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效课堂笔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4 09:2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课堂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效课堂笔记

第1篇

学习的时候,做好笔记很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光听不记,课后自然就忘得快。如果边听边有选择地记笔记,记忆必然深刻。实践不断证明,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会赢得更多的机遇,而做好课堂笔记则是达到学习高效的科学手段之一。事实上,相当多的同学在记录课堂内容时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被动性、随意性、零乱性,使笔记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学生记笔记的兴趣也逐渐没了,有的学生不再记笔记,甚至把笔记本丢到一边,严重制约了学习成效的提高。所以,既要告诉学生做好笔记的重要性,更要教会学生做笔记。

笔记本的选择上,我发现不少学生所用的笔记本精致小巧,这固然有便于携带的优点,但空间狭窄、信息载量小是非常突出的局限性,所以选用较大些的笔记本就可以解决以上缺点。同时要学会“条块分割”的记录法,即把笔记本的每一页用竖线划分为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两部分,前者记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后者用来补充新内容。如我们在笔记本上记下课堂上老师所讲“succeed in doing sth”的用法,后来老师又补充或我们在学习中发现“succeed”的其他用法,由于在笔记本上已给新知识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直接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这样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便于集中掌握和复习。

记什么?我们在做笔记时,当然,并不是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我们要学会巧记。要分清课堂内容的主次地位,采取“有重点、有选择”的记录原则,应记些要点、关键词、关键句式,着重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特别是老师讲我们课前预习有疑问的内容时,更要注意记录。记例句要记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如老师讲“enjoy doing sth”用法时举了两个例句:“He enjoyed reading the novel.”“Old people enjoy talking about the past,while young people enjo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不用说,我们记第二个例子比较好。

第2篇

1 创设问题情境 做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是一堂课的起始部分,成功的课堂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有意注意的程度,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人刚进入课堂给学生放一段视频:烈日当空,一群游客身穿泳衣在海边玩耍。出现一段对话,游客甲:“沙子怎么这么烫脚,海水里舒服多了”画面切换,夕阳西下地点,仍在海边,游客甲:“咦,怎么海水比沙子暖和呢?”接着画面出现一位小主持人:“同学们,为什么中午时沙子比海水暖和而傍晚时却是沙子比海水凉快呢?你知道吗?”。这种形式完全模仿一些电视节目的外景拍摄、知识提问。形式新颖、有趣,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急切的想了解其中的缘由。老师适时引出通过对比热容知识的学习你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 引导学生活动 初步建立概念

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真正理解并内化,必须让他亲身参与实验过程,做获取知识的主人,而不能做被动的旁观者。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对上面现象出现的原因作出猜想。有些小组认为是海水蒸发引起的,有些小组认为是传热能力不同引起……等等。针对不同的猜想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分析归纳到沙子吸热后温度上升得比水快。再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在讨论时要让学生分析比较:(1)水和沙子的质量、初温有什么要求?(2)怎样知道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3)对酒精灯有什么要求?(4)怎样使水和沙子受热均匀?将这些问题搞清楚后再让学生安装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时有两种比较方法:一是让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加热的时间。二让两者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从接下来比热容概念建立的角度应引导学生采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另一种方法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再进行分析。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均升高相同的温度需吸收的热量不同,这就是物质的特性一比热容,在定义时取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学生初步建立了概念后再让学生分析课本比热容表①水、沙子、酒精比热容的含义。②不同的物质一般比热容不同,相同的物质比热容相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又让学生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3 精选典型例题 强化概念理解

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比热容的概念,此时对知识的理解还处于表象阶段属于具体形象思维。要将其上升为抽象逻辑思维,还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而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在选择例题时应注意几点:一难度不宜太大,要由浅入深有一定的梯度。二题型要尽量多一些,有概念辨析、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有计算。三不宜太多。在教学中我选择了这样几道例题;

(1)在常温下,烧开一壶3 kg的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选择这道例题一是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二是让学生对物体吸放热公式的引入及运用有一定的掌握。

(2)根据c=Q/mt有人说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及变化的温度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道例题主要涉及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的种类决定,与物体的吸放热量、物体的质量及变化的温度无关。

(3)如图所示为一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①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②该物质固态与液态比较比热容哪个大?

这条题目将比热容与图像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对图像题的解题能力。

4 分析生活现象 突出知识的运用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运用到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涉及到比热容的知识,让学生弄清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让学生讨论它的成因,并让学生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许学生们提出的建议还略显稚嫩,但能从小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植入环保的理念,将来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受益无穷的。再有让学生解释为何早春农民伯伯在夜晚要往稻田里放水,而白天要将水排掉。新疆地区的俗语:“怀抱火炉吃西瓜”、海陆风的形成、在森林里迷路是应该顺风走还是逆风走才能走出森林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好物理将来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服务于社会

5 进行知识整合 深化课堂内涵

物理的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点状的知识,更要能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让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物理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教给他们科学方法。教给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比较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还有一种是比较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所升高的温度。这两种都必须控制两者的质量、初温以及加热的器材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虽然此处变化的物理量比较多,但我们只有抓住矛盾的两个主体,让其余的物理量保持不变就行了。教师再让学生讨论我们以前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控制变量法。总结后教师再设置疑问我们由加热时间的长短知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什么方法呢?教师阐述象这种容易观察的物理量来显示不易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叫转换法。再让学生总结初中接触转换法的例子。这样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忆及总结,将相关的知识进行了整合。课堂的内涵得到了升华。

6 借助检测反馈 掌握学生情况

第3篇

【关键词】课堂笔记 方法指导 学习效率

一、英语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教师课堂所授新知识,学生任凭大脑记忆而不动手,或许一两节课内容还可以承受,若积累太多,就会逐渐被遗忘,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有效的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况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料、吸收和消化这些信息,可以不断扩充新知识。同时,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二、英语课堂笔记的内容

有课堂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便于复习记忆,获取更多的知识。课堂笔记何时记、记什么、怎么记,应该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己决定。总的来说,主要注意:一是基础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二是重点和难点,三是对知识点分析讲解的文字;四是对知识进行讲解时所列举的联想材料;五是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六是关键字词的理解;七是自己和同学回答问题时的失误的知识;八是听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九是老师强调的其他注意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双慧眼,有一个智慧的头脑,眼疾手快,及时记下这些内容。

三、英语课堂笔记的方法指导

(一)善用各种符号。这是笔记的重要手段。运用不同符号可以大大简化笔记的过程,具体用什么符号,可因人而异,中英文皆可,但应是一目了然。例如,用缩写词,用简写形式,如Monday可写成Mon,表上升用“”,下降用“”等。另外,学生记笔记时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或用直线、波浪线,三角符号等圈、点、勾、划。力求使笔记显得整洁美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醒目,便于日后查找。

(二)课后整理补充。这是笔记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后整理补充,既能保证笔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又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查漏补缺,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侧重疑难点。教师授课时,用彩笔进行着重标记,其意在于提醒学生此处的重要性。所以,学生整理完毕,教师应要求其根据课堂上自己的反映水平及课余的掌握程度,在重难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作醒目的标记,因为这将是日后复习中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加强的疑难之处。

四、英语课堂笔记的使用

有些同学的笔记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中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课堂中教师授过的知识记在笔记本上,就应要求学生课余不断地加大复习记忆的力度,做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直至彻底牢固地掌握。

第4篇

为了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能力的形成,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束缚,张扬学生的个性,逐步迈向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的教育理想最高台阶,进而又转向了高效课堂。那么,如何保证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呢?

一、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做到的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名师认真践行先进的理念,反复操作实践,精益求精,科学合理易于领会操作,真正体现其先进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要积极倡导,肯于花费物力、人力组织优秀教师领会、接受、运用,然后大力引领、指导、推广,推出一大批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以点带面,让高效课堂稳步、健康开展下去,成为新时期教育最先进的教学方式。另外,最主要的是要改变考试方式,不要让现行的考试方式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到的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治校方略,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决定素质教育的推进历程。作为一校之长,要跟上时代潮流,积极拥护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建设一支优秀的懂业务、善钻研的班子集体和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1.科学管理、人文管理

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现代人来说,工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对于新岗位,很多人看中的是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单位人文化的管理,如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想,很多人会选择退出,没有退出的人,其工作热情也会大打折扣。至于职业道德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认可以后,长期培养起来的。学校要了解新教师的需求和愿景,创造让新教师快速发展的空间,逐渐让新教师将在大学所学的文化业务知识得以有效转化,并能自觉去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武术大师之所以武功高、招数妙,除了武术套路有精妙之处外,还需要练武之人的勤学苦练,多次的实战,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中老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有很多影响教育教学的事情出现,管理者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不良情绪,使其安心工作。所以,学校的管理者要注重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人文管理不应只是挂在嘴上,流于形式,而是要付诸于实际。教师的冷暖要时刻挂在心上,办公室冷不冷教室热不热,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等,管理者都要想得到看得到。

2.学校的事务要公开公正,舍得投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的劳动需要得到及时的认可和鼓励、表扬。学校要做到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严格按制度办事,对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教师要在评优选先中榜上有名,不能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优秀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以及在各种活动中获奖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精神鼓励是必须的,物质奖励也是必要的,要舍得投入。应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取经,且要改善办学条件,让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走进班级,更好地适应高效课堂的实施。

3.丰富教师校园文体活动

学校的文体活动能极大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只想让教师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是一厢情愿的做法。教师除了工作之余还应该有一些集体的文体活动,如打排球、篮球、乒乓球,如演唱会、舞蹈、才艺展示等。教师不仅仅就是教学,也需要把自己的另一面展示给别人,得到领导及时的肯定,在活动中,可以释放自己的压力,焕发出活力来。在学校的这个大家庭里,只有欢声笑语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健康的身心才是教师钻研业务的保证,真正的人文关怀才是教师忘我投入教育教学的最大动力。关心教师的精神层面也许比关心教师的工作情况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师应该做到的

第5篇

一、英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特点

1.以生为本,“每个孩子都重要”是英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信念

(1)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为明天而学习,为今天而生活”“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合格”是英国很多学校的共同目标。

(2)张扬个性,鼓励创造的课程设置。国家只统一核心课程,学校设置了许多培养创造能力和生活技能的选修课程,学校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比传授知识更重视的是培养能力。

(3)充满人文关怀、润物无声的学校文化。英国学校走廊墙面上以及教室墙壁上,张贴的是学生的各种作品和成果图片,一张张彩色的纸条上面写着自我勉励增强自信心的话语,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

2.体现学生主体、师生民主、寓教于乐、充满效益、洋溢青春活力的课堂教学

从班级教学组织结构看:小班化教学是我们考察各校的共同点。轻松愉快的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特色。一般每班20~30人,分为若干组,每组3~5人,开展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穿插在小组之间回答学生的问题。从教学认知结构看,一般是先体验后结论,按照整体讲授、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几个环节推进。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予我们的借鉴和启示

考察和观摩中,我不时地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可喜进步,但由于千年文化传统和特定国情的影响,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微观上看,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还存在如下缺失: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被忽略;传统的讲授与灌输多于有效的“引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多于主动的“探究”;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还比较欠缺;缺少课堂中智慧的生成。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教学的人文关怀

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英国官方对教师考核的核心标准、学生以及家长、社会对一个好教师的评价标准的关键一条:是否使全体学生能够进步和提高。这也是英国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坚守得很好的准则,是“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得最多却坚持得不够的一点。我不敢说回国后有把握改变其他老师,但我自己将会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每个学生的进步作为一生不变的教育信念之一坚持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首先就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尤其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要为优秀的学生锦上添花,为弱势学生雪中送炭。

2.要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实践表明,教学整体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例如: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教师确定的知识目标相对降低,要突出能力目标,能够使学生像打篮球灌篮一样,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使学生的信心得到激发,并且要与千差万别的校情和学情结合。

(2)精选教学内容,把核心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目标性、启发性、思想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把核心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进行个别辅导,这就是有效教学。

3.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优化时间结构,即合理分配时间。通过观察和反思,我认为:一般而言有效课堂的时间分配,教师讲授的时间应该控制在60%以内,其他时间应该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练习和巩固。

(2)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优化训练结构。训练要有效,必须摒弃练习多多益善的陈腐观念。尤其是针对学困学生,应该降低训练层次,使其逐步培养兴趣。

第6篇

论文摘要: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进行讲解,将较为抽象的有机化学理论通俗化、形象具体化。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内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机化学是进入大学后,化学、化工、材料、药学、医学和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主干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奠基石。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与许多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关系密切而又相对成独立体系。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系统专业知识构架和培养人才质量。有机化学其内容相对庞杂,理论抽象,如果按部就班讲述教材,同学们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应注意适当活跃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使教学变得生动、多样、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阴。下面笔者简羊介绍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以比喻方法使学生深人理解有机化学知识的实例。

1以形象比喻讲解氯和澳与烷烃取代的选择性

有机化学的教学通常是从烷烃开始讲解。烷烃与卤素发生自由基取代生成卤代烃的反应是十分重要的反应。与烷烃进行取代反应的卤素通常是氯和澳,从反应活性来说,氯更容易与烷烃发生反应,反应总产率高可是主要产物比例比澳低;而从选择性来说,澳的选择性更高,产物中主要产物所占比例更高,副反应少。活性高的氯代主要产物比例反而比活性低的澳代少,这个问题有些同学一时难以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CAI课件设计了动画,将其比喻成果农摘树上的果实的过程。把一个含有3个伯氢和2个仲氢的某烷烃分子画为一棵果树,氢原子画为树上的果实,不易反应的伯氢处在较高位置,容易反应的仲氢处在较低位置,向学生讲明我们需要以取代仲氢的卤代烃为主要产物。而进行反应的卤素自由基则画成果农,氯自由基活性高,则身高较高,澳自由基活性低,身高较矮,氯或澳取代氢的过程转变为一个果农摘果实的动作过程。接下来播放动画,当高个果农(氯自由基)经过树下时,他的高度可以将5个果实(伯氢和仲氢)都摘下来;而矮个果农(澳自由基)经过树下时,高度不够,只能摘到较低位置的两个果实(仲氢)。通过动画过程使学生看到,氯的活性高,5个氢原子都可以反应,但取代伸氢的主要产物只占到所有产物的40%;而澳代虽然活性低,只反应了2个氢原子,但取代的都是仲氢,主要产物比例为100%。这样一个形象比喻使该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清楚的理解了反应性和选择性为何会不一致的问题。在理解了该问题的基础上,接下来再结合实际,从原料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和原料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介绍工业合成上如何更好的选择反应物的内容,使学生对于有机反应在实际中的使用同样有了更加深人的理解。

2以形象比喻讲解手性分子的R,S构型判断

手性分子在制药工业、催化工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手性分子的R,S构型判断同样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正确判断分子的R,S构型需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正确判断不同原子或取代基的优先顺序,这是判断R,S构型的基础;二是将手性分子摆在正确的观察位置上,再按照判定规则进行判断其构型。一般判断R,S构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排出手性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或原子的优先顺序,选出优先次序最低的基团/原子;沿着手性碳与该基团/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方向看去,使得该基团/原子被挡在手性碳原子后面,该摆放方式即为判断构型时正确的观察位置;最后按照优先次序由高到低观察其他三个基团/原子的排列方向,顺时针则构型为R,逆时针则构型为S。

在实际授课时,为了学生能将上述判断方法形象的加以记忆,笔者将判断手性分子构型的规则以司机开车这件事进行形象比喻。将手性分子比喻成中心向下凹陷的方向盘,那么手性碳和它所连的四个基团都处在方向盘及其转动轴上。手性碳原子处在方向盘与转动轴所连接处,也就是方向盘的凹陷中心,次序最低的基团/原子所处位置是转动轴的最下端,而另外三个基团/原子则均匀分布在方向盘上。这样做比喻后,作为观察者的学生就成了司机,司机坐在驾驶位上,俯视方向盘的方向恰好就是判断构型时正确的观察方向。这样一来,由高到低方向盘顺时针转就是R构型,逆时针转就是S构型。这样一个容易理解且形象的比喻很好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判断构型的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笔者在课堂做比喻讲解判断构型时,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即意会到笔者比喻的含义,而先于笔者说出该比喻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而大多数学生也在笔者做比喻后后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如何判断构型的规则。

3以形象比喻讲解小环烷烃易开环加成的性质

小环烷烃,尤其是三元环和四元环烷烃,具有类似于烯烃的性质,容易发生开玮的加成反应。这主要是由于三、四元环由于形状的原因,碳碳键键角与正常键角相差较大,使得环内部潜在有较大的角张力,因此容易开环。笔者在介绍三、四元环的开环的性质时,将其形象比作是用刚性很大的弹簧弯折而形成的环,弯折的边数越少,其内角角度越小,则弹簧内部产生的弹力越大,越容易弹开,三元环像绷的最紧的弹簧,也最容易弹开,发生开环反应的条件也越容易,而四元环相对的内部张力比三元环要小,开环趋势没有三元环那么大,所以开环条件相应要比三元环高一些。而到了五元环、六元环,其碳碳键角已经接近或等于正常键角,随着环的边数逐渐增多,弹簧张力逐渐变小了,因此五、六元环以及更大的环烷烃不容易发生开环反应。学生通过将小环烷烃想象成弹簧,很好的了解了其容易开环的性质。

此外,在教学时还有其他一些用比喻加深理解的例子,如在介绍SN1和SN2取代时,笔者将其与公车上让座进行联系,介绍SN2反应的中心碳原子构型翻转时,将其比喻成下雨时雨伞被风吹翻过去的现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比喻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

第7篇

关键词:教学现状 解析教材 单元整合 完善自身

一、教学现状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常见词句有一定语感,记住了一些单词的拼写,对简单语篇能理解大意,但小学英语教学都有它的局限性。班容量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低,导致英语教学不能按照发音、语法、交际、阅读、写作系统展开。

初中与小学相比有了升学的压力,所以任课教师难以摆脱中考这根指挥棒。教学上主要以讲解语法练习题型为主,基本上教师是控制学生的权威,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和疲于应付的状态,容易产生高分低能和厌学等不良后果。学生实际操作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能力较差。而《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学科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及灵活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并且要求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以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二、问题的提出

难道我们的英语教学只能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就不能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在提高了英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同时又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我们的学生高分又高能吗?如何使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以及它背后所存在的巨大的文化底蕴随着学习的深入产生愈加浓厚的学习热情,“把英语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英语课程标准》2011)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英语学习者与教育者深思,而作为一线英语教师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三、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解析教材 及时规划 单元整合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刘剑,2012)英国著名语言学家Harmer也认为“合理地使用教科书堪称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发挥得愈为精湛。”

很多冀教版教材的英语教师都会觉得时间紧任务重,一本书八个单元,一个单元八课,如果两周结束一个单元,基本上每天都在讲授新课,再加上检查、练习、小测、考试,感觉时间不够用,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宽裕,学生活动时间更是受挤压。不知不觉陷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提前对整本书的语言知识及所要形成的各种语言技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出及时的规划,情况可能就不同了。“听、 说、 读、 写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应有所侧重。从纵向看,涉及口语技能的听与说应先于书面技能的读与写。然而听 、说 、读 、写四个单项技能又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单项技能的提高都离不开其他三项技能的提高,任何一个单项技能的发展都能促进其他三项技能的提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999:5)

下面我以冀教版Book5 Unit2为例,谈一下对教材的解析与整合。

1) 听说课

lesson9 Be a Champion ,Lesson11 Don't Fall, Danny(Part1)) Lesson12 Let's Go the Farthest语言知识难度小,篇幅短,和学生情感生活联系紧密,以听说课的形式作为本单元的开端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思维图的方式构建起单元话题“最高级“词汇,也可让学生就话题写几句话,巩固课堂教学。

2) 精读课

经过听说课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已经有了印象和兴趣,但对一些重难点句型和长篇幅课文需要加强理解。那么Lesson10 Where Is the Highest Hotel Lesson11 Don\t Fall, Danny.(Part2 Special Animals) Lesson14 So Many Records 则是很好的语言知识(词汇 句型 语法)和文化信息的载体。教师可结合Pre-reading 和Comprehending两大板块进行阅读技能训练。精选读前—— 读中——读后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猜词、捕捉细节信息、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等。

3) 词汇课

听说课和精读课涉及了大量词汇,学生在口语和阅读的语境中已经对词汇有了一定感知,教师若能及时讲解这些词汇并能提供丰富多样的练习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词汇的效率,使其尽快掌握词汇的用法。课后布置Lesson16 I Building Your Vocabulary。

4) 语法课

本单元的重点语法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对主阅读篇章进行再次梳理和分析,回顾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等级的用法,总结语言规律,做《同步训练》的课堂练习,课后布置Lesson16 II Grammer in Use

5) 泛读课

lesson15 My Favourite Record Lesson16 IV Reading comprehension 以及《同步训练》中所提供的阅读题型作为泛读内容,让学生判断正误,了解内涵,概括大意。这样来增加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综合评价课

教师可以组织口头、书面、展示、竞赛、测验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课后让学生完成与本单元相关的其他练习。

进行教材编排与整合时要注意:一方面要紧扣课程目标和教材,兼顾各种课型,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对所选取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肖菲,2012)

2、丰富教学资源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标准》2011)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比比皆是,如:适当欣赏英美歌曲,观看英文原声电影,听广播、 看电视这样既使学生得到了放松,又加强了语感,提高了阅读、听力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3、不断丰富完善自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都喜欢知识渊博、教法灵活、风趣幽默的教师。我相信没有一个教师是主观上抱着一种糊弄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去工作的。可是在客观上,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使自己的每一堂课成为让学生喜欢、令自己满意的精品课呢?这里除了态度和责任心的原因之外,我想教师对自身所持有的学习态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肖成全,2006)让他们在教学中唱主角。时刻不忘肩上的使命:对所教学科既要帮助学生达到一个较理想的分数,在考试中有所斩获,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英语的殿堂,展示学科的魅力,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对比性;五年制;师资建设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毕业生素质普遍较低

五年制高职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多数为中考落榜生, 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教学实践中通常表现为:(1)专业知识不扎实,应变能力弱,参与生产实际的专业技能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2)缺乏对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的全面认识,对企业文化缺少认知,短时间内不能适应企业管理;(3)耐挫折力不够,缺少磨炼,怕吃苦,缺少终身学习的理念;(4)不能很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能力的再学习提高能力不强。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未能将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仅认为是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实践课的开设依附于理论课,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生源规模盲目扩张,而用于教学的投入却相对不足,陈旧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新理念、新技术得不到采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差距拉大。

3、课程教学的师资薄弱

一部分高职教师能力本位和终身教育的职教理念只停留在书面上,课改试点课或优质示范课流于形式,尚未真正落实到常规的教学实践中。生源规模大,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严重超标,教师课务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教学研究和培训,教师实际技能水平提高不快,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到位。

4、现行高职语文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从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看,存在的问题是:(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效能评价缺少基本标准和提高标准的分层。(2)课程改革进程缓慢,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改革不成熟,操作性、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开发尚不完备,科学、实用、适合的实践性课程指导教材不成熟。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结合专业要求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入手,做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阅读思考的语文知识训练几方面兼顾,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教师讲解为主转向以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

1、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兴趣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还包括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维持艰苦学习所需要的动力,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只有在合理整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才能真正持久有效的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坚持学习不气馁。此外,结合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有关的社会生活和专业技术知识,使学生了解所学的语文技能在专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2、强化师资建设,增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力

针对许多学校对基础语文教师不重视的现象,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工作,把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面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新课改后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的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既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双师”、“双证”上多动脑筋,也要在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把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和优先议程上,进一步稳定、壮大语文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增加新活力。

3、推进课程改革,建立新型授课模式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设计既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一般任务、目标和要求,也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包含必修与选修课程。前者体现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人文性,后者体现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与专业的共融。在课程内容方面,按模块化教学进行具体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块。必修课程分三个模块,美文欣赏、应用文、口语交际,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侧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美文欣赏以主题为单元进行设计,整合教材内容,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四部分,大致体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人生”“把握未来”“驰骋职场”的学习梯度。选修课程也分三个模块,与专业相结合,侧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以“人在职场、企业文化、专业前景”为主题。体现语文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以及与专业的共融。

4、营造和谐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思维认识活动就更加积极活跃,学习起来就更加主动,轻松愉快。语文课堂中,如果师生心灵相通、关系密切,就能较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一方面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他们的不成熟,正处于发展完善,需要不断引导的过程之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但要充分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而且还要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映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不忽视和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多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每一位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师生关系中,营造积极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对比性实践效果

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课堂实践中运用了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授课模式的实践改革

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一是小组讨论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特别是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点拨。同时,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要有较强的现场控制能力,不能放任自流,不可为讨论而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博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水平。二是课堂辩论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争论才有独见,有发现才有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置辩论话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释放创新教育的活力。通过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为广泛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进步,极大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心理学家提出“学习兴趣是推动人探求知识的实际动力。”苏联教育家也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可能性提高百分之七十。”笔者在实践中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将其应用于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和冲击力,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想象,增强他们在认识方面的动力和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特定的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其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关于欢迎词、祝贺辞、邀请函、感谢信等礼仪写作方面的教学,具体做法是:每一种文体都是一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设置一个情景,通过老师指导,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文体知识。

3.古典诗词唱和教学法。这样的诗词学习法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其对诗词产生兴趣后,老师可不失时机地穿插诗词写作的背景和蕴含思想感情的讲解,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

四、结语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绝不能使用一种方法从一而终。作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突破教材,多读课外书、多学课外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应举一反三,以灵活的手法涉猎其它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中充分体现时代感,充分将内容通俗化、生活化,并给予学生最大可能的课堂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坤华.江苏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02).

[2]丁振华,王艳秋.五年制高职实训教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3]钱莉.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留学生 对外汉语 合宜原则 主控原则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广泛普及,使得留学生课堂一度呈现“文字与图画齐飞、视频共音响一色”的活泼局面。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意义重大;然而无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同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后果。事实上,二者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反相成。

一、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

第一,包括声、光、画在内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了对学生视听感官的迅猛冲击和强烈震撼,有利于激发起学习兴趣;然而,悠扬婉转的旋律也好,火辣劲爆的画面也罢,所造成的新鲜感仅能维持一段时间,长久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厌烦心理,反而丧失了学习热情。

第二,通过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些特定教学目标更易实现,如词汇讲解;但华而不实的内容往往生动有余、深刻不足,学生收获并不可观。另外,学生也会将聚焦目光由语言知识本身投射到五光十色的各种媒介,导致其注意力的转移与分散。

第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无需借助媒介语大量说明便可直观地将授课内容展示给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负担得以减轻。但与此同时,教师地位边缘化现象凸显:教师不再扮演教学活动组织者、课堂秩序主导者的角色,逐步沦为全念课件的传声筒或只按鼠标的播放员。

二、合宜原则

合宜原则是指应以合适的方式在适宜的场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具体说来包括时、量、度三要素。

时即时机。过度青睐多媒体、自始至终将PPT课件摆在大屏幕上会促使学生有意无意就往前瞟一眼,难以聚精会神。教师需做到“当用则用,该停就停”。例如,讲动词“升”时可插入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简短动画;讲专有名词“太极拳”时可播放相关视频剪辑;讲形容词“愤怒”时可展示“火冒三丈”的gif动态图片,如此能增添趣味、加深印象。但回答提问或完成练习时,学生专心致志于教师或教材,这种情况下教师需“忍痛割爱”,果断关闭界面。

量即数量。将想说的、要说的话不假思索全部陈列在课件上极易导致索然无味的照本宣科。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头昏脑胀,成效大受影响。课件贵精不贵多,应抓大放小,只写要点,例如讲解存现句型“NP地点+V+NP”时,直截了当指出其所具有的“静态存在”“新出现”“已消失”三种含义即可。至于语言实例的旁征博引,可由教师口头列举。实际上,让留学生学会套用句型现场造句比令其清楚记忆、熟练背诵课本上的例句更为重要。

度即深度。课件不宜艰深晦涩。对词法、句法等语言学问题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理论探索固然值得肯定,但在教学实践中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掌握语法知识、提升语言能力、扫清交际障碍为出发点和归宿。利用语言学界最新成果时要注意层次合理、难度适中。如认知语言学中“有定”与“无定”、“有界”与“无界”等概念,“意象图式”“范畴化”“完形理论”等观点均可引入教学中,但要取其思维方法之内核,弃其高深术语之外壳。

三、主控原则

主控原则是指教师应以主导者、控制者的立场和姿态使用多媒体技术,做其主人而非奴隶。这就要求处理好三方面关系:讲解与展示、课件与板书、形式与内容。

讲解与展示。教师通过讲解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讲重点、难点时注意点拨、提示;讲练习、试题时注意评价、修正;在课程即将结束之时要做好归纳总结;同时还要营造课堂气氛、保持师生互动。这些过程均为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不是片面进行课件展示的技术性操作就能弥补的。

课件与板书。粉笔和黑板有着课件所不具备的特点,即灵活度高、机动性强。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可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决定多讲一些或少讲一些后在黑板上随写随改,简便快捷。有时,恰到好处的板书能提纲挈领地抓住问题本质,深入浅出地解释语言现象、一针见血阐明内在原理,使学生一目了然。

形式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重点内容可采用多种标记方式如放大、变形、闪烁、跃动等,起到突出、强调作用;非重点内容则不必太多地借助多媒体手段,简洁、凝练即可。设计、制作课件时以务实、实用为重,一些花枝招展、徒有其表,即使再夺人眼球,也应坚决予以舍弃。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从事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汉语教师既要夯实基础、精通专业;又要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勤于调查和整理,搜集材料、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保持开放的头脑,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兴技术,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双管齐下,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杰.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利用[J].船海教育研究,2006,(1).

[2]胡礼和,齐年.现代教育技术学(第4版)[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黄娟.试论多媒体与对外汉语教学[J].技术与市场,2010,(8).

[4]刘金金.多媒体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3).

[5]王笛.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