学习是针对现实生活来学习的,学员希望学习的内容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工作能力或提高生活质量。

三是学习的差异性。由于成人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人生经历的不同,学员各方面经验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学员则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3]

四是教育层次的复杂和多样性。一般成人高校不仅开展学历教育,而且有各种非学历教育。从层次上分有大学后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证书、岗位培训和进修等,从形式上分有脱产、函授、业余、夜大和电大等,部分成人高校甚至以层次复杂、形式多样的各种非学历短期教育为主要职责。各种非学历教育形式和内容的不固定性,使得成人高校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4]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更加复杂和具有使命感,在实际教学工作岗位上,教师能否适应成人学习的多样化要求,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因此,要使成人高等教育能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二、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成人高等教育师资数量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普通高校学生人数猛增。同时,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从业人员自觉接受在职再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造成许多学校学员人数饱和。面对有限的教师资源,优先照顾普高学生是许多普通高校的共同选择,相应的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源日显不足[5],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问题日益凸显。

2.对成人高等教育师资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随着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普通高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重视不够,把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的“副业”来抓,形成了“重创收,轻管理;重规模,轻培养”的现象。认为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求实惠,过分强调办学的经济效益,而不太关心办学质量,没有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议事日程,认为普通高校的教师应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绰绰有余,不需再进行培训[6]。

3.成人高等教育师资入口把关差,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教师来源一般以普通高校毕业分配为主要渠道,这种来源渠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立即从事成人高校专业教师岗位教学,缺乏实际工作岗位经验,缺乏成人高校教师必备的成人教育学、成人心理学和成人教学方法等师范专业知识的系统训练,缺乏一定行业基础理论知识,不能在短期内进入角色,很好地进行教学工作[7]。而学校内学识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的工作重点是普高生的教育,往往只能安排很少的精力承担成人教育的课程。同时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也是其中的弊端之一。

4.成人高等教育师资缺乏培训体制。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成人高等教育尤为重要。因为成人教育不像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那样有丰富的理论指导,少数教师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任务,甚至有个别教师认为“普通高校教师教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无需花太多的时间和太大的精力即可胜任”。可以说,在成人高等教育中,不少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普高教学移植型”,“普高化”现象比较普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专职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培训存在巨大漏洞。

5.成人高等教育师资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

不少高等院校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任课教师往往只注重完成课时任务,不肯花费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成人学习的规律与特点,“应付式”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则关注不够。长此以往,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认识。

要树立“师兴则校兴,师衰则校衰”的观念,充分认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乃至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等问题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把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和本地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以考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关键性的问题,使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师资入门把关。

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对新申请进入的教师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结构、学历、学位等基本条件,还应注重对其政治态度、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性格、气质、爱好、谈吐、交际能力、认知能力、应变能力等全方面的观察与考核,真正选拔出优秀的教师。同时还应注意挖掘普通高校教学中的骨干和精英,聘任他们为成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提高成人教学质量。

3.加强培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素质。

成人高等教育是以教育和培养成人学员为目的的,而成人高校专业教师接受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是实现成人高校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要结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老教师也要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把培训作为保证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优化知识结构、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普通高校要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师培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理论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以在职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以了解成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研讨班,以较好地掌握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建立完善制度建设,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体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人教育也不例外。成人高校的管理者应当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妥善应用管理的激励职能,让激励机制成为绩效改善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科学评估体系,给教师上好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结束语

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对全民教育理念的高水平实现意义重大,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为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成人教育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新均.纪念《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颁布2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2007,省略.cn/newscenter/dongtai/2007072605.htm#1.

[2]殷晓峰.成人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

[3]刘立浩.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J].成人教育,2004,(7).

[4]赵森.成人高校专业教师素质和能力问题评析[J].成人教育,2007,(3).

第5篇

关键词: 函授教学 教学管理 管理职能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演变成多层次、多规格、多方位的。仅仅依靠全日制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成人教育作为在职人员的补充教育,不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而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投资少,见效快,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函授教学管理,提高函授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确保函授教育质量,函授教育才具有生命力。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经济与科技的实力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无一不关注本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要振兴经济,培养一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必须高度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函授教育以及函授教学管理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 计划制定科学化、规范化

适应改革需要,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决定培养人才规格、人才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设计原则的规范性文件。也是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和编写适用于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是办好成人教育的前提。我院采取滚动修订与全面修订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计划充分保持相对的先进性、 科学性和动态性。完善教学大纲与卷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教学大纲的建设为课程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尤其是卷库建设奠定了基础。我们把教考分离引入到成教教学管理中来,按照成人教育的特点,制定了考试命题的规范性意见。对有条件的课程建立了卷库,从而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严密了考试环节,保证了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着重制定科学的、规范的教学计划。函授生的学习是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形式。学习难度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坚持以“少而精”为原则,合理计划分配课程门数、内容及学时,既保证函授教学质量,又体现函授学习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注重系统知识学习的同时,又注重实际应用;打好理论基础,保证基本技能。工作中严格执行作计划标准,科学而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 教学实施严格化、高效化

函授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全日制成人教育,它有其特殊的教学形式,由自学和面授两个环节构成,而面授又是完成函授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的面授教学是对学生自学内容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能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所以面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面授时,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学科的科学体系、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给函授学员解答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机,所以必须严把面授这一关。为确保教学质量,择优录用一些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上课。在学员来校面授的前就将教材和教学提前分发给这些任课老师,要求精心备课,做好面授准备。待学员入校后给他们认真讲解,仔细辅导,解答疑难,并且讲解时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介绍学习方法,对上课老师采取不定期的抽查听课,检查教案,以督促老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授课结束时要求辅导老师及时布置作业和自学内容,督促学员认真自学,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活动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的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对于函授学员来说,在较短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系统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必须要求学员按时 上课,认真听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有些学员对函授教育特点认识不清,认为函授只要考试过去就行。也有部分学员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混文凭,不注重面授环节,常常在此期间不按时到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针对这些不良倾向,我们制定出《面授期间考勤办法 》 以及《函授学生课堂纪律规则 》等有关教学管理文件。

1、加强对学员的作业管理,是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函授教学的有关规定,学员的作业在学习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在学员入校时严格要求。对无故不交作业或作业不全的学员,严格执行作业登记制度,以引起学员的重视。并把学员交来的作业分发给各辅导老师,要求认真批阅,特别是对学员在作业中突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解答,及时了解学员的自学情况,以便在学员集中面授时能对症下药。完成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必须严把这一关。

2、严格考勤制度,保证面授教学顺利进行。

函授生参加面授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要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几方面的知识,就要保证面授时间,所以要求学员必须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在面授期间坚持每天点名制度,并根据缺课情况给予减分等不同方法之处理。通过严格考勤,使全体学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参加面授的重要性,自觉遵守面授纪律,保证了面授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3、严肃考场纪律,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考试是对函授的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学习质量的一次检查,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因此在考试前对试题严格保密,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对一些不守纪律的学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这样就制止了学员投机取巧的念头,使考试真正反映出学员掌握知识的情况。学员的考试成绩在统计结束后就分别交与学员手中,以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加努力的学习

三、 函授管理标准化、现代化

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是决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主要因素。

首先,提高管理人员对成人高等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所处地位的认识。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科技发展培养大批合格人才。目前,普通高校学历部分的成人高教在校生占整个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在校生。通过学习使管理人员认识到函授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其次,函授教育应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激发管理人员学习现代管理技术的热情,鼓励函授管理人员参加管理干部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且对函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的培训,使其掌握现代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进而增强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加强函授管理工作标准化和现代化,是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从而不断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减少管理上的失误。如学籍管理 ,学生一入学,就将学生 姓名、性别、成绩等统计记录,输人计算机,制定点名册,并序制定学籍卡,制 定成绩统计表等。这样在学生在函授学习中,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出、缺席情况都能有条理地统计出来,以便于管理。最后是学籍的清理工作,学员因工作调动、职务变动、家庭等各方面原因不能坚持上学需及时清理,在清理学籍工作中要坚持慎重态度。总之强化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在面授函授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管理是实现成教工作有序运行的关键。 经过多年努力 ,我院已实现成教行政管理、 教学管理超前计划安排 , 克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参考文献:

1.《浅谈函授教学管理》王仙竹 《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第23卷第6期

第6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39-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E-learning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的应用,由此推动了教育的革新。人们在应用E-learning的过程中体会到,在线学习方式有很多优势: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交流和友好的互动等,但也有难以克服的不足。通过对E-learning反思的基础上,教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着眼于如何依据低投入,高效能的原则选择信息传递通道。混合式学习基本形式是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但它不是两种形式的简单组合,而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同时通过“混合”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成人教学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成人教学的不断改革。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为成人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革方向。依据混合式学习的特点,构建一种新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本文从网络教育和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劣分析出发,对混合式教学如何应用于成人教育中进行探讨。

一、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优劣分析

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因为传统教学有突出的优势。

1.传统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传统教学普遍采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教师都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大纲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再次,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不足表现在: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依赖教师个人才干,学生处于被灌输式的学习状态,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不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强调整齐划一,教师难以顾忌学生在知识程度、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阻碍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2.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网络教学不受教师主宰和课堂的限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方式十分灵活;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实现因材施教;互联网汇集了大量资源,网络教学能冲破书本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且互联网没有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

不足表现在: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部分学生由于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常常游离于学生进程之外,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乏面授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多媒体网络信息量大,信息流速快,在广袤无垠的网络里,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和引导,学生难以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

通过比较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可知,两者都有各自突出的优点和难以克服的不足,在成人教学中仅仅采用某一种教学模式都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利用混合式学习原理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成人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二、混合式学习特点

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培训,被认为是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近年来,混合式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被中国学者所关注。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指传统面授教学与网远程教学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坚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的原则。混合式学习有以下特点。

1.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是知识的传授者,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网络教学是以个别化学习为主,借助计算机与网络等媒体,在预先设定的框架下自己选取内容,自定步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混合式学习则是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有机结合,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始终使二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

2.重视教学信息传递通道的选择

混合式学习的研究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即研究那些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接受知识,有利于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活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信息双向传递活动,没有教学信息的传递,教学过程就不可能发生,良好的教学信息传递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因此,为了达到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与学习者学习风格相适应的学习通道。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是为了发挥众多教学信息传递通道的长处,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3.注重对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与组合

混合式学习是在对传统教学“回归”与网络学习反思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混合式学习试图寻找既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又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的思想是通过选择“恰当媒体”,使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在合适的地方发挥作用,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速度、规模和效果的协调关系。因此,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混合式学习要恰当地选择适当的媒体进行“混合”,在该过程中要考虑开发时间、资源成本、学生规律、学习内容等问题,充分发挥媒体的整体服务功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4.彰显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rning的有机结合

网络教学适应了21世纪教育需求,是一种最大限度发挥学习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但它也有一定的不足和难以克服的缺点,为此,提出将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混合的理念,即混合式学习。这里的混合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各个要素的有机融合,它不仅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混合,还包括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的混合。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也使教师的角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发生变化。教师需要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设计出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来实施有效教学。大量实践证明,混合式学习能够有机地融合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有效地解决成人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实现成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成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混合式学习可以看做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我们利用混合式学习原理来构建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称之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所谓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多元教学模式。下文将从不同教学方式的结合,不同学习模式的结合以及不同学习评价与考核的结合三个方面,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1.网络远程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

远程教学是指在非连续面授指导的情境下,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通过各类教育资源和双向通信设施实现的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具有人际交流,情感补偿等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采取网上远程教学和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寒暑假期间组织成人学生返校,集中进行面对面教学,或者组织学习中心辅导教授开展面授教学,给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学习方法支持,以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在网络上实现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集体教学,如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卫星广播等进行远程实时讲授,或通过建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教学课件等)进行非实时教学。此外,互动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音频、视频会议、聊天室进行同步交流,或通过E-mail、BBS等进行异步交流。基于媒体的远程讲授,可以不受传统课堂人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大规模地向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学生传播教学。

2.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线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学习时间灵活、学习空间方便、学习方式多样等优势,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地学习平台,因而成为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受我国传统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且相隔异地的生生、师生之间缺乏探讨与合作,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应推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方面,针对成人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应对教学资源及学习支持服务进行整体策划,并对成人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如让学习者了解网络的基本特征;教会学习者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教会学习者使用聊天室、E-mail和网络课件等。学习者可以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我组织教学内容,自主调节学习方法,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上传作业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测。另一方面,协作学习是一种小组学习形式,具备自主学习不具备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把有些教学内容设计成(下转262页)(上接240页)小组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各自担任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相互帮助,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可以使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料,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个人和小组的最大进步和收获。

3.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成人学员的BL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之一。狭义地讲,对学习者的评价就是在学习者在学完课程后对学习者进行考核,并尽量客观地给出每一位学习者的课程成绩。在传统教学中,对成人学员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成人所学课程知识的考查上,即所谓的期末考试,这是一种总结性评价。但在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不再是单纯的课堂听课,而主要是在线学习,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变化,这就需要综合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一方面,对学习者的评价要扩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评价体系中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程的实践环节完成情况等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的评价方法也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在线测评、档案袋记录等多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平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测题或作业题,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此外,档案袋的主要功能是“存”,“反思”,“交流”,是网络环境下备受青睐的一种评价方法。它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课堂教学和课后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两个环节中产生的一些过程性数据,包括浏览课程内容和课堂资源的情况,小组协作中贡献的资料,作业和自测的成绩等。另一方面,改革传统总结性评价方式,根据课程性质,实行机考、在线考试及卷面考试等多元考试形式,适应成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构建并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整合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满足成人学员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也必将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任莉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6]余国祥.教学过程中同异反教学信息传递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

[7]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第7篇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满足社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更新成人教育的思想观念

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成人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用过硬的教学质量、优质的服务主动去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成人教育的多种需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地维护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严肃性,认真贯彻“从严治学,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视质量为生命,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切实把教学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办学的高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信誉,以及广泛的社会承认和赞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班的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中心,把提高社会效益作为办学的出发点与根本目的,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

二、加强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成教教师要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其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和心理素养,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选择那些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并了解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师教学。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员知识,而且要教会学员学习方法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应根据成人的特点,结合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学员的素质教育,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面授知识与自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将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介绍给学员,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教教师的相对稳定性,学校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大对成教教师的培训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成教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组织成人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成教教师对成人教育的认识,使教师能专注于成教教学工作,稳定成教教师队伍。以我院为例,近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挖掘和筛选,我院集合了一大批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建立了成人教育师资库,满足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要求,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改革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社会在职学员,由于受到社会、工作、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要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计划方面:组织专家针对成教学生的社会性、实用性等特点,在符合专业要求的教学计划基础上对陈旧、落后的教学计划重新修订,减少基础课,增加专业课程的比例。在教学大纲方面:组织优秀的教师改写教学大纲,对落后、不科学的予以删除,对最新的知识内容及时补充。在教材方面:要根据教学需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利用最新知识,及时调整、编写教材,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要求。选好有特色的成教教材,组织教师编写自学指导书和辅导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教材和掌握知识。

为培养学生现场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必须改革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成人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经验交流、角色变换等方式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超时空、超地域,面向社会所有需要学习的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学习的强烈欲望。近几年来,为顺应市场发展对成人教育的要求,我院不断改革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改进教学计划,增加专业课和实践课,在现有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基础课基本上只占整个教学计划的15%左右,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成人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科学的管理制度能使成人教育工作系统、高效、有序地运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成人教育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及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修订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函授站管理等各项成人教育管理制度,加强成人教育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抓好成人教育的科学化管理;要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把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与提高教学质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成人教育得到高效有序的发展。

1.优化成人教育内部组织结构。根据行政、教务、学生管理分别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并针对相应的管理要求定员定岗,规范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明确每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责任,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师生做好服务的角度出发,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各项基本业务活动的绩效,通过创新不断提高效率来实现长期的优异绩效。

2.加强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高效的成人教育管理愈来愈依赖于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在人员有限、大量管理工作摆在面前的情况下,建立科学的、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良好的成人教育内部组织文化的形成,能够带动教师和管理人员树立与学校一致的目标,为他们营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形成。

3.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目前,成人学员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方式不当、没有适应成人学员的特点所造成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规律,一方面积极做好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学生考勤纪律,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形成成人学员的领导核心,克服成人学员的松懈、自卑等心理,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同时,定期检查成人教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到课率等情况,对教学负责、教学质量好的教师予以表彰,对到课率高、认真学习的学员予以优秀学员称号,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这几年来,根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成人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了《成人教育学生手册》、《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成人教育函授站(教学点)管理规定》等,进一步规范了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在成人教育生源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我院的成人教育生源稳步提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加强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是我国成人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成人高校;翻转课堂;学习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赵岚军(1978-),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和成人教育管理;陈龙根(195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和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6-0055-05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中小学中开展,大学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引入翻转课堂仍在初涉阶段。高校开展翻转课堂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大学培养目标应就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杨福家认为,博雅教育有五个要素:一是强调广泛的、多学科的学习以及深度的研究;二是育人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三是鼓励提问,即质疑式、讨论式的教育;四是强调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五是做人第一、学业第二,这就是“雅”[1]。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为支撑的新兴教学模式,强调的就是创造一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良好的交互沟通环境,以激发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它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方式、交互沟通能力和探索学习能力等。学生课堂上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讨论和探索等活动的有效开展,是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重要依托。因此,翻转课堂离不开学习团队的建设。正如Zaid Ali Alsagoff教授所说的,翻转式教学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如何制作视频,如何进行有效的“线上”活动,而是创造鼓舞人心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2]。可以说,学习团队的建设是翻转课堂产生实效的灵魂所在。

一、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追溯翻转课堂的研究历史,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探索研究翻转课堂。2000年,迈阿密大学的三位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构建一种全面学习环境,尝试把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放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学习,把传统教学中学生课下作业放在课堂中由教师指导、同学互助完成。[3]他们的教学模式已经开了翻转课堂的先河。随后十多年的时间,许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开展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

很多学者着重研究实现翻转课堂的载体、策略与方法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研究翻转课堂的载体,即开展翻转课堂利用的技术与手段。例如,David Raths在《nine video tips for a better flipped classroom》一文中提出翻转课堂中使用的视频应如何制作更有效。Siu Cheung Kong在《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domain knowledge learning in digital classrooms:An experience of practicing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一文中研究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与方法,从而提高翻转课堂的有效性。我国学者也对翻转课堂所需的信息技术进行了研究。例如李小刚、靳素丽和王运武的《教学视频支持下的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研究》、刘金玲的《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探究》、吴忠良和赵磊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侍松门等的《基于安卓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黄艾等的《基于慕课的“五学―六位”职教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等论著。学者们认为,与翻转课堂相关的信息技术包括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开发、师生在线交互系统、大规模在线课程开发等等。同时,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师生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总之,翻转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翻转课堂的有效实现。

第二,基于认知理论研究翻转课堂开展的策略。我国学者宋艳玲等从认知负荷的视角探究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提出降低认知负荷可以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有效性,并且研究了降低认知负荷的策略与方法。赵兴龙在《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一文中提出知识内化的方法除了传统建构主义学习论中提出的同化与顺应外,还有一种“渐进式的知识内化”,并针对知识内化规律提出了翻转课堂实施策略。

第三,探讨翻转课堂与其它教学模式结合的可能性及实现策略。例如,我国学者张扬和蒙泽察提出“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具有价值统一性,并研究了两者共生的机制与路径。还有学者在跨越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策略与途径方面做出了研究。

(二)翻转课堂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例如,《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Assessment:Pharmacy Student Engagement,Performance,and Perception in a Flipped Satellite Classroom》一文谈到在远程教育药学课程中如何实现翻转课堂。以及Robert Talbert在《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一文中讨论了翻转课堂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等。我国学者也分别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电路原理、财务管理、英语写作和经济学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有些学者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翻转课堂的应用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例如,Paul Baepler,J.D. Walker和Michelle Driessen在《It’s not about seat time:Blending,flipping,and efficiency in 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s》一文中指出,利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校节省教学资源,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大学教育以应对社会变化。

(三)对翻转课堂进行反思

《Microflipping:a Modest Twist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一文提出翻转课堂不能一步到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逐步适度的进行翻转。付小倩和袁项国在《中国式“翻转课堂”的实践困境与突围》一文中提出应当从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入手,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促使“最近发展区”的跨越。

总之,目前国内外学者多数对翻转课堂为传统教学带来新的变革持肯定意见。较多学者将视角集中在角色转换后的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研究教学视频的制作、信息交互平台的搭建、学生知识内化的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但对课堂上师生指导与交流的阶段关注较少。事实上,课堂上通过答疑、辩论和实操等形式进行的师生交流是翻转课堂真正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以团队建设的视角研究课堂中学习团队的构建及其作用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二、成人高校翻转课堂开展的问题和优势

目前的实践与研究现状表明,我国成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在教师激励、教学方法、学生激励和课程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充分利用高校开展翻转课堂的优势,扎实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工作。

(一)开展翻转课堂遇到的问题

1.我国成人高校开展“美式复制版”翻转课堂难度大。美国开展翻转课堂依赖的主要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翻转课堂仍有困难。成人高校在硬件支持方面要优于中小学校,但完全照搬美式翻转课堂模式仍存在困难。需要开发适合我国翻转课堂开展的方法与工具,寻找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多元化教学工具与载体。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国与美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大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不喜当众表现,不善于传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们的小组团队的协作能力相对较差,形成高效的学习团队需要时间,这与有限的教学时间又产生矛盾。因此,还需要在翻转课堂学习团队建设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2.现有可用的高等教育在线资源较少。目前成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依托于具体课程的教学,而课程设置是在学校专业建设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其知识内容的逻辑性相对较强。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先行自主学习,因此翻转课堂开展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资源需要具有简洁清晰、切中知识要点和可反复利用等特点。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微课”视频,而且资源最好是在线性质,这样便于传播与利用。

目前,质量优良、影响较大的在线资源主要分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类。其中,国外资源主要包括coursera、Edx、Udacity和可汗学院等学习平台,国内资源包括各高等院校开设的MOOCS平台。由于专业课程设置国内外存在差异,因此国外资源与国内翻转课堂的耦合度并不高。而国内资源往往以公开课或演讲的形式呈现,视频长度也往往较长,不适合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总之,审视目前在线资源,与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相关的可用在线资源较少。

现阶段成人高校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往往需要自己设计开发相关课程的教学视频。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无论在水平还是方向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造成教师负担加重和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

3.成人高校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绩效评定主要侧重科研成果。在理念意识和测评体系上都缺乏对教学成果的评价。高校教师更加认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才是优秀的高校教师,对于教学改革的理念认同度较低,开展翻转课堂的动力也不足。另外,翻转课堂开展也需要高校教师具有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支撑,而目前成人高校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成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的优势

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同时也改变了社会财富创造方式,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之自我改革。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人教导,实现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角色的两个彻底翻转。翻转课堂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大学中开展翻转课堂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成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也具有一定的既有优势。

首先,成人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充裕,学生相对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对一些成人高校脱产班学生的周课时统计表明:大一大二全日制班级周课时大多在20-26之间;函授和业余本专科学生由于边工作边学习,周课时安排更少,学习进度较慢。结合学生访谈,获知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中学生更加充裕,大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安排自主学习时间。这将有利于翻转课堂在大学中开展。其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学习能力较强。再次,大学教师教学实践研究能力较强。一方面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另一方面,他们的科研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支持教学实践。而且,大学中信息技术支持获取较便利。

三、成人高校翻转课堂运作的途径与方法

可以从团队建设的视角,借鉴相关理论寻找翻转课堂学习组织高效运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也称为短板效应。这一理论说明翻转课堂学习团队的绩效取决于组织中的落后学生,也就是“短板学员”的学习绩效。因此,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取决于落后学生是否真正能够通过翻转课堂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所以,不仅要探索适合落后学生的教学策略,而且要探索学习群体中如何激发落后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科学共同体理论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科学共同体的概念,认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共同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范式”密切相关。库恩认为范式是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和技术等构成的整体,也是成员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型与范例。信仰不同“范式”的共同体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中,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规则与标准都是完全不同的。库恩认为不首先对科学共同体进行研究,就无法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方式和效能,个体成员的作用发挥离不开共同体的范式约束。因此,高校翻转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表现,还要从群体的视角关注学生共同体的范式。要让翻转课堂与学生的学习文化相符,要为学习团队成员提供“共生元素”,为学习组织健康发展创设适合的氛围与环境。

(三)团队角色理论

团队角色理论是由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主任贝尔宾博士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高效的团队应该由执行者、协调者、鞭策者、智多星、外交家、审议员、凝聚者、完成者和专业师等九种角色构成,团队成员要能够实现尊重差异、能力互补、容人所短和用人所长。团队成员对差异性认同度越高,团队协作性越强。因此,翻转课堂学习团队建设要注重小组成员的角色发觉,提高团队成员的包容度与协作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基于团队建设理论提高成人高校翻转课堂的有效性

(一)寻找“共生元素”

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开展,应当注意结合我国校园文化的特点,注重团队建设与小组协作环境的创设。

首先,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主要采取小组讨论、实操训练和疑问解答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内化。而在传统课堂里,学生则主要采取聆听老师讲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内化。Adam Butt研究发现,学生们从实际演练的形式中实现了更有效的学习,其次是阅读,最后是听讲。在目前大学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中,学生通过个人学习获得的知识最多,其次是讲座,再次是教师指导,最后是团体学习。学生倾向于个人学习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成人高校缺乏团体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团体学习[4]。而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多元化的,课前自主学习多为个人学习,课堂上则采用教师讲授、团体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而且翻转课堂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角角色,方法上多采用学生实操演练和学生独立阅读等方法,教师讲授相对较少。也就是说翻转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有效的形式与方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这使得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组成小组参与到翻转课堂中来。而学生的学习意愿是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成为翻转课堂学习团队的首要共生元素。

其次,应当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团队的绩效进行评估并计分,也就是说团队成绩就是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同在一个团队的成员无论他在小组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是大是小成绩都是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团队的协作性,促使团队成员相互督促,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当成员真正认为自己的表现脱离不开团队表现时,小组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从而建立团队认同感。这是学习团队的重要共生元素。

(二)塑造团队学习“激发者”

目前,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习惯于传统课堂的学生,在翻转课堂上的师生交互中难免会出现交流障碍。如果部分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及师生交流,可能会造成其它学生的从众行为。为避免小组行为的消极从众,一方面教师指导要适时,另一方面团队中至少要有一人能够扮演“激发者”的角色。成为“激发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较坚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受挫能力较强;二是对团队成员有一定影响力;三是能够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师要能够较快地通过观察发现团队中具备“激发者”素质的成员,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培养。

(三)营造团队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教师尝试翻转课堂,才能逐步形成一种崇尚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积极互动的校园文化。正如David Raths所说,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应当寻找同伴,以加强交流,来维持开展翻转课堂的积极性。

其次,学习团队的划分要科学。使用抽签等随机组成方式形成小组,相对比较科学。它能较好地保证各学习团队的学习能力相当,从而也能较好地形成竞争氛围。而且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随机抽取形成全新的合作伙伴对团队成员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让学习团队更快地适应崭新的教学模式,而避免群体惯性。

中国学生不习惯课堂表现,要注重课堂讨论环境的营造。以小组为单位陈述观点时,小组发言代表要轮换,保证每位学员都有发言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充分的交流机会,学生才能逐步地适应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重视“短板学员”

一些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快速传递知识的有效手段[5]。因此,翻转课堂的开展确实要考虑其适用范围,但是并不能因为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就将其适用范围锁定在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均较强的学生群体上。事实证明,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其学习效果更加不理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如何更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去自主学习的方法,寻求翻转课堂与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匹配。也就是说,应当研究开发学习绩效低下学生的激励方法。

不难发现,在翻转课堂开展的初始阶段,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就要开始工作了。必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明确的和具体的指导,对于学习绩效低下的学生也不排除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况。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阶段充分工作,才能在课堂现场以及教师的引导下与小组成员之间开展有实效的讨论,并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翻转课堂的开展才真正进入到成熟阶段。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增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工作量也会逐步下降。

Ramsey Musallam研究发现,接受课前训练的学生相比于没有接受课前训练的学生心理努力明显减少,学习绩效明显提高[6]。从认知负荷的角度出发,学生对所学内容拥有越多的“图式”,学生的认知负荷越低,学习效果越好。因此,针对学习绩效低下的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提前教”的方法来代替原来的“事后补”。从而鼓励落后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落后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团队的运作要实时跟踪,遇到绩效较低的团队,要注意及时的鼓励,避免积重难返影响整个团队成员的学习。对于个别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员,要花相对更多的精力做针对性的指导。也就是说,一但经过课堂小组活动,教师就要跟踪活动中表现较差的学员,在下次翻转课堂的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就介入指导。要注意指导不能是简单的代替学生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材料和掌握学习方法。

(五)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翻转课堂的绩效评价不仅包括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而且应当包括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通过访谈发现,少数学生反映在课前的自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回答,到了课堂上可能会忘记当时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回答就更好[7]。评价与反馈可以依托当今比较成熟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QQ群、微信群、博客和微博等,也可以由教师自主开发简单易行的工具与方法。比如,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下发问题记录单(包括微课编号、微课标题和若干问题的内容等)。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完成问题记录单的填写,并及时上传至课程讨论平台或带到课堂讨论现场。

不仅是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需要及时评价与反馈,课堂中的学生知识内化阶段也需要教师对每组或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为传统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让其先进理念与作用落到实处。课堂师生交流阶段是学生知识内化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的小组讨论与交流是否有效且高效对翻转课堂成功开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学习组织的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从团队建设的高度去理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96-100.

[2]李利.翻转课堂:如何革新传统教学――兼谈翻转教学的整体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49-52.

[3]Lage,M.,Platt,G.&Treglia,M..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31(1):30-43.

[4]Adam Butt.Student views on the use of a flipped classroom approach:Evidence from Australia.Business Education & Accreditation.1944-5903,Volume 6,Issue 1,2014,Pages 33-43.

[5]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成人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动的形式下,教育部于2001年7月出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倡导全面发展和谐教育,体现了人性化教育。而作为教学体系重要环节的广大体育教师,为适应新课标带来的变化,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必须彻底更新,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除了对全日制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变,涉及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日显重要,对目前的体育成人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完善的要求。

一、现阶段体育专业成人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教育理念的落后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思想倾向:一是有的高校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使学校达到国内一流或地区一流的目标,都把精力放在了全日制度本科、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上,认为体育成人高等教育层次低,有意或无意之中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削弱了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二是出于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对待成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通过发展体育成人高等教育,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重创收、轻培养,重规模、轻质量,仅把体育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副业”来对待,较少考虑其发展问题。

(二)成教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来自外部刺激,即主要把继续教育与评定职称挂钩,缺乏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思想,一次教育受用终生的传统思想还有很大的市场,因此接受继续教育往往是被动性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未产生通过继续教育建立新的开放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的需求。

(三)各项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各高校和体育院校为了增加自身的办学规模,分别采取对内挖潜力、对外联合办学的思路,把各函授站的发展规模、机构、专业设置、管理队伍等问题,都纳入了成人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健全,使面授教师、函授站及院校本部缺少明确的目标以及相应制约措施,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专业设置单一,实用性不强

当前我国体育成人教育专业设置与国内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基本相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与全日制在校学生相似,表现为专业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反映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兴行业和热门行业的专业。如还没有专门培养体育休闲与娱乐、体育旅游等行业体育人才的专业,也没有反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专业。

(五)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专业教材

目前,我国各院校体育专业成人教育几乎照搬了本身已存在许多问题的全日制教材。一方面体现在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是教材内容重复,与全日制教材相比区别不大,没有特色,也没有很好地考虑教学对象的需求。

二、适应新课程标准体育师资培养的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

传统体育教学主要以“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教育为主。而新课程标准将健康教育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范畴,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这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突破传统的单纯注重知识、智力、体能的局限,由传统的“三基”教育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转变,由“增强体质”向“增进健康”转变。

(二)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运动参与,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主动参与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突出“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着重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强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

(四)新课程标准倡导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改变以往统一、死板而成人化的教学内容,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五)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内容灵活多样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变化最显著的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真正体现了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构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成人教育模式的思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学历达标的在职体育教师实施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的持续性培训活动,其目的是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学习体育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具有实施和组织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具有一定的学校体育科研能力。

(二)构建科学、高效、实用的课程体系

合理地精选、提炼课程内容,要以“精、实、新”三者相结合的原则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一番分析、比较、选择,删减那些脱离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的内容,精选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要求的内容,以解决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与教学内容增加的矛盾。强化核心课程――教育类和科研类课程,使教师不但知道教什么,还要让教师知道“如何教”和“如何有效地教”。

(三)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单一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开闭结合考试、专题论述分析考试等,成绩考试由纯理论考核向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次,辅以平时考勤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转变。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构建新型教育平台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网上学习成为成人学习的有效途径,体育成人教育学习方式也是协同的,网络教育环境打破了学校对知识的垄断。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网页协助学员制定自学计划。要求学员定期上交各种作业,也可以根据学员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疑点,及时准确的回复,为学员自学排疑解难。

四、适应新课程标准以注重学生心理体验的“和乐体育”模式的构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