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17: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青少年心理问题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公园街道上营坊社区内,依精致的市民休闲广场建设,环境优雅。咨询广场设置“怡心石凳”,广场绿盖如荫,置身其中,心怀释然。红铃铛心理咨询中心设置于广场东侧,镂格窗棂,幽篁丛植,门廊高古,令人忘忧。中心根据需要分展示区、咨询区、办公区,墙面环境营造简洁、雅致、一目了然,为心理求助者及社工营造出一种恰到好处的交流环境。
一、“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运作方式及特点
运作方式:“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是一个不设围墙、不钉门坎的面向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的纯公益心理服务基地。我们本着“去标签化”的思路,心理求助者混迹在普通人群中,随来随去,可参与、可旁观,不必带着思想包袱,尽可放下费用之忧。所以,该巷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心理义诊的“跳蚤市场”,北湖边上的“心理角”。
二、咨询活动的主要方式
A、广场咨询模式——心理“逢六逢”。
1、专家讲座。每周六上午,我们组织专家就青少年早恋、网瘾、厌学、自闭等问题在广场进行演讲,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台下观看演讲的以附近的市民居多,他们可以边晨练、边聊天、边听讲座,所以特意前来的青少年家长或者青少年可以混迹在普通人群中参加这种开放式的讲座。
2、心理倾询。在专家讲座的同时,青少年家长可以带着各自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困惑和经验,进行家长之间的自发性互动交流。同为人父母,忧喜更相知。所以,家长之间的倾诉与交流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B、援助中心咨询模式
1、绿色心门咨询。青少年或者家长有心理方面的烦恼和压力还可以走进心理援助中心和我们的心理援助志愿者或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倾诉,直到来访者心理烦恼和压力消减为止。
2、热线咨询——12355心理咨询热线。除了面对面的见面式咨询外,如果青少年或家长鉴于隐私等各种原因不方便和我们的志愿者见面,我们在心理援助中心还开通了12355心理热线咨询,以悄悄话谈的方式,为家长及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及建议,难点问题由红铃铛志愿者联系专家进行咨询、解答。
C、专家咨询模式
绿色心门咨询和12355热线咨询只能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如果经过我们志愿者和咨询师的前期筛选认为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其心理状况达到一定程度,中心将派出心理专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
D、合作单位服务模式
如果经过心理专家诊断,认为求助者需要进行更为专业的心理康复,我们将建议求助者前往中心的合作单位接受专业服务。
E、广场咨询模式和援助中心咨询模式已经打破了传统咨询服务的“神秘”与“门坎”,有效地解决了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探索了一条心理咨询如何“去标签化”的新方式。因而“红铃铛”心理小巷的服务活动具有显著的“宽容性”与“互动性”。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红铃铛哥哥(姐姐) 红铃铛姐姐(哥哥)
困惑家长、青少年 困惑家长、青少年
有经验家长、青少年 有经验家长、青少年
专家、学者 红铃铛姐姐(哥哥)
红铃铛哥哥(姐姐) 有困惑的家长、青少年
有困惑家长、青少年 有经验的家长、青少年
有经验家长、青少年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有困惑的家长、青少年
红铃铛哥哥(姐姐) 有经验的家长、青少年
三、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人力资源构成
该中心人力资源构成包括:红铃铛心理援助志愿者、红铃铛心理援助咨询师、红铃铛心理援助专家和心理援助中心专职社工。
1、红铃铛心理援助志愿者、红铃铛心理援助咨询师、红铃铛心理援助专家全部由招募产生。目前,中心共有心理援助志愿者120人,有资质的心理援助咨询师60人,心理援助专家20人。
2、心理援助中心专职社工由中心招聘,每月支付一定的工作经费。
四、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传播平台
1、报刊专栏。我们正在与南昌晚报进行商讨开辟“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专栏,定期心理援助中心活动消息和心理“逢六逢”讲座主题,便于市民知晓各项活动。
2、“绿色心门”形象宣传册。通过向市民发放宣传册,让大家知晓中心的运作模式和服务项目,拓展服务人群。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问题 积极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D612.15 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期由于生理上的快速成熟,剧烈冲击着心理上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因此,青少年期的心理活动就会出现一些矛盾现象,由于这些矛盾的客观存在,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普遍的问题。
1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1)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情反复、压抑苦闷、没有食欲和失眠等;感觉自身没有价值,悲观自卑;由于一场重要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都会出现心慌、焦虑;不愿意去学校,更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
(2)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胆怯、回避、嫉妒、害怕孤单、抱怨,不知道如何和老师同学交往。人际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孤独、寂寞、封闭、多疑等心理,选择逃避,从而影响自信心的建立。
(3)自我成长问题。青少年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由于长相、出身和能力等原因而产生自信心不足与自卑的心理,不愿意接受已有现实;遇到挫折、不顺时就一味退缩、唉声叹气甚至一蹶不振,过度依赖父母同学等,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差。
(4)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会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萎靡不振,成绩不断下滑,对现实环境的认知力、感受力减弱,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加剧了个体的抑郁和对社会的恐惧。
(5)自我伤害行为。自我伤害行为主要有撞头、掐打自己、吞食异物、用利器划破皮肤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倾向。
2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强调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而转向于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因此,当我们发现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或者行为出现偏差时,应该从积极的方向思考,不要消极地看待问题,也不要只看到问题本身,应该多想一下问题背后的问题。越是看到不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就会越多。当我们能够欣赏时应该尽量地去欣赏。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心里是一个有价值的人,青少年也一样,他们也想成为有价值的人,希望被认可,希望被爱。
例如,当学生出现逃学、厌学现象时,有可能是因为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其实他也想被爱,想有人喜欢他;有的同学与老师作对,他真实的心理可能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引起老师的关注;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因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能得到其他游戏伙伴的赞美,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出现攻击指向自身的行为时,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是他想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现实世界感受不到存在的价值等等。
希望青少年变好,就要让青少年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青少年的每个行为后面都有善良的动机,他们都有快乐的根源和想法。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多看青少年身上闪光的部分,多一份理解和关爱,其实他们都是很单纯很可爱的孩子。
3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学校方面。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就是学校,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合当今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多与学生沟通,多让学生彼此沟通,从聆听者开始做起,摸清问题的底细,再确定如何解决,帮助学生慢慢改变自己,找到自我。同时,大力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及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2)家庭方面。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养方式,尊重孩子的意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当出现问题时,要给他解释和思考的时间,看清他的动机行为,对他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要时刻关注,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隐患,并加以正确地引导,积极地、恰当地应对青少年出现的各种问题。
(3)社会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有责任为青少年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要降低对高学历的盲目重视,减少不必要的歧视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二是要加强对网吧的管治,增强网吧业主的社会责任感,严格落实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制度;三是要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让青少年多接触社会,了解最真实的社会状态;四是要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家庭、社会要积极沟通合作,协调一致,营造利于青少年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氛围,预防青少年出现问题。但是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积极地看待青少年的问题,要不带有主观色彩的正确分析,并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 何先友.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保健;社区综合干预
[中图分类号] R39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25-03
青少年在整个人生阶段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生理上,青少年迅速长高,体力、知识和能力增强,他们认为自己不再是孩子,逐渐产生了“我是大人”的意识;在心理上,面临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自身的自尊感水平略有下降,但由于自我评价能力不高,评价系统并不牢固,因此自尊心还不稳定[1-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观念已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4]。医学的进步使青少年生理上的病症得以改善,人们逐渐把研究重心转移到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上[5-6]。因此,采取何种方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保护和辅导,是众多心理、医护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应是综合的、全方位的,而社区综合措施干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采用社区综合性干预,对社区内青少年提供有效与规范的心理保健服务,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目的。现在将干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10日于本市某初中选取一年级学生进行一般健康问卷(GHQ)初筛、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进一步筛选,选择其中被评定有心理问题(GHQ > 5分,SDS、SAS其中之一粗分 > 40分)的72例学生作为社区综合性干预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0例,平均年龄(13.49±0.79)岁。
1.2 方法
对筛选出的72例初中生干预措施的制订遵循“综合、有效、针对”原则,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开展专题讲座 分析青少年目前在心理与行为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思考对策并制作成教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初中生及其家长、在校教师进行讲授。题目如“抵制不良诱惑”、“反抗期的‘软着陆’”、“另眼看世界”等。注意讲座的形式应尽量生动,语言尽量通俗,辅以个案或历史故事,以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1.2.2 深入社区、现场宣传教育 制作精美海报,以宣传展板形式在社区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现场派发传单,扩大心理干预措施在社区内的知名度。
1.2.3 对学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教师有时在教育上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应通过健康教育方式让教师认识到过往的忽略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并不可取,可增加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危险性。
1.2.4 家庭辅导 采取家访、家庭咨询和家长会等活动与学生家庭建立积极的干预关系,并对一些具有不良教养方式的家庭进行干预,增强家长对综合干预措施的信心和支持度。
1.2.5 学生个体心理辅导 根据具体情况,由社区的专业心理医生对干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通过心理咨询、沙盘游戏等方式开展。个体心理辅导通常以5、6次为1个疗程,每次时间为40~60 min。
1.3 效果判断
采用GHQ、SDS和SAS作为评定工具,在综合性干预前及干预后均进行测评;干预前后对学生心理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干预结束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估。GHQ-2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分数越高表明一般健康状况越差。SAS与SDS均有20个条目,分4级评分,信度、效度良好。以我国常规的上限为界,标准分 > 53分,表明有焦虑或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学生心理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干预后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学生心理卫生知识掌握情况[n(%)]
注:与干预前比较,*P < 0.05
2.2 干预前后GHQ评分比较
干预后学生一般健康状况明显改善,GHQ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综合干预前后GHQ各因子分级总分比较(x±s,分)
2.3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社区综合干预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SAS、SD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x±s,分)
2.4 干预后学生学习成绩及行为表现评估情况
干预结束后由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显示学生在此两方面均有所改善。见表4。
表4 干预后学生学习成绩及行为表现评估情况[n(%)]
3 讨论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问题。所谓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7]。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认为,人们都有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潜能,建议人们给予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以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的关注,以令其自我发展。龚建华等[8]认为,家庭环境对个人的身心发育会产生最基础与最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因素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素质、父母教养方式等。
在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下,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已不仅在医院中展开。以社区作为平台的综合干预手段由于其综合、有效、全面的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发展。社区综合治疗的核心不仅只关注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还对个体周围的环境,如学校、家庭、所在社区进行综合性的干预,以期通过改变环境与个体本身的认知,持续的对具有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帮助,使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了综合干预措施之后,GHQ、SAS、SDS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综合干预措施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社区综合性干预后,老师对接受干预的初中生进行了评定,发现其在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上都有所改善。笔者考虑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①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后,能将重心与注意力放在学习生活上,学习成绩提高;②社区综合干预措施中有针对在校老师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了其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学方式,使其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刘敏贵等[9]在深圳对儿童开展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发现,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社区综合性干预措施后有所提高,说明综合性干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也可以增加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帮助其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综上所述,社区综合性干预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十分有效,值得在今后进行推广。值得注意的是,社区综合性干预是一项长久的措施,应该持之以恒地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萃,张红静,江虹,等.一般健康问卷(GHQ-28)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信效度检验[J].山东大学学报,2010,48(3):159-162.
[3] 秦红,赵鹏.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833-1834.
[4] 陶恭亮,张伟波,刘虹.运用心理疏导、综合干预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9,6(8):11-12.
[5] 张文.某大学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刊,2009, 11(11):1989-1990.
[6] 李香梅.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116-117.
[7] 谢弗.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8] 龚建华,张馨尹,杨衡文,等.深圳市4~5 岁儿童行为问题及有关家庭因素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303-305.
当前处于一种较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急躁情绪,影视作品中追求享乐,崇尚暴力的不当宣传等等,更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该如何去塑造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作为一名教师,我浅述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观点。
二、加强德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对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如,在中小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要敢于正视,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盲目夸大,出现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发烧一样,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讳疾忌医。出了问题就要及时主动地向学校或社会上的相关机构寻求帮助。所有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把培养学生乐观向上,顽强自立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贯彻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心理学教师、心理医生的事,更不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往里填塞更多的知识。著名作家周国平曾说:“心灵不快乐的人,不管有多少钱,一生都注定是贫穷的。”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授业”,还要学会布撒“爱”的阳光到学生的心里,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我们教的是语文还是数学,自始至终都应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教育教学当中去,不偏颇、不歧视,一言一行,把握分寸,真正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有独立人格,有尊严的个体去尊重和平等对待,耳熏目染,使学生在长期受教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爱和尊重: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人———由小爱而成大爱,最终成为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家人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二)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对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如果孩子生长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会遭受心理创伤,甚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这就要求家长要花费适当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不要以工作忙,压力大为借口而放松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有些专家学者认为“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沟通和亲近,是造成孩子心理缺陷的根源”。其后果首先是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理上的隔阂,导致孩子心理上情感的缺失;其次,父母对孩子疏于管理,致使某些孩子有机会把大量时间耗费到网络、电视上,从而成瘾,出现系列心理问题。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曾为家长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家长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方式,主动与孩子交流。如果不能面对面,可以通过短信、书信、电话等方式沟通;第二,由于青少年容易与同伴交流,家长可以主动介绍青少年给孩子认识。总之,花费时间给孩子,永远不是浪费。教育好孩子既是家长自己的责任,也是对孩子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兴起和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能够丰富心理教育的内容,创新心理教育的方法,符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将成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向。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各种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网站也不断出现,这些网站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帮助,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过度的依赖和沉迷网络,网络安全问题等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就要科学的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性的网络环境。
1转变观念,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摆脱心理障碍,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很多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青少年自身和工作人员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不准确,将心理健康认为是一种疾病,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这也使得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另外,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虽然为青少年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过于形式化,没有意识到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尽量降低网络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开展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让青少年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降低网络心理问题形成的概率,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提高素质,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网络心理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工作者做好了科学的指导,青少年树立了健康的网络心理,那么,网络心理健康模式的构建才是成功的。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好角色扮演,以朋友的身份与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交流,不能给这类青少年过多的压力,还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网络知识和心理辅导的知识,引导青少年对自己产生信任,然后在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心理健康服务;第二,对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这类青少年存在的普遍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这类青少年普遍自闭,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工作者就可以建议青少年通过匿名咨询、网络平台咨询等,为青少年提供最贴心的网络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3利用健康的网络资源,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随着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网络心理健康网站层出不穷,这些网站都是具有一定网络心理健康研究经验的,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健康的网络资源,为青少年普及网络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实际的案例引导青少年认识网络心理问题的弊端,树立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学校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网络信息来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通过健康的网络资源降低网络心理问题出现的几率。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不能只是形式化的提供服务,严格规范服务机构的人员水平,提高服务机构人员的素质,服务机构的人员要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结合相关的成功案例开展研究,并根据本学校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健康普查,研究出最适合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4做好校园网络的规范,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经常会听到同事、朋友对自己孩子的抱怨,“这孩子怎么这么别扭呢?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家孩子太不听话了,叫他东他往西,就是要跟你对着来,快把我气死了。”“每天给他好吃好喝的,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就是不好好学,老想上网,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带了。”说这话的时候,家长们说得理直气壮,似乎孩子的不良表现都只是孩子的错。事实上,大多数家长也就这么一说,私底下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不过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也许长大一点就好了。”不会把这就当个事放在心上。
而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就像家长们想象的那样,只是青春期的一点小问题呢?在脆弱而敏感的成长期,他们的内心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们的心理正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9月1日学校开学前夕采访了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儿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心理网创办人、资深心理专家杨竹俊老师。
杨老师告诉记者,在我们国家,受多年应试教育影响,成人总是用自己过于功利的眼光看孩子,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常常忽视或无视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对于记者向她转述的家长们的看法,杨老师无奈地摇摇头,说:“有些孩子的确自己可以调整过来,但也有一些孩子心理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十几岁的孩子是一个弱势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还不健全,非常需要得到家庭的关爱、师长的重视、同学的友谊。同时,他们又正处于身心的断乳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人生观,可以独立面对社会。如果家长没有及时注意到这样的变化,对待孩子仍采用包办、干涉、指责的方式,并且认为这是关心、帮助他们,那么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孩子当下的发展,也许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杨竹俊说,让她忧虑的是,自她的工作室2003年开办以来做心理治疗的孩子正在逐年增加,一份业内资料显示,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且有上升趋势。她认为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能仅仅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面对孩子表现出的不良行为,而应该真正静下心来,探寻一下这不良行为之后的深层原因。
谈及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杨老师说,根据她的工作室接触的案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家庭,而另一部分原因则在学校。人从7岁开始进入社会化,从12岁到22岁又是青春期,这个阶段会遇到学习的压力、情绪的管理、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的交锋等问题,一旦得不到来自成人世界的良好沟通和理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当记者问到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时,她苦笑着说:“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浮躁,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成绩不稳定,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作弊、迷恋网络、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而上述种种现象,我们进行了归类,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杨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A 学习类问题
突出表现:厌学
案例:
A君是一名初二学生,单亲家庭。因为妈妈一个人带他,对他期望值很高,让孩子压力特别大,越是压力大越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成绩越不理想,妈妈就会责备,假期也不让他玩。于是孩子越学越没劲,越学越没兴趣,没自信,觉得自己也就那样了,便开始厌学,继而逃学,上网,骗家长。
症状解析:
尽管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龙心理,对子女寄予过高期望,使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学习的心理压力大,会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多种症状出现,最后导致孩子厌学。而考试焦虑在青少年学习类心理问题中也占着突出地位。考试焦虑可以使孩子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如果经常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胆怯、紧张、不安的个性心理特征。
专家建议:
造成孩子厌学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上,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或者基础较差,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客观上,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压力过大。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多鼓励孩子,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客观原因中,家庭教育是关键。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实际的期望,不要把孩子当成学习的工具,也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每个人都有特殊的天分,只要选对目标,都能走出自己的路。否则,不仅学习不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会受影响。为此,太原市教育局从2008年开始,每月选择一所学校举办家庭教育公益报告会,家长们不妨多去听听。
当然,对于已经厌学的孩子,家长应尽快带孩子找心理专家咨询。
B 人际关系类问题
突出表现:周边关系紧张
案例一:
B君是一名重点高中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忽然一天摔碎家中所有能摔的东西,告诉父母,不上学了!经咨询发现,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要求过严,很少表扬孩子。最近偷看孩子日记发现他喜欢班里一个女孩,就责骂孩子,多年积怨爆发了。
案例二:
C君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拿过全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外语口语比赛全省一等奖,升入重点高中后跟班主任老师关系出现问题。家长找校长告状,谩骂老师,老师非常生气,暗示班里同学都不要理她。于是她受到孤立,无心学习。后来转到一所普通高中,对学习、学校已完全失去信心,经常逃学。
案例三:
D君是一名初二学生,由于头脑聪明、长相漂亮、家境优越,使她性格高傲看不起别人,于是和班里同学关系处不好,一个朋友也没有。小时候没有注意,上了初中人际关系问题变得突出,于是心情压抑,成绩一直下滑。
症状解析:
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出现问题。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应。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父母处于更年期之时,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部分孩子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师生关系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随意贬低孩子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青少年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会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
专家建议:
如果小孩总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假装生病逃避课外活动,又或以送贵重礼物来讨好别人,很可能就是在学校没有朋友。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应多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帮助老师派发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厅吃饭时让孩子练习点菜。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老师 “太凶”“不公平”,家长该去找老师说明孩子的个性,这通常可改善老师和孩子的关系。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教孩子自己面对困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C 情绪类问题
突出表现:情绪不稳定、情绪障碍
案例:
E君是一个初二女生,在学校她总是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家人说近来情绪低落,爱发脾气,老是大声对他们说为什么把她生出来。
症状解析:
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征、养育方式、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是情绪问题最严重的表现,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专家建议:
相互分享,父母应多花时间关心子女,跟他们分享喜悦和忧虑。以身作则,把应有的生活态度传达给子女。家长不要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家长还要注意多与老师沟通。
当发现自己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与过去大不相同,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找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或者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去帮助孩子,严重者去综合医院精神科或精神病院去治疗,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贻误最佳的心理调整时机。
D 青春期心理问题
2009年2月16日,乌鲁木齐的上空笼罩着厚厚的云,天空中飘起了雪花,位于乌鲁木齐市友好路的海景咨询中心还是一派热闹的场面,三三两两的人来到这里,听取心理咨询师们给他们的解答。
“像今天这样的情景已有一段时间了,春节过后,很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李新阁对记者说。
李新阁,海景咨询中心的创始人,从事心理咨询已经有多年,是新疆颇有知名度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业是苦行僧
“李老师,我绝望了,不想活了,现在我手上就攥着一瓶安眠药……”大年三十的晚上,李新阁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电话是从乌鲁木齐市12355热线转过来的,他马上进入了工作状态,通过跟对方的交流,他了解到打电话的这个人是一个对生活绝望想要自杀的人,他同这个人交流了很久,在他的劝说下对方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并表示第二天继续跟李新阁交流。这一夜李新阁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的。大年初一,他又接到了这个要自杀人的电话,“我们又交流了很久,最终她彻底地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并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李新阁欣慰地说。
像这样的电话和咨询最近一两年开始多起来,以前是很少的。现在我们中心每天接待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很多。
海景咨询中心在乌鲁木齐成立并很快发展起来,倾注了该中心创始人李新阁的大量心血。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认为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我有一些同学认为我搞心理咨询是纯粹骗钱的。”李新阁有些苦笑地说,“现在生活中的很多人都不认可自己的心理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自己都是健康的。”
从2004年开始成立海景咨询中心,李新阁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这方面了。“我最早不是从事心理咨询这样一个专业的,但是我一直非常喜欢这个专业。”李新阁从1992年大学毕业到现在从事的工作很多,他先后在机关、银行、石油等系统工作过。后来自己干脆下海,在商海中让他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也意识到现在人们的心理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我要做这方面的工作。”在周围人怀疑的目光中他开始了艰难的历程,按照他的话说,他就是一个“苦行僧”,没有人来进行咨询,咨询中心始终是赔钱的,但是为了运转,只能硬撑下去。
“对于心理健康,也就是近几年开始有人在关注。”李新阁说,“海景咨询中心的发展基本上记录了新疆心理咨询业的发展,我也做好了做新疆心理咨询业苦行僧的思想准备。”
另据了解,目前新疆心理咨询业的发展严重失衡,乌鲁木齐发展还可以,但是各个地州基本上没有这样的心理咨询机构,有的地方甚至找个咨询师都比较困难,而且很多人根本不会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当作一种疾病来治疗,这就是且前新疆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心理咨询师也不是“万金油”
不相信心理咨询的作用是一种现象,但是放大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又是另外一种不正确的想法。“心理咨询师不是‘万金油’,心理的康复关键看当事人生活的环境。”李新阁说。
他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孩子的家长来到海景咨询中心说,给你们中心10万块钱,你把我的孩子教育好,让他好好学习。
我直接告诉他:“我们做不到,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有很多人问我成功的案例,我就告诉他们心理咨询成功的标准是这个人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发生了变化,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变化。”
2007年秋天,李新阁接待了这样的一个案例:
张晓(化名),哈密地区的一个中学生,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了海景咨询中心,李新阁接待了张晓母子俩。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张晓跟着母亲生活,家庭环境还算优越,母亲也一直未婚,张晓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并且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染上了很多恶习,从来不跟母亲交流,说不上几句话就跟母亲顶嘴,然后紧闭自己的房门。“在跟张晓的交往中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跟外人交流,但是从谈话中我可以感觉到这个孩子很善良。”李新阁对前来咨询的张晓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单亲家庭,没有父亲的环境,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植入到张晓的心灵中,母亲忙于工作,对他关心不够。“他的内心是渴望得到关心和关注的。”
“因为张晓性格内向,很多的事情没有说出来,有很多内心压抑的东西没有释放出来,在这样情况下,我建议他参加我们组织的青少年辅导训练营。”李新阁回忆着给这个孩子辅导的点点滴滴。在训练营训练的一周内,辅导老师跟张晓频繁的沟通,在训练营结束训练的那天,张晓哭了很长时间,把自己内心压抑的东西完全释放出来了,并且给他的母亲写了一封长信,在妈妈来接他的时候,张晓主动地拥抱了母亲。
“这样的一个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可塑性,同时我们也跟张晓的母亲说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法。心理咨询师的作用不是‘万金油’,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和努力。”李新阁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改变了很多,通过后面的反馈,孩子现在表现得很好,我认为这个案例是成功的。”
心理疾患,防于未然
2006年9月,海景心理咨询中心同乌鲁木齐市团委联合成立了“乌鲁木齐市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心”。同年10月,又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发起成立了“兵团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这两个中心的成立,使海景心理咨询越来越关注新疆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公益性机构的成立宗旨就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他们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拓展团队训练、开设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各项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志愿服务。
“这个发展中心重点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健康问题,而且我们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公益性的。”李新阁对记者说,“自从中心成立以来,我们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院校开设公益性讲座及心理咨询服务共计300余场次,受众达5万人次。”
最近各大媒体报道了英国13岁少年做父亲的新闻,这一事件惊动了英国的首相,也成了很多人荼余饭后的谈资,一场关于青少年“早恋”,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讨论迎面扑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近几年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成年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生长环境,所接受的社会背景不一样,出现了新的心理问题。在同青少年聊天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青少年同父母的交流偏少,但是又很渴望交流,渴望被社会认同,但是家庭的教育如果跟不上孩子的心理需求,跟不上孩子心理成长的速度。“这样的结果就会失衡,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表现为同父母的沟通交流变少,人际圈子变大,朋友变多,有些未成年人开始‘早恋’。”李新阁分析了目前青少年的心理状况。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调研报告
1.引言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面对加剧的各种压力和环境变化,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困扰。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情绪问题都与学业紧张有关。学习压力不仅在影响心理健康的种种应激源中稳居榜首,而且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的趋势。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越来越受人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了修订,编制了“心理健康诊断测试”,从八个内容量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在淄博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调研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并且让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淄博市三个区县(张店、桓台、淄川)120名青少年作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107份,收回率为89.2%。其中男生51名,女生56名;年龄8-20岁,平均年龄18.75岁;城镇34人,农村73人。
2.2研究方法
采用周步成等编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调查工具,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构成: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每题选“是”计1分,“否”计0分。以各内容量表得分≥8分及总分≥65分界定为有心理健康问题。
2.3研究程序。
由心理学专业学生前往各地区发放。首先由主试介绍并发放问卷,讲解施测目的、注意事项等,然后由被试自行匿名测试,30分钟后收回问卷。
2.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结果。
3.2分析与讨论
3.2.1结果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7%,各项检出率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
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各项心理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与过敏倾向呈现显著正相关。
此外,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户口所在地的被调查者,在恐怖倾向和对人焦虑上,女生高于男生,得分有显著差异;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3.2.2讨论
3.2.2.1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4.7%,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调查对象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父母期望、学业负担及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等。这与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为突出的结果相吻合,反映当前青少年学生面对的学业任务较为沉重,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确定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尚需作进一步探讨。
3.2.2.2女生在恐怖倾向和对人焦虑方面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主要是由男、女生的生理性别差异造成的,女生生理与心理方面比同龄男生成熟较早,又无法及时得到成人指导,就必然产生焦虑;并且女生开始注意自己在社交活动中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好坏,其特有的心细、敏感、脆弱等特点也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相对高的焦虑感。恐怖倾向是指客观上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受到娇惯与过度保护的孩子,以及溺爱而又管教过严的孩子,容易变得胆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期望普遍较高和管教较严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在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及老师也开始加强了对她们的保护和管教,这可能是女生在恐怖倾向上显著高于男生的原因。
3.2.2.3城乡学生的得分没有呈现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乡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乡镇学生进入城里学习的机会增加,所接触的事物与城市学生之间的不同越来越小。而乡镇父母的观念也日益改变,认为学习有用,加大了督促孩子学习的力度。
3.2.2.4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一次小型调查,本次调查的取样量和取样范围都比较受限制。而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从8岁到20岁,跨度太大,基于青少年的发展特征,这导致调查结果的说服力不够强。
4.建议
4.1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让学生们能有更多的机会解决自身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各个中小学都应该在能力范围内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或严重化。
4.2改善家庭教育。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独断专行,避免对孩子过分迁就,或放任不管;家长要加强孩子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注意其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家长要经常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这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的气氛上,而且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
4.3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心理不健康则是有效学习的障碍;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如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模范介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学生的经验,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学校教育要注意学生的个性锻炼,积极引导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努力培养乐观、恒定、宽容、坚毅等优良品质,力求使人际关系向和谐愉悦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谢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例.新时代出版社,2007.
[3]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1.青少年宫概述
1.1青少年宫教育的性质
青少年宫,顾名思义就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作为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一种校外教育方式,青少年宫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青少年宫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是全体少年儿童,它所实施的教育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培养,是为少年儿童将来成为各方面人才打牢基础。”
1.2青少年宫教育的特点
青少年宫教育以其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而突出,教育出发点是广大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实践体验进行各类校外体验教育。
作为独立、系统性、制度化的教育体系,青少年宫具有自身的特点:机构设置上有了相当的数量和规模,并形成自己的模式;制定了独具特色的活动规则;形成了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形成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活动内容;形成了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1.3青少年宫心理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宫因其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重视趣味性、科学性的青少年宫的心理教育重视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内容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既是中小学生寻找自信的去处,也是青少年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好地方,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其社交能力,更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全面发展的大课堂,有利于培养其健康心理与完整人格。
2.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特点
2.1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过渡的青少年,在各方面都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其心理状态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青少年的心理一方面带有儿童期的依赖性、幼稚性;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自觉意识、集体意识以及道德意识都明显增强起来。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具有两重性。
心理上看,由于社会认识的丰富,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思维的结合性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情绪具有两极性,情感具有曲折性,同时他们还面临着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性成熟意识增强与心理、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四种矛盾。
2.2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任务
青少年作为过渡期,其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教育任务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青少年是一个心理动荡的时期,如果心理波动不好好掌握极容易走向极端,从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2、帮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青少年的叛逆是他们开始对学校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就要求心理教育必须引导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从内在克服学习的叛逆感。
3、帮助他们寻找到交流的真谛。青少年是一个既渴望独立又渴望交流的时期,帮助青少年学会交流领悟交流才能帮助他们塑造完整人格。
4、培养心理保健的意识。青少年是一个心理逐渐成形的时期,培养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对他们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心理自我开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5、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潜能的可持续发挥。
6、开发青少年的心理潜能。青少年是一个待开发的时期,心理教育不仅要重视表面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潜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
3.青少年宫心理教育的策略探析
根据以上关于青少年心理的分析和对青少年心理教育任务的解读,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3.1适时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及趣味心理游戏
适当的聘请相关心理学或教育学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讲座,如“感恩的心”等,设置趣味的心理游戏,培养孩子们心理保健的意识。
3.2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咨询辅导
青少年宫还可以增设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并鼓励青少年经常性的进行心理咨询。
3.3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在青少年宫的日常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课,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门专门课程进行普及,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可以让青少年更加科学的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3.4建立一支专业素质的心理教育的教师队伍
扩充青少年宫教师队伍,增加具有专业素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心理教育的权威性,更能增加其科学性。
3.5其他特色工作
(1)组成心理辅导中心组,加强研讨的力度,认真参加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2)创建学校心理辅导网站。
(3)加强与家长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