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合同管理政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2 15:28: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合同管理政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合同管理政策

第1篇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2019年工作部分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旅游消费。这让很多上班族充满期待。

在成都总府路上班的王茜一直憧憬着带薪休假,好与男朋友去远一点的地方旅游。可期待之余,她心中也有一丝隐忧:这会不会是张空头支票?四川怎么来落实带薪休假呢?

27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春节后,我省将出台保障劳动者带薪休假的政策,通过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要求企业落实政策。

机制助推

带薪休假将纳入集体合同内容

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从机制上推动带薪休假政策,要求企业把落实带薪休假政策列为企业的重大事项,还要通过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来推动其落到实处。要求企业工会与企业代表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据了解,过去一些企业的集体合同签得太过笼统,只有一些原则性的条款。春节后,要求企业签的集体合同更细致,要把落实的细则和具体措施纳入合同中。

与此同时,人社部门在日常巡查中,会将带薪休假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畴,让企业员工参与对企业集体合同满意度的评价。四川还将要求企业把带薪休假纳入单位的规章制度。

现身说法

保障福利会更有利于员工创新

对带薪休假抱有期待的人很多,但如何说服企业主主动落实?

现在企业发展靠什么?不是单靠加班加点了,更多要靠创新!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相关负责人说,首先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者对带薪休假制度的认识。用身边的榜样现身说法,员工休息好了,员工福利得到更好保障了,会加倍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也更加有利于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

同时,省人社厅还要推动企业高层领导休假。因为去年我省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一线职工休假比例远高于管理和技术人员,企业高管带薪休假比例仅为23.2%。

该负责人说,企业高管带头休假,会在企业形成一种良性的休假风气,也更能推动带薪休假的进程。

焦点回应

企业奖励旅游也可算是落实带薪休假

我省对落实带薪休假政策的推动,还将表现在考核的弹性方面。比如一个企业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奖励项目是华东五市七日游,旅游的这几天,算不算被奖励者带薪休假?

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相关负责人明确,可以算带薪休假。

不能想休就休 企业根据生产情况安排

落实带薪休假,对员工来说是个好消息,对企业而言却有些发愁。有企业经营者担心:如果员工集中休假,影响生产经营工作怎么办?该负责人明确表示,带薪休假不是员工想休就休,而是由员工提出申请,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安排。一句话,何时休假要企业与员工达成共识后才能实施。

两会现场热议

省政协委员、川开集团董事长简兴福:

应根据企业情况弹性休假

实行带薪休假我觉得挺好,可以减轻职工的心理压力,做到劳逸结合。省政协委员、川开集团董事长简兴福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企业来说,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简兴福所在的企业主要从事电器设备生产,公司每年会接到大量国外订单,今年上半年的生产计划已排满,按照这个节奏,下半年的生产量应该也是满的。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的生产都是按照国外的订单来安排,这就意味着,公司很多员工不会有太多想走就走的旅行。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不可能随时想休就休。简兴福说,很多时间都是集中安排休息。以即将到来的春节为例,一般企事业单位休假7天,公司员工最长可休15天。多出来的假期,算是年休了。他告诉记者,休假时间长短主要是按员工工龄计算的,工龄长,耍的时间自然会长一点。公司关于带薪休假的安排,一般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对于带薪休假,希望政府部门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应该有个弹性机制,充分考虑各个企业的情况。

省政协委员、蒙顶集团董事长韩东:

带薪休假有利于拉动内需

(带薪休假)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省政协委员,蒙顶集团董事长韩东说,带薪休假是国外通行的做法,也是我们国家不断跟国际接轨的一个具体举措。他举例说,休假制度不完善,很多企业无法落实带薪休假,导致大多数国人不得不在法定节假日打堆堆出游。游客集中出行,超过景区接待能力,不仅是对景区的伤害,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不好,休假没有起到真正休息的作用。

落实带薪休假,将一窝蜂的游客分散到平时,有利于提高休假的幸福指数。韩东说,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同时,还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可谓多重利好。

作为民营企业家,是否愿意在企业内部推行带薪休假?从旅游产业来说,我是百分之百赞成。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我也全力支持。韩东说,当然,带薪休假的前提是要充分安排好工作,根据每个人的时间,分批次休。既要保证休息,也要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据他了解,很多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或者领导比较开明的企业,早就开始在企业内部实施带薪休假了。他建议这种休假方式应尽快在企事业单位推广。

链接

连续工作1年以上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第2篇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政策或将破茧出台。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行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公共机构等用能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提供节能设计、改造和运行管理等服务的新机制。

随着国务院关于合同能源管理指导总方针的推出,我们预计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于近期联合落实《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在税收、融资渠道、补贴方面进行改革,包括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明确纳入服务税范畴,制定税收鼓励政策和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在优惠利率信贷、产品合作等多渠道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扶持,以及节能服务补贴政策。政策推动下的节能服务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

合同能源管理,即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在美国、加拿大,EMC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节能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主要应用领域。节能服务项目分布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涵盖钢铁、石化、建材、交通、电力、建筑、水泥等各行各业。合同能源管理适用于合同金额较大、能源计量便利的用电大户和用能大户,在工业高低压变频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工业锅炉、建筑HVAC、配电系统、LED路灯系统等领域,都是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重点领域。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单位万元GDP能耗为1.0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万元GDP能耗下降10%,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日本、美国的4-5倍,减排任务艰巨。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有望成为推动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我们预计钢铁和石化等高能耗行业,有望率先成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推进的重点领域。

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再一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值从2008年417亿元增长到588亿元,同比增速40.9%,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从2008年117亿元增长到195亿元,同比增长67%。产业总计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253.2亿元增长到360.4亿元,同比增速为42.3%。其中,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投资从2008年116.7亿元增长到195.3亿元,同比增长67.37%。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二氧化碳。预计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36%。根据EMCA协会对于节能服务产业的估算,节能市场总规模大约4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第3篇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使得通信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竞争也愈演愈烈。如果通信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暂落头角,就必须加强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当前中国的通信市场已经不再是发展初期,只要产品销售就会获利,而是进入了白热化的激烈竞争阶段。各大通信商的客户群体已经基本稳定,如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才是通信企业应当关注的重点。如今的几大通信运营商的产品品种及科技手段几乎不相上下、不分伯仲,因此通信企业除了要加强产品的独特性、吸引消费者,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这才是增强竞争力的根源之所在。通信企业只有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才能帮助其在竞争中发挥优势,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做好营销市场定位,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影响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项财务管理原则

1.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客户才是主体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加多元化。投资者作为企业的所有人控制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他们也承担着最大的风险、回报以及权利和义务,但是企业的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等利益相关人员也承担着不同程度的风险,而让通信企业赖以生存的就是消费者了。通信企业在确立自己的财务管理策略的同时,出来要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更主要的是要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使企业在壮大发展的同时与各方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关系,这样才能在经营中加强通信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划分不够精细化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引领下,通信企业的产品及管理的划分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要更加精细化,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传统的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只是对企业资金账务的简单核算、登记,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单纯的反应,无法为企业的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决策的数据依据。而如今要想提升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转变财务管理的模式,转变管理职能,使其转变为动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企业的财务内容进行细化,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有力支持。

3.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欠缺可行性

如果管理缺乏可行性,再优秀的管理方案、再完美的管理策略都只是纸上谈兵,长期忽视它的缺点任由其发展下去只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严重者则会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员工整体综合素质低下,与其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不匹配;二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欠缺往来业务之间的协调性;三是员工对于工作的态度懒散懈怠、执行力差。因此通信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问题的所在,确保财务管理的可行性。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策略

1.加强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细化消费市场

一个企业为之奋斗的重要依据是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合理的安排其组织架构,这样才能确保通信企业充分发挥其核心竞争的优势力。首先,通信企业应该明确本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从自身特有的产品特点、消费主体及经济情况出发,兼顾各方利益,精细化财务管理策略。对不同年纪和层次的消费者进行调研,通过财务分析模型,区分不同的管理目标群体,以数据的形势展现,并以此为依据,满足不同的消费者们的需求。其次,对比各种组织架构的优缺点,再以该目标为基础制定与之相匹配、且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区分不同的消费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营销。

2.加强通信企业预算机制,完善支出的审批流程

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事先规划,通信企业可以从其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预算机制,在全公司范??内大力加强预算的管理理念,使公司内部的全体员工都意识到预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一家的责任,而是公司上下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主动积极参与进来的。然后,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保证预算机制的有力施行。同时,也要有一套完整严谨的支出审批流程,从源头上杜绝冒支、超支等劣况,确保企业在发挥其竞争优势的同时严格控制相关费用的支出额度,为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行、确保会计资料信息真实可靠的有力保障,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根本的支持。因此,通信企业应该以其核心竞争力为基础、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等关键经营环节的风险控制及严格管控。通信企业面临着竞争如此激烈的内外部环境,急切的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的防范意识,以降低经营环境中潜藏的风险及内部构成的不确定性。

第4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1)04-0037-04

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能源消耗也急剧增加。一方面,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使得地区环境和全球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能源成本已经占到高耗能企业成本中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开源节流已成为能源行业积极探索的重大问题之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时期。石油能源危机使发达国家能源费用大幅度提高,各个国家都转向依靠本国能源、节约能源的能源战略。于是,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机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我国近年来也在节能领域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鉴于此,本文拟探讨如何从税收政策角度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与状况

1.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将节能服务项目减少的能耗费用来支付全部项目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是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通过节能服务专业化,实现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改造企业和社会三方共赢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新机制。针对不同的主体,这些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对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使得一批有节能改造想法却无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加入到节能改造的团队中来,无形中拓宽了改造市场,为节能服务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潜在客户;第二,对节能改造企业而言,企业不需要投入资金,也不需要承担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就可以完成节能技术改造,同时分享项目的部分节能效益,而且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效益全部归节能改造企业所有;第三,对社会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能更好地推动节能改造项目的进行,缓解能源紧张的趋势,也使得生态环境效益大大增加。

2.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状况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十几年来,大大促进了国内节能企业的发展,但其发展进程仍比较缓慢。

①政策缺位导致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迟缓。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与之相关的政策还不尽完善。首先,现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下,公共机构支付的节能服务费用通常还没有相应的支出科目;其次,目前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项目资金主要针对大型节能改造企业,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政策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最后,国家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广大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并且对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

②融资困难导致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萎缩。根据国外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经验,节能服务公司一般都需要为节能改造企业提供建设改造资金、采购相应的设备并实施节能服务改造工程。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节能服务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足,一旦承接的项目过多或过大,资金压力就可能压垮这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一旦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就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也会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视作高风险项目,因此,资金筹集渠道及规模等困难是造成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萎缩的主要因素。

③技术欠缺导致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落后。节能服务公司为节能需求企业提供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核心。一般来说,需要节能改造的大型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都是比较认同的,因为其自身也需要通过节约成本提高其在自身领域的竞争力,所以都十分欢迎节能服务公司,特别是有相当实力的公司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和相应的节能诊断、节能改造和后继的不断提高能效的增值服务。但是,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节能的效果并得到参与各方认可,包括是否需要第三方认证机构参与;双方如何分享持续的节能效益,是否存在扯皮;节能改造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即使初期达成一致,后期是否又会出现新的情况?这些都是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国很多节能服务公司成立时间太短,大多是民营企业,另一方面,节能服务往往涉及专业非常多,综合度强,目前的节能服务公司和实力相对薄弱,技术能力较单一,企业公众难免会对节能改造工作的效果有所担心,从而影响其实施的积极性。

二、发达国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

合同能源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兴产业,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正在全球很多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

1.日本

长期以来,日本由于其地理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发达的经济对能源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它对节能降耗一直相当重视,其利用税收政策引导合同能源管理及其节能产业的发展很有成效,并由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税收体制。

首先,完善的燃油税收政策补贴节能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日本政府对创新一直比较重视,对节能服务的创新模式也同样如此。由于日本是一个工业大国,并且也是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其燃油的消耗量巨大,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考虑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针对能源产品实施了高额的税收政策,即运用高额的燃油税收政策所得的资金,积极推进科研机构、企业开发节能新技术,发展并促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其次,全面的税收优惠措施推进节能产品的广泛应用。日本政府根据政策制定节能产品目录,对目录中的节能产品与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和税收减免,并根据不同产品的能效水平,制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此外,为鼓励节能设备推广运用,政府鼓励银行给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广泛实施。

2.德国

德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工业区污染较严重,促使其在税收政策制定方面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提供特别支持。由于德国技术力量雄厚,能源供给单位分散且广泛,所以政策方面也根据实际实施节能减排的各方利益做了充分的考虑。

首先,开征燃油税,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德国在1999年就开始了环境生态方面的税收改革实践。开征燃油税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减少了企业和个人对燃油的依赖程度,鼓励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与此同时,用取得燃油税的部分收入再投入到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探索研究中去,走出一条低消费、高效率的能源利用的道路。

其次,个别产业税收优惠与高额征收税费并举。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的重视在很多

地方都有体现。例如,消费者如果购买节能环保汽车或者其他节能产品,政府会根据购买的实际情况给予税收优惠,甚至有相应的消费补贴;相反,如果消费者购买大排量高耗能的汽车或者其他高耗能产品,政府就会对其征收高额税费,从而限制能源的过度消费。

3.值得借鉴的经验

由于能源的日益紧张,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产业,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发达国家关于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相关税收政策比较完善。总体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节能减排;第二,采取开征新税种、提高税率的方法或是扩大征税范围等措施,提高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使其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第三,针对能耗高的企业征收相对高的税款,取得的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技术开发、设备采购,激励低耗能企业进一步挖掘潜力,从而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改变资源利用方式。

三、推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借鉴发达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经验,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以及惩罚性的税收政策以激励和规范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1.强化税收优惠,降低合同能源管理技术与资本压力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企业,加强宣传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从国家角度不断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要求,国家相关部委最新《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税收优惠政策:从2011年1月1日起,获得资质的节能服务公司都可以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从而享有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多项税收优惠,获得政府有力支持,大大提高其积极性。笔者认为国家出台的关于具体税种的优惠政策确实能够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若在其他方面同时采取税收优惠激励政策,其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一,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承担相关的技术开发风险,提高企业研发新技术的热情,促使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践,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此外,要加强科研院校、研发机构等激励工作,鼓励相关的宣传机构、咨询机构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理念、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传播和普及,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一般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资金都比较欠缺,如果税务部门对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法渠道取得资金的利息能够进行税前扣除,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利息负担。同时,鉴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意义和风险,最重要的是对那些给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单位或个体都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J,从而增加参与各方的利润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合同能源管理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规模以及质量。

第5篇

为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服务,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管理,2010年年底,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以下简称“110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80号),对业界普遍关心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以及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税务处理问题、权属转移过程中的收入确认等问题,都做出了具体而合理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与界定外部门对此类涉税项目的前置管理、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等问题,为征纳双方提供更加明晰的指引,切实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堵塞税收漏洞,共同推动做好合同能源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在110号文规定基础上,有必要对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过程中涉及的具体管理问题加以明确。因此,2013年12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节能服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3年第77号;以下简称“77号公告”)。77号公告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77号公告前,已按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仍按原规定继续执行;尚未享受的,按77号公告规定执行。

进一步明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依据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原则,该类项目应具备查账征收条件,实行核定征收的不得享受优惠政策。

对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期短于定期减免税优惠期的处理问题,按照孰低原则,规定对效益分享期短于6年的,可以按合同约定的实际效益分享期享受上述定期减免税优惠。

110号文件第二条第(二)款第2项规定“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按照应税收入与税前扣除匹配的原则,避免这部分资产因税法规定折旧或摊销年限大于合同约定管理年限而未折旧期满或摊销结束,77号公告规定部分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应与合同约定的效益分享期保持一致。即,有关投资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按税法规定作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形成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应按合同约定的效益分享周期计提折旧或摊销。

对于在合同约定的效益分享期内发生的期间费用,77号公告规定了合理分摊的具体办法。即,期间费用的分摊应按照投资额和销售(营业)收入额二个素计算应分摊比例,二因素的权重各为50%。

77号公告还明确,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项目应属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规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包括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优惠实行事前备案管理

节能服务企业享受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涉及多个项目优惠的,应按各项目分别进行备案。节能服务企业应在项目取得第一笔收入的次年4个月内,完成项目享受优惠备案。办理备案手续时需提供以下资料:

(一)减免税备案申请;

(二)能源管理合同复印件;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情况确认表》,或者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出具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确认意见;

(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表》;

(五)项目第一笔收入的发票复印件;

(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生转让的,受让节能服务企业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供项目转让合同、项目原享受优惠的备案文件。

企业享受优惠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如不再符合享受优惠条件的,应停止享受优惠,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节能服务企业采取虚假手段获取税收优惠的、享受优惠条件发生变化而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以及未按77号公告规定报送备案资料而自行减免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税收征管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税务部门应设立节能服务企业项目管理台账和统计制度,并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建立监管机制。

第6篇

内容摘要:综合征管业务系统是地税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如何维护好这个系统,保证税收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行是摆在所有信息化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进一步增值利用,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现就基层地税系统工作实际,谈谈综合征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主要问题

随着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目前,以县局为主的运维模式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好。由征管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组成的多头运维管理模式运行情况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各业务部门没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认为数据监控管理工作是征管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对分管的业务数据不能做到实时监控、按时分析。

二是运维体系运行不畅通。基层分局操作人员仅凭实践经验和目前技术水平,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归属于业务类还是技术类,究竟应该向哪个部门上报,往往产生很多疑问,而且多头分管不利于问题的统一收集和整理。

三是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省市局在解答基层提出的问题时,通常是以解决问题为原则,没有及时分析并反馈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没有提出相关建议,基层工作人员不明就里,只知道按部就班地操作,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种无谓的重复,不仅影响了正常工作,也浪费了运维工作人员大量宝贵时间。

四是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基层技术力量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的整体应用水平和运行质量。为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虽然明确了基层技术人员只有前台数据修改维护权限,但核心的维护工作均由省局信息中心完成,从根本上限制了基层技术人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利于基层运维工作的开展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建议及基本策略

随着省局数据集中模式的顺利实施到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税收征管数据的省局集中带来了系统管理集中、纳税服务集中、管理和技术人员集中等一系列变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县市局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省市局为主,建立合理、高效地运维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办法。为了加强数据日常管理与维护,切实提高数据应用质量,提升数据分析运用水平,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税源监控能力,应制定〈〈综合征管软件数据管理实施办法〉〉,明确数据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数据的采集、应用、、监控、维护等,为抓好数据管理工作理清思路、打下基础。

(二)要进一步明确工作岗位职责。一是县局业务部门及稽查局负责监控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数据质量,负责审核、处理、答复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数据修改请求,负责提出本部门数据采集的业务需求,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可以对外公布数据的审核报批工作,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操作指导以及操作问题的解答,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等。二是县局技术部门负责数据管理软件安装维护,负责本单位数据、操作问题的接收处理,协助业务部门做好数据质量分析,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操作指导以及操作问题的解答,负责本级税务机关的打印机设置、打印机序号初始化、打印参数初始化等。三是县办税服务厅负责数据的录入,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等。四是各基层分局负责数据的采集与录入,负责监控本单位的数据质量,负责本单位数据的分析及问题数据的上报与清理,负责本单位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本单位岗位人员的操作辅导等。

(三)建立地税系统内部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数据分析利用制度。信息管理部门要建设实用的数据分析利用信息系统,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计财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要以税收(基金)税源预测分析和税收(基金)税源变动分析为重点,及时分析掌握影响税收(基金)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努力提高税源监控和税收风险防范能力;要充分利用综合征管系统强大的统计报表模块,细化税收会计核算,统一报表录入口径,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力争取消手工报表,切实减轻基层计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征管部门要建立信息采集规范标准,严把数据采集关口,保证各项数据及时、完整、准确;要积极推进地税机关内部之间、国地税之间的信息共享,积极探索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企业财务报表信息比对等工作;要利用集中的征管数据,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分析、税收预测预警、税收征管状况分析等工作,强化对户籍的管理和对税源的监控;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提高信息管税能力。纳税服务部门要利用地税网站群和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查询、办税咨询、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认证等涉税业务,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纳税方式,加快推行以财税银横向联网为依托的电子缴税方式,积极推行税务网站、服务热线和短信服务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税政部门要利用综合征管系统数据开展分税种征管状况的监控分析,继续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结合行业经营和核算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建立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深入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工作。发票管理部门要实现地税普通发票信息化管理发票,扩大机开发票的使用范围,探索试行网络发票和税控收款机管理发票的新措施,为采集发票信息提供业务支持。法规部门要与征管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相配合,提出税收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的业务需求,探索应用税收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对地税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执法监察。

(四)要确保数据维护渠道的畅通。针对基层业务人员操作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各分局应在系统管理岗配备一名熟悉业务的人员专门负责本单位数据的分析与维护。各分局产生的问题数据首先由该同志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不能处理的要按业务类别通过运维系统上传县局对应科室。县局各业务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解答本部门的问题,如本部门不能解决的,要提交县运维小组集中讨论后再传市局。县局征管股设置数据维护岗,该岗位人员主要负责协调业务组和技术组之间的工作,确保运维工作的连续和畅通。

(五)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监控体系。对征管业务系统软件中的数据监控要采取分部门、分层级各负其责的原则进行。一是县局各业务科室要按照〈〈综合征管软件数据管理实施办法〉〉后附的〈〈数据质量监控项目〉〉拟出本部门负责任的项目,设计出监控统计表,交信息中心挂入县局监控系统,以达到对征管业务系统软件数据的实时监控。二是县局科室对反映出的问题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并督促分局进行改正,按季进行数据分析通报,落实问题数据责任追究。三是为了保证数据监控的有效落实,各分局就拟定重点监控项目,如:申报、入库、清欠、设立登记、非正常户认定、注销等,并指定人员每月在征期前、征期后定时查询,以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

第7篇

关键词: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是《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建设内容和重点实施、优先安排的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约90亿元,这在水文建设史上,投资规模空前。由于项目建设具有点多面广、高度分散、单个工程规模小等特点,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复杂性日益凸显。另外,水文部门缺乏实施较大工程项目的经验和人才,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不够,一些关键环节存在制度空白。因此,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研究,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对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确保项目工程“四个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内涵及重要作用

广义上的风险是指一些特定事件的发生概率,此类事件的发生将会导致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后果。廉政风险是指实施公共权利的主体可能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指通过廉政风险排查和评估,确定廉政风险点及其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有效防范和控制不廉洁行为发生的工作制度。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理论支撑主要是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风险管理理论认为,现代化社会中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这种风险在充分掌握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管理的优化升级而加以预测、管理和防范,其基本目标就是综合考虑和分析各种风险要素,以最少的代价支出来达到最大限度地分散、转移和消除风险。质量管理方法是指组织的管理者通过质量控制、改进活动,对产品、服务和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维护和提升,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围绕公共权力运行,在微观层面上找出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在宏观层面进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把有效防范、化解廉政风险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岗位和人员,是对公共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是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创新举措,对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构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与行政业务之间的关联机制,完善规范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廉政风险的主要类型

廉政风险按照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思想道德风险。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构成“”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二是岗位职责风险。指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三是业务流程风险。指业务流程的设计不科学或业务流程各环节缺乏有效的制约、制衡机制,可能产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风险。四是制度机制风险。指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的明确约定,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构成、“”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五是外部环境风险。指为了达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管理对象可能对相关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思想道德偏误是导致“”等腐败行为的主观诱因;制度机制缺陷是导致“”等腐败行为的必要条件;岗位职责风险是导致“”等腐败行为的途径;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影响是导致“”等腐败行为的客观诱因。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领域廉政风险不外乎以上几个方面。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潜在廉政风险,应当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循环管理,逐步建立起覆盖各个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三、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领域廉政风险表现形式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和其它建设领域一样,每个环节均可能存在或大或小的廉政风险。同时,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也有不同于其它建设项目的特点,因其投资大、建设内容多,施工程序多、涉及地域广、工期要求紧、工艺复杂、资金分散,管理难度很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当把招标投标、物资采购、施工监理、资金支付和竣工验收环节作为重点防范领域。一是在工程招投标环节。通过规避招标,把大项目分成几个小项目或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由,采取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制定倾向性条款,让意向招标人中标;或泄露标底,与投标单位串通投标等。二是在物资采购环节。指定产品或供货商,为他人和自己谋利;默许供货商以次充好,低值高价,或提供落后产品等。三是施工监理环节。项目管理人员或监理人员,默许、纵容施工企业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允许施工企业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或在工程施工中不执行工艺要求,粗制滥造;允许施工企业不按规定,选取不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队伍进行施工。四是资金支付和竣工验收环节。违规拨付、挪用资金,拖欠、截留工程资金;不严格概算管理,随意增加工程预算;小合同大结算,虚报工程量、抬高合同外单价、增加工程非实体造价等。

四、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对策

针对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领域产生廉政风险的重点环节和诸多因素,必须坚持多措并举,从思想、教育、制度、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强化措施,筑牢防范廉政风险的防线。

(一)强化廉洁自律机制。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在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监督检查的同时,严格设定“高压线”,其中包括:不准以任何方式违规干预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不准介绍或指定建设工程材料、设备供应商和违规干预工程材料、设备采购活动;不准介绍或指定设计分包、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队伍;不准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本人管辖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经商办企业、社会中介服务等活动。

(二)建立岗位预警机制。一是要明确责任部门、部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明确,做到事事有人管。二是认真梳理“人、财、物”等管理的重点领域和核心业务,深入查找风险部位,把核心业务作为风险部位,建立流程加强监督。三是以核心业务流程为主线,提取关键要素和环节,如在招投标工作中,提取准备招标书、成立评标小组进行评标、领导审批、签订合同等关键环节,在关键要素和环节上充分体现廉政建设的相关要求,在风险部位的关键要素和环节上设置负责人,做到人人都管事。四是对核心业务进行责任分工,目标分解。按照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参加部门,按照主要责任人和次要责任人,进行责任分工,达到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的目的。五是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以事项为牵制点,将实施过程公开化、透明化,事件结束,项目完成,监督过程闭环。通过岗位预警管理,使得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注重治本、注重预防,切实做到责任落实。

(三)深化制度约束机制。建立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内部审计部门、地方政府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审计单位“三方会审”制度,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建立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部门与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单位部门廉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会座谈,交流信息,共享监督资源。进一步完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规范设计变更管理程序,严防借设计变更虚报工程量。制定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缺陷责任期监管制度,加强对决算中预留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贪污、挪用等现象。

第8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 管理政策

一、引言

在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作出的最大一项改革就是控制了大型银行金融机构的致癌物规模和存款规模。学术界也对此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对大型金融机构体系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反思。关于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机构规模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立足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二、模型的构建

(一)家庭部门模型构建分析

在家庭部门的模型构建中,选取2H个连续的家庭来作为主体,每一期都会有H个新的家庭来取代H个旧的家庭。在这个模型中,每一个家庭都有标准的世代叠加结构。家庭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年轻阶段和年老阶段。在年轻阶段中,每一各家庭没有任何的资产,但是拥有相应的劳动力。在家庭在年老阶段的时候,依靠年轻阶段的储蓄来消费。在这2H各连续的家庭中,每一个家庭都有相应的消费偏好。在家庭的储蓄资产中,会用一部分来购买金融资产。由此可知,在经济体系中,劳动力的供给是没有弹性的。根据相关的计算得出,家庭的最优储蓄率是有折现因子来决定的。因此,本文研究的最优储蓄率是不变的。

(二)生产部门模型构建分析

本文将生产部门视为企业组成,生产部门是由G个连续的企业构成的,G足够大,但是小于H,其生产是由单个企业独立完成的,企业在经营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劳动力和资本,在研究中,假设所有的资金都是完全折旧的。各个企业之间生产的产品也是不一致的。各个企业之间拥有不同的劳动力和资本,在金融市场筹集资本,在劳动力市场雇佣劳动者,完成企业的生产,企业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三)金融部门模型构建分析

本文涉及的进入部门是由Nt家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所构成的。进入机构是有市场量内生决定的,其主要作用是集中所有家庭部门的储蓄金,将家庭的储蓄金提供给企业部门进行生产。金融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要耗费一定的成本,金融机构是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也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自由的进入和退出金融市场。根据相关专业的分析,由于企业之间存在异同,因此,各个企业的金融情况也是不同的。如果金融机构业务的种类和树立越多,就会降低金融机构经营的专业性。就一般情况而言,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边际报酬也就会越少。由此得知,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越低,金融机构的生产边际就越高。

三、市场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的有效性分析

关于市场内生的金融机构是否有效的问题,是业界一直以来讨论的重点。社会管理部门能否通过对市场中金融机构数量的调整,通过有效的优化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实现金融部门总产出的增加。本文从金融机构的竞争市场来分析该问题。

(一)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形成局部垄断

在研究中,根据相关的假设和预算可以推理出,但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形成垄断的时候,在金融机构逐渐增加时,增加的金融机构并不能减少家庭部门中每个家庭投资资金的比数,不会提高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也不会产生专业化的经济。但是金融市场新增了一定的金融机构以后,必然会增加金融机构固定资产的消耗。同理可以推算出,如果减少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数量,就会减少金融部门的消耗成本。简单的来说,就是金融市场中增加金融机构数量就会增加金融部门消耗的总成本;减少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的数量,就会节约金融部门消耗的总成本。

根据资金平衡的关系,可以推理出,在家庭部门总储蓄量不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消耗的总成本越好,必然就会使得生产部门融得的总资金减少。因此,当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形成垄断的时候,金融市场上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是过量的;社会管理部门对于金融机构数量过多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数量,通过有效的调整,可以提高金融部门的效率,减少金融部门的消耗总成本。

(二)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相互竞争

为了更好的分析金融市场中内生的金融机构是否有效,把Q作为金融部门为企业生产部门提供的固定资金和分析金融机构需要消耗的总成本来判断。在分析中,如果金融市场上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可以减少金融部门所消耗的总成本,使其达到最小,那么金融市场上内生的金融机构就是有效的。在金融市场中,如果新增一家金融机构,就会分去原有金融机构的资金业务比数,金融机构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也会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专业化的生产,金融部门消耗的可变成本也会减小。其关系主要如下图所示:

图2-1 金融部门消耗的可变成本变动趋势及有效的金融机构数量关系图

在图2-1中MTFC指的是金融部门消耗的可变成本,nt指的是有效金融机构的数量。根据上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当-MTFC>MTFC时,社会管理部门新增的金融机构的数量,能够有效的减少金融部门消耗的资金总成本,在这个阶段中,金融市场上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大于金融市场中有效的金融机构数量。当当-MTFC<MTFC时,社会管理部门应该减少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的数量,通过对金融机构数量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减少金融部门的消耗的总成本,在这个阶段中,金融市场上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是小于有效金融机构数量的。当当-MTFC=MTFC时,不管社会管理部门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是增加金融市场中内生金融机构的数量,还是减少内生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市场中内生的金融机构都是有效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金融市场中内生金融机构数量是否有效的分析得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管理部门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因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金融市场中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的是否有效,都是要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社会管理部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立强.转型时期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崔鸿雁.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2.

第9篇

关键词:开放性液体管理;限制性液体管理;急性呼吸窘迫症;生存质量

ARDS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缺氧性呼吸衰竭,该病的发生与创伤、机体功能性休克、肺内外感染等方面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1]。在该病发病初期,患者肺泡-毛细管血管屏障通透性显著增大而使得肺泡之中的液体出现显著性聚集反应。此时若不采取有效的液体管理,那么则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水肿、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2]。如何为ARDS患者提供充足的容量以保障其尽快复苏,同时还可以规避或者加剧肺部水肿等是ARDS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一个极为关键性的问题。然而经临床实践证实,这两种液体管理策略无法达到相应要求,且患者预后状况不佳。本研究观察组主要采用了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其效果十分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09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100例ARDS患者,均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所提出的诊断标准。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男/女为29/21;年龄32~75岁,平均(50.28±4.30)岁;APACHEII评分18~26分,平均(22.44±3.09)分;SOFA评分为8.5~10.7分,平均(9.17±1.00)分;入ICU时氧合指数140~161,平均(149.22±12.39);入ICU时急性肺损伤评分2.2~3.3,平均(2.80±0.45)。经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主要包括[3] ①符合ARDS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发病急促;③氧合指数(PaO2/TiO2)在200 mmHg范围内;④经X线片检查显示患者双肺均有斑片状浸润阴影;⑤未见左心房压力上升的临床依据;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主要包括 ①年龄

1.4液体管理策略 两组采取如下的液体管理策略,如果患者存在休克现象,MAP

1.5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使用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为:总共为144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项目: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等。严格按照上述几个项目,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4]。

1.6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1 w内液体平衡情况、肌酐水平、CVP、休克发生率、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60 d死亡率及治疗后生存质量。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及"n(%)"的形式加以表示,P

2结果

2.1两组液体平衡情况对比,见表1。由下表可知,两组24液体平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相关指标水平对比,见表2。由下表可知,两组在CVP及存活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对比 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进行对比,见表3。

3讨论

ARDS发生于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以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出现损伤而造成的弥漫性肺间质与肺泡水肿等不良症状,从而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衰竭,主要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特征为肺容积锐减、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等,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以及呼吸窘迫等不良症状,经肺部MRI显示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5]。PPI可增加血管外肺水(EVLW),而EVLW的增加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严重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这也是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以及高病死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目前多数人认为ARDS本质是炎症,其致病因子激活了细胞和体液因子,从而导致了体内过度或失控性炎症反应,晚期多并发MODS或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24液体平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与开放性液体管理相比,限制性液体管理效果更为显著,ARDS患者预后情况更佳,应在实际过程中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陆舒,赵宏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策略[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2):154-156.

[2]季勇,黄亮.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及其应用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1(9):1709.

[3]郭峥,段青梅,姚彦莉,等.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162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