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6: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 港口物流 RFID信息采集技术 应用实践

1.对物联网概念本质的几点认识

目前我对物联网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仍较为困难,但对物联网本质的认识基本形成。物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自动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多项现代信息技术的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是信息技术系统性的创新与革命,是现代物流发展到高级阶段不可或缺信息技术

物联网技术集成将借助于新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础通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现代物流发展。

2.港口现代物流应广泛采用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雏形实际早已在港口物流中得到应用,有些港口物流系统采用了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传感、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特征;新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是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目前物联网在港口物流领域应用主要为:

(1)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的系统。

(2)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的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目前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

(3)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着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如何精细化管理、全天候满足客户产品部件加工供应需求,使生产企业物品“零”库存,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统支持。

(4)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目前,在港口滚装船商品汽车、钢材、水产品、农产品、食品等物流领域,产品追溯体系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目前,港口企业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随着物流业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为实现物流流程信息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公司的仓储、物流信息等进行一体化管理,以促进数据共享、货物和资金的周转率、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管理同步的信息化流程。

3.RFID信息采集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实践

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和是物联网中重要的物流信息采集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应用较广。采用远距离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物流货品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可实现自动记录货品出入库信息、货物配送、配载出库、卸货中转、货品盘点信息。物联网RFID信息采集技术在广州港新沙公司、新港公司及珠海港达供应链有限公司物流企业已成功应用与实践;主要技术方案及功能如下:

(1)RFID信息采集技术系统组成。RFID信息采集技术系统是集射频自动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的集成。

系统硬件主要由固定式阅读器、平板天线、货物电子标签、无线手持式阅读器、管理服务器组成。固定式阅读器与天线一起安装在仓库出入口处,以获取物品上电子标签的信息并通过局域网(或者RS485总线)把所读取到的电子标签信息传送到管理服务器上进行处理,手持式阅读器用于物品盘点时,读取物品电子标签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把电子标签信息传送到管理服务器上进行处理。

(2)RFID信息采集技术在港口物流实践中实现的功能。

①物品入库货品入库前,在其外包装上粘贴一张柔性电子标签,并写入物品信息,物品入库时通过阅读器读取后,通过局域网讲这些信息显示在屏幕上,让操作人员根据其信息进行存放。

②散货配送。散货在收货称量完毕后,通过无线手持式阅读器在管理中心数据库寻找空闲车辆的信息,为该货品分配运输车辆。车辆到达并装货后,再通过无线手持式阅读器输入车辆信息、货品信息、到达目的地及时间、货主名称等信息,并通过手持式阅读器的无线功能传送到中心数据库中进行确认和保存。

③配载出库;操作人员根据客户的出库计划制作出货清单,同时通过车辆的GPS信息找到空闲车辆,分配运送该清单上的货品,然后在仓库中找到所需货品进行出库作业。

④卸货中转;货品达到目的地(或中转地)卸车后,采用手持式阅读器读取货品上电子标签信息。了解产品的情况。

⑤货品盘点;盘点时,工作人员可采用手持式阅读器,在仓库内采集物品上的电子标签信息,完毕后,把所采集到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送到中心数据库上进行对比、保存,形成盘点报表。

广州港新沙公司通过RFID信息采集技术实现跨区域集中式管理、分布式操作和实时监控功能;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改进仓储管理,提高物品出入库过程中的识别率,确保实物与单据数量保持一致,提高出入库效率。

4.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中将会广泛应用,其应用发展趋势:

①智慧供应链与智慧生产融合;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物流企业。

②智慧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应用。如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方便地实时查询、追溯产品信息。今后其他的物流系统也将根据需要融入社会物联网络或与专业智慧网络互通,智慧物流也将成为人们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诸多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纷繁复杂,其中监管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低是导致执法监管乏力不容忽视的原因。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亟需探讨和研究。物联网的兴起,加之已在民生领域大展身手,让人们看到依靠物联网技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途径和新希望。

1 物联网及其应用

1.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百度百科将这一概念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物品连接起来,使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5年就被提及,但物联网真正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是2009年初奥巴马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作了积极响应,此后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开始把物联网作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发展战略规划中。

1.2 物联网技术主要功能特点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高技术融合的产物,涉及的技术涵盖了射频识别、互联网、云计算,传感器、全球定位、智能嵌入、数据通信等诸多行业领域。

(1)全面感知。支撑这一功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是RFID技术,这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穿透力强、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它的诞生和大规模应用使得物联网由概念转向实用。把存有物品属性信息的电子标签(RFID卡,又称“智能身份证”)嵌入物品中,传感设备犹如物联网的“眼睛”、“鼻子”感知品属性信息,并传输出去,从而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流”。

(2)超级运算。无数的物品必然产生海量的信息,海量信息的处理必需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云计算技术以其超大规模、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的特点,承担了运算任务。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超级大脑”,执行“记忆”、“思考”和“发号施令”的功能。

(3)实时监控。多种无线、有线电信网络与互联网融合而成立体网络,构成物联网的“中枢神经”,实时传递着物品位置信息,状态信息和运算中心指令信息,借助定位系统、传感和高清视频采集设备,“生存”于这种“天罗地网”中的物品,其“一举一动”一目了然。

(4)智能管理。凡事只要设定好目的或者目标,物联网会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或者目标,系统会按照指令智能处理复杂问题,作出预判、预警,甚至决策,人们只要动动手指按按键,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事情进展,看似复杂的工作变得轻而易举。物联网的智能管理能力展现出跨行业或者垂直行业应用的广阔前景。

1.3 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

物联网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传感技术所推动的各垂直产业链,包括物流、电网、交通、精细农业等等民生领域。

(1)物流管理。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最早应用的供应链行业。通过在物流商品中引入传感节点,可以从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到服务的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地了解和掌握,对物流全程传递和服务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最终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2)智慧电网。智慧电网是目前物联网第重要的运用。它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具备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可对电网与客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且采用最经济与最安全的输配电方式将电能输送给终端用户。

(3)智能交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可以按预先设定的目的地实现无人驾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交通管理人员对道路资源、车辆的行踪“看”得一清二楚。

(4)智能农业。通过识别、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农作物生长信息的感知、传递和对所提取信息的智能处理与判断,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依靠经验定性判断,粗放型管理到依靠传感设备定量判断、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2 物联网技术将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一场革命

2.1 食品安全监管迫切需要技术支撑

食品产业链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社会化大生产的诸多环节,链条很长。由于食品由原料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较多,不仅加大了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概率,而且也为不法之徒提供了投机的空间。另外,环节的增多,参与管理的部门必然增多,加上现行管理体制自身缺陷,尤其监管技术水平不高,部门之间的高度协同就无法保证,这就使食品安全监管难上加难。食品安全监管对技术支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2 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经验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分借鉴

物联网技术在民生领域应用的成功实践表明,它可以使复杂的生产过程以及跨领域、跨行业的垂直产业链监管更加严密、透明、高效,而食品产业涉及的行业之多、产业链条之长、生产过程之复杂、监管之难恰恰适合物联网的功能“胃口”。而且农业、流通业、交通运输业与食品产业链息息相关,物联网技术在这些行业的应用完全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分借鉴。这样,依靠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安全全链监管的一场革命就成为可能。

2.3 可追溯系统的诞生已为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打开突破口

可追溯系统(TraceabilitySystem)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思想基础上的质量保障系统,在有效应对和控制食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发挥的主要功劳应记在射频识别技术上,而射频识别技术正是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说明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已经实现突破,为物联网其它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打下基础。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3.1 切实推动物联网技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3.1.1 牢固树立科技“支撑发展”指导思想

2006年初我国提出了未来十五年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字指导方针。2012年6月国务院下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科技支撑体系”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十大体系之一,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强“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这就表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是对国家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的贯彻和落实。

3.1.2 做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专题规划

科技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专题规划制定工作。当前,在物联网产业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早已出台的背景下,启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专题规划工作已迫在眉睫。

3.1.3 在统一标准规范体系上下功夫

物联网本身是一个传感器,集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综合信息服务等多种技术于一身,而食品安全监管又涉及了作物(动物)生活环境信息、生长信息、食品加工、物流仓储管理、市场销售等多学科、多行业的协同工作机制,加之信息的多源性、数据的异构性、食品产业链的复杂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制约,必将限制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3.1.4 组织开展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

据悉,当前物联网技术上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占有。必须立足自主创新,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在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中间件、新一代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高端计算设备和高端软件等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并加快产业化进程,以降低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成本。

3.2 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水平的核心内容。

3.2.1 搞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系统功能。应坚持五大原则:

是数据和视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到查询调取实时进行;二是系统能对感知信息做出智能判断,及时预报或预警:三是实现某个区域内多品类多条产业链协同监管以及多途径登录系统查阅跟踪食品安全信息:四是具有强兼容性、可接入性和互动性:五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绝对权威性。

(2)结构层次。物联网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服务层3部分组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也不例外。其中,感知层承担食品安全信息的感知和识别,处于整个系统的最底层:其次是网络层承担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传输;应用服务层位于最上层,主要是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

(3)运行流程。系统运行需要四个步骤来实现。第一,通过感知层感知。读取、拍摄、定位获取食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相关信息:第二,上述信息通过网络层传输至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第三步,网络层的云计算系统完成海量信息的分类、存储、分析和处理:第四步,通过应用服务层面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人员和终端消费者,以及食品生产商、加工商、仓储商、运输商和销售商服务。

3.2.2 组建食品安全监管专用网络

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作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运行的主干网络,通过该网络,把已经建成运行的安防监控网络、道路监控网络、质检网络、物流网络、食品追溯局域网络、风险监测网络等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网络以及食品行业、企业所建系统整合并接入进来。

3.2.3 搭建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

物联网支撑平台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运行和应用服务的基础平台。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交换、计算、分析以及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服务皆需这个平台支撑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已对“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食品安全监管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可以纳入国家信息平台建设中,二者建成统的平台。

第3篇

坦白来讲,物联网的本质还是互联网,只不过终端不再是计算机(PC、服务器),而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的传感器。这是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人类服务的计算机呈现出各种形态,如穿戴设备、环境监控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等。

在第九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物联网分论坛上,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提到,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就是传感器,它既能感知微观世界,也能感知宏观世界,而其也是一个国家军事、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物联网生态环境下

的关键诉求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传感器,那么其应用落地的关键点又在哪里呢?在会上,世存信息技术总经理张圃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说:“在物联网生态环境下,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网络、海量数据以及共享与价值三个方面。”

智能传感器是任何“物”之间被联接和沟通的基础,而无所不在的网络构建了“物”之间的联接。只有推动传感器平台的标准化、智能化,让物与物之间的联接和沟通更简单,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同时,不同物体对联接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智能抄表场景中,超长待机对智能电表非常重要;而视频监控、无人驾驶等场景更需要的是移动宽带和超低时延。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搭建泛在的网络,实现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

另外,物联网的最终目的不只是“物”之间的互联,而是互联产生的数据价值创造。数据价值创造依赖于垂直行业知识与ICT技术的融合。不同行业知识背景和沟通语言不一样,以汽车业为例,其所涉及的行业知识与ICT技术领域迥异,因此需要不同的合作伙伴一起把ICT技术和行业整合起来,以实现物联网的数据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世存信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就像张圃所说,“我们希望用信赖的技术和优秀的解决方案设计的能力,并通过海度数据蜘蛛、 HULFT IoT等产品和技术,给大家带来有关社会民生,以及一些新的技术诉求点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物联网时代下的数据集成

之前提到,物联网生态环境下的一个重要的诉求就是海量数据。而物联网技术的框架可以细分为以下五个方面:数据生成、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数据处理和数据活用。郭源生表示,数据是客观存在的,而用什么标准、什么样的技术以及什么样的功能去获取,是产业界值得探索、挖掘、创新和摸索的着力点。

HULFT市霾Horino提到:“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世存来说需要连接到的不同生态,不同平台也会越来越多。对于数据集成、数据转换和数据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有相应的产品给予支持。另外,数据的集成可能是如今信息化工作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数据集成从本质上来说,需要的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是灵活性、性能和敏捷性。”

在这方面,HULFT很好地做到了数据流程的管理。数据流程管理就是对数据的供应方提供的数据在后续的流向全过程的管控,在这个过程当中,HULFT 相关技术都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数据移动过程中的可视化、数据业务开启的可视化以及数据安全,从而及时地获得各种状况和传输的状态。

与此同时,Appresso产品部Yoshida也表示,智慧能源、自动驾驶、工业4.0和智慧健康都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实现这些应用场景,重点在于数据的整合和集成。而数据传输和数据收集工具――HULFT IoT能够把文件连接的数据通过HULFT的品质直接用于IoT的系统,使各系统的整合成为一种可能。

布局智慧养老和智慧农业

在会上,张圃还提到,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养老以及农业等是世存面向的主要领域。其中智慧养老和智慧农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和应用落地。

世存信息技术总监孙小祥表示,世存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将传统的线下社区综合理念做了一个互联网的新思路的拓展,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补充,两个方向相结合。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做到生活服务、居家运行、社区服务、照料服务等有效互联,另外通过线上收集一些基础信息,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护理信息、养老服务的信息等,通过评级定级之后,形成照料的体系。

第4篇

关键词 物联网;Zigbee;Modbus;多功能电表;嵌入式网关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026-01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企业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紧跟技术热点,结合自身优势纷纷开设物联网专业。物联网专业涉及层面非常广泛,是一个多技术和多学科互相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如何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开设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即通过一个综合项实训项目,贯穿物联网的各个层次,全方位展示物联网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是各高职院校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本文设计开发的综合实训系统贯穿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通过末端设备采集建筑物多功能电表、水表、燃气表能耗数据,以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上传到Cotex A8智能网关,由网关进行初步存储、处理后最终通过TCP/IP协议上送后台服务器。

1 实训平台总体设计

1.1 系统功能

根据国家节能减排需求,要求各大公共建筑需要实现能耗的分类分项数据采集与统计,因此该实训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1)硬件接口:RS485接口、RS232接口及以太网接口。

2)Zigbee无线网络协调器、路由器及终端节点,构建Zigbee无线采集网络。

3)连接多主机,周期性(周期可调)向主机汇报能耗数据;或者响应主机发来的命令,被动上传指定的能耗数据。

4)智能网关具有本地存储功能,保证在网络不通的情况下补传能耗数据。

5)Web系统能处理各种数据报表,找出异常数据,及时报警或反控设备开关,关闭异常设备。

1.2 硬件设计

1)嵌入式智能网关。智能网关采用具有工业级别的TI处理器TM3358,主频可达1GHz,具有512M SDRAM内存,512M NAND FLASH外存,2个RS232串口,2个RS485接口,2个100兆以太网口。

网关PCB采用核心板加底层扩展板的方式,有利于硬件主板的扩充,接口全部由底板引出,核心板只集成CPU、SDRAM、NAND Flash及时钟电路。核心板支持SD卡引导,方便Linux系统升级。

2)Zigbee数据采集器。无线Zigbee数据采集器基于TI公司的CC2530芯片,该芯片除了具有8051微处理器功能外,还具有2.4G高频RF电路,能够收发无线数据,并且提供性能卓越的Zigbee 2007半开源协议栈,是一个完整的SOC解决方案。

在CC2530上加MAX232芯片扩展出一个RS485接口,连接末端485协议的多功能电表或其他能耗设备。

1.3 系统整体架构

建筑物能耗监测系统基本由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中转处理子系统及数据中心服务子系统。

数据采集子系统安装在被监测的大楼内部,主要由有线计量表具、无线Zigbee数据采集器、嵌入式智能网关等三部分构成,网关通过TCP/IP网络连接能耗数据中心服务器。整个系统应用架构如图1。

图1 建筑能耗监控系统架构图

2 软件设计

2.1 网关操作系统构建

智能网关硬件基于Cortex A8 处理器,通过winbond 83977及MAX232扩展2个RS485接口。系统层主要由Uboot、Linux内核及根文件系统三部分构成,全部针对硬件平台开发相应驱动,实现系统定制。

2.2 网关应用层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网关上层主要设计了三个线程,分别是串口485数据采集线程、串口协调器数据采集线程及服务器命令侦听线程。网关接口挂接的机具参数必须在主线程启动之前进行初始化。

2.2.1 核心控制进程

1)首先与服务器连接,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证信息由本地终端配置,由MD5加密算法送至服务器进行检验。

2)从服务器获取表俱参数,如表类型,表地址,和网关的接口参数等。

3)定时器开启,在周期到达时,按照约定命令接口格式向所有主机发送表俱数据。

4)处理本地数据,当网络不通时,将数据存储在智能网关U盘中,网络恢复时补传数据到服务器。

5)智能网关和服务器之间采用心跳包方式保持连接,并通过心跳包向主机发送智能网关状态。

6)智能网关和主机之间的数据格式如下表。

包长度

(4字节) 命令类型4字节 命令私有数据 校验和

(3字节) 结束

(0x0d 0x0a)

2.2.2 电表数据采集线程

1)基于485串口总线的多功能电表、水表、燃气表可同时串联在智能网关的485接口上,由485串口读写线程统一管理。该线程根据核心线程获取的参数轮询采集电表的特定参数,将参数实时数值写在共享内存中,由核心调度线程发送给主机。

2)基于RS232的Zigbee协调器,由Zigbee串口线程负责采集无线Zigbee终端采集器发送过来的能耗数据,统一处理后记录在共享内存中,由核心调度线程处理。

3)采集数据线程关键需要解析特定电表采用的协议:比如Modbus协议、DLT645规约、常工电子多功能电表SIMS协议、CT188协议等。

2.2.3 Web服务器线程

Web服务器侦听线程程,主要是侦听Web服务端发出的命令请求,响应服务端的请求,比如采集特定表、特定时间内的参数,控制表的状态等,实现M2M人机对话功能。

3 实训模块

该系统有效监控建筑物的各项能耗信息,完成从表俱、传感器采集数据至后台云计算处理的全过程,非常适合建筑物联网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可让学生完成实训系统的拆装布线,也可让学生针对单一模块功能进行完善或开发训练。具体实训模块如下。

1)综合布线模块:完成表俱的强弱电布线及Zigbee、智能网关的无线组网过程。

2)无线数据采集模块:完成Zigbee终端节点对传感器、多功能电表进行数据采集。

3)网关系统开发模块:完成Cotex A8网关的系统构建,对Uboot、Linux内核进行裁剪移植,制作rootfs文件系统,搭建上层应用。

4)网关控制模块:完成网关和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数据采集及定期发送功能。

5)Web系统开发:海量数据传送到云服务器后进行云计算,及时给出报表或控制末端设备,必要时发出报警信息。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我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定制了一款综合实训平台与系统,实际授课过程学生不仅能对建筑物联网的全数据流程具有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完善,提高自己物联网系统开发能力。

本系统可部署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大型建筑物内,全面监控建筑能耗中的分类分项数据,实现数据的统计、报表及深度挖掘,满足国家对大型公建的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基金项目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

[2] DL/T-2007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第5篇

关键词:温室大棚;物联网;监测;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 S625;TP27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0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各类生活工具都变得更加快捷。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各环节,也需要农民靠自己的经验去感知,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1]。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监测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生产模式的弊端[2]。本文所介绍的温室大棚监测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利用CC2530单片机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处理,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形成一个可监测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气体等参数的星型的无线传感网络。

1 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监测系统是由一个协调器(ZigBee中心节点)和4个终端节点(ZigBee终端节点)构成。协调器的作用是将连接终端节点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采集到的信息,传输给上位机和手机APP[3]。本系统的上位机和手机APP都可以随时查看温室大棚的实时信息,并远程控制温室大棚。具体工作原理是监测系统电源开关打开后,传感器先采集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等信息给Zigbee终端,Zigbee终端通过无线网将信息传送给Zigbee协调器,进而再传送给上位机和手机APP[4]。根据环境要求的不同,通过键盘设定各类温室大棚监测信息的最高值,上位机和手机APP通过与输入设定值进行比较,控制协调器驱动蜂鸣器报警。

2系统构成

本系统主要由CC2530单片机构成主控部分,进行信息处理、外部指令接受、控制信号形成和信息记录等功能。本系统中土壤湿度传感器类型为DHT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类型为DS18B20,二氧化碳传感器类型为M-Q2。Zigbee终端节点会不时读取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模拟信号),并将各类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反馈给Zigbee协调器。Zigbee协调器和上位机通过串口RS232进行通信,上位机和手机通过路由器wife通信,只要上位机和手机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当上位机打开管理系统、串口和网络服务,手机上的APP就可以连接上Zigbee终端,这样传感器采集的各类信息就可以同时在手机和上位机上显示[5]。

3系统测试

3.1 上位机信息采集测试

温室大棚各类信息通过Zigbee终端节点到达Zigbee协调器后,经过串口RS232把各类信息的数字信号传输到上位机中,在上位机中进行显示、保存和处理,然后上位机再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手机用户APP软件上。其中,上位机中一个终端的显示信息,如图1所示。

3.2手机APP软件信息采集测试

手机APP通过蓝牙方式接受上位机的数据,最终各类信息也可以在用户APP软件上同时显示,显示信息如图2所示。

4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Zigbee的温室大棚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基于Zigbee的温室大棚监测系统一方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农业温室大棚的收益和效率,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庆海.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

[2]郭青,薛亮.基于ZigBee和Android的h境监控APP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

[3]黄鸿锋.基于ZigBee技术的农作物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远程监护;传感技术;医疗救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54

新兴的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信息传感器(对信息进行监控)、GPRS、激光扫描器等技术,对各时间段的信息进行有效监控及有效采集。数据采集主要指声音、光能、热能等各种实体的物理现象,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处理,并利用网络信息传输,实现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和识别。物联网及其相应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可实现物资管理的可视化、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医疗过程的数字化。

1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产业一般分为标识、感知、信息传送和数据处理四个环节。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等。

1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是一种无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态或移动待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用于对监控对象的信息进行系统化标识。RFID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相结合,能够对监控对象在大范围领域跟踪及信息共享,在物联网识别信息和短途无线通信上有重要的作用。

12传感技术

物联网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传感节点和电子标签等方式完成的。利用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对监控的物体或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将传感器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传输到数据服务中心,存储到大型数据库,然后进行智能化处理和显示,形成传感信息系统。

13网络与通信技术

物联网在信息传递方面包括短途通信技术和远距离通信技术两个方面。短途通信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蓝牙传输等方面的技术。远距离通信技术则涵盖互联网的组网、网关等相关技术。

2物联网在医疗领域远程监护中的应用

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人体生命体征的参数是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当人体受到伤害时各项指标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首先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通过获取人体内这些相关的数据可以反映出病情的发展变化。通过给病人佩戴无线传感器进行远程监护,利用这些传感器实时采集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数据,再通过无线接入AP传输到数据服务中心后进行综合处理,医生能够通过监护系统及时获取有关的数据,掌握监护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救治。目前,常用的远程监护形式有以下两种。

1腕带式佩戴手环

通过物联网及RFID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病人进行远程监护管理。

目前,医院监护系统通常采用固定的医疗监护设备,首先利用传感器来采集人体的生理参数数据,然后通过线缆把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护中心,进而进行数据的分析。这种传统的监护系统,因为是建立在线缆连接基础上的,往往设备体积大、功耗大,非常不方便携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动,不仅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而且风险巨大,这种传统的医疗监护方法容易增加病人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如果影响到病人身体状况,那么诊断数据与病人真实的生理状况会产生差异,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尤其是对病人进行连续、长时间的监测,数据容易失真。

因此,无线医疗监护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经常需要测量生理参数的患者,如果能够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接受监护,那将会大大提高医疗数据的质量。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RFID技术为基础,通过采用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为移动中的人员提供随身数据,可以实现智能化无线医疗监护服务。

我们可以将腕式RFID标签佩戴于工作人员和病人手腕。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标签上的紧急按钮进行呼叫。这样可以实现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定位和追踪。腕式标签应具有防拆卸功能,预防病人佩戴的标签被非法拆卸或破坏。

医护人员随时可利用WiFi无线网络实时联机,通过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来获取全面医疗数据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可借由病人佩戴在手上的装有RFID的手环,读取该患者目前的检查进度及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数据交互后,可以对比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

据悉,目前在国际上基于WiFi定位技术的RTLS系统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技术,主要在医疗领域进行医院的资产、设备和病人的追踪,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关键工作人员、资产和医疗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

2智慧型药柜

在医疗方面,慢性病患者与独居老年人按时服药尤其重要,为了提醒他们能够按时吃药,亚洲大学的研发团队研发了一种“智慧型药柜”,所采用的技术是RFID无线射频技术。首先用户佩戴有RFID身份辨识的标签,并把从医院拿回来的药进行专属的RFID标签配置,智慧型药柜将会对各种药品的用法与用量,以及必须服用的时间进行记录。当需要服药时,药柜就会自动发出语音的提示,同时药柜上的屏幕也会播放出所需服用的药品照片及名称。通过采用RFID技术进行监测和记录药品取出和返回药柜的频率,可以帮助用户获取是否已经服药的信息,防止服药次数过于频繁。因为用户配有RFID身份辨识的标签,因此,用户一旦拿错了药,药柜就会发出警示。

3物联网远程监护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

1实时获取与传输生理数据

远程监护系统采用物联网的四层体系结构,从各种医疗传感器中实时获取生命体征数据,通过蓝牙方式把数据传输给PDA,PDA通过3G网或者因特网把数据上传到数据中心,应用层分析并处理数据中心的数据,为每个病人建立健康模型。病人的生理在指定的NFC设备上进行采集并实时传输到中央节点,利用串口连接中央节点模块发送给ARM控制中心。与远程数据服务中心连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串中连接GPRS模块,然后通过GPRS进行数据发送。二是通过USB连接WIFI模块,通过WIFI数据发送到数据服务中心。

由于GPRS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联网和漫游,而基于GSM网络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正是借助系统网络信号,利用短信自助业务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递。因此可以利用GSM的短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存储和转接。通过通信接口在物理层上实现GSM模块的连接,达到远程的目的。系统中各模块相互独立,彼此又相互依赖,共同完成数据的传输。数据收发模块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人体的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分别由相应电子模块采集并传入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监护装置按键或超级管理员手机进行显示和设定。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手机号码利用GSM网络将测得的数据编辑为一条短信发送给监控中心主机进行处理或发送给指定手机。

2远程监护系统服务器功能的实现

移动端的界面设计通常采用JSP、Servlet、Spring三层架构(Spring Model-View-Controller,Spring MVC)、JS、AJAX、Java Mail。Spring MVC框架是Java EE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它提供了构建Web应用程序的全功能MVC模块。使用Spring MVC构架,可以实现很多功能模块的分别处理,更加容易实现不同功能的定制处理。此框架还兼容主流媒体移动设备平台的统一UI接口系统以及前端开发框架。

数据服务器系统构建方式具体方法为:首先配置开发环境,开发硬件需要在服务器端搭建Java开发系统环境,安装JDK、eclipse、MySQL数据库;所使用的Web服务器为Tomcat服务器。利用eclipse编写Java代码,逐步实现系统功能,进行系统uI设计完成系统页面制作;连接数据库,利用Tomcat运行项目并进行测试;在服务器端利用个人电脑搭建站点,将开发机设置为服务器。数据服务中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使用动态网页技术将处理的结果进行实时显示和报警。

4结论

医疗领域远程监护系统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对病人生理特征的相关数据进行获取、传输、综合处理来实现远程监护。它对病人的监控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技术实现方法和途径。此外,监护对象也可以是正常人,如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利用远程监护系统对老人的健康进行监护的需求也日趋扩大。

参考文献:

[1]朱会霞,王福林,索瑞霞物联网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10-314

[2]曹青林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J].软件导刊,2010,9(5):6-7

第7篇

>> 物联网技术在海事监管的应用和发展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展望 2016年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技术趋势展望 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展望 嘉绍大桥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公安领域应用展望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探析 浅析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浅谈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 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浅谈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浅谈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戴国华,余骏华. NB-IoT的产生背景、标准发展以及特性和业务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7): 31-36.

[6] 杨旭,李俊宏. 无线多址接入网络编码中继的信道分配算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40(1): 21-25.

[7] 鄢林. 物联网中有线与无线通信接入选择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8] 张景柱,柴焱杰. 60 GHz宽带超大容量无线接入技术研究进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40(4): 27-32.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物联网;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12-0084-02

0 引 言

物联网产业已被正式列入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学习与掌握物联网的技术理论、发展方向及其行业应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目前,许多本科(如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和高职院校(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开设了物联网技术专业。随着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开设,其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方案也在不断完善,物联网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物联网技术发展及相关人才市场需求的迫切问题。然而,由于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有差异,技术标准选择的不同,物联网实践基地的建设并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统一的方案,需要根据高校自身的特色和需求,构建基于专业特色的物联网实践基地。

1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实现了物品到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1.2 物联网人才需求分析

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有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感知控制主要通过感知设备来对物获取感知信息,涉及到物联网中的硬件系统,这个环节需要电子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芯片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物的信息被感知到,就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环节对数据进行分析、控制,从而进行应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因此需要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人员;数据处理环节主要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系统分析,因此需要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人员。

综上所述,物联网人才需求可以概况为三类[1]:

(1)电子设备技术和芯片设计技术人才,工作岗位主要有感知设备或芯片设计等。

(2)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人才,工作岗位主要有IT网络管理和应用等。

(3)系统集成和应用人才,工作岗位主要有系统集成与开发、物联网管理与应用等。

2 高职院校物联网实践基地建设要求

2.1 结合专业群建设 构建有特色的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一般都有着显著的行业或专业特征,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能力,江苏省各高职院校以特色专业为基础,开展专业群建设。因此,物联网专业的建设能够与专业群建设相结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特色专业中去,二者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2.2 培训师资力量 提升教学质量

物联网技术涵盖了多学科,涉及多专业领域,因此要通过培训各专业教师,加大物联网师资的培养力度。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实践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由于物联网应用领域和覆盖面都比较大,通过实践基地,学生可以更加全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正确的思维习惯。

2.3 满足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应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具有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岗位操作能力、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能从事物联网技术及物联网系统管理工作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3 高职院物联网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构建

3.1 建设目标

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基于真实的行业或者领域应用,符合企业的实际应用和需求。通过项目化应用环境,以任务为驱动,完成专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2 物联网基本架构的实现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了感知控制层、网络传输层及应用服务层。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实现基本架构,构建完整的物联网实现过程。

3.3 关键技术的实现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实现,主要应体现相关专业教学特点。物联网实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ZigBee技术、组网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及智能软件开发技术等。通过关键技术的实现,实践基地才能满足相关各专业的实验实训要求。

3.4 具体行业应用案例的实现

物联网应用的领域非常之广,其中典型的应用案例有智慧校园、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监控、智能装备制造及智慧城市等。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实践基地的建设应与具体的行业应用相结合,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选择具体的行业应用案例。以实践基地为基础,通过具体的行业案例的实现,完善实验实训的相关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行业竞争力,也可提升学校品牌。

3.5 实践基地应能满足分组教学的需要

物联网实践基地应包含多个实验系统来构建完整的物联网应用环境,将学生实施分组,不同分组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实验,交替进行。不仅提高实践基地的利用率,而且更多地促进了分组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对物联网技术掌握得更加全面。

3.6 实践基地应有较强的扩展性能

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逐渐地扩大,具体的行业案例也会改变或增加。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践基地的扩展、升级及改造。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提出了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要实现物联网的基本架构,满足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要求,更要通过行业案例的具体实现,明显体现高职院校的行业特色和优势,打造学校品牌效应。

参 考 文 献

[1]杨从亚.高职物联网专业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5-7.

[2]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5-67.

[3] 海涛,王钧, 廖炜斌,等.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 (9):166-169.

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单片机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同时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单片机技术作为物联网产业的关键底层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但是传统的单片机课程应用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革单片机课程也是大势所趋。

1传统单片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单片机课程主要是理论知识课程为主,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的单片机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其学习知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而且单片机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单片机知识原理,学习积极不高的。(2)由于多数高校的条件有限,无法真正让学生实践单片机知识,比如有的学生主要是以仿真实验平台为主,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实践课程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轨,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虽然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但是多数工作人员对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是很关注。显然,这种课程形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此大环境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转变理念,彻底摈弃传统的方法才能推动单片机课程的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物联网技术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2.1优化单片机课程应用

单片机技术是物联网底层最重要的技术。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我们在单片机技术课程推广中就应当以物联网系统应用为目标,重点突出互联网络、信息数据采集传送等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对单片机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比如选择目前比较流行的无线SOC单片机来缩短课程与实践的距离。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不仅仅要优化课程内容,还要改革课程方法,同时结合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法,增强单片机课程课堂的学习氛围。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改革单片机课程,应当重视以物联网应用为基础,强调出单片机技术对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作用。比如在SPI接口的课程中,可以从应用原理、接口函数到模块使用都添加应用实例,以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此过程中,还应当适当减少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加大实践知识的讲解,适当的增加无线通信协议栈实践内容,突出C语言中所描写的ZigGee协议栈程序,并重点突出应用曾开发网络拓扑结构形态等知识。总的来说,将物联网新技术与单片机课程相结合,加强单片机课程应用的改革。

2.2搭建实验平台

作为物联网底层最重要的技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应当重视搭建实验平台,让学生能够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从中感悟到更多的单片机知识。搭建实验平台主要内容是完善和更新单片机课程实验系统,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选择新型的无线SOPC单片机实验箱,同时选择Keil/IAR编译开发平台。另外,还可以多选择SOC单片机基础硬件实验、网路协议实验等。例如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的课程中,可以先创设教学情境:在电线测量的实验中,其采用的测量方法将电线绕一个周长是1米的轮子上面,拉动电线带动轮子旋转,这样只要计算下轮子转过了多少圈,就可以知道绕过的电线有多长了。单片机中的计数器的计数功能与此相似,不同的是电线测量例子中计的是轮子转的圈数,而单片机的计数器计的是从单片机P3.4、P3.5引脚进入的脉冲的个数。在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MCS-51单片机中的两个计数作用看成水滴落,让他们思考如何测量装水的水盆容量。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定时器和计数器队各种物理量的测量以验证计数器的计数功能。总的来说,应当重视是实验课程实践,并尽量选择较为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工具,以便于学生学习。

2.3课程理念的改革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也会更加成熟。在新一轮的教育事业改革背景下,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课程理念。只有与时俱进,选择最为先进的课程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单片机课程应用的改革,最终发挥出物联网技术的优势。首先,应当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也就意味着应当采用灵活的课程方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其次,在应用物联网技术时应当结合单片机实际课程应用内容,并选择合理的案例和实践方案,以便于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比如采用项目式的方式,将单片机课程分成若干个小项目,以项目目标为主线,结合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程应用还应从实际问题入手,采取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设计任务、解决任务、归纳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最后,还应当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实际出发,完善课堂设计。并合理选择实验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进度,保证能够在充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总的来说,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当积极转变课程理念,以此推动单片机课程的改革。

3总结

在单片机课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充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专业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一力,赵燕东,葛桃桃,陈善安.物联网技术在单片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9):22-24.

[2]王忆.物联网技术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54-5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