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夯实课堂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7: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夯实课堂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夯实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设计有效作业 多样性 自主性 感染性 实效性

背诵、抄写、阅读、写作,这是一直以来深为广大学生所苦的语文作业。马虎应付,做过好几遍的练习还重复犯错,这是广大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甚是头疼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见,设计高质有效的作业,才能真正有效地夯实课堂教学,使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多样性,吸引学生兴趣

生动有趣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加上教师对作业的鼓励性评价,学生不但会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搜集资料。课前的预习,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网络或资料书籍搜集资料,为学生解决课文的疑难问题提供了途径,不仅锻炼了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深入领悟。要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课本剧的演绎和分角色的朗读也是一个好方法。课本剧生动形象且有趣,把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

(3)归纳梳理:学习中可贵之处在于不仅懂得埋头苦读,更重要的是知道抬头思考的重要性。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梳理,使知识点脉络清晰,易于学生融会贯通,巩固积累。

(4)拓展延伸。这个作业概括起来就是“一摘二扩三仿四展”。

每个学生都设有一本美丽的摘抄本,学生已养成良好习惯,学完课文后,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在早读课中朗诵过关,此乃“一摘”。

接着,我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拓展知识。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关于春的一些优美语段或诗句;学完《咏雪》,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雪的比喻句或诗句,以拓展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要求学生整理古今中外“生于忧患”的事例,整理出身低微、经过一番磨练、终成大业的人和事,这对于拓展知识面,积累议论文写作的论据等不无帮益。此乃“二扩”。

再者,我会挑选当中一些典型的句段,让学生在仿写中加深领悟同时锻炼文字组织能力。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优美清新并蕴含丰富,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之情,那么,我就要求学生按照这种模式结构仿写三个句子。不但如此,有时我还让学生仿写整篇文章,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要求学生记叙一件事,重点模仿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描写和通过一件事得出人生启迪的结构模式。结果,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给了我很大一个惊喜。这就是“三仿”。

最后是“四展”。学生是需要鼓励表扬的,尤其是作业方面。作业本上一句热情洋溢的赞美,课间上一句不经意的肯定,课堂上的赞赏点评,更重要的是设置在班级书橱中的优秀作业展,以及每月“优秀作业光荣榜”的展示,无不给学生带来无尽的激励与热情。这个环节细碎繁琐,但花点心思坚持做好,效果相当好。

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并且实效明显的作业,不但使学生从作业中得到信心与乐趣,更是有效地夯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针对性不同的作业,使作业多元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保护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他们的能力,能有效实现“培优扶差”。具体做法是“分量、分层、分时”。

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差异,我们注重因材施教的同时,更要注意作业的布置因学生学习能力而异,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阶层。一般来说,作业设计分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学优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通过基础性练习,巩固了基础知识和掌握了基本技能。至于拓展性的练习,允许他们量力而选做。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对他们提出挑战性更强的要求,如归纳梳理或拓展延伸性的作业,这会使他们体会被重视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实行分层要求,堂上测试的内容,允许课堂上不过关的同学课后继续;要求学优生明早就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回校请教老师后中午再交。

作业层次不同,自主选择,灵活机动,后进生不会感到吃力,学优生感受到挑战性,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有趣,又有效地夯实了课堂教学,掌握了知识技能。

三、感染性,触动学生情感神经

学生需要正面的情感激励,以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是,单凭教师的力量的不足够的,家校合作才能发挥出激励学生学习的巨大驱动力,而作业的设计布置便是其中的推手。如教学《散步》时,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该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于是,作业设计中便有了“真情行动”: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碗、拖拖地、陪父母散散步……另外,还加上一个“真情表白”:此时此刻,想对你的长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几句心里话吗?那就发一则短消息给他们吧,字数在60个左右。(情意要浓)这样的作业,真情洋溢,感染性强强,不但完成了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更使许多苦于孩子处于叛逆期而缺少沟通的家长能直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内容,正面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家长乐于给以孩子表扬、鼓励,孩子也在此类作业中触动了情感神经,学会了感恩,更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将其转化为积极学习的不懈动力。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浅谈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教书育人》2012年16期

第2篇

企业管理理论实践素质企业管理是一门融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也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管理才能。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竞争力,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掌握企业管理的方法,领悟管理的真谛。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管理课程必须同时关注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即管理理论、管理才能和综合素质,才能系统有效地实现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夯实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是每一个学科的根基,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实践提供坚实的依据和方向。因此,企业管理课程首先必须向学生传授全面且深入的理论知识。

第一,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科的研究成果,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不能局限在课本所呈现的基本概念。相反,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应该保持与前沿对话的姿态,及时向学生传达学界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前沿的研究中打开自身的视野,从而加深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这些前沿的观点进行讨论,分析这些观点的可取之处以及可待改进的地方。当学生敢于对这些前沿的观点进行剖析和讨论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在切身的体会中领悟到这些理论的精髓所在,从而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激发出自身的想法。

第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及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在企业管理课程的讲授中,教师不仅要及时地向学生传达前沿的研究成果,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研究水平,对企业管理提出自身的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跟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心得。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研究者。当教师在分享自己对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之时,学生不仅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魅力,也能够在研究成果中感受到教师的努力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挖掘实践机会

由于企业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感受教师的研究魅力之余,还必须加强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地挖掘有关管理的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从而让学生在小团体的组合中更加便捷地开展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做法便是模拟情景。情景模拟是一种既节约实践成本又能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的方法。因此,当班级学生成立了实践小组之后,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可以收集当下企业管理的个案,在充分分析个案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模拟情景以及设置对应的问题,并且分配给对应的实践小组。这种模拟情景,不仅能够贴合当下的实际,更加直接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模拟的空间中让所有的学生进入管理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想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实践小组接到模拟情景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地观看学生的展示,结合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够让其他的学生汲取到同龄人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果。当班级的实践小组全部完成了模拟情景展示的任务后,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要将所有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总结,高屋建瓴地指出学生在模拟情景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且联系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宏观的视野中加深对实践活动成果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相连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

三、提升综合素质

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模拟实践则能够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管理的感受,提高学生日后的管理能力。然而,如果企业管理课程想要让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教师应该在课程理论和实践之外关注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长远的角度上看,企业管理的实质其实是如何进行资源和人力的有效调配和整合,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知识和高深的管理技能,同时还潜在地要求学生具备哲学思维、交际才能等综合素质。因此,企业管理课程在专注管理知识和才能之外,还应该在课程中加入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第一,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良好的哲学思维能够为学生提供宏观处理问题的视角,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管理问题面前保持灵活自如的姿态。因此,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要在提升自身哲学素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哲学意识,在分析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加入哲学思路的分析,从而带领学生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待企业管理的问题,从而抽象出处理管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以便应付日后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

第二,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处理管理问题时更加从容自如。在企业管理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以及课堂即时演示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在即时性的相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从而为日后的改进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不同学生的表现,为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在合适的时机中为具体的学生提供切实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认清自身,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课程应该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和优势,提升学生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介绍学科的理论前沿知识以及分享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实际中。最后,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三者并行,企业管理课程才能够系统而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祖兴.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1,(S2).

第3篇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营造;了解;关注;创设

【Abstract】"Return to Life " is the basic idea of moral curriculum reform.To "build the moral life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s must create a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effectively excitement; understand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the students have to selec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tudent life links point; concerned about the current needs of students,Identify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communication point; create a typical life of an open situation,grasp the moral teaching of the ultimate goal for students in the "life"of the stage to enjoy the concrete,rich and moral training,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wisdom,and internalization Ethical behavior.

【Key words】Character; daily life; create; understanding; attention; create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24-03

鲁洁教授曾用“回归生活”来概括德育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变革。的确,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承载课程文化的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生活的缩写,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构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智慧成长、人格成长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充满催生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是深化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探索着,更在思考着。

一、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激发兴奋点

生活化的课堂拒绝虚假的情感。它需要师生在共同构建知识中实现真正的情感交融,它需要学生情绪、精神上的振奋与激动,它带给学生与教师的生活体验是令人回味的,其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品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最佳结合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情绪高亢、激昂,是德育回归生活的首要途径。

1、以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才会放松心情,激起自主学习的兴奋点,才会说真话,吐真言,才会乐于探究,敢于实践。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活跃,他们的认知、理解等心理过程常常伴随较大的情绪性和波动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有了高兴的事,或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往往愿意跟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倾诉,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因为这亲密的伙伴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这说明信任是沟通的基础。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一直处在道德权威的神坛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学生,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难怪学生是“敬而惧之”、“听而疑之”,品德教学也就成了苍白无力的说教。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活者,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激发他们在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不断提升、推进已有的经验,促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自我构建。教师要充分实现教学观的转变,放下“道德权威”的架子,以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亲近学生;要善于把品德教育自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要善于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以自己的真实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同时享受体验的快乐,并最终在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中形成共识,在融合中进行道德的自主构建。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交流、沟通,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往往是他们最敬佩、最易于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以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学习方式。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放松心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真诚平等的对话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实现。教师要创设一个学生“想说、敢说、愿说”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如自由组合式的合作、漫谈式的师生对话、全员参与的积极评价等,建立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诚沟通的平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一起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1)让学生自主选择。

品德课程所建构的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要让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心灵的享受,就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解放他们的手脚,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充分自主的选择,选择活动的形式,选择交流的内容,选择沟通的伙伴,因为学生只有在充分自主选择的场景中才会激起学习的兴奋点,才会真正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享受课堂的快乐。课堂也才会真正与生活接轨。

例如在《客人来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一课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经验切入和展开,让学生自主选择伙伴表演招待客人,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自主评价中愉悦地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接待客人应有的礼貌以及应对陌生人敲门的策略。

(2)让学生充分展示。

品德教育关注的应该是每一位学生,但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无事可做”的旁观者。在教学中,教师对这部分“旁观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创设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倾诉自己的烦恼,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情景表演等形式满足学生与他人交往的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力量,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感悟,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融合和沟通的快乐。

例如在《客人来了》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安排个别学生的上台表演,更要安排并关注小组内的合作表演,因为这种常态下让每位学生参与的表演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容易暴露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有助于教师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使品德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二、了解已有生活经验,寻找链接点

生活化的课堂应该是常态化的课堂。品德课堂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因为这些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性,所以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因此,品德教材在内容上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提供了线索和空间,作为教师就要会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中选取链接生活的点,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选择熟悉生活场景。

品德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品德教材中呈现的基本上是一些“美好的生活图景”,与学生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让学生感受品德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和反思。

例如《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下)这一单元的教学,由于我国地域文化的差异,教材上所呈现的北方社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如果教师只是照搬教材,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所以,教师不妨从学生生活的社区入手,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以及自己在社区中的活动情况,让熟悉的场景、类似的经历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社区,听取社区负责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社区居住条件、环境、文化生活的变化,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历史,引起探究本地区社区变化的兴趣。这样,在了解本地社区的基础上再联系教材内容了解目前我国各种社区的共性与个性,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2、激活已有生活经验。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正是通过自己对真实生活的检验来建构知识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调查、采访、交流等活动,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虽然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课堂正好为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提供了一个交流、感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体验和提升,从而增强学生道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

例如关于《买东西的学问》(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这个话题,每个学生都有过购物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教师在本课教学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经常光顾的购物场所、经常购买的商品以及在购物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这些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超市”是他们购物的主要场所,学生经常会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但独立购物的较少,因此学生对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并不十分了解。教学时,就可将学生的这些生活经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学生、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交流生活中的发现,介绍购物的经过,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回归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实践、拓展、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创造和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三、关注当前生活需要,确定沟通点

生活化的课堂,其获知过程应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需要有关时,学习积极性高,效率也高。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他“当下的、即刻的、正在进行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教学中,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意义牵涉”、“利益关联”,就必须关注学生当前的生活需要,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点。

1、抓热点。

学生生活的时空是瞬息万变的,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常有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人的学生也不例外,而且往往对此很感兴趣。所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引进时代活水,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去关注、实践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2005年10月12日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神州六号”胜利发射升空的日子,举国欢腾,学生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直到10月17日“神州六号”胜利返回的这段日子里,不管是在下课休息的走廊上,还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交流的话题都离不开“神六”。是啊,这一件令全世界人民瞩目的喜庆事件,当然也是学生最希望了解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如果教师能在这特定的时刻抓住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品德课程中的有关话题组织起关于“神州六号”的系列探究活动,无疑是资源的一种最佳整合。

2、聚焦点。

品德教学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模仿者,而更应该对自己正在进行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前作好深入的调查,了解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发现学生生活中值得关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焦点问题,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沟通点,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道德的体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最终建立一种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态度。

例如《媒体连着我和你》(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这一主题的教学,“电视”是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一说起电视,孩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动画片、武打片、科普片……学生都喜欢,只嫌时间不够,来不及看。这也难怪,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多少课外活动,电视就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只是由于视力下降、影响学习等原因,家长往往持反对态度,学生对此也感到非常苦恼。怎么办?显然,这是学生急需解决的一个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一位老师在组织这一课教学时,就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焦点,巧妙地确立了学生“对电视很感兴趣”这一沟通点,通过小组讨论、自由辩论、请教老师、现场沟通等形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很多看电视的卫生常识,而且使他们认识到如果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会自我控制,保护好视力,还是能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的。这种从学生生活需要引出的焦点话题显然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同时也引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

四、创设开放生活情境,把握落脚点

生活化的课堂追求育人过程的真实价值。学习是开放的过程,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是实现生活化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生活”既是品德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本课程据此进行的过程和手段。因此,创设典型的开放的生活情境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自然就成为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准确把握落脚点,可以将抽象的道德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1、选取典型生活素材。

道德不仅是“心灵之知”,更是一种“实践之知”。新课程倡导“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但课堂中的生活永远不可能真正等同于真实生活,也不应该变成真实生活,而应该是一种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近似真实”的生活,或者说“准真实”的生活。品德教育只有针对学生生活实际,选取蕴藏于学生生活中的典型道德事件为素材,通过尝试探究、角色游戏等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处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事情,有所选择,有所判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才能使学生获得内心认可的道德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培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品德。教师要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易于理解的,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在课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架设一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快捷通道。

例如在《友爱残疾人》(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对残疾人的难处分析得头头是道,诸如“上下楼梯”、“上厕所”、“吃饭”、“穿衣”、“过马路”、“下课游戏”等许多的困难和不便他们都知道。但我们也发现,他们的叙述却是那么的冷静和理智;课后,即使对身边的残疾同学,他们仍缺少关注,更谈不上帮助。显然,他们只是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还没有真正走近残疾人。在一次教学中,一位教师选取了一些典型素材,创设了一个“走近残疾人”的体验情境,学生们认真地开始了尝试:有的蒙上双眼,拄着拐杖摸索前行;有的背着双手,低头弯腰贴着桌面用嘴去翻书;有的用手势比划着问路;有的用一只手穿衣,满头大汗却仍穿不上;还有的用双手艰难地挪动身体……仅仅十多分钟时间,他们的小脸慢慢地从开始的兴奋好奇逐渐变为严肃,对残疾人的友爱、敬佩之情油然升起。课后,我们看到他们对身边的残疾人给予了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尊重。学生在这种由典型生活素材整合而成的“准真实生活”的模拟情境中进行的活动,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内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运用恰当呈现方式。

在倡导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无可否认,多媒体快速、直观、生动的效果给品德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也都在努力运用这一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开放的生活化情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其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教育的发展特点。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不是越多越好,呈现的方式也并不是越花哨越好,关键在于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经历道德实践和体验,并从中有所感悟,获得快乐。

例如《春天的歌》(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一位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全方位地了解春天,课前花了大量的准备时间,扛起摄像机到公园、田野、山坡等好多地方拍摄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课堂上,教师创设了一个“欣赏春天”的情境:那一个个漂亮精美的画面的确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引起了学生一阵阵哇哇的惊叹声,课堂气氛显得非常热闹。但是当教师要请学生介绍一下画面中的内容时,好多学生却对画面中的许多植物不认识,教师就显得很无奈,辛辛苦苦创设的这一情境却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4篇

由于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学生们对考试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实行开卷考试,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由于学生们觉得考试没有压力了,学习也就没有了动力,课堂上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不理想,考试也不像学生们想的那么容易,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现象,是值得我们政治老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运用“指手划角、画龙点睛”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阐述。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正文:

实行开卷考试,有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开卷考试不等于对所学内容不记不背,课标中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如何让学生告别死记硬背,减轻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基础知识,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当今政治课堂教学中,各种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层出不穷,我们可以学习、模仿、借鉴那些优秀的方法和模式,但那些东西在自己的课堂中使用时总是无法得心应手,原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找寻适合自己与所教学生能够共同接受,并且确有成效的方法。有句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采取“指手划角、画龙点睛”等方法,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是实用有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指”:即通过编制导读提纲,指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根据其具体要求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方面的实际情况,编制导读提纲,问题设置难易适度,全面细致,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并使导读提纲能充分体现教学要求,问题明确并富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并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明确疑难所在,以便在课堂上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问题去讨论、学习,掌握知识。

学生带着导读提纲中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根据教材及自己的思考去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独立解决本课的基本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发现除老师设置的基本问题外的其他问题,则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本组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导读提纲指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途径。

二、“手”:即课堂上勤于动手做好笔记,及时完成课堂练习。

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实行开卷考试后更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而做好笔记,能使书本中的重难点等知识一目了然,便于查阅和掌握。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学生来说,记录好重点知识,既有利于课堂上的理解与记忆,也有利于课后及时整理。把难点标记清楚既有利于课堂上的理解,也有利于课后及时消化,或问教师,或向同学请教。记好板书提纲,既能使同学们理解,把握所学的内容,还能使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层次及内在的逻辑关系,为课后的复习提供方便。做好思想品德学科的笔记,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培养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难点、智慧闪光点的能力,把教学中精彩亮点永远留在自己的笔记中,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常用语言提醒学生做笔记,告诉学生某个重点知识“应写在课本的哪个地方”,或者提醒学生书中的某个内容是“要求我们识记的知识点”等等。我在教学中时常会补充一些热点问题或时事材料,对这些内容,也要求同学们及时记下来,以便把握时代脉搏,深刻理解社会的变化及国情、国策。

三、“划”:即课堂中及时把重要内容、知识点划线,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要求学生做笔记要规范、字迹工整;笔记要写在教材的左边空白处,对应着相应的知识点,使问题和内容保持一致。划书时的符号要统一,如含义类的用,需要识记的知识点用,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用或,问答题用[]或,有的用{}的形式,规范标记。

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把书本中的基础知识、考试要点一目了然地勾画出来,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又可以让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尤其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没有及时的让他们动脑动手,很容易使他们在听课过程中走神。通过划重点的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角”:即角色扮演,把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中学生生性好动,动手操作和表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解决政治教学当中容易产生的枯燥沉闷的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表演展示教学内容,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真实可信,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后容易理解接受。

在政治课堂中表演小品,就是让部分学生充当角色扮演者,其他学生当观众。要求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然后尽量与其他角色扮演者进行交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小品,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更好的理解和探讨教材。

运用表演小品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听、看、做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能使学生通过表演小品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不论是看的还是演的同学都能从中发现许多问题,产生对问题的探究之心,有利于促使学生们去实践、去创新。通过小品表演,能够更好地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觉得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容忽视,思想品德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来表演,如交友、辩论、扮演不同角色等。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来表演,如经济活动中的“销售者和消费者”、师生关系中的“老师与学生”、打击犯罪中的“警察与罪犯”等,通过表演,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五、“画龙”:其一即漫画,包括教材中和学习资料中的漫画,以及学生自己创作的漫画;其二为知识结构图。

漫画在教材中中已经渗透到许多知识点中,漫画在教学中担当起了释疑解惑的重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漫画恰恰贴近学生心理,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知识由“死”变“活”,“静”中有“动”,“抽象”中显示“直观”。人们的视觉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心理学已证实,视觉记忆比语言记忆要优越得多,而且在漫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理解,进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这既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六、“点睛”:即指点迷津,在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不能解决的疑惑时,及时地给学生释疑解惑。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生成一些问题,我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于在学生之间讨论后还无法解答或不理解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对于书中的重、难点和关键问题,我在课堂中着重讲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疑问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对学生及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掌握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做到导中有学,学中有导,二者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体验丰富且富有个性,不管采取何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87-02

小学科学经历了从“自然”到“科学”的时间已经有10年时间,教师们总结出了许多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与途径,而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已经有教师初探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但也还有很多教师处于“做得多,收益少”的状态。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围绕新课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情景的创设,在以前的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们都习惯采用已经布置好的实验方法与步骤,教学生按部就班的做实验,有些方法学生就知道按照做,但是不究其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师教得枯燥,学生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作为小学生,一旦对课堂没有了兴趣,在课堂上自然就会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与其口干舌燥的说道,还不如优化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实验课堂随时都会引发知识的“化学反应”。

在教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的一课时,我让学生把①酒精,②油,③醋三组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观察其溶解状况,另外我还引导学生把①油和酒精,②醋和酒精,③油和醋三组材料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而不是单独的溶解在水中。这样学生会更集中注意力,兴趣会更加浓厚,整堂实验课都没有人开小差,每个学生都用认真的态度仔细观察与实验,当学生陶醉在实验过程中的时候,整堂课的知识点也融入学生们心间。

图1

此方法重点抓住了科学实验容易吸引学生、满足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能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能够“抓得住”学生的“心”,学生学起来轻松,同时教师教起来也自然轻松,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得不提高。可以说创新实验方法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巧妙选择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如果小学实验教学学习离开了生活,也就无异于无源之水。只有将实验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牢牢吸引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明白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学生将会更有兴趣地实验,对实验的有效教学起到特别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时,笔者让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洗发水、胶水、酒、细沙、食盐和筷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家的哪些东西会溶解于水,哪些不溶解于水,都让学生详细记录下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都捍卫着自己的实验材料,专心致志地实验,仿佛自己是未来的科学之星,学生还不断地向我描述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当胶水刚刚进入水中的时候,是先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慢慢向下降落,最后沉入水中;搅拌一下胶水就像雾一样地分散在水中,让后再飘浮在水面上;当油刚刚进入水中时,先是飘浮在水面上,经过搅拌以后油会变成一个个小球浮在水面上等,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图2

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做一个用心生活的人,这样的教学才是更有效的教学。

三、合理安排实验进程,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许多教师都认为科学实验课时间比较紧凑,把握不好就会做不完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实验进程,提高效率。一方面,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实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情做,这样,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的重要性,很容易就捕获了学生的兴趣,并在实验课堂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与实验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溶解的快与慢”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边实验边摸索改进实验方法,学生不仅仅想到了用筷子搅拌会加快糖块的溶解,还想到了把烧杯拿到外面“晒太阳”会加快溶解,有的学生甚至还摸索出来把粗糖块碾碎后再溶解,这样会加快糖的溶解速度,学生能想到这些办法,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从而提高了实验课的有效性。

图3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实验课堂焕发出生命新的活力,一切行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的手和脑真正“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变低效为高效。

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还要重要。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笔者从小事开始要求。

首先,当学生排队去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就应该要求学生们尽然有序的排好队伍,安静地走进科学实验室,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快与静,这是告诉学生,科学实验课是非常严谨的。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有效利用科学实验课堂,着力保障学生实验的时间,科学教师都知道,上实验课的时候是非常紧迫的,要是哪个小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浪费时间,肯定会对整个实验进程产生影响。其次,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实验过程, 教师不断地提醒实验小组的组长负责成员的管理,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药品与器材都还非常的好奇,要是不及时提醒,学生就会容易走偏,这样实验进程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也要提醒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不能总是“霸占”实验器材,不管自己的实验结果如何,也应该让同组的其他成员动手实验,这样才能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三,教师要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安全问题,实验室里有些药品是有损害学生身体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照顾,使学生能够尽情地体验与思考科学实验,从而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打扫实验室的卫生,慢慢地坚持下来,学生实验的好习惯最终就会形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即生活。”小学科学实验课是生活的缩影,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从小事入手,从细节抓起,培养小学生对小学科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自由地发挥想象;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实践,从而让科学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近科学。如果每一次的科学实验课总能让学生保持一份好奇心,总能让学生有一种令人向往的期待,总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那么教师的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而且这样享受的生活也是快乐的。

参考文献:

[1]章美丽: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M],你说我说,2009,138-139.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行知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29-01

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初中教育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初中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行知课堂的建设,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通过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也忽视了要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应该要融入更多新的理念和意识,在行知课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学习体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的综合与统一。

2、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偏差,很多初中院校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滞后,不能实现知行合一,不能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行知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1、对语文教学进行准确地定位,提高对其认识

素质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应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语文教学的全面理解,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育的力度,使得语文实践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改革发力点。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首先加强对语文行知教育的一种认识,尤其是要加强对语文行知教育中的实践教育的重视,对其进行准确地定位,使得教师能够明白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语文教育应该要与初中的综合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学生对各种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加强语文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使得学生提高对各种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各种语文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语文教学的意识进行改革和引导,使得学校领导者能够意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语文教学的机构和组织的建设以及完善,不断提高语文教学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契合度。

2、加强生活教材的应用

传统的语文课程中,最常用的教材内容是各种理论教材,由于太过理论化的知识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完善,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融入更多实践教育内容,将语文教学实践化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途径。利用生活教材进行语文教育,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比如语文写作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之后写出自己的对所观察事物的认识,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强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语文课堂的行知合一效率,可以将课堂主题定位于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比如结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当中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自主学习,同时也应该要不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初中的语文教学课程教育实现现代化,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积极掌握各种现代化技术和手段进行语文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因此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别教学。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教学过程分层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知行合一的效率不高,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建设过程中来,加强自身对各种语文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一样,无论多么有经验的教师,要上好课,课前都要认真备课。

1.依据教材精心备课。备好每一节课,要根据课标,在宏观统览全书的基础上多方搜寻资料,在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中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帮助学生理解的切入点,组织材料,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

2.结合相关材料备课。为了掌握好基本知识,把握住重难点,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备课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参,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充实备课内容,如《中学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文史知识》等相关教学资料,可以从里面摘取一些对上课有用的资料。

3.网络资源充实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优势。通过上网搜查一些资料,比如人教网、初中历史教研网、中学历史在线等,搜索一些更有效的教学实例来充实备课内容。

4.因材施教备学生。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备课必须遵循他们的心理特点,来决定教学方式方法。

二、上好课是关键

1.激情课堂。李海林说过,“所谓激情,有的时候,它其实比学问和学术更重要。”比尔・盖茨也说过,“激情能激发一个人120%的潜能”。的确,激情让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它能调动人身心的巨大潜能,给人以动力,给人以灵感;激情让人产生一种创造冲动,产生一种挑战自我的动机,让人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弹拨出生命中昂扬的旋律。激情所到之处,教育工作就会生机勃勃,五彩缤纷。

2.赏识课堂。赏识是教育的最高艺术。莎士比亚说过:“一回的鞭策还不曾使马儿走过一亩地,温柔的一吻早已使它驰过百里。”赏识,是一个人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有时候,一个柔柔的眼神,一句暖暖的话语,一根翘起的大拇指,都有可能唤起一个学生的自尊,都有可能激起一个学生的自信,为他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一世。

3.合作课堂。孔子曾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效课堂也应是合作课堂。平常上课中,要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简单的问题同桌两人商讨,有点深度的问题同桌前后位四人一组。每每遇到一个问题先让小组讨论,每人都谈了自己的观点后,再找代表回答。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也是这样,先让组内成员解答,本组解决不了的,其他组成员回答,其他组成员回答还不完善,最后老师登场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解决。

三、培养能力是目的

1.学会“三抓”。首先,学会抓“关键词”。历史教科书内容多、记忆量大,如果死记硬背,则在有限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而通过抓住关键词则是找到突破这一问题的“捷径”。

其次,学会抓逻辑性。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紧紧把握教学重点,抓住逻辑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剖析,让学生掌握其层次、体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学会抓网络体系。任何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绝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

2.学会联系、比较。对教材知识的挖掘、联系、比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近年来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平常课堂教学中,注意对知识的挖掘、联系与比较。尤其注意学科内的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联系比较。学科内知识要注重横向联系和纵向比较,跨学科要注重相关知识点的对接,多角度完整理解知识。

3.学会运用。学史可以鉴往知来,使人明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平常教学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如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上的有关内容及美国南北战争可引导学生得出:分裂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能得逞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湾一定能够回到祖国怀抱。

第8篇

关键词: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应用

一、简要分析口语测试教学模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学术领域中提出来的“分立语言测试”观念是一种语言交际能力极度匮乏的测试模式,一直到九十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Bacnman提出了崭新的语言交际能力观点。测试最初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在学术领域中的,使用这一种工具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针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果展开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的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一个良好的语言交际测试应当是可以对语言教学以及学习造成积极性影响,与此同时也是可以在改善英语学习习惯领域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当在航海英语听力会话教学领域中应用口语测试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当注意的问题

当在口语教学领域中施行口语测试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是,在教学领域中需要予以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工作充分的重视,假如说片面的重视英语测试教学默哀是的话,那么就就会使得英语教学工作向着机械化的方向转变,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容易使得学生向着“应试教育”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当教师开展语言测试工作的过程中是应当予以信度及效度充分的重视。客观层面上的测试工作相较于主观层面上的测试工作来说信度是比较高的,但是效度水平却较为低下;相较于产生能力测试项目来说,识别能力测试项目的信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但是效度水平却是较为低下的,测试项目的信度及效度都是在对测试展开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作为一个优秀的测试人员需要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尽可能在信度和效度之前找寻到一个平衡点位,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使得口语测试教学模式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应用口语测试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评分的过程中使用到的衡量标准,与此同时口语测试本身具有的模糊性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随堂测试编制工作也显得比较重要,在口语测试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真实性以及交际法的实际应用都是应当注意到的因素。

三、在教学领域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教学领域中的教师一般情况之下来说都是英语专业中毕业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势就是专业知识十分牢固,能够在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等基础性领域中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但是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引导和帮助对于航海系中的学生来说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航海英语听力与回话这门课程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在对航海专业中的知识形成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使得实际教学要求得到满足,逐步在此基础世行使得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假如说没有这个层面上的知识链接的话,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正是因为教师对航海专业知识难以形成明确的了解,所以想要在专业性英语教学领域中深化改革的难度是比较高的。和学生相同的是,各个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在知识具体构成结构、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模式等领域中呈现出来的差异性也是比较强的,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差异性实际上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和教师在各个教学领域中展开互动的基础上,就可以促使每一位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也就可以使得教学相关工作的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了。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以往一段时间中我国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教学领域中施行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领域中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去,在这种情况之下,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提出了一些适用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希望可以在今后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教学领域中做出一定的贡献,从而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学习漫画技巧――夯实绘画基础

漫画与美术本就是一家,画漫画需要过硬的美术功底,画漫画同样能够夯实绘画基础。因为学生对漫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漫画技巧。学生在学习漫画技巧的过程中,他们的美术基础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巩固。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对漫画浓厚的兴趣为“推手”,结合美术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一丝不苟地学习漫画技巧,进而夯实他们的绘画基础。例如,教学初中八年级美术《写意花鸟画》的时候,教师巧妙地将其与漫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巧。教师将漫画的绘画技巧与写意花鸟画的绘画技巧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时,他们都专注于教师讲解的各种漫画技巧。学生在学习各种漫画技巧的过程中,夯实了自身的绘画基础。学生扎实的绘画基础会有效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临摹经典漫画――借鉴绘画技法

各种经典漫画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这些经典漫画中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绘画技法。因为学生对这些经典漫画非常喜欢,所以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地临摹这些经典漫画。学生在临摹这些经典漫画的过程中,他们就会顺其自然借鉴这些经典漫画中的优秀技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喜爱的各种经典漫画作品为“引子”,紧紧围绕美术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聚精会神地临摹各种经典漫画,以此让他们借鉴大师的绘画技法。例如,教学《铅笔淡彩画》的时候,教师也将它与漫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教师出示了一张学生非常喜欢的TFBOYS的经典漫画,这张漫画出自国内某著名漫画家之手。教师让学生临摹这幅经典漫画,学生个个迫不及待,人人急于临摹。学生在乐此不疲地临摹各种经典漫画作品的时候,他们会惊叹于各种经典漫画的高超技法。学生临摹经典漫画作品会逐渐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学习创作漫画――提升?L画技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