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58: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急诊分诊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213-02
心血管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并且疾病具有较高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因此必须要抓紧时间对其进行治疗,提供治疗效果[1]。本研究就我院68例心血管急诊患者为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心血管急诊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2~77岁,平均(49.2±3.6)岁;体重39~75 kg,平均(58.1±2.6)kg。39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伴急性心肌梗死,19例患者为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瓣失功急性左心衰,10例患者为马凡氏综合征急性左心衰。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其调整血压、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等治疗,同时对其并发症进行积极的处理,并督促患者卧床休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Z44021269)和路路通治疗,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则每天1次对其静脉滴注250 m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如果患者有脑血管疾病,则每天1次对其静脉滴注20 mL路路通+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3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复跳率及死亡率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然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的软件包是SPSS18.0,各种数据的标准差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病情特点
(1)具有较急的发病速度和较快的变化,将“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出来。这就要求心内科医师迅速作出判断,给予患者及时的救治;(2)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心内科医生无法对下一个患者的具体系统或器官疾病及轻重程度进行有效的预见;(3)具有较复杂的病情和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2]。这就要求心内科医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具备广博的知识体系,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积累有益的临床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对心血管疾病的疑难急诊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将误诊和漏诊的几率降低到最低限度;(4)通常情况下,患者并不是以某种疾病为主导,而是以某种症状或体征为主导;(5)具有较大的病情轻重差别。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并发普通感冒,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并发多器官衰竭、心跳骤停等症状;(6)患者及其家属不理解。通常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给予症状的缓解和病情的稳定以极大的期望,没有抓好治疗的时间,从而造成瞬间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
3.2 心血管急诊事件的发作特点
(1)首诊突发。大部分患者在首诊时,并不认为心血管时间的发作隐患存在于自己身上,或即使知道自己有心脏病也没有进行清晰的诉说;(2)其他疾病或症状掩盖了心血管事件的发作隐患,比如,急性腹痛腹泻等;(3)医院医护人员没有充分重视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常常在面对突发的心血管事件时不知所措,特别是在留院观察患者身上体现在尤为明显;(4)医护人员缺乏相关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急救专科知识。所有这些极易延误抢救时机[3]。
3.3 心血管急诊的防治对策
(1)医院医护人员应该对医疗核心制度及岗位责任制进行严格的执行。医院相关领导应该对心内科急诊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进行严格的强调,包括急诊工作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保证严密观察患者,使医疗质量和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2)给予病历书写制度以充分的重视。应该简明扼要、准确及时、清晰明了地书写急诊病例,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应该对抢救记录进行及时的书写;(3)不断更新思维模式。应该积极运用降阶梯思维方式,对急性心血管时间进行及早的识别[4]。同时,将多向思维模式有效树立起来,全面掌握各系统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多发急危重症;(4)树立勤会诊、勤请示汇报的良好工作作风。一个医护人员,不论经验怎么丰富,知识面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怀疑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就应该给予患者认真详细的会诊,同时,还应该养成勤请示汇报的习惯,从而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减低到最低限度;(5)对心内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心内科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有心血管基础的患者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病情及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情况,则应该及时将其汇报给医师;(6)对急性心血管时间的发生规律进行有效的掌握。冠心病在心脏性猝死中居于首位,同时心脏性猝死率与患者的年龄是呈正比例关系的,在一些地区,55~64岁的冠心病患者具有最高的猝死率[5]。在性别比例方面,男性猝死率显著高于女性,而在猝死率增加的趋势方面,男性早女性20年[6]。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路路通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单纯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心血管急诊事件具有独特的病情特点和发作特点,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良好的防治。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心脏复跳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佩燕.独特的急诊临床思维-降阶梯式鉴别诊断[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3):1828-1829.
[2] 孙海涛,赵子彦.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昼夜节律及其临床意义[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8,27(1):26-27.
[3] 马岩.常见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症状识别[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0):73-74.
[4] 王仲,寿松涛,计达.降阶梯思维是科学的急诊临床思维方式[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4):1997-1999.
[5] 张虹儿,周淑萍,贺宏艳,等.急诊心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284-285.
关键词: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探索
0引言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多个临床专业的边缘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始终处于处理急危重症的最前沿。面对大量未经筛选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处理原则强调“时效性”和“生命第一”的原则,要求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救助患者生命,这就对急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专科医师的首发站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针对我院的急诊医学教学情况,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做了以下有益探索,现报道如下:
1课堂理论教学
1.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急诊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均为副高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战经验,良好的医德医风。授课教师均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授课前先在教研室进行试讲,通过后方可给学生上课,以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性和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提高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院还加强了后备教师储备,要求青年教师参与教研室备课、听课环节,参加教学比赛,对于青年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职称晋升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1.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我院于年开设急诊医学课程,由于早期教学经验不足,基本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按照不同系统,不同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学生进行纵向思维培养,但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感觉是在重复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程,体现不出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②临床实习阶段,学生感觉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头绪,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动手能力较差。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参考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发现以教学法结合典型病例或情景模拟的新型教学模式更能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因为新型教学模式是以患者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以常见急症鉴别为主线的横向临床思维培养盯。
1.3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授课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授课,教研室主任协同教学质量管理科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抽查,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无记名反馈教师授课情况,并根据评分量表打分,以此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医院临床教学
2.1急诊入科宣教
急诊科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其他科室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性,为了减少学生对陌生科室的心理恐惧,尽快进人实习状态,我们安排具有丰富带教经验主治以上医师对实习生进行人科宣教,其内容包括急诊科布局、工作环境、急诊科规章制度、常见急症抢救程序、急诊病例书写规范及要求、法律法规教育等。通过宣教,学生们能较快进人实习状态,学习兴趣较前明显提高。
2.2强化诊断思维
对于急症患者,首要任务是评估生命体征是否平稳,首先要排除风险最高、威胁生命的病因,先安排最必要的检查,并在检查时做好必要的急救准备。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危重患者,在诊断未明的情况下,应坚持诊断与治疗同步,边抢救边检查,不能消极等待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体现“生命第一”原则。我院临床教学侧重以常见急症就诊时的症状和体征为中心,强化鉴别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经过针对性强化训练,使得学生在接诊病人时做到心中有数。
2.3强化技能训练
由于目前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很多急救技术还无法在患者身上实施,故急救技能训练更多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我们采用学生先看教学视频,然后老师操作示范,最后分组模拟训练和技能考核的方法。学生模拟训练时带教老师必须在场,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然后督促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技术要领。对于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老师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与家属沟通的难易程度,适时让学生进行现场急救技能操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2.4参与诊疗活动
学生掌握了常见急症的鉴别和处理流程后必须参与诊疗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巩固三基知识。对于病情及时间允许的患者,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可侧重让学生参与诊疗活动,如量血压、做心电图、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历等活动,必要时老师予以指导、补充。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学生应对老师的诊疗过程做好详细记录,抢救结束后,作为危重病例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可强化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敏锐的现场反应能力。
2.5加强医患沟通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的高发区,而产生纠纷的根本原因更多在于患者对服务态度的不满,而非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医患沟通是赢得患者满意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医患沟通,首要环节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站在患者及家属的位置,才能体会到他们对疾病充满了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很容易对医生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反复强调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并在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热忱耐心的服务给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整个诊疗活动在紧张而和谐的过程中进行。
2.6规范出科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时,带教老师需根据实纲对学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常见急症的诊断程序及处理流程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常见急救技术。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重新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总之,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罗学宏急诊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铁城,于东明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陈尔秀,张正良,袁国莲,等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西北医学教育
刘树元,王立秋急诊临床教学中急救思维培养的探索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お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的病毒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以及破伤风杆菌等,这些病毒对受伤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巨大的威胁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急诊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器械便是各种注射用的针头,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针刺伤。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急诊护士面临的一种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据了解,我国约80%的护理人员受到过针刺伤害,为避免护理人员针刺伤意外的发生,研究影响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影响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因素分析
1.1 急诊护理人员防护意识不强 目前,在各种护理教育中强调更多的是患者院内感染的防范知识,而关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的教育却相对缺乏,尤其对针刺伤的危害性及防护措施的教育更少。通过对我院发生过针刺伤的50名护士的调查分析表明:操作时不戴手套的占53%,针刺后没有向上级报告的占85%,有18%的护士针刺伤后没有及时采取消毒及预防感染措施,这说明很多护士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不强。另外,虽然90%以上的护士能认识到针刺伤后最严重的后果是感染血源传播性疾病,但对感染概率认识不够,认为感染几率很小,不必小题大做,因而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不注意防护,实际上,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被HIV阳性患者使用的针刺伤后获得HIV的可能性是0.2%~0.4%;针刺伤感染HBV的可能性是19%~40%。以上分析表明,护理人员防护意识不强是导致护士针刺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工作负荷重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急诊科护士在进行护理时,不再象以往那样仅限于打针、发药,还要对患者提出的形形的问题给予满意的答复,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急诊科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1-2]。另外,急诊科患者数量大,周转快,有时同时来很多患者,而且面临的患者大多是危、重、急患者,病情凶险、变化快,因而急诊科护士随时处于应激状态,工作中要求精力高度集中,容易导致身体疲惫。可是,目前大多数医院护士严重缺编,致使急诊科护士日夜不停的工作,有时连正常的吃饭都顾不上,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3],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患者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常常使她们感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腰背酸痛,而多数人在超负荷状态下应激反应能力往往较差,因而容易发生针刺伤现象。
1.3 护理操作不慎 众多的实践经验表明:护理操作不当是造成针刺伤的重要原因,例如在拔出针的护帽、加药、套回针的护帽时如果不慎便易发生针刺伤,尤其是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的护帽时危险性更大;如果将用过的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也易发生针刺伤;如果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在做清洁时也易被针头刺伤;给不配合的患者注射时,如果没有人协作也容易被刺伤。
2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2.1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急诊科应对护士尤其是对新上岗的护士定期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使她们充分认识、重视针刺伤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要使急诊科护士知道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生针刺伤要正确处理,护理操作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细心的去完成,不但要保护好患者不受医源性感染,也要对自己高度负责。对临床护士的培训别要强调防护用品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从而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2 规范操作 为了避免发生针刺伤,应制定出统一的预防针刺伤的操作规程,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急诊护士要始终遵守操作规范,例如尽可能使用带有安全性能的静脉注射装置;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给不配合患者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避免与他人交谈;禁止直接传递锐器和手持的锐器指向他人;一旦发生针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再用碘酒、乙醇消毒,如是被乙、丙肝患者污染的针头刺伤,应在24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抽血检查,如是被其他病毒感染,也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检查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3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 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因此,简化注射器和医用垃圾的处理程序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被锐器刺伤的次数。注射器尽量一次毁形成功,要使用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盒,减少化学消毒剂浸泡环节,而直接将针头等医用垃圾焚烧处理,减少二次刺伤机会,严格管理医用垃圾,减少其他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机会,并严防医用垃圾流入社会,给大众带来危害。
2.4 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针刺伤的危害,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严格建立和完善健全的针刺伤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针刺伤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应建立针刺伤报告系统,使护理人员在针刺伤意外发生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应分析事件的发生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易造成针刺伤的护理人员应进行乙肝免疫疫苗注射,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针刺伤后造成的危害。
2.5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医院可以适当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急诊科护士的选择应考虑其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需要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和一定临床护理基础,业务技术熟练,责任心强,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在人员分配上注意新老结合,使她们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合理配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急诊护士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2.6 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急诊科面对的患者多而杂,面对的病症也是多种多样,而且这些患者的病情多是危、重、急,因而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可能发生针刺伤,为此,急诊科应对护士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训,全面提高急诊护士的心理素质,使她们在任何场合都能保持沉着冷静,只有这样,护理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从而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针刺伤意外也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
3 结语
在急诊护理中,虽然针刺伤时有发生,但只要医院管理部门和广大护士及时总结分析针刺伤的发生原因,不断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针刺伤是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当前护士压力分析与应对.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1):62.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诊断;病因;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可发于各个年龄段,其中,老年性急性阑尾炎较为特殊,在病理生理变化方面较中青年患者更为复杂,且病变与临床症状体征往往不相符,早期诊断与治疗难度相对较大[1]。由于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迅速,如延误诊治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回顾分析了68例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旨在提高临床对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认识以及诊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62~78岁,平均(63.78±2.15)岁;临床表现:36例发热,57例消化道不适(恶心、呕吐或食欲低下),34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8例首发右下腹疼痛,16例不明确性疼痛;疼痛性质:54例麦氏点压痛,28例反跳痛,34例弥散性压痛,15例腹肌紧张;40例腹胀,5例可扪及右下腹包块形成;内科合并症:12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10例心电图异常,5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
1.2辅助检查 术前白细胞计数(WBC)在(5.29-24.18)×109/L,平均(13.05±2.19)×109/L;56例经腹部X线片检查显示,32例存在右下腹肠管积气;腹部B超提示25例为急性阑尾炎,18例存在腹腔渗液,4例存在右下腹包块。
1.3方法 60例确诊后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6例因症状较轻等在密切监护下行保守治疗(广谱抗生素治疗、控制合并症及并发症、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失衡等),2例因诊断不明确行保守治疗,后因病情变化转行OA治疗。60例急诊手术者中,36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治疗,24例开放手术(OA)。
1.3.1 LA治疗 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经脐部下缘行10 mm大小弧形切口作为观察孔,建立12~15 mmHg CO2气腹,置入10 mm Trocar腹腔镜,仔细探查腹腔情况,明确为急性阑尾炎后,经左下腹且与腋前线平行的脐部行5 mm长度的切口(主操作孔),再经由耻骨联合上方的正中部位行5 mm大小的切口(副操作孔)。存在腹腔粘连者,常规分离粘连,将腹腔内脓液吸出,准确定位阑尾后以抓钳将其提起,对阑尾系膜进行电凝处理直至阑尾根部,并以4号丝线进行双重结扎处理,在距离结扎线远端约0.5 cm部位将阑尾切断,残端以电凝处理,无需包埋,经主操作孔将切除的阑尾组织取出。如阑尾根部存在坏疽并且严重粘连而致解剖困难者,直接将坏死组织清除。阑尾残端以医用生物蛋白胶进行覆盖,留置局部硅胶引流管进行引流。常规冲洗腹腔并留置盆底硅胶管进行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1.3.2 OA治疗 按照常规方法经腹直肌或麦氏点进腹,在直视状态下探查并切除病变阑尾,残端予以包埋处理,常规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如存在严重腹腔污染,则予以留置盆底硅胶管进行引流。
1.4观察指标 统计治疗效果、手术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2.1治疗情况 60例确诊后行急诊手术治疗痊愈,6例因症状较轻等在密切监护下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2例因诊断不明确行保守治疗,后因病情变化转行开OA治疗康复。
2.2手术情况 LA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OA组(P0.05),见表1。
2.3术后并发症情况 LA患者术后止痛剂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残余感染率均显著低于OA患者(P
3 讨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复杂,多因年龄增长导致肠道变窄、肠道壁脂肪变性、肠道粘膜变薄以及胃肠道排空功能降低等,导致阑尾官腔梗阻或闭塞,肠道血运不畅以及细菌繁殖,故而发生阑尾炎[2]。由于老年人群的反应较差,对症状不典型或症状较轻时往往与疾病不一致,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此外,患者常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影响疾病的判断与诊断,如不及时治疗可能累及其他脏器系统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因此,应密切询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发病时间以及部位等,密切监测患者的轻微体征与症状,充分结合辅助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率。
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大部分学者提倡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但对于病情较轻且诊断不明者,可在严密观察下实施保守治疗,一旦病情变化,仍应果断转行手术治疗[4]。本组68例患者中,仅6例因症状轻微等而行保守治疗痊愈,2例保守治疗无效转行OA治疗,另60例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急诊手术治愈,临床疗效满意。在术式选择方面,近年来多提倡微创技术LA治疗,因其较OA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更少,对于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而言更具优越性,且避免了OA治疗因术野限制而病灶切除、腹腔冲洗不充分等问题,有利于减少术后粘连、残余脓肿等风险[5]。本研究中,LA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较OA表现出明显优势,且手术时间较OA而言并无明显增加,此外,LA的止痛剂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残余感染率均显著低于LA,安全性更为理想。但实施LA治疗需严格排除禁忌症,患者获得明确诊断或不排除急性阑尾炎的可能。
综上所述,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病因及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后急诊手术治疗科获得良好疗效,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以LA治疗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朱庆丰.基层医院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治疗(附68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55.
[2]原彦君.老年性急性阑尾炎28例诊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43):178-179.
[3]印红云.老年阑尾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137.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抗震设计加固技术
Abstract: th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s the arte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s also one of the lifeline earthquake relief. 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 the bridge is easy to fail, often repair time is long, bring bigger impact to the earthquake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To ensure the bridge can still pass under the effect of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s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 on bridge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seismic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asily neglected in the design.
Keywords: earthquake seismic design and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几年不断发生各种等级的地震。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若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此外,目前我国公路行业现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在设计思想、安全设防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一、桥梁抗震设计与震后检测加固的必要性
对桥梁结构进行震后检测及加固技术的研究, 其必要性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地震中的部分桥梁遭受严重破坏,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其次是随着新规范的颁布执行!设计方法的发展和更新,许多按以前方法设计的或根本就没有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的抗震性能需要重新进行评估。相当数量的桥梁,尤其是早期修建的桥梁,由于资金短缺,设计!施工标准低,加上技术管理薄弱,施工质量不能保证这些桥梁的使用寿命,有些很快就变成危桥;由于桥梁管护不善!大自然风霜雨雪的侵蚀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造成桥梁自身老化破损,衰老加快,寿命缩短。对这些桥梁,通过评估及有效的加固,力求能够提高单个构件以及整个桥梁体系的抗震性能, 以满足现存规范及交通提出的抗震设防要求。
二、抗震震害抗震加固实施时, 必须了解桥梁的构造特性与地震震害之间的关系。根据公路桥至今的震害实例分析结果,针对发生震害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1、上部结构震害:上部结构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毁坏的情形较为少见,往往是由于桥梁结构其他部位的毁坏而导致上部结构的损坏如地震时相邻梁体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破损, 因支座的螺栓起拔或剪断引起撞击而使变形过大等损伤。
2、支座震害:地震中,桥梁支座的震害极为普遍。其原因主要是支座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抗震的要求,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 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的缺陷等因素。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支座锚固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以及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等。
3、落梁震害:桥梁落梁有的是墩倒梁落,也有的是梁落而毁墩。其主要原因有:桥台倾斜或倒塌、河岸滑坡、地基下沉、桥墩破坏、支座破坏、梁体碰撞、相邻墩发生过大相对位移等。
4、下部结构和地基震害: 下部结构和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桥梁震后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桥梁墩台因砂土液化、地基下沉、岸坡滑移或开裂引起破坏很难加强它们的抗震能力。
三、桥梁设计与抗震措施
1、防止落梁的措施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指出上部结构主梁的支承长度a≥70+0.5L(L 为梁的计算跨径,L 单位为m,a 单位为cm),该取值沿用自日本抗震设计规范,多数设计者认为规范取值较为保守,比上一代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较大提高(a≥50+L)这里需指出该种认识属于误区,当“长桥高墩”时应在规范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安全富余。
根据震后的调查表明横桥向抗震挡块的破坏非常普遍,说明当前挡块设计存在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构造尺寸偏小,主筋配筋偏少,挡块内侧缺少减震橡胶块,特别是在斜弯桥设计中应比直线桥具备更多的考虑。挡块内侧不仅应设置橡胶块,还应考虑留有不小于5cm 的缝隙,多数桥梁设计将桥墩挡块设置为与盖梁边缘齐平的方法是欠考虑的,往往造成施工误差调整困难以及上述 5cm 缝隙难以保证,故建议桥墩盖梁端部悬出挡块外1Ocm为宜。
2、支座型式和布置方式
支座选型长期以来被忽视,常规梁桥多采用普通橡胶支座,汶川地震后的调查表明普通橡胶支座破坏后加剧了桥梁损伤,建议根据桥梁设防要求,选用适用的支座类型。基本地震动峰加速度峰值0.1g地区和以上地区应选择减震型橡胶支座。支座的布置是否合理至关重要,汶川百花大桥第5 联 (5×20m)采用一个固定支座,其余墩为活动支座,导致全联上部结构水平地震力几乎完全由固定支座下的桥墩承担,该桥墩迅速破坏后,造成全联坍塌。对于连续梁桥在设置固定支座后,应充分考虑固定支座设置对抗震的不利影响,慎用墩梁固结方案,应注重考虑各墩水平受力的平均分担。
3、柱式桥墩的合理设计
柱式墩是桥梁设计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抗震设计中应首先尽量避免选用抗震性能差的圆形独柱结构,同时优先选择矩形截面形式。其次应重视桥墩中间的横梁设置,横梁刚度不宜过大,避免导致“强梁弱柱效应”的出现,造成结构的第一塑性铰出现在墩柱之上,而不是横梁上,致使结构失效。
结构刚度的均衡是总的设计原则,一般指纵桥向相邻高度不宜相差过大,同时注意当地面横坡较陡时,横桥向也会出现墩柱高度差异,条件容许时可以考虑进行开挖,以保证横桥向墩柱刚度的均衡。
四、桥梁的抗震加固技术
对于处于地震多发区的已经修建的桥梁,应根据更为先进的设计思想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考虑是否应给予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
1、维护结构连接件
当支承连接件不能承受桥梁上、下部结构产生的相对位移时可能会失去相应的作用,并导致梁体坠毁。而这种情况往往都是由施工单位和养护单位在桥梁支承连接件的性能质量的重视度不够所引起的。因此,我们应定期对桥梁支座、伸缩缝等连接构件进行维护。在国内目前采用较多的维护方法有采用挡块、连梁装置等安装于伸缩缝等上部接缝处;安装限位装置于简支的相邻梁间;为耗散作用于结构的地震能量增加耗能装置及减隔震支座;增加支承面的宽度等措施。此外,在桥梁使用期间定期检查并维护支座时应随时清除伸缩缝内的杂物。
2、加固上部结构
加固上部结构主要有粘贴钢板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和结构体系转换法。粘贴钢板加固法主要在梁板桥的主梁底部出现严重横向裂缝时使用。在粘贴钢板、钢筋或纤维时应特别注意粘贴位置,即粘贴位置应尽量远离中性轴加固区。同时还应注意黏结剂的性能以保证锚固的可靠性;增加截面加固法主要是增设钢筋在桥梁下部以提高主梁的抗弯能力。同时,如果增设的钢筋较多可考虑将主梁下部的截面面积增大以避免超筋构件的出现。另外,应设置锚固筋、传力销、剪力键等可靠的连接物在新老结构材料之间以避免增加的重量破坏原截面;结构体系转换法主要指将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设置在简支梁的梁端,使相邻两主梁连起来就可形成多跨连续梁,进而达到提高桥梁承载力的目的。
3、加固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的加固主要有柱罩、填充墙、连梁、加固支座、加固帽梁、桥台和加固基础等措施。填充墙具有提高柱的横向能力和限制柱的横向位移等特点,可用于多柱桥梁;连梁可提高混凝土排架的横向能力。连梁可置于排架底部标高处替代墩帽,也可置于地面标高和排架底部标高之间的某个位置以调整特定排架的横向刚度;一直以来支座都是地震中受损最容易的部位,而为加固支座现在一般都采用隔震支座加固桥梁的方式,此外还有用铅芯橡胶支座或者缆索与弹性支座配套使用代替弹性支座的方法;帽梁加固方法最常见的是给现有帽梁增设垫板;桥台加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支座延长装置,二是用木材、混凝土或钢筋填塞夹缝,后者采用较多;通常基础加固的方法是增设覆盖层、均匀增加基础、增加接触面积或将基础锚固于土中等。
4 结论
桥梁的抗震减灾涉及桥梁工程、地震、防灾减灾等多方面的研究,尽管我国桥梁抗震与加固的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国外。我国的桥梁抗震缺乏持之以恒的基础性研究,对于公路桥梁抗震能力的评估和加固至今仍没有相应的标准。哪些桥梁可能会在地震中损坏甚至倒塌仍然没有清晰的概念。我国要充分吸收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桥梁的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工作。结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级设防标准,尽快提高我国桥梁抗震加固的技术水平, 确保公路工程各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轮机 通流部分 常见故障 诊断方式
前言:如今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同类型发电技术都趋近于成熟形态,应用范围持续扩张。不过,现阶段火力发电始终作为我国主流的发电途径,尤其经过汽轮机高参数和大容量化等问题交织化作用,使得其通流部分的故障诊断工作地位,得以全方位凸显。毕竟汽轮机通流结构单元发生故障的几率较高,同时会对汽轮机正常运行造成深入性影响,所以,尽快强化对该类部分的故障诊断研究力度,降低故障滋生几率,不单单能够适当消除发电机遗留的安全隐患,并且可以延长机组整体的大规模维修期限,最终大幅度改善机组整体运行的经济性。
一、汽轮机通流部分的工作机理
汽轮机通流结构单元,将主要细化为高、中、低压三部分。
首先,高压通流部分主要由一个单列调节剂和11级压力级组成,其中前者的叶片呈现出冲动式的三叉三销三联体结构形态,优势即保留妥善的强度;后者则配合方钢制作并且附着在静叶持环之上,在配合L型填隙条锁紧之后,利用T型可控型叶根结构链接,以发挥防蒸汽泄漏的功用。
其次,中压通流结构主要由保留同等级数的动叶片结合形成,其间利用弹簧退让式的汽封将转子、叶片围带之间的径向间隙控制在较小范畴之内,如若滋生出任何形式的摩擦或是碰撞现象时,便可以在这部分弹簧发生挠曲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对汽封齿的磨损效应;至于其静叶片的原材料始终是方钢铣,在利用叶根和整体围带焊接结构形式处理之后,衍生出整圈隔板,在确保经过水平分面锯开之后被顺利地划分为上下两半。
最后,低压部分在顺利构筑起整圈隔板结构基础上,配合内缸或是静叶持环直槽内部的隔板,以及L型塞紧条进行锁紧处理。
二、当前我国汽轮机通流结构单元经常引发的故障问题
我国汽轮机通流部分经常出现的故障类型主要包括突发性和渐变性故障。
第一,突发性故障。保留深刻的偶然性,基本上不能在前期加以全面性预防,只可以在故障引发之后加以及时性调试,避免汽轮机长期深陷不正常运行的深渊基础上,精细化记录整理故障类型,确保为日后有关故障检修提供丰富的指导性线索。至于这部分通流故障将包括进气阀阀门杆脱落、动叶或是静叶断裂脱落等状况,尽管说这类现象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过根源问题始终限定在通流部分面积突发性改变层面上,因此维修过程中可以尽量依此为核心点。
第二,渐变性故障。包括调节阀门的结垢、调节级叶片的断裂脱落、高/压级气缸等结构的磨损状况等,这部分故障滋生的根源,通常都是因为汽轮机通流结构遭受较长时间的水汽充斥或是蒸汽内部的杂质冲击,因此发生过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滋生几率相对地亦不是很高,不过如若突发,便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限制汽轮机整体运行的正常性结果。针对这部分故障加以控制的方式,便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开展同步式检修和维护工程,力求将渐变式故障滋生问题予以最大程度地克制。归结来讲,不管是上述任何一种故障状况,都是因为不良的压力、流量和温度等热学因素波动状况所导致的,因此日后诊断和维修期间要多加注意。
三、针对汽轮机通流部分常见故障加以科学化诊断的方式
现阶段我国针对汽轮机通流结构单元的故障,主要沿用现场检验、热参数和通流效率对比分析等技术方式,加以诊断。
第一,现场检验。强调在汽轮机通流结构单元尚未滋生有关故障问题期间,精细化进行现场观察认证,如若尚未观察到显著化的故障滋生因素,便可以将注意力集中锁定在汽轮机开启状态之上,之后配合该类器械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特定故障源头诊断。如门芯掉落引发的故障,会全面限制门前后压力,如若检验过程中发现汽轮机前后压力未曾产生波动迹象,便可以将这类隐患排除在外。
第二,热参数对比分析属于一类最具备实用价值的通流结构故障诊断模式。通常状况下汽轮机不同类型参数,会稳定在特定范畴内部,一旦说内部滋生任何形式的故障问题,蒸汽和条件压力就会大幅度上升,这样,利用汽轮机高压调门全开的最高工况为指导媒介,同时通流结构故障期间数据对比,就可以较为妥善地认证相关故障滋生原委和实际类型。如蒸汽流量和调节级压力出现显著性下降趋势时,利用参数对比,便可以快速地获取异物堵塞通道引起的通流面积过小的故障结论。
第三,通流部分的效率比较,主张凭借正常运转效率作为核心指导依据,进行故障引发后期的通流结构效率对比,并且诊断出特定故障。其核心动机便是针对上述参数对比方式的不足加以适当地弥补。如当调节和高压缸效率同步出现下降迹象时,如若始终沿用热参数对比诊断方式,将难以精确且快速化地锁定故障源头;而凭借两者效率幅度大小对比之后,就可以较为轻松地确认。
具体来讲,以上三类故障诊断方法是当前作为常用的。不过经过我国科学技术持续革新发展之后,尤其是经过人工神经网络贯穿,以及相关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支持,相信会在自发基础上理清故障原委并透过建模做出诊断结论。长此以往,该类工作领域发展前景势必一片大好。
结语:综上所述,汽轮机作为火电厂内部的关键性技术设施,对于火力发电经济和科学性,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不过当中亦存在多重故障隐患,最富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通流部分的故障。因此,日后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各类技术培训指导活动,力求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借此不断强化对汽轮机通流部分故障的诊断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董晓峰.汽轮机通流部分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
工程学报,2010,39(35):74-86.
[2]张国忠.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故障诊断[J].中国高新技术企
业,2011,26(24):130-139.
[3]杨建明.表面粗糙对汽轮机通流部分性能影响的研究[J].
【关键词】谱估计 谱估计的方式 仿真
平滑周期图,作为一种非参数化的方法,自然的,不受其他模型参数的限制是它最大的特征,在估计功率谱密度的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优势在于计算不复杂,是一种很经典的方法。在进行功率谱密度估计的时候,超出数据观测的范围,我们刚开始对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进行假设的数据,超出了范围之后都是零,所以,想要通过估计得到的功率谱推算出真实的功率谱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来说,实际的功率谱很难从周期图中得到,尽管它有渐进的功能,但几乎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要求,这些是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参数化的功率谱估计,是不同于周期图方法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是有用到参数的,相比于周期图方法来说。它的优点在于频率分辨率更高,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高分辨率方法,或者是现代估计方法。
1 经典谱估计
经典谱估计方法主要是根据功率谱函数的定义式给出的功率谱估计方法,它主要分为:周期图,相关图,B-T法,Welch法。周期图谱估计器为: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典谱估计方法,它是在功率谱函数的基础上,所得到的一种功率谱估计方法,周期图,相关图,B-T法,Welch法,是包含在经典谱估计方法中的。以下是周期图谱的估计器:
(1)
将自相关函数(这边提到的是基于信号的)通过傅里叶的变换,进一步得到功率谱密度函担这就是以下给出的相关图谱估计器的原理:
(2)
通过分析计算,我们会发现在均值上周期图和相关图得到的数据是一样的,公式如下:
(3)
我们规定要在最大的程度上靠近φ(ω),这是发生在周期图是没有偏估计的时候,通过
这个式子,可以得出WB(ω)要在最大的程度上和Dirac相似。一旦逼近的效果没有达到要求,将会使周期图和相关图估计器受到影响,使其产生较大的偏差,偏差囊括了非零主瓣宽度和非零幅瓣幅度,它们都是来自窗函数WB(ω),其中关于WB(ω)的主瓣,它在所要估计的谱中,扮演着使其不清楚,或是让其平滑的角色。能够使集中在某一个频段里的功率信号,扩展到其他地方,比如一些功率很小,或是压根就没有功率的频段中去,这就是谱估计中窗函数幅瓣所起的作用,人们称它为“泄漏”。在这里,受最大的约束是数据的长度。消除的偏差,可以通过使N的值加大来实现。
(4)
由此可见,如果周期图不存在偏差,便可以很好地用于谱的估算。
但是,添加时间窗也会存在别的问题,如果方差减小的太多,分辨率就会变得很低,为了保证不失真,又能尽可能地减小波动,就要对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从而选择一个合适的值作为窗的长度。
Welch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改进措施,运用这种方法,使得如果数据的分段中存在叠加,也不会影响到计算;而且,在窗的添加时间上做了改变,将其加在数据的每一个分段进行周期图的计算之前。因此,Welch法的谱估计器可以表达为下面的公式:
(5)
其中:代表每一个小分段估算后得到的结果。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对周期图进行平均处理,与Tukey方法的不同,它是对每一个小分段都添加了时间窗,再进行谱的估算,然后根据平均运算,使方差有效减小,从而使估计的性能更好。
2 参数化谱估计
令参数化的方法能更加准确的得到谱估计值的步骤为:
(1)为了函数形式已知的产生模型得到更好的需求,应该先参数化或假设基于模型的谱估计方法的信号。
(2)对假设模型中的数值进行估计从中获取你觉得有意思的信号谱的特性。
一些模型的阶数是参数化谱估计所需要的。其中,AR模型是最常用的。
AR过程x(n)可以表示为单位方差白噪声驱动的全极点滤波器的输出,则p阶AR过程的功率谱是:
(6)
对模型的参数估计后,则谱估计器可以如下形式:
(7)
由此得出,决定谱估计的因素有两个:
(1)模型参数被估计得准确性;
(2)AR模型数据的产生方式是否能保持一样。
通常情况下,AR建模使用的是Yule-Walker方法。Toeplitz阵是它正则方程中的自相关阵,计算时采用 L-D算法,但是在估计自相关序列时,它只是增加了矩形窗,所以是利用数据补零推导它。所以它的分辨率更低。
3 Matlab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以下的这些结论是通过计算机的仿真实验来得出的。使用电脑仿真时运用了三种信号:
(1)两个频率为100和200的正弦信号;
(2)加性噪声均值为0;
(3)方差为1的高斯噪声。
图1用周期图法进行谱估计,因方差过大,波动没有规律很明显,所以为了降低方差采用平均周期图。图2所示平均时的方差越是小结果;图3只是起到了平滑周期的作用。
经过对图1,2,3,4,5进行比较,得到加窗的以及降低谱估计的方差办法,平滑的降低率与谱估计的分辨率成正比。图5和图4的比较结果是:正弦的两个频率越靠近,加窗的周期性比无窗的越低。
如图6所示,方差有所降低且谱得到了平滑,所以,Welch方法谱可以使估计效果更为准确。图(7)是AR谱估计法,非参数化方法谱不能与之相比。
4 结论
本文给出的几种随机方法,经过实验证明:以上几种办法各有各的特点。目前为止的实验工程中,传统的谱估计发展日益成熟起来,新兴的谱估计方法,例如:music方法。都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谱方法在现代数字信号中不可或缺。数学理论在一直发展,谱估计技术的前景也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高西全,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晓明,晋玉剑,李永红.经典功率谱估计Welch法的Matlab仿真分析[J].电子测试,2011(07):101-104.
[3]宋宁,关华.经典功率谱估计及其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1):159-161.
[4]王P瑛,张丽丽.功率谱估计及其Matlab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2006(11):287-289.
[5]Stoica P,Introduction to Spectral Analysis[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97:156-175.
[6]王宏禹.现代谱估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43-57.
[7]黄玉划,山拜・达拉拜.双模噪声中信号的检测[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7(01):37-40.
[8]山拜・达拉拜,黄玉划.几类非高斯噪声模型的转换研究[J].电子学报,2004,32(07):1090-1093.
[9]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5-150.
[10]蔡钊华,胡惟文,王先春.基于边际谱的功率谱估计方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31(09):1062-1066.
[11]干昌浩.随机振动功率谱估计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21-23.
作者简介
阿巴拜克热・买买提(1985-),男,新疆阿克苏人。硕士研究生。现任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教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王磊,男,工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及物联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故障原因诊断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概念的解读
对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研究来说,必须以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为前提条件。首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目前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可以粗略的理解为相互连接的,实现资源和材料共享共用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其实指的就是由计算机集合加通信设施组成的系统,按其计算机分布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对于计算机局域网来说,覆盖的范围相对较小,而广域网就覆盖的范围来说就显得宽泛。通过因特网的应用研究来说,事实已经充分说明如果是采用统一协议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那就会产生组大的能量,互联网也会发展迅速,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网络之间的连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常见的故障分析
21世纪最为知识大爆炸和信息化发展最快的时代,全球的互联网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作为优化工作的重要媒介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计算机网络带给我们带来便利和收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故障,这极大的影响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计算机出现的网络故障,按照分类,一般分为物理故障与逻辑故障,也就是通常说的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前者主要是网卡、网线、Hub、交换机、路由器发生了问题而产生的故障,后者一般是说由于网络协议出现的问题问题或因为网络设备的配置原因而导致的网络异常或故障。对于计算机网络故障来说,一般表现的症状为:连通性故障,如电脑无法登录到服务器;电脑无法在网络内实现访问其他电脑上的资源等。
三、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诊断方法探究
对其计算机出现的网络故障来说,有事确实难于避免,这时候面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冷静对待,按照科学的步骤和诊断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问题。
(一)网络故障分层诊断技术方面
1、物理层及其诊断
对于计算机出现的物理层网络障来说,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各硬件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恰当;连接电缆是否正确;MODEM、CSU/DSU等设备的配置及操作是否正确。确定路由器端口物理连接是否完好的最佳方法是使用show interface命令,检查每个端口的状态,解释屏幕输出信息,查看端口状态、协议建立状态和EIA状态等。
2、数据链路层及其诊断
数据链路层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意义重大,有了数据链路层就可以无序考虑物理层的特点而行使数据传输的工作。对于计算机网络出现的故障问题,有时候需要我们注意查找和排除数据链路层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分析和了解需路由器的配置,检查连接端口的共享同一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情况。要求每对接口要和与其通信的其他设备有相同的封装。通过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检查其封装,或者使用show命令查看相应接口的封装情况。
(二)硬件诊断方面
1、串口故障分析与解决
计算机出现的网络故障问题,在硬件的诊断时候,串口就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计算机的串口一般是指COM口,有的是9针,也有的是25针的接口,通常用于连接鼠标(串口)及通讯设备等。对于计算机串口故障的排查和查找问题,一般从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开始,分析它的屏幕输出报告内容,然后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串口报告的开始提供了该接口状态和线路协议状态。在接口和线路协议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虽然串口链路的基本数据传输资料建立起来了,但还有可能出现信息包的丢失和发送错误等异常问题。按照一般正常的情况分析,信息包不会丢失或者出现错误,但是潜在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信息包丢失有规律性增加,表明通过该接口传输的通信量超过接口所能处理的通信量。解决的办法是增加线路容量。查找其他原因发生的信息包丢失,查看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的输出报告中的输入输出保持队列的状态。当发现保持队列中信息包数量达到了信息的最大允许值,可以增加保持队列设置的大小。
2、以太接口及问题处理
Ethernet是Xerox公司创建的局域网规范,使用CSMA/CD。其出现的主要故障是过量的使用带宽,过多的碰
撞冲突,不兼容的类型使用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利用show interface ethernet命令,对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有的放矢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给与解决。
参考文献
[1]宋.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卷宗,2012(4)
【关键词】 心血管; 急诊;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22-02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心血管急诊患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再加上患者预后预测难度较大,使患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1]。文献[2]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10人中有2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亿。所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对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8例心血管急诊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心血管急诊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2)18岁≤年龄≤80岁;(3)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6~76岁,平均(43.5±6.8)岁;体重41~73 kg,平均(57.8±3.2)kg;急性心力衰竭22例,心率失常13例,高血压急症12例,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给予血压调整、心功能改善、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合理运动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37021120)加入1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并给予250 mg路路通注射液(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分公司生产,注射剂,250 mg/剂,生产批号:20120121),加入8.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治疗一疗程,为期2~3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其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复跳率及死亡率。
1.3 疗效评价标准
以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无效:心功能改善或恶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34) 26(76.47) 6(17.65) 2(5.88) 32(94.12)
对照组(n=34) 18(52.94) 8(23.53) 8(23.53) 26(76.47)
字2值 4.1212 4.2207
P值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复跳率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复跳率及死亡率 例(%)
组别 并发症 心脏复跳 死亡
观察组(n=34) 3(8.82) 23(67.65) 0
对照组(n=34) 10(29.41) 14(41.76) 6(17.65)
字2值 4.6601 4.8021 6.5806
P值
3 讨论
3.1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病情特点
(1)病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针对心血管急诊患者病情特点,不难发现“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的深刻性,内科医师需要快速判断病情并及时抢救治疗患者[4-5]。(2)病情预后预测难度较大。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具体情况有深入透彻的了解,故而无法对患者具体系统或器官疾病以及轻重程度作出有效的预测[6]。(3)病情复杂,稳定性较差。这就要求内科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并拥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同时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丰富经验,从而对患者病情准确判断,避免误诊或漏诊[7]。(4)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普遍存在,由于病人及其家属往往对病情缓解和稳定抱有过高希望,而未能及时把握治疗时机,进而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8]。
3.2 心血管急诊的防治对策
(1)建立健全医疗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并将各项规章制度确实落实到位。作为心内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急诊工作制度、抢救规范以及交接班制度等,确保急诊室患者得到严密看护,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安全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2)加强对病历书写。病历书写必须遵循简明扼要、及时准确等原则,同时及时记录抢救过程以及进展。(3)创新思维模式,避免因循守旧。应积极运用降阶梯思维方式,加强对心血管急诊患者的诊断与识别,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多向思维方式,综合考虑,全面把握疾病特点,尤以心血管常见多发急症为主[9]。(4)作为医护人员应秉承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对于怀疑心血管疾病患者予以高度重视,认真仔细会诊,并及时向相关人员请示汇报,避免出现医疗纠纷事件;(5)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视力度,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变故,则应及时报告相应医师,给予及时治疗。(6)充分把握患者病情发作规律和发生时间,如冠心病心脏猝死率较高、患者年龄越高猝死率越高、男性猝死率高于女性等,通过对患者疾病发作规律和发作时间的把握,并给予有效的规避措施,防止猝死的发生[10]。
由于复方丹参及路路通在活血通络、改善心率失常、降血压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疗效,而路路通在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两者合用对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块切除术等心血管急诊患者均有良好疗效,同时能减缓心理衰竭肺部充血症状,降低左心室充盈压[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26例,显效率76.47%,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显效18例,显效率52.94%,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心血管急诊患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往往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通过复方丹参及路路通联用治疗心血管急诊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庆东.急诊心血管事件的防范及对策[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3):187-189.
[2]马岩.常见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症状识别[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0):73-74.
[3]樊寻梅.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诊指南在儿科应用的思考[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1):56-57.
[4]谢彬,王玉颖.急性心肌梗塞诊疗中的特殊类型[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12):104-105.
[5]吴展兴,彭小兵.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6):1370-1371.
[6]Roger V L,Go A S,Lloyd-Jones D 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1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123(7):273-275.
[7]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J].中国大百科全书,2009,12(10):163-165.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ns,Tenth Revision[J].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67(10):1679-1680.
[9]王季文,邱玉茹,陈玉成,等.急诊心血管疾病10540例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1):2838-2841.
[10]孙海涛,赵子彦.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昼夜节律及其临床意义[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8,27(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