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成本分析方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2 15:27: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成本分析方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成本分析方式

第1篇

本文就将具体分析每一种股权价款支付方式下的税收成本。

一、现金支付

现金支付即并购方用现金向被并购方支付股权转让价款,是公司并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此种支付方式只涉及所得税和少量的印花税,不会涉及其他的税种。

对于并购方,用现金支付股权价款,相当于购买长期股权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购方在此过程中只涉及资产账户,不涉及所得,也不涉及所得税,只涉及少量的印花税。

对于被收购方(本文所谈到的被收购方均指企业),是一项转让长期股权投资的行为,其取得的收入在扣除取得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之后的余额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此外,被并购方也要缴纳少量的印花税。

二、股权支付

根据我国税法,并购方以股权作为被并购方股权价款对价的支付方式下,该项交易要被视为两个平行的股权转让行为,影响双方的应纳所得税额,并涉及少量的印花税。

在股权支付方式下,并购方来作为对价的股权有两种,一种是并购方发行的股票,另一种是并购方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分不同的条件分别适用一般税务处理和特殊税务处理。

以上两种股权支付方式和税务处理方式可分别组合,下面将分不同组合具体讨论,见表1。

三、房地产支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并购方以房地产作为对价支付被并购方的股权价款,应视作并购方向被并购方转让房地产以及被并购方向并购方转让股权两个平行交易的方式,双方都有可能产生损失或所得,从而增加或减少应纳所得税额。

对于并购方,除所得税外,其向被并购方转让房地产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收购方应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并根据缴纳的营业税,缴纳城市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除此之外,并购方还要根据其转让房地产的增值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对于被并购方,除所得税外,其因接受不动产而应依法缴纳契税。

四、货物类固定资产支付

对并购方,以固定资产的作价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当期损益,增减所得税额。同时,并购方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还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购买时间(2009年1月1日之前或之后)确定缴纳增值税额,以及由此而涉及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对被收购方,根据股权转让价格预期计税基础的差额确定当期损益,增减应纳所得税额。

五、存货支付

涉及所得税问题与上述货物类固定资产支付相同。

此外,对并购方,因其向被并购方销售货物而应缴纳增值税,如果该货物是应税消费品,还应缴纳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对被并购方,因其向并购方购买货物,如果从并购方处获得专用发票,则可获得一个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六、知识产权支付

所得税问题同上。

此外,并购方转让知识产权属于转让无形资产的范畴,应按转让价格的5%缴纳营业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七、债权支付

并购方若以其持有的对第三方的债权作价,应被并购方要承担不能收回债务的风险,债权往往会折价作价,使并购方形成损失,减少应纳所得税额。若是以其持有的对被并购方的债权作价,则根据作价与债权的金额确认所得与损失,增减所得税额。

被并购方根据债权的作价与债务人收回金额或免于支付的债务金额的差额确认损益,增减所得税额。

八、承债支付

并购方,承担债务的作价额通常与所收购的股权金额相等,不产生所得。

被并购方,既可能获得转让债务所得,又可能获得转让股权所得,增加应纳所得税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 号)

[2]《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

[3]张远堂.公司投资并购重组节税实务[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第2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responsibility cost management success or failu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related to enterprise benefit and staff income, visible cos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importa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 建筑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级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但实际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预结算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财务、材料、合同、计划统计等部门工作脱节,有预算无核算,大部分无项目经济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的节超建议和措施,即使能从结算上反映项目盈亏,但弄不清盈亏原因。尤其是有些管理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把业主――总包――分包关系理解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友好合作关系,没有合同观念、经济意识,或者因没较大切身利益关系,要钱不着急;有的虽然意识到要找建设单位办理签证手续,但遇到建设单位不愿签或有意拖的情况,因无完善必要手续和证据而收不回工程款。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尤其是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则更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加上现场人员流动较频繁,责任心不强。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无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严重,尤其是计件承包只包工不包料,工人班组只顾出产值,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有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超标。钢材看管不严,遗失时有发生;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不到责任人,这也造成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每个项目虽配有预结算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也只是按图按现场指令算量,作为结算依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无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由于项目没有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没有幢号、班组成本分解,因此对项目施工指导意义不大。加上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成本超支与大多数人的个人收入无直接钩,因此管理人员对情况并不十分关心,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负责工程部分的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情况,只要进度跟得上,总体感觉就很良好。由于没有分阶段分项目成本控制,没有分部分项成本控制,所以最后项目完工后成本也就没有有效控制,有时甚至到结算时才知道项目亏损。成本管理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工程、材料、财务、劳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

二、施工企业使用成本管理系统的实现目标

目前,施工企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还在沿用过去经验型的管理,企业管理经营方式不规范、不健全,缺乏一个系统的控制,人为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从管理模式还是管理理念,都还停留在一个“项”的概念上,很多细节并没有去量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心中没底,执行人员职责不清,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施工现场可能出现蛮干、经营管理出现漏洞的现象,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通过成本管理系统,对外可以显示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的形象;对内可以改善经营管理手段,优化管理组织机构,规范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经营成本清晰明朗化,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特点是:一是能够辅助项目管理,使整个现场管理规范化;二是能够信息共享,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三是能够及时、准确、清晰地反映出成本收支状况;四是能够对盈亏情况作出分析,制定下一步管理决策;五是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使施工现场计算机普及化。

第3篇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成本;

在本文中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方法,其中简单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项目成本控制的特点,并且探究了我国房建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性对策。

1、房建工程施工阶段对造价成本控制的现存问题

1.1工作人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过度重视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甚至以高成本作为代价。在赶工期的时候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投入了过高的成本。相关项目的负责管理者没有做好资金使用方面的规划,对于已经制定好的资金使用计划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其次,建筑项目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没有协调好双方的衔接工作。第三,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层面,建筑项目管理部门没有做到位。综上所述几种情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欠缺足够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意识。

1.2材料管理过于松散,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当中,材料成本是项目成本中的主要成本,其对于工程项目整个成本控制管理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浪费的不良现象极其严重。这些问题的发生关键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对于建筑材料缺乏一定的监督力度,与此同时也缺乏了完善的领取建筑材料的机制。也正因为如此,导致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成本。

1.3成本核算缺乏足够的约束力。

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缺乏完善的资金分布规划,没有针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与合理有效的配置,造成了在成本预算核算方面存在严重的漏洞。即使对工程项目成本有所预算,但是所制定的预算计划也缺乏一定的实际可行性,导致预算核算的计划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没有真正发挥出成本预算核算的作用。存在某些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职责,忽略对成本预算问题的考虑,欠缺完善性。只有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预算,方可真正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

1.4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项目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体制,导致工程各个部门与工作岗位的成本控制的责任与目标没有得到明确,也欠缺一定的激励制度,没有把成本控制的任务与成绩和员工们的工资进行挂钩,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通过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有序可依。

1.5没有对项目成本进行全程的控制。

通常,建筑工程都是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不仅仅指的是工程施工后期的成本核算,而是包括了工程施工开始直到施工结束的整个过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如何完善房建工程施工阶段对造价成本管理

2.1从人员意识、技术、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控制上保证施工成本

(1)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

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一定要促使所有员工的意识到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所在,因此必须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努力配合,促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其次,针对不了解公司工程项目、业务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以培养他们业务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于业务进行核算的能力。

(2)优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通常,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供其成本管理的方法、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方法、合同评审管理的方法以及材料使用控制的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的成本控制方法的关键在于充分对每个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了解,包括了解其建设的内容、工期的进度、结算的方式以及技术的要求等等各个方面的细节内容,根据这些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的选择,同时对所选择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细化,使成本控制方法具有切实可行性,能够真正帮助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目标。首先应当注重建立与完善健全的工程项目监理制度。通过健全的工程项目监理制度来实现对工程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完善企业员工与施工人员的职责分工,并且切实的履行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此外,还要严格审核工程工期以及进度款,必须经过工程施工监理人员的审核之后方可支付。其二,应当注重对技术措施进行完善。建立以及完善工程项目的技术是工程项目投资实施的关键性保证,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工程施工工艺技术的质量,促进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的落实效率,促进工程项目队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应用等,以此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工程施工时间,提早竣工,从而真正地实现了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第三,重视完善经济措施。工程项目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中对施工现场所有经费、广告策划费、销售费等等各项与工程项目相关的重要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对于不必要的费用尽量减少或者避免。

2.2从施工进度、材料的损耗等方面控制材料的成本

在整个工程项目成本费用中,材料费所占的成分是最高的,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当中,材料费的控制是关键所在。为了把握好这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具体由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在施工准备的阶段,严格禁止收料人利用职务之便来占用公家材料。对于这种不良行为者,应当给予严重的惩戒;其二,对于不听从劝阻的车主不允许拉材料;第三,在工地现场安装监控设备,防止盗用材料与滥用材料的现象出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第四,在管理材料的堆放问题的时候,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车辆进行卷埋驾驶而浪费材料。第五,为了防止盗窃材料情况的发生,可以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夜间的监管工作。此外,还要重视材料的价格,在采购材料之前,应当先充分调查市场材料的价位,对不同供应商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在不影响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来选择具有价格优势的材料,以此节省材料的成本。为了强调对材料的管理,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定期开展会议,加强对材料管理人员的监督,为了减少材料的浪费以及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严格保管好没有使用的材料。

2.3将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的方法

首先应当把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动态跟踪的管理与监控,一旦发现成本管理方面的方面可以立即通知相关的管理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从工程项目的合同、资金、现场的施工等等环节,对其所发生的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避免项目的实际成本脱离核算计划,从而切实的改善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的效果。其二,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对象进行合理的细分,把项目成本的各个细节的职责落实到人,建立与完善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明细账本。把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进行具体的细分,并且暗战不同的核算对象进行合理正确的分配,把所有的成本按照不同的工程期间、不同的工程进度进行正确科学的划分,从而最后对整体的工程项目实际成本水平进行核算。

综上所述,控制建设工程的成本关键在于对成本控制所有环节的控制。在施工阶段应对造价成本进行控制,使得施工方对房建工程的成本随时掌握、监控。

参考文献:

第4篇

目的:评价不同方式治疗首诊精神分裂症的经济效果。方法:收集某精神病院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费用资料312份,运用临床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住院方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式住院方式的成本-效果比较低。结论:封闭式住院方式是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住院方式。

【关键词】 成本-效果分析 首诊精神分裂症 开放式、封闭式病房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in open and close sickroom for 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ia. Methods:Collect 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of 312 init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s.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cliniceconomic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different kinds of hospitalization modes.Cost-effectiveness of close sickroom is lower. Conclusion:Hospitalization in close sickroom is better than that in open sickroom for 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

Key words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Open and close sickroom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而精神疾病在我国各类疾病中占医疗负担的14.1%[1],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临床水平,医生总数约占总人口数的0.05%,在他们提供卫生服务的同时,却在消费国民生产总值的4%~14%的卫生费用,因此,他们理应成为卫生费用的“守门人”[2]。通过运用临床经济学的原理[2]比较两种不同住院方式治疗首诊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住院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旨在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有效、经济的住院方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2004年内首次来某精神病院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

共入组312例,其中开放式病房74例,封闭式病房238例。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但性别有统计学差异,故需分层讨论。

1.2 患者住院费用

患者费用分为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西药费六种。床位费在开放式病房包括陪护人员的床位费。检查费包括心电图、全套神经系统检查、高级神经功能检查、肢体功能评定等。治疗费包括诊疗费、护理费、心理治疗、工娱治疗、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等费用。化验费包括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西药费包括针药费和材料费。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由资深精神科医生依据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记录、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以及病人入、出院时病情变化,结合自身经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微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1.5 评价指标

成本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法或者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价值[3],用货币单位表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4]。

根据临床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度分析的方法,评价两种住院方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费用。成本-效果比(C/E)=成本/显效率;增量成本-效果比=(成本2-成本1)/(显效率2-显效率1),即(C2-C1)/(E2-E1)=ΔC/ΔE 。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男性患者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治疗后开放式病房的显效率男性为30.4%,女性为52.9%;封闭式病房的显效率男性为52.6%,女性为59.2%。表1 病人疗效比较

2.2 成本比较

本研究中以收费代替成本计算,包括治疗的药品费用、用于检测和处理副作用的费用、住院期间治疗的各种费用。药物和检查费用按照2004年昆明市卫生局的核价标准计算。两种不同方式住院治疗各种费用均数见表2。表2 各种费用比较

2.3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使用一系列分析和数学的方法,帮助决策人员从众多的治疗方案中作出选择,寻找到达某一治疗效果是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C/E)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增量成本效果闭式表示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这一比值越低,表明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所需成本越低,该方案的实际意义越大,两种方式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见表3。由于观察时间在1年以内,故未作时间上的贴现率校正。表3 成本-效果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临床经济学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应该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数据发生多大变化时影响决策。敏感性分析能够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

2.4.1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药物费用必然会有所下降,治疗费必然会有所增加,假设两种方案的西药费均下降10%,治疗费上升15%,并由此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4。表4 敏感性分析

2.4.2 考虑到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以及本研究中疗效评定的主观因素较大,故以分别以显效率、有效率为观察终点,作敏感性分析。见表5。表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中,开放式病房与封闭式病房之间疗效评定结果显示女性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减少精神障碍的未治率[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66.

[2] 陈 洁,王吉耀,毛正中,等.临床经济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4.

第5篇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随之慢慢饱和,现在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不是很完善,把重心放在经营中,忽视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经济成本,这样对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很不利。为了中小企业更加长远健康发展,必须加强自身财务经济成本管理。

2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基本特征

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总额来划分,这两个数据都在万元以下的就算是小企业,万元到上亿元的定义为中型企业,亿元至一亿元以内的是大企业,亿元以上的是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主要提供的服务方式是商品的制造、销售和提供服务,但它的实质是企业资金的运动和资金的增值,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不仅会面对各种财务危机,而且由于它的财务活动管理的困难以及自身内部组织的特点,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其独特性。

2.1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风险大

中小企业资金量不足,在直接融资上,现行的上市额度管理机制决定了中小企业很难争取到股票上市的机会在发行企业债券上,因发行额度小也难以获得中小企业本身资金有限,信誉度不高等实质因素也难以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中小企业要获得外部资金,需要担保,或者以并不富有的资产进行抵押,使得外部融资风险相当的大。

2.2中小企业更多依赖内源融资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方式上,中小企业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

2.3长期投资比率低下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相对紧张,外源融资大部分是短期融资,很少有长期闲置资金投资于其他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经济灵活性也要求其资产具备更强的流动性以应付不测之需,因此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金融负债比率高,自有资金比率低,短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和销售额的比率较高,中小企业的长期投资比率十分低下。

3中小企业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方式

第一,加强企业的财务经济成本预算管理。财务经济成本预算管理要求中小企业在进行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调整等过程当中都必须按照原有的规章方法进行,从而真正达到管控预算财务经济成本的目的。在进行财务经济成本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的分析财务目标,务必将每一个单独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对应的员工上,最后保证中小企业的全部财务经济成本目标都可以完成。面对一些投资项目的经济成本预算,基本应该以投资预算为核心,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总预算和现金流出量的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另外,现金流量预算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要仔细分析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及时保证财务资金的按时到位。

第二,逐渐完善财务经济成本责任方法,建立完善财务经济成本的管理计算机网络。切实执行财务经济成本管理的个人负责方法,设立财务经济成本管理中心,对财务经济成本进行科学高效率的管理。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健全的方法来做好财务经济成本管理的计划、组织、管控、监督以及考核等工作,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经济成本的管控中,一定要对企业总部与下属各单位之间进行科学公平的对待,并且对于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恰当处理,最终完善出一个贯穿于企业上下、连接企业左右的财务经济成本管控系统。

第三,高度重视财务经济成本的管控,形成财务经济成本管理的信息反馈方法。财务经济成本管控最为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做好财务经济成本核算工作。财务经济成本核算要做好分阶段核算,并且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分阶段的财务经济成本分析、考核之后,应该及时奖励和表彰一些按时完成的员工,也要按时惩处那些对企业造成危害的员工,只有做到公平公正,中小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才可以意识到财务经济成本管控的重要性,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激情来做好财务经济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高速发展的现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水平是和财务经济成本的信息反馈能力联系很紧。在中小施工的项目中,一般都会涵盖一定的财务经济成本信息。因为在中小企业的所有部门,都一定要设置科学有效的信息管理反馈系统,依据相对应的信息的变化对财务经济成本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控。

第四,做好中小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实现施工现场经济成本的节约。中小施工现场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是中小企业的所有财务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现场管理个人负责制度,在施工作业面上实现划分到个人,现场的施工材料,及时清洁现场,防止重复用工,进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其次,积极提高生产率,实现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节约各方面的经济成本。最后,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通过教育安全培训等一系列方法让全部员工都能够提高安全防范的思想,真正保证工作中员工的个人安全,防止各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隐患,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成本。

第五,加强资金的管控力量。在具体的相关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要求项目部在中标后对各项目费用进行分解,做好整个项目的经济成本、费用预算,向企业财务部门报送。

第六,实现中小企业的全面财务经济成本管理。首先,应该采取全体员工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即中小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广大员工都要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中来。其次,采取全过程的财务经济成本管理方法,充分重视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进而保证中小企业项目的经济成本管控可以更好地进行。

第6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模式;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098-05

政府绩效评估是以绩效衡量与改进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过程,它包括绩效评估组织设计与安排、绩效评估运作和衡量、绩效评估监控与结果反馈等环节。相应的,任何环节绩效评估都离不开相应主体,绩效评估活动安排者、具体评价者、评估监控者成为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主体性要素。由于上述三类主体的构成、角色以及功能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模式,并对政府绩效评估过程及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选择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一、交易成本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一)交易成本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引入

交易成本概念正式提出源于科斯(R.H.Coase)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他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是“无摩擦的”,市场运行中存在着交易成本,这种成本就是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即利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由于内化市场交易成本的需要,企业组织才得以产生,即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是企业得以存在的直接原因。此后,威廉姆森(O.E.William-son)拓展了交易成本的研究视野,将交易成本分解为事前交易成本(包括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包括适应性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建构及营运成本、约束成本),细化了对交易成本的研究。80年代以来,交易成本理论的运用得到了进一步延伸。诺斯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制度绩效与制度变迁问题进行了阐释。其后“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将交易费用的概念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如关系、寻租活动、企业内部考核、外部性问题、纯粹市场与层级组织之间的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形态、经济史甚至政治制度等”,实践证明,“不论是经济关系还是其他关系,只要它表现为,或者可以表述为签约的问题,就都能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概念做出评价”。

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管理也是充满选择的过程。传统意义上,人们将政府理解为不偏不倚的“仁慈人”,由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提供公共产品成为必然选择,因此,传统公共行政隐含着对公共管理过程交易成本的忽视。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布坎南(J.M.Buchanan)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假设和复杂交易范式引入对政府领域的研究中,指出政府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有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内在动机。因此,政府不应成为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事实上,政府管理活动也体现为对政府管理模式的选择过程,其中各种管理模式之间也存在着交易成本问题,选择能降低交易成本的管理策略成为百年公共管理发展的不懈追求。只不过与市场交易活动相比,政府公共管理过程是更为复杂的交易过程,它所面对的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公民”而不是一般的“顾客”,它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更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政治性,尽管如此,“政治市场和政治交易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交易成本已成为分析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

(二)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模式选择体现为一种交易活动

任何绩效评估都离不开主体参与,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评估组织模式。所谓绩效评估组织模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评估目标,评估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相互协作而形成的权责体系。绩效评估组织模式与绩效评估过程相伴生,是绩效评估活动的组织载体。从评估过程角度,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包括绩效评估规划与安排、绩效评估实施、绩效评估监控三个主要环节,相应的存在评估活动安排者、具体评价者和评估活动监控者三类主体。

在绩效评估组织模式中,绩效评估安排者即绩效评估规划与设计阶段的主体,其主要职责在于厘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标准、制定评估制度、规划评估流程和实施步骤等。绩效评价者是直接参与对政府绩效进行衡量的组织或公众,其使命在于依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客观、公正的评估政府工作。另外,在整个评估活动过程中还有绩效评估监控者,其功能在于监督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规范绩效评估流程,确保绩效评估结果的有效性等。正是由于绩效评估中组织者、评价者以及监控者的存在以及相互间权限分配构成了绩效评估的组织模式。理论上,在绩效评估活动中,评估安排者、具体评价者、评估监控者可由政府官僚、社会公众和“第三方”机构(或专家)来分别承担,由于不同主体在绩效评估各环节介入的不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模式(如下图)。

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离不开主体的参与,不同环节评估主体的参与是绩效评估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和基础。从组织角度而言,绩效评估本身体现为绩效评估组织模式的选择和运行过程。任何有效的绩效评估活动均以对政府绩效信息的客观甄别与分析为基础,然而,政府、公众、第三方在角色、认知、利益、信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仅使不同类型政府绩效评估的交易成本不同,而且对绩效评估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不同类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典型组织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模式可能存在诸多类型。限于篇幅关系,本文将着重以评价权的设置与归属作为主要标准,分析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三种典型模式。

(一)目标责任制考核

目标责任制考核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最初的设计思想源于“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在组织内部,通过将官僚科层组织总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各工作岗位,到年终时比对各工作岗位目标完成情况以评定下属的工作绩效。90年代以后,目标管理思想被引入政府管理领域,并在政府管理实践中逐渐发展为目标责任制考核。

当前,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为开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市政府专门设立年度综合考评工作小组,下设组织审核组、考核组和监督组。审核组负责对部门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重点审核部门争先创优成果及部门重点工作目标实施结果。考核组负责对部门职能目标、机关作风建设共性目标实施情况综合评定打分。考评打分采取集中封闭的方式进行。监督组对年终集中考评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负责年度考核中举报投诉的查处及考核、审核结果复核工作。在年终经过部门自查、领导评鉴、社会评议后,根据考核及评议结果,确定对被考核部门的奖惩。

目标责任制考核主要依靠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通过对目标的提出、形成、下达、分解,执行过程的督查、监控、分析,目标实绩的考核、评估,目标绩效结果的评价、反馈,实行全过程、系统化管理。尽管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渐趋优化,例如将环境保护、就业等民生性指标引入绩效评估体系,上级政府开始聘请部分专家对下级政府部门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总体上,目标责任制考核主要体现为官僚组织内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的考核,其绩效考核安排者、评价者和绩效监控者都主要由官僚组织机构组成,其主要任务在于考察上级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典型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内部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模式。

(二)公众满意度评估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内部评估模式,政府及其内部相关部门在评估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而社会公众作为重要的评估者往往受到忽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从评价的参与者来看,政府绩效评估存在评价主体缺位的误区。”许多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仅限于政府内部,“缺乏代表机关或权力、立法机关和社会部门的评估与控制,存在单向性和不平衡性”。

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维护者,其工作绩效必须以服务为导向,以公民为本位。这一理念的强化不仅体现在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重塑方面,也体现在绩效评估的公民参与方面。以南京市“万人评估政府”为例,从2001年起,为增强政府的回应性,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南京市开展了万人群众评议机关活动,具体评估者除包括政府主要领导、人大代表、党代会代表、普通公务员等,还随机抽取了约4500名基层社区群众参与对政府的绩效评估。在评估结束后,南京市根据考核结果,对末位领导班子作出相应处理。考核排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向被评议部门反馈。

南京市“万人评估政府”模式是政府组织,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实践的典型代表。该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一改昔日官僚组织内部自我封闭式评价,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用者――民众纳入到正式的绩效评价机制当中。公众是政府权力的本源,政府是公共权力的受托人,通过引入公众的效用评估,不仅能真实了解公众的偏好,明确改进方向,而且公众满意度评估作为政府与公众进行政治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可以使公众了解政府行政过程,增强了公众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感,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合法性。

(三)专业“第三方”绩效评估

由于公众认知差异及其有限理性的存在,很可能导致绩效评估结果“失真”,由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政府绩效评估成为一种新的绩效评估组织模式。第三方评估是一种有别于政府内部评估的独立评估模式,它是由独立于被评政府及其机构的社会机构组织实施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典型代表,如2004年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对甘肃省所辖市(州)政府和所属部门所进行的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它开创了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的先河,形成了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甘肃模式’”。在“甘肃模式”中,除了甘肃省政府成立评议政府部门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评价活动的领导与协调外,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第三方”专业评估组织的价值。“整个评议活动的实施均由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课题组完成,包括绩效评价方案的制定及优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印制、发放、回收,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评价结果的等。”

“第三方”绩效评估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独立性,评估过程的公开透明性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由于内部评估是由政府本身组织实施的,真正做到无偏公正是有困难的,因而评估结果难以实现令社会公众信服的效果。在“第三方”绩效评估过程中,“第三方”组织凭借其所拥有的自主性,加之其依托科研院所的专业性优势,使评估活动能够避免偏见的影响,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从根本上讲,“第三方”绩效评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部分,具有现代社会治理的特征。实践证明,独立“第三方”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内部评估的必要补充,不仅完善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而且在改善政府形象,促进社会治理结构转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三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

由于绩效评估中安排者、具体评价者和监控者的不同,绩效评估组织模式不同,相应的绩效评估交易成本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交易成本可划分为协调成本、信息成本和监控成本三类,以下本文将基于上述三类交易成本,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典型模式进行分析。

(一)协调成本

协调是人类劳动分工的必然产物。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社会组织规模的扩张,使得协调成本愈发成为组织管理中一种不可忽视的成本要素。在政府绩效评估的组织实施中,由于不同阶段多主体间的分工与合作,必然产生相应的协调成本。这种协调成本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是组织模式中不同环节主体是否具有一致性,即绩效评估安排者、具体评估者和监控者是否由同一主体而承担,即是由上级政府承担,或分别由不同主体承担;二是协调过程参与者的数量。无论是政府、公众还是第三方其在保障、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方面具有共性,然而由于所处的地位、认知、信息的差异使其对政府绩效的理解很可能存在差异,多主体的介入虽能有助于形成绩效共识,但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绩效评估活动所需的协调成本也会不断上升。另外,协调方式和协调主体的能力也成为影响协调成本的重要因素。

政府内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是在总目标分解基础上,由上级政府对下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的考核。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上级政府及其所成立的考核组是绩效评估规划、评价和监控的最重要的主体,尽管随着政府绩效评估的社会化,部分环节会引入专家参与,如在绩效评估规划环节邀请高校及相关专家协助设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操作说明,但从整个评估流程而言,自上而下的“内部趋向”仍是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特征。在该模式中,尽管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会因官僚组织的层级性和制度化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协调成本,但由于官僚制所强调的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统一指挥和行动一致,使其协调成本会相对较低。“第三方”专业机构如“兰州实验”,它是在兰州市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由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兰州大学全程参与管理的外部评估,从绩效评估方案设计、评估组织和评估过程分析与监控均由兰州大学具体负责,相比政府内部评估而言,为保障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开展,它需要获得被评估单位更多的支持与认可,因此与被评估单位进行较为频繁的沟通和协调成为必然,相比之下,“第三方”评估中至少存在作为评估具体组织者――兰州大学与被评价者――省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因而该种模式的协调成本会比源自于政府内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略高。对于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满意度评估,其中的评估安排者或由

政府出面或由独立第三方承担,总体而言,因为评估过程参与人数较多,绩效评估过程的沟通协调难度会进一步增加,这是一种协调成本较高的组织模式。

(二)信息成本

掌握全面而有效的信息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关键。事实上,政府绩效评估就是对所取得的政府绩效信息的搜集、整理、汇总与衡量。在政府绩效评估中,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很难做到对政府绩效信息的完全占有,即使可以,也存在着在信息搜集、整理、加工和运用等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因此,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交易成本理论才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大约80%的有用信息都为政府掌握,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这些信息都被政府垄断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仅导致政府社会管理的低效率,而且还影响了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展开。目标责任制考核主要体现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内部评估,由于下级政府及其机构也是“经济人”,具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因此,它存在一种“报喜不报忧”的政绩冲动,导致下级政府存在制造虚假信息和隐瞒不当信息现象,虽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绩效信息鉴别能力是有限的,但作为一种基于目标分解而进行的绩效评估,上级政府能够较为迅速的评判其目标完成程度,它是信息搜集成本较低的一种绩效评估组织模式。随着公民社会兴起,公众满意度评估成为一种体现“公民本位”的新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它是建立在公民广泛参与和充分掌握政府绩效信息基础上的。然而,政府本身是一个科层组织,官僚组织的封闭性与僵化性,使得官僚组织与公众之间存在“天然隔阂”,导致“组织信息的绝大部分被滞留于各级官僚之手,公众只了解局部的有限信息,甚至不了解信息。”在政务公开尚处于起步阶段背景下,由于公众缺乏对政府具体运作过程的了解,公众往往依赖自身的主观判断,推测政府绩效,加之公众评估知识和评估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公众满意度评估模式的信息成本较高,且容易出现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失真”。在“第三方评估”模式中,“第三方”专业机构与被评估的政府部门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息成本同样存在,相对而言,第三方机构例如高校能凭借其专业化知识和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一定程度上增强信息的有效性,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较高信息成本。

(三)监控成本

第7篇

在施工企业的管理上,合同管理的地位十分显著,所以必须对合同有明确的规范,不能盲目地进行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必须规范合同的内容、条款。经过设计阶段,施工的合同内容更需要从大到小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保证竣工的顺利。同时,前期的合同规范明确,就能给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运作指明方向,这就是合同管理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合同管理能对施工过程的完成进度进行监控,针对规定的施工成果进行验收,保证施工的质量。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豆腐渣项目,以非常低的价格购买质量很差的材料,这样只会形成劣质的工程。针对此种问题,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条例。

2完善成本控制,优选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完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会在成本上进行控制,并甄选出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一个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的进度、竣工有很大的帮助。在设计方案之初,需要引入成本控制的内容,并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资金情况,在成本费用、施工目标、施工模式、竣工时间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鉴于成本控制的规范,施工组织方案的选择也比较方便。

3工程施工阶段费用方面的成本控制

3.1材料费用方面从内容上来说,材料费用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价格用量方面的费用以及材料用量方面的费用。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材料的优劣好坏都有一定的标准,材料的消耗数量、价格空间都必须有一定的控制管理。并且,施工材料的每一笔限额领料单都需要落实到位,而且单据上面的信息必须准确,尤其是数目方面的信息。同时,为了控制成本,材料的功能需要得到重视,最好是通过低价的合格材料来替换昂贵的材料,保证周转料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材料采购的供应商需要仔细删选,最好在价格、质量、信誉上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低价最合格的产品。针对必须购置的高价材料,项目部门需要进行询问标价,对采购的数量和资金进行预算处理。同时,对于需要大量购买的材料,材料部门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分批购买。

3.2人工费用方面企业施工的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的费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制定对应的合同规定。而且企业按照内部的定价,在工程项目的周期上提前做好议程设置,拟出承包价格,再核算成人工成本。此外,人工费用方面的结算,还可以灵活处理,通过项目员工的动态管理,控制人员的费用支出。并且尽管工程项目的主要职责是跟踪和监督项目的完成情况,但是在人事管理上也有自己的权利。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竣工,节约人工费用,项目部可以在冗员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简,保证最优化的人力资源来担任施工的职责。此外,项目承包合同有关于人工费用的规定,划分了工资含量指针。通过这种方式,施工项目的员工、费用都有了明确的标准,避免了过多人工开支造成的成本浪费。

3.3机械费用方面企业的施工必然会需要购置轻重型的机械设备,方便工程的建设,同时,这也是一笔昂贵的费用支出。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项目的竣工,企业可对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机械进行统计,避免购置重复功能的设备,最大限地地发挥机械的功能,又提高施工的建设效率。并且,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相关人员要做好监督,保证机械设备的健康状态。在人员的调度上,施工结束后,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要切断电源,做好清洁保养工作,同时上机人员和辅助合作人员必须加强合作,增加设备的台班产量,强化施工的工程进度。

4完善成本控制,构建施工阶段管理体系

4.1加强成本控制责任制成本控制不仅需要从管理上进行加强,而且需要引入目标责任制,提高企业施工人员和管理层的责任意识。成本控制的责任包含很多,主要是在施工的质量、成本、工期、竣工目标上有严格的规定,避免出现形式上节约、施工中浪费现象出现。

4.2增设先进的技术管理系统企业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性的技术方式降低工程成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施工成本也能有所降低。所以说,先进的计算管理系统是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方式。

5结语

第8篇

【关键词】 进度控制 成本控制 偏差分析

Abstract: Take the telecom optical fiber cable line project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briefly the telecom project process and the key point of cost plan m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analysis methods of project process and cost deviation are introduced detailedly.

Key words: progress control;Cost Control;variance analysis

当前通信工程项目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在投标报价时不得不打价格战,造成通信工程的项目利润空间越来越低。如何在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的同时,行之有效地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是施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通信光缆线路工程为例,浅析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进度和成本偏差分析。

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施工进度计划图,最常用的方法是:施工进度横道图和网络图。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在开工前编制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和网络图,如图1和图2所示。

例如通信光缆线路工程的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几项:A路由复测,B单盘测试及配盘,C挖沟、敷设光缆、防护、标桩,D光缆接续、成端,E光缆引入,F设备安装、单机测试、G工程自检、整改、H工程测试、I工程竣工资料整理。

从施工进度横道图和网络图可以看出,该工程计划工期6个月;有A、B、C、F、G、H、I 7个关键工作,这7个关键工作是我们进行工程进度控制的重点,关键工作的进度提前或者拖延,均会引起计划工期的提前或者拖延,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关键工作的进度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关键工作的进度。

二、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2.1确定目标成本

责任目标成本是企业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制定降低成本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的要求。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估。根据工程项目合同条件、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以直接费为依据,推算出项目责任目标成本,下达给项目经理部。假定该项目的目标成本为600万元。

2.2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2.2.1按工作内容和时间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如表1所示

工作 A B C D E F G H I

投资 10 10 400 50 50 60 5 10 5

工期 1 1 3 2 1 1 1 1 1

月投资 10 10 133 25 50 60 5 10 5

表1工序资金使用计划表

2.2.2根据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或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计算单位时间的投资,编制月资金使用计划表,如表2所示。

表2月资金使用计划表

2.2.3计算规定时间内计划累计完成的投资额,绘制S形曲线,如图3所示。

a曲线是按照最迟开工时间开始绘制的工程进度计划,b曲线是按照最早开工时间开始绘制的工程进度计划。进度计划的非关键线路中存在许多有时差的工序或工作,因此S形曲线必然包括这两条曲线内。

施工单位一般都会安排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的最迟上场时间来安排组织施工,减少设备租赁、折旧、周转等费用以及不同技术工种人员在场上的费用,便于节约施工成本。但同时也降低了项目按期竣工的保证率,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施工支出预算,达到既节约成本,又能控制项目工期的目的。

三、施工阶段进度偏差与成本偏差分析方法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的方法是把合同工期和成本目标层层分解,以控制循环理论为指导,经常进行目标值与实际值比较与分析,不断采取措施调整。在施工过程中把施工现场收到的关于工程进度方面的信息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当实际与计划目标不一致时,就要做出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常用的偏差分析方法有四种:横道图法、时标网络图、表格法和曲线法。

3.1横道图法

用横道图进行投资偏差分析,是用不同的横道标识已完工程计划投资和实际投资以及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根据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和已完工程时间投资确定已完工程计划投资后,再确定投资偏差和进度偏差。

例如该工程,我们在3月末工程检查时发现:A、B工作成本、进度均按计划完成;C工作完成一半,成本支出220万元;D工作完成一半,成本支出25万元;E工作还没开始。绘制该工作三月末的实际进度横道图,如图4所示。

根据横道图中的数据,对每月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已完工程实际投资的累计值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前三个月的投资数据表,如表3所示。

图4 三月末施工进度横道图

表3三月末投资数据表

第三月末的投资偏差=已完工程实际投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265-245=20(万元)即投资增加了20万元。

第三月末的进度偏差=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311-245=66(万元)即进度拖后66万元。

横道图的优点是简单直观,便于了解项目的投资概貌,但这种方法的信息量较少,主要反映累计偏差和局部偏差,因而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3.2时标网络图法

我们可以在施工计划网络图的基础上,将施工的实际进度与日历工期相结合而形成时标网络图,如图5所示。

根据3月末的工程检查情况,在时标网络图上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来进行偏差分析。

从图8中可以看出3月末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累计值=311-66=245万元;同样可以计算出:投资增加了20万元,进度拖后了66万元。而且从时标网络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是C工作引起的进度偏差。C工作进度拖后了半个月,也发生了成本支出过多的问题。而且C工作是关键工作,其工期的拖延会引起总工期的增加。

3.3表格法

表格法是进行偏差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数据来源、投资控制工作的要求等条件来设计表格,因而适用性较强,表格法的信息量大,可以反映各种偏差变量和指标.对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非常有益;另外,表格法还便于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提高投资控制工作的效率。

3.4曲线法

曲线法是用投资时间曲线进行偏差分析的一种方法。在用曲线法进行偏差分析时,通常有三条投资曲线,即已完成工程实际投资曲线a,已完工程计划投资曲线b和拟完工程计划投资曲线p。a和b的竖向距离表示投资偏差,p和b的水平距离表示进度偏差。

以上4种偏差分析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工程施

工到3个月末,检查时发现本工程投资增加且工期延误。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加快工程进度。

第9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 构成 途径

一、物流成本构成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即委托物流费。如果按物流的功能,可以对物流成本做如下分类:

(1)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燃料费、折旧、公路运输管理费等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等。

(2)仓储成本。主要包括建造、购买或租赁等仓库设施设备的成本和各类仓储作业带来的成本。

(3)流通加工成本。主要有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及其他。

(4)包装成本。主要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等。

(5)装卸与搬运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能源消耗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6)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包括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管理信息系统费以及其他杂费。

二、阿里巴巴的物流战略

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上市公司,投资电子商务十余年,其管理层已经深刻认识到物流是电子商务生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11 年1 月19 日阿里巴巴集团高调宣布其投资战略:将领衔千亿元资金投资建设为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的建设。该集团物流战略的核心包含信息系统和仓储平台两方面,信息系统依托物流宝平台大力推进,仓储将主要针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等七大区域选择中心位置进行仓储设施投资。阿里巴巴核心物流战略一经提出,迅疾得到电子商务领域和物流业的普遍关注。对阿里集团的这一战略进行SWOT分析,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套服务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三、阿里巴巴物流的优势和劣势

(1)电子商务流响应速度慢,配套服务跟不上。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的舞台,但是物流响应速度慢, 配套物流服务不完善。

(2)当买卖双方遇到纠纷,物流公司并未参与其中。目前,在淘宝网C2C交易市场中,最普遍的做法是买家首先拍下物品,并付款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而后支付平台通知卖家发货,由物流公司配送货物至买家,买家对货物进行检验,若相符则支付平台转账到卖家账户,若物品不相符,买家向支付平台申请退货,支付平台则查看双方提供证据,决定接受退货与否。从这个过程看,淘宝网的C2C交易过程似乎很完美,但事实上,淘宝网的C2C交易仍然存在着问题。当买卖双方对物品信息产生纠纷时,处理比较麻烦,如果买家对物品不满意要求退货或补偿时,由于在淘宝网的C2C交易中采用的是谁不满谁上诉谁举证的原则,这样一来,退货成本相对比较高,除了要加上基本的物流成本外,买家需要寻求证据证明物品的不符点,退货相当麻烦。

(3)配送成本过高,淘宝C2C交易市场的特点是“散”。不仅商家分散,买家更是分散。在淘宝网,凡有成交,快递发货的商品一般都是一件一件寄出,就算是小批量,也要寄望不同的目的地,所以在商品\送的包装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浪费。比如,在不同的城市有十个不同的卖家去不同的快递公司邮寄同一件衣服,而且目的地相同或者相邻。在这种情况下,衣服肯定会要用包裹进行一一包装。但事实上,如果只有一家快递公司,这些玩具肯定可以集中后一起包装,只要贴好标签,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四、物流成本控制的途径

第一、通过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降低物流成本不仅仅是企业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所关心的,同时也是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的责任,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所有部门当中。提高顾客的物流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第二、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第三、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第四、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J].交通财会,2006,(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