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28: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的战略定位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财务战略是财务管理在战略上一个符合逻辑和极具潜力的理论扩展。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财务战略定位和实施的基本策略作一论述,旨在促进人们对财务战略管理实践的认识。
初创期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经营重点在于如何以独特的产品拓展市场,不断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较高的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与较小的市场需求,又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在财务实力相对脆弱的情况下,如何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企业采用稳健型财务战略。这可从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互逆关系上得到验证,即较高的经营风险应当以较低的财务风险与之相匹配,从而在财务战略上保持稳健。在筹资方面,企业应根据未来的偿债能力选择可以接受的融资方式,防止在初创期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陷入财务危机而走向衰亡。在募集新的资金时,可以招募新的股东或者尽最大努力争取银行贷款。但在利润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这时企业也可以选择引进风险投资。由于初创期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因此,如何筹资、何时筹资和筹资多少则是财务战略管理者考虑的首要问题。由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著作并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一书,是现代筹资财务理论的雏形。20世纪初,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筹资财务理论逐渐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重心之一。筹资财务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为企业发展筹措必要的资金。这里涉及两个相关的问题:一是如何降低筹资成本;二是如何实现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理论将这两个相关的问题融为一体。企业应从融资成本最小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角度,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具体地讲,当投资项目确定后,通常要对项目前几年的现金流量情况做出较详细的核算。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的数额即筹资额。筹资规模的确定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这里主要考虑企业资金需求量、投资规模、投资效益、筹资难度大小以及融资成本等。筹资的时间应与所需资金的时间相配比。筹资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初创期的特点,以股权资本投入为主,辅以项目融资和其他负债融资方式,但负债融资不应成为主流方式,以降低财务风险。筹资方式可以是内部积累,也可以是借入资金或接受投资。前者一般不主张实施较高比率的现金股利政策,惟有积累才能使企业未来增长保持后劲与实力;后者不仅要考虑资本成本问题,还要注意筹集的资金是否有用途限制,是否会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转,尤其要避免部分投资者为了尽快收到投资报酬,不关心项目本身,在取得企业的股份后,迫使企业采取“杀鸡取卵”的自杀性发展方式。因此,初创期企业在筹措资金选择对象时,应接受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公司或股东的投资。此外,由于企业处于初创阶段,管理者缺乏战略的观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企业没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在市场混沌、到处充满发财机会和诸多“陷阱”这一特定的时期,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进入系统的战略设计阶段,仍沿袭过去别人尝过甜头的那种幼稚的财富积累方法。期待着东咬一口是肉、西咬一口也是肉的好事情。殊不知,“突然之间,生意不再那么好做了”(迈克尔・哈默,2002),20世纪90年代那些“繁花似锦的日子”如今已成了记忆中的风景线。今后的结果可能会是东咬一口没吃到肉,西咬一口磕着牙齿。巨人集团的兴衰史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在投资方面,企业应将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选择所能达到的投资规模,而不能盲目地进行资本扩张。要在不断降低财务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和配合企业技术领先和市场渗透的竞争战略的实施。在分配方面,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应尽可能多地留存,充实资本,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20世纪80年代初,青岛双星集团的崛起,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可见,初创期财务战略的重点就是筹资,难点则是如何确立战略观念,从资金上支持并保证企业生产导向和市场导向等战略重点的落实。
发展期
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已拥有一定的财务实力且逐渐主导市场,其资本结构相对稳定。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宜采用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的目的是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了实现这种扩张,企业往往采取“多留利,少分配”,将大量留存盈余用于再投资,同时还大量筹措外部资金。在这个时期,企业举债已具备资信条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愿意提供资金,通常能贷到数额大、成本低、附有优惠条件的贷款。在融资方式上,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筹资。因为负债筹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从而带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投资方面仍然要防止盲目扩张,多方位出击新的领域,避免企业由资源丰富型变成资源不足型。其战略实施应主要通过一体化经营来实现。一体化经营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或是进行横向扩张,实现规模的扩张;或是进行纵向的扩张,进入目前经营的供应阶段或使用阶段,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延长。企业可以适度增大营销投入力度,以保持现有的市场地位。在企业快速发展期,企业需要大量人才,因此应该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纳入企业投资战略之中。加强对中高层人员的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战略。在分配反面,企业可以在定期支付少量现金股利的基础上,以送红股和转赠股为主,从而在保证企业未来成长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所有者现实利益的增长。扩张型财务战略能使企业价值和股东利益得到极大的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海尔公司为了实现“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战略目标,利用海尔文化进行低成本扩张,使海尔先后兼并18个企业,共盘活包括5亿元亏损在内的18亿元资产,海尔品牌价值评估高达330亿元。当然,企业的扩张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企业迅速扩张会引起资源的紧张,扩张速度太快就像太慢一样,都会使企业陷入不利的境地。1995年,国内名声大噪的“红高粱”烩面,在“复制、复制、尽快复制”的口号声中相继倒闭,终于在1998年破产,负债总额高达3600万元。国外麦当劳的快速扩张,同样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财政危机。
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减缓,买方市场形成,新产品开发难度加大,盈利能力下降,而财务风险抗御能力雄厚,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负债融资,宜采用多元化财务战略。多元化财务战略是指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之上增加新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包括相关多元化经营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相关多元化可以使企业在保持主要核心业务的同时,将其竞争优势运用于多个相关的业务,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与经验优势,为企业创造基本利益和价值,是企业抢占未来商机,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和决定性力量。当企业正在经营的行业,由于市场、技术等变化导致经营风险加大时,企业可采取多元化经营来实现分散风险。相关多元化的企业,虽然经营种类众多,但各种经营在某些方面是相互配合的。他们可能以某些相同的要素为基础,如相关的技术、共同的劳动技能、共同的分销渠道、共同的供应商和原材料、类似的经营方法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这是对企业很有吸引力的一种扩大经营领域的战略。它不仅使企业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分散风险,而且能把企业原有的经验基本不动地运用到新的领域。通过资源共享和经营匹配,迅速建立起比单一经营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获得更高的利润。考虑到企业具有一定的财务实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特别是通过资本经营,如实施兼并、收购、上市等战略促成企业规模扩大、资本结构优化,开发新的市场,进行组织、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多元化经营既可以获得协同效应,也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实施多元化财务战略的目的,就是期望抓住产品和市场上的多种机遇,从而长期地保持增长态势,并追求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最大化。当然,企业在决定实施多元化财务战略之前,必须认真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否保证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因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当企业贸然采取不相关多元化战略时,这种风险很可能会增大到危及企业生存的境地。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事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有鉴于此,企业实施多元化财务战略,通常不应脱离其核心能力而“另辟蹊径”,因为缺乏核心能力的支持,任何多元化都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更谈不上企业可持续发展。考虑到市场增长潜力不大,产品的均衡价格已经形成,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间的价格战,而是内部成本管理效率战。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重点应是如何制定成本费用预算并加以有效地控制,使成本耗费降到最低。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与分析利用,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步入成熟期后,企业的未来走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了管理者对未来战略决策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其职业风险。企业应从机制上提供风险与收益相对等、激励与约束相兼容的制度,以此强化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事实说明,建立起战略管理和战略实施的良好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管理者的行为问题,从而保持管理者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保持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衰退期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对紧缩或退出经营战略的选择。因为由于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导致市场逐渐萎缩,销售增长率出现负数,利润率停滞或不断下降。对产品作进一步技术改进的动力不足,产业重构、组织再造与管理更新已显得尤为迫切。此时宜采用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防御不是消极防守,全面退缩,而是减少现金流出并增加现金的流入,积累内部力量来寻找新的机会。在环境有利的条件下,谋求新的更大规模的发展。在投资战略方面,衰退期的企业往往通过业务收缩、资产重组或蜕变或被接管、兼并等形式延缓衰退,或蜕变为另外一个产业的企业。这时,企业应合理进行投资,谨慎地进行资本运作,以有效规避风险,特别要注意财务指标的预警提示。对于那些不盈利而又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企业可以采取剥离或清算等退出战略,以增强新投资领域或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现有存量资产,节约支出等手段,集中一切资源,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延长企业主导业务退出市场的时间。要在技术上实行拿来主义,以购买专利为主,不搞风险型财务投资;在生产方面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着眼于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不断降低成本的集约方式。衰退期企业初期,具有一定的财务实力,以现有产业作后盾,仍可继续保持较高的负债率,而不必调整其激进的资本结构。衰退期企业的获利能力开始下降,但现金流量依然较多,可以采用较高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当然,高现金股利分配应以不损害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资金为限。收缩型财务战略的特点,往往表现为战略转移,如处于“夕阳”产业的企业,应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寻找新的财务资源增长点,实现战略转移,或企业应从衰退行业中尽可能多地收回投资,同时停止一切新的投资,削减成本,精简机构,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集中一切资源,准确地选择新的产业领域,企业就可能重获新生,再次显示出企业发展期甚至成熟期的特征。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不能被认为是持续经营和以前所实施财务战略的结束。当企业发展从成熟期经过稳定状态阶段过渡到衰退期后,公司财务战略的重新审视和相应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此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较低。经营风险的减少会导致提高负债融资的比重。从理论上讲,负债权益比对企业的市值并无影响,但负债融资会产生避税的正面影响,同时也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和相关成本的负面影响。低的经营风险可以同相对高的财务风险互补,即通过高的股利支付率和利用负债融资来提高财务风险。衰退期企业一般都要收缩规模,逐步退出所在行业,具体表现为减少直至取消科研投入,减少广告支出,压缩促销费用,减少产品种类,提高产品价格等。此时企业财务战略的重点就是对未来市场的产业状况进行预期,制定资本预算,寻找新的财务资源增长点,实现战略上的转移,以实现企业的良性“蜕变”。这就是说,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不会坐视其走向消亡而无动于衷,而是努力改革组织模式,使其适应规模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增强和重建新的管理制度;通过新产品开发、对现存业务的流程再造以期建立新的新陈代谢机制走向新生的再循环。
结语
财务战略实施的权变与动态性质
分析是战略性思考的起点,战略分析是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而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和制定,总是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假设(预测)。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原先的假设条件不成立或有所偏离,遇到一些原先未估计到或不可能完全估计到的问题总是难免。战略实施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当财务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或者新的威胁等,以致原定的战略成为不可行(或部分地不可行),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这就成为一个实施中的权变问题。权变的观念应贯穿于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基础上制定的财务战略,常常依赖于过去类似发生的情景。权变观念要求识别哪些是与战略制定密切相关的关键变量,并对之做出相应的灵敏度分析,提出当这些关键变量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时,原定的战略就需要调整,并不断地进行财务战略创新。一般情况下,这种权变主要取决于企业战略管理者的超前决策意识,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冷静分析财务战略环境的变化状态及趋势,科学判断与评价。在财务战略上重新定位,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新的选择。当然,权变观念不只是笼统地提出财务战略需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还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定变化及其对企业战略实施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应变方案都要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从而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这对处于动态环境条件下的企业的周期发展尤为重要。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务总监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将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于财务监督,很少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主张应尽快实现财务总监的战略转型,以发挥财务总监在企业战略规划、财务战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务总监(cfo)已经成功转型为企业战略伙伴,但是目前国内企业cfo大多仍然将自己定位于财务管理和监督者的角色。据2010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做的“cfo能力框架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0%的cfo是传统的“财务管家”。在目前的财富500强公司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ceo都是财务出身的,进一步印证了财务总监是财务策略家的观点,也进一步说明了财务总监转型的必要性。
一、财务总监督的角色定位
1.财务战略制定者。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或全体所有者代表决定,体现所有者意志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经营层面,财务总监是董事会成员,其主要责任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但是又不限于财务会计活动。换言之,财务总监以财务活动为平台,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管理。cfo之所以要参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因为公司经营战略的实现需要财务战略支持,财务战略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和效率。美国的财务总监在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务总监的压力主要集中于为公司寻求进一步发展良机而必须解决的一些财务问题上,财务总监越来越多地成为总经理(ceo)的经营伙伴。如果说ceo是企业的理想者,财务总监则是将理想形成战略并最终使战略成为现实的人。传统上,日本企业一直将财务总监视为成本费用的控制者,他们更多的是在扮演主计长的角色。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重新认识了财务总监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设立财务总监职位。他们借鉴了欧美企业cfo在决定公司战略中的作用,将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定位于确定公司长期战略和财务战略上。财务总监越来越多地代表公司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他们不仅对公司的财务负责,也对整个公司负责。
2.公司价值管理者。(1)营运资本战略管理。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之差,该差额来源于长期资本。也就是,营运资本的存在意味着资本成本较高的长期资本被用于收益水平较低的流动资产项目,这一财务安排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资产的收益水平。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营运资本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流动资产的保险储备,保险储备的安排又取决于财务战略。所以,cfo必须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衡。(2)投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兼并收购)支撑的,财务总监必然要领导和广泛参与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管理活动。财务总监可能不直接领导和执行具体的投资项目评价和决策,但他必须要保证投资评价和决策所遵循的方法、原则与战略一致。(3)融资战略管理。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财务总监需要考虑的融资问题通常是融资战略,包括稳健型融资战略和冒险型融资战略等。融资战略确定之后,具体的融资结构和融资决策只需要体现融资战略的要求就可以。与具体的融资决策相比,融资战略更具有全局性和支配性,在确定融资战略时,财务总监必须要保证融资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4)股利政策管理。根据信号理论,股利分配政策能够影响企业价值。因此,企业股利分配政策也是财务总监经常需要考虑的战略性问题,例如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必须要服从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保证股票价格有好的表现。
3.内部控制监督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要求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管内部控制的概念如何变化,财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变,因为内部控制的目标大多与财务有关,而且企业的风险大都会通过财务指标表现出来。所以,财务总监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承担领导责任,对建立和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配套的流程管理策略负责。
4.内部审计领导者。财务总监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者和监督人,是企业与外部审计关系的协调人。财务总监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而且还是企业战略的实施者和监督者。财务总监的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内部审计实现的。从理论上讲,内部审计事实上是财务总监职能的延伸。内部审计应当隶属于财务总监,有利于发挥财务总监的财务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具有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职能,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内部审计隶属于财务总监,还有利于保证财务总监对内部控制的领导作用得以发挥。内部审计应当隶属于财务总监,还有利于加强内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完善企业监督机制。
5.业绩评价设计者。企业的理财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意味着大部分的业绩评价指标会以财务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所有的预算、控制标准、部门业绩指标等都是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层层展开,管理层也期望通过业绩评价工具实现公司的既定战略。cfo需要对业绩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担负起关键的责任。业绩评价指标通常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财务指标是整个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心,因为它们不但可以和公司的长期目标相衔接,而且通常是公司的股东们最为关心的。但是用财务指标容易导致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财务总监要将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指标也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以寻求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远期指标与近期指标等的平衡。
6.公共关系沟通者。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上,由于机构投资者占有突出地位,使得cfo对内能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对外则及时向股东提供透明的财务报告和精确的盈利预测。首先财务总监有责任和义务向股东披露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揭示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为投资者决策服务;其次财务总监有责任向债权人披露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债权人信贷决策的需要;再次财务总监有义务向财税部门提供有关经营过程的财务信息,以便其了解企业的纳税情况,向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提供财务信息,以便其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最后财务总监应该代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以增进社会福利,同时维护和改善企业形象增进企业价值。
7.财务监督者。就公司治理结构层面而言,财务总监代表管理层履行监督职能。我国国有企业建立财务总监制度最直接的动因就是基于这一目的,尽管最初的财务总监是由政府委派,它要进入董事会,代表出资人对经理层进行财务监督。目前非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是由企业董事会委派,属于管理层成员,其财务监督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监督。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才主张财务总监应当下辖内部审计,并承担内部控制职能。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财务总监对董事会批准的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向董事会报告财务运作情况,并接受董事会质询。最能够体现财务总监督管理角色和监督角色的职能是,企业重大财务支出事项必须由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联合签批后方能生效。
二、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财务总监制度已经由一种与国有企业改革相配套的财务监督制度,逐渐演变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其概念已经不限于国资委向国有企业委派的财务总监,并且将总会计师的概念涵盖其中。
参考文献
[1]麻帅杰.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 07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挑战;服务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能够控制企业在财务上的风险,还能够让企业迅速的达到市场发展的要求,而企业人员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技能,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的价值,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所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众多的国内企业都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在模式运转的过程中也建立了更多的财务管理框架,使传统松散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统一。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也为企业自身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让其在市场中拥有更高的地位。
(二)有助于财务战略进行转型
企业想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财务的战略转型,这需要企业能够提升整体财务职能的定位,并使财务的地位得到提升,让财务的权利得到扩大,因为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企业的命脉,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再者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需要不断对财务的工作重心进行调整,将工作的重点从处理相关业务到成为企业发展的决策者,这就能够促进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主动的去进行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是以财务的运行为主要的方向,所以要在建立的过程中能够将财务的职能深入到企业的整体管理模式中,并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格局。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财务战略的转型,并借助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挖掘了更多财务人员的附加值,让财务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价值。
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遇到的挑战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模糊
很多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都是对实行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规划存在疑惑,不是很了解自己的企业需要在什么样的时机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更加适合,导致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认识存在不足,就无法做好合理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定位。这就使企业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想要在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改善和优化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在改善的地方也容易出现反弹的情况。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建立的过程中存在定位模糊的情况,也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力度下降。在出现上述情况之下,企业都要考虑根据自身的情况是否能够完善定位目标,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前进。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的关系不清楚
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大型的跨国企业则建立了多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计划中心、财务交易中心等,企业这样进行分配主要就是因为其工作的范围和功能存在差异,而且在多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间可以建立相应的业务备份,当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情而导致其中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停止,这个时候其它的地区可以迅速进行工作的承接。但是就现在我国企业中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情况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之间存在很多的隔阂,导致业务运转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并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关系认识的不清楚,也出现在投诉过程中出现推诿的情况,造成整体服务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无法完善业务的标准流程
在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就是财务的运行政策与财务流程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会出现无法达到标准化流程,进而影响企业业务的开展。企业中财务标准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核算标准不统一、成本统计不统一、会计科目不统一等;在企业中财务运行的流程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样就使企业在运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出现了阻碍,所以想要能够建立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
(一)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完善财务的管理,将财务转型成为能够适应企业财务战略发展的形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深入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终究能够成为企业运作中重要的战略服务者。
领先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突出了服务理念至上的道理,强调的是企业员工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卓越的服务理念与个人的发展前途结合到一起,以此达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型,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内容的深度也是衡量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主要标准。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需要吸取优秀的经验,建立好战略管理、融资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增值服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建立、稳定、优化。在建立阶段,需要确定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什么样的服务,并将标准制定下来,这样就能够方便共享服务模式;在稳定阶段,则需要将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原则、业务流程、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完善,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能够逐步进入到稳定阶段;优化阶段则需要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将企业中运行的财务精进管理、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方法相互结合,使企业产生商业效益,并为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战略。以上综述,主要体现的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不同阶段定位应该有所不同,这样就能够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更加全面和完善。
(二)理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的关系
在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拥有共同的发展意识和认知,虽然在服务上有功能的区分,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需要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这就需要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人员的传统服务观念,将心态服务至上的理念贯穿在服务当中。其次,在捋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框架,并有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统一指挥,在服务交叉的部分实行相互衔接并进行扁平化的管理;最后在理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关系中,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并做出解决应急问题的制度和预案,相互之间应当充分认识双方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应该相互协调并积极的解决问题,以此达到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目的。
(三)统一财务政策和流程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前提就是先要统一财务的政策和流程,并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首先,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内部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并清晰的划分财务人员的职责,通过系统的管理,巩固财务制度的实行。而且在财务流程管理上,应该加大对流程的监督,将企业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流程进行对照,优化两者的衔接,并统一关联制度,根据外部和内部的环境来完善财务部门流程和政策的制订;其次,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需要交易与操作流程共存的,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不断完善,两者是需要分开进行管理,所以在针对两者的约束政策要加大力度,针对资金运营、融资、税务等方面的内容逐渐的融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中,当然这些工作都需要拥有统一的政策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标准。
四、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规模,还能够通过对财务系统的升级达到预防风险的效果,这样的管理理念在信息化的市场时代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因为政策环境与市场发展差异化的原因,导致信息和管理基础非常的薄弱,要是不解决定位、关系、标准的问题,直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能就会出现企业发展滞后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完善自身来迎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创新和实践,以此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劲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2,7(14):249.
“事实上,在这一主动转型的过程中,CFO们首先要考虑什么?就要考虑管理层需要什么、业务部门需要什么,财务能给什么这一问题。”张克慧称,这个时候CFO一定要听得懂需要。“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很多管理层、业务部门的需要,是与财务的价值理念不一致的。所以在这一主动转型的过程中,CFO的主动迎接就是要发挥牵引的作用,让大家跟着你走,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当然,在这种主动转型过程中,各个部门也要统一共识。”张克慧强调,而这个共识就是要为企业创造价值。“如果不能创造价值,任何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在这种主动转型的情况下,如何定位CFO的角色也是关键问题。“在必须主动引领转型的情况当中,CFO到底是什么角色?怎样定位?我个人的体会是,这个时候,CFO要用对四种新角色的重新定位,来带动整个财务部门职能的转变,以实现财务由过去的直线职能式管理向价值引领式管理的转变。”作为业界资深的CFO,张克慧诠释了在主动转型情况下,CFO的角色新定位与职能作用的改变。
《新理财》:目前有很多谈论财务转型的声音,但很少有人将原因讲清楚。在您看来,财务为什么要转型?
张克慧:财务转型很简单,因为它是一个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其组织日益复杂、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链日益延长之后,这时候企业对财务的要求就与小规模企业对财务的要求不一样了。而这种要求更多来自于管理层――小规模企业的管理层可以直接观测到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但当一个企业日益复杂、产业链冗长之后,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可能单独地、直接地观测到全局或者把握全局,这时候就对财务提出了要求――因为在企业中,只有财务是可以全过程监测到所有信息的。而外因主要来自市场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所有企业财务都要转型。由此可见,财务转型正是一个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理财》:您提到的CFO要用四种角色来带动整个财务管理部门的转变,我们要怎样来理解这四种新角色?
张克慧:我想用汽车做比喻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传统的财务特别像刹车系统,其中CEO负责踩油门,CFO是谨慎的给油者。但CFO仅踩刹车是不够的――CFO要成为一个仪表板,这个仪表板包括汽车导航,它会告诉CEO前面的路在哪儿、哪有探头、哪有限速、哪有弯道,以及车超没超速、汽油够不够、轮胎气足不足等等。事实上,只有越丰富自己的仪表板功能,CFO对企业的价值就越大。所以财务转型是要向一个全方位的指引者、引领者方向去转的。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CFO要重新定义四种新角色,即成为战略家、运营者、管控家和推动者。
《新理财》:CFO首先要成为战略家,您如何定义战略家?在成为战略家的过程中,CFO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克慧:战略家就是要有战略思维。CFO成为一个战略家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市场的把握能力;二是成为一个行业的观察员;三是成为一个价值的引领者。因为CFO打造的是总部的财务,因此成为战略家,就能够实现集团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并可以从产业链整体价值来观察企业的运行。如果一个CFO只埋头于每天的财务,那就是会计,充其量是个老会计、好会计,但不是CFO。因为目前所有的价值创造,不是企业自己埋头可以完成的,而要依赖于市场环境和客户。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尤其像神华集团这种传统的能源企业,受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更大。所以我们对财务的把握,首先要从宏观政策方面看,市场是怎么走的。
《新理财》:同时,我们要怎样来理解CFO是一个运营者的角色定位?
张克慧:运营者就是要加强对业务的支持,把你的价值创造理念嵌入到业务当中,这个嵌入过程会非常痛苦。比如有一次,我与我们原来的董事长谈,他说成本你要怎么管?我说我管不了成本,因为财务在成本控制上是无能的。这话当时在集团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觉得我能管成本。但我说,你们把投资都做了,让我控制投资收益?你们把材料都用了,然后让我控制成本?不现实。所以我提出来谁配置资源谁控制成本、谁消耗资源谁控制成本,同理,就是谁掌握资源谁负责价值创造、谁消耗资源谁负责价值创造――这个理念在今天的神华集团已深入人心,但当时我们嵌入的时候很痛苦。
《新理财》:在财务转型过程中,CFO应如何发挥管控家的作用?
张克慧:CFO成为管控家,他要搭建一个共享的集中平台,这包括BCS系统、资金平台、ERP系统、预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等,目的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整个集中化的平台一旦全部搭建起来,集团就可以做到不依赖子分公司做账,直接在资源库里生成报表,为未来的财务核算、共享服务提供服务,包括人力资源系统,也可以成为将来的共享服务平台。神华集团最近在业内反响较大的是网络销售平台,销售额已达2亿多元,目前它是由企业自建的规模最大的网络销售平台。
《新理财》:CFO要如何成为推动者,他要推动哪些工作呢?
张克慧:一是推动流程优化,以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比如目前很多单位都实行物资集中采购,采购之后就会有很多流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增加税负,也会增加大量内部核算,所以CFO要对流程提出改进意见;二是推动业务整合,比如CFO可以整合出现亏损的子公司的业务模式,降低其损失;三是推动机制建设。在目前集团的集中管控之下,集团内部可能会出现好企业和坏企业,但是所有的下属企业都应该具有价值创造的能力。所以在这个时候,CFO需要进行机制建设,重新激活企业的内动力。
《新理财》:在您看来,目前CFO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呢?
张克慧:现在更主要的一个关注点应该是国资改革,即在这种情况下思考财务应该如何改革,以及思考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或运营模式需要配合什么样的财务模式,这是我们目前作为CFO需要研究的东西。
【关键词】财务组织 财务共享中心 变革转型
一、前言
海尔集团所处的战略发展阶段直接影响到其管理模式,进而影响到具体的财务组织形式和结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业务不断扩大,海尔的财务组织也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海尔集团财务组织转型的动因
(一)不同的战略阶段需要不同的财务组织进行支撑
过去几年,海尔在战略上进行着变革,主要推行的模式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这一模式强调每一个员工都要成为自己的CEO,每一个员工都要做到“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价值我分享”。 这时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样的财务组织和能力能够支持这样的一种战略,并能够使战略落地?” ,这时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财务组织来支撑这样的战略。
(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推动财务组织变革
海尔的财务变革以共享服务为切入点,由原来的管钱、管物、管账会计型财务组织向能够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型财务组织转型。改造开始,海尔集团的财务部便迅速将原先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的交易核算业务剥离出来,按照三、二、五的配比,将财务人员分成交易处理、风险管控和业务支持三块,并在总部青岛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三)创新的海尔文化推动财务组织转型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的,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海尔的竞争优势在与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高度进文化创新,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组织转型,以良好的财务组织作为支撑点。
三、海尔的财务组织战略定位
海尔的财务组织转变为实现精益、专业、增值的财务平台,为业务提供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做“规划未来”的价值引领型财务,促进战略变革、价值创造、风险洞察以及信息交互。海尔财务建立了开放的体系,充分整合优秀人才,强调拓展财务人的战略风险思维、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及业务处理能力,培养出色的互联网时代财务人。
海尔集团财务组织主要关注几个方面变革。第一,财务组织要从强调会计转变成强调管理,促进从核算向业务支持和价值创造转型;第二,管理者要从传统的指挥控制员工转变成为员工提供资源和机制鼓励创新;第三,管理会计人员要从原来的参与执行变成参与战略决策更新、组织变革和机制创新的过程中。
四、海尔集团财务组织转型实施路径
第一类是融入财务,即将整个集团从原来一个封闭的大的组织转变成一个开放的、有无数个创业小微构成的单元,在每一个小微中都融入财务人员。“这些财务的定位很简单,就是通过做事前算赢与小微共赢来共享共担风险。
第二类是生态财务,这类财务包括预算、融资、税务,也包括内部银行、金融、内控、新业务发展的财务平台,以及整个财务发展战略导向等。为什么叫生态财务?因为生态财务的第一个价值是引领,第二个价值是增值。做生态财务的人员不多,但组织网络很广,他们创造的价值对集团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都有极大的贡献。”
第三类共享财务,即用来保持这个公司基因和公司效益的财务。海尔原来有600多个法人,600多个法人不能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收入、费用有自己的定义,集团内部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个数字都不能随意解释,必须要有统一商业语言,而统一的商业语言是由海尔共享财务中心实现。
五、结论
(一)财务组织转型成功的前提――财务团体技能与思想的升级
CFO必须领导和推动财务组织的转型,扩展财务职能,提升财务组织在公司治理架构中的地位。企业要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财务组织,必须确立CFO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应有地位,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财务运作与资源优化配置模式。CFO需要取得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与CEO和高管团队进行有效沟通,赢得管理团队的信任,在企业战略决策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对于财务人员技能,其提升是必要的,技能提升不止包括实际操作技能,还包括专业知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思想的升级。首先,海尔财务组织功能由核算为主要功能到以管理为核心再到以战略为中心功能的升级,这就要求财务组织人员职能根据财务功能提升技能,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观念。要求财务团队需要创新思想,需要将自身专业与企业发展结合一起,对企业发展提出关键性意见.这和很多企业的兼并完全不一样。
对于财务人员的思想应以不断提升财务人员集体荣誉感,归属感为前进目标. 时刻告诉他们,企业不是我一个人的,是你们的,必将成就一个成功的企业。其中整合这个团体的关键是企业文化,让海尔人有着集体荣誉感。
(二)财务组织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坚持力――坚持力
财务组织通过持续不断的转型,永保竞争优势,也是不得已的法则。企业经营最难的就是持续保有竞争优势,一时暴发成长容易,但要持续成功却要花上好几倍工夫!尤其是因特网时代后,企业的竞赛像是在赛车场上,所有人都能目睹谁赢谁输,甚至制胜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组织通过持续不断转型,永保竞争优势,也是不得已的法则。
财务组织转型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主事者,即董事长及总经理的坚持力。企业的财务组织转型必须顺应环境的变革,财务组织转型总是处于变化环境之中的,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财务组织转型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只有能够经常与外部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的财务组织转型才是最理想的财务组织转型,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财务组织转型是难以存在的。
参考文献:
[1]谭力文,吴先明.战略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9.
(一)传统财务人员转型的原因
现阶段,财务人员主要提供企业一段时期的营收、利润、成本等信息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决策参考,但这些信息都是现有甚至过去很长时间形成的结果,可能和现实情况已经有所脱节。企业根据这些陈旧数据来为企业的未来做决策,信息参考价值并不大。我国准则明确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应该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信息质量要求,但由于在实践中很难同时兼顾相关性和可靠性,在实务操作中,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企业往往以牺牲相关性为代价,选择了可靠性。因此,现阶段企业完全仅仅依赖传统的财务信息来为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了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专门从事企业融资投资和其他金融活动。虽然这些人员和相应职位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财务信息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支持,但它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另外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人员在他们的工作中有跨领域的项目,造成了企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了有效地克服这个问题,公司需要分享财务信息资源。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会计
在财务共享模型下,企业会计可分为战略会计,共享会计和业务会计。其中,战略会计更侧重于制定中长期业务计划。共享会计侧重于传统会计的工作职能和信息化的相结合,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会计的业务能力,还应掌握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业务会计更注重实现企业的短期业务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利用数量和利润分析,以及基于活动的成本法的管理知识,为公司未来较短时间内的业务进行服务。 对于传统会计来说,和企业有经营有来往的外部单位的信息是关注的重点。 他们在内部做出相关决策时使用战略会计和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
二、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会计的展望
(一)传统会计向战略会计转型
在财务共享的形式下,企业会计的转变可以分为战略会计,共享会计和业务会计三个方面。未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战略会计的参与,战略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公司战略层面会计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企业提出基于财务方面的长远规划。战略会计对企业的职称主要体现为一是财务长远决策,高级财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业务和基础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经营转型,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二是财务管理控制,财务人员要根据制定的财务决策,相应的管理和维护资产管理、资本运作、预算绩效等体系结构。三是财务分析评价,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业绩、利润、投入产出比等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企业战略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二)传统会计向共享会计转型
财务共享时代的到来,使得财务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同步提升自身,部分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等因素向共享财务人员做转变。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主要的工作虽然与传统财务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型企业都在积极推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必然需要一大批综合素质过关的共享财务人员,共享财务人员和现在传统财务最相似之处就是会计的审核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与传统公司会计师的工作相同的要求,即填写和审查凭证,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资产检查等。但是,会计标准可以通过设定审计标准来标准化。除此之外,共享财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掌握审批要点等专业知识,与传统财务人员相比,共享财务人员必须努力成为复合型财务人员。
(三) 传统会计向业务会计转型
在财务共享的形式下,除战略会计和共享会计外,财务人员也可以选择成为一名业务会计。在财务共享的形式中,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基本会计职业素养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还应了解公司的基本运营现状,对于公司业务、管理等方面要有所认识,能深入一线业务部门,深度参与企业的业务活动与管理流程, 学习业务的操作规范等,根据运营的情况制定或者审核财务要点,然后通过自身的财务专业知识和对企业业务、管理等的基本认识, 为公司提供有关业务流程转换,产品制造和其他决策的可靠信息。
三、 基于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转型的建议
财务共享利于集团的层面的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处理成本,同时还能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它对财务人员的标准化也有很大帮助。 但是,在构建财务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存在风险的应对措施如下:
(一)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日常培养,重点关注财务人员转型的相关学习
在财务共享的大趋势下,财务人员的转型势在必行,职业生命周期与财务人员的转型密切相关。这不仅关系到财务人员自身,而且和企业的发展也密不可分。为了尽快适应时代的变化,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财务人员的转型迫在眉睫。 企业必须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日常培养,注重财务人员转型的相关学习。因此,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因材施教的再教育工作,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政策宣讲等方面激励财务人员的学习热情,努力在相对较短时间中转变财务人员的传统观念,最终发掘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身对财务转型积极配合和努力适应。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授课等形式丰富财务人员的知识基础,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正确定位定位现有财务人员,保证人尽其能
公司需要根据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潜力准确定位现有财务人员,并以财务共享的形式将其部署到各个岗位。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即现有的财务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不能满足新岗位的要求,并应与财务人员终止劳动合同。 并从公司外部招聘合适的人才,但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解聘福利等制度,防止群体事件的发生影像公司的形象和正常的工作开展,尽力避免抵触情绪,便于对财务工作转型的推广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对现有财务人员重新定位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充分考虑员工的诉求,让财务人员自己客观地评估其实际能力和潜在发展。企业将基于对现有财务人员的重新评估和综合考量,对财务人员进行重新定位和安置。在外部招聘过程中,要注重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要充分了解应聘人员的工作履历、奖惩情况等基本信息,可以通过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可的企业氛围吸引高素质的、复合型的新型财务人员。
四、 结语
关键词:财务转型 部门文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者需要财务有更快的信息反馈速度,并为企业的量化、科学决策支持提供全方位、具有前瞻性的专业支持。财务需要转型以适应内外部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共识,思想决定行为,通过构建符合转型需要的财务文化理念,并在工作中贯彻和落地是实现财务转型的有力支撑。
一、财务部门文化建设是支撑财务转型的关键
文化体现的是一个组织做对事、做成事的规则,文化建设就是将组织现行的行为模式转变为组织期望的行为模式过程,其本质就是通过文化建设将组织期望的理念转变成组织内全体员工共同理解的理念,进而转变成组织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信念,最后由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信念转变成全体员工共同养成的习惯的过程。而这些思维和行为习惯,塑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支撑业务有效开展,实现文化和业务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高标准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
财务转型本质上是人与文化的转型,是财务人员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的转型。通过构建符合财务工作发展需求、体现财务专业特色的文化,并融入到业务、融入到日常管理、融入到决策过程,通过业务管理和队伍管理来改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从而实现功能转型和能力提升。
二、财务转型阶段部T文化的内容
文化既然是组织做事的规则,不同的阶段组织的文化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财务变革转型的阶段,财务部门文化应该体现转型期及转型后财务的特征和工作模式。因此,转型期的财务文化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财务的价值和使命
止其所止,止于至善。财务作为公司核心的职能部门,其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通过专业的财务分析和财务技能,成为业务伙伴,并只能通过与业务深度融合、以支持业务、使得业务部门的工作更加成功来实现自身价值。
财务数据的实质是业务的行为的反映,财务通过专业的分析,理解并发现业务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专业的视角为业务提供问题根本原因分析和决策支持,离开业务谈财务或者离开业务谈决策支持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转型期的财务文化必须明确,融入业务、服务业务,让业务更加成功是财务存在的价值和使命。
(二)定位财务在业财融合中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的角色已逐渐向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洞察方面转化。财务组织也随着需要发展进行变革,传统的交易处理逐渐通过外包或者以信息技术以及流程优化为基础,更小、更敏捷、更迅速的内部共享平台实现,财务被赋予更多的业务分析、价值管理、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职能。财务的角色和定位从简单的交易处理、反映监督的角色逐步转变为高效的业务处理者、公司的风险管控者、战略的业务伙伴。
作为公司价值管理的责任部门,财务需要嵌入运营流程,融入业务的整体循环,为价值最大化提供充分支持。作为业务决策的服务者、支持者、战略伙伴、风险监控者,财务人员在融入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坚持业务主责的原则,避免“伸手过长”、干预业务、替业务做决策,因此,与业务的协作中应遵循“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支持不主持、指导不指挥”的基本原则。坚持做好业务的财务顾问和裁判,成为业务加速器,必要的时候做业务的教练,避免做运动员,拒绝做拉拉队。
(三)明晰财务部门的总体工作目标
财务的总体目标应服务于公司的总体战略,即围绕公司战略目标,打造一支热忱敬业、专业成熟、服务高效、具有业务洞察力并不断自我挑战和成长的财务人员队伍;构建以结果导向、价值管理为核心,服务于内部价值链管理的财务组织和管理体系,通过诚信、领导才能的发展和卓越的财务管理能力,成为创造股东价值的优秀伙伴。
(四)强调财务的基本行为准则
财务作为特殊的管理部门,是公司的价值管理受托者,必须将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守住财务的职业底线,做到热忱敬业有操守,专业问题敢举手。
(1)热忱敬业有操守。财务作为公司的价值管理部门,独特的地位决定了其会面临各种诱惑,因此,在面对诱惑时要守好财务职业底线,讲诚信,坚持操守,打造清正廉洁的财务氛围;财务人员服务于内外部的信息需求者,财务人还要具有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富有激情,甘于奉献,对事业执着进取,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2)专业问题敢举手。财务作为公司运营的监管部门,要明确自己的站位和责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谋好政,一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站在公司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指出问题,面对问题敢于说不,处理问题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发表第三方专业的财务意见。
(五)明确财务部门的工作理念
符合转型要求的财务部门的文化要明确财务的工作理念,体现出新时期财务工作模式的变化,要将服务、共赢、协同作为文化管理的内核进行强化和倡导。
(1)高效服务做能手。数据、账务、流程处理等工作是财务的基石,面对服务需求,财务需要深刻理解客户需求的本质,换位思考,快速响应协作需求,彻底解决问题,避免反复,反对配合别人工作是“帮忙”的思想;面对灰色地带,不绕路,勇于担当,先主动推动解决问题再讲谁的责任。
(2)价值共赢好帮手。财务转型要求财务从核算型向支持型、服务型财务转变,财务已经深入到业务的方方面面,财务不仅是服务者,更是业务的支持者,每一个财务工作者都要思考自身岗位对于工作的价值所在,协助业务发现价值点,帮助其创造价值,驱动各方利益主体实现价值最大化。
(3)协同发展手拉手。财务在融入业务、支持业务的同时要加强财务内部不同分工模块之间的协同,与业务主动配合,形成合力,互帮互助,及时补位,发表建设性意见,助力公司形成良性循环,反对消极被动,反对只提问题不解决问题。
(六)强化新形势下财务的创新与发展理念
财务管理理念日新月异,要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财务文化也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包容探索中的失误,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立体的财务人员成长机制。
(1)业务发展讲创新。财务在服务业务的过程中需要从财务角度帮助业务不断地挖掘改进点,优化管理过程,提高效率;工作中善于创新和敢于创新,同一件事情,不断寻求最优的解决办法,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改进,将创新纳入内部绩效,形成不断创新和改善的氛围;做完一项工作后要及时总结,形成书面记录和部门案例库,鼓励员工内部相互分享工作方法和经验。
(2)员工培养要尽心。财务人才素质包含以价值观为核心,专业技能、业务洞察力以及领导力三位一体的素质组合。随着财务职能转型,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业务洞察力以及基于沟通、资源协调能力的领导力才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重视各级员工的沟通辅导,培训工作,帮助员工提升技能,融入团队,实现快速成长,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财务人员成长和培训方案,提升财务人员综合能力。
三、财务部门文化管理三步法
通过财务文化建设,影响和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打造一支优秀的干部员工队伍,形成一个优良健康的财务文化,不断增强财务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支撑业务开展,实现文化和业务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高标准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
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主管干部是部门文化的第一负责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支持业务发展,不能为了抓文化而抓文化,文化只有融入业务,融入到日常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才具有价值。所以,财务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口号或者标语上,要通过在业务管理和团队管理中来提升、改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要将文化作为管理的工具,通过文化管理解Q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财务文化管理要分三步走。
(一)统一思想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如果一个员工思想不通,你派十个人都管不住他;如果思想通了,你不用管他,他都会努力工作。因此,财务文化建设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要求、明确做人做事的规则和价值观,通过面谈、研讨、培训、宣传、标杆、典型案例等方式,向员工传递财务的工作理念,做事规则,做事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确我们要求做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不仅仅是管理人员,从上到下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要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要求。
(二)融入业务
文化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管,但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不够的,文化应服务于业务,不能两张皮,文化管理要通过融入到业务管理的点点滴滴来管,把事掰开了,揉碎了,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财务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财务转型和财务日常工作开展,要通过融入业务,渗透到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在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植入和强化价值观的方式,让文化落地。
财务文化要贯穿日常管理,领导者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关注方向,实现对文化建设和价值导向的引领;通过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组织危机的反应,诠释和强化财务文化所坚持的价值观;通过分配稀缺资源,反映组织的价值倾向,实现对文化的导向作用;通过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向所有员工传递价值理念;通过奖惩和授权等来体现组织更倡导和鼓励哪些行为,或想努力规避和摒弃哪些行为;通过招聘、选拔、提升、辞退员工所遵从的标准,传递组织的文化导向和价值导向。
(三)固化提升
好的理念必须依靠制度得以传播和落地,财务的文化建设必须依靠良好的制度得以保障。构建完善的财务文化制度,将文化管理通过责任化、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建设,融入到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流程制度引导约束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财务文化的建设总体需要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进行布局并实现闭环管理。财务文化建设要想有效推进,必须制订完善的总体策划和推进方案,通过融入到日常业务管理、行为管理实现落地,通过末端验证和责任化考核保证效果,通过过程评估和经验总结,不断改善和优化,实现文化沉淀,提升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陈兴述,冯琳.财务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及实现途径[J].财会月刊,2007(2).
[2]王棣华.论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J].国际商务财会,2011(2).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战略;对策研究
一、明确财务战略目标及定位
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保险公司的财务战略要为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服务于公司战略。财务战略目标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是为整体公司战略服务,在此基础上,明确财务战略目标,通过协调各类职能战略间的关系,使得各类战略目标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
(1)协调长期战略与短期计划间的关系
财务战略关系中往往会存在一个两难的问题,即如何协调长期战略与短期计划间的关系。一方面,财务战略不能过于详细和程序化,避免财务战略管理成为日常控制的系统,另一方面,财务战略又不能过于空洞,无法与短期计划相对接,导致战略管理不具有可执行性。为配合企业战略,财务战略的重点应一分为二,一个是以发展为中心,主要协助战略发展计划的实现;另一个是以实现价值为中心,主要协助公司经营计划的实现,依据与日常经营关系的清晰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有助于短期计划的实行。通过协调财务长期战略与短期计划间的关系,使得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结合的更加密切,不但有效缓解管理层面对业务发展的焦虑,更可以进一步明确财务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使得财务战略与业务战略处于同等的水平上,更好的施展财务整体战略规划。
(2)协调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间的关系
由于资金运动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中,要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财务战略就必须协调好与其他战略间的关系,不能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一般情况下,如果有更高层级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财务以及各职能战略间的协调,将更具权威性。但具体得执行过程中,职能战略必须由各自职能部门来完成,当其他职能战略与财务战略或公司总体战略冲突时,高层管理者要有总体协调及把控的能力。这样有助于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体现各自的专业优势,又可以减少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而财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起核心位置的角色,即把控财务战略与其他战略间的融合性,从而服务于公司的总体战略。
(3)战略评价中协调财务财务与业务指标间的关系
战略财务评价所依赖的信息来源于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相对于财务指标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滞后性,而非财务指标时效性上优于财务指标。由于非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前置,它不但能提供定量的信息,而且还能够提供定性的信息,因而可以使管理人员看到问题的本质。非财务指标不但包括保险公司内部诸如业务信息、运营数据等,还包括外部信息诸如同业市场情况等,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趋势比较。将两者结合对财务战略进行相关评价,有利于企业预先采取措施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从而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
二、提高战略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全面提升保险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水平,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及风险控制。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由于风险意识不强,管控不到位,屡屡被监管机构处罚,给经营及财务管理带来极大隐患。保险公司必须客观的分析和认识风险,加强风险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增强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保障企业安全、稳健发展。
(1)建立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
在业务战略目标和财务风险并存的情况下,一味的谈业务不考虑风险,或者一味的只谈控制风险不考虑业务显然都是有失偏颇的。管控风险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将企业目标与风险防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样,风险不仅仅是财务的风险,公司的任何经营风险都会在财务上反映出来,所以,保险公司应建立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各个职能部门提升风险敏感度,保障企业财务战略及全面战略的健康发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自觉自愿的行动。风险控制得力,企业的隐形成本也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战略施行将更加顺畅、有效。
(2)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根据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合理的得分析、判断和评价,以确立与公司经营目标间的关系,以确定如何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风险评估一般分三个层面,一是风险辨识,有无风险?二是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三是风险评估,风险发生后会给公司的财务战略以及公司战略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迅速拓展业务,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目前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判断,从财务环节的输出口径是否将对公司的经验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结果是否是能够被控制的,是否影响财务战略的施行。
(3)制定风险解决方案
保险公司在制定公司总体战略、财务战略、其他职能部门战略时,均应满足合规要求。但在实际执行时,容易出现执行偏差,引发风险,特别是各类经营环节最后的落脚点都在财务,在财务层面更容易引发风险。所以在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后,应迅速制定出风险解决方案,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应进一步明确风险是出在制度层面、流程层面还是执行层面。各个层面的问题出台不同的解决方案,对风险的管控更有针对性,明确风险的起因,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保证各个层级的有效执行,形成一套风险防控长效机制,而非碰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只有形成了长效机制,公司的运转才更科学、系统、有效。
三、加速财务战略转型
随着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人员的传统职能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大多保险公司的财务人员仍然以“核算型”、“守财型”、“执行型”为主,距离“管控型”、“决策支持型”的角色仍有差距。在目前保险行业普遍重业务、轻财务的管理模式下,财务战略管理创造的价值远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在当下良好的市场大环境下,业务迅速发展的阶段,加速财务战略管理转型,是财务管理人员突破瓶颈,破茧成蝶的最好时机。
(1)加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融合
通常意义上,保险公司提到业务和财务,总是会想到矛盾的对立面,根源就在于财务业务不融合。财务转型重点就是使业务泛财务化、财务泛业务化,将两者融合协调,业务人员全员理解财务,从成本角度、价值角度来考虑如何拓展业务,财务从业务发展、如何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方面考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全员以财务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是企业成本最低、运转效率最高的时候,财务不再是一个对立、控制的角色,而是一个咨询、分析、建议的角色。当财务战略管理不再耗费精力用在监督着所有部门花钱的时候,那么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去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价值,才能更专业的去做公司的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决不是站在业务的对立面,而是业务发展最佳合作伙伴。只有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真正融合,才是内部和谐的最佳状态,共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加强信息化转型
财务信息化是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电子化建设,而是以企业价值为驱动,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理为抓手,以风险预警为关键控制点,整合企业资源,通过系统平台控制全面预算与资金预算,实现财务管控信息化。加强信息化转型,可以将财务管控体系更加精细化,把所需管控的相关指标和风险分布到公司运转的各个流程的时间和空间节点上,使财务战略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发挥,真正发挥防范、预警、分析的作用,
(3)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转型升级关键的是要更新思想观念,要有积极主动的财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能站在财务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有创新意识,从传统核算向价值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将传统的财务职能管理与业务协同的价值管理相结合,把分析管控与企业战略支持相结合,在落实公司战略目标、管控业务运营、控制全面风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从传统财务向价值管理转型的突破和跨越。
【关键词】工程项目 财务服务 财务管控
中广核集团自2009年实施ERP项目后,中广核工程公司的财务业务就顺应集团改革形成了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种类型。战略财务扮演战略支持者,整个公司的财务方向、路径、政策、资源和风险都集中在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作为基本信息提报者,相关财务人员划归至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统一管理,打造会计工厂,为集团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会计服务;业务财务作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将财务活动延伸至业务前端,发挥管理会计职能,实现财务服务与服务对象业务的紧密结合,寓财务管控、财务规范于财务服务之中,与业务部门协同共进、共同发展。
一、业务财务的定位
业务财务需实现传统会计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型,工作重点内容由传统的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业务财务既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抓手又作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需将财务活动延伸至业务前端,实现财务服务与服务对象业务的紧密结合,寓财务管控、财务规范于财务服务之中。
(一)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
业务财务作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需发挥军师或参谋的作用,利用财务专业知识,将冰冷的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发挥经营谋划作用,帮助业务中心、项目团队和职能部门降低运营成本,与业务单位建立增值型合作伙伴关系。
(二)公司财务管理的有力抓手
业务财务是战略财务的传导者,业务财务需建立与战略财务的政策沟通机制,有效将财务战略落地。同时,业务财务还需落实公司各项财务管控要求,业务财务通过与业务部门的紧密合作,将公司层面的财务管控要求有效落实在日常业务中,确保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
二、如何做实工程业务财务
(一)全面深入业务,提供专业服务
作为工程公司的业务财务,需深入了解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在业务管理中组织各环节落实成本管理,协助项目总落实资源。工程财务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介入相关成本测算工作,提出未来盈利状况和现金流预测方面的专业财务意见;全程参与项目总包合同的商务谈判,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尽可能提高总包合同利润;参与主要分包合同的商务谈判,牵头编写财务付款章节条款,确保风险可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工程财务要定期跟踪分析项目概预算偏差,及时跟踪工程中的各项财务指标是否健康,开展赢得值分析。在项目结束后,工程财务要对项目效益情况进行评估,用于项目经理考核的同时总结经验、积累历史数据,同时为其他工程项目提供决策参考数据。
(二)为业务伙伴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业务财务需要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业务伙伴的各个层级,为业务部门、项目团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供菜单式服务,为业务部门、项目团队定制日常和专项财务服务产品,比如结合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定期报送财务业务支持报告,让业务部门领导及时掌握隐藏在财务数据中的信息。协同业务部门完成业务价值增值点分析,谋划、落实支持方案,为业务部门实现价值增值为业务部门实现价值增值。牵头开展项目经营前景预测分析,结合上下游合同数据及自身管理费用的测算,及时给予项目总经营预测分析,尽早识别并规避风险,提升项目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三)为公司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业务财务需建立财务战略传导机制,及时更新财务战略实施标准化操作手册,搭建高效快速系统的宣讲体系,确保财务战略有效落地。业务财务需积极思考,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发或优化管理报表,满足战略财务数据需求,为战略财务提供业务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信息。
业务财务需及时消化公司相关财务管控政策,利用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将公司财务管控政策有效落实到具体业务中,利用流程在线审核、业务接口咨询及其他业务支持契机,发挥和落实财务在线监控职能。业务财务还需将业务部门遇到的财务困难或问题及时反馈至财务部相关领导,形成双向沟通机制。同时,业务财务需加强总账与报表的分析能力,透过报表数据分析业务实质,监督及规范财务管理各项业务。
三、工程业务财务需具备的能力
由于业务财务需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为复合型人才,工程业务财务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①全面的财务知识,作为专业化支持人员,业务财务必须掌握全面的财务知识,包括不限于预算、资金、税务、核算、管理会计等各领域。②了解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熟悉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只有了解业务部门的专业性质和工作内容,才能更好地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③较强的沟通能力及宣v技能,一个合格的业务财务必须能与业务部门开展良好有效的双向沟通,在有效落实财务管控的前提前下解决业务部门遇上的各类财务问题。④跨部门协作能力,业务财务一方面需要接受战略财务的业务指导,并获取战略财务团队与共享服务团队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和业务部门深入合作,因此需要优秀的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工程业务财务人员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财务领域,从事的工作已不局限于财务工作,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各关键环节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工程业务财务必须转变思路,积极拓展自身知识面,践行业财结合,寓财务管控、财务规范于财务服务之中,通过与业务部门的紧密合作,增强企业整体价值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勇.财务共享服务下传统财务人员的转型[J]. 财会月刊,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