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供电所营销存在问题与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7: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供电所营销存在问题与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供电所营销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1篇

在新环境下,电力市场整体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需求。重视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单一陈旧的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新环境下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环境;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作为供电企业的基层组织机构,供电所与消费者直接对接。供电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电力企业长期的垄断地位,对营销活动的管理并不重视,仍然使用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的要求。加强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必要性。

1.新环境下供电所营销的意义

电力营销工作能够显著影响供电所的经济效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所营销工作的作用日益明显。从电能的营销状况中,能够对供电所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行判断。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使得国家与人民对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这对于供电所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消费者购买的电能量对供电所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传统中被动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供电所发展的需要。在新环境趋势下,供电所应该将市场作为导向开展营销管理。在当前形势下,供电所供需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渐缓解,应该将环保能源发展战略作为企业以后的营销方向,逐渐改变市场营销体制,按照市场需要进行营销管理机构的设置,积极开发新型电力,吸引大客户,对客户需求进行科学与合理的预测。

2.新环境下供电所营销管理存在问题

竞争意识不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力供应处于垄断地位,在市场中缺乏有力的竞争对手,久而久之,导致供电企业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缺乏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与危机意识。另外,并没有认识到营销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是机械地进行费用的收取获取利润,阻碍了供电企业的长期发展;对经济发展依赖性强。电力发展能够显著影响宏观经济,但同时受到其制约。我国当前的电力营销过度依赖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用电、电力市场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政府限制资源消耗量大的行业,对于供电所而言是不利的,加上绿色节能资源的开发,将会增加电力行业压力;电力系统总体不完善;市场规划不足;营销管理不足,竞争力不强。

3.新环境下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创新营销管理理念

市场经济下,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渐适应了市场竞争。电力企业为国家生产与人民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新环境下,要转变过去的垄断思想,加强对营销管理的重视,将客户满意、真诚服务作为工作指导。具体包括:加强对电力多元化需求的管理,重视技术创新,提高用电的科学性与效率;供电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调研活动,针对客户需求推出优惠项目;挑选一些目标客户,加强该部分客户忠诚度的培养;对市场发展方向及时调查与预测,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提高供电路线安排的优化性;电力营销人员要对电能的优势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用户对电力营销市场进行开拓;为保证用电安全并且增强营销效果,选择用电量比较大、比较集中的区域发放一些用电资料,加强关于用电安全的教育,开展用电咨询活动,增加电力的品牌价值。

3.2使营销手段得到创新

供电企业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与新颖的营销手段,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通过对当前供电所的营销手段与相关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得知,供电所的电力营销与相关售后服务仍然较为落后。在新环境下,在电力营销中逐渐加强创新手段的应用,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营销的现代化与先进化。

3.3使用网性能得到提高

电网不仅是供电所发展不可缺少的构建,还是保证社会电力安全供应的重要保障。为电网运行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才能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电能,提高在客户中的信誉度,不仅能够保证经济收益,还能为以后的营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符合标准的供电服务要将质量标准与国家关于电力的工程规范作为工作指导与工作准则。在日常的经营与管理中,要逐步完善程序与质量标准,针对不符合要求规范的服务与技术操作,进行重点讲解,提出改善方案。

3.4完善营销管理机制

改善电力营销机构的设置,提高供电所全体人员在电力营销中的参与度,提倡全员营销,提高供电所营销队伍的专业性与先进性;对营销行为进行规范,完善考核与奖励机制,将营销成果与任务量完成指标与考核制度进行结合,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提高员工进行营销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完善供电所营销管理制度,为电力营销行为提供工作依据与标准,加强对操作考核的重视程度,培养营销人员工作责任感与专业水平,重视技术层面的培训工作,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现象;对电力管理行为进行规范,重视电量、电价、线损等的内部核算工作,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修正;健全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系统,修复其中存在的漏洞,强化薄弱环节严格执行轮值制度与抄表口程,避免由于抄表时间差出现电费错误等现象;健全监管与投诉机制,拓宽客户表达意见的途径,以便能够及时收到客户的反馈意见,及时改正不足,提高服务质量。

3.5组建高素质的团队

对于供电所而言,打造一个专业的、高素质的营销与服务团队是创新营销管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这个团队不仅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提供针对性的个,还能对新兴客户的服务需求进行考虑,迎合层次不同的客户的需求。针对网络客户,供电所要组建相应的网络服务群体,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实时电力资讯。重视客户提出的建议与问题、咨询、投诉,用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另外,构建专业的维修团队,及时处理客户电力使用中出现的故障与问题,快速恢复使用,提高服务质量。

3.6迎合市场需要

市场才是检验供电所供电质量与营销管理成效的最终标准。所以电力行业要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迎合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在传统的营销体系中,通常使用配送法体系,该种方式已经不能与新环境下的市场需求相契合。针对现阶段市场对电量需求逐渐增大的趋势,将以前的用电部门进行改造,成为营销部门,提高营销活动的主动性,将客户作为中心。

4.结语

本文从当前供电所营销管理存在问题入手,提出创新营销管理理念、使营销手段得到创新、使用网性能得到提高、完善营销管理机制、组建高素质的团队、迎合市场需要的营销创新方式。作为供电所,要充分认识到营销的重要作用,加强创新,制定出迎合市场需要的管理模式,增加销量,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帅,丁书民.新环境下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5(23):160-160.

第2篇

【关键词】供电所抄核收;营销服务;工作质量;对策

1 供电所抄核收班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特点

1.1 供电所抄核收班的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网省公司、市局及区局关于电费抄核收工作的政策、法规、管理细则、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结合荷城供电所实际情况对抄核收班的工作职责进行重新定位,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负责供电辖区内的抄表、核算、收费工作;负责抄核收异常问题的闭环管理;负责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和用电检查;负责客户信息更新维护和客户服务;负责的电费差错率、电费回收率、客户联络信息准确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1.2 供电所抄核收班工作特点

抄核收班抄表员的每次抄表都是一次接触现场配电设备和客户的过程,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存在工作覆盖面广、接触客户次数多、了解客户需求等工作特点。

1.2.1 工作覆盖面广

抄核收工作范围覆盖整个供电营业区域,例如荷城供电所,行政区域面积178.58 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委会和14个村委会,用电客户14.3万户,抄表员的工作范围非常大。

1.2.2 接触客户次数多

按照目前的抄表周期,对于高压客户每一个月抄一次表、对于低压客户每两个月抄一次表,抄表员每次抄表就是一次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例如荷城供电所,目前有抄表员28名,每一位抄表员负责约5100户客户的抄核收工作,在每一次的抄表、派单、催费等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客户。

1.2.3 了解客户需求

抄表员通过与客户的沟通能非常直接了解到客户需求,同时对现场配电设备(包括低压线路、电表箱、电表等)的运行现状比较清楚,能较快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我们的工作要求,通过同时主动延伸服务能快速解决客户诉求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2 抄核收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基层供电所抄核收工作在人员、技术、管理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荷城供电所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2.1 人员方面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电工的全面接收,在基层供电所特别是抄核收班存在人员老化问题较为严重,在上级单位严格控制成本和“人员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要求下,人员的减少与班组工作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荷城供电所,目前抄核收班28人中年龄50岁及以上的有13人、占46%,2013年初有员工134名,到2014年6月的员工只有125人,按照现有人员情况在2015-2017年先后将有14名老员工退休(其中:2015年5名、2016年7名、2017年2名),而每年新增员工只有1-2名,随着员工减员和用户数、电网规模的不断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日益增加。

2.2 技术方面

目前抄表方式仍以抄表机人工抄表为主,低压集抄远程抄表方式的推进较慢,例如在荷城供电所低压集抄覆盖率约20%,人工抄表暴露出较多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无法对电费、线损控制、用电分析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2.3 管理方面

抄表管理出现缺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抄表时有发生估抄、漏抄、错抄等问题,对用户现场计量表无封印、故障、残旧等现象不及时上报,抄核收人员的工作质量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

3 提升抄核收工作质量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改善抄表员的年龄结构及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在各级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营业核抄收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抄核收工作的重要性,对班组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定期组织开展对抄核收工作岗位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应用信息系统分析管理的能力,使每个抄表员都具备合格的岗位胜任能力,达到提高班组人员素质当量及工作效能的目的。

3.2 规范管理,以考核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严格执行上级各项抄核收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对抄核收工作全过程实现量化监制,保障抄表收费及资金安全。供电所需结合实际制定基于工作量及工作质量的考核方案,加强电费抄核收工作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长期性,建立抄表质量评价及监督考核、电费收取内部稽查和差错考核机制,提高每位电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考核促规范完善,确保电费回收率、台区线损率等指标顺利完成。

3.3 分片管理,让抄表员成为为民服务流动窗口。

为了切实方便用户,供电所可以对实施分片管理促进供电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划分设立相应的营抄小组,每个抄表员设为台区供电服务经理,向统建小区、自然村、社区等公共场所发放“便民供电服务卡”,及时收集客户提出关于抄表、电价政策、核算、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困难,营造一种“服务进社区,诚信进万家”的气氛。分片管理有利于提高抄表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抄表员成为“服务流动窗口”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

3.4 多措并举,做好电费回收风险预控确保如期结零。

规范控制好客户缴费的不确定性,对于新装租赁用户采用预付电费或业主担保方式,对于大客户可以实行一个月多次抄表结算,对于重复欠费用户严格执行安装预付费电表或缴交预付电费,同时建立完善的供用电合同管理制度,对含有担保条款的供用电合同和《还款协议》的客户在发生欠费时主动及时地行使担保权,不断加强防范风险能力。

在缴费方式上提供多种渠道,除了常规的银行代扣外,积极拓展包括微信、网上银行、支付宝、电话银联、“银联易办事”、营业厅现金缴费等多种方式,真正做到“凡是客户要求的缴费方式,供电局都不能拒绝”,提高缴费便利性。

电费回收手段是检验一个电力营销管理者各种协调能力的一种体现,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采用下班后晚上时间进行追费可避免出现见门不见人的现象,开发电话自动催缴系统用于催费提高工作效率,在追费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客户类别采用行之有效的电费回收手段。

3.5 创新思路,在抄核收班试点市场化竞争模式。

针对目前员工存在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不高、脱岗窝工等问题,可以通过改变管理手段来扭转工作被动局面,可以考虑在抄核收班试点有条件的内部渐进式市场化竞争模式,就是将现有抄表台区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再根据片区业务的难易程度赋予合理的标价,以竞拍的形式在抄核收班公开竞标,按“价低者”中标的方式确定抄表人员,中标者以中标价承接业务,并按照考核指标接受业绩考核的管理方式。竞争将会激发员工活力,让员工直接感受到工作质量好坏带来的薪酬波动,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绩效考核,最终达到通过提升工作效率有效解决班组人员相对短缺的问题。

4 结束语

供电所抄核收管理是整个电力营销工作的核心环节和关键工作,抄核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随着电力营销一体化、精益化管理的不断推进,供电所抄核收班的工作职责已从单纯的电费抄表、核算、收费发生了变化,工作中应严格把关抄核收的各个环节,同时在管理上不断创新,通过“精管理、优服务、炼作风”加强供电所抄核收班组建设。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电营销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58-01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深入,电力营销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统一、透明、开放等称为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电营销师供电系统营销业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农电营销管理质量,是确保农村供电孩质量,提高农民供电质量的保障。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加强对农电营销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现阶段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农村电力事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供电质量显著的提升,供电所开展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各级领导对农电营销工作也给与了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农电营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农村电费管理方面,抄表、电量核查等管理工作得到了显著的加强,特别是抄表卡的应用,规范了用电收费票据。经过农电改造工作,农村业扩报装业务也逐渐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与标准。

另外,在电价执行、职工用电约束等方面,较上一时期都有巨大的进步,总体来说,农电营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促进了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

2 农电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虽然农电营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漏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农电营销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抄表、核查以及收费管理中,一些供电所收费往往将收费票据等直接交予客户,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在抄表卡内容填写过程中存在马虎大意情况,随意涂改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区对抄表卡管理不到位,甚至出现抄表卡丢失等现象,导致用户用电量无法及时的核对。

②在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方面。一些供电所对其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计量表直接装在客户家中,并且电表箱也没有严格的封存;对一些临时用电,没有严格的装接电能计量装置,也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导致抄表卡计量数值与实际消耗不符,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③在职工用电管理方面,供电所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对职工用电情况按月进行公示。

2.2 农电营销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村供电所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开票、报表打印等工作,然而与之配套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却有待提升。在电费账务管理、资产计量管理中,不能通过计算机管理,有时还需要通过人工绘制完成,这样不仅增加了管理工作量,还很难保证相关计量、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另外,传统的营销管理技术存在很多漏洞,容易导致一些人员,私自接装电路等,损害供电所的利益。

2.3 农电营销服务质量差

新时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电力营销业务不仅重视供电的质量与安全,还对营销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农电营销服务质量较差,具体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业务传票工作中出现差错率较高,相关的项目填写工作不够规范。有时甚至会出现传票颠倒现象,严重影响电力营销管理的质量。

②供电合同管理不够规范,有些供电合同中没有注明合同的签订日期。

③电力营销人员服务意识差,没有形成良好的服务理念,导致在一些工作中没有投入足够的积极性,影响了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优化农电营销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农电营销管理体系

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理管理、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3.2 强化农电营销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新时期农电营销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有关人员需要积极开展对农电营销业务的调查工作,找到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预警措施,采取有效的防护。建立农电营销信息管理系统预警机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电力营销系统进行跟踪监控,保证其能够在电力营销出现风险的第一时间发出预警。电力营销部门应该积极开展事故演练,提高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提升其抗风险的能力。

3.3 不断提升农电营销服务质量

新时期,农电营销管理更加重视营销服务质量。为了加强营销服务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加强需求侧管理,深入市场,对供电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准确预测该区域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②不断的规范农村用电报装业务,加强对报装环节的考核工作。推行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建立开放、统一、透明的电力营销服务。

③大力提倡电费储蓄、银行代收、推广“充值卡”电费缴纳、网上电费支付等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问题。

④抓营销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营销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打造一流团队。

3.4 协调农电市场营销中各类公共关系

农村电力企业应该协调好与当地政府、电力客户之间的关系。首先,有关业务人员需要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定期与客户联系,通过不断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改善当地的电力投资环境,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通过政府推广效应,完成电能替换工作,不断增加电能在能源终端消耗中所占的比重。另外,可以通过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让大众对电力营销有正确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4 结 语

农电营销业务是农村供电企业重要的工作环节,关系着农村供电质量以及农村正常生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农电营销制度,强化农电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处理好电力营销公共关系,不断提升农电营销服务质量,提升农电营销服务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兰玉.简析农村电力营销管理工作[J].电力营销,2013,(4).

[2] 雷磊.基于新形势下的农电营销管理方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

[3] 王继峰.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0,(4).

[4] 卢和煦.农电营销六策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9).

第4篇

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是国网公司党组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决策和创新举措。协同监督机制是促进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推进制度落实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新兴事务,如何在电力系统充分发挥协同监督机制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监督;廉政建设;经营管理

1 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协同监督工作扎实推进

1.1开展例行活动

严格执行协同监督例会活动制度。各供电所和农电公司监督委员会坚持每月召开监督会议,农电公司每季开展监督工作专题分析,市县级公司每季召开联席会议,在会上通报监督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情况等,通过例会制度的执行确保监督工作常态运行。

1.2完善监督方式

各级监督人员主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注重与各层各类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基层一线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监督的重点环节和热点部位。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对廉政风险度较高的工作或项目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全过程控制,从而使监督工作更具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1.3坚持阳光监督

坚持监督工作的信息公示制度,召开例会通报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情况,对所务公开实施监督,基层供电所将线损、绩效、本周工作及费用开支等情况及时张贴在所务公开栏上,及时监督所务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合理性,并阳光公示监督情况,将监督结果及时公开、公示,使得协同监督公开化、透明化,杜绝人情监督。

2 创新监督机制,实现协同监督工作务实高效

一是实行联动机制。建立农电公司总经理工作例会和协同监督例会按月同步联动、党总支委员会议与协同监督联席会按季同步联动的常态工作机制。由市、县级公司协同监督工作委员会联动督办重点工作,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农电公司协同监督委员会向联席会议报告工作安排、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等情况,各部门主管和专职主动协调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和突出矛盾。二是建立共享机制。农电公司对各供电所在协同监督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利用所长例会、座谈会、推进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分析,通过举一反三、超前预警,防止其他供电所重复发生同类问题,安排供电所协同监督委员会主任在部协同监督联席会议上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体会,起到了很好的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效果。三是完善考核机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同志挂钩内容,严格规范“一书两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统一建立问题整改台帐,用销号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用督办制促进问题的查纠和问责。制订出台《农电协同监督工作考核细则》,将协同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与绩效奖金挂钩考核,进一步增强了此项工作的严肃性。

3 拓展监督功能,做到协同监督与经营管理工作相得益彰

3.1实现协同监督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

将协同监督融入业扩报装、低压配电、装表接电、线损管理以及电费电价等各项工作业务中,做到发现问题在先,防范风险在前,确保部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我部及农电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了从决策管理、营销与优质服务、资金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方面48项内容作为平时监督工作,各供电所监督工作委员会从廉洁从业、工程物资及违规收费等10个方面39项工作作为正常监督任务,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监督,如物资管理、财务运行等。监督对废旧物资回收严格执行程序,完善相关制度,纪检人员会同协同监督人员全程监控,促进废旧物资规范管理。

3.2在服务过程中强化监督

发现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加以推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企业转化提升整体水平。如在组织召开9月份鞍湖供电所协同监督例会时,针对该所安全督察连续两次被考核的问题,邀请安全管理最好的单位介绍经验,并组织营业部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分析,找出疾症所在,在监督过程中体现服务。

3.3统筹运用各种管理监督手段

将协同监督工作与部门经常开展的明察暗访、督导检查、挂钩联系和结对创先等手段有机结合,围绕加强基层基础管理的同一目标,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成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解决基层单位实际困难。

3.4实施协同监督定期交流互查办法

按照制订出台的《协同监督工作定期交流互查实施办法》,加强各供电所间协同监督工作的交流互促功能,以实现“纵向联动协同、横向互促互进”之目的。通过互查办法的实施,供电所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在互动过程中促进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不断升级。

4 坚持惩防并举,实现协同监督机制运行成效初显

有的供电企业利用强有力地协同监督措施,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强化了惩防机制,风险管控的手段更加到位。协同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上到部门领导下到供电所员工,监督全面,范围广泛,监督成员分布在各个专业之中,形成了密不可泄的惩防空间,更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制度、监督等防控责任,超前预防和化解可能导致腐败的风险,形成廉政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沟通(报告)、监督改进的动态管理机制,凝聚防控合力,提升防控效果。二是深化了规范意识,按章办事的行为更加自觉。协同监督机制的建立,广大干部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基层员工监督的权利义务,并以身作则,自觉增强自律意识,按章办事的行为更加自觉。三是细化了廉政责任,“干事、干净”的氛围更加浓厚。随着协同监督工作的开展,部门全体员工主动将监督工作融入到平时岗位之中,切实履行了“一岗双责” ,做到清正廉洁。案件持续下降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艳春,付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3(01)

第5篇

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是供电企业永恒的追求。现代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价格和服务的竞争,追求最佳服务,是现代优秀企业成功的奥秘。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广大客户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电力供应和供电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优质服务将成为供电企业整个发展战略构想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动,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

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供电公司需要切实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对于优质服务中客户的投诉有相关部门调查落实,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虽然各市级和县级供电公司的优质服务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还存在一些死角,影响了优质服务工作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受交通条件差,线路长度远的影响,优质服务标准与实际还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配置,提供更高更好的服务;

二是在急修工作中,基层供电所还存在着人员少、急修车辆配备不足或车况差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供电急修服务顺利开展;

三是对广大农村的优质服务宣传力度不广,各项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村客户对各项收费政策及标准不了解,产生对供电企业合理收费的误解,对供电服务工作不能给予理解与支持。

三、提升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要职工队伍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力,坚定地贯彻执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二要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在电力市场开拓中,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电力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员工进行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员工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发电力员工的潜质;并通过激励机制,肯定员工的成绩,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要加大优质服务的宣传力度,广泛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向社会及时公布营销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并及时披露电力运行状况信息和调度等信息,确保公正、公开的电力供应和电力服务。在需要停电整修时,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真正做到缺电不缺服务。把营销窗口作为公开宣传业务和服务的前沿阵地,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活动。

四要实行特色服务制度。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开展特色服务,如实行客户服务调度制、客户回访制,在电力营业大厅放置宣传单和客户意见簿,并及时总结归纳客户意见。搭建企业与客户的沟通、理解和信任的桥梁。成立跨区域快速抢修服务队,解决报修难问题。努力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使企业在与客户的双向互动中获得共赢。

五要抓好95598客户服务系统运行工作。以客户咨询、服务质量回访、个性化服务、投诉举报等为主要内容,建立闭环管理体系。要充分利用和拓展95598系统各项功能,全面发挥其用电服务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的作用。

六要开展差异化服务,为大客户及重要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比如实行大客户代表制度,并对大客户实行定期回访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大客户的服务工作等,使大客户增强满意度。

七要尝试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服务工作技术含量,实行营销系统跨区域缴费,逐步推行POS机收费和网络自助缴费和查询系统,以后逐步安装可进行跨行交易的“银联缴费易自助终端”,实行自助刷卡购电。

八要发挥内稽外查职能,查找工作漏洞,提高工作质量,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和客户的合法利益。比如不定期检查各基层供电所的工作服务情况,定期进行各供电所的服务测评,在评比中找到差距,提升服务质量。

九要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完善激励机制要体现奖惩分明,奖惩分明是经营服务的动力,其核心是岗位责任制。要将优质服务与监督、监察与检查相结合,严厉查处损害企业形象的违纪违规行为,对客户投诉的问题,应严格按照相应流程和考核办法及时查处。

最后,为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本文认为供电公司必须实行内部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内部监督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考核力度,加强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外部监督采取邀请用户代表和不定期走访用电客户,发放意见建议征询表,解决用电客户的难点和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公开办事程序,建立和谐的供用电关系。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业扩工程 严格验收 典型设计 减少客户停电时间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21-01

1 实施背景

过去,我局制定供电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向城网方向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差距;个别竣工检验人员对验收标准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未能及时发现个别安全隐患或缺陷,导致未能及时整改;中间检查环节对电缆敷设、接地网制作等隐蔽施工跟踪不到位;在高温、高湿度、高盐分“三高”地区设备选型不够严格,诸多因素导致因客户设备引起的线路跳闸时有发生。客户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问题暴露出来,流入到用电检查环节,需要督促配合客户整改,导致工作被动。2011年我局因客户影响线路跳闸达到26条次,约占当年故障跳闸次数的37%,其中3年内新增用户设备故障占29%。为实现创先工作目标,我局加大业扩工程管理力度,对客户设备故障“不出门”提出更高要求。

2 工作内容

2.1 实施内容

(1)建立和完善业扩受电工程管理制度。昌江局制定《昌江局2013年业扩受电工程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规范报装受理、现场勘查、方案制定、设计审查、中间检查、竣工检验、合同办理、装表接电等环节流程,制定考核细则(附:昌江供电局业扩管理流程图)。

(2)加强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我局营销部举办业扩专题培训,组织业扩和竣工检验人员学习南网业扩和计量典设,整理复印常用图集人手一册,引用导致线路跳闸的故障图片深入讲解,集中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共识,提高检验水准。

(3)严格落实南网业扩和计量典设要求。自2012年底开始,在方案制定和设计审查环节,我局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不轻易降低设计标准,不让缺陷流入电网。以书面形式告知客户设备选型标准,如高压避雷器选用脱扣式,绝缘子选用耐高温湿热型,高压计量箱选用不锈钢防窃电型、双电源开关选用四极带防倒装置等。使用国家强制3C认证产品,严格执行“三不指定”要求。

(4)严把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质量关。在中间检查环节,高度重视对电缆沟、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接地网埋设等隐蔽工程的检查,采用现场检查、视频拍照等方式,及时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问题,以“客户受电工程中间报告”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及时处理。

进入竣工检验环节,严格按照供电方案配置安装设备,尤其重视线路架设、走廊清理,以及高低压一次设备、导线接头等施工工艺,诸如线路走廊树障未得到全面清理、设备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接地电阻不合格等安全隐患,以“客户电力设施缺陷通知单”进行反馈,整改复检后方能进入下一环节。

(5)验收合格方能办理接火手续。我局规定,业扩工程竣工检验合格,营销部和分管局长在“用户工程接火送电申请单”签具同意意见后,调度部门方能办理接火。

(6)做好营配信息增量数据的核查工作。对新增专变用户开展GPS定位、设备拍照和信息收集等核查,录入GIS营配信息采集系统,极大方便用电检查人员今后跟踪客户设备运行状况。

2.2 具体案例

我局对昌江木棉苑小区2×630 kVA新建配电工程验收存在问题进行监督整改。2013年11月19日和12月5日,营销部业扩班牵头组织安监部、设备部、调控中心、辖区供电所、输配电管理所组成业扩工程验收小组,对昌江木棉苑小区新建配电工程分别开展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中间检查发现,该小区设有专用电缆沟和电缆托架,沟内仅有一条电缆,安装敷设较为规范;竣工检验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在“客户电力设施缺陷通知单”上一一反馈。施工方对存在问题整改消缺,经现场复检确认,以图片形式保存;在签订“高压供用电合同”后,同意办理接火。

2.3 重点难点

(1)按照南网业扩和计量典设制定供电方案,有效提高了入网标准,但客户会因投资增加表示难以接受。需要管理人员采用提级管理的方式,积极宣传、加强沟通,说服客户接受供电方案。

(2)在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过程中,对发现的缺陷或隐患需要全面提出整改,但实际检验中容易出现个别缺陷疏忽遗漏,在复检过程也没有及时发现。需要检验人员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心。

(3)固化业扩流程管理,严格入网工程验收。周密制定供电方案,加强多部门对工程设计的审核,严格按照供电方案配置安装设备,不让缺陷流入下一环节。

3 措施成效

我局通过加强业扩受电工程的管理,自2012年以来所有新增专变用户,无一例客户设备原因引起线路跳闸;2013年业扩受电工程南网典型设计应用率达到91%,一次通过率达到100%;客户停电时间同比有所减少,其中客户影响故障户均停电时间和次数明显减少,从2010年时2.85小时和38次,到2013年0.89小时和12次,年均减少0.49小时和6.5次。

4 推广建议

为打造坚强电网,需要把好业扩工程安全入网关,从源头上杜绝用电安全隐患。为达到此目的,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1)固化和执行业扩管理流程,编制业扩工程管理实施方案,建立设备、计建、安监、调度和营销等多部门协同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和考核制度,实现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2)营销部门坚决推广南网业扩和计量典设,在供电方案制定环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打造坚强电网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7篇

关键词:线损 四分管理 电价 应用

在国家对电力行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之际,大用户直供电、阶梯电价等电价政策的不断出台与调整使用供电企业的购售电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在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电网的需求管理应对来往外面环境的变化的影响。线损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指标,加强电网企业线损管理降低电力在运送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其在终端的利用效率,这不仅仅是符合国家对降低电网综合线损率的外部要求,也同时是电网企业自身在面对电力价格调整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电网线路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的必然选择。

一、线损管理理论及其发展概况介绍

(一)线损管理相关概念介绍

1.线损的概念及其分类

线损的概念是从电力行业整体来定义的,是指发电厂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送往用电客户的过程中在输电、配电等环节所发生的电能损失。但对电网企业来说,电网综合线损在定义上相似于线损,但其数量上有区别,它是以绝对数形式而存在的某一特定日期的供电量与售电量之间的差额,数学表达如下:

电网综合线损I(X)=供电量G(X)-售电量S(X) (1)

综合线损除了以绝对数的形式存在外,还有以相对数的百分比形式存在,数学表达:

电网综合线损率R=[(供电量G(X)-售电量S(X)]/供电量G(X) (2)

在形式上分类,线损主要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技术线损是指由于运输线路等设备自然存在的电阻,电能在通过该设备时以发热等形式所散失而形成的损失。技术线损也称为理论线损,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技术线损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根据电网线路等运行设备和电网运行方式计算得出。管理线损则是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线损,如漏抄少抄电表数据、用电客户盗窃电能等各种因素,管理线损与技术线损不同,其大小可以通过改善其内部管理来予以降低或避免。在数值上,管理线损可以综合线损与技术线损计算得出,数学表达为:

管理线损(F)=电网综合线损(I)-技术线损(U) (3)

2.线损四分管理

线损四分管理是当前我国电网公司采取的线损管理的主要方法,四分就是将电网企业所属的辖区按照“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

分区管理就是按照电网企业供电的区域进行划分和管理线损,通常以供电企业所下属的二级单位管辖范围为分区依据,例如某供电企业下辖有A、B、C、D、E等5家供电所,就可以按照5个供电辖区进行线损统计和管理。分区管理的目标主要在于清楚界定不同供电区域相互之间的权责、避免互相推诿,及时发现和解决的供电过程中的线损问题。

分压管理是指按照电网的不同电压等级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例如某电网企业具有自主产权的电压等级线路为220Kv、110Kv、35Kv、10Kv等四个等级,那么在实际的线损管理中就按照4个电压等级来统计分析线损率。分压管理的主要目的不同于分区管理,它主要为了有效管理并区分不同电压等级之间的电能耗损差别问题,有重点有区别的加强对电能损耗高电压等级的管理,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损耗。

分线管理就是电网企业按照所属电网中电压等级主设备单个电能损耗为对象来统计管理线损。分线管理目的在于监督供给末端计费客户的电能损耗情况,对于损耗异常或不必要的损耗迅速进行原因分析查找问题。

分台区管理是电网企业对所辖供电区域内的各个公用配电变压器的供电区域的线损进行统计管理。

(二)线损与电能售价之间关系的认识

为了更有效地认识线损与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本文适当的说明线损的降低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根据线损管理的相关理论:设销售电量价格为P

电网综合线损I(X)=供电量G(X)-售电量S(X) (1)

电网综合线损率R=[(供电量G(X)-售电量S(X)]/供电量G(X) (2)

管理线损(F)=电网综合线损(I)-技术线损(U) (3)

由(2)式可得:

售电量S(X)=供电量G(X)×(1-R) (4)

可以发现,售电量的多少是一个与电网综合线损率相关的函数,假设供电量为常量,综合线损率的减少将会使售电量提高,综合线损率的越低,售电量越高,在综合线损率为0的理想状态下,售电量等于供电量。

将(4)式变形,得R=1-S(X)/G(X),设SR=R1-R2并假设R1

则SR=S(X2)/G(X2)-S(X1)/G(X1),在SR降低的条件下,售电量会相应的升高,假设由于SR变动送增加的售电量为SS(X),供电企业所增加的售电收入为SS(X)×P,那么可得P1=P+P×SS(X)/S(X),显然P1>P。

因此,在加强线损管理努力降低综合线损率,在供电量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售电量的增加,从而有助于整体平均售电价的提高。

二、案例分析

(一)研究对象介绍

某地市供电局地处粤西,总面积7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78万。其类型属于中型企业,管理A、B两个分公司及C、D、E三个县级子公司。全局现有66座变电站,10千伏馈线476回,其中绝缘架空线229.6公里、架空裸导线7674.8公里,电缆978.9公里,公变6370台、专变4923台。为缓解配网运行可靠性低、检验维护装备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等状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市局的管理潜能,统筹人力、技术、装备等资源,实施了“四化”管理。完善主网管理一体化,接管子公司的主网业务,减轻子公司负担,让子公司集中精力专注于配网和客户服务,促进主网各专业向子公司的管理延伸及有机衔接。实行配网运维专业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电网物理结构、特点需求及人力资源现状,划分管理界面,将不同技能的员工调整到合适的岗位,以缓解结构性缺员及工器具不足等问题,构建充分发挥全体员工潜能的平台。实施台区考核单元化,细化责任区,促使员工对管理范围内的设备及客户信息熟知度更高,服务更贴近客户。推行业绩评价指标化,开展指标到所工作,量化业绩评价标准,每月监控、、分析到所指标,推动指标逐步优化。

(二)线损管理现状分析

为了统计研究对象的线损状况,在本次统计中,选择该地区2012年度8月份数据为研究样本,为了便于保密性,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了技术处理,但不研究结果,仅对分线、分台区进行线损统计分析。(详见表1、表2、表3)

(三)线损存在问题的分析

1.线损内控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主要表现在线损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线损异常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渠道不及时,缺乏快速的双向的快速信息沟通。另外,开展线损分析对人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当前线损管理人员现状不能完全适应线损分析工作,对已经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且可行的线损分析方法未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固化,在技术人员变动的情况下,导致同样问题反复出现,浪费了资源。最后,由于各部门对线损管理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往往是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要求多,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的要求相对较少,内部监督和责任考核机制尚未有效发挥其作用。

2.部分客户长期负荷运行,致计量失准增加了管理线损

一些用电客户特别是工业用户在不对其变压器私自改容的前提下,为了在提高变压器的用电负荷,通过冷却的形式让变压器超负荷运行或者在定制变压器时私下要求厂家提高过载能力,这种方式造成电流互感器发生磁饱和,影响用电计量准确性,供电部门对该类用电客户承担了较大的管理线损。

3.客户有意的窃电行为造成了线损的增加

用电客户为了降低用电成本,采取其他非法的、隐蔽的手段窃取电能,并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其窃电方法越来越科技化、隐蔽化,由于这种窃电行为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给供电企业有效查处窃电行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供电企业无法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客户窃电行为时,很难准确将其定性为窃电行为,这种窃电行为所造成的巨大的电能损失不得不由供电企业承担。

(四)提高线损管理的若干建议

1.以指标到所为切入点,推动系统功能应用

(1)实施“四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人力、物力及电网结构等资源现状,为充分发挥地市局的管理潜能,优化结构、统筹资源,实施“四化”管理。按照“面向基层,重心向下”要求,优化业绩评价管理方式,开展指标到所工作,市局将关键指标下达、监控到供电所、配电运维中心;各县区局将指标承接并逐层分解下达、直接监控到台区,为线损精益化管理创造必要条件。

(2)通过开展指标到所,提高系统实用化水平

为客观、公正、准确反映供电所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下达到所的指标值从营销系统、配网生产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等业务系统中提取。按照系统谁管理谁统计的工作要求,到所指标由客服中心、计量中心、计划部负责数据整理;营销稽查中心和生产设备管理部负责审核;企业管理部负责汇总、分析包括综合线损率及线损异常率等指标,并在月度办公会议全市61个供电所关键指标的排名情况。通过开展指标到所工作,促使职能部门、基层在关注指标的同时,更加关注系统线损模块等各项功能应用,将系统应用有机融入到日常工作,各供电所线损两个异常率及异常处理完成率均有同幅度的提升。

2.基于系统应用,加强线损异常管理

由营销稽查中心开展10千伏线路及专变、集抄公变台区的线损异常“日监测、周反馈、月报告”工作,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开展实时线损监测,精确比对日线损波动情况,定期异常情况并督促基层供电所及时开展现场排查。在线损报表初次统计前,即消除因计量异常、窃电、漏电引起的线损异常。在营销系统初次统计报表获取异常信息后,对线损数据及曲线进行同比、环比等趋势分析,并按抄表质量、电量退补、基础档案等方面开展定性、定量分析,应用异常管理的“七步法”,进一步发现异常点,制定可消除异常因素的处理措施并启动相应的闭环处理流程。

通过应用系统加强线损异常分析及闭环处理;利用有限的技改、修理资金加大对线路残旧、线径小、供电范围大等“应改未改”台区的改造;监测和及时调整配变三相不平衡度。

3.刚性执行电子化移交规定,确保拓扑关系一致性

将配网大修技改、低压业扩电子化移交工作作为确保线损拓扑关系一致性的重点工作来抓,实施审核关口前移,把控关键节点,对未按规定时限及时办理电子化移交实行“不办票、不送电、不结算”。将工程项目建设与停送电工作票关联,电子化移交流程未到达指定环节,不能推进相应停送电工作票审批流程;在竣工结算环节,加强对项目电子化移交完成情况审核。对未完成电子化移交项目办票、送电、结算导致线损线―变、变―户关系不一致所引起的线损异常及时进行通报,并对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确保电子化移交工作严格按照流程及时完成。

4.深化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提高线损基础数据管理水平

(1)加强在线监测,及时发现计量装置差错。常态化开展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工作,利用计量装置报警、电流、电压、功率、行度及功率因数、电能表与计量自动化终端行码进行监测和比对等多种方式对计量装置运行情况进行组合分析,判断计量装置异常,并形成系统报表,对于发现的计量装置异常及时下发故障处理工单至各县区局运维班组开展现场处理,由市局计量中心跟踪计量装置异常处理情况,并通过周报定期通报,形成故障处理闭环管理,提高了计量装置运维效率,有效减少因计量装置故障差错引起的线损异常。

(2)加强计量终端监测,提高终端在线率。结合市局指标到所工作,根据全市各供电所计量终端运行情况,合理下达到所的终端在线率指标。通过举办计量自动化系统及计量终端运维管理培训,提升供电所人员系统操作能力和终端现场运维技能。各基层供电所通过每天登陆计量自动化系统开展计量终端在线情况巡视,对于离线超过两天的终端到现场进行排查处理。通过月报、周报形式定期通报各供电所终端在线率情况,组织指标靠后的供电所分析指标落后原因,制定提升方案。

参考文献:

[1]何黎,杨利娟.管理性降损措施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电力,2010(6).

[2]宋成,许辉.浅析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J].电子学报,2006(4).

[3]董君.试论电力系统实现线损管理的关键和重点[J].中国科技博览,2011(36).

[4]蒋冬梅.线损四分管理中的降损措施分析[J].电力技术资讯,2013(7月下旬刊).

[5]侯钰铭.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四分管理[A].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2009.

[6]谢荣,余南华.论线损精细化管理模式[J].供电企业管理,2009(4).

第8篇

【关键词】精益化 电费核算 零差错

一、实施背景

随着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优质服务已经成为电力企业追求的目标,而抄核收业务内容更是决定了其在电力企业窗口服务的重要位置,其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为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实现“以客为尊、和谐共赢”的目标,清远供电局不断强化电费抄核收管理,提升精益水平。

二、内涵和主要做法

抄核收精益化管理是承接省公司加快推进电费集中核算建设的工作要求,清远供电局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各部门责任界面,明确责任传递机制,建立精细化核算考核指标库,建立常态监控机制加强过程管控,建立稽核工作联动机制,以“零差错”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规范核算业务,持续提升精细化电费核算水平。

(一)强化电费核算一体化管理,健全责任机制

根据省公司关于启动电费集中核算、对账工作的有关要求,强化电费核算工作一体化管理,加强对供电所抄核收业务的扁平化管理。建立电费抄核收全过程监控工作机制,加强指标监控和分析,提出指标提升措施;及时收集、分析各单位反馈的存在问题,提出专业化的指导意见,积极向上反映协调;针对共性问题提请上级明确规范和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二)建立电费核算精益化指标体系,强化责任考核

1.建立电费回收指标红黄绿灯预警机制。电费回收率指标依然是评价各供电局营销工作质量的刚性指标。将陈欠电费回收任务细化成月度指标,并制定红黄绿灯预警规则,每月对各供电局电费回收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并以红黄绿灯形式进行预警通报,确保电费回收指标可控在控。

2.发挥同业对标的抓手作用,推进关键指标考核。结合营销管理工作实际,以强化抄核收过程管控为目标,对营销服务同业对标指标评价体系中抄核收管理指标进行了调整,以进一步提升抄核收精益化管理水平,增强各级营销管理部门和营销人员电费回收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整合电费核算业务过程的关键指标,形成电费核算精细化考核指标库,加强每月通报和考核,以各项指标为立足点,增加业务过程支撑指标,加强过程监管,抓短板促提升。

指标库涵盖的业务包括三个环节,即“抄表管理-电费复核管理-集中对账管理”,三个环节的权重分别为30%、50%、20%;

指标库包括考核指标和过程支撑指标,业务考核指标主要由抄表完成率、抄表缴费一站妥、账单差错率、每月对账完成率等构成;业务过程支撑指标主要由超时上装、异常整改未完成、应收回退、隔日抹账等构成。

为更好反映基层供电所的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各供电所电费核算精细化工作得分由各项指标得分加权之和而成,各供电所得分的平均值为县区局的总得分,促进基层均衡发展以达到总体提升。

3.建立稽核工作联动,健全营销通报监督体系。建立核算稽查工作联动机制,客户服务中心重点针对稽查中心通报的电费核算差错认真组织学习,落实防范措施;对电费核算精细化提升不力、异常不整改的单位由客户服务中心形成材料发起稽核工作传单,由市场营销部在1个工作日内协调营销稽查中心配合督促整改,并视情况进行差错问责;营销稽查中心在收到传单后5个工作日内对已发生差错事件进行事后的调查分析、整改落实,协助实施督促整改,并将相关原因、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形成事前――事后双向联动机制,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推行“零差错”理念,注重细节管理和过程管控

“零差错”工作理念,主要包括工作过程“零疏忽”、工作流程“零延误”、工作服务“零距离”、工作差错“零容忍”、工作纪律“零触犯”等五方面内容。以此为指导思想,注重细节和过程管理,提高电费核算精益化管理水平。

1.工作过程“零疏忽”。责任意识是“零差错”管理的内在支撑点,目前,人工审核这一关键环节始终无法被计算机取代,因此,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审核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精细作风。

2.工作时效“零延误”。从精益化管理的要求来看,精细化的工作只有以最小的成本造最大的效益才会有生命力,效率提高了,也才更有时间和精力去抓好“零差错”管理。

3.工作服务“零距离”。服务意识是“零差错”管理的外在支撑点。一是服务前后,对前一个核算环节要认真把好关,对自己应承担的核算环节要及时高效完成,为后一个核算环节节约时间。二是服务上下,为上级多提供一些技术革新和管理建议,为下级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4.工作差错“零容忍”。一是差错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企业的一切问题都是管理问题,应该从业务流程、职责分工、管理考核制度、员工业务培训、计算机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分析。二是责任人未受处理不放过。电费差错的特点是从性质和金额来看差别巨大,对人员处理要注意不能唯金额论处,差错金额与差错性质、差错次数等可以结合起来。

(四)积极拓展客户缴费服务渠道,助力电费回收

1.以客户为导向,不断创新和丰富缴费服务手段。巩固发展自有网点坐收、银行代扣、银行代收等行之有效、客户认可度高的传统型缴费方式,同时,加大营销项目投入,加快一体化缴费平台、95598 网站、自助缴费终端及POS机等其他新型缴费方式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城市地区“十分钟缴费圈”、农村地区“村村设点”和城市5种、农村3种及以上可选缴费方式的拓展目标,实现居民缴费方式更加灵活、缴费渠道更加多样。

2.建立电费回收预警机制,防范欠费风险。对存在的电费回收风险或出现欠费苗头的客户,要超前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客户缴费信用评估等多种手段有效防范欠费风险,坚决杜绝发生新的欠费。

为预防产生新的欠费,采取缩短抄表周期、安装预付费装置、实施预付费等多种手段,同时积极推广银电存单质押、用电备用金托管、履约保函等银电合作业务,有效防范欠费风险,确保电费及时足额回收。

总之,提高企业的服务、增强核心核心竞争力是电力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通过加强抄核收精益化管理,2014年,清远供电局电费回收率达到99.99%,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比南方电网公司考核先进值高出0.0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可见,抄核收精益化管理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成少环,精益化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分析,信息与电脑,2012/06.

[2]赵程鹏,探讨基层供电企业办公室管理精益化的实现,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2.

第9篇

【关键词】电能计量;管理;问题;计量自动化

1.县局计量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1.1计量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计量机构职能及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部分县局管理人员计量法制意识淡薄,忽视计量法对供电企业的要求,不按规程要求首检、周检等有损公平交易的违法违规情形时有发生。有的县局计量机构职能不全,对供电所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还没有全面完成县乡层面计量工作的统管工作。计量工作管理体系标准及其程序文件等有待健全和完善。

1.2检定环境和设备有待进一步改善

计量检定室环境建设和设施设备滞后,导致温湿度、防尘、防震等环境条件难以满足规程要求、电能表首检率100%难以保证,有的甚至没有条件开展互感器现场校验、PT二次压降测试等工作。

1.3人员缺乏、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计量工作人员非常缺乏,特别是供电所稍微懂点计量基础知识的人员都难找到,更不用说专门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装表接线就是靠死记硬背,换个型号的装置就搞不清楚。专门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亟待培训和提高。

1.4计量装置缺乏、计量装置配置不合理

县局计量装置十分缺乏,很多电能表已经是运行超年限,属于862系列淘汰型机械表。近几年国家已经免费更换大部分单相表,但是还有少部分单相表和三相表及互感器没有更换。同时计量配置方面存在计量装置精度低,配置电流过大,装置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这些装置都将严重影响计量的准确性。

1.5对电能计量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封印等防范措施不到位

计量管理在很多人心中觉得不是那么重要,电能表多计一点少计一点影响没有多大,只要能把电安全的送出去没有什么安全隐患就够了。封印等防范措施很随意,不想封就不封,这会给有些人可乘之机,对供电部门造成损失。

2.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大力贯彻《计量法》,充分认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计量工作贯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电力生产各项安全经济技术指标的考核以及供电的正确计量都要依靠准确完备的计量手段和管理来保证。必须按《计量法》要求将计量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计量工作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为提高员工的法定计量意识,可通过举办学习班、召开座谈会、组织现场观摩测试及给各部门发相关学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全员参与计量、全员重视计量和全员关心计量的强大合力。

2.2健全机构与网络,强化计量管理职能

县局应以上级计量管理机构为中心管理计量工作;计量技术机构具体负责县局计量业务,实现对计量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化、科学化管理。

一是要整合优化计量管理机构与营销部门的职能,避免出现管理错位、越位或管理真空,充分发挥计量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二是要防止由此县局检定环境不满足要求引发的计量纠纷及行政处罚,可在市局建立计量检定中心,按各地计量器具运行数量和状况配置适量电能表,县局仅以送检和使用为主,这样可以减少县局对室内计量检定人员的需要,更好地开展现场检定等工作。

2.3加大投入与培训,重视计量人员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计量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县局要把好电能计量这杆重秤就必须加大计量人员的培养,加大对计量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要加强计量队伍建设,解决计量人员数量不足与素质较低的问题。注重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尤其要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学习和应用。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的计量人才脱颖而出创造环境和条件。

2.4继续对老化的计量装置特别是低压三相和高压计量装置进行更换

当前,单相电能表大部分已经更换,只要继续对剩余部分进行更换应该影响不大。关键是县局大部分转变客户贸易结算电能计量装置大多均由客户出资购置,不少客户以电表产权属其为由,阻碍供电企业现场校验、周期检定、轮换等工作;由于客户不愿出资改造,很大一部分计量装置锈蚀严重,运行时间过长,存在计量误差和安全隐患,却难于更换。一定数量的计量装置不能完全封闭。这样的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况增大了县局的经营压力与风险,必须主动出击,单位出资购买新的计量装置,对老化的计量装置进行更换。另一方面可以从安全隐患和计量的公平性两方面跟用户解释清楚,让用户出资对计量装置进行更换。

2.5夯实基础,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计量自动化程度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计量管理规范。结合县局计量工作的实际,当前应着力完善和制订计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计量管理的程序性文件和计量专项工作的约束性文件。上述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是规范县局计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2)健全量值朔源体系,提高计量器具周检率和周检合格率,降低计量故障差错率。县局必须建立完善合格的内部量值朔源体系,确保所有标准设备均取得《计量标准合格证书》,确保企业所有的计量器具都必须按检定规程要求进行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要加强在线计量器具管理,增强企业素质。应严格按《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要求,以电能计量监督为中心,建立计量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变电所、大客户和公变台区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同时以点带面,抓好各级各类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建立健全计量器具数据库,理顺内部工作传递流程,形成计量器具闭环管理,彻底改变电能表选型配置不合理、不首检、到期不周检轮换等情形出现,为线损四分管理(分线、分压、分台区、分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4)认真组织开展计量年检,严格考核和监督,引导县局计量工作步入常态管理轨道。市计量中心办应按照统一制订的《计量工作检查评分细则》,对县局计量机构设置运作、计量检定质量和计量管理水平等进行评价考核,实行对口指导,以促进县局计量基础管理常态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