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4 09:28: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

第1篇

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与课程的特点,因地制宜,通过科学的复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全国注会考试选拔性的特点,其各科考试都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教材及其考试大纲的要求,要全面考核考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为注册会计师所具备的实际执业能力,因此,首先要明确注会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命题特点,结合往年考试情况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供参考:

(一)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紧密围绕大纲要求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出发。考虑到本科目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实际情况。考生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重在掌握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去年本科目试题的情况来看,它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个部分的考试范围,并且这两部分的内容比重大体适当(相对而言,公司战略的比重略微大一点)。试题对每一部分的重点掌握得当,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各部分的中心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方面的命题上,侧重运用性的知识点考察,如对swot分析法的考察、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运用、风险类型等等,他们占试题基础部分的比重较大,这一点从客观试题中看得非常明显。

(二)重视知识理解、实际应用及职业能力需要。同时联系实际这一点相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而言,是较有难度的,它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的基本执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全面的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测试了考生具备运用基础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的难度是递进的,它们一般体现在是否能具有从所提供的试题信息中识别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些试题猛一看,似乎是教材中的“原话”内容表述,但细细一看,似乎又是“陌生”的,它们略微高于教材。考生在复习中,要想培养一种发现问题,并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掌握教材及其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此外,要求考生能够以合适的角色并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建议、观点和意见,也是考察学生的一个能力。许多试题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是否懂得考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掌握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在简答题、综合题中是较为明显的,这些试题要求考生经过所学知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的需求坚持终身学习,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因技术不断变革而落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时代的要求给注册会计师及时更新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相关领域所涉及的新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学科较多的课程,因此掌握并回答好本科目试题对考生而言,并非易事。本年度考试中对新知识、新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试题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如结合金融危机、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等出的一些题目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考生的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较强,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将会变得比较容易。另外,在本科目的考试中,还特别强调考察考生能否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掌握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

结合考试大纲要求和本年度的命题,可以看到本科目对于考生的知识能力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由易到难分别是:专业知识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本年度的试题构成来看,也体现了这样的安排。这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构成如同地核到地幔的向外扩展一样,三层圆代表知识核心、知识中层和知识的外层。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这三种能力的测试中,较多的是第二种能力的测试,其次是第三种能力的测试,第一种能力的测试比重并不是很高。可以预见,随着以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成熟和完善,这个趋势还会加强。虽然从表面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课程而言似乎容易一些,但真正要掌握这门课程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体现在实践和应用上。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境界、意识和理念是十分重要的。为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建议采用学习方法如下:

(一)理解和掌握每章的基础理论知识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结合案例,来理解每章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做到融会贯通。把知识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堆积搭配,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长期下去,坚持不懈,相信考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一定会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的。

(二)梳理和总结各章要点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章考试大纲要求及习题能够认真练习,要针对各章的知识点,对每章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

      (三)重视案例

第2篇

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与课程的特点,因地制宜,通过科学的复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全国注会考试选拔性的特点,其各科考试都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教材及其考试大纲的要求,要全面考核考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为注册会计师所具备的实际执业能力,因此,首先要明确注会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命题特点,结合往年考试情况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供参考:

(一)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紧密围绕大纲要求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出发。考虑到本科目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实际情况。考生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重在掌握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去年本科目试题的情况来看,它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个部分的考试范围,并且这两部分的内容比重大体适当(相对而言,公司战略的比重略微大一点)。试题对每一部分的重点掌握得当,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各部分的中心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方面的命题上,侧重运用性的知识点考察,如对SWOT分析法的考察、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运用、风险类型等等,他们占试题基础部分的比重较大,这一点从客观试题中看得非常明显。

(二)重视知识理解、实际应用及职业能力需要。同时联系实际这一点相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而言,是较有难度的,它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的基本执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全面的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测试了考生具备运用基础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的难度是递进的,它们一般体现在是否能具有从所提供的试题信息中识别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些试题猛一看,似乎是教材中的“原话”内容表述,但细细一看,似乎又是“陌生”的,它们略微高于教材。考生在复习中,要想培养一种发现问题,并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掌握教材及其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此外,要求考生能够以合适的角色并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建议、观点和意见,也是考察学生的一个能力。许多试题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是否懂得考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掌握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在简答题、综合题中是较为明显的,这些试题要求考生经过所学知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的需求坚持终身学习,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因技术不断变革而落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时代的要求给注册会计师及时更新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相关领域所涉及的新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学科较多的课程,因此掌握并回答好本科目试题对考生而言,并非易事。本年度考试中对新知识、新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试题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如结合金融危机、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等出的一些题目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考生的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较强,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将会变得比较容易。另外,在本科目的考试中,还特别强调考察考生能否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掌握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

结合考试大纲要求和本年度的命题,可以看到本科目对于考生的知识能力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由易到难分别是:专业知识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本年度的试题构成来看,也体现了这样的安排。这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构成如同地核到地幔的向外扩展一样,三层圆代表知识核心、知识中层和知识的外层。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这三种能力的测试中,较多的是第二种能力的测试,其次是第三种能力的测试,第一种能力的测试比重并不是很高。可以预见,随着以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成熟和完善,这个趋势还会加强。虽然从表面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课程而言似乎容易一些,但真正要掌握这门课程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体现在实践和应用上。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境界、意识和理念是十分重要的。为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建议采用学习方法如下:

(一)理解和掌握每章的基础理论知识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结合案例,来理解每章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做到融会贯通。把知识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堆积搭配,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长期下去,坚持不懈,相信考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一定会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的。

(二)梳理和总结各章要点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章考试大纲要求及习题能够认真练习,要针对各章的知识点,对每章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

(三)重视案例

第3篇

【关键词】地铁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铁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而地铁深基坑工程具有开挖难度大、费用高、降水困难及周围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地铁建设中的一大难题。深基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坑工程的造价和安全。深基坑施工对保护周边建筑的安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新时期,伴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加强对城市地铁的施工技术管理和风险控制,对完善城市的交通网络,保证地铁系统的运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地铁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1.基坑围护支撑体系

(一)地铁深基坑支护方式包括地下连续墙+支撑、围护桩+支撑、土钉+喷射混凝土等支护形式,受场地限制一般采用围护桩+内支撑的支护体系,根据土体侧压力、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围护桩类型、桩径及间距。围护桩施工一般采用冲击钻、旋挖钻、全套管回转钻、人工挖孔等工艺。冲击钻、旋挖钻对地质条件比较苛刻,在砂卵石、软土地层中成孔难度较大,且噪音大、污染环境、工艺落后,很难在市区施工中推广,全套管回转钻成孔速度快,精度高、污染轻,适用于所有地层,是目前围护桩施工中值得大力推广的先进工艺。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冠梁处土方开挖施工,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直接将土方装车运走,开挖至设计冠梁底标高后进行冠梁及砖挡墙施工,冠梁以上土方开挖采用自然放坡形式。待挡墙施工完毕后对挡墙背后采用粘土回填并夯实至地面。冠梁施工前需将钻孔桩桩头凿除,清洗、调直桩顶钢筋,冠梁主筋应与桩顶锚固筋焊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三)深基坑钢管内支撑体系是保证深基坑稳定关键因素,根据土体侧压力值确定钢管直径、管壁厚度等参数。角部支撑由于受力复杂是内支撑体系控制的关键环节,为防止角部支撑滑动应安装防滑装置。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充分利用“时空效应”,钢支撑的安装和预应力的施加应控制在12h以内。施工中应作到随挖随撑,防止开挖深度与钢支撑架设不匹配造成基坑监测值变化异常,影响基坑稳定。

2.土方开挖及其施工要点控制

基坑开挖按照“分层分段开挖,随挖随撑,开挖与支撑结合”的原则,采取竖向分层、纵向分段的措施开挖,及时支撑,减少围岩土体暴露区域和时间。基坑开挖中设置集水槽,集水槽随开挖随加深,将基坑中积水及时抽出,保证土方开挖无水作业。

土方开挖采用竖向分层、纵向分段拉槽、横向扩边的原则,每1层每1段土方施工中,在横断面跨中开中槽,由车站东端开始沿纵向挖掘;由中槽向两侧开挖面进行开挖作业。中槽的大小首先要满足挖掘机回转弃土的要求,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保留两侧土体,以支撑围护结构,减小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并满足钢支撑施作要求。中槽开挖至4m后架设钢支撑,然后横向扩边拓展,挖至钻孔桩附近时人工配合,以免机械开挖破坏围护桩。当放坡开挖至坡脚线附近运输车辆无法进入时,将采取多台挖机接力倒运开挖;局部位置无条件作业的,可用坑内挖机将土方装至提升料斗内,再用行轨龙门将其吊。

(一)土方开挖过程必须严格接照技术方案设定的顺序分段分层开挖,严格做到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上层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一层,并且做到不得在大雨天开挖施工。

(二)根据钢支撑位置确定基坑竖向分5层开挖,每层开挖至钢支撑下50cm。开挖完成及时安装钢支撑,按设计要求预加轴力后方可继续开挖;第5层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以上20~30cm时进行人工清底,以控制好基底标高和防止土层扰动。

(三)土方开挖前必须先放边坡线 ,土方开挖中必须随开挖进度放出开挖边线,以便及时控制开挖深度及边线,避免超挖或开挖不足。

(四)坑底人工的清土、基坑边角部位和桩边机械开挖不到之处的土方应配备足够的人工及时清运至挖机作业半径范围内,及时通过挖机将土方挖走,避免误工。

(五)基坑开挖尤其是最底一层开挖中必须特别小心,避免挖斗碰撞基桩,在各层开挖中均应避免挖机直接碾压桩头,若挖机无法避开密集的桩头时,需先截掉部分桩头。

三、地铁深基坑风险管理与控制

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等单位组成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根据深基坑风险来源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主观风险包括各参建单位风险管理不到位,如由于前期拆迁影响造成后期工期压力较大,出现盲目抢工;设计环节对区域地质条件认识不足;监理单位技术力量和同类工程管理经验薄弱;施工单位施工和技术管理不到位等。客观风险包括复杂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管线及建筑物对深基坑施工造成的影响。

1.严格控制施工设计

设计阶段应保证现场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设计意图应充分结合现场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如有的设计单位为了提高基坑的稳定性,采取加密钢支撑、底撑换撑设计方案,造成施工阶段实施难度较大,现场可操作性差,反而对深基坑的稳定性造成了潜在安全隐患。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核是降低深基坑风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方案编制阶段应充分考虑周边管线对深基坑造成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科学进行项目决策

地铁深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已远远超出任何一个专家的知识领域或一种专业的专家群,而是需要技术、管理、财务、环境等一大批相关的不同领域的专家群体。利用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决策人员的作用,增强决策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决策效果,帮助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将工程总体风险值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建立完善的深基坑风险监控体系,实现风险控制程序化

建立深基坑风险评估、分级、变形指标、风险预警控制体系,严格按程序进行风险控制,实现风险控制科学化、程序化。在设计阶段根据深基坑周边环境和基坑深度进行风险评估及分级,确定变形临界值,对风险进行量化。在施工阶段根据基坑变形监测情况及时通过监测平台预警,根据预警响应程序参建各单位采取措施,对防止事故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套风险管理体系应在地铁行业大力推广。

4.施工条件的具备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对技术、环境、人员、设备等相关条件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检查验收,成为有效规避或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有效措施,近来采取对重要部位和环节进行分类,并按制定的检查要素,组织施工前条件验收成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城市地下空间项目是在已有城市基础设施具备的环境中实施,项目的本身往往又是多个分项组成,而分项目实施的顺序,对地下工程来说,决定了项目设施的成败和功效,具有十分的重要的意义,控制分项目实施的步骤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四、结束语

地铁深基坑工程难度大,基坑安全控制极为重要。深基坑工程应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和降水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同时密切关注周围地表沉降、围护桩水平位移等监测监测数据。良好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为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加强其施工技术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翔,罗俊国,王玉梅 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08年7期

[2]刘臣俊,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会议论文] 2010 - 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3]-钱健仁,黄捷,吴盛,刘壮志 郑州地铁车站超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与控制[期刊论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第4篇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深基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基坑工程的安全和造价。深基坑的施工对保护周边建筑的安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以北京某车站换乘厅深基坑为例,系统的阐述了深基坑的施工技术和风险管理。

1 工程概况

某地铁车站换乘厅采用明挖法施工,换乘厅设计结构型式为单跨三层矩形结构,换乘厅结构长71.4m,宽13.4m,结构覆 土 厚 度 平 均 约 3.5m,结 构 最 大 埋 深 为28.848m,基坑南侧为城市主路 ,车流量大 ,行车荷载容易对基坑土体造成扰动;结构开挖范围内土体较为松散、自稳性较差;开挖范围内地下水位较高,降水作业存在一定困难;施工场区面积狭小,施工风险及难度大。本场区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人工堆积层为杂填土、粉土填土,第四纪沉积层为粉土、细砂、粉砂、卵石、圆砾,第三纪岩层为砾岩。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位标高为41.2m左右(埋深约 8.2~ 8.5m),含水层为卵石、圆砾层。换乘厅明挖结构基坑周围有多条重要的市政管线,基坑北侧DN400上水管线距换乘厅北侧结构外墙2.5m,Φ900雨水管线距基坑北侧结构外墙约3.0m,根据风险分级规定为二级环境风险工程。

2 基坑围护支撑体系

2 .1 围护桩

地铁深基坑支护方式包括地下连续墙+支撑、围护桩+支撑、土钉+喷射混凝土等支护形式,受场地限制一般采用围护桩+内支撑的支护体系,根据土体侧压力、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围护桩类型、桩径及间距。围护桩施工一般采用冲击钻、旋挖钻、全套管回转钻、人工挖孔等工艺。冲击钻、旋挖钻对地质条件比较苛刻,在砂卵石、软土地层中成孔难度较大,且噪音大、污染环境、工艺落后,很难在市区施工中推广;全套管回转钻成孔速度快,精度高、污染轻,适用于所有地层,是目前围护桩施工中值得大力推广的先进工艺。本工程基坑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500钻孔灌注素混凝土咬合桩。本基坑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500钻孔灌注桩+Φ1000@1500素混凝土桩,在保证基坑围护的同时进行隔断地下水,实现基坑无水作业。

2 . 2 冠梁施工

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冠梁处土方开挖施工,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直接将土方装车运走,开挖至设计冠梁底标高后进行冠梁及砖挡墙施工,冠梁以上土方开挖采用自然放坡形式。待挡墙施工完毕后对挡墙背后采用粘土回填并夯实至地面。冠梁施工前需将钻孔桩桩头凿除,清洗、调直桩顶钢筋,冠梁主筋应与桩顶锚固筋焊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2 .3 钢支撑

深基坑钢管内支撑体系是保证深基坑稳定关键因素,根据土体侧压力值确定钢管直径、管壁厚度等参数。角部支撑由于受力复杂是内支撑体系控制的关键环节,为防止角部支撑滑动应安装防滑装置。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充分利用“时空效应”,钢支撑的安装和预应力的施加应控制在12h以内。施工中应作到随挖随撑,防止开挖深度与钢支撑架设不匹配造成基坑监测值变化异常,影响基坑稳定。本工程基坑竖向内支撑设5道钢支撑,1道底撑换撑,钢支撑采用Φ609mm钢管,管壁厚度12mm,第一道支撑于桩顶冠梁上,水平间距6m,其他钢支撑水平间距3m。钢支撑施工配合土方施工展开。钢管支撑在基坑旁提前拼装,开挖到钢管支撑标高时,安装三角托架,架设钢围檩。钢围檩与钻孔灌注桩之间预留60mm的水平通长空隙,其间用C30细石混凝土添嵌,及时用龙门吊装安设钢围檩与钢管横撑,通过液压千斤顶对钢管支撑活动端端部施加预应力。

3 土方开挖

3 . 1 基坑开挖原则

基坑开挖按照“分层分段开挖,随挖随撑,开挖与支撑结合”的原则,采取竖向分层、纵向分段的措施开挖,及时支撑,减少围岩土体暴露区域和时间。基坑开挖中设置集水槽,集水槽随开挖随加深,将基坑中积水及时抽出,保证土方开挖无水作业。

3 . 2 基坑开挖部署

土方开挖采用竖向分层、纵向分段拉槽、横向扩边的原则,每1层每1段土方施工中,在横断面跨中开中槽,由车站东端开始沿纵向挖掘;由中槽向两侧开挖面进行开挖作业。中槽的大小首先要满足挖掘机回转弃土的要求,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保留两侧土体,以支撑围护结构,减小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并满足钢支撑施作要求。中槽开挖至4m后架设钢支撑,然后横向扩边拓展,挖至钻孔桩附近时人工配合,以免机械开挖破坏围护桩。当放坡开挖至坡脚线附近运输车辆无法进入时,将采取多台挖机接力倒运开挖;局部位置无条件作业的,可用坑内挖机将土方装至提升料斗内,再用行轨龙门将其吊出。

3 . 3 土方开挖施工要点

(1)土方开挖过程必须严格接照技术方案设定的顺序分段分层开挖,严格做到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上层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一层,并且做到不得在大雨天开挖施工。

(2)根据钢支撑位置确定基坑竖向分5层开挖,每层开挖至钢支撑下50cm。开挖完成及时安装钢支撑,按设计要求预加轴力后方可继续开挖;第5层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以上20~30cm时进行人工清底,以控制好基底标高和防止土层扰动。

(3)土方开挖前必须先放边坡线 ,土方开挖中必须随开挖进度放出开挖边线,以便及时控制开挖深度及边线,避免超挖或开挖不足。

(4)坑底人工的清土、基坑边角部位和桩边机械开挖不到之处的土方应配备足够的人工及时清运至挖机作业半径范围内,及时通过挖机将土方挖走,避免误工。

(5)基坑开挖尤其是最底一层开挖中必须特别小心,避免挖斗碰撞基桩,在各层开挖中均应避免挖机直接碾压桩头,若挖机无法避开密集的桩头时,需先截掉部分桩头。

4 深基坑风险管理

4 . 1 深基坑施工风险分类

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等单位组成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根据深基坑风险来源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主观风险包括各参建单位风险管理不到位,如由于前期拆迁影响造成后期工期压力较大,出现盲目抢工;设计环节对区域地质条件认识不足;监理单位技术力量和同类工程管理经验薄弱;施工单位施工和技术管理不到位等。客观风险包括复杂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管线及建筑物对深基坑施工造成的影响。这种地层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上部粘性土层为软土层与硬土层互层结构,在软土层中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下部砂层的厚度较大,为承压含水层。地铁开挖深度一般超过10m,漫滩的软土地层结构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较为突出。丘陵及山区城市地铁建设中坳沟与阶地交界处、土体与岩体交界处、岩体构造带等均是风险源高发区。本工程由于位于市区交通繁忙地地段无法进行坑外降水,只能借助围护桩的咬合挡水,基坑开挖过程中挡水效果直接影响基坑的稳定。

4 . 2 深基坑工程风险控制措施

第5篇

摘要:高校财务负债率不断攀升、基建腐败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本文以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阐述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并且就高校财务内部存在的风险,提出具体的内部控制对策。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完善

0 引言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获得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它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风险,比如高校的财务风险日益增高、基建腐败问题日益严重以及教育质量风险日益突出,对于这些需要高校认真对待及时采取各种内部控制措施,防范与规避内部风险。

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述

1.1 风险管理的概述

风险管理属于动态过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统一的风险管理概念,基于本文的研究出发点,笔者将其定义为:风险管理存在于高校战略制定的全过程,通过识别可能影响高校发展的潜在事件并且将风险控制在高校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风险管理需要高校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通过风险管理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合理的管理方法。

1.2 内部控制的概述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的管理者与企业的员工共同实施的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以及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而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系列措施与手段。

2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风险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二是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三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服务于统一对象的。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虽然不能画等号,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2.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区别

首先二者的目的不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单位员工的风险意识,促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风险、预测风险以及应对风险,通过有效的管理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而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政策与手段等,属于事后过程控制,具有企业管理职能范畴。其次范围不同。风险管理不仅针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还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风险,具有广泛的对象,而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环境而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二者相比风险管理的范围相对更大。最后方法不同。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实现对风险的定量评估,而内部控制主要采取定性的方法,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衡量,因此风险管理较内部控制更加精准。

2.2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

首先它们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内部控制实施的目的就是降低风险,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控制的动力,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要依靠内部控制措施实施,内部控制措施是风险管理工作的载体,因此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二者需要协同增效。对于单位内部的风险如果单独依靠某一方面都不能很好地规避市场风险,必须要求二者协同作业,以高校基建腐败案为例,如果高校没有风险管理意识,那么其既不能准确的制定出具有防范性质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在产生既定事实后才能进行弥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最后二者在实践中具有融合发展趋势。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已经看不出单独的风险管理措施或者内部控制措施,而是基于工作的需要它们之间已经融为一体,相互交叉。

3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现状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已经具有了比较成熟的制度,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比较晚,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3.1 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首先高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我国高校虽然已经实施了自主化经营管理模式,但是由于高校的财务主要由我国公共财政给予拨付的方式,为此高校不需要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的问题,高校长期的行政化色彩管理导致高校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比如高校在使用资金时不会过多的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而且高校在扩建基础设施时也存在过大的财务风险问题,高校为了扩大基础设施它们选择向银行机构贷款的方式,据有关数据统计,高校向银行部门信贷的风险已经超出了高校的财务支付能力;其次高校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当期高校的管理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基建工程上,高校的管理者为了扩大规模,他们会采取各种融资渠道,但是他们不考虑高校的财务风险,甚至一些高校管理者将个人的意识凌驾于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上。

3.2 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

首先高校没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负债风险、基建腐败风险等严重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高校发展环境,需要高校部门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对高校的内部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但是通过对高校机构部门的结构分析,大部分的高校没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而是将高校的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划分为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这样的职能划分容易造成风险管理效率的低下。其次没有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不可否认高校对内部风险的控制措施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完善,但是高校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存在一些漏洞,高校重视高校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的风险评估,比如高校的负债比、高校的资金预算等,但是却忽视了对学术资产的风险评估。

3.3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属于动态过程,需要高校不断根据最新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由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高校在进行内部信息披露时他们只重视披露的形式,而不重视披露信息的内容,结果导致内部控制赋予形式化。同时一些高校管理者为了隐蔽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他们选择不公开高校内部信息的方式,可以说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而造成的,高校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 从风险角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4.1 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

基于高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要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高校的内部风险为切入点,从整体上控制高校的内部风险,强化高校的业务流程、财务工作以及规章制度等:首先要明确高校的战略目标。高校要建立明确的战略管理目标,也就是高校的发展战略要切实符合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不能将目标的制定脱离高校的实际,比如高校在扩建学校规模时一定要将高校的学生量、教师团队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不能为了扩建学校规模而盲目的进行资金融资等,造成高校的负债率超出自身发展水平的能力。其次高校要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将高校的项目具体责任到人,通过明确责任约束每个高校工作者的行为,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让每个高校工作者在从事管理活动时都能够将风险意识纳入到工作的每个环节。最后高校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要紧紧围绕高校风险管理为基础,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避免高校风险的扩大。

4.2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基于高校内部控制执行力的不够,高校要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力的监督:一是高校要构建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将风险管理部门与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相分离,尤其是保障风险管理人员的独立身份,同时要提高该部门的地位,由高校的主要管理者直接领导。二是高校要构建一批具有专业风险管理素养的团队。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需要懂风险管理知识的人才担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现以及解决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高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三是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高校的管理者要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强化内部控制的效果,高校的财务工作者要切实履行其职责,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水平,财务监督部门也要认真监督高校的经济活动。

4.3 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预警系统

高校所面临的风险是不断地变化的,不同的风险因素都会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需要构建针对高校动态风险信息收集、存储以及处理的自动化信息预警系统。一是建立覆盖高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系统,将高校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通过与会计信息的整合,实现风险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二是构建高校风险管理流程的预警分析系统。高校的经营活动包含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高校的资产处理、基建工程、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教学活动,这些活动都可能构成影响高校内部控制的因素,因此高校要强化每个活动环节,提高风险反映灵敏度,一旦出现风险隐患的可能,就要及时的对风险进行评估与警报,以便高校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将风险影响降到最小范围。

4.4 强化高校内部控制文化,加大内部控制的实施力度

高校要构筑优秀的内部控制文化制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高校应树立起风险管理的价值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应用于内部控制的具体日常活动当中,使员工在工作中主动地发现和预防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认真开展内部控制培训教育工作,建立统一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考核标准,并对内部控制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晖,郑宏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02).

第6篇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准备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概述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含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指由企业管理层和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实施的,通过识别、评估纳税筹划风险并用科学方法制定、执行和改进纳税筹划风险的应对策略,来将纳税筹划风险减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目标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减少因纳税筹划失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二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纳税信用,会使税务机关对企业留下很好的印象,以致于能够获取税务检查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上的宽松待遇等;三是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业信誉,不仅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信誉损失,而且可以得到供应商和顾客的信任,增强自身竞争力;四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减少企业管理层以及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焦虑,增加安全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流程概述

第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阶段。具体包括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标、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收集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信息、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第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阶段。包括纳税筹划风险识别、纳税筹划风险评估、纳税筹划风险应对。第三,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控阶段。具体包括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阶段需进行的工作

(一)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标

1、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企业纳税筹划活动的一部分,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而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又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应当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整体目标。

2、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分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是在纳税筹划风险导致的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避免或减少纳税筹划风险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纳税筹划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机制,培养相关人员纳税筹划风险意识,准确核算纳税金额,正确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税收法律法规,选择经验丰富的纳税筹划人员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后目标,是在纳税筹划风险导致的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包括:企业遭受纳税筹划风险损失后,要尽量地补救,承担应尽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尽量维护自己的纳税形象,为自身营造良好的继续生存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处理好和税务机关的关系,将纳税筹划风险损失额尽量降到最低。针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特点,应将第一个目标,即“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作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二)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

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主要是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核心小组。企业在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后,应根据项目需要组成纳税筹划风险管理项目核心组,选定风险管理项目组长和工作人员。必要时,可聘请其他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的工作。同时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各成员的权利、任务和责任,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三)收集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信息

1、外部信息的收集

(1)税收环境信息

企业涉及的税种及各税种的具体规定,特别是税收优惠规定;各税种之间的相关性;税收征纳程序和税务行政制度;税收环境的变化趋势、内容。

(2)政府涉税行为信息

纳税筹划博弈中,企业先行动,因此,在行动之前,必须预测政府可能对自身行动产生的反应。这主要包括:政府对纳税筹划的态度、政府的主要反避税法规和措施、政府反避税的运作规程。

2、内部信息的收集

(1)实施主体信息

任何纳税筹划方案必须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必须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相关信息。这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纳税筹划目标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管理人员对纳税筹划风险的态度、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等等。

(2)企业涉税问题调查与评估

在实施纳税筹划管理之前,应当对企业进行涉税问题调查和纳税评估。该步骤的工作应重点分析、整理、调查、评估涉税资料:纳税筹划内部控制制度、纳税会计处理、主要税种及税负率、近三个年度纳税情况分析、主要涉税问题、税收处罚记录、税企关系情况等。

3、内、外部信息的反馈信息

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在实施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会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同时,实施结果需要及时反馈相应部门,以便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

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是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实施的全过程所做的综合安排。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涉及的内容是全局性的,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的、范围、重点、流程等基本内容进行规划,是进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也是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的手段。

总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是必要的,它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和监控阶段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三喜,徐荣才.3C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标准[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8).

第7篇

一、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概述及相互关系

1.风险管理的概述

风险管理又称危机管理,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在某个客观存在的风险环境里,把风险降到最低。以期达到,以低风险的代价而取得最大经济回报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以及对风险的应变策略等等。

2.内控体系的概述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公司为合理保证其经济活动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在其内部设置的自我检查、自行审计的自律系统。内控体系贯穿于公司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对公司的采购、生产、营销、核算等各个阶段、各个层级进行全员、全程、全覆盖的监控,力求做到监控过程无死角。

3.两者相互关系的简要概述

两者的联系在于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体系中明确地指出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包括内控体系,内部体系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而两者的范畴、活动、对策的不一致又构成了两者的区别所在。因此说,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辅助的。

二、集团公司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及领导层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的观念不强

集团公司管理者或是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与否,对内控体系的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公司的领导对于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觉得可有可无。有的是经验主义盛行,对风险管理缺乏敏锐的认知,缺乏对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学习。在管理中还凭经验,延用几十年前的管理模式、理念,从而难以驾驭当今复杂而多变的市场,使得在竞争中失去了先机。因此,管理者或是领导层的观念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的成败。

2.缺乏相应的人才

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咨询与评价,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来进行。由于,我国集团公司的内控体系及风险管理现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公司内部能够适应该项工作的人才相对缺乏。然而,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一些顶尖的人才,还需要全员、全岗位共同来完成。由于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参差不齐,也就使得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相关的配套制度不足或是制度贯彻不力

当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关于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的制度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但往往一些相应的配套制度、策略难免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是“形式重于实质”,形成整体的制度有,但是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使得集团公司内部的各个子公司及各个部门执行起来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即不知从何做起,使得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成为空谈。另外,有些集团公司对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相关制度倒也是健全,但是执行起来未必按照制度操作,或是公司内审部门执行相应内控及风险管理的职能时偏软,使得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在执行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信息化建设不能适应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的要求

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还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不论是从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到ERP管理系统及OA办公系统的应用还是走在一般中小企业前列的。然而,笔者却认为,目前信息建设进程还远远达不到内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信息化建设只是停留在“单机版”的状态,没有形成“网络版”。即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只是某个区域,或部门,各个部门或是集团子公司之间各自为战的能力较强,而如果是协同作战的能力较弱。但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却是要求整个集团、全员参与,以期达到对风险管理的全面防范,因此说,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有待加强。

三、集团公司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策略

1.树立领导层面先进的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理念

集团公司的领导层面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对于集团公司经营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公司领导层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该重视对内控体系及风险管理的学习。要与时俱进的关注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不能犯经验主义。最终,不仅要做到在领导层面树立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理念,还应该将该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做到全员控制风险。

2.公司应该积极引进及培养内控体系方面人才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内控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内部管理制度,在选人,用人上要选那些,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员工来担任。另外,内控体系管理中涉及财务部门的层面相对较高,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财务人员要改变以前那种只是制单、记账的工作,要将财务工作真正地与企业的内控体系及风险管理相结合。因此对于财务部门员工的聘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聘用一些人品正、有敬业精神的人来担任。其次,财务人员应是经过系统的财经知识培训,并且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和技术职称,最好是具有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最后,财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公司的内控体系制度,要敢于同增加公司经营风险,违背公司内控体系制度的问题说不。

3.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相关机制且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加强集团公司内控体系中的风险管理,首要问题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五音难正六律”,可以看出,有法可依是如此的重要。集团公司应该结合公司自身情况的同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内控体系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内控体系制度来防范各类风险。同时,也要注意到只建立相应的制度也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制度的执行力。要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内控体系制度执行的监控,引入奖惩措施,从而实现“奖勤罚懒”。通过加大内控体系制度的执行力,来约束集团公司内部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从而起到对风险的控制及规避作用。

4.加强内控体系中的信息化建设

第8篇

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而,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将面

临各种风险,风险管理实质上是一个降低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

包括识别、估计与评价、处理及后评价几个阶段。本文主要介绍某一房地产开发

项目中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措旗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一、风险管理概述一、风险管理概述一、风险管理概述一、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规划、鉴别、评估、评价、监控、对策等

过程,针对这一过程就应考虑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处理风险,选择应采

取的各种避免损失和控制损失的对策,分析各对策的成本及后果,各

房地产开发公司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及风险管理的总方针和特定目

标,确定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达到以最小费用开支获得最大安全效

果的目的。

二、风险二、风险二、风险二、风险

1111、该项目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该项目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该项目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该项目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该项目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投资

一项目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

足,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

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

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投资人的资金来源、施工成本、施工承包单

位付款等条款未做详细风险评估,有些早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项

目中就没有设置,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

段,甚至束手无策。

2222、信息来源严重不实、信息来源严重不实、信息来源严重不实、信息来源严重不实

该项目在进入市场调查时得到的信息来源严重不实,例土地挂牌

每亩地就比其他地价高出20万元,而这在信息采集时没有注意这一

差价;在招投标过程中开发公司事前不做工程造价控制预算,直接造

成施工承包单位的承包单价高出市场价。按理来说,房地产公司进行

风险投资时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

他投资方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但由于中

国特殊的环境,企业对风险的信息来源不实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

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

度,更严重的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因此,风险

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是有很大的障碍。

3333、房地产开发公司资金不足严重影响对风险投资的评估、房地产开发公司资金不足严重影响对风险投资的评估、房地产开发公司资金不足严重影响对风险投资的评估、房地产开发公司资金不足严重影响对风险投资的评估

目前企业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资金不

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

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还与政府的投资政策有关。

4444、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

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

下,经营成本得不到控制,影响盈利。由于制度不健全,致使对其道

德风险控制力度有限。同时,一些创业者多为技术专才,缺乏管理经

验,综合管理能力弱,影响了风险企业的发展。

5555、财务风险影响了盈利、财务风险影响了盈利、财务风险影响了盈利、财务风险影响了盈利

财务方面的特征也有比较多的共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企

业的应收账款比例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三、风险管理措施三、风险管理措施三、风险管理措施三、风险管理措施

111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风险回避、风险回避

对于资金不足的创业企业或前景基本不看好的企业,应该时刻关

注其财务状况,对已经或即将支持不下去的企业,建议风险投资公司

及时采取休眠、合并、清算等方式止损;对尚存在发展前景的企业,

要密切关注其财务情况,防止创业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开拓

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为其寻找技术、市场、资本方面

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应积极帮助

联系贷款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追加投资。

采取回避风险是管理和控制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普遍应用的方

法。通过回避风险,将从根本上排除风险来源和风险因素,从而避免可

能产生的潜在损失和不确定性。直接回避某种风险是处置该风险的最

简单易行的办法,也是最具彻底性和经济性。

222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损失控制

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应加强与管理层的协调沟通,尽可

能地输出增值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或推荐

职业经理人直接参与管理,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

助投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在愿意承担风险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损失频率,

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控制技术。虽然损失控制和回避风险都是以风险

单位为处理对象,而非以财务手段(如设立基金)来消纳损失,但损失

控制是要积极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之能被接受,而不是如回避风险

那样消极地放弃或中止。

损失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即损失预防

和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即遏制损失加剧,设法使损失最小化。

3333、风险自留、风险自留、风险自留、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既不回避也不转移风险,而自行承担风险即损失发

生后的直接财务后果。自留风险是处理风险的最普通的方法。这种手

段有时是无意识的,即当初并不曾有意识地采取某种有效措施,以致

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时也可以是主动的,即经营者有意识、有

计划地将若干风险主动留给自己。这种情况下,风险承受人通常己经

做好了处理风险的准备。这种无意识或低估将风险及潜在损失承担下

来的情形称为被动自留。有意识、有计划的风险自留则称为主动自留。

被动自留风险基本上是风险评估不力或疏忽大意的产物,它必然会对

风险处理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避免被动自留风险。作为一类

风险财务技术的风险自留,主要是指主动自留风险。

风险自留在一些情况下是唯一可能的对策。有时企业不能预防损

失,回避又不可能,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自留风

险。但是如果自留风险并非唯一可能的对策时,风险管理人应该认真

分析研究,制定最佳决策。

4444、工程保险、工程保险、工程保险、工程保险

针对整个工程项目来说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的转移主要停

留在工程的发包以及分包这一层面上,通过工程合同的签订将风险转

移出去。但这种做法只是被动地将风险进行转移,风险一旦发生,业主

或总承包商依然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其利益并不能真正起到保

障的作用.而工程保险虽然能够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提供更为安全

的保障,但在我国却起步较晚,且一直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通

过建立工程保险制度,既可以转移合同当事人的风险,还可以在“守信

获益、失信受罚”的原则下实现建筑企业的优胜劣汰,迫使它们在行

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有序运营、正当竞争、诚实履约,自我监督,从根

本上控制工程风险。此外,工程保险制度的建立对解决当前工程建设

领域出现的质量低劣、拖欠工程款、三角债等老大难问题同样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5555、工程保证担保、工程保证担保、工程保证担保、工程保证担保

工程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在事先评估被保证人业绩和信用的基

础上,向债权人保证被保证人能够按照合同规定条款完成工程或及时

支付有关款项的信用工具。其种类主要有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

款担保、业主支付担保、工程质量担保、分包担保及反担保等。

首先应该完善市场机制、净化市场环境、健全法律法规,使社会

信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得以落实。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培养

从事工程担保事业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工程担保中介服务机构,使工

程担保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除此以外,还应结合建设工程的特

点,研究确定适合于建设工程的担保方式。

法定抵押担保是针对业主提出的,目的是保证业主按合同约定支

付工程价款及其它费用。但是《担保法》中规定的抵押担保是一种“约

定担保方式”。这种担保方式需经合同双方约定,并签定抵押合同后,

才能生效。根据前文所述,处于买方市场的建设工程承包领域,业主是

不会给自己套上枷锁的。因此,以约定方式才能实现的抵押担保,在建

设工程承包市场中,对业主没有约束力。但是,抵押担保对承包商而言,

又是防止业主拖欠工程款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担保方式。如果这种担保

方式能够在建设工程承包市场中推广应用,将对规范建筑市场,净化

市场环境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理与从事项目管理的经历,从当前房

地产开发商整体运行的操作层面分析了影响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因

素,对开发商项目管理的奉献进行探讨。风险因素不断增多,风险存在

于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使中小房地产企业更是处于极为艰难的处境。

因此,加强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保证项目的目标实现,是实现企业突

出包围稳步发展的关键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3

2、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董浩岩,《中国风险投资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4、陈康幼,《投资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陈工孟,《2006年中国风险投资业调研报告》,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7.1

6、刘新学,《我国风险投资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3期

7、刘蓬川,《对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3月

8、张治荣,《我国风险投资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财会研究》,2007年第03期

9、王荣,《我国法律环境的改善与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

第9篇

【关键词】新时期 财务风险管理 策略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财务的结构不够合理、融资手段不够恰当,导致企业内部存在偿债能力缺失、经济效益减少的风险。对企业来说,财务风险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因此,管理者们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不断降低风险,但不能够真正地消除风险。通常,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有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几个方面,与此相应,企业就要面对由此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而医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不仅有企业的一般性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医疗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的医院管理制度必然会不断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向发展,医院的财务活动也会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不能预料、无法控制的因素都使得医院的经济收益有差异与损失,医院的财务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大,这些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概述

财务风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辨别、监测、分析财务风险,在这个基础上对风险有效地进行处理,用最低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保障的管理方式。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有针对性地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通过辨别与分析医院当前的风险,以便确定何种风险是能够忽略的,何种风险则是要重点防范的。主要是要抓住风险的重点,在当前的风险现状下,保证能够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就医院的财务管理发展状况来说,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能够适应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需求的专门体系,以便有效实现财务风险的预警及防范。下面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财务比率的最佳值,在财务管理中一定要防止这些指标数值过高或者过低,如果指标过高或过低都必须要引起医院财务管理者的重视。

财务管理者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与管理时,一定要特别重视现金流量这一指标,由于现金流量指标是医院的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这一指标在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却常常被忽略,下面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几个主要的现金流量指标:

(1)现金的流入和医疗的业务收入之比,这个指标是现金流量的净额和医疗业务的收入之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医院业务收入的净现金量,如果这个数值能说明医院获得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个值越大获得现金的能力越大。

(2)现金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这一指标是流动负债和现金流量净额之间的比率,这个值越大,则说明医院在短期内的偿债能力越高。

财务管理人员在以上各种财务指标进行时,一定要关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因为只有把这些相关的指标关联起来观察与分析,才能发现隐藏在财务指标内部的风险。同时,医院的财务部门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把预警系统真正地落实到医院日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及时地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标,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找出风险的根源,利于及时避免风险的出现。

三、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当前有不少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的防范意识,许多医院根本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预警体系。同时,如果医院的领导者们能深刻地认识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从根本上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就要加强和深化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观念出发,积极预防和应对财务管理风险。而对于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就要求医院在在追求成本节约的同时,必须要有比较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计划和方案,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二)不断提高对医院外部经济环境的应变水平

虽然外部的经济环境很难预测和控制,但是医院可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和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其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应对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在这些手段中,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医院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绝对不能仅仅沉迷于暂时的良好业绩,而忽视潜在的危机,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警惕性。同时,医院对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也需要不断的提高,通过对最新医疗卫生政策与改革的及时掌握和分析,了解医疗市场发展和变化的最新趋势和根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进行改革与优化,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财务风险反应机制,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标。

(三)加强对预算的绩效管理和对预算的控制

不断加强对预算的编制、计算、分析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明确的预算标准和明细的预算项目。这就首先要对预算的编制、核定及执行等程序进行规定。严格地控制和分析预算资金的支出与运用,以确保医院预算资金的支出可以有章可依,并进行预算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分析与控制预算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不断加强内部的会计控制与审计的监督

要加强医院的会计控制与审计的监督,第一,要做的就是严格依照会计准则和法规进行合理而正确的财务核算,并分析和上报核算的具体结果,以便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财务风险;第二,在医院的财务活动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对资产管理重要岗位的监督和控制,并对相关的控制点做出有效的监督和预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引起财务风险的隐患,并彻底消除隐患;第三,不断加强对医院的重要会计事项和财务活动的风险评估,并全程监控有可能发生意外风险的事项。

(五)逐步建立起合理的财务风险决策体系

医院领导者的决策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根据和核心,也是出现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改进领导者决策的方法,避免出现主观臆断,尽量用科学而合理的决策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有些医院的领导者只靠主观判断做出决策,常常导致决策的失误,这不利于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医院的领导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选择最佳的决策,促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艳霞.论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们[J].经济师,2009(09).

[2]孙国伟,李大力.完善经营成本控制与强化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6(07).

[3]殷积琴,王琥琳,潘吉铎.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规避对策[J].卫生与科学,2006(05).

[4]叶菁.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及其综合治理探讨[J].当代经济,20l0(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