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28: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什么是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师生采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以达到或超额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满足本人和社会对其教育价值的认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力提升。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数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加以引导和沟通,从而提升初中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掌握,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如何全面掌握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我们重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理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首先老师要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方法,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面临以前未曾遇到的困难时,更多的是要勇于面对困难,冷静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将难题攻克。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俗话说“教得好不如学得好”,如果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到课堂上,相信会事半功倍。另外,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来激发大家的学习乐趣,锻炼自己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高效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有乐趣的、高互动的、高效率的。
二、创设符合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课堂情境
通常所说的课堂情境教学是没有固定套路的。对于当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来讲,如何搭建一个符合课堂实际要求的课堂情境尤为重要。老师首先要对所教学生的情况有个基本的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要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完成对课堂情境教学的创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快乐学习,时刻保持较高思维活跃,最高效率地去吸收课堂知识。同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举出一些鲜明的例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文件,以形象生动的媒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了解掌握知识的愿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互动功能。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将知识要点及重要的原理加入进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地去理解,而不是以前的那种被动式的接受。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已知ABC,其中a=4,b=3,问c为多少?碰到这种问题,大部分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根据勾股定理c=5,这时老师说:“再想想,对不对?”一部分同学会发现原来题干没有指出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所以不能肯定c=5。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如果∠C为直角,那么c=5,如果∠B为直角,则应该为c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让他们在以后做题的过程中注意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和其他注意事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还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原理及概念,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
当前的很多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及学习状态不好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而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困扰着广大学生及家长,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对学习产生包袱,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对学习听之任之,从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所以初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观察,帮助他们掌握适合他们自己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了解掌握课堂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上听讲、课下练习、作业等环节。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正是由于其中的几个环节做得不好,而导致自己的成绩不佳。比如,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的任务没有完成,上课期间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等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引导。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正确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只有将课前预习做好了,在课堂听讲才能更加高效。其次,对于那些不能自己独立完成课下作业的同学,让他们首先去多练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慢慢地掌握数学解题思路和技巧;学完一节课后,不要只是单一地依靠老师来了解掌握知识,要经常对自己复习,对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巩固加深,可以自己给自己来留一些作业,然后将这些知识互相更换,已达到互相检测互相学习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自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给自己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更加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数学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要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和实践产生联系,注重观察和掌握周边的事物,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多注意发现平时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现象。例如,讲解黄金分割点0.618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中利用黄金分割的实际例子等。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让抽象的数学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数学课更具有魅力,让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来学习数学,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我们不断地去总结、去思考,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我们,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亚男.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
几个月之后升学考、小升初、中高考的备考工作将全面展开,春季期间,您的孩子如果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和新学期将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衔接的话,那么孩子们会很轻松的进入新学期。对于过去的学习,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春季正是检查孩子学了一个新学期对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时机,弥补不足的机会。查漏补缺,提前预习,实现完美自然的过度。
上海精锐免费咨询热线:400-001-9911转分机82051(接听时段:周一至周日 09:00至21:00)
注:本电话仅接待课程咨询,恕不接待商务合作、求职、投诉等事宜!
小学课程辅导
适合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小学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这阶段,重要的在于启发孩子思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精锐独创的TCT模块教学法,让孩子从兴趣出发,涵盖同步课程,根据孩子的知识吸收情况针对性加强专题知识,并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 精锐通过特有的学习力体系跟踪,让孩子树立明确目标,触发孩子学习动力,然后帮助孩子规划各个间断学习步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向着目标前进。
初中课程辅导
招生对象: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
进入初中后,知识容量增加,中考压力临近,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关键。精锐帮助孩子梳理学科知识,有序掌握知识点,TCT模块教学法将更有助于学员掌握新知识,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中考做好准备。初中学员在学习力跟踪体系中,可以找到自己在学习力体系中所欠缺的部分,完善各方面能力,全面掌握学习技巧。
高中课程辅导
适合对象: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
高中是人生冲刺的关键阶段。学科更丰富,知识更深入,学生容易受过去的学习习惯影响,产生学习上的瓶颈。TCT模块知识教学法让学员更快吸收新知识,整理学科模块,并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突破学习瓶颈。学习力跟踪体系将帮助高中学员培养自我分析的能力,发现“短板”并找到提升空间,并通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快乐高效面对高考。
【热门课程】小初高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82051(接听时段:周一至周日 09:00至21:00)
注:本电话仅接待课程咨询,恕不接待商务合作、求职、投诉等事宜!
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输入后五位,就可以与机构老师直接交谈,让机构老师了解您的孩子,给您提出专业建议,并预约试听时间和到访的时间,了解详细情况和师资力量、学习环境、辅导费用、辅导方法等情况
【机构简介】
精锐1对1始终将学员满意度及成绩进步率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首要标准。成功学员中包括多名省级高考状元或中高考单科满分学员。同时,96%的学员对精锐的教学质量表示满意并愿意将精锐推荐给朋友。过硬的教学质量让精锐1对1得到了众多机构和媒体的肯定,包括"2011品牌影响力教育集团之一"、"我最信赖的课外辅导品牌"、"华南金质教育品牌"等荣誉。
家长评价
陈娜妈妈:
精锐教育的老师讲课很耐心,孩子开始对学习很懒惰,通过在精锐教育的学习,老师以生动的案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现在,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很自觉学习。看到孩子的改变,真的感谢精锐1对1。
张志云爸爸:
志云原来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好,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与方向。在精锐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孩子对英语终于开窍了,还参加了广州小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二等奖。
关键词:初一数学; 课外“补差”;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37-001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最终的学习成绩并不统一,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来尽可能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几位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的课外补差案例进行分析,寻找课外补差的有效途径,从心理上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重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初一数学课外“补差”案例
笔者任教于一所重点初中,班上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但有少部分学生入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笔者选择了其中三位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初一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补差”辅导,在每天放学后的30分钟时间里为他们提供帮助,经过一年的努力,三位学生在初一结束的时候一个达到优秀,两个达到良好,进步明显。对于课外补差来讲,这是一个成功的试验,笔者认为,在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补差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课外“补差”方式分析
1.根据实际,寻求原因
笔者在补差之前,先了解了他们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通过了解,笔者发现A同学学习习惯良好但缺乏数学学习的敏感性、缺少数学的生活经验,有目标但缺少方法;而B同学学习习惯较差、自我要求一般,无明确的学习目标;C同学自主学习能力好,但不善于与同学沟通合作。在补差的过程中,笔者就根据他们自身的问题来开展训练,尽可能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理性思维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2.数学补差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在补差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每天的补差内容当然不能仅仅只是当日教学内容的补充,而应该扩展开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使他们在心中能够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譬如笔者在给学生们补充几何图形相关的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就不能单单的补充当日学过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而是要将点、线、面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认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巩固和学习。由于面对的是三位学生,笔者也非常关注让学生们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扬长避短,互相进步,所以,在补差过程中笔者经常性的提出一个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问题,譬如说“为什么说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几何结构?”“三角形的三条边距离长短,会对它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影响?”等等。
在具体的补差方式上,笔者主要遵循三个方面的形式:其一,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就是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在相互了解中获得学生的信任,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其二,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笔者在教学补差的过程中,刻意的辅助学生构建数学和生活的种种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譬如说在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时,笔者大多数是设置一些生活化的应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日常消费来看透一元一次方程对于解答此类问题的优势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技巧,苏格拉底曾经提出一个“产婆术”的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像是一个产婆,在不断的提问中,激励学生自主性的思考,一步一步的接近问题的答案,笔者在对同学们补差的过程中,也应用了这样的理论,积极地充当了一次“助产婆”的角色,在激励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由浅入深,不断深入,一个接一个问题来动员他们深入地思考所面对的数学问题。
三、对课外补差过程中的思考
笔者在实际的补差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关于补差的一些思考,认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譬如说如何避免教师陷入只重补差而忽视课堂效率的怪圈。教师要明白,补差仅仅只是对日常课堂学习的补充,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依然还是面对大多数同学的课堂学习,所以教师要很好的平衡两者的关系,将教学重心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避免补差占用数学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许多,譬如说如何避免教育的不公平,如何增强学生的信心与兴趣等等。笔者认为,补差的出发点在于提高一些学习基础不理想的学生,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使同学们的数学能力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线上,而不是为了拔尖,不是为了给某些同学开小灶,所以,教师必须要理性地看待补差,避免教育不公平引起的学生心绪的不稳定;而在增强学生的信心与兴趣上,最主要的就是要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积极的补差氛围,教师不能在补差的过程中有烦躁情绪,要和补差对象积极地打成一片,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高效的完成学习内容,他们也同样会在师生平等和谐交流的氛围中燃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长远进步。
三、结语
初一阶段正是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性阶段,如果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的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就无法获得突破。作为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补差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将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更有信心的面对之后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宋乃庆,程广文.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8(07)
当教育改革一再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改变传统的“学会地理”的现状,开辟“会学地理”的新局面,成为了当前最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学会 会学 转换
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让学生“学会”知识早就不再是教学的唯一宗旨,而如何让学生“会学”,即通过学习掌握到一种方法,具备一种能力成为最终目标。虽然高中生对地理知识并不陌生,但显然高中地理的知识更具挑战性,从广义来说它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地理知识,从狭义来说它的知识又可以浓缩成某个点。尤其是高中地理模块之间都有各自的学习内容与方法,这种差异无疑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高中地理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门文理交融的学科,地理知识既有理科知识之严密,又有文科知识之生动。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地理时,要根据地理教材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方法与技巧,让他们“会学”地理,不但是地理教学之需求,亦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的“空间概念”
高中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空间延伸”,它将空间划分成为不同尺度的地区、地点和地区来让学生们进行研究,高中生是否具备地理思维,是否能够运用地理思维解决现实问题,根本在于是否建立起“空间概念”。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地理时往往会出现对时空的变化迟钝、对相互位置与具置之间的关系模糊,即使对地理知识进行了非常清楚的记忆,但一旦落实在具体空间图上仍然不知所以,这就是“空间概念”不明晰导致的。因此,想让学生“会学”地理,先要培养他们的地理空间思维,如为学生们选择一条重要的纬线,让这条线先在他们的头脑之中转化成为网格状的一个“经纬仪”,并通过想象这个经纬仪开始“自转”,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线和线之间位置的动态关系(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困难)。然后在学生对大洋和大洲的知识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数条线穿越各个大洋与大洲,都会经过哪些重要的气候区以及大地形等,这时原本立体的经纬仪就在学生脑海中成为了一个平面地球仪。最后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后,让更多的内容加入学生脑海中数条线所穿越的事物,如重要的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国家、交通线、旅游景区等,那么一个平面的地球仪就这样被丰富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球”,而学生的“空间概念”就建立起来,接下来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易学不易记,这是很多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会,的确,高中地理知识中涉及到太多的数据、地名以及物产,巨大的信息量给学生记忆带来难度,所以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正确的记忆方法,不啻于帮他们找到一条学习的捷径。如在让学生学习读图时,要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不但用眼看、用心想,还要用手画。让他们在气候带分布图上,用红色将沙漠气候标出,用黄色将草原气候标出,用蓝色将海洋气候标出,这样颜色分明,便于记忆。虽然地理知识被分成几个模块,但整个知识体系是连接在一起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只要学生“窥探”到这种联系,看似千头万绪的知识也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例如学生在认识日本这个国家时,内容纷杂且丰富,信息量非常大,怎样用一个快速且有效的方法进行记忆?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位于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所处地理位置让我们能够明确它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最大的特点是降水量大。其次,由于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岛国,地形多为丘陵山地,因此河流比较短促,这使日本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在矿产资源方面日本比较匮乏,而绵长而曲折的海岸线为他们提供了繁荣而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燃料以及很多工业原料通过港口引入日本国内,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成为了日本工业集中地。这种记忆的方法显然比起死记硬背更加简单、高效。
三、强化学生用地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知识只有融于实践之中才能够彰显其价值,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技巧,才能够真正地做到“会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强化他们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更新。如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场地和环境中去展开一系列的地理活动,调查自己家乡附近的某个池塘、某条河流,近年来的水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在哪里?对环境是否形成了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应对这些变化?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将学生的方法与技能从书本“转移”到实践中去,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四、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再局限地停留于让学生“学会”的阶段上,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固然重要,然而“会学”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打造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静 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学定教”;初中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依据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也一改以前呆板缺乏生气的上课方式,教师活跃思维,采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几个误区。
以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上课一停不停地在讲,学生一停不停的在记笔记,老师着重讲的是句型、语法,学生练的主要是做题方法,解题技巧。这种“满堂灌”的教学现象让学生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学生掌握不了英语学习的要领,课堂氛围也显得沉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逐渐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却是“满堂问”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连续提问,引导学生向固定答案靠拢,课堂看似生动活泼,实则也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倡导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使得英语教学鲜活并开始富有生命力,课堂形式开始多样化——角色扮演、情景剧……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让初中英语课堂活跃起来,但是热闹的课堂是否真的有利于学生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教师是否真正将课本知识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值得深思,这种“空的的热闹”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也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1]
我们不禁要问一节优秀的英语究竟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实则这些问题我们都难以用一个确定的标准做衡量。新形势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蓄势待发,为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的变革与转型,改变课堂中“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依据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效教学”“以学定教”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二、 浅谈何为“以学定教”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基本问题,教和学、学和教是相伴而行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最终目标在于使学生获得德智体美等全方面的发展,由此说来,教学目标统一于学生的学,统一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以学定教成为课堂教学统一的趋向。
何为“以学定教”?
韦国锋曾在《以学定教——凸显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一文中将“以学定教”概括为: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纲要,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以素质充分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的学习思路为设计蓝图,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身心素质和谐发展。[2]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定教”被概括为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所谓“以学定教”通俗来讲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老师置于主导地位,在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的转变。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实施策略
1、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单位“课”的时间内,教学任务高效率的完成,学生掌握最多的课堂知识,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并且知识获取过程为愉快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力所在。考虑到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格外重要。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的基础。 首先,根据学生自身学习品质,提供“学”的内容。孔子曾提出过“因材施教”。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遵循此种教学方法。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各不相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品质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应性素材,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应有的科学知识。
其次,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的重点。英语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学,应该课堂更加注重的是语言能力的运用,所以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更应该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合作、反馈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本堂英语教学的成败。考虑到初中学生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把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再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的进程。现代英语教学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为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切实改变这一现状,要求教师将课堂英语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根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促进英语教学的实际进程。 如,在教授介词in和on的区别时,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举例,我们在教室里是用介词in,墙上贴的画附在墙的表面则用介词on,而不能仅仅让学生记住在里面用介词in在表面用介词on。
“以学定教”是“因材施教”的提升,我们必须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学定教”有效课堂的学习程式,改革与创新英语课程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学习技能与方法。我们坚信通过按照学发生的思路,努力实践“以学定教”,培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由“输入知识”向“提升自我”的转变。
2、改变旧教法,提倡新学法。 走进中学英语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英语单词句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英语教材的单词、句子、语法知识给学生讲清楚。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首先,英语课堂教学应提倡自主学习。在“以学定教”新要求下,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基于学生具体学情,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引起学生心理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与方法有效的把握、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
其次,英语课堂教学应提倡合作学习。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分配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分配要考虑的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学生在外界帮助下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即“最近发展区”。既要注意组员之间的差异不要太大,也要注意有适当的层次,由此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产生互帮互助,关系融洽的和谐氛围。
再次,英语课堂教学还应提倡探究学习。英语探究课上教师应该提供合乎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材料,提出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并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问题,安排合理的探究学习过程和环节。 依据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以学定教”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有学习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体验超越于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鼓励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
3、依附“有效学习”载体,实现师生双赢。 在“以学定教”实际操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再根据学生实际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有效,最终的学习效果如何。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师生的双赢,教师在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过程中必须切实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
首先。根据学生兴趣,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通常情况为枯燥的传授单词、句子、语法等符号性知识,忽略学生需求与兴趣,因此,课堂通常显得无聊乏味,老师教的没有意义,学生学得也痛苦不堪。如果转变思路,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开发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教学策略,学生上课积极性会提高,思维也会活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学习”。如,在教授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 一课时,教师可以以“要举办一个PARTY,需要为PRATY准备食物”为任务组织教学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能活跃学生思维。英语教学中的“以学定教”教学策略设计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
其次,根据学生兴趣,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和顺序。如在教授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 一课时,提出为PARTY准备食材任务后,教学设计要以此为线索,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顺序,是学生在最惬意的活动中,投入最主动的学习,这才是教学真正的意义所在,才是最能实习“有效学习”“师生共赢”的策略。
四、前景展望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实际上完成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学定教”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促进学生的更高进步。这与我们当今的教育理论想符合,并与当今所倡导的课程理论相切合。这一教学理论切实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倡导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逐渐被中小学老师所应用。
最近,我们对初高考中的“英语改革”关注度极高,大家对此见解颇多。我认为中高考英语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升学的统一。改革目的正是与“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丰硕的当今社会,在课程改革的要求指引下,在中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以学定教”思想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绽放出更多的精彩。参考文献:
[1]左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学科教育,2008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设疑;质疑;释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24-01
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授之以渔为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
一、 设疑――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学则须疑。”有疑,就会有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进而获得真知。一个良好的问题,会激起学生解决的欲望,从而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兴趣,激发其联想思维,这是成功的关键一步。设疑要集中在那些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又要照顾其他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要紧扣课时目标,能对整个课堂起到统摄作用。课堂教学伊始,要以问题作为切入点。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创设问题情境,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有意设计。要把握语言的艺术性,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自己的教学设计铺平了道路。例如,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教学中,平铺直叙地介绍其性质定理就很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要创设问题情境,效果就不一样。在草原上有ABC三个村庄,现在要为他们设置一个物资供应站P,使其到三地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物资站应建在哪里呢?把图画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尝试,让他们体会到单凭测量或者观察是远远不够的。然后指出,如果掌握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知识,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通过设疑,让学生充分联想,从而活跃课堂,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自热也就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质疑是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其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往往存在不同层次的困难,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讨论等环节完成。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可从承上启下质疑、疑难问题质疑、自学质疑等方面入手。第一,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可以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去讨论和发现。如果学生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才能有新思路、新设想,而不能把时间限制得太紧,这样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情境,不能让有限的时空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提出问题未必是在课堂上,可以在实验中、课外活动中,这样更自然,印象也会更深刻。第二,创设问题途径,启发学生质疑。古语有云,为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要解决的问题上,也就是教学的关键点,教师可以集百家之长,让学生独立探讨或者相互讨论。教师可以有意设置一些小障碍,以便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思维活跃,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突破和解决。第三,教给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为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训练,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教给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有的时候容易偏离主题,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给学生把关,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钻研教材,针对课本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提问,这一章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概念、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运用公式等。
三、释疑――实现高效课堂
释疑过程首先是一个调控过程。根据教材的要求,对于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要重点突破,全方位处理,通过联想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矫正学生的思维误区。释疑要有技巧,教师要起到主要作用,但并不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而是“画龙点睛”地点拨。以问题为起点,点拨为手段,最终达到释疑的目的。有时需要精讲,有时也需要精练,精讲不一定少讲,让学生思维活动起来,过程中伴有精练。练贵在解疑,点拨是对课堂联想的提升。人们总是倡导讲练结合,关于讲和练的关系,到底孰多孰少,要根据课的类型,复习课和新授课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类型的课,也要因学情而异,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精讲精练。释疑环节,学生是演员、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是配角,是相声中的捧哏演员,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排难解惑。在释疑的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艺术,有时候可以装点儿糊涂,在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上让学生重复思考,发现问题的区别,从而加深印象,避免考试中做错。实验表明,释疑可以见教师的真功夫,不仅要求教师有雄厚的知识储备,也要求教师有出色的教学艺术,好像给学生搔痒,把握火候,恰到好处。
四、结束语
设疑、质疑和释疑,需要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需要教师的点拨,而不是无师自通,但不再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而是对他们启发引导,让他们学懂、学会、学好,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巧设铺垫; 探索;策略;教学质量
一、巧设铺垫,让学生牢记新的知识点
新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打好扎实的基础不但可以让同学在接下来的练习或者是难题的解答中游刃有余,同时可以增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学习中由于对新的知识比较陌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掌握的不够牢靠,同时对于新知识的应用也缺乏灵活性。那么老师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和升入的掌握新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做好巧设的铺垫,增加同学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同学们更为牢靠的掌握新的知识。
一个好的例子往往可以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增加对该知识点学习的兴趣,这样老师在接下来的讲授中将更加轻松,同时一个好的铺垫还可以引发同学们对于该知识点的联想,增加同学们知识点的应用。所以对于新知识的讲授老师可以设计巧妙的铺垫从而使得同学们在学习中更加高效与轻松。
二、巧设铺垫、让同学更好的突破难点
难题的解答一直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同学掌握难题解答方法和技巧,这也是很多老师一直追寻的问题。对于这个方面将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巧设情景,弱化难点
创造具体生动的教学环境,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门教学艺术。如何让学生能够更为容易的掌握知识,这也是老师们需要不断实践的问题。对于难点的突破,不但同学们感到困难,同时在教学中也是老师的一大难点,但是并不是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很对知识点的难点来说,我们都可以巧妙的设计解题情景来帮助同学们解答,同学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容易去掌握和学习,所以对于不同的难点我们需要设置不同的情景。
很多知识的难点往往是比较复杂公式,对于很对同学来说解答比较困难,所以老师在难点的讲解中可以将很多的知识点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把所学的东西更实际相结合。
总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同学们从各自生活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将比较枯燥无味的问题有效的转化成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从而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对于情景的设计要具体和生动、新颖而有趣同时还应该具有启发性,最重要的是要于课本内容相结合,这样以情景的铺垫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展开,同时才能更好的弱化难点,使同学们更加高效的学习。
(二)巧设铺垫,分化难点
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太容易或者太难都会大大的减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数学的学习中,应用体往往是同学们觉得比较难的题目。因为应用体往往是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由于其应用的结构和数学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同学们在解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可以巧设题组来作为铺垫,将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减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从而将比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若干的简单问题,这样以来就能够增加同学们的解题效率,同时增加同学们的解题方法。
(三)巧设铺垫,消化难点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其实很对难点都是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所以对于难点的学习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够较为轻松的。将难点有效的分化成几个基础知识点,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来逐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让同学们有效的去解决难题,同时对于有的同学来说无从下手的难题也有发挥的空间。通常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将问题交给一些中等生去回答,这样以来在回答的过程中简单的部分可以让大家一起巩固,难点也可以让大家一起思考,老师一般会利用这些同学对于知识点掌握的不完全性来把问题一步一步的分化,进行研究,在难点问题的学习中利用比较优秀的同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来启发其他同学,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气氛,同时还可以将那些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共享。这样通过对难点的分化可以有效的帮助同学们来更为轻松的解决,同时也会减小同学们之间学习的差异性。
(四)巧设铺垫,转化难点
除了上面对于难点的解决方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难点的问题。类比推理往往是指将一个问题转化成一个与他相似的问题,同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为容易的解决。类比推理又被称作类比有时也被称作类推法。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许多相似的结构与方法,这种相似行正是类比法在数学学习中应用的基础。在数学的学习工程中对于同学的思维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但需要同学们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还需要同学们能够灵活的应用知识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学好数学。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但有知识点的类比,同时很多难题的解决需要同学们在思维方面也要应用类比的方法,在类比方法的应用中往往需要同学们将归纳和联想一起发挥作用。
类比法的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难点,同时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这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但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后,对于很多知识的难点都会自发的解决。所以老师在教学时通过对难点的类比来引导同学们去解决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将同学们不熟悉的知识点转化成同学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这样转化难点将有效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五)巧设铺垫,深化难点
数学的学习中,学习方法往往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难题对于知识点的要求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知识点的应用各不相同,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对于学习方法的讲解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很对难题,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可以设计铺垫将一些问题深化,但对于知识点的要求基本不变,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同学们对于此类难题的解答方法,就算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此类难题也可以举一反三。
深化难点并不是要求老师将问题的难度加大,而是需要老师将难题转化成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让同学们能过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这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于老师教学来所巧设铺垫,深化难点是很重要的一环。
三、结语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老师的教学更加生动和灵活,将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只有在教学的不断实践才能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巧设铺垫,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对于课堂环境的改善也是很有帮助的。也许在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被应用到教学中,但这是需要老师们不断实践与探索的。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2]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7册).世界图书出版社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67-03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良或方法不当、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和知识目标达不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这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相对于普通学生有所欠缺,学习水平达不到老师要求。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对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来说,主观原因为:在小学和中学低年级阶段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欠缺,自我数学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佳;学习中偷懒,缺乏吃苦精神,逆反心理强烈,学习耐挫力差。客观原因多为:数学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班级班风不良、家庭教育脱节等。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耐心和恒心,还要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措施。
一、摈弃歧视,激趣启智,树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困生一视同仁,尊重爱护他们,还要为他们付出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教师要通过与学困生的思想和心灵交流,消除他们对教师的心理隔阂。另外,教师还要借助个人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充满爱心的教育感染,熏陶学困生的心灵,使他们尊其师、信其道、学其艺,并树立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数学教学中出现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厌恶数学课堂和数学考试。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培养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入手,为学生讲明数学的重要意义,如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对提高学业成绩、顺利通过中高考的意义……还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国内外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及其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赏识学生,优化教学,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欣赏每一名学困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教师要放弃陈见,将爱洒向这些并无好感的学生;要能看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赞扬每一名学生,使学生觉得自己是有用之人、可塑之才。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分类建立学档,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身学发展区上获得有效进步。不能让学困生感到知识过难,能力无法达到,进而丧失学习自信心;不能让临界生满足于知识掌握,能力训练无提高;也不能让学优生觉得讲授内容简单,能力提高无目标。教师只有课前做好备课,精心预设课堂学习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准备学生学习素材,重视学生课堂学习应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目标的预设,才能保证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知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发展。
三、剔除陋习,指导学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事倍功半,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他们便丧失学习信心,产生消极应付甚至放弃学习的念头。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教导学困生积极主动剔除个人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建立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对数学课非常重要,学困生可根据个人时间来安排预习时间。若个人时间不多,可在课前快速浏览新知识点、学习重难点和当堂习题类型,做好必要的课前心理准备。若个人时间充足,可以展开自我测评,产生课堂问题,带上质疑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课堂听课很重要,但很多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思考、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常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这些学生的神情,要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神态举止中发现他们的心理走神和思想抛锚,及时矫正、诱导,唤醒学生的第二次心理投入,使其快速跟上教师的课堂思路,进入听课状态。而在创设教学活动情景中,教师也要为学困生提供适当的参与机会,使其产生归属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后作业这一环节,数学学困生的突出表现是不会做作业。学困生往往不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少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苦恼不已,甚至诱发抄袭作业的行为。抄袭作业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予以纠正。教师可以通过互助学习小组、优差组合、一帮一互助学习等形式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
借助复习巩固,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性的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开展专项能力达标检测,考查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做好个人学习的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及时总结得失,弥补不足,并拟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促进学困生自我发展
每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上都存在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洞察学生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的预设学习目标与任务恰好处在学生个人学习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就能促使他们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实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个学生群体,凡是有群体的地方,就有上中下。为了人人有发展,个个有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开展分层教学,针对班级内学生学习实际,将学生按数学学习中的进步快慢划分成A、B、C三类,在每天的学习任务布置上分层设置目标,划分难、中、易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学习内容,达到自我学习的自我水平发展与能力提高。同时教师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质疑答问、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合作互助、学习活动情境创设与参与诸环节,有意识地构建不同层次学生学科学习的自我内在需要,将外在的需要与要求通过灵活巧妙的教法、学法预设,经历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自我学习需要,从而培养起学生学科学习的内在动机,产生学科学习的好学情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逐步形成自我好学、会学、乐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获得自我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上的自我目标最大化的发展。
五、建立学习伙伴,集体教育,增强学困生的集体归属感
在数学学习中,学困生往往表现得游离于群体之外,他们在课堂小组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总是带有深深的自卑感、失落感。为满足学困生的心理需要,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帮助学困生建立伙伴、构建集体,可以给他们搭配学习互助同桌,使他们置身于集体之中。通过集体的平行教育力量,使学困生建立起集体归属感,进而使他们有意识地通过他人和集体的力量寻求自我发展,主动获取集体的帮助,并产生为了获得集体的认可与肯定而开展自我教育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聚集,将产生自我成长的不懈驱动力,使个人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教授外,也要关注学困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通过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其融入集体学习氛围,树立起集体荣誉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自我快速发展。
六、转化思想,端正心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品质与个性特征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态度决定人生。在校青少年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随着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家庭经济的快速发展,多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面对各种社会化角色的需要和学习之外的种种诱惑,在校学生成人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学生过早地遭受社会不良习气的侵蚀,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丧失了对学习应有的心理需要和兴趣,出现了思想偏激、贪图享受、自私狭隘等不良倾向,这也是数学学习中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的同时,更应关注学困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教育他们树立正确、远大、健康、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知、好学乐进、奉献社会的人生精神追求,使其远离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学业。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容易出现反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可一味追求眼前既得利益,而忽视、放弃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要树立为人师的崇高追求,拥有爱生如子的情怀,以失去个人一时利益,成就学生一生成功的博怀和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教育转化学困生,促使每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个人知识水平与能力发展的最大化,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追求。
参考文献:
[1] 高艳丽.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关键词:自然拼读 语音 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社科联“高考英语测试的后效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接口研究”(SKL-2015-1201)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即使经过初中高中多年的学习,一些学生仍在书上标示着一些汉语谐音来帮助自己记忆。例如“delicious”后标示为“地里线丝”,”flower”后标示为“服了我”等。由于最基础的发音存在问题,再加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许多课堂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许多课堂目标很难实现。笔者认为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是把自然拼读法引入到教学中去。
二、自然拼读的概念界定
英语的字母与发音之间存在相对应的规则。英语的26 个字母形成了 42 个音素(也有说 44 个),这些因素以一定的发音规则组成英语单词(缪胤,2013)。通过学习这些发音规则,英语学习者可以达到看到单词会发音,根据发音能写字的能力(周莉,2014)。简言之,自然拼读是一种无需借助外部读音规则,直接把字母和单词发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习者轻松正确地拼读单词并可提高单词的拼写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的阅读能力。
三、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自然拼读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高敏(2005)指出自然拼读法应从小学低年级引入,以帮助学生摆脱以后学习英语过程中死记硬背单词的痛苦。陈东方(2013)、梁燕葵(2010)等认为自然拼读法优于国际音标,可以减少外界音标系统带来的不必要干扰。同时,音形合一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认读、拼写、阅读能力的提高。罗日红(2010)的实证研究印证梁燕葵等的观点,自然拼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单词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杨娟(2013),陈迎娟、张智华(2011)等,进一步研究自然拼读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应用。笔者认为自然拼读法的教授不应仅停留在小学阶段,还应该深入到大学英语的课堂当中去。以下,笔者将剖析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然拼读法的优势来论证引入自然拼读法的重要性。
四、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大学英语的课堂实践教学中发现,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多年的学习,大学生对于语法知识了解较为清晰,但是口语和听力能力较差。往往单词发音不对,无法流畅地读完一句话。究其原因在于语音知识薄弱,不知道单词如何正确发音。许多学生担心发音问题,自信心不足,不敢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表达自己,形成恶性循环。在课外阅读时,即使有些之前学习过音标的学生也会犯难。这是因为一旦脱离音标他们就像丢掉了拐杖,无法独立行走。然而不带音标的阅读却是日常阅读常态。另外,在单词拼写方面,大学生通常费时多,却效果甚微,成为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
这种学习状态的形成可源于英语学习初始。在英语学习初期,所学内容很大程度上以机械的反复记忆方式习得,并未重视学生的拼读能力。一种常见的单词学习场景是学生跟读磁带,而后在不懂发音规则的情况下,死记硬背每个单~的字母组合。这种学习习惯把单词的音、形、意分离开来,对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带来极大阻碍(陈东方,2013; 王永亮, 2015)。
五、自然拼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音是语言交流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语音的准确性关系到交流的可理解性和有效性。Gimson(1977)也曾强调语音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会一门语言需要完全掌握其语音。因此,语音学习对语言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语言必须首先掌握发音规则与技巧。传统的语音教授是从国际音标开始。这是为英语非本族语学习者注释单词发音而制定的一套符号系统。因为其符号多,字符抽象,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实际教学中,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基础英语教学有所差异,有些并未学习过音标,而有些学生对音标掌握较好。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不适合统一进行音标学习。但如果不对语音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辅导,英语发音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以后发展的弱点。
基于现状,把自然拼读(phonics)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首先,自然拼读基本对所有大学生来讲是一个新的体系,可以让全班统一学习,解决了学生对音标认知深浅不一,无法同步学习的问题,同时又帮语音基础弱的学生扫除了发音障碍。其次,相较国际音标,自然拼读规则简单且符合音形一致的特点,学习者只需要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相对应的发音规律,便可自主见字读音,不必跟读模音来记忆单词发音。反之,若英语学习者掌握了单词中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熟知英语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便可做到听音能写。而且,据统计数据,英语中音形一致的单词可占90%以上(梁燕葵,蒙雅娜,2010),这意味着英语学习者可利用自然拼读解决大多数的单词发音和拼写问题,实用性较强。而国际音标在英语单词的形和义之间增加了一个生僻的形式来标注发音,使得单词的音形分离,结果会使学生有单词的字母不能表示读音的错误认知。此外,通过国际音标标注读音需要学生在记住字母的前提下再学习一套另外的符号,增加了学习困难和不必要的麻烦。
再次,自然拼读可以有效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中国学生都熟知汉语拼音,而自然拼读中一些因素的发音与汉语拼音类似。例如,自然拼读法中辅音的发音与拼音中声母的发音类似。学生可利用对汉语拼音的掌握,运用正迁移作用,轻松高效地学习自然拼读法中的因素。
如上文所述,英语中符合音形一致的单词多达90%以上,这意味着掌握自然拼读规律便可高效、独立自主地拼读,拼写单词,提高记忆单词的能力。单词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后续自主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拼读能力提高有助于学习者大量阅读,最终带动阅读能力的提高。近期研究也表明自然拼读法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又是词汇积攒的主要来源,对增加词汇量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可有效地培养语感, 进而提高听说能力(陈东方,2013; 王永亮,韩雯静,2016)。
最为重要的是,相较国际音标,自然拼读在生活中更实用。不难发现,除了字典,教科书中有音标出现,一般的英文书籍、报刊,网络上的资源,街道上的标牌等都没有标注音标。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这些信息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生词。这种情况下国际音标失效。如果完全依赖音标,则无法通读信息,令英语学习者产生挫败感,认为多年的英语学习效果甚微,最终影响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自然拼读的学习,英语学习者可建立单词与发音之间的直觉音感,无需借助外部系统,直接看字母读单词。如此,学生可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成就感增强。
六、结语
相较国际音标,自然拼读法是一种更为简洁有效的发音系统,可以帮助大学生较快扫除发音障碍,同时有助于单词记忆和阅读、听说等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些都是确保大学生在英语学习道路上持续前进的基础。因此,引入自然拼读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极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自然拼读法在大学阶段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而且现任的英语教师绝大多数都只接受过国H音标训练,对自然拼读法了解较少。因此,要想将自然拼读成熟地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仍有待语言研究者做进一步探讨,广大教师进行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 Gimson,A.C.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M].London:English Language Book Society and Edward Arnold,1977.
[2] 陈东方.英语自然拼读法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3-84.
[3] 陈迎娟,张智华.浅析自然拼音英语教学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3):106-108.
[4] 高敏.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2005(7) :62-64.
[5] 梁燕葵,蒙雅娜.英语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的比较[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9) :93-96.
[6] 罗日红.自然拼读教学的实验研究[J].师道・情智,2010( 12) :57-61.
[7] 缪胤,自然拼读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学与管理 2013,27:138-140.
[8] 王永亮,韩雯静.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 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01):172-175.
[9] 王永亮.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学生需求分析模式建构[J],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