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15 00:46: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第1篇

为了更好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该校在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统一参加学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免修和必修两个层次(分数介于80至100分之间为免修,80分以下为必修)。其中,必修的学生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常学习。免修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教学体系中第二层次课程即计算机公选课阶段的学习,通过选修一门或以上其他计算机类课程来保证计算机学习的连续性。但是,免修的学生不能免考,期末要和必修学生一同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核,通过考核才能修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目的是督促这部分学生能够对基础课程中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自主学习。为了保证免修学生的自学效果,为这部分学生配备了一名指导教师,制定了一套自主学习指导方案,并依托于网络教学平台,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为学生构建了集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的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的、有目的学习,同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更新和拓展学习内容。

2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制定出更加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规律、迎合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考试形式与内容,该校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与该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统一、科学、准确的评价标准,搭建一个通用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检验的平台。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评成绩=期末考核成绩50%+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成绩50%。

(2)所有学生将统一参加学期末学校组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核”,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3)所有学生将统一参加本学年教育厅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成绩按实际得分计算。

(4)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评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且两项单科成绩同时“大于或等于60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5)两项或其中一项单科成绩不合格者(保留已经合格的单科成绩),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补考或重修。

3结语

第2篇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大学生不单单要拥有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在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逻辑能力。这种必备逻辑能力就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将使用计算思维联合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变为习惯,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2.1课程内容之间联系不紧密

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计算机毫无基本认识。并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繁杂,章节之间没有联系性,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有没有掌握好计算机的操作,根本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致使计算思维没有起到引导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成为了简单的工具学习。

2.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理论教学中课堂讲解传授的模式枯燥单一;在计算机实际应用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了实验任务,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毫不关心。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只会被动消极的学习,从而导致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计算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3.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定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秉持着计算机思维的原则,主要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与思维扩散的能力,在处理计算机问题时使用科学的思维、表述与行为方式。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得学生获得计算机的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并且能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标与计算思维的主要内容不谋而合,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单单要帮助学生认知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着重注意提高学生计算机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实践应用培训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改变计算机基础教学仅仅只作为工具培训的现状,更加完善的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标。

4.计算思维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4.1计算思维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展开,而不是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放在首位。将教学内容的重点转移至计算环境与应用计算机解决抽象问题的手段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秉持着计算思维,在讲解操作系统部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用功能例如处理器管理、文件管理等。在学生掌握计算机环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以总体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不同专业进修教学内容分类设置,合理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

4.2计算思维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4.2.1构建多元化教学资源

多元化教学资源可以包括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计划进行课程教授,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计算思维。对于计算机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技能训练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4.2.2案例教学渗透计算思维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联系实例,通过分析案例进行教学,并对所教知识进行强化训练,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通过案例导入来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3创立灵活考核方式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满足不了当前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审查。因此可以在考核中适当增加“大作业”。“大作业”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关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的综合任务。

5.结束语

第3篇

面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的水平,特指出以下几项措施。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课群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提出课群的设置模式,所谓课群指的是同一学科的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所学专业选择某个课群中的一门课程。课群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充分的利用的学生的课余时间。此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导;让教师转变为主体的帮助者、促进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适应时展,更新现有教程

由于专业的不同,那么相关的要求也会大不相同,必须根据相关专业要求来改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的相关结构,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领域,并且及时更新基础内容,使得相关课程内容始终保持在时代更新的前沿。教材的相关内容始终使用最新的知识点,才能够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最实用的知识。

3、革新教学方法

若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遵循计算机教学规律,在创新中发展,必须有效的统筹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基础教学的同时,把计算机基础和相关专业相联系,对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区别对待,加强计算机技术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努力实现注重能力培养的目标。

4、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群模式建立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机课程,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还可以通过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组合,组建一些完成某些专业项目的团队,使得学生在学习团队中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有事,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已经成熟的课件,开发学生网上的自主学习,能够和教师、同学及时交流探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5、大力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整体素质

一方面,改革传统的落后教育模式,使得现任教师的教学任务有所降低,从而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结构。保证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站在科技时代的前沿。

二、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51-02

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有力助手,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启蒙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在各地的中、小学中已开展了计算机信息化教育,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更加深入和系统,本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等几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相辅相承。

1.硬件实验。《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学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如系统主板及各部件的作用、常用的外部接口及功能、存储器的安装及用途、总线及其分类和常见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与使用等。理论教学结束后,如果没有相应实验教学的辅助,这些知识将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开设了一个硬件实验机房,由20台计算机组成,每台计算机配有相应的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和数码相机等。将学生三人分成一组,60人一次课,进行计算机的拆装、外部设备的连接和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硬件实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2.Word实验。Word应用软件许多学生在中学时就接触过,因此,在大学的实验课里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我们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Word实验里除了介绍基础知识,还注意在其实际应用方面的涉猎,分别加入了报刊杂志排版、科研论文排版、毕业论文排版及传统流程图、N-S图、个人简历和课题申报等表格制作模块。每个模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报刊杂志排版中,使用一本近期发行的杂志中的一页作为模版,让学生从文字输入,图文混排等基础方面入手,完成文档从无到有的创建,感受排版的全过程。在大学生活中同学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排版问题,因此,以往届优秀论文及教师的科研论文作为样例,熟悉在论文排版中经常遇到的标注、脚注、尾注及公式编辑等操作,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通常在学生二年级时要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程序流程图的绘制,因此,在Word实验中加入了流程图的画法这一模块,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另外,在学生毕业时还要制作个人简历,参加工作后申请项目时还需要制作课题申报表格,我们使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发放的个人简历和本校的课题申请书作为样本,教学生不规则表格的制作,满足了学生的实际的需求。改革后的Word实验,与中学的Word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更贴近实际,将Word应用逐步推向深入。学生真切感到了它的实用价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Excel实验。在Excel实验中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Excel的各种操作。如在讲解Excel的公式与函数时,给出一个表,表中包涵一个班30名同学的学号、性别、姓名及五门课程的成绩,在不讲公式与函数的情况下让学生求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分数等级及在班级中的名次,统计出各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和及格率,计算出班级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和女生平均分等。开始学生信心十足,使用各种方法,但很快就发现这些方法非常烦琐,这时,引入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引导他们使用相应的函数得到结果。学生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兴味十足,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4.Powerpoint实验。在Powerpoint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拍摄照片,搜集素材,制作以美丽校园、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室友们等为主题的演示文稿。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不仅学会了Powerpoint的操作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校园的了解,也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最后,每人10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作品欣赏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历届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答辩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了榜样和目标,同时,对Powerpoint的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5.Access实验。在Access实验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法”做数据库的开发,如建立“图书管理”数据库。先建数据表,如“职工基本信息表”,再针对这些表设计查询、窗体和报表。项目的完成贯穿教学的始终,结合课堂上关于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关系数据库、关系、属性等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也对Access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普遍拥有了成就感,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鼓舞。

6.网络实验。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效利用互联网,迅速、快捷地获取信息已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我们在网络实验中首先教学生如何浏览网页,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查找需要的内容,其中包括利用网上图书馆查找专业资料、检索国、内外期刊和下载论文等。其次,让学生在网上申请邮箱,学会收发E-mail,并通过E-mail交实验报告。然后,教学生申请QQ号,通过QQ发送在线和离线文件,并在QQ上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群,随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学生制作网页,并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将网页组织在一起,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站。通过网络实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互联网,并能正确对待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利用网络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模式的改革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使学生将来能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凤英,刘若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天中学刊,2010,25(5):83-84.

[2]胡绪英,何明瑞.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5):4066-4068.

[3]刘艳,李晓安.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15(1):40-41.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62-03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分析从事多年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后发现如下现状和特点:1) 教材落后,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2)教学内容与各专业不适应,不贴近专业;3)传统的教学手段没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4)学时少,以致教学信息量不足和技能训练时间少;5) 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不一,致使教师教学难于控制。因此,教师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如何面对不同学生,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我们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针对以上现状和特点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及做法。

1 教材要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快,使大多数对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内容常常无法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教材内容过时落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因要经过一段时间,使部分知识内容落后于实际一年以上,为了使教材及教学内容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保持最新性和先进性,应根据实际选用合适的最新教材或编写实用教材,为此,我校一般在两到三年重新编写一次教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编写,及时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情况,更新计算机的知识,并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性。

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落后没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或教学途经上灵活运用处理,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无论教材出版时间多快,都无法与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硬件一致,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太平洋电脑网站(.

[3] 范彬.浅谈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4] 刘薇.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高级案例教学研究[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5] 边巍.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及讲授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8).

[6] 潘有志.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4).

第6篇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in Normal School

Liu Yang

(Linyi University Yishui College,Linyi27640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almost all of the Normal College used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course as a required course.This view of the Normal College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iss"

teaching about the content and status,and then to teaching innovativ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to offer insights,highlighting the computer's basic operations and times of teaching.

Keywords:Normal university;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Innovative teaching

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是每个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其内容是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文化内涵。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与现状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作为师范院校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其主要内容体系是计算机概论+Office操作+网络基础知识及使用,讲述计算机基础及安全与维护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多媒体技术基础,除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之外,其操作性很强,对学生就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是会有帮助的。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安排,很多师范院校的授课与实践学时分配基本达到了1:1,课堂教学采取了板书+多媒体+演示操作+上机实践的形式。但从当前调查的情况看学生的上机实践和教师的授课速度不同步,学生的上机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条件好的师范院校可以选择教师在机房授课的形式,由教师机主控,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教师的操作学生一目了然,可以同步进行操作,这样边讲边练,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提高。

二、创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计算机、投影仪、教师制作的电子演示文稿、动画、视频等搬入到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能达到良好的视听学效果。担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备课,学重点和难点,交流授课体会和经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恰到好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了教师的授课,但是若不进行上机实践练习,达不到完成操作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师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度”确保学生能够“吃饱”,还能细化“吃好”。学生上机时,要先依照课本或练习题中给出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地完成。完成基础的练习题后,最重要的是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文字性电子素材,针对各个知识点,提出要完成的各种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在上机课时内可以完成一些,很多学生需要在课下完成这些任务,学生要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作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课后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并真正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使用案例教学,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只是获得固定的规则、原理。案例的设计要求考虑现实性,要来自实际环境中或者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并且案例的设计要对今后的学习有指导意义。举一个最贴近毕业设计论文排版的问题式案例来说,每个人对书籍的目录、页眉、页脚很熟悉,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将一个事先排版好的论文给学生展示,同时展示其论文的目录、页眉、页脚。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到后续的文档制作情境当中,教师再分别结合这些案例讲授如何设置目录,设置目录之前如何定义并使用大纲级别,如何设置不同实际需求的页眉和页脚。这样教师起到协助引导作用,循序渐进,学生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师范院校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必须制定人才强校战略,明确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满足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尤其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如果不重视它,则成为制约改革的主要因素。因此学院通过多项政策,比如设任职门槛、定期培训、制定考核激励机制,采取引进、培养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不断提升专职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学位层次。

(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对于操作类课程不太适合,因此我们要对该门课程进行考核改革。最终这门课的考核方式是采用ATA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系统,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全部是机试,理论和实践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并规定如果理论或实践其中之一不及格,则该门课程总成绩为不及格。通过加大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比重,加强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程性质、掌握重点。

总之,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要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等措施,既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将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基础;云计算;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为非计算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高校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事务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对基本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掌握简单的软件开发技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1]。

目前,由于我国高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同时信息技术具有显著的发展迅速和更新速度快的特征,致使国内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一些问题的挑战,如:教学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2]、教学难以跟上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

最近兴起的云技术正对信息技术产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将在近几年内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流技术,从而引起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为了促进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教学中以上存在问题的解决,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论文首先对云计算技术进行介绍,然后论述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优势,最后给出相应的教学案例。

2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和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等分布式计算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我们认为云计算是指利用高速的互联网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拥有的大型数据中心或服务器农场),用户只需要提出服务请求就可以得到根据需要可动态伸缩的计算资源,而用户只为所使用的计算资源付费。

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隶属关系来看,可以将云计算平台分为公共云(为广泛的普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共云计算设施,如Google和Amazon)、私有云(属于某一个机构的专用云计算服务设施,不对外提供服务)和混合云(将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来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云计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应用、科研、天文信息计算处理、医学、网络安全、教育和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4]。

3 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势

根据The New Media Consortium与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联合发表的2009年Horizon Report 分析和预测,云计算将在近几年里成为学校应用的主流技术,它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报告中提到,云计算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在国内,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首先提出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简称CCAI)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利用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个性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以辅助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延伸和新的发展[5]。

自2007年Google与IBM合作将云计算带入到全球多所大学后,云计算与大学的关系日益密切,众多云计算巨头与国内外的多所大学展开了云计算合作,为这些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支持,推动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帮助高校学生获得相关云应用编程方面的技能,帮助他们应对未来大规模互联网应用的挑战。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与Google的云计算合作项目和戴尔与广州大学的云计算合作项目。

我们认为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以下优势:

(1)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课件、学习材料、教学案例和学习视频材料放在云计算平台中,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上网设备,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将学生的学习限制在机房和上课时段,学生可以任意的存取学习资料和实验中产生的文件,而不需要再进行数据同步。

(2)自主和互动式学习。在大学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安排较为宽松,可以较为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但在学习中还是需要有教师及时的辅导,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来进行学习,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及时的对所有学生进行辅导。在云计算平台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情况自主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进行学习,还可以和教师进行文字、视频互动,或对学生进行远程协作,能比较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建立虚拟学习社区,还可以增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式学习有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增强学生在云计算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于云计算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云计算知识,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4)增加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将云计算这一全新和前沿的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机网络和网页设计等章节的学习热情,以及对后续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

4 教学案例

目前在国内的高校中,还没有规模较大和较为成熟的私有云计算平台,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公共云计算平台作为教学中的云计算技术实验平台,同时利用校内的Elearning学习平台作为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平台。主要进行的云计算应用有以下几项:

(1)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和网页设计章节,对学生进行云计算知识的介绍,并讲解常见免费云计算服务的应用方法。由于国内对于Google云计算平台的访问不太稳定,因此主要采用了国内的“千脑云电脑”平台作为教学资料的共享以及学生在线编辑和存储文档的平台,云计算中的软件应用以金蝶的云计算软件“随手记”作为实例。

(2)在线资料共享和在线文档编辑。教师将课件、学习材料、教学案例存放在千脑云电脑平台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下载,并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和学习进度来进行学习。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将教师布置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作业的文件在线地的存储在云计算平台中,学生可以在机房完成作业,或将部分作业放在宿舍或家中的电脑上完成,由于文档存储于云计算平台中,学生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访问的是同一个云计算平台中的文件,因此不存在学生需要用优盘来进行文件拷贝和数据同步的问题,这也解决了学生经常出现的优盘损坏、感染计算机病毒和遗失所带来的作业不能按时正常提交的问题。

(3)使用云计算软件实现个人理财记帐。利用金蝶云计算软件“随手记”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生活中所有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记录,随手记是金蝶理财网推出的个人理财记账软件,可以通过浏览器以B/S方式进行访问和使用,手机版则分为iPhone版本,Andriod版本,其中iPhone版本分为标准版和专业版。由于学生的财务数据存储在云计算平台内,因此不会产生手持设备(如手机和PDA)中的记帐软件存在的设备损坏或遗失所带来的数据丢失问题,而且“随手记”所提供的提醒功能和动态图文报表功能让学生很好地对自己的各项支出有详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5 总结

云技术正对信息技术产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应用将日益深入和广泛,云计算技术也将在近几年内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流技术,从而引起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是必然的趋势。论文对云计算技术进行介绍,阐述了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势,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论文在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付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J].电脑学习,2011(2):60-61.

[2]戴振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6):100-102.

[3]Twenty-One Experts Define Cloud Computing[EB/OL]. http:// /node/612375,2010.

[4]杨旌.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J].科技信息,2010(23):185-186.

第8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石油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当前以计算机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目标指导下,如何面向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机思维,阐释其课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思维;程序设计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7-0076-03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2014yb09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质量与创新工程项目( 2013yb039)。

第一作者简介:王新,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数据挖掘,xinwang@cup.edu.cn。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科学与多种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多种边缘学科。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不断地改革和调整,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也在发展和深化,其中有几次重大改革:①1997年提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系,以计算机技能培养为主;②2004年提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③2010年,以《九校联盟( C9)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为标志,以计算思维培养为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了。

1 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境。其主要原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入校的新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大幅提升,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平民化的趋势,部分专业人士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可弱化或取消;按教育部要求,高校各专业总学分大幅缩减,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学时被压缩,教学资源配置不充分;很多人将计算机科学等同于计算机编程,淡化了计算机的科学意义,削弱了计算机学科的内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过分偏重计算机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教材基本上是有关领域的浓缩版,学生进入大学后,对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兴趣不大;课程教学在分层次、分类别上也存在明显不足,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自身的地位也有所降低;更为关键的是信息化素养与专业技能融合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有效的实现途径。基于上述原因,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明确提出: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成为大学通识类课程;与大学通识类课程地位相适应,大力推动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改;持续开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体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系列研讨、立项和交流培训工作。

2 石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重在计算思维的培养

众所周知,石油、石化行业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石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承担着培养石油、石化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任,而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相融合是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培养人才的科学思维方式,即训练人才的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由此可见,训练计算思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3 面向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机思维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进程可分为4个层面:理论层面上研究计算思维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系统层面上规划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操作层面上将大学计算机课程作为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层面上探索不同层次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应用需求的途径。

鉴于以上指导意见,明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课程的知识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是我们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总体思想。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体教学目标分为3个层次,即“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机思维能力”,为此需明确石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课程体系。

(1)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面对石油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总体上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会构建计算环境,熟练掌握数据处理方法与表达方式,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体达到以下要求: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想,具有初步的应用软件开发基础;具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能利用常用工具处理多媒体数据,初步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开发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训练计算思维,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问题表达与交流,学会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与解决问题;利用Internet进行主动学习,增强专业应用能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知识结构。按照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应满足3个层次、4个知识领域。

3个层次:①概念性基础,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各专业学生必学的内容;②技术与方法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硬件技术和相关理论方法,不同类别的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应用拓展技能,结合各专业、各知识领域中有较大共性的、最主要的一些应用性技能,使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不同类别的专业各有侧重。

3个层次的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一条主线:网络数据库多媒体,以计算思维训练为导向。

4个知识领域: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问题分析与表示方法,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主要算法,数据的组织、管理以及处理过程,应用系统实现与平台构建的流程。

(3)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①课程设置指导思想:根据我校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不同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出发,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以训练计算机思维为导向,重基础、强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典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不同类别的专业可根据学分要求选取不同的知识模块(见表1);③课程设置方案:各专业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而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作为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以满足各专业认证的实践需求。对本校各类专业选修计算机课程的建议见表1。

4 主要的改革措施和成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各高校中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导致基础教学的师资不稳定。我校2010年之后经过院系调整,明确了由软件工程系组织管理计算机基础教学,基础课教学由计算机学科教师共同承担,形成了稳定的基础课教师队伍,教师均为计算机学科的硕士、博士,年龄在35~50岁之间,精力充沛、教学经验丰富。

(2)激励教学研究,鼓励发表教改论文。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更新快、变化大,授课对象层次参差不齐,必须不断地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方式、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近年来学校对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卓越班和创新班的培养方案,研究型、研讨型、MOOCs、翻转课堂、知识碎片化等授课方式,以及任务驱动、项目管理、案例化教学等教学改革项目予以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教学改革论文。

(3)教学团队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面大,上同一门课程的教师较多,教学团队的管理极为重要。团队发展规划是否科学、日常教学活动组织安排是否合理,关系到每个教师的成长。重点建设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是学校团队建设的原则。目前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C语言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为校级培育教学团队。

(4)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展现学生应用能力的平台,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承担着全校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原ITAT大赛)、蓝桥杯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以及各种计算机相关应用学科竞赛的课外辅导工作,承担校内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的考试与评审工作。

5 结语

鉴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时被逐渐压缩的事实,提高各专业相关人员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的认识极为重要,这是信息社会中培养具有科学思维的创新人才的要求,而构建与学校特色、学生层次相适宜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培养计算思维的有力保障,研究并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训练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探讨并执行信息素质与专业素质相互渗透的实施方案是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之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国梁,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7-11.

[2]刘桂松,李茂国.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 39-41.

[3]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申报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的通知[Z],2012.

[4]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1-23.

第9篇

摘要:本文在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划分知识点,设计很多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录制案例教学视频,供学生线上观看,在视频后再次设计各种课后练习案例,供学生线下操作练习。后期为专业背景不同的学生设计若干个不同的综合案例,每一个综合案例贴近学生专业,作为一个完整连贯的项目,涵盖《大学计算机基础》绝大多数课程知识点,这样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这个连贯的项目中,切实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本文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实践,推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改善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SPOC;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89-03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面向全体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的目标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使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胜任工作岗位的有利工具。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落伍、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少,课程内容繁、多、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数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于SPOC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丰富有趣的案例提出具体任务,由教师录制的视频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将知识点、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具体的案例视频之中,最后得出案例中演绎的结论。

本文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的性质,旨在研究基于SPOC模式下探讨一种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各种贴近现实的案例,先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将案例的讲授融合到知识点的讲授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将实际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实践,有助于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三、案例教学法在基于SPOC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一)主要实施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基于SPOC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老师或多或少的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上还是以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因此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在上机操作上,老师通常讲完一个题型,就让学生模仿练习,约束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所以就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如题目稍加改动,就不会做。这也正反映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而是浮于表面,对于知识的应用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教师应安排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分解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过程讲解以及课后练习案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讲授的内容主要有信息技术概论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系列软件、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点众多且具关联性不大,需要将众多知识点进行分解,以便设计各种不同情境的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和课后练习案例。同一模块的知识点设计多个案例,一部分案例用于录制教学视频,一部分案例用于编写实验指导书中的教学过程讲解,还有一部分案例作为课后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后期还有若干个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案例,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综合案例中,切实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教W案例的应用。根据分解的知识点设计一定情景下的教学案例,并将教学案例涉及到的术语、概念、命令格式和实际操作录制成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学生在教学案例中的问题驱动下,主动性地观看教学视频,或者查看实验指导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相关知识点,还知道知识点应该如何应用。在此基础上,提供事先设计好的贴近生活的课后练习案例,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习题案例。后期设计的多个综合案例具有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综合案例,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

4.教学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书和课后练习中案例的学习和制作,学生掌握知识点后,可以解决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比如为学生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制作同学聚会请柬、统计分析班级成绩表,撰写分析课程论文、排版毕业论文、制作答辩PPT等。如此,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学以致用,受用终身。

(二)取得的进展及成效

本文采用新型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SPOC教学模式,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为着力点,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在线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以及实用性,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信息的相关知识,根据教学大纲,划分为五篇,共计16讲内容,划分后的具体知识点如下表1所示:

十六讲内容中,每一讲都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了不同的案例,共计设计了51个视频案例录制成了教学视频、72个教学案例编写成了实验指导书和198个课后案例和综合案例作为习题。以第二篇word2010中的第五讲word2010表格处理为例,将word2010表格制作划分为5.1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创建、5.2表格的编辑、5.3表格样式设计及5.4表格内数据操作4个小节,对其中的每一节相应的知识点设计视频案例、教学案例、课后习题案例,如后面图1和图2所示,设计视频案例4个,录制视频片段4段,设计教学案例7个,课后习题案例8个。

在第五讲的四个小节中,每一节都制作了课件,在各小节中,同一知识点分别设计了视频案例和教学案例,视频案例录制成为不同长度的视频片段,教学案例用作编写实验指导书的详细操作步骤,同时在每讲的最后,设计了综合案例,供学生操作练习,加强实践。其中,设计的课后习题案例如简历、课程表、成绩表等包含了表格绘制、编辑、样式设计和简单数据计算和排序等知识点。这些习题案例都是以学生生活、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设计的,贴近学生日常活动,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word2010表格处理的知识点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切实加强实践能力。

其他15讲案例的设计采用第5讲的方法,设计了多个视频案例、教学案例、课后体系案例和综合案例。

2016年本课程顺利开展两轮教学工作,对全大学各学院五千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非常满意,94%学生认为这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及学习形式比较新颖,可以接受。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通过率从2015年的25.65%提高到2016年的51.34%,表明改革效果显著。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在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为相同的知识模块设计多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线上教学案例和线下教学案例以及具有各专业特色的综合案例,其中线上教学案例录制为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一部分线下案例用于编写实验指导书中的教学过程讲解,还有一部分线下案例作为课后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后期设计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多个综合案例,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综合案例,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教学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并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通过率也大大提高了,本文方法很大程度上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肖婧,卫张亮.大学计算机基础SPOC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志明.基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2.

[3]崔阳华.基于THOEL网络教学平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4]鲁红英,肖思河.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7):94-9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