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外汇市场监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6: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外汇市场监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外汇市场监管

第1篇

关键词:外汇市场;有效性;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5-0044-03

一、引言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市场的有效性分为三个层次,当市场弱式有效时,汇率的当前水映了历史序列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切信息,这种情况下,技术分析将毫无用处;当市场半强式有效时,汇率的水平除了体现历史信息之外,还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公开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影响汇率的基本因素无助于预测汇率的走势;当市场强式有效时,汇率的水映了所有公开及未公开的信息,通常认为,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不会达到这个层次。

由此可见,如果外汇市场有效,由于所有影响汇率的经济变量以及政策信息都将包含在当前的汇率水平中,所以针对外汇市场所做的汇率分析和预测,以及政府的政策干预都将失效,即使有效,作用也要大打折扣。因此,对外汇市场的有效性检验显得十分重要,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问题,还将对股票市场监管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Hakkio and Rush(1989)对1975年至1986年英镑与马克的即、远期汇率进行了恩格尔和格兰杰协整检验,支持了外汇市场有效假说;MacDonald and Taloy(1989)①采用1973年至1985年澳元、日元等10个国家的月度汇率数据进行了EG协整检验, 支持了外汇市场有效假说;Huh(1992)采用1984年至1992年的法国法郎、马克、英镑、日元、美元的澳元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了EG协整检验、JJ检验,得出双变量检验支持、多变量检验部分支持外汇市场有效假说。 此外,Alexakis and Pergis (1996)、Singh(1997)、Luintel and Paudyal(1998)等各自进行了类似的检验,分别得出支持、不支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不同结果。以上的研究结果均在欧元问世前完成,并且多利用月度数据进行检验;而本文将利用2002年欧元问世后的日度外汇数据进行协整检验,验证外汇市场是否有效。

二、基本模型和样本描述

有效市场假说的三个层次是递进的,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仅检验外汇市场的弱式有效性, 如果弱式有效性被否定,则外汇市场必然是无效市场。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假说主要包含了市场参与者理性预期和风险中性两个核心假设,因此实际上是一个联合的条件(Hansen & Hodrick,1980)。用公式表示为:

以往研究表明,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主要有两类方法:一是传统的规范线性回归方法;二是协整检验方法。

(一)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检验远期汇率市场的有效性时, 一般因变量是表示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值,自变量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Fama, 1984; Hansen & Hodrick, 1980)②。最直接的就是按照有效性定义来建立回归方程,验证当前的汇率水平与以往的信息无关:

其中Z′t是t时刻市场上可获得的信息向量,i是远期和即期的间隔数。

如果外汇市场有效,则β应该为0,这是直接按照定义“如果市场有效,则汇率水平包含了全部的可得信息”得到的,所以如果β=0, 可立即得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差别与信息无关的结论。

验证即期汇率市场有效性时,可以采用验证即期汇率是否满足随机游走的方法。随机游走假说的前提就是有效市场假说,如果汇率时间序列是随机游走的,则说明本期对于未来的即期汇率的估计是未来实际即期汇率的无偏估计。可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如果随机游走假说成立,也即外汇市场有效,则a=b=0。

(二)协整检验的基本模型

关于两个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定义如下:

如果时间序列xt,yt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xt~I(d),为非稳定时间序列;

2. yt~I(d),为非稳定时间序列;

3. 两者的线性组合平稳,表示成Zt=(axt+byt)~I(d),且Zt单整阶数小于d,则可称xt~I(d),yt~I(d)存在协整关系。

协整揭示了变量之间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是均衡关系在统计上的描述。因此研究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等同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定量规律,从而研究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也就成为研究变量之间是否均衡的前奏, 具有重要意义。用协整方法来检验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可以检验某种汇率自身即期和远期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检验用同种货币来标价的两种货币即期价格之间的关系。

如果检验采用某种汇率自身的即期和远期数据,则当即期和远期间存在协整关系时,ft是St的无偏预测值, 此时可以认为市场中现有的信息都将体现在未来的市场价格中,可以认定外汇市场有效;如果检验的是即期汇率,若两种汇率x/z,y/z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认为这两种货币形成的汇率x/y市场是无效的,因为人们可以根据这两种货币与第三种货币形成的两个汇率价格之间存在的长期关系来进行预测并套利(利用x/z来预测y/z,或反之),因此这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x/y市场无效。

(三)样本及数据的选取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针对即期汇率数据来检验外汇市场的有效性,样本选取的有关描述如下:

在数据选取方面:选取了jpy:日元/美元(即期汇率)、eur:欧元/美元(即期汇率)、gbp:英镑/美元(即期汇率)、rmb:人民币/美元(即期汇率)共四组汇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选取从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每日即期汇率数据,每种汇率数据的样本观测数为1494个。

虽然前三个变量都是选自采用浮动汇率的国家,而且这些外汇在市场上交易频繁,初步判断其汇率市场应该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即期汇率的协整检验真正判断的是以同一货币标价的两种货币之间形成的汇率市场的有效性,所以问题并非只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而人民币汇率由于其汇率决定的特殊性,rmb与其他的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也未必存在。接下来采用协整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实际检验。

本文中选择的每个变量都采用了1494个数据,时间跨度有5年之久,从描述长期趋势的角度来说,可以反映出一定问题,可以增加结论的可靠性;但另一方面,过长的时间跨度可能也会包括整个经济结构的改变①, 导致统计检验所反映的问题只是部分片面的、不准确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还可以在实证检验中将数据期限缩短,或者是将这五年内的主要事件选取出来, 用事件的方法来判断经济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划分不同的阶段分别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从而可以更细致地判断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国家政策以及外部环境下外汇市场的有效性。

三、协整检验及结果

(一)平稳性检验(单整检验)

根据以往经验, 外汇数据一般均为不平稳的时间序列,而且通常情况下为一阶单整,即I(1)。首先使用EVIEWS5来做ADF单位根检验(下面所有的检验都利用EVIEWS软件来完成),来判断汇率的平稳性。

由表1可知,在对五个水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时,发现其ADF单位根检验统计量都大于1%临界值,表明五种汇率都在1%置信水平下接受有一个单位根的假设,均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一次差分后为平稳时间序列。即五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I(1))。

经过上述检验, 确定了以上的数据都是同阶单整的,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相比回归方法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不需要对时间序列的关系做太多判断,构造合适方程,但是这种简便的方法也会遗漏很多细节和重要信息,比如无法直观反映出市场无效时真正的影响因素等, 但是如果只需要得到结论,而不必寻找具体原因,协整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检验方法。

关于协整检验的研究有两种主要的方法: 一是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只能做两两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无法检验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二是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基于向量自回归(VAR―Vector Autoregression Estimates) 方法的协整系统检验(简称Johansen检验或JJ检验),这种方法通过建立基于最大特征值的比统计量?姿-max来判别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多变量Johansen极大似然法可以精确地检验出协整向量的数目r,此种检验方法对滞后步长非常敏感,可用Akaike信息准则(AIC定阶准则)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步长,根据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残差分析来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

在下面的检验中,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来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

1.模型的ADF检验

这种方法首先要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因果关系用OLS方法建立两变量之间的方程,然后利用ADF检验判断残差是否平稳。本文检验结果为,在gbp和eur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利用OLS方法估计方程后,在1%的置信水平下接受残差平稳的假设,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其他的各个变量之间进行回归估计后得到的残差均不平稳,因此拒绝存在协整的假设,认为其不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关系①。(理论上来说,如果残差不平稳,要判断残差的单整阶数,如其是I(1),则认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2,1)阶单整,但是在汇率问题上,由于各变量本身就是一阶单整,所以当残差不平稳时,可直接认为两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由表2估计出OLS模型后,检验其残差平稳性,在1%水平下接受残差平稳性假设, 可以认为gbp与eur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2.模型的Johansen检验

虽然ADF检验方法比较容易实现,但其检验方式存在一定欠缺性,比如在第一阶段需要设计现行模型进行OLS估计,应用不太方便。因此我们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gbp与eur以及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②。

四、结论

根据上述的检验结果,我们认为日元与英镑,日元与欧元,以及人民币与日元、与英镑、与欧元的汇率市场是有效的。原因是这些货币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表明这些货币汇率长期内关系不够稳定,即在汇率即期市场上不存在套利机会,无法通过买卖获得超额收益,与前面的判断比较一致。另外,这些货币间的汇率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且自由浮动,价格的波动主要体现的是市场的信息变化,因此这些货币的外汇市场是有效的。

关于日元与英镑、 日元与欧元之间的汇率市场是有效的,这与最初的常识判断基本一致,但是英镑与欧元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似乎并不符合两种货币在市场上频繁交易的特点,但这也是与汇率决定理论一致的正常表现。欧元于1999年1月1日问世。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现金正式流通,2002年7月1日以后,欧元成为欧元区惟一合法通货,但是英国一直没有加入欧元区,英镑与欧元一直同时流通。虽然汇率波动往往未必完全反映经济现实,但经济基本状况仍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或者说是基础性原因。英国虽然没有加入欧元区, 但是与欧元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物价水平也密切相关,在政治主张上也有趋同的趋势,所以无论是按照汇率的长期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还是根据汇率决定的短期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都可以认为上述结论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是现实的真实反映。 因此对于英镑来说,虽然没有加入欧元区,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是鉴于与欧元区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商贸往来和政治联系,英镑与欧元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第2篇

我国外汇市场的架构和发展现状

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外汇市场可以分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代客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主要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组织的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外汇交易的市场,由于外汇做市商银行与央行进行的外汇交易也在这一市场进行,因此这一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成为狭义概念上的外汇市场。银行代客外汇市场,它主要是银行为企业、个人客户进行外汇收付、买卖的市场。

自1994年结售汇制度实施和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在市场深度、广度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传导货币政策、实施利率和汇率改革奠定了市场基础。2005年汇改后,央行对各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改为综合头寸管理,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的管理区间变成下限为零、上限为外汇局核定的限额,银行体系的结售汇综合头寸总限额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交易方式上,从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使得银行间外汇市场更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为汇率的形成提供更好的条件。从2006年1月4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由此前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以报价撮合方式产生的收盘价确定的方式,改进为交易中心向做市商询价后确定。在银行代客外汇市场上,目前,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淡出,企业账户限额和个人购汇额度不断扩大,条件不断放宽,企业和个人拥有了更多保留外汇资金的自由,结售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市场需求。

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也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即期、远期和掉期为主要交易品种的产品结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外汇衍生产品的增长有所加快,自1997年中国银行获准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以来,远期结售汇业务逐步扩大,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对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实行备案管理,向外汇局各级部门申请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备案的银行快速增长。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外汇衍生产品虽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外汇衍生产品目前主要集中在远期结售汇业务上,品种较单一,交易量较小,参与主体有限,而且交易还受到很多外汇管理法规的限制,相比其他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外汇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外汇市场带来的机遇

促进形成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从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看,货币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取得较大的成效,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在逐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市场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境外金融机构进驻后对我国外汇交易服务也会提出多项新的要求,这些都有利于创造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

活跃外汇交易,拓展外汇市场功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将进一步放开,产品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产品交易数量将进一步扩展。针对外汇交易的各项限制将逐步取消,有利于活跃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使得银行、企业和个人可以有效利用外汇市场进行规避风险、投资保值和获取收益,有利于外汇市场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

推进外汇市场电子化和一体化进程。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化进程将推动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我国外汇市场一体化和电子化。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外汇的报价、询价、买入、卖出、交割、清算等日益普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各参与主体对外汇市场的一体化和电子化要求不断增强,外汇市场的速度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外汇市场带来的挑战

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整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主体有限,市场功能单一,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工具只有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买卖。

二是尽管我国针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但汇率波动的幅度仍然有限。从2005年7月21日至2009年12月18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5.81%,尽管累计升值幅度不小,但各年的升值幅度不一。如2006~2009年各年升值幅度分别为3.24%、6.44%、6.37%、0.13%。在波动方向上,尽管也出现了多次贬值波动,但仍以单向的升值为主。

三是目前我国对资本项目还存在着较严格的管制,资本项目的不可自由兑换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汇市场的发展。由于资本项目尚未放开,外汇管理较为严格,外汇交易工具的发展和市场参与活跃程度进一步受到抑制。

四是结售汇制度的存在,使得结售汇和外汇储备之间的“棘轮效应”日益严重。在结售汇制度下,各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结汇和售汇、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对各商业银行外汇吞吐。由于近年来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长期存在,银行代客市场和银行间市场都出现净结汇,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中央银行为收购不断增长的外汇投放大量人民币,中央银行在结售汇制度中的被动地位使得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这些不足,均难以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应逐步修改和完善。

遭受外来的冲击可能性加大,面临的风险增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流动规模将逐步加大。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很不相同,国际市场汇率波动频繁,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将加剧,我国外汇市场遭受的外来冲击将会加大,面临的各种风险增多,外汇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受到一定的威胁。

市场创新增强,监管难度加大。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开,我国外汇市场由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市场系统转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在参与主体、产品品种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市场创新将层出不穷,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会使市场投机活动大大增加,市场监管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需要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来保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方向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要求我国外汇市场应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条件下的、充分市场化的、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市场应朝着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外汇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外汇市场功能更加丰富、外汇市场运行更加高效的目标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结售汇制度仍然存在,这决定了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很不一样,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要遵循“渐进”、“可控”的原则逐步推进。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开汇率波动限制,改进央行干预机制

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是外汇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可以调节外汇供求。从2006年1月4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以外汇交易中心每日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加权平均计算出,汇价形成机制较前更加合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近期目标应进一步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目前美元对人民币在美元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非美元对人民币在该货币中间价上下1.5%的幅度适当放宽,可分别放宽到1%和3%。长期来看,这一波动幅度还可以根据放宽波动幅度的实践不断放宽,并且最终选择适当时机完全放开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取消各货币交易价的波动限制,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改进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方式,央行只是在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适当干预外汇市场。

逐步放开结售汇制度,并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改变央行在结售汇制度中的被动位置

目前,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开始放松,企业、个人拥有和保留外汇资金的自由度加大。结售汇周转头寸一般保持在零头寸和一定的上限之间。在结售汇制度下,央行被动买入外汇,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并投放人民币,导致央行宏观调控可能失效,因此应适当进一步加大企业和个人结售汇的自由度。近年来由于外贸顺差和直接投资流入的增长以及一些投资套利资金的混入大幅增长,外汇即期结售汇市场呈现明显的大量外币卖出的局面,市场供求关系很不平衡,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即期定价的扭曲。为改变这种情况,建议继续完善外汇管理,释放合理的外汇需求,抑制投机和套利性质的外汇资金流入,控制不合理的供给,减少市场的失衡。加大银行、企业和个人结售汇的自由度,满足各经济体根据汇率预期自行保留外汇的需要,对各经济体的购汇需要,可进一步放宽限制,如对个人购汇总额5万美元的限额,可放宽到20万美元或更大。结售汇制度改革方向最终要向实现完全的意愿结售汇制度靠拢,外汇市场的供求将完全反映市场的实际需求,银行、企业和个人将根据对人民币的预期来调整外汇头寸和进行外汇买卖。

在结售汇综合头寸方面,建议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银行保留负的结售汇综合头寸,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先选择一家或几家外汇指定银行进行试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在可保留正负头寸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扩大头寸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限额,扩大头寸波动的正负区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结售汇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最终应逐步退出。

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减少外汇管制

由于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发展,而盲目放开资本项目又可能引发多种风险,建议在适当时机选择试点城市尝试放开长期资本流动中的若干项目,如可适当放宽对外商直接投资汇兑的限制,随后继续放宽长期资本流动如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选择若干城市试点后推广。

在前期放宽长期资本流动的基础上,可逐步放开短期资本流动,考虑到不同交易主体的资本交易流量有限,可先放松对企业、个人的汇兑限制,最后在解除对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的汇兑限制,通过逐步推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有序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为外汇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投融资和风险规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外汇交易市场建设,丰富交易品种

目前外汇市场的发展主要仍以传统型产品为主,但可以尝试在交易原则方面进行一定的突破。“实需性”原则在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之初有较强的积极作用,但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明显的限制作用。为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外汇市场的功效,建议对“实需性”原则进行改进,放宽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范围限制,企业除了可以就自身经常和资本项下所有的资金开展衍生交易外,还可以允许企业就自己所有的资金和正常预期流入、流出资金进行财务规划。

在交易品种上,建议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适时推出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衍生产品。在交易主体方面,建议引入风险偏好者和短期交易商,避免市场的单向性。在交易方式上,建议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并举。在交易技术手段上,应不断更新电子网络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外汇市场运行效率。

健全外汇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外汇市场监管水平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宽,外汇市场创新增多,国际资本流动增加,外汇市场面临的整体风险也在增加。为保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在逐步放宽各项管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外汇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一是要加强信息披露机制建设,提高外汇市场交易透明度,对外汇市场成交量信息和报价量信息进行公布,保证市场参与者能及时获知有关交易情况,提高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二是要加强外汇市场监管,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管理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管理体制,外汇交易中心负责市场运行,外汇局负责市场监管,央行操作室负责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随着外汇市场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各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协调,搞好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提高外汇市场的现场和非现场监测管理水平。在强化外部监管的同时,强化自律组织的自律管理,努力实现外汇市场外部监管和自律管理的有机结合,保障外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第3篇

(一)外汇市场概述。外汇市场又称国际汇兑市场,是以经营外汇和进行以外币计价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根据介质不同可将外汇市场分为柜台市场和同业市场,外币兑外币市场和人民币兑外币市场。外汇市场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国际金融中的交易活动离不开外汇市场。而且外汇市场能够通过调剂外汇数量来满足外汇市场的平衡,交易者还可以通过外汇市场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支付结算,同时在跨境贸易中还能够防范外汇风险等。(二)外汇市场发展阶段。自1978年至今,中国外汇市场经历了多次汇率改革,每次汇改都会引发汇率变动,同时短期内会带来中国经济波动。具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1979—1984年为第一阶段,由1979年对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到1981年国务院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即在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外还要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此后,1981年初年至1984年底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双重汇率制度。2.1985—1990年为第二阶段,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外贸企业由于我国的双重汇率制度导致亏损,并且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外贸企业的厂商对我国实行的双重汇率制度提出了质疑。1985年1月1日,我国政府重新执行单一汇率制度,随后,1986年我国又开始实行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汇率制度。3.1991—1993年为第三阶段,1991年4月9日起,根据国际外汇市场运行情况,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官方汇率牌价开始实行有管理的、适度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4.1994—2005年为第四阶段,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将人民币汇率官方牌价与市场调剂汇价整合并轨,实行单一的汇率制度。随后,我国政府积极稳定外汇市场,适度调整汇率,尽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5.2005年至今,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推进外汇市场发展,在银行间展开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多元化发展;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出台了相关政策,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增加外汇市场交易询价方式,同时还开办了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快速发展外汇市场,加强市场监管,公开透明,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健康发展。(三)期货市场概述。期货市场是期货合约的交易场所,即期货交易所,它是现货交易所的延伸,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中国期货市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1988—1993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在该阶段期货市场对部分农产品进行初步试点探索,发展尚不规范,管理存在一定漏洞,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次是1994—1999年的治理整顿阶段,由于第一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市场监管不到位,管理混乱,市场发展不景气,为此政府提出很多需要清理和整顿的措施;最后就是2000年至今的规范发展阶段,交易品种增多,管理比较统一,监管到位,期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期货交易所分布在大连、上海和郑州,其中大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郑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0月。期货市场的出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它对经济的作用表现为宏观经济层面和微观经济层面。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讲,它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期货市场能够调节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能抑制价格波动,同时还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国内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另外从微观经济层面来说,期货市场为市场交易基准价格降低成本、稳定生产关系提供参考。可见,每一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由最初的不规范、不统一、监管不到位,经过政府的多次调整、改革、整顿逐步走向规范统一的市场,促进了金融领域多方面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迈进。

二、我国汇率改革对棉花期货市场的影响

由上文可知,汇率是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之一。汇率变化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有直接的影响渠道和间接的影响渠道,具体来看: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汇率变动对期货市场的影响,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汇率由2005年7月的8.2769下降至2008年8月的6.8515,下降幅度达17.22%。2010年7月人民币汇率为6.7775,同比下降了18.11%,较2008年8月有小幅下降,人民币实现小幅升值。2016年12月人民币汇率为6.9182,汇率不断上升,人民币贬值,这也是2016年10月1日之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带来的影响。整体来看,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人民币汇率呈下降趋势,人民币不断升值,到了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出现贬值状态(如图1所示)。2005年7月至2008年初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相对稳定,2008年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呈下降状态,可能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期货市场带来的影响。2008年9月至2011年,期货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后又出现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棉花期货市场价格的峰值出现在2010—2011年间,与2010年6月19日央行推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弹性政策有关,此次汇改后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下降,国内对进口原料的需求有所增加,进而影响商品价格和期货市场(如图2所示)。随着央行汇率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市场上会出现一些投机者从商品期货市场转向外汇市场,将会加大期货市场的波动。

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第一,不断完善汇率机制,保持汇率稳定。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有利于维护期货市场稳定。第二,加快金融期货产品创新,扩大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完善金融期货市场体制。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各类金融产品创新,释放金融改革空间。第三,加大期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抓住机遇、群策群力,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期货市场法治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期货市场立法,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为期货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向颖珍.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期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10).

[2]张渝,曾承晓.汇改后中国汇率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联动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11):75-79.

[3]王薇.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及股票市场相关性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12):65-69.

[4]施利敏,温彬,扈文秀.汇率与农产品期货价格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2):37-42.

第4篇

外汇市场(ForeignExchangeMarket,FEM)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外汇市场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融通至少涉及到两种货币,而不同的货币对不同的国家形成购买力,这就要求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来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使购买行为得以实现,而这种兑换就是在外汇市场上进行的。

(二)提供资金融通

外汇市场向国际间的交易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外汇的存贷款业务集中了各国的社会闲置资金,从而能够调剂余缺,加快资本周转。

(三)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市场机制

在金本位和固定汇率制下,外汇汇率基本上是平稳的,因而就不会形成外汇保值和投机的需要及可能。而浮动汇率下,外汇市场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外汇市场的存在既为套期保值者提供了规避外汇风险的场所,又为投机者提供了承担风险、获取利润的机会。

二、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汇市场不稳定

目前外汇指定银行的交易员必须进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外汇买卖,银行间市场具有集中、有形的特征。这种市场形态常见中央银行居绝对主导地位,采用竞价交易的外汇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集中交易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交易场所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容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交易主体的需要等。与集中交易相对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本外币的集中清算,承担清算风险。随着未来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走向浮动汇率制以后交易主体及其外汇头寸都将迅速增多,一些实力较弱的交易主体可能因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陷入危机。此外,由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人民银行的一个事业单位,由该中心承担清算风险,实际上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风险,这导致市场参与者普遍缺乏风险约束,可能进行大量的高风险交易。其结果,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整个市场的稳定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

(二)外汇市场风险大

从现行市场运作情况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运作体制不健全,使企业和银行都丧失了防范市场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的意识的能力,同时外汇市场也没有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防范汇率风险的手段。这使得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诱发汇率系境性风险。二是集中清算方式可能引起的资金清算风险。随着市场容量扩大特别是我国经济容量及经济复杂程度的增加,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由于市场自律机构不完善,参与者仍没有完全自行承担资金清算风险。

(三)市场监管不完善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建设初期,确立了市场运作体系、调控体系与管理体系三权分立的格局,这种分工原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导致诸多不便。动作系统的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设在上海,并对分中心实行业务领导,监管当局因此无法监测到整体市场的运作,也不能监测到交易中心为其自身利益对分中心及交易系统而采取的不合规行为,监管显得鞭长。而外管局目前的监管手段仅凭事后报告制度,而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同样,央行的操作也游离于制度政策目标的管理部门以外,操作部门由于缺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分析与把握,缺乏管理部门具体指标要求与判断,操作易带盲目性,而管理部门的意图可能也得不到有效实施。

三、外汇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交易,中央银行退出交易主置,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这是增强汇率弹性的重要制度改进。二是取消强制性银行结汇制,为企业真正参与市场交易扫清障碍。2008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可以看出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

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 市场化

所谓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就是指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比率,由外汇市场上外汇(或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如果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汇的需求,则外汇汇率上浮,人民币汇率下浮;反之,则外汇汇率下浮,人民币汇率上浮。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一种双刃剑,用好了,则利国利民;运用不好,则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所以,我国为了确保国内经济安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必须要逐渐进行汇率市场化改革,并且还要通过盘活经济体、提高风险监管能力来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一、强化外汇交易主体独立性

自由而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是我国人民币市场化的重点。我国的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当时只有经过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审查通过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才能再次进行交易,不过市场交易只限于少数银行的小额拆借。2005年以后,我国才出现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买卖业务,其业务额度被央行作了具体的限定。而今,央行、商业银行、证券经营人、外汇供求者等是我国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主体。政府和国企通过央行进行外汇交易,央行干预外汇买卖,央行以其重大的影响力成为了外汇市场的重要主体,并对其他外汇交易者进行政策管控。人民币汇率的固定是源于央行严格地、小范围地控制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2012年以后,央行开始严格研制外汇交易市场即期人民币交易价格浮动,市场货币供需没有在外汇市场价格中得到真实的体现。所以,我国不应该再严格限制交易主体的进场资格,而是要支持外汇持有者进场交易,让进出口企业丰富投资交易形式。允许持有外汇的微观经济主体资源处置外汇,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以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督外汇市场。如果外汇市场比较成熟,那么该市场会出现很多交易主体,监管部门必须用相关的监管制度去确保自由交易的合法进行,打击有违公平的交易行为。[1]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监管政策或在制度形成后,管理者必须要依法办事、照章执行。健全的外汇市场是我国汇率市场化形成的重要条件。另外,要鼓励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市场,循序渐进地让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市场,开放汇率管制,允许人民币在国家货币市场交易。

二、加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汇率由市场自主决定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标志。增加一揽子中的货币种类,降低美元比重,不要让人民币因为少数外币也受大范围影响,引导货币一篮子的货币权重,让人民币逐渐国际化,在一定范围中允许人民币波动,使其尽量向市场自主决定程度靠拢。过去,央行是作为市场参与者,而不是市场监督者去干预市场,使得市场供求价格关系比较乱,直接性的经济敢于增加了宏观经济风险,央行的每项政策都会深刻影响我国整个银行业的变动,并对国家经济体中的投资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央行在外汇市场上通过制定外汇交易政策并代表国企实施外汇交易,这种人为的交易及政策制定使得外汇市场价格会因为人为主观因素而无法真正体现出市场调节的作用,干扰了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对实体经济有较大影响。所以,央行不应该成为外汇市场参与者,而是应该有计划地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浮动的限制,甚至最终将该限制取消,然后制定公平、自由的交易政策。另外,要科学地考量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交易风险,制定相关解决方案,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交易市场能够安全地实施交易。[2]当前,人民币汇率正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外资进入门槛限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人民币汇率在投机资本中的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变得不再确定,人民币汇率弹性变得更大,由此出现一些金融风险,致使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和流出量很多。我国资本要想对风险有更强的抵抗能力,那么就应该在外汇市场中让市场供求关系去选择各国资本。

三、提高政府的金融市场风险监管能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改革开放让我国的经济得以顺利腾飞,但是经济基础不扎实却是不争的事实,不牢固的实体经济基础使得我国缺乏强劲的金融风险监管能力。而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因为成立时间不长,缺少成熟的监管经验。金融的自由化离不开汇率的市场,只有提高外汇市场监管能力,才能积累更多的金融监管经验,强化监管能力。在市场化过程中,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国际资本正在持续地自由流动,我国外汇市场的风险考验也会变得更为严峻。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过程中,外汇市场上资本自由流动、汇率自由变动会影响人民币货币的安全。所以,我国就必须通过金融市场风险监管能力的强化来稳定外汇市场。这就要求国内的“一行三会”需共同协作,认真监督金融主体的信息真实性,以完善的监管程序管理金融主体,并对和金融主体有关的交易信息进行监督,让金融信息中的实际资金被合法使用,坚决杜绝潜在的经济风险。与此同时,应控制好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风险,防止人民币在香港市场上出现兑换风险。[3]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济实体的监管方式,并严格管理进出我国外汇市场的国际资本,并反思国际资本进出有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能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还有就是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相关的监管政策,并严格执行下去。

四、谨慎开放资本市场

在开放资本市场时,我国必须要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安全为前提。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有不规范的地方,资本市场发展时间段,相关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无法抵御过多的风险和危机。比如2008年股市的暴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股市至今也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暴跌前的水平。资本市场的开发使得外国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将极大地影响我国的外汇市场、股市。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机很容易因为资本的自由流动而产生。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开放资本市场,过早进行资本自由流动,是危机出现的关键原因。[4]资本自由流动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监管能力,或者实体经济基础不牢固,国际经济环境部好,那么危机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体在融合时不断存在潜在风险,比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直接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各国经济体间的融合加强,那么一国发生经济波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开放资本市场需要对世界经济形势有成熟的考虑,不然就将影响到外汇市场的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1]丁永琦.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风险与机遇[J].理论与改革.2013(02):89.

[2]张荣荣.浅析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商业现代化.2010(25):43.

第6篇

关键词:EPS板 薄抹灰质量问题 形成原因管理措施

目前,西北、华北地区的建筑外墙外保温多数采用的是E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区和节能标准调整EPS板的厚度,但随着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大量竣工投入使用,外保温层开裂、空鼓、脱落和室内“结露”等节能施工质量通病大量出现。本文重点剖析EPS板保温体系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管理措施。

产品质量问题

1.1EPS板质量问题

①EPS板表观密度不够。技术规程中规定采用粘贴表观密度18-20KG/M3(干容重)的EPS板,而实际施工中的EPS板低于这个密度,严重降低了墙体的保温效果和EPS板的抗拉强度。

②EPS板阻燃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高层建筑设计要求EPS板阻燃性能达到B1级,但目前市场上多数板材达不到B1级标准,或者是材料分批进场,将阻燃性能不达标的材料混入合格材料使用。

③大量的掺入再生原料。在生产EPS板中掺入再生料,虽然表观密度达到要求,但其热导率、抗拉强度等技术指标严重下降。

④EPS板养护时间不够。EPS板在常温下需要存放42天以上方可完成干缩过程,确保尺寸稳定,过早使用会使保温板产生收缩,导致板缝处开裂。

1.2聚合物水泥砂浆、抗裂砂浆质量

目前大多数工程都是使用的工厂化生产的聚合物砂浆,总体质量尚好,但部分厂家生产的砂浆质量达不到产品质量标准,严重影响系统的施工质量。

1.3耐碱玻纤网格布质量

玻纤网格布起着保证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整体性和防止保护层开裂的双重作用,由于水泥呈强碱性,必须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而且耐碱网格布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质量标准,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质量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EPS板粘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1粘贴方法有误

①根据施工规范中要求,粘贴面积不小于EPS板面积的40%,换句话说,就是允许有60%的面积是空腔,施工时可以采用条粘法和点粘法,并有具体的施工方法,但在施工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人操作监控不到位,粘贴面积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从而使现场粘接的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容易造成保温层脱落现象。

②安装锚固钉时将粘贴面震开。目前市场上使用的EPS板几乎全部是“光面板”,通常施工时将EPS板粘接在基层上后24小时开始打锚固钉,也就是说,粘贴砂浆刚刚固化就频繁打钉震动,将原本就粘贴不牢的“光面板”的粘贴面震开。

2.2粘贴板缝构造不合理

①由于技术规程中没有对EPS板的几何形状做明确规定,所以用到节能建筑上的EPS板的六面均为光面平板,生产厂家将EPS大块进行加工分割时,完全采用手工电阻丝切割法进行制作,板的几何尺寸很难做到中规中矩,同时由于粘贴前没有进行拍板设计,粘贴时出现贯通缝司空见惯。

②对粘贴出现的板缝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工艺要求对出现大于5mm的板缝用切割的EPS板条进行封堵,往往在施工中由于缝隙较小,切割难以施工,加之出现的板缝又是不规则的,所以,现场施工时不用EPS板条填塞。

2.3网格布设置不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网格布不搭接、干搭或不翻包发生开裂渗水,门窗洞口部位45度斜角不使用加强网格布造成八字裂缝,大阳角或首层不使用双层加强网格布易产生裂缝或因冲击造成损坏。

三、现场节点处理不合理

3.1、老虎窗的保温处理

老虎窗部位的线条较多,在做保温时因为用混凝土浇筑成的线条比例已经确定,在上面加做保温层,势必导致线条既定比例关系的失调,所以有时为了不破坏建筑立面效果放弃该部分保温处理,容易导致室内出现泛霜、结露现象。

3.2、外窗的节点施工

在外窗部位保温施工时,往往会为了施工方便,出现没有对外窗洞口周边的窗框部位进行节能保温施工现象。

3、结构伸缩缝的节能设计与施工

结构伸缩缝两侧的墙体是建筑维护结构中耗热量较大的一个部位,设计施工人员往往忽视对该部位采取保温措施,是该部位成为保温节点的薄弱环节。

4、女儿墙内侧保温处理

女儿墙外侧的保温设计施工时一般都会重视,但对其内侧的保温往往容易忽视,如果不采取保温处理,极易引起因热桥通路变短而产生泛霜、结露。内侧保温后,还有利于保护主体结构,避免女儿墙墙体裂缝的出现。

5、散水部位保温节点处理

散水部位保温施工往往是外墙保温系统之间与散水接触,这种做法往往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保温系统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应力变形,刚性的散水限制了保温系统的温度变形,会造成这个部位的外保温面层开裂,而是雨水直接侵蚀保温系统与散水交接部位,使外保温系统从这个部位开始失效,然后造成破坏,正确的做法应该为外墙外保温系统距离室外地坪100mm以上。

四、外墙施工完工后后续施工的破坏

外墙外保温施工完毕后进行装修、安装门窗、空调、落水管等各种后续施工时,极易破坏已完工的保温工程,如穿墙构件、门窗洞口、落水管支架、空调支架等部位防水连接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渗漏点,雨水就会从这些渗漏点渗入,在从墙面上的某个部位渗出,这不仅会造成系统内大量积水、结露、发霉等,还会消弱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严重时会造成保温脱落。

五、克服EPS外墙外保温体系工程缺陷管理措施

5.1、严格控制保温体系产品质量及系统组成

①外墙外保温体系所使用的EPS板、胶粘剂、抹面砂浆、耐碱玻纤网格布、锚固件等材料均有相应的材料质量标准,施工材料进场后,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并按照要求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保证材料产品质量。

②EPS板外墙保温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系统的材料应该由同一家外墙外保温系统供应商配套供应,以确保材料的匹配和相容性,进而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如果分散采购材料,尽管材料性能符合要求,做成的产品只能是“混合产品”,不一定满足系统性能的要求。

5.2严格执行EPS板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是质量的重要保证

外墙外保温工程虽然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和高精的设备,但由于工程特殊的功能要求和复杂的使用环境条件共同形成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外墙外保温往往在工程尾期进行,工期紧,所以按施工工艺规程施工,严格遵守工艺流程非常重要,由于目前现场施工队伍大多是未经过系统的培训,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差,不能领会工艺流程,因此,在保温工程施工前要认真组织进行技术培训,在施工现场边培训边施工、边提高,确保保温施工能够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和既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5.3严格执行规范图集要求,做好细部节点保温施工

在《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JGJ144-2004和《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图集》10J121中均有保温施工的细部节点做法,我们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重点要做好防火隔离带、门窗洞口四周、女儿墙、空调板、飘窗、散水部位、保温截止部位材质变换处、结构伸缩缝、外墙安装支架部位的防水细部做法。

5.4正确使用和维护外墙外保温工程

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和维护是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长期性工作,工程施工顺序不合理,即先进行外墙外保温施工,后进行其他安装等极易破坏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后不注意维护,易使外墙外保温工程局部破坏扩大为大面积或整体破坏,因此工程使用中遇到的各种安装破坏应及时修补,以保证外墙外保温工程始终处于合理使用状态。

结束语:外墙外保温系统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构造,必须具备工程安全长期稳定、表观质量长期稳定、节能效果长期稳定等基本技术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完整的工程技术方案设计、严格的施工工艺、严密的施工过程管理,要以系统的工程理念出发,系统的完成全过程,才能有效的确保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达到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节能保温工长施工手册》 宋亦工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 孕妇;屏气;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gestational women hold breath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and blood-return-to-catheter during epidural anesthesia.Methods Divided the cesarean operative women in three groups:A,500 women hold breath over 30 min.B,500 women hold breath within 30 min.C,601 Women not hold breath. Then statistic and compare the blood-return-to-catheter rate of each group.Results A,49 women have blood-return-to-catheter. B,44women have.C,35 women have. From the above,the outstanding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C has significant meaning.Conclusion When gestational women frequently hold breath,it will increase the blood-return-to-catheter rate during epidural anesthesia.

【Key words】 gestational woman;hold breath;epidural anesthesia;cesarean operation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术重要的麻醉方法之一。孕妇因其解剖、生理发生相应变化,当穿刺置管时特别容易损伤椎内静脉丛血管而出现导管回血现象。这样必定会影响麻醉效果,并可能增加硬膜外血肿、硬膜外粘连、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因此,探讨影响导管回血的因素,避免导管回血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与分组 选择足月临产孕妇,年龄22~36岁,无硬膜外阻滞麻醉禁忌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既往体健。将孕妇分为3组:第1组:频繁间断屏气(进入第二产程)30min以上(A组,n=500);第2组:间断屏气30min以内(B组,n=500);第3组:未屏气(C组,n=601)。试验材料:主要是18号硬膜外穿刺针,一次性使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临沂市兴华医用器材厂)。

1.2 穿刺方法 (1)以腰1腰2间隙或腰2腰3间隙正中为穿刺点(正入法),消毒铺巾后顺利穿刺置管。(2)调整穿刺针斜口方向,向头置管,动作轻柔、缓慢,每次置入不超过1cm,导管插入至针尾为13~15cm时留管退针[1],在硬膜外腔内留置导管3.5cm。(3)如在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自动回血或置管后5min内注射器回抽有血视为导管回血。如回抽少量见血,并表现血柱不连续或夹有空气应为毛细血管损伤所致;又如在手术过程中,因孕妇改变,导管松动使导管回血,二者均不在本文统计之内。(影响导管回血的因素可归纳为三方面:穿刺对象、穿刺材料、穿刺方法。试验时应尽可能使其他因素保持统一,凸现屏气作为单一因素对硬膜外导管回血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3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 (略)表2 3组孕妇导管回血比较注:与C组比较,P<0.05据报道,硬膜外麻醉导管回血率平均为4%~6%[2],本次实验未屏气孕妇为5.83%,属于该范围,但A组为9.80%,明显高于该范围。以上统计结果表明孕妇长时间频繁屏气(30min以上)可能增加硬膜外导管回血率。

3 讨论

硬膜外腔是位于椎管壁与硬脊膜之间的间隙,其内填有脂肪组织,椎内静脉丛和淋巴管,并有脊神经根及伴行血管通过[3]。椎内静脉丛管壁薄,无静脉瓣,吻合丰富,它分前后两部分,各由两条位于两侧的纵行静脉干及多数密集吻合支构成[3],因此硬膜外置管时如果导管偏于中线一侧会增加损伤静脉干的机会,出现多量出血,以上是其易受损伤的解剖基础(图1)。孕妇在妊娠期间因生理需要而出现一系列血液循环系统变化。循环血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平均增加约1500ml,并且维持此水平至分娩[4]。又因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以及腹内压升高,使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图1

从图1可知,椎静脉丛是上、下腔静脉之间重要的沟通支,在静脉回流中起调节作用。当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部分下腔静脉系的血液经腹、盆腔静脉逐渐进入椎静脉丛(因椎静脉无静脉瓣,血液可倒流),然后经上腔静脉返回心脏,故在妊娠后期椎内静脉丛血管怒张,硬膜外间隙变窄。孕妇进入先兆临产时,出现不规则宫缩,间歇时间长;进入第一产程时,出现规则宫缩,间歇时间短;进入第二产程时除频繁宫缩外,还因胎头压迫盆底组织,产妇有排便感,不自主地向下屏气[4]。此时,一方面子宫收缩会使进入下腔静脉的血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屏气是腹肌和膈肌共同收缩以及声门裂闭合的结果,使腹内压显著升高[4],同时胸内压也升高。长时间胸、腹内压升高,使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进一步受阻,相应出现椎内静脉丛淤血加重,以及硬膜外间隙狭窄程度增加。而硬膜外间隙变窄和静脉怒张可能增加了椎内静脉丛血管被导管损伤的机会。

采用以下方法可减少导管回血率:置管动作轻柔、缓慢;选用质地较软的导管,如导管较硬,可用拇示二指将导管前端约10cm段扳直,使其变软;穿刺针应从棘突间隙正中进入,置管前调整穿刺针斜口方向与椎管一致,避免导管损伤静脉主干;置管遇阻力,认为可能触及血管时,应暂停置管,并经导管快速注入生理盐水约1~2ml以避开血管。

【参考文献】

1 谢柏樟.实用麻醉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7-180.

2 庄心良.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5-1106.

第8篇

关键词:外汇保证金交易;风险;商业银行;监管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25-02

1 引言

2008年6月6日,银监会正式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开办或变相开办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作为OTC交易中的一种,外汇保证金交易(Forex Margin)也被称作虚盘交易,是利用经济杠杆的相关作用, 以经纪投资商所提供的信托担保,用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从事数倍金额的外汇投资,赚取汇差的交易。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该业务初登陆大陆市场,后被叫停,2006年银行才重新恢复交易,结果不到两年时间又再次被叫停。叫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叫停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未来何在?

2 叫停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原因

(1)投资者风险大,损失严重。大量投资者对外汇、汇率方面的基本知识、复杂的交易规则和手段了解有限,风险防范意识和承受能力较弱。同时杠杆原理的运用,放大了损失额度,虽然国内银行规定的杠杆上限是30倍,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对客户提供更高杠杆率的现象,从而急剧扩大了可能的损失额度。并且,由于外汇市场24小时运转且没有涨跌幅限制,波动剧烈的时候可能在一天之内就波动数月才能积累的幅度。外汇的走势更受众多因素影响,很难确切地判断汇率的即时变动。而每天外汇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段正对应于我国的夜间时段,因此投资者一旦持仓过夜,损失的可能性极大。实际的交易结果也显示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

(2)市场投机行为过度,影响整体稳定。近年来热钱不断涌入中国,大批逐利资金有可能流入外汇保证金市场,进行非理性逐利和短期投机,造成市场波动幅度加大。同时股票交易的减少,会对我国股市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造成很大的影响。

(3)服务配套和平台建设不足。银行提供的有关风险预测,汇市走势等方面的信息量和技术指标很少;在分析预测市场走势和评估风险水平等方面的准确性和能力也与国外的经纪商有较大的差距,这都不利于正确引导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向、提升投资水平。银行交易平台的稳定性、时效性和业务员的熟练性不能完全保证,看盘和实际行情可能会有不超过10个点的点差,会给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4)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难以控制。因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规模小)和逐利的需求,交易的大部分头寸由银行持有进行对赌,没有在国际市场对冲,一旦汇率的变动与敞开头寸的方向相反就将造成巨额亏损。并且银行的角色从服务者转变为了参与者,面对潜在高额利润的诱惑,银行能否坚持安全性的原则值得警惕。远至巴林银行的倒闭案,近至法国兴业银行巨亏和美国次债危机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最后都必须以人民币反映,折算风险也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若因银行的违规操作,或对风险的提示和交易指导不充分,导致客户在交易中的严重亏损,将会影响公众对银行,监管机构甚至市场的评价和信心。

(5)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和有效。法律体系散乱、不统一,法律位阶低,权责不明,多头监管 ,自律监管缺位和法律老化。许多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都有在原有证券期货法律的基础上扩充或加强了对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监管。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有效的、明确的监管法规体系。

3 叫停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影响

(1)对于国家和监管者而言,面对外汇保证金交易实际操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坐视大面积的投资者产生亏损,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热情,进而影响其对于商业银行、市场和政府的信任,产生严重的联带效应,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叫停可以迅速、直观的规避这一系列问题。

(2)对于银行的发展而言,从短期来看,银行在规避该业务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这项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来源稳定、盈利能力强的业务;从长期来看政策的导向作用将不利于银行业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的提供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3)对于投资者而言,面临两种选择:①进行平仓,承担已形成的损失或收益,永久性退出市场;②将资金转移至境外交易经纪商的平台。目前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投资损失惨重,但大部分投资者反对叫停该业务。结合94外汇保证金业务第一次被叫停后大量资金继续通过境外交易经纪商的平台流出进行交易的历史经验和目前投资者动态,可以推断,在此次叫停后,必然会有大量资金再次转入地下进行交易。但在地下交易中交易资金安全得不到保证,并且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损失无法追讨。从短期来看,投资者的风险将会从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关系中转移至与境外经纪商交易关系中,并且有增无减。从长期来看,银行作为本身承受相对较小风险的主体规避了风险(假设银行不会将抽出的资源投资于其他风险市场),而投资者作为承受相对较大风险的主体却增大了损失可能。因此,在表面矛盾淡化的情况下,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率的解决。

(4)对于整个市场未来的发展,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次叫停实质上等同于长期叫停(若在短期内可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叫停,因为政策短期内的反复会使监管机构和政府失去公信力,或引发公众对监管能力的怀疑)。在此前提下对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①叫停会使刚刚兴起的市场会再度萎缩。外汇市场有三种发展模式:自然演进式(美国为代表);被动发展模式(俄罗斯为代表);主动发展模式(新加坡为代表)。从实际情况对比来看我国与新加坡的发展道路十分相似,都是从严格管制到逐步放开的渐进发展过程,政府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新加坡在世界外汇交易的份额中已占到近6%的份额,是全球重要的外汇交易中心,而我国的份额不到0.2%,且只有远期外汇交易这一项业务开展较为广泛。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开放过程中市场化不连续、不彻底。实践表明一个成熟市场的标志应当是由需求推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减少政府干预是发展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选择。对我国而言则是在政府应需求主导建立起一个市场之后,逐步放松管制,定位于优化和创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各种条件,维持和提供透明、公正的游戏规则,引导市场创新,培育扶持市场的发展,而不是强加干预。②在缺少市场实际检验下的监管方式和效率值得考虑:从1994年该业务第一次被叫停至2006年恢复,14年的改进、准备、完善换来了相似的结果,原因何在?另一个相似的案例:2001年国有股减持的方案在推行之前经过长时间的无数研究、论证后开始推行,但真正实行后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宣布暂停。这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脱离了实践的长时间的研究、改进换来的可能只能是时间和成本的浪费,时机的贻误。对经济运行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只有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才有可能完善。市场的形成是需要时间来培育的,但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监管实现市场跨越式的发展,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两国在体制和其他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但类似的发展轨迹还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因此,从自由经济市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对于银行、投资者,还是整个外汇市场未来的发展,该监管措施的影响都将弊大于利。

4 对外汇保证金交易发展前景的建议

(1)针对投资者,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注意风险控制和防范,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选择较低的杠杆率,有效运用限价买/卖单、止损买/卖单等措施控制损失额度;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交易平台上以控制信用风险和时滞风险。同时要加强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关注各类相关信息的出台和变化,调整投资心态,消除期望通过外汇保证金市场一夜暴富的心理。

(2)针对商业银行,首先要提升配套服务的质量,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时效性强的分析、评估、预测,和多样化的技术分析工具和指标;定期举办讲座和培训班,以提高投资者的水平;加快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及交易规则和平台的建设,使交易平台能24H稳定持续运行,保证交易流程的透明化。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有需求的投资者进入,以扩大市场的容量;做好风险防范和提示,限制暂不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的杠杆率和持仓总量,以为投资者提供最适合的服务为目标。完善银行内部制度,加强内部监管,控制银行操作中的漏洞,避免内部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

(3)完善市场监管,加强风险控制。①整合有关监管部门的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超前的监管体系,对银行交易流程进行全程监控 ;②加强相关法规建设,明确定性非法行为特征,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制订严格制裁措施,为监管查处提供法律依据 ;③建立、完善和加强的投资者档案体系、交易信息安全与保密机制、投诉处理机制与处理能力 。

(4)调整监管的原则和目标,权衡监管成本与收益。不以禁止投机易为监管的一个主要原则,而应将监管的原则和目标定位于完善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条件,设施维持和提供透明、公正的市场运行规则,以市场的自主运行为主体,保证市场运行的效率性和连贯性。同时监管还应更加关注成本与受益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赵娜.个人外汇保证金交易面临的实际问题[J].河北金融,2007(7):61-62.

[2]吴永辉.金融创新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新发展[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5):9-17.

[3]侯林萍.我国外汇衍生市场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35-49.

[4]崔新.天津外汇保证金交易市场调查[J].首席理财师,2006,(3):14-16.

[5]吴兰.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策略选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5.

[6]张琳.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4).

[7]舒微.地下炒汇生物链[J].法人,2006,(5):82-84.

第9篇

[关键词]汇率改革;外汇市场;期货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103-03

(三)期货市场概述

期货市场是期货合约的交易场所,即期货交易所,它是现货交易所的延伸,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中国期货市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1988―1993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在该阶段期货市场对部分农产品进行初步试点探索,发展尚不规范,管理存在一定漏洞,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次是1994―1999年的治理整顿阶段,由于第一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市场监管不到位,管理混乱,市场发展不景气,为此政府提出很多需要清理和整顿的措施;最后就是2000年至今的规范发展阶段,交易品种增多,管理比较统一,监管到位,期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期货交易所分布在大连、上海和郑州,其中大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郑州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0月**。

期市场的出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它对经济的作用表现为宏观经济层面和微观经济层面。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讲,它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期货市场能够调节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能抑制价格波动,同时还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国内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另外从微观经济层面来说,期货市场为市场交易基准价格降低成本、稳定生产关系提供参考。

可见,每一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由最初的不规范、不统一、监管不到位,经过政府的多次调整、改革、整顿逐步走向规范统一的市场,促进了金融领域多方面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迈进。同时,国务院及证监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推动期货市场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具体如表1所示:

(四)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棉花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金融货币因素、经济形势、经济周期等:

二、我国汇率改革对棉花期货市场的影响

由上文可知,汇率是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之一。汇率变化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有直接的影响渠道和间接的影响渠道,具体来看:

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汇率变动对期货市场的影响,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汇率由2005年7月的82769下降至2008年8月的68515,下降幅度达1722%。2010年7月人民币汇率为67775,同比下降了1811%,较2008年8月有小幅下降,人民币实现小幅升值。2016年12月人民币汇率为69182,汇率不断上升,人民币贬值,这也是2016年10月1日之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带来的影响。整体来看,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人民币汇率呈下降趋势,人民币不断升值,到了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出现贬值状态(如图1所示)。

2005年7月至2008年初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相对稳定,2008年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呈下降状态,可能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期货市场带来的影响。2008年9月至2011年,期货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后又出现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棉花期货市场价格的峰值出现在2010―2011年间,与2010年6月19日央行推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弹性政策有关,此次汇改后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下降,国内对进口原料的需求有所增加,进而影响商品价格和期货市场(如图2所示)。

随着央行汇率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市场上会出现一些投机者从商品期货市场转向外汇市场,将会加大期货市场的波动。

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第一,不断完善汇率机制,保持汇率稳定。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有利于维护期货市场稳定。第二,加快金融期货产品创新,扩大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完善金融期货市场体制。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各类金融产品创新,释放金融改革空间。第三,加大期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抓住机遇、群策群力,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期货市场法治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期货市场立法,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为期货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注释]

[参考文献]

[1]向颖珍.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期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10).

[2]张渝,曾承晓.汇改后中国汇率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联动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11):75-79.

[3]王薇.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及股票市场相关性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12):65-6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