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18: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火电企业经济运行现存问题
1、不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电价调节电力经济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人为的调整电力供需,电力价格信号被不正当的扭曲。
2、电力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和管理科学等,但是,目前的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仍有政企不分, 即政府和企业之间职责不清,进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的现象。
3、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机制在我国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表现在不是由市场而是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电力资源配置权力,导致了成本高、效率低的情况。间接出现了超额供给、需求和供需约束问题等。
4、与国家政策相互影响
在国家多个部门的相关通知中,提出了关于调整发电调度规则和实施环保、节能经济调度,安排高效、可再生机组发电,限制违反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但是,与此同时,这些规则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相关电力经济调度和企业等相关方发利益冲突的可能。
5、供电紧张,供需矛盾出现
当前,电力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时代化,供电紧张,耗用电量大以成为时代的标签,供需矛盾出现这种局面能否改变?应当怎样改变?如何合理的调度?一些地区特别是华中和四川等地一度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超负荷高峰期的出现,引起了供电的紧张,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出现了限电的情况。
6、电价上涨幅度较大,供电压力较大
新建电力项目资金压力较大,导致一些地区调整电价,缓解用电矛盾,电价机制不健全,合理地调节电价是市场运作的重要手段。
7、电力经济运行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缺少相关准则规章制度相关市场监管不够健全,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相关法律法规,如合理的价格管理办法相关运行的政策市场行为规则监管法律法规竞争规则等条文,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火电企业提高经济运行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投资控制和融资管理,为经营期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一提到提高经济效益,往往首先想到企业生产运营期的管理,其实对于初期投资相对较大、对外融资额高且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火电企业来说,在建设期,加强投资控制和融资管理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1)加强投资控制,降低工程成本,为经营期减少折旧费用奠定基础。在工程设计、工程土建、安装等施工队伍遴选和设备选型、采购过程中,多做市场调查,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方式招议标;加强建筑安装过程监理监督、跟踪审计和控制;加强施工及安装质量控制;加强工程决算审查,降低工程建设和设备成本,从而节约投资,降低资本化支出,以期减少经营期计提折旧费用。2)加强融资筹划,缩减贷款额度,以减少利息支出。3)积极与贷款银团沟通、谈判,在争取取得利率优惠的同时,采取“实贷实付”方式,降低企业资金积存,大大减少资本化利息费用。4)提前做好现金流量预测,根据工程完工进度、项目质保金一年后支付、燃料等变动成本占比较低、项目整体投资节约等情况,在贷款合同到期前,进行全面现金流量预测,在确保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及时向贷款银团提出缩减贷款额度的申请,通过协商、谈判获得批准。
2、建议政府机构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财政和价格措施
解决电价形成机制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发挥电价的资源配置引导作用。 明确规定出电费的价格成本,因市场因素界定的电力价格。例如:需求量、竞争状况或者季节性和电力产品自身的需求方面的弹性变化等等。
3、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上网电量,增加收入。由于新疆地区煤价较低,火电企业燃料等主要消耗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在40%-50%,而内地企业多在70%以上,所以,靠提高发电量,降低厂用电率而增加上网电量,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超过盈亏平衡点后,上网电量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就更加突出。为此,企业一是要提前抓好危险源、危险点的管理,做好危险点分析和控制,完善各种技术和反事故措施,提高运行人员分析和处理异常状况的能力,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力争实现机组零非停、长周期和经济环保的稳定运行,确保在有负荷的情况下,机组能够稳发、多发,不因设备问题影响发电量。二是要根据各机组运行状况及带电负荷的多少,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减少机组辅机运行台数;延长变频设备运行时间,减少设备启停操作;精心调整,确保各项参数优化运行;通过对锅炉上煤情况的调度及负荷情况及时调量,合理控制锅炉氧量,有效降低锅炉辅机单耗,以降低厂自用电量。2)控制标煤耗,降低燃料成本。以某火电企业为例,按机组年有效利用5000小时计算,每降低1克煤耗,年可减少煤炭消耗2000吨,节约成本50万元。为此,企业要加强机组真空、灰渣飞灰含碳量、辅机耗电率、锅炉补水等小指标的日常统计分析比较工作,优化控制生产流程,一方面提高锅炉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汽轮机热耗,从而达到降低供电标煤耗的目标。3)重视节能减排,降低排污费支出。企业要高度重视机组的节水、节油、节电,降低水和燃油消耗,以降低水费和燃油费用;要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加强技术升级改造,特别是要注重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备的投用,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排污费支出,同时每千瓦时电量还可增加0.15元脱硫电价、0.1元脱硝电价、0.02元除尘电价的补贴。这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效益的提高做出了贡献。4)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配件成本。①加强采购环节控制,建立和完善合格供应商制度,增加比价厂家数量,降低采购成本。②实行定额管理,加快存货周转,压缩库存,减少资金占用。③严格材料、配件的领用控制,建立和完善以旧换新、废旧回收和修旧利废制度,减少浪费,降低消耗。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重视日常管理,减少修理费用。实行设备包保,加强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和缺陷及时消除,避免以小酿大,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6)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人心,能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焕发职工奉献企业的热情,从而提高全员效率,提高效益。
结语
通过以上对火电企业经济运行现存的问题及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可以看出在我国的电力经济运行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存在的关于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以及电力企业整体上的制度不健全和电力市场规章制度的不完全等方面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和电力企业两者之间努力的沟通,政府制定相应的措施,电网经营企业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参考文献:
[1]刘喜梅,罗国亮.电力市场理论的若干基本概念辨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012年上半年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报告
一、生产平稳增长,产销基本平衡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内外销市场
1、内销稳步回升 2、外销明显复苏上年一季度毛纺产品出口形势极为严峻,出现了严重下滑,因此,与较低基数相比较,今年1-2月份多数毛纺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呈现明显回升。规模以上毛纺织、毛纺制品企业1-2月份完成出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5.58%和13.05%,但仍低于同期纺织业出货值平均增长17.60%的水平。据海关统计,1-2月份毛纺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30%,提高41.57个百分点。各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均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总的来说,由于上年基数较低,1-2月份出口相比去年同期的困难局面有显著的好转,以羊绒为主要原料加工的服装类上下游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幅度尤为明显,只有羊毛地毯等个别品种出口数量出现下跌。毛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长7.84%,回落了19.43个百分点,单价同比增长32.46%。梭织服装及毛织物出口单价继续下跌。1-2月份毛纺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除日本外,出口金额同比提高显著,欧盟、美国主要毛纺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涨24.17%和26.61%。 四、全行业效益 1、毛纺织行业 2、毛针织行业 3、毛纺制品行业 五、毛纺业原材料市场 六、上半年行业运行走势展望
1、利好因素 2、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烟草企业 经济运行分析
一、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分析研究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人口流动、居民收入、社会零售、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
(二)销售分析
动态分析卷烟调拨、卷烟总体销量、各类别卷烟销量占比及原因、重点品牌销售、品牌培育、低焦油卷烟销售、商业及社会库存、终端市场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重点分析销售计划目标与实际销售进度之间的差距及产生原因,分析销量同比及环比上升或者下降的原因,分析不同区域市场因素对销售业绩的影响,比如价格、服务、品牌、销售策略等不同所造成的销量的不同。
(三)烟叶生产经营分析
分析全市及产区分公司烟叶种植、收购、调拨关键时点的阶段性主要指标情况,重点分析烟叶销售、烟叶费用、烟叶效益指标及生产收购调拨情况;通过烟叶生产经营分析来稳定烟叶生产经营。
(四)专卖监管分析
重点分析月度、季度、半年、年度查处假烟网络案件、假冒卷烟案件、真烟省内跨市流动及市外流入卷烟品牌、数量、案值、流向情况,关注市场净化率及市场净化率波动较大的单位,通过案件分析、市场监管情况为市场销售策略做出参考。
(五)物流成本费用分析
分析全市物流五项关键指标累计、同比及环比情况,与全省水平或同期对比排名,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物流费用管控水平。
(六)财务分析
针对烟草企业的财会报表及其他财务相关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与分析方法,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情况、成本情况、利税情况、费用情况、收入分配等各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对财务分析使管理层了解当前企业经营状况,为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建议。
(七)其他分析
可以从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原因、企业人员岗位素质等进行分析,全面进行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二、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意义
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卷烟销售分析、烟叶生产经营分析、专卖案件分析、物流成本费用分析、财务分析等指标可以反映出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经济运行分析企业高层可以通过分析结果来制定解决方案,并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通过分析,来给企业提供参考建议与依据,这样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可以更科学、合理。一般企业领导要做出决策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信息来决定,比如需要根据当前卷烟的库存以及销售情况来决定下个季度的生产指标。比如根据企业销售增长率和企业资产增长率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未来生产研发投入做出决策。比如通过品牌环比增长情况、各类因素对品牌销售额的影响等分析做出下一阶段的销售策略等。经济运行分析的各类指标结果,能够为领导决策做出参考依据,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三、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现状及改进对策
经济运行分析对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我国烟草企业已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专项人才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科学的分析指标体系设计,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经济运行分析指标,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不知道如何下手,可能会在网上下载一个模板,然后把数据生套进去,实际分析出来的内容对企业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不具备参考性。第二,在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的时候,由于目前卷烟市场终端数据缺乏,很难采集到全面、即时、精准的指标数据,大多数据来源于系统内部的信息应用平台,对于卷烟市场终端数据多采用基础性的市场调研、人为的统计、经验性的估算,缺乏基于市场需求的数据采集体系,导致分析出来的结果欠缺精准性、科学性、预判性。第三,企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偏低,经济运行分析是要有这相关专业能力的人来开展分析工作,对统计知识的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科学应用、市场发展态势有前瞻性,知道从什么角度分析、清楚怎么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进行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
因为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分析结果不理想、质量不高,所以需要有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些不良现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力量,提高卷烟市场数据采集、信息化建设力度。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是需要一定的数据平台支持,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所以要想系统性的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就要创建生产、销售、运行等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企业内部建立起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销售动态情况、经济效益的内部报表,企业外部与零售客户、卷烟消费者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烟草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数据都能真实即时,并且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才能够更加专业的开展经济运行分析。第二,构建合理、科学的经济运行分析指标。不能为了完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而分析,要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求来建立分析指标,要让这些分析指标落实可行,用数据指标反映当前的经济运行真实状态、研判经济运行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给企业管理提供有效建议,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第三,要提升企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能力。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不同,专业技能水平不同、业务素质不同、职业道德观念不同都会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烟草企业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队伍,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专业的分析,给予可信赖的建议,让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能够反映企业整体运营情况、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虽然目前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通过不断的总结分析,提高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科学的分析指标、运用优化的经济运行分析方法、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就一定能够改善不足之处,提高分析质量。
参考文献:
[1]段伶俐.关于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几点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2)
企业是行业的细胞,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家企业。当把目光聚焦到2010年医药工业领域(化学制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装备等7大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家企业(以下简称“医药百家”),这个以1.29%的数量而占工业总产值24.9%的群体是一个可以反映我国医药工业现实水平的群体,是一个将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推进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群体,体现了整个医药工业的运行趋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主体,是整个医药工业发展的推进力。
1 整体情况分析
1.1 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数为7 782家,医药百家占比为1.29%,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从工业总产值来看,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2 426.7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医药百家实现3 098.4亿元(同比增长24.1%),占24.9%,与2009年基本持平。从销售产值来看,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1 824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医药百家实现3 092.7亿元(同比增长27.9%),占26.2%,较2009年(25.2%)提高了1个百分点。
医药百家的总体规模有了显著的提升。医药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 073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医药百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4 029.4亿元,同比增长35.2%,较2009年的22.34%增加了12.7个百分点,较2008年的30.8%增加了4.4个百分点,业绩回升向好,规模提升显著。医药百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医药工业的33.4%,较2009年的31.0%提高了2.4个百分点。在医药工业整体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医药百家的规模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2010年进入医药百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底线超过14亿元,较2009年的第100位企业增长了39.2%,较2009年的32.9%的增幅提高了6.3个百分点。有10家企业突破百亿元大关,较2009年的5家翻倍。
医药百家的规模分布呈波浪型,且较2009和2008年平缓一些。4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31%,较2009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规模提升所带来的产业集中在显现。20~40亿元的企业占比较2009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这些中等规模企业的快速崛起,提升了医药百家的整体实力水平,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表1)。
1.2 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中、大型企业需要培养
与2010年世界制药前10强、前50强的销售收入占世界药品市场规模的41.2%(较2009年增加2.8个百分点)和69.4%(较2009年增加3.7个百分点)相比,我国医药百家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33.4%,较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提升相对较慢。
医药百家前10、前50家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医药百家中的占比分别为34.2%和76.2%,较上年的33.0%和76.6%分别提高了1.2和0.4个百分点,这与前10家企业水平提升较快、医药百家企业收入规模呈两极分化态势有一定关系,大者更大,而中等规模的企业主要集中于10~40亿元之间,60~100亿元规模的断层亦提示这是规模增长的一个瓶颈,要形成合理的规模梯队,还需要培养一些中、大型企业。
医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是行业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宏观政策亦向做大、做强、做优倾斜。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大企业集团资本扩张的步伐,亦有研发实力提升的切实成效,品牌与品种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抓手和着力点。
1.3 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发展前景较好
以1.29%的占比,医药百家企业在各项指标的完成方面均显示了其重要的地位: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医药工业的24.9%,实现资本总额占34.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33.4%,完成利润总额占34.1%,而从业人员却只占19.5%。除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外,余均较2009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且增幅最大的是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表2)。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在这一年里有了较大的体现,但医药百家在完成全行业1/3业绩的同时,其利润总额的增长却落后于行业水平,反映了医药产业在形成一定的集中度的同时,还需要在节流降耗、提高管理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多、小、散、乱”的行业局面。
1.4 位次更迭变化凸现市场竞争激烈
从2009和2010年进入医药百家的企业的位次来看,更迭较为显著。2010年医药百家位次持平的有3家企业,扬子江药业以其250亿元的收入稳居首位,而修正药业集团和哈药集团以170亿元左右的收入居2、3位,与2009年正好换位。
位次上升的有20家企业,其中云南白药集团不仅位次提升较为显著,其100多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还使其首次跨入了百亿企业行列。
企业由于兼并重组、股权变动或主营业务转移等因素导致排名位次的变化是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位次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虽然位次下降的有53家企业,但由于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而导致排名下降的企业只有4家,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主营业务转移与个别业务的重组剥离。而其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企业排位下降,则主要是由于医药百家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及排序规则的影响所致。
2010年医药百家中,新进榜企业有24家,且以化学制剂(11家)、中成药(7家)、化学原料药(4家)三大子行业分布居多。在创新推动和压力驱动的情况下,制药企业产品链的上下延伸及向较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倾斜、向管理与市场营销要效率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模式值得密切关注,“慢进则退,不进则亡”是优胜劣汰不变的法则。
2 行业分析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涵盖了8大子行业中的7个,其中有52家属于化学药品制剂行业,30家属于中成药企业,11家属于化学药品原料药企业。化学药品企业以63%的占比居首位,其次是占比为30%的中成药企业(图1)。
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各项指标的增长与医药百家相比,均有不俗表现。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各项指标在医药百家中的占比情况均高于企业数占比,单位企业的指标完成率较其它子行业高,但相对较高的销售费用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影响利润总额的一大因素,减少运营销售环节的开支,是这两大子行业增加利润的一大管理手段。而化学药品原料药行业销售成本的居高不下则提示在降本增效方面还可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企业管理与提高规模效应是这一子行业降低成本的举措之一,具体各项情况见表3、4、5。
3 地区分布分析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江苏和浙江省入围企业均在10家以上,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分别达35.8%和40.7%;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均有5家及以上企业入围,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分别达21.9%和27.0%。这6个省、市的企业数合计占到61%,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扶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规划得到贯彻落实,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战略实施见效的综合成果,也体现了这几个医药大省在全国的地位。与2009年相比,湖南、山西、广西3省的企业跌出医药百家名单,而内蒙古则是2010年拥有医药百家的一颗新星。
2010年医药百家中单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40.3亿元,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云南省、辽宁省、上海市、北京市和江苏省等8个省、市入围企业的单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平均值超过100亿元的省份。突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扶持中型企业,是提升国家和地方医药行业总体水平的一个方向和举措。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在这几个省、市也有一定的体现(表6)。
4 经济类型分析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中有59家属于股份制经济类型,27家属于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类型,8家属于国有经济类型。股份制是我国医药行业最多的经济类型,同样体现在医药百家企业中,股份制企业以59%居首位,其次是外资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占27%。
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所带来的规模扩张,在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方面都有较大的增长体现,但高增长的销售费用和销售成本提示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整合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其利润增长的低下也说明了这一点。
国有企业相对较高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相应的就是利润的削减,由此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态与对研发的持续投入。研发投入的不足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创新与发展。而这一不良循环在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里并未凸现。特别是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相对的高利润、低成本摊薄了销售费用的影响,并形成了一定的积累与再投入。股份制企业销售费用的攀升带动了利润的增长,但其销售费用背后的销售手段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相对灵活的销售策略作为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竞争市场份额的手段之一,值得国有企业学习(表7、8、9)。
5 企业规模分析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中有76家属于大型企业,23家属于中型企业,1家由于从业人数没有达到统计上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而被列入小型企业行列。“大”是百家企业的特点,大型企业以76%的份额占居首位,较2009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大型企业的增多体现了国家扶持大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导向。
大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增大了主营业务的收入,但对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掌控稍有欠缺,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长相对其它指标偏低。与此相比,中型企业在企业整体规模减少的同时,利润总额却在增长,对销售费用的控制较为突出。而小型企业首先存在费用问题,其次是成本上涨与主营收入的下降所带来的利润总额的下滑,由于规模较小,因此其销售费用的大幅上涨必然导致收入与利润相应下滑(表10、11、12)。
6 运营能力分析
从2010年医药百家整体情况来看,运营情况总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经营状况、资产运营、盈利能力方面均有较好表现,综合实力较强。
6.1 经营情况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 029.4亿元,同比增长35.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5.4%)近10个百分点,较2009年的22.34%增加了12.7个百分点;医药百家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3.4%,较2009年的31.0%提高了2.4个百分点。医药百家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较好,企业经营增长速度较快,市场前景看好。
6.2 资产运营
2010年全部医药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为1.02次,医药百家企业为0.98次,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较2009年提高了0.03次。医药百家企业全部资产劳动效率稍低,应进一步扩大销售、有效使用闲置资产、提高企业运营能力。
在医药百家企业中,中药饮片和生物生化制品2个子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低于医药百家企业平均水平0.60和0.52个百分点,这2个子行业的企业尤其需要加强提高运营能力。
与2009年相比,卫生材料、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学药品制剂3个子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场竞争与出口受阻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减缓是一大原因(表13)。
6.3 盈利能力
2010年全部医药行业资产利润率为11.9%。医药百家企业资产利润率为11.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同时较2009年低0.1个百分点。兼并重组的进行对企业的资产盘活与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资产利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经营管理都需要不断加强。在医药百家企业中,医疗器械、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制剂的资产利润率分别高于百家企业平均水平4.7、0.5和0.2个百分点,资产利用效益、企业盈利能力等有一定的提高;与2009年相比,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资产利润率大幅下挫,显示该行业的盈利能力在锐减,行业极需作出适当调整。
2010年全部医药行业销售利润率为11.7%。医药百家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1.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但较2009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进入医药百家的企业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获利能力强,企业发展有可持续性。在医药百家企业中,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和卫生材料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低于医药百家企业平均水平0.3、1.1和0.4个百分点。高成本压力、价格竞争等使得各子行业企业的获利空间减小,盈利能力与中药饮片行业的25.7%形成鲜明对比和落差。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的缩水也提示该行业高利润的形势可能不再延续。
2010年全行业和医药百家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为13.0%,与2009年相比,医药百家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进入医药百家的企业在控制成本、费用方面较前一年有所下降,获利能力有所削弱。在医药百家企业中,除中成药行业外,其它各子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均高于或与医药百家企业平均水平持平。其中,中药饮片行业高达33.8%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使得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15.8%相形见拙。中药饮片行业也成为2010年业界追捧和热钱涌动的热点,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发展调控的重点(表14)。
6.4 偿债能力
2010年全部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为44.1%。医药百家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5.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与2009年相比降低了0.2个百分点。整体处于通认的适宜水平40%~60%的下限,显示医药行业整体负债水平较低,而进入医药百家的企业经营风险相对稍高一点,企业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这亦是风险投资愿意向医药行业投资的原因之一。在医药百家企业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和卫生材料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高于医药百家企业平均水平2.4、1.9和3.6个百分点,而医疗器械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在各子行业中最低,为34.0%,这一子行业的融资筹资能力相对较强。与2009年相比,卫生材料和生物生化制品行业资产负债率的大幅提升,显示前期的债务正在进行内部消化中,投资谨慎(表15)。
6.5 发展能力
2010年医药行业总资产增长18.9%,医药百家企业总资产增长率为31.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医药百家企业资产经营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兼并重组成转变增长方式的一大重头。资产的扩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有效、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本的情况下,扩大资产实力,使企业拥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进而为规模化、集约化、节约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7 结语
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医药百家呈现规模水平扩大、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提升的特点。医药百家这个反映中国医药实力的群体正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与提高,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研发创新等手段,正在集中优势,把大企业做得更大,并逐步地在做大的基础上实现做强。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形势不容乐观,资源与成本的压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医药百家企业面临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突破瓶颈是“十二五”面临的第一个课题,也是“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的基础。
关键词:经济运行分析 企业管理 决策
1.经济运行分析开展的作用体现
第一,是对企业某一时期、某一时间点现状或动态的反映。就现状方面来说,经济运行分析反映的现状包括:当前的自然属性、当前的社会现状,还有企业的有关机构、资产、负债、人员等多方面的状况。而从动态方面来讲,经济运行分析反映的情况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生产发展状况、市场营销情况、企业财政情况、科研开况,还能够表现出未来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规模和结构,如:生产、营销、人员、资产及盈亏等规模和人员、产业、技术、产品与质量结构等等。
第二,是对企业速度、效益、效率的反映。经济运行分析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从速度的反映上讲,它既可以对物质生产部门如产量产值等生产方面的增长和发展状况有所反映,又能够反映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相关情况,如服务等投入的增长好发展状况。再就效率效益方面讲,各种类型的企业,其物力、财力、人力甚至是时间上的投入均可以同劳务或是生产方面产出成果相比较。
第三,是对企业情况的反映,同时也是同企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反映。经济运行分析不但能够反映出企业情况,同时也能够针对与其相关的经营活动进行反映。概括地讲,可以反映出的主要情况有: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凡同自身企业存在配套关系、协作关系或是合资关系企业的相关情况;生产或是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同本企业相似的同行竞争者的相关情况;购买或使用过本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人群的基本信息及其做出的反馈信息情况;企业所在的领域或是即将要开拓的市场的有关信息情况等等。
2.企业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的必要前提
其一,准确的企业统计是正确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保证。经济运行分析不仅是企业进行政策计划和制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也对企业活动起着监督作用、保证着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因此,作为它生命线的统计数据,只有保证数据自身的有效、及时与准确,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无误。企业要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从两方面加强:一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统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考虑社会需要建立内部报表和数据库。二要在统计队伍的建设上加强,不断的进行统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其二,充分掌握了解有关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是人们关注的重要数据,同时要进行经济运行分析也要从它着手。如果要的了解财务信息的详细具体情况,第一步就是要针对财务数据自身来展开分析,以恢复经济事项的最初情况为标准,还原由于核算原因而调整的数据。但因财务核算这一固有体系的局限性,使得财务核算的结果常常不同步于经营信息,所以若要做出正确结论,就必须在考察企业时将实体经营信息同财务信息结合起来。
其三,要充分的了解经营信息。在判断企业经营是否正常运行时,单通过掌握的财务数据来判定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就某一期来比较财务数据会发现,在运输费用上较之上一期有了明显的增加;而在对实体经营指标作对比时会发现较之前一期销量有较大增长。由此可认为,运输费的增长是源于销量的增加,从而做出运输费用有所增长是正常合理的判定。分析者能够对经营信息充分掌握了解,是要以企业具备一个完善的数据信息体系,以及包括信息、资金、物质三资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为前提的,要使企业开展的经济运行分析是基于分类管理、及时信息、真实数据、准确证据之上的。
3.企业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应遵守的原则及相关注意事项
第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分析,但要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二者相互验证。这是由经济运行分析的最终结果是具体数据决定的,所以用具体数字来表示更为合适。
第二,坚持综合分析同各专业部门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进行时,各专业部门应首先分别进行资料收集并作出经济运行分析,此阶段要注意部门之间信息资料的共享互通,然后综合部门在根据各部门的分析报告进行汇总,得出最终总体的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第三,坚持以企业经济运行的个性内同为主,个性同共性内容想结合的分析原则。探求个性中隐藏的共性、偶然中暗藏的必然之处,展开全面了解剖析,在经济现象之后不断发现其实质,寻求客观经济运行之规律,最终提高经济运行管理能力。
第四,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相结合进行分析。基于现状分析,合理推断未来发展,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要做拥有长远目光,提前筹划、开展前瞻性工作。
第五,以客观经济指标完成程度的通报为基础,侧重开展经济运行质量分析,尤其要特别指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和矛盾,实现企业经济运行工作开展的化解危机及矛盾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赵家廉.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与预警系统的建立[J].中国煤炭,1999,25(10)
[2]李国清.加强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管理观察,2009(31)
[3]王天博.构建评价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新途径探究[J].管理学家,2011(12)
一、基本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2013年产销再创新高,增速大幅提升
2013年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全国汽车产销2211.68 万辆和2198.41 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提升。产销创国内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各国汽车产销纪录,已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
从全年汽车销量分月完成情况看,月度销量最高点为12月份,销量达到213.42万辆;最低点为2月份,销量为135.46万辆。全年除2月(春节)外,其余11个月份销量均高于上年同期。总体看,月度产销符合历史规律。
从全年汽车产销累计增长速度来看,逐月总体保持在10%以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扣除春节因素影响,前八个月累计增速最低,但仍高于上年同期7.7个百分点。从9月份开始累计产销开始回升,趋势持续到年底。
(二)乘用车产销较快增长,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2013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08.52万辆和1792.8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6.5%和15.7%,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9.3和8.6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2013年乘用车增长主要受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拉动,其中轿车销量完成1200.97万辆,比上年增长11.8%,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47.2%;SUV销量完成298.88万辆,比上年增长49.4%,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36.9%。多功能乘用车(MPV)增长较快,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均低于上年。
1、轿车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2013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共销售1200.97万辆,同比增长11.77%,增幅与上年6.15%比较,上升5.62个百分点。在轿车主要品种中,排量1—1.6升和1.6—2.0升销量是增长的主力,分别销售821.20万辆和276.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38%和1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6.56个百分点和1.63个百分点;其它排量销量均略微下降。
2、SUV市场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2013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共销售298.88万辆,同比增长49.41%,增幅与上年25.5%比较,上升23.91个百分点。
3、乘用车结构发生变化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乘用车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SUV市场增长迅猛,占比增加;轿车占比下降。SUV销量由2008年的45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299万辆,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增长到2013年的16.7%。同时,轿车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4%下降到2013年的67%。
4、1.6升及以下轿车市场份额小幅提高
2013年1.6升及以下轿车销量862.76万辆,比上年增长13.12%,高于轿车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拉动汽车总体增长5.19个百分点;占轿车总量的比重为71.84%,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
5、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国外品牌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8%、16.4%、12.4%、8.8%和3.1%,市场份额与上年比较,除日系微弱下降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美系增长最为明显。
(三)商用车产销回升
2013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16万辆和405.52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6.4%,由上年的下降转为增长,但是依然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商用车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今年恢复增长。
商用车产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3年商用车分月完成情况基本符合历史变动情况。1、2月份产销水平较低,3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之后逐月下降,7月到达一个低点,从8月开始逐步回升。除2月由于春节因素影响外,其余各月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商用车分车型完成情况看,客车(含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分别完成56.31万辆和55.8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1.2%和10.2%;货车(含货车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产销分别完成346.85万辆和349.63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和5.8%。
客车市场的增长主要受轻型客车的拉动,轻型客车销售的增长贡献度达到97.3%;大型客车的增长贡献度为4.8%,而中型客车销量低于上年。货车市场分车型看,重型、轻型货车销量高于上年,增速分别为21.7%、3.6%,增长贡献度分别为71.7%、34.1%,成为拉动货车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型和微型货车低于上年,分别下降1.8%和4.1%。
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重型货车市场在经历了2010年的历史最高销量以及2011年和2012年的总体回落后,2013年有所回升,销量比2012年净增13.8万辆。
(四)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943.06万辆,比上年增长15.8%;高于全行业增速2.0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13年上汽集团继续蝉联销量第一,年销量超过500万辆,达到507万辆。
(五)企业库存情况
2013年年末汽车企业库存为90.23万辆,其中,乘用车库存为71.67万辆,商用车库存为18.56万辆。
(六)汽车出口下降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2013年汽车整车出口市场下降,总体出口低于100万辆,为97.73万辆,比上年下降7.5%。其中乘用车出口59.63万辆,比上年下降9.8%;商用车出口38.10万辆,比上年下降3.5%。乘用车中轿车出口下降,其余车型增长;商用车中货车出口下降,客车增长。
2013年汽车出口低于上年,主要原因包括: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和相关国家货币的贬值,出口目的国的政策和政局不稳定等原因。中国汽车出口的目的国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政策不稳定甚至政局也不稳定,导致出口下降。
(七)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增长
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7533辆,比上年增长39.7%,其中:纯电动汽车1424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290辆。销售新能源汽车17642辆,比上年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038辆。
(八)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增长较快,行业经济效益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据17家重点企业快报统计,1-11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完成利税总额4507.93亿元,同比增长24.7%,比上年同期提高18.9个百分点。
(九)摩托车产销量为2007年以来新低,出口小幅增长
2013年,摩托车行业产销状况总体稳定,产销量延续上年低位运行的发展态势。全年产销摩托车2289.17万辆和2304.50万辆,比上年下降3.1%和2.6%,为2007年以来新低。其中,一季度产销下降3%和1.8%;上半年下降3.1%和2.4%,前三季度下降4.0%和3.4%,总体表现比较平稳。
2013年,摩托车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出口量走势与2012年类似,总体表现为前高后低,前扬后抑的态势。全年出口摩托车916.87万辆,比上年增长2.6%。其中,上半年出口46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2%;下半年出口453.8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
二、2014年展望及预测
2014年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一年,在政策保持平稳,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外需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转速、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三转”时代,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将重于经济增速,同时民生改善、生态和谐、科技进步同步推进,实现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可持续增长。
1效益分析
1.1经济效益企美公司产品出口11个国家,2008年公司销售额达到了3500万元,6a间攀升了近100倍,其中80%来自出口,创汇达400万美元。2009年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该公司上半年仍实现产值1750万元、利税3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0%;产品出口率增至90%以上;出口创汇225万美元,同比增长12.5%,经济效益良好。
1.2社会效益企美公司拥有基地467hm2,直接带动农户1090户,把有机生产理念传播给广大农民,改变了农民固有的种植生产模式,社会效益显著。
1.3生态效益公司通过发展有机生产,不投入农药和化肥,把农业面源污染降为零,实现了农业的节能减排,极大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2种—养—加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2.1企业概况
该模式以兰鑫小杂粮专业合作社为代表。该合作社位于永年县永合会镇台口村北的洺河滩,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永年县文兰种养有限公司,是1个集种养为一体的乡村农场。目前该企业占地面积200hm2,拥有固定资产500余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合作社设施齐全、制度完备,多年来一直从事以沙荒治理、开发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活动,在长期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种养经验,成为引导周边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2.2模式简介
种—养—加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以荒滩治理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集种、养、加、休闲为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在4个方面。(1)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模式:肉牛养殖—沼气池—小麦、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种植三位一体。(2)产业链延长增值型:油葵种植与食用油加工相结合,谷子种植—绿色基地建设—品牌加工销售相结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增加了产值。(3)农林牧复合型:小麦、玉米、谷子、速生杨、果树种植,林间散养土鸡,林下种植板兰根、草红花、甜叶菊等药草,作物秸秆饲养牛羊,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4)观光旅游型:公司依据南水北调工程的优势及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建立了1个占地0.3hm2的鱼塘,发展垂钓项目,并建有果园和菜园采摘区、杂粮生产区、自由种植区等,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人文资源与历史资源的开发,形成了独特的“兰鑫”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3效益分析
2.3.1经济效益20a来兰鑫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开发荒滩200hm2,其中利用荒地种植油葵113.3hm2,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和谷子等作物53.3hm2,建成了高产稳产田13.3hm2,鲜果生产园和育苗场,种植了优质牧草20hm2,饲养牛羊,修筑鱼塘,建设了1座食用油加工厂,年纯收入达20万元以上。把尚未开垦的66.7hm2荒滩开垦出来,建立了1个野生旅游休闲公园,可以狩猎、垂钩、采果、野餐,不仅为城市居民假日休闲提供了1个好去处,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3.2生态效益通过在洺河滩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园,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上万只鸟类在生态园安家入户,多少年不见的灰鹤、白鹤也重新出现,现在的洺河滩呈现出一派自然与生态的和谐之美。
2.3.3社会效益兰鑫小杂粮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保证产品回收,从资金上给予支持,并且从技术和管理上进行资助,逐步引领周边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多年来,经合作社带动发展起来的脱贫农户已有200余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扩大了农民就业面,社会效益显著。
3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
3.1企业概况
该模式以河北华裕公司为代表。该公司是在原邯郸市星火种鸡场的基础上组建的1家集种禽繁育、蔬菜加工、粮食购销、饲料生产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邯郸综合试验站,中国农业大学技术合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目前,公司共占地133hm2,建筑面积22万m2,注册资金1亿元,总资产4.2亿元,年产值5.8亿元;拥有员工1200名,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260人。
3.2模式简介
华裕集团自创建以来,秉承“建立中国一流家禽企业”的目标和“强国富民,产业报国”的创业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服务为先导”的管理理念,打造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型模式。由华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连增先生倡议成立的邯郸市家禽业协会,以维护行业与会员利益为目标,与行业同仁共同应对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及时向政府反映会员、行业诉求,一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同时协会竭诚为会员、行业、政府服务,协会的所有工作都是以会员为中心,用服务的理念去聚集人气,始终把服务作为协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源,以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协会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每年协会都组织10次左右送科技下乡、扶贫帮困活动,这些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模式包括4条主要产业链:
3.2.1蛋种鸡产业链蛋鸡饲养—种蛋孵化—雏鸡销售。公司父母代场共存栏种鸡50万套,年产种蛋1亿枚;企业现拥有的2个孵化场拥有依爱19200孵化器60台、巷道式孵化器50台,可向社会提供雏鸡4000万羽/a。
3.2.2种猪产业链2006年创建永年县华裕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形成种猪饲养—繁殖—幼猪销售一条龙模式。
3.2.3深加工及配套产业链2005年成立了永年县永诚粮食购销有限公司;2006年创建华裕永诚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依托永年蔬菜大县优势,生产脱水蔬菜和冻干蔬菜;2006年创建的河北华翔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活菌无抗生素饲料,从而实现了饲料生产—养殖—销售的良性循环。
3.3效益分析
3.3.1经济效益华裕集团下辖企业5个,控股企业2个,在全国设立了销售商500多个,年创产值2亿元。华裕永诚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年收入2亿元,净利润2300万元。河北华翔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4150万元,年产高活菌无抗生素饲料10万t,年销售收入3.5亿元。公司打造了全国知名蛋鸡品牌“华裕”和饲料品牌“连增”。
3.3.2社会效益华裕永诚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在技术领域强强联合,技术力量得到了有力保障。公司解决了16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与菜农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了菜农的积极性,促进了永年县蔬菜种植业的发展,更好地带动了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永年县蔬菜上档升级,提高了永年县菜农的经济效益,填补了永年县蔬菜加工产业的空白。河北华翔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养殖厂实现无公害饲养,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永年县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企业运营环境;会计;职业道德;对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法律制度不是万能的。会计职业道德在法律制度之外发挥着重要的补充调整作用。这种补充作用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此满足会计工作本身的具体要求。(2)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能否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能否及时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都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做保障。会计在工作中能够正常发挥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会投入高度的工作热情,发扬高度的责任感,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减少决策的失误,从而尽快的实现工作目标,确保企业稳步发展。(3)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适应社会的内在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能够促使会计在执业时更好的进行自我约束,引导会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其尽快弥补不足,改正错误,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和自我形象,适应时展的大潮。
二、企业运营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不利影响
(1)企业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的追逐,导致会计工作者法制观念淡薄。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我国正在践行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然而,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法制化规范化,导致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我行我素,无视法律的存在,无视职业规范的约束,办事不依法,不计法律后果,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铤而走险,这种法律观念相当淡薄的后果不仅阻碍企业的长足发展,也可能招致个人前途的断送,最终只能是人财两空。(2)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切实贯彻,会计工作者造假现象频繁。企业往往依靠会计提供的虚假信息获取相关人员或组织的充分信任,从而赢得更多的投资机会、额外照顾、不应发生的贷款项目等经济实惠。这样,企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通过造假行为反而可能得到企业奖励或职务提升。(3)会计报表制度尚未普遍建立,其他部门难以对企业进行监督。目前,鉴于我国企业尚未普遍建立会计报表的工作行为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弄虚作假提供了温床。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沟通频率低,在办事过程中协调度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严格把关,从而导致虚假信息频频出现,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比较弱。
三、提升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
(1)营造优质企业文化氛围。优质宽松的企业文化环境能够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越来越认同学校的行为,并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步调一致,提高企业整体的凝聚力。(2)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运营目标的需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深度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能够使会计人员对企业竞争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促使其树立责任心,认清工作本职和工作要领,高效率的完成工作。(3)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确保会计工作有序稳定的开展。会计人员与其他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朗化;企业财产、资金的重大调度或处置的决策和执行应当符合内部章程,部门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定期清查财产范围、额度、处置方向。(4)健全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在企业运营中,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办事工作,对违法行为,应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工作出色,严格按章办事的行为予以一定奖励;对于心术不正,利用工作之便引发职务犯罪的会计人员应当严惩不怠。(5)建立会计岗位的轮换制。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可以使会计工作人员接受新的职责范围,拓宽其知识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避免因长期处于一个工作岗位而容易引发职务犯罪的可能性,从源头上遏制了财务方面的不良势头。(6)完善会计人员的约束机制。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然要注意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约束。最有效的约束机制就是的自律。企业应当结合本身的现实情况,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建立一种职业道德的自律与其他方面的他律有机结合的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完善,有利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张韵.浅析中国社会企业管理创新[J].大观周刊.2012(28):34~34
关键词:柔性管理;经济管理;刚性管理;运用
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企业管理的传统方式弊端明显。除了资源管理以外,技术价值管理、产权价值管理都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在这一前提下,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实施柔性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这种管理方式强调灵敏性与弹性,注重反应与速度,是企业注重人性化管理的开端。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具有积极性,是新时期经济特征的表现。目前,我国企业在柔性管理的重视程度上还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结合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1柔性管理的产生与概念
柔性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随着刚性管理不再适合企业发展,以员工和经济市场为基础的柔性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方式的主流。所谓柔性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方案,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关注员工的个人技能提高,注重员工个人问题的满足,既体现了互相尊重原则,又富有灵敏性与弹性。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文化得以构建,从而对企业管理企业起到积极作用。刚性管理虽具有一定的弊端,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结合在一起,并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柔性管理管理环境对于工作的影响,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评价,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在薪酬分发上更合理。同时,柔性管理也是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的基础,采用柔性管理方案,不再强调等级制度,而是以事情的解决为出发点,培养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柔性管理将得到快速的实施。
2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1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充分尊重了员工的个性特征,致力于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这样能够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工作归属感更强。现代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取决于人才作用的发挥,而柔性管理促进了人才作用的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选择的一种管理方式。目前,各大企业均在应用柔性管理,但对于柔性管理的具体措施还显得模糊,在刚柔结合的过程中,受到观念和能力的影响,刚性管理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2.2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企业采用刚性管理或者柔性管理还取决于市场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买方市场的到来。要确保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产品的质量,还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柔性化管理。只有借助柔性管理才能确保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对企业发展策略作出调整。从而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生产目标,减少成本消耗,可见柔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积极作用。
2.3提高了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
市场发展规律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刚性管理下,企业员工是思维固定,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机械性的工作,不利于其创造性的激发。而采用柔性管理后,企业的员工具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不再仅仅关注工作本身,而是更多的关注时事,经济,个人问题得到解决,员工的思考能力将大大提高。一方面,对于管理决策者而言,很可能由于正确的思考和分析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而对于员工而言,则很有可能为企业决策和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使企业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柔性管理改变了以往的企业组织结构,使企业管理朝着扁平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权力至上的观念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在人性化管理下,企业的市场灵敏度将不断的提高,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2.4丰富了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形式
企业实施柔性管理方式后,充分考虑了员工的管理问题、薪酬激励问题和评价问题。通过柔性管理的干涉,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在以往的管理中,企业的物质投入较大,但难免存在不合理现象,对于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在柔性管理上,企业的员工消极情绪得以减少。柔性管理在企业员工激励上的作用明显,它使激励制度多样化,有针对性,使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3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3.1建立柔性组织结构
柔性管理首先要从企业的组织结构出发,对于一些管理体系臃肿的企业要进行适当的裁员,保证企业管理的高效化。另外,注重企业员工职能的发挥。并且要打破以往的等级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多提意见。对市场经济进行把握,从而结合柔性管理来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协调性,在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要注重技术的培训,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设备,确保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高效性。通过柔性管理机构的建立,确保企业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积极性,并且降低企业管理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终发展的目的。
3.2正确处理刚性与柔性管理关系
在企业发展中,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结合是必然的。因此,既不能忽视刚性管理的作用,又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实施必要的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应用于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比如工作质量的把握,而柔性管理则渗透于管理细节中,如员工对于管理人员的态度上,打消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制度。总之,管理者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结合的作用,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且通过刚性管理来确保企业的秩序和正常运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增强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对现代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企业要把握经济市场需求,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使企业决策能够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在对内部信息的核算上,要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首先:要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分类,目标在于降低成本,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要注重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专业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将柔性管理渗透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中,并明确到个人,使员工能够自主履行职责和义务。其次:搭建现代化信息平台,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组织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讨论,发挥员工个体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创新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在柔性管理的支撑下,企业应注重微观管理的创新,加强价值形态管理。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终确保企业的发展。
4总结
在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已经得到企业的认可,并且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管理效率。柔性管理注重员工个性的发挥,注重以人为本思想的渗透,使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增强。目前,我国企业的柔性管理方案正在实施,但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管理过程中刚性管理依然过于明显,因此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就要重视柔性管理的作用,真正实现柔性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的激励。
参考文献
[1]郑英华.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J].中国市场,2012,12(09):120-122.
[2]张悦,张艳芳.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1,12(04):55-58.
[3]付丽.探究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2013,9(01):71-72.