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防洪风险评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4 09:28: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防洪风险评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防洪风险评估

第1篇

关键词:悬索桥;技术方案;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风险指数矩阵法

风险指数矩阵法也称为定级法。

其中:――施工风险;

――发生概率;

――事故危害程度;

风险指数矩阵分析法常用于进行定性的风险估算。此分析法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即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和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按其特点相对划分为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本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初步估算出危险事件的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分级。风险指数矩阵分析法编制步骤为:

①由系统、分系统或设备的故障、环境条件、设计缺陷、操作规程不当、人为差错引起事故的有害后果,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地定性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严重分级。通常严重性等级分为四级,见表1-1。

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分级 表1-1

②把上述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其出现的频繁程度相对地定性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可能性等级分为五级,见表1-2。

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表1-2

③将上述危险源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制成矩阵并分别给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形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见表1-3。

风险评价指数 表1-3

矩阵中的加权指数称为风险评估指数,指数从1到20是根据危险事件可能性和严重性水平综合而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于危险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并是有灾难性的后果的。最低风险指数20,对应于危险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而且后果是轻微的。数字等级的划分具有随意性,为了便于区别各种风险的档次,需要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确定风险评价指数。

④根据矩阵中的指数确定不同类型的决策结果,去确定风险等级,见表1-4。

⑤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般来说1级为不可接受的风险;2级为不希望有的风险;3级为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才能接受的风险;4级为可接受的风险,需要引起注意。评价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风险等级。

例如: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方案,在“拼装”工序的风险评估中,事故频率按“有时”,事件严重性按“严重”。查表得风险指数为6,风险等级为2。

二、核对表法

两种方案风险评估和比较 表1-5

以主塔基础围堰设计方案的比选和风险评估为例

南、北主塔均位于柳江岸坡上。北塔后侧紧靠防洪堤,柳江水深7m~28m,塔基处水深5m~10m左右。围堰设计提出钢套箱围堰和密排桩围堰两种方案,施工单位内部争论较大。采用核对表法对两个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和比较,见表1-5。

通过分析上表:Ⅰ钢套箱围堰的平均风险值为;查表得风险等级为3级;

Ⅱ密排桩围堰的平均风险值为;查表得风险等级为4级。

同时,还经过经济比较,最后确定采用锁口钢管桩密排桩的施工方案。在锁口钢管桩围堰设计时,还参照风险管理评估的结果,对围堰采取如下加强措施:

①南岸边坡陡峭,采用卸载,形成7m宽的平台。既有利于稳定,也便于施工。

②主塔位置回填土方筑岛(所用土方为锚碇挖出土),填筑宽度为塔基轮廓线外5m~10m。

③打入锁口钢管桩深度除按围堰本身稳定性计算外,还要计算边坡(和防洪堤)的稳定。

④采用刚度大的圆形锁口钢管桩代替钢板桩,对稳定性有利。

三、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学分析和工程力学的理论,能够综合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如时间、空间、地下水、动荷载、接触、振动等力学问题)甚至还能高度仿真。常用于岩土和结构的安全稳定评估,预测施工安全,优化施工方案等。

在评估上节所述的主塔基础施工围堰的风险和比选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法评估围堰对防洪堤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两种围堰和防洪堤关系的计算模式,见图1-1。利用岩土力学和工程力学理论分析防洪堤的稳定性。

a) 钢套箱与堤坝的关系 b) 锁口钢管桩与堤坝的关系

图1-1 围堰与堤坝位置关系

数值模拟法的主要步骤是:

①构造所要分析的问题的几何模型;

②在几何模型基础上,构造所要分析问题的数学模型,即事故数值模型;

③对划分网格的几何模型,施加初边值条件,并给材料和接触边界赋予本构关系;

④计算分析,或对计算基础参数进行分析后再计算分析,利用表格、图形、动画表示结果形式、评判安全稳定性;

⑤优化施工方案,作出评价结论,提出措施建议;

四、 专家调查表(或称德尔菲法)

钢箱梁的安装,提出的三种施工方法:

1 桥面吊机安装方案

施工流程:

①主缆安装完成后,边跨采用支架法安装完成;

②在主塔搭设临时焊接平台,在平台上安装近塔的三块钢箱主梁,并安装斜吊杆。

③在桥面上拼装桥面吊机;

④利用桥面吊机继续对称安装钢箱梁,见图1-2。

a) 纵断面图 b) 横断面图

1-2 桥面吊机安装设计图

2 施工栈桥安装;见图1-3。

①边跨钢箱梁采用支架法安装;

②在两主塔之间搭设连通的施工栈桥,在河中央设3跨通航孔。

③在栈桥上拼装大型龙门吊;

④利用龙门吊吊装钢箱梁到设计位置,对位后焊接。钢箱梁在南岸制作,拼装顺序由北向南;

⑤钢箱梁全部就位后再对称安装吊杆。

a)纵断面图 b)纵断面图

图1-3 栈桥设计方案

3 单滑道多支点连续顶推架设方案

对以上三种方法,施工单位汇同设计、业主三次组织多方专家评估、论证,最后确定采用第三种方案。

五、 结语

利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悬索桥施工技术方案的比选和评估,以选取适应性和操作性强、安全度高的技术方案。为提高评估的技术水平,一般须聘请专家组进行。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河道堤防;不确定性;风险计算

中图分类号:TV143+.3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我国每年的洪灾损失都都比较大,防洪安全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河道堤防工程是控制河道洪水安全宣泄的重要工程措施,河道堤防工程安全和风险评估对于衡量水利工程的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由于河道堤防工程沿河修建,沿途距离跨度大,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基础条件,但由于经费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堤防基础都得到了有效处理,这为河道行洪时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由于河道堤防工程量较大,为节约资金,往往会在原有堤防基础上加高培厚而成,堤防内部情况复杂,在河道行洪时就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但是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河道堤防的安全分析理论和事故机理还不够完善,很难实时的做出预警,在防洪抢险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这就为河道堤防工程的风险评估提出了要求,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通过一定的风险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找出堤防中的存在危险的地段,从而为防洪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风险分析理论基础

风险理论是在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中被首先提出,并随后被广泛的推广到了多个学科当中。风险的直接定义为以概率为衡量标准来评估工程失效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损害的后果评价。通常情况下,风险是由不确定因素产生某种损失的机会,或者是特定的系统不能实现特定功能的几率,风险也可能因为定义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但不论是何种定义方式,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二是发生该事故的可能性,三是该事故一旦发生后所产生的后果。从风险具有的特征上看,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动态性等固有特征。从数学的角度来对风险进行描述,可表述为系统外来何在大于系统本身承受力的概率,即Pf=P(L>R),其中L为系统外来荷载,R为系统抗力,不同的研究目的会对上述的L和R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三、河道堤防工程中的不确定性描述

风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特定的问题而言,对其不确定性的描述对于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对不确定性的描述和相关度量方法对于风险辨识和估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河道堤防而言,所涉及到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水文方面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河道堤防在行洪过程中所可能遭遇的洪水频率不确定性,洪水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等。水力、结构上的不确定性 这方面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河道堤防在行洪时所承受的水流冲刷、水压力荷载时的不确定性。由于河道堤防的结构一般为土质结构,内部组成复杂,在承受水压力时,不同河段堤防由于设计条件、施工条件、实时地基条件等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水压力在堤防结构上所造成的荷载效应在不同的堤防地段上会存在差异。操作管理上的不确定性 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大,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可能存在这工程养护不当,管理人员操作失误、堤防养护工作不到位等情况。对于上述几类主要的不确定性,本文中将侧重于对堤防结构的失效风险来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计算模型。

四、河道堤防工程的风险计算

三类风险因素的计算模型:

(一)漫顶破坏。河道堤防发生漫顶破坏的主要诱因是河道遭遇了超过河道承受能力的超设计标准洪水。因此发生河道堤防漫顶破坏的风险来源就是超标准洪水事件,此时衡量河道堤防发生漫顶破坏的风险即可通过计算该超标准洪水事件的概率来间接衡量。以复合泊松模型来描述洪水随机过程,对特定时间段内的发生超标准洪水的概率计算方法为:设特定时段内的洪峰个数N服从参数为泊松分布,则依据复合泊松随机点过程的模拟要求,得到其随机点过程的概率母函数为:,其中为特定时间段内发生洪峰丛数的泊松分布参数。从而可得到在时段(0~t)内发生超标准洪水,从而引发漫顶破坏的概率为:。

(二)渗透破坏。河道堤防发生渗透破坏的成因是渗透坡降超过了堤防土体的临界坡降。令堤防的实际渗透坡降为J,堤防土体临界坡降为JK,则发生渗透破坏的风险计算模型为:,其中f(J)为河道堤防渗透坡降的概率密度函数。而堤防渗透坡降是一个和河道内水位有关的变量,因此可用条件概率来描述坡降和水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其中为河道水位的概率密度函数。若令,该数值可通过全概率公式计算得到,则可得到在特定的水位范围(H1,H2)内,发生河道堤防渗透破坏的风险为:。

(三)失稳破坏。河道堤防发生失稳破坏的原因是边坡失稳,即堤防边坡上的滑动力矩大于其抗滑力矩,其概率模型和渗透破坏的风险计算模型类似,通过类似的推导可到在水位范围(H1,H2)内发生失稳破坏的风险为。

第3篇

关键词:桥梁风险;风险评估;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翻译结果重试

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

0前言

所谓风险可以理解为现实状态与预期的差异,故风险无处不在。在桥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拆除等诸多和桥梁结构相关的各个过程中出现的,对相关利益团体的某种既定目标造成影响的不确定事态,称为桥梁的风险事态,即桥梁风险[1]。近年来,我国桥梁建设事业高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国公路桥梁数量已经超过65万座,居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桥梁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各种事故和潜在风险频繁发生。作为公路交通咽喉的桥梁工程,是国家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投资往往巨大,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桥梁进行风险评估具有积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而所谓桥梁风险评估就是对与桥梁相关的潜在风险事态进行识别,对其影响程度、出现可能性等进行某种形式的量测,并对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处置,制定合理对策的过程。

1 常见桥梁风险事态概述

在桥梁风险评估中,桥梁风险的定义强调了四个问题[1]:(1)以桥梁结构为中心,即桥梁风险事态出现在桥梁的生命周期内,须与关注的桥梁结构发生关系;(2)风险事态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构成风险的必要条件,一定发生或是一定不发生的事件都不能构成风险事态;(3)须与相关利益团体既定目标有所影响,这里所谓既定目标往往是各种损失;(4)风险的本质是某种事态,进行评估前应首先形成某种风险的量测。对风险进行评估的关键一步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对于桥梁工程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事态:风致影响的风险事态;船撞影响的风险事态;地震影响的风险事态;洪水影响的风险事态;车撞影响的风险事态等。

2 桥梁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

桥梁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风险理论和方法引入桥梁工程领域,对现有的工程理论和实践进行补充和完善。风险定义、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交流是风险评估的基本组成部分。

风险定义阶段需要研究者和业主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明确进行风险评估的对象,以及业主进行评估研究的目的,确定研究范围,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适的风险量测形式,收集基本的项目资料供后续工作使用[2]。

风险识别是根据确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和发现潜在的风险事态、明确分析重点的过程。对于比较简单、明确的风险评估问题,其风险识别过程常常可以基于经验进行。

风险估计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工作,包括风险概率估计、风险损失估计和风险量测。风险概率估计是对风险事态出现不确定性的估计。对于大多数桥梁工程领域内的风险评估研究,风险概率本质是风险事态出现且造成结构或构件失效的条件概率。

风险评价是基于风险估计的结果,考虑风险承担者的风险态度和承受能力,对风险程度形成具体的评价结果,同时给出合理的风险对策,以便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风险事态进行事前处理及过程控制的过程,包括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风险决策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从风险对策集合中选定合适的对策处置风险;而风险监控是指对潜在风险事态进行检测,并适时启动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3]。

3 桥梁风险评估方法

有基本一致的评估目标、稳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系统、解决一类桥梁风险评估问题的风险评估过程,都可以称为一种方法。基本评估流程是各类风险评估问题最为基本的方法。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工程风险评估形成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诸如蒙特卡洛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统计和概率法、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调查和专家打分法,这些方法具有简单、易懂以及实用的特点,结合不同桥梁风险的特点,能够在概率和损失评价的基础上快速得到评估结果[4]。

风险评估过程主要基于满意准则(主要是ALARP方法),利用定性和准定量的风险评估手段,确定各种风险事态的严重程度和基本风险对策的过程。对于初步评估不可接受的风险或ALARP区域中的风险事态,可以考虑使用进入第二部分,即风险决策过程。风险决策过程主要基于最优准则,使用贝叶斯方法、随机优势方法等定量决策方法,以形成对严重风险事态的全面认识和系统对策。尤其基于ALARP准则的风险矩阵是满意准则决策方法中最为常用的决策方法之一,当涉及到多种风险或单个灾害性事故的风险值难以计算时,常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相应的后果置于一个矩阵中,该矩阵就是风险矩阵。风险矩阵可以看成离散函数形式的风险评价准则形式,风险矩阵的构造是综合考虑风险指标的特点、风险指标的经验水平划分、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后综合形成的。利用风险矩阵进行桥梁风险评估具有简单明了、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将ALARP准则和风险矩阵结合起来,将更有助于反映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和制定基本的风险对策。

4 桥梁风险评估实例综述

近年来,国内先后对一些重大复杂桥梁工程项目进行了风险评估,如崇明越江通道风险评估、南宁大桥风险评估、苏通大桥索塔施工风险评估、杭州湾大桥风障设置风险评估。

崇明越江通道风险评估是国内第一次系统的工程风险评估研究,该风险评估项目采用的分析评价方法多样,主要采用了专家调查法、数值模拟法、等风险图法等方法[5]。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各方案风险程度进行了排序。崇明越江通道风险评估表明决策者开始接受工程风险的概念,同时也存在风险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南宁大桥是一座大跨径外倾曲线梁非对称式拱桥,由南宁国研公司委托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承担该桥项目风险评估研究。其研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另一方面是对施工和使用阶段风险进行控制。该桥初步考虑了两种施工方案:斜吊扣挂施工和斜吊支架施工。施工过程中将面临风、地震、洪水、船撞以及施工工艺等多种风险。

苏通大桥索塔施工风险评估过程采用了基于风险评估矩阵的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南索塔系统是整个评估工作的焦点,风险源主要包括天气、水文、地质和施工技术等因素。索塔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是主要的评估目标。

研究归纳了31项风险事态,并对涡振风险事态、模板风险事态、台风风险事态

三种显著风险事态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并编制了风险管理手册,以便于施工单位现场管理。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阐述了桥梁生命全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事态及桥梁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对现有的桥梁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与探讨。现代工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为工程风险评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应用背景和发展前提,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合理控制桥梁生命周期的风险,平衡工程参与各方的利益,最大限度降低总体成本,使得桥梁风险评估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参考文献:

[1]阮欣,陈艾荣,石雪飞.桥梁工程风险评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阮欣.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4.

第4篇

关键词: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排涝应急能力

前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防洪排水体系,如果缺乏对该系统建设的关注,在遇到突况时,势必会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麻烦,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身伤亡,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城市防洪排水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主要是由防洪及排水两套系统组成,城市堤坝一般将抵御洪水作为核心目标,而室内排水管网系统则主要承担地面径流任务。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地面径流引导不当、排水设施老化及管网规划不合理等方面,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机会,究其根本,主要是受到防洪体系建设不到位、排水管网及防洪排水体系缺乏合理性等因素造成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体系建设不到位,直接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城市防洪 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权责划分不够明确

部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管理职能是由市政、水利、城管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其中水利部门主要承担防洪,而市政及城管则负责排涝,由于权责划分不够明确,不仅会造成部门权力较差,还会导致互相推卸责任现象的出现,对工作衔接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使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造成防洪与排涝管理之间相脱节。同时,城市部分区域在规划建设之初,便没有对管理范围及职责进行有效划分,留下了隐患,难以为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二)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

诚然,我国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水雨监测体系,气象预报准确性及精度有了较大提升,在防洪防涝等方面意义重大,但是,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实践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区域监测点布局密度较低等,难以形成高效、网络化布局体系,城市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另外,在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虽然,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在信息整合与共享方面效果并不好,由于水雨监测信息主要来源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等,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影响信息共享价值。

(三)预案体系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发达城市建立了专门的城市防洪排涝专项预案,并将该项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但是,在具体预案建设中,缺少对城市地下空间、低洼区域等部分的研究,缺少后续配套应急预案,且该体系建设在向基层延伸方面工作落实效果并不明显,使得洪水风险图、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情况普遍存在,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四)缺少风险评估机制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很多重点项目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防洪排涝风险评估工作,除了部分涉及河道等方面的项目,水利与市政部门参与立项,其他诸多工程项目并没有进行专门性风险评估,且很多与城市运行发展息息相关的供电、供水等工程缺乏专门性建设评估,使得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破坏原有防洪排涝系统、改变排水管网等问题,导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较弱。

三、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城市排涝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针对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高效洪涝管理机制

要想有效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单纯依靠一个部门难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市政、水利及城管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确保防洪排涝管理信息实时共享,明确不同部门权责,并适当加强联合演习,以提高组织保障与应急管理能力。不但如此,还需要充分结合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等实际情况,逐渐完善预警监测体系,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强化信息共享性和服务性,并立足于整体,将分布在各个部门的系统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多部门信息高效、同步共享,同时,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体系建设,强化城市灾情预警监测能力,例如:为了提高气象部门对短时间对流天气的检测能力,可以建立专门的协同合作平台,将市政部门、水利机构等纳入平台之中,及时预警信息,为各部门做好防洪排涝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另外,城市暴雨作为考验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主要因素 ,应加强对城市内暴雨洪水布设点的监督和管理,广泛收集有效信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洪水无情,为了能够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要结合城市水文地质情况,及时更新信息,适当增加人力、物力及财力,加强防波堤坝、调洪水库等方面的建设,进行灾情模拟,构建完善的应急预案,以此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防洪排涝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全民树立保护意识,能够在遇到灾情时,妥善处理各方面事宜,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下图为沈阳市整合各类防洪排水体系方案。

图1 沈阳市整合各类防洪排水体系

(二)立足于城市长远发展,优化市政排水管网设计

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现有市政排水管网作为城市防洪排涝的关键,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排涝应急能力。因而,应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调整和优化,综合考虑管径和水利参数,对已经确定的给排水管网进行合理分配,提升管网排水能力,且在具体规划中,可以利用优化算法对管道管径进行有效计算,实现以最少投入创造最大价值,不仅如此,也可以使用遗传算法、非线性规划法及动态规划法等进行二次优化设计,提高预测准确度。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城市周边水域流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市政管网设计提供支持和帮助,最大限度消除洪涝灾害,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某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方案。

图2 某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方案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强化防洪排涝风险能力

城市化进程日渐深化,人们对城市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城市周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综合各方面信息,并借鉴以往洪涝灾害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GPS等现代技术,构建完善的风险分析图,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另外,针对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项目,应对项目进行防洪排涝进行安全性分析,并交由水利、市政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够进行运作,消除城市建设对防洪排涝体系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应急能力。目前,我国城市在防洪排涝体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我国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待提升,在城市建设中,要立足于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并了解和掌握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预案、监测体系,完善市政管网设计,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慧敏,陈蓉,佟金萍.“科层-合作”制下的洪灾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探讨――以淮河流域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第5篇

建设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铁路基本法律法规、安全政策和技术规章、管理制度为基础,遵循铁路安全发展的基本规律。安全风险评估要有科学的程序,在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环节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依、有据可依,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制定严密、可靠的控制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有说服力的量化评价,达到流程化管理、闭环化控制、数量化评价。(2)系统性原则。一是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即政策平台和系统平台。以政策平台明确组织与个人在处理风险中的原则、角色和责任,以系统平台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与业务活动实践。二是在危险源辨识中,通过主动对铁路系统硬件、软件、人员、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系统和持续分析,梳理铁路系统组织结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程序、人员、设备及设施资源等状况,为准确识别铁路系统和工作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潜在不安全因素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三是安全风险评估坚持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相结合的系统评价原则。一种危险源(点)导致的事故、问题发生概率虽然较低,如果损失后果较严重,也一定要重点予以评估和控制。在对风险发生概率的判断上,既要重视历史经验、数据分析,还要重视技术进步、规章变化、环境突变等带来的潜在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损失程度变化,做到系统研判、准确评价。(3)公平性原则。保证风险评估从过程到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坚持统一、公正的分析和评判标准,保证评估过程、结果的权威性,保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公信力不被人为降低或减弱。(4)透明性原则。坚持广泛参与、主动接受监督的透明性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体现现代安全风险管理更加信任和尊重员工的基本思想。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构成及其运行体系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应基本遵循“制定风险政策系统和工作分析风险源(点)辨识风险评估原因分析控制选择风险沟通采取行动监督进度控制与报告”的科学流程。从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3个部分:安全风险政策评估机制、安全风险源(点)辨识与研判评估机制、安全风险考核评估机制。各构成部分及其运行体系如下。

1建立安全风险政策评估机制

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铁路局安全风险政策、办法,建立安全风险政策平台和操作平台,履行安全风险管理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等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确定全局重大安全风险源,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制度完善等方面组织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风险源。铁路局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各专业部门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负责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制定、健全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制度,分析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数据库,定期指导、评价系统各单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规章制度完善等方面组织协调各单位解决安全风险源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点。铁路局安全监察室负责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铁路局总工程师室、劳动和卫生处、职工教育处、财务处等综合部门要在规章制度建设、人力资源配置、业务技能培训、资金安排、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物资供应、宣传教育和引导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各站段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主体,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动态分析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明确各生产岗位技术标准、作业程序、风险处置流程和控制责任,做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提升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定期对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检查、评价,规范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风险点控制。车间、班组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要针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把作业标准、作业办法、应急处置和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到各岗位和作业环节,严格抓好落实,促进岗位作业、设备质量达标,使现场各岗位、各个作业环节、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2建立安全风险源辨识与研判评估机制

铁路局安全风险源按系统分为车务、客运、货运、机务、供电、工务、电务、车辆、建设管理等系统安全风险源。安全风险识别主要按照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路外安全及行政执法等领域,针对设备设施、施工作业、人员因素、自然环境和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识别。识别出风险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程度,铁路局安全风险等级原则上分为高度、中度、低度3个级别,实行分级分层管理。高度、中度安全风险等关键安全风险点必须采取针对性、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加以控制。高度风险指风险程度高(不可接受),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或是灾难性的,需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一般指具有突发性的或易发性的、源头性的、系统性的且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事件。由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分析、确定,并由铁路局主管业务部门牵头,组织系统站段采取措施予以防范。中度风险指风险程度一般(不可接受),可能的后果较大,需适时采取措施解决,通常是渐近发展或局部性的风险事件。由铁路局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以各站段为主体予以防范。低度风险指风险程度较低(可接受),可能的后果较小,通常是缓慢发展或个别性的风险事件,但需继续观测风险事件的发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措施解决。由各站段负责督导,车间、班组加强现场作业标准化落实予以防范。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分析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职工素质、自然灾害、设备质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风险源进行研判,确定全局重大安全风险源和高度、中度安全风险,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提出专业意见,以铁路局1号文件形式对全局公布。对新增安全风险源或阶段、季节性的高度、中度安全风险,分别以铁路局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会议纪要、安全百日风险目标管理文件等形式公布下发。铁路局运输、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专业部门建立系统日、周统计分析和月度、安全百日、年度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各系统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铁路局确定的各等级安全风险,通过风险问题数据统计分析、研判,按月度、百日、年度对系统存在的或潜在风险源和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高、中度安全风险点,以系统文件形式公布。各站段建立日、周统计分析和月度、安全百日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本单位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铁路局、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按月和安全百日自下而上分析、识别本站段存在的及潜在的安全风险点,按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利用月度安全例会、专题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对本站段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风险源和风险点控制情况,动态调整安全风险等级,并以文件形式在本站段公布。

3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机制

铁路局以周、月、百日、年为周期,对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及管理效果评价考核。通过修订和完善安全周对话会、安全风险预警、月度安全工作考核、干部“五定三率”考核、安全百日评价考核、百日综合动态检查、年度安全评比等制度,分阶段评价各业务部门、各站段安全风险点控制效果,加强对高风险岗位和作业环节的掌控,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效能。(1)每周安全对话。铁路局实行周安全对话会制度。每周五由安全监察室主持,主管安全副局长参加,召开全局安全对话会,对一周来全局发生的事故、故障和本周铁路局机关部门现场检查发现的关键安全风险点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与问题责任站段对话。主管安全副局长点评各系统、各站段关键安全风险点管控情况,确定周安全风险管理较好单位和较差单位,部署下一周全局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工作。(2)月度工作考核。各专业部门、各站段每月以确保动车、客车安全为核心,突出人员、设备、管理3大要素,围绕设备质量、业务技能、规章制度、职工作业、安全环境及施工质量等关键问题,严格落实干部“五定三率”、“十五三”对规、跟班作业3项制度。紧盯高速铁路、客车、宝成线秦北高坡、包西及太中新线、防洪防断、行车设备、现场作业、营业线施工、劳动安全、治安环境、春暑运、自然灾害等高安全风险源控制。铁路局建立月度安全风险考核制度。铁路局人事处、安全监察室每月对局机关各业务部门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理质量及成效等进行评估,各专业部门对本系统站段安全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确定优秀及较差单位和部门,对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关单位进行黄色、橙色、红色三级安全预警,纳入月度安全风险考核。(3)安全百日评价。铁路局建立安全百日风险评估制度。一是在每个安全百日实现前,铁路局主管安全、工电、机辆副局长带队,各业务部门参加,开行由工务检查车、电务试验车、接触网检查车、红外线检测车组成的综合检查列车,采取地面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对全局各条线路的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安全防护设施等主要行车设备技术状态,以及各站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二是安全监察、人事、劳动卫生、职教等综合部门成立运输客货、机辆供电、工电建设3个综合评价检查组,按照《铁路局安全百日风险评价考核办法》确定的评价考核内容和标准,对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专业部门打分排序。总结安全风险控制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优秀专业部门和站段给予奖励,通报和考核安全风险控制不力的专业部门和站段,部署下个百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4)年度先进评比。铁路局每年末对年度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推广和交流车务、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等各系统、各站段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评选安全风险控制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提升全局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应避免步入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是新生事物。实际上,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不是新生事物,以往铁路安全管理属于安全风险评估的范畴,只是概念、形式有所不同。以往的铁路安全管理是一种传统安全管理,而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在体系的深度、参与管理的范围、隐患超前预防控制、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误区二:认为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的形式很重要。其实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铁路局、系统、部门、单位中找到关键的危险源(点),然后找到正确、恰当的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追踪监督措施落实,并对最终的控制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对铁路局来说,对日常容易发生的事故、严重问题进行分类,按照系统、部门、单位等不同层次,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采取监督检查等形式促进落实,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才是真正意义的风险管理。误区三:将安全评价打分作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重点。安全评价打分不是安全风险过程管理的重点,应将重点放在确保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和落实上。误区四:认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中投入资源、卡控层面越多越好。这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安全控制措施中如果涉及到人,一定要评价措施的操作性是否可行。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需完善的方面及展望

(1)完善安全风险数据库。在安全风险评估中,有必要对每类事故或较大风险源,重大或惯性、倾向性安全隐患建立数学分析模型,而关键是建立基于事故调查或现场检查的安全风险管理数据库。既有安全问题信息管理系统承担此功能,但尚缺少事故环境数据信息。应在现有数据库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事故环境数据。根据事故数据本身空间特性,建立事故空间数据库,详细分析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有效反映不同区域、时期、线路的事故发生特性、规律及铁路交通安全状况。进一步构建以预警主体、风险预警内容与形式、预警级别划分等为主要项目的安全信息预警体系,为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为安全监督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2)加强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铁路局、站段、车间在原有旬、月度、年度定期安全分析制度基础上,应根据阶段任务、季节特性、技术规章变化、劳动组织变革等,分别确定不同周期,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与动态相结合的全面分析和鉴定,完善风险评估手段,掌握一定时期、特殊环境下的安全风险规律、发生概率等,为风险管理提供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保障。(3)突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力量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铁路局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人-设备-环境”3要素相互关系研究,突出人在其中的核心、关键作用,重视人为因素研究。在不低估科技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重点防范人的失误可能造成的风险、事故。日常加强全员风险培训,提高全员风险意识。使职工逐步自觉形成“不愿出事故”、“不能出事故”、“出不起事故”的基本愿景和认知,达到全员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超前防范安全风险的目的。

第6篇

1)下穿桥桥头处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以利于养护、维修及抢险;2)在桥头处设置净高5.5m的限高设施,以防止超高车辆行驶冲撞铁路桥梁;3)优化路线竖曲线;4)对桥面防、排水做特殊构造设计。由于下穿桥位于凹曲线上,受暴雨、洪水影响大,故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洪水对桥梁的影响。1)下穿桥采用固定支座、设置挡块防止桥梁在流水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偏移;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箱内填充铁砂混凝土压重来抵消上浮力。2)下穿桥桥墩采用实体墩配桩基础,横向端部设锥形体,以减少对水流的阻力;中墩与主梁固结,取消支座。3)为保证汛期将洪水隔离在桥面行车道外,下穿桥采取由箱梁和防水墙组成的封闭U形槽断面,如图2所示。防水墙在墩顶和跨中均设变形缝断开,基本不参与箱梁受力。4)箱梁及防水墙采用防水混凝土,变形缝内设背贴式和中埋式止水带2道,伸缩缝处箱梁和防水墙采用OMEGA止水带1道。5)桥面排水[5]采用封闭集中排水系统。设置凹形纵向排水明槽,雨水通过纵向排水明槽汇集到集水池。

2风险评估

公路桥梁建设和运营阶段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任一环节的错误和疏忽,都会降低结构安全性,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下穿桥处于特殊环境条件下,需进行风险评估[6-7]。风险估计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工作,包括风险概率估计、风险损失估计和风险量测3个方面的工作[7]。本文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对下穿桥设计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该桥的建设条件、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运营管理划分评估单元,将统计分析结果按照评估单元划分归类,分析当前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判断风险等级,并拟定对策措施控制风险[8]。限于篇幅,本文仅列Ⅱ级及以上风险。

2.1建设条件风险

下穿桥建设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通过调查、分析建设环境和项目情况,主要针对气象条件风险、水文条件风险、施工环境风险和场地条件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风险描述见表1。对13名业内专家的调查情况见表2。以暴雨风险为例,9位专家评定暴雨风险发生概率级别为4级及以上,2位评定为3级,2位评定为2级;1位专家评定暴雨风险损失等级为4级,2位评定为3级,8位评定为2级,2位评定为1级;综合评定概率发生级别为4级,损失等级为2级。最终确定暴雨风险等级为Ⅲ级。气象、水文条件中Ⅲ级风险主要应对措施如下。1)进行水文调查计算,多设排水口,增大排水截面;设置自动控制排水系统及应急预案;合理确定洪水位,并考虑浪高,对淹没区漂浮物及洪水特性进行充分分析。2)建立下穿桥气象监测和地方气象台的信息联动机制,并根据项目范围内灾害性气候特点和统计规律制定异常气候安全通行管理规定,通过及时有效的交通控制措施,实现异常气候条件的安全管理。在下穿桥桥墩合适位置设置洪水位报警装置,报警信号可上传至监控中心,如遇暴雨、特大洪水可提前报警。

2.2结构方案风险

下穿桥下穿运营及在建的铁路桥梁,考虑嘉陵江100年一遇洪水,该桥两侧设置了挡水墙,故其主桥结构特殊。结构方案设计中应重点研究复杂环境条件、结构形式特征缺陷、排水系统失效及现有理论不足等因素给结构本身带来的风险,主要风险源及风险等级见表3。下穿桥结构方案中Ⅲ级风险应对措施如下。1)结构形式特征缺陷风险应对措施。设置排水、防水系统,适当降低纵坡,加强桥面排水功能,同时还要考虑洪水期因排水口而造成的反涌水。加强抗洪抗浮设计,加强挡水墙研究与设计,如挡水墙受到车辆撞击、洪水漂浮物撞击等。加强结构耐久性设计。对止水、防水需特别重视,应加强防排水[9]构造处理措施。2)排水系统失效风险应对措施。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不同的是,下穿桥两端坡度较大,集水较快,考虑该桥的重要程度,应适当提高其排水的设计重现期,一般宜取其上限5年[9],进行水文、水力验算。集水池雨水流态会对水泵的运行产生影响,由于雨水收集系统与集水井直接相连,暴雨时流速较快的雨水径流集水井直接进入集水池会形成回流、湍流,从而恶化水泵进水条件,导致水泵效率下降,故应采取导流等措施来改进雨水流态,以利于泵站的正常运行,如设置导流板或导流墩、压水板或挡水板等。泵站选址应结合当地防洪现状并考虑泵站自身防洪要求,防止泵站淹没而影响泵站运行。水泵的控制手段与能否及时排除雨水密切相关,故宜采用报警水位双泵启动方式控制,即高水位(小雨)时启动1台水泵,超高水位(大雨)时再启动1台水泵并报警。3)现有设计理论不足或设计失误风险应对措施。调研完善基础资料,吸收已有工程经验。认真研究可能工况并进行验算,完善各种工况的应急措施。加强抗洪、抗浮设计,加强挡水墙研究与设计,如挡水墙受到车辆撞击、洪水漂浮物撞击等。处理好全桥排水、防水等的构造设计。对长期运营中构件的有效性及维修、更换提出措施。对防排水设施的薄弱部位,如伸缩缝、变形缝、施工缝、集水井的防水,设计时需细化构造,并对材料选择、安装提出详细技术要求和措施。另外,还需对下穿桥的防、排水系统及暴雨、洪水预警系统展开专题研究。

2.3施工方案与施工管理风险

下穿桥在施工阶段技术要求高,一旦发生事故影响重大。因此,根据该桥结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挡水墙施工风险、桥墩及基础施工风险以及铁路施工与运营风险。风险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固定模板的螺栓不宜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以避免水沿缝隙渗入,若必须采用对拉螺栓来固定模板时,则应加焊止水环;保证止水带的施工及质量,加强施工工艺、工序的管理,对关键环节,须经各部门共同确认达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需加强排水设施的管理及维护,及早明确接管单位并提前介入,以保证排水设备正常运用。

2.4运营管理风险

下穿桥在运营管理期间主要存在汽车超载风险、灾害天气风险、洪水风险、高铁施工及运营风险、养护风险及车辆撞击风险。其主要风险描述及控制措施见表5。1)汽车超载风险应对措施。建立下穿桥的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超载、超限车辆对桥梁产生的威胁和病害,并及时进行加固维修处理;加强超载车辆的管理和宣传力度,注意警示标志的设置;在收费站或服务区设置计重系统,勒令超载车辆卸载,杜绝超重车辆上桥。2)暴雨风险应对措施。设计时可考虑设置预备排水孔,平时封闭,有暴雨天气出现时开放;加强对防、排水系统的日常检查,维护;做好暴雨及洪水预警系统,建立暴雨、洪水预防联动机制。

3结论

第7篇

关键词:防洪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防洪工程管理是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工程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或在施工阶段能加以认真对待,为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技术保证,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这些问题对防洪工程安全性的影响,真正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

一、防洪工程的建设特点

防洪工程建设不同于其他水利工程,是在保证河流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对防洪工程进行加高加固,消除险点隐患。防洪工程建设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防洪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认真系统地做好规划论证和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为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技术保证,有利于选择重点分期分阶段实施,从而避免边施工边设计造成的工程考虑不周的情况,杜绝工程建设随意变更和浪费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工程建设科学、规范、有序。参建各方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二、防洪工程的项目管理

(一)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防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次性和经受汛期检验的特点。如果发现质量存在问题,就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或重新建设,同时也会推迟工程的竣工时间,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甚至会造成洪灾损失。因此,如何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就成为防洪项目管理是否成功的重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采取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建设单位检查、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督查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层层落实、相互制约。控制好工序质量,就应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二)保证工程项目按照计划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的时间紧、工期短,一般是在汛后枯水季节开工,来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在进度管理上,主要是制定进度计划,确定施工项目中各个单位、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衔接与配合、劳动力安排,各种施工物资、材料的供应时间,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工时间,并加强对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检查,从中找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特别是要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做好协调工作,排除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实现动态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三)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在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上,要坚持动态控制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和纠偏。要使成本控制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保证工程项目最大限度地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还应对项目成本进行全员、全过程控制。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设立成本目标,做出成本计划,编制成本控制方案,为成本控制做好准备;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难易程度、现场情况、设备情况和人员素质,分别制定几个施工方案,在进行比较对照后,最终确定最优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应及时应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和人工消耗;要把成本计划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项目组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施工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节约者给予奖励,对造成浪费和直接经济损失者给予处罚,保证管理者的切身经济利益与项目成本挂钩;严格控制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支出。

(四)项目的风险预测和管理。项目风险预测和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又一重要环节,风险管理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可能出现的环境条件,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风险评估采用概率论、决策树等方法对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状况分别采用:风险认可、风险适应、风险避免和风险转移的应对战略。在风险管理中,要着重抓好风险预测和风险对策研究这两个关键环节,提高风险预测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队伍的确定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招标选择实力强、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建立组织、制定制度、编制计划、明确责任等程序和措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认真落实施工质量“三检制”,搞好工序质量控制,主动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良好运行。严格按照规范和监理合同赋予的权力搞好工程监理,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加强对隐蔽工程和工程关键部位的监理,积极参加隐蔽、单元、分部和单位工程验收,把好质量关。不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实行建设监理制后,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随时的、连续的,但不能完全代替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派驻质量检查人员,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及时参与隐蔽工程、分部工程等的验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联合检查,协助监理和施工单位认真履行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发挥质量管理的主导作用,控制工程建设质量。

四、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施工程序,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工程施工前期,根据有关规定和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理搞好工程项目划分,并经质量监督机构认可,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的依据,施工单位据此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规范、基建程序和施工合同组织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规范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实施监理,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搞好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建立工程项目监理日志和监理工作档案,强化基础工作,保持质量管理和控制资料的齐全、完整。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提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时将有关的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办法和质量缺陷处罚办法等印发到全体质检人员和各施工班组,认真进行学习,增强参建各方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对难度较大的项目,组织质检人员和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其掌握施工要点、质量检查标准、质量评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保证工程质量检查规范化和评定标准化。制定质量检查制度、工作制度、检查方式和奖惩措施,明确质检任务,使质检人员的工作目标、责任和权力明确,调动广大质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质检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质量检查手续,及时报现场监理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部位,及时进行返工处理,不放过任何一处质量隐患。自觉接受监理单位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全过程接受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与检查,达到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建设单位及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联合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加大工作交流力度,共同促进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行使质量监督职能,在监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监督,及时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参与工程验收与质量评定,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

五、结语

防洪工程质量管理在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质量控制措施得力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加大质量控制措施,全面控制,加强管理,为防洪工程提供有利的管理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防汛抗旱机动总队九支队)

主要参考文献:

[1]温灶新.浅谈防洪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09.16.

第8篇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 500kV subst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in Kaili Power Supply Bureau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social stability risk, and uses empirical analysis on its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The author has made a personal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he project's legality, scientific, rationality, feasibility, safety and so 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roject is that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of the project is low,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of major projects.

关键词: 重大工程项目;电网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Key words: major projects;power grid project;social stability risk;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049-04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启动,这对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及社会发展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有的重大工程项目征地拆迁补偿不合理、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从而引发了一些,如,宁波镇海PX项目事件、沪杭磁悬浮引发市民集体散步事件等。深入探究这些重大背后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论证、评估不够充分,或者对重大改革政策出台后果预测不足而导致的。为此,有必要对重大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电网工程项目属于重大工程项目,它投资大、建设期长,从项目规划、审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牵涉到土地预审、规划红线、环境评价、土地征用、青苗赔偿等多个环节,社会影响面大,如果项目立项前评估不够充分,将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风险。因此,将社会风险理论引入电网工程项目,并对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既能保证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保证电网规划建设与社会的协调性发展,也能从源头上减少或预防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1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概念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分析、研判,评估其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可能性,并区别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和预案,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规避、预防、降低、控制、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确保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一系列工作总称。[1]

2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本文将以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的建设为例,对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随着黔东南工业的大发展,该变电站的建设将对凯里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建设的凯里炉山工业园区、黔东工业园区等都需要电力支撑。但是,由于该项目牵涉到土地预审、规划红线、环境评价、土地征用、青苗赔偿等多个环节,社会影响面大,如果立项前评估不够充分,将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风险。如,施工冲突、法律纠纷等,为了有效分析和控制该项目的社会风险,有必对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1 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概况

凯里某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地处凯里市南郊某镇,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面积:102.645亩,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期:2年。根据凯里变所处地理位置、出线规模和负荷分布情况,该站500kV线路向东西两侧出线,220kV线路向南出线,该项目的建设从近处看,可提高凯里地区的供电可靠性,满足凯里地区新建项目的负荷要求;从远处看,可缓解贵州西电东送中通道的送电压力,将对凯里中部及北部地区的负荷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2.2 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单项评估

作者将从五个方面对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单项评估,即项目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为便于评估表述准确,作者还同时对这五项内容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五个等级划分。其小至大依次表述为: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2]

2.2.1 项目的合法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该项目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或行业规范,是否履行了审批、核准、备案等法定程序。

本项目具有的相关手续有:①《凯里50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招投标中标通知书》(GZDWSJZHBG-09-005);②《500kV及以上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CSG11516-2009)。

本项目设计规范。其依据有:①《500kV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②贵州电网公司招标中心文件《中标通知书》;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⑤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⑥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429-2009)⑦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2006)等。并按照上述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此外,该工程的征地、拆迁程序也在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拆迁安置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部就班进行中。综上分析,该工程项目合法,手续完备,程序完备。

风险评估等级:很小。

2.2.2 项目的科学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该项目是否坚持了科学发展观,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该局长远发展规划,是否把电网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能力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该项目能满足凯里中部及北部地区负荷发展的需求。根据凯里地区负荷发展情况看,负荷主要分布在凯里中部和北部。其中,中部片区主要有凯里市区和炉山工业园区等大用户、北部片区主要有恒盛公司、黔东工业园区等大用户。而目前就仅有施秉变一个500kV变电站单主变运行,随着“十二五”期间工业的大发展,鑫源锰业、新荣盛硅业等大用户投产,原来的恒盛公司、润达厂等大用户也在升级改造,预计凯里电网这两个片区均亟需新增500kV变电容量,才能满足凯里地区负荷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只有尽快建设凯里某500kV变电站,才能对凯里中部及北部地区负荷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该项目可加强凯里城市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目前,凯里电网仅有2个500kV变电站――施秉变和黎平变,且目前均为单主变运行,变电站距离较远且相互间无220kV电气联系,发生主变故障时仅能通过福泉变、铜仁变下网电力。随着铜仁地区及外送怀化负荷的增加,铜仁变供电压力将增大,受供电能力限制无法对凯里地区提供更多的电源备用;福泉500kV变主变容量稍大,但福泉变C翁郎变双回线路投运近20年,随着负荷继续增长,“卡脖子”问题将会凸显,如果一旦施秉变单台主变故障,凯里电网将损失大量负荷。所以,凯里某500kV变电站的修建意义重大,它将有利加强凯里城网网架结构,缓解福泉变C翁郎变双回220kV线路的供电压力,提高凯里中部片区的供电能力,同时可为雷山、台江、剑河等地区远景发展提供220kV接入点。

该项目可缓解贵州西电东送中通道的送电压力。目前贵州东部电网与主网的联系仅靠中部福泉500kV变-施秉500kV变双回500kV线路一个通道,供电压力较大,随着东部负荷的增加,该通道供电压力将更大。新建凯里某500kV变电站以后,施秉变所供部分负荷将转由凯里变供电,在贵州西电东送北通道―大兴500kV变-诗乡500kV变线路建成以前缓解福泉500kV变-施秉500kV变双回500kV线路的供电压力,减少潮流迂回,降低网损。综上分析,该变电站的建设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凯里电网的建设规划。

风险评估等级:很小。

2.2.3 项目的合理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该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是否符合节约投资的理念。

自2010年4月以来,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先后多次组织电气、土建、水工、线路、地质、测量、水文气象等专业人员,会同凯里供电局、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国土所等单位人员一起,对凯里某500kV变电站进行了现场踏勘选址。站址选择考虑了地质稳定条件,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水文现象,还要充分考虑出线条件,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良田,减少拆迁,避开矿产资源和文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有利防洪、排涝,水源、电源、生产运行方便等因素,同时要使变电站在电力系统规划发展中,处于合理的位置,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按照上述条件,该变电站最终选中了凯里市南郊某镇。该站主要占据的是一块坡地,无民宅,无有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无文化遗址、地下文物等,只有少量的旱地,另有35kV线路一回,架空通信光缆两条、灌溉水池1个、家族墓群90余座,机耕道1条,少量经济梨树,离镇中心约3公里,不扰民又交通便利,完全符合节约投资的选址条件。

风险评估等级:很小。

2.2.4 项目的可行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该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兼顾了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早在200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电网建设改造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09)12号),[3]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也出台了《贵州电网公司落实中央扩大内需决策部署加快电网建设改造战略合作协议》(黔东南府办发〔2009〕213号)。[4]所以,在项目开展之初,该项目就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凯里市政府、市土地开发中心、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与凯里供电局一起对征地工作周密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在制定征地补偿方案时,采取的是“换位”思考方式,尽力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如,反复与被征地村民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给予村民最大的补偿;对个别抵触情绪较大的村民,多次上门单独做工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消除其对抗心理。另外,针对社会上偶发的与本项目征地有关的零星失实评价言论,充分利用媒体,如网络、电台、电视台、报纸等进行正面报道,消除误解,引导村民支持征地拆迁工作。

据作者了解,凯里供电局的做法是,按照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府办发〔2009〕213号文件规定对他们给予补偿。经过多次协调,双方达成了以下补偿协议:项目共征用土地102.645亩,征地、赔偿费用共计1350.95万元。其中,征用费1026.45万元,迁移补偿费324.5万元(含迁移坟墓90座,每座5000元,合计45万元;35kV线路1回,每公里35万元,合计35万元;通信光缆拆迁,每公里50000元,合计10万元;棵树赔偿,每颗1000元,合计200万元;还建修整水塘一个20万元,还建原有水沟一个10万元;青苗赔偿每平方米1500元,合计4.5万元)。总之,该项目做到了事前征求群众意见,兼顾了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征地、赔偿标准也是按照相关文件执行,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所以,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较小,项目具有可行性。

风险评估:较小。

2.2.5 项目的安全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是否会给当地群众产生生存危机,是否造成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担忧。

当前,社会上有相当多的人误认为输变电设施会产生“辐射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因此,一些居民在要求享受高质量供电的同时,却以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污染”为由,坚决反对变电站的建设。对于人们担心的这一问题,作者咨询了凯里供电局工程部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该变电站的环境评估是严格按照我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进行的,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污染。至于人们的担心,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变电站对周围的辐射量,其实比夜空满月时对地面的辐射量还小2000倍。并且,电磁辐射不等于电磁污染,我们人类本身就处在各种电磁辐射的包围之中,天然磁场、太阳光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像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家用电脑、电吹风、电热毯、护眼灯等也会产生电磁辐射,不过只有当辐射超过一定数值(安全值)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电磁污染。由于家用电器工作时往往距离人体太近,其产生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变电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所以,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人员已向村民普及宣传了环境污染保护方面的知识,从源头上减少了发生环境矛盾与纠纷的可能性。

风险评价:较小。

2.3 综合评估分析

上文已对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单项评估,为便于度量该项目整体风险的大小,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上述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量化。[5]首先,先确定每类风险因素的权重。通过走访专家,查阅文献资料,作者将各类风险因素的权重取值范围定为[0,1],即取值越大,表明该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可能性就越大。其次,再确定各类风险项的大小等级值。上文已将风险划分为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五个等级,根据专家们经验,他们认为,任何项目都存在一定风险的可能性,所以0的取值一般不考虑,那么,本文就将[0,1]的取值分为五个等分,即每0.2为一个等级,相对应的,风险可能性从小到大的取值分别为0.2,0.4,0.6,0.8,1.0。最后,再将每类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值相乘,就可得出该类风险因素的得分,其计算公式为W×C

W表示某类风险在所有风险中的重要性;

C表示风险可能性大小的等级。

把各类风险的得分加总求和即得到综合风险的分值,其公式为:

∑W×C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我们可量化出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的综合风险值(表1)。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社会稳定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如按[0,1]的取值范围,可将这三级风险进行下列量化:当综合风险分值为0~0.3时,表示该项目风险低,有引发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当综合风险分值为0.31~0.6时,表示该项目风险中,有引发一般性的可能;当综合风险分值为0.61~1.0时,表示该项目风险高,有引发大规模的可能。从上表可看出,该项目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综合风险值为0.28,在0~0.3的取值范围内,属于风险程度低的范围,这意味着该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可以立项。

当然,工程项目的低风险并不代表零风险,亦即说,任何低风险的工程项目都不排除会发生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因此,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该项目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统筹协调,应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2 加强政策宣传

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继续加强对村民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和电网建设工程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的政治宣传。让村民明白,当前的征地拆迁会对他们有少量的利益损失,但权衡利弊,将来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3.3 加强风险预警

任何矛盾和问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积少成多、积微成巨的过程,的发生也是如此。要想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将可能造成的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必须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如制定维稳工作预案,成立应急办公室,建立每日排查制度等,随时关注因征地拆迁问题的来信来访,定期分析各类可能引发的因素,做到预防在先,准备在先。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各方力量和人员都能立即投入到位,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开展工作;涉及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对能解决的问题要现场给予承诺和答复,确保事态不扩大,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控制在萌芽状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就是要调适好项目建设与相关单位、相关民众的利益关系,做到既要上项目,又要保护好相关利益者的合理要求,做到将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心从事后处理前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将各类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到最低,让重大工程项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构建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研究[J].价格月刊,2011(12):1.

[2]张鹏,李国峰,刘丽.土地征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广州新客站周边土地储备项目二期征地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06):73.

[3]贵州省人民政府网.[EB/OL].http:///xxgk/gwgb/qfbf/58321.shtml 2013-04-13.

第9篇

1、长江洪水与巢湖洪水遭遇,泄洪通道先后中断,形成了“关门淹”的被动局面。特别是牛屯河分洪道也无法下泄,这在以往历次大水中较为罕见,造成超额洪水囤积在巢湖与河道。

2、入梅以来,巢湖内部河湖洪水并涨,蓄洪空间不足,防洪抢险调度压力巨大。朱青解释说,凤凰颈泵站与东大圩蓄洪区只能勉强应付西河洪水,难以为巢湖洪水减负。环巢湖圩口内人口众多、交通干线密布、影响面广,分洪时机受到降水不确定性研判、泄洪通道窗口期捕捉、环湖堤防风险评估等影响,安排极为困难。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