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58: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加强内部员工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医院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维持医院经济效益、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为实现权力制衡、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当前,为适应新医改实践的需要,建设稳定、高效、优质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成为公立医院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
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合理保证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公立医院的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存在被挪用、贪污、盗窃的风险,必须加强控制,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也是内部控制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3.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会计信息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是公立医院的法定义务,也是公立医院解除受托责任的必要手段。内部控制应为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
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掌握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在进行资源和资金的分配过程中,由于监督不力等各种原因,舞弊和行为时有发生,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和极大浪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发挥内部控制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作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5.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职责使命是有效管理国家和提供公共服务,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其职责履行的好坏。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单位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最终有利于其职责的履行。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
1.改善医院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环境确定了一个医院管理的整体框架,影响着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因此,塑造医院文化并得到职工的认同,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昌邑市人民医院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相结合,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在夯实员工思想水平上求突破,邀请医德医风宣讲团教授来院,对全院职工进行了题为《好医德、好医风、好人生》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树立起“做事先做人,律人先律己,爱岗敬业,视病人如亲人”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要守纪律、勤学习、多沟通,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努力使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持续开展“阳光服务”活动,在服务规范上求提高。为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昌邑市人民医院自2005年至今,连续开展了以“四满意”、“三舒心”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服务”活动。把文明用语、仪态规范等编印成员工手册,人手一册,医院每年都逐人进行考核达标,以此引导员工让礼貌服务、优质服务成为习惯。同时,医院设立院长信箱,让病员、陪属参与评选“阳光服务之星”、“最满意的医务工作者”、“最满意的护士”等活动。以群众就医感受为“镜子”,正热情服务、周到服务、贴心服务之“衣冠”,并形成了长效机制。
2.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搞好人才梯队建设,制定实施细则,促进临床、医技、护理等人才梯队合理配置,提早防范人才“断档”情况的出现,及时发现苗子,加以重点培养,选送骨干到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培训和进修,积蓄医院发展后劲。继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借助外力,带动昌邑市人民医院各专科的发展和重点技术项目的开展。只有确立全过程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使每个职工都能自觉地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保障医院的内控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
3.狠抓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昌邑市人民医院在去年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的基础上,抓住质量管理不放松。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制度(医疗风险识别、分析、处理和监控等)。制定全院卫生技术人员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的培训计划并实施。一是完善了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和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病人巡查制度,分管院长、相关职能科室拉网式巡查,每月覆盖一次。二是建立和不断完善了院科二级质量考核体系。日常动态考核与月、季集中考核相结合,每季度通报考核结果,提出下季度考核重点,跟踪督查改进效果。三是规范病案管理。通过院级层面的检查评比促动和科室落实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做到逐份病历审核把关,查找缺陷并及时督促整改,提高运行病历质量,进而提高终末病历质量,全院运行病历完成及时性和规范性有了根本性好转。四是加强医技科室管理,提升了专业技能。医院在医技科室大力推行限时检查、限时报告,缩短就诊病人等待时间。同时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放射、CT、特检等均实行集体阅片会诊制度,有效避免了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检查检验报告的质量。五是护理质量稳步提高。医院高度重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每周按计划进行护理质控活动,针对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切实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护理应急预案,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护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责任护士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并能处理专科紧急情况,各项安全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健康教育及时全面,注重宣教的效果,改善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构成合理、集约高效利用
昌邑市人民医院物资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依据科室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井然有序。医用设备由设备科管理,办公用品及家具类由供应科管理,电器类资产由总务科管理,办公电脑及打印机类由信息科管理。科室需要购买时,向管理科室提出申请,各分管科室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出意见报分管院长审批;分管院长审批后,交采购办进行采购。采购后交给使用科室,按规定程序办理入出库手续。办公用品和后勤物资每月按计划购买和领用,科室领用后都建有二级库进行管理,每月进行盘点对账。固定资产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切实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从集约、节俭、高效利用的原则出发,制定的购置、使用、管理程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有序、顺利展开。
建立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的制定中明确规定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限,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资源的浪费,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将医院现有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中的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不断的结合现有的经济情况和需求,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其适应发展的需要。
公立医院只有综合运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即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最终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已成为全国各级医院应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名身处县市医院与一级医院夹缝中这一特殊环境的农村二级综合医院的管理者与实践者对医院内部的治理与改革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禹州市中心医院于1986年2月在禹州市人民医院门诊部的基础上分立而成,在历经25年的公费医疗体制与医疗体制改革的考验与锻造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洗礼,在历届医院领导班子的大胆创新与全院职工的辛勤努力,从一个占地不足3000余平方米仅有几张观察床、一台显微镜、一台200mAX光机发展成为占地5.6万平方米、正规病床400余张、拥有美国GE16排螺旋CT机和美国GE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四维彩超等40余件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的二级综合医院。年业务量从门诊不足万人发展到近20万人次,住院病人自近千人次达到了1.2万余人次,各项质量与管理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基本达到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对照国家及省级医院管理标准及相关政策,从医院的硬件建设以及医院内部的管理科学性与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新的医改政策环境下,医院处在政府不给予经济支持,县域医疗市场集中和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繁多的特殊环境中,夹缝中二级综合医院更需要全力一赴地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完善各项硬件设施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与改革,以科学的管理理念武装头脑,以严谨的管理制度与机制指导全面工作。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拙见:
1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
完善实施新时期价值体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新上岗人员价值观教育与医院规章制度
的教育和轮训工作,并利用适宜的时间进行轮岗培训,在轮岗期间尽可能地安排业务与服务共同到位并完善考试与考核制度。如:开展为期1-2周的导诊服务体验、1-2周的帮助入出院病人办理手续和陪检、代交费服务活动、并可安排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到病案室及质量控制部门进行为期2-4周的病案管理服务并进行内外妇儿等专业见习等,总轮岗时间可定为10-13个月,以全面培养新上岗医务人员的人性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为今后进入临床和服务岗位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奠定理性基础。
2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医院要制订中长期职工教育与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并逐步完善实施。
2.1 在完善相关科室与科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3-5年和5-10年人才教育与引进发展规划,确定年度人才培训与高中端人才引进计划,保证医院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
2.2 要开展现有职工的日常业务培训工作,对日常业务培训要进行逐次考核并开展年度分专业的业务考核工作。制定较为祥细的考核细则,对优秀人员进行适当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全员不断进取和提高。
2.3 对各专业骨干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选派进修学习,进修期满回院可开展业务操作演示和内部讲座考核,考核其实际专业操作能力,考核结果与进修费用报销比例挂钩。
2.4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职工在职教育和具体讲座,并组织上级专家实际技能带教工作。
2.5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可采用引进、调入或人事等方式的人才引进与中高学历毕业生的接收工作。进行全面聘用制度,执行同工同酬和职称、职务能上能下的人才聘用机制。
3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3.1 建立大管理办公室制度,优化和整合管理职能对医院现有的职能管理科室按照职责分工,进行优化整合。可建立:
3.1.1 业务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预防保健科);
3.1.2 质量管理与信息办公室(质控科、信息科、病案室)
3.1.3 计划与财务管理办公室(规划办、财务科、医保办);
3.1.4 执行与审核办公室(纪检部门、审计科、核算科、节能办);
3.1.5 服务与营销办公室(营销部、导诊部、客户服务与接待部);
3.1.6 后勤保障办公室(基建科、总务科、设备科、物业管理办);
3.1.7 综合办公室(党办、政办、保卫科、计划生育);
3.1.8 人事与科教管理办公室;
3.1.9 工青妇组织按原建制进行。
根据综合医院管理要求完善建立各委员会,执行例会制度开展相关工作。
3.2 明确责任,提升工作效能
医院管理办公室按职能优化整合后,分别由院级领导兼任管理办公室主任,指定一名常务主任具体实施职能管理。常务主任对职责内的各项工作建立月计划与月总结工作制度,制定职责范围内全院的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分管院领导每月要听取1-2次工作汇报,并进行1次点评。各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要严格执行医院月述职制度,接受医院执行与审核部门的监督。
3.3 计划与财务管理办公室,要根据医院上年度收支情况制定并下达新一年度具体收支预算目标,并严格结合执行与审核管理办公室的每月报告对医院的月季消耗与节能目标进行分析,及时下发季度实际收支与控制指标,制定详细的奖励与罚则并组织实施。
3.4 执行与审核管理办公室根据日常监督与不良登记录进行月通报与处罚。
3.5 完善医院内部绩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
要认真做好医院设岗定责工作,进一步细化便于考核的岗位目标与量化指标,采用有效的固定年薪与考评奖励办法进行全员的绩效管理,基本达到“能者得优酬、多劳要多得”的目标。
3.6 工会、团委组织要紧紧围绕医院党委的决策与部署开展相应工作,不断促进党务、政务、医德医风等各项工作的提升,使和谐医院建设得到落实,医院精神与医院文化得到发扬。
4打造品牌专科
4.1 坚持“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原则,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以五官科、心血管内科、脊椎外科、内分泌与糖尿病等为重点的5-7个专科进行重点发展,在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基础上,并在1-3年内达到区域名科。要签订品牌专科目标责任状,明确名科年度与阶段性工作目标,力争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问题提出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是指制定统一的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以及薪酬构成来确定、分配工资的管理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薪酬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起步比较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质量,最终使得薪酬管理机制能够得到内部员工的认同,使得薪酬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薪酬体系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工作中,(1)由于缺乏科学的企业内部工资评定标准,这就使得国有企业员工获取的工资是不同,最终加深了国有企业员工内部之间的矛盾;(2)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没有考虑员工的绩效;(3)没有及时调整国有企业工资体系方案。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来调整相关的工资体系,最终使得内部员工的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最终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打击。
2.2缺乏健全的福利体系
国有企业通过福利这一手段来缓和国有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通过福利这一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内部员工的凝聚力,而且也成为许多员工选择工作单位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国有企业的福利形式是多种多言的,但是国有企业的福利不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工作中,企业的福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福利手段并不能够满足内部员工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的福利形式在员工心中的满意度逐渐下降。
2.3缺乏科学的薪酬设计
国有企业在进行市场调查的时候,没有广泛收集相关的数据,这就使得收集到的数据不具有真实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不科学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设计不能够为国有企业留住高技术的人才,从而造成了国有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失。在国有企业内部,一些具有职称的员工并且不能够完成实际的工作额,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薪酬设计,这就导致了划分工资的不公平,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激情。
3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对策
3.1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薪酬策略
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策略。首先,要使得薪酬的策略与组织的战略发展以及中长期经营目标保持一致。由于组织的战略发展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更好的开发人力资源;其次,薪酬管理的策略要能够刺激国有企业,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管理层。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营战略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薪酬管理的策略要和经营战略保持一致;再次,国有企业应该采用的薪酬策略主要是指高额报酬与高中等程度的绩效奖励和中等福利的相结合。
3.2建立灵活的奖励以及福利保险制度
灵活的奖励制度不仅能够废除了奖金多少与职位高低的关系,而且能够调动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立灵活的奖励制度,使得发放奖金与职位高低脱离开来,让奖金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灵活的奖励制度可以防止在高层领导内部出现不劳而获的现象。与此同时根据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表现情况来调整奖金的数额,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成就感,而且能够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国有企业要定期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来决定员工的福利的档次,这样做可以激励员工投身于工作中。
3.3制定不同的薪酬模式
一方面,制定高弹性的薪酬模式。高弹性的薪酬模式主要是指以员工的绩效为依据而确定下来的。制定高弹性的薪酬模式,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提高工作的效率。在高弹性的薪酬模式下,奖金和津贴的比重是比较大的,然而福利以及保险的比重则是比较小的;另一方面,制定高稳定的薪酬模式。根据员工的工龄以及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确定高稳定的薪酬模式。高稳定的薪酬模式与员工的个人绩效关系不大。高稳定的薪酬模式不影响员工的收入,在高稳定的薪酬模式下,薪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基本薪酬,并且福利水平所占的比例较高,然而奖金所占的比例是比较低的。高稳定的薪酬模式下,发放奖金以及福利的时候主要依靠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个人薪资的比例来进行发放。高稳定的薪酬模式具有较强的安全感,但是这一模式缺乏一定的激励功能,不利于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指事业单位通过一定的奖励约束和考核评价等相关内容,从而对内部员工进行优化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与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与经营计划联系紧密。
(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事业单位通过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充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生产目标,进而对内部员工的贯彻与实施做出相应考核与评价的制度。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事业单位员工的认知程度不够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重大影响与意义。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大对二者的应用力度。但是,在事业单位中,有些内部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认识不够,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挖掘其内在价值与内涵;而且缺少切实可行的管理,思想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极大地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进行。
(二)制度规范欠缺一定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内容主要侧重于丰富化、系统化以及合理化;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所包含的人员众多,内部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容易造成内部关系混乱的局面发生,进而很难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范围来完成工作。
此外,在涉及彼此利益产生冲突时,还会出现相互推让的现象发生。绩效考核的严重匮乏将会大大影响到绩效评定的结果显示,进而打击或降低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妨碍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人员的能力较为低下
事业单位的不断转型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既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绩效考核制度,又要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部员工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逐渐演变成“流水工程”,缺少切实可行的可执行性,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出发,过于形式主义,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完善和提升。
此外,事业单位在人员编制上还存在著“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权利与义务不协调、不统一,而且事业单位人员权责关系不明确。在发生突况时,事业单位人员往往都在彼此推脱责任,而且部分人员对于相关政策法规的认识不深,比较浅显化、片面化。
(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岗位设置存在着缺陷
事业单位内部涉及的事物比较多,岗位编排工作较为系统、繁杂,难度性相对较大,进而使单位的数量和分工存在的不合理性过于明显;事业单位的内部员工数量不断增大,但是岗位人数仍然处于固定状态,对于聘请的员工缺少系统严密的正规编制,一定程度上使岗位设置与员工数量的差距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中“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招聘渠道比较局限、封闭,并不经常招录新员工,而且部分老员工的随意性比较严重。
(五)缺乏行之有效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使事业单位的自主权得以深入的强化。以往传统事业单位的思想观念较为牢固,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管理。此外,集权现象比较严重,有些领导的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决策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漏洞。
此外,在薪资的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管理方式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和表达,平均主义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成为了“纸上空谈”,进而无法发挥出内部员工的价值。
三、事业单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建议、对策
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不容忽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应对措施,促进事业单位的稳步运行。具体的表现有如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评估反馈体系,加大交流与互动
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交流与沟通的反馈机制,评价主体要与相关人员展开深层次的了解和互动,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被评估者的自身实际情况,从而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同时,被评估者也要及时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绩效标准和要求。由此可见,加强绩效评估的沟通与交流十分关键,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估反馈机制。
此外,也要建立相应的评估补救程序,如出现评估结果不准确、不真实的现象发生,要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并申诉情况,随之主管部门要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工作,尽快对申诉者予以回复。
(二)建立健全新的评估维度
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时,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增加相关维度,也要严格规范临时性任务的动态评价指标。根据评估维度最终确定出具体的评估标准,发挥评估维度的功能和优势。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
1. 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认知程度,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促进领导科学正确的决策,促进决策方式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要让事业单位员工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做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事业单位要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管理与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增强内部考核的科学性;明确规定内部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范围,加大贯彻与执行力度,深化绩效考核制度,合理规范考核主体、考核范围、以及考核方式等,为绩效考评奠定一定的基础和前提,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致力于不断促进绩效考核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五)增强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侧重于对人的管理与建设,注重培养并提高内部员工的?R邓?平与技能素养。因此,在员工上岗之前要对实习岗位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例如开展专家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等。
此外,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吸纳和引进业务能力较高的管理者,达到人员的最优化配置方式;要加强交流与沟通,不断进行经验的深入研讨与学习,做到取长补短、查缺补漏,从而为事业单位的人才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
(六)制定科学高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要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态度认真的内部员工来说,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反之,对于态度较为懒散、工作表现较差的员工来说,就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方式,以警示人,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作用与优势。
同时,事业单位的员工薪资要与实际工作状况相符,并且使员工薪资能较好地反映出员工的表现、贡献,推动“一岗一薪”制度的不断落实,严格按照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薪资的分配与管理,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进步。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投入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管理,服务型企业更是高度重视,原因无非是下面模型所示的价值传递规律。
这么描述内部员工满意度管理的重要性对吗?对。但笔者更愿意从运营的角度去诠释内部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一个好员工离开企业,对企业的损失是什么?新员工的服务质量不能马上提升,客户的体验不好则会引发一连串的投诉,这些都会对运营管理造成压力!因此笔者认为内部员工满意度管理是运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将直接影响服务运营管理的稳定程度。
如何来进行内部员工满意度的管理呢?员工满意度测评是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服务型企业通用的一种方法,“盖洛普Q12测评法”是比较常用的工具之一,但笔者认为Q12只是一种通用的员工满意度测评模型,不是最适合服务型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呼叫中心的管理现状。笔者基于经营“企业内部服务管理”多年的实践和项目经验,提出一种针对国内呼叫中心员工满意度管理的、基于“员工生命周期”的基层员工满意度分析模型和测评方法,相信此方法和结果都能带给热衷于这个管理话题的服务管理者们一些启发与思考。
过程与方法:
首先,作为管理对象的“员工满意度”本身就是一个变量,因为根据满意度的期望效应和对企业的感知度与工作体验,满意的要因都会不断变化。在员工在企业的不同阶段,满意的对象和标准也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量在员工为企业服务的第一年里非常之明显,第二年开始趋于稳定。因此笔者的实践是将满意度的管理分为三个时间点,也被称为三个管理的关键时刻(M—MOT)。从操作层面来看,这三个时间点都是员工与HR的接触点,笔者也一直坚持员工的满意度管理应该是企业HR的工作,对于服务型企业也是如此。HR是员工与上级的第三方,相对客观与真实。
这里我们将三个关键时间定义为:转正、续签、离职,这样我们可以分别了解到新员工的满意度、老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大家最关心的离职员工的满意度。
每个月员工在办理转正、续签、离职手续的时候,HR介入进行相关满意度调研。对于管理者而言,当月企业的员工总体满意度可以用三个满意度的平均或者根据人数权重后的平均值,笔者建议是简单的平均,因为可以把他们作为这一类员工的简单抽样。
如果管理对象是从时间上对员工生命周期的分解,那么满意度也是一个抽样的概念,需要对其进行内容分解,模型如右图。
同样,总体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可以是每个纬度的平均。当然笔者一直研究客户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始终相信最终平均满意度的算法可个性化设计。满意度计算是一门艺术,关键是如何做才更加接近真实。
笔者建议各个服务型企业的HR都将这三个关键时刻的满意度调研进行流程化和制度化的建立,等到每个月收集完满意度调研的数据之后便能看到宏观的内部员工满意度的结果,随着数据的积累,便可以对自己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所启发。
以下是笔者的一个项目实践结果,有近千份的数据支持,相信能够代表这个行业的特点,与大家分享。
结果与启发:
1、观察总体满意度和三个关键时刻满意度的趋势,可以设置一个目标值以进行满意度观察。笔者建议:如果是坚持第二年进行内部满意度管理的企业,可以以去年的平均值作为标杆依据。
笔者在自己的项目中发现每年年初的满意度普遍较高,随后进入第二季度会是一个满意度的低峰。这时HR就可以去关心下业务情况,或许这段时间也是服务型企业的业务繁忙季,越是业务繁忙越是需要运营的稳定,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员工的满意度结果对内部管理进行参考和干预,这才是完整的内部满意度管理,有测有改!
2、观察总体满意度纬度下的三大满意度细节会发现在呼叫中心中员工的团队满意度相对比较高,而领导满意度其次,但是工作满意度相对比较低,而且不是突然变低,在整体的趋势上和三类员工的总体平均下一直如此。因此在服务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最大的管理挑战是如何引导员工去认识服务岗位工作的价值,自己身处服务一线却大不认同服务的价值,又怎么会给客户带去更好的服务体验呢?
3、除了横向比较各个满意度的结果以外还可以纵向地观察三个时刻满意度的结果;当然结果也是可以被预见的,该测评模型是从员工的生命周期出发,结果也证明了员工生命周期规律的存在,满意度愈来愈低之后员工会选择离职。
4、通过三个关键时刻调研结果的纵向加权平均结果可以观察到每个时刻员工在管理上的问题:
在笔者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发现新员工更在乎来自于上级的肯定和赞美,老员工更在乎来自上级的沟通与辅导以及自己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而在离职的时候,部分员工的离职原因多少是对领导的不满和对团队的失望。这里笔者强调三点内部管理意见,相信对所有服务型企业是通用的,呼叫中心在内部管理上需要强化三点:
需要加强对新员工的肯定和赞美;
注重老员工的团队建设,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帮助他们进行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规划。
笔者在自己的项目中也发现一些行业现象,就是服务型企业的员工对自己的待遇和工作价值的不认可。这两点的改变需要过程,需要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作比较大的投入,而且很多时候这两个满意度因素是社会因素,这里笔者更加强调以上三点的管理意见。
关键词:信息安全 教育 企业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017-02
信息安全问题或许能够得到企业的认识,但更多的企业内部员工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预见到信息安全可能是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此,企业普及信息安全的教育,确保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变的越来越重要。
1 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因为信息安全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很多,其原因基本都是对信息安全的不够重视,而对于制造业来说信息安全则尤为重要。制造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譬如说生产的产品都大同小异,没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经济中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却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对于此问题,各制造业都会将眼光放在产品的创新上,通过产品的研发设计优势、技术优势来冲破密集型产品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阻碍。但是,如果企业保证产品优势的信息被别人窃取或是模仿,最终就可能导致产品的大众化,使企业产品的优势不复存在。即便企业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企业内部员工如果没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也可能导致信息的流失,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对此,制造业更应该对信息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2 信息安全的内容
信息安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层方面;另一个是网络方面。本段将会对这两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作一下概述,以方便企业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掌控。
2.1 管理层方面
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大致也包括物理层方面和管理层方面。
(1)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建设安全尤其是信息中心物理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包括防火防水防自然灾害和物理灾害等。在环境安全中,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机房建设要严格按国家机房建设标准进行,做好防雷、防水、防静电等安全措施,从而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企业内部员工要加强计算机安全使用规程的教育,确保计算机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保证人长时间离开计算机时断开电源以确保安全。
(2)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建立是否完善,执行效果如何,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程度,企业内部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企业内部员工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网络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审核与培训以及企业内部部门的分工等。
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个制度是由一个总的管理制度和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共同构成的。每一个部门根据信息资产内容的不同应该有自己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制度的行之有效。其次要设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来配合管理制度的实施,一个制度的建立,必须要能够执行下去,且执行过程是有效的才能够发挥管理制度的功效。而监督机制就是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进行监测,对执行的效果进行审核作用的机制。
其次是对于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这方面将在下一部分进行具体论述。
最后就是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在一个企业内部是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程的,但是这个工作流程是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产生的。所以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转变的过程进行分工,以此来保障信息在局部过程中的完整性,以防止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全局崩溃的情况发生。对此,企业内部不但要细化工作流程,对于信息转化过程也要进行分工,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2.2 网络层方面
网络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和应用三个方面。在网络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不只存在于IT部门,它应该在整个企业内部的员工中都得到重视。
(1)网络。
主要是包括网络上的信息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其中可细化为网络层身份的认证,系统的安全,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等。而这些网络层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有网络黑客的侵入,计算机犯罪,信息丢失,信息窃取等威胁的存在。
(2)系统。
造成系统层信息安全威胁的原因,可能出在两个方面: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在配置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配置的问题。
(3)应用。
在应用层影响信息安全的问题上,是指应用软件以及一些业务往来数据的安全,例如即时通讯系统和电子邮件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病毒的入侵,对于系统所造成的威胁。
3 信息安全教育
3.1 保密协议
在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第一步需要对保密协议进行细致设计。有的企业认为,保密协议应该只针对于不同部门间需要保密的内容进行设计,使不同部门的员工签署不同的保密协议。这是不妥的想法,而且也比较繁杂。虽然不同部门间员工经常涉及到的信息保密不同,但有可能员工会有不同部门间的调配或者是不同部门间信息的相互获取。所以在保密协议上要让员工签署的是整个企业内所有需要保密的内容都要进行保密协议的确认。
有些企业认为保密协议的签署应该是在员工熟悉信息安全制度和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之后再进行。这也是不妥的想法,因为在员工进入公司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开始接触企业内的信息,所以需要员工在签署劳动合同的同时就要进行保密协议的签署。
在新员工签署保密协议的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如果没有对新员工讲解企业保密协议,新员工对保密协议的内容都不了解而盲目签署,这使保密协议形同虚设,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新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必须认真讲解保密协议内容后,使员工理解保密协议的重要性再进行签署。
3.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立以后,需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制度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不光要对于员工本岗位信息安全内容作介绍,对于其他部门信息安全内容也要做介绍,以确保员工形成信息安全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很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意识不够,甚至认为企业的信息根本就没有什么重要性,在工作外的时间里随意的就将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透露出去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受到损失。对此,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对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
(2)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
3.3 员工职业素养的教育
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职业素养也需要进行培训。譬如对于一些业务员来说,职业素养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员手中掌握的业务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如果这方面的信息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企业业务的流失,以及业务的持续性中断。所以企业要对内部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从而促使员工清楚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也是对一个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3.4 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教育
企业内部员工根据职能的不同对于计算机熟悉程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普通的办公室职员来说,会简单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的话,员工只会基本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普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譬如在计算机旁尽量不要有水或饮料的出现,因为有可能因为员工的不小心而将水洒在计算机上,从而导致计算机的短路等情况的发生。还有,员工在使用U盘的时候,有可能将家里或是其他计算机上的病毒带到企业内部,导致企业的计算机被病毒入侵,促使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说,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应该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从而促使员工有更高的信息安全意识。
4 结语
在企业当中,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普及信息安全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企业仅有对信息安全的意识是不足够的,它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去强制员工履行其信息安全的义务。其次,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从信息安全知识、员工职业素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培训来对员工进行深层次信息安全的教育。只有员工有了信息安全意识,才能够使整个企业具备防范信息安全威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华.美国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2013(1).
[2] 范映红.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问题的思考[J].学理论,2012(29).
[3] 刘飞.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之思考[J].群文天地,2012(2).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都在深化内部改革。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紧跟时展的步伐。从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意义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等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意义作用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意义作用体现在四点:首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企业的员工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重新认知企业文化,从而在自身的职位上不断奋斗。其次,在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下,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整合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企业员工的内部成员团结一致,增强组织内聚力。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员工为了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为企业能够创造实际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各员工之间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整体效率。最后,通过有效的手段能够促进企业员工的向心力,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的创造能力,使企业的发展获得优势地位。现阶段培养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员工是整个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企业员工具备正确认知的前提下,才能帮助和引导他们承担起企业发展的责任和重担。
二、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六个方面:1、企业内部员工的政治理想信念逐步淡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员工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的观念,使得其政治理想信念逐步淡化,不愿意遵从党的方针政策,对新形势背景下的各项学习内容敷衍了事,不能及时转化自身的观念,只是信仰金钱的社会,只有金钱才能拥有一切,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总是将个人的利益置于企业利益之上,不遵从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存在的现象。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比较复杂。目前,企业职工的队伍呈现出多层次性,各种利益主体并存,除了企业人员之外,还包括外聘人员、劳务派遣工人、劳务队伍工人、临时工等各种情况。由于目前这种现象的发生,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层次存在严重的差异性,个人行为自由散漫和个人观念也不断地更新,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比较复杂,导致政治工作的无法顺利进行。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相对新时代来讲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仍然普遍存在相对滞后的状态。首先,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任然停滞于过去比较落后的状态,这需要广大的员工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根据时展的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和补充;其次,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在新形势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及其新媒体设备,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促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4、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工作机制不完善,无法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一些违法企业规章制度的人去明目张胆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为这样必定会使其自身的利益得到损害,尤其是在企业内部相关领导出现问题的过程中,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人员更容易被“穿小鞋”,因此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无法顺利进行。5、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企业内部活力不强。现在,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按照之前的方式进行,没有一点创新,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活力,无法调动整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6、政治思想的干部队伍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部分人员认为政工部门没有任何作用,与此同时政工干部的社会地位也不断下滑,而且相关的政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没有得到肯定,这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三、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都在强调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主要的发展动力,就能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部分员工没把企业内部的政治思想的学习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员工的态度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一定要寻找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途径和策略,重视起企业员工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企业要培养员工全面的、有目的的对思想政治工作政工部门,肯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不断地加强思想建设和资本的投入,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1、企业在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企业创新的主要工作,更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新时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致力于改革,努力跟上时展的步伐,现在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把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逐步转向对内部员工的管理。因此,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前提条件,不断地补充和改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性,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使内部成员能够相互合作,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企业文化而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和谐企业。2、思想政治工作要追求人性化。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内部员工,为保证思想政治的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企业员工进行积极的配合。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倾听员工自己的想法。但是,在现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部分决策层不太注重员工们的情绪和思想,在政治思想工作进行的宣传过程中,都是以官方的态度和腔调来进行的,这就使员工们变得更加不满,使得企业在政工工作宣传的过程中受到企业员工的抵触,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文件传达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强制性和应付性的色彩,并不是员工真正乐意去参加这项活动,所以,这样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定是失败的。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于员工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而且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宣传的方式,从而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进步。3、以企业文化为出发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企业的员工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包块专业技能、年龄、专业知识、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因此,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国企业文化,尊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差异性,因为每个人生来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员工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途径使其能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最大程度上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4、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必须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的落实,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意义作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政工部门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的地位,肯定相关的政工工作人员的工作,倡导企业内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5、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政治理想的信念。虽然现在企业部分员工的政治理想的信念逐步淡化,不再关心国家大事及其遵从国家方针政策,但是企业必须要改善这一现状,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政治理想的信念,革新他们的对思想政治学习的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四、总结
现阶段企业的管理制度越来越倾向于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企业文化是现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营造健康企业文化氛围的主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企业文化的建立,在此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让我们的社会先进思想和文化作为宣传内容,充分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熏陶,这对改善企业内部的不良作风,抑制腐败事情的发生,整合整个企业人员的精神文明。综上所述,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掌握企业政工的要点,致力于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提下,不断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才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1、企业文化的凝聚性。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精神核心,对企业内部的整体工作氛围和风气都是有很强的影响作用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目标,要求企业内部人员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把企业内部人员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发挥黏合剂的作用,通过自身精神式的凝聚力量将企业内部形成一股统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具有向心力的企业,工作效率将事半功倍,管理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来自灵魂力量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2、企业文化具有指导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成员多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指导,以及对于企业发展趋势的规划和预测,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更好的进行决策,管理方案和手段都变得很明确,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才能一鼓作气,不断朝着一个方向努力,避免走弯路和做出错误的决定。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文化在其中功不可没。
3、企业文化的约束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自觉形成的内部有序的行为意识规范,这体现的就是企业文化的约束性能力。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员工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性要求,会让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有效率,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力更强,更有助于管理效果的实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执行效果的实现其实就是企业管理的职责范围,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思想行为的约束性恰恰就是推动企业管理执行力的实现的重要力量。
4、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代表的是先进的积极的工作思想和态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非常关注企业内部人员的个人修养和工作态度,是一种精神力上的支持。企业文化通过其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支持有积极先进思想和工作能力的企业员工,更加关注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员工在企业内部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让企业内部员工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荣誉感。积极向上的风气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企业管理的成功,也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对于企业管理行为的激励作用。
二、利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
要想实现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全面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项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以下结合本人多年的经验,提出几点加强和利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建议:
1、坚持人本企业文化思想促进企业管理。要发挥企业文化的效应,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首先要进行思想革新和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思想是先进的具有人文意识的指导思想,人本思想是现今的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让企业文化更加高深,关注员工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会让员工更有积极性和归属感。因此,加深企业文化的人本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尊重和关爱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对于企业内部行为和管理更加有序,能全面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思想上的加强让企业更有内涵,企业文化精神更加强大,更加有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进行。
2、运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架构。大部分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发性,这样的形成速度较慢,而且形成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的理念和行为决策,因此,要加强企业文化本身的管理能力,首先要进行企业文化的系统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共同协作,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色,心存远大,根据自身的发展设置合适的系统和规划实施,建立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形式。将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形成企业的文化认知和行为习惯,从企业文化入手,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之中,帮助各环节形成良好的配合和统一,形成思想、管理理念和具体行为上的统一。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组织架构的优化和调整,帮助企业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架构,方便企业的统一管理和经营。
3、运用企业文化规范企业职能工作。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企业架构的优化和统一,也可以作为一种指导力量,帮助企业管理工作更好的推行。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内部员工行为和思想逐渐形成的具有人文特色的文化集合,关注的就是企业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理念。因此,对于企业内部员工和职能的管理,均可以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聘请人员时进行价值观考察,职位划分,岗位职责的设定等等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度进行规范。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目标也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人文思想进行鼓励和促进,实现企业内部员工工作职责和工作执行力的全面促进。还以通过企业文化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和评估,作为员工为公司贡献力度大小和晋级资格的参考依据,形成企业内部员工管理的良性竞争。总之,凡是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活动,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评价和行为指导倾向进行规范,帮助实现企业管理能力的发挥。
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激励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082―01
1中小企业概述
1.1中小企业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2003年,我国实行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该文件对我国中小型企业资产价值总和、销售金额总和以及员工人数规模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具体而言包括了“工业中小企业的标准、建筑行业中小企业的标准、零售业中小企业的标准、交通运输业中小企业的标准、住宿和餐饮中小企业的标准”等。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不同,可以看出对中小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和激励非常必要,同时进行管理和激励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人性的需求和实施的可行性。
1.2核心员工
中小企业最为核心的不过是人才竞争。对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进行有序合理的管理,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发挥自身潜能,且可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财富利益。一般情况下,参与企业来进行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系统管理、主体销售等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正是由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重大,不能轻易的流失而居于核心地位,因此通常称为核心人员。
2内部员工相关机制
2.1层流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变的更加突出,对于层流机制来说,目前并没有比较统一明确的定义,笔者有如下观点。
一般而言,企业员工的流动主要包括本企业员工向其他企业流出和其他企业的员工向本企业流入。根据流动原因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主动流动,被动流动以及自然流动等。层流机制主要是指企业对员工进行管理时,既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相互之间流动的规定,也包含对企业内部员工与外部员工相互之间流动的规定,该机制概括了员工加入和流失的体系。
2.2激励效应
人力资源作为当今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则构成了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由于通常企业的最终目标和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不是完全统一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从而既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也能为企业目标的达到做出更大贡献。
综合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经济激励对于中小企业内部员工而言意义重大。调查研究表明,对企业核心员工采取企业利润分享、经济福利待遇、工作绩效提成和职务工资报酬等激励手段可以得出非常突出明显的激励效应,既能有效提高核心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又能让其具备更强的工作期待。另一反面,非经济激励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作用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非经济激励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与经济激励一样的激励效应。
3完善中小企业核心员工层流与激励体系
在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尤其是中小企业内部员工层流与激励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结合上文的研究分析,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中小企业核心员工层流与激励体系。
3.1依据中小企业现实的条件,因地制宜的构建核心员工奖励与惩罚制度
奖励与惩罚制度是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主要部分,对中小企业而言同样重要。构建核心员工奖励与惩罚制度要求确定的理解和照顾核心员工的职业愿望和工薪期待,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的制度规定,标准不可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与具体条件适宜效果最佳。真正切实的考虑中小企业现实的条件才能最终获得良好的激励效应。
3.2条件允许时,中小企业可以实行利润分享激励制度
以企业的经营现状为依据实行利润分享激励制度,不仅能够激发核心员工的潜能以及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该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委托行为,核心员工既是人也是委托人,借此可以避免核心员工出现短期的行为。
3.3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人文工作环境,从心理角度发挥激励作用
对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企业员工而言,良好的企业人文工作环境能够促进核心员工更好的适应企业文化,不仅能使上下级之间关系紧密,同事伙伴之间关系和谐,而且还会使得职位晋升机会均等,内部操作机制透明。自然而然的,不知不觉中也就会带来非常良好的激励效应。所以,良性的企业人文工作环境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极其重要,加强核心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员工的集体智慧,从心理上发挥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红俊.中小改制企业核心员工激励要素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