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生学习提高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8 15:17: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生学习提高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生学习提高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要求 方法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一、学好高中生物课的要求

(1)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2)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使自己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好高中生物课的方法

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学好高中生物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47-01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异于其他科目的特点,生物也不例外。下面是我结合了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得出的一套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希望能给各位即将踏上高考旅途的学子们一点帮助和启示。

1.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学习观念。

1.1 生命物质性学习观念。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1.2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习观念。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这种结构的存在,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1.3 生物的整体性学习观念。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这个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2.善于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有很多东西可以进行比较后理解记忆,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认识,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比较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中学生物概念多,难于记忆,因此比较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3.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记忆就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或物质系统变化的痕迹的即时状态。事实上,最早的记忆是大自然的记忆。但人们习惯于大脑的记忆。可以认为,大脑记忆是大自然记忆中的特殊部分,故记忆可分为广义记忆和狭义记忆二大类。广义记忆泛指大自然的记忆和生命体力活动的记忆,狭义记忆单指大脑的记忆。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狭义记忆简称为记忆。

人的记忆在《辞海》的定义是"人脑经验过的事物的认知、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理论信息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如何运用这些记忆,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探索自己的记忆方法。

4.学会做笔记是重点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更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做好笔记对于以后的复习,起了很好的作用。

要走出做笔记误区,做笔记不等于重视写、记而忽略听,在做笔记前应该纠正这个错误的想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内容是,要学习的纲要。这些纲要的目的是让我们清楚的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这些板书可以记录下来。

注意听老师的补充内容,这写内容有部分是老师的心得体会,有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材,老师补充的内容可以记录一下。

记下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的老师疏忽的,也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所以这些要记下来,及时找老师解答。

记教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下难记忆的地方,老师有时会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不防把这记录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开发自身的学习能力,更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做课堂笔记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事情,上课应该以听为主,做笔记为辅,再好的笔记不能代替听课,笔记可以快速记下,课后在详细的回忆课堂内容记录,这样不但整理了笔记也温习了讲课内容。

5.学会思考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1 联系自然实际。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由于知识积累不同,个人兴趣不同,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必然会存在差异。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就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如果学生对于高中化学没有兴趣,就难以将课程学好。学困生,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之所以存在学困生,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群体普遍对化学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化学课作为高考必考课还需要学习。为了提高这部分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就需要引导学困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在知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性。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化学知识基础不牢,就会感觉到进入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跨度很大,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内容单一,容易记住。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就需要对化学反应有所认识。由于知识的难度增加,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大,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具体化,导致学习障碍。特别是学困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上,依然按照学习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方式,就会对于化学规律的认识有所局限。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对于相对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掌握。学困生之所以对于高中化学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就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思想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导致化学知识晦涩难懂,化学学习枯燥乏味。基于应试学习化学,要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却对学习规律无从总结,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比如,对于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从电子转移角度学习,对于化学反应的判断就需要从焓变和熵变进行,内容抽象而复杂,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化学知识的难度而对于化学内容难以掌握。

二、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认真对待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重要性。事实上,要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就是良好的开端,学困生之所以在化学学习中感觉吃力,就是因为化学基础知识不足,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知识难以很快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弱,就会逐渐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将在化学教学中灵活地引入化学实验,将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活。化学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进行化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展示将化学知识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化学教师,对于第一节化学课的实验安排,要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准备好的毛笔在纸上面写字,然后贴在黑板上。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举动会有很多猜测。看着学生们好奇的表情,将装着水的喷壶举起来,向纸上面喷水,这时红色的字体就呈现出来。学生看到这些,就会立即变得精神起来,开始对化学反应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就难以有计划地学习,学习效率也会相对较低。高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成就感。随着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被树立起来,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由此而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知识规律,根据自我学习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化学课程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产生享受知识的感觉,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也因此而被激发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困生由于化学基础薄弱,导致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知识无法有效衔接,加之难以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而影响到化学学习成绩。对高中学困生的化学基础充分了解,重视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提高学困生化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新华.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激趣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5(02):32-34

[2]黄桂华.从激发兴趣入手,有效提高化学学困生学业成绩[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217

[3]刘景超.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2010(05):56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研究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是素质教育当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内容。学生只有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方能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对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进而理解并深刻掌握知识,体会学习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与综合学习水平。因此,本文将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探讨。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内容、方法等都感到十分陌生。由于高中生正处于向青年时期的过渡,所以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很难进行独立思考;在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也是使用机械式的记忆方式,只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模仿,不会进行独立的思考[1]。但是高中时期的数学是十分具有逻辑性与条理性的,高中生仅仅使用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2.1更新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向学生传输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再进行指导性学习。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循善诱,加强辅导,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思路上去,将学习成果更加的系统化[2]。例如在进行“幂的运算”时,学生会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将同底的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同底数的幂相乘与幂的成方、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在学生的学习思维中,这几个幂的概念与性质是混淆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用乘方的知识,真正理解同底数幂相乘、相处、幂的成方、积的成方所表示的数学意义,再使用乘方的意义进行探索,从而推到出一系列性质。

2.2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自主参与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且鼓舞学生自主加入到问题的处理中,进而促使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提出,应当表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例如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困惑的地方提出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都能将具备自身特点的问题提出来,而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前,如果学生对整个过程存在疑问,同样可以大胆提出来。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且对自身的备课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往往觉得苦难、枯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角度进行培养。例如在课堂中增设试一试、做一做等环节;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融入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充分的融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例如在进行概率的教学时可以列出以下表格:

让学生根据表格来判断在罚点球方面谁的能力更强[3]。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就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2.3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在高中数据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像数学家意义去“研究数学”。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能够自主探索新的学习知识。例如在进行“绝对值”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给出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举一反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零的绝对值是零;负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得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例如,绝对值等于本事的数有哪些;任何一个数值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教师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在稿子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能够有效的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自主学习的办法与手段,发散自身的数学思维,同时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必然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其学习的有效性也将获得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葛笑春.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中的学法指导探析[J]. 新课程(教研). 2011(01)

第5篇

【关键词】提高效率;高中语文

一、丰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知识积累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积累,教师即使在高中这样的紧张时刻也不应该抑制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没有阅读积累,就没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多列出一些积极有益的课外书单,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充满人生感悟和人性智慧的书而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提高能力,从而真正有实力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选取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通过对高中三年教材的了解和审视,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

在学习中以文学史为总体思路,通过时间线索,再利用课本基础作品进行学习研究,拓展延伸。比如教师可把教材中的鲁迅的作品集合成一个单元,并辅以描写鲁迅或者周氏兄弟的文章。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就这些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讲解,适时地渗透一些周氏兄弟对中华民国现状和国民性的思考,让学生发表见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经典书目《呐喊》、《彷徨》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二、运用先进设备,提高课堂教学形象程度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而言,部分教师忽略教学手段方面的创新。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灌输,提高应试教育效果即可。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干涩,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让影音演示成了课堂上最生动的补充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笔者发现仅靠自己的口头讲解,学生对于这一制作的描述理解效果还不够好。对此,笔者专门从网站上下载了一组图片。并配以相关的文字介绍,对景泰蓝制作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图文并茂的说明,这样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泰蓝制作的工艺过程与特点,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效果,理解得更深刻。通过这样的信息手段辅助。高中语文教学从以往的枯燥乏味状态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状态,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效果。而且对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的帮助。

三、给予自主空间,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高中生大多处于16到2O岁年龄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欲望与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再甘心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求主动参与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要求。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兼顾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将灌输模式转变为探究模式,尤其是要将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为思考题。交给学生完成。学生或独立思考。或相互研究,这样的过程既能够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又有助于积聚学生思维的共同成果,提高学习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在要求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好引导和掌控作用,既要对学生的学习重难点进行点拨启发,保证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深入进行,又要有效把握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特别是合理分布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既要保证紧张有序,又要保证紧凑高效。

实践证明,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空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的探究状态。活跃思维,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有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实现能力迁移,提高作文写作技巧水平

提高语文成绩,就不得不说到作文,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下了许多工夫,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人为割裂开来,导致教学成效低下。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立足阅读教学,将其与作文教学有效联系起来,实现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例如在阅读分析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炼文章的写作特色 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选材立意,并尝试着提炼文章的写作提纲。这样的阅读分析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的自主提炼加上教师的恰当点拨。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与技巧。在阅读教学结束后,笔者还要求学生进行同类型文章的仿写,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所分析研究感悟和提炼出来的写作方法技巧运用到自主创作活动中,这样的阅读延续能够有效实现写作能力的迁移和内化,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联系起来,是对整个语文教学的一次改进与创新,同样,在作前指导教学中,也可以运用阅读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范文的领悟水平,有助于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五、兼顾学生差异,强化语文教学针对性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基础性差异和能力性差异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这样的实际状况进行改进,对教学模式、标准要求进行适度调整,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较为科学的做法是适当降低对语文学困生的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在课堂提问方面专门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提问,增强这一群体学生的参与效果,防止他们被边缘化。在作业设计与考试考核上也降低要求,让学困生在单独设置的语文教学目标与要求体系中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不一样的是,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层面的学生都寻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尤其是兼顾到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差异,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内在学习动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

六、体现学生主体,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现代课堂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把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只是片面地用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育他们,在课堂上不能真正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那么学生怎会不厌学上,带有情绪的学习最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放在一个接受认知的地位上,不能单纯地把被动接受作为学习的动机,只有把握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热情,才能真正做到研究性学习。学生应该是一类懂得创造的主体。心理学家布朗把“创造”分为创造性的个人、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品三类,在高中阶段,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创造出什么全新的物品,但至少要有创造力的想象,每个人都应该有创造力,学习不仅是一个批判选择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拥有独一无二的想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注重过程、注重学习成果的学习方法,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把学习分为三类: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每一种学习都以前一种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应属于问题解决的高级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深入学习研究解决学习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才是真正让学习走上了正轨。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强化教学研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予以优化,以创新的理念改进措施,综合推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娟.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效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年第7期

第6篇

【关键词】激发 高中生 物理课 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喜欢上物理课,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物理学习成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动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很多的物理教学都让学生出现强烈的厌恶感,为此,我们必须扭转这种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中学生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满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堂上多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公式、定律、概念,是我们的物理先辈们经过长期的、不断的艰苦努力,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通过不断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要真正掌握比较抽象的物理理论,光靠老师口述讲评还不行,这样很抽象,学生想象不到具体的物理情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如果我们把理论回归现实,用实验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应自己动手,制造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地方,应反复琢磨,想方设法制造简单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在这方面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段话:“实验的教学价值时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对学生而言,那种自己做的,常引起错误的实验仪器,比仔细调整过,因而他易于相信它而不敢弄坏的仪器,学到的更多。”这对物理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启发。慢慢地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对物理学习的强大动力,想要进一步学好它。比如我在讲解“电阻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这一节课时,其中一项是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多数同学不能理解成反比例的关系,于是我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每天我们都要骑自行车上学,我们希望公路宽一点好、还是窄一点好?多数同学回答是:“宽一点好。”“为什么?”这时候就有一个声音:“公路宽骑得快,没有拥堵现象,很自由啊”。这就对了,公路越宽不就是阻碍越小吗?就象刚才讲到的电阻,横截面积越大,阻碍作用就越小,电阻就越小,这就是成反比。经过这样举例讲解之后,同学们很快就懂得了这种关系。既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特别是给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参与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比老师纯粹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多。自己得出的结论,非常深刻,知识不容易遗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适时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的教育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食物、挂图、幻灯来教学,既要有传统的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又要用多媒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的教学,具有多种感官参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多彩的兴趣因素,可以直观形象展现观察的事物,打破了教师只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的讲授模式,易于引起学生注意,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例如:在讲物理“引言”课时,通过放电视,给同学们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等等,这样一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录像,将自己常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认识到物理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四、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在物理课堂,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知识有自身的弊病,就是学生都能熟知,如果老师能结合本堂课所讲的知识,适当的扩充知识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扩充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材,有的放矢,要通过有趣的方式,容易理解的方法来讲授,这样学生听来就会乐此不疲,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感受到物理课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 高中体育 学习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学会学习”己成为一种时代需要,“终身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倡导体育教学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能力、体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知识到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培养能力的重要策略。所以科学有效的体育学习方法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对“体育学习方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优化高中生体育学习方法之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科学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掌握

学习方法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在具体学习中被学生自觉应用,而体育与学习方法的“内化”是通过思维过程和身体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实际体验时间,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实践和体验具体的学习方法。否则,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从“思维”的层次沦落到简单、机械“模仿”的层次,更谈不上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改进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具体的实践,运用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和组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真正切实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体育教师在备课上首先要确立全面的教育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其次,因人而异注意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难度,对不同性格、思维方式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2)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注意采取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包括听、做、讨论、评价等,切实做到“精讲多练”,以使学生参与教学在形式和实质上达到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精神(活动)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个人信念和道德信念;没有思想的参与,知识只能是知识,事实只能是事实,知识和事实本身永远也转化不成信念。”

(3)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创设让全体学生都喜欢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好胜心和强烈的好奇心等心理特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有一位好老师在和他们一起学习,从而树立起必定会上好体育课的信心;适当的设置问题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实践,参与讨论进行自评和互评等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鼓励式,使学生敢于发挥想象,敢于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体验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掌握。

(二)结合体育学科的学习特点,加强学法指导

只有结合体育学科的学习特点,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具体实践中,要提高学法指导的效果,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是明确教育对象――学生的特性,实施学法指导

实施学法指导,离不开对教育对象――学生的正确认识。只有重新认识学生的自我实在性和创新性,即明确无论在何种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最后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完成对心智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实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达到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2.是掌握体育的特点,实施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于运动技术动作、要领,必须学会观察。因为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运动技术、技能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重点、有顺序、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在观察中鉴别比较、分析探索,最终达到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加强学生对动作的巩固和理解。

(2)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

体育项目虽多,但在各项技术中,不同的项目、动作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共性,作为教师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和共性,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技术、技能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指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

教师应发挥体育教材的优势,在中学这个尚佳的年龄阶段开启学生智育并加以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通过一定的学习,启发学生创编操、拳、舞蹈、趣味性游戏等,也可安排若干学生为一组或自行组和集体创编,充分发挥群体和个性创造性思维。

(4)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

指导学生阅读体育书籍、看图等,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尝试和演练,安排学生个人自我练习,让学生自主、独立、反复、仔细地琢磨动作要领,即以动作的方向、路线、顺序,启发学生选择针对的内容、方法自己做准备活动,选择锻炼内容和放松整理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练习的能力。

三、结论

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高中体育教师对高中学生体育学习方法指导工作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服务;此外,本文也是希望能为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国梁,高中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第8篇

高中地理作为高考文综的课程之一,既具有文科课程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个性。(1)地理学科和历史、政治一样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背诵,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2)地理相对于理科而言,主要介绍的是自然和人文现象。地理学科是一个整体,其中一个要素微小的变化,就能引起其他事物的改变,例如,著名的“蝴蝶效应”。(3)地理具有特有的复杂、可变性,只要一个字的差异,其含义就有巨大的差异。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就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特点。有些学生往往在考完试后抱怨没仔细看题目,这是因为平时提取有效信息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在掌握和理解地理重点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利用一定的做题技巧,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做题中,养成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习惯。比如,请简要评价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做题时,学生就要抓关键词:评价、甘肃、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首先,开发条件要从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联系甘肃省的实际情况,评价时要注意优缺点都要考虑。

二、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现在地理题型一般是给出背景材料,让学生根据背景知识,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因此,要想答好地理题,学生需具备快速提取有用信息这一能力。根据实际经验,提取有效地理信息要做到四个方面。(1)找关键词,通俗地来说就是找与课本所学知识相关的词语。(2)仔细观察图表中的信息,包括:纵向观察、横向比较等等,还要看出图表中隐藏的信息。读图时应:读图名、看图例、析变化等等。(3)地理考题一般以系列题型出现,因此,学生在做题中要把握整体,联系前后。(4)选择题要看清题目和每一个选项,从中获取关键信息。

第9篇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的唯物辩证法。因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观察人类社会现象和分析人类思想的惟一科学的方法。以的唯物辩证法作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的根本点即在于实事求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

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因时间、地点、条件而异,对一切情况不能等同视之、等同对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条件制宜,坚持灵活机动的方式方法。实践中,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清晰认识高中生思想形成和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既能够针对共性问题做好工作,又能针对个性问题做好工作,杜绝唯心主义倾向和主观主义错误的发生。这是开展好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导向性

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阐明思想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性,揭示了人的思想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高中学生思想教育要把握这一规律,能够立足于高中思想教育的目标,从高中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思想意识的现状出发,来分析他们的思想需求,因势利导;从高中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创设条件,开展活动;学习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3.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这说明,意识能够转化为实践的意图,激起人们实践的热情、干劲、信心和毅力。从中亦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的途径和方法。实践中正确认识思想观念的作用和影响,注重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动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发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师和被教育——学生在认识和情绪上的共鸣,进而统一认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方法

原则性方法来源于理论依据,又抽象于具体方法,原则性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定性式的、规定性的方法,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具体方法中提炼出的基本原则,不仅规定了具体层面方法的方向、准则和要求,而且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在整个方法体系中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化个体的领悟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培养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毫无疑问,高中时期的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通过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来检验。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基本要求是: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要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时一事乃至全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还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劲性开发。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只有调动起学生自我约束的修养能力,才能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2.坚持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实践的灵活性

规定性即满足于学校的计划和规定,这是前提性条件。开展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性体现着德德育的方向和内容,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由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与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存,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多元的价值取向混淆着我国主流的价值取向,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可塑期,必定会受其影响,那么,规定性的反映着学校计划性的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规定性原则。但是不同思想基础和受不同客观环境影响高中学生必定会有着不同的个性问题,这就需求灵活性的教育方法。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客观环境在变化,阶段性的形势任务的变化,也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之适应,这也需要灵活性的掌握。

3.坚持灌输式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学生的接纳性

灌输式教育表现的是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灌输式教育体现于学校的课程设计、专题教育、专项教育之中,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教师教育的作用。自我教育则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任何德育教育,只有在教育者的思想上构建接受容纳的基础,才能是入耳入脑的,能够被接受的,否则只能是单纯的说教流于教育的形式和过程。因此,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起点和动力,要善于启发,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依赖于原则方法。原则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具体方法则可因事而异的选择,是关于将原则方法运用于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直接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真遁形、生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方法包括灌输式、说教式、协商对话式、系统分析式、情感熏陶法林林总总,例举这样几种方法用来说明:

1.载体教育法

将教育内容寓于有形的动态的、参与性强的活动中,即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心理感应、情趣感染来实现教育效果。如开展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看一本书、学唱一首红色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视剧、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开一次座谈会、听一场专题讲座、上一次党课、听一场主题报告、组织一次知识竞赛、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等有形有色的载体式活动,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情感熏陶的教育,将抽象的理论教育活化起来、生动起来。

2.典型教育法

榜样的作用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因为在榜样的升上体现出抽象的教育道理是怎样在人的个性品质中通过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典型教育既包括正面的典型,也包括反面的典型,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主,以反面典型的警醒作用为辅。正面典型如一面催人进取的旗帜,对大学生能够发挥激励、感召、引导、效法的作用。可大力开展向老一辈革命家、先进人物、道德模范学习活动,亦可在学生中培养树立先进典型。挖掘和提炼正面典型表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质,激发学生效仿和学习。反面典型的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过程的真实性、教育效果的深刻性等特点,起到震撼和警醒学生的作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