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27: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学生家庭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单亲家庭 品德教育 中学生
我校高中3个年级原有单亲学生共57人,占学生总数的10.18%,而通过最近一次的调查统计,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上升到91人,占学生总数的16.25%。从2007年9月份开始,我们通过问卷、谈话、走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对单亲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成因不断探讨,并试图结合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具体的指导策略。
一、单亲学生的心理特点
1.忧郁离群,喜欢独处。单亲孩子幼小的心理遭受过沉重打击,亲情交流受到限制,逐渐封闭自己,到十六七岁时,就自然表现出一种孤独感,比较忧郁,没有其他同学那种对集体明显的融入感,喜欢独处。
2.缺乏自信,敏感善变。特殊的家庭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使他们常常觉得低人一等,比较自卑,表现为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尤其不愿与人谈自己的父母,遇到这样的话题常主动回避,也不愿因家庭情况,在班上被特殊对待。
3.思考社会,感觉迷茫。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但亦有许多波折。有的单亲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反而关注社会的阴暗面,加上大多数单亲家庭比较贫困,孩子比较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4.独立早熟,意志坚韧。多数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虽然心灵受到过创伤,但为了回报单身父母的爱,减轻父母的痛苦,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往往比较强,还会放弃娱乐和休息,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不气馁,用高分来安慰家长。据我们的调查,我校70%的单亲学生学习十分刻苦,有超出一般同学的毅力。
5.任性放纵,逆反强烈。有的单亲学生对家庭有一种厌恶感,父母如果有意愿再婚,学生的这种厌恶感往往会演变成一种逆反心理,借此来表达对家庭的不满,晚回家甚至不回家,上网吧、抽烟、喝酒,用钱没有节制等。有的单亲学生干脆谈起了“恋爱”,希望从对方身上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他们的初衷往往是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出内心的不满,但是,由于十六七岁的孩子本身思想并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一旦“身陷其中”就“难以自拔”。据我们了解,我校这部分单亲学生虽然极个别,却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放松其教育,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后果也是严重的。
二、教育策略探索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其现状更令人担忧,可谓是问题重重。就我校而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知识,面对突然而至的单亲学生群体,起初确实有点棘手,但我们课题组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和摸索,初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1.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网”,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老师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家长要主动配合,把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及了解到的心理现象及时报告给老师,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难度。社会要消除偏见,多献出点爱心,让单亲学生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我们建议在家长学校中设立一个单亲家长班,给予单亲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指导性建议,并不时举办专家讲座或请成功的单亲家长现身说法。
2.把关爱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父爱和母爱相互结合的家庭温暖是子女成长的良好土壤。对单亲学生要分析不同情况,让他们重新找回过去在家庭教育中失去的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加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者。”我在一次周日中午,请班里的3名单亲学生到自己家里帮忙搬书桌,等学生到了以后,我和学生开始整理书桌,我的妻子就在厨房做饭,等书桌搬完,饭菜已经做好了,于是,“顺便”留他们吃饭,5个人一桌,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的温暖、家的温馨!有的孩子当时眼睛里就噙满了泪水,有的学生上了大学还写信回来说“那一次,久违的暖流再次再我胸中涌起,它总会激励我去关心别人。”把关爱和教育相结合起来,在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是至关重要的。
3.营造民主温馨的班级氛围,用集体的力量融化心灵的冰霜。我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深刻感受到,“伙伴的教育”要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为持久和深刻。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如发动学生布置教室时,发挥单亲学生的力量。我校有一位班主任说到,他看到几位单亲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让琅琅书声伴随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等等,觉得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他结合这两句话表扬这两位同学对班级的关心和学习的踏实勤奋,并建议把其中一句作为班级奋斗目标,另一句作为班级格言,受到全班同学的欢迎。既教育了同学,又不经意间激励了单亲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的价值。
总之,营造民主温馨的班级氛围,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让学生关注的角度不再是家庭的贫与富、衣服的美与丑,而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4.加强性别角色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单亲学生缺乏完整的家庭之爱。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性格上。例如,自小缺乏父爱的男孩往往缺少阳刚之气,女孩则缺乏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长大后往往冷漠、拘谨、沉默寡言;二是在性别上。由于长期与一种性别角色接近,容易模糊性别印象,例如,父女型单亲家庭的女孩经常会出现“假小子”现象;三是在青春期教育上,通常是一片空白,容易使单亲学生缺少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鉴于此,我们认为培养单亲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让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另外,学校还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青春期教育,要让单亲学生能够妥善处理同异性甚至同同性的关系。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缓解过重的学习压力。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不容忽视的课程。我们建议,中学要尽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尤其关注像单亲学生之类的特殊家庭学生,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技巧。另外,针对单亲家庭普遍比较贫困的问题,学校可以大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让重点高中的单亲学生放下包袱,奋勇前进,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完善自我,回报家长,回报祖国!
一、做智慧型父母
很多家长与小孩越来越难沟通,小孩也不愿意多跟父母交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沟通交流方式不正确。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首先要求家长放下“家长权威”,忌讳命令式的说教育以及武断式的批评。其次,要有耐心去倾听小孩的心声,给小孩解释与辩解的机会与权利。因此,建议每当周末小孩回家时,父母尽可能一起陪伴小孩,过好家庭生活,一起聊聊家常,耐心听听小孩在学校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了解小孩学习情况等。父母适时地对小孩所说事情进行分析与引导,结合社会问题对小孩进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对小孩学习,不要只盯着分数不放,多问问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老师和同学关系等。这样,小孩就会感觉到父母尊重他(她)的意见与感受,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与关心,享受到与父母交流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喜欢与父母进行交流。同时,父母还要注意一点:当小孩在谈学习时,如果总是把学习不好的理由归咎为客观原因(如受周围同学影响,老师不好等),这很有可能是自己小孩在学习中出现了思想问题,这时就要清醒地判断,指出小孩本身存在的问题,或者及时与班主任了解情况,再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做榜样型父母
一是过有规律的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现在绝大多数高中生喜欢做“夜猫子”,这些“夜猫子”除了小部分是在加班加点用心学习外,大部分是在聊天、玩游戏,甚至有部分男同学深夜仍在宿舍喝酒、打牌,部分女同学则在聊天、唱歌,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而且还影响别人学习和休息。这些“夜猫子”周末在家都有熬夜的坏习惯。要使小孩养成有规律、健康的作息时间,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家庭作息习惯。
二是创造艰苦的环境,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习惯。很多父母为了小孩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不让做适当的体力劳动(家务),久而久之“培养”了小孩的懒惰习性。这不仅不能促进小孩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小孩形成严重的依赖习惯,怕苦怕累怕脏,贪图享受安逸的生活。近年来,学校里出现很多不适应住宿生活的学生,不愿意整理宿舍内务,不参加班级的卫生轮值,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清洗。热天嫌天气太热、冷天受不了寒冷,睡不惯学校的硬板床;同学之间不能相互包容、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意见;吃不惯饭堂饮食,穿不惯校服校鞋。这些学生均有共同的表现特征:不按时作息、纪律涣散、随意迟到、缺课,上课期间昏昏欲睡,课余时间生龙活虎,经常借故请假回家,对学习无兴趣,成绩较差等等。因此,家长应该让小孩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饮食起居应学会自理,不能过分满足学生的物质、金钱等要求,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小孩的独立生活能力。
关键词 学业成绩;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提出
学生学业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因来看,它包括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如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等。从外因来看,它包括社会环境,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文化传统等;家庭教育环境,如家长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价值观、人才观、期望值等;学校教育,如教学设施、校园文化氛围、教师素质、校长办学思想等等。本研究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家长文化水平、职业因素等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作一次综合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供某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研究结论
(1)对高中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学业成绩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已不是造成学习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多数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相关,可以说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已较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但父亲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仍有较大消极影响,父母是否偏爱、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也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学生学业成绩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相关,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3)父母的职业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因素,但有一定的关系。
三、讨论与建议
(1)一提起家庭教育环境,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对儿童的影响较大,这一点已达成了共识。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了高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说明了高中生的学习同样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靠学校单方面的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而言是不够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同时也指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学校作为最能动的力量,若能主动连接社会环境系统,组合各种正面影响,形成合力,营造起大德育体系,对提高教育整体效益也许会有很大作用。
目前我校的家校合作唯一方式就是家长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将新型家长会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出的家长会形式有:交流式、对话讨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家长会的内容也涉及到学生成长过程的多个方面,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使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优化,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发展,值得借鉴。
(2)学生学业成绩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相关,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测前假设有些出入。究其原因,可能与取样较少,样本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又都较集中有关系。但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从一个角度印证了弗洛伊德(Freud)的观点:“一个人若曾是其母的毋庸置疑的宠儿,那他会终身保持着胜利者的情感,这种成功的信心常常导致成功。”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自身越成功,对子女的期望就较高,会不自觉地以高要求、高标准规范子女,子女的成就感就降低。同时,由于要求严格,也可能导致子女形成较为强烈的外部学习动机,而过强的动机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父母特别是母亲心目中的形象对其发展的影响力是较大的,直到高中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3)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说明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也说明了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上的不同需求,父亲的肯定认可称赞,母亲的关爱理解照顾对高中生来说更重要。
高中生追求民主、平等、自主、自强,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充分发挥,父母要通过与子女的交流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要时刻关注子女的情感状态,并给予积极的疏导。不断鼓励子女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以培养他们的能力信念与自信心。还要尊重并支持子女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父母要与子女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的言行举止要让子女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4)父母的职业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关系,说明不同职业的父母会为子女提供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岗工人家庭,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省吃俭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一股奋斗精神,其独立性、进取性就强。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明显较学业成绩较差学生多,说明知识分子家庭在培养孩子的方式上是有优势的。学业成绩较差学生父母一方是干部的(特别是母亲是干部的)明显多,干部家庭在培养孩子上有什么劣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2]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9.5.
[3]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
儒家义利观高校困难学生义与利的关系处理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取义舍利与重利轻义的抉择取决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儒家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义利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看待义和利的思想实际,深入理解和借鉴儒家义利观中的优秀成果,探求儒家义利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运用切实有效的实现策略对学生的义利观进行引导,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利观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高校学生的义利观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多数能够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主义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反哺之意。他们在面对社会好心人资助时,往往更多的是看重“他能资助我多少钱”“他能资助我几年”“我去他的公司锻炼实践能获得多少报酬”“总共就这么点钱,评选的要求还这么高”等利益方面,他们在思考反哺社会时,往往占主导的是“公共场所捡垃圾多丢人啊”“做文明交通协管员好累啊”等个人问题,这些都不符合正确的道德标准。学生的这些想法凸显出他们的利己主义,他们内心认为社会的捐赠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道德之鸿在义不在利,善恶之别在心不在迹,这是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主流。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会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有些学生为利而不择手段,以至见利忘义、贪利害义,待他们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后,对社会发展会有一定的抑制。由此可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已迫在眉急。
二、儒家义利观中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内容
儒家义利观经过历史的洗礼与发展,在传统义利观中占主导地位。儒家义利观在高校贫困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现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型,从而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帮助贫困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舍生取义”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意识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时代赋予了舍生取义新的内涵:舍生衍生为舍弃个人利益,取义衍生为国家和人民的一切公共利益。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句话表明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与他人直接或间接的知识、情愈意志等方面的交流才能有全面发展。因此,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个人的得失在大义面前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儒家义利观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1.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可以对儒家义利观进行改造和变换,使之符合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要求,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将儒家义利观中的“重义轻利、先公后私、以天下为己任”转换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不损害他人利益”,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其作为自己抓学习、求进步、强素质、作奉献的风向标,用健全的人格促使自己不断前行、回报社会的关爱。
2.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郁闷、自卑、无奈等情况,从而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告诉学生一个正直的人要安贫乐道,只要自己始终坚守传统道德操守,并表现出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积极为班级、学校和社会服务,即使再贫穷,也会被他人尊重。“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则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功利价值观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形态。钱财要取之有道,不能由于金钱的诱惑而损害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和他人的利益。
3.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儒家义利观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洗礼、凝结、升华,凝聚成“大公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浩然正气,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多元化扩展。义与利的冲突日益加剧,重利轻义的思想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中萌芽,集体利益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心中逐步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展是自然界的规律,学生应该以发展为目标,刚正不阿,不屈不挠,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奋斗。我们要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有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前提下,社会才能进步,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应该自强不息,舍生取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担任一个普通班级的班主任期间,班级总人数59人,单亲学生人数15人,单亲率25%。作为女教师,我更关注单亲学生的成长问题。15名单亲学生中,有两名女生情况特殊又复杂。本文仅以两名女生的问题情况、问题产生原因、帮教心得,与同行探讨。
案例1。小翼(化名)兄妹两人,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离异,哥哥随父亲,小翼随母亲。但是哥哥意外死亡,母亲将儿子的死归咎于父亲,对小翼学习希望值很高。可是小翼体质较弱,自小时常缺课,各科基础薄弱。同时,她母亲有神经衰弱,并有轻度洁癖,对小翼在某些生活细节方面过度要求。所以,小翼每天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没有成就感,并且不愿意与母亲多说话,处理事情有时更愿意与朋友商量。遇到大型考试,心理焦虑的小翼有时不愿意晚上回家与母亲住,去外婆家过夜。她母亲多次子夜时分打电话给我,让我劝小翼回家。
小翼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灵上的冲击和创伤难以愈合。②儿子意外亡故后,母亲心理和情绪的无法平复,精神防御机制过度,而将儿子过度“合理化”,并将这种想法强加给女儿。③母亲对女儿的过高期望,以及生活细节的过度要求,让孩子无所适从,心理受到压力。
小翼的帮教过程。①用心倾听,用心交流。先做聆听者。小翼的母亲觉得自己独自抚育孩子,十分艰辛不易,孩子却不知珍惜,学习成绩不好,无法实现上名校的希望。小翼明白自己基础课程薄弱,无法正常跟随老师的上课进度,高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四门科目差至极点,母亲的“高考名校”期望在小翼看来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缥缈。再做连心桥。耐心听完他们的内心想法,跟母女双方分别沟通。希望母亲不用苛刻的要求,束缚孩子。比如太过清洁,校服天天洗的问题。希望母亲能够听完孩子想说的话。帮助母亲看清孩子的现实情况。对于母亲无法释怀的丧子之痛,我用温情法,用女儿的身体体弱多病跟母亲协商,多把注意力放在女儿的身体健康上。进而促进母女相互关心,平和交流。②激励机制,逐渐帮助小翼找到成就感和认同感。小翼自然科学类学科很弱,但是文学功底厚实,文化素养高,喜欢写作,时常在文学网站撰稿,而且写得一笔好字。于是,她成为班级宣传组骨干,在出黑板报时实现她的成就感。鼓励她将自己发表稿件的网址分享给同学,让同学给她认同感。在校运动会中她写了大量的稿件投送校运会广播站,为班级加分很多,在班级总结会中及时表扬,增加她的成就感。
通过三方的努力,小翼的成绩有所提高,能够与母亲和睦相处,在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试4门功课,仅一门没有通过测试。成绩出来后,小翼母女都很开心,心理上有了成就感,对未来充满信心。
案例2。小丹(化名)的父母在她五岁时离异,她跟随母亲。母亲和父亲都曾对她有过责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时可见小丹身上的淤青。小丹有时报喜不报忧;有时说谎话,用谎话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害怕老师和家长联系。师生沟通或与同学沟通,如感觉对方不信任自己时,小丹则会情绪暴躁、有时会有自虐。与男生交往过密,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母亲望女成凤的想法很难实现。
小丹问题产生的原因。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家庭暴力,让家庭失去温暖,孩子无法在家寻得安全感,缺失的安全感会以早恋的方式得以补偿,所以,小丹会与男生交往过密。同样,没有安全感,为了达到避免暴力伤痛,小丹会说谎话,更害怕学校老师与家长联系。所以,她会出现上课注意力分散,焦虑烦闷,惶惶不可终日,畏惧考试,学业荒废等表现。
小丹的帮教过程。①心细观察。每天多关注小丹的情况,不用随时跟她聊天说话,从旁观察,注意她的表情神态和与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情况,避免小丹情绪失控。②用心交流。小丹心情烦闷时很希望找人倾诉,耐心听她将自己想说的事都说完,听完之后再慢慢地引导她放下心中压力,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尤其是考试前后,小丹的不自信和过度忧虑,有时会在放学后跟我诉说两个小时。逐步引导孩子完善正确的人生观,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挫折。真诚对待同学,自然会有同学真诚回报,不必用谎言达成短时的趋利避害,诚信做人,诚信做事。③密切家校联系。小丹的问题,除自身原因外,母亲的原因也很重要。我主动打电话与她母亲沟通,劝解她与孩子交流时,多用心,少动手。小丹已经15岁了,如果简单粗暴,很容易激化孩子产生过激行为,如果小丹离家出走或者寻短见,母亲将是最伤心的。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应有的温情和温暖,减小孩子对他人的过度依赖,慢慢帮助孩子脱离早恋。帮助她了解小丹的真实学业情况,面对现实,帮助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找回对学习的兴趣。
小翼和小丹两名同学,只是众多单亲问题学生中的两名。而问题学生是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两大环境: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每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可能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老师能做的是用心倾听,用爱回复,帮他们营造一个调整的空间,找出问题产生的多维原因,逐步找到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乐观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总之,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实中,单亲问题学生今后还会不断出现,如何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帮助他们走上自己的成功人生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我想信“难得之事,难失去”,问题学生在艰难中找回自信、自律、自尊后必然会自强,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保障 体质健康 高中学生 辽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03-04
1 前言
高中学生处于向成人发育的最后阶段,身体的各器官及其系统机能趋于成熟水平,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逐步定型期,这一阶段的健康状况将影响到成年、中年甚至是老年的健康水平。其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的发展和提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公平教育的重要体现。中学阶段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在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学校、社会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支持,必定会给青少年一生的健康带来保障。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近五年辽宁省城市及农村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高中学生群体,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见表1。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获得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
(2)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分类,制作图表。
(3)访谈调查法
访谈对象来自辽宁省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城市高及中学的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和在校学生家长等共43人。访谈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情况、“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实施情况以及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成分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标准体重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好于城市。偏轻趋势明显增加超过40%,农村更加严重。城市超重倾向接近20%,其中肥胖比例又小幅增加。总体上反映出目前高中学生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密度的指标呈下降态势,说明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身体的匀称度欠佳,针对目前20%的超重倾向和40%的偏轻态势,合计超过60%的高中生亟待提升身体成分水平,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社会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度。(见图1,图2)
3.2 心肺耐力
3.2.1 循环机能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循环机能的优秀率大幅度提升,接近80%的城市学生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农村学生超过90%。农村学生循环机能水平不足10%,有待提升,而城市超过20%。可见农村学生的循环机能明显好于城市,提升此项健康体能素质对于偏轻和超重倾向的高中学生必须从改善身体成分开始,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要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城乡差距问题不容小视。(见图3,图4)
3.2.2 呼吸机能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呼吸机能良好以上水平仅为40%,且变化不显著。超过40%的高中学生处在及格水平,接近20%为不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略好于城市,但整体上60%的高中生此项健康体能素质较差,说明高中生的体重、身高、胸围等指标发育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家庭、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见图5,图6)
3.3 肌肉力量
3.3.1 上肢力量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上肢力量有较大幅度提升,良好以上水平城乡均超过70%,优秀率城市高于农村7%,不及格率有下降,总体上上肢力量水平农村好于城市,超过25%的高中生有待提升。家庭、学校都应通过增加相关体育活动内容迅速让此项素质得到巩固和有效提升。(见图7-图8)
3.3.2 下肢力量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下肢力量达到优良以上的比例有提升,城市不足50%,农村超过60%,超过40%的城市高中生为及格水平,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尚存在超过40%的提升空间,这是体育教学必须正视的。(见图9,图10)
近五年来,辽宁省高中生柔韧素质没有显著变化,优良以上水平平均为70%左右,城市超过30%的高中生处在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尚有30%的提升空间,城市高中生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身体的柔韧性差就会影响高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甚至是一生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柔韧素质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必须尽早引起家庭、学校教育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见图1l,图12)
3.5 健康体能综合评定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持续小幅提升,平均尚在及格水平,只有农村女生达到良好水平。城市高中生总平均分比农村低2%,城市男生比女生差。(见图8)高中学生健康体能优良以上水平均有提升,合计超过50%。城市学生不及格率有所下降,仍高于农村。(见图13-18)辽宁省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不均衡发展,10个城市近五年有提升,其中5个城市达到良好水平,3个城市接近良好水平。最高与最低相差8.4分。辽宁省各城市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相比城市高,7个地区有提升,7个地区达到良好标准,最高与最低相差12.8分。
近五年辽宁省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体评价9个城市优良以上水平有提升,2个城市优秀率超过10%以上,6个城市良好率超过50%以上。10个城市不及格率下降,但只有4个城市在10%以下,现状不容乐观。(见表2)
4 结论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目前偏轻态势和超重倾向依旧形式严峻,循环机能水平大幅度提升,60%的高中生呼吸机能较差,超过25%的高中生上肢力量有待提升。下肢力量尚存在超过40%的提升空间,柔韧素质没有显著变化,尚有30%的提升空间。健康体能优良以上水平均有提升,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不均衡发展,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相比城市高,分差较大。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体评价优良以上水平有提升,不及格率下降,总平均分持续小幅提升,但尚在及格水平,城乡差距值得关注。总之,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5 建议
5.1 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
在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保障,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为避免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为盲区,必须跟进家庭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以及责任意识,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定型阶段,家庭的责任更重大。因此,必须加紧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5.2 落实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情况
政府要统筹协调,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市政规划应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应重点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只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质健康;高中学生;大连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71-03
一、前言
高中学生处于向成人发育的最后阶段,身体的各器官及其系统机能趋于成熟水平,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逐步定型期,这一阶段的健康状况将影响到成年、中年甚至是老年的健康水平。其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的发展和提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公平教育的重要体现。中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最佳时期,家庭在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学校、社会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支持,必定会给青少年一生的健康带来保障。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近五年大连城市及农村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高中学生群体,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详见表1。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平台获得近五年大连市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2)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 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分类,制作图表。(3)访谈调查法。访谈对象来自大连市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小学的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和在校学生家长等共32人。访谈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情况、“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实施情况以及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三、结果与分析
1.身体成分。高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城市多于农村。标准体重呈下降态势,农村好于城市,偏轻体重略有下降。总体上近五年反映大连市高中学生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密度的指标呈下降态势,说明高中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身体的匀称度欠佳,针对目前20%的超重倾向40%的偏轻态势,合计超过60%的高中生亟待提升身体成分水平,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社会必须引起足够关注度。
2.心肺耐力。(1)循环机能。高中学生优良以上水平稳步提升,城市接近50%,农村超过了70%。应该看到,城市尚有50%的发展提升空间,科学饮食和体重的维护是使之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提升此项健康体能素质对于偏轻和超重倾向的高中学生必须从改善身体成分开始。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要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2)呼吸机能。高中生呼吸机能水平良好以上水平近五年有所下降,超过45%的高中生处在及格水平,平均尚有20%的高中生不及格。总体上农村略好于城市,但整体上70%的高中生此项健康体能素质较差,说明高中生的体重、身高、胸围等指标发育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家庭、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3.肌肉力量。(1)上肢力量。高中学生上肢力量近五年持续增长,但优良以上比例平均仍不足50%,平均超过20%不及格,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家庭、学校都应通过增加相关体育活动,迅速让此项素质得到有效提升。(2)下肢力量。高中学生下肢力量良好以上水平持续增长,不及格率显著下降。农村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好于城市,处在及格以及不及格水平的农村也明显低于城市,说明总体上高中学生的下肢力量农村好于城市。目前,城市高中生处在及格水平的超过40%,不及格率仍超过10%,现状令人堪忧。下肢力量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这是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正视的。(3)腹部肌肉力量。女生的腹肌与髋部肌肉力量与未来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高中女生的腹部肌肉力量水平尤为重要。近五年大连城市高中女生腹肌力量优秀、良好以上比例呈上升态势,50%处在及格及以上水平,尚有超过15%的不及格人群,此项身体素质对女生格外重要,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4)柔韧素质。城市高中学生柔韧素质有一定程度提升,超过40%的高中生近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大连城市高中生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身体的柔韧性差就会影响高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甚至是一生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柔韧素质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必须尽早引起家庭、学校教育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5)健康体能综合评定。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持续上升,但仍没有突破及格水平。城市男生上升幅度最大,农村男生达到良好水平。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城市女生健康体能最差。健康体能综合评定达到优秀的比例仍偏低,特别是城市学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市超过50%的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是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农村稍好。虽然,近五年的情况有了较大幅度好转,但目前的状况仍不容乐观!
四、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偏轻态势更加严重;循环系统机能水平、上下肢力量、柔韧素质有一定程度提升,但仍有50%左右的提升空间;多数高中生呼吸机能水平有所下降,半数高中女生的腹部肌肉力量水平较差。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仅处在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城市高中生不及格比例偏高,女生健康体能素质值得关注。总之,近五年大连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五、建议
1.落实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情况。政府要统筹协调,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市政规划应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要注意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2.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在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保障,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必须跟进家庭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以及责任意识,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定型阶段。因此,必须加紧完善家庭教育机制,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3.尽快出台高考体育考试制度。把体育成绩作为升学手段,是使教育由围绕“主课”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跨出的坚实步伐,更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体育加试是未来人才激烈竞争的一个体现点,把体育纳入高考科目,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并以此使学校、家长和学生改变对体育的态度,必然会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高中学生体质不佳,对大学生活,甚至工作都会有不良影响。提出高考增加体育考试内容是为了让高别是高三学生回到阳光下、操场上,保证开课时间,让高中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好,这无疑对学生一生的健康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王燕.关于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的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2).
[3]万健根,于西增.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7):72-43.
[4]苟雅宏.社会支持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学理论,2009,(12):74-75.
关键词:高中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途径
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现如今,社会上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我们高中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其是否懂法守法关系着中国未来法治社会的建设方向,因此通过何种途径有效的培养和提升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人士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法律意识的基本概述
这里所指的法律意识主要讲的是人们对于各种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看法和认识的一个总称。法律意识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之中,其对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公民只有具备了正确健康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也才能正确看待现今实施的各种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
二、培养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一)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契合
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校园之中,而学校制定的各项校纪校规也是推动学校进步和我们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石”。因此,培养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便不谋而合。同时,也只有我们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意识,校园文化的建设之路才能变得更加平顺且无忧。换言之,我们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能够推动校园管理制度的建设发展,而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发展又能反作用于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相契合
我们高中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立的主要力量来源。因此,在高中时代培养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每个同学都应该努力学习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三)能够有效预防高中生走向犯罪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的犯罪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有不少的同学思想防线薄弱,一旦受到外界的诱惑或者是挑唆就容易不由自主的走上犯罪的歧途。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我们高中学生的犯罪率,开展深入和广泛的法律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高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十分特殊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同学们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高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对于培养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而言,学校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各个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开展具有实效的法治教育,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学生传授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同时,作为培养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主战场”――思想政治课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我们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向我们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并帮助我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法律意识。
(二)家庭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对于我们高中学生而言,两点一线的生活是我们的常态。因此,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教育自然也显得十分重要。各个同学的家长应该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巧妙的渗透于法律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自己孩子效仿的榜样。不论是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还是在专门的教育环节中,父母都必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尽最大限度的为我们打造一个“纯净净土”,让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在这片净土之上,远离生活上的各种错误甚至是违法的思想和行为。
(三)社会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配合
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我们高中学生也不可避免的与社会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因此,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基础。相反,如果社会环境不健康的话,我们学生就会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严重的甚至会走上犯罪的歧途。同样,社会风气的好坏也与我们能否健康成长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好的社会风气能够助力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逐步形成,并让同学们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四)高中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
现如今,很多同学只重视应试成绩的提升,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则显得漠不关心。很显然,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就算成绩再好,也不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为了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我们学生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并学会运用适当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与利益。此外,我们学生还必须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多多涉猎与法律有关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认真听讲,不断吸取与法律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已达到助力自己法律意识提升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现阶段,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普遍缺乏的。因此不管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学生自己,都必须不断努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我们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并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李_欣.试论高中阶段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6,(04).
关键词:巧设导语 道德教育
(一) 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复习旧课,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如果经常采用此种方法会显得单调平常不能吸引学生,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引言部分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用歌曲开头,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也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我在讲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时,举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动物实验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之剩下3只。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条件,他们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由这个故事导入新课,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
(二) 利用多媒体分散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注意力的保持是有限度的。在一节课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学习,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着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境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各方面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又可刺激学生进行思维,还可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政治课中的许多理论十分抽象,只凭教师讲解,学生较难掌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视听结合,给学生以动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手段,就容易分散教学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在进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对“规律”和“规律现象”难于理解、区别,容易把两者混淆。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录像或将一些相关画面、动画展示给学生,如播放“瀑布流水”的录像,并给学生提出问题“水为什么总是往下流?”让学生思考、回答,由于在物理课中学到了“引力规律”,学生对此问题不难理解,得出“由于地球引力引起水往低处流”的结论。教师适时结合播放的录像和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讲解,瀑布流水是看得见的,也就是用感觉器官可以感觉到,这是“规律现象”,而引力是看不见的,即用感觉器官也感觉不到,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这是“规律”。然后再展示出一些相关内容、画面让学生判断,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 巧妙激趣,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
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总是要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对他们有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状态,就会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选用一些精彩动人的事实资料、趣闻轶事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为了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我们还常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四)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