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物理空心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5 15:43: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物理空心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物理空心问题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试题 质量密度计算 例题解析

初中物理试题是对物理知识的全面考查,对物理试题例题加强探究,对于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与物理思考的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据此,笔者对初中试题中关于质量密度的计算例题进行了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试题中关于质量密度计算题的类型

关于质量密度的计算题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第一,相等问题。这又可以划分为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密度相等问题。例如,一块体积100m3的冰块,当其融化成水后,水所占的体积为多大?此种类型则明显是求相等质量。又如,假设有一个质量为50g的空瓶子,在其装满水后的质量达到250g,在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可以达到200g,那么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0.75g/m3)从这种题型可以看出,体重主要是针对体积的相等性而言的。再如,一辆油车的其中一节车厢装满了30m3的石油,为了求出整个油车质量,相关人员从中取出了30m3的石油,并且称重为24.6g,那么请问该辆石油车所装载的石油质量为多少?要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回答,则需要利用物质密度相等的原理完成求解。

第二,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判断问题。假设现有一个体积为0.5dm3的铜球,其质量为2580g,那么请问该球属于实心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又有多大?要解答这一类的问题,可以有三种求解方法,但是运用体积进行比较的方法是最简单的。所以在判断空心、实心的问题上,较多利用质量密度的运算方法。

第三,物理的长度问题。这种题型主要是将物体的质量、密度、长度等条件糅合到一道问题中,通过对几项条件的掌握求出另外的物体条件。例如,有一条铜线质量为890g,且铜线的横切面积为25mm3,已知铜线的密度为8.9×103kg/m3,求铜线的长度为多长?通过将铜线的横切面积、质量、体积等多项元素的应用,便能够得出铜线的真实长度。

第四,物体的比例问题。物体的比例构成往往同质量密度有着紧密关联。例如,已知甲、乙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2,其体积之比为4∶5,请求出甲与乙的密度之比。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要素分析,就可以对物体的密度进行深入探究。

第五,合金的相关问题。合金的问题在物体的质量密度计算的应用上是较普遍的。例如,已知选用盐水的密度通常为1.1×103kg/m3,现在配置出500m3的盐水,并称重其质量为600g,请问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果仍然需要添加物质,那么是需要加水还是加盐,具体需要加多少?又如,有一个重达232g的铜铝合金块,这其中含有铝元素54g,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铜的密度为8.9×103kg/m3,求该合金的密度为多少?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合金性质上的把握,合金的质量、密度、体积在正常情况下都存在相互联系,因而在解答问题时,要把几项条件综合起来考虑。

二、关于质量密度计算例题的具体解答过程分析

加深对物理试题中关于质量密度计算问题的研究探讨,可以通过具体问题对解题过程予以分析。

例题1:在一个瓶子中最多能够装入500g的水,那么这个瓶子还能够装下以下哪一种物质?A浓硫酸;B煤油;C酒精;D汽油。

解析:这个瓶子的容积V可以达到500m3,那么在相同的质量下,其密度要超过1g/cm3的物质才能满足上述要求,所以该物质的体积要小于500m3。

答案: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该物质为浓硫酸,所以选A。

例题2:有一玻璃瓶,其质量为0.1kg,当这只瓶子内部装满水后,瓶子和水共重0.4kg,要是用该玻璃瓶装满金属颗粒物若干,那么玻璃瓶与金属物的质量之和为0.8kg,要是在装满金属颗粒物的瓶子内部再灌入一定量的水,那么玻璃瓶、水、金属颗粒物的总质量则达到0.9kg,根据以上条件,请求出玻璃瓶的容积、金属颗粒物的质量与金属颗粒的密度。

答案: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玻璃瓶的容积为3×10-4m3;金属颗粒物的重量为0.7kg;金属颗粒物物的密度为3.5×103kg/m3。

质量密度的计算例题是初中物理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这一部分知识对于整个初中物理学习及解题能力的提高都有巨大的作用。因而,广大师生更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与实践练习中加强解题方法的运用,以此提高解答相关问题的准确性与效率性,促进物理成绩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习题教学;思维品质;培养

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思维品质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人才十分必要。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针对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谈一些浅陋的看法。

一、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思路广阔,考虑问题周到、精细,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能从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关系中去认识物理问题,用多方面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习题教学中要选择典型题目。许多物理题,不止一种解法。在教学中,对每一个习题,要求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完后,再思考还有没有其它解法,近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在广阔的范围内寻求解法,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1:一个铁球,它的质量是624g,它的体积是100cm3,试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 要鉴别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可以通过密度、或质量、或体积的比较共三种解法加以鉴别。讲解时让学生充分发言,解出后鼓励学生思考有没有其它解法,学生会答出以上三种解法。三种解法都可以鉴别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结果一样。解决具体问题时,可选用最方便的一种解法即可。 例2:有一只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8.3Ω,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2.5V。如果我们只有电压为6V的电源,要使小灯泡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这是初中物理第二册课本109页的例题,在解题时,大多数是先求I灯,再求串联电阻的电压Ux,最后用Rx=Ux/I得出Rx=11.7Ω。少数是先求I灯,再求R总,后用Rx=R总—R灯求解。解完后,问:还有别法吗?此时引导学生分析,启发回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使学生思考出:U灯/R灯=Ux/Rx;或由串联电压分配求解U灯/ Ux= R灯/ Rx等解法。 例3:有一个电阻值看不清的电阻器R1,给你一个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器R2和若干导线,请测出R1的阻值,并说明你的办法及理由。 在初中阶段,此题有很多设计方案,此题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多学生设计出两种以上方案。有的学生在课后还把设计的新方案拿来让我看。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即可以加深其对概念的理解,使知识结构的建立更加合理有序、彼此关联,融会贯通,让学生体验“一题多解”的乐趣,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是思维的抽象强度、逻辑水平和思维活动的深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即善于用概念、规律去揭示问题的本质特征,预计事物的发展进程,并能迁移运用。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出思维的概括特点。中学生常说,物理难学,原因之一也就在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概括性强。培根说过,物理学使人深刻。可见物理思维对深刻性具有独特的要求。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习题教学中要善于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广,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以激起思维火花,进行思维活动,不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因果关系,摒弃问题的非本质特征,使之思考问题深谋远虑,对问题的本质属性有更深刻地理解,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前面提到的例3,变式一:电流表变为电压表后如何测?变式二:电池组电压给出后如何测?变式三:阻值已知的电阻器R2变为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又如何测? 例4:盆中漂浮一只铁碗,若把其投入到盆底,则盆中水面将怎样变化? 变式一:盆中漂浮一只盛有米的碗,若把米撒入盆里,则盆中水面如何?变式二:一只铁碗内有一块积木浮在盆中水面上,若将积木放在水中,则水面如何变化?变式三:一只铁碗内有一块纯冰浮在盆中水面上,若将冰块投入水中,当冰完全溶化后,则水面如何变化? 通过对以上两例作微小的改动,使之成为另一道题,即达到检查不同内容的目的,又使学生形成具有广泛联系的知识体系,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三、在变换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3篇

一、引入辅助变量法

有些问题看起来似乎缺少条件,难以解决。但只要在解题时引入—个适当的辅助变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1.4kg酒精和2kg水混合,求混合液的比热容。[酒精的比热容C=2.4×103J/(kg·℃),C=4.2×103J/(kg·℃)]

解:设想将混合液加热使其温度升高Δt℃。则混合液吸收的热量也可以理解为是4kg酒精及2kg水温度升高Δt℃吸收的热量之和,即:Q=Q+Q

此题中的Δt就是引入的辅助变量,它的大小对计算结果没有影响。由此可见,引入一个合适的辅助变量是解题的关键步骤。

二、假设法

有些物理问题要求学生比较大小、判定运动方向或判断问题真假等等。解决这类命题时必须先作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与题目所给的条件做比较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例2.有一质量是400g,体积是100cm3的铜球。试判断该铜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解:假设铜球是空心的。则有:

即实心球质量大于实际铜球的质量,故假设不成立,所以该铜球是空心的。

同理,可以假设铜球是空心的,进行体积的比较来判断,解题过程这里不在赘述。

三、等效法

所谓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有相同的效果。等效的思想在初中物理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实际上已经有所接触。利用等效法可以将一个复杂的或难于解决的问题等效为一个较为简单的或易于解决的问题,它起到一个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因此,等效的思想是解决某些物理问题的有力武器。

例3.如图1所示,一段圆台形的管子,下端用一重量可不计的薄片遮住,浸入水中,薄片因受水的压力而不下沉。当有1kg的水慢慢地注入管中时,恰能使薄片下沉。若不注水而是把1kg砝码轻轻地放在薄片上,则薄片将( )

分析:薄片下沉的条件是薄片上表面受到的平均压强大于或等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因此“当有1kg的水慢慢地注入管中时恰能使薄片下沉”,说明此时圆台形管子的内外液面恰好达到同一水平面(ρgh=ρgh)。“若不注水而是把1kg砝码轻轻地放在薄片上”则等效为在一个与圆台形管子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形管子内注入1kg水(如图2所示)。显然此时管内液面低于管外液面,薄片上表面受到的平均压强小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强,薄片不会下沉。所以把1kg砝码轻轻放在薄片上薄片不会下沉,此题选C。

四、间接比较法

当两个物理过程(或现象)直接比较有困难时,我们可以把它们与另外一个或两个等效的且容易比较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进

行比较。这样可使这两个物理过程(或现象)实现间接比较。这是解决某些“比较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4.把甲乙两个大小形状一样开口不同的圆台形容器,按照图3所示的方法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都未装满)。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______

P;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F______F(填“>”、“=”或“

分析:当甲乙容器按题意注入水后,容易看出甲容器水面比乙容器水面高,根据P=ρgh可判断出P>P。设甲乙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S,则S

F=PS;F=PS

因P>P,而S

设:有A、B两圆柱形容器,底面积分别与甲、乙容器相同(如图4所示),并分别注入与题设相同质量的水。因水的质量相同,所以两容器中水的体积相同VA=VB,显然:

而B容器内液面hB低于乙容器内液面h乙,所以PB

五、极端法

极端法是根据题意或实际问题符合逻辑地把差异或变化明显地扩大或夸大,从而使问题更加突出,更容易辨别,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5.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条装着一个大石头的船,如果把船上的石头投入湖中,问该湖中的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分析:因为石头的密度始终大于湖水的密度。所以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想,石头密度很大,体积很小。马上就可判断出,湖面下降。

再推导验证上述结论。设石头在船上时石头通过船排开水的体积为V,投入水中后石头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石头本身的体积V。

六、反证法

根据要证明的论题作出与论题相矛盾的反论题成立的假设,然后推理论证反论题是错误的,最后确定要证明的论题是正确的。

例6.试证明两条磁力线不可能相交。

证:假设两条磁力线可以相交,则处于交点处的小磁针的N极有两个不同的指向。这与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的N极只有一个确定的指向的事实相悖,因此这个假设是错误的。所以两条磁力线不可能相交。

七、图解法

图解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得极少,其原因主要是利用图解法做出的结果不如用公式法算出的准确。但图解法具有简捷直观的优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适当地运用图解法解题,以达到开拓思路的目的。

例7.题目同例1。

此题我们也可以用图解法来解。具体做法如图7所示:先画出水平的横坐标(比热容)及刻度,然后过酒精的比热容2.4×103J/(kg·℃)竖直向上画2个单位长度的线段(代表水的质量是2kg),过水的比热容4.2×103J/(kg·℃)竖直向下画4个单位的线段(代表酒精的质量是4kg),则两线段端点间的连线交横坐标于一点,这

点的刻度值即是混合液的比热容,由图7可以读出混合液的比热容为C=3×103J/(kg·℃),与例1计算结果相同。

第4篇

【关键词】低成本实验教学 现状 运用

引言

物理原本是一门趣味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很多学生也认识到学好物理的重要性,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由于对物理学科还很陌生,同时受到思维方式的约束,不少学生感到物理学习存在困难。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挑选合适的方式以降低这种难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朱正元教授在当时学校一穷二白基础上提出了“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口号,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克服一切困难,将物理实验开展起来,让学生活动起来。经过过去多年的改善,各地初中院校的物理实验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是对许多物理教师来说,当前的实验器械对于学生来说,好像过于繁杂,得到实验成果的过程更加简单,但是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却越来越罕见,让实验的趣味性大大缩减,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明显减少。低成本实验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更易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与激发起兴趣。达到“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技术不低、成本低而价值不低”,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地进行低成本实验教学的开发,能够让初中物理教学去伪存真,让物理实验教学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推动物理教育朝着生活和社会前进。

二、低成本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借助低成本实验导入新课

根据经验得知,新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依托低成本实验导入新课将会明显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开始动量定理的课程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实验,教师准备两个新鲜鸡蛋,将它们置于相同高度,让鸡蛋一个掉落到桌面,另一个掉落到桌子上的海绵上,让学生观察每一个细节,实验结束之后,学生定会产生疑问,为何掉落到桌子上的鸡蛋烂了,但是海绵上的鸡蛋却不受影响。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将会对新课产生很浓的兴趣。

2.借助低成本实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认知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化对质量和惯性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空心球固定在细绳的一头,而另一头固定在瓶盖之上。将空心球置于装满水的瓶中,再拧紧瓶盖,将瓶子倒立,快速向右活动瓶子,此时空心球不但不根据常理向后活动,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向前快速滚动。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借助这一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充满好奇的情况下,给学生讲解从一现象的原理,加深学生对惯性的印象,让他们对此概念有更深刻的认知。

3.借助低成本实验提出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景。针对具体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比如,拿一个装上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将杯子盖上,用心按压纸片,然后慢慢地将杯子翻转过来,之后小心地将手拿开,看杯子中的水会不会流出来,纸片会不会掉下来。让学生们自己亲手做着个实验,先认真观察实验的每一个过程,之后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找到问题的在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这个实验的材料进行调整,改变杯子中的水量的多少。最终,学生们会发现,无论怎么改变水量的多少,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硬纸片最终都不会掉下来。最后,带领学生从玻-马定律中找寻让纸不会掉落的原理。

4.借助低成本实验完成研究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及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依托对现象的分析去研究事情的本质。尤其是在实验结果不符合学生的想象的时候,将会激发学生对知识更大的兴趣。此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和坚持真理的态度,逐步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孔成像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那就是在晴朗的天气,树荫下的光斑是什么形状的?经^大家的探讨,学生们将会得知是圆形的这样一个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纸板,在上面挖出各种形状的小孔,然后让它们在太阳光下面成像,看小孔的形状不同,会不会让所成的图像有所变化。在这个实验中,教师不用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亲自动手,自己去找寻问题的答案。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改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鉴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使用低成本实验教学是大势所趋。经过上文的分析,使用低成本实验教学,其实验器械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使用这些物品完成实验,不但节省了实验成本,而且让实验结果变得更加有趣,实验的结果更加清晰明了,教育效果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 姚志祥. 初中物理低成本演示实验的研究与开发[J]. 才智,2015(23):90.

第5篇

1把握好学生兴趣,做好激情导入工作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以培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避免过早出现.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应该把握好兴趣这个出发点,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践,在物理课堂上,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笔者经常采用创设情景方法,学生情景的创设方面进行精心准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过程充满好奇和新鲜.比如,在教学《凸透镜》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正对着太阳光,拿着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小木棒在地面上很快就开始了燃烧.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提升,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快速激发,这是利用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新课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被激情导入,对于下面的课程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实施快乐教学,结合好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感受到新奇感,使得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笔者能在教学别注重语气、音量和语调的合理运用,这样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有效使得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得以消除.每个学生的提问或者问题的回答,都应该善意地平等对待,并且进行适当的启发,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不能简单否定学生的错误回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能够把话讲完,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明白学生的错误所在,另外,还应该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见解或解答.

口语和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应该尽量保持生动的讲解,运用风趣的语言,这样能对那些对知识的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中学生给予很大的鼓励.为了更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相应的夸张动作来实现.比如,在对于“静摩擦力”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笔者用非常大的力气去使劲推桌子,但是讲桌却没有任何移动,学生便会自主进行思考,“桌子在老师用力的情况下,为何没有运动?这其中应该存在平衡老师推力的一种力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启发.

3物理学科特点可通过小实验表现

实验教学环节中应该尽量展示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有趣的演示实验或者物理现象中,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设置,在相应的实验中,应该保持学生的一种悬念心理,有时应该努力去做好从实验事实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的实验;利用学生的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增强;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进行自我设计的创新型物理实验,比如制作相关的小天平、测力计、潜望镜、放大镜、针孔照相机、杠杆、量筒等教(学)具,在制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另外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使得其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更加突出.比如,笔者在进行《摩擦力》课程教学时,同桌的两位同学之间,其中一个同学先伸出手,让另外一个同学用更大的力握手,另外一个进行抽手动作,这样可以比较相互的摩擦力哪个比较大.另外,相同的实验还可以在手上擦上肥皂再次进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能够对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进行初步体验,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还能使得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感觉就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4积极营造充满想象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被充分重视,应该积极努力去为学生营造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其四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使得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养成一种敢于创新、任意表达、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并且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参与,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只有体会到快乐学习,才能主动积极去参与课堂活动.比如,通过《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笔者刚进入实验课,就兴奋地喊道,“同学们,快快做好准备,我们要自己动手来进行灯泡亮起来的活动,把桌上的两个灯泡、开关、电池用导线连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们能够积极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这时,有一个并联小组,正在自豪地对于他们的成果进行宣传,并且说了他们与其他小组的不同,我立马进行问题的追问,“串联和并联的连接特点,哪个小组能说一说?”这下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的同学说,并联像她家的鞋柜,有的说串联像一条珍珠项链,像糖葫芦.尽管比喻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但同学们的积极发言则是高效课堂构建最为有力的表现.在实验课程结束以后,部分同学还依依不舍,感觉意犹未尽,而不愿意离开实验室.在这样的宽松融洽、充满想象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敢想、敢做、敢说,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第6篇

一、物理情境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对于物理教学也不能外,生活是物理知识的本源,生活中有大量的与初中物理概念相关的物理现象.教学过程中从生活中拣选实例进行课堂引入或是设置为具体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探究,首先学生就有一种亲切感,由于不陌生其心理上就不会排斥物理.而且由于源于生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而提高学习的效度.

例如,学“力”这个概念时,其实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马拉车、拔河、书本压桌面、挖土机推土挖土、人提水桶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切入课题显得亲切自然,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意识.

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物理情境生活化,让生活与知识在课堂上自然的相遇,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价值,能够有效提升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

再如,生活中时有可能会出现触电事故,遇到触电事故怎么办?如何预防触电?这些生活化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一起探究《电路》的兴趣;力学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惯性”这个概念时,可以和学生从生活中的交通事故出发,思考发生的原因与如何避免,实现物理概念与生活现象的有效连接;从家庭电路中熔丝的作用分析出发,和学生一起分析电流、电阻、电压、电功、焦耳热及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选择生活现象进行物理情境的创设,能够彰显物理学习的社会价值,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受.

二、挖掘实验的教学功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实验”是物理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从实验的组织形式上看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从实验的作用来看,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实验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不和忽视,实验现象给物理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进行实验演示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实验现象转瞬即逝,说明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很浓,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习“温度计”、“沸腾”这些物理概念时,笔者要求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体温计,同时给每组学生提供实验室温度计.提出问题:做水沸腾实验时用哪一种温度计,并说明理由?在这个具体问题的驱动下,让他们自己观察两种温度计结构上的异同,自己思考如何测量温度,如何正确的读数,通过对比实现对温度计的认识.接着就水沸腾实验,设置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烧开的全过程.

问题1:观察对水加热前,有没有发现气泡?

问题2:观察加热过程中,气泡的位置、大小、剧烈程度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问题3:观察加热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反映了沸腾过程水温的什么特点?

通过具体实验,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及其联系出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地接近物理概念.

三、注意实验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生活中的经验不一定总是正确的,错误的物理前概念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有负面影响.这时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不应回避生活,应回到生活,用实验来解释生活,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清晰化.

例如,学习“浮力”之前,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是多元化的,甚至有些还是错误的、片面的.例如,生活中人们通常认为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是木块、空心(或变得空心)等较轻的物体,而石头、铁块等较重的物体会沉入水底.这些错误的理解源于对生活中现象不全面的概括和理解,为了强化学生对密度的理解,笔者设计了几组对比性实验.

(1)如下图所示两块外形相同但密度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都是木块,但是一个沉在水底,一个浮在水面上.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对图(a)中的水加盐,结果发现盐加到一定量,木块也上浮起来.这个情境的创设超出了学生的预期,发现木块一定浮于水面上这个前概念是错误的,同时也意识到在特定的条件下,下沉的物体可能上浮,进而问题自然生成:“浮力”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相关概念的学习显得自然而又得当.

四、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第7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物理;习题设计

一、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即指利用教学中的可选题目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演变,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现为思维广阔和思路全面.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生,这种多角度开拓学生思路的教学方法,使得物理解题变得更为灵活和有趣.譬如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规格为220 V,60 W的灯泡通过灯丝的电流以及此时灯丝的电阻分别为多大.此题可演变为多种形式的例题.若将这个规格为220 V,60 W的灯泡连接到电压为220 V的电路中,请问此灯泡所耗的功率是多少,或改问是否可将这个灯泡接在380 V的电源上以及成立和不成立的原因,或改为若接在220 V的电源上,根据日工作量4小时来计算30天所耗电能是多少,共为多少度.最后一问改为若将规格为220 V ,60 W的灯泡与220 V,100 W的灯泡串联在一条电路中,且这条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20 V,则问哪盏灯会更亮及其原因.综上所述,这就是一题多问的教学方法,以一题的演变来引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的发散思维和思维的广阔性.

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即指表现为深刻理解事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规律,在研究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总结而出的抽象理解与逻辑深度.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对题目的演变和拓展,其实是对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水平和思维水平都要取决于是否在习题训练中发挥到位.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对问题本质属性富有深刻理解的思维性,则不会完成一题多变的解题任务,所以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对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以及熟练运用知识的一个根本前提.譬如在容器中的水面上浮有一块冰,请问冰融化后水面所显示的刻度会如何变化,此题可变为盛有等量水的容器中水面上浮有一块冰,冰上有铁片或者冰里有气泡,然后追问冰融化后水面所显示刻度的变化. 亦可变为在等量水的容器中加定量的盐,然后求冰融化后盐水所显示刻度的变化.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即指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灵活.这种在已知条件和特殊关系的背景下,最快速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就是思维活动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一个是反应速度,一个是灵活程度,变通性也是学生智力反应快慢的标志.有些物理教师也会利用例题的演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而不是呆板地去看待问题.譬如已知一个铁球的质量是25 kg,在测量其体积为5×10 m3的情况下得出铁球的质地是否空心,若是空心求它空心部分的体积.有几种方法计算,如体积比较法、质量比较法、密度比较法来作判断.物理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学会三种方法,用每一种去计算并且找出最为简单和快捷的一个方法来判断铁球的质地.由此可见,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熟记的基础上提高其运用能力,使得学生不仅把握物理概念和定律,而且对公式的运用方式也产生很深的理解和渗透,从而达到独立解题思路的确立.

四、巧妙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即指思维的创新方式.这种理念广泛存在于解题之中,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掌握知识点的解题能力,摒除过去传统教学方法中所流传的死记硬背和循规蹈矩等学习方法,建立多变通和敢创新的学习方式,予以融会贯通的知识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到更为合理和巧妙的方法去思考和探索,只有物理教师与时俱进才能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譬如,将R―130,R―65,R―13的三个定值电阻并联到电路中,求其总电阻这道题.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仍然会从并联电阻的公式出发,套用公式然后求得答案.殊不知这样的解题思路非常死板而且费力.物理教师在此刻应该指点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提示认真审题后,说明题目中三个电阻的数值是倍数关系,所以第一个电阻是第二个电阻的2倍,更是第三个电阻的10倍,它们之间存在电阻并联的倍数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看成是13个R并联.

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即指当思路受到阻碍的时候懂得以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从新的立场和方面来发现问题,以至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物理教学中多在于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的确立,所以对逆向思维的分析和讲解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而规避由于传统思维定势所形成的思维僵硬和死搬硬套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侯新杰,郭华.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物理教学,2011(7).

[2] 宋建华.关于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09(39).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法;运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环

境、学习背景、受教育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依据这一现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特点来进行分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科学发展做好准备。

一、教学目标分层,以人为本

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现有基础、个性等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使每一个教学目标都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促使学生走进教学过程中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其进行科学分层,在分层过程中对每个层次学生对于教材难度、深度的适应性进行准确把握,促进分层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电压”时,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现有基础等因素进行分层,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其掌握教学的基础性知识;B层学生要求其对于所学知识能进行一定的运用;C层的学生要求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把握,并能准确运用,且能自主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为其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了解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会读电压表,会正确连接电压表。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通过对电灯泡等电器的观察,感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对于C层的学生,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对学生使用电压表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阅读电器的说明书,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教学过程分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设置相同的教学目标,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个性化的教学要求。例如,在教学《电阻》时,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在进行电阻的实验中,教师通过更换电阻丝,让学生观察电灯的亮度变化,使A组的学生了解不同的电阻对于电流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引导其运用不同的电阻单位进行电阻的表示,并且引导A组的学生尝试使用滑动变阻器,并了解其作用及意义。再者,让学生通过电阻的实验以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讨论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引导B组的学生掌握电阻的属性、影响因素等。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课后搜集有关电阻在现代科技中运用的资料,加深其对于电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价值与意义的了解,提升其情感、态度。

三、作业分层,使学生各尽其能

学生的课堂以及课后作业的练习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进行作业的布置。例如,在教学“浮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维目标的习题:已知铜块的密度为8.6g/m3,现在把一块质量为18g的铜球放入玻璃缸中,铜球正好悬浮于水中,请问:(1)这个铜球的体积是多少?(2)这个铜球是实心还是空心。(3)如果是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才可以使铜球悬浮于水面。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将三个问题与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对应,从而促进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同水平的习题练习,提升其物理能力。此外,教师为学生划分的三个层次不是固定的,而是依据学生的不同发展而进行的流动性的设置,将发展好的学生向上一层次进行调动,而发展不好的学生要依据其水平将其向下一层次调

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四、分层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不断接近自己的“最近l展区”,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虽然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班级里的差距是一直存在的,为了使分层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价,使学生得到的反馈贴近学生的实际,并且教师要多采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落到实处,对于全班学生的学习与进步都起到积极的影响,发挥学生的潜力。分层教学对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灵活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依靠学生;课堂练习;有效性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不能“满堂灌”,要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学生掌握了新知识,课后就不用花大量时间,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适时地安排学生有效练习。笔者听了很多公开课、精品课、优质课,发现物理课堂练习在“质”和“量”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练习时间过少。本学期笔者听了校内外30节物理课,课堂练习时间低于10分钟的占35.6%,无任何课堂练习的占19%。现在物理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讲”和“问”的时间太多,学生“练”和“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动手实践能力往往因为时间关系得不到锻炼,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老师启发过度。老师出示练习题后,还没等学生看完题目,就开始提醒、暗示学生,生怕学生不理解题目或审题不够仔细。练习板演时,一旦学生出现错误,老师就开始提示或者叫另外的学生来板演。学生还没有做完练习,老师就开始讲解,不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3)老师讲评形式单调。训练之后,老师讲评形式单调,就题论题,没有任何拓展,对解题过程不作小结,对解题技巧、解题规律、物理思想方法不做提炼升华,训练没有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训练得不到有效提升。

课堂训练低效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造成的。为了解决课堂训练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教师应该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教,就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1)依靠学生,明确训练目标。课堂训练设计目标要明确,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向45分钟要效率。一节课4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10分钟到20分钟,课堂上可让学生设计一些简短的题目,既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复习所教的内容。

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运动的快慢”这一节课时,讲完了速度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单位后,让每个学生在草稿纸上设计一道简短的有关速度知识的题目,然后让出题的学生用投影仪把题目投影出来让其他学生做。

学生出的题目有:①如何估测中学生的速度?②108km/h等于多少米每秒?③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为1.8 km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④小黄在进行100 m测试时,在前50 m用时6s,后50 m用时7s,求小黄在100 m测试中全程的平均速度。学生出的题目有实验探究题、单位换算题、速度计算题。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学生就能把有关于速度的知识点掌握牢固。

(2)依靠学生,确保训练的独立 性。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的原则,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思考,独立去操作,独立去“碰壁”,独立走向成功,不要一看到有点难度的题目就开始启发、提示,急于讲解,学生自己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比听课得来的效果要好很多。

(3)依靠学生,确保训练的拓展 性。讲评时教师除了要讲解正确、规范的解题过程,还要强调解题的注意事项,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题多解:本题还有哪些不同的解法?哪种解法更容易理解?一题多变:结论和条件置换后怎样解?增加或减少一个条件后怎样解?改变问题的形式后怎样解?讲评要让学生总结解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提炼解题过程中所蕴含的解题策略、解题规律、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一位老师讲授完密度知识后,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铝球的质量为54g,体积为30cm3,这个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很快就有一个学生想出用求密度的方法来判断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老师让这位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老师又问学生有没有其他方法?又有学生想到用求质量和求体积的方法来判断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接着,教师又提问学生: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刚才用体积法来判断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学生很快就解答了这个问题:用球的总体积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这样通过一题多解,学生就对密度公式及密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就掌握到位了。

依靠学生来有效地进行物理课堂训练,不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兴趣、思维、智力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依靠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训练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