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7 15:58: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水稻 高产创建 栽培管理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地理座标为东径98°34′~99°09′,北纬25°33′~26°25′之间,全县辖九个乡镇73个村民委员会,农业人口13.8144万人,耕地面积1.28hm2,人均耕地0.092hm2。其中水田面积0.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4%。由于受地质构造和河流深切割的影响,形成世界少见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海拔738~4161.4m,高差达3423.4m,立体气候差异明显。境内气温特点是南北差异小,垂直差异大,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65℃,年平均温度21.1~8.73℃。年降雨量为1150~1400mm,集中分布在5~10月份。年日照数为2071小时,日照时数常年的分配特点为:2~10月份1411~1481h,占总量的65~68%,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590~660h,占总量的32~35%。太阳辐射达127.2千卡/平方厘米。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泸水县农业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水稻是泸水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8年至2011年都被云南省列为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区之一,先后开展了7个百亩核心区,累计完成面积886亩,平均单产698.7千克,7个千亩展示区,累计完成面积0.72666万亩,平均单产641.88千克。其中百亩核心区单产较泸水县前三年平均单产419.92亩增221.96千克。通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泸水县水稻单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栽培措施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内香8156、宜香2292、冈优527、Ⅱ优58、Ⅱ优63、滇屯502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质良种。

二、采用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

农谚有“秧好一半谷”之说,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高产创建取得成效的主要措施之一。

1.苗床的选择与培肥

按大田所需秧田面积杂交稻10~15m2,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最好是菜园地)作苗床地,在播种前30~50天,按1∶100倍的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最好是猪粪)充分腐热,待播种时备用。

2.施肥作厢

苗床按床宽1.2m,沟宽0.4m,厢长8~10m开墒作厢,清除杂草,整平厢面,每平方米施堆制好的有机肥3~5公斤,过磷酸钙100克,尿素10克与厢面10cm的表土层充分混合,以达到床土培肥。

3.浇透苗床底水

播种前分两次浇透床土水,使苗床出现两次水分饱和状态,充分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避免出现干芽现象。

4.播前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并在播种前将种子日晒1~2天,打破其休眠,然后将精选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将浸好的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用“旱育保姆种衣剂”进行拌种,每袋“旱育保姆种衣剂”(350克)拌稻种1~1.2公斤。

5.播种、除草及盖膜

根据秧龄的长短和大田移栽期确定播种量,按每平方米干谷60~70克(芽谷100~120克),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厢面,播种后用木板轻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与土壤紧密接触,盖上一层0.5~1cm厚的过筛细土,再用清水喷于厢面,同时按每平方米0.02克农得时兑水2~3公斤均匀喷施秧田床进行化学除草,最后盖膜保温。

6.苗床的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包括温度调控、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6.1控温

播种后3~5天出苗后,白天两头透风降温,傍晚盖膜保温,现绿后采取晴天揭膜,夜晚盖膜进行炼苗,三叶期后全揭膜。

6.2肥水管理

根据苗床的水分状况和秧苗的生理缺水情况进行浇水1~2次,并喷施一次1%的尿素。

6.3防治病虫鼠害

1.5~2.5叶期秧苗易感病,每平方米用敌克松2~2.5克10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长降雨或土地温度过大时,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克700~800倍液喷施防止秧苗徒长,培养矮化壮苗;每平方米用25%扑虱灵或10%吡虫啉0.04~0.05克兑水1~1.5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稻叶蝉;投放磷化锌、溴鼠灵等慢性杀鼠剂或用膜围严秧田四周防止鼠害。

三、浅插稀植

1.大田整地

移栽大田整地做到两犁两耙,耕深20cm以上,做到田平土细。

2.测土配方施足底肥

移栽前结合耕地,在最后一次犁耙田前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复合肥25公斤,尿素10~15公斤作底肥。反复犁耙于土层内,达到全层施肥之目的。

3.适时移栽

移栽适宜秧龄为4.5~5.5叶(有条件的地方可在3.5叶移栽)。

4.薄水浅插

要求大田整田做到面平整,呈薄水现泥状态,秧苗栽插深度为2cm,最多不能超过3cm,一般插稻不倒为宜。

5.合理密植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的形成及相互间的合理组合都受基本苗数的影响。合理的基本苗数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因子对产量的增产效应,争取高产创建活动达到最高产量水平。根据泸水县的茬口、管理水平及土壤肥力情况,移栽规格一般株行距为0.4尺×0.7尺,0.4尺×0.8尺,每亩栽插1.5~2万丛,或移栽规格(0.4尺+0.9尺)×0.4尺,(0.4尺+1尺)×0.4尺,每亩栽插2.1~2.3万丛。杂交稻每丛一苗(不包括分蘖),常规稻2~3苗。肥水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可以按0.5×0.9的规格进行移栽

四、大田管理

1.测土配方施肥

1.1早施分蘖肥,水稻前期是根、茎、叶迅速生长期,对各种肥料的吸收量大,吸收能力强的时期。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要早要速,保证禾苗生长和分蘖有足够的养份。追肥要求在移栽后3~5天内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

1.2施好保蘖肥,晒田前3~5天(插秧后40~50天开始晒田),每亩施尿素3公斤,钾肥2公斤,锌肥1公斤

除草。移栽后5~10天后,每亩施用“金稻龙”药肥7公斤。

1.3巧施穗肥,看苗追穗肥,每亩追尿素5公斤,钾肥4公斤。

1.4四是补施攻粒肥,每亩用施可富(硼锌铁锰)100克兑水150~20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2.除草

旱育移植由于前期空间大,有利于杂草生长,因此移栽后5~10天后,每亩用农得时20克拌细土50公斤进行化学除草,并进行中耕除草1~2次

3.科学管水

栽后保持寸水管理,到30~40天,进行晒田3~4天,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齐穗期到黄熟期实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溉方法,水稻腊熟后进行撤水。

4.病虫害防治

在抓好秧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田间调查和病虫情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和水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优质高产,成熟期如发现鼠害就及时投放鼠药。

4.1稻瘟病

在分蘖期、孕穗期和始穗期视发生情况进行防治。亩用20%三环唑75~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以用硫三环悬浮剂、多茵灵、稻瘟散、甲基托布津等其它农药防治。

4.2白叶枯病

于发病初期,亩用20%叶枯宁(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以用70%叶枯净(杀枯净)胶悬剂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其它农药农用链霉素、敌枯宁等。

4.3稻曲病

始穗期亩用50%的井冈霉素100~150克或25%粉锈宁50~6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4 水稻螟虫

根据当地预测预报,在关键时期,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亩用50%杀螟松乳油50~75克或5%锐颈特乳油30~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5 稻飞虱。在若虫发生盛期,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亩用10%吡虫啉10~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康福多、敌敌畏等其它农药防治。

五、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做到九黄十收,颗粒归仓。

参考文献:

[1]刘汉学、夏纬萍、叶勇《水稻旱育稀植》,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2]云南省粮油作物栽培实用技术手册.

第2篇

[关键词] 水稻栽培 技术 科学 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40-01

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就是水稻,自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现在我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根据先关同级,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儿科学主要对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并且具有自我鲜明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内涵,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要求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必须要得到飞跃式以及全方位发展以及进步,因此,人们必须要审时度势抓好水稻栽培科学,抓好机遇,加快水稻科学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放在水稻栽培科技工作人员首要的任务,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特征,主要为多目标特征、重集成特征、高科技特征以及机械化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要实施多目标的发展,要不断拓宽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内容,自从进入新世纪和新时代以来,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失衡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得到了严重凸显,人类的健康以及环境的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必须要改善水稻品质,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仅仅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更加是在我国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的任务。水稻栽培科学要实施多学科的交叉和集成创新,还要不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生理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作物的农业化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态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等,有研究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耕作学以及作物育种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自身某一个方面或者侧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问题以及理论,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安全生产、作物生态生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以及作物高产等等提供一个措施以及依据。

二、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措施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融合先进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并且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和各个产业都实现了机械化发展。水稻栽培发展引进了信息激素和以及航天技术,通过对于复杂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可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除此之外,水稻栽培科学更多的融合了现代材料学、工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成果,并且融入了生物技术,开发以及研究了一系列的水稻栽培新产品,例如农业机械、塑料新制品、纳米肥料以及新型植物生长的调节剂等,高新技术进一步的应用,不仅仅调整了水稻栽培学科研究的方向,对水稻栽培科学研究领域进行深化,同样解决了过去传统技术不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最终促进我国水稻栽培科学技术以及理论跨越式发展。

2.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

伴随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到了高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大幅度调整,大量农村的青壮劳动人口也进入到了城市中,导致了农村的劳动力得到了大幅度减少,农村劳动力还呈现出了妇女化以及老龄化的现象,因此,农民急需要省力和省工,进而使得减少农村的劳动力用量,减少劳动的强度,与此同时,机械化成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十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仅仅表现出了稳产和高产,而且能够节省工本,更加是促进我国农村三农全面协调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更加是实现我国农作物生产商业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区域化重要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十分重要,水稻轻简栽培也是机械化过程中重要、阶段性的途径以及形式,机械化也会成为我国未来水稻作物生产最为主要的方式方法。

结语: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接着从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融合先进技术以及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上)[J].中国稻米. 1999(01).

[2] 杨明海.调整种植业结构 发展水稻生产──舟曲县水稻栽培浅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0(05).

第3篇

[关键词]优质高产 水稻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98-01

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水稻一直是我国单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种植面积较广。水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解决水稻生产在种植技术、种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深入探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对于水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的社会实践表明,掌握科学、合理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但可以很好地保持水稻的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品质,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是水稻种植发展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1.栽培优质高产水稻的条件

优质水稻主要取决于地域,灌溉水和品种本身。高产水稻主要取决于栽培技术和栽培水平。但是品种也影响产量,栽培技术也影响品质。因此既要选择高产优质品种,也要采用优质栽培技术。综合考虑,想要栽培出质高产的水稻离不开有利的自然条件,比如合适的气候、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热量还有光照等等。除此之外,优质水稻的生长也离不开人为的处理、秧田的管理、肥水的处理等等。因此优质高产水稻的生长需要很多条件的支持,想要栽培出优质水稻,需要尽可能提供或者满足这些条件。

2.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的同时,重金属农业耕地污染也日益加重。据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环境问题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品种的选择、秧苗的种植、水稻的种植密度、肥料的使用、野草及病虫害的发生都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科学种植尤为重要。

3.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方法

3.1 秧苗的培育

品种的选择是基础,因此在栽培优质高产水稻时应选用优化抗性品种,选用农艺性状好、抗性强、米质优、商品性好,并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水稻栽培主体品种包括中籼稻丰优香占、中粳稻苏稻9号等。选好品种后应对种子进行一系列处理,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并等种传病害。苗床的准备应选择土壤肥沃、草害较少、靠近水源、盐分较轻、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作为秧田。旱整秧田,采用旋耕犁作业整平秧田,达到上虚下实、通气土松的要求。将种子在合适时期播种在整理好的秧田中,避免一代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

3.2 秧田的管理

如果待水稻成熟后采用收割机收割,那么在做秧畦时留好收割机进出稻田的车道。做好防漏水的双田埂,防止稻田受到渍害。进水驱拦坝必须打在靠近闸门的一头,避免稻田受渍,也可以节约水资源。秧苗揭膜后要求立即加盖无纺布防网。秧田要求持续保持秧板湿润。移栽前5天断水盘根。

3.3 肥水管理

农家肥最佳,亩施腐熟农肥3000公斤,化肥用量根据生产情况而定。中、上等肥力的土地,亩产量计划达到600公斤。氮、磷、钾配方施肥,纯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5公斤。采取前重、中控、后巧的施肥方式。底肥占总氮量的45%,总磷量的70%,总钾量的60%,在耙地前施入,即全层施肥,与15-18cm深的土壤充分混合。蘖肥占总氮量的30%在返青后施入。在灌溉方面,遵循“浅-湿-干”间歇灌溉的原则。生产优质水稻,江河水好于库区水,库区水好于池塘水,池塘水好于井水。全生育期提倡浅水灌溉为主,水层保持在3-4厘米。除此之外,要格外注意在原有灌溉中秧苗都是在20mm的位置受损,因此在灌溉是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在水稻成熟期,应将田面表土开裂1-2mm时进行灌水处理,达到优质栽培效果。

3.4 合适时期进行收获

适期收获和晾晒,减少腰裂米。适宜收割期:稻谷外型有95%以上的稻穗达到黄熟期为宜,但必须在重霜前收获。水稻收割的越晚,稻米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就越高,但量整米率则是在是出穗后的50天时收割为最高。水稻收割的时间越晚,除了直链淀粉含量以外,其它含量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在水稻出穗后的45―55天收割时,水稻的产量差异并不明显,出穗后45―50天收割可以兼顾产量和米质。

4.水稻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

4.1 稻纹枯病

对纹枯病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一要改进栽培技术,实行翻地深耕,把散落在地表的菌核深埋在土中。要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硅肥,分期追施氮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排水晒田,控制水稻徒长,增强水稻抗病力。二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至于药剂的话,市场上的赛欧、龙誉、福多收、金素青、华星稻黄金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

4.2 水稻瘟疫病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发病部位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导致水稻产生瘟疫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多使用氮肥、水分不足或是水分过多,这种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所以需要尽早、尽快、及时预防。预防措施就是选用优质的品种,科学的栽培方法,再配合合适的药剂辅助进行综合防治。药剂用量:亩用40%富1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100克,喷雾防治。在没有发生叶瘟的条件下,在抽穗前也要防一次稻瘟病。

4.3 防治杂草

先要到田间识别是何种杂草后再进行防治。据了解,稻田的马唐、牛筋草、千金子、稗草较多,其他还有阔叶草和莎草。可以使用富美实公司的韩秋好10%f唑酰草胺乳油防除千金子、马唐、牛筋草、稗草,加用吡嘧磺隆、2甲4氯兼除阔叶杂草和莎草。或者使用氰氟草酯(千金等)和五氟磺草胺(稻杰),同时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尽量在草龄较小时施药,草龄较大时需适当增大用药量。实践证明,防治农田杂草,单一采用一种措施是不行的,完全控制和防除是不可能的。深耕、精选良种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和夹杂在种子中的杂草种子,筛选出去的杂草种子不但可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而且还可饲养牲畜、做酒等。调整播种期可诱发条草提前出土,提前集中除掉。实行带状种植有利于化学带状定向喷雾。高温堆肥可沤坏杂草种子,使杂草种子失去发芽出土的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应加强对水稻高产优产的重视。近年来,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为了达到高效生产管理目标,要求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选用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以便促使农民在水稻种植期间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栽培水平,做好秧田及稻田基地选择等,并依据秧苗的实际生长状况对其展开相应的施肥处理,最终提高秧苗的生产效率,达到优质生产的目标。在秧苗播种期间,农民应依据水稻的生产特性选择适宜的育秧时期,提高总产量。

参考文献

[1] 盘祖勇.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

第4篇

关键词 水稻;栽培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017-01

为了摸索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更好地结合水稻增产工程项目,展开水稻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通过试验,为洒雨镇今后的水稻栽培种植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水稻试验田选择在洒雨镇海星村上纳堡组某农户家责任田,面积1 753.5 m2。该田块日常灌溉和排水都较为方便,土壤主要以黄壤为主,比较肥沃,非常适合水稻生长。试验水稻品种为中优169。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在每个小块田保持栽植15行,每行栽50株(A)、45株(B)、40株(C)、35株(D)、32株(E)、30株(F)。3次重复。随机进行分配,并且在每个小块土地周围设置保护区。每个小块面积保持在60 m2,按照东西方向进行栽培,通过拉线进行移植。每株水稻保持2粒谷旱育秧苗[4]。

1.3 试验方法

各处理田块管理措施保持相同,以便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5-6]。水稻栽培前合理整地,并且使用腐熟有机肥、磷肥、尿素、氯化钾等多种肥料。在一般情况下,有机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尿素50%用作基肥,50%用作追肥;65%氯化钾作为基肥,35%用作追肥。当秧苗生长到4叶1心时,便可以进行移栽。在移栽的过程中秧苗插入的深度应该保持在3 cm左右,同时应该坚持使用正确的栽插手法,秧苗的间距要保持合适,所栽秧苗保持竖直、稳固,以保障秧苗的质量。尽早使用追肥,加速秧苗分叶。在秧苗移栽之后,尽量在2 d之后追施尿素和除草剂、乙苯等,这样有利于加速秧苗生长分叶。精确灌溉,确保所有秧田保持一致。在秧田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让秧田保持3 d秧田湿润,1 d缺水干燥。追施穗肥、扩库增源。在秧苗幼穗生长到分化期时,施加适量的尿素、氯化钾,从而促进秧苗生成大穗。同时,结合灌溉使用磷酸二氢钾对水,进行秧苗叶面喷施,以便有效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在水稻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过程中,主要需要防治三病三虫。一是药剂防治。在水稻生长15 d后,使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进行喷洒,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的叶瘟病;在水稻生长1~2个月的时候,使用40%富士一号乳油1.5 L/hm2对水750 kg/hm2防治水稻的颈瘟病;在水稻生长了2个月以上时可以使用井冈霉素375 g/hm2对水朝向水稻植株的中下部喷雾,以防止水稻发生纹枯病;在水稻移栽逾2个月之后,则可以选择纹枯净、井冈霉素、多菌灵混合喷洒水稻,防止水稻出现稻曲病。二是物理防治。在水稻种植的试验田安装几盏杀虫灯。通过采取药剂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能够较好地应对水稻产生病虫害。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每个试验小块选择对角进行取样,总共选择25株,统计每株的有效穗数。然后从中选择1丛进行割取,选择对10株水稻进行农艺和经济性状考种。坚持对各个小块田进行准确的收割和测试,实行单独收获单独晒的策略,最后对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进行统计。最后从各个小块田收获的水稻中称1 kg晒干,然后再算出干粒重和折干率,从而计算出不同密度栽培的水稻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各个试验小块的水稻生长时间都为156 d。各个处理在水稻的早期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都始终保持一致,并没有受到不同栽培密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随着水稻栽培密度不断提高,相关理论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水稻的千粒重都保持相同。然而,当水稻的株高、穗长不断增加,每丛的穗数则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大大提高了试验水稻的结实率。

3 结论

水稻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群体的功能。随着水稻栽培密度不断提高,减弱了处理水稻叶穗生长分叶的功效,但是这样高密度的栽培有利于形成大穗和有效穗,从而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

4 参考文献

[1] 杨淑兰.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2):50.

[2] 汤雷,吴晓芸,金荣华.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4(3):46.

[3] 刘文祥,青先国,艾治勇.不同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水稻冠层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3(2):114-121.

[4] 罗湘洁,杨超,代世学.水稻不同密度栽培探析[J].农技服务,2010(2):187-188.

第5篇

关键词:水稻;强化;施肥技术;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对我国的水稻种植和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积极推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使该项栽培技术在我国水稻种植和生产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2006年,我们开始引进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结合地区各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研究出符合当地特点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并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提高了全镇的水稻产量。

一、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促进水稻生产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水稻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新的关于水稻栽培的理念,由马达加斯与美国康乃尔大学水稻栽培的专家研究而成。众所周知,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致力于水稻等粮食的种植和生产,虽然传统的栽培技术能够使我们有所收获,但是却达不到超高产的要求,也无法为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然而,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作为新型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强根和足肥高产等。在所有的强化栽培技术中,这些显著特点在三围立体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三围立体栽培方式是指在进行水稻的移栽时,每窝水稻栽3苗,使之呈现三角形分布的状态,其苗距为6cm至10cm,并且使其行间错窝,尽可能地实现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和促进分蘖的效果,使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最终使水稻的产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分析

由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可知,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润强根和足肥高产等,这使得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了许多优势。在水稻种植和水稻生产的过程中,采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水稻育秧的成本,主要表现在相同种植面积条件下的水稻用种量的减少以及用工量的减少。此外,其嫩秧早栽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秧苗的早生快发,使秧苗低节位分蘖的发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充分地体现并且发挥了水稻分蘖的巨大优势,使水稻的足穗和大穗等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进而促进水稻的超高产。

栽秧时灌水方法也很重要,要以干湿交换为主。应采用浅水、湿润、晾田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秧苗灌溉,这样方便稻苗的插入站立,而且有助于水稻高产的生态和生理需求,达到合理灌溉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干湿交换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学技术来衡量,干湿的时间长短要根据科学依据有规律的掌握,有利于秧苗的成长。

三、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有效措施

1、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工作

要想实现和提高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水稻优良品种,目前水稻的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但选择水稻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情况做出选择。地区的不同温度差异就不同,干旱地区就要选择耐旱、耐痔、感温性强的品种。低温地区也要选择适合当地气温的水稻品种。严格地按照抗病性强、分蘖力强、生长力旺盛、耐肥力高而且穗型偏大的标准来对高产杂交稻进行选择,对此,市、县的相关农业主管部门有所推介,例如川优6203、川香优37、蓉18优198、健优388和内5优828等品种都比较适宜。

2、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

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选择湿润保温育秧的栽培方式来对适龄的壮秧进行培育,根据水稻秧龄的长短来确定和选择适宜的水稻播种量,并且加强对其肥水管理,使适龄的壮秧得到更好的培育。

3、做好水稻栽种时间的确定工作

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是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可以促进水稻秧苗分蘖和早生快发,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

4、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我们要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三围立体的栽培方式来对水稻进行栽培,将水稻栽培成每窝水稻栽3苗和三角形分布的形式,将其苗距控制在6cm至10cm之间,并且使其行间错窝,使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促进水稻的分蘖,尽可能地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5、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

施肥量的平衡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关键,施肥量的不均匀不适当对水稻的秧苗有很强的破坏力,施肥量过高的稻田区域,会因为量大产生肥害,稻苗慢慢的变黄,死掉,而施肥量过低的稻苗区域的秧苗成长会很慢,就像人的身体一样,营养补充不足,导致虚弱,因此产量会大量减少,甚至稻子不成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综合实际情况制定水稻施肥量。而且要根据科学技术对水稻进行分期追肥。从灌溉用水量来看,传统技术习惯漫灌,而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则强调以湿润灌溉为主,两者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用水量大幅减少;从施肥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以有机肥与化肥并重的方式,视稻田肥力而定;从营养生长方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促进水稻有效生长,实现产量大增成果。

6、除虫草防虫草措施

水稻生长时难免会遇到有虫害现象或者生长杂草等现象,水稻强化栽培在水田种植时不可以用水压草,这样杂草会继续生长出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在抛栽后一般要用化学防治,将出虫草剂均拌在化肥中,撒进稻田里。我们还可以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灌溉农田,采用综合防控的技术措施来对水稻进行除虫和除草。

综上所述可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农作物发展迅速的当下,我国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加强,为提高水稻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加强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更进。不断地更新、创新水稻作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的水稻产业再进新一阶段的生产高峰。

参考文献:

[1] 易树坚.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J].吉林农业月刊,2015(3);56-58.

第6篇

[关键词]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1我国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是适应我国实际国情客观发展需要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稻等农作物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通过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量,增加总产量,以此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粮食安全。

2我国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我国不断研发水稻栽培品种,从原来的高秆水稻到矮秆水稻,从原来的常规水稻到如今大量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的育秧技术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到如今的塑料软盘育秧的过程,使秧苗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水稻的丰产也与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种植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方面,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栽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了保证水稻得到丰产,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栽培措施。

3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首先,在种植水稻之前,应根据水稻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栽培和管理技术等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品质好的水稻具备米质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1]。

3.2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想要实现水稻丰产栽培,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秧苗培育环节的管控力度,而这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秧苗的质量好,水稻高产的概率就会更大。对于秧苗培育来讲,其有多个流程,即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7个步骤[2]。想要提升秧苗的质量,就需要完善这7个步骤。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3.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d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3.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万~1.6万穴/667m2,每穴4~6个茎蘖苗,8万~9万/667m2基本茎蘖苗[3]。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6.67~30.00cm,株距13.33~16.67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并且要有效治理病虫害。

3.5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4]。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要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要合理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对于底肥,要多应用有机肥料,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补充养分,之后施用复合肥及尿素作为分蘖肥。然后,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具体来说,水稻抽穗灌浆期需要有效保障施肥量,对于施肥时间,一般选取水稻抽穗前15d左右。对于追肥的数量选择上,要结合水稻秧苗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可以选择尿素2.5~5.0kg,具体结合水稻苗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是,要充分保证追肥的数量,要将前期施用的氮肥扣一部分在后期施用,总的施氮肥量不变。需要注意的是,要特别注意对钾肥的施用。在抽穗灌浆期,水稻对于钾肥的需求量非常高,在这一阶段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茎干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抗早衰的能力,使得稻叶不会过早衰老。另外,也能过有效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正因为如此,该时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施用穗肥,并且要有效结合防治穗期病害,喷施叶面钾肥对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施用底肥时,可以只应用磷肥、碳铵的应注重根外施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抗倒能力,让水稻可以更加健壮地生长。

3.6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调节剂,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3.7合理管控虫害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对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这些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二化螟来说,当幼虫进入到稻秆时,治理难度将会增加。因此,想要有效治理,就需要在幼虫未蛀入乳稻秆前进行治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对于三化螟来说,其防治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要求破口期施药。总之,想要提升水稻的产量,就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水稻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4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通过加强对水稻的栽培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无论是种子的选取,育秧工作的开展,还是施肥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都对最终水稻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全面进行管控,保障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09(6):5-7.

[2]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3]马兴全,侯守贵,陈盈,等.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J].中国稻米,2014(1):36-40.

第7篇

关键词: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39-1

0 前言

水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分布地域广、种植率高,约占我国总体粮食生产量的40-50%之间,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久以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提供最为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水稻栽培管理不善、部分农民没有掌握良好的水稻栽培技术等因素,造成水稻的产量与我国人民的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从水稻栽培的各个方面入手,加强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管理,以达到水稻的优质、高产,势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从水稻栽培壮秧入手,提高水稻产量

壮秧,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因此,从水稻的稻田选取、施肥、催芽、播种等方面入手,加强水稻的壮秧栽培,调节水稻的群体结构,有助于达到水稻高产、高量。

1.1 从水稻的稻田选择入手,提高水稻产量

要想得到优质、高产的水稻,对稻田基地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稻田时,应该选择土壤不含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的土地。土地要确保土壤疏松,地势平坦,稻田源头灌溉水源的清洁,无病虫害。同时,稻田应该选择背朝风区、向着太阳的走势,以选择这样土地作为稻苗的栽培田。

1.2 注重水稻培肥,提高水稻产量

对水稻的培肥,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在化肥的使用上,要尽可能充分腐熟后,再进行使用,以更好的促进稻苗的生产。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上,施用有机化肥、生物化肥。真正做到选好地、种好地、以满足水稻在整个生长周期上营养元素的要求。

1.3 使用科学方法催芽,提高水稻产量

对水稻的稻种进行科学的催芽,有助于提高水稻稻种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其一,在种子选取时,将种子进行翻晒,去掉不饱满的种子。选用浓度为0.1-0.2%的“401”的制剂进行消毒,以确保稻苗的正常发芽;其二,对种子进行消毒后,将种子浸泡到温度为27-38℃的最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中,采用一定的措施,保持温度的恒定。同时在稻苗催芽时,要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和摊凉炼芽”的基本原则。

1.4 选取适当时间播种育苗,提高稻苗的成活率

在进行稻田播种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实际的气温。当春天的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左右时,应该考虑在晴天及时播种,以达到提前播种育苗的目的;其次,应该考虑在对水稻稻苗进行移植时,天气、温度是否适合水稻幼苗的存活,温度应该保持在恒温15摄氏度左右;最后,针对三熟期水稻的播种,应该全面考虑作物的播种期、成熟期等问题,避免影响后续作物幼苗的成活率。

2 从除草、灭虫入手,提高水稻的产量

稻田的产量除了要在栽培时悉心照顾外,还需要根据水稻的实际情况,进行除草工作。杂草的快速生长,会与其余稻苗争夺养分、水分、阳光、严重遏制水稻的茁壮生产,同时也会带来水田中的寄生虫。因此,对水稻的除草工作尤为重要,多采用人工除草搭配使用生物环保制剂,减少化学性农药的除草剂的使用,以避免在除草的同时损害稻苗的生长。在除草过程中,进行土壤的疏松作业,以此改善土壤的通气情况,保障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长。同时,在水田地放养鸭子,使用生态食物链的自然方法做到稻田的生态平衡。

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目标方针,做到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方针。从水稻的栽培上入手,选取抗病虫能力强的稻苗进行培育。同时在栽培的过程中,注意幼苗之间的行距、间距插秧的规格,通过多种手段来状秧,提高免疫力。同时,尽可能的使用生态灭虫方式,在稻田之间,每隔4M左右的距离安置一盏振动式杀虫灯,以此诱杀部分水稻田的害虫。在每公顷的水田里,都放置一百只左右的水鸭,以此遏制病虫害的过度、过密生长,以生态系统手段进行无危害控制。

3 从水稻的田间灌溉、收割入手,提高水稻的质量

要想确保水稻的质量,在灌溉中应该采用浅水插秧的手段,实现水稻的插秧的浅、匀、直。同时在水稻分蘖时期,灌溉水的位置应该确定在幼苗的1-3cm处;在长穗期,灌溉水的位置应该确定在水稻的5-10cm处;而在成熟收割期,灌溉水的位置也应该在5-7cm处,切勿不可过早的断水,早成稻田高位,稻穗涨的不充实。以此同时,确保水稻的优良还需要注意水稻栽培种2-3个轻搁过程,定期进行排水晒田,以确保有毒物质的去除,养分的增加。

水稻成熟的收割技术,也同样影响着水稻的优质、高产。水稻的收割期不及时、收割所使用的方法不适当,均会严重造成水稻稻米形成裂纹,影响优质大米的产生。因此在收割过程中,应该充分根据水稻成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收割。同时采用正确的收割方法,提高农民的收割技术,收割机械化,以此达到收割的及时性、有效性,提高稻田的整体精密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水稻的优质、高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国民基本生存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从水稻栽培的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栽培技术,管理规范,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任重而道远,仍需要政府对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农民对高新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学习,共同努力以此确保水稻的高产、优质。

第8篇

关键词:栽培方式;病虫危害;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稳定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成为众多水稻主产国的重点目标,而目前田间管理包括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这些影响因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栽培方式的改变往往会影响病虫的发展,对于病虫的发展,怎样才能尽量减少病虫危害现如今也是很重要的。

一、对近10多年水稻栽培方式的转变分析

在2000年以前,水稻的培养方式主要是手栽,大概85%以上的水稻都是采用手栽的培养方式来培育的,而在21世纪之后,科技发达了,随着机械化农业的进步,手栽稻的面积逐渐下降,特别是2005年以来,手栽面积迅速下降,近几年大部分水稻的栽培方式改为机插。

二、影响水稻病虫的产生的分析

2.1水稻栽培方式带来的影响。水稻培养方式由手栽方式渐渐的向机插方式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其他种类的栽培方式,也就是很多不同的地方栽培方式是不同的;水稻的生育期普遍推迟了,像麦套稻、直播稻生育期要比普通的手栽稻推迟10到15个小时,这种推迟期的变化,在前期不利于灰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内源性害虫的发生,在后期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两迁害虫滞留为害,这两迁的害虫世代的增加,以至于危害水稻的时间就会增加,但同时有利于稻曲病发生。对于直播稻田落谷前大部分不进行浸种处理,导致水稻恶苗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2.2分析对内源性螟虫的影响。对于二化螟的发生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一些山区仍然偏重发生,三化螟的发展程度也在逐年下降。下降的原因:一代螟虫无适生寄主,在整个市里手栽稻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手栽稻落谷早,一般在5月初落谷,而机插秧或直播稻要到5月中下旬或6月初落谷,一代螟虫没有适生田块;水稻易感期与三化螟易侵入期错开了,机插秧或直播稻比常规手栽稻晚了7到10个小时,与三化螟易侵入期错开;三化螟是单食性害虫,在近几年水稻病毒病发生较重,秧田多次用药压低传毒媒介灰飞虱的发生基数,且水稻是三化螟的唯一寄主,而二化螟寄主除了水稻外,田边杂草、玉米往往都是它们的寄主。

2.3分析对两迁害虫的影响。发生期延长,为害的世代增加了。在2000年以前这些两迁害虫在8到9月份就陆续回迁了,而2000年以后,由于轻简栽培面积大,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食疗条件有利,所以尽管在9月底到10月份初,这些两迁害虫还是滞留在这里,导致形成了危害。

2.4分析对纹枯病的影响。水稻的纹枯病在水稻产业上是常发重发病害。直播稻和手栽稻相比较,前期苗小、空间大、屏蔽度低、纹枯病发生的几率小,在后期由于基本苗多、密度高、透风透光条件差,直播稻纹枯病重于手栽、机插稻等其他栽培方式。

2.5分析对灰飞虱和水稻病毒的影响。水稻病毒总体呈下降趋势。对于水稻病毒病主要有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轻简栽培方式不利于灰飞虱和病毒病的发生。因为轻简栽培方式的播种期推迟,水稻易感病生育期错过了一代灰飞虱迁入传毒高峰期,加之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条纹叶枯病近年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在手栽稻为主的山区。因为在生产上没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近年黑条矮缩病在山区明显加重。通过大量的调查不同栽培方案下秧田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轻简栽培方式使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轻于常规水育秧田,而对于在山区,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在后山的比例较大,主要因为后山区主要是手栽稻区,在5月份初九大面积落谷育秧,秧苗感病期遇上灰飞虱成虫迁入高峰期。即使在丘陵重发区,直播稻、机插稻发病也较轻。

2.6分析对稻曲病的影响。稻曲病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遇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而多种栽培方式的并存,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在栽培方式多样化之后,生育期参差不齐,水稻破口抽穗期从8月上旬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导致部分水稻的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已成为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近几年稻曲病呈加重发生趋势,直播稻播种量高、基本苗多、密度大、田间郁闭、通透性差,这一系列原因都导致稻曲病发生,从而不利于水稻的生产。

三、对水稻栽培方式演变所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实际上对病虫发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水稻栽培方式的变化是必要的,即使有危害也要进行变化,对于新时期栽培方式变化带来的病虫发生特点、发生的规律有所变化的现状,需要想出适合的办法来应对产生的后果,以达到对水稻生产率的最小影响,加强研究,对于应对措施,主要有:

3.1对基础进行研究,加强测报。在调查的时候,要注意扩大调查的面积,增加调查点,及时掌握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病虫发生动态,从基础开始研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实时分类指导防止提供准确的数据。认真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研究,对水稻病虫的治理与管理也要做深入的研究,多利用科学方法来对病虫进行有效的防治。

3.2在政策和技术上进行指导。对于政府部门,一定要对水稻农业发展方面重视起来,要进一步加强商品化的集中育供秧、机插秧补贴和推进力度,可以试着以乡村为单位统一进行育种、统一进行供秧、统一进行机插,通过行政措施对农民进行科学引导,最终实现科学种田。在现如今,水稻的品种多,栽培的方式也较为复杂,随着培育方式的改变生育期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为了适应变化,对于技术部门一定要从基础抓起,坚固每个细节,在技术上正确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区所产生的不同情况一定要做好分地区、分方式、分播期的分类指导,减少农民不懂药而乱用药的发生,对于指导一定要科学合理,来的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加强社会化服务的力度。对于水稻农业一定要加强重视,做好为农民提供水稻从种植到收取的全程综合服务,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药剂浸种、统一播期、统一秧池无纺布覆盖和统一机插,使秧苗素质一致、生育期一致、病虫发生一致,可以有利于统一用药,更好的控制病虫害。

四、结语

对于目前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水稻栽培方式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病虫害一定会存在,并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水稻加大生产量,必须对水稻发展变化按时进行调查,并不断改进,这样才更利于水稻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引言

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是未来水稻种植的新趋势,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又叫绿色无污染水稻栽培管理技术,逐渐成为我国不同水稻种植区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土壤等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技术因地区而不同。在优质的北方半湿润单季水稻种植区,有其具体的栽培管理技术。

1选择优质的稻田

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需要选择良好的稻田,保证稻田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洁无污染,具有干净的水源,确保灌溉便利,稻田附近没有重污染企业等潜在污染源存在。稻田内的土壤肥力充足,耕层较厚,并具有较强的通透性,无残留的有毒物质,整个稻田的大气、水、土壤等质量符合国家的控制标准[1]。

2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品种选择是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技术中的首要技术,对水稻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坚持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原则,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确定具体类型。

3.培育秧苗

3.1对固定的苗床培肥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田地培育秧苗,可以是园田菜地或旱田地,连续几年进行培肥。在5月底6月初,根据苗床面积在苗床中放入腐熟鸡粪、腐熟的烂稻草、酵素菌肥等。

3.2处理水稻种子

将水稻种子在高温下晾晒,或用盐水选种、温汤浸种消毒,以及催芽等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

3.3播种

在4月中旬,当气温维持在5摄氏度时,及时控制床土的PH值,控制在4.5-5.5之间,并播种。播种到出苗期间,保证苗床的温度、湿度,及时通风降温,使床土湿润,出苗达到60%时,喷散齐苗水。当出苗到一叶时,将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并开始炼苗。当出苗到2叶时,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及时通风炼苗,白天晴天时将薄膜全部打开,到下午四点左右盖好,控制浇水量。到移栽秧苗时,薄膜要在白天打开,晚上盖好。如果在移栽前5个小时里没有霜冻就可以完全揭开薄膜,适当增加喷水的次数,保证土壤的湿润。

4.整理稻田

对移栽的稻田进行整理,翻地、整地、耙地,使稻田的土壤达到平整、疏松、干净、细碎的程度。

5插秧并进行合理的稀植

5月下旬左右馕挛持在13摄氏度时进行插秧,对壮秧采用稀植的方法进行,每一穴控制在2-3株秧苗,插秧的深入保持在2.5cm,保证秧苗的行列直、穴均匀、棵准确。

6.适时灌溉

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灌溉,一定要选用洁净无污染的水源,采用“浅-晒-浅-干”的灌溉方法,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恰当的灌溉。插秧分Y期在1.5-2.0cm进行浅水层灌溉,分Y末期排水晒田。孕穗期抽穗扬花期间则要保证3-5cm的水层灌溉,在具体的灌浆结实期间采用“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2]。在成熟期要以浅湿或湿干灌溉为主。

7.科学合理施肥并除草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辅助一些酵素菌肥,切记不能施用化学肥料。一般情况下基肥选用优质的腐熟农家肥和酵素菌肥,在翻耙前施用。分Y肥要在插秧后的25小时施入,穗肥在7月上旬施入,并适时追施酵素菌肥和农家肥。

对稻田中的除草工作一定要进行人工除草。春季容易使杂草生长,一般在耕翻时就要清除杂草。待插秧后,除去牛毛草以及一些形状怪异的莎草和小型的杂草。在深水中淹没小草至1-2小时。也可以采用高温晒田的方法进行除草。

8.有效防治病虫害

对于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要改变传统水稻采用的农药杀虫方法,采用绿色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杀虫,可以使用物理、生物,或有效的生态措施防治病虫害。让抗病品种、健康栽培等要素成为水稻植株健康的关键,更好的控制水稻的立枯病、稻曲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恰当的时候消灭病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进行人工拔除病株的活动,摘除水稻上的病变部位。在春季及时消灭蝗卵,待到春季灌溉时打捞卵块,以防治稻蝗灾害。在水稻即将成熟的时期,每天傍晚使用荧光灯或杀虫灯,消灭害虫。另外,也可以通过清除地缘上的杂草,从根本上消灭虫源。

结束语

总之,在北方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从选田、选种、育秧、播种等不同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止等,保证水稻的产量及质量,促进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