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网络课堂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5 15:43: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网络课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网络课堂

第1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 高中地理 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0-02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所研究的对象时空跨度很大,内容通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仅仅依赖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地理网络教学的特点

(一)变地理课堂“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网络教学在时间、空间和教学内容上都具有开放性,可拓展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时空格局,使课堂更具有生机和弹性。一是教学时间变得开放。课堂上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可不刻意地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活动情况灵活安排,网络教学环节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余时间完成。二是教学空间变得开放。课堂上不再仅仅是课桌凳和讲台的简单组合,而是庞大的网络系统,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包括学生的座位可由“固定式”变成“自由式”。三是教学内容变得开放。网络教学由于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学习内容和形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地理课堂“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以教为中心。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同时又是参与者。教师可和学生一起,结合某一地理问题建立网站,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问题、展示成果等基本环节,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进而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变地理课堂“要我学”为“我要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地理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进度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给学生以灵活思考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究问题,最终得出答案。这种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成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主动思考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为例,探讨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收集资料,建立网站。在上课前,教师可和学生一起收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危害的文字资料、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并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成图文并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网页。一方面,这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另一方面,这些网页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播放学校所在地区有关雾霾天气真实状况的视频。看完视频,学生会有很多感想,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这就创设了情境。此时,教师可趁机提问:在我们身边或周围还有哪些环境污染呢?这些污染带来了哪些危害?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便可适时引导,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三)提出问题,发散思维。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在激发兴趣、丰富感知的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此时,教师可通过适时恰当的层层设疑,诱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驱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可利用网络向学生显示富有针对性、可探索性的五个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请举例说明。(2)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据调查,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如你是政府主管领导,你认为该如何做?(3)2013年以来,福建已发生八起赤潮,受影响面积累计278平方公里,对(下转第97页)(上接第90页)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试分析诱发赤潮的直接原因。(4)2013年初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甚至许多城市空气出现中重度污染,这种天气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请说明理由。(5)通过对“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学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和一名有志青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上网查阅资料,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网站,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解答疑惑点,鼓励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资料,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运用网络教学,学生可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和自己在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最终形成问题答案并上传网络,供师生一起讨论交流。整堂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合作、讨论、交流,形成了“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良性教学循环。

总之,网络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收集资料,建立网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利用网站,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评价等方式,有效地进行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吕斌.有效利用网络教学,打造中学地理高效课堂[J].特色教育探索,2012(3)

[2]吕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11)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网络道德;教育;青少年;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62-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除水、电等资源外的另一种无法远离的存在。它作为信息时展的根基,已然悄无声息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所用。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已经开始形成独立思想,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民族发展的接班人,要求高中生必须具备适应信息时展的本领,因此网络成为其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个体,高中生如何在纷杂的网络世界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点,下文将对网络道德教育展开论述。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概念

要针对高中政治课堂中网络道德教育进行探究,就必须了解网络道德教育的概念。网络道德教育这一概念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及后形成的一种对于网络社会中道德风尚进行塑造和培养的教育内容,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对人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人们从主观能动性上提高自己网上行为的规范意识,同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因网络带来的极特殊的利益关系下,对其道德伦理进行规范的标准。高中生作为对网络接触较为频繁的,并未具有成熟思想和世界观的青少年群体,这种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全新的伦理要求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作为高中生心灵教育主要阵地的政治课堂,网络道德教育在这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现状

信息时代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虽然为学生学习,特别是处在学习生涯重要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存在着极大的好处,但是高中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现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令人堪忧:

高中生作为思想层面还未走向成熟阶段的个体,由网络带来的异质性会使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存在错误导向。同时,网络作为虚拟社会被高中生所认识,它虽然推崇自由、公平,但是若这种追求过分夸大,伴随着虚拟性的“保护”下,高中生很容易丧失道德人格,并且这种丧失还会对其现实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高中生作为自制力相对缺乏的一个群体,在巨大的学习压力等现实的面前,容易产生躲避心理,因而导致许多学生陷入对网络无止境的沉迷中,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现实与虚拟落差下人格错位的产生。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下,高中政治课堂作为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主体,就必须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重点着眼的一部分,尽可能的规避这些不利现象的产生。

三、网络道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结合的对策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凸显在它的脆弱性和危险性上,而高中政治课堂作为高中生建设精神文明与精神强度的主要阵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道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相结合的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笔者认为具体对策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第一,教师作为政治课堂的引导者,必须做到对网络世界的熟悉认知。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主导者的地位出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就必须做到自己对于网络世界的正确认知,同时要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熟悉的一面。教师可以设计诸如“微机室中的政治课”,利用学生熟悉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谈话式授课,拉近师生间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网络道德在虚拟世界,甚至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触目惊心的“案例教学法”是网络道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的结合最直接的手段。网络道德缺失造成现实生活中遗憾的事例时有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对策都不会像“案例教学法”一样能够对学生的是非观造成冲击的强烈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举出实施例子,例如“王某在网络中对心灵脆弱的章某使用语言暴力,致使章某自杀身亡”等,这就能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在网络中语言暴力的可怕性,从而帮助学生摆正自身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综上所述,网络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要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那么它必然能够在实现网络道德教育这一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辅助他们完成繁重的课业,帮助他们迅速掌握一些即时高考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学课改能够有效实施。对于学生的精神层面来看,网络道德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的结合还能够促进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美好的理想,为未来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温定刚.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1).

第3篇

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多媒体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所有设计,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讲解、学生互动、课后练习。

一、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设计与传统的语文课堂设计差异

首先,在设计的环境上。课题设计的环境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是在信息发达的网络环境中。传统教学设计是“填鸭式”居多,而运用网络来设计课堂,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大大增加,主动性也增强。那么学习的中心也就转化成学。备课可选的材料变得特别多,学生学习范围大大拓宽,内容也不再局限在课本上,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都可以连接,课本的作用也将大大降低,或许只是阅读的基础了。其次,在设计的手段上。传统课堂设计隐性的比较多,主要靠的是语言的表述,肢体的传达,设计只是体现在教案上、脑子里,表现出来的就是那块黑板。黑板内容不具有稳定性。这让学生无所适从,无法产生有效记忆。 网络教学环境下课堂设计技术性比较强,它需要教师懂得办公自动化,学会制作课件、动画,做到视频、音频结合。这时,课堂的生动性就具备了初步的基础。这样网络教学设计就更能够呈现出课堂知识的层次性、结构性、丰富性。最后,在取得的效果上。网络环境下课堂设计,使得知识结构层次更加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它能快速地呈现出来,更加有利于复习。传统教育写在黑板上的知识随课目改变,不复存在,而多媒体很容易就呈现出来了,学习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重复,巩固。所以利用多媒体效果肯定是好的。平时授课的时候,多媒体由于能把生动的东西呈现出来,而不是死板地说教,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网络让教师备课更加充实,参考资料更加丰富,特别是在课堂上能有时间和学生共同讨论,促进教师地位的转变,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通过以上论述,发现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的课堂环境和课堂上学生所处的地位。

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独特性表现

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此状态下,教师的备课形式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状态。其实,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教师对知识进行二次整合、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学工具的单一、简单,必然阻碍教学设计的深入开展。而在网络环境中,教学设计已经从单一的教案设计牵涉到媒体使用、组织教学的过程等诸多方面。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规律上。教师要对练习库里面的材料十分熟悉,就可以节省备课时间,直接调用。备课过程中更多的是思考、设计课件,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承载因素。孔子说“知无涯”,谚语说“活到老,学到老”。 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人都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也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是可以相互学习的。

2.网络语文课堂设计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课堂设计课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感知素材,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借助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资源共享,彼此交流,从而内化、整合出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相互交流创造了空间。同样,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知识,教师通过给学生建立网络平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发帖,提出自己发现并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实践证明,多媒体手段的充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调整学生学习的心态,达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思维的功效。

3.借助网络设计,可以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

在网络模式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的知识,否则,是不可能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同时,这种课堂设计的模式也增强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此外,网络教学设计可开拓学生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网络课堂 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04-03

一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被迅速引入教学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课堂的实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而“网络课堂”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工具,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教学。广泛地说,网络课堂包括远程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到的网络课堂只是指网络技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应用。在当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里,教师往往会同时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的网络课堂相结合来完成一门课的教学工作。网络课堂已成为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搜集到的文献来看,不少学者已就如何运用新型的课堂空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聚焦于网络课堂在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个研究兴趣源于笔者对其所属的教学团队在过去两年内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

教育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一条就是要求重点建设学校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此后,各重点大学纷纷出台实施双语教学政策,其他高校也纷纷跟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自2010年开始尝试四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其中笔者参与的是《社会学概论》全英语课程建设。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网络课堂。

二 网络课堂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作用

网络课程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作用可分两个层次来看,其一是基于网络技术特点的一般作用,其二是基于专业课双语教学特点的积极作用。

网络技术的实质是由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用线路链接起来,按一定方式进行通讯、传递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两者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特征:(1)共享性。网络技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制作的资料放到网上,供别人使用。(2)交互性。所谓交互,意即参与主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网络平台进行的交互活动,除容量巨大、渠道通畅外,更重要的在于它不仅可以同步交互,也可以异步交互。(3)开放性。因特网上的各个计算机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每台计算机都只是网络的一个节点,它们之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控制网络,但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基于网络技术的共享性、交互性与开放性,网络课程获得了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1)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网络上相关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网络课堂可以采用相关链接的方法,将网上资料放在网络课堂教学系统中。另外,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的内容上可以以视频、音频、图像、数字、文本等多种信息交流形式呈现,大大增加了知识传播的信息量与生动性。(2)教学时空上的延展性与灵活性。网络课堂超越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参加学习的学生不再局限于物理教室空间,可以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不同的时间利用网络课堂。利用答疑系统、BBS、在线测试等多种交互方式,师生进行实时的或异步的交流。(3)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化。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支配式的,教师占主导地位,沟通也以单向为主。网络课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探索,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双向沟通的渠道十分畅通,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构建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双语教学是以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方式,它肩负着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的双重任务。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验是积极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能力的有益尝试。因此,很多高校正在实践中探索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然而,就目前而言,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一,课堂信息量明显不足。原来用母语教学10分钟能完成的知识点,用“双语”后需要40分钟,甚至更多。第二,教学双方的注意力都有所偏移。教师备课时无暇顾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大家把大部分注意力分散到对专业术语的解释、英文单词的理解上,忽略了学科的知识点。第三,教学过程无法互动。教师在课前已把几乎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了,在课堂上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无法互动,更不用说积极

地思考了,这和教育界大力提倡的探究型学习显然是相违背的,也严重阻碍了教师上课的艺术性发挥。

基于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网络课堂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一,网络课堂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将精心准备的讲稿、案例、视频、课件等传到网上,并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与指导意见,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其二,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堂学习基本的英文专业术语和中文专业知识,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讲授学科重点,教会学生利用相关的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其三,网络课堂可有效地增加师生课堂内外的互动。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在传统课堂外随时发言的机会,也增强了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与教师互动的信心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利用网络课堂做好预习工作的情况下,其进入教室课堂后对老师讲授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因而也更敢于向老师提问。当然老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水平以迎接随时而来的各种挑战。

三 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网络课堂的运用

鉴于网络课堂的优势与重要作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积极、科学地使用网络课堂有利于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然而,网络课堂不是传统课堂的网络版,更不是简单的、纯粹的技术工具。因此,有必要专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明确网络课堂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掌握网络课堂的教学方式,设计网络课堂的考核方式。

1.网络课堂的教学目的

明确的教学目的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前提与基础。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目标应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两个方面。前者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专业课体系和基本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理论,对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后者指通过课堂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用英语进行有关的专业交流,包括英文专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翻译技巧与听说能力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就专业课双语教学网络课堂来说,其教学目的也应该两者兼顾。因此,在网络课堂的总体设计时,既要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也绝不能将非语言学课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各个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不能以降低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孤立的全英文或双语教学。

2.网络课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精心选择、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可选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教师上课前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讲授内容进行备课。教学内容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侧重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这是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做到的。在此基础上,网络课堂还应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菜肴”,主要包括网络的专业教学资源、文献资源以及多媒体资源。一般来说,目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经典课程、经典教材都配有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应该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将相关网站推荐给学生开展辅助学习。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视频、音频和图片等素材,扩充教学案例,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亲近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网络课堂的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技术的特点,网络课堂的教学方法有:(1)“发现式”教学法,这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先由教师在网络教学空间创设问题环境,使学生产生主动提出问题的需要;要求学生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阅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方面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提炼辩证思维能力。(2)自主学习法。网络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该加以引导,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的知识,强调必须课前自学,以便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重点与难点知识。所以,每次课之前教师要把下次课要讲的内容、要讨论的主题告诉学生,指导他们查阅生词,搜集并阅读相关信息资料,做好预习。(3)协作讨论法。利用网络学生可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组,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共同讨论达到对问题的全面深入的认识。(4)多媒体情境教学法。网络教学将图、文、声、画等技术融为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应在课前制作好中英文对照双语幻灯片,同时搜集和整理出大量的英文文本资料、声音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真正体现出媒体多样性的功能。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和需求,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4.网络课堂的考核方式

网络课堂作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表现也应纳入考核环节。设计网络课堂考核方式的基本原则是强调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学习效果。网络课堂考核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网上测试,检查学习的直接效果,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进入测试网页,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若干个与本学习内容有关的测试题,以检验其学习效果。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数量和层次的测试题,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及时反馈给老师。其二是考核学生在网络课堂的活跃情况与学习情况。网络课堂的一个特点是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学习活动是“有迹可寻”的,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都应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当然,网络课堂的考核应结合期末的卷面考试。卷面考试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所做的最后测试,可采用双语形式,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英语水平。

四 关于双语教学及其网络课堂运用的思考

第5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辅助教学,不断丰富课堂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领域,开阔学生视野、触及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下面我结合使用网络辅助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发挥网络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导向就是要开发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名词术语或概念,凭学生的知识经验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网络音像图片材料展现出来并加以分析,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真实有效,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学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内容时,学生凭知识经验难以充分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通过网络下载和播放“神舟十号”载人航天实况,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影视图片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印象深刻。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通过优化、整合使用,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发挥网络资源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优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爱好。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推动学生努力进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农村学生由于家庭学习环境欠佳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导致缺乏自信心或产生厌学心理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改变现状是摆在每一位农村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注意挖掘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动机、兴趣和爱好的积极因素。可以运用网络辅助课程开发,利用那些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愉快、互助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有时,学习新课前播放一首适合学习内容的歌曲,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如:学习《为坚强喝彩》之前,引用歌曲《真心英雄》。也可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感化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学习《不言代价与回报》的过程中,通过播放“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和时代楷模徐虎、徐洪刚、李向群等先进事迹的精彩片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自愿地探索新知识。

四、发挥网络信息具有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优势,拓展时空,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

第6篇

笔者首先通过访谈调查对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了比较,选择了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平时课堂表现较为活跃的2011届高二(10)班进行教学实验。教学实验的课题为:高二生活与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选择这一课题主要考虑到这与当今中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问题紧密相关。

为了能在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功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我决定采用网络探究学习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实验活动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网络来查找资源,主要是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3.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通过活动自己归纳出衡量价值观的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

4.引导学生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合作探究,自行(或与他人合作)研究当今社会中形形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的评价,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或网页,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课堂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一)学生方面的准备

1.安排在网络教室的座位、对学生进行教学分组等。

2.选择几位熟悉幻灯片或网站制作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中起技术骨干作用。

3.每组选择两名学生,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在课堂探究中起组织者作用。

4.介绍网络在线投票和在线测试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5.针对学生尚未养成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进行了一次如何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指导。

(二)教师方面的准备

1.制作一个Word格式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材料。材料内容包括学习重点和学习提纲。

2.制作一个题为“中学生价值倾向评价”的PPT演示文稿的格式模板,供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备用。

3.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一个“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专题学习网站。

4.将以上三份学习材料在课前保存在网络公共文件夹中,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三、课堂教学过程回顾(教学时间为45分钟)

四、课堂教学实验的反思

这次教学实验得到了学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小组老师和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根据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性意见,结合个人反思,笔者对这一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

(一)比较满意的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新颖。能大胆利用网络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这是在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更高层次的应用。

2.本次教学实验课突出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这一课堂教学实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上网查找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等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渗透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利用网络教室开展教学,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作为学习、交流工具的一些基本功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选择合适的探究性的课题,更能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选择的课题过于简单则不足以挑战自我,过于艰难则有可能磨灭斗志。只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性课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调动学生运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各种手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网络教室里的教学并不能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所有的问题。传统教学中师生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在网络教室里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被淡化。

第7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 利用 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化学教师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可以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数据库中获得信息,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寻找素材。另外,他们也可以很方便地同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学生或专家交流思想。互联网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其实施的策略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注入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学教并重”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选择、作用点、使用时机,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才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重要环节。

当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质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的特殊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总体来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资源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课堂容量小,教学难以推进,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模型难以建立清晰的印象,口头空洞的讲解远没有生动逼真的视觉刺激让人容易接受。而多媒体恰好能够提供动态逼真的画面,这就为费时伤神的讲解化学模型、化学概念节省了大量时间,却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有机物的教学,直接显示多媒体动画,学生很快就对相关知识清楚了。

化学复习课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能力要求高,系统性强。帮助学生把已经基本掌握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使之规律化、系统化,并能将知识转化为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复习课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改进复习课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若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必将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对帮助学生恢复已遗忘的知识的记忆、已掌握的知识的整理归纳,将会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课堂容量小效率低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不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机械画图,占用大量时间。如上实验复习课时,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制取气体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多种变形装置、多种尾气吸收装置等,若一一在黑板上画出来,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上课的节奏慢效率低。而用网络资源中的课件或Flas,事先将各种情况画上去或学生直接通过观察,掌握使用仪器及其原理,既节省时间,又便于积极思维,及时对照反馈,一节课内容轻轻松松上完,学生接受效果又好。

二、网络资源使教师对教学的驾驭能力更强,教学手段更丰富

教材是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信息量小、动态感不强的缺点。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在互联网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繁多,它除了有文字和图形资料外,还有图像、视频、动画模拟等等。教师对这些资料的下载、使用既方便又灵活,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教学资料。网络资源提供的丰富的资料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教师在决定具体的教学方式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适宜的方式传授化学知识,从而使教师可以更自如地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注意力,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络资源的应用使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

网络汇集了大量资源,因此利用网络教学能使师生冲破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习内容。尤其是互联网没有地域界限和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也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教学经验的圈子里,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的教学发展状况,了解同行的最新教学改革情况,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的资料,这是教师的基本需求之一。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白板等多媒体都进入了班级,这使得教学中网络资源这类教学资源的运用更为方便、快捷,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网络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更主动

化学学科中的有些概念、规律等都比较抽象,仅仅凭老师口头讲述,学生很难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更难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立体的化学模型用Flas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全新的视觉刺激又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如原子概念和结构的教学,碳单质的结构判断,若采用动画显示,学生感觉比较直观,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总的来说,利用网络资源中的动画、视频等资源,使学生眼、耳、口、手有机结合,也符合教育学和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强,课堂气氛更活跃。

五、网络资源丰富了问题情景,更易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根据现代认知理论,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产物,只有好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化学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但化学现象却极其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可把化学学科中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一一展现出来,且展示的方法是多样的。这样就丰富了问题情景,加深了对问题、现象的认识。毫无疑问,这丰富多彩的一面比传统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从而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同。这样一来,化学知识自然就能学得更好了。如通过播放绽放的烟花画面,引出镁条燃烧的反应,既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通过熊熊燃烧的大火引入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样也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网络资源优化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初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通过网络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加实验的时效性,保障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进行创造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例如:浓H2SO4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通过录像对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H2SO4液飞溅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对操作易错误的后果进行模拟。如:①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出现破裂;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未进行验纯,出现爆炸;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对着人,沸腾时液体溅出烫伤人;④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产生腐蚀等等。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化学实验的学习效果。另外,对于一些化学工业的流程,更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对学生了解并掌握该工业的反应原理、所用设备及流程有很大帮助。如:冶金工业、自来水净化等。

第8篇

一、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信息时代下,学生的知识视野已大大地拓展,历史教师照以前单凭一本教科书和几本教学参考书就能上课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面对这种形势,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网络资源的利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历史教学中所需要的很多资源,诸如以前要费时费力查询的文献资料、难得见闻的历史文物、图片、歌曲、影视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为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迅速地传播,方便人们快捷地获取。在历史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对“营养型”知识的渴求,不可忽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因此作为一位历史研训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工作之一就是利用一切研训会议和听课活动等机会,向一线教师灌输思想,转变观念,让他们充分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二、引领历史教师掌握使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基本功,以便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当我们上《》这一课时,假设我们的教学设计里有这两个环节:1、用图片形式简介林则徐。2、播放《林则徐》的电影片段。很显然,如果我们不懂得使用电脑,不懂得网上下载、电影剪辑等上网基本功的话,在备课时要想轻松地完成以上的两个环节便不是易事了,这也势必会使我们的整个教学计划落空。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应该学会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如:会打字,会WORD操作;会收发邮件、下载软件等;要学会上网获取历史信息、搜集历史资料、解决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等。这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另外,我建议我们的历史老师应多收集一些关于教育、历史类的网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历史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想要下载个历史图片,却不知道按钮在哪里?想要播放个历史电影,却不知道从从何处下手?……大家想想,这将是一种多么尴尬的场面啊!可喜的是,我们的历史教师都已认识到使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重要性,都积极参加了我们进修学校组织的电脑培训和班班通培训,现在每位教师大部分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历史教学了。

三、引领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协助备课,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如虎添翼

备课是历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当好“导演”这个角色,备好课是最重要的条件。但备好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我们老师要对本节课甚至是一个单元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处理,使之连贯。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课堂备得有血有肉、引人入胜,这样方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实现这一要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可谓得天独厚。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每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选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本内容的展现程度和重点难点突破方法,选择与解决课题有关的展现内容,确定主题研究方向。

2、收集资料。借助互联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搜集与课题息息相关的网络资料,如视频、音频、专题报道等。

3、再次备课,从所收集的资料中进行二次筛选,选择最能展现课文内容,降低课文理解难度的网络资源资料。

4、信息重组。将最终确定的最佳课程资源进行重组,精心备课,以借助电子教学资源营造一种良好的历史氛围,调动学生感官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时空距离,增强历史形象的真实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课堂活起来。

四、引领历史教师借助网络音频、视频资源上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从理论依据和历史渊源上看,将音、视频资源纳入教育渠道,是现代历史教育的趋势。在历史学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音频和视频资料可以起到还原历史、再造情境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其学习和探究提供生动的素材,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建议历史教师的做法是:

在讲课时,只要是课本上提到的作品,要想方设法找到图片或者文字的片段,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尽可能用视频,比如,讲张择端时向学生呈现的是上海世博会的动态《清明上河图》,讲唐朝乐舞时播放乐舞的片段。这些作品,或书法,或绘画,或文学,或音乐舞蹈雕塑,其间无不流淌着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为净化学生心灵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成为日后装点人生岁月的亮丽风景。

五、引领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补充信息,优化教学内容

在应用网络资源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从提高个人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方法出发,则显得就是为而教学而教学了。如果把一定的网络技术和一些比较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教师再指导学生应用相关的技术和网站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探索,则在教学方面更上了一层楼,正如古人所说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建议历史教师的做法是:

第9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多媒体;语文课堂;有效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以其独有的生动性进入了中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将学生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将网络的工具性与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有机统一,促进语文课堂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发展,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能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具体化,提升理解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要描述某一对象,往往是文字的描述,一般都比较抽象,不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打破了传统平面说教的教学模式等诸多局限。语言文字的描述结合简易的图片、图示、视频,使仅仅靠语言难以理解的东西,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描述对象具体化,为理解课文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苏州园林》一课,针对一些园林建筑名称,诸如,亭台轩榭、花墙、廊子等,对于初中生来讲,如果不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它们的构造。如果利用网络媒体,播放苏州园林的实景,结合课文所讲的内容,就能直观地将园林内的布局展现在学生面前,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进而教师引导: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建筑呢?引发学生联想自己生活的城市周边的公园建筑的设计,不仅会加深对园林建筑的理解,还能对其进行比较评价,极大地促进学生动脑的主动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方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发掘了其创新能力。学生会跟着视频的播放,不知不觉中将这些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学以致用的效用。

二、利于转变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学习任何东西,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效果大相径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网络教学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等特点。网络上各种信息的载体,比如,文字、声音、图像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能营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字信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维,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网络资源,能扩大知识面,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扩充知识面,是学好语文的必要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有限,时间有限,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在讲到某一个内容时,由于时空的限制,往往只能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要求课外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自行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扩充知识面的目的。这种方法不能强制去监督,完全靠学生自主,很多学生不去主动搜集或者搜集的资料不全,因此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知识面的扩充,无疑能提高整堂语文课的效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就有容量大的优势,而且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例如,在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就能马上在网络上呈现珠穆朗玛峰的景象及相关知识介绍;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可以将云南歌会的视频场景通过网络媒体播放。生动的画面,不但能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生硬的文字描述和直观形象的实景结合,便于理解课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