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6 22:45: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礼仪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礼仪 课堂教学 途径
一、礼仪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授礼仪课程,也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教授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职校礼仪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图示法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仪态教学过程中,可将坐、立、行、走等各种标准姿态的图片放大张贴在教室四周,供学生反复模仿、学习,这对校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能起到很大作用。讲授男性和女性的仪容、仪表等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各种仪容、仪表图片;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观看“服饰着装礼仪”,如男士西服的穿法、领带的打法,女士套裙的穿法等。
案例分析法针对礼仪教学的特点,应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选取的案例应贴近学生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各种礼仪教学资料,也可以是生活实践,还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明星或影视剧中选取。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韩剧”,“韩剧”自始至终贯穿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和人性的温暖关怀,体现了儒家文化传统,教师可顺势顺时引入家庭和工作中人际协作意识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育学生继承和吸收传统文明礼仪之精华,讲文明礼貌、懂尊老爱幼、谦虚热情、诚实守信。
模拟训练法礼仪课程的可操作性,使模拟实践教学大有作为。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使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如开展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等活动。通过模拟训练,让每位学生均有登场机会,使得人人都行动,个个皆演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之熟悉相关礼仪礼节,锻炼学生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的才识品学、素质风格以及集体面貌影响极为深刻。教师进取心强,受其熏陶,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对人诚恳,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能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中也会充满团结向上的气氛;教师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学生也会重视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无法避免地出现某种相应的遗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同时也靠社会舆论来监督。换句话说,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职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这对于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并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必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躁、勿暴、勿殆;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的仪表举止做起,加强礼仪修养。总理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是以此镜铭为言谈举止的规范,养成了举世公认的非凡气质和令人折服的优雅风度。
四、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了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五、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一、班会课要让学生熟悉文化课课堂礼仪内容
只有懂礼仪,才能践行礼仪。班会课上,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化课课堂礼仪内容:预备铃敲响,学生要马上做好上课准备工作;老师进教室宣布上课后,全班学生要起立、敬礼,齐声说“老师好”;学生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学生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出教室,要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老师同意后再出教室;下课时,全体学生要起立和老师互相道别。这些平凡的课堂礼仪蕴含着对老师劳动及其人格的尊重,也是课堂礼仪的基础。
二、班会课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课课堂礼仪形式
同文化课程相比,体育课有它独到的课堂礼仪形式。体育课开始,体育委员要快速整队,清点人数,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等老师面对全体学生时,全体学生要立正站好,向老师行注目礼。接着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要大声回礼“老师好!”此时此刻全体学生应做到队伍整齐、声音洪亮,让老师感到振奋。体育课课前礼仪既为上好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又体现了对老师人格的尊
关键词:礼仪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礼仪课的教学绝不能“生搬硬套、机械教条”,礼仪课堂要有教学效果,学生必须进行实操训练参与课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我的课堂所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法。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活跃,活跃的课堂气氛又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师也会在其中受到振奋和鼓舞,这样就形成了课堂的良性循环。现就礼仪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第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
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课堂。对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如化妆、民族礼仪和国家礼仪等问题,饰演“教师”这一角色会让学生兴趣倍增。例如,“化妆”这一节课可以做以下安排:
1、准备阶段:提前将下次授课课题“化妆”告之学生,让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动脑查阅资料、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讲解、演示阶段:在课堂上由学生上台讲解,并邀请另外一名同学作为搭档,演示局部化妆技巧,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台下认真倾听、观摩,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清楚的记录下讲解同学的优点、缺点以及所讲知识点是否正确;
3、讲评阶段:“小老师”讲解完毕后,先由几名同学根据自己的记录和观点来进行讲评,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导。
这种方式首先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和本知识点的关注度,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由于亲身体验参与,也加深了学生对本知识点的印象,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其胆识,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考察和检验进而促进其提高。
第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设计了礼仪情景剧演练。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身份应该具有的不同的心理,以及不同的举止言谈礼仪,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礼仪的用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礼仪知识正确的运用到具体情况中。
1、教师准备。首先,在课堂内容上,一堂情境教学课堂看似简单容易,想要把情境课堂上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必须是充分的,为学生设计好总体框架,预想出所有可能在情境演练中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其解决办法。其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好课堂的“导演”,对学生进行充分诱导,保证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好的情境,避免学生思维过于活跃导致偏离主题。最后,情境主题设计要注重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还要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2、知识点讲授。良好顺畅的情境模拟的前提必然是知识点的清晰把握,所以,在讲课之前必须加以强调,让学生给以足够的关注度,将重点、难点“吃透”。
3、情境模拟。将情境主题和要求告知学生,分组进行,并要求同学们做好笔记,记下自己看到的“亮点、优点、缺点”。
4、学生评议。每组同学表演完毕之后,其他同学在课上根据自己记下的“优点、缺点”现场点评,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5、教师总结。
第三、对比教学法
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它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在礼仪教学中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和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礼仪行为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并激发其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仪态与训练之前先安排学生上台进行站姿、坐姿的练习,等教师讲解完各种态势的要领后,再让学生上台训练,并引导学生对两次练习进行对比评论,使学生既看到了自己学习礼仪后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礼仪素质。
第四、多媒体教学法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的应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礼仪课程的教学,仅采用传统的利用粉笔、黑板的讲授法容易使学生精神懈怠,失去兴趣。再加上礼仪课程本就是一门一看就懂,一做却难养成的学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会使学生有了一个开设这门课程没有实在意义的想法,但要他们正确使用却很难把握。
礼仪课程中某些内容需要学生身临其境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等种种因素的限制,无门无法都可以到现场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礼仪课程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为学生学习构造一个极好的情境和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有机地结合成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学生从多种感官同时感受刺激;将教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再配以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第五、案例教学法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汉语教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课堂礼仪。
关键词:课堂礼仪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师生关系礼仪
1、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礼仪的主要方面
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而笔者的研究主要限于教师课堂礼仪的研究。教师课堂礼仪主要分为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
1.1个人形象礼仪
教师的个人形象,也可以称为教师的仪容,不仅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包括合理的生活习惯。教师的个人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一、整洁性。保持全身的清洁和衣物的整洁是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要求。整洁卫生的教师仪容既反映了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健康的形象。个人卫生中很容易忽略眼角分泌物、鼻孔分泌物和耳朵的分泌物等分泌物的去除。另外,体味、口气、过浓香水也是令人反感的。教师应该养成平日不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随身携带口气清新类产品,以及使用清新淡雅的香水的习惯。教师的着装应在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TPO原则[1]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展示个人魅力。
二、个性化。教师个人形象首先展示的是自我状态,进一步观察更能发现不同教师各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本学者大智浩把冷暖对比的作用以相对的语言表示为: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形、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朗[2]。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主要是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个人形象应注重朴素典雅而不失个性。
1.2 教学体态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体态的礼仪包括目光、表情、手势、站姿和走姿等。
教师授课时目光柔和,与学生交流时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的三角区域。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点之一是较强的自主学习性。教师的鼓励目光有利于学生增强第二语言学习的信心,降低学习者操练的紧张程度,以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手势应该清楚,得体,随着课程内容进行。手势语主要有四种类型:形象手势(模拟状物)、象征手势(表示抽象意念)、情意手势(传递感情)和指示手势(指示具体对象)。身体和手势主要用于简单动词的讲授,例如:推、开、走等。除必要的板书外,教师在课堂站的位置应尽量在学生周围,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固定在一个点上不动,应适当地移动位置,但也不能频繁走动。走动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视觉疲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教学语言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礼仪总体的要求是:有幽默感,但避免语言低俗;语速正常,音量适中;按照学生的程度设定词汇难度;全中文的语言教学环境。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上缓解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还应该学会“自我解嘲”,在课堂操练中可以以老师的自身经历或者经验为例,甚至可以拿自身不足与相关知识点作对比。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一般是不同国籍的学生根据水平混编上课,但是学生的汉语水平接近,所以全中文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目的语的听力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在目的语的外部环境。
1.4师生关系礼仪
师生关系礼仪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礼仪,批改作业礼仪和考试讲评礼仪。
师生的交流礼仪分为课堂和课外两部分。课堂交流是教师针对全班同学的,不能偏向某一同学或某一国家的同学,主要方式是目光交流和语言交流;课外交流是教师针对某一学生进行的私下交流,主要方式有电话交流、短信交流、电子邮件交流、聊天工具交流等等。师生的语言交流应该双目注视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语音和语序错误进行纠正。课外交流时,教师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批改作业的礼仪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教师批改时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初、中级阶段。初、中级阶段的学生拿到教师的批改作业后也应把错误部分至少重写一次,以加深正确的语用的印象。另一种是教师批改时只标注出错误的位置,不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生自我修正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日常的作业批改注重的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时教师应该注重字迹清楚,仔细认真,标注日期,以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讲评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存在明显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试卷的批阅应该做到卷面清晰,不宜涂改,如果出现加分或者减分的现象务必在修改处签上姓名。学生试卷的发放则应该以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前提,将试卷背面朝上放于学生课桌。试卷的讲评应该及时、有效。及时是指考试与讲评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以1-3内为宜;有效是指讲评的内容不止是针对试卷的某一题目,更应该为学生增加相关的语言点的扩展和强化练习。
2、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不仅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还传播了中华文化。
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体态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更能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礼仪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地把握礼仪的度,避免做出违背礼仪的事。
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还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规范是中华特有的文明象征,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行为之中。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坚持不懈,习惯成自然,逐渐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尊重和平等对外学生是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课堂礼仪不仅体现了教师对自身的尊重,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个人隐私。课堂句子操练时,学生会用所操练的句型表达个人观点,即使教师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也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不纠正学生的观点。除了尊重学生外,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对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更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其次,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必要条件。对外汉语教师是通过汉语传播使更多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以汉语为媒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政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教师应该积极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中国社会的现存问题,比如独生子女政策问题,性教育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等等。教师在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式交际模式[3]。它是是双方的异同都被承认并受到尊重的过程,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保存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的交际模式。师生双方保持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交往动力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再次,较好的思想心理素质包括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健康的心态,以及求真务实的态度。任何教学的成功都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配合与合作。如果教师没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就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汉语教授的主体,既承担着语言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肩负着汉语传播的历史使命。教师需要不断检讨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无论学生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师的个人心态一定要健康,不能出现国籍歧视、种族歧视、个人歧视等现象。
关键词:礼仪教育;语文课堂;职业核心能力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礼,是人对人尊重的一种文化;仪,是表达对人尊重的外在形式。人“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深知语文课在职业院校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在强调理论够用的原则下,职校教育更应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笔者一直在思考:该怎样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有效地向学生渗透“礼仪文化”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呢?下面以《鸿门宴》一课为例,谈谈这一课中的礼仪教育。
一.从人物身份看职业操守
这里主要谈两个人物:左司马曹无伤和楚左尹项伯。我们知道,刘项矛盾的产生是因左司马曹无伤的告密而起。那么,曹无伤是怎么知道刘营机密的呢?项羽为什么会相信曹无伤呢?左司马,官名,掌管军政事务,有机会探知刘营的核心机密。正因如此,他的话可信度也就极高。而当项羽决定要攻打刘邦时,楚左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这两人的行为,就涉及到了一个职业操守的问题。职业操守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否则将一事无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包括:诚信的价值观、遵守公司法规、确保公司资产安全、诚实地制作工作报告、不泄密给竞争对手等。也许曹无伤的告密仅仅是因为他看到当时刘项的实力差距,项伯是为了一己之私交而把信息透漏给了张良。我们估且不论曹无伤和项伯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必须告诉学生,追求更高的价值本无可厚非,但是用泄密的方式来赢取升官发财之道,最终必将毁了自己。我们知道,曹无伤最后被刘邦所杀,而项羽容忍了项伯的错误,最终自己被刘邦所困。
二.从座次安排看尊卑有序
在分析人物性格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去分析鸿门宴上关于座次的安排,以此来突出项羽的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古人以东向为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是北向,最后是西向。“鸿门宴”在军帐中举行,排座次等同于室内。按照礼仪,刘邦是客,理应在尊位,但鸿门宴中是这样描写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直接把尊位留给了自己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怎样来安排坐次呢?这里我们就可以由学生来实践操作并让他们谨记:国内的座次是以左为尊,而国际惯例是以右为尊。尊位应该留给贵宾,留给长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我们的诚心,我们对对方的尊敬。
三.从称谓对方看长幼有别
人类的称谓是在社会中使用的,我们从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谓可以看出参与语言交际双方的身份和重要地位。在古代,一般士大夫除姓名外,还有字、号、斋名、谥号等,这些称谓将根据人们所处场合的不同,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称谓。我们先来看看,在《鸿门宴》一文中,不同的人对项羽的称呼。最先出现的是项伯。他从刘营回军中后,见了项王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项伯称项王为“公”,那是因为项伯是项羽的季父即叔叔,是项羽的长辈,但项羽是“王”,所以这一声“公”不仅体现出了他们俩之间长幼之别,同时也体现了尊卑之异。之后是刘邦到鸿门谢罪,称项王为“将军”,樊哙闯帐后称项王为“大王”,亚父范增召项庄,项庄请求舞剑时均称项羽为“君王”。而当刘邦成功逃脱时,亚父悲叹,称项王为“竖子”。这些称谓的变化,充分体现出了当时人物的心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同的社交场合,选择合适的称谓,对我们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传承这些文化,更要将这些文化化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池睿.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6,(1):70-71.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策略
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对于现今社会来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文明程度、内涵等方面的重要标志。但是现在不少中职学生对于礼仪的理解却存在着严重误区:他们认为礼仪不就是几个动作和几句文明用语,比踢足球、算数学题容易多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当学生在进行对外接待、迎接宾客时,面对来来往往的客人不知所措,种种失礼的言行,给自己带来了尴尬、遗憾、羞愧。这些情况已经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礼仪素质与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因而加倍努力学好礼仪,进行刻苦的训练也日趋成为大家的共识。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知礼、懂礼”,并能自觉而非被动地“守礼”呢?笔者认为,在礼仪课堂上实施模拟实训教学将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谓模拟实训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的教学方法。这是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礼仪知识运用的有效手段。具体如何实施呢?
一、教师示范,学生模拟训练,教师指导纠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更直观,学生模拟训练有利于增加自信心,如学习仪态礼仪时,教师示范站姿、坐姿、行姿、表情、动作就会更有说服力。根据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规律,模拟实训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一起示范,让学生纠错后,形成正确的认知标准,然后再让学生模拟训练,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总结要领,模拟训练
如服饰礼仪中的西服的穿着、领带的打法等就可以通过音像光碟的形式分步向学生演示,同学们边看边练,如果有没学会的步骤还可以通过重放光碟、教师总结要点,指出易错之处、学生多次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小组合作练习,互帮互助、组长测试,优秀成员展示或小组竞赛来巩固,激发每位学生主动学习,直到学会为止,这样印象非常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比赛的形式,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查自纠,让学生不仅会打领带,而且要打得漂亮、打得快,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
三、学生市场调研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小组讨论总结,模拟训练
课前布置学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本专业对相关的岗位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进行调研,学生将调研的资料:照片、视频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谈感悟,并各小组进行讨论,对优秀的服务礼仪进行模仿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是行之有效的。
四、适时设置情境,学生角色模拟
在商务礼仪课的教学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老师提出演练内容,然后由学生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加以模拟实际操作是不错的训练方法。例如,学了日常交往礼仪中的见面礼,同学们三、五个一组,模拟一个场景,将称呼礼、介绍礼、见面礼、名片礼、交谈礼等运用于其中进行正反演练,其他同学进行观看、讨论、找茬,老师最后做点评,纠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很高。
五、善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的主客观的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总体考虑,将模拟实训教学法与示范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有效组合,可以通过让学生个人的习惯,在生活学习中自然流露,并能做到语言、动作协调统一。每一位同学在参与过程中自如地掌握礼仪规范的重点,以便今后能较好地运用;学生自己设计,按日常交往礼仪及商务活动礼仪规范自编自演小品,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得到体验、锻炼,用礼更准确,更有信心。也可让同学帮忙找出不足,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印象深刻,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棒垒球礼仪 体育课堂 渗透实施
软式棒垒球是一项集跑、跳、投、打于一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精神,是一项安全有益于校园开展的体育项目。它的精神是:诚敬、谦和、坚忍、力行。它能培养顽强坚忍的意志品质,树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它拥有一切其他体育运动教育作用的共性。“不学礼,无以立”,棒垒球礼仪让现在缺失课堂常规礼仪的学生在体育课堂重新接触礼仪教育。
一、体育课堂常规现状分析
缺失一:体育课服装不规范。
案例:体育课堂有学生穿凉鞋,有学生穿皮鞋,有学生穿裙子。
师:今天我们上节课说今天你要学习50米快速跑,怎么有同学穿了皮鞋裙子来上体育课?还有同学穿凉鞋来的。
生1:妈妈昨天给我新买的小皮鞋,很好看,所以今天就穿了。
生2:我以为今天要下雨,所以穿了凉鞋。
缺失二:行为、语言欠缺规范,自由随意。
案例1:教师在集中讲解快速跑的要领时,生1:“昨天打了游戏,我死了6次。”生2:“你水平太差,我打的时候只死了一次。”
案例2:跳绳时,生1不小心把绳子打到了生2,生2立马说:“你脑子坏了啊,不长眼睛啊。”
案例3:生1因为琐事和生2互掐了起来。
缺失三:课堂缺乏自信。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篮球体前变向运球?
生:没有一个人举手。
师:生1,你上来展示一下好吗?
生1:我不太会。
分析: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常规礼仪的教育,只重视教学过程和技能目标的实现。因为缺失课堂常规礼仪,导致现在的体育课课堂中学生上课随意讲话,行为自由、粗鲁,不尊重同学、老师,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削弱了体育课的育人价值。
二、棒垒球发展及棒垒球礼仪介绍
1.棒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
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自2009年引入软式棒垒球项目以来,先后成为江苏省棒垒球俱乐部成员,并先后多次在全国软式棒垒球锦标赛中获得亚军、季军。2013年我校编写了软式棒垒球的校本教材,之后根据教材推进软式棒垒球的校本课程教学。2015年开始创建常州市棒垒球课程基地。现在每班每周有一节棒垒球校本课,由专职棒垒球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棒垒球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2.棒垒球礼仪介绍
平时当学生见到老师、教练、家长时要说:“老师好,教练好,家长好”;这些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运用良好的礼貌用语。教师或教练在集合说话时,球员要脱帽、稍息、立正;这些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老师讲解、家长教育时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球具离手要轻放,排列好,珍惜爱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公共财物,家庭财物珍惜与爱护的好习惯。队员服装仪容要整洁;服装仪容是体现一个人自身素养与内涵的重要方面。
在比赛开始时,当裁判员喊两队集合时,双方队员统一到场地边线上,面对球场脱帽鞠躬后进场。裁判员宣布比赛须知后,两队队员脱帽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表达对对手的尊重。在比赛中队员进入打击区进攻时向裁判脱帽鞠躬示意,表达对裁判的尊重。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给他加油鼓劲。
比赛结束时两队要到本垒至二垒直线两侧面向裁判站队,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两队统一向裁判脱帽鞠躬致谢,表达对裁判员执法比赛辛苦付出的感谢。然后两队队员相互脱帽鞠躬握手,胜方通常说“谢谢指教,承让、承让”以显示胜不骄的风度;输方会说“恭喜、恭喜,精彩比赛”显示败不馁的气度。当队员回到各自休息区前的边线时,要列队向各自教练、老师及家长观众脱帽鞠躬致谢并说:“谢谢教练、谢谢老师、谢谢观众(谢谢爸爸妈妈)”,还要转身面对球场说:“谢谢场地。”
二、礼仪渗透和实施构想
1.学习棒垒球礼仪文化
在体育课堂中介绍棒垒球礼仪文化,让学生发现体育课新奇、有趣,让学生喜欢这种渗透棒垒球礼仪文化的新颖体育课。
2.拓展体育课堂礼仪教学
(1)让学生学会礼仪用语
案例1:在课堂组织分组练习时,生1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说:“请某某同学示范”;示范展示结束后,大家一起说:“谢谢某某同学示范。”
案例2:在课堂组织比赛时,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后,1组和2组学生按照棒垒球礼仪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以此表达对对手的尊重。比赛过程中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同组学生一起给他加油鼓劲。
(2)营造互动的礼仪教学氛围
一、躬亲垂范,言传身教
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教育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若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讲究礼仪规范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做礼仪的楷模。仪表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和其他人的尊重的表现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仪表和举止方面的表率,教师的仪表要符合两个要求:第一是上课时要穿运动服装,符合教师形象;第二要举止稳重端庄,姿态动作大方得体,有着教师的内在修养。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良好的礼仪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等都对学生起着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在教学用语上也要突出礼仪素养,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响亮准确的口令、端正的体姿,都能给学生带来美感,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要合理运用好讲授、表扬和批评语言,使学生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礼仪的教育和启迪。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无声语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极易为学生所模仿。在课堂上体育老师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带着情绪上课,遇到学生闹情绪或者没有按照口令去执行动作的时候,不要发脾气,更不能说不符合礼仪的言语,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印象和影响。
二、集队训诫,养成习惯
体育教学在课堂组织形式上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多彩,学生间协作、竞争、对抗的活动也较多,经常涉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我们的集队问题,队伍排得怎样能体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全班能做到快、静、齐就说明这个班做得好,如果有个别学生没按要求做好,那么,不单影响个人的表现,还影响整个集体,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很容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从个体来说,他是代表自己,表现不好是影响他的评价,从班级来说,他表现不好就会影响整个班的班风,从学校层面来说,他表现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抓住这有利条件,及时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树立校荣我荣的情怀。
每次集队可以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上体育课时,学生集队后,首先是师生问好,老师说:“上课!”同学们说:“老师您好!”老师再说“同学们好!”迟到的同学必须喊“报告”并向老师说明原因,经老师允许后方可入列且要排到队尾。下课前,师生应互相致敬道别,待教师宣布“解散”后,学生方可解散。每节课坚持这些常规,使学生做到与集体保持步调一致,学生慢慢就会养成听从指挥、服从组织的良好礼仪习惯。
三、规则意识,类比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项运动也有自己的规则,如篮球比赛不但规定每队上场的人数、比赛的时间、暂停的次数,还规定不能推人、不能走步、不能双手运球等,只有遵守规则,比赛才得以公平公正地进行。我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时利用规则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的教育,并且举一反三,普及到日常的交通安全教育中,如教学生跑步起跑时,要听到老师的哨声才可以起跑,类比告知学生过马路时等绿灯亮才可以通行;在打篮球时不能推人,类比告知学生在排队时不能推人、不能插队;在跑步的过程中不能跑到别人的跑道上,类比告知学生不要走到C动车道上,同时,告知学生在体育场上跑错道只会取消成绩,但在马路上走错道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通过体育规则的严格执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注重讲规则、守秩序。
一、教师要先从自身做起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于其品格、素质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一个好的教师或者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的言谈举止反映了自己的文化素养,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由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体说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仪表端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是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教师衣着整洁、朴素、端庄,使学生产生可敬可亲和安宁的效应。
2.举止可亲
教师的笑容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语言幽默
幽默的语言,能驱除课堂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
4.情感充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热心教学,积极投入,还要将热情流露出来,用充沛的情感去感染、带动学生,让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情趣,充满魅力。
教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体现,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作为服装专业教师的穿着,更应该做到合体、和谐、整洁而又彰显个性,即淡雅和谐体现教师的风范,又独特别致展现个人魅力,时刻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把言教和身教充分结合起来。
二、如何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提升中职学生的礼仪修养
1.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礼仪修养绝不仅仅只是外在行为的体现,更是与内心的道德、文化、艺术修养密切相关。服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更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艺术修养。在服装上,流畅自如的线条、富有韵味的块面、充满着节奏感的点缀、变化多端的搭配,把服装的艺术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专业课堂上,通过对影像作品的欣赏,组织参观一些美术绘画展览,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美、欣赏到美,提升审美品位丰富情感底蕴,由内而外提升气质修养。
2.接轨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加强社会实践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企业。在专业课堂上引入和渗透企业文化,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内涵和途径,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更加贴近企业,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社会,了解服装专业学生必备的社会礼仪,并且通过锻炼来提升自己的礼仪。同时,在企业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自信心。自信是礼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教学形式多样化,用实际提升学生礼仪素质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合作小组。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像一面镜子,能在双方的交流中,对方的反馈中,照出自己言行、礼节等各方面的优缺点。合作小组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在与人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