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精神病的防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5 15:43: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精神病的防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精神病的防治

第1篇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病人 管理与防治 社会问题

本文资料源自本中心近5年来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现将管理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管理对象为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患者,全部病例临床检查与观察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5例,女28例,年龄26~55岁。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与饮食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对病人的家庭情况及以前是否有过重大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了解,在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发生过敏几率低的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氯丙嗪从12.5mg开始,在病人无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再逐步加大治疗量。因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控制病人情绪时则加大安定或氯硝安定的日治疗量,以使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达到减轻躁动情绪、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

1.2.2 心理治疗 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当病人情绪基本稳定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时,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向其讲明治病的目的就是使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医生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工作单位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和婚姻状况等。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最终达到病人要求治病、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要求,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所在。

1.2.3 工娱疗法 当病人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基本自理时,对病人进行工疗与娱疗训练。首先让病人学会整理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此后让其从学习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切土豆丝等,与此同时根据病人爱好与特长让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从听音乐到学习不同的乐器,以及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步掌握社交技巧,以便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经过12~24个月的治疗管理,经我中心与病人住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病人家属多次沟通、联系、观察,所有病人病情稳定,2年内无肇事肇祸,无关锁现象发生。

2.2 效益评估

2.2.1 社会效益 本资料中的83例病人在管理前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冲动、毁物、影响交通、赤身露体、致人伤亡或残暴异性,给一方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病人纳入管理后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治疗,而且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建设祥和快乐、团结奋进的社区做出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贡献。

2.2.2 经济效益 本文中83例病人纳入管理,病情稳定,大大减少了住院治疗次数,减少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3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与全国各地的有关报道相似,精神疾病患者给医疗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对政府交办的收容治疗任务理当坚决执行,可长期下去难以负重。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这些病人也难以完全由政府包干一切费用。像这样的精神病人日趋增多,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精神病人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程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一条社区管理与治疗相结合的新途径。

第2篇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病人;管理与防治;社会问题

本文资料源自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由市政法部门批准经公安人员移送的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良后果的精神病病人。现将管理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7例收治对象为1996年4月~2005年4月由市政法部门交办的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良后果的精神病患者,全部病例临床检查与观察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例,年龄28~51岁者34例,余3例具体年龄不详。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入院后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与饮食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对病人的家庭情况及以前是否有过重大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了解,在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发生过敏几率低的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氯丙嗪从12.5mg开始,在病人无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再逐步加大治疗量。因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控制病人情绪时则加大安定或氯硝安定的日治疗量,以使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达到减轻躁动情绪、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

1.2.2心理治疗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当病人情绪基本稳定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时,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向其讲明治病的目的就是使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医生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工作单位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和婚姻状况等。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最终达到病人要求治病、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要求,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所在。

1.2.3工娱疗法当病人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基本自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工疗与娱疗训练。首先让病人学会整理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此后让其从学习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切土豆丝等,在此同时根据病人爱好与特长让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从听音乐到学习不同的乐器,以及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步掌握社交技巧,以便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二、结果

2.1疗效评估经过6~8个月的住院治疗,经我院与病人住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病人家属多次沟通联系,痊愈出院19例(其中本市17例,外埠2例),已联系到病人单位且其单位同意补办住院手续的8例(其中3例痊愈,5例显效),已治愈或基本治愈但无出院条件(属三无人员)的9例,1例因合并躯体病在住院期间死亡。

2.2效益评估

2.2.1社会效益本资料中的37例病人在入院前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冲动、毁物、影响交通、赤身露体、致人伤亡或残暴异性,给一方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病人入院后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治疗,而且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建设祥和快乐、团结奋进的社区做出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贡献。

2.2.2经济收入概况本文中37例病人除8例病人单位同意补办入院手续并原则同意补交一定数额的住院费用外,其余29例病人不是三无人员就是家庭无经济能力承担病人的住院费用,本院实际收费仅占病人应缴纳费用的十分之一。

三、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与全国各地的有关报道相似,精神疾病患者给医疗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对政府交办的收容治疗任务理当坚决执行,可长期下去难以负重。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这些病人也难以完全由政府包干一切费用。像这样的精神病人日趋增多,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精神病人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程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本文中述及的这类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治疗,就全国而言目前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措施是否可行,仅供政府、社会团体及同仁参考。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尽快草拟精神卫生法草案以供国家权力机关审定,草案中应规定精神病人的亲属所承担的义务与权利,以及违背了应承担义务的职责;二是政府牵头,集公安、民政、财政、卫生等职能部门共同负责这类病人的社区管理与治疗的费用;三是在社区内成立精神卫生休养站,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门诊所的医生或护士负责治疗,由辖区民警负责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法制教育,由社区的街道办事处负责安排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这样在保持病人劳动技能的同时又能给患者一定的报酬;四是是否在精神卫生法中明文规定所有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全体人民群众每年上缴一定数额的经费,由卫生、民政部门共同负责这笔费用的支出。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三无病人及经济贫困的精神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永梅,刘敏.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的调查分析.临床精神病医学杂志,2004,6(14):7.

2朱文轶.精神病人的社会困境.三联生活周刊(京),2002,3:15.

3郝伟,江开达.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9-240.

4马惠霞.中国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研究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14.

第3篇

我市作为“十一五”期间全省精神病防治康复新增的35个县(市、区)之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天,市政府召开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暨精防业务知识培训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国家、省和湛江市对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我市“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刚才,市残联理事长郑继章同志对如何做好我市“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作了动员讲话;市卫生局局长胡锡富同志宣读了市政府的有关文件;会后还要举办精神病防治业务知识培训。希望到会的同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回去以后尽快将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汇报,并按要求成立机构,着手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为了切实做好我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精神病发病特征显示,精神病的发病率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正比,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口结构、就业问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改变和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使人群精神压力骤然增加,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精神病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首先要加强领导。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网络。市已经成立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和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组,各镇(街)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防治小组要由镇长(街道办主任)亲自挂帅,技术指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抽调有关医生组成。村(居)委要成立监护小组,由村(居)委书记担任组长,并要将机构人员名单报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办公室,在全市上下形成一个管理和服务的网络。

二、调查摸底,建档立卡

要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必须摸清全市精神病患者人数以及有关情况。这项工作的难度较大,因为精神病如果不发病,家庭往往不外传。因此,在调查时要讲究方法,要通过身边知情人了解作为线索登记,再通过专科医生确诊才能完成。会后,各镇(街)要立即召开动员会,进行调查人员培训,组织所有村(居)委干部、乡村医生进村入户开展线索调查,调查时一定要通过《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逐一询问、并做好记录,要做到全面、不遗漏,不能马虎应付,检出的精神病疑似患者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即达到当地人口6‰。对摸底调查发现的疑似精神病患者,市将组织精神病专科医生进村入户进行确诊,对确诊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为下一步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制定政策措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精神病防治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工作,单靠某个部门是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开展工作。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想方设法落实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经费问题,保证工作可以正常开展,确保“十一五”期间完成这项民心工程。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协调运作,努力打开我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被动局面,真正做到“救治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方”,让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在政府关爱下、在社会帮助下得到康复,回归社会。

四、加强宣传,创造氛围

各级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切实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通过宣传,动员全社会理解、关心、爱护和帮助精神病人,防止歧视、侮辱、虐待精神病人的不良行为,为精神病的防治康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让精神病人顺利康复,重新回归社会。

五、落实政策,筹集经费

第4篇

关键词:精神封闭病区;防止;流行性感冒;传播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节多见。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1]。而精神病院的封闭病区患者集中,相对密度大,加上精神病患者的特殊病情,如部分缺乏自知力,缺主诉,对流感的防治意识和能力较差,长期住院机体抵抗力低,一旦流感发生,如果医务人员不及时防范处置,极易蔓延传播,给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上旬、10月下旬我院封闭病区发生流行性感冒,4月上旬感染患者5例,占病区30例精神病患者的16.67%,10月下旬感染患者4例,占病区28例精神病患者的14.29%。临床表现: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咽痛,流涕。血常规检查:血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1.2方法 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

1.2.1一般治疗 本病传染性较强,应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外来人员接触;起病后应及早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继发感染。病程中鼓励多饮水,提倡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饮食。本病尚无特效治疗,可根据临床表现酌情进行相应药物治疗。

1.2.2 药物治疗 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为水溶性,有片剂、胶囊、溶液、气雾剂、针剂等多种剂型。成人可选用片剂或胶囊口服,100~300mg,3/d,疗程2~3d;

1.2.3对症治疗 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伴随有高热、食欲不振、呕吐的患者应予以静脉补液。补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药物性质、补液的总量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成人约40~80滴/min。滴速太快,不但会降低药物的作用(会很快从小便中排出体外),而且短时间内输液过多,会使人体内血循环中血容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一般20~40滴/min为宜。同时,要随时观察有无胸闷,气短,心跳快等症状,液体补速太快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力衰竭,肺部水肿等严重症状。

1.2.4并发症治疗 流感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从痰液中培养出病原菌,以金葡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较多见,可酌情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

1.3护理措施

1.3.1呼吸道隔离 关键是设置隔离病室,隔离患者,将患者集中住在隔离病室,患病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直至热退3d后解除隔离。病室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地面用84消毒液湿拖2次/d,患者用过的食具煮沸消毒。

1.3.2发热的护理:对发热患者监测体温,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法,降温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虚脱等不适,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输液,以补充水份。

1.3.3饮食护理:多饮水,给予清淡、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加强患者的营养,鼓励患者进食,供给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鼓励和组织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年老体弱的管理,督促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培养患者自理能力,注意个人卫生。

1.3.4休息 注意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

1.3.5心理护理 因部份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不配合隔离及治疗,要耐心解释,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及护理。

1.3.6保护易感人群 对年老体弱体质差者可预防接种流感疫苗。

2 结果

流感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在封闭病区发生大面积传播。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必须有流行病学诊断依据,即在流行季节,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有大量患者发病, 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相似。当与普通感冒难以鉴别时,需借助于实验室检查诊断,即从患者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2],精神病封闭病区范围小,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很容易造成流行。由于精神病患者精神异常,思维紊乱,行为怪异,生活和自知力差,病程长和住院时间长,且多采取封闭式治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3]。因此一旦发现有流行性感冒发生,应迅速做好防治工作。

3.1设置隔离病室隔离患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流行性感冒的传播。

3.2病房应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做好男患者吸烟管理,劝其戒烟或少吸烟。

3.3加强病区和环境消毒,地面保持干净及干燥。

3.4医护人员应做好防护工作,戴口罩,勤洗手。特别是自身如果患流感更应注意,尽量别成为病区流感的传播者。

3.5精神病患者大多自知力缺失,自理能力差,天气变化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帮他们增减衣服及被褥,培养患者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6平时应加强患者的营养,鼓励参加工娱活动,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7 疫苗预防 流感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接种后血清和分泌物中出现抗血凝素抗体和抗神经氨酸酶抗体或T细胞毒反应,前二者可阻止病毒入侵,后者可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和加快恢复。流行毒株纯化亚单位灭活疫苗(爱力保S1)0.5ml,注射后10~15d产生免疫力,第1年有效率75%,1年后保护率下降,2年后无效。适合于患有严重慢性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年老体弱或免疫力低下者使用,最好于秋冬季节进行。

由于精神病患者大多自知力缺失、对自身疾病无认识,治疗依从性差,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机体抵抗力较低,当发生流行性感冒时,除要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患者行为的控制和营养的供给,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防止疫情扩散。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6.

第5篇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障碍科三病区,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目的 对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常规精神病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关键词 ] 医院家庭一体化;重性精神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79-03

[作者简介] 韩琴(1984-),女,浙江绍兴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医院家庭一体化的护理模式目前在国外临床医学界已经有多年的实际应用历史,且正在不断的趋于成熟,具有其特有的一套科学管理套路和模式,而在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还仍然处于一种刚刚起步的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重视[1-3]。为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精神病病史1~18年,平均病史(4.6±1.2)年;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9.9±1.3)岁;观察组患者精神病病史1~16年,平均病史(4.5±1.1)年;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9.8±1.4)岁。

1.2方法

采用常规精神病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常规巡视病房,防止发生不良事件;②统一模式健康宣教,使患者家属了解疾病;③统一配备饮食;④根据医嘱常规用药。采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具体步骤包括:①首先对防治护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培训:对该院的医生、护士、防保人员、患者家属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以及防治护理方式进行规范化的掌握对;患者个案管理制度培训;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的防范与管理培训;指导患者对相关康复方法进行全面掌握;并向其说明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帮助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实施管理登记与管理病案制度。②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建立由精神疾病专科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三部分组成的专业性防治护理小组,小组能够深入到患者所在的各个社区,对患者及其家庭做详细的精神病防治方面的指导,同时还应该争取各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的积极配合,对辖区内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一一做好相关的登记处理,建立完整的档案,利用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所应用的表卡对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随访与记录,对患者病情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彻底掌握治疗情况,控制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劳动能力和可能肇事的能力,详细记录后做以总结,总结之后将结果录入相关社区防治档案之中,在医院建立监管数据库。每月选择2d时间,下到患者所在的各个社区,对档案进行筛查,如果出现肇事倾向程度严重的患者,则应该实施积极随访与上门康复指导干预,同时在整个筛选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经济困难的家庭,则可由监护人申请,在监护小组的批准情况下,尽量争取减免治疗费用,同时小组需要进一步筛选出需要做应急处理的患者,将需要住院接受治疗,但家庭经济条件却无法承受的患者,应该在家属或监护人申请后,经小组批准后,为其争取一定的住院补助,费用的筹资具有多种形式,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资金中,拿取一部分,个人或者集体负担部分,慈善机构赞助一部分,保证每个患者每个月有充足的治疗费用,如果发现有急性肇事患者,则必须要求其住院接受治疗,并对其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在出院回家之后,再跟踪实施必要的家庭护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模式。③家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的家庭进行接触,对所管辖区域的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对其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主动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保证二者能够相互配合,对患者实施开放性护理与管理,具体措施为:联合患者的家属,实施指导性用药,并进行家庭式康复干预护理,做好各项健康宣教工作,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训练并养成娱乐及相关技能,对可能出现肇事行为的患者应该做好提前的防范工作,并告知其家属进行积极的配合,如果病情出现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进行真实的反馈,护理人员再反馈到技术指导中心或医院,争取护理小组的帮助[4-6]。

1.3观察指标

选择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精神疾病治疗效果、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精神疾病干预方案实施结束后,通过该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展开问卷调查,对抽样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健康宣教情况、生活饮食护理情况、仪表仪态等,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的形式,满分设定为100分,且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3个等级。得分没有达到60分为不满意,得分超过60分没有达到8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超过80分为满意[7]。

1.5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仍然没有好准,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仍然存在明显异常,需要专人看护;有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已有极大改善;显效: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基本恢复正常,社会交际和生活能力基本恢复正常[8]。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并实施χ2检验。

2结果

2.1对精神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7.6%,对照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81.4%,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精神疾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3%,对照组患者精神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7.4%,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干预后(28.95±4.53)d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该组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共计实施(44.28±5.40)d;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22.36±3.18)d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该组精神病护理干预服务计划共计实施(37.82±3.17)d。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精神状态复常时间)=14.7588,t2(护理服务总时间)=15.1273,P<0.05]。

2.4不良事件

对照组在干预期间有9例精神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占该组的20.9%;观察组在干预期间有1例精神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占该组的2.3%。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

3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患有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干预,对于使患者病情改善率和服药依从率提高,都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实施之后,患者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其监护率、病情改善率、社会活动参与率等都能够有显著的改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临床上的一些重性精神病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长期服药,病情处于急性期或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接受进一步的系统治疗,这使得患者及其家庭不得不承受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由于高昂的治疗费用而导致患者家庭贫困或最终放弃治疗的案例,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正由于该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在各方面带来的负担都相对较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重性精神病患者无法保证持续接受有效治疗,药物使用存在明显的间断性和不完整性,使系统治疗的规律和体系遭到严重的破坏,病情会反复发作,且表现无常,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神志会出现伤人、杀人等恶性的肇事后果,不仅仅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更给其家属带来更大痛苦。通过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及时建立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出现突发性事件的有效管理机制,通过系统全面的筛查,将一些可能出现不良事件的患者记录到数据库中,并定期进行随访,实施必要的科学指导,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在最大程度上为其争取到免费的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机会,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9]。

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接受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精神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3%,该组家属对精神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7.6%,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精神病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67.4%和81.4%,上述两项数据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这能够充分说明,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医院家庭一体化模式护理的必要性,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努力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与更新治疗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医院家庭一体化防治护理模式的实施,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充分保证广大精神病患者用药和治疗的连续性,使多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增加患者及其家庭对疾病的了解,认识疾病情况,利于其进一步配合治疗,使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对病情的稳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疾病进一步发展的概率和复发率降低,该项疾病护理服务模式值得在临床上重点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张雪静,骆焕荣.“解锁工程”精神病病人的社区防治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4(15):102-103.

[2]张雪静,李伟丽,刘惠卿,等.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18(11):114-115.

[3]郭红利,崔奎友,陶玉芬,等.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7):431-432.

[4]陈素卿,蚁丽芬.定期心理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应:2年随访[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4(15):523-524.

[5]刘向明,刘翠美,王栋.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l,19(10):1155-1156.

[6]杜召云,张丽,陈景清,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前后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0(11):138-139.

[7]房茂胜,李乐华,赵靖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1年随访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19):854-855.

[8]陶敏,李娇,董凤云,等.认知行为一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1,25(18):2194-2195.

[9]沈丽珍,丁皎,孔丽华,等.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82-1483.

第6篇

[关键词] 个案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2-0122-04

Effect of case management in treatment of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severe mental illness

JIANG Songguo ZHU Huiwu WANG Jiaohua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ngshan 324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severe mental illness. Methods A total of 360 patients with basic stable major psychiatric illnes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20 commun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180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ase management, control group were not adopt case management because patients did not agree to attend the case manage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a 22-month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medication compliance, troublemaking 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life quality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medication compliance, troublemaking 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all

[Key words] Case management; Severe mental disease;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research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时,极有可能丧失对周围环境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甚至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长期患病者可能给患者本人、家属及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1]。由于重性精神疾病自然预后差、社会功能伤害明显、致残率高的特点,引起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视,然而由于人们长期的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对于精神疾病存有偏见,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患有心理问题后都不能及时地就医,这也导致许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散落在社会,给精神卫生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2]。个案管理是一种基于社区的新型福利服务供给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发展兴起[3],并在本世纪初最早引入我国,目前也开始应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众多研究表明其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4,5]。为此,本研究将个案管理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20个社区选取360例病情基本稳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精神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6];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③与家人共同生活,能够接受有关精神卫生教育;④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⑤年龄18岁以上。排除标准:①心、肺、肾、肝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患者;②乙醇或其他药物严重依赖患者;③无法配合患者;④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试验组男84例,女96例;年龄18~62岁,平均(40.48±21.63)岁;精神病史1~12年,平均(5.33±1.27)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82例,偏执型精神障碍44例,心境障碍29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8例,其他类型7例。对照组男83例,女97例;年龄19~61岁,平均(40.46±21.38)岁;精神病史1~13年,平均(5.49±1.32)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85例,偏执型精神障碍42例,心境障碍27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5例,其他类型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精神疾病类型、治疗前依从性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个案管理,并针对个案给予有针对性地阶段性治疗方案及生活职业能力康复,具体方法为由专业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家访,每月一次,及时掌握患者病况,并叮嘱患者和家属,在居家治疗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咨询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相关精神疾病的居家治疗与护理等相关常识,现场对康复及药物应用进行宣教,使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疾病治疗方法及护理的重要性;详细、通俗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对药物使用方法进行详细指导;身体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治疗及护理,通过情感认知等方法对患者情绪给予有效疏导;每月组织患者进行一次精神卫生知识讲座,邀请相关院内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宣教,并鼓励患者进行讨论,共同传授经验。对照组患者为病情基本稳定但不愿参加管理,无系统的治疗及康复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2个月规范化管理治疗和随访,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服药依从性、肇事肇祸评估情况及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肇事肇祸评分、疗效。①服药依从性采用自制依从性量表,依从性诊断标准:完全依从:能够自愿、按时依医嘱服药;部分依从:不能够严格遵医嘱服药;不依从:难以遵医嘱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病例数]×100%。②肇事肇祸评分采用《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肇事肇祸评分指南》[7]进行评分,从轻到重分为0~5分。③疗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8]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8]进行评估,BPRS量表包括关心躯体健康、焦虑、情感交流障碍、紧张、定向障碍等18项内容,每项0~7分,总分18~126分,总分反映疾病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SDSS量表包括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父母智能、个人生活自理、家庭内活动及家庭外活动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0~2分,总分0~20分,总分反映社会功能障碍的严重性,总分越高,社会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

在治疗和随访期间,试验组的依从率(96.11%)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肇事肇祸评分比较

实验后,试验组的肇事肇祸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表2 两组患者肇事肇祸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SDSS、BPRS 评分比较

实验后,试验组的SDSS和BPR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表3 两组SDSS、BPR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3.1 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重性精神疾病是表现极其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功能障碍或者受损的程度达到患者本人自知力严重丧失、妄想、幻觉、行为紊乱、思维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受损,不能面对现实生活,并且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及他人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正常功能,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9,10]。长期以来,由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持续地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和关注,但患此类疾病的患者初期并无明显表现,因而耽误病情。或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存有歧视态度,增加了大多数患者的心理负担,致使患者患有心理问题后尽量隐瞒病情,不愿面对自己的病情而不就医,这也导致相关卫生部门无法及时地掌握许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情况,给精神卫生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11]。

3.2 重性精神疾病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门近些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来我国成年人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占将近成年人口的两成,也就是说,成年人中几乎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然而这些患者中只有极少数因心理问题看过医生,而就诊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已经发展为重性精神疾病[12]。然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自然预后很差,在缺乏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将很不稳定,对社会功能及公共安全带来极大损害,患者自身残疾率和自杀率也很高。从而可以看出,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但是就诊率低,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就诊,导致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流落社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根据卫生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四千余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然而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在院接受治疗,其余大部分病人流落于社会[13,14]。造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不能或不愿就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匮乏,对精神疾病患者存有偏见,和无法承受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带来的负担[15]。精神疾病对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是目前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在所有疾病负担中占有极大比例。由于精神疾病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同时治疗疾病需要花费巨额的金钱,使家庭不堪重负,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精神疾病患者有过激行为,每个精神疾病患者必须有至少一名家属陪伴,从而也加大了家庭的负担,这也是导致精神疾病中断治疗的原因之一[16]。

3.3 个案管理的方法及作用

我国卫生部门要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应该以社会为基础,采用全面康复手段,积极治疗精神类疾病[17]。同时要求各个地区相关卫生部门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网络,进行精神疾病的查访,开展精神疾病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基础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努力地进行个案管理。所谓的个案管理,是一种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为患者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与措施,使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在社区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18]。个案管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个案管理组可由精神科专业医生及护士随时对病人进行药物指导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用量、用法,并在不同时期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对于疾病的治疗及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个案管理可以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治疗的中断,提高社区治疗的质量,为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19,20]。

3.4 本研究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为了使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及劳动能力,从而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重返正常的社会生活,探讨了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中的效用以及经济、社会效益,重点分析了有效的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模式,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治疗工作,特别是个案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次研究采用实验前测试、针对性管理治疗和随访等干预、实验后测试的模式,以先随机确定社区、再随机确定患者的方法随机从20个社区选取360名病情基本稳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服药依从性、肇事肇祸评估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依从率为96.11%,对照组的依从率为62.22%,试验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的肇事肇祸评估情况以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参考文献]

[1] 杨惠青,邓筱璇,黄群明. 社区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2,10(8):2109-2110.

[2] Karow A,Reimer J,Konig HH,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12-month therapeutic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as part of integrated care versus standard car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reated with lluetlaplne lmmedlate release(ACCL,SS trial)[J]. J Chn Psychiatry,2012,73(3):402-408.

[3] Magdalcna A,Chcryl N. Designing measurements to assess cases management outcomes[J]. Lippinccctt`s Case Management,2002,7(6):261-266.

[4] 刘云娥,王志红. 国外个案管理在家庭护理中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A):65-67.

[5] 薛美琴,张玲娟. 个案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及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67-368.

[6] 李东兰. 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干预的研究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45-2446.

[7] 韩静. 天水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31-132.

[8]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63-166.

[9] 邵志梅,李乃萍,李浒,等. 对精神疾病病人进行社区干预和防治的应用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2-33.

[10] 卢智胜,唐燕芳,黄翠姗. 130例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成效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2(4):600-604.

[11] 李守春,卢振胜,胡雅伟,等.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1):46-47.

[12] 王凯,李丽红,宋平,等. 深圳市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57-159.

[13] 代光智,杨德华,毛文君. 成都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现况调查[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6):323-325.

[14] Yamaguchi K,Tanaka M. Assessment on prevention and therapy management of psychoses among rural population in Liujiang county[J].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2011,28(1):47-49.

[15] 姚丰菊,王志敏,秦志华. 个案管理对社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15):895-897.

[16] ,林勇强,余英仪,等.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 广东医学,2010,31(14):1836-1838.

[17] 段武钢,曾得志,罗建武,等. 家访服务在预防精神分裂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4):4645-4646,4649.

[18] 邓筱璇,郑晓聪,杨惠青,等.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个案管理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996-998.

[19] 张伟波,张国芳,朱益,等. 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的预警模式初探[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56,160.

第7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经方;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古代文献没有对应的记载。祖国医学对发展至肾脏病变认识较早,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消渴肾病的雏形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现代医家吕仁和在研究古代文献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中医病名:“消渴病肾病”。任继学、南征等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圣济总录》对“消肾”的论述,提出将本病定名为:“消渴肾病”。

治疗糖尿病肾病经方的研究

1.六味地黄丸

李志杰等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探讨六味地黄丸保护大鼠肾脏的机制,得出结论: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上调足细胞和表达发挥保护大鼠肾脏的作用。[1]陈景亮等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早期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结论是六味地黄丸能有效地降低早期尿,对控制进程具有较好的作用。[2]刘鹏等,对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整理,使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研究更加系统、更加清晰。[3]

2.补阳还五汤

王秀芬等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了加减补阳还五汤对早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4]叶仁群等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早期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发现及其受体在早期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补阳还五汤可减少早期患者血清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是其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5]李作森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文献作了分析,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出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黑龙江中医药人学博士学位论文但由于高质量的文献较少,样本量又有限,仍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6]

3.真武汤

方连顺等临床观察例肾阳虚并疲血型)患者用真武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肾功得到改善,有降血糖、降血脂、提高的功效。[7]郑镇雄等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做临床观察,发现真武汤加减治疗在控制病情发展、调节整体代谢等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当归补血汤卖宁等观察。[8]

4.当归补血汤

含药血清对高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防治中的意义。结果发现:高糖可促进增殖,当归补血汤能明显抑制高糖作用下增殖,从而达到预防和延缓发展的目的。[9]徐宁等通过例临床观察当归补血汤对患者的血脂及蛋白尿的影响,得出结论:当归补血汤及西药综合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值得推广。[10]

5.当归芍药散

张立等用动物实验的方法来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早期肾损伤的保护机理,结论是加味当归苟药散可提高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减低血清丙二酸的含量,减少高糖引起自由基的生成及动脉硬化的发生,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11]

6.五苓散

熊开旺等临床观察复方五{散治疗早期糖尿病水肿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蛋白量及血肌酐、尿量、胆固醇、甘油三酷等生化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是复方五{散治疗早期水肿有明显疗效。[12]

7.升降散

唐学敏等临床观察加味升降散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加味升降散结合常规治疗,治疗能够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13]

8.黄连四物汤

文平凡等观察西医治疗配合黄连四物汤对早期的临床疗效、血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不仅能显著下调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还能调血脂,而且能降低血清水平。[14]

祖国医学在糖尿病肾病领域中有着突出的贡献,现在单味药的治疗研究与自拟方辩证的研究也已走向临床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但是在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的规范化、标准化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志杰等六味地黄丸防治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8):1728-1732

[2]陈景亮,凌方明,等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特病尿微呈白蛋白的影响[J]新中医,2004,36(12):26-27

[3]刘鹏,周彦彬,等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30(3):20

[4]王秀芬,赵苍朵,等加减补阳还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作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5):280-281

[5]叶仁群,谢嘉嘉,等补阳还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1t-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2):130-132

[6]李作森补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贤病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5):585-590

[7]方连顺,张云骑,等真武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肾阳虚并淤血型)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82-84

[8]郑镇雄,等其武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贤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127

[9]垄宁,张莹雯,当归补血汤含药血[对高糖条件下贤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4):175-178

[10]徐宁,刘临祥,等当归补血汤加减及综合治疗糖尿病贤病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78-179

[11]张立,赵云芳,等加味当散对糖尿病早期贤损害的保护机理探讨[J]实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26-28

[12]熊开旺,林生庚,巧复方五{散治疗早期糖尿病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践医学杂志,2011,10(13):1023-1024

第8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精神科病房 应用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0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50-0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优点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静脉外渗,进而减少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有利于抢救和治疗。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多用于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较困难的患者。在精神科适合一些出现兴奋、躁动、拒药拒食症状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也适合需要大剂量输液加速酒精代谢的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人。

我院精神科自2010―2012年,应用静脉留置针(18G-24G)对68例病人静脉输液,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4~74岁,平均53岁。其中器质性精神障碍7例,精神分裂症1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28例,抑郁症10例,强迫症1例。

1.2 静脉留置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情况的需要分别选取18G-24G等型号。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手背、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贵要静脉等,需要大量输液时,宜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量丰富血管,同时避开静脉瓣和关节。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为8*8cm上,待干。于消毒范围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不宜过紧,不宜超过2分钟。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取下针套,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连接头皮针,排气。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的上方,直刺静脉,以15-30度进针,进针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壁,看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放平针翼),顺着静脉走向再进针0.2cm,左手持针座,右手将针芯抽出。送入全部导管。松开止血带,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在静脉穿刺部位粘帖标签,注明置管日期和时间,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输完液体后,用10-100u/ml肝素注入肝素帽内,或用等渗盐水5~10ml推注导管,每6―8h冲管一次。再次输液前,常规消毒肝素帽,冲管后将静脉输液针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即可。

2 结果

68例静脉留置针,66例一次穿刺成功,两例2次穿刺成功,保留3―5天,平均4.5天,静脉输液303次,平均4.5例次,总成功率100%。其中56例维持输液通路效果理想,7例因病人躁动不安而自行拔除,而重新穿刺对侧后双手用约束带保护,成功维持输液通路,5例因自动出院而拔除。68例均未发生静脉炎及渗漏。

3 讨论

因为静脉留置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精神科病人多烦躁,不配合,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血管脆、血管壁薄,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大大减少药液外渗的机会,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输液速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便利节省了时间,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第9篇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又称颈椎综合征、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等,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的一组证候群,属于中医“痹症”“眩晕”“项强”等范畴。颈痛多见于颈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发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颈项部酸胀、疼痛、不适、有僵硬感,活动时有异常作响,颈部软组织受凉后症状加重。因其症状轻微、短暂,以局部症状为主,有时呈一过性,易被忽视,因而可能发展成更加严重的其他各型颈椎病。据统计,我国颈椎病患者已超过1亿,发病率约为17.3%,且还在不断增加;30岁以下的青年患者约占患者人数的11.1%左右,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Trinh分别在2007年1月Spine杂志及2006年7月CochraneDatabase发表了最新的针灸治疗颈痛系统性文献评价,在分析了最新文献的基础上作者认为:相对于安慰针常规针刺组,有证据说明针灸治疗颈痛确实临床有效,这标志着针灸治疗本病已取得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故如何拓展思路,对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案进行优化改进,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将是本病针灸临床研究的下一个重点。本病临床治疗的疗效目标可分为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两个方面:“近期疗效”追求的是在最短疗程内缓解患者症状,“远期疗效”追求的是降低本病的复发率。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9-10]显示,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取穴思维主要局限于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主要采用颈肩部的百劳、风池、大杼、颈部夹脊穴等,“循经取穴”主要采用上肢的外关、曲池、后溪、中渚等。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如果仅限于这样的治疗思路,针灸治疗本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无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病以颈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根据中医古籍“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采用心俞、神门等穴,并根据颈椎病为骨骼退行性病变的本质及中医“肾主骨”理论基础,采用肾俞等穴,归纳为“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针灸优化方案”,并与常规方案对比。本研究通过一项单盲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国际认可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评价针灸从心肾论治方案治疗颈椎病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受试者均来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共纳入患者116例,在干预和随访过程中心肾针刺组脱落2例,常规针刺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观察111例,其中心肾针刺组55例、常规针刺组56例,占总纳入病例的95.6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表略)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低头习惯、曾经治疗情况、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比较,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均P>0.05),具 有 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1]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纳入标准①成年男性或女性,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以颈痛为主诉者;②近3个月有颈部疼痛、僵硬感病史,伴或不伴有肌肉骨骼系统阳性体征,达到平均每月发作1次;③纳入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大于3分;④颈椎X线片(正侧位)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中X线片的要求,或者MRI、CT显示有颈椎退变或颈椎间盘突出;⑤年龄18~65岁;⑥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颈椎病针灸治疗;⑦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治疗及随访安排。

1.4排除标准①符合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患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③有颈部外伤史,有颈部骨折或手术史,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④畏惧、拒绝针灸者,或近3个月接受过颈椎病针灸治疗者;⑤目前正在接受颈椎病其他治疗;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⑦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不配合治疗方案安排者。

1.5剔除和脱落标准①受试者在治疗期间自行采用如理疗、按摩、贴敷等对颈痛症状有效的其他疗法;②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严重的合并疾病;③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进行治疗者;④患者自行退出研究;⑤病人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失访。

1.6随机及盲法的实施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设立心肾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把估算的样本含量输入PEMS3.1统计软件包,得出顺序号、随机种子数和分组结果,制作随机卡片,放入不透光信封密封。临床实施时将合格病例按纳入试验的先后顺序对应信封上的序号顺序拆开信封,依照随机卡片上的提示进行分组。本研究已取得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委员会批件文号为:201103,已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TRC-11001352。

2治疗方法

2.1及操作环境两组受试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针灸师均具有5年以上针灸临床经验。在实施干预时,室内温度约为25℃左右。

2.2心肾针刺组①针刺:穴取百劳、神门、腕骨,后两穴左右交替取穴,采用0.35mm×25mm苏州天协牌一次性针灸针,直刺10~30mm,每个穴位均采用调气法,即徐入徐出,行平补平泻手法,至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运针1次。②直接灸:穴取大椎、心俞和肾俞,针刺后休息5min进行直接灸,直接灸使用南阳卧龙汉医艾绒厂生产的常规艾绒,制成高1cm、直径约0.8cm中型艾炷。先按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1日在日本茨城县筑波市召开的“经穴部位国际标准化正式会议”上制定的穴位国际标准选取穴位,在穴位上涂少量由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万花油,用于粘紧艾炷及防止烫伤。将做好的艾炷置于穴位上进行直接灸,至病人言灼痛时用镊子移走,每穴各灸5壮。③埋皮内针:穴取百劳、单侧心俞和肾俞,直接灸后休息5min进行穴位埋针治疗。使用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揿钉型皮内针,长度为2~3mm,用安尔碘(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常规消毒穴位,用消毒镊子夹住针圈,对准所选穴位与皮肤呈30°~45°角斜刺揿入,以3M医用胶布固定,直至下次治疗时方取下。

2.3常规针刺组①针刺:穴取百劳、中渚,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直刺10~30mm,每个穴位运针(同心肾针刺组)至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运针1次。②直接灸:穴取大椎、百劳及肩中俞,每穴各5壮,操作方法同心肾针刺组;③埋皮内针:穴取百劳及肩中俞,操作方法同心肾针刺组。本组所使用的针刺针及艾绒、皮内针等器材均同心肾针刺组。

2.4疗程两组均每周进行2~3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5周内完成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并随访3个月。考虑到受试者的依从性及临床研究实践情况,规定至少完成8次治疗即为有效观察病例。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 (NPQ):该量表由9个条目组成,从疼痛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夜间的针刺或麻木感、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对社交活动的影响、搬抬重物、读书/看电视、工作/做家务和驾驶汽车9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状态,总分为100分,积分越高,提示患者颈痛病情越严重。本研究使用的NPQ量表为香港浸会大学引进翻译的中文版。根据参考文献[10]报道,认为NPQ得分较前下降5分即为有临床疗效,以此为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换算出不同时间点NPQ得分的4个差异率。差异率=[(NPQ初诊得分-各时点得分)÷NPQ初诊得分]×100%。3.2评价时点NPQ量表在治疗前、治疗5次后、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共5个时点进行评价。

3.2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V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量表评分值等)采用均数±标准差(x珚±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多时点评分数据采用重复方差分析(非正态分 布 且 方 差 不 齐 采 用 秩 和 检 验(Kruskal-Wallis));计数和等级资料(如中医证候、诊断分型、低头习惯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α<0.05。

3.3疗效指标分析(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NPQ评分比较(见表4)由表4所示,对各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随访,共5个时点的NPQ评分进行评价比较,组间评分差异经t检验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组间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各观察时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在不同时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但作为个体间差异因素的不同干预方法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PQ得分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图1两组颈椎病患者各时点NPQ评分值变化趋势图(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NPQ评分差异率比较经方差分析,两组间各时间点NPQ评分差异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的情况,可认为干预后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NPQ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图略),经治疗后各时点间两两比较及多元方差分析,以不同干预时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两组治疗均显示随着疗程延长,积分渐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但两组间差异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推断:认为心肾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在以NPQ量表评分作为指标的评价中总体疗效相当。

3.4分层分析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两组在以NPQ量表评分作为测量指标的评价中总体疗效相当,故对本研究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病程和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两组治疗方案结果有显著差异,具体如下分析。(1)病程分层按本研究受试者病程的具体情况,经探索性分析后,将本次研究的受试者分为病程在7年以内和在7年以上两层。按照不同病程分层对受试者NPQ各观察时点评分进行分析,各层受试者在不同时点的NPQ评分均数水平如表(表略)分别对各观察时点进行比较,经方差分析,发现病程≤7年人群中,两种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程在7年以上的人群,在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观察时点,两种治疗方案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次随访观察时点,则两种方案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在以NPQ量表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的评价中,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治疗方法对病程在7年以上人群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而在病程≤7年人群中常规针刺组与心肾针刺组疗效相当。(2)年龄分层参考联合国WHO组织的人类年龄划分标准,将本研究的人群按年龄分为以下几层:青少年18~35岁;中青年36~44岁;中老年45~65岁。按照不同年龄分层对受试者的NPQ各观察时点评分进行分析,各年龄层受试者在不同时点的NPQ评分均数水平如表7所示。由表7结果提示:经方差分析,不同年龄段作为个体间差异因素在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年龄层患者在干预过程中的NPQ评分存在差异。各年龄段观察值趋势见图4~图6。由表7可知,对治疗前后各观察时点分别进行比较,经方差分析,发现青少 年人 群 和中 青 年人群两 组间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中老年人群中,除治疗前观察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余干预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提示在以NPQ量表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的评价中,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治疗方法对中老年人群(年龄45岁以上)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3.6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针刺出现的疼痛、局部酸胀、麻痹等,均未做针对性处理,患者症状在2~3天后自行缓解。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