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36: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证券投资基金是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在我国。基金托管人必须由合格的商业银行担任、垦金管理入必须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也承担亏损的风险。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有。
(1)证券投资基金是由专家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基金资产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基金管理公司配备了大量的投资专家,他们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知识,而已在投资领域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2)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者是通过购买基金而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与直接购买股票相比。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不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只享有公司利润的分配权。投资者若直接投资丁股票、债券,就成了股票、债券的所有者,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而投资者若购买厂证券投资基金,则是由基金管理人来具体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进行证券的买卖活动。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证券投资方式。
(3)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投资小、费用低的优点。在我闺,每份基金单位面值为人民币1元。证券投资基金最低投资额回。般较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多买或少买基金单位、从而解决了中小投资者“钱不多、人市难”的问题。
关键词:清洁能源;能源产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2-0021-04
每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往往伴随产业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也正是这些变革帮助各国走出衰退的泥潭并迈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各方面迹象看,本轮金融危机将催生以“能源经济革命”为目标、以清洁能源投资 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力引擎和最新动力,主导21世纪全球经济重要支点。
一、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特点
(一)清洁能源投资增长迅速
2004-2008年,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从340亿美元增加至1550亿美元,约占目前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支出10%左右。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一直都是以每年近50%的速度呈跳跃式向上增长,特别是与2004年相比,2008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增长近4倍(见图1)。
(二)投资价值链环节:从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到能源配送、储存和效率投资
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不仅需要增加新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而且在能源配送、储存和消费等环节也需要大规模的转变。近年来,清洁能源投资领域也已从其基础设施投资逐步扩大到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缓碳排量增速的能源效率投资、提高电力配送效率的智能电网投资、用于节能汽车和电器的能源存储技术方法投资以及应对碳价格上涨的碳捕获和封存研发投资。日本2009财年预算中用于提高能效的预算占全部清洁能源投资的47%,比能源基础设施投资26%的比重高出21个百分点。奥巴马政府推出美国电网改造为智能电网的商业计划,初期投资1.5万亿美元,长期投资5万亿美元。
(三)资金来源:以企业内部资产负债表为主体的资产融资
清洁能源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四类:一是风险投资和私人股本基金投资于开发清洁能源技术的公司的股权;二是通过公开市场对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发电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三是通过公司内部的资产负债表投资于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资产融资;四是新的企业买主购买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或经营清洁能源项目的公司的现有股权价值的兼并和收购。数据显示,在各年新增清洁能源项目投资中,80%来自资产融资(见图2)。此外,创新型小额贷款正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为有效解决能源短缺,支持清洁能源小型项目建设资金的重要融资方式。
(四)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风能领域,太阳能项目投资增长迅速
风能作为最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2007年其发电量已达到所有清洁能源新增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其稳定、风险可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投资者投资的主要领域,每年风能领域投资约占清洁能源发电容量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见图3)。由于投资者支持硅胶薄膜和太阳能发电等新兴技术,太阳能成为近年来投资增长最快的部门。2007年太阳能领域吸引177亿美元的项目融资,占全部新增投资的近四分之一,同比增长250%。2008年对太阳能的总投资额约为260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0%。
(五)地理区域分布:由欧洲逐步蔓延至美国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
近年来,在对清洁能源投资增加的同时,在地理区域上也呈现多样化的分布态势。2004年以前,清洁能源仅限于丹麦、德国和西班牙的风能。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能源短缺日益严重,清洁能源产能的扩张已从欧洲转向能源消耗高的中国、美国。2007年,发展中国家(非经合组织)吸引了资产融资的23%,而2004年仅为13%。尤其是随着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将清洁能源作为其能源发展战略之一及其经济的迅速增长,投资资金也开始大量流向这些国家。[1]
二、金融危机下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相继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些金额庞大的刺激计划中,清洁能源经济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韩国、欧盟经济复苏和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力引擎和最新动力。
(一)发达国家在现有清洁能源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应用范围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在金融危机以前就拥有较为完善的节能法规和先进的节能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关于能源改革主要侧重于扩大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以清洁能源法规和技术都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和日本为例,奥巴马政府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发展大量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和广泛运用节能技术,已成为美国政府本轮能源改革的发展方向。美国约660亿美元的预算资金是为振兴清洁能源产业,占全部刺激计划总支出的8%,以此带动美国进口石油的资金转向清洁能源,再造美国富有竞争力的能源产业,占领未来能源发展的制高点,进一步主导21世纪全球经济。[2]日本的节能政策和措施主要运用在住宅、办公室和交通运输领域。为了促进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发展,2009年度日本财政预算中相关预算比2008年度增加约1300亿日元,增长幅度为50%。
(二)新兴市场国家在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依靠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相辅相成,部分国家为实现产业升级,降低能耗,加大了清洁能源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以韩国为例,385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310亿美元用于资助27项非晶硅膜太阳能电池、生物能电池等低碳技术研发,约占其全部刺激计划资金的80%。其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韩国经济结构和97%的能源需求依赖昂贵的进口燃料的能源结构,促进韩国从贸易立国转为科技立国。同时,借助整合信息技术和节能技术,建设全球第一个国家级智能电网,提高输电效率。韩国政府承诺建设上百万个清洁能源住宅,提高超过百万户家庭的能效。从2009年下半年起,政府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清洁能源增长刺激计划,并着眼于长远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消费方式。
(三)政府投资以财政政策为主,金融政策为辅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金融机构慎贷、惜贷严重,为保持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势头,各国刺激方案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为主,金融政策为辅。如美国财政部以直接拨款补助金的方式代替以往用清洁能源生产的税收抵免政策。根据现行法律,纳税人可以要求对用清洁能源设备发电、投资购买清洁能源固定资产给予税收抵免。这些税收抵免政策将吸引私人资本投资于清洁能源项目。但是,目前的经济状况已经严重损害了这些税收抵免政策的效力。因此,《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允许纳税人直接从财政部领取补助金以替代税收抵免。这部分补助金相当于清洁能源设备成本的30%。[3]日本的税收措施主要是对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清洁能源的工业投资给予加速折旧,以及对清洁能源投资给予所得税税收抵免。作为辅助措施的金融政策主要是向清洁能源项目投放低利率贷款或进行贷款担保,以激励普通投资者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
三、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比例,为其提供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
一是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提高清洁能源供应比例。自2006年6月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中以火电结构为主、清洁能源比例太少的状况没有得以根本改善。由于我国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增长,传统能源仍未优质化,同时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属于长期战略性替代能源,有较长的研发示范周期。因此,目前我国应尽可能发展短期内就可以大规模提供能源供应的清洁能源,如水电、核电及天然气作为现阶段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这些可以市场化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二是在能源消费方面,各级政府应通过政府采购来促进清洁能源市场发展。由于在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动占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35~45%,所以公共部门的采购可以成为强大的力量。在政府采购中应要求使用清洁能源,为在运输、供热以及电力领域的领先革新者创建有保障的市场。
(二)改进与落实针对清洁能源产业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是调整和完善清洁能源增值税政策。清洁能源在我国属于新兴弱小产业,清洁能源产品的可抵扣额非常有限,而我国目前只对部分清洁能源产品给与增值税优惠,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国风力发电无进项额抵扣,导致风力发电增值税即便减半征收,其实际税负也远高于火力发电。建议进一步降低风力发电增值税率,至少应与火力发电相当或更低。
二是调整和完善清洁能源企业所得税政策。在未来我国所得税并轨改革中,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措施。对所有的清洁能源产品一律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投资抵免制度,即清洁能源企业的投资可以用新增所得税抵免一部分;实行加速折旧,加大研发费用的支出份额。
三是调整和完善清洁能源设备进口关税政策。目前内资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上处于不平等地位,今后应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内外资企业在进口设备税收优惠上的差距,对利用国内资金进口国外所有清洁能源设备,应等同外资企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以确保内外资企业保持同等“国民待遇”,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三)加强电网规划和布局,将智能电网建设与清洁能源发展紧密结合
一是加快制订风能、太阳能发电并网等相关标准规定。目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滞后,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远不能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费的需要,也影响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尤其是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积极推动建立电网与清洁能源统一规划、统一审批、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统一国家技术标准。在布网和输配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充分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布点相配合。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给电网企业明确下达收、售可再生能源电量的任务,如可明确未来各个时期收、售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占其全部销售电力的比重应分别达到的目标等。[4]
二是确保电网企业对可再生能源企业所发电力全部收购。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原因,绝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都存在着电力供应量不稳定、电源地远离电力用户等方面的竞争弱势。一旦遇到局部地区电力供应过剩,电网企业不时会有限量收购可再生能源所发电力的倾向。建议各级电监机构强化对《可再生能源法》的执行力度,确保无论电力供求关系如何变化,各级电网企业都认真执行《可再生能源法》,履行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企业所发电力全部收购的义务。[5]
三是扩大分布式电网应用范围。我国在电网回购小规模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已不存在技术难题,应鼓励五大发电集团之外的普通居民或小型企业利用自然条件,如小型风电、太阳能电等销售给电网,从而保证小型清洁能源的上网比例,提高居民一次性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所占比重。
(四)运用金融手段撬动清洁能源发展
一是运用货币与信贷政策对清洁能源产业提供激励。面向清洁能源发展的金融投入,应该在利率优惠、专项再贷款支持上实现政策引导,特别对于在短期内不具备较高盈利能力的清洁能源项目,应该鼓励、引导项目投资机构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银行间市场的企业债券及金融债券。
二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新兴产业往往与商业银行信贷不相符合,只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在国内主要金融中心城市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和私募股权投资,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把社会资金动员到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清洁能源部门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袁炜,成金华.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和管理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08,(12).
[2]杨明钦.美国经济危机的复兴与应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的关系[J].中国能源,2009,(4).
[3]周淇.美国:推动新能源发展[J].望,2009,(5).
一、后金融危机关于研究金融业FDI的文献综述
世界经济已经由以实物经济为主转向以非实物经济为主,大量的非实物性质的交易使得金融业出现了广泛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FDI突飞猛进,对于金融业的FDI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造成了重创。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首当其冲,显现出下降趋势。金融危机下的金融业的FDI的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金融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1.金融业的FDI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公开对金融业FDI产生积极作用。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下,金融业通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些学者提出,信息公开化,使得信息成本下降,是驱动金融业不断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信息公开化程度和系统的有效性显得越来越重要。Joel F. Houston(2010)通过对69个国家的2400家银行的研究发现,信息公开程度越高,银行利润就越高,风险相对低,同时还能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有效的监管系统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金融业FDI。Sheng-Hung Chen ,Chien-Chang Liao(2011)对母国和东道国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东道国的银行体系竞争力相对弱时,进入跨国银行的利润水平更高。而且,东道国的有效的监管系统,使得外资银行不断进入。
2.金融业的FDI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研究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业的FDI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金融业的FDI是否对金融危机的爆发有推动作用,这是金融业FDI研究中关注较多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此类研究大多是以跨国银行为主要考察对象的经验研究。
跨国银行对金融危机发生的推动作用。很多研究学者认为,跨国银行近些年的发展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Shin(2011)通过研究欧洲银行,认为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跨国金融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金融危机对跨国银行的影响。Stefanie Kleimeier(2012)根据跨国银行的存款与贷款的数据研究认为,不同的金融危机形势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别对跨国银行的存贷款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系统性的银行危机中,国内的银行存户会把资金撤回,并存入到安全的国外银行。但有些学者提出,金融危机对于新兴市场的冲击相对小,而且并未对金融业进入新兴市场产生严重的影响。Anet Hryckiewicz(2010)认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素对于跨国银行的扩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2008-2009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动荡。伴随着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和贸易崩溃,在经历了2007年源自先进国家市场的严重金融危机后,在全球一体化的条件下,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通过金融、贸易等各个渠道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从发达国家扩散至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传播到实体经济。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衰退最严重的局面。2008年9月,先进经济体的状况迅速恶化,全球资本总流量收缩,资本倾向于流入那些市场更具流动性、更安全的国家。金融市场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的特点。
1.危机后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2009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直接外资数额下降了65%,而来自主权财富基金的直接外资则增加了15%。这两种基金共占全球直接外资流量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一比例高于2000年的不到7%,但却低于2007高峰年的22%。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在2010年显示出复苏迹象,但是欧洲联盟(欧盟)提议的管制可能会限制将来的交易。2009年,主权财富基金的筹资也由于初级商品价格的下降和贸易顺差的减少而遭受挫折。但是其直接外资活动并未下降,反映出拥有这些基金的新兴经济体较高的增长率。新投资调整了投资方向,其资金逐步投向初级部门、较不易受金融动荡影响的行业以及发展中区域。
2.国际金融业并购规模扩张
2008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额为4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9.7%,是200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2.4倍,是199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4.3倍,表明国际金融业的一级资本在不断增加。2008年,全球千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为9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6.8%,是200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资产的2.5倍,是199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资产的4.2倍,国际金融业的资产规模有了一定提高,显示了跨国银行资产规模具有集中化趋势。
3.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新兴发展中国家
在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墨西哥、韩国等针对此次金融危机采取了相关的投资战略调整、健全监管系统和促进产业升级,吸引了以发达国家为主的金融业的FDI。如:美国开始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利润再投资为主、多样性投资方式并存的格局。
4.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业FDI呈上升趋势
2007年,中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只有16.7亿美元,而到2008年和2009年,则分别达到140.5和87.3亿美元。其中以海外并购为主。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从2006年开始就明显上升,当年海外并购金额达到12.6亿美元,而2007年则更是达到了历史性的149.54亿美元。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业FDI呈现发展趋势。
三、对中国的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
1.合理制定中国金融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
中国金融业应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合理制定与调整中国金融业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应注重外延式的发展战略,审慎发展海外业务,准确把握国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积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增长,发展零售业务与中间业务,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注重服务管理精细化与专业化,通过创新思维和服务质量,尤其是打造银行品牌和发挥其竞争优势,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鼓励中国金融企业积极拓展海外投资
政府应当为金融企业提供海外投资的指引与保护、提供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测及建立境外投资风险的预警机制。在实施“走出去”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政府还要规划和细化金融企业海外投资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由此来促使金融企业的海外投资能健康、有序发展。
3.采取更为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方式
要对各大金融机构的聘任制度和任期进行改革,以适应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和竞争的需要。金融企业在实施海外投资战略过程中,还需苦练内功,这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引进与培养人才等方面。由此,为金融企业拓展海外投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是现代金融经济条件下养老基金管理的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方面,是探索全球和我国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老龄化挑战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内容。理论上是对共同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的重大发展,实践上是庞大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迫切需要。
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是科学应对老龄化挑战、科学管理庞大的养老基金投资的实践需要。目前,全球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尤其面临“未富先老”、特殊的4-2-1家庭人口结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际上养老金制度已经形成了包括公共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储蓄的多支柱体系,积累了庞大的养老基金并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我国养老基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200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储备近8000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节余达1.7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节余达1.25万亿元,企业年金基金达2533亿元。只有尽快建立科学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估养老基金投资业绩、指导养老基金投资政策、完善养老基金制度和监管,进而控制养老基金投资成本、降低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没有科学的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养老基金政策评价、投资管理业绩评价、委托人的权益评价就没有基本的准则。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共同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的重大发展。养老金理论方面,丹尼斯.E.罗格、杰克·S·雷德尔、弗兰克·J·法博齐、约翰·Y·坎贝尔、路易斯·M评价体系。养老金的实践当中,基金评价公司晨星(Morn-ingstar)公司和标准普尔Micropal公司等分别形成一套完善的共同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就共同基金投资推行了全球投资评价标准(GIPS)。一些专业机构如翰威特、美世、路透等开发了一些适用的养老基金分类比较方法和比较基准,但系统的形成行业共识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我国的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也在建立和探索当中。国内学者杜书明、陈收、胡立峰等对共同基金绩效评价做了系统的研究,银河、天相、晨星中国等分别在实践上形成了共同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可行方法。由于我国的养老基金尚处于发展初期,其投资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还在探索中。理论上郑秉文、杨长汉、许星剑等人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或者某一支柱的探讨,实践中社保基金没有形成行业共识的绩效评价体系。企业年金虽然路透中国、中国养老金网等探索性地开发了“中国企业年金指数”,但系统的成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还在探索中。在我国养老金领域,大量金融、经济、社会保障及公共管理方面的学者,都高度意识到了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理论研究的方向。大量的金融投资机构、养老金监管部门、养老金委托人和受益人,迫切需要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进行科学指导。
二、建立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养老基金投资组合选择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养老基金区别于一般基金的典型特性是它的长期性。在长期性特点下,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特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绩效评价模型都显著区别于一般的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对风险的判断不同于短期投资者,个人稳定的工作收入可以视作一种无风险资产,因而其退休前对长期性的权益类资产有更大的投资偏好。匹配这种偏好,在长期里,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都大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在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周期里,货币市场和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工具的平均收益率远远低于股票的平均收益率,看似安全的货币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在长期里不但不能战胜通货膨胀、保值增值,反而有可能使养老基金面临贬值的风险。只有股票和其他权益类投资工具,在长期才有战胜通货膨胀、取得长期较高投资收益的可能。在收益目标方面,其对财富的评价不是出于自己的短期心理效应,而是一定风险基础上适合的收益水平以保证退休后预期生活水平的稳定的现金流。在投资限制方面,共同基金完全以投资效率为目标,而养老基金投资政策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所以,需要针对养老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构建适合养老基金特点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和资产定价理论,作为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系统构建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有关的基金分类方法和标准、业绩基准、风险调整收益分析模型、归因分析模型,形成相对完整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
(二)养老基金分类方法
分类比较是共同基金也是养老基金行业通用的比较方法之一。同行比较,是绩效评价最直观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进行比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基金之间具有不可比性。只有在科学的分类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按照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风格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激进型投资组合、保守型投资组合、稳健型投资组合等。按照养老基金投资对象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股票型投资组合、债券型投资组合、混合型投资组合等。按照养老基金投资策略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积极型投资组合和消极型投资组合。按照养老基金投资范围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国内投资组合和海外投资组合。只有相同类型的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其投资收益绩效评价才具有可比性。
(三)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基准
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基准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种业绩基准是绝对指标。已知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平均到退休的年限、现在可投资的金额、在未来可投资的金额、退休所需的平均金额,可以计算出需要每年多少的投资收益率来满足委托人的投资目标,此即绝对基准指标。第二种业绩基准是相对指标,即指数。指数反映了选定的若干证券的综合表现水平,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投资业绩基准。养老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有法定的比例限制,不同的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类型,需要采用定制投资基准。定制投资基准应有助于理解某一特定的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格,它可以是几个市场通用指数的加权和,也可以对单个市场通用指数各组成部分的权重进行调整
。
(四)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调整收益模型
运用经典风险调整收益率评估方法,可以在风险的基础上,对投资收益率进行客观衡量。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三大经典风险调整绩效衡量方法及信息比率、M2测度等基金的绩效衡量方法,需要根据养老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调整这些方法的收益率、方差、系统风险等指标,才能运用于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调整收益绩效衡量。夏普、特雷诺指数计算的是单位风险带来的超额收益,是比率值。詹森系数计算的是基金经理积极管理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报酬以外的超额收益,是差异值。在对基金绩效评价排序时,不同计算方式可能得出不同结论。另外,采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标准也会对基金绩效排名造成影响,统一个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用不同的指数进行风险同质化收益评价,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比如詹森和特雷诺指数使用贝塔系数度量风险,仅考虑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而夏普指数使用标准差度量风险,标准差度量的是基金面对的全部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很高时,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更加吻合市场走势。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来分散投资来降低。如果非系统性风险降为0,那么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将获得市场平均收益。而许多养老基金经理往往会通过重配某些行业或某些股票的方式,通过承担较高非系统性风险,采取积极投资管理策略,谋求超越市场的收益。
(五)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归因分析
绩效衡量只是对投资业绩的结果的评估,对产生投资业绩的原因分析是业绩归因分析。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归因分析主要研究资产配置能力、证券选择能力、行业或部门选择能力和择时能力等。基于养老基金投资的特性,需要重点研究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方法对业绩贡献的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计划主办人投资决策分成三个主要方面:投资政策、投资政策管理和资产管理。在信托型养老金制度下,投资政策和投资政策管理的决策主体都是养老金受托人。养老基金投资的业绩来源结构如下:投资政策(包含战略资产配置)提出投资计划操作的参数,针对资产类别和投资管理人确定配置目标,其业绩贡献在全部业绩中所占的比例达80%,投资政策管理(战略资产配置调整)即执行投资政策,按照投资政策指引配置资产,必要时定期进行再平衡,其业绩贡献在全部业绩中所占的比例达15%。
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社会保障应用而生,其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社会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低的生命保障,特别是针对当前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利用社会保障方式可以进一步对基本保障进行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社保基金即是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专项社会保障基金,为社会保障的实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社保基金概述
社保基金又称为社会保障基金,其作为一种制度,是通过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其在根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用于对社会进行救助和社会保险、福利的社会消费基金,在劳动者生育、伤残及死亡等情况下社会保障基金都会给予适当的帮助。社保基金作为简化的概念,其包括几种重要的类型,即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基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
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发展过程中,以社会保险基金、全面社会保障基金和补充保障基金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社保基金类型。社保基金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具有共担性、强制性、转款转用性、公益性及保值增值性,同时还要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运营工作中,可以采取长期投资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使其能够获取更高的收益。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法律缺失。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机构还没有专营的机构来进行运作,这也导致当前在社会基金投资管理工作中,还不能科学、合理预测社保基金的投资效益,而且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也缺乏全面、科学的法律来对社保基金进行约束,这就导致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存在效率低及较高的道德风险。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需要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执行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当前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规范较小,股票市场不规范,所以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则需要进一步对法律进行过关,这样才能提高社保基金的收益。
监管有待完善。在社保基金发展过程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监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当前社保基金还没有全部纳入到财政预算中来,也没实现统一管理,而且一些下拨的资金在监督和跟踪方面缺乏有效性和完善性。而且在当前社保基金的监管模式来看,在具体监管工作中,政府部分具有较大的权力,而且存着角色模糊的问题,政企不分,这也合监管的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由于行政监管不力及缺乏独立 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给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投资风险较大。当前我国投资管理人市场主要是基金管理公司为主,而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基金管理公司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违规操作问题,由于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导致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不断加大。另外还存在着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问题,这都是导致投资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进一步对投资管理人的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加强,有效的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对策
加强法制建设。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使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一个基础保障,在当前我国的这一方面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得到健全,在执行力度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成效,所以从这些方面进行着手,从而把相关的法律体系得以完善,如此才能够从基础上得以保障,促使以下的工作顺利的开展,把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同时还要在政府的职责方面得到明确落实,从而更好的进行管理。
完善监管工作。从社保资金的监管方面首先就要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重要的方面进行着手,在社保基金理事会方面要能够把这一领域的工作重点放到基金的托管人以及投资管理人的监督方面,对于资本市场进行整体上的分析,而基金的投资主体也应是监管的重点,同时在受益人权益保护方面以及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及时的披露这些方面也同样要能够收到重视,整体上进行把控,在基金的投资管理人方面自身也要做好监督,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在运营管理上要做好社会监督,而想要在监督上做好就要从立法这一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在信息的披露方面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监督环节,加强透明度才能够使得监督的效果得以呈现。
控制投资风险。社保基金投资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保基金,由于对其具有保值增值的要求,但还避免不了会受到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冲击,所以需要把社会基金收益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在低风险和低收益的投资情况下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有了较大程度增强,但社保基金也会存在隐性贬值的隐患。所以在想确保社保基金的增值,则城朵等在当的提高高风险及高收益的投资比例。当前大量基金投资公司相继成立,以其专业的知识和投资经验来对社保基金投资进行操作,可以将高风险与知识经验在投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有效的确保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使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能够得已降低。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现状;问题;保值增值;对策
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关系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近几年,我国深化改革了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了基金筹集模式,使社保基金绝对值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基金规模越来越庞大,2014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96万亿元,预计2015可达4.31万亿元。庞大的基金规模要求科学合理的投资运行模式及保值增值渠道,然而,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状况并不理想。一方面,投资运营过程中存在基金不当使用问题,社保基金挪用占用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违法违规操作,导致了社保基金支付缺口的增大。另一方面,社保基金传统上一直强调安全稳妥的投资方式,投资渠道和方式单一,基金保值增值日益困难。尤其是对那些周期很长,结余量大,以银行活期存款方式保存的资金保值增值更难实现。在过去的十年中,CPI涨幅为2.2%,但是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率却低于2%,贬值基金累计上百亿元。因此,本文从分析社保基金概念和特点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现状和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社保基金科学、合理、有效运营的途径。
1 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的资金,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和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选择和更改。社保基金专款专用、保值增值和的积累性的特点影响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从基金积累的角度而言,按是否有基金积累可分为现收现付模式和基金积累模式,在实践中通常是这两种划分的结合,派生出三种模式: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和部分积累模式。部分积累制包括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积累和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金积累两种管理方式,能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此处提到的社保基金主要是指积累、结余的基金。
2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当前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在2001年之前,我国的社保资金只有购买国债和存入商业银行两种投资方式,200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使得社保基金的投资进入多元化的时代。除了传统的国债和银行存款两种方式外,还新增了其它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企业债和金融债,以及海外市场投资等。[1]在运营方式上,风险小、稳妥的的投资方式如购买国债或者银行存款等交由内部人员运作,而对于高风险的投资如股票和债券等,则由专业的投资机构负责运作。2014年社保基金资金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占46%,现金及等价物类投资占9%,股票类投资占34%,股权类投资占6%。[2]
在我国,以政府为主体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作也表现出了公营投资组织的一般优势与不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集中、统一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呈现出管理形式单一,管理、交易成本低,政策执行灵活的特点;其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公开公正性,易出现因挪用而造成基金损失。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收支现状堪忧,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问题主要有结余规模连年增加、企业拖欠缴费现象严重和支付环节问题较多。由于基金使用率较低,缴费率较高,保证了我国社保基金每年都会有结余,且规模逐年增加。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缺乏足额缴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承担缴费的责任和义务,拖欠保险费。在支付环节,很多经办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转移基金和虚报冒领等违规现象。这些现象渗透于各层次,包括受益人、参保人及各个社会保险服务管理机构。另外,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用效果不佳,保值增值面临难题。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为银行专户和国家债券,这些投资渠道的风险较低,但是银行储蓄和国债投资贬值的风险则较大。如2010-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债投资的实际利率大致为1.55%,而银行的实际利率则只有0.13%。而世界上这一数据为6%。并且通货膨胀也变低了社保基金的价值,在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最大的问题是由大量投资银行储蓄和国债带来的贬值。国家审计署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不足2%,具有较高的安全和贬值风险。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那么将直接导致社会保险基金越来越不值钱,难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3]
3 社会保障基金有效运营的途径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以良性投资运行机制为前提。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社会保障基金营运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此模式具有管理方便、政策执行灵活的特点,但收益低,透明度差;第二,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管理由民营基金管理公司负责,政府对其监管,此模式收益高、透明度强,但风险较大。国外不同国家的社保基金投资趋势显示不动产投资比例趋高、国际投资增加、多元化组合进行有效投资等。我国也面临着如何创新社保基金的监管和投资模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不仅要借鉴国外可行的办法,也要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金投资方式。
首先,创造和谐稳定的投资运营环境。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职责,把社会保障部门运营和社保基金管理的职责分开;加大力度培养机构投资者,完善托管人市场的构建;加大股票和债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完善基金管理的法规,从立法层次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执法,加大违法活动的惩处力度,杜绝违法乱纪的出现。
其次,构建多元化的基金投资渠道。制定多元化投资战略,对投资的流动性、风险性和盈利性进行深入分析,选择稳定性好且收益率高的组合方式。国家还必须准备足够的风险准备金,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的支付困难问题。可以进行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较低的指数化投资;可以购买坏账率极低,且承担风险较小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可以投资风险较小,且回报率较高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投资信托产品、开放基金;可以参与公司治理、投资海外市场等等。
再次,加大基金投资风险控制。要合理分配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一定要有合理比例,即防止基金安全性出问题,又能获得较高收益;要谨慎选择基金管理人,选择资质较好、社会信誉高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运作;要构建准备金机制,尤其是应对市场波动大、收益难稳定的投资类型。
最后,完善社保基金运营的配套措施。第一,要强健自身,加强内部相关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建立合理有序的管理机制,建立相互制衡的基金投资运作模式,保证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和监督管理过程能相互制衡、协调配合,以此保障我国社保基金安全有效的运营。第二,加强外部监督,应尽量实行透明式管理,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相关情况,保证公开透明性始终贯彻在我国社保基金每年的投资运行及收益管理过程中。第三,提升社保基金投资和监管人员的素质,提升其职业道德,打造高水平的主体团队,保障社保资金的有效运营。
参考文献:
[1]张留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关键词】社保基金;风险识别;投资管理
一、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一)社保基金可选择的投资工具较少,很难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
银行存款和国债是我国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是二者的利率都比较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比较大,由此造成了低水平的投资效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提高的重要途径主要有股票和债券,然而由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和债券市场品种结构比较单一的特点,也使得二者没有稳定的收益。虽然随着《社保基金投资暂行办法》和一系列投资政策的颁布,
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在慢慢扩宽,形式也在慢慢向多样化进行发展,如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的投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因素,社保基金的投资所选择的工具仍然十分有限,增值保值的手段尤其缺乏,使得其投资组合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对投资风险的管理从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缺乏一套可以进行量化的衡量指标,仅仅是靠经验做出投资决策,有失科学性。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已经在慢慢模型化和量化管理,这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的社保基金风险管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关于风险管理技术模型也不熟悉,远远没有达到模型化和量化管理的水平。此外,我国对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工具较为缺乏,尤其是缺乏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如衍生金融工具等。以上所有因素都制约了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水平。
(三)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效率低下,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社保基金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采取分散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从管理的难度来说,还是管理的效率上来说,都增加了社保基金经营成本,加大了投资的风险。除政府管理外,也有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但是其并没有与政府分离,常常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此外,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也不太完善,尤其是对投资管理人的选任和内部控制机制重视不足。
二、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识别
本文将各种风险简单地划分为两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一)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风险
社保基金投资首先面临外部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经济、相关企业以及政治或社会等基金系统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而使基金资产受损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并在投资于资本市场获得收益的同时而承担的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带来的损失。一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造成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变化的风险。一般来说,市场风险是由于商业周期造成的。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表现为投资于国债的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的减少和不稳定性。
3、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指由于通货膨胀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后其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的客观现象,往往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4、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一种由外币支付的证券给投资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证券价格本身变动所导致的风险,还包括支付货币的汇率变动所产生的风险。
(二)社保基金投资的内部风险
社保基金投资的内部风险是指由于社保基金系统内部的原因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基金管理人的运作和管理不当而使基金资产价值受损的可能性,大致有以下几种:
1、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管理人的自身不规范以及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
2、信用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财务状况不佳而未能按期支付利息、本金和收益,给社保基金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违约不仅导致企业失去信誉,还直接导致证券的抛售,进而使得价格下跌,社保基金的投资失败产生损失。
3、委托风险,是指由于委托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不完全,外部性和垄断等问题,人往往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发生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从而出现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市场、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融资)、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三、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思考
(一)对社保基金的结构和层次进行明确界定
我国的社保基金主要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和企业年金等,各有各的特点,不仅资金来源和管理机构不相同,而且制度设计的指向也不尽一致,整体上来说缺乏完备性与协调性,因此,进行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须得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投资管理机构或者政府管理应该吸收国际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经验,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建立“储备基金”、“账户基金”、“统筹基金”的社保基金体系。此三个基金之间要建立一个“信用体系”,制定规则,有偿使用,独立核算,以解决短期头寸问题。
(二)社保基金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进行调整
社保基金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集中型”模式和“分散型”模式;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也有两种模式:审慎性监管和严格的限量监管。我们可以在理顺我国社保基金的结构和层次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当前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在社保基金运营模式上,应当根据投资基金等投资管理机构的发展状况,逐步增加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的比重;在社保基金监管模式上,也要逐渐完善不同的监管方法,并根据有关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做出监管模式的调整。
(三)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的机构与制度建设
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的机构与制度建设除了各级运营机构和监管机构外,还要涉及到社保基金的各种相关主体。另外,对于各种市场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保险机构、资产评估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等,也要加强培育。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设包含两个方面: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制度体系。法律法规的完善要与完备、高效的市场经济想协调,而且要突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度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内外部监控机制的协调统一、专家论证制度以及必要的听证制度等方面。
(四)完善资本市场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结构合理、运行有效、信息对称的资本市场作为运营环境。然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达不到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运营要求,从而增加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保证外部市场条件。同时,我们也应着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使不同的社保基金可以利用对应的资本市场来实现投资管理和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标。此外,在金融工具的开发上,也可以开设与资本市场不同指数相联系的投资基金;也可以考虑建立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和指数期权等衍生工具,以便进行社保基金的动态套期保值交易。
参考文献
[1]章鸽武.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的拓展――指数化投资[J].当代经济,2005(3).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共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风险小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39%;第二类为风险较小的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43%;第三类为有一定风险的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7%;第四类为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11%。从资产分布情况看,风险较小的投资占总资产的8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基金投资结构完全不同(见表1)。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长此以往,不仅基金增值目标无从谈起,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无法保障,安全性目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1.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常规性投资渠道,由于有国家信用的担保,它们在安全性方面较其他投资工具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国债,它一般可以认为是零风险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税,在收益性上优于银行存款,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现在的国债品种比较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并对利率风险很敏感,收益率也较低。2006年记账式(一期)7年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仅为2.51%,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因此,我国应加大国债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国债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并且将其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银行存款也应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更不宜过高。
2.养老金入市。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业界专家称此举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已“悄然入市”。2001年底出台的《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所占投资比例可达50%,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1917亿元,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符合养老金机构投资特点的投资品种,包括企业债、金融债、股票组合、回购组合、稳健组合、指数基金和参股非上市企业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已有1150亿元投资资本市场,占基金总规模的60%。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根据国外经验,谨慎地放宽养老金的股票投资限制,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保证其增值的重要途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市场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且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可供养老保险基金选择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种类少。因此,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入证券市场,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为养老保险基金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固定的资金存变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将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国家长期基础建设并不等于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项目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经验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极低,容易造成浪费,这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要重点关注电力、通讯、交通、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且有国家政策资金的优惠,所以投资收益不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具有稳定性,投资风险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基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应该成为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国际投资。由于受信用风险、外汇管制、产业分布及养老金投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养老金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涉足国际投资的。在1970年,只有英国和荷兰的养老金把少量的资产投资于境外。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于分散风险和获得更高利润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主要是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债券。在一份美国退休金的投资动向的调查中表明,1992-1995年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国外股票,增长了2.3%,而同期对本国股票的投资只增长了0.5%。1998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中18%为国外资产,法国为5%,德国为7%。在发展中国家中,2003年智利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上升至18%。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将国际投资比例的上限从20%提高到30%。而秘鲁已经将养老基金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从10%提高到20%。这些数据表明,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国际上养老金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虽然证券市场的回报率较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投机性较强,风险大而收益率不稳定,因此,在保障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稳妥地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率。
(二)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性公共基金,应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而我国当前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应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进行投资),通过竞争,明确经过基金理事会资格认定的高资信、高效益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的投资主体地位,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逐步退出投资领域。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虑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专门成立养老保险投资银行。为避免重复投资,国家应对养老保险投资银行的投资工具、投资收益和投资渠道有一个不同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规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以促使其努力开发新型投资工具,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还可以考虑引进外资,与发达国家有经验的投资机构联合,扩大海外投资的比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三)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针对当前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分割和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的力度,协调关系,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正是我国当前努力建设的一项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于2006年1月13日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同时,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建立风险分担和权利制约机制,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避免“隐性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减少中央财政的压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打击挤占挪用基金和骗保冒领的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在推行省级统筹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省市县三级责任分担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
(四)强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管
一是要在《暂行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对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收益程度、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使基金投资及其监管和保护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机制。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设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参加,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三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准备金机制。从各种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一旦遭遇大的投资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出现困难时,由投资风险准备金给予暂时弥补。风险准备金可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并由国家给予优惠利率。
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纳工资的11%调整为8%,参保人员每多缴一年增发一个百分点,上不封顶,这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也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01-2004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四年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按成本计量方法核算的收益率分别为2.25%、2.75%、2.71%、3.32%,2005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也仅为3%左右,略微高过近5年的通货膨胀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收益率。如此之低的收益率,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提前到来以及自然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回报率,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沈谭晨,丁芳伟,高莉,王青山.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多元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2,(5).
[2]胡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刘磊.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的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基本情况。据调查,平凉市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均基金业务,基金从2003年年初开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初始阶段。2003年,平凉市工、农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基金的申购和赎回业务。这一时期,由于缺乏深入广泛的宣传,人们对基金业务还比较陌生,此项业务开展缓慢,行虽有少量的基金购买者,但70%以上的购买人是行职工及其亲朋好友。2003年年末两家行销售基金775.4万元,开立基金户758户。二是起步阶段。2006年年初,由于行、基金公司、媒体的多方位宣传,使得基金的影响力和诱惑力逐步扩大,基金投资快速增长。至2006年年末,全市开设基金个人账户上升到15656户,购买基金总额达到14548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9.65倍和17.76倍。三是发展阶段。2006年是中国股市大转折的一年,基金作为一种居民投资理财的新方式,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追捧。2006年下半年以来,平凉市各家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出现了排队购买基金的火暴场面。2006年年末,全市购买基金总额达14548万元,分流储蓄存款近1亿元,基金投资过热苗头已经显现。
主要特点。一是基金投资群体由少数高收入群体向中低收入群体转变,二是基金投资数额由小额向大额转变,三是投资基金由保本型向追求高回报转变,四是基金购买方式由发行期认购基金转变为基金上市运行后申购基金。
对平凉市基金市场
运作情况的分析
平凉市属西部欠发达地区之一,基金能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引起人们的青睐,并形成了一股“热浪”,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观念更新。据统计,至2006年年末,平凉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90.15亿元,同比增加12.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50元,比2001年增长6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0元,比2001年增长34.4%。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存款利率较低,理财品种繁多。储蓄存款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剌激了人们理财观念的变化,人们不再把储蓄作为唯一的理财工具。加之信息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和多样性金融理财品种的连年推出,使居民的多元化理财已成趋势。
随从赶潮起,“羊群效应”大。在基金投资实践中,出现了理性投资和非理性投资两种类型。前者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能够通过所掌握的市场信息进行理性投资,具有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随波逐流,投资回报率较高;后者属盲目随从型,被一些高额回报的基民和基金宣传所诱惑。在调查中发现,有60%的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知识了解甚少,只认为购买基金比储蓄存款好,赚钱多,把基金作为一种发财的工具。 “羊群效应”使基民队伍不断增多。
基金投资热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投资者对基金了解普遍欠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调查表明:居民对投资基金产品的热情和期望很高,但对基金理财知识了解较少,大多数投资者对投资基金的发行情况并不了解,只是通过看新闻、金融机构网点宣传和朋友动员介绍等方式介入基金投资。这种在不了解基金管理者的投资偏好、管理经验、管理业绩、信誉状况等情况下的盲目跟进投资,很容易形成风险隐患。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县域,基金投资者一旦遭受损失,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基金热销影响存款增速。一是造成了储蓄存款的分流。据统计,至2007年3月末,平凉市储蓄存款余额为97.77亿元,较年初增长了8.45%,与2004年同期的11.62%和2005年同期的11.07%相比,分别下降了3.17个和2.62个百分点。二是储蓄存款转移现象明显。由于居民投资基金品种不同,存款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很容易被转移到代销金融机构,形成储蓄存款的转移。三是金融机构是否代销基金业务、品种多少与储蓄存款变化密切相关。代销基金品种多的金融机构存款变化小,而代销基金品种少或是未开办代销基金业务的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则明显下降。
基金热销掩盖了投资高风险。从目前平凉市基金热销的现实来看,基金热的“财富效应”让许多投资者盲目追风购买,有的投资者动用预防性储蓄,还有的以住房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贷款购买基金,忽视了投资风险。
对居民理性购买基金的建议
一是加大对投资基金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当前居民对投资基金的知识了解甚少,多数投资者希望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理财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因此金融机构应通过销售网点、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居民加强金融知识和理财产品的宣传教育,让投资者明明白白投资,踏踏实实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