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28: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筹资风险的含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流动性;流动性风险;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对于企业的意义犹如血液对于人体一般,是企业经营的一项基本资源,充足的流动性可以用来满足预期和突如其来的现金流出,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相反,因缺乏流动性而无法及时满足债务偿付义务,将会危及企业的活力,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流动性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那些负债较高、固定资产占比较低,拥有大量流动资产的金融机构,其活动的本质就是作为流动性的通道,故而对流动性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
一、流动性的含义和来源
流动性的含义。对流动性进行系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流动性的含义,准确的定义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内容。流动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流动性特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它们在性质上属于容易变现的资产;广义的流动性是指需要货币时获取现金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的及时性、价格上的合理性以及数量上的充足性。美国银行业协会对流动性的定义为: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的资金需求。加拿大财政部金融机构监理局将流动性定义为一种能力,具体指一个机构可以及时地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足够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应对到期的承诺。这些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定义都是广义的。在广义的概念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一项资产,是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性来源之一。目前对流动性的研究也大部分泛指广义上的概念。流动性的来源。流动性的来源渠道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如销售产品回笼的资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到期收回的本金、利息或分红即属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该来源是一种基础性的流动性来源;二是通过筹资活动获得资金,包括短期筹资、中长期筹资以及权益筹资。不同的筹资来源可以应对不同的流动性需求,以金融机构为例,短期非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可以通过回购、隔夜拆借等手段解决,长期非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可以通过信用借款、发债或股权等方式解决,对于急迫的流动性需求则要采取非常措施,如担保筹资、向央行借款等。在正常的经营情况下,通过负债获得资金是一种很好的流动性来源,但是当发生系统性危机或者机构自身的信用受到市场质疑的时候,筹资困境会诱发资金的流出,增强现金流入的困难;三是通过销售资产获得资金,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能否及时地按照账面价值变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资产所处市场的深度(反映承受大额交易的能力)、广度(反映参与者的多少)等。其中容易变现的资产可作为流动性储备,流动性储备是所有流动性来源中最可靠的。企业为了应对意外的流动性需求,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流动性资产,但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回报率是最低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会尽可能地降低此类资产,合理的流动性储备规模是在流动性风险和盈利之间寻找平衡。经营活动和销售资产取得的现金属于内生流动性,筹资属于外生流动性,流动性储备犹如水池中的水一样,现金的流入似水池的进水口,现金流出似水池的排水口,当资金的流入大于流出时,流动性储备就会增加,相反,当资金的流入小于流出时,流动性储备就会相应减少。应对需求时流动性来源的安排顺序。一般而言,以上三种流动性来源在满足需求时,未担保的筹资安排是在经营现金流之后的第一道防线,出售资产变现是最后一道防线。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抵押或者卖出资产,尤其是那些固定的或者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资产,将减小企业的财务弹性,降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这样的一种顺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来综合考察各个来源的特点。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正常情况下,银行借款是一项很好的流动性来源,但当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或者自身经营、声誉发生重大损失和变化时,银行借款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出售资产将会成为获取流动性的首选途径。
二、流动性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若在流动性概念的基础上来定义流动性风险,那么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将更为具体,它是指企业不能根据需要而以正常的价格(合理的融资成本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及时获取现金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企业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尤其对于高杠杆经营的金融机构,其被称为“最致命的风险”。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很多资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充足的流动性来应对债务,被迫进行合并或者被收购,甚至走向了破产清算的境地。这次危机证明了流动性风险爆发的突然性和严重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成为金融机构持续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流动性风险的来源及分类。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存在流动性需求。流动性需求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流动性缺口,即现金的流出大于现金的流入;二是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金。其一,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从流动性缺口产生的原因上,可以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错配型的资金缺口是指由于资产负债期限和规模错配导致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出大于现金的流入。如短债长用的情况,短期负债到期后需要偿还,但资产期限尚未到期无法及时回流现金,从而导致净现金流出。对于提供流动性转化的金融机构而言,这样的错配是无法避免的,是由金融机构的经营性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本身决定的,从性质上讲是内生的。突发型的资金缺口指资金的需求超出了金融机构的计划,或者现金的流入低于金融机构的预期,导致没有充足的资金应付突发的现金需求。造成突发型资金缺口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归为四类:一是无法预测的现金流量。二是不利的法律或者管理部门的裁决;三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企业的负面印象。在现实的经营环境中,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一些在时间或者数量上无法预测的现金流量,如居民储蓄存款、开放式基金的赎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性投资等项目在时间和数量上均不确定,并且无法预测的程度越高,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也就越高;四是不利的法律或者部门裁决会带来紧急的支付、赔偿和停业的成本。这会对经营活动和相关的现金流量造成暂时的或者永久的破坏。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无法预测性,如果管理不规范,就会增加预测企业现金流的难度。企业的负面印象会改变利益相关人的行为方式,降低交易和减少资金供给,使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变动不可预测。总体而言,突发型的流动性风险往往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而引发,是一种“间接的、结果性”风险,从性质上讲是外生的。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早已蕴含在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中,而一些触发性的事件会将其暴露出来,流动性缺口的产生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二,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从获取资金的方式上也可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两类: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筹资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根据需要在成本合理的程度上获得未担保的筹资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造成筹资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负债不具有连续性;缺乏融资市场渠道;负债筹资来源过度集中和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当信用资金的提供者不愿意将到期负债继续提供给企业使用,或者企业被迫接受增加的成本来保证负债来源时,往往表明企业的筹资流动性风险已经存在了,信用资金的连续性可以作为筹资流动性风险的早期信号。缺乏融资市场渠道意味着企业无法进入特定的融资市场,从而被迫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比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无法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那么短时间的资金需求将被局限在需要资产抵押的回购市场上。企业过分依赖单一的产品、市场或者贷款方也会增加筹资流动性风险,因为过度集中的筹资来源一旦停止,企业想要寻找到替代性的融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当然,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比如金融系统流动性趋紧,同样会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根据需要按照账面价值将资产变现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包括以不合理的贴现折扣比例将其资产作为抵押品,或者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其资产组合。通过资产获取流动性的方式包括抵押无负担的资产获取贷款、出卖流动性资产获取资金、进行资产证券化、变卖非流动性资产等。这些方式一般与资产流动性风险的高低相对应,如果企业拥有充足的营业现金流量和筹资来源,就不会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当资产流动性风险较低时,企业可以通过抵押资产获取现金,如果企业通过变卖非流动资产来获取流动性,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已经很高了。影响资产变现的因素包括资产市场性的缺乏、缺少无负担的资产、资产过度集中、企业自身高估资产价值、贷款抵押物不充分等。资产市场性的缺乏意味着资产不容易或者根本无法变现,比如厂房、办公楼等固定资产的售卖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容易及时变现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缺少无负担的资产表明企业缺乏可处置的资产,那么通过资产获取流动性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资产过度集中存在两个含义,一方面指企业拥有的头寸相对于市场容量来说占比较大,另一方面指某一资产的头寸在企业整体资产规模中占比较大。过度集中的资产可能会由于市场深度不够而无法按照账面价格整体变现,例如企业某一金融资产进行大规模抛售时,市场价格有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资产变现的价值。过度集中的资产也有可能遭遇因市场突然变化而无法变现的风险,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次级债券”交易几乎停滞,大量持有该类债券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而如果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被高估,那么企业以该项资产为基础获取流动性的数量必将低于企业的期望值。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贷款项目出现风险,那么可以通过处置抵押物来回收资金;但如果抵押物的价值不足以弥补本息金额,那么金融机构将会遭受损失。其三,流动性漩涡。筹资流动性风险或者资产流动性风险的出现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带来财务困难。但在某些情况下,筹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会同时出现,形成流动性漩涡,造成失去偿付能力的危险。流动性漩涡可以由内部或外部因素诱发,企业首先出现筹资困难,被迫出售或抵押资产,从而降低财务弹性,引起利益相关人的担心,抽离资金,导致企业筹资更加困难,进一步出售资产变现,最终进入财务困境,造成偿付危机(如图1所示)。
三、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一)企业筹资的含义
企业在运营中,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资金,并将资金投入到生产及企业运行中去,从而达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的行为就被称之为企业筹资。企业可以通过外部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来进行企业融资。企业在筹资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筹资方式,并将筹资宽度设定在企业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是企业筹资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企业筹资风险的另一个名称,是指企业在借入贷款之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这是由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利润的不稳定性决定的。
企业进行筹资的主要目的的是扩大生产,而增加了企业贷款之后,贷款利息必然会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去一定的压力与负担,而市场上的借贷利率又是随时可变的,这也成为企业筹资风险的一大问题。由此可见,如果企业经营决策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无法适应市场变化,那么企业随时面临着筹资风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如果制定了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决策目标,正确领导组织企业员工生产经营,那么,企业就能实现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生产规模的目标。
(三)筹资风险的特征表现
1、筹资风险的客观性
企业筹资风险的产生都是无法预料的,可以说是一些客观的、不可通过外部力量控制的非人为因素决定的。等于说,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或是人为消除的,企业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及方式来解决风险,尽可能的减少企业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及损失。
2、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筹资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即筹资风险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及其影响的程度及范围都具有不确定性,可以说筹资风险的结构具有偶然性。
3、筹资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在筹资风险中,与风险的不确定性相对应的是风险存在的可控制的可能性,在风险发生的过程中,部门风险并非完全不可预料,而是在研究之后是有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内部经营发展及企业未来进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风险调控。
4、筹资风险具有双重性
筹资风险的双重性可以说是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企业能够从中获取的利润越高。这也是筹资风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
企业筹资中企业的负债增加,会从正面对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而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也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企业筹资风险能使企业获得企业财务杠杆效益,促进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综合资金的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二是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如果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极有可能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下面我们分别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对企业的筹资风险做出相关探讨。
(一)内因
1、企业负债过度
企业过度筹资可能会造车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其利息的支出占企业总支出比重过大,这会减少企业的收益,最终可能会使企业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导致破产。
2、资本的结构不当
企业中自由资产与借入的资产共同组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企业的借入资本过大,超过自有资本比重过多,则其结构比率的不恰当以及高额的负债率都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应当合理的利用债务融资,将企业基本结构进行科学的配比,这也是企业从中获得财务杠杆收入及降低财物风险的重点。
3、筹资方式选择的不恰当
企业进行筹资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商业信用等。慎重正确的选择企业筹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筹资方式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一旦选择不正确,则极有可能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外因
1、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本身存在的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企业采用的完全是股权融资时,那么企业中没有筹资风险,其经营风险由股东承担;二是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者融资方式时,股东的收益波动起伏将会增大,且筹资风险承担的风险大于经营风险;三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善、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时,股东的收入基本为零,且支付债务利息还需运用股东股本,这些都将导致企业最终破产。
2、受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变动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上的利率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也受市场中利率的变化影响。由此可见,企业的筹资风险的大小与市场的利率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在国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的利率就会降低,此时企业的资金成本就会有所降低。相反的话,企业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将大幅提高,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压力。一般而言,如果企业不进行筹资的话是不会面临筹资风险的,企业筹资的广度也决定了企业面临风险的程度大小。企业在筹资时,利用市场动态分析,对市场变化进行相关预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针对筹资风险提出的防控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的意识
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无法避免的因素,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有可能遇到不一样的风险。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才能在面对风险时保持沉着冷静,并及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
(二)对筹资方式进行合理安排
合理地安排筹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企业筹资安排不当,极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企业在筹资前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要符合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筹资策略,在保证企业能按时还款的前提下进行筹资,这样才能达到企业进行筹资扩大生产的目的。企业在发展时,也可以进行股权筹资,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自有资本持有量,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基础,尽量避免企业筹资风险。
(三)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筹资债务的偿还能力。企业要提高资产流动性,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加速企业资产回流,缩短企业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企业筹资风险。
(四)在筹资过程中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防体制是降低企业筹资风险的重要步骤。企业立足于市场发展,在筹资时建立各种应对企业发展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制定了一定的风险预防措施,在企业遇到风险时能够快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
关键词: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防范措施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
1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1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筹资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2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
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3.4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防范措施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
1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1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筹资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2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
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3.4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筹资风险 资本结构 防范措施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
1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1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筹资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2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
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3.4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筹资风险 资本结构 防范措施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
1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1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筹资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2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
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3.4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筹资风险;表现形式;影响因素;防范与应对
中图分类号:F540.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对企业筹资风险来说,其含义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由于使用借入资金引起收益发生变动的可能性,或引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控制和规避企业筹资风险十分必要。
二、企业筹资风险表现形式
1)支付能力下降的风险。它是指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该风险从产生的原因上可分为两类:①资金性筹资风险。指企业在特定的时点上,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是一种个别风险,表现为某项债务或某一时点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它对企业以后各期的筹资影响不大。又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是由于理财不当引起的,表现为财务收支计划与实际不符合而出现支付危机,或是由于资本结构安排不当而引起的。②收支性筹资风险。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取发生亏损,将减少企业净资产,从而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量。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这是整体风险,对全部债务的偿还都要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仅源于理财不当,且源于经营不当。
2)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的风险。借款利息随着借入资金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的上升。在企业税息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者借款利率超过税息前资金利润率时,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三、影响因素
1)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经营状况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至于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影响一时不能作出完全肯定回答。如出现经营风险,经济效益下降,在借入资金较多时,将产生还款付息压力;如出现亏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经营状况良好,获利能力较强时,资金利润率大于借入资金的成本率,企业借入资金可以提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反之,借入资金会使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下降。
2)借入资金期限结构。企业生产经营与投资往往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周期波动性。生产经营规模与投资扩大时,需求资金增大;在生产出现萎缩与投资减少时,需求资金减少,有可能出现资金闲置。因此,企业借入资金的多少及其期限结构,如果没有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波动很好地相适应,就会出现不合理的安排而引起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或某一时点过多的资金闲置。
3)利率变化。利率变化对筹资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不恰当的筹资方式筹集了资金,使筹资成本水平提高,企业蒙受损失。例如在当前利率水平偏高而利率将要在不久即会调低时,仍以较高利率水平筹集了资金,而在利率调低后就要负担较高的利息。
4)汇率变动。其产生的风险,是指企业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涨跌所蒙受的损失。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汇率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其风险对企业筹集外汇资金后的债务偿还能力具有较大影响。
5)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应量过多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不断升高。这给企业筹资带来诸多隐患,若决策不当,会带来重大损失。
6)企业信誉。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树立的企业形象。若声誉好,在社会上有较高的信誉,在筹资时,渠道就宽,方式灵活,资金成本就低,风险较低;反之,成本就较高,风险就大。另外,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对企业筹资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筹资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1、遵循收益风险均衡原则,正确认识和评价筹资风险
激烈的市场经济,企业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追求风险,勇于承担风险并善于分散风险,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一般收益与风险同在。获取收益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引起,是与获取收益相伴随的一种客观现象。企业要获得收益,就不能回避风险,可以说风险中包括收益,挑战中存在机遇。而遵循风险收益的均衡原则,则是要求企业不能只顾追求收益,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在进行财务管理必须对每一项具体财务活动,全面分析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要求来决定采取某种行动,在实践中趋利避害,赢得更多的收益。
财务活动中,低风险只能获得低收益,高风险才能得到高收益。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受益者来说,都要求受益与风险相适应,风险越大,则要求受益也越高。只是不同的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有所不同;有人宁愿稳妥不愿冒险;有人则甘愿冒险以图谋求巨利。无论何种心态对待,都应对决策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权衡,以便选择最有利的方案。特别要注重把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同风险小、收益低的项目,适当地搭配起来,使风险与收益均衡,做到既降低风险,又能得到较高的收益。经营管理者应树立风险决策观念,理智化地化风险为机遇,在危急中找对策,以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筹资风险管理,努力化解筹资风险
1)保持负债规模的适度性。只要企业负债经营,就存在筹资风险,而且其大小与企业借入资金的多少成正比。所以,合理确定借款额度,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所在。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借款的数额要依据投资环境、项目选择、市场前景等因素来确定。投资环境好,市场前景乐观,项目变现能力强,投资报酬率高,举债规模可适当扩大;反之,不宜扩大。负债规模的确定,还应考虑借入资金利率的变动趋势。一般在企业资金利率或投资收益一定的条件下,利率调高,对企业不利,应削减举债规模;反之,可适当扩大举债规模。
2)保持负债结构的合理性。其负债结构,是指企业借入资金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债源结构等。它是适度性的前提,只有结构合理的负债规模才是适度的,才有利于回避、分散筹资风险。对短期、中期、长期负债要均衡安排,并保持适当比例。企业借款期限要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如果期限太长,可能会造成长期资金短期使用,利率太高;反之,则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负债。再者,长、短期负债比例必须与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结构比例相适应,要通过预测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控制短期负债额度,避免还债期过于集中和还款高峰的过早出现。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选择不同期限的筹资方式。若是生产经营中长期的资金需求,就用长期负债方式来融资;季节性、临时性等原因引起的短期资金需求,最好用短期负债来解决,使资金的占用时间与负债的偿还期限基本一致。这既可降低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又使借入资金能够得到高效利用。负债利率结构安排要有利于减少利率风险,降低企业实际利率。利率结构是指长期固定利率借款与浮动利率借款的比例关系。若资金市场上利率有上升趋势,采用浮动利率借款将会面临利率风险。筹资一笔长期项目的资金,仅用固定利率借款也是不明智的。固定利率借款虽然可减少利率风险,但缺少灵活性;浮动利率借款比较灵活,可以提前还款。所以,不宜单纯采用某一种利率,而应当从降低企业利息负担的角度出发,保持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适度比例。
选择适当的借入资金渠道和方式,保持债源结构的合理性。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债券和商业信用等方式,从不同来源取得借入资金。不同的筹资方式,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资金成本也高低有别,且也具有不同的筹资风险。商业信用比较容易取得,也不必对付出任何代价,但只能在短期内使用,无力偿还的风险太大。银行借款与发行债券相比,一是限制条件较少,容易筹集;二是筹资速度也较快。用于增添小型设备,增加适量库存,或用于扩大商业信用规模时,以银行借款方式为好。若企业所需资金额度大、期限长,以发行企业债券筹资为好,因为社会资金市场实力雄厚,且大额度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各种筹资方式和资金来源分别有其优缺点,企业必须注意债源结构的合理性,使之相互配合,才能趋利避害,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
3)增强筹资方式的可转换性,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大小不同,其筹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也不同,可从一种方式转换为另一种方式的能力,以避免或减轻风险。通常短期筹资方式的转换能力强,但由于期限短,若风险太大,可以及时采用其他方式筹资;长期筹资方式转换较为困难。长期筹资中,如果合同中规定可以通过一定手续进行转换,则风险也相对小些。另外,企业筹资还应广开渠道,不能过多地依赖于一个或几个筹集资金渠道,应进行多元化筹资,这也可增强转换能力,降低筹资风险。
3、财务风险机制要建立健全,并优化宏观风险控制环境
要努力构建高效的财务风险机制,并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企业在进行某一筹资方案决策时,在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同时,还要兼顾其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富有弹性和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发生意外时能够有效地应付;在进行的筹资活动中,企业应时刻监督筹资活动的相应进程及风险状况,根据出现的偏差及时调整筹资活动,以有效地阻止不利事态的发展,并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筹资活动之后,以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用来指导未来的筹资风险管理行为及其活动。
五、结语
企业建立健全相适应风险机制运行的体制、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迫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从国家政策层面上,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风险机制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法律层面上,要将风险行为活动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为风险机制的运行提供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从优化企业筹资环境层面上,需要建立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公平的税收制度环境和健全的金融体制环境,并将企业筹资纳入法律化、规范化轨道,这才有利于企业对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才有相应的保障。
论文摘要: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文章通过分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含义和优点、负债经营存在的风险,然后对其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
一、负债经营的含义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借入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以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经营活动方式。它也是企业谋求其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采用的经营方式。
二、负债经营的利益
负债经营的内涵从资本经营的角度看,负债经营并不一定对企业不利。债务是企业的资本,对于债权人来说,它是一种借出资本,可以获得利息报酬,并且也是一种资本经营;而对于债务人来说,它是一种借入资本,利用它来进行经营就是负债经营。负债经营可以获利,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它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报酬率较高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具有如下许多优点:
1.负债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一方面,对于资金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业采用借入资金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要承担较大风险,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采用权益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筹资的资金成本。另—方面,由于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使企业能获得减少纳税的好处,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投资者支付的利息。
2.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由于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赢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财务杠杆效应。同时,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更多的利润。
3.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在各国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今天,货币贬值现象一直存在。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4.负债经营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如果以发行债券或向银行等金融部门借入资金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时,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因此,负债筹资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又能有利于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5.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因为按现行制度规定,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并且在所得税前扣除,故可产生节税作用,使企业少纳所得税,从而增加权益资本收益。利息费用越高,节税额越大,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成本费用加大,利润减少,应纳所得税额随之减少,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额,降低企业的税负。
三、负债经营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过程中,具有以上优点,但因经营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企业在举债时预先设想的经营条件发生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又会带来以下风险:
1.负债经营能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虽然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但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金收益的大幅下滑。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数额的利息负担,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负债经营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面临较好的市场行情时,负债经营能获得对企业有利的杠杆效应。可是—旦市场行情变差或企业经营出现不善,由于利息的支付是无论企业盈亏都必须按时支付的,因此这给企业带来加大的财务风险,它使处于困境的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3.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对于负债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以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企业短期资金运用不当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可能使企业破产。
4.负债经营增加了再筹资风险。债务到期而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必须延期或举新还旧,这样会大大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企业筹资的角度看,由于企业的负债经营,必然使企业的负债率增加,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超过了一定程度后,对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降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影响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四、负债经营风险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经营者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要承认风险,正确认识风险,科学评估风险,预防风险发生。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适当的筹资规模和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在具体项目上,企业所采用的筹资风险决策法是:首先,在筹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其次,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成本最小的方案;最后,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的方案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的方案中,根据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4.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确定最佳负债规模,保持权益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一般控制在1∶1比较适宜,流动比率控制在2∶1较为适宜。如果大于上述指标证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较强,反之较弱。但上述两项指标过高则会造成资金浪费,过低会形成资金周转不灵,所以举债时要做到比率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速度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速度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企业必须大力补充自有流动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
5.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企业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低于速动比率保持的安全区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结构趋于合理,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
6.根据利率走势,做出筹资安排。在利率水平较高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集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出利率变动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并在预测利率变动的同时,在筹资战略和具体筹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
总之,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的一种财力策略,也是一项经营战略,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科学使用所筹资金,对于企业经营的意义十分深远。管理负债经营风险,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事关企业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就必须承担负债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临彦.企业适度负债的合理性研究.时代经贸,2007(3)
【关键词】财务风险;形成原因;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含义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是公司各个风险因素在公司财务上的集中反映,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兑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即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衡量指标
财务杠杆。当公司的财务结构中保持着一定的比例的固定资金成本的资金时,该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率变化将会对公司普通股权益产生影响。由于这种影响并不是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投资规模等经营因素所致,而是改变资本结构所引起,因而被称为财务杠杆作用。这种固定的资金成本的资金来源,包括负债(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公司债券等)和优先股股利。在会计处理上,公司的负债利息一般属于税前费用,而优先股股利则属于税后支出,所以两者的金额即使相等,发挥作用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财务杠杆系数。财务风险可以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财务杠杆系数也是衡量财务杠杆效应程度的指标。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公司息税前利润下降时,公司仍需支付固定资本成本,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财务杠杆放大了资产报酬变化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表明普通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三、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1)资本结构不当。资本结构是指公司资本总额中各种资本的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广义的资本结构包括全部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资本结构比例。资本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负债资金,公司必须按期还本付息,而且支付利息是公司的法定义务,不论公司是否有利润,都必须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公司借入负债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效用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增加了财务费用,也使公司出现资金紧张,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2)偏好股权融资。公司经营管理当局为了规避市场接管的威胁或者被解聘,并且公司的所有者为了避免控制权的分散,喜好低负债的资本结构。然而股权筹资的效率低、筹资数额有限,并且股权筹资的资本成本较高、信息沟通和披露成本也较高等缺点会增加公司的内部管理难度,从而使公司难以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因此股权融资并不一定会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为了保护公司法人资产能够有效运营,在组织管理和领导体制上做出的权利安排。这样,公司产生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状况,在公司的营运过程中,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会有冲突,经营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更多的享受;而所有者则希望支付较少的报酬实现更多的财富。所以,若公司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不能正确的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也会使公司面临着财务风险。(4)公司的经营状况差。公司的经营状况差,资产报酬率低,经营风险就大,而公司的总体风险是由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构成的,因而公司的总体风险也较大,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也就较高,从而公司筹集资金的成本就高而且筹集资金难度大。公司就会缺少取得灵活资金的渠道,不利于公司偿还到期债务,加大财务风险。(5)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和状态决定公司所处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以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反应在无风险报酬率上,如果国民经济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增长,整个社会经济的资金供给和需求相对均衡且通货膨胀水平低,资金所有者的风险小,预期报酬率低,筹资的资金成本相对就比较低,而且公司也容易取得资金,财务风险就小。相反,如果国民经济不景气或者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持续居高不下,投资者投资风险大,预期报酬率高,筹资的资本成本就高,并且公司筹集资金的难度较大,财务风险就大。(6)利率变动。公司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公司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实行“双松”政策时,市场利率就低,公司筹资的资金成本较低,因此就降低了公司的筹资风险;相反,当实行“双紧”政策时,市场利率就高,公司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另一方面,若公司采用固定利率筹资,若经济不景气时,市场利率下降,则公司仍需承担较高的资本成本负担,会致使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致使公司破产。
四、财务风险防范
提高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公司的流动比率,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在保持公司一定的盈利能力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公司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财务部门应编制现金预算表,它由现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构成,其中现金预算支出是由经营性现金支出和资本性现金支出构成的;现金预算收入一部分是公司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增加额,另一部分是通过现金流入、流出和公司最低现金存量计算出来的需筹措的现金。通过编制公司年度现金预算表,能够合理安排资金,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公司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经营风险,公司经营风险也会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首先公司应节约公司的各类成本费用;其次,公司应增加其销售额,销售额的增加虽然不能改变固定成本的总额,但会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降低了,公司就可以以更低的资金成本筹措到资金,进而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筹资方式组合法。面对不同的筹资方式,公司筹资是存在筹资偏好的。债务筹资,公司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为公司多创经济效益,而且它还可以达到“税收屏蔽”的作用,起到节税的功能。而采用股票筹资方式,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股本,而不必偿还本息的好处。不同的筹资组合方式决定了公司不同的筹资结构,不同的筹资结构必然产生不同的筹资风险,所以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组合使公司的财务风险达到最低;分散投资风险。分散投资风险是防范控制投资风险损失的有效方法,具体方式是尽可能地实行投资多元化。由于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是未来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一种经济状态下的不同投资项目的财务收益可能不同,财务风险的发生程度也会不同。当一个项目的财务收益下降时,另一项投资的财务收益可能上升。一般来说,一项投资若构成组合投资的一部分,其风险通常要小于它作为单独投资的风险;另外,一项单独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若能配入适当的投资组合中,还有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实行投资多元化,可以避免单项投资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沈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析[J].财经研究.2006(23)
[2]赵剑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及其风险[J].时代经贸.2007
[3]蔡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23)
[4]田新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财税金融.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