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17: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流金融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包含物流金融课程。物流金融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由多门学科交叉而成,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首先,物流金融将物流、金融两个服务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也是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新型业务的操作在学科上需要物流与金融两个学科的互相融合,既要熟知物流理论和具体操作流程,又必须掌握金融方面的融资理论与流程步骤。其次,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而智慧物流的应用将利于该业务的发展并降低其风险,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课程方面需与信息学科交叉。第三,物流金融业务涉及银行、物流企业、融资企业等各方利益,各方之间会签订俩俩合作协议,以明确各自职责,实现风险划分、权责统一,在该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在其中发挥了第三方中介的作用,承担着对货物实施监管,核实货物真假、出入库记录、安全保证等责任。这就决定了物流金融课程具有与法律、保险等学科交叉的特点。最后,在国民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的氛围下,具有外部负效应的物流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环节,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此催生了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这就要求教师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更新优化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
2物流金融课程建设过程
2.1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课程从物流金融定义、特点及核心问题入手,详细介绍不同的物流金融模式下的涉及方及其流程,引入信息化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意义等交叉学科知识,介绍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并用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基于交叉学科的物流金融业务在企业的作用、流程过程、风险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基础业务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管理能力。课程目标如下:
2.1.1知识教学目标物流金融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职业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的分析方法,操作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即运输、仓储、配送、商品分拣等环节的信息系统,具备供应链管理等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还需具备物流金融学所涉及的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如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物联网、信息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目标有:①理解物流金融业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掌握物流金融的概念及涉及方;②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操作流程;③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④了解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相关知识,理解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性;⑤了解风险控制、信息化在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2.1.2能力培养目标物流金融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全局控制能力、沟通能力以外,同时还须具备专业化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能力,如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会分析、初步设计、实施物流金融理财方案,具有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与系统操作优化的能力,具有资源优化配置、供应链金融整合优化的能力等。能力培养的目标有:①掌握信息化下物流金融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②能设计、组织实施和优化物流金融作业任务。③掌握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2.2课程建设内容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如前所述,它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涵盖了物流、信息、贸易、金融、保险、法律、环境等学科知识。所以物流金融课程的前期课程一般需要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前者有金融学、国际贸易、经济法、保险学等,后者包含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保险等。基于学科交叉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2.2.1物流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金融概念的界定,主要从其内涵、外延、特征及其功能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绿色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意义,物流金融的创新与趋势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掌握物流金融的概念、流程、参与主体及各环节的要点,了解物流信息化、绿色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的新趋向。
2.2.2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总体来讲,含物流结算模式和物流融资模式两大类,前者比如有代收货款业务、垫付货款业务与承兑汇票业务等,后者有融通仓、海陆仓与物流授信等。在模式运作的流程中,结合信息化、绿色物流的作用,深入了解物流金融架构,如RFID、物联网、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流程和管理系统构架的影响。
2.2.3物流金融风险与监管物流金融行业风险种类各异,主要来源于质押物风险、物流企业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和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等,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处理与管理效果评估。了解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在仓储、安全监督、运输等节点实施智慧物流,来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2.2.4物流银行与物流保险物流银行是物流金融的一种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国外物流银行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一方面介绍国外物流银行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启示,另一方面分析国内物流银行实践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探讨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掌握如何利用信息化,通过服务创新、提供增值服务,强化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关系。基于物流金融视角,探讨物流保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地位及其对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作用。
2.2.5应用案例利用物流金融业务开展以来发生的实际案例,了解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业务的发展方向,并熟悉中外运、中储物流等物流金融方案,及信息化背景下物流金融的解决方案。
3结论
【关键词】物流金融 武汉 物流
物流金融是指随物流产生的,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运用,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物流价值链增值的金融活动。物流金融,对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在不改变企业经营现状的条件下加速资金周转率,拓宽融资渠道,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完善产品组合,改善信贷结构,开发优质客户,提高市场份额,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推进现代物流整合,提高服务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可谓“三赢”。目前武汉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物流业正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物流金融服务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一、武汉地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潜力分析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京广铁路、沪蓉、京珠高速公路及长江航运等全国交通要塞素,有“九省通衢”之称。2013年10月武汉城际铁路将正式通车,标志着由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所组成的1+8城市圈正式进入“半小时”时代。交通的便利无疑为武汉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武汉在2012年的GDP达到8003.82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位。它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无论是以武钢为首的钢材制造业、以武石油为首的化工产业,还是以神龙、东风本田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还有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先后跨过千亿元规模,存在巨大的物流需求。武汉便利的交通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非常适合建立大型物流集散中心。
顺应这种需求,武汉市政府力将武汉建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并利用武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打造武汉现代物流业综合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保证物流业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金融机构作为物流资金流转的保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武汉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也会迎来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二、武汉地区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物流金融实际上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它既可以丰富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又能让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和金融服务,降低资金占用率,增加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和经营利润,实现多方共赢。目前,武汉地区的物流金融业务已有初步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发展现状如下:
(一)物流金融的发展条件日趋成熟
武汉市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2012年底,武汉市已成立物流局,目前正在筹建武汉物流交易所。在政策支持方面武汉市已初步形成涉及用地、税收、财政和融资、规费及价格、服务保障等方面共38条政策意见,重点打造4大物流品牌、4大物流产业、6大综合物流园区、8类专业物流中心、100个物流配送站。强劲发展中的物流业为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此外,武汉市的金融业发展环境好。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有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共271家,比上年增加32家,金融业产值占全省的66%。单就武汉光谷金融港而言,2012年共有21家银行在此设立分支机构,银行网点总数达106个,累计授信超过1000亿元。{1}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不断凸显。良好的金融环境为武汉地区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物流金融不断发展
武汉地区金融机构对物流金融业务努力探索,开发了不少新的金融工具,如招商银行推出的“点金物流金融”和广发的物流银行业务。特别要提到的是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率先在武汉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针对武汉地区的区域特点,华夏银行特别是在钢铁和汽车行业进行试点,业务量持续攀升,成效显著,形成了供、产、运、储、销完整的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武汉分行累计为60多家汽车经销商和30多家钢材经销商、1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多家钢铁原料和燃料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并与中储股份汉口公司、中远物流等8家仓储、运输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各领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量已达到60多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另外,物流企业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经过改制,到2011年底公司以现代物流为主导,形成了商贸物流业、汽车物流业和物流金融业三大主营板块,羡慕开始发展对外投资和融资租赁业,同年实现经营收入2.6亿元,现已开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成为一家整合多式联运,发展集约式一体化物流,聚合产业要素,开展供应链衍生服务的5A级现代物流企业。2011年12月22日武汉诚通钢铁物流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营业,它既是综合物流平台,又是物流金融平台,不但运营仓储业务、运输业务、加工业务、货代业务等,也与多家银行签署了总对总框架协议,合作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开创了金融物流业务新模式,为钢厂和钢铁贸易企业提供资金和金融杠杆服务。这些都为武汉地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
1.物流企业发展程度低。武汉市除少数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外,多数本地物流企业规模小,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缺乏,工作质量不高,服务比较单一,很多物流企业就是运输公司,只能完成单流和分段的物流服务,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物流市场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基地设施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效率不高。虽然像武钢这样的大型国企已经具备大宗物流的运作管理能力,并在资源组织、配送、定价方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但这些条件和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发挥。
2.物流金融服务效率低。一方面是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另一方面是缺少服务经验。物流金融是将物流企业经营与金融机构服务结合起来的金融创新业务,结构复杂,信息化要求高,为保证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但目前由于物流企业发展程度低,信息化程度相当有限,以至供应链中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从金融机构来看,物流金融服务是较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发展时间较短,既没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业务流程,无论是内部监控、贷款工具设计,还是风险管理控制,金融机构都缺乏经验,直接导致物流金融服务规模小,效率低。
3.多数物流企业未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信用评级困难。除武汉地区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有限,没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因此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信用评级无法体系统化,物流金融业务表现出短期、小额、松散的特点。
三、推动武汉物流金融发展的措施
武汉地区的物流金融发展初见成效,但与上海、北京、广州、江浙等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落后,要完善物流金融市场,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第一,制定物流金融业务的相关规范。西方国家很早就出台了指导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美国1952年出台的《统一商法典》,并在实际业务中不断完善、成熟,在这一架构下,物流金融业务真正做到了立法完备,高效公正。而我国物流金融业务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导,仅有《合同法》和《担保法》中的某些条款可以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法律依据,在实际业务中,金融机构内部也缺乏科学的规章制度的操作流程规范,模糊的物流金融信贷资产流通转让制度,僵化的分类标准,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规范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使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少走弯路,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有效地处理违约情形,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尽快完善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武汉地处中国中心,连通东西,贯通南北,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宅急送、当当等多家企业。但武汉地区的物流企业除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外,普遍现状是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网点分散,它们正处在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据统计,全国5A级物流企业共110家,武汉只有4家,占3.6%,全国A级物流企业1776家,武汉有78家,占4.4%。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政策鼓励和扶持武汉地区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根据武汉地区的发展特点,重点培育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四大物流产业,促成其从传统物流企业变为现代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提高其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形成区域特色,发挥武汉的区位优势,力争打造业态多元、布局合理、货畅其流的中国国家级物流中心。
第三,构建物流金融信息平台。物流企业的业务具有客人数量多、地理位置分散的特点,在信息传递上会存在滞后性,因此要有效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就必须实现物流和资金流信息的实时获取,必须建设武汉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增强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增加操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实现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四,开发地区特色的物流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创新,按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根据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产品组合,改善信贷结构,开发优质客户,提升物流企业对金融机构服务的满意度,最终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提高经营水平、盈利水平。武汉地区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活物资贸易是物流需求最大产业,仅就钢材产品而言,武汉周边的马钢、华钢和南钢企业都以武汉作为流通市场,生产总量超过3000万吨,至少有1500万吨会经武汉流通,它们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应是物流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武汉地区的金融机构应根据这一特点,开发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比如华夏银行武汉分行针对武汉汽车和钢铁产业推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五,优化风险控制机制。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质押物风险等。综合而言,首先要加强信用管理,完善资信评估体系。目前武汉地区的中小型融资企业管理不规范,经营规模小,为更好地防范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可以收集客户资料、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经营能力和成长潜力进行调查、分析、管理,做好信用级别分类和额度稽核;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的沟通,全方位掌握客户信息,同时完善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机制,对质押物价格异常波动发出预警信号;物流企业则可通过设立市场调研部,快速反馈市场信息。最后要注意质押物本身的风险防范。质押物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应选择价格波动较小、物流质量稳定、使用范围大的商品,还要防范质押物人仓储风险,必要时可以为质押物买保险。
注释
{1}数据来源于武汉商务局。
{2}数据来源于华夏银行武汉分行。
参考文献
[1]韩红云.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11).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物流金融的任务是为物流业提供资金融通、保险、结算等各类服务的金融业务,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将物流与金融相融保证了社会商品的有效流通,加快了流通体制的改革步伐,增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及效益。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逐渐的开放,在金融新产品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各类新产品的出现,使得物流金融的风险成本进一步加大,所以,加强对金融物流业务的风险管理,降低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已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物流金融的特点及其风险内容
1.特点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业务概念;现代物流金融业务其实就是通过银行、生产企业、各经销商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互补,冲出传统的地域局限,将生产企业、经销商、下游用户与银行间的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能够在封闭的流程中正常有序的运行,所以,实际运行时,其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标准化特点;说的是整个物流产品的质量与包装要求均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实施的标准由物流企业进行看管和验收,同时,还明确强调全部动产质押品必须根据规范统一的质押流程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看管与流程的操作,防止动产质押过程中,银行部门命人看管与授信客户自己看管时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质押的实效性。
(2)信息化特点;在监督管理全部质押品时必须严格根据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来统一实施,相关业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实际质押品的种类、数量以及价值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及时了解掌握质押品的适时情况。
(3)广泛性特点;涵盖了服务领域的广泛性,银行部门能够在自身业务辐射领域中实施相关业务。质押货物品种存在着广泛性,一切能够由物流企业进行看管的商品,涵盖所有类型的工业品与生活品等都属于可质押物范畴。在一些没有足够流动资金的生产企业中,通过物流金融业务能够给予生产企业足够的流动资金;在一些流动资金充足的生产企业中,物流金融业务能够给予其经销商充足的流动资金;而且还可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保证企业销售,提高企业利润。
2.风险内容
(1)内部管理风险;该风险在企业中屡见不鲜,会造成组织机构松散、管理体制与监督机制难以做到完善、职工人员素质低下以及管理层错误决策的制定等。
(2)运营风险;该风险是物流企业不可避免的,不过,致力于金融业务的物流企业常常会到客户产销供应链中开展各类服务,其运营领域更加的广泛,所以,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风险发生率。从仓储、运输到银行、企业间以及与客户供销商间的来往过程中均存在着运营风险。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业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的阶段,必须对运营风险予以高度重视。
(3)技术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物流金融提供商没有一套完善的技术支持而造成的风险;简单举例,实际实行的价值评估系统缺乏健全性、没有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致使信息不全、业务运行不通畅等。
(4)安全风险;库存物质过程中,物流金融提供商应及时有效的担负起各类损失,不仅要时刻注重仓库的安全性、提高职工的诚信度,而且还要保证提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避免用于质物保存的设备出现损坏情况。
(5)法律风险;具体体现在合同的条款规定及对质物的所有权方面;由于业务的主体对象众多,质物的所有权游走于各主体之间,所以,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所有权纠纷现象。其次,我国颁布实施的《担保法》与《合同法》中关于物流金融方面的条款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并且,实际运行中缺乏一套指导性的文件作为依据,所以,业务合同也常常会发生法律问题。
二、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在中国,物流金融属于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服务产品,有着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且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已有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朝着这一业务方向前进,效果显著。实际上,在1999年,我国的物资储运总公司就致力于仓单质押业务,充分运用其分布在各地区的仓储网络,给予客户良好的融资服务。随着物流金融的推行,使得我国的储运集团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积极和本国的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银行等各银行良好的合作,使得仓单质押业务有了更高的市场份额。在时间的不断发展下,不仅运作程序更加的规范,而且风险规避方面也作了全面的创新探索。
纵观我国现状,实际进行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覆盖领域不广,未及时和银行、企业间达成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今后中需要做好的任务事项是不断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风险体系、加强风险防范等环节,以保证物流金融业务在我国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1.银行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
在整个物流金融业务活动中,银行扮演着放贷人与质权人的角色,不仅要保障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还必须加强风险防范,让企业、物流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间能够实现共赢目的。所以,银行的业务运行过程中要运用下列几项措施来防范风险。
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积极构建健全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从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收集物流金融业务运行时的原始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及统计,不断升级,以确保系统能够达到信贷决策所需的各项要求,降低信贷审核风险。此外,商业银行还必须准确的判断物流企业所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安排组织专业部门及风险意识高、了解物流管理全程的人员经常性的抽查,一旦查出有不顾制造企业提供假数据的物流业,银行必须执行信贷质量责任人制度及对不法企业作必要的处罚,将物流金融业务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风险加以有效防范。
准确评估仓单的真实性、合法性;物流金融业务活动中,可将仓单当做一种有价证券来实施质押,确保资金能够做到融通,所以,银行应扮演好放贷方的角色,准确评估仓单的真实性、合法性。实践业务时,应及时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核对,主要核对货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单价等,防止借贷与物流这两个企业携手干骗贷的事情。
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具有多种模式,各银行、各区域中所采用的操作模式和实行的合同条款均不相同,这不仅使银行的风险控制难度加大,而且操作程序也会十分的复杂。因此,应构建一个规范统一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流程、完善合同条款,让各业务工作者都能够按照同一个业务流程对各区域的企业实况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防止由于业务流程的不规范而引起的风险。
2.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始终遵循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的原则,注重风险的防范,要想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予以有效控制,就必须对物流金融业务运营风险进行分类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业务风险。
业务开发过程中,应对出质人的情况充分掌握,对其资质进行准确评价;业务开发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重视借贷企业的财务、信誉与信用等状况,从事业务开发工作的人员应充分了解出质人的实际所需以及质权人出质、解除质押与控货所需,严格按照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编制完善相匹配的合同,并保证合同的科学合理性、操作实践性。准备签订合同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组织专门的评审委员会,对业务进行严格的评审,加强业务风险的分析,同时,填写业务风险分析评估表。
选择质押物时,应以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性能好、变现性好、质量水平高以及易于储存保管的大众化物品为首选。制定完善的风险保证金制度来防止货物出现市场价值波动风险。如果市场价格一直降低到预警线时,应及时根据协议中的相关规定让融资企业进一步提高质物与保证金。
业务实践操作时,必须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做好业务巡查工作;物流企业进行物流金融业务时,要强化相关的管理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有效防止由于监督管理工作者的错误操作而带来的风险,构建信息化系统,和银行加强信息交流。必须将仓储协议与货物仓储保管规则贯彻落实到实处,所制定的保管条件应高出出质人的实际要求、相关货物包装提示的保管要求、国家规定要求以及行业规定要求。一旦发现质物外观质量及数量与之前不同时,要第一时间将此情况告知给银行部门。换货过程中,出质人必须有相关的品质证明。和有关部门及时沟通交流,保证特殊时期仍可控货。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对职工人员加强管理,防止人员勾结外人干违法之事,导致企业损失的发生。
3.借贷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
首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选择;借贷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属于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选择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高借贷企业的监管有效性、节省借贷企业的成本等,反之,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将物流合作商的确立放在首要位置。为了科学节约公司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成本,要及时全面了解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况、问题,确立仓储管理能力与信息化水平高、资产充裕、质物监管能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长期合作伙伴。其次,确保合同签订的规范性;签订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合同是业务运行中的主要依据。所以,从草拟合同、谈判到最后的签署,合同签订双方必须加强协商。为了防止风险的发生,企业应派专业的人员负责合同的签订工作,物流主管部门带头,由律师、公司财务顾问以及风险管理者等人员组建谈判小组。合同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具体的时间加强监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执行状况,消除或避免风险发生。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分析研究能给帮助银行获得更多的利润来源,提高竞争实力,拓展客户群;能给帮助企业充分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业务运营中的风险,不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拓宽生产领域、增加市场份额,更快更好的发展。对物流金融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是物流金融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刘 莎:在中国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探索.经济师,2009(3).
[2]胡 愈 柳思维:物流金融及其运作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
[3]崔显林:我国物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及对策.物流科技,2009(06).
[4]赵贤钰 李振威:物流金融创出多方共赢新模式.经营管理,2009(3).
[5]刘正毓: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中国物流与采购,20lO(1).
[6]宋 焱 李伟杰:物流金融:出现动因、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建筑经济,2009(6).
[7]胡 剑 李伟杰:物流金融: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物流技术,2009(6).
[8]吴祥佑:第三方物流风险保险转移研究.浙江金融,2007(1).
[关键词]物流金融;监管绩效;隶属度;模糊综合评判法(FCE)
[DOI]10.13939/ki.zgsc.2016.32.031
物流金融监管涉及银行、融资企业、物流监管企业三方主体,构建银行为主导、物流监管企业监督、融资企业自律的“三位一体”物流金融监管体系,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银行、核心生产企业、经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受制于整个经济、社会、法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监管制度与监管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物流金融业务对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控制银行风险、推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1],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涉及监管绩效评价问题。白涛(201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四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周婷婷、刘名武等(2014)通过分析总结27家物流企业的绩效水平,得出相关因素对总体绩效的影响;[3]刘震新(2012)通过建立评估体系,优化银行业监管机制,实现提高监管绩效的目的;[4]白少布(2011)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性和信用水平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了阀值模糊评价、隶属度向量模糊评价流程,为提高融资企业的信用水平提供可借鉴的策略。[5]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银行、物流监管企业、融资企业参与三方入手,运用AHP法构建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各指标的权重;运用FCE法进行模糊评判,并根据隶属度原则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建议。
1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指标设计
1.1 物流金融监管需求分析
在物流金融监管体系中,银行、物流监管企业、融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与制约,形成为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授信风险和满足融资企业的融资需求;物流监管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满足银行控制货物风险的要求和融资企业对物流便捷性的需求,同时又要考虑物流成本。因此,物流金融监管操作总是围绕银行和融资企业的需求展开。银行需要确认并保持质押关系,要求物流监管企业代为占有质押物;融资企业要求物流监管企业根据生产和贸易需求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物流监管企业需要结合以上需求,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下进行运作。
物流金融监管不仅要满足参与三方的需求,还要满足物流监管企业实际业务运作方面的要求。由于物流金融监管的各项业务都要面对各不相同的贸易条件、交付条件和物流条件,因此,监管方案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2 物流金融监管指标分析
物流监管企业控制货物的准则是帮助银行确保质权的有效成立,另外还要确保对实际货物的有效占有,并为融资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物流的快捷性。物流金融监管属于多目标决策,要求银行和物流监管企业制定一套满足各方要求的监管体系。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不仅满足融资企业的物流需求目标、银行对质物监管的要求目标以及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盈利需求目标,而且通过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明确区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指标的影响力程度,使得不同指标对评分等级的隶属度达到客观、全面与定量化。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使得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特点。如表1所示:
物流金融监管系统属于多样性结构,评价目标涉及经济、物流、融资等诸多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是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一种综合性评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特点,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应有所偏重。
本着涵盖所有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因素的原则,本文将影响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的各因素划归为F1客户服务水平、F2业务绩效、F3信息化水平、F4市场竞争4个一级指标和S1融资满足率、S2物流监管安全率、S3货物准确率、S4质押物安全率、S5物流监管绩效、S6银行盈利能力、S7信息化水平成本、S8信息化水平质量、S9信息化水平风险、S10市场占有率、S11市场增长率、S12市场应变能力12个二级评价指标。
2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2.1 确定指标论域
本文确定的指标论域为:U={u1, u2, u3, …, un},其中n为评价因子的个数;评判等级论域为:V={v1, v2, v3, …, vm},其中m为评判等级的个数。监管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两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论域为:F={F1, F2, F3, F4};一级指标集中的各个元素进一步划分得到二级指标论域为:F1={S1, S2, S3},F2={S4, S5, S6},F3={S7, S8, S9}, F4={S10, S11, S12}。[6]将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判划分为3个等级,各等级的标准分值与表示方法如表2所示。
2.2 确定权向量
本文确定的权向量为:WL={wL1, wL2, wL3, …, wLn}T,其中L表示指标所处的级别(L=1, 2), n为对应各级指标论域的元素个数。通过三角模糊数构建评价指标之间重要性比较的模糊判断矩阵,数据来自各位有关专家的评判,各位专家不需要给出判断矩阵的确切值,只需比较两两指标对于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并按规定的标度定量化,然后给出自己判断的下界值uxij、中间值mxij和上限值oxij,以及指标i对指标j的重要程度三角模糊数:cxij=(uxij, mxij, oxij),其中x表示第x位专家。若共有X位专家组成,则指标i对指标j的综合重要程度三角模糊数为:
评价指标之间的重要性需要应用数字度量尺度进行比较,其中D1表示同等重要,D2表示稍重要,D3表示比较重要,D4表示相当重要,D5表示绝对重要。
2.3 进行隶属判断
构造隶属函数的方法一般包括模糊统计法、待定系数法和多相模糊统计法等。本文选用均匀分布作为隶属函数,即:
2.4 进行模糊合成与综合评判
根据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W2Fi和所对应的单因素矩阵RFi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各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为:
3 应用实例分析
按照表1所示的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专家打分方式得出各项二级指标的分数,如表3所示。
3.1 指标权重集计算
通过征集专家对物流金融监管绩效体系中各项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意见,运用数字度量尺度进行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归纳出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3.3 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知,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中,“客户服务水平”对监管绩效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484,其中的关键因素如“融资满足率”权重为0.561,“物流监管安全率”权重为0.343,这两个因素对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作用明显。
一级指标“市场竞争”的权重为0.323,表明市场竞争对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影响较大,其中“市场占有率”的权重达到0.561,属关键因素;“市场增长率”的权重为0.343,属重要因素。因此,重视市场竞争因素,就要重点关注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这两个指标,从而达到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目的。
一级指标中的“信息化水平”因素的影响力一般,权重为0.149,其中“信息化水平成本”和“信息化水平质量”两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总和达到0.904,说明这两个指标对提高信息化水平至关重要。
一级指标中的“业务绩效”因素对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的影响甚微,权重仅有0.044,其中“银行盈利能力”和“物流监管绩效”是较为关键的二级指标,只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就能促进物流金融监管的顺利进行。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4个一级指标等级和总体等级评判结果如表6所示。该指标体系的最终评判等级为三星级,其中“客户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这两项指标对三级标准的隶属度较大,分别为0.904和0.561,说明这两项指标是限制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若想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水平,就要重点提高这两项指标。见表6。
3.4 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对策
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监管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把握机会,突破约束瓶颈,才能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水平。
(1)突破信息约束,增强内部制度的有效性。物流监管企业要定期检查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约束各部门的运营管理因素,强化行业自律能力;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物流金融监管操作规程,建立起符合行业特点的自律制度和竞争规则;制定物流金融监管举报监督制度,发挥公众对物流金融的监督作用;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委托监管和审计监督,增强银行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提高物流金融信息的客观性与权威性、强化市场约束力的目的。
(2)突破交易约束,深化监管体制改革。物流监管企业要建立健全监管运行体系,增强监管方式与监管内容之间的灵活性、多样性,实行全程、全方位监管,促进物流金融监管从粗放型监管转变为集约型监管;通过组建监管委员会或其他组织机构,统筹监管规划,保证监管工作有序、连续进行;注重监管的针对性,制定监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率。
(3)突破工具约束,提高监管资源使用效率。监管与被监管一面是绩效之源,另一面是风险之源,要想让两者形成交汇,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人的因素。因此,物流金融监管必须突出人本监管理念。首先,加强监管人员的任职资格与绩效考核管理,把业务合规性监管、经营风险性监管、内部控制制度监管转化为人的监管;另外要从经营风险情况、机构管理与依法经营情况、建设落实内部制度情况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达到提升物流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效果。其次,坚持监管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解决社会信用问题;完善新的物流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确保银行监管环节的合法性;提出监管规章制度和立法执法标准,促使物流金融监管行为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惩处逃债、废债和赖债行为,依法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潘意志.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物流金融监管服务商评价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3(7):245-249.
[2]白涛.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2.
[3]周婷婷,刘名武.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8):10-14.
[4]刘震新.物流业监管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关键词]物流物流金融中小企业
一、物流金融的本质
虽然物流金融起源较早,但是关于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并不成熟,而且学术界对物流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定义。下面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物流金融的本质。假设市场存在原材料供应商(A)、生产商(B)、消费群体(C)、金融机构(D)和第三方物流企业(E)。如果没有金融服务,由于B自有资金有限,B对A的采购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物流周转速度将受到限制,盈利能力也将降低。引入D的资金后,B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扩大对A的采购量,增加物流规模和周转速度,加快进行下一轮生产,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然而,由于D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因此与A、B、C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D往往会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从而出现“惧贷”和“惜贷”的局面。为此,D往往会找一个委托人来解决与A、B、C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E就是最恰当的人选。因为,E可以不但掌握企业物流信息,而且与企业有着长期固定的业务关系。简而言之,物流金融的本质就是: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
二、物流金融是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的捷径
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融资难的困境。物流金融使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也有利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并且大大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首先,金融机构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物流状况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因此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动态的获取中小企业内部的准确信息,并且能够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行科学判断,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此外,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取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是其物流业务中产生的副产品,不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从而使得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银行的委托方,又是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伙伴,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和银行将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双方利益关系也由短期、临时转向长期、固定。在这种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机制将会大大加强,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机会也将大大减少。简而言之,在长期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成本将会很高。得益于中小企业信用机制的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积极性将大大增强,中小企业也必将获得更多的贷款。
三、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物流金融
金融物流是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的一条重要捷径,中小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物流金融、创造开展物流金融的条件,加速物流速度和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物流金融模式。虽然物流金融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方便,但是物流金融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条件,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各种物流金融模式,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随着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金融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笔者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将物流金融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由于物流结算金融是在结算环节进行的金融活动,有现成的货物交易作为基础,具有周期短、规模小、风险小的特点,因此贷款成本较低,且申请也较容易;物流仓单金融依靠的是未来的货物交易,具有周期长、规模大、风险大的特点,因此贷款成本必然高于物流结算金融,且申请的门槛较高;物流授信金融实质上也是一种仓单金融,只不过在物流授信金融中,金融机构将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给物流企业。因此,物流授信金融的成本和申请难易程度与仓单金融一样。
其次,要树立现代物流思想,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改造升级自身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金融得以实施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物流思想,要善于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改造升级物流体系。此外,还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消除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建立相互的信用机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有助于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互信用机制将大大有助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机制。
此外,还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和长远利益关系。金融机构是金融物流的最终决策者,因此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是有效开展金融物流的关键。通过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和长远利益关系,可以有效克服中小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大大增加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中的信用度。因此中小企业要以物流供应链为依据,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桥梁,探索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建立与金融机构的长远利益关系,使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郑钥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9)
[2]刘峰: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金融创新 [J].华东经济管理, 2006,(6)
[3]储雪俭:初探物流金融的经济学原理[J].物流技术,2006,(5)
关键词:物联网 物流金融 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166-02
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统称,其核心是物流融资(狭义上物流金融指的就是物流融资),即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以企业所从事交易项下的担保品为依托,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与资金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依靠企业对处于银行监控下的商品和资金的贸易流转所产生的现金流实现对银行授信的偿还。随着物流金融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已达到了较高层次,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监管问题。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具有全面的信息感知、无缝的互联协同、高度的智能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有助于物流金融产品信息获取更加实时、快捷、准确,产品动态信息的传递、共享更加精确,供应链指挥决策更加智能、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
一、物联网技术特征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是“物与物相联的网络”,其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但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物联网还有其自身的技术特征:
(一)全程性
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格式不同。传感器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信息,不断更新数据,物联网可以说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物体上的传感器,物联网对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传递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对物体的流通进行精细的管理,实现物体之间、物体与人之间信息交换和通信的全程监控与管理。
(二)技术性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与基础仍然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物联网上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识别技术,以实现物联网络稳定高效运行,因此物联网具有高技术性特征。物联网络的构建不仅要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还要综合各种传感器数据获得与处理技术,运用大数据处理理念,融合互联网与先进数据处理手段的优势,真正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实时精准“沟通”和“对话”。
(三)智能化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还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大数据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国。所以物联网本身也具有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链接。
二、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需求与条件分析
结合物联网技术特征,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全过程,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和各类可能的网络,对物流金融业务过程实施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当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全程性,要对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实施管控,而不是局部或部分;二是技术性,要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金融业务的“可知、可视、可控”;三是智能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链接。
(一)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需求分析
1.降低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信息不对称的需要。随着物流金融行业的加速发展,物流金融模式越来越复杂化,物流金融业务过程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加多元,物流金融产品信息层级逐渐递增,准确及时的信息获取愈发困难。准确及时信息的获取来源于产品流通过程的精确管控,物联网是实现精确管控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从产品信息采集、信息联通、信息管理、信息决策等全过程,以信息流调控物流,大幅提升动态信息的抓取效率。因此,从降低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客观要求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
2.降低物流金融服务违约风险的需要。物流金融服务主要涉及三方即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选择是物流金融服务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鱼龙混杂,好坏参差不齐,一些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信息化能力、内部管控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对供应链环节的管控,使得物流金融面临较大的失》缦铡N锪鹘鹑诎踩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减少物流金融违约情况的发生。
3.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控效率的需要。当前,物流金融安全监控技术已经较为落后,信息化程度已不能跟上物流金融发展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效率。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的先进技术,对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传递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对物体的流通进行精细的管理,将其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能够较好地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形成以信息互联互通为核心,数据集成交互为纽带,有线无线随机链接的安全监管体系。因此,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从技术上突破物流监管瓶颈,促进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科学高效开展。
(二)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分析
物联网技术虽然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较短,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产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技术具有全程性、技术性与智能化的特征,能够对质押品在供应链中动态信息进行全程监控,实施精确远程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排除安全隐患。物联网技术网络以全程记录的供应链信息为依托建立风险数据库,其中不仅包含了质押品的物流与资金流信息,还包含通过实际调研所获得的大部分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通过风险数据库就能实现风险的基本应对,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提高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物联网的整个技术体系与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应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了经验帮助和技术支持。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按照物联网运作要求,进行设施设备建设,优化信息流程设计,完善技术接口和模块嵌入,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依托,能够较快的实现技术的投入使用,尽快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监管方面的应有作用。
三、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的对策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与环境基础,2012年,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并且以快速大踏步的节奏发展壮大。目前已整合了包括货权登记、物联网监管、仓储管理、仓单流转、现货交易、存货质检、价格预警、价格保险、征信融资、不良处置等全过程的物流金融产品链条,并形成了一个开放型的合作平台,吸引了成熟产品和成熟用户服务平台的资源聚集。但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方面,软硬件配套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一)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总体设计
物联网实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的智慧“沟通与交流”,是多种力量的整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需要将物与物、物与人信息交互的各个环节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并保持其内部的顺畅流通。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信息化与智能化,提升物流金融产品供应链的安全性,必须加强总体设计,构建智慧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大脑”,从源头增强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着力建设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物联网运行平台,借助“智能化”的物联网管控系统,实施辅助决策、管控指令,实现对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各环节的协调控制和决策指挥。健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物流规划和决策指挥制度,实现供应链信息的综合分析、流通环节的集中控制、运行流程的决策优化。
(二)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设施设备建设力度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除了要研制贯穿全流程的信息系统之外,还应当分系统重点推进一些信息工程建设,以具体任务为牵引逐步建成物联网系统。为了积极配合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有必要按照物联网技术的要求,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设施建设力度,从智能感知技术应用、自动仓储系统建设、运输调度可视化建设、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突破,全面构建物联网系统,开发和购置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全过程,借助先进的物联网设施设备,整合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使产品信息(物资的运动轨迹、存放状态)和供应链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组织、访问控制和分析)互联互通,实现物流金融全程可视可控,从而有效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安全性。
(三)加快物联网技术人才业务能力培训
为保障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快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建设工作。(1)结合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的实际运用,构建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监管模式,明确物联网运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安全操作手册。(2)着力培养精通物联网技术的技术员,掌握物联网设施设备的操作流程,严格依照流程科学高效运用物联网设施设备进行物流金融管控,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效率。(3)加强物联网技术研发工作,结合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工作实际,对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中的物联网设施设备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相适应的研究、设计和开发,规范物流金融产品标准化编码,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处理平台,促进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化。
⒖嘉南祝
[1] 李严锋.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黄玉兰.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 李美艳.金融物流的变迁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中,物流金融对农产品物流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而且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保障。国内外学者对于农产品物流金融及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为研究对象,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进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农产品物流金融理论概述
1.1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概念
第一,农村物流金融。它是现代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产物,让现代农产品物流中货币资金的运行更加有效,并保障农村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保险、结算等综合服务。第二,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我国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主要是以沿江、铁路、空港等为中心,在政府的指导、市场的导向和物流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下,依托银行和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形成的多元利益主体股份式中心,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有效开展。第三,农村物流金融质押物。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质押关系,把农产品的权利交于第三人、代为担保,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售卖获得利益补偿。
1.2农产品物流金融的特点
和其他物流金融相比,农产品物流金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其质押物具有多样性。因为其质押范围较广,品种较多。其次,农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因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时都处于变化之中,农产品保质期又较短,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极有可能导致变现能力不稳定。再次,运作过程相对复杂。因为物流过程具有复杂性,需要使用一些运输工具,还要考虑物流的金融环节。最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具有不确定性。在时间上,农产品的产出和消费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会存在在世界各地进行售卖的情况,另外其运输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3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风险
第一,来自农产品企业的风险。农产品企业在经营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从而给银行带来非系统性的风险。另外,其自身的道德风险也在风险范围之内。第二,来自农产品质押货物的风险。不仅包括形态风险,还包括权属风险、价格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第三,来自物流企业操作过程的风险。不仅包括法律风险,还包括模式风险、流程风险和具体操作风险。第四,外部环境风险。不仅包括宏观环境,而且包括行业变化。
2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评价
2.1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的方法
第一,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思想为用属于程度代替属于或者不属于。其基本特点为评判逐对象进行,对被评价的对象有唯一的评价值,不受被评价对象所处对象集合的影响。第二,综合评价的原理。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从对象集中选出优胜对象,因此,最后要将所有对象的评价结果进行排序。评判是指按照给定的条件对事物的优劣好坏进行评比判别。综合是指评判条件包含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
2.2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一,对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集进行确定。一般采用德尔菲法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得出相应的质押物风险评价指标等,其中影响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指标有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变化能力等方面。第二,建立综合评价的评价集。为了对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工作施加影响,并对所具有的风险程度进行选择,可以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评价集主要有风险程度极小、风险程度小、一般、风险程度高、风险程度极高五个方面。
2.3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在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进行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一般采用专家意见法和综合文献法,通过建立两个评价体系,得出相应的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评价等,指出其差异,这对今后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专家意见法下的评价模型。这些专家不仅包括高校从事物流金融和农产品物流金融研究工作的教授,还包括开展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管理者,得到了一共五份指标调查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其中,比重、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和变现能力等都具有不同的比重。通过不同的比重可以得知专家意见评价中的各权数,并建立一定的评判模型。第二,综合文献下的评价模型。在相关参考文献中找到相应的物流金融以及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统一的处理,在对各指标进行综合的情况下,应用平均综合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就得出了不同的权数。第三,评价模型分析。物流企业在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的过程中,对农产品质押物在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变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各个指标的隶属度进行评价,形成评价集。对农产品评判的风险程度进行统一分析。
2.4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结果与分析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中,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得知。质押物的合法性是风险中容易被忽视的,因此要对合法性引起相当的重视,不仅要自身货物合法,还要产权清晰程度合法。在价格稳定性方面,要对价格的弹性进行关注,对质押物的品质、监管难易程度进行评价,做好品质的监管工作。在变现能力方面,要对农产品质押物价格进行评估,保证质押物的信息能够精确。
3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物流园区;物流金融;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23 -02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已有一定发展与进步,但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服务范围和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园区内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缺乏流动性但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处理,让企业提前获得现金流,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缓解资金短缺和周转压力。企业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很少有中小企业作为发起人。
因此,本文将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与企业资产证券化相结合,提出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利用这种新型的物流金融模式,提升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服务的能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思路。
一、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的现状
我国物流金融的融资主体较单一,大多以银行为主体开展物流金融。近年来,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渐活跃于物流金融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物流园区重视物流金融业务。总体来说,我国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很多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业务是空白的。目前,物流园区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保险业务:保险是物流园区开展较早、较多的一种业务模式,物流园区通过收取佣金获得利润。2.小额贷款业务:一般是通过成立小额担保公司,将资金充足企业的闲散资金筹集在一起,对物流园区内资金短缺的企业实行放贷,但这种融资方式并没有与物流园区业务相联系。3.代收货款、运费业务:属于物流金融结算类业务,运用各种结算工具为融资企业提供服务,常见的主要有垫付货款、代收货款、承兑汇票三种业务类型。在结算类业务中,直接获益者是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主要协助物流企业进行风险控制。4.物流金融授信业务:分为委托授信模式和统一授信模式。委托授信模式,是指金融机构将质物的运输、仓储、价值评估以及整个流程的风险监控等全部外包给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协助金融机构选取符合信贷条件的融资企业和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统一授信模式中,金融机构不参与信贷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直接授予规模较大、信用度较高、经营业绩与经营状况良好的物流园区一定额度的信贷资金,再由物流园区向符合融资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负责贷款前后全部环节的活动。
以上是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主要的几种模式,随着物流金融实践的发展,我国物流园区的物流金融业务种类不断增多,服务水平也有所提升,但从以上业务中可以看出,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为企业提供资金的方式基本是间接融资方式,而没有协助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帮助企业调整资产负债比例、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
二、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运作流程
本文中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是指,以物流园区作为发起人,整合园区服务范围内各条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收入的基础资产,汇聚形成资产池,将其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然后由SPV以购买的组合资产为支持发行证券,由证券承销商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这是一种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1.选择资产类型,构建基础资产池。中小企业可证券化的资产有:应收账款、具体项目、知识产权。物流园区作为发起人,根据中小企业可证券化的资产类型,以供应链为单位,对各条供应链上的证券化资产进行筛选、整合、归类,形成类型一致的基础资产池。
2.出售基础资产池,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由物流园区将基础资产池真实出售给发行人SPV,并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3.SPV委托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进行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以及信用增级。
4.律师事务所对基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权属状况进行尽职调查;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出具基础资产审计报告、会计处理意见、专项计划设立的融资报告,年度资产管理报告和清算报告的审计意见。
5.发行人委托承销机构进行证券承销,承销机构受托后向投资者出售证券,并将承销收入即投资者购买证券所得资金汇入SPV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再由发行人将证券出售收入转给发起人即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根据不同企业的基础资产状况实行资金分配。
6.发行人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的现金流和资产分别委托给受托人和服务人进行管理。受托人负责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服务人对证券化资产进行管理,将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收入汇给受托人,受托人再将未来现金流收入汇入发起人账户。
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的运作流程图如下:
三、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特点与风险分析
(一)模式特点分析
在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中,物流园区通过对供应链上企业产生的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出租收益等可证券化资产进行整合,发起企业集群资产证券化,并利用园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间的交易数据、信用数据进行风险监控。因此,该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基础资产和信用水平达不到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单个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很难实施。集合资产证券化是基于每条供应链,将多个中小企业零散的基础资产打包组合,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操作。
2.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来源于多条供应链上的多个中小企业,这种具有真实贸易基础的资产,降低了证券化风险,同时,广泛的资产来源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3.物流园区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能够实现对中小企业集中的统一管理,准确、及时的掌握中小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交易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风险防范与控制。另外,物流园区能根据资产池中各中小企业的基础资产贡献率,合理分配承销收入,避免纠纷。
4.SPV是长期存续的实体,能够实现多宗销售的交易模式,可从物流园区多次购买资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降低交易成本。
(二)模式风险分析
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资产风险:对基础资产价值评估的风险,市场或政策的变化导致基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在基于供应链条的集合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由于某个行业的衰退,导致与该行业相关的整条供应链上贸易需求减少、资产状况恶化、基础资产受损的风险。
2.信用风险:如资产债务人拖欠债务,证券化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的评估、信用评级、专业机构出具意见书等环节都可能存在欺诈风险。
3.道德风险:主承销商在承销业务中没有明确的职责规定,一般不参与资产池的尽职调查,放松对风险的防制。发起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和利益不对称,发起人可能故意隐瞒负面信息和风险。
4.集合资产证券化的管理风险。由于涉及到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产、资金等方面集中统一的管理较难,服务人和受托人容易出现管理失误。
5.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的内容、形式不完整导致的合同效力、合同纠纷问题等。
四、结论
本文提出的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是一种理论假设,还没有付诸于实践。但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实践操作中必然存在一些风险,如基础资产价值评估的风险、证券化资产的管理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合同的法律风险等。物流园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融资企业的资格审核与管理、规范质押物或基础资产的价值评估与管理、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参与主体的权责、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从而降低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提高融资效益。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也是对现有物流金融模式的一种创新,既有利于物流金融规范化操作、降低融资风险,也扩大了服务范围,满足更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对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华. 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01): 1-10.
[3]石永强,熊小婷,张智勇,杨磊. 物流园区发展物流金融的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2,(12): 41-44.
[4]罗佳宇.基于物流园区发展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2): 43-44.
[5]蔡晓慧,余静文.产业集群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3,(07): 73-78.
[6]曾鸿志,黄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86-88.
作者简介:
关键词:物流金融业务;财务管理;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目前,物流业仍然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在运输能力和基础设施方面较过去都有很大的提高,可是由于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仍然要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难题。针对目前物流业的各种问题,需要推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企业大量资金的沉淀问题可以由物流金融业务的多样性特点来解决,所以,物流业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发展物流业的金融业务。
一、物流企业金融业务财务管理方法分析
物流企业引入物流金融业务,益处与风险并存。所以在财务决策当中应当对利弊加以充分衡量,为物流金融业务选择正确的方向,争取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一)评价物流金融业务的目的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为融资企业提供保险、融资和结算等相关的增值业务,而物流金融业务带给物流企业的不止是利润新增长点,同时也带来一些风险因素。所以有必要在研究分析物流金融业务时,有必要对物流金融业务的利润及风险来源加以分析,并用财务数据量化金融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并将其与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利润相比较,并据此作出财务分析,作为财务决策的参考,加强物流企业预测金融业务的精准性,完善企业决策管理。
(二)物流金融业务财务管理评价方法
运用财务管理的原理评价物流金融业务带给物流企业的利润及风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利润,结合物流的金融模式对相关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并量化。
1.物流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利润分析
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来反映成本与数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本量利的分析当中,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耗费依据成本习性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按照成本和成本动因“业务量”之间的依存性可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
2.建立盈亏平衡模型
本量利分析法当中最重要的模型就是盈亏平衡模型。物流服务项目的设计、增删,都可以借助盈亏平衡模型进行分析。暂不考虑销售税金,物流体系的本量利关系表现为:
P=R-(V+F)=K×Q-(Vc×Q+F)=(K-Vc)×Q-F
其中,R表示销售收入,P表示销售利润,F表示物流固定成本的总额,V表示物流变动成本的总额,Q表示物流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K表示单位物流产品或者服务的销售价格,Vc表示单位物流产品或服务的变动成本。
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利润分析步骤如下所示:
(1)物流企业的业务分类;
(2)物流金融业务收入、业务量的确定;
(3)确定物流金融业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4)用本量利分析盈亏平衡模型表现为:
P=R′-(V′+F′)=K′×Q′-(Vc′×Q′+F′)=(K′-Vc′)×Q′-F′
其中,R′是物流金融业务的收入,P′是物流金融业务的息税前利润,F′是物流金融业务的固定成本总额,V′是物流金融业务的变动成本总额,Q′是物流金融业务的业务量,K′是单位内物流金融业务的服务价格,Vc′是单位变动成本。
上式可以表示为:
物流金融业务的息税前利润=(单位内物流金融业务的服务价格-单位的变动成本)×物流金融的业务量-物流金融业务的固定成本
3.物流金融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分析
物流金融服务带给企业客观的收益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很多风险。主要是内部管理风险、监管风险、评估风险及质押货物风险。
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物流企业是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桥梁。物流金融业务使企业增加了相关的业务,并带来赊销风险,与此同时,物流企业也多承担了银行和融资企业之间融资相关关系人而产生的风险。
根据以上的计算,能够得到物流金融业务坏账风险、担保风险损失和息税前利润(P′)比较物流的金融业务坏账风险损失、担保风险损失之和与息税前利润的大小,所得结果如果是:P′>(坏账风险+担保风险),就说明了物流金融业务带给企业的利润要超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这种物流金融业务对于物流企业发挥增值效应。如果所得结果是:P′
二、物流金融业务财务管理方法定量探究的完善建议
因为物流企业对于物流金融业务所进行财务管理应用的研究目前仍在探索阶段,在一些理论与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对研究课题进行完善。
1.对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研究与风险的管理研究较多,可是关于物流金融业务财务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稀少,我们应该对物流的金融业务财务分析上深入探讨,加大研究力度,这对于完善物流企业运营管理非常有益。
2.在物流金融业务的财务分析上,往往根据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是否向客户提供保险、融资、结算等相关业务服务,而将物流企业提供的对外业务分为物流金融业务和传统物流业务,然而,这种分类方法未必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所以这种方法应当通过财务实践不断进行检验。
3.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在物流业务上的应用可作为物流金融业务尚未开展时的决策分析,还可用作物流金融业务关于其事后跟踪管理的手段。这种方法是否适于物流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还应当通过会计工作着的实践检验。
三、结语
总之,物流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仍然面对很多生存与发展的难题,并积极探索着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路径,其中,物流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物流业的金融业务。然而目前我国对于物流金融业务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一些理论和方法并不完善,有些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田芬,吕永波,刘凌霄,陈立.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综合预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
[2]魏永明.对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