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8 15:17: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

第1篇

关键词:P2P网贷;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一、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网贷市场概况

(一)P2P简介及业务介绍

P2P是Peer to Peer的缩写,是互联网金融(ITFIN)的一种。P2P金融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P2P网络借贷模式起源于英国,2005年3月理查德、詹姆斯、萨拉和大卫4人共同创办了全球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2006年这种网络借贷模式传入美国,2007年传入中国,并在近年来开始快速发展扩张。目前,我国P2P网贷平台运营数量已超过2000家,P2P投资人突破百万。

简单地说,借款人通过在第三方中介提供的互联网平台上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招标一个或多个资金借出者提供资金(见图1)。网络借贷平台(如万惠投融)的特点是可将社会中非常小的资金聚集起来,提高了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率。

(二)P2P网贷市场主要产品

1.按照标的的实际用途可分为基础借款标、高级借款标和非常规借款标。

(三)国内主要的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 1.0模式:类似拍拍贷这样提供P2P全流程服务,但不对出借人的收款提供保障的模式。

P2P 2.0模式:同样参与P2P全流程,但在“2”这端的交易平台上引入垫付机制,由平台的风险准备金或担保公司提供本金保障。目前国内P2P网贷平台95%以上是这种模式。

P2P 3.0模式:对借款业务及担保均来源于非关联的担保及小贷公司的,整个流程为P2N的(“N”是多家机构,不是直接个人对个人)称为P2P3.0模式

(四)国内部分P2P网贷平台的盈利来源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参考人人贷、陆金所、红岭创投等主流P2P平台官网资料,其盈利来源主要包括VIP会员费,面向借款人的账户管理费,面向投资者收取的投资收益金以及理财产品的利差收益。

在竞争的情况下,手续费的收取可能相对受限,利差收益是国内众多P2P主要的盈利来源,但这部分可能涉及的资金池问题,不排除有非法集资等政策风险。

二、P2P网贷市场经营模式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收益率高。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7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6%,其中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3.12%左右,而投资理财的收益率在7%左右,也就是说近3.3%的收益被银行以管理费名义拿走。网贷P2P投资收益明码实价,普遍在10%以上。

2.P2P有抵押担保。银行理财实际是投资者借给银行的一种信用贷款,除了银行信用之外,没有任何风险抵补措施和手段,出现理财损失时投资者往往只能忍气吞声。网贷P2P普遍都有借款人足值资产或高质量债权作抵押,并履行抵押登记手续,同时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履行逾期代偿业务,可以说为理财资金安全加上了双保险。

3.P2P真实项目挂钩清楚。现实中大部分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不清楚资金用途、收益与何挂钩、产品风险等。网贷P2P理财需要资金需求方面提供真实的借款用途和项目信息,投资者可自主甄别和选择借款项目。

4.资金门槛低。信托理财不为大多数投资者所熟悉,主要原因就在于高门槛,信托公司推出的各款信托产品的资金门槛大多在100万元以上,普通投资者就只能是望“槛”兴叹。网贷P2P通过互联网归集资金,成本小、效率高,并且普遍未设置资金门槛,是理想的投资理财渠道。

5.P2P流动性好。目前,市场上能够推出的信托产品投资期限以1-2年的居多,投资期间信托产品变现能力较差,若投资者信托自查配置较多,容易导致流动性紧张。网贷P2P有多种期限可供投资者选择,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较好,可以满足投资者短期理财需求。

(二)劣势(Weaknesses)

1.存在信用风险。网贷平台固有资本较小无法承担大额的担保,一旦出现大额的担保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而且不乏一些借款者出于行骗的目的进行贷款,而有些贷款平台的创建者目的也不纯,携款逃跑的案例也屡有发生。

2.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由于网贷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央行和银监会尚无明确的法律和法规指导网贷。对于网贷监管会持中性态度,不违规也不认可。

3.资金期限无法错配。银监会明确P2P机构不能建立资金池,客户的每一笔投资必须有相应的贷款需求,10%以上的沉淀资金成本P2P企业无法承担。P2P行业由于资金成本高无法实现期限错配,P2P的贷款只能停留在小额小贷上,因此P2P行业做大很难,并且运营成本更高。

4.坏账率高。P2P行业较高的坏账率众所周知,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借出去的贷款用于小微企业经营。最近几年宏观经济环境较差,小企业经营艰难,导致小微企业坏账率较高。大多数P2P企业不停地进行融资,其根本原因就是坏账准备率较高,不得不靠出售一些股份来进行经营。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市场需求较大。P2P企业能快速发展,是由于无论资金的借入端还是借出端,都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需求。比如资金的借出端有理财需求。如宁夏领先的P2P网贷塞上贷将门槛设置得很低,50元就可以起投。而信托对资金要求太高,存款则利息太低。对于借入端,比如小微企业,需要的资金也就在几十万元左右,去银行借款需要担保,无法满足银行要求。如此,市场就出现了传统金融体系没有覆盖到的空白地带,而监管又没有管到,P2P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金融行业的本质是资金投到更有效率的地方,P2P行业符合了这一发展本质。

2.有创新空间。一是目前的金融制度有待更多的创新。如渠道创新,比如第三方支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成本创新,在每个细分点上有自身特色;用户体验创新,怎么样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惬意。二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必然会是金融生态圈的爆发点。

(四)威胁(Threats)

1.组织结构存在天然缺陷。风控部门是P2P平台的核心部门,不同的风险理念会导致不同的风险意识。一些P2P平台只擅长营销,不擅长风险管理,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风险。一些P2P平台员工职业素养良莠不齐,也是目前P2P平台的普遍现象。

2.IT系统存在漏洞。当前许多网贷平台都受到了黑客的攻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平台的技术存在不足。黑客攻击轻则导致网站瘫痪,平台的客户资料被窃取,重则危及投资人的投资安全。目前许多平台对于黑客的攻击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3.征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查询和审核系统,P2P网贷平台无法进入征信系统,这使得P2P平台的贷款质量和效率存在问题。比如借款人拿抵押物重复抵押,在不同平台申请贷款。

4.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P2P理财平台的法律法规,P2P行业的法律标准只能依据现有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若干意见》。

三、P2P网贷模式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操作风险

目前普遍的情况是P2P平台、专业放贷人账户、信用审核及评级机构、投资者(理财)服务机构都为同一控制人,具有极高关联性,难以保证公正性和对客户的利益负责。P2P平台通常不核实借款人提供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反映不了借款人的信用可信度。由于P2P平台掌握的贷款历史数据有限,他们的信用评级系统可能无法正确预测贷款的实际损失。一旦借款人违约,放款人只能依靠P2P平台预先委托的第三方收款机构来取回款项,无法亲自追偿。P2P平台破产,收益权凭证的支付可能会被限制、暂停或终止。

(二)流动性风险

每个P2P平台都为其成员提供了交易收益权凭证,但是并不保证每个放款人都可以找到收益权凭证的买家。我国采取债权转让模式的P2P公司,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而采用第三方个人(专业放贷人)现行放款给需求者,再由该第三方个人将债权转让给投资者(P2P平台为该交易过程提供服务)形式。专业放贷人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错配,相应存在流动性风险。如凭证无法流通,仅限于本平台上的放款人之间流转。

(三)信用风险

P2P信贷业务主要针对小微型客户的小额信贷,其中较大比例的业务是纯信用贷款,违约风险相对较高。为促进业务开展,很多P2P公司都承担了担保责任,但是,P2P所承担的部分信用风险可能无法覆盖P2P平台大量坏账的出现。

四、P2P网贷模式风险控制措施

(一)界定平台概念,明确平台规范

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形态,其内涵和外延尚不明确,不利于监管部门开展有效监管,也容易造成投资人对平台的误解,不利于平台的规范健康发展。应根据我国平台的运营模式和基本功能等,对平台进行明确界定,设定统计范围及信息采集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平台发展打好基础。

(二)建立协同监管机制

目前融资网络平台的监管涉及网监、工商、金融等多个部门,在分业监管体制下各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对平台的监管不力。同时,由于信息不透明,监管部门难以评估其风险状况,并实施有效监管。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对平台制定相对统一的监管原则;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明确平台披露标准,并将其纳入证信系统,降低信息不对称,让投资人充分了解平台运作及投资的具体内容,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

(三)引导平台支持实体经济和小企业的发展

融资平台是现阶段的一种金融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其相对于传统银行差异化发展,重点引导平台支持实体经济和小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寒.互联网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4(8).

[2]武小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市场借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3]王会娟.P2P网络借贷中出借人的投资策略[J].金融论坛,2014(10).

第2篇

Analysys易观智库在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旅游金融服务是指旅游业依托支付、云计算等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旅游服务提供商不仅为旅游者提供理财、支付、贷款、保险等旅游金融服务,也为旅游供应商提供保理、预付款理财等金融产品,从而实现旅游金融产业链的资金流动闭环。相比较线下的旅游金融服务模式,一般具有覆盖用户面更广、服务更便捷高效等特点,尤其是提供面向供应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传统线下旅游厂商所不具备的。

Analysys易观智库数据监测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度假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332.6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了36.2%。在2015年第二季度,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1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60%,已接近2011年全年的交易规模。目前在线旅游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速整个旅游行业线上线下资源的进一步融合。未来,在线度假旅游市场的交易规模增速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2014年中国在线度假旅游市场的用户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30岁以下的用户群体合计占比为52.9%,预计亲子游、出国游学的高速发展将使低龄用户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向二三线城市下沉,这部分用户的占比高达53.8%,未来二三线及更基层的市场将成为在线旅游厂商的竞争重点。

2014年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19.7亿元人民币,渗透率为5.9%。预计到2017年,整体渗透率将超过30%,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21.9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在线旅游用户中,目前已经使用了旅游金融产品的用户只占到8.6%,而准备尝试相关产品的有36.1%,显示目前旅游金融的渗透率还不高,整个市场才刚刚启动,处于用户培育阶段。此外还有38.4%的用户听说过相关产品,但并不准备使用;16.9%的用户未听说过旅游金融产品。

第3篇

1 银行金融市场失灵的表现

1.1 自然垄断。银行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任何个人、经济组织、社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都得使用它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且又有市场壁垒高、投资规模起点高、投资/产出比率高、投资地区垄断性强、创造外部经济等特征。因此,可能会导致价格歧视、寻租等行为并损害消费者利益、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1.2 人为垄断。2011年3月起,监管部门重启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限制。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垄断固有的低效率,如创新惰性、内部管理混乱、腐败、服务水平低下、员工素质不高等。

1.3 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国有银行把大多数资金贷给了国企和地方政府,还有的流向高风险高收益行业,如房地产。这背后除了有利益驱动的原因外,还因为中小企业还款能力较弱,银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来调查企业的财务和信用状况,在发放贷款后,还要加强监督力度保证贷款的收回。

1.4 加剧收入分配两极化。由于银行资金偏好投向国企、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行业,这些部门本身就具有政策优势,融资成本较低,收益较高;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高利贷筹资,融资成本较高,收益较低,甚至还可能导致资金的反向流动,使融资难问题更加紧迫,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2 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矫正银行金融市场失灵中所发挥的作用――以余额宝为例

2.1 促进金融的快捷化、高效化、普惠化。余额宝深度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三项最重要的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最终促成低成本、高效率、高稳定等性能。更重要的是,余额宝借助便捷的服务和高效的信息技术,将金融、投资观念渗透到生活中去,转变消费者的理财心理,变被动理财为主动理财,使消费者能更积极地投身资本市场活动中,这对于中国经济的长久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2 利率发现,倒逼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余额宝七日平均年化收益率远远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原来,余额宝存在于利率完全浮动的拆借市场。2013年下半年由于银行疯狂销售理财产品,期限错配导致资金面紧张,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吸收资金,相应地,拆借利率一度很高。余额宝就诞生在 “钱荒”时期,相比利率管制的存款市场,收益率自然很高。这是对政策扭曲和金融抑制的理性回应,反映了市场对取消利率管制的强烈需求,倒逼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

2.3 打破垄断局面,引入竞争机制。由于近几年中国通货膨胀率走高,银行存款购买力在缩水,对此广大储户意见很大。余额宝本质上是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推出的通过余额进行基金支付的服务。原先支付宝上有大量沉淀资金,淘宝用户也经常抱怨支付宝占用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如何保证既能提高客户黏性,又能化解沉淀资金僵局呢?余额宝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第三方支付机构借道货币基金,以盘活沉淀资金。这给银行业务的创新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与此同时,余额宝还有比银行卡更便捷的用户体验,近似于现金的流动性,群众基础……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问世,银行存款必然会出现分流,撼动了银行集团的利益,削弱了大型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

2.4 加速传统金融业融入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方向目前仍不明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传统金融必将加强与新兴互联网的合作。需要厘清的是,互联网金融是给传统金融机构增加了电子化、网络化的手段,而非给互联网行业附加了金融业务。其根本因素在于互联网,但它不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

此次余额宝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最大启示应当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一直以来,银行都忽略了广大散户的“长尾效应”。余额宝上线后,销量呈几何增长,也从反面反映了银行服务缺乏客户黏性,客户体验差。因此,这次余额宝的“搅局”对银行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是以整合现有元素为特征的整合型经济,数据互联网和银行功能的整合才是真正的金融未来。

3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以余额宝为例

余额宝虽然是货币基金,相对股票、期货风险已小很多,但投资风险仍不可避免。余额宝的明星效应很容易让投资者看不到它背后隐藏的风险。美国版余额宝Paypal货币基金于2007年达到峰值,规模接近10亿美元。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量投资者蜂拥赎回。2008年后,Paypal收益急剧下降,最终Paypal不得不关闭该基金。正是因为这样的前车之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该类产品的未来仍有待观察。应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能听任其不受约束地“野蛮生长”,也不能误以为加强监管就是遏制金融创新。

3.1 创新监管思路,处理好管理与创新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所以监管层面上没有很多经验可循。但很明确的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一定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务监管,否则会扼杀创新。必须在监管过程中以宏观金融环境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为前提,制定出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根据现实情况修订证券法、票据法等相关法律提高监管的预测性。

3.2 混业联合监管。“混业”指需明确不同金融部门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职责和规则,“联合”表示虚拟网络和实体经济齐步迈进,互相包容性发展。各行业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高规格的横向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在管好自己“责任田”的同时,主动沟通配合,积极推进联合立法执法,避免出现立法和执法不属同门、相互脱节“二元化”的监管。

3.3 反洗钱核查。央行在2014年3月推出收缩第三方支付规模的政策。毫无疑问,考虑到国家金融安全,反洗钱核查环节必须严加管理,否则支付宝的所有人会成为洗钱集团的挡箭牌。然而,由此也引发了究竟多大的支付规模最为适宜的争论,如何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刺激消费需求,保障消费者利益,这给监管部门提出了难题。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数字鸿沟;年龄差异;城乡差异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是传统金融业务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传统金融,其业务中的信息传递、数据处理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改善。第二阶段是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在这个阶段,一些具备良好实力,具有信誉保障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到交易双方的支付当中。第三个阶段是金融业务进一步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现阶段,数字技术参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银行业务发展和客户拓展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金融机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服务对象———客户。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数字技术在金融业务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业务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它在给客户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便,造成了面对某些特定客户群体的“服务差异”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银行客户群体中对于数字类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和利用程度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有的客户对于新技术十分熟悉,使用起来毫无障碍,也有的客户对于新技术、新工具既不熟悉,也不信任。这些客户的不同体验,造成了不同顾客间的三大差异:对银行服务体验的差异,个人金融管理能力的差异,以及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认可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客户,对于接受银行数字化的金融平台,有获得工具、掌握使用技能和信任互联网金融三个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的产生,与数字技术的运用密切相关。而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障碍,影响了客户的服务体验,进而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银行的不同客户群体之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带来客户接受服务的不平等。数字鸿沟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数字鸿沟的概念被定义为能不能获得信息通信技术的差别,有的人容易得到电脑、手机等数据终端,也能够连接上互联网,能接触到数字信息服务,而有的人,因为经济技术等条件不足,难以得到数据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仅仅取得信息技术已不足以造成差距。第二阶段,数字鸿沟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上的差距上,人们都能获得数字信息服务,但是在使用这项服务上,不同的人,使用能力不同。具体地说,有四个维度上差距: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自主性、相关技能、社会支持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第三个阶段的数字鸿沟,体现在使用信息技术的结果上。不同的人使用信息技术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使用信息技术结果的不同,体现在获得的利益不同,数字信息为有的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挣了很多钱”,也有人感到数字信息“太复杂了,太不可靠了”,甚至经济损失惨重……数字鸿沟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客户能不能使用互联网技术,到使用方式和效率的不同,再到使用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数字鸿沟在一步步加深,所带来的不平等被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完善,需要重视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尤其重视因“数字鸿沟”而感到利益受损的客户的感受,弥补数字鸿沟,消除服务差异。党的报告提出要大力建设数字中国,在这一背景下填平数字鸿沟所带来的不平等、创造服务公平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消除“数字鸿沟”,让客户都能得到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服务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是“数字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1“互联网金融”应跨越基于年龄的数字鸿沟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在指出这些问题的同时,方案非常细致地列举了老人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日常交通出行、日常就医、日常消费、文体活动、办事服务、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等七大应用场景,指出了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任务。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重要的任务在于,第一,提供老人习惯的传统服务方式,以传统服务方式为老人高效率地完成金融服务内容。在这个方面,银行柜面员工的培训需要适应新的客户需求。第二,设计方便亲和的沟通方式,帮助老人掌握数字化服务。这方面要特别考虑老人们使用习惯,比如老人考虑时间长,希望有更多的犹豫机会,有的老人视力不方便看屏幕等,所以在设计面向老人的服务界面时就应该更多考虑老人使用习惯———这不仅是出于银行服务的方便,更是让老人能更高效地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让老人真切感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第三,提高老人规避风险的能力。在帮助老人规避金融风险的工作中,尤其要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及时、准确地把老人所不熟悉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金融诈骗等犯罪行为告知老人,为老人建立预警机制。第四,建立家庭互助机制。在有条件、可信任的情况下,帮助建立老人及其子女亲属的服务互助平台,让老人的子女亲属线上参与到帮助老人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工作中来,不仅有利于老人掌握互联网金融服务,更有利于银行扩展客户群体。在以老人为中心的养老服务金融系统中,银行与社会保障部门、企业、不动产登记等相关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取得服务对象的认可的前提下,合法合规地建立信息共享和信息互证机制,以养老金融服务为中心,进行服务产品延伸和服务市场拓展,将业务从老人金融服务,向养老医疗服务、养老康养、养老产业等领域进行市场扩张。

2“互联网金融”应跨越基于城乡差别的数字鸿沟

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一直存在。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发展,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城乡之间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差距,相较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不容易接触数字化设备,农民没有电脑,手机更新慢,很多农民没有智能手机,也难以得到互联网服务。第二阶段,城乡居民在接入互联网上的差距基本消失了,但因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技能素养差异而形成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差异显现出来,农民不会上网,不会网购,更不会网上卖货,农村居民的互联网知识和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低于城市居民。第三阶段,随着数字技术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场拓展能力都在迅速发展,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更快的资源去接触和利用数字技术,城乡数字鸿沟更多地体现在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整体发展的能力上,农村利用互联网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足。而在农村金融这一块,农业风险大,能承担的利率低,金融服务的价值低,农村金融业务不确定性大,这些都造成了金融服务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间的数字金融鸿沟亟待弥合。互联网金融服务要跨越城乡差别的数字鸿沟,改善金融业务的城乡差距,应服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规划,依托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建设,利用城乡间农产品上行及工业品下行流通及网络一体化建设的契机,让更多农村客户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是党和国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实现城乡金融一体化,首先,要抓紧做好基层金融网点的数字化建设,这包括网点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也包括网点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信息化意识的建立。更要强化农村网点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其次,要适应农民的经济活动,从发展思路上,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满足农村电商、农村养老、留守儿童、农村妇女等特定的金融需求,推出适应这些需求特征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找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创新农村信贷模式,为农民发展自身经济助力。最后,要适应农村生活场景,开发农民有不陌生、感兴趣、轻松掌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方便农民无障碍使用。从服务营销的视角来看,互联网金融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就是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的差异。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细分特点,他们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些以前无法满足或因为市场太小难以成规模的需求市场,经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被发现、能够被满足并且会形成新的增长点。那些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使用有技术障碍、满意度不高的客户群体,他们的市场潜力不可小视,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市场前景向好。尤其是老年需求市场和农村需求市场,一直以来是开发不足、利润不高的市场。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下,已经能获得充足的数据,建立细分市场的大数据库,从消费习惯、服务人群特征、金融服务选择偏好等角度,进一步深入分析目标市场需求,利用细分市场大数据,银行能够更敏锐地发现客户新需求,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开辟更大的市场,找到利润空间。数据鸿沟的产生,是技术进步的伴生问题,市场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数据鸿沟,加强数据治理。2018年5月,银保监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指出数据治理要求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应用、提升数据价值、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等。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还要求进一步加强个人、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进行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共治。加强服务营销,跨越数据鸿沟,规范数据治理,服务经济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邓斌,汪维清,张乐柱,等.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整合与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7-111.

[2]耿晓梦,喻国明.数字鸿沟的新样态考察[J].新闻界,2020,(11):50-61.

[3]王力平,隋杰.我国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困境与突破[J].金融与经济,2020,(12):71-77.

[4]徐芳,马丽.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J].情报学,2020,39(11):1232-1244.

第5篇

盛大资本:全产业链布局露端倪

盛大资本几乎把互联网金融各类型的公司都投了一遍,近两年更是战绩辉煌,投资了“爱钱帮、微贷网、钱景财富、钱先生、网贷天眼及互联网彩票、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外汇”等10个互联网金融项目,占据公司投资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意在布局互联网金融全产业链。

在盛大资本合伙人杨巍看来,之所以选择这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希望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他表示,盛大投资的这些公司,未来将有很好的发展机会,源于它们在各自细分领域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比如,网贷天眼是一家门户型网站,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仍处于早期,门户网站可以很好地帮助行业内的平台发展;再如选择钱先生则是看重了其团队的银行专业出身;而钱景财富则是由于其投资用户相对一般平台更高端一些,可以对投资者做资产配置。

对于盛大资本的全产业链模式,杨威表示,从企业经营上来讲,只有自己掌控的资源才是最安全的投资,何况对于P2P这样高危的行业。因此,不论是平台未来的战略发展,还是现实的激烈竞争。打通投融资两端、将资金链的两端掌控在自己手中是P2P将来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随着行业快速发展,P2P对于风险把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杨巍坦言,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发展,就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风险评估,二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目前互联网行业仍处于早期,仍有市场,我们仍会继续投资。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标的可以形成一个项目矩阵,横向包括保险、彩票、理财等,纵向则包括征信、大数据等。这里面都有很多投资机会。

此前,盛大董事长陈天桥表示,盛大已经进入转型期,转型的方向一是社交,二是移动互联网。在他看来,产业布局要比产品开发来得更重要。

和嘉中瑞:征信、大数据投资价值大

和嘉中瑞在2014年投资了一家初创的P2B平台,经过半年运营,交易金额已超过5亿元,可谓小有成就。

和嘉中瑞合伙人杨锐称投资此P2B平台的主要原因是这家公司在资产端做得很不错,一开始就专注于围绕供应链进行服务,通过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深度合作,能够很好地控制了资产端的风险。

然而,在杨锐看来,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互联网色彩太浓,对金融的理解还不够,而金融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风险控制,这个风控包括了全流程的风险控制,包括资产端的筛选、投后管理、大数据等等,只有真正做好风控的企业才能长期生存发展。

着眼2015年,和嘉中瑞还将投资3-5个互联网金融项目,征信、大数据两大领域则是优选项目。

国内的征信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离不开国内大数据企业的创新与尝试。因此,杨锐觉得,P2P网贷机构对接入征信系统的需求十分强烈,其前景必是美好的。

源码资本:紧盯宏观的投资逻辑

无独有偶,在轻打法、快决策的主导下,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所带领的源码资本在2014年也向10家互联网金融项目砸出了真金白银。

从类别上看,投资覆盖了资产端、理财端、平台型、社区型、金融科技等,成为了细分领域的领先者。具体来说,包括学生及白领分期贷款(趣分期),理财工具和产品(随手记、火球网、聚爱财),P2P(银客网、大玩家/懒投资),第三方理财师平台(壹财富)等等。

曹毅基于整个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分析,将投资逻辑归纳为四点:一是大背景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以及固定收益产品逐渐打破刚性兑付;二是传统金融机构没有被服务到的人群和企业,包括理财服务和借贷服务等等,创业公司有很多的机会;三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是显著特征;四是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的发展。

对于新创建的网贷平台,曹毅表示:“风控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专业化的风控或将成为行业标配,这意味着P2P企业在资产端将会更加专注,例如房、车、信用贷、保理、票据、垂直细分行业等等。除此之外,公司在理财产品端需要有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单个投资用户的获取成本将会持续推高,这将会是新成立公司的一大门槛。除P2P行业之外,其他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会有较激烈的竞争,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机会”。

曹毅认为,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还有很多投资机会,例如资产端(不同消费/借款场景、垂直行业领域)、征信、资产配置、证券、保险、金融科技等领域。P2P更多的投资机会将出现在B轮及B轮以后。而其他的领域,天使和A轮的机会可能相对更多一些。

虽然曹毅未向记者透露公司2015年的投资数额,但是他表示,互联网金融领域是其2015年最重视的两三个领域之一,具体的投资个数和投资额度上并不做限制,细分的方向也都保持开放的态度。

联想之星:跳出热门投资赛道

2014年第四季度,联想连续投资了5家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跑马圈地的传奇。

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火热,但是就整体发展阶段来看,互联网金融目前仍属于较为早期的阶段。之所以互联网金融可以这样热,正是因为金融行业的体量动辄就是万亿级的蛋糕,给人太多的想象空间。经过一段时期的热潮以后,市场将开始逐渐回归理性,这也更有利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李明如是说。

作为联想之星的高级投资经理,李明告诉记者,联想之星做的是早期投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去追逐那些已经变得非常热门、十分拥挤的赛道,跳出来思考一下,或许会发现更多机会。比如联想之星投资的联拓企业钱包,从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管理问题的SaaS软件入手,逐步切到征信和供应链金融;再比如同样是联想之星投资的知果果,是一家知识产权电商,然而随着知识产权平台的完善和数据的不断积累,将最终打造一个线上知识产权交易所。这些企业从不同的行业切入,但最终形态可能都将是互联网金融。

第6篇

过去的5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极速发展的5年。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创新的业务模式与解决方案的不断涌现,使这一市场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金融界备受瞩目的“处女地”之一,也引起了全球著名智库的注意。

今年5月,麦肯锡公司以中国银行业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其中《颠覆与连接――解密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这一子报告,就专门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即将走过多方混战的“战国时代”,未来该市场有六大趋势值得关注。

市场强势兴起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这一年,余额宝和微信支付的诞生让普罗大众对互联网金融有了最初和最直观的概念与感受。随后,百度、京东、苏宁等也宣布进军互联网金融市场,并围绕第三方支付(中国互联网金融最早、最大和最成熟的细分市场)、财富管理、融资以及互联网保险等四个细分板块“开疆拓土”,直至今日也是风头不减。 2013年,余额宝和微信支付的诞生让普罗大众对互联网金融有了最初和最直观的概念与感受。

麦肯锡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近20%),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为世界第一。其中,P2P网贷交易额(数千亿元人民币)居全球首位;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亦为全球领先,远超Paypal等欧美领先者;理财领域以阿里的余额宝为代表,在短短两年内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市场基金。

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也深受资本市场青睐,相关企业的估值远超其他行业。报告显示,在全球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前10名中,中国占据4席(腾讯、阿里、百度、京东);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断刷新估值纪录,如蚂蚁金服(600亿美元)、陆金所(185亿美元)、微众银行(55亿美元)等。

互联网金融市场在中国的勃然兴起并非毫无来由。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工业产能过剩、信贷需求紧缩,新兴产业、新型消费群体和消费模式不断壮大,客户端的金融需求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创新的业务模式与解决方案不断蚕食和分解银行传统业务,金融科技在强势资本支持下迅猛发展,报告认为,这对金融生态圈产生彻底、颠覆式的影响,是可以预见并形成可追踪趋势的。

谁能成为领航者?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能有幸分一杯羹。从近年的成功案例来看,报告称,以下三类具备独特定位及成功要素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者,更有机会成为领航者。

“来自门外的野蛮人”――互联网新军。当新年来临之际,微信群中“红包”满屏飞舞,当“双十一”到来,过亿用户用支付宝在淘宝完成“剁手之旅”,互联网新军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报告指出,这些公司通过充分利用原有的核心业务(如电商和社交网络),依靠庞大的客户群和低获客成本,针对不同目标群体构建起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帝国。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产品创意本土化、快速获客扩张、多重场景提升客户体验、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客户洞察以及以企业家精神进行人才管理。

传统金融机构快速推进数字化革新。各大国有银行在这轮改革竞速中率先起跑。比如,以工行、建行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就在去年开始实施互联网金融战略,打造互联网业务平台。以工行的融e购交易平台为例,该平台在2015年已达到8000亿元的交易规模。为了能尽快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报告提出,传统金融机构应运用建立多方战略合作、全面的产品供应、专业的风险把控能力和实体网点成为体验店这四大优势积极投身竞争。

非金融核心企业积极跨界。这类参与者来自于与互联网和金融都不沾边的传统行业,如零售和房地产。例如,苏宁和国美作为线下零售巨头全面拓展金融业务经营版图,支持其主营零售业务;万达集团利用商业地产和文化旅游业务,为其金融业务进行引流。目前,此类参与者还不太多,但其线下引流进行低成本获客、行业优势垄断地位、全产业链数据挖掘和线下网络提升客户体验四大潜在的成功因素,对前两类市场参与者构成有力的威胁。

六大趋势值得关注

从当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构成来看,未来几年,仍将有不少企业投身其中。不过,报告认为,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步纳入监管体系,它即将走过多方混战的“战国时代”,进入各方利益的整合期。未来,该市场有六大趋势和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移动支付和理财:线上线下结合、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带来下一个热点,财富管理将进一步快速增长。报告认为,尽管第三方线上支付的市场集中度已初步形成,但作为其他诸多金融应用的基础,基于手机、连接线下的移动支付仍是各方必争之地,市场格局充满不确定性与潜在机遇。

第二,线上消费金融和小微信贷:传统的消费信贷、信用卡、普惠金融等各类业务全面线上化。消费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增强,中国的家庭消费将迅速增长,催生更多金融需求。

第三,B2B互联网金融:企业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复杂,向定制化发展。互联网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使交易更高效。

第四,金融云和基础设施:节约开支,建立灵活的架构,尤其有利于大量小型从业者和非金融从业者进入。与金融机构内部自建并运营其数据的传统模式不同,金融云为客户(各种金融/非金融机构,尤其是小企业)提供远程、基于需求的服务,而客户将按照服务的使用情况来付费。

第五,大数据应用:进入平台化、商业化阶段,精准预测消费者行为,建立实时、低成本的风险管理体系。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在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方面。大数据应用帮助金融机构收集并分析消费者数据获得洞见,从而能以更个性化的产品、更精准的营销体验来获取并服务客户。

第7篇

【关键词】 云金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风险; 预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3-0103-06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免费、平等、交互以及合作等特点,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进入了传统由少数精英控制的金融领域,降低了金融门槛,开辟了更加自由的资金融通渠道,促进了资金供给双方的信息交流。然而,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引发了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三大风险为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笔者认为政策法律风险属于系统风险范畴,技术风险主要基于技术选择与安全性的考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从云金融视阈出发,在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详细解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模式、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警模型及预警结果分析,为实务中互联网商业风险的预警管理指明方向。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解析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整体分析

依据《巴塞尔协议》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分为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三大类,这三大类风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政策法律风险可细分为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机构层面,商业风险可细分为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可细分为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如图1所示。

(二)基于业务平台层面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分为三大平台,即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协作平台。互联网金融资金需求的双方在业务平台上进行撮合成交;由国家层面的管理者、行业层面的管理者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分别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不同层面的监管,他们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平台;软硬件开发维护者和网络服务商则负责协助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有效运营,其构成了互联网金融融资类业务的协作平台。在业务平台层面,资金融通的双方面临的主要是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

1.市场风险

互联网金融中的市场风险主要由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部分构成。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受到诸如行业监管、行业竞争以及行业分化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刺激,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利率风险的加剧。

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发挥资金周转的作用,沉淀资金可能在第三方中介处滞留两天至数周不等,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容易造成资金挪用,如果缺乏流动性管理,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支付危机。此外,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上线,不具有用户优势的平台会借助提升利率、缩短投资期限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加盟,这无疑会引发平台的流动性风险,而且很多用户基于平台跑路消息的报道,对平台的投资只限于打新投资,无疑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

2.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从发生信誉风险的主体来分类,主要分为自然人信贷风险和企业信贷风险两个部分。

(1)自然人信贷风险

自然人违约是由于自然人抗风险能力弱而引发的道德问题。自然人信贷风险产生于借款人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这种借贷用于生产经营上。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很多涉及到自然人信贷范畴,由自然人承担相应的偿还义务,而自然人的消费习惯、经营情况、健康情况都可能引发还款风险。此外,自然人借款人的观念与道德问题,诸如主观上存在不良动机,没有还款规划而进行的借贷等。自然人借款人在满足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遵守信用都会导致违约风险的产生。

(2)企业信贷风险

自然人借款人与企业借款人的借款动机以及偿债能力影响因素都有着不同。一般来说,企业借款人主观上恶意拒绝按时清偿债务的可能性较小,而相比之下,其由于经济实力、经营状况、行业发展等原因造成的资金短缺更容易导致其违约。因此在评价信誉风险时,自然人的信用风险更侧重于评估其偿还意愿,而企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则更侧重于评估其偿还能力。

3.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是指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由于人员缺陷、不当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以及系统缺陷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当下,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文本数据等大数据系统交织于未经授权的访问、雇员欺诈、系统退化、服务提供商风险以及客户安全保护意识不足等交易行为中,操作风险正源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与行为的结合中。

按照操作风险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内部操作风险和外部操作风险两部分。内部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绩效考评以及审计监管等多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外部操作风险是由于私人信息泄露、钓鱼网站盛行等外部因素而引发的。究其根本原因即大数据,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很好地管理用户注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另一方面能否合理保存各种数据也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特征分析

一是风险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强。传统银行业务往往是通过纸质或银行内部系统进行操作,出现差错有时间进行查找、拦截并进行损失追回。而包含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以及文本数据等众多数据的以云金融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旦出现差错或问题,很难立即纠正,且互联网金融业务运作速度非常快,等到发现问题想要拦截或追讨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是风险交叉传染。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包含融资类业务、支付类业务以及理财类业务,业务互相之间存在着交叉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中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存在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诸如市场风险会引发信誉风险进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操作风险。

三是风险的责任难以区分。互联网金融的办理过程常常会涉及到电信、电力、外包商等其他合作方,因此,一旦某一方出现服务中断、系统崩溃、客户信息泄密等情形,将直接给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损失,且很难区分责任。责任无法区分的直接后果是一旦出现损失,很难对相关方损失的赔付事宜进行确定。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模式构建

(一)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思路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在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风险都能用定量的方法简单测评,对于定性的风险评估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其定量化,以测度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包括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根据选定的权重系数测度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综合评分值,按照所设定的预警区域范围确定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的区域,进而选择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应对策略。详见图2。

权重系数的选取就成为风险测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分别测度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过程中各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的确定问题;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评分值测度过程中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的权重系数确定问题。

通过权重系数的确定来衡量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主要采用专家咨询和经验判断法,由个人经验决策转向专家集体决策。在数据处理时,采用算术平均值代表评委的集中意见,然后通过归一化处理以确定权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评委的数量;m为评价指标总数;aj为第j个指标的权数平均值;aji为第i个评委给第j个指标权数的评分值。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业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维度,且各个维度的风险含义丰富,难以用单一的指标进行客观描述。为使评价指标更加准确,本文特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三个维度的商业风险进行设计。

对于定量指标,笔者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银行体系的定量指标进行计算;对于定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相应的评分值。具体的指标详见表1。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通过假设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中各变量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构建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结构方程模型,以检验以上指标互相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三维关系假设如下:

H1:市场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2:信誉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3:操作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4:市场风险的防控和信誉风险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5:市场风险的防控和操作风险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6:信誉风险的防控和操作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7:市场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

H8:操作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市场风险和信誉风险防控的影响。

H9:市场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

H10:除市场风险、信誉风险、操作风险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均作为残差项。

将衡量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指标分为三类,一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个体指标,包括财务健康状况和机构规模;二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整体指标,包括资产规模、信贷质量、资产和负债匹配数量;三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间指标,包括业务发展模式、产品种类、风险度量等。详见表2。

根据模型函数形式和基本的假设,得出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如图3。

在模型中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作为三个外生潜变量分别由其各自所属的显变量来测量,互联网金融风险系统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假定三个外生潜变量之间存在共变关系。互联网金融融资业务风险作为内生潜变量,由八个显变量y1,y2,…,y8来反映。全模型从图3可以反映出4个潜在变量、88个观测变量、89个误差项的相互影响关系。

四、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一)确定预警信号阈值

预警信号阈值是触发预警后续行动的临界值,阈值应综合数据模型、专家经验、历史数据经验以及同业信息来确定,同时需要考虑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自身的风险偏好、平台与客户的关系、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检查评估以及监管要求等因素。一旦风险表征值超过了预警信号阀值,就会触发预警流程,进入风险预警系统,定位其风险级别。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级别定位

根据对应项目评估的风险大小,将互联网融资风险分为“正常状态”“关注状态”“次级状态”“可疑状态”和“损失状态”五个等级,分别以“绿灯”“蓝灯”“黄灯”“橙灯”和“红灯”来表示。详见表3。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当处于绿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考虑与其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不仅如此,为了增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效益,平台应该多吸收该类业务;当处于蓝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考虑接受与其开展相应业务,而对那些已有的处于蓝灯状态的业务,可以考虑持有;当对于处于黄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根据自身公司战略以及客户征信水平,酌情考虑是否要与其开展业务,若存在已经发生的处于黄灯状况的业务,应及时作出调整和防范,或改变持有策略或考虑转出业务;当处于橙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应考虑为其借贷,若已发生的处于橙色信号灯状况的业务,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当处于红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将其拉入黑名单,而对处于红灯状态的已有业务,则应采取强硬手段进行挽回,弥补损失,并进行不良征信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虎,易丹辉,肖宏伟,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3-5.

[2] 张淑安,齐美东.云金融融资模式:优势分析与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99-101,124.

第8篇

《21CBR》认为,互联网金融隐含着一条关键的资金流主线:“资金收集―平台分发―收益回流―迭代循环”。我们通过全景式记录资金“运动/分级/生态”图谱,发现互联网金控的身影若隐若现,那么它的痛点和甜蜜点又是什么呢?

股灾投影

黄文英(化名)是一名A股配资者,最近几近绝望。

在一个“牛散”的鼓动下,黄文英在6月26日黑色星期五通过场外1:10配资抄底中航黑豹。买进之后,她心里非常害怕,但看到周六公布的央行双降消息,黄文英重拾信心。周一开盘,中航黑豹一度上扬,但接下来的一幕让她欲哭无泪:下午仅一个跌停,仓位就被强平掉。“这个股票强平损失90多万元,之前配资赚的钱全都赔回去了,还倒贴20多万元。”

像黄文英这样的配资者,在股灾中承受着各自的不幸。他们在享受杠杆化红利的同时,还没来得及体验杠杆配资的巨大风险,就遭遇了黑天鹅。“黄文英们”也许更没想到,炒股配资植根的互联网金融,也在发生着骤变,P2P跑路等行业风险地雷不断被引爆。互联网金融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默默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吞噬一个又一个“冒失鬼”。

一场股灾,让大小投资者牢牢记住了一个叫HOMS的互联网金融软件。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系统,由创业者虔诚膜拜的首富马云参股的恒生电子研发。坊间统计,这次进入股市的配资金额将近两万亿元。如果没有HOMS系统为代表的互联网配资平台推波助澜,资金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聚合再流向股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大量资金像洪水一样从银行信贷流出,流到典当、信托、小贷、P2P……另外一个让投资者牢牢记住的“伞形信托”这样的东西,像蚂蚁搬家一般,将银行资金“打包”批发出来,然后“拆细”零售给贪婪的融资客。让这条资金链流动起来的,正是HOMS系统。

信托/P2P+配资+HOMS系统,悄然形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券商闭环。这个闭环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没有牌照、不受监管,却能实现几乎所有券商功能。互联网语境下的金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模式,风险呈几何量级放大,监管的难度陡增。

《21CBR》记者梳理目前互联网金融各个细分领域,将这个万亿级的生态圈分为像金字塔一样的三个层次。最底层是个体资金通过民间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聚集到小贷、担保、典当、公募基金、信托等金融业态,奠定大数基础;中间层通过互联网开放平台进行细分市场交易,P2P平台、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互联网股权交易中心等“金融超市”应运而生,大数据征信、第三方支付和金融IT技术则在其中穿针引线;顶层是互联网金融的最高形态“金控”,通过银行、证券、基金、资管、消费金融等全牌照覆盖,满足客户多维度的金融需求。

“现在但凡做金融的,都说自己是互联网金融,像这次的股灾配资也是。如果不好好治理,互联网金融会出大问题的。你问我未来的方向怎样,这个我也说不清,我现在专注于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一家不愿具名、领先的A股互联网金融公司董事长对《21CBR》记者说。

这位董事长常被证监会等相关部门邀请,去各地讲互联网金融。他坦承“自己也看不清互联网金融的方向”,不过让他稍显欣喜的是,经过三年野蛮生长,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法”不久前出台――央行联合十个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的规范化和细则化,中国互联网金融在摆脱草根和野蛮生长的同时,将有更多传统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托拉斯加入这个数万亿级的生态链,全新形态的互联网金控集团正逐渐浮出水面。

金融“淘宝”梦

“我们以后的生意估计会受到很大影响。”华南一家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董事长陈佳(化名)在看完《指导意见》之后,眉头皱成了一团麻花。他完全没有想到,在划分网贷客户资金存管时,会首先拿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开刀。

在《指导意见》中,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被划分为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七大类。其中互联网支付是最早,也是最快发展起来的。原因很简单,支付的金融属性最弱。资金双方同意要做这样的资金流转之后,支付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把资金做一个安全便捷的转移。由于支付完成了互联网上资金流转的最后一道闭环,令其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第一个发力点。如今中国最有潜力的互联网金控集团之一蚂蚁金服,其前身就是2004年诞生的第三方支付“支付宝”。

互联网金融中发展最快的支付业务,不经意间,因其安全隐患率先进入监管视野。让陈佳大伤脑筋的,是《指导意见》中最为细则的一条――明确第三方资金存管机构是银行,而并未提及第三方支付。根据监管规定,除了银行全面介入网贷客户资金存管,也明确第三方支付备付金不能用于客户资金的赎回垫付,资金池被命令禁止。

银行存管政策无疑对汇付天下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带来很大不明朗因素。汇付天下从2013年起,为P2P平台提供网贷托管业务,号称已托管近700家P2P。除了政策的困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还需要解决过去纯支付功能的痛点,必须创造更多的支付场景,才能够增加用户黏性,避免沦为别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的标配。

意识到这样的困局之后,第三方支付静思谋变,寻求突围。以老牌第三方支付拉卡拉为例,自去年5月份至今,公司从过去单一的支付和电商体系,迅速扩充到征信、信贷、理财等业态,显然战略野心剑指互联网综合性金融服务。

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对《21CBR》记者表示:“我们首先会从自己最擅长的支付出发,支付的数据自然而然过渡到征信。有了征信,小贷、理财和保险都会成为拉卡拉重要的业态组合。互联网金融再往下发展,跟保险的融合会特别大,考虑到这个因素,太平人寿、中国再保险集团就成为我们融资的合作对象。”

无独有偶,蚂蚁金服前身支付宝只是淘宝的财务工具,但现在支付宝已经演化为一种生态系统。它从线上交易的支付渠道角色,变成各种应用场景的广泛吸纳者,建立在其身上的征信和大数据为蚂蚁金服其他金融业态提供强大支撑。

除了第三方支付企业,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这个细分领域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除了已经在美国上市的诺亚财富,包括91金融超市、金斧子等排名靠前的创业公司动辄获得千万美元以上的融资,很得资本市场青睐。

这些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都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就是成为金融交易领域的“淘宝”。他们对标的是美国掌管万亿资产的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嘉信理财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抓住互联网腾飞机会,大力发展互联网理财服务,令运营成本降低的同时,资管业务呈现爆发性增长。截至去年年末,嘉信在全美管理资产总额已达2.5万亿美元,拥有活跃交易账户数量近千万个,公司员工14000多人。利用线上理财优势,摩根士丹利的成本/客户资产规模比率是嘉信理财的3.5倍。

在这个前途光明、潜力巨大的细分领域被发现之后,传统行业大佬纷纷离职创业,这个变化在公募基金行业尤其明显。汇添富基金前电商部总监杨纲、华夏基金前CIO陆晓野等都在打造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公募基金“触网”大姐大、广发基金原副总裁肖雯也在知天命之年离职创业,成立一站式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盈米财富”。

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必然是中国资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但“肖雯们”的离开也折射出传统金融机构在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举步维艰。肖雯跟《21CBR》记者反复强调,自己在公募基金探索互联网化多年,传统机构有一个目前尚无法解决的痛点:“由于自身利益冲突所缚,他们很难打造真正的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说白了,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式渠道,但它们卖的东西品种还是有限及排他的。”正如家庭冰箱里应该是鱼肉果蔬合理搭配,而不是将某家大型瓜农的西瓜全买回来塞满冰箱。

马明哲“找鱼卖”

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综合理财的发展之路,凸显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是一条通向混业经营的“金控帝国”之路。这和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希望做成“金控托拉斯”的理由有异曲同工之处。

出现金融控股集团,是世界经济综合体在金融业全面成熟和开放之后的必由之路。从国际上看,金融业一直沿着“混业经营―分业经营―金融控股集团”的路径螺旋式发展。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国际上盛行金融分业制度。上世纪末,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分业经营体制废止,取而代之的是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此后,横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各金融子行业的金融集团在国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同时为了顺应综合经营的国际金融趋势,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于此,实践中出现了两类金融控股公司,即以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平安集团为代表的集团控股,子公司分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型”,以及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代表、以商业银行为母体扩张形成的“全能银行型”。

马明哲治下的平安集团最早落子综合金融。早在2003年,平安集团就与中信、光大成为中国仅有的三家拥有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2004年到2009年,通过对银行业的连续并购,平安集团构建的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板块已开始发挥协同效应。

2011年,很多传统金融机构还“躺着把钱赚了”的时候,马明哲就在平安内部多次强调,科技对金融业旧模式的颠覆势不可当。作为传统金融业,平安未来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现代科技行业,如果抓住机遇,平安就能在综合金融上实现弯道超车。

肖雯感受到的传统金融“触网”切肤之痛,马明哲很早就感受到了。他曾提出平安应该成为金融界的“天猫”――不再是只售卖自己的产品,而是要做开放平台,从“捕鱼卖”变成“找鱼卖”。

马明哲选择陆金所作为平安集团全牌照优势在互联网释放的载体,由他自己直接分管。陆金所早在2011年就已成立,其董事长计葵生是马明哲从台湾著名金控集团台新金控挖过来的。他当时在台新金控担任首席运营官,在综合金融与交叉销售领域有多年经验,而这正是金控模式中两个最难解决的痛点。

不要忘记陆金所的全称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不仅继续运营P2P和标准金融产品,以及非标的金融资产(如资管计划、信托等),甚至还会有债权和股权众筹。平台方在监管成熟、完成真正的金融脱媒后,就是一家纯线上的券商,负责将这些金融资产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一个数万亿级的隐形投资银行已若隐若现。

中国互联网金控的追梦人,最近受到的最大利好刺激,莫过于PayPal上市。PayPal是除中国外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在线支付工具,它近日已完成与母公司eBay的拆分,独立上市,市值突破500亿美元。一直有消息说,蚂蚁金服也在分拆多项业务准备单独上市,有好事者甚至给出了明确的估值。按照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证券化实践和计划,未来互联网金融通过资产收购、分拆、打包上市,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野蛮生长VS创新监管

目前号称布局互联网金控的企业很多,真正与“金控”靠得上边、形成生态闭环的只有蚂蚁金服。无论国有还是民营背景,稍成规模的企业都梦想做成互联网金控,对此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

大学生信用消费细分领域第一名的分期乐副总裁乔迁,向《21CBR》记者表达了他的疑虑:“别忘了互联网是赢者通吃,真的能容纳那么多互联网金控平台吗?”

P2P平台地标金融总裁刘侠风也持类似看法:“金控或者金服的概念需要全牌照、需要各个子平台自身的实力。这不是玩一个概念,或者烧投资人的钱遍地开花去布局可以解决的。我觉得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领域,除了极少数真正全品类的金服集团,还会在各个细分领域存在小而美的领头羊。本身没有托拉斯实力去做互联网金控业务的,与其遍地开花还不如找一个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做到极致。”

另一个左右互联网金控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指导意见》提出,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负责互联网支付业务,网络借贷、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股权众筹、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的监管。

第9篇

探索转型以来,宜信的总体战略是花5年的时间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杆,而宜人贷是宜信为税后月收入4000元以上、拥有良好信用的都市白领提供信用借款的重要品牌。

“从细分客户群来看,宜人贷整体来讲是面对收入比较高的年轻客户群体。”方以涵进一步解释道。

2012年上线至今,宜人贷累计放款金额已经超过10亿元。而宜人贷又在尝试把目标用户群进行更精细的划分,于是“码上贷”应运而生。

快速迭带的互联网氛围催生“码上贷”

“码上贷”的诞生很偶然。有一次,宜人贷的一个产品经理,被宜信安排到清华参加市场营销高级研修班。其中,这位产品经理需要通过做项目,研究其客户的画像。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分析客户的数据,发现其工薪阶层的用户中竟有8%都是IT人士。

随后,宜人贷进一步对这些客户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些IT人士中,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占 65%以上,其中76%的程序员学历在本科以上,而且也都是在大城市。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有购房、装修等需求,这显然就是P2P平台需要的安全的客户人群。方以涵表示:“从过去的数据来看,我们的客户里面IT人士表现的风险数据是非常好的。我们公司里的员工也是,这些IT从业者的工资都是越来越高,市场供不应求。”

嗅到这个商机之后,宜人贷很快就推出了针对程序员的产品――“码上贷”。 “宜人贷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鼓励创新、试错、快速迭代,用数据来测试。现在实行项目制,每一个同事都可以出来立项去尝试。”方以涵进一步解释,宜人贷鼓励员工去试错,提供预算支持员工去尝试一些短期项目。

宜人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断深挖细分人群。“码上贷”是专门为从事IT互联网产品、技术等相关工作的群体,开辟借款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借款门槛和资金成本都非常低。“这是我们个性化服务中间的一个产品,以后我们可能还会推出面向其他的人群解决其他的需求,比如装修,甚至更小的一个需求。”方以涵畅想着。

不过,方以涵也指出,“码上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在各个环节,包括申请的过程,可以少提供资料;包括审批的过程可以简便。可以多利用移动端,手机上点两下就能完成借款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静心做好风控

2011年, 在美国发展的方以涵有了回国创业的想法,与宜信公司CEO兼天使投资人的唐宁沟通后,唐宁成功劝说方以涵加入宜信先了解中国市场再创业。

方以涵在美国,有丰富的搜索引擎、互联网产品和营销方面的经验。方以涵到宜信后不久,就迎来了了2012年、2013年互联网金融热潮。

“互联网金融尤其是贷款,人的衣食住行、金融需求是非常大的需求。首先市场是非常大的,美国也是万亿级市场,我认为中国也是有万亿级这么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方以涵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2014年互联网金融爆发,互联网巨头、银行、券商等企业蜂拥进互联网金融。方以涵也感受到了压力:“从整个行业来讲,玩家很多,良莠不齐,如何在风险能控制的程度之下,把业务做大是关键。金融的核心还是风控,需要一些时间的验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